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方案A

2024-06-01

《羚羊木雕》方案A(精选10篇)

《羚羊木雕》方案A 篇1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②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教师

①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② 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教学设计 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检查预习](读、写)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 语气 语速 [教师导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 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咄逼人 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教师小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探究(自主合作)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③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过渡)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反思

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小结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参考资料

《试教通讯》2001年第9期 《教师教学用书》

羚羊木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构思特色。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构思及塑造人物的方法,从中获得写作方面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忧愁与烦恼,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羚羊木雕》,看看故事中的小主人遇到了怎样的烦恼。

二、整体感知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人物 :“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故事叙述者

(二)思考: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写了三件事:逼要木雕——送出木雕——要回木雕

三、精读品析

(一)在介绍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时,文章使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人物?

明确: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

画出相关语句,带着感情再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特征。

(二)“我”和万芳关系如何? “我”是怎么评价她的?

在体育课上,万芳为“我”做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和万芳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万芳是个“仗义”的好朋友。

体育课上,万芳和我交换了划破的裤子,结果被她妈妈罚站了一个钟头。

(三)“我”是如何要回羚羊木雕的? “我”最终要回了羚羊木雕,心情如何? 这部分内容在塑造人物上,使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一番波折,用小藏刀换回了木雕。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

四、合作探究

(一)文章结尾说:“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么看待这场家庭矛盾?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明确: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学会与身边的家长、老师、朋友及时沟通。

(二)文章在构思上有何特色?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

明确:巧妙地使用了插叙。

作用:交代故事情节,使情节跌宕起伏,吸引人。

五、拓展延伸

学习完本文,你在写作方面得到了哪些的启示?

明确:插叙的使用使文章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使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

精彩片段赏析,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片段一

7:20,小刚搓着朦胧的睡眼拖着步子进了教室,课代表正在收作业,叫道:“小刚,你的作业!”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着,突然,他一拍自己的脑门,弓着腰从书包里翻找起来,课代表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就差你的。”小刚一面找一面嚷着:“我做了,别着急。”好不容易小刚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了出来,交给了课代表。课代表看看这本“蓬松”的本子,摇摇头出了教室。

片段二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再也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片段三

他真的生气了,双手紧紧握住,微微颤抖着。胸脯剧烈地起伏着,仿佛就要爆炸的一个大气球,脖子上的经脉抖抖地立起来,脸涨得通红,从脖子一直红到耳朵后,那样子就像一个愤怒的关公。他紧紧地抿住嘴,腮帮鼓鼓的,我知道他在使劲忍住心中的怒火。他的鼻孔撑得好大,鼻翼一张一翕。原本的小眼睛一下子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住小强,眼中喷出的一团火,仿佛烧掉面前的“敌人”。

六、课堂小结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融为一体,学会恰当的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同时巧妙的使用插叙和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同时在价值观的培养上,教会学生及时与身边的家人、朋友做好沟通,更好的处理身边的每一件事。

七、课后作业

口语训练

请你采用倒叙的方式重新构思文章,复述这个故事。

写作训练

请你调动并运用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身边的一个人物,写成百字 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逼要木雕

送出木雕

拿回木雕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插叙

与人沟通

羚羊木雕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羚羊木雕》(板书:课题,作者),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文章采用散文、诗歌、小故事等多种写作形式,讴歌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亲情。本单元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要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的亲情。本文通过对“我”赠送和被迫讨回羚羊木雕一事的生动描述,赞美了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谊,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情感需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把握基本内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运用插叙的好处。3.感悟友情的可贵、情义的无价,正确认识父母的行为,学会与父母及他人沟通。

由于本篇课文是写感情的文章,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要点,体会人物各自的特点,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对感情的理解并不深刻,因此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本课我将采取多种教法,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的培养:1.导读法 2.诵读法 3.情境法 4.启发式教学法

在运用这些教法的同时,我也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安排了以下两个学法:1.自主学习法 2.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情景导入。导语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来,我是以问题的形式这样来导入的: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下面让我们来跟随课文《羚羊木雕》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选择的。这样的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并且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逮”、“攥”等。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思考课文围绕羚羊木雕主要写了什么?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三:研读赏析。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会提出以下两个思考题,1.本文出场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得出(板书)本文出场的人物有,我,万芳,爸爸,妈妈,奶奶,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成人世界的重财轻义是不对的,友情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父母要用爱的天枰来看少年世界珍贵的友谊。通过对问题的解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环节四:美读课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每个角色对要回羚羊木雕的态度以及情感。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通过美读课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分甲、乙、丙三个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六:布置作业。与父母一起欣赏文章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想象“我”要回羚羊木雕回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真谛,续写课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说板书设计

羚羊木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逮、攥、怦怦、寒战、形影不离”等词语; 2.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会与父母沟通;

4.教育学生学习“我”与万芳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1.朗读表演;

2.体会与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学会与父母沟通;

2.学习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其步骤:

(一)组织教学:鼓励学生,调动情绪

(二)激趣导入:巧用唱歌,创设情境。

借用歌曲《朋友》(周华健)创设情境:这首歌表达了朋友间无比珍贵的友情。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我问大家,你们送过什么礼物给朋友吗?请说说。

今天,我也想送一份珍贵的礼物给在座的每一份朋友,那就是——羚羊木雕。(嘘,在哪儿呢?)对了,这不是一件具体的事物,而是当代作家张之路的一篇文章《羚羊木雕》,为什么我要把它当作一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大家呢?因为它里面包含着一种特珍贵的感情,这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好吗?

(三)我来自查: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教学

①请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生字

②请学生解释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合二为

一、满不在乎、无可挽回 2.整体感知,思考作答。

①文中的这只羚羊是怎样的一件东西?

(明确: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贵重的)②文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人?(明确:爸爸、妈妈、我、万芳)

③围绕“羚羊木雕”,这些人之间各发生了什么事?(明确:略)

④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妈、我、万芳分别是怎样的人? 爸妈:重财轻义;“我”:珍惜友情;万芳:仗义明理。

(四)我来表演:分角色朗读表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准备活动

①四人一组,表演爸爸、妈妈、我加旁白; ②注意神态语气和心理性格;

③注意人物出场先后顺序,为何怎样安排? ④要用上什么道具,请准备简易道具。2.实践活动:我来表演,你来评。①注意人物的个性;

②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重音语速语气); ③评出谁是“最佳演员”。

(五)我来研讨:分组,逐一讨论作答,要求同学们畅所欲言。这究竟怪谁呢?我们来看看直接与羚羊木雕有关的人: ①爸妈有错吗? ②“我”呢? ③万芳就没错吗?

(六)我来体验:希望同学们都能踊跃地各抒己见。1.我会这样处理:

①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更合适呢?会去要回来吗?为什么? ②你遇到过类似的烦心事吗?请说说。2.我会这样分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又不能洞悉自己的不足,你能帮文中的“我”及父母分析分析各自的理由和不足吗?

(七)我来小结:

1.刚才我们认真分析了课文,知道了文中人物是如何处理这件事,也阐述了我们自己怎样处理这样的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倾向?倾向于谁不对呢?这样写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倾向于父母不对;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亲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总之,一句话,作者是在呼唤真诚,呼唤友情!)

2.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请说说。略

(八)我来创作:课外作业 续写片断:文中结尾写到“我”已经把羚羊木雕要回来了,此时父母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请同学们写一个二三百字的片断文字。

(九)送歌一曲:《友谊地久天长》

送话一句:童心结朋友,人间见真情——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旁白。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表演后请大家评议。

四、分析课文: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情节: “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第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第二部分(17-23段):“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第三部分(24-25段):“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第四部分(26段-结尾):“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

五、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第一组:刻画妈妈的(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去掉加粗词“突然”,可以吗?)(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1)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2)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3)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第二组:写“我”的(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加粗词有什么作用?)(3)“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1)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2.思考: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的“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点拨: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3.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明确:“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态度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妈妈严厉,爸爸冷酷。4.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妈妈:态度生硬固执。(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我”:重情、软弱。万芳:仗义、明理。

六、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以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篇5

先说课堂设计。

一、给学生做一个选择,如果给你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朋友让你选择,你打算怎么选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由爱因斯坦的名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之后检查预习板书情况,课件出示基础知识、作者简介。

二、让学生速度文章,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出插叙的内容。然后是通过资料助读,使学生明白羚羊木雕很珍贵。

三、出示朗读要求,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全班展示,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四、描写方法,走进内心。通过让学生自己勾画文中使用描写方法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五、明辨是非,学会沟通。让学生说说这场家庭矛盾到底怪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六、拓展延伸、运用练笔

1、如果我们有做错的事或做得不好的事,而且跟父母起了冲突,我们该怎样做?

2、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等,续写“我”回到家里的情景。

纵观这一堂课,学生表现的非常优秀,都踊跃思考,积极发言,但是自己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有失误,最后在明辨是非、学会沟通之后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处理的很仓促,几乎只是走马观花,这是自己的责任,提前没有充分设计好时间。所以以后自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课堂环节一定要了如指掌,尤其是过渡语一定要衔接好,背熟。

2、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讲课的时间,不要出现这次的情况。

3、在指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方面,应会变通引导,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学到的东西多一些,平时多看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堂上自己的语言要精练,文雅,尤其是自己的教态。

《羚羊木雕》读书笔记 篇6

天上下着雪,吃过晚饭,妈妈问我羚羊木雕去哪了,我不敢隐瞒,只好告诉妈妈送给万方了。没想到妈妈不听我说,却硬要我把木雕拿回来,还说这么贵重的物品怎么能随便送人呢!我很生气,但还是向万方家走去。

当我告诉万方了这事后,万方很气愤。可他的妈妈却劝万方把木雕还给了我,我在雪地里走着,心情十分沉重。正当我要消失在这房子的拐弯口时,只见万方气喘吁吁地向我飞奔而来,把小刀和自己为木雕做的玻璃罩子硬塞到我手里,雪白的花儿飘落在了他的头上。他笑着说出了我永远难忘的话语――拿着,没有礼物,咱俩也是好朋友!我哭了,雪花和泪水一起落在了木雕上……

羚羊木雕教案 篇7

1、培养学生重义轻财的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出人物形象,明确是非。

2、难点: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

教学前的准备: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从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并大胆质疑设疑。

教学过程及内容:

提问:在这场矛盾中,谁是谁非?

学生书面准备陈诉理由,教师巡视

课堂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一、礼物送出去后能不能再拿回来?讨论明确:除非特殊情况,不能拿回!因为有悖诚信(引《韩非子》中“曾子杀猪,以信教子”为例)什么是特殊情况呢?讨论明确:在家人不知晓的情况下,送出去的礼物对家人有重大意义或对家庭将产生重大影响(礼物对朋友只是“锦上添花”,对自己的家庭却是“雪中送炭”)。那么,文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特殊情况?讨论明确:木雕是父亲从非洲带回来的,但父母看重的不是它的纪念意义,文中一再强调的是“贵重”,所以排除了某些同学所谓的“传家宝”的意义。另外,父母也不靠木雕维持生计,木雕只是一件贵重的摆设,把木雕送出去后,“我”不会倾家荡产,父母也绝无沿路乞讨的危险,不存在部分同学所说的“孩子把存折送给朋友,难道也不能要回来吗?”这样的情况。结论:“我”不该拿回礼物,同样爸爸也不该向我要会这个礼物。

二、礼物该不该送?讨论明确:首先,“我”不是随便送礼,送的对象是“我”的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曾经为“我”做出过“牺牲”!“我”把木雕送给好朋友,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馈赠,所谓“借花献佛”,难道送给好朋友的东西应该是不好的吗?其次,“我”送万芳木雕,并不是因为木雕价值贵重,而是因为万芳“特别喜欢”(万芳“特别喜欢”,不是因为木雕的价钱,而是因为木雕造型美观)!所以“我”和万芳互换礼物,不会导致友情深浅以金钱来衡量的后果。

三、“我”不知道木雕“贵重”而送给了朋友,现在我知道了“贵重”却要向朋友讨回(当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与朋友的情谊不如木雕贵重吗?这就引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到底是“物重”还是“情重”?讨论明确:古人说,为朋友,抛头颅撒热血,在所不辞(当然,不能没有原则,陷入“江湖意气”的误区)。连命都可以送,还有什么不能送?物质金钱的贵重只是相对而言,给灾区捐款时,下岗职工的500元钱比起资本家的500万元哪个更贵重?牛群签订协议把他终老到死的毕生所得全部捐献,在他眼中什么才“值钱”?即便从功利的角度讲,在沙漠,在雪地,当人人自危时,朋友的一杯水或一件衣服抵得上黄金万两!

四、父母糊涂。“我”拿回礼物并不高兴,反而痛苦(送给朋友“我”才高兴)!这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父母身体力行,给“我”上了一堂人生价值观的课。身教胜于言教,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也许就给我的人生领错了方向!“我”也极有可能成为《风筝》中那个麻木的“弟弟”!

五、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心灵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在行动上屈服,思想上却不服。“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另一方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六、当堂作业: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和“我”的父母一样,该怎么办?

七、.总结:这堂课与其说是老师教的,不如说是你们自己完成的。老师非常高兴的是,16位同学(起先赞成父母的做法)思想的转变,不是老师或其他同学强迫所致!其实刚开始表决时有21位同学赞成父母的做法,我说:“居然有这么多同学赞成,看样子得好好讨论一番!”这句无意间说漏嘴的颇具暗示性的话语,使五位同学转移了阵营(也许冤枉了他们?)我相信,剩下的16位同学,有不少当时也已意识到老师的结论,但仍然倔强地“固执己见”!老师对他们坚持独立思考的勇气表示敬佩!这些同学一旦认识到错误,必将成为真理倔强的捍卫者!另外,希望大家将来听老师说的话是因为老师的话有道理,而不是因为老师的身份,只有这样,你们才有可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插说一句,学校的制度也一样,大家如果执行,是因为内容正确,而不是因为制度本身(青少年对于“制度”的逆反情绪有时还是蛮强烈的呢)!

羚羊木雕改写 篇8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幻想中拉回了现实,只能跳下座位去开门。“吱呀——”一声,门开了,我探出头去。“哎?小张你怎么来了?”他头上还有未化的雪花,一看便知道是匆匆赶来的。“万芳……”他站在过道里不肯往前走。“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我感到十分奇怪。“没有……”他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给我……”他说的羚羊是一只黑色的木雕。昨天,我去他家玩,对他桌上的木雕爱不释手,他便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我也很激动,从口袋里掏出了小弯刀送给他。我咬着嘴唇看看他,“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这时,妈妈走了出来,看着我们的样子,问道:“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我跑进屋里把木雕拿了出来,妈妈生气极了,还说一会儿要打我。我觉得十分委屈,掩面跑回了屋里。唉,还记得幼儿园的时候我俩就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上星期的一次体育课,他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条口子,我就和他换了一条,友情可不就是同甘共苦嘛!小张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也许是有他的难处吧。友谊可是无价之宝,可不能因为一个木雕就放弃啊!

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去找小张。鹅毛般的大雪还在不停的下,我手里紧紧攥着那把小弯刀,一边跑一边叫着他的名字。终于,我看到了小张蓝色的背影。他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我把小刀塞到他的手里,笑着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别忘了明天出来打雪仗呀!”

《羚羊木雕》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反应的都是家庭亲情方面的内容,亲情虽无处不在,但往往最能打动人,这五篇课文作者都是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作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羚羊木雕》是张之路的一篇有现实意义的散文,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两类人不同的内心世界,本文寓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立意深刻。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链接生活,感悟亲情,珍视友情。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我想采用二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特点是: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并组织辩论赛研讨扩展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学习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2、提高朗读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三)教学重点:角色朗读,理解矛盾冲突。

(四)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二:说学生

1、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时期。本篇文章价值观念倾向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2、学生在阅读中还是为读而读,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被动的接受。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同时以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播放《朋友》,上课铃响,切换到课件

2、导入新课

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觉自己好像已悄悄长大,在心灵深处或许已经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然而生活并不只是风平浪静的海面。今天,我们共同欣赏《羚羊木雕》

板书:羚羊木雕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中。

(一)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个别提问后齐读)

怦怦 树杈 攥 逮 颤

(二)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概括内容。

听读要求:

1、按照以往阅读的习惯边听边作标记,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符号画出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句。

2、听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引导:课文围绕羚羊木雕主要写了什么?涉及到哪些人物?

板书: 羚羊木雕 我 父母 万芳 送 逼要

教师点拨

《羚羊木雕》续写 篇10

我慢慢地走回家,妈妈焦急地站在门口,看见我急忙跑过来:“呀!下着雨呢,怎么不打把伞就跑出去了?木雕拿回来了吗?啊?”边说边蹲下来用袖子替我擦掉满脸的不知道是泪水还是雨水。我不说话,一把打开她的手,把木雕塞到她的怀里,攥着万芳的小刀跑回房间,狠狠地把门关上,“嗙!”地一声,只留下妈妈在屋外愣着。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就起了床,“起来啦?桌上有……”我没等妈妈说完,捉起一个馒头就背着书包跑了出去。

就快到那个路口了,万芳每天都会在那里等我上学,现在她还会在那里吗?我有点不敢往前看。我还是失望了——那儿一个人影都没有,万芳不在那里。

“哇!”突然从旁边的草丛里跳出一个人。

“啊!万芳?你……”我吓得摔倒在地上。

“哈哈!被我吓到了吧?”

“万芳……我……”

“还在磨蹭什么?今天我俩值日!”万芳拉起我就往学校跑。

万芳真的不怪我了,她还会和我好,我俩还是“合二而一”……我的眼眶又红了起来。可是,我更对不起万芳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依旧不吭声,随便扒了几口饭就要回房间。妈妈忽然问:“作业做完了吗?”“没。”我冷淡地回答道。“怎么了?这么没精神?”爸爸似乎有些担心。“没怎么。”说着,就回房间了,没有看见妈妈那暗淡下去的眼神。

回到房间,我发现那羚羊木雕不知什么时候又摆到了我的桌上。我望着它出神,觉得它在冷冷地盯着我。

过了好久,家里一直很安静,我房间门外“咯咯”的敲门声显得特别响亮。

“谁啊?”我没好气地问。

“是我,奶奶。”门外响起了那慈祥的声音。

我开了门让奶奶进来。

“做作业呢?你爸妈都出去了。来,坐着,奶奶给你说个事儿”说着,就拉着我做到床沿上。

“今天怎么了?无精打采地,还在为昨天的事生气?”

见我没说话,又继续说“孩子啊,奶奶知道你觉地对不起朋友很不高兴,就是换作奶奶也会不高兴。可是,爸爸妈妈即使真的做错了什么,也还是你爸妈,你总不能一直这么耗下去吧?他们这样做总是会有他们的想法……你这样做会让爸爸妈妈很伤心呢。”

我还是一声不吭。

“妈妈很难过,找个机会跟妈妈好好说说,啊?”

看着奶奶轻悄悄地关上门,我冷静了下来。“我真的错了吗?我让妈妈很难过了?不,我没错!是他们有错在先的!”我倔强地想,撇开了羚羊那依然冰冷的目光。

过了一会儿,“咯咯咯”又有人敲门。“是我!”万芳?我打开门。“我们一起做作业吧!有几道题要和你讨论一下。”她一如既往地对我笑着。接下来,万芳讲得兴致勃勃,我却一直心不在焉。

“回魂啦!”

“啊!”我又发呆了。

“想什么呢?”

“没……没什么。”

“明明就有什么……你跟你爸妈吵架了?”

我不做声。

“为了昨天的事?”

“……嗯。”

“……不要生气了?我都不生气呢。我本来就不该拿你那么贵重的东西。”

“万芳……不关你的事……”

“去和你爸爸妈妈道歉吧。”

“……”

晚上8:00的时候,万芳走了,爸爸妈妈也回来了。我犹豫地走到妈妈身边。

“……妈妈。”

“嗯?还没睡呢,怎么了?”

“妈妈……对不起!”

“……”

“对不起,我不该跟妈妈生气,让妈妈难过……对不起。”

看着不敢抬头的我,妈妈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她轻轻地搂过我,用有些哽咽的声音对我说。

“没……没事儿。本来就是爸爸妈妈不对的……以后,那木雕你怎么用爸爸妈妈都不会怪你。”

“妈妈……我会好好保存它的。”

“没事儿,去睡觉吧啊,明天还得上学。”

上一篇:我摔伤住院了作文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环保教案第2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