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内容及原文

2024-10-26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内容及原文(共11篇)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内容及原文 篇1

小学《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本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然后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2

师:刚才我们学的词语里,有一个词在一段话里出现了两次。谁来读读这段话?(大屏幕出示: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生读句子)

师:最后一个遗憾读得真好。这段话中有两个遗撼,一个是少年的遗憾,一个是——

生:“我”的遗憾。

【点评】“遗憾”是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聚焦“遗憾”,以此为切入和展开点,感悟“我”和少年分别因何遗憾,追问和探求遗憾背后的意义所指,能融内容理解、主题揭示、语言品读等于一体。

师:那就先看看“我”到底因什么而遗憾,请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用笔圈画出“我”遗憾的原因是什么。(生读文圈画)

师:找到了吗?

生:“我”的遗憾是这个木雕很精致,但是自己的行李超重,所以遗憾。(大屏幕出示“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相关句子)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认为他遗憾的原因是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却不能带回去。(大屏幕出示:“坐凳”至“太象雕得栩栩如生”句段)

师:那么好的东西不能带回去。还有吗?

生:我还找到了,“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我从“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中看出他对这个象雕非常喜爱。(大屏幕出示该句子)

师:喜爱的东西带不回去——

生:所以他感到非常的遗憾。

师:就是啊,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这些话,一起体会作者的遗憾。(师生合作读句子:生读“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爱不释手”等句,师多次接读“可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再反过来师生共读这些句子)

师:是啊,同学们,这真是遗憾哪!请你迅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词语完成填空,把“我”深感遗憾的原因说清楚。

【大屏幕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但是因为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生找词,填空,交流)

【点评】理解“我”的遗憾,教者重在教给学生“联系t-1:文”“抓关键词体会”等阅读方法;而“画出句子”“说说原因”“合作朗读”“综合填空”等操作流程,更是扎实有效地训练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师:同学们,“我”遗憾的原因学明白了吗?那少年为什么遗憾呢?

生:少年是因为“我”不能把工艺品带回国欣赏而遗憾。

师:哦,遗憾着“我”的遗憾。你说——

生:他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给“我”,而且也不能让“我”感到很欣慰。

师:同学们,我们来读读上面的话,和它连起来读。(师引导生多遍将“您是中国人吧?”和“少年和我的遗憾”句联系起来读)

师:少年的遗憾可能是因为——

生:因为我不能把这件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

师:是啊,不能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他的遗憾跟我是中国人有关系。老师把这句话换了一下,谁来读一读?(出示并指名读: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少年为我这个中国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定有大大的问号,你想问——

生:为什么“我”这个中国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他会感到遗憾呢?

师:是啊,同学们,这是一个旅游胜地,有很多国家的人来旅游,为什么我这个中国人带不回去他就遗憾呢?知道吗?这和中非友好往来有关系。

(背景音乐起,图片展示,师讲述:我们中国曾派出一百多位农业专家到非洲去帮助他们种植新鲜的蔬菜,假如你现在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请跟我一起来回忆,也许你吃的蔬菜就是——中国的专家帮助指导栽种的(生说)。中国还曾经派出100多支医疗队到非洲去支援他们,你就是那个少年,你的家人、你的亲属,有可能也接受过中国——的救治(生说)。就是啊,中国政府还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一百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甚至,中方有64人为这献出了生命……)

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少年,你回忆起了中国人的种种情谊,你看到中国阿姨转身离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的心里肯定久久不能平静。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略)

【点评】“少年的遗憾”背后蕴含的是中非友谊的深厚与珍贵,既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教学中,杨老师引导学生将“您是中国人吧”和“少年的遗憾”联系起来思考并质疑,又适时适切补充了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无私援助的背景资料,并引领学生转换角色、体验情感,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有力地推进了学生对少年的“遗憾”及对中非友谊的深入理解。

【总评】以上教学,至少有三大亮点值得我们借鉴:

1适当取舍。选准教学切入点。一篇课文,字词句篇,可以用来教学与训练的点很多,而课堂时间却是个常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的高效?教学切入点的巧妙选择就至关重要。本课教学中,杨老师紧扣“遗憾”,以“没有买下象墩,我为什么遗憾?少年又为什么遗憾”为探究话题,引领学生直奔重点,阅读文本,深究文本,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质疑深思,由表入里,不仅读懂了我和少年遗憾的各自缘由所在,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中非人民之间纯真而深厚的友谊。这样的教学切入点可谓切中肯綮,教学主线分明,重难点突出,且层层深入,达到“言简而意丰”的功效。

2课堂语文味浓,训练意识强。杨老师的课堂中,时时体现着教学生学语文、而非教课文内容的强烈意识,因而无论是讨论“我的遗憾”,还是探究“少年的遗憾”,教师的最终落脚点都不是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一个答案,而是借话题的探讨,在一步步走进课文主旨、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捕捉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联系背景资料深究等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3课程资源为学所用,恰到好处。课堂教学中,课文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相关资料的拓展补充,背景音乐、图片的使用,教师的表情及语言,学生的学习差异等,都可以构成课程资源。关键在于课程资源如何整合与合理使用,使其发挥最佳效益。本片段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为什么我是中国人不能带回精美的工艺品少年就会特别遗憾”的质疑,老师及时补充相关资料,并辅以背景音乐、图片、直观的数据等,使学生突破了阅读障碍,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主旨所在,真正做到了为学所用,恰到好处。

(本课教学实录由徐琴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李勤节选)

卖木雕的少年 篇3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介绍非洲情况。

2、介绍大瀑布和木雕

(1)生观看图片,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位于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

(2)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壮观的大瀑布,还能见到琳琅满目的木雕工艺品。

什么是木雕?(出示木雕图)。像这样手工制作成的作品,叫做“工艺品”(出示词),像这样手工雕刻而成的木头工艺品,叫做“木雕工艺品”。

3、今天,咱们要认识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教写“卖”,它的反义词是“买”。给“卖”换成两个字的——出售。写“售”。这是一位怎样的非洲少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次,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做纪念,但是(),只好()。后来非洲少年()。自由准备——指名说

3、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1)第一组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a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写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c选词说一说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第二组词语: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各式各样 a游戏:看意思,猜词语 b选词填空 c 指导朗读

(3)第三组词语: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一模一样

驮着

掏钱

沉甸甸

宾馆

标准

犹豫

诚恳

遗憾 指名读——开火车读 “遗憾”是什么意思?

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板块1—6自然段

(一)出示第9自然段。“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用指名读、齐读方式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 遗憾)

(二)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练习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话

2、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就是——象敦,精美在何处呢?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句子。

出示句子:说是象敦,其实„„栩栩如生。(1)你从哪里看出精美?(2)指名读句子

(3)看着这个象敦,你想说什么?

3、这栩栩如生的象敦,我们感受到了木雕的精美。难怪我会为不能把它带回国而感到遗憾。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这件工艺品精美? 出示句子:我捧着象敦,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1)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爱不释手。她喜爱得舍不得放下,喜欢到了极点。哪个字是“放下”的意思?

(2)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喜欢?(3)指导朗读

4、这么喜欢,为什么不买了带回国呢?那就不遗憾了嘛。你能用书本里的语句来说一说吗?

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怎么能再带上着沉甸甸的象敦子呢?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意思就是:„„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敦子。

5、面对自己那么喜欢的象敦,考虑到行李超重,“我”左右为难,难以取舍,连说话也语无伦次了——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1)指名说

(2)理解“语无伦次”

6、过渡:最终,我放弃了买这个象敦,就这样买不成,心里留下了遗憾。(板书:买不成)

再读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遗憾。

7、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找出少年说的话: “买一个吧!”坐等的主人是一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1)比较朗读,对比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是怎么想的?(非常想让我买下木雕)

8、少年真的只是因为卖不成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原因?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四、作业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有几大洲吗?我们中国在哪个洲?对,是亚洲。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今天,我们要走进世界第二大洲——非洲。今天,唐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的故事。(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这位少年的皮肤黑黑的,他坐在那里干什么呢?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那些四个字的词语,拿出笔圈出来,然后读一读,记一记,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3、根据提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地方?我就听说过,如果去非洲旅行,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位于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板书)这个地名比较难读,谁愿意来把它读正确(指名读)。瞧,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它的迷人风光吧。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瀑布吗?小朋友,夸瀑布不容易呀,应该用什么词来夸好呢?来看一下我们从课文里收集的四字词语,看看作者是怎么夸瀑布的。(出示第二段)谁愿意来当作者夸一夸?好,你来,你来。谁来说说作者哪儿夸得特别好,为什么?那“游人如织”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2、木雕: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些木雕,(播放木雕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过渡:这么多木雕,个个都如此精美,那——我该挑哪一件好呢?

3、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 为什么我这个中国人不能带回国,而他感到遗憾呢?同学们,这和中非友好往来有关系。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中国人为我们做这么多,我却不能给他一个小小的木雕?少年会为中国阿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体会中非人民的情谊,好吗?下课。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卖不成遗憾

买不成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参与广泛、积极,有较好的达成度。

一、感悟积累,综合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别人讲给我们的,不是从电视中的图像声音中获得的,而是以一个个的文字、词语、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质是蕴涵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通过抓“遗憾”,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我”这个中国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还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熏陶。

二、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完送木雕部分,配乐、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深刻理解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5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11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认写“名不虚传、游览、清晰可辨、即将、流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琳琅满目、驮着、构思新奇、栩栩如生、象墩、五官端正、爱不释手、掏钱、犹豫、沉甸甸、诚恳、语无伦次、遗憾、宾馆、清晰可辨、吹拂、标准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

二、交流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感受、加深理解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友谊。

三、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体会到了什么?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2、品读入情,体会少年的遗憾。(1)指名读,谈感受。

生意人的一般招呼――看我“爱不释手”木雕有望出售。“诚恳”――结合前文“犹豫”“诚恳”理解“语无伦次”的意思 什么是“猜想”?为什么猜想我是中国人?

(2)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

3、赠送木雕,升华情感。

(1)自由读对话,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种体会练读。(2)抓住重点词句“沉甸甸”理解感悟,加深体会。①与前文中的“沉甸甸”比较:读句、体会――“重量”。②这儿的“沉甸甸”除了“重量”还包涵着什么?

引导学生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从少年说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来体会“沉甸甸”。

(3)少年送给“我”的仅仅是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吗?还送给“我”什么?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篇7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本课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在本课设计过程中,我先抓少年这条主线,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抓“我”这条副线,理解“我”心情的变化及探究变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线交融,互相照应、补充,就会“主干分明”而又“枝繁叶茂”、“血肉丰满”。但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意主副线之间的联系,少年的雕刻技术高操,让我起先是爱不释手,又因为带不走木雕而感到遗憾。但又因为少年“内心的真诚热情”而感到高兴和感动!这样处理文本,更能让主副线水乳交融,而不能割裂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朗读上,更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对于为什么少年会送我木雕,由于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背景资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在上课期间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给非洲国家。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其中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后面的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后面学生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打下基础。

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反思 篇8

(1)找词语。

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理解时我不是不让学生记词语注释,也不是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而是引导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

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9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教学时数:第2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非洲的幻灯片,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配合解说,让学生对非洲有个美好的印象,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查资料、学课文了解了非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与我们肤色与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淳朴、热情的人民,有着美丽、壮观、雄伟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有着中国人民帮助非洲人民修建的坦赞公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见识了那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那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复习词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2、学生自由汇报。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每个词读两遍。(教师出示带词语的幻灯片)

名不虚传、构思新奇、琳琅满目、五官端正、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语无伦次、游人如织、各式各样

4、学生齐读词语。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德(),我一看就()。

三、感受卖木雕少年的美好品质:

1、他雕的木雕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这栩栩如生的象墩木雕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么?

(2)齐读句子。

师:找得真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幻灯片)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生有感情朗读。

(3)读这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什么?

师小结:他雕的木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象,这就是――

生:栩栩如生。

(4)你会用哪些语句来形容这个非洲少年的雕刻的木雕呢?

(5)是啊!这位非洲少年雕的工艺品可真是构思新颖、栩栩如生。他是一个雕刻技术高操的少年。

(6)这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精美的工艺品,少年是怎样向我推销的呢?

(7)这样精美的工艺品,他卖出去了没有?

(8)理解“遗憾”。

(9)他会遗憾什么呢?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少年的心理。

(10)他又是怎样弥补自己的遗憾呢?读10到11自然段。

a、生自由朗读这个部分。

b、少年是怎么弥补自己的遗憾的呢?

(11)少年手上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的?

(12)少年说我们是朋友!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13)在我们对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四、挖掘我的心情。

1、课文中的我在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心情不断地发生变化,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1)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2)正要掏钱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3)“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4)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5)“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6)“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2、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代表我心情变化的词语么?

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高兴地喊起来――感动极了

3、选读其中的语句,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4、探究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爱不释手是因为()。

我犹豫是因为()。

我语无伦次是因为()。

我遗憾是因为()。

我高兴地喊起来是因为()。

我感动极了是因为()。

五、总结全文

我爱不释手、我犹豫、我语无伦次都是因为少年的雕刻技术的精湛,而我高兴、感动是因为非洲少年有一颗真诚淳朴的心灵。

六、写几句话夸夸少年,读。

七、读一封信,深华主题

1、我已经带着心爱的木雕回国了,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非洲少年的感激呢?

生: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2、我写了一封信给这位非洲少年。

亲爱的朋友,我离开非洲,来到自己的故乡――中国。在归途中,我的眼前会经常闪现你那真诚的模样。你送给我的礼物,我一直放在我的身边。我每次摸到它,看到它,仿佛耳边就响起了你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说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礼物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他见证了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你的礼物是这人民友谊的象征,你的心灵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亮、美丽!祝你愉快!

作业:

八、续写,我第二次来到非洲会不会去找这个少年,又会发生什么样故事?

九、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i送

i木“我们是朋友”

i雕

“我”:爱不释手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课文充满爱,充满真情,充满温馨,一篇篇课文学习下来,总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卖木雕的少年》就是这样一篇课文,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在文中让人感动不矣,那少年是那样淳朴,是那么可爱。当“我”因为那象墩子太大而无法带回中国而无限遗憾时,那卖木雕的少年腼腆地出现了,带着对中国人民的无限情谊出现了,学生读着课文,体验着卖木雕的少年的一言一行,当学生与卖木雕的少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的情感也就跨越了国界,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也会更美好,从只会关注自己到关爱他人上定会有长足进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本课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在本课设计过程中,我先抓少年这条主线,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抓“我”这条副线,理解“我”心情的变化及探究变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线交融,互相照应、补充,就会“主干分明”而又“枝繁叶茂”、“血肉丰满”。

但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意主副线之间的联系,少年的雕刻技术高操,让我起先是爱不释手,又因为带不走木雕而感到遗憾。但又因为少年“内心的真诚热情”而感到高兴和感动!这样处理文本,更能让主副线交融,而不能割裂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朗读上,更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篇10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小结四个板块来对本课第二课时进行说明。

第一板块:紧扣特点,说教材

本组课文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这一专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本课讲述“我”到非洲旅行时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从中感受到少年的美好心灵,并热情地赞扬中非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

抓住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由于本课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致,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因为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我确定教学难点为: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教学难点民的友谊。

第二板块:灵活多样,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相关背景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以“遗憾”为中心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第三板块:多元阅读,说流程

一、复习导入,积累词语。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的四字词,并以指读,齐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回顾。(课件出示词组)

齐读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上面三组词语的排列,你有什么发现?由于第一课时中对课文的熟悉,学生立刻发现了特点,接着我请学生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生酝酿后交流。通过复习,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并很好地过渡到对文章内容的学习上。

二、自主质疑,提炼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首先,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请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重点问题则罗列出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提炼出如下问题:

课文中为什么说作者感到遗憾,她遗憾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少年遗憾什么?(板书:中国夫人、非洲少年)

三、紧扣问题,读书释疑。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1、你怎么理解遗憾?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你会觉得遗憾?学生纷纷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对遗憾的理解。此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遗憾”一词,体现了语文的生活化。

2、提出问题,读书交流。

那么课文中作者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到原因并以横线进行勾画。通过两三名学生的回答,作者感到遗憾的原因也清晰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此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作者的遗憾。

了解了作者的遗憾,那少年又在遗憾什么呢?

1、指导研读第一次对话

此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中“我”与少年的第一次对话部分5~9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句子,反复读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课件出示对话)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

读完之后,同学们大都从少年诚恳的语气中感受到少年的真挚,而疑惑也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为什么少年在得知我是中国人之后,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随即进行引导:“是啊,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为什么少年在得知我是中国人之后,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呢?想知道么?”此时,我课件出示补充阅读资料及相关图片,并配以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看完资料之后,学生沉浸在对因帮助非洲人民而牺牲的中国人民的悲伤与感慨之中。抓住这一时机,我轻声问道:“面对这样无私的帮助,少年会怎样想,会怎样做?”学生在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将自己带入情境,纷纷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敬佩、对中非友谊的称赞。接着,我又问学生,现在你理解了少年的遗憾么?学生畅所欲言。师总结:一句话,因为我们是朋友。(板书:朋友)

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图片资料感性、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课外知识。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2、指导研读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我提出问题:在了解了两人的遗憾之后,你觉得少年会让中国夫人带着遗憾离开么?由此展开对第二次对话研读。首先仍是由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少年与夫人的心情。接着,请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带着高兴感动,在进行了充分的练读之后,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将夫人与少年当时的心情展现地淋漓尽致。在感情朗读之后,我提升难度,在两人对话之后加入了省略号“他们还会说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补充对话,先由同桌练习之后,请男女生分角色进行补充,学生在补充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中非人民友情的感受与理解。、

环节的安排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体现朋友间的友好,并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抓住文本读进去,又以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朗读课文“读进去,读出来”的阅读能力在此得到了提高。

四、创设情境

1、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那么你想对少年说些什么?把你想对这位黑人少年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中国与非洲相距遥远,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把中非人民的心连在一起。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各族人民都成为朋友。在本课结尾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近些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资料,升华本课主题的同时,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再次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第四板块:总体回顾,说总结

《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吕老师要带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想去吗?那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穿越过南海,飞过印度洋,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

2、非洲南部都有哪些有名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

3、领略过了非洲南部的景物,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⑴ 瀑布:

① 为什么这个瀑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 这个瀑布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谁能来叫叫它的名字?

③ 谁能用这句话来介绍一下瀑布?

课件出示: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个新朋友: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那么壮观,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齐读。

⑵ 木雕:

①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非洲木雕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 老师这也有两个词: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③请你用上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非洲木雕。

4、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去看看发生在那的一件事。

5、出示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⑴ 少年为什么要卖木雕?

⑵ 少年是怎么样一个人?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提了那么多问题,现在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流利。

2、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驮着 象墩 犹豫 沉甸甸 语无伦次 遗憾 宾馆 吹拂 标准 诚恳

⑴ 看拼音读;

⑵ 去拼音读;

⑶ 单独出示生字读;

⑷ 齐读。

3、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吴晴,带着朋友的叮嘱,想挑选一个木雕带回国。请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找一找在课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爱不释手──犹豫──遗憾──高兴──感动

3、请你第三次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

⑴ 爱不释手:

① 出示句子: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② 为什么这个象墩会让我爱不释手:

出示句子: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这个木雕设计的与众不同,雕得又是那么逼真,难怪作者会那么爱不释手。

③ 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到这个象墩,你会怎样来表现你此时的心情,谁愿意来演一演?

看你的眼神,你在看象墩是,非常专注。

你的表情告诉我,你非常喜欢这个象墩。

看木雕的时候可以把眼神集中在木雕上,让人觉得你真的很喜欢。

④ 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

⑵ 犹豫:

① 你从哪里看出我很犹豫?

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作者此时的心里是很矛盾的,行李已经超重了,可我又那么喜欢象墩,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谁能把我当时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② 你还从哪里看出我很矛盾?

出示:啊,不 ,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什么是语无伦次?

是啊,想买又不能买,这让我的内心非常复杂,加上少年那么诚恳地让我买一个,更让我语无伦次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⑶ 遗憾:

① 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遗憾?

出示: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② 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感到遗憾呢?

③ 是啊,那么美的工艺品,我多么想把它带回国,但我又不能,确实让人挺遗憾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我高兴什么,遗憾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讲。

四、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来写售和驮。

2、看到这两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上一篇: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方案下一篇:春节问候语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