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2024-10-01

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精选10篇)

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篇1

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新学期寄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快乐的事:看了喜欢的动画片;买了好玩的玩具;得到满意的成绩;为别人做了好事;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体验,都带给我们快乐。快乐人人向往,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收获更多的快乐。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呢?

首先,体魄要健康!

一千多年前,在古希腊山岩上刻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从这句格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这句格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哲理——健壮体魄人人都可得到,那就得积极运动,坚持锻炼身体。体育锻炼将使你们矫健,强壮!体育锻炼将使你们坚强,勇敢!体育锻炼将使你们敏捷,聪明!体育锻炼将使你们愉快,欢畅!

你们每个都有自己的理想,想当科学家、想当医生、军人、老师„„可在实现这些理想的同时,得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居里夫人曾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如果你没有健康的身体,当了科学家也谈不上创造与发明,当了医生不但不能给病人看病,反而要人家来照顾你。所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基础。

同学们,你们一定要从小开始,积极锻炼身体,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第二,性格要良好!

良好的性格表现为热爱生活、自信勇敢、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勤奋踏实、认真负责等等。

一个有良好性格的人不仅自己快乐,还会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来快乐。比如:谁有了困难,你第一个走到他(她)的身边安慰:“别着急,有我呢!”他(她)会因你而快乐;自习课上,你安安静静地学习,周围的同学会因你而快乐;打扫卫生的时候,你尽自己最大努力把班级打扫得干净整洁,全班同学因你而快乐;你上课积极思考,课后认真作业,老师会因你而快乐;在家里,你孝顺懂事,关心父母,父母会因你而快乐!做一个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你自己也会很快乐。一个有良好性格的人,一定是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人。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了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过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行李,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依然尽职尽责地看守,丝毫没有等得不耐烦的意思。谢过老人,俩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你瞧,一个负责任的人是受人尊敬和值得信赖的。

同学们,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小处着手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读好书,写好字,听好课,做好事,争取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国家负责。

第三,成绩要优良!

做为一名小学生,有一个问题不知你想过没有,那就是读书做什么?读书为了谁?孩子,让我来告诉你们,因为人要长大,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养分来充实自己,才能够真正的成长。知识是人生中必需的营养。一个人没有知识,就好比他没有了营养,自然,力量就无从而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2004年的12月26号的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将近30万人的生命,但在这次的大海啸中有一个奇闻,一名10岁的英国小女孩仅凭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救了几百人的性命。这位小英雄名叫缇丽,海啸来临当天,她正和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缇丽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面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情形,并且她记得,从海水上涨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起初,在场的成年人对小女孩的话都半信半疑,但缇丽坚持请求大家立即离开。于是,几分钟内游客已全部撤离沙滩。当这几百名游客跑到安全地带时,身后已传来了巨大的海浪声——“噢,上帝,海啸,海啸真的来了!”人们在激动和惊恐中哭泣,争相拥抱和亲吻他们的救命恩人缇丽。当天,这个海滩是普吉岛沿岸惟一没有死伤的地点。当海啸造成许多人的死伤,普吉岛成为游客丧命的伤心地时,一个英国的小女孩却靠着课本的知识,拯救了数百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原来,“知识”是这么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学到了吗?

老师希望你们能勤奋读书,做个成绩优良的孩子,因为,一个成绩优良的人,他所学的知识必定比别人丰富,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学习虽苦,但苦中有乐,要相信辛勤汗水一定能培育出甜美的果实;要相信,辛苦过后就是甜蜜的快乐!

第四,兴趣要广泛!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的知识在根源上往往是相通的。广泛的兴趣,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灵感,使人善于联想。常常怀有梦想,就能保持创造的活力。历史上许多卓越人物都有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例如,达?芬奇。达?芬奇在平常人的眼里是一位天才画家,其实,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也非常出色。达?芬奇在自然科学、天文学、物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军事和机械、数学和水利工程等都取过巨大的成就。正因为达?芬奇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所以,他既能发现事物表面迷人的美,又能洞察事物内在的美,并把这些美留在了他的绘画里。

除此之外,像我国唐代大诗人王维,他精通绘画、音乐和佛教,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独树一帜。我国现代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先生不仅音乐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绘画、建筑上都有很深的见解„„所以说,一个人兴趣越广泛,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同学们,你们学到了吗?我想,能享受成功的你一定是快乐的!

“体魄健康、性格良好、成绩优良、兴趣广泛”是学校对全体少先队员提出的成长目标。祝愿所有同学在本学期里,向着这四个目标勇敢前进,用心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快乐的小学生,让我们的班级充满快乐,让我们的校园洋溢快乐,让我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014年2月9日

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篇2

一天,在召开艺体教师会议时,音、体、美、舞蹈老师抱怨,学生很难按时参加训练, 训练时间和强度难以保证,对学校下达的指标心生畏惧。据了解,有些班主任还很难接受多元化的育人观念,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个别班主任担心学生参加训练耽搁较多时间而影响成绩,最终会拖累班级,故而出现口头支持、行动保守的现象。殊不知,这样会导致成就几颗树、却毁了一片森林的恶果,因为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 个性、兴趣、潜能、禀赋各不相同,用一把尺子衡量评价,追求整齐划一,会扼杀那些“另类”学生创新的触角,说不定会在我们的手中葬送了未来的爱迪生、牛顿、瓦特……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外, 还有一种责任就是发现———发现他们的兴趣,发现他们的潜能。教育有个“木桶原理”,认为成功取决于短板,可我却认为人的成功应该决定于他的长处。纵观历史,除了神话和传说中那些高大全的形象外,现实中的通才却是凤毛麟角,人总会受到成长的环境、遗传的基因、阅历、时空、精力的限制,就算皓首穷经也很难囊括整个宇宙,何况世界充满变数,人为浮游,不可面面俱到, 若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兴趣发挥极致,朝某个方向努力奋斗,总会获得一技之长,这样才会出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喜人景象。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是走向成功的持续动力。“人不因为成功而快乐,而因为快乐而成功”, 学生倘若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就等于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支撑点。如果总是把学生关进教室,拴在那几本教科书里,部分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滋生抵触叛逆情绪,犹如摁牛喝水,事与愿违。有这样一个故事,农夫赶牛犁地,牛累,罢工不前。农夫气恼,扬鞭抽牛,牛不动,再抽,仍不动,连抽数下,牛索性卧地不起,农夫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给丈夫送饭的农妇见状,扯来一把青草,走在牛前,牛边吃草边犁地,任务速决……所以我们老师在关键时刻要做好引导,为学生适时提供一把“青草”。过去,乡村学校由于师资匮乏,音体美专业教师捉襟见肘,让人望穿秋水,很多在音体美等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特长自然萎缩,错过花开的季节,泯然众人。如今,特设岗位教师政策解了乡村教育的燃眉之急,让农村娃有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免费得到指导(城里的孩子通过有偿服务才能实现)我们为何还让资源浪费,再次让花儿错过开放的契机呢!

眼下,我们的周围刮着一股强劲的浮躁功利风, 教育生态沙漠化严重,学生成绩沦为父母炫耀的谈资,成为老师荣誉的筹码,领导升迁的政绩,入学就业的敲门砖,从而孩子被绑在应试的战车上, 稚嫩的肩膀被沉重的书包压疼,睡眠时间被繁多的作业挤占,目光呆滞迷茫,小脸上难见纯真灿烂的笑容……幸福的童年被这架庞大的应试机器碾碎。看到这些,怀有悲怜情怀的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强大的教育体制,但我们可以给学生营造局部的春天, 为学生一生的精神打好底色。有一个故事让人深受启发, 暴风雨后,一个男人在海边散步。他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挣扎着,回不了近在咫尺的大海。也许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太阳蒸发,这些小鱼命运堪忧。男人想着,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弯下腰去,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扔回大海。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的行动,最后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些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 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 ”男孩儿一边回答, 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这个小孩救不了全部的小鱼,可他把每条小鱼都在乎化作了自己执着的行动,那种关怀、成全、完善每条生命的善举不正叩问着我们的良知吗? 现在的学生正是被应试巨浪卷到沙滩上的小鱼,若不施援手,他们也将会葬身应试教育的炙烤中,小男孩尚能如此,身为师者怎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 教育就是为了人的幸福, 我们理应胸怀学生,成全一个就算一个,学生终究会记得我们的。

让自己成为快乐的语文教师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师;德育教育;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师的高尚与尊严,在于他以生命点燃生命。

语文教师的幸福与快乐,在于他以智慧启迪智慧。

他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鼓舞学生,更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使学生的灵魂不再流浪,精神不在漂泊,思想不再浮躁,让他们真正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现实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办公室内常能听到同行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无知、无畏,蹉跎岁月,挥霍青春……林林总总不规范的行为令人咬牙切齿、扼腕叹息。难道语文教师的快乐就无处可寻了吗?

事实上,语文教师的快乐人生,不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寻找它,而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幸福和快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是一个角度而已。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的人,只要看到一丝绿意,就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在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只要听到半句鼓励的言辞,快乐感便油然而生。荆棘划伤了手指,可幸的是没有伤着眼睛;登山时不小心,金项链落下了悬崖,可幸的是没有危及生命……这些不幸中的万幸,只要仔细去品味,就会感觉到它们拨动着你幸福而快乐的心弦。生活中常有痛苦的荆棘和不幸的泥潭,而快乐只在于一种角度。因此,快乐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生命的舞台。我们生命的黄金时间就是在课堂里度过。所以,我们的工作质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质量,更影响着我们自己的人生质量。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语文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而这一切都源于语文教师那纯澈明净的心灵之泉。难以想象一个对生活悲观失望的教师如何能为一颗颗年轻的心灵引航,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如何能教会学生学会担当,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又如何能用自己如炬的目光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所以,我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品读美文,感悟生活,享受精神在一瞬间得以升华的快乐;我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自己更多一些对生活的热情和担当的责任感;我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关注现实、探讨人生,为他们扫去蒙蔽思想的尘埃。

所以说,语文教师应该是快乐的。而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快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人生的重要部分来对待,以恬淡平静的心态对待得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对学生做到问心无愧。而要真正做个快乐的语文教师,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

做个快乐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你是否能享受快乐的课堂,关键看你是否在积极的工作。曾看到同事qq上的签名:“永远不把学校的情绪带回家。”而我也给自己签上了“永远不把家里的情绪带到学校。”同时我给自己要求:课没有准备好,宁愿不上,也绝不给学生差强人意的课堂。因为我深知,只有不断打造精细的课堂,用自己的创造和付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得到学生最基本的尊重,才有了和学生对面交流的资格,才具备了管理课堂的第一把钥匙。

做个快乐的语文教师,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共同成长。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或赞赏,或反驳,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特别是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的发言要耐心听取,耐心分析。这样能很快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公平公正的形象,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是前提条件,但一定还要记得宽容。因为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还记得开学时,坐在教室角落里的雷晨曦同学,上课时总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有时甚至自顾自地呼呼大睡。于是我选了早读时间就他平时上课的情况进行交流,“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摇头。“是不是晚上学习时间太久了呢?”他红着脸摇头。于是我鼓励他要树立信心,趁机教导他一定要注重课堂效率,指点给他学习方法。谈话不是很久,但我看到了他诚心改过的眼神。后来的语文课堂上雷晨曦精神饱满,而且还会主动回答问题,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做个快乐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和学生探讨生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信任你,成为你忠实的粉丝。学生进入高二后,学习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心理上普遍感到孤独,同时谈恋爱的现象也增多了。所以高二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师生不仅一起仰望孔子的执着担当,共同讨论颜回的安贫乐道,读孟子的浩然之气,看老庄的诙谐讽刺,更多的是借圣贤的言论丰盈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关注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修养,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篇4

马克土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这本书后,我的心深深地被海伦的精神所震撼了!

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是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海伦创造的这些人间奇迹又何尝不是知识呢!

可以说:海伦是不幸的,但知识又使她成为一个最幸福的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从此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该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用古怪、粗暴、无礼的方法来发泄她内心的愤怒。直至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了她的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使她与人沟通。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时,便开始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追求,开始迫不及待的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的本身来汲取知识之水。对知识的渴望,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了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作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傲游了知识的海洋,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在书中海伦这样说到:“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更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啊,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快乐是一个人的本钱,只有当你沉浸在快乐中,你的心灵才会变得无限轻松,快乐使人忘却烦恼,所以当你深陷困难中时,请记住“忘我就是快乐”。乐观地面对一切吧,勇敢地战胜困难,人生才会像海伦那样成功。

让科学课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篇5

课堂:因快乐而精彩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一门新型的课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是当下的科学课堂。如何把笑声带入科学课堂,把快乐融入科学教学,这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快乐的科学课堂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 充满玩笑的快乐、玩中的快乐、合作探究中的快乐、多元评价中的快乐。让学生快乐的同时,让我们教师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

关键词:快乐 科学 课堂

教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即便是同一个文本,经过不同教师的演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对于文本的理解,有些时候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本教育”已渐渐深入人心,成为课堂的主流,科学课也不例外。学生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为学生了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在玩笑中发现快乐

新课改要求,科学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科学老师到喜爱科学学科。有道是“笑一笑,十年少”,谁不盼望自己笑口常开,青春不老?如果教师把人人喜欢的玩笑搬进课堂,教学上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下面我去异地借班上课的一堂科学课,我们会体会玩笑在科学课堂中无穷魅力。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也很激动,有机会给你们上课,一路上,阳光明媚,春风轻拂,你们家乡美丽的风景让老师深深陶醉,但遗憾的是我感冒未好,还有点头晕,怕风,大家能否允许我把门关上。”听我赞美他们的家乡很美丽,学生美滋滋地回答可以,于是我去关门,故意把手按在门轴上推,用力推了一下又一下,关不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时,赋有爱心的一个小男孩马上跑来帮我关上门,我耸耸肩膀做了一个鬼脸报答。突然有个小男孩嚷起来:“哈哈,上当了,上当了。”这一嚷全班顿时反应过来,乐得前仰后合。我一边笑一边说:“今天是4月1号愚人节,和大家开个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关。”学生有点乐不思蜀,嘻嘻哈哈,饶有兴趣打量我,看来搞笑手法大合人心。有时候一节课就需要一两个玩笑,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课堂。这样学生乐了,教师也因此感到幸福。

二、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快乐

科学课堂其实是很好玩的,只要我们方向性明确,组织好学生科学地玩耍,这样的课堂是最快乐的。

比如:在学习“蜗牛运动的观察”的时候,我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个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学生们很快地发现了当中的奇妙,并为蜗牛这一特殊的身体结构喝彩。但是,当我问及他们: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他们只是懂得用手比画,就是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于是我就说:“那你们喜欢模仿蜗牛的爬行吗?”我这话一说完,他们就兴奋起来了,争着模仿。我立即邀请了几个同学模仿蜗牛爬行,由台下的学生做评委,选出模仿得最像的那位同学。接着,让他再表演一次。这时候全班的学生都发现了蜗牛的身体在爬行中是波浪式前进的。

最后,我提出建议:“让我们就模仿蜗牛爬行比赛吧!”这样,学生拥有模仿和体验蜗牛爬行的机会。他们玩得真开心!看着一只只在地上爬行的“蜗牛”那惟妙惟肖的样子,我和学生都忍不住笑了。把“玩、乐”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使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课程标准也提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作为导火线,点燃学生“心灵的力量”,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何乐不为呢?

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快乐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四、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享受快乐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言,如:“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我还结合实际,进行了“两会两能”评价法。就是上课时会听,会看,能说,能做。学生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自己认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儿要求加一颗星,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学期结束前,教师可根据组长统计的情况,满15颗星以上可以得“优”,10颗到15颗可以得“良”,5颗到10颗可以得“中”,这就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这事实表明,“课改”后教师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出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让学生学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但会增加师生感情,还会令你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呢!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快乐,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科学的课堂散发出更多的快乐吧!

[参考文献]:

1、《快乐教育18法》东子著,漓江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

2、《最快乐的家教》东了著,漓江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

3、《科学课程论》佘自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篇6

去年九月,我迎来了一个新的班级―― 一年级二班,第一次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不免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老在高段用的那几招对这些小不点儿们是否有效。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好胜心强的特点,在上学期,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比一比”活动,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用小红花来评估。在教室的后面墙上,我贴上了一张大大的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全班学生的名字,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贴上他们得到的小红花。活动刚开始,大家还你追我赶的,劲头儿十足,时间一长,我发现孩子们渐渐没了兴趣。这是为什么呢?仔细想了想我发现,我的本意是想通过竞争来激励孩子们管好自己,多得红花,但实际上那些表现得好的孩子总是遥遥领先,渐渐的没了前进的动力;而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总是在后面“摆尾巴”,渐渐也没了信心,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到了学期末,再看那评比栏,只能看到无数的红花,根本看不出每个孩子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够,难以用它对学生做出具体有效的综合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开始反思自己原来的评价手段,我发现:在“比一比”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小红花”更多地是注重了阶段性的.“成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新的期望”的唤起、成功体验的回味。由于表格栏目抽象,学生的成绩也不能直观反映。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受到西安市雁塔区的刘芳珠老师“快乐的苹果树”活动的启示,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尝试开展了以“我和小树一起成长”为主题的“成长树”活动。

一天,我拿着一棵小树模型走进了教室。这棵小树是我亲手用硬纸板做的,长长的深棕色的树干,大大的绿色的树冠,上面还画上了茂密的树叶,看上去很精神。我把它小心翼翼贴在了办公桌的侧面。这时,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这是什么呀?”我说:“这是一棵‘成长树’,它将伴随着我一起成长。”孩子们更感兴趣了,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我微笑着,没有再回答,而是拿出了一大盒事先做好的苹果模样的圆圆的纸片。“哇!好多苹果呀!”孩子们惊呼起来,还有的孩子伸出手摸了摸。我说:“这不是苹果,这是成长树上结出的‘快乐果’。我们只要努力,就会取得进步,‘成长树’上就会结出一个‘快乐果’,让你感受到成长的喜悦。”接着,我在自己的“成长树”上贴上了三个“快乐果”,在这些“快乐果”上,我还写上了这样的语句:“我的论文发表了,我真开心!我还要继续努力!”“我们的班级网站开张了!太好了!”“我的学生王皓、姚科、金诣柔的日记在《小博士报》上发表了,我感到骄傲!”孩子们围在小树旁,饶有兴趣地读着,笑着,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喜悦。我趁机问孩子们:“你们也想拥有一棵自己的‘成长树’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好吧,你们每个人都动手做一棵属于自己的成长树吧,就贴在你们的课桌侧面,好吗?”这下,教室里可开了锅,孩子们笑啊,跳啊,别提多开心了。

一个星期以后,孩子们的“成长树“陆续出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快乐天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愉悦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对此我深有感触,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度过,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到学校教育的快乐,让课堂变成学生的快乐天堂。

然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快要下课时,有的学生会倒计时:“5、4、3、2、1。”铃声一响,学生大叫“Yeah!”冲出教室。他们在“Yeah”什么?他们为何高呼?他们在“Yeah”中得到解放。课堂在他们眼里成了牢笼。

看到这种现象,你是否深深地思索?你有没有感到忧心忡忡?

宋朝学者张载说:“学习达到快乐地步,就会轻松,以至不能自己,因此定会长进。”试问,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是否达到了这种地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优秀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乐学”上下功夫。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热情必然高涨,学习效率必然提高。

记得在上初中时,老师在区别mouth(嘴)与month(月)两个单词时,告诉我们:“U(油)在嘴上,U向上开口等着要吃、要讲话,是嘴。”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混淆过这两个单词。很多时候,有些东西,别人讲了很多遍,我们也不一定记得住,但我们听到的若是趣味性很强的东西,那么几年甚至一辈子也忘不了。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趣味,哪里就没有记忆。”法国一位生物学家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记忆=窍门。下面是我在多年教学中总结的几个趣味事例,供同行参考。

一、动笔画图法

一次,我给学生上课时,要求学生根据我所画的动物,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在圆上添画上两只眼睛,“boy”,我又在眼睛下画了嘴和胡须,“cat”,我微笑着在圆上添画了两只长长的耳朵,“rabbit”。他们的好奇、激动与快乐一下子被激发了。在我的启发下,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笔,画出了学过的动物,并用英语写出它们的名称。学生在好奇、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单词,理解了句子。通过信息的输出和接收,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了如指掌。下课了,他们依然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则小故事、一个小谜语、一次小游戏,都会让他们感到乐趣无穷,也只有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才会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二、幽默记忆法

单词记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拦路虎”,我们要把学生训练成“武松”,教给他们“打虎”的本领。如:long,一只长尾巴“狼”;guess,猜猜谁“该死”;party,去参加聚会不能“怕踢”;winter,冬天饮酒应当“温它”;tomato“他妈偷”西红柿;sunday,有太阳的日子;season,大海的儿子;islang,是陆地却出现在海上;hesitate,他(he)坐(sit)在那儿吃了(ate)了,显得很犹豫;restaurant,休息(rest)时,到一家餐馆吃蚂蚁(ant),呼喊侍者:哎(a),油啊(ur);manage,男人(man)到了一定年龄(age)要设法管理好自己;museum,“se”挑着两桶油(u),两个“m”守两头;appear,阿婆(ap)吃着梨(pear)出现了;person每个(per)儿子(son)都是好人。我在教学中还经常利用拼读法、构词法、分类法、搭配法、比较法、联想法来攻破单词这个“堡垒”。我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告诉他们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记住、记牢单词就是最好的方法。学生要学的科目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更是不少,我们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困难,分担他们的负荷,教学中尽量出新招,创新意,让学生兴趣盎然。

三、谐音记忆法

在学习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时,学生对于-ed的发音表示很难记住。根据音标[k蘅ft]写单词,绝大部分学生会错写成cought。关于-ed的发音,语法书上告诉我们:清辅音后发[t],元音和浊辅音后[d],[t][d]后面发[id]。但对这句话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音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而不少学生恰恰在这一点上出现了知识的断层。根据这个具体情况,我决定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让学生弄清楚哪些是清辅音。英语中有十对成对的辅音,其中清辅音分别为[s][θ][k][p][蘩][f][t蘩][t][ts],-ed在[t]后作为特例发[id],[tr][ts]作为动词的结尾可能性不大,其它七个清辅音可谐音成:斯丝科普是夫妻。学生听后哈哈大笑,困扰许久的发音困难,在笑声中灰飞烟灭,真可谓“一笑了之”。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有少量的动词是AAA型,这些为数不多的动词却是使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又一“罪魁祸首”,它们是cost(花费),let(让),cut(切),hit(打),put/se(放),read(读),hurt(伤害),spread(传开),upset(使人难过)。我把它们谐音成:花卉让切打放毒所伤害,这事传开了,真使人难过。实践证明,这样记效果还真不错。

四、编串事故法

根据某些特殊的需要,我们要把一组并无内在联系的单词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这时我们可以编出有意义的句子来帮助记忆,编篡的故事越生动、越离奇,越有效果。如: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多数加-s,少数加-es。可是,这少数是哪些?又怎样记住呢?我让学生记住下面一句话:黑人(negro)英雄(hero)吃西红柿(tomato)和土豆(potato),真有-es(意思)。学生看后,点头会意,觉得很有意思。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经常忘掉某些要双写的形容词比较级形式,因此我就编了一句话:太阳出来了,又大(big)、又红(red),天气变得热(hot)起来了,有一个胖子(fat),被太阳晒得浑身湿漉漉(wet)的,他感到很伤心(sad),伤心过度又瘦下来(thin)。并在黑板上配上简笔画。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初中阶段要掌握的7个双写的比较级记住了。对于名词由单数变复数把f或fe改为ves可记成:妻子(wife)用小刀(knife)把架子(shelf)上的半张(half)菜叶(leaf)割下来给小偷(thief)过生活(life),并配上图画。学生试用后一致认为:“这个土方法还真好记!”其实,我们只要经常朝着这方面努力,就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著名的心理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五、歌诀记忆法

把一些语法现象编成押韵顺口,易于背诵的歌诀来帮助记忆,很受学生欢迎。碰到实际问题时,学生只要念动“真经”,相应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比如:不定式作宾补省略to的用法,在初中英语中经常出现,是一个必学掌握的语法点。在学习中,只要碰到这类题,我就提醒学生回忆如下口诀:不定式、作宾补,下列词后省略-to,四看(look, see, watch, notice)二听(listen to, hear)一感觉(feel), (let、have)加(make)。几番过后,凡是遇到考查这个知识点,学生的正确率很高。

另外,初中学生要求掌握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语法点。对于少数基础好、记忆力强的学生,即使照本宣科,他们也能完全掌握。可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就要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为此,我向学生推荐如下口诀:一、二、三全变,八减t, f代ve,去y为ie,都加th;几十几,要注意,首为基数尾为序。学生一边听解释,一边发出会意的笑声。枯燥的语法规则就在这种“美滋滋”的享受中学会了,从他们笑盈盈的脸上,我知道学生又轻松地跨过一个“坎”。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活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师只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平时多学习、勤总结、巧应用,就能使英语学习成为一件乐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说,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轻学生课余负担”的今天,教师理应把创设快乐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快乐,让学生喜欢,因为,学生不喜欢的东西,分量再轻也是负担。

学生的乐趣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尊重,来自教师精深的教学业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小小竞赛、一次不大的展览,都是课堂教学的“快乐之道”。当然,要使学生学得快乐,教师还应有广博的知识,哪怕是看起来和自己教学并无关联的知识。

因此,为了教育能兴国,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首先要从课堂做起,从自身做起,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

参考文献

[1]陈枝英.边玩边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6.

[2]胡思.奇物心象联想记忆法.长沙胡思智开发学校编印, 1995.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快乐者 篇8

新型师生关系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阳光。德国著名哲学家布贝尔深刻地指出:师生关系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师生之间的这种具有社会性的交流过程,能够使学生体验并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交往品质。而新型师生关系则是指学生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指导和建议等,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平等扎进了心田,创造就来到了身边。尊重走进了课堂,差异就成了财富。三年来,北师大翰林小学部每学期、每个班级,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培优、补差工作安排。课堂上实行分层教学,课后坚持个别辅导。在这里,“尖子”学生是教师们“众星捧月”的对象,“学困生”更成了老师们齐抓共管、悉心培养的“宝贝”,学生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自主、高效的课堂是快乐学习的土壤。按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学生从课堂的消费者转变为课堂的贡献者,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张扬的个性去感悟学习、体验创新、分享快乐。作为教师,一要转换自身角色,要以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要求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激情燃烧;数学课知识翔实,以趣激智;英语课创设情景、生动活泼;科学课融入生活,联系实际。二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学习。三要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优质高效的课堂,让学生从课间作业中解放出来。四要优化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解决小问题到思索大困惑,心中永远充满知识的谜和解谜的欲望,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这样自主、高效的课堂,人人都积极参与,个个都主动贡献,课堂因此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自然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快乐地成长。

“人文关怀”是快乐学习的春雨。本着“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育人目标,我们要求教师用人文关怀去感染学生,希望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出具有人文修养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重视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朝自己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奋进。与此同时,生活上心理上也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包括语言的亲切,态度的和蔼,及时的勉励,以及引导的耐心等等,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浴春雨,快乐地成长。

“绿色”批评是快乐学习的助长剂。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师之真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与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倡导绿色批评,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教育行为,提倡理解、关爱、宽容和尊重学生,严禁武断、专治的作风,要求每个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要给学生心里留下一片温馨,留下安慰和温暖,留下希望与自信,最终留下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北师大翰林小学部实施了“家校联系手册”制度,要求班主任每两周填一次,及时反应学生在校表现。师生互评相结合,家校互评相结合,以导行为主,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感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快乐地学习。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快乐者方法和途径很多。如: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兴趣活动的开展和特长的培养,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等等都是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总之,在学校教育的百花园中,玫瑰是艳丽的,牡丹是芬芳的,茉莉是清香的……只要我们做有心的园丁,树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快乐者的教育目标,玫瑰一定会更艳,牡丹一定会更香,而茉莉的清香也将更幽远……

(作者单位: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小学部)

让师生成为自己 篇9

——对话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句话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也许是一种巧合,洛阳西下池这个地方相传是当年武则天沐浴的地方,因此得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兼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当记者走进西下池小学,被“这方池塘”的一草一木所感动,因为它们和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发生着关联。

满怀教育理想的人很多,但有条件且能够把教育的理想变为理想的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李艳丽说,她所追求的理想教育是一种生态,因为教育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让师生成为他自己。

记者和李艳丽的对话,包括和她的几次面对面的交流,也包括邮件的往来,其实一直在探寻西下池小学“这方池塘”里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

李艳丽:我们这里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90%是附近郊县的孩子,教师大部分是80后的年轻人,全校29名教师,50岁以上老教师3名,30岁到45岁教师8名,其余18名都是25岁左右的新教师,目前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这29名教师中还有13名是代课教师。但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缺乏人生乃至教学经验的人,在短短几年内,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人文心理素养水准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令知道、接触到他们的每一个业内人士也好,普通的家长也好都会由衷地说:“这些老师很优秀”。

记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个学校的基础非常差,听说你刚来的时候,学校的状况非常糟糕?

李艳丽:当时西下池小学是西工区最差的学校。据当时在校工作的一位教师讲,上课时间,教师把学生关到教室后,就去忙自己的私活去了。去种菜、摘菜、织毛衣、打扑克,甚至让学生到教师家里去打扫卫生。学校的人际关系也糟糕透顶,老师们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学生的面吵架、打架。学生更是里历害,除了学生打学生之外,还敢和老师们打架,不仅在校内打,而且打到校外,他们成群结队时,周围学校的学生们都怕西下池的学生。▼做教师,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善良的心

记者:让一个基础很差的学校走上规范化管理,似乎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教师的真正成长。西下池小学的老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李艳丽:回顾他们的成长的历程,其实也是回顾我自己成长的历程。这些年,每到暑假开学,都是我工作上的一道坎。因为学校的严重缺编,每到这个时候,由于参加市里、区里的招教考试,学校原有的代课教师就会有大量变动,需要招入新的代课教师,就像2010年9月份,学校一下进来了6名,加上区里新分来的3名新教师,一共就是9名。面对这一张张年轻热情而又对教育充满茫然的面庞,我的心里很清楚,又一场旷日持久的硬战来了!记者:从哪里着手呢?

李艳丽:一切从谈话开始。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年轻人是否适合干教育。判断在初步的谈话中完成。这么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教师,跟他的学历、讲课的水平等外在技术层面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的、善良的心。有了这颗心,就具备了当教师的根本条件。在谈话中,还需要完成的是,要让他(她)对自我有初步的觉察和认知,建立对所从事工作的信心与责任心。所以我通常会要求他们写出一份“个人成长规划”。规划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专业化成长,根据自身专业的欠缺提出成长的计划,从基本功、备课、上课、作业、教案、辅导、学生管理等方面,选取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来制定方案;二是人文、心理素养的提升,这是根据自我内在的欠缺来制定方案,这个内在的成长更多是情绪、感觉、心理、认知方面的内容。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人们很

多时候是活在情绪之中,纠缠在关系里面,一切烦恼、无明由此而生。一个人,一个教师如果他(她)不能把自己的内在建设好,很难想象他能把学生带好,更不用提到教育了。

教育其实是精神层面的事情,学校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心灵自由的栖息地。这就要求教师的内在要提升到精神层面来,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和哲学家,天然地理解、懂得并且活在精神中,所以,教师有了这样的素养,才可能与孩子对话,建立真正的连结,这样的关系、互动才有意义,才有了人性的价值,也就是教育的价值。个人成长规划的意义就在于此。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记者:从老师们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可以看出老师们读了很多书,对读书有要求吗,读哪些书?读书的收获是什么?

李艳丽: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中重要的量化指标是读书和学习。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少要读两本书,一本是专业书,一本是自己喜欢的人文心理书籍。然后是每周固定一次的集体学习,这个集体学习的内容选择标准是:有打动心灵、让人心有所悟的感觉。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年来我们共同读过、学过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共同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很清楚地记得,读的、学的第一个人、第一本书是魏书生。他让我们懂得了在人生的长河中,人是多么地渺小,又是多么地有价值,所以要宽容、珍惜教育人生中的人和事。他开阔的胸襟和对教育的赤诚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让我们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少了很多计较和抱怨,开始理解教育。随后教育界的周弘、金正昆、李镇西、王淞洲、张祖庆、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百家讲坛》的于丹、康震、王立群、钱文忠、曾仕强,心理界的毕淑敏、武志红、张德芬、艾克哈特·托利、罗杰斯以及兼顾教育与心理的大师林清玄、蒙特梭利、皮亚杰、孙瑞雪开始逐渐地步入我们的视野,在与大师们悉心的交流对话中,我们不断在解决着自身关于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忧伤、嫉妒等等情绪问题,不断地觉察着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发现着自己真实的感觉。这是一个向内寻找,反求诸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懂得自己、接纳自己乃至实现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在一个了不可知的黑洞中探险,有喜悦,有恐惧,有迷茫,有顿悟,但正是这些最真实、独特的体验,造就了每一个真实、独特、有价值的教师个体。最终大家共同来到这个充满魅力的精神世界,彼此懂得,彼此接纳: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也容许别人有尊严、有价值地活着,相互不是纠缠,而是尊重。这个过程,也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爱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都有着无限地可能——只要教育者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和自由。

记者:校长的作用是什么呢?

李艳丽:每学期末,我都会单独和每一位教师做一次交流,主要是根据个人成长规划谈本学期的成长。这样的谈话更多的是心灵的沟通,以内在建设为主,以技术性的专业学识为辅。其目的还是要大家谈出相互间的感受,建立真我的连结,获得相互的鼓励和促进。其实更像是一次次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谈话,给教师减压,让她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我内在的觉察上。在平时有时候,我也会同时和三五个教师聊天,一杯咖啡,或一壶清茶,坐在校园里,办公室,抑或是公园中,谈论的话题就是学生、自我、感受、爱,那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记者:校长在引领教师成长,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成长,是这样吗?那么,教师共同成长的生态如何构建?

李艳丽:分享,是我们在共同陪伴、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求读完书,每学期要写5000-10000字的读书笔记此外,每学期末,学校里一定会组织一次由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报告会。主要是针对本学期的读书、成长谈个人的感悟。三十五岁以下的老师作报告,三十五岁以上的老师全程跟听。读书报告会要求三十分钟以内,PPT课件,脱稿。每一次的读书报告会都是学校期末工作的一件重要的大事件:每一个作报告的老师全力以赴,每一个听报告的老师翘首以待,每一个分享和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去年年底的读书报告会中,这些年轻人以《爱在成长的路上》、《走在成长的路上》、《在自由中体验爱》、《不要用爱控制我》、《对自己说是》、《爱和自由》等不同的话题使在场的所有人对教育的感悟又得到了一次升华。

读书报告会真正的意义在于,它带给大家更多的是对教育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同。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是一幅巨大的风景,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只是在平常的工作中,大家都太忙了,忙地没有功夫去驻足欣赏他人的美妙;大家都太累了,累的不愿意去觉察倾听他人的表达。而读书报告会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时间和空间,能让大家都坐下来,自由表达,彼此看看,相互会惊奇地发现:哦,原来每一个生命状态都是如此地相似又如此地不同。这时候,慈悲心会起,真正的尊重会起,而倾听就是当下送给对方最好的礼物。这一刻,真我会相遇,心灵会相通,能量会流动,幸福会到来。这就是我所能理解教育的职业幸福感。▼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

记者:教师论坛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来到这个学校背后有个家庭,有个社会,但是进到校园里,没有人关心你,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们只看你今天教学怎么样,学生怎么样,他好像在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堵墙,在这墙之外,你很安全,但是住到这堵墙之内,你很累,很孤独,你没有推到这堵墙的机会,没有人问你发生了什么,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各自都很忙,但是当我们坐下来,给你一个平台,交流的时候能量流动了,我们就知道了,眼来他的背后有这样一个东西,原来他有这样一个认识,同时一本书,每个人认识的都不同,就像有的人缺钙,有的人缺维生素,书比较有营养,你可以从里面找到你需要的,谈出不同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克服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没有文人相倾,大家都相互对生命的那种敬畏,你会觉得生命不同,跟我不同,但是他值得我尊敬他,教师关系发生改变,这次他谈到不同的感觉,下次你看到他,他跟上次就不一样了,换了一个人,你发自内心的跟他有一种平等的、尊重的感觉,我们是一个相互的陪伴共同往前走,论坛真正的意义在这。次要的是老师水平提高了,口才变好了,会表达真实感受了,我会很快打开自己,跟你有了链接关系,能量流通,爱、喜悦和接纳,是我们论坛是经常提到的,如何接纳自己不完美,当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你就能接纳这个自己,像孔子说的反求知己,向内用心。现在老师在一起非常好,没有等级之分,你会发现这些老师不简单,水准太高了。

这么多年的教师培训,带给我的最大感悟是,只有给予教师真正的爱,即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即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即准许他(她)创造一个自我,让教师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成为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的内心建设好,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因为你怎么可能让一个不懂得真爱的人去付出爱,让一个一辈子住在监牢中的人去明白什么是自由。而教育是爱和自由的事业。

记者:你对老师们的期望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老师在一起聊天,都是聊精神层面的东西,你的心要足够的纯净,宁静,单纯。我希望我的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育家。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真我,他更多的时候被孩子唤醒了,他的觉察力更好了。

记者:这就是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自己。

李艳丽:爱和自由——让老师和学生成为自己,我现在在讲课的课题。如何成为自己,先懂得自己,懂人生,我们再讲内在的关系模式如何投射在外部,你把你的领导当成你内在的父母,把你的学生当成你内在的孩子,教育过程中,可以内心得到修复和治疗,懂得孩子,懂得教育,0-18岁孩子的认知规律特点,你才能真正懂得教育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为孩子提供空间。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让每一位老师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内在有力量的人,这才是教育。他们内心都有一个信念,我是值得爱的,我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老师都说,我爱这个孩子,不因他考100分,不因他漂亮,就是爱,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他们都是有价值的。

▼觉察力与平等心

记者:老师这样自发的爱孩子,是你把每个人潜力激发了出来,他们从你身上吸收了什么?

李艳丽:心理学提出来,人的成长有两方面,一点是遇到一个人,这个人给你无条件的爱、接纳、关注,第二,是自我察觉。当我知道这,我就给我的老师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现在很大问题出在爱不够,我们所有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我一直在学心理学,在对人进行研究,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都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感觉只有我足够的好我才值得被爱,所有我现在需要让我们老师知道,我不需要任何条件爱你,你这个

人拥有了人的全部的价值,你只要站在我面前,就值得我爱你,就着一个信念,然后他知道自己内在的父母、小孩出现什么问题了,他有觉察,就去解决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种人,他会察言观色,他的内在觉得我这样是好的,他的父母肯定是很挑剔的,他用这种方式去取得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他就会伤心,觉得这个人不好,所以我们让老师体会自己内心的模式是什么,他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好了,这个世界没有好与坏,他只是基于我们小时候内在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们怎么办。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是核心内容,我们一直在做人文与心理素养的培养,把这个做好了,任何技术上的都没有问题。

记者:是你在引领老师成长,那么,你呢?有没有特别困惑的时候?和谁对话,你的成长动力来自哪里?

李艳丽:我们真的没有遇到不可跨越的困难。这个学校有困惑的时候就会有人出现,我们就会解决暂时的问题。如果说,有障碍的话,那就是我自己的心理问题。我一直在建构心理。我一直在讲接纳自己,有时看到一个人,我们不接纳他,那是因为他身上有种特质是我身上有的,其实你是不喜欢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文雅的人不喜欢轻浮,为什么不喜欢,其实你身上有这种东西在,当你知道了,你就接纳他了。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被蛇咬过,看到一根绳子就害怕,如果你没被蛇咬过,见到它你也就不会害怕。所以当你不接纳别人,其实是讨厌自己,我以前非常讨厌女孩子去喝酒,喝的什么都不顾了,现在不讨厌了,我身上也有,我觉得不好,没让他出来,所以我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别人,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是有条件的爱长大的,我们缺爱,我们缺无条件的爱,当一个人在我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自己,那我对他来说是安全的,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陪伴,我们老师老说,这不是我教的,是他们自己成长的。

所以说,我和老师们之间是相互陪伴。我这么多年的学习,关键是两个词:觉察力和平等心。平等心让你发现一切跟自己是一个整体,当你在矛头攻击别人时其实就是在攻击你自己。接纳别人其实是接纳自己。当你站在一个高度去指责别人,那就太自恋了,我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你看似在做教育,其实是在让自己成长,你可以毫无畏惧的面对外面任何的评价体系。世界没有对于错,只有选择,你要对你的选择负责任,我这一辈子要做教育,我这一生的追求是得到自己人生的真悟,在这个过程中,名利会来,来就来,不来就不来,不强求。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

▼规则可以厘清界限

记者:教育的本质是给人的成长提供外在的自由,从而达到内在的自由。但是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界限不清难有自由和尊重”。那么,在西下池小学,哪些是老师应该放手的,哪些是老师要管的,“界限”在哪里?

李艳丽:爱和自由的后面还应该有一句话,就是规则与平等。对基本规则的共同遵守,于人类社会来说,意味着对每个个体自由的最大保障,而对教育来说,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是让儿童自由、独立成长的最大保障,建构儿童完全自律的品质和智能。规则可以用来厘清界限。人性的界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一种是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学校中教育的界限既有人性的界限(教育的根本),也有课堂、各类活动的界限。不仅体现在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间的界限,也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些界限有一些可操作的规则来体现,这里有几条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学生该做的、能做的教师不要干涉,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学会说“不”等。另外还有专门针对课堂、劳动等的具体规则。这些规则基本上可以把教师该放手的、该管的界限说清楚。

记者: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自由意味着放手,但仅仅有自由还不够,还必须有责任。在西下池,你和老师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都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不知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如果赞同,那么,西下池的自由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责任呢?老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如何体现、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实施?

李艳丽:至于教师、学生的责任体现、落实、监督实施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学校文化之生态管理。生态管理的形成也历经了一个过程。我们2003年做的是行为教育,2005年做了普及与特长。2007年做课改,我们当时就有几个老师做,我们天天下课堂去听,怎样评价,一开始一些老师有情绪,也跟着走,几个月下来,课堂就出来了,我们有环节,有导语,我们后来就做文化,我们后来就知道了学生要做自己的主人,老师不要用爱的名义去控制他。后来形式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已经没有问题了。▼孩子才是真正的老师

记者:其实,只有老师给予孩子们爱和自由的时候,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

李艳丽:稍微懂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人外在关系的投射都来自于内在的关系模式,而一个人内在的关系模式又来自于童年与最重要人的关系,即父母的关系。所以,要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必须回到童年。学校恰恰给我们教育人提供了这么一个场所。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大师的指引下,教师们在慢慢懂得孩子的过程中,也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其实也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在唤醒教师深埋内心的真爱,也在疗愈成人内心的创伤,就像在去年年终的读书报告会中,史会景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成长,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她历数着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欣悦的表达着她在这每一个孩子身上看到的闪光的价值,充满了欣赏和深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在场的听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其实,她所看到的、接纳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是自己。她流下的喜悦的泪水是对自我和他人接纳的喜悦。教育到了这一刻,充满了动人的价值和魅力。

记者:因此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容易找到职业幸福的人。

李艳丽:跟孩子在一起,就跟爱在一起。比如我们在学习爱的语言,像一个愤怒的孩子来找你,你要说:“你看起来很愤怒,他就明白自己现在的感觉是愤怒,允许他的情绪发生,你拥抱着他,说想哭就哭吧,我陪着你,我爱你,这样孩子会体会到,事件本身跟自己是区分开的,这样他就能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他长大了,就不会否定自己,人的价值和事情是分开的。长大以后的问题解决都要回归童年,代价太大,不如现在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成长我们就给他什么样的成长。

我们现在四年级以上把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小学化了,我们的学生很优秀,到初中以后都是班干部。我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师傅说他的孩子原来就是在我们学校,当时来的时候数学成绩不足20分,来的时候是四年级,现在初一,全年级第一。这不是最重要的。他说他孩子跟我们学校的郭老师,比跟他妈妈还亲。我们的毕业生说到,我想最后再看一眼这个学校,我太爱这个学校了,我们老师看到都感动了。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现在没有傻瓜孩子,我们老师给他空间让他自由发挥。

▼孩子的感觉超越一切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怎样概括你的核心办学理念?

李艳丽:我们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我们有校园文化生态,有20道人文景观、教师生态培训、学生生态课堂,我们的老师都是独特的自己,学生也是。要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老师,如果学生、老师都自主了,就算校长走了也没问题。

记者:对于学生的成长,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给自己制定一个快乐的计划 篇10

家长可以向我学这一招,我就经常给女儿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当一周家长,来培养核心能力。买菜,可以让孩子学会和陌生人沟通;照顾全家生活可以锻炼她的团队意识;买菜时讨价还价,则能训练孩子如何处理情绪;每天变着花样吃菜,可以训练创新;买什么菜怎么做,则能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这五项即是人的核心能力。

问:很多人认为人的性格是会改变的,年轻时幼稚、冲动;年长些就会变得成熟、豁达。

答:幼稚、冲动、成熟、豁达等只是表面现象,他的性格之本没改变。人的.性格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约50%来源于父母的遗传,约50%来源于0~7岁个人生长环境、特殊经历、常陪伴他的那个人的影响等。所以,一个人的性格类型不会随后来环境、经历和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上一篇: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下一篇:了解电容器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