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神技(精选6篇)
木雕神技 篇1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白有功言
(2)荷竹簏()
(3)于簏中出木雕美人()
(4)高尺余()
(5)艳妆如生()
(6)叱犬疾奔()
(7)安置已()
(8)灵变无讹()
2.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A.牵巨犬二
B.又以小锦鞯被犬身
C.镫而腹藏,腰而尾赘
D.跨犬从之
3.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手法,描写的`重点是木雕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木雕神技”之“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2)担负;(3)从拿出;(4)多;(5)活的;(6)大声呵斥;(7)完毕,停当;(8)差错
2.B
3.白描;肖像;动作
4.手目转动,艳妆如生。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灵变无讹。昭君频频回顾,羊袭儿扬鞭追逐。
木雕神技 篇2
褚桂亭(1892.7~1977.2),字德馨,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鄚州镇南关村一个小康农民之家。他体格魁梧高大,相貌威武端正,性格豪放仗义,气宇轩昂。因受家乡浓厚的习武之风的熏陶,幼年时期就萌发了练武强身兴趣。褚师七岁习武,少年时已精通少林长拳等武艺,对武当拳术等派别颇有研究,无所不精。外家拳醉八仙、螳螂、通背,和内家拳形意杂式捶、八卦龙形掌、太极散手等练得极为出众,年方二十余,已扬名武林。
褚师之形意、八卦、太极、武当剑法都受业于当时的宗师级人物。褚师之形意八卦先后受业于李存义、梁振圃、姜玉和、黄柏年,武当剑法是受益于李景林先生,褚师与黄元秀是当代武当对剑表演之典范,太极则受教于杨澄甫、杨少侯大师,是杨澄甫弟子中的虎将。褚师深得各名家真传,加之褚先生练功勤勉刻苦和不断比武实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体系,独具章法,其动作之轻灵快速,变化无穷,其放劲之刚脆猛烈,干净利落,其瞬间之打手散放,转关技击等都别具一格,出类拔萃。
褚师一生以教拳为业,生活起居平淡简朴。在南京授拳期间,家中布置雅致,有名人对联字画,床头常挂一把锋利龙泉名剑。
民国初年,与乡人左振英、黄振远同在江苏督军李纯部下任武术教官。褚师曾兼任江苏全省国术教官主任。
1914年,褚桂亭闻悉郝恩光先生将东渡日本,传授形意拳(郝恩光,字海鹏,人称小白袍,一代武术大师。传艺于李玉琳、郝家俊、骆兴武,1914年赴日建立“中华武士会”分会,1918年回国),褚师即经武汉返回家乡,探望了老母,后陪同当地二十多位师兄,去天津为郝先生送行。他为了苦练基本功,送行人中除他之外,大家都乘船去天津,唯独他步行,顺着大清河岸,边行边打形意拳中的崩、钻二拳,走到天津打到天津,已是晚上十点多钟,浑身不知疲倦。次日,向临行的郝恩光先生叩头拜师,并学习了心仪已久的形意“三合对刀”。褚师回忆说:当时只有一炷香的时间,且用的是锋利开口的柳叶刀。由此,褚师对武术的痴迷,可见一斑。
褚师为人忠厚正直,性格刚烈,爱打抱不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到杭州。在一家茶馆中,当地两个地痞肆意凌辱卖唱的父女,他挺身而出,狠狠教训了两个恶棍,褚师则伫立桥头,一面催卖唱父女赶快离开,一面对追上来的十几个无赖大声喝道:“谁敢上来!”几个歹徒冲上桥头,随即被褚师手一挥先后扔进河里,大快人心。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在上海举办擂台赛,褚桂亭应邀参加。在激烈角逐中,北方名拳师马景荣、左振英等相继败北,褚桂亭奋然而上,连续击败强手,获壮年组第一名。1930年在上海和1931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褚桂亭均被邀聘为监察、仲裁委员。以后,在南京几次举行地方性武术比赛,他都被聘为副总裁,主持比赛。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褚师再次赴南京教拳。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均争相以从褚师习武为荣,登门求教者与日俱增。他对所有求教者,不分职业、性别和名分高低,均一视同仁,仅在南京一地,上至警察厅长吴恩豫、电影明星袁美云、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商务会长李福海,下至伙夫田小三,都曾受其亲授。褚师以精湛技艺先后被聘任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武术总教官、保定金陵军官学校总教官、中央警官学校武术教官、总统府侍卫处武术教官、国民政府军政部武术总教官等职。当时在南京总统府任总翻译官的董健吾先生,就曾拜在褚师门下学习太极拳(董健吾是潜入国民政府任少将的中共地下党员,我党与宋庆龄的单线联络人,他曾代表张学良将军首次赴延安与我党中央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及市府参事工作,“文革”期间为澄清有关历史,董老曾为褚师手写一书,以证清白)。当时,曾有一日本高级参谋,是剑道七段,不服褚师之声望,欲邀斗技,由董健吾介绍双方比试。为避意外,各用木剑,剑头涂湿石灰,以身上白点多寡定胜负。褚师施展武当剑法,行步流星,剑走轻灵,身法一展,立见颜色,日本人直被杀得手忙脚乱,疲于招架,几无还手之能,未几,赛毕。但见褚师神清气闲持剑而立,显得格外威武潇洒,仅有袖上一点白点,反观对方,前胸及腕、肩皆被刺得斑斑白点,好不狼狈,日本参谋大为佩服,当场要拜褚师学剑,被拒绝了。褚师说:“国术不能随意传授外国人。”在场者都为褚师替国家争气而激动。
在南京授拳期间,有人与褚师交手时有所闻,不服就试试,褚师身手之快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笔者2008年7月拜访了在镇江的吴正祥师兄,当时笔者应邀参加镇江“2008迎奥运华东武术邀请赛”,当年在南京拜褚公学拳的朱凤礼、袁继臣二位师兄及袁的弟子张肇元,他们闻讯后从南京赶往镇江与笔者相见,亲切交流叙谈,当日晚上一起去“金山敬老院”看望吴正祥老师兄,他是1942年在南京拜褚公为师的,现心脏放了两只支架,但精神很好,思路淸晰,行走方便。老师兄弟相见亲切交谈叙旧,非常高兴。他回忆说:我是1941年6月调到南京汪伪卫士团的,一年后调入汪精卫侍从室工作,每天都在古林寺(现古林公园),接受老师严格的训练。1942年6月的一天,老师挑选了五个人,有宿迁李学义、合肥马少青、北京赵弼良、南京赵永福和我,我们一起被老师领到国府东街他家中,当时有沈书林、时佩文在场。打这天起老师正式收我们五人为入门弟子。自此开始随师系统地学习形意、八卦、太极等武当内家拳械功夫。老师除每天教我们练功外,每天早晨还要到颐和路监督汪精卫的六个贴身侍卫练功,和汪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练拳,住在对面的褚民谊和陈昌祖也常来练功,而此时我们只能观看,不能同练,也许是有所区别之故。吴正祥师兄如是说。
1936年,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师爷在上海仙逝,享年54岁,灵柩由上海回故乡,路经南京浦口,褚师亲往迎送,设灵台悼念,足见褚师对先辈的尊敬和孝顺。
1940年,当时黄河沿岸发大水,南京当地开展义演捐款救灾,褚先生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义演,当时还有徐悲鸿卖画,盖叫天演戏,褚先生首次公开表演“醉八仙”,全场掌声雷动。原来,一身绸服多处被摔破,而身上皮肉却完好无损,从此名声大振。
新中国成立前,褚师同情革命,支持抗日,痛恨汉奸,疾恶如仇。褚师以自己的声望,曾掩护并资助过从事左翼文艺工作的地下党人富继武同志(新中国成立后,富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海墨画社”社长、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曾多次在英国和上海举办个人画展)。据富继武师兄回忆:“我在南京一边跟老师学拳,一边搞地下工作,家里很穷,父亲又生病,经常揭不开锅,老师就给三斗米叫我背回去。老师在南京有个‘太极拳研究社’,我们一起拜师学拳的还有姚鉴明、曹大铸、朱凤礼。老师有两个学生很喜欢,是褚民谊的两个保镖,哥儿俩练少林拳,老师的少林功夫亦非一般,教他们对打,又教他们大小刀对)刀,即春秋大刀对单刀,很好看,很快,身法很灵活,抗战胜利后就不知他们去那儿了。”
1949年,褚师从南京迁到上海定居,是上海和全国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的权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武术运动的重视,使褚师十分感动,精神为之振奋。
1956年,褚老师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拳术竞赛大会”的裁判工作,在大会开幕式上,褚师表演了“八卦掌”、“龙形剑”,得到与会者热烈敼掌。此间,李天骥(前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不巧出差在外不在北京,未能见到褚老师表演,事后得知褚表演八卦掌,特地从北京来到上海,请褚师再表演几下,褚因身体不佳,李未能如愿,深感遗憾。
1957年,国家体委指令上海市体委组织力量编写“杨式太极拳”一书,褚被邀请参加编写小组,经审编为88式,推行至今。国家体委制定“简化太极拳”方案时,亦邀请褚先生参加。上海武术队成立后,褚师经常被邀请前往指导。1959年,安徽武术队来上海学习,特邀请褚师作指导和教练。
褚师到上海后,先后在哈同大楼、中百一店、永安公司、上海电缆厂等单位特邀授拳,平时早晨在复兴公园及人民公园公开普及推广太极、八卦、形意拳,从未间断。笔者跟随褚师多年,门徒中皆知张玉为我们同门师兄,张玉拳场有人来“踢场子”时有所闻,张玉来请褚师(因同在复兴公园)前往他拳场调解纠纷。当时在复兴公园诸多拳师中,褚师是有一定威望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一天,在人民公园实践亭前,褚师教完太极剑的两个动作,坐在亭中小憩。蓦然,有一自称江湖卖艺人,寻访到亭中。据称到沪目的是要与教拳老师见手较技,讨教武艺。走访几处未能如愿,经辗转介绍慕名而来。为此,进亭见到褚老师后,当即直言来意,要求“见手”。褚老师听后,泰然自若,慨然应允,身不起立,随即说声:“好,出手吧!”来者立即向褚师出右拳进攻,当胸打去,只听褚师“嘿”的一声,手不见招,说时迟,那时快,来者已被放翻在地。起身后,猛然又出左拳攻击,见褚师面容聊博一哂,犯者又被放倒在另一方向地上,褚师始终安坐在竹凳上,位置都未曾挪动,跌者无丝毫伤痛,非常轻松,连声钦佩,留下地址,礼邀褚老师去家做客。回忆此事,发生在瞬间,真是迅雷之疾,旁观者都来不及反应过来,唯瞠目结舌,被精彩之情景震慑住了,别说分析动作,连手法和招法都看不见,只是深深地留下难以磨灭的整体形象——快、脆、帅、美。时隔几天,问及此事,先师说此等手法必须眼疾手快,彼出右拳,迅即以右手自下而上,黏接其右腕,翻掌为拿,向右下侧采之,必仆也。以后每谈及此事。赞叹不已。
1963年,南京刘君石等几位师兄,来沪探望褚老师,老师非常高兴,当天就在延安中路的住家弄堂内教授“太极对枪”以及“抖大杆”操练法,使弟子们得益匪浅。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南京王琪师兄来沪拜访褚老师(王琪,1953年拜武术家韩其昌为师,精形意、八卦、梅花拳等,韩其昌之子韩建中与王琪自小交往密切)。南京袁继臣师兄之学生尹宝琴于2010年的一天,与王琪相聚,还有几名王的弟子。王回忆说:我老师韩其昌与褚桂亭是同门师兄弟,褚老师功夫高深,定居上海,去沪看望褚老师是多年的愿望。约“文革”前二年,我有机会去上海出差,次日,早晨到人民公园找到了褚老师,说明身份和来意后,褚老师叫我练一趟“形意五行拳”,随后褚老师就练了形意拳的几个动作,此时惊人一幕展现眼前,地上的方石砖裂成几块,我当时失声拍手叫好,褚师笑着说:“这不算什么,我过去手指的力量能把老式门上的铁环拧断”。(此乃梁振甫先辈之绝技)我见后十分敬佩,一位耄耋老人还有此功力,真是世上少见,不可思议,回忆此事,以示缅怀。
褚师与武术名家王子平、佟仲义、马岳梁、海灯法师等,常在上海体育馆等地多次同场献技,他表演的太极拳、三合刀、龙形剑、杂式捶、八卦掌等绝技,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妙趣横生。凡见过褚师表演的人,都深感他的功夫非凡,身法有独到之处,动作轻灵快速,周身是劲。上海市首次举行的太极拳推手表演会,年已古稀的褚师手法干净利落,放劲刚脆猛烈,深得人们的赞赏,不少行家也从中受益匪浅。
“文革”后,褚师迁居闵行。粉碎“四人帮”时,褚师已重病在身,但时刻都关心着武术运动的发展,衷心盼望武术运动第二个春天的到来。
先师的一生,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不畏权贵,重德重品,忠义为先。虽历经沧桑,一路曲折坎坷,但终身热爱和追求武术真谛,弘扬民族瑰宝,是他始终不变的信念。
微雕神技 艺术奇葩 篇3
周建明,1956年生于苏州吴县,1975年,高中毕业的他如愿进入吴县光福舟山雕刻厂学习橄榄核雕,第一次拿起刻刀的毛头小伙子竟然雕成一只寿桃,令前辈们啧啧称奇,这更加坚定了周建明做一个核雕艺人的信念。也就是从那时起,周建明就与刻刀结缘,倾情于方寸之间,悉心雕琢属于他自己的人生。1978年,周建明考入南京师范学院。兴冲冲走进大学校园的他,行李之中还有一组刻刀。课余时间,他在校园一角继续演练雕刻技艺。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周建明的核雕技艺突飞猛进,他雕刻的罗汉头等物件成了中山陵等旅游景点的抢手货。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的周建明工作之余依然刀不离手,十里八乡的年轻后生们纷纷向他拜师学艺。
“三天不操刀,手就发痒,心里就会发慌,即使是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周建明与核雕结下了情缘以至于痴迷,后来他干脆辞了公职专门从事雕刻艺术。潜心探究核雕四十年,在业界享有盛誉,被称为当今核雕界的领军人物,为推动我国核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作的题材涉及人物、动物、园林风景、核舟等,作品造型灵活,刻工精细,立体感强,线条清晰流畅,形态传神。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推崇,其雕刻技法被誉为“鬼工”。数十次参加国内重大工艺美术展出及学术活动,并屡获大奖。作品入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国民间艺术名家指南》、《中国民间艺术》及《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等刊物,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以及省、市数十家媒体采访报道。
让南京收藏爱好者喜出望外的是,这位从事核雕艺术四十年的艺术大师周建明工作室不久前亮相南京夫子庙,他们可以就近领略到核雕这门“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不少前来参观周大师核雕作品的市民表示,他们是通过中学课文《核舟记》知道了核雕这种巧夺天工的工艺的,不少人还依稀记得“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的段落。周大师告诉记者,《核舟记》中记录的那叶核雕扁舟是出自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大家王叔远之手,而他亦是我们苏州常熟人,苏州在核雕技艺方面有着深远的历史,出过很多名家。
周建明介绍,传统手工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寸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核雕艺术可谓独树一帜,被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技艺都从手工艺变成了机器工艺。但周建明却一直坚持“慢工出细活”的手工雕刻,“核雕是细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满足多个商家的订货,所以就得罪了一批人。因此,市场上出现假货也在意料之中。”周建明无奈地表示,因很多人喜欢核雕,如今他已经满足不了太多的订单,但为了保证这门传统技艺继续传承下去,他还是坚持一刀一刀地创作作品。
周建明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民间工艺也要有创新意识,如果一味地追求旧有模式,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和收藏需要,只有出新出彩才能使古老技艺绽放出绚丽的新花。
近几年,周建明从其他工艺门类中受到启示,核雕也应有所创新。经过反复酝酿和构思,他设计出不少核雕新式样,不再单纯拘泥于核舟一个方面。他设计的新款刚一推出,就受到同行的称赞。
以下介绍几件周建明大师创作的核雕作品以及获奖情况:
作品中“麻姑”以桃换酒,手捧满篮仙桃腾云赴宴,守园桃翁和仙鹤伴随相送。作品刻有二人物,以云、仙鹤和古松作配景。
技法:主体为镂雕,局部浅浮雕。
《麻姑献寿》获2003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刻有福星、禄星、寿星、禧星四位人物。从左至右:福星怀抱禧星,寓意“多子多福”;禄星身着官服,手持如意,寓意“仕途顺达,称心如意”;寿星双手持一龙头拐杖,拐杖上挂一葫芦,寿星象征着长寿。寿星和福星之中是长在石缝中的古松,松旁长着兰草。古松占有较大的空间,参天遮日,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人物脚下云球朵朵;人物上空二只蝙蝠在云中飞翔。此作品为吉祥物挂件,表达了人们企盼前途光明,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的愿望。
技法:整件作品以镂雕为主,松树叶、山石及云朵采用浅浮雕。松树枝部位镂空密度大,以增强立体感。
《福禄寿禧》获2004年《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大师精品赛》金奖
神话人物八仙,八人聚一核,配景有仙鹤、祥云、仙桃和果坛,表情生动,惟妙惟肖,独具匠心。此作品为吉祥物挂件。
技法:镂雕
《吉祥八仙》获2004年《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大师精品赛》金奖
以北京皇家园林为题材,分别刻有天安门、长城、天坛、十三陵、颐和园、妙峰山、敬思斋、神武门、闭城、北海公园共十景。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假山流水、围廊小桥为形式,近景远景层次分明,琼楼玉宇层峦叠嶂,展现北京皇家园林的宏伟壮观。
技法:采用浮雕技法,部分镂空。
《北京胜迹》获2010年《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以苏州园林为题材,分别刻有狮子林、拙政园、网狮园、留园、西园、虎丘、藕园、沧浪亭、寒山寺和盘门共十景。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假山流水、围廊小桥为形式,展现苏州园林的风采。
技法:采用浮雕技法,部分镂空。
《苏州园林》获2010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
本作品刻有十八尊罗汉头像,各头像面部造型各不相同。另配底珠一颗,弥勒佛一颗,共二十颗组成念珠。本品为典型的苏州“殷派”罗汉头风格,讲究三庭五眼,对仗工整。现今,周建明雕刻的“殷派”十八罗汉头,已是苏州核雕罗汉头的代表,教科书式的经典。
《十八罗汉头》获2002年《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近年来,周建明分别获得“中国收藏家喜爱的核雕艺术精英”、“首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會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核雕艺术研究会会长。
为了更好的发扬核雕这项古老的传统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橄榄核雕,有更多的爱好者来传承这门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周建明在夫子庙创建了“建明工坊”,并亲自担任艺术总监。他透露,出生苏州的他之所以将工作室落户南京夫子庙,是被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底蕴和夫子庙数百年的人文气所吸引。他希望保护和弘扬核雕这门民间传统工艺,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在秦淮河畔延续下去。
(责编 凌 云)
羚羊木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①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②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课文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3.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
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总结语: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课堂拓展 问题: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拓展延伸:
1.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4)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妈妈的不怒自威。
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
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的问题。
3.文中写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段文字共有三句话,主要的意思是突出“我”与万芳的友情特深。B.在写法上此段文字属于概括叙述。
C.“在一起”和“形影不离”都是说明友情特别深厚,意思一个样。D.“合二而一”加引号,表明是引述了老师的话。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解释 无可挽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所说的“这样”是指什么?奶奶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奶奶的话批评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部分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试用比喻句描述“我再也受不了了”时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总结:
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卖木雕的少年 篇5
发布时间:2017-5-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瓯海区郭溪镇燎原小学 金三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
(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这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3、教学“卖”。揭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轮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自由准备--指名说
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板块1-6自然段
(一)出示第9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用指名读、齐读方式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 遗憾)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1)什么叫“遗憾” ?
(2)联系学生平时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师生互谈遗憾的经历。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1)理解“栩栩如生” ①指名读这个词
②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③指读这句话。(2)理解“爱不释手”:
①“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②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3)理解“琳琅满目”
①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② “琳琅满目”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③(播放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
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5、“闯关”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1)出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等四字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自由准备--指名说,师适时指导“沉甸甸”的“甸”字读音。
6、过渡: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四.书写指导,作业巩固
1、书写“售”、“卖”:
引导学生发现“出售”的意思与“卖”相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售”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学其他12个生字。
2、继续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播放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师: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 出示:(这些木雕有,有,有,真是琳琅满目。)引导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等四字词语来夸夸这些木雕。
2、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木雕,就是这栩栩如生的小象墩吸引了我,但是我又不能将其带回国,所以我很--遗憾。但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接着去学习课文。
二、紧扣“遗憾”研读第二板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自由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1)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板书:不能出售)(2)师生对读,读出语气。(3)分角色表情朗读。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1)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2)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呢? 师生对读:老师夸张地强调“你们是朋友”这句话。(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 ②补充资料,解疑: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播放背景音乐《医疗队员到坦赞》。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课前,同学们有收集到有关资料吗,能交流一下吗?
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
(4)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吗?去读一读。通过朗读,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读出两处“我们是朋友”这个语句的理解。
(5)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出示:这木雕还是。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三、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
2、师小结: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四.书写指导
1、学生自由地讨论“辨、堆、驮”三个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字的笔画。
2、自由书写,并及时评价。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卖 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 不遗憾 非洲少年 不能出 售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李汪赫公开课《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行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了解课文的背景;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非洲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2、教学“卖”。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碰到自己不会读的地方去请教拼音或同学和老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我”与非洲少年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三.研读课文
(一)出示这段话。“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这里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什么叫“遗憾”(不称心,惋惜,可惜)
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指名讲两三个。
师:老师也有遗憾的时候,那天咱们去温州乐园时,因为一时害怕,缺乏勇气,结果就没有去坐“翻天覆地”和“摩天轮”,后来听着别的同学 和老师描绘说上面有小鸟飞翔的感觉,羡慕极了,现在就很遗憾当时没有上去。
师:而这里的我为什么遗憾呢?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预设一:沉甸甸的师适时教学“甸”字读音。
生读错时,师:要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对的,可是这个字在ABB式的词语后面应该读成第一声。
师:既然沉甸甸的,就不要带嘛?谁能说得再具体点?(生找描写写木雕的句子)
(1)理解“栩栩如生”(板书: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A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两个)
B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我以为你懂了这个词的意思。说说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活泼生动的样子就像活的一样)——齐读 C.指名读这句话。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活了。
师:就因为它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所以课文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精美的工艺品。可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只能看去不能买回去,真是一种遗憾哪。(2)理解“爱不释手”:
A“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B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师评:我要表扬你,你真是个用词小专家,能现学现卖!
(3)理解“琳琅满目”
(板书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A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B “琳琅满目”这个词你在哪里也听说过啊?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让你的眼睛里全是它们。
C可是小朋友们,书上插图上也不就几个木雕而已,我们来数数,才六个,怎么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呢?
是啊,被如织的游人挡住了。(板书“游人如织”并理解)
还有什么样的呢?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出示:这些木雕有,有,有
,真是琳琅满目。)
(4)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想说不仅这里的瀑布名不虚传,你们口中的非洲木雕也真是——名不虚传,值得我一买。(板书:名不虚传)
5、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你可以用上老师黑板上的词,也可以用用书上其他的词,来说说我为什么遗憾)
(1)齐读词语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
自由说——指名说2个。师:好,顺利闯关!祝贺你们!
(三)研读第二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的句子,想想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1)预设: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教学生字“售”:“卖”这个词,课文中有个词与它意思相同,找找看。(板书:出售)。师讲清“售”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这段话。
(2)师生对读: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老师来读我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试。)读不好的话,师评:怎么像是哀求我啊?
读好的话,师评:你的语气充满了诚恳的味道。
师:对于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意见想提吗?
(3)分角色表情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这位中国夫人这么喜欢这象墩,不能给中国人带回去真是个遗憾。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生找并说: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2)说说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 从流露遗憾到弥补遗憾 ]
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大老远地跑到宾馆前——专门等我。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带了一只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等在晚风中。
(3)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谁想读读“我”的话,感动感动!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友谊是双方的。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5)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去读一读,圈一圈。通过对“只有拳头大小”、“送”、“连连摆手”、“不太标准”等词的体会,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A“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想我所想,忧我所忧。
师:是多大?(拳头)是啊,这个拳头大小的还仅仅是木雕吗?其实是少年那颗真诚的心哪!你来读读它!(指名读)
B“送”:是啊,这送来的是也不仅仅是象墩,而是——非洲人民的友谊 C“连连摆手”:之前那么诚恳地希望我买他的象墩,他很需要别人买他的木雕,可现在反而不要钱,这是矛盾的,可又是不矛盾的。D“不太标准”学习中国话,本身就是对中国的友好。
齐读这段话:一块木雕情系中非两国的友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6)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非洲人民对我们中国人的友谊)出示:这木雕还是。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四.作业 1.写话
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你作为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与评析 上传: 万红琴
更新时间:2014-9-2 20:11:54
选点精准 品词析句 长文短教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7课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少年对中国人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并采用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因课文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特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取舍。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之后,抓关键句”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为突破口.进行研读,并以此辐射全文,引导学生感悟从少年的那些言行中,把中国人当作朋友.在研究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补白、自由感悟,进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到过什么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今天,胡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播放非洲风光录像)请大家好好地感受一下非洲的秀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点评:非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非洲风光录象的播放,让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对非洲有初步的了解,也拉近了与非洲黑人的距离,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为文本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1、欣赏完了非洲的美景,我想大家对非洲有一些了解吧.也拉近了与非洲黑人的距离.瞧,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正向我们走来.2、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学生读题)
3、区分”卖”和”买”(师:”卖”和”买”是一对孪生兄弟,汉字妈妈为了让大家能较好地区分他们,特地给“卖”字戴了顶小帽子)
4、读了课题,大家知道些什么(这个少年是卖木雕的)
【点评:“卖”和“买”这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混淆,老师用拟人话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区分。这样的设计富有童趣,提高了识记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非洲的木雕和这位黑人少年吧.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借拼音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课文内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行时,本想买件木雕工艺品,但由于行李超重没买成.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送我一个拳头大的木雕,并坚决不收钱.三、体验瀑布、木雕的美
1、引读第一自然段内容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出示词卡),这个瀑布的名字真难读呀,谁能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并指导学生划节奏读准
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你们想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大瀑布景观)此时次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大瀑布(十分壮观)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出示词卡)指导读准”传”字并理解”名不虚传的”意思..所以来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多,这就叫”游人如织”(出示词卡)
3、是呀,莫西奥图尼亚名不虚传,木雕工艺品也世界有名.来,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木雕吧.(课件出示)师简介木雕:木雕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他们大都出自非洲民间艺人之手,主要雕刻的是面具和动物,这些木雕刀法娴熟,表情生动,造型奇异,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乐于收藏的艺术品,被称为“非洲式的照片”。看了这些木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木雕呢(学生汇报,教师边出示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
4、理解词语“爱不释手”释字有几种意思如:
1、说明,解说。
2、放开,放下。
3、消散。(引导学生进行选择)爱不释手就是喜爱的舍不得放下.比如:妈妈送给我的喜养养与灰太狼的精美图片,我(爱不释手)。引导学生用词说话。
5、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这些词我们就来用一用吧。课件出示;填一填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有猴子,有狮子……..。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6、同桌讨论,填词
7、全班交流,汇报.8、全班齐读,巩固积累。
【点评:在学生欣赏了瀑布的壮观,木雕的精美之后,顺势学习词语更能激发学生读词认词的兴趣。在此环节教师较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强化了词语的学习、积累和运用,照应了前面的学习与发展,夯实了语文基础,体现了学习渐进过程,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灵性。】
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和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艺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那位卖雕的少年又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快速默读第五——十五自然段,并把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用笔划下来)
四、研读少年形象
1、师:同桌相互读一读划的句子,想一想少年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生齐读)
3、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吗?(生:1.为什么不要钱? 2.游客与少年怎么一下子就成朋友了?)
4、师:问得好,咱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吧!(出示资料教师深情介绍: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总理曾三次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曾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为了修这条铁路,有64个中国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很久以前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就建立了深厚的 友情。
5、所以少年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你又读出了什么?(生:中国人和非洲人早就是朋友,即使是来非洲旅游的游客,也是我们的朋友…..)
【点评:抓住“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一句子为教学的切入点,加上背景资料的呈现能顺势将学生带进下面的文本研读之中,为学生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突破文中的难点做好了铺垫。】
6、师: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友谊的种子在少年的心里发芽开花了,其实在少年其他言行和神情中,也能看出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地情意。(学生汇报)
7、a、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你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个少年望着我,猜测到。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1)自由读读,注意读出语气
(2)谁来读读少年的话?(少年希望生意做成,会怎样说呢?)引导学生读出猜测的语气.(3)当少年诚恳地问我要不要时,我却变得(语无伦次)了,什么叫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话说不下去),从哪里看出”我”话说不下去(省略号),为什么”我”会语无伦次?此时”我’的内心怎么样?(矛盾,犹豫)为什么?(课件出示: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让我们带着犹豫的语气读读这段话.(4)是呀,自己爱不释手的木雕却因为超重而不能带走,这可真叫(遗憾)出示词卡.学生认读.(5)这时,少年的神情怎样?(眼里流露出一丝遗憾).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来这里旅游的人非常多,向这位少年买木雕的肯定不少,生意能做成是好事,做不成也没关系.难道’我”放弃买木雕就感到遗憾吗?透过少年遗憾的神情,想想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达;a,中国朋友难得来一次非洲却不能带走自己喜欢的木雕,真是太遗憾了.b,我能为中国朋友做些什么,让她不带着遗憾走……)
【点评:抓住少年的 “遗憾”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既拓展了思维又发展了语言,能够真正走进少年心房。】
师小结:少年眼里流露出的不仅仅是一丝遗憾,更是对中国人的友好情意呀!难怪他会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出示句子引读)
b、面对这样一份遗憾,面对这样一份友情少年是怎样做的?在他的言行中又有什么让你感动的?(学生再读少年言行的句子,想一想哪个地方让你感动)交流
(1)出示句子: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些什么?(少年专门在等我)“专门”可以换哪个词“特意”这说明什么?(少年可能等了我很久)。少年知道我住哪个宾馆吗?那他是怎样找到的?(可能在景区的宾馆一家一家问的)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找我等我不容易,感受少年对“我”的友情。
是呀,少年如此用心良苦,真叫人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的语气读一读吧。(2),出示段落:‘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
通过读,你又知道了什么?(送我小象墩,还不要钱)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只有拳头大小)“模”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此处读”mu”指导学生读准.子音。从这个“一模一样”中你体会到什么?(.a,少年可能在仓库里找了很久
b,或者这一整天少年都在雕这个小象墩。。。)是呀,所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个沉甸甸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出示两段话:a,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b,”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小象墩放到我手里(指导学生朗读)(3)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沉甸甸”的不同。第一次的沉甸甸是指象墩很重,不好携带。第二次的沉甸甸:,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教师激情引读,所以他才会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3)是啊,少年送给我的是友谊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友谊再读读这短话吧。(齐读11—13自然段)
(4)读着读着,你明白了: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吗?(自由学生表达)(5)播放歌曲《我和你》升华情感,突出主题:我们是朋友!
【点评:次环节重在研读少年形象,教师简化了阅读教学中的繁琐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揣摸人物内心活动,想象补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品读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遵循教学规律,引领学生挖掘教材得人文内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提高了语文素养。】
五、总结全文,以情促写
1、当我回国后,把这个故事说给身边的小朋友们听,小朋友们对这个黑人小孩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赞叹不已,你是其中一员,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想告诉黑人小孩的吗?自己动手写一写
2、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点评:学生在理解、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了共鸣。创设情境,读写结合,既能使学生沉淀语言又能使学生情感深化。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略)评析: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叙述了作者到非洲南部旅游是,本想买木雕,但由于行李超重未买成,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送木雕的事。整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国际友情,从少年一言一行中表现出对中国人友好的情义,着实令人感动。由于课文较长,如面面俱到既费时又费力。而胡老师却紧紧抓住中心句“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来提炼课堂目标,大胆取舍内容,做到长文短教,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实现了语言和精神共同构建。
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切入点找得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平等的对话过程中,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要老师找到切入点。胡老师抓住“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引导学生质疑(1、为什么不要钱?
2、为什么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当背景资料呈现是时,学生的疑云便抹开了为切入点。接下在研读少年的言行中,品味少年对中国人的友情。于是“少年的遗憾”、“专门的等候”、“一模一样的小象墩”、“沉甸甸的感受”这些本为难理解的情感片段,学生便能很快悟出情、领会义,较好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达到了长文短教,辐射全篇的教学效果。
二、语言训练做得实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这篇课文语言朴实但蕴涵寓意。胡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对相同语言进行咀嚼、推敲领悟其中内涵。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不同的遗憾心情时,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去体会,嚼出着两个遗憾的不同之处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又如;在赏析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的片段,胡老师抓住“名不虚传”、“爱不释手”、“栩栩如生”等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并进行积累运用。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程资源用得当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关资料的补充能大大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胡老师在这堂课较好地开发了课程资源,补充的资料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片段:
1、播放非洲风光录像,让学生对神秘的非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拉近了与非洲黑人的距离,亲近了文本。
2、中国支援非洲的背景资料,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羚羊木雕-教学教案 篇6
1.掌握下列词语:
噩耗 晴天霹雳 恸哭 支离破碎 小心翼翼
恍惚 踽踽独行 玲珑 突如其来 变化无常
2.关于观察与思考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一环。阅读时,要靠平时观察生活的体验去理解作品内容;写作时,“第一须观察”,是从生活中获取材料。
思考是对观察对象(人物、景物、事物、环境等)进行分析研究的思维和规律。
观察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现其中的含义和规律。
3.关于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度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一般我们主要分析层次和段落,便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能力目标:
1.从表情达意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去理解“金盒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所表现的兄妹情与姐弟情在内涵和写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写法。情感目标:感受文章所抒发的手足深情。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金盒子为线索,用朴素、平实的文字记叙了金盒子从最初的玩具箱变为寂寞的良伴,最后竟变为纪念的信物的过程,充分表达了兄妹姐弟的关爱、理解,渗透了难以割舍的手足深情。
二、文章思路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金盒子的来历和我哥哥与金盒子的不解之缘以及哥哥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9-13)写弟弟、金盒子与我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1)写哥哥、弟弟、双亲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三、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周密,层次清晰,首尾呼应。
2.文笔自然开朗,平淡简约。
本文语言质朴、平淡,没有雕琢痕迹,却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谈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实感。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录了发自内心的真情独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课文教读方法建议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1.学习“金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2.品味质朴平淡而感情至深的语言。难点:
对文章的主题的深入理解
本文对骨肉亲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写了兄妹情,又写了姐弟情,还写了父女、母女情;既写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乐融融的亲情,又写了遭受巨大不幸时的悲痛。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兄妹情,后半部分主要写姐弟情。“我”由于身份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经历和情绪。而这一切都与金盒子密切相关。对父女情母女情的描述贯穿始终,与兄妹情、姐弟情相交织,使家庭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深厚。教学过程: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这一遍浏览还应当疏通字句,解决词语障碍。这一遍阅读时,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圈点批注,在文章字里行间做记号,注明所发生的事件或关键句子。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全班进行交流阅读的成果,讨论明确以上过程中布置的的思考题。
明确:“金盒子”在文章中,不仅是叙事的线索,而且还是抒情的依托。年幼时,金盒子是“我”和哥哥的宝物,是乐趣的所在,是不可分离的“良伴”,还是“我”与弟弟争抢的“玩具”。哥哥、弟弟去世之后,金盒子里装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思念。它“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它由“寂寞中的良伴”,变成“逗人伤感的东西”。“我”可以对它倾吐满心的忧伤委屈,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随着人事的突然变化,“我”对金盒子的感情也波澜起伏。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痛悼之心,与日俱增。金盒子的故事,见证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架构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美文。
5.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请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体验,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激励评价,对体会深入、有质量的发言要大力表扬。
手段:
反复默读与讨论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木雕神技】推荐阅读:
木雕艺术07-22
木雕文化07-28
木雕装饰05-28
木雕传统建筑05-12
羚羊木雕.反思09-22
木雕的价值与审美06-21
《羚羊木雕》方案A06-01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10-01
卖木雕的少年 课堂实录06-08
《羚羊木雕》说课稿设计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