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

2024-10-01

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共8篇)

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 篇1

这次语文课有些不一样,刘老师让我们读同学们自己写的对话,许多同学的对话都很精彩,精彩的让我“大吃三惊”。当然也有缺点,乐得让我笑掉大牙。什么?你不知道,那就听我一一道来。

叮铃铃,上课了。刘老师走进教室,满面春光地对我们说:“谁来读一读对话。”

班里有些安静。谁都不想读,怕读错了,被同学们当成笑料。我也一样,继续沉默。

刘老师只好请啦!“王佳宁,你先来,让我们听听!”刘老师微微有些笑,但又有些严肃。

“哦,夸夸那个人……”王佳宁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我们都听得一清二楚,虽然读得有些平淡,但作文写得好。读完后,传来一些掌声。

刘老师的表情看不出是开心还是什么什么,只听刘老师说:“写得不错,通过所有对话体现出了了闫佳熠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李子臻“高举贵手”,刘老师当然点了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们随着他的声音起起伏伏,心情也是忽高忽低。当李子臻读完了,场下震耳欲聋的掌声打破了这许久的宁静。

“孙旭东,你来!”刘老师叫起了孙旭东。

“老师,我写得不好!”孙旭东扭扭捏捏地说。

“读一读!”刘老师肯定地说。

“有一天……”声音极小。

“停!”刘老师提醒他“声音大一些!”全班鸦雀无声,我们都屏住呼吸侧耳倾听。顿时,安静了。

“一天…。。”读完了,台下没有掌声,却是哄堂大笑,我也笑得前仰后合。

“整篇文章中的两个人就像木偶。”“医生说……我说……”刘老师点评着。

接下来是王天煜、樊萍……都比较成功。

本来看着刘老师要叫下一位同学的,却被紧急的演习铃声止住了。这次令我大吃三惊的语文课,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

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新编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亮点,令人耳目一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专题”的设立,7—9年级教材一共安排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这对于传统的语文教材是一种革新,对于每个语文教师更是一种挑战,如何在如此纷繁复杂的教学中理出头绪来,找准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的制高点,赢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无疑为语文的专题教学插上了双翼,它极大地满足了语文专题教学的大容量、大密度的要求,为全面地诠释专题内容提供了最佳的外在条件。

一、多媒体为语文专题教学提供强烈的视听冲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笔、一本书、教师一张嘴,很难实现语文教材中的新兴事物——专题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课堂单调、枯燥,就是教师对于如此丰富的知识的筛选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而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如“荷花、鸟、叶、长城、狼”专题,这些内容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虽然这些内容学生耳熟能详,但是却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缺少深入理性的思考,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这些知识后印象深刻,乃至有一点自己的独到见解,必须做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多媒体正是满足了语文专题教学的这一需要。“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而色彩、形象、动作、声音等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本能的兴趣。而且,人们对动画的记忆最强,图片次之,文字最弱。它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具有感知的时效性、共同性和统一性,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必然深刻明晰,特别如荷花、鸟、叶等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美感。我们在授课时,一出示富有意境的荷花画面,学生就惊叹一片,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加以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的配乐朗读,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学生沉醉其间,陶醉不已。

这种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手段,避免了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多媒体优化了语文专题教学的课堂组合,实现了课堂容量的最大化

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极大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这就更加需要借助多媒体这个媒体。

为了更好地学习、了解荷花的种种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在学习资源的开放基地上来实现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组合。对此,我们在进行语文专题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借助课件的作用、网络的功能,利用各种音像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使教学内容在多层面、多形式或多感应上达到良好组合,调动主体投入的激情。如在专题《狼》的教学中,我们制作的课件由表及里地介绍了狼的各方面的知识,我们还设置了留言板功能供学生就“护狼还是捕狼”展开辩论,发表观点,大胆思维,畅所欲言,从而全面辨证地认识真实的狼。此外,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老师推荐的专题网站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满足对知识的进一步渴求。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专题教学,不但优化了语文课堂的组合,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大容量,也是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更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一种尊重,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走进多维的探究空间。

三、运用多媒体融合情感知觉因素,突出人文精神,陶冶學生情操

我们知道,在语文专题教学中,有一部分是传统艺术的精华,如“长城、汉字”等,而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播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画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这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难以达到的。

闻一多曾指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在鉴赏艺术的时候,至少一半的印象是通过眼睛来传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眼睛传达印象”显得至关重要,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恰恰能满足这个要求,并为此提供了实践条件,并加以验证。如在汉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课件动态地演示出汉字的发展过程,并适时插入有关汉字的历史、汉字的地位和作用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长城的专题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历史、作用以及今天在国际上的影响,运用声像同步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国情怀,效果不言而喻。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语言说教则显得苍白无力,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崭露无疑。

初中语文专题教学是极富知识性、人文性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存在极大的挑战性。多媒体以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决不能让多媒体成为教师自己上课的替代品。作为一名现代的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让多媒体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多媒体所用,真正让初中语文专题教学插上多媒体的翅膀,让她飞得更高,更远,成为学生的挚爱!

参考文献:

朱晓玲.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J].华章,2009(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初二上语文词语解释 篇3

1.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2.倾国倾城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3.离心离德 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4.染苍染黄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5.始愿不及此 〖解释〗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6.斗转星移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7.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8.如兄如弟 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9.官场如戏 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10.破罐破摔 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11.变动不居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12.人情冷暖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13.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14.神机妙算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15.时过境迁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16.群策群力 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17.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18.桑田沧海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9.夜长梦多 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20.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21.倾城倾国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22.持权合变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23.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24.听天由命 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25.风云变幻 风云:比喻变化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

26.佩韦佩弦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

27.愣头愣脑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28.千变万状 变化繁多,呈现出各种情状。

29.蜕化变质 蜕化:虫类脱皮变化。比喻人堕落变坏。

30.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31.稂不稂莠不莠 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32.日濡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

33.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

34.佩韦佩弦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

35.变化无常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36.巧捷万端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37.出奇无穷 谓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38.朝云暮雨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39.冷血动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40.以防万一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41.移步换形 〖解释〗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

42.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43.世异时移 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

44.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45.三翻四复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46.消息盈冲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47.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48.雾散云披 喻变化之快。

49.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50.故我依然 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51.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52.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53.见时知几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54.化性起伪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55.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

56.全知全能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57.星移斗转 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58.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59.荆人涉澭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60.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61.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62.强死强活 比喻非常勉强。

63.移商换羽 〖解释〗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①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②比喻随声附和。

64.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初二上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篇4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毛泽东,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思想家,伟大的诗人、书法家。代表作:《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

新闻五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和导语可以概括一则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一般位于新闻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主体是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特点主要有:准确、真实、简洁、客观、及时。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本文是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样式。

小说三要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描写

(1)人物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刻画方式(描写方式)包括: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情节描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清洁、渲染气氛。

3.《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由茅盾译。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法国作家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注意反语的修辞手法。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美籍华裔作家。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书通过回忆少年儿童时代的美好生活来激起自己反抗黑暗统治的战斗热情。其中著名的有《藤野先生》《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代表作《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

文学作品体裁分类

按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按作品样式:散文、诗歌、戏剧、小说。

表达方式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反问、顶针等

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垫等。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浙江衢州人。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

说明文分类:按照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分类,可分为平时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的三个显著特点:知识性、科学性、准确性。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美学家、散文作家。本文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北宋末期画家张择端,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4.《故宫博物院》作者黄传惕。本文曾是一篇广播稿,后发表。

15.《说“屏”》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牡丹亭》作者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主要人物有杜丽娘、刘梦梅。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作者谈家桢,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落日的幻觉》作者黄天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语出晋李密《陈情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歌第一人”。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文学家、散文家、辞赋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记,一种文体。

22.《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豪”,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也称“刘白”。“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都用韵。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

先生,卒谥元公,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3.《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名散文作家。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篡而成。四书五经。

25.《望岳》、《春望》、《石壕吏》作者杜甫,字子美,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三吏”分别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分别是《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

第六单元

26.《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本文选自《水经注》。“三峡”分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7.《答谢中书书》作者南朝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号称“三苏”。本文选自《东坡志林》。唐宋八大家(唐二家、宋六家)

28.《观潮》作者周密,字公谨,南宋文学家。

29.《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0.《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诗佛”,他的诗反映盛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苏轼赞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赞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初二上语文文学常识整理1 篇5

2.《芦花荡》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称为“荷花淀派”。本文是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3.《蜡烛》作者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本文由茅盾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法国作家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美籍华裔作家。

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7.《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

8.《台阶》作者李森祥,浙江衢州人。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9.《老王》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0.《信客》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1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本文选自《陶渊明集》。12.《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也称“刘白”。“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都用韵。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卒谥元公,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3.《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名散文作家。

1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篡而成。

语文初二上期末模拟试卷_参考 篇6

锐不可当()寒噤()奔丧()噩()耗

qiè()意 匀chèn()lòu()空 jié()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独出心裁 名副其实 偷机取巧 B.精益求精 家喻户晓 重峦叠嶂

C.微不足道 井然有绪 迥然不同 D.真知灼见 别据匠心 与生俱来

3、在下面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2分)

阶砌旁边栽几()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竹子或几()芭蕉。

4、修改下面的病句(在原句上改,每句只能改动一处)(4分)

① 永定河发水的时候,来势很猛,以前河堤两岸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②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5、读下面的三个句子,看重音落在不同的词语上,语意会有什么不同?(2分)

①“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询问的重点是。

②“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询问的重点是。

③“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询问的重点是。

6、根据下面的内容,依照加点的语句,在横线上各写一句话。(2分)

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满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翰的海洋;白云;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

7、根据课文内容填写。(4分)

①,浑欲不胜簪。

②大漠孤烟直。

③会当凌绝顶。

④《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好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完成8-10题。(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⑤溯阻绝。或王命息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2分)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侧面衬托山势高竣的句子是哪句?(2分)

(二)阅读课外文言片段,完成11-12题。(6分)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君人:君主。涓:宫廷里侍从人员,太监。安事:何用。捐:丢掉,白白扔掉。期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三:好几匹。言其多,不是确指。

11.“千金市骨”中“市”的含义是(2分)

12.请点评一下文中“君人”与“涓人”各有什么特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住在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一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XX”中,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远他而去,不久,和他()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

“你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

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孔百疮,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已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人最后将叶子放到了我的书桌上,他说:“这答案交给你了。”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取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

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矍铄:

不揣冒昧:

14.文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坎坷 多种 界线 相依为命 B.坎坷 各种 界限 相依为命

C.曲折 很多 界限 朝夕相处 D.悲惨 多种 界线 朝夕相处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树叶比做心,有什么用意?(4分)

1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3分)

17.请你为本文重新开个头,使文章变成倒叙的顺序。(字数不超过25字)(4分)

(二)(1)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够把一颗米粒拖进洞穴,如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2)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关系,肌肉产生的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作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减少病人的痛苦。

(4)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草、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个小时,就像是打了麻药针似的。

(5)①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②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堆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壤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③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蚂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④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⑤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7.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蚂蚁有特异功能的?(3分)

18.第(4)段中加点的“有一种”三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9.第(5)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20.把第(5)段划分为三个层次。用“∣”在句子序号间标出。(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三.写作(40分)

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病重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只要你送给别人温暖,别人也会送你温暖。

请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名。

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 篇7

一、字词篇

一、掳掠 惧惮 疮疤 哀悼 差使 奔丧 踌躇 池馆水榭 迂腐 颓唐 猝然 呵斥 伎俩 吊唁 雕镂琢磨 遗骸 瞻前顾后 萌发 簌簌 孕育 蟾蜍 濒临 两栖 陨石 蜥蜴 顷刻 纤细 蟠龙 矗立 骇人听闻 煞风景 惟妙惟肖 歼灭 阻遏 疟子 疟疾 寒噤 仄歪 瓦砾 跋涉 地窖 鞠躬 拂晓 琐屑 赋闲 凹凼 絮说 瞥见 门槛 尴尬 伛偻 镶嵌 取缔 滞笨 文绉绉 迥然不同 惊骇 箱箧 恍惚 转弯抹角 憎恶 草长莺飞 帷幕 匀称

tā()败 荒pì()愧zuî()shì()泪 ɡān()尬 颠pâi()黄发垂tiáo()无动于zhōng()物jìng()天择 xiāo()声匿迹 shuāi()草连天 重峦叠zhàng()自出心cái()狼jí()繁yǎn()zhě()皱 jiã()难 追sù()颠pâi()案dú()轩xiâ()cāng()俗 金luán()殿 烦suǒ()震sǒng()jiã()问 pán()跚 鸿rú()

二、常见题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蹒跚(pán sān)寒噤(jīn)B、愧怍(zuî)吊唁(yán)C、游逛(guàn)惊骇(hái)D、烘(hōng)托 憧憬(chōngjǐ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A、汶(jiāo)河 凹凼(dàng)仄(zã)歪 归咎(jiú)B、尴尬(ɡān)狼籍(jí)鳌(áo)头 风雪载途(zài)C、蟠(pán)龙 愧怍(zuî)逾(yú)越 连翘(qiáo)D、翩(piān)然 丘壑(hâ)拂(fï)晓 伧俗(chānɡ)

3、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悚然(sǒng)取缔(dì)憎恨(zēng)上蹿下跳(cuān)B.诘问(jiã)克扣(kâ)滞笨(zhì)锐不可当(dāng)C.掳掠(lǔ)伎俩(jì)处置(chǔ)从容不迫(cïng)D.奔丧(bēn)荒谬(miào)愧怍(zuî)猝然长逝(cù)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惬意 伎俩 转湾抹角 案椟劳形 B、制裁 地窖 荡然无存 名副其实 C、荒谬 无动于中 张皇失错 大廷广众 D、狼籍 悠闲 穷愁潦倒 消声匿迹

5、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鞠躬 遗骸 漠不关心 B、蹒跚 弄巧成绌 巧妙绝论 C、轩榭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铸剑为犁 川流不息

二、成语词语运用

1、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只有不怕竞争,不怨天尤人,敢于迎难而上,才能把握好人生的航船。

B、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C、在演讲比赛中,小明出口成章,挥洒自如,博得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D、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甚至走火入魔,走上犯罪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C.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D.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B.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C.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惟妙惟肖,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D.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是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10月12日至17日,历经5天5夜11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太空之旅。B.“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对比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C.刘翔在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取了110米栏金牌,为我们中国人争得了荣誉。

D.山里的地形扑朔迷离,他们很快迷路了。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武警官兵多日奋力扑救,云南森林大火得到基本控制,因而不再生灵涂炭。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D.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本书印刷不够精美,但内容还差强人意。

B、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C、刚建成的三峡大坝真令人叹为观止。

D、大自然馈赠给了攀枝花人民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难怪邓小平爷爷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三、修改病句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同学们在考场上能保持—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果然灵验,今天是个大晴天。

B、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C、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D、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雷雨》这部话剧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B.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C.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D.坚决打击制作、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切实维持知识产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亲情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声。

B、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我们学习好榜样。

C、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作者对事物特征或者事理的说明,是否都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C.谁也不会否认珠江不是向东流的。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

40、,轻舟已过万重山。

41、千山鸟飞绝。

(二)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4、《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6、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8、《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10、《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11、《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13、《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14、《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1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性默写

1、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2、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3、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4、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五、专项语言训练

1.仿写句子。要求:①句式基本相同;②修辞手法基本相同;③语意通顺。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朋友是。

2.仿句。

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满天的繁星;失去了青春,可以得到丰硕的金秋;

3、仿写句子:时间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时间如一面镜子,它能折射人性的真美丑。

时间如,; 时间如。

4、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三个句子,构成四季:

例句: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人们都爱夏天,爱他的 ;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 ; 人们都爱冬天,爱他的。

5、仿句两句,与原句构成排比。生活是一道彩虹,流动着丰富的色彩; 。

6、仿句。青春是一首歌,让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

7、仿写:学习,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学习,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工具。

8、接写三句: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富于想象的。在童年的目光中,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

9.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花儿飘落了,变成滋润树根的肥料;冰雪融化了,;树叶凋零了。

10.仿写划线的句子。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赛跑,人人都在追赶着自己的目标。

11.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贺词,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您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12.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13.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5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 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14、下面这封表扬信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和一处内容上的错误,请在文后更正。XX中学领导:

八月二十二日上午,路过XX镇大街交*路口的贵校初三(1)班陈华、林晓、黄强、郑炜四位同学,目睹一场汽车撞人事故,肇事者驾车逃走,受害者为一中年男 性,伤势严重,急需抢救。四位同学立即奔到现场,看护伤员,拦车救人,急送医院,并打122台,保护现场。由于及时抢救和报警,伤者脱险,肇事者也抓获。四位同学这种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此致 敬礼!

XX县交警大队 2008年8月23日

改错: 格式①

内容:

15、画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您。”他狡黠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B.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C.因为工作本身的兴趣,有时使一个人至于疯狂。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6、提取句子主干有误的是 [ ] A.到清末近二百年间,皇帝大都住在这里。主干:皇帝住 B.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主干:太阳和月亮躲藏起来。C.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主干:影子清晰 D.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狗。主干:我们没有狗

17、下列各句括号内说明了该句的修辞手法,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像千军万马混战了 起来。(排比、比喻)

B、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引用、比喻、对偶)

C、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拟人、比喻)

D、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拟人、比喻)

1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觉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里,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19、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D.一片冬日的阳光

参考答案

一、字词

1、D

2、C

3、D

4、B

5、B

二、成语词语运用

1、C

2、D

3、B

4、C

5、C

6、D

7、C(A.“生灵涂炭”望文生义;B.“见异思迁”是贬义词;D.“栩栩如生”使用不当。)

8、B

三、修改病句

1、D(“凯旋”即含有“归来”之意。)

2、A

3、C

4、C 5.C

6、D

四、诗歌默写

(一)略

(二)理解性默写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7、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8、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2、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拓展性默写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五、专项语言训练

1、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成功的日子里的一瓶香摈,快乐的为你释放骄傲的激情; 朋友是灰暗的日子里的一缕阳光,用心的为你抚平失败的伤痛;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忧伤的日子里的一束阳光,柔和地驱散生活的阴影;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2、失去了月亮,你可以享受夜的深沉。失去了春天,你可以欣赏满池的荷花.3、书籍如一艘航船,它能引领我们抵达知识王国 书籍如一把钥匙,它能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

4、人们都爱夏天,爱他的绿树成阴,爱他的荷花映日,爱他的热情似火;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硕果累累; 人们都爱冬天,爱他的银装素裹,爱他的冰清玉洁,爱他的五谷丰登。

5、生活是一首歌曲,跳动着欢快的音符; 生活是一杯清茶,飘散着淡淡的芳香。

6、青春是一幅画,让你用五彩的画笔绘出它的美丽; 青春是一本书,让你用激扬的文字,写出它的华章。

7、学习,是通往成才路上的桥梁;学习,是渡向成功彼岸的航船。一根竹棍,就是一匹骏马,一朵轻云就是一条飞毯;一棵大树就是一个老人。

8、冰雪融化了,汇成浇灌大地的溪流,树叶凋零了,变成孕育生命的养料。

9、一根竹棍,就是一匹骏马,一朵轻云就是一条飞毯;一棵大树就是一个老人。

10、人生是一个舞台,人人都在表演着自己的角色;人生是一次登山,人人都在进行艰苦的攀登。

11、你慷慨激昂,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带领我们挖掘灵感领域.(语文老师)您妙语连珠,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语文老师)你怀才于心,像纵横世界的探测神眼,引领我们饱览无边河川.(地理老师)你上天下地,像源源不断的汩汩小溪,引领我们飞向浩瀚的宇宙.(地理老师)你循循善诱,像层层演变的进化历程,指引我们探索无穷奥秘.(生物老师)你深入浅出,有永不浩竭的高深智慧,指引我们永攀科学颠峰.(数学老师)你灵活多变,像奇妙活泼的英文字母,带领我们走进无限国度.(英语老师)12.广告语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揭示了保险的作用;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修辞答到一点即可),增强了表达效果。

13、什么人——哈尔滨一位老人,干什么事——声讨日军罪行,怎么干的——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答案: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 篇8

一《春望》

1、《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3、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4、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5、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0、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B.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1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二《望岳》

1.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2.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5.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6.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三《泊秦淮》

1、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3、四《过零丁洋》

1、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2、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c)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 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五《钱塘湖春行》

1.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2.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D、结尾两句诗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6、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7、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8、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2、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7.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A首联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

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人们的共同心声。

D尾联系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效儿女之态。以此作结,恰当好处。

七《己亥杂诗》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

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一篇:桂花雨课文及问题下一篇: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