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2024-09-09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精选12篇)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篇1

学生成为“作文奴隶”, 大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作文太高深, 不知从何写起, 也不知怎么写才算好, 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随之产生了畏惧心理。怎样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 能产生不写不快的写作冲动, 并从中找到乐趣, 愿意自觉去写, 进而成为作文的主人?笔者几年来试着探索实践, 着实有些收益, 愿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作文要求———适度宽松, 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

大家都说作文难, 是因为好文章确实难得, 中心明确, 布局合理, 层次清晰, 语言生动, 蕴含的哲理或感情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写这等文章即使是文字功底深厚的人也要付出复杂而又艰苦的劳动。

《小学语文教师》一篇文章说到, 有学生在自己的博客里随意写东西如行云流水, 课堂上习作却亦步亦趋, 简直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课堂上作文“按要求写”, 压制了学生张扬个性和展现才华;而私人空间里则纵横驰骋, 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充分发挥, 反而写得精彩极了。

僵化的近似“八股”的作文要求, 压制了学生活泼的天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阻塞了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新信息的渠道, 最终导致灵感枯竭, 才智散失。为此, 适度宽松小学生作文成为必然。

(1) “适度宽松”其立足点首先是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写。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 有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 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 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 从一句话作文开始, 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作文。

(2) “适度宽松”不是随意“降低要求”。不同的年段, 同一年段的不同学生, 同一学生的不同阶段, 要求都应有“度”, 老师必须好好把握, 不能让学生马虎过关。要让学生既觉得不难写, 又能在某些方面学到知识, 提高水平。

(3) “适度宽松”是要解除束缚学生思想和表达自由的绳索, 鼓励学生不拘内容, 不拘作文形式, 大胆地写。作文训练一般不指定一个题目, 不限定文体, 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鼓励学生除课堂作文、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外, 可以写博客, 在论坛上发帖, 不拘一格, 任意挥洒。

二、作文题材———源于生活, 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学生在写作文时, 常常会感觉没东西可写, 笔尖生涩, 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设计的作文题目不切实际, 远离学生生活;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视野狭窄, 获得的信息量有限。作文训练的立足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想象, 不写空话套话, 获得真实的写作感受, 激发写作热情。

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教师精心设计命题,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一是命题要注重诱发学生的生活积蓄, 再现生活片段;二是可以先命题, 然后适当给些时间作准备, 让学生能深入生活找灵感。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 含蓄隽永, 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要留有想象和驰骋的空间, 使学生看到题目就有激情奔涌般的冲动和一吐为快的劲头。例如校运动会前代学校拟通知、比赛规则;校运会时安排“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撰写赛情报道;校运会后, 拟出《我是运动员》《我是拉拉队》《精彩赛场》《采访冠军》《期待下届运动会》等题目, 供学生结合实际自主选题。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有的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写邀请函、给学校或班级的宣传图片配解说词、给家长写一封信、制作主题为“我爱我家”的手抄报、为红领巾广播站写稿、节假日给友人送贺卡、写信等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提高写作能力。

2. 组织活动丰富生活

譬如元旦举行联欢会;植树节养护校园的小树;父亲节、母亲节帮助父母做家务;教师节给老师写一封问候信;重阳节为老人献上一份爱心……这些活动学生亲自参与, 必然感受深刻, 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还可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小实验小游戏。如为全班同学发放一小包绿豆种子, 让他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通过种植、发芽、培育, 布置写观察日记:何时长新叶, 茎有变化吗, 长高了多少。通过写观察日记, 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他们观察更细致了, 继而养成乐于观察的习惯。

3. 指导阅读获得间接体验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素材的基本途径。写作中常需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 小学生知识极其有限, 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力求丰富学生的间接生活体验。

为培养好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尽量减少其他作业, 保证他们每天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另外积极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如每周摘抄两篇好文章、剪报贴报, 举办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 鼓励学生将课外书中积累的知识展示出来, 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施展、发挥才能的机会。

4. 合理想象, 虚构生活

学生富于幻想, 作文虚构生活, 尤其爱写童话。其实这些虚构是合理的想象, 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应该鼓励。有的教师经常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 从而引导学生走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有的教师训练续写故事结局或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创设情境, 描述故事情节;也有的教师设计《假如我是班长》《假如我是市长》等题目, 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提高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三、作文指导———范文引路, 让学生懂得怎样写

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讲, 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

小学生要掌握写作方法, 必须认真学习课文, 从课文中模仿。在语文教学备课时, 我常把握整个单元教学特点, 预先设计作文训练题目, 并早早抛出让学生思考, 然后再进行单元阅读教学, 在读写中找到“模仿”结合点。如布置学生写小动物后再学习《翠鸟》, 也在教学《美丽的大兴安岭》后布置写《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校园》。分别从各类文体中选取典型课文, 进行仿写训练, 通过成功的体验, 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重拾写作信心。

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因此, 教师不能人为地教给固定的写作套路, 必须强调模仿时要加以创新,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去写, 渗透着自己真实的东西, 把学习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避免抄袭或生搬硬套。

2. 教师“下水作文”针对性强

学生写, 教师也写, 教师“下水作文”可以结合作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模仿, 同时以榜样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老师的文章时见报端, 学生崇拜而仿效的可能会更强。

3. 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可令学生产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同龄人的优秀习作, 反映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 语言风格是学生所喜欢的, 学生读过后极易产生模仿的冲动, 而这种冲动正是良好作文兴趣的开端。因此, 要非常重视学生手头上的报刊资源, 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还要积极指导学生读报。

四、作文评价———欣赏激励, 让学生乐意去写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1.教室成为“展厅”

每次课程训练作文, 我都先发给学生两张有教师签署日期和盖章的作文纸, 要求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撰写。接着我在教室的适当位置拉上带夹子的绳子,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挂上去, 装扮成“作文展厅”。然后要求全班同学用两到三天的课余时间完成阅读鉴赏, 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好文章和一般文章的好词句及其作者, 同时记录好修改意见及作文编号。最后组织一个“评改会”, 让学生交流鉴赏结果, 鼓励写出好文章好句子的同学介绍写作心得, 如选题的灵感, 写作过程的“花絮”“最得意”的片断和词句等;至于“修改意见”, 让学生谦虚客气地提出, 供大家争鸣, 老师也预先挑选有代表性的意见进行投影, 指导学生修改。

2.用爱关注作文和作文背后的生活

有的学生不愿意把作文展示出来, 是因为作文写得不好, 产生自卑, 或是作文中写有“秘密”, 不想让同学知道等。这类作文可以选择交给老师, 教师用心阅读用爱去评价作文。面对自卑的学生, 极力发现其优点, 哪怕只有一点的可取之处, 都应予以肯定,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诸如《最近很烦恼》《伤心的事》《爸爸 (老师、××) , 我想悄悄对你说》等作文, 教师应具高度的敏感性, 不但关注写作本身, 更要善于捕捉信息, 用爱去关注他们的生活。如在评语里进行心理辅导“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说明你是个不自私的好孩子……”“你不用担心, 我会找你爸爸好好谈谈。”“听说, 坚持21天就能养成习惯……就从今天开始好吗, 我天天看着你啊。”老师还要注意守护学生“秘密”, 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做学生的语文老师, 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 孩子们就信任你, 与你交心, 不但作文能写出真情实感, 而且促进人格不断健全。

3.“鲤鱼跃龙门”

学期初我告诉学生一个计划:编制自己的“书”, 明确收录作文的篇数, 看谁贡献最大。每次作文后大家评选, 期末由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封面和插图, 制作完成后在家长中传阅。我们先后完成了《彩色的翅膀》《五 (2) 足迹》《山那边有没有神仙》等, 学生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好文章是一定要向上推荐的。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 组织学生集体收听;在校外报刊杂志上刊发的, 拿到样书后第一时间进行“新闻发布”, 不论是播出还是刊登, 作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对作者本人是激励, 对全班也是一种鼓舞。学生从自己努力的成果中体味到的快乐是其他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 同学们常常跃跃欲试, 写作激情大增。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很多学生畏惧作文, 觉得作文太难, 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 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 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 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 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 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关键词:要求,题材,指导,评价,作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篇2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更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现阶段,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围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核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觉性

凡是有群体的地方,就始终离不开管理。初中班级管理永远是一个活动的流程,班主任在正确认识班级学生的基础上,科学而艺术地利用人、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引导全体学生学会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功能,以便顺利地达到班级教育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的观念,这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班主任仅仅是幕后的导演。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班级管理才会有声有色。因此,要创造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参与管理。

一、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制订班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规大家定,是学生成为主人的第一步。因此,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订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纪律、学习、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班规的制订,他们会更乐于遵守,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自觉意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

二、采用全员值日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责任感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可采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当值日班长的做法。值日班长每天检查和督促课间自习纪律、卫生清扫、自行车摆放、上操情况等,并自行处理和解决班内的偶发事件,最后总结反馈一天的工作,写好班级日记。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班委会”,小组长要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肯定或指出不足,以促进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理学生问题

教师处理问题的语言和方式与学生处理问题的语言和方式是有差别的,换一种做法,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既是教育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彼此都受到教育:自己的行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从而形成“班级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班风,使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比如,班上有位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下课不做作业。班主任多次个别谈心、家访,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于是改变做法,让学生干部处理此事。后来,发现该生迟到、早退的现象开始减少,也开始交作业了。原来,有几个班干部在对该生谈话时说:“如果你再影响班级的形象,你将被全班同学孤立;如果你能下决心改正,我们就能帮助你改掉坏习惯。”

四、改善班级活动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班级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因为这种模式基本上是学校布置任务,班主任确定内容形式,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把班级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方式,自己组织,自我表演,自主进行活动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比如,学生提出的“值日班长制”的实行,不仅让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同学参与了进来,那些性格内向、腼腆胆小的学生,也因按序号实行“值日班长制”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人人热情参与,出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中学生实际的班级活动,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五、尊重学生个性,善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的个性没有好坏之别,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要从尊重学生个性方面去努力。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期,渴望得到尊重,但他们又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常常会心血来潮、招惹事非。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去改正。可以在班上开展“无批评日”“无批评周”活动,如果哪个学生无意中犯了错误,则让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在欢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六、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主要途径。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大课间和活动课时间进行拔河、踢毽子、打沙包、写作、演讲等各项比赛,定期召开总结表彰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

总之,学生最了解学生,学生就生活在学生中间。由学生进行的自主管理,有其独特的优势。来自学生的管理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特点,也使得他们愿意参与、配合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真正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 篇3

作文课一直是让学生厌烦、教师头疼的课。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作文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况,从而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依据新课标精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尝试主体性作文教学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了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师生互动命题

以往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尽管教师绞尽脑汁命题,但拟定的文题多数情况下仍然引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有些教师埋怨学生“启而不发”。殊不知,教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未必感兴趣。学生对话题不感兴趣,自然就不爱写,当然更不会写出好的作文来。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我让学生参与作文的命题。每次作文,我力争做到让学生掌握命题的自主权,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不搞统一命题。或教师定范围,学生自己命题,即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拟题目;或学生讨论,集体命题,即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发动学生讨论作文题目,教师择优选题;或教师只提要求,学生自己命题,自行作文。由于作文命题是师生共同协商的,注重了多样性、趣味性,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起来,从而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

新课标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显个性、出真意。而通常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就是无病呻吟,胡编乱造。这种文风害处很大,一方面“编”出来的作文题材大多雷同,缺乏个性;另一方面“编”作文其实是加大了作文的难度。所以作文教学应积极鼓励学生写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的作文才会情真意切,富有个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一说起心里话,就滔滔不绝,因为他们较其他同学在情感上受到的挫折更大,生活中遭受的冷眼更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沉郁着不吐不快的情绪,若设法打开其情感之门,那么往往能写出催人泪下的好文章。试想,连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都能写出好作文,那谁还会害怕写作文呢?

三、学生互评作文

多年来,作文评改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负担。不少教师废寝忘食地将学生的作文评改得满纸红字,学生却视而不见,使教师的心血付之东流,未收到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很难有大的提高。原因是这种“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做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研究性阅读的的积极性,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态度和眼光去阅读学生的作文,并给以适当点拨,让学生自由地互评作文,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 篇4

一、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逐步提升写作兴趣

(一) 修改的要求 (这个阶段的要求要适当降低) :1.找出错别字及用错的标点符号并改正;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3.是否有一定的条理;4.写出你的评价。

(二) 修改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评议的过程中两个人有不同意见甚至分歧很大时就要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 (小组合力甚至是师生合力) , 使每个成员的作文水平就在这不断地评与被评、反复修改中一点一点地提高。

(三) 需要的时间:这个阶段一篇作文的互评时间一般不少于60分钟, 这是反复“评”与“改”的过程。时间上必须有保证。但个别学生的作文需要的时间还会更长, 这就需要课外的时间了。修改后一定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修改日期。签名非常有必要, 因为一旦签了名, 评价的学生就有了一定的“责任”, 培养了学生严谨做事的好习惯。

在学生互相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的任务是特别注意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对那些较恰当的评价要及时进行表扬, 有时还会拿出来给大家作为范例;对评价得不够恰当甚至不会评价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这些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学生就是在评价与被评价中体验到了付出与得到的喜悦;就是在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中提升了写作的兴趣。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逐步提高评价要求, 灵活评价的方式, 不断提升自改作文能力

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的基础上, 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好习惯, 这样不但使学生作文的质量更高,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严谨、认真的好品质。为此在随后的尝试中对学生习作的写作技巧与批改方法又一次加以认真指导,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是否有多余的字、词、句、段或丢字错字, 标点符号是否恰当?2.格式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整洁?3.习作是否符合题意, 观点是否明确, 中心是否鲜明?4.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内容是否具体?5.语句是否通顺, 表达方式是否得体?6.开头、结尾和过渡是否得当, 结构是否合理?

以书信的写作为例, 写作要求是“给教科书的编者或课文的作者写一封信”。先让学生明确上述自改要求, 随后学生开始自己修改, 之后我把作文本收了上来, 另有用处。第二天, 我找来了8名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 发给他们每人数量不等的作文本。要求是:按照老师给出的修改要求, 再次对作文进行评价。可以评价作文本身, 也可以评价已有的评价, 还可以对两者都进行评价, 最后一定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修改日期。

一天后的作文讲评课上赵永红同学是这样评价李龙龙的作文的:“你的作文里表达了对雨果先生的钦佩之情和对英法联军的愤恨之情, 结尾很好, 总结了全文, 但作文里多数语言是引用课文里的, 如果加一些自己的想法会更好。”赵媚给贾坤坤的评语是:“你以生活中平凡的事例以及父母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 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了爱情的真谛, 非常好。你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实的读者。书信的格式正确。”武文杰给孙超的评语是:“你的作文构思新颖, 先写出了自己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接着写出了自己对物理教科书最后一章编排的看法。书信的格式非常正确。”……听着他们的讲评, 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 我真正明白了他们才是作文评价的主人。尽管孩子们的评价语不是很精彩, 但我相信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 是他们认真思考的体现。

三、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评价的重点, 点面结合

随着尝试时间的推移, 我也在不断地变换着评价的重点。根据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的不同, 有时把作文的开头或结尾作为评价重点;有时把中间的过渡语或过渡段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或心理描写作为评价重点;有时还把环境描写作为评价的重点。总之, 我会根据每一单元的写作目标和每一课的写作特点随时调整评价重点与方式, 实现点面结合,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每一个学期我都让学生写一篇评价同学作文的真实感受:“改别人的作文其实是一种享受, 就像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凌金成的话。

“改同学的作文, 说实话每篇都让我感动。平常只知道自己写自己的作文, 也没想过别人的作文是怎样的。修改后才发现, 每个同学的写法都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作文, 每一位同学思考的角度都不同, 有的角度甚至是自己都不曾想过的。改同学的作文, 就必须将自己的写作方法都抛开, 才可以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文, 真的让我从修改作文中学到了很多……”——赵媚的话。

学生这些真实的感受让我想到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重视对作文的修改, 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变“替学生改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把习作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学生才是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和“第一评者”, 因此, 一定要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自评与互评中成为写作的主人, 让他们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时, 亲身去体验、欣赏、辨析, 能对照自我, 进行自我判断, 自我完善, 自我超越,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展示亮丽的自我。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5

教师从教的第一义是什么?是教好学生。我们现在辛勤耕耘的地方在课堂,而不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田园”式或“大自然”式的课堂。在这样正规的课堂体制下,教师们内心深处作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的虚荣心慢慢膨胀起来: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们听命于我,他们是可怜的知识的乞求者。因此,以前的教师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而现在,虽然课程改革的轻风已经吹过,但并没有吹醒中国的广大教师。

在某些地区,因某中学召尖子班,小学教师又不得不定下心来,继续从事“课堂霸主”的角色。我现在教二年级,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使我的课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渗透到了他们的家庭。他们似乎很能够懂我的心思,每次说出的答案基本上和我的预料差不离。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在猜我的心思、看我的脸色行事。每节课都顺着我的意愿进行着,每天我基本上是按着相同的坐标在工作着。但是,我觉得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喊:“不能这样教学生,不能这样误人子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正在渐渐消逝!于是,每次进教室前,我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仰: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让每节课都能成为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我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把讲台让给孩子,可孩子们好像习惯了让老师牵着走,不敢说,不想说,课堂一片沉寂。我想,他们需要时间!我耐住性子,守住教师可怜的自尊,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一次又一次走下讲台,一遍又一遍鼓励他们,居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有的虽然看书不多,但是还挺有想法的。《青蛙睡觉》是一篇童话故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孩子们要替别人着想,学会关心别人。教学时,我一改往常的我来讲你来悟,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读、自讲、自演来自悟,我只在适当的时候帮他们一下,孩子们不仅悟出了道理,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得颇有见地。不但学得轻松,还给自己进行了一次思想洗礼。有的语言虽然稚嫩,但真诚可爱。

《手套》一课中讲了冬天来了,“我”叫妈妈帮小明织手套的事情,小明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讲,失去妈妈的日子无法体会,更无法想象。孩子们一边述说着他们和妈妈之间的故事,一边想象着小明没有妈妈关心的日子,不少孩子热泪盈眶,大家都想帮帮小明。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让他们真诚地述说,虽然有的语言颠三倒四,但是我看到了一颗颗善良的童心。课堂上的景象完全不能和平时同日而语:他们眼睛里闪现出亮光,急切地等待着下面的“故事”。课堂上开小差的少了,认真听的多了;沉默的少了,发表意见的多了,有的也敢对我提出疑义了。

我想,教师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未尝不是件好事,让更多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一起参与课堂,课堂会更生动、更人

让初中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评改 主人

作文批改是令许多语文老师头痛的一件事情。当老师们历时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把费尽心思、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学生们往往只扫视一眼,看看分数或者等级,然后把作文本放在一边。学生写作的水平仍然停滞不前,作文训练的效果仍是微乎其微,作文教学仍旧“高耗低效、少慢差费”。

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改革作文批改的方法,怎样把老师们从小山堆样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脱出来,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教会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是变革和发展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也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一篇习作,中心一旦确定之后,就要看习作是不是围绕中心选材。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内容立不住脚,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什么地方记叙,什么地方议论都要恰当。同时,中心确定之后,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在学生的作文中,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在作文的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材料的详略,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

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

在学生作文上,不少学生基础差,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语言毛病比较普遍。

第五、在形式方面还有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以上这五点是就作文评改的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的评改,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内容要单一、重点要突出,以便使学生的注意力的指向比较集中,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于是我在教学中逐步尝试着要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因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修改作文,是修改文章的内容选择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学生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原来认识,就能使他们经过这样反复的过程,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就能真正获得作文能力。同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经过修改,通畅,流畅多了,更具体、完美了,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他们作文的兴趣也会增强。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一种方法:看似增加实是减少工作量的“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首先我在学生做完第一篇作文后认真阅读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并加以详细的批改,既有内容的增、删、调、改,又有眉批、总批,然后在作文讲评课上整体评述本次作文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几点,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实物投影,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划出来,引导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读读、查查、想想老师画的符号、改的内容,参照老师的意见,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

接着第二篇习作我根据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由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这样通过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使学生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当学生了解一般的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以后,我特地安排他们各自模仿示例尝试修改作文。再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启发,以努力把领悟的知识方法逐步转化为修改作文的能力。

这样“举一反三”的“示例修改”的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修改的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我又趁热打铁,如在学生的第三篇作文批改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然后发还学生,学生则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这样教师批、学生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我还经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反复修改”法,一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引导学生再读读,再修改。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二是同一篇文章由几个学生修改,仔细琢磨他人的修改意图,三是由好生、差生习作互改,这样不同时间、对象、水平的多次碰撞,有利于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提高,也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促进进步,共同提高,学生也很感兴趣。

当然,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我还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用哪种方法,我都阅看全体学生作文全文,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以确定例文,修改重点,讨论要点,选择指导方法。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加强指导,积极鼓励,学生修改后,教师还得批阅评分,批阅时既注意学生写的水平、又关心改的能力。再次发现问题,有待改进,提高。

通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尝试,一是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协作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调动了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思考。在这种和平、合作的空气中激活了思维、焕发了活力,培养了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二是以评促改,在评改中提高。在实施素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各种形式的修改作文,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引导学生各种方法修改作文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交流,提高了学生赏识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去研究、去发现错误的根源,在自牾自省中进行修改,提高了作文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篇7

一、让学生当小老师: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积累一些词汇与名言警句, 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1.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介绍两个成语并造句或推荐一句名言, 要求不看稿, 语言表达清楚, 板书整洁, 态度大方, 后面的学生不能重复, 然后由老师打分或指定学生点评。

2.选择几篇自读课文或较浅易的文言短文, 提供相关材料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备课、上课, 教师不做任何提示, 然后从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态、讲课的条理性等方面进行评分。不少学生还能上网查找资料, 不仅课上得有板有眼, 而且课堂气氛活跃。他们在日记中写道:“我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课, 激动得连觉都睡不着, 我终于圆了我的教师梦。”

3.让学生批改作文, 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 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领会, 以小组为单位交换评改其他同学的作文, 一篇作文至少两个同学评改 (百分制) 步骤如下:

(1) 卷面是否整洁, 书写是否清楚工整。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者酌情加1—4分, 否则酌情扣1—4分。

(2) 若发现错别字, 则先将其圈起来, 然后在右边批改栏中画“门”, 三个错别字扣1分。

(3) 若发现病句, 则在其下方画横线, 并在句末打“?”;若发现较好的语句或段落就用“……”标出。若病句较多, 则在语言表达方面酌情扣分。

(4) 是否围绕中心选材, 主题是否明确突出。

(5) 过渡衔接是否自然, 结构安排是否完整、合理。

(6) 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否则酌情扣分。

(7) 构思方面是否有创新, 对标新立异的文章酌情加分, 否则不加分。

(8) 组长负责登记得分及评理由。最后交上来由教师审核, 对评改较认真、较准确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较好的习作在班级交流。

二、组织学习小组, 让学生大胆质疑: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小组4~6人, 选1人当组长, 负责记录本组同学所提出的问题, 讨论的内容要点, 并负责上台板书或发言, 任期为一星期, 组长轮流当。

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 结合课后练习及相关材料, 大胆质疑, 设计若干问题, 上课时由组长抄写在黑板上, 一篇新课文一般由一至两个小组为主, 其他小组若有不同问题可补充,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接着进行提问、讲评、归纳, 只要言之有理, 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对能提出较好问题的学生或能较好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三、自设练习, 与同桌交换做, 交换改:旨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每上完一篇课文, 要求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练习 (5题以上) , 可参考相关材料, 但不能抄袭。设计完与同桌交换做交换改, 有不同意见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 也可以找老师解决。练习设计得较好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他们与全班学生交流,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设计作业、做作业、批改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向你推荐一篇好作文:旨在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

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作文, 一周之内将所读的习作中你认为最好的一篇推荐给大家, 并认真填写如下表格: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篇8

对这种低效能高耗费的作文教学和评改模式,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也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的体会也跟我相同,都认为教师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可是大家还要继续干下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无意义的作文教学评改之痛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老一辈的语文大家到当今的教育指导性文件都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很明确的方向,这无疑给语文教师的作文评改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应当让学生来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体。

一、授之以渔——让教师成为作文评改的引导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所以要实现教师的课堂身份角色转变,从传统教师成为一个现代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摆脱过去的身份角色,成为学生作文评改的引路人,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阅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学生评阅有蓝本

要让学生来修改作文,即使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标准、要求,但若没有教师的示范,高中学生一开始还是很难把握好批改的尺度,往往流于形式,所以示范评改是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第一步。在教学实验课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例如实物投影仪和摄像头,可以将教师评改作文全部过程实时的传达给学生。首先教师按照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份如何评改作文的范本,因为是模本,教师一定要认真、仔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要有微批、眉批、总批,要更正错别字,要注意修改文章中错误的标点符号,不仅要写出对学生本次作文的指导评语,还应有针对性从宏观角度对学生个人发展——人生价值观提出建议,并打出合适的分数。为了便于学生更实在的学习,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出几篇不同类型的(好、中、差)的作文,一起做示范批改,圈出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分析文章思想内容、谋篇布局,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方案。教师的示范评阅作文,将成为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技术性基本模板,长期坚持,无疑能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自主评阅作文的能力。

(二)明确标准,学生评阅有方向

作为普通高中生来说,本身的写作能力不强,欣赏阅读水平也不高,因此要学生对学生作文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往往很难,即使有也存在着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或者离开作文话题谈其他——评语跑题,打人情分,印象分。为了增加学生评改作文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制定量化操作表,让学生逐项打分,保持评改的公正性。

参考评分细则如下:

标题:有标题2分,标题有新意5分,无标题0分。

格式:标题位置正确,分段清晰,文章字数达到要求10分,不合要求酌情减分。

卷面: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无涂改5分,如卷面看起来不舒服,得0分。

错别字: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圈好并在旁边改正。

病句:语句不通顺,出现病句,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挑出病句,标上记号,在旁批中给予纠正。

标点项: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评改时进行改正。

立意:主旨明确,没有跑题,立意有创新得15分,立意反动或跑题0分。

选材:内容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有典型性,有时代感得10分,其他酌情扣分。

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首尾照应得15分。

语言:符合文体,简练、通顺、准确、连贯、优美,有特别动人语句得15分。

通过给学生具体的评分细则,从而做到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具有实际操作可行性,也在另一个角度给学生提供了一篇如何写好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选好对象,作文评阅出真效

教师在给学生明确了如何评阅作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演员”了,谁能成为评阅作文的主角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有很好的了解,不能随意的把作文本一律发下去,到时候可能没有人承担任务,导致作文评阅无效。总体原则是:学期之初,教师主动批改,熟悉学生;学期之中,课代表和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帮助教师评改,进一步培养学生;后半学期,分组评阅,让每一个学生熟悉评改作文流程,选一个工作认真的学生为组长,共同评改。总而言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培养学生,让学生逐渐成为小先生,才能在解放自己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水平,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一类:作文优秀、积极性高的学生——小组长,领袖人物,指导本组同学,老师的最大帮手。

第二类:写作积极分子,兴趣爱好者——小组核心成员,评改作文的中心力量,班级作文提高的重要成员。

第三类:每个学生——自主评阅者,学会在交流合作中成长,作文教学评改中最终要实现提高的真正对象。

二、让学生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让作者成为评卷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结果证明,每个人都有许多潜在的智能,只是某些智能还暂时没有显示,以多元智能的观点看学生,每个学生都很有天赋。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所以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全面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每个人天生具有语言能力,只要能充分发挥学生本身具有的语言智能,他们就能够从别人的作文中发现问题,找到作文写作的真谛。

(一)自批自改——自己当老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因此培养学生自己作好文应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学生自评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本次作文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评改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或自己的见解来修改作文,逐步提高自改文章质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第二种做法是学生自己写完作文之后,自己主动去修改评阅,“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一次次的推敲修改,最后达到完善作文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平时习作或教师布置的小作文。评改完之后,学生可以将评阅情况通过表格形式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总结。

(二)分组评改

新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交际中树立自信,敏捷应对。根据研究表明,4—6人的小组工作效率最高,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必须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首先,教师须进行摸底,大至了解班内各位学生的作文水平、性格爱好等,然后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学生作文水平好中差搭配,每小组中务必有一倍水平较高者任组长,做好领导、协调组员及总体把握的工作。分好组之后,每次作文评改课,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坐到相应的位置上,以组长为中心,讨论开展评改工作。

(1)小组内互评,实行小组内的轮流循环评改,每个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完3—4篇文章,然后写出评语交组长汇总,统一对各文评分。

(2)组与组之间互评,甲组和乙组相互评分,通过讨论商量,写出总批,不足处写出修改意见,打上分数,写上日期,并签上批改者姓名。在此基础上提名几组进行交流,让某组成员边读自己批改的作文,边读评语,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后加以评论,若对评改有异议可讲出理由,通过大家的评论来评定该组批改得是否准确恰当。

(3)作文评卷组对全班同学作文进行评定,各小组可以轮流评阅作文,待试卷评阅完毕后,各组组长对本次作文情况做一个反馈小结,然后教师可着手统计各档次作文情况,并记录下反馈信息记录,以便及时与学生交流。

(三)班级评改

在现代网络教学环境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学生将习作传到网络,通过博客、QQ空间或其他学习论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对文章进行评阅,教师也可以在线点评,及时了解学生写作动态,适时的指点学生评阅作文。

三、作文评改创新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新课标》指出:“作文批改和讲评应讲求实效,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在这场创新作文评改实践中,教师只是主持人,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和演员。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摆脱了过去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死气沉沉,一言堂现象,广大学生才能积极投身于作文的评改中,并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认真细致的评改过程中灵感四射,妙语连珠。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角,以评促写,以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通过讲评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愉悦感。

(二)减轻教学负担,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语文教师的最大负担就是改作文,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评改作文极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时间更加充足,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这样学生早就对过去所写的作文没有了印象,因此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期待感,无法及时反馈作文信息。

学生互批作文教学,解决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付出多、耗时大、效率低、评改不及时的弊端,教师学生共同批改,发现的优缺点更多,面批的面更广。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写作个别指导,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较充分的时空可能,教学效果进步很快。

(三)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促进教学发展,在创新型作文评改的教学中,明显可以看出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课堂内的教育资源,广泛地聚集了师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激励。使传统教学的信息交流由单向、双向转化为多向,课堂的师生双边活动扩大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同时这又使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即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由单纯的分数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客观性、民主性、广泛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可扬长避短、相辅相成。面临新形势,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自己逐渐转变角色身份。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潜能,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激情和潜能,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更加好。课堂作文批改创新的天空才会灿烂纷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2).

[3]赵世金.怎样让学生评改作文[J].语文教学通讯,1995(8).

[4]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 篇9

一、激活课堂、自主识字

课堂教学, 是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 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因此, 激活课堂, 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 自主学习, 形成识字能力由显重要。

1、学习兴趣是基点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太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因为,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 往往凭兴趣学习。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可以采用猜谜语、小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2、拼音识字是起点

大纲指出, 汉语拼音是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工具, 让识字与拼音同时起步, 边学拼音边识字, 只读不写, 在呼读音节中识读汉字, 在识读汉字时巩固拼音。如在识读生字时给汉字配上图片, 注上拼音。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音节、认认汉字。让汉字与学生提早见面, 反复见面。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体验了学好拼音带来的优越性, 所以积极性很高, 而且又有效地避免了单纯呼读音节的枯燥性。为了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工具性, 学完拼音后可及时引导学生阅读拼音读物, 像儿歌、古诗、童话故事等。然后逐步过渡到无拼音读物, 带领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是尽快识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 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 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掌握方法是重点

埃德加福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教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能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方法作为规律性的知识, 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和重大的实践价值。对教来说, 应当结合课文自然渗透;对学而言, 方法的掌握应经历自己领悟的过程。识字的方法很多, 像游戏识字法、比较识字法、形象识字法等等。

二、拓宽渠道、独立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 因此, 识字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进行, 我们要开发学生的潜能,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拓宽学生独立识字的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识字、运用。

1、自作“识字课本”

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食品、饮料的包装, 家用电器的广告等, 让他们收集起来, 剪剪、贴贴, 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动脑、动手收集、整理、编排, 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2、开展实践活动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开展实践活动。如平日在街上见到一些店名、路标、广告等把它们搜集到自己的“识字课本”里,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10

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环境

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创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 针对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一个总体目标, 并在第一节课上让学生知道这个目标。其次, 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再次,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人际环境。学生在怎样的人际环境中才乐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是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结论是,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环境的基础。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师生关系。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必须改变, 不能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强迫和要求下去学习, 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上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允许学生在学习上有犯错和改正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意见,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给他们创设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

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途径

1.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

在课堂上, 学生才是主体, 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独立的思考与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得到内化和提升。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把课堂带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在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中得到锻炼。比如, 在学习设计演示文稿时, 先让学生考虑我们作品的主体、结构以及样式等, 然后动手去尝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训练。

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只有充分的实践, 才能让学生从不会到会, 从学到用, 从而实现把知识变为能力, 把能力转变为素质。比如, 教学Flash动画时, 学生从开始对Flash一无所知, 到认识Flash, 了解其设计的基本方法, 从而去设计, 完成对Flash的创作, 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 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2.采用小组教学模式, 让学生组内协作、组间竞争

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 教师设计了很多教学方法。其中的小组教学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 变成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双向或是多向交流方式。比如, 一个班级36名学生, 分成4个小组。小组内部相互学习, 相互检查, 相互激励, 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得到交流, 思想得到碰撞。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争论、竞赛等活动, 每节课评选出一个优胜小组, 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及时展示学生作品, 给予鼓励性评价

学习的主动参与精神, 是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与鼓励的。因此, 学生作品的及时展示就显得很重要。当一个学生的作品完成后, 把他的作品呈现在其他同学的电脑屏幕上, 其他同学露出羡慕的眼神, 教师要在这个时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每一位学生探索新的技巧和方法, 争取自己的作品也能得到展示。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任务的完成, 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所以评价的标准应该是, 是否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是否有创新精神, 而不能以是否完成了任务为标准。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篇11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评改兴趣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它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并由此开始,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文字或图形),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随意的线条将其与中心相连,作为一个分支。一级子中心可以成为下一级联想和想象的起点。这种直观形象的“画画”方式利于思考,便于探究和联想,十分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能够很好地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笔者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动物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接着,边引导边在黑板上勾画。学生一看,兴致马上来了。笔者立刻趁热打铁,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先勾画出自己描写的动物,再运用简单的线条和文字为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思维导图。学生画完后,再让他们两人一组,对照黑板上的思维导图,修改原来的思维导图,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等学生修改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幅改后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评。接着让学生根据修改后的思维导图,修改自己的作文。有了改后的思维导图,就好像登山有了路线图一样,学生修改作文就变得轻松了。“要我改”和“我要改”修改出来的作文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二、运用思维导图,拓宽评改思路

思维导图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用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它更有助于拓宽评改的思路。有些学生好不容易完成了作文,你再让他进行修改,他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评改的要求,再让学生根据评改要求画一幅自己的修改导图。在写写画画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就像涂鸦一样不再受约束,容易发现问题,灵感也会随时闪现。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哪里需要删掉,哪里需要修改,哪里需要增加内容等等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这样有助于提高修改的质量,同时也加快了修改速度。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作文“场面描写”的讲评课上,笔者先出示了有关修改文章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回顾了本次作文的要求,概括了优点和不足,并运用思维导图(见下图)加以呈现。然后让学生欣赏整篇的美文,对照思维导图对一篇中等作文进行集体会诊。再让学生对照教师的评改思维导图,绘出自己的修改思维导图或修改原来的思维导图,并互相评改。这样较好地拓宽了作文评改思路,让学生在作文修改前,对全文所需要的修改有了一张“全景图”,这样修改的思路就更清晰了,修改起来就更容易了。

三、妙用思维导图,教给评改方法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作文评改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以块状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可视化学习——通过直观图表达信息,借助直观图提出创意——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魏书生老师曾订出学生评改的八条要求,笔者将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中年级为例,总结起来就是“八看”。再如把好作文标准编成三字歌,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如图),学生修改作文便有个明确的方向。

文无定法,修改也无定法,但要得法。让学生评改作文,虽然列出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但若没有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刚开始往往不得要领。因此,教师要进行示范评改。一要帮助学生掌握修改符号。为便于理解评改意图,要统一增、删、调、换、改的各种符号。二要帮助学生掌握修改步骤。做到一忆(忆作文要求),二查(查习作,对照要求找问题,抄写在本子上),三画(用统一符号画出毛病所在),四改(问题逐个落实动笔修改)。

四、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评改能力

巧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当学生掌握了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后,教师就要让学生“下水游泳”。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评改实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主修改,重在改。学生对照教师的评改要求,重新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例如作文不够具体语句不够生动时,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写下可能用到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想象、夸张等,补充在原有的导图上,然后再根据导图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还可以把想到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古诗佳句、歇后语等记录在旁,修改时便可运用到作文中去。思维导图能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修改前能全盘考虑,什么地方怎么修改,一目了然。在学生自改结束之后,教师最好选一两篇自改得好的作文,对照其思维导图,在班上进行评析,这对学生今后运用思维导图修改作文会有更大的帮助。二是互评互改,重在评。相互评改可以是同桌交换评改,可以是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评改,还可以是随机交换评改。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讨论,交流,评价,给同伴的文章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同伴重新建构思维导图或一起修改思维导图。尽管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一定能找出习作中的所有错误,但让他们合作互评,可以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导图也会更丰富,从而更有利于作文的修改。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12

一、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 学生将《和同为一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 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文成公主入藏”, 路途漫漫, 留恋故乡, 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 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 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 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 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 以便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进藏途经这里, 举目四望, 草原空旷, 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 长安城繁花似锦, 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 她毅然扔掉日月镜, 踏入吐蕃地界。一位留恋故土, 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这一剧情的安排, 既尊重了历史, 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设悬念, 多质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的教学中, 课前我安排了预习, 并给出问题:西域的含义是什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是什么?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 对本课内容形成感性认识, 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基本知识点。课堂教学中,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再次提出问题:张骞出使西域在路途中遇到哪些困难?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畅谈见解, 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 最后加以归纳,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就某一历史事件, 展开自由辩论, 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

例如, 对“岳飞抗金”这一史实评价的处理。我首先拟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A观点:岳飞抗金是正义的;B观点:岳飞抗金是非正义的。然后把学生分成A、B两组, 分别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自由辩论。A组阐述:“岳飞抗金就是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金对南宋的骚扰, 造成了南宋生产力的破坏, 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人民流离失所。岳飞抗金, 阻挡了金军的进攻, 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B组辩论:“岳飞抗金, 阻碍了金灭南宋的步伐, 使祖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 如果南宋不战而降, 金很快就会统一全国, 这样就能避免战争, 百姓也就免遭战乱之苦。”在同学们唇枪舌剑、辩论激烈的时候, 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对南宋的战争给北方经济造成了严重地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正义的。通过展开自由辩论, 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从认识上的冲突达到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

上一篇:柳树的故事下一篇:湖北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