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文及问题

2024-10-01

桂花雨课文及问题(通用10篇)

桂花雨课文及问题 篇1

课文《桂花雨》案例分析及反思

【教学片段】

师: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仅仅是故乡的桂花吗?

生: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生:还有父亲指指点点地教她认各种花。

师:也就是父亲对她的教诲。

生:任何发生在她故乡的事。

师: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生:家乡的乡亲们。

师:对,有家乡的亲人,伙伴,朋友。

生:还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时的情景。

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真好。

生:还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师:是呀,作者难忘不仅仅是桂花,她怀念的是她的童年、她的故乡。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教学评析】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首先,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

如《桂花雨》就是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如父母的与人为善,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当这样的生活图卷,作者的悲悯情怀,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对作品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师生相约共同朝那个目的地出发,这是个美丽的约会,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

当交流体会时,教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一起谈阅读的体会交换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就是阅历比他们更丰富的师长,纠正他们的错处;当学生的见解非常高明之时,教师可以谦虚地当他们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当学生伤心沮丧时,教师应该象父母亲人一样鼓励他安慰他;当大家开心时,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样谈笑,玩耍……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

课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资源了,正如生活无法被设计一样,课堂上会出现什么谁也无法预知。如在交流时,学会谦虚地倾听,学会自信地表达;在他人表现胜过自己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喝彩;遇到好文章时,学会感动,学会关心他人的命运;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遇到难题时,学会质疑,学会求助;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谅解;出现失败时,学会坚强,学会反省,学会随,学会乐观……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生命的价值,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形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和自由。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象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桂花雨课文及问题 篇2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课后练习中重点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

3. 品味文本语言, 由景入情,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 齐读课题

(2) 看着课题, 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名说。

师:多美的桂花雨呀, 你觉得琦君的心情怎样?

这节课,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花雨缤纷的世界, 去和作家琦君一起分享那摇桂花的快乐。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 轻声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 画出描写摇花乐的语句。

(通过回忆画面唤起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变换角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以此激发学生细读文本的兴趣, 并且依据文本的特点以一个“乐”字作为教学的支点, 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2. 交流感悟

(1) 琦君摇桂花时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名学生读出描写摇桂花情景的语句:“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1) 从这段话中, 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我”哪些表现中感受到的?

学生交流:a.从“乐了”感受到开心。

b.从“帮着……帮着……使劲摇”感受到喜欢。

c.从“啊!好香的雨呀”感受到惊喜等。

(师点评:从心情描写体会到的, 带着感受再读有关句子)

把自己的感受放进文中齐读这一段话。

师:还有谁也对摇桂花这件事感到快乐?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指名读句子, 谈体会, 并有感情地读有关的句子。

过渡:桂花到底有什么魅力, 让“我们”一家都喜欢它, 尤其是让“我”如此欢欣、如此激动?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快乐, 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确作者从动作、语言、心情等方面写出自己摇桂花的快乐, 并通过指导朗读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 顺利过渡到探究作者快乐的原因, 同时也为下面即将进行的想象说话作好铺垫。)

3. 感知桂花香, 体会“乐”的原因

(1) 你认为是什么让“我”快乐?

学生交流:桂花很香。师进一步追问,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出。

(1) 桂花开得最茂盛……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 啊!……好香的雨呀! (等)

重点引导品读 (1) 句, 句中哪些词让你感到桂花香?通过朗读、评价来品味语言, 感受花香, 从而领悟“浸”的含义。

小结过渡:这么香的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所以“我”乐。板书:乐。

(2) 你认为桂花雨的魅力还表现在哪里?

交流。

(1) 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是的, 这是桂花的外形特点。如果把这个特点和它的香气特点联系起来用一句话表达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用“不但……而且……”表述桂花的香气迷人和秀色可餐。)

学生自由说。

(2) 桂花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 具体说一说。除了课文说的, 你还知道桂花有哪些用处?

指名说。

师:是呀, 桂花丰收了, 人们把它做成各种食品或用品, 于是, 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孩子们, 你们看 (出示句子) , 文中有两句都写到了桂花香, 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学生比较。

第一句就指桂花香;第二句既指桂花香, 又指各种食物的香甜, 还指桂花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也就是全家一起高兴、一起忙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一起读读, 体会桂花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3) 过渡:桂花不仅香气迷人, 它还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此时你对摇桂花带给“我们”的欢乐幸福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可惜文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老师有个建议: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到那棵桂花树下, 亲自去体会体会。

出示句式:桂花纷纷落下来, 落到我头上, 给我戴上了漂亮的蝴蝶结;落到我脸上, ____;落到我肩上, ____;落到……

音乐响起, 学生想象补充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补充的句子。

(4) 带着这种幸福快乐的感受再次配乐诵读摇花乐一段。

(文本的解读既不能停留于文字的表面, 也不能由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究。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这一环节的教学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是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味, 比如通过领悟“浸”的含义感受花香;二是通过比较两处桂花香的异同, 掌握联系上下文感悟语言的方法, 体会第二句中桂花香中包含的丰富内容。同时, 通过朗读训练和想象补白桂花飘落时的情景, 深化对文本的感悟, 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4. 透过桂花香, 感悟思乡情

过渡:老师还有个秘密没告诉你们。同学们知道吗, 琦君家的桂花是天下第一香!她的母亲可以证明。

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为什么琦君家院子里的桂花这么香呢?

(1)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引领:媒体介绍写作背景。

听了老师的介绍, 再读这句话, 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新的感受。

(3) 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的桂花香;外地的生活再幸福, 也比不得家乡____;外地的____, 比不得家乡____……

指名补充句子。

小结:作者之所以念念不忘童年的摇花乐, 那是因为缤纷的桂花雨寄托着她绵绵的思乡之情。

板书:思乡。

(母亲的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深刻地领悟其话语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琦君家院子里的桂花这么香, 教师相机点拨, 并借助媒体介绍写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注重联系生活运用, 通过出示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加深对思乡之情的感悟。)

5. 读诗悟意, 深化情感

最后, 让我们再次带着对桂花雨新的感受诵读这些诗句吧。显示文中诗句: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1) 齐读、指名读。

(2) 这首绝句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个题目, 如果让你给加个标题, 你准备怎么加?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相机点拨评价)

(这首绝句是浓缩了幸福生活的画卷, 饱含作者浓浓的思恋故土的情感。课文最后巧妙地以此作结, 等于回溯全文, 再次升华作者的情感, 也让学生领悟文本充满诗情画意和强烈情感的写作特色。)

6. 作业

写一件使自己快乐的往事,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桂花雨

乐 思乡

桂花雨课文及问题 篇3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桂花雨》,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生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开花时也得仔细地在绿叶中找细小的花。

生:摇桂花时“我”可开心了,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琦君,她是台湾的女作家。琦君,是笔名,原名叫潘希真。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生:我还知道琦君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章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著作《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师:同学们真会预习,不但认真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查资料了解了作者,读书习惯真好!

【点评】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放在这节课的开头,真是恰到好处,教师对预习的关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预习的重视。本次检查中,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的内容,搜集了作者的资料,教师恰当地点评,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下一次该怎样预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作者琦君一生漂泊,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那么,琦君小时候对桂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印象,又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

2.出示生词,读读悟悟。

糕饼 尤其 新鲜

拣去 撮和

姿态 笨笨拙拙 香飘十里

谢落 湿漉漉 吩咐

檀香 桂花卤 沉浸

左右 帮着 即时

(1)读第一排词语,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尤其”。

(2)读第二排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师:“和”这个字读得真准!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查过字典,“和”有五个读音,huò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课文中“和在茶叶中泡茶”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读huò。

师:你预习得真仔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后,教师提示“拣”的写法和字义,以及与“捡”区别;提示“撮”的读音)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学习下面几排词语。

生:我要提醒大家“笨笨拙拙”的“拙”是翘舌音,还是第一声。

生:我要提醒大家“漉“和“卤”都是边音。

生:我还知道“桂花卤”的意思:“桂花卤”,是用桂花与蜂蜜混合,滴少量凉开水,拌匀,装入瓶子压紧,装满后,压一层白砂糖,封口,将瓶子置于阴凉处一个月便可取食。可以泡茶、也可以做桂花糕。

生:“檀”和“浸”都是前鼻音,我提醒大家不要读错。

【点评】这一环节处理得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先抓后放,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教师做了认真地思考,前两排词是难懂的,易错的,如“拣”和“捡”易于混淆,课上教师采用做动作,比较辨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区分这两个词;“和”是个多音字,教师既引导学生复习了“和”字的五种读音,又教会他们根据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来确定读音的方法。

三、多读多悟,延迟开讲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男女生比赛读第3自然段。

【点评】课文读得很到位。第3自然段文字较长,又是课文的重点,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方式读,指名读,赛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既读通了课文,又为精读文本做了铺垫。

四、默读全文,学习概括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摇桂花的快乐。

师:课文除了摇花乐还写了什么?

生:课文还写了桂花枝叶很茂盛,花很小,但香气味儿很迷人。桂花还可以做桂花卤。

师:这些都是在写桂花香啊。(板书:桂花香)

师:谁能再完整地说一遍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我”家乡的桂花香和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点评】这一环节设计体现了学段特征,三四年级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当然,如果本环节再多一些方法的指导,如填空法、归纳法就更好了。

五、精读课文,感受花香

1.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琦君已经是个60岁的老人,可是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浓浓的桂花香和摇花乐,一直深刻地印在她的脑海里。

2.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找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原因是桂花的香气味儿迷人。

师:除了桂花还写了什么花?为什么?

生:还写了梅花。

生:通过比较的方式,突出了桂花朴实无华,但香味迷人。

师:你闻过迷人的桂花香吗?请用个词语形容。

生:我前几天到灵谷寺去玩,一下汽车,一股浓浓的桂花香扑鼻而来。

生:我家小区的桂花也开了,我放学时一进小区,就闻到了桂花的芳香。

生:我家住10楼,早上一起床,打开窗子,就感到浓浓的桂花香直往鼻子里窜。

生:(齐读)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大家说得太精彩了,我都感到芳香扑鼻的桂花香味了。轻声读句子,从哪些词语还可以体会到桂花的香?

生:“香飘十里、浸”可以看出桂花非常香。

(指名读,齐读)

六、总结,问题揭示

师: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生字词,并品味了作者家乡桂花浓浓的香。同学们也谈了自己身边的桂花香味是十分浓烈的,可是“我”的母亲却说——

(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母亲的话)

师:可是,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点评】在关上第一课时教学门的同时,又打开了第二课时教学的窗,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进一步触摸文章的中心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的度把握得很好。

桂花雨课文读书笔记 篇4

我没有摇过桂花,但读了作者的描述后仿佛身临其境,眼前出现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收桂花时的情形。

读了这篇课文,我也喜欢上了桂花。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那股迷人的香气直往人心里钻。不信到了八月份,你能够去县政府广场转一转,总能闻到一股迷人的香味。桂花还不与繁花斗艳,有一种谦让的品质,更让我喜欢。

桂花树的样貌笨笨的,它没有野菊娇小可爱的模样;它没有玫瑰万紫千红的颜色;也没有玉兰引人注目的美貌;更没有腊梅顶天立地的气节。可在万花之中,作者却还忘不了桂花,因为桂花是她童年时代一道不可抹去的风景,所以桂花雨一向埋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虽小,但永不磨灭。

桂花雨课文及问题 篇5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 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结束语

桂花的作文:好一场桂花雨 篇6

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那一场桂花雨的到来。

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桂花树仍是一身绿装。在那生机勃勃的春天,它吐出了几片嫩嫩的、粉红色的叶芯,粉红色里又透着点绿色,无可言喻,就算是画家也画不出这样的颜色。叶芯绽放在枝头,像红莺的小嘴张开着,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它又像星星一样闪烁着,眨着小眼,在拥挤的绿叶中躲藏着,时隐时现。

粉红色与绿色相互映衬着,是那么的美,为桂花树增添了色彩。

我欣喜地仰望着那娇嫩的叶芯,期待着它快快长大。

渐渐地,每一片叶芯开始了它们那一段妙幻的演艺。它们的颜色在一点点儿地变化,由粉红色变为褐红色,由褐红色变为半青半红,变为嫩绿色,变为墨绿色。渐渐地,它们长成了一片片齿边的、表面平滑的绿叶。

轻轻抚摸叶片锯齿的.边缘,在我期待的目光中,日子悄悄地滑落,秋天到了。

秋风送爽,吹走了夏日的燥热,把一丝兴奋吹进了我心里。桂花树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丝兴奋,又默默地吐出了粉红色的叶芯,美丽了整个秋天。

我也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期待着。

终于有一天,我闻到了一股清香,好熟悉,好兴奋———那是桂花的香味!哇,满树的桂花!

走到桂花树下,我静静地欣赏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那是淡黄色的,很小很小的一朵朵,挤挤挨挨地紧凑在一起,一小团一小团地躲藏在绿叶中,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朵,为桂花树增添了另一种色彩。

香味儿越来越浓,在空气里不停地酝酿着,几只小鸟也在欢呼着。一阵风吹来,桂花儿也正好借机炫耀一番,它们纷纷飞下来,满天都是花瓣儿,下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给大家看。香味儿弥漫着整个校园,一片悦耳的鸟叫声,一片桂花的天空,这一幅画是多么的美!我已经深陷在这幅画中了,这是一个多么别致、美丽的世界呀!

刹那间,我的烦恼没有了,溶化在桂花雨中,消失了。我相信,长大后,我也会下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把芳香带给人们,给人们带去幸福,带去美丽,带去美好的祝福!

我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下一场桂花雨的到来。

《桂花雨》一课评课稿 篇7

一、教师自身素质

1.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很适应教师职业。

2.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看出教师能将课程标准要求内化并转化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

二、课堂教学

(一) 以读为主线,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得熟,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可见“读”的重要性。同时, 新课标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 更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且关于朗读的核心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孙老师较好地把握了本篇文章的特点, 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 给予学生大量朗读时间, 在读中进行感受与体会, 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 努力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 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建议上课老师:

1.在针对文本中的某几个重点处语句或段落, 采取自由读、个别读或范读等方式, 由品赏朗读、对比朗读 (对比朗读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比较高下, 而在于学生在互相倾听的比较、鉴别、分析中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产生相似的个性化理解, 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语感) 来领悟作者情感, 自然水到渠成。

2.文中“杭州的桂花香”和“家乡后院的桂花香”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 结论一定是杭州的桂花更香, 但是目的不是比较哪个地方的桂花更香 (也许一样香) , 目的在于引出母亲的“话”, 达到表达“思乡”这一主旨的目的, “因为快乐就难忘, 因为难忘就回忆, 因为回忆才更思乡”。

3.要关注朗读的针对性, 这就突显了“读”时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性了, 所以有问而读的“问”的设计就要尤为精心。

(二)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不仅仅是容器, 更是需要点燃的火炬。孙老师在上课伊始, 就问及“你置身桂花树下的感受”;还有课中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场景, 让学生谈感受, 这些都无疑是挖掘教材中想象的训练点, 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体会, 同时还丰富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

建议:在品味“摇花乐”处, 带着“你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任务, 让学生闭目倾听、默想, 然后让演讲能力强的学生读“摇花乐”一段, 读完让学生 (甚至可以延长一些学生默想的时间) 说一说。这样坚持训练, 一定会在丰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同时, 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 创设了安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体现这一点的有:

1.教师友善的教态、亲切的语言、关注期待的眼神。

2.全文共8个自然段, 有个学生竟说“第9段……”老师没有批评、更没有生气。

3.老师尊重学生理解上的多元、感悟上的个性化。这些均能让学生感受到 (听课者也会感受到) 上课老师的爱心、宽容和民主, 这样会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和积极性, 也自然就为学生产生“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四) 拓展资料, 感悟乡情

1.上课伊始, 学生展示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符合课标“积累”的要求。

桂花雨教案 篇8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芳香四溢,因为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谁来说说为什么呢?(板书:香、乐)

3、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来体会作者笔下的“桂花香”与“摇花乐”。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份乐,再大声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品味,关键词下可以做做记号。(出示学习单)

4、学生自学

5、交流

二、感受“桂花香”

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的。

1、读着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妙?

2、浸:原本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就是“泡”

3、这里说村庄泡在香气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浓郁、醉人)

4、真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谁来把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带给大家。【文中还有一处写花香的句子正好与这句相互照应,是哪一句?】 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这里有个词“沉浸”表达的也是花的香,这和刚才的“浸”一样吗?

那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就请你带着这样一种感觉读读这句话!

2、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八月桂花香,桂花只在金秋盛开,为何说全年都浸在桂花香中呢?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交流)

3、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茶香沁人心脾,把这种感觉送进去读一读!(读句子)

4、吃上一口糯糯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不仅唇齿留芳,而且也香到了我们的心里边,于是,整个村庄都——(再读句子)

5、一年四季,人们都能感受桂花带来的芬芳,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读句子)

过渡: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还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我们继续来交流,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

二、体会“摇花乐”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交流谈体会。

(2)这里有两个“帮着”,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那就请你把这份快乐,把这份迫不及待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

(3)在这段话中,作者的哪些动作也能让你感受到这份快乐?(“使劲地摇”为什么是使劲地摇?)

你看,我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作者的心情,读着读着,也读出了作者的思想,这就是会读书!来,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

2、在摇桂花时,作者是那样的急切,那么,在桂花还未摇落时,作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嘛!】

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注意,抓关键词来说。(1)哦,你注意到了“大事”这个词。

a/刚才同学们都说到摇桂花非常的快乐,这里为什么不说是“乐事”而要说成是“大事”呢?

b/你看,不仅因为快乐,更因为珍贵,每年只有一次,所以才是大事!谁来读好这句话?

(2)缠,丝线旁,像丝线一样地缠着。读着这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缠”了,琦君拉着妈妈的衣角,撒娇道:(生读)

3、不够味儿,谁能读出缠的味道?(指名读!)(1)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感叹号了!

(2)谁再来缠缠?(老师听出来了,你读这句话时,把这个“还”字拖得比较长,能告诉我为什么吗?)(3)是呀,琦君在催促妈妈呢!

咱们一起读!(师接着读:“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4)听了我的话,你的心情怎样?(很失望!)(5)在失望、难过的同时,你还想些什么呢?

4、哎呀,不好,阴云密布,云脚长毛,看来快下雨了。孩子们,我们提前摇桂花啦。

(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

(1)听到这消息,你? 生:我乐了。

(2)乐得怎样?

(3)这回再读这个句子,我们是加进了自己的感情,要比刚才更兴奋,更激动,来,一起读!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5、你们想摇吗?

好,那就伸出手使劲摇,卯足了劲摇!再用力点!(1)你们看,桂花真的被摇落了【出示画面】

它们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2)读着这句话,这些词(重点圈出:纷纷、满头满身)这时,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位置上试着说说!

(生自由练说。)

(3)交流:谁来说说这样的画面?

(4)好多,好美,好香,这就是桂花雨,文中的桂花雨,我们心中的桂花雨!在这纷纷扬扬的雨中,你想不想呼喊?(想)谁来大声地把你心中的情喊出来?(生喊)【师评:我听到了你的快乐!你已经陶醉了!】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尽情地喊,快乐地喊„„ 【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齐读。

(6)你们喊着,大家听着,这情形,竟变成了一首诗,你们看!【出示诗歌:“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7)谁能像诗人一样读读这首小诗?(8)指名读。【师评:你的朗读将我们带入了这个浪漫的世界!真美!还有谁也想读?】

(9)在悠悠的钢琴曲中,我们也一起来浪漫一回,快乐一回!(齐读句子)

6、这快乐的场面不仅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引读:“母亲„„于是父亲„„”

你看,父亲把所有的快乐都写在了这诗中。谁来读一读。(出示诗句)(生读父亲的诗)

7、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1)你读出了桂花的丰收,是呀,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依旧还在,谁能具体说说?

(交流: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2)所以(生读句子)【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这时,再来读这句话,又多给了我们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3)看来桂花除了香,还带给了大家丰收后的喜悦。真是“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4)咱们继续交流。

8、你看,吟小诗,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乐,多有情调!真是一个诗意的世界!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快快乐乐地吟一吟父亲的这首诗吧。

四、感受乡愁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同琦君一起,感受了她家乡的“桂花香”与“摇花乐”,而这些,其实都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作者幼小的心中。然而,琦君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桂花树,你们知道吗?每次从外地回来的时……(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并出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请大家自由读读母亲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

(交流)

(1)是的,假如这时候有人对母亲说:

这里的橘子红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水可甜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人可亲了,母亲会怎么说:

(2)作者旅居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告诉母亲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3)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浓浓的故乡情!(师板:情)母亲要说的话又何尝不是琦君内心所想的呢?(画心)

琦君的很多文章里也曾经这样写道:鸡鸭鱼肉哪有家乡的美,水果蔬菜哪有家乡的新鲜,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饱含深情地读读母亲的这句话:

2、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忽然记起一次去外地,想家的时候,我也会想起东风桥下的那条河。

老师把思乡情感寄托在——?

我们班也有外地的同学,陈玉娥,你想家吗? 干莉莉呢?(想家的时候,我喜欢到田野里走走,我想起了家乡的田野)

4、你们看,我们都给感情找到了一种可以寄托的事物,而琦君也把这种情思寄托在桂花雨上,化做了文字,于是,这种花香便留在了我们大家的心里。

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读课文最后的自然段

【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5、同学们,琦君是台湾文坛上一颗永恒的闪亮的星星,前几天,老师也有幸读了《桂花雨》全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让作者魂牵梦萦的仅仅是桂花吗?还有什么?

7、是的,桂花只是一种寄托。琦君想着、念着,你们看,梦境中,她又一次摇落了桂花雨。这一回,除了那阵阵的桂花雨,她还摇出了什么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8、拓展训练:摇啊摇,摇落了阵阵桂花雨,摇出了___________,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摇出了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

9、同学们写得真好,句子看似简单,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难怪作者会说:(生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绕!)最后,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课题。

五、推荐阅读

课文上完了,老师也想向大家推荐几本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书。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一、谈话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一课时,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沉醉。但更令作者喜爱的还是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所以上课伊始,我就请同学回忆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桂花,然后板书关键词“香”和“乐”。接着,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找出描写“桂花香”与“摇花乐”的句子,再品一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感悟能力,因此我还请他们在适当的地方写写批注。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能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后面的“以学定教”作准备。

二、感受“桂花香”

接着,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先找到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我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在这个环节里,我坚持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再适当点拨。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从抓关键词理解入手,再来感悟整句话,比如第一句“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里的“浸”字,和第二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里的“沉浸”,先谈体会,二者又做了一番比较,前者侧重于“香”的程度,后者侧重于村庄人们的心情。学生也能很容易感悟出来。

三、品味“摇花乐”

“摇花乐” 这部分内容叙述了“我”的乐、“母亲”的乐、“父亲”的乐,这三种乐是逐渐提升的,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这也是全文的重点,需要花大力气挖掘,只有把这种欢乐充分理解之后,“思乡情”这个难点才可以水到渠成,不讲自悟。如何“品味”?我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悟词句,想象意境,使文本的语言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有生命的活力。我先抓住重点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让学生在两个连续的“帮着”和一个动作“使劲地摇”中来体会作者的这种乐,这种急。接着,因势利导,“那么在桂花还未摇落时,作者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很快找到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里,我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如“大事”,与“乐事”进行比较感悟;再如“缠”,通过看字形,想象画面,各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品出了“我”的那种期盼之情;其次,在情境中放飞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灵动的思维,如对那一场令人魂牵梦绕的“桂花雨”的学习。每次读到这句时,给我的感觉除了快乐,还有就是非常的浪漫。所以我特意找了一段浪漫的音乐配以整段的学习,在悠悠的音乐衬托下,学生想象了这样一种意境,并逐步融入了其中,特别是后面的深情呼喊,使自己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之上,我又将文本变换为小诗的形式让学生去朗读,目的是希望能将情境创设得更完美些,让在座的学生同作者一起陶醉在那一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之中,但不知是否淡化了这个“乐”字。学完“我”乐的句子后,再读“父母“的乐。这里父亲的诗其实对“香”和“乐”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当学生读出桂花丰收的意思时,我又将一开始的那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提了上来,因为我觉得那句话表面是写“香”,细读之下,还包含着全村人丰收的快乐。特别是前面的描写,更能衬托出摇落桂花以后的乐趣。然后再读诗歌,我想学生的体味也应当更深刻些了。

四、走近作者,感受乡愁。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这里母亲说的话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一开始的交流只能说是浅层次的理解,接着,我创设出一些假设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走进母亲的心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采访班上的外地学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托物寄情,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想学生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最后的小练笔既是对整篇文章的一个总结,也是为了配合这次的主题“读写结合”,但总觉得可写性不是很强。月恋:

昨天,黄老师在我班上了一堂《桂花雨》,感触颇深。由于在自班上课,因此更多关注了学生的状态,发现很不如人意。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样一句话。黄老师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过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比较他们在理解重点词语前后的朗读,没能发现明显的区别,证明这一环节效果没达到。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可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孩子们体会得不够深。

课后听了马校长的点评很有收获,1.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2.语言不是训练出来的,思维不是训练出来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更重视学生这些“独特体验”得以形成和深化的过程非常重要。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学生的思维才得于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幸福的港湾:

《桂花雨》听后感

听了黄老师在我班的试教,我最深的感受是她对教材的准确理解与深入把握。有人说: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我感觉到黄老师是用心钻研教材的。

把握住教学的节奏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这篇散文描写桂花香、摇花乐和故乡情,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思路是一步步深入的,黄老师把握了这条脉络,控制好教学的节奏,甚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摇花乐”一重点段时,黄老师也要先抓住作者未摇桂花前的急切心情进行感悟朗读,因为她知道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那急切期盼的心情才水到渠成地能体会好当机会来到时我那放纵的、痛快淋漓的乐,还有写桂花带给我的乐,家人的乐,整个村庄的乐,是的,如果说我个人的乐还不算乐,家庭的乐才算乐,家庭的乐不算乐,整个村庄的乐才算乐的话,那么由于家庭乃至整个村庄为我们所营造了桂花雨香与乐的氛围,我才得以浸润其中,而我们也才可以理解,多年后母亲与我为何会在“桂花雨”上寄托着如此浓厚的思乡之情。这都体现了其脉络、结构的紧凑,逻辑性,是的,黄老师把握住了这一点。

永正老师曾说:钻研教材要明求思路,探其精微。我们可以看到黄老师是抓住了文章的具体字词,甚至于标点符号这些精微处的。如第三节的“大事”、“缠着”、“喊”、“沉浸”等重要词语及三个感叹号的选择与品味是颇具匠心的。对体会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看出来黄老师是经过仔细揣摩和透彻理解的。

总之,任尔东西南北风,立足原在文本中,黄老师用她的教学让我们学习到了这一点。

凌云青竹:

纷纷飘落桂花雨

——听黄丹丹执教《桂花雨》有感

今天,坐在课堂上,我感觉到的是师生跃动的思维如那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充满了令人陶醉的香甜气息。课上,精彩不断,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我把听课的感受汇报如下:

一、“组块”教学设计,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提高阅读效率。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指出:“组块”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是一种学习方式,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黄丹丹老师在课上并没有顺着作者文本的结构线形流动,而是重新组合文本内容,在一条主线下设计了三个板块:感受桂花香、品味摇花乐、体悟故乡情。每一个板块里设计的活动包含了很多的信息,给学生完整的体验。在组织板块教学的活动同时,实现了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着眼学程,让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感悟体验,引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学生要想获得阅读的经验和收获,在交流碰撞中实现分享,那么自己首先要潜下心来静思默想,有自己的阅读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火花和智慧。黄丹丹在课的开始就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默读2-6自然段,画出香、乐的句子,在关键的词语上作记号,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为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课上,教师选择的带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教学策略也是非常合理而有效的。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想象。如紧扣关键词语“缠”字,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迫不及待。2.还原语言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生成特殊的语言情境和课堂情境。这样的例子在课上比比皆是:师生角色对话、模拟摇桂花、快乐呼喊、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等。

三、感悟主题、升华情感的处理扎实、有效。

文本的归结点是“故乡情”,如何渲染情境,有效提升,使阅读成果的展示水到渠成呢?黄丹丹的做法值得借鉴。1.采访外地学生,移情内化、强化感受。这样的资源利用很巧妙,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真实可感。2.写话实践。通过“摇啊摇,摇落了阵阵桂花雨,摇出,摇出了,摇出了。”这样规范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由于是写话,所以人人参与,保证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课至此,一切都水到渠成,学生的语言非常深情,诗一般的语言,火热的情怀表露无遗。可以说,这是思维、情感之花结出的丰硕成果。这个环节,我以为,如果再设计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加入钱学森、两岸同胞亲情思念的例子可能效果会更好。

桂花雨课堂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怀念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

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二、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桂花雨是天上掉下来的雨

吗?。。)

2、师:同学们可真会思考,那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并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3、(投影生词)问:这些生词朋友你们都认识吗?(让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本课容易写错的生字,提醒怎样记住)

4、那谁来告诉老师,桂花雨到底是什么?(生答)

5师: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下。思考:这场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交流,板书。,7、师:同学们读书读的真不错。那你们见过桂花吗?(投影桂花)让学生说出看到桂花树的感觉。

8、生:(回答自己看到桂花树的感觉)

9、交流。

10、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12、生回答,从而引出是因为桂花香的原因。

1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4、交流。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桂花的样子很普通,可最让作者着迷的是它那迷人的香气味。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浸是什么偏旁?妈妈洗衣服时把衣服浸在水里是把衣服怎样?那这个句子里的浸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字里你感受到什么?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吗?

生:(回答)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这好香的雨就是桂花,读出桂花的香。

(4)“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这个句子里也有一个浸,你怎样理解?

生:(浸指陶醉,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被这浓浓的桂花香陶醉了)师:同学们,桂花的香气太浓了,我们不由得都陶醉了,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一下桂花那浓浓的香。

三、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1、过渡:桂花的确很香,让作者一直魂牵梦萦,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生:(最重要的是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师:你是从课文的那个句子中知道的?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师:文中的那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作者摇桂花的情景,找到读一读。边读边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快乐的?一边读一边想,把能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画下来。

3、生答,师投影(“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让生看大屏幕,自己小声的读一读。问:看你从这话中感受到什么了?

生:(小作者想摇桂花)

师:从那个词知道的?(缠着)缠是角丝旁,像丝线一样缠着,谁愿意当小琦君,老师当琦君的妈妈。我们来缠一缠。

(师生表演)

师:是啊,这就是缠着,那小作者缠了一次吗?(生答很多次)从那里知道的?(老是缠着)说明作者非常非常的想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把作者特别想摇桂花的心情读出来,缠缠母亲,催催母亲赶快摇桂花好吗?

生齐读

4、师:小作者多么想摇桂花啊,可母亲却说()我们从作者特别想摇桂花的心情中感受到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生答是快乐的)那么除了这句之外,你还从那句话中感受到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快乐的?

生:读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语感受到作者的快乐?大屏幕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让学生齐读。想作者在铺竹席,摇桂花做这些动作脸上的表情一定是(),脚底下的动作一定是快的还是慢的?(师读让生表演动作。鼓掌)

师:表演的好不如我们读的好,让学生读把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5、、让学生想:当我摇桂花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生回答)此时的作者很激动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摇桂花了,也可以吃到香甜的桂花糕,喝到香喷喷的桂花茶了。(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兴奋)

6、此时此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的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引导学生喊)问:此时此刻作者是一中怎样的心情?(生答)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作者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欣喜若狂,心花怒放,笑逐颜开,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多次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当时那种激动那种兴奋)

7、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沐浴这场桂花雨?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桂花纷纷落下来,忽而落到你的头上,忽而落到你的手上,忽而落到你的笔尖,忽而落在你的肩头,忽而扑入你的怀中,你感觉到了吗?在这美妙的时刻你想说些什么?(生回答)

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喊出作者的兴奋。

师:沐浴着这场飞飞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阵阵飘逸的桂子香,作者永生难忘。怪不得他在课文的最后写道:投影齐读。

这场桂花雨如诗一般美如梦一般让人着迷,怪不得作者如此的想念它,那感受着这种快乐的仅仅是作者一个人吗?读读课文,看他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8、问:母亲为什么洗净双手?(怕弄脏桂花)为什么是搓不用抓和拿(怕弄坏了)为什么放在漂亮的水晶盘里(放在水晶盘中更漂亮)同学们,你们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母亲怎么样?(喜爱桂花)读出母亲的喜爱之情。

师:母亲是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那父亲呢?(生答)

投影父亲的诗句。

(让一生吟诵诗句,然后一起吟诵,)

问:在吟诵诗句的时候你感受到父亲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高兴,快乐)让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吟诵诗句。师:从诗句里你感受到了父亲的快乐,父亲写的这首诗美吗?那我们就美美的甜甜的读读这首诗。

师:琦君一家三口的品性不同,但内心涌动着的都是同一个字,那就是(乐),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说(投影最后一句话)

同学们你们动情的朗读,不仅让老师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快乐,也让在座的老师感受到了摇桂花的快乐。还有谁也感受到了这种快乐?(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问从那一句感受了给全村人带来快乐?生读)

问:全年可以换成那些词?(整整一年,每月,每天)说的真好,桂花刚刚开时,全村都是香的,不开花为什么还是香的?(做食品)同学们,桂花盛开时,花香飘逸,令人着迷,不开花时人们用它做什么?(生答)

师:不管是收获桂花还是享用桂花,人们心中都涌动的是同一个字(乐)所以作者在最后说(投影 齐读)

四、体悟思乡情怀

师:同学们,这种快乐让作者终生难忘,然而如今这种快乐却再也感受不到了,在作者12岁时,他跟随他的父亲母亲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了桂花树,去杭州的一所中学读书。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出示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齐读)

问,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吗?(生回答不是,问:为什么这样说?)母亲思念家乡的桂花,思念家乡。母亲想家了,母亲爱家乡,所以她觉得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

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令母亲难忘,那么如果如果我们来到母亲身边对母亲说:这个橘子真红,母亲一定会说:()如果我们对母亲说:这里的水真甜呀,母亲一定会说:()师:母亲想家了,琦君也想家了,琦君写家乡的桂花雨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那种(思乡情)板书。琦君不仅是思念这场桂花雨,他还思念什么?(家乡,家乡的亲人)那这场桂花雨还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很香的,难忘的,思乡雨)

让我们一起读出作者内心的思乡情,让这场缤纷的桂花雨在我们的心头绽放吧。(配乐读每到这时男,女分读 后齐读)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奶奶的童年生活,伴着阵阵花香,品味着桂花雨给我们的乐趣,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也感受到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桂花雨(定稿) 篇10

教材分析:

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课《桂花雨》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桂花雨是一种比喻,当桂花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同时这个“雨”字也似乎为全文笼罩上了一层如雨丝般连绵不断的淡淡的思绪。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摇桂花,接着追忆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和“花雨美”的怀念,表达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较差,差生占的比例较多,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比较低,所以在自主阅读探究上,既要放,也要扶,带着孩子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交流中进步。

2、在理解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时候,学生要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喜欢桂花句子。教学过程:

一、激发认知冲突,初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

(l)请学生读一读课文;(2)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出示)为何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重点理解

味香: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香气味迷人、左右十几家邻居,浸在桂花香里。摇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录音再现课文。出示课件:“看图片”“欣赏图片”两板块。【设计意图】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工具,学生积累了生字词才能加以运用。教师采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四、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读课文。

2、品读文本语言,借助媒体,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花雨》说出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香气味迷人、左右十几家邻居,浸在桂花香里、摇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等。

2、是啊!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正如作者所写桂花纷纷落下落在头上,落在身上!那个香呀,那个乐!那个摇呀,那个拣!今天,让我们走进《桂花雨》好吗?

3、板书课题;

4、读后提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读一次?

【设计意图】情动而辞发,让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中走近文本,渐入角色。

二、提要求导学法

1、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用来看书上的文字,另一只看文字后面的内容,你会用好自己的眼睛吗?这节课老师想给同学们提个要求: ①读:慢慢地读 ②想:仔细的想(师板书)

2、老师考一考同学们,你能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吗? 出示:美不美,();亲不亲,()。金窝银窝不如,()。

你知道这两句的话的意思吗?是呀在每个人心中家乡的一切是美的,怪不得琦君的母亲会说:(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你看到这句话有什么要问得吗?那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生也许会说: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香气味迷人、浸在桂花香里。师:味香,这是上节课的理解,难道仅有这些吗?

三、精读感悟

(一)精读感悟:体会“我”摇花花时的快乐心情。

1、课件出示静物图,问:课文哪一小节是描写这幅图的?

2、静静的听这一段录音,你会有新的感悟。

3、打开书本,可以同位合作,也可以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把自己想读的、想说的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吗?

【设计意图】文字是一座桥梁,作者站在这头,读者站在那头,通过要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在读书过程中进行实际运用,以便学生更快的走进文本,试着与作者对话。图文对照让学生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唤起读者的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学生交流反馈

1、说一说,你对哪一句体会比较深刻? ①母女对话②摇桂花③摇花乐

2、教师相机点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重点语句的阅读感受

1、学生说说对诗的体会;

2、学生伴着音乐轻声朗读;

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随着音乐来读一读父亲的诗: 细细香风淡炎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4、同学们,联系你学过的课文想一想,你会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以诗引路,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在说的基础上学生对全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了个调。

(四)情境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摇花乐”

1、小作者的“乐”具体表现在哪儿?教师相机板书。(铺、使劲地摇、喊)

2、有谁有过淋雨的经历?当如牛毛般的春雨落在你的脸上、头发上、脖子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出示课件:桂花雨的画面

4、引导想象、激情说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

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落到你的头发上、脸上、鼻尖上、你嗅到香味了吗?师可以喷一下桂花剂(像雨一样的纷纷落下好美的图画、舒服极了还有淡淡清香呢、自己仿佛成了花仙子„„)

5、所以小琦君情不自禁地喊: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

(迷人的雨 快乐的雨 香气四溢的雨„„)

6、同学们,仅仅十个字,就用了3 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教师相机板书。

7、让我们带着这种兴奋与快乐,一起再读一读这么一段好吧!

8、有谁愿意用自己的动作与声音为我们同学展示一下?此时教师为读的同学配上动画与音乐。每年家乡摇桂花时,全家人都是这么的快乐,怪不得母亲常常说(出示课件)齐读母亲的话。

【设计意图】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动用可以让学生动情的手段,激发学生内力,让学生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表演学生动作入情,声音发自内心,感情得以释放,与作者情感交融,笑写在了脸上,乐埋进了心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四、精读感悟赞故乡

1、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家乡的桂花摇落时让人如此的快乐,仅此这些吗?(晒桂花、收桂花、食桂花)读一读第4句,说出你的感受?

2、联系上面的内容理解?(桂花茶香、食品甜、丰收的喜悦尽在不言中)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院里里的金桂给整形个村庄也带来了欢乐,怪不得母亲会说(出示课件)齐读母亲的话。

3、带着丰收的喜悦齐读这一句。

五、精读感悟,思故乡

1、作者每次回来,总不忘给母亲捧回一大袋桂花,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有爱心、孝心);

2、可母亲常常说,课件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这一句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2)这里西瓜真大,她会说:(3)住在这儿多好呀,她会说: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其实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所以母亲常常会说:“外地的桂花„„”

3、“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她一生飘泊,然而,她总是忘不了故乡的这一切,她说:(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重视感情)课文读到这里,你说这阵阵桂花雨,那还是一场怎样的雨?(回忆的雨,更是思乡的雨)

4、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全体起立,齐读诗句: 细细香风淡炎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不解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启发与自言自语,学生从句中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小诗创设了情境,从作者摇桂花的乐感悟到思故乡的情更切。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情感。

六、赏桂花,结束全文

赏课件桂花图《八月桂花遍地开》 板书: 桂花雨

桂花香 读

摇花乐 想

庆丰年

思乡情

上一篇:医药相关求职信下一篇:初二上语文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