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2024-06-06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通用10篇)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1

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3.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4.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具准备】

MP4(小提琴曲《月光》歌曲《感恩的心》)、重点语句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MP4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啊!我想每位同学都愿意成为它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而我们刚刚听到的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那位被父亲和妹妹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演奏出来的,是啊!他成功了。那么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制造了奇迹呢?(老教授)是的,这都得益于他的这位——唯一的听众。(板书)

(二)整体感知,梳理层次。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怎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三)深入阅读,品悟佳句。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幻灯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A.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唯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B.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C.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配乐(感恩的心)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4.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5.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品读评点、创新思维。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六)生活故事、感悟人生。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感恩”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七)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1.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语言,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看呢?阅读《心灵有耳》,思考:短文中的老人与《唯一的听众》中的老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和关怀,选择一件写一写,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八)教师寄语

课文学完了,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

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2

一、解题,认识作者郑振铎。

二、识字、词带读句子,品味词语含义。

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和词语,看同学们会不会读。(出示大屏幕)会读吗?举手。如果正确的话,必须跟着读(生齐跟读)。字不离词,读这个词。

隆重的仪式。歉----抱歉

师:看这个歉,是生字,笔画比较多,看老师黑板上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歉”字。在自己的纸上写一个字。注意笔顺,写字的姿势。可以写大一些,大大的写,

溜,溜走

师:怎样的走,才算溜走?(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的走。)

割,无法割舍(生齐读)

师:这个割,看老师写。(板书)一竖要出头,好,写一个字。

哪些东西你觉得无法割舍?(亲人、朋友、书本、情感)

嘿!

师:你会念吗?读!(生齐读)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放到这篇课文当中,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这个词所表达的什么样的一种感情。谁来读句子。

师:读得不错,你看,这里的“嘿”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

(我感觉到作者有点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的感情。)

师:对啊,所以一个叹词,一个字,在一段文章当中,它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读一读包含这个词的句子体会当中的情感。

师:读下面的词 悠,悠悠的小令。

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让人感到?

应该是一种慢慢的,令人很舒适的感觉;应该是使人感到有点悠远的;

我认为应该是使人有一种陶醉感;我认为是让人舒适,感到心里很舒服,有种很悠长的感觉;我认为是让人感到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美妙的音乐。

师:美妙的。我们一起体会一下,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这个词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谁来读?

师: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点矛盾,这叫什么样的写法。他要写静,但课文却写了沙沙的足音,谁知道?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明白吗?

师:这一句啊,写的是“景”(板书),但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心境,听到的声音,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这时候,这个景,不再是简单的景了。她有了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所以记住这句话,这里的景其实是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

三、深化写提纲学课文的学习方法。(课件)

1、用浏览的方法抓住每段的意思。尤其注意作者拉琴地点的转变。

2、提纲。四、熟读课文,关注自己预习是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这位--唯一的观众。(读课题)

二、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关注学生说话的逻辑性。

1、复习浏览这种读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浏览全文: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他又先后拥有过哪些听众?分别拥有过哪些心理?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2、从开始的“简直是白痴”到后来的熟练地拉出曲子的我,这一变化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用朗读来读出这令人惊讶的变化,好吗?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3、作者的变化归功于?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教授主动帮助这位素不相识的男孩子呢?你能从书中的语句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吗?说出你的理由。

4、多好的孩子,正是他懂得自重和尊重他人的好品质赢得了老教授的关怀和指点。预习的时候,有孩子曾提问说:“教授根本就没教过他,怎么说他得到了教授的指点呢?”我们一起来找出描写教授的语句,工整地画上横线,在自由的读一读。

5、这些句子描写的最多的是教授的什么?(语言和神态)老教授的语言被作者称为--诗一样的语言。这些语言是怎么打动我呢?让我们来体会下,感受下。女同学体会:你就是那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仔细揣摩老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男同学体会小伙子。你们在树林里拉了一曲后,忽然转身发现一位极瘦极瘦的老人坐在椅子上,你们这时候想干什么?

生:我们这时候想溜走。

师:这时候老妇人叫住了我。女同学一起读第一句。

生: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你听到这句话,你还想溜吗?

生:不想溜。

师:为什么?

生:

师: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二句话,读。

生: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师:刚才你的脸是怎么样了?

生:(是红了。通红通红了。

师:现在听了老妇人的这句话以后,你的脸还烧吗?

生:我的脸不烧了,感觉和平常事一样的。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老人她没有责骂我。老人对我的琴声一点都不意外。我本来以为她听得见,后来才知道原来老人聋了。

师:老人耳朵聋了,她听不见我的声音。你心中的块石头才落下来了。

他才没有担心破坏了这个幽静的林子,没有破坏老人独享的幽静。这个心终于放下来了。原来她是个聋子。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三句话,一起读。

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你现在愿意拉琴吗?

师:现在你愿意拉琴了吗?

生:我现在愿意拉琴。

师:是啊,家里的父亲和妹妹,是我的亲人,听着这个像据床腿的声音,纷纷逃走了,居然在树林里还有一位?

生:一位老人愿意听我拉琴。

师:而且是每天早晨,虽然他是个?

生:虽然他是个聋子,但是我不介意。

师:虽然是个聋子,只要做我的听众,我都不会介意,是吗?好,这样每天拉,每天拉,拉了后,老人总是不忘说那么一句话: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诶你,小伙子。

师:听到了吗?第二天,你拉完了,她又不忘说这样一句话:

生:谢谢你,小伙子,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师:听到了吗?第三天,她又这样说: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听到了吗?你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样的?

师:你看,听了这几句平常的话,他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是温暖的,是温馨的。她带给我一种自信。心里是那样的喜悦,对吗?所以你的琴,越拉(越好)越拉(越棒)。请坐。

师:体会到了吗?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树林里拉琴,在一位老妇人的不断鼓励下,逐渐找回了自信。

师:老师的语言让我充满了自信,老师的眼神又有怎样的魅力呢?

找到描写老师眼神的短语或句子读出来。

根据课件提示写一段话并展示。

师:同学们这叫什么?这叫体验,我们要读到人物的心里去,就是要设身处地像她那样的去想,去思考,这时候,我们就能读得比较深入了。

师:正是在老人不断的鼓励下,读10自然段。

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

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

师:老教授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获得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送一句话给你们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齐读(大屏幕) 。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课文,通过四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礼物的内涵。《献你一束花》系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心理描写细腻。教学中应努力把握住教材特点,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地读书感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女服务员献花的过程以及为什么献花。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体会失败者的内心世界。鉴于小学生对于运动员大赛失败后的心里状态缺乏实践体验,故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手段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中,精思、感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练习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

4.理解机场女服务员献花的意义,体会女服务员话语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大意,读通课文。

2.积累有关成功与失败的名言警句。

(二)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识字学词。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生读词读句,在读准音的基础上,理解运用。

(3)重点指导:易错字词读音(例如:一塌糊涂,亮晃晃,愧疚,成绩等)及重点词语理解、运用。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作用不可小视。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

2. 读课题,初感知。

(1)初读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法指导:一些写事的文章,可以结合文章题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借助词语整体感知。用上文中词让内容更丰富。

(运用文中词丰富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情感。)

3. 学生质疑,确定目标。

学生针对“献花”这一主要事件质疑,确定学习目标。

小结:为什么要给失败者献花?这也是我们课后提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走近这位失败者,感受她的内心情感。

【“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主要事件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主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 走进文字,体会悟情。

1. 快速浏览,看看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位运动员失败后的心情(学生自读)。

2.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圈画词句,适时进行文本批注。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自学结果。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里安排学生自主读书,阅读批注,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读书既保证了全员参与,又引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了学生各自的独立性。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学生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又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在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读书思考,有表达需要的时候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效的。】

(三)品读文字,感受失败者心情(全班交流)。

1.品读失败者的沮丧、愧疚。

(1)预设:(重点关注“垂”、“藏”、“怕”)

四天前,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

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学生交流勾画的词句,师引导。适时加入图片和影象资料,感受运动员承受的压力和失败后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文章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联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失败者心里巨大的落差。

(1)联系第五自然段,出示空前热烈迎接的场面描写,对比冷落的场面描写。

(2)学生通过对比读,感受人物心情。

(3)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关注“献花”,体会真情。

1.朗读对话,体会情感。

(1)服务员最打动你的是哪句话?

(2)学生朗读、想象、交流,感受献花者的一片真情。

2.练读对话,升华体会和感受。

师运用文章中的提示语指导学生的朗读。

(如“含笑”,“柔和又肯定”。)

3.通过品读,交流,加深对失败与胜利的理解。

重点理解“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学生朗读,交流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鼓励运动员。

4.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女服务员捧出的仅仅是一束花吗?在此基础上体会“奇异的力量”指的就是女服务员给予失败者的安慰、理解、肯定、宽容……

(五)回归主题,总结升华。

1.出示文章首尾句:

首句:“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尾句:“怎么?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可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和感叹句。

2.再读文章开头结尾,引导发现“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练笔:请你也像女服务员那样用几句简洁而真挚的话鼓励一下身边的失败者。

【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里安排写的训练,为学生抒发情感搭建了平台,情动辞发,感情自然流露,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

2.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背诵课文中对你有启发的句子。

(2)阅读文章《雨后见彩虹》、《回忆失败,不是我的风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能够正确写出“沮丧”、“成绩”等词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理解感悟3、4自然段,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鼓励力量的强大。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认识插叙这种叙述方式,体会其作用。

二、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回顾主要内容。

(二)出示方法,确定目标。

1. 出示尤安?艾肯的读书方法。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用尤安?艾肯的读书方法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自主质疑,梳理问题。

问题一:女服务员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失败者?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问题三:作者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

2. 确定目标。第一个问题上节课已经解决,这节课重点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三)理解写作意图,解决“为什么”写?

1. 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学生通读全文,小组交流。

2. 出示冯骥才感言,学生谈感受。

3. 总结:所以,当我们身边有失败者时,我们要告诉他们:(课件出示:“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失败打击时,我们也要告诉自己:“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四)了解插叙,解决“怎么”写?

1. 自读文章,找出文中插叙的部分。

(1)找出与主要事件──女服务员为失败者献花相关的段落。

(第2自然段和第5──11自然段)

(2)其他段落写的是什么?(此次比赛失利的原因和两年前第一次比赛的成功。)按时间顺序排列这几件事情。

(3)师点明:第3、4自然段在行文上与这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是插入的,在写作顺序上叫插叙。

2. 感受插叙的作用。

想一想:作者叙述的是今天的事,为什么要写两年前的事情呢?

(1)课件出示:“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学生读完谈感受)

(2)感受今天的情景,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插叙的作用。(突出失败者此时更需要鼓励)

(4)体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使他失败而归呢?

文中比较难懂的几句话:“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

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交流,讨论,结合拓展文本理解。

3. 回顾全文,画情节曲线,再次强调写作特点(首尾呼应)。

(五)拓展感悟、回归主题。

1.出示本单元主题──礼物,指导学生体会礼物的深意。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实际,进一步体会礼物的含义。

礼物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真挚的情感;礼物可以是有形的礼物,还可以是无形的礼物。(一个拥抱、一次赞许、一句祝福的话语……)

2.感悟生活中特别的礼物。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一、《过零丁洋》背景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这激情慷慨的最后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品读《过零丁洋》

二、欣赏朗读,作者介绍,了解诗歌大意。

三、品读《过零丁洋》佳句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四、拓展阅读《金 陵 驿》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1 首联中诗人选取了 、、、等景物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

2 诗的首联和颔联与我们曾经学过的《过零丁洋》中的哪两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3 诗人说“山河无异”其实是 ,根据是 (用原文回答),这里用的是 。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答案要点 1.草、离宫、夕晖、孤云。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山河有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反语。 4.这首诗中诗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创新作业:试比较《春望》和《过零丁洋》两诗的异同点。

《春望》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过零丁洋》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六、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景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乘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小棒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

全班汇报。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思路)

1、摆学具求得数。

2、画图求得数。

3、连加法。

4、数的分解组成。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6、笔算。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习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

5、乘法竖式也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学生介绍竖式的书写过程,学生一边介绍教师一边板书

比较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和简便竖式,并说说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6

《秋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难点

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老师出示板题)

二、新课学习

(一)建立模型。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2.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A.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B.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C.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先估计商是多少,然后尝试计算,并讨论商改小的原因。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改商的道理,这一知识点便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进一步由具体情境入手,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与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商大了,要改小;商小了,要改大。

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学习。

三、结论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三年级学生272名,四年级学生184名,五年级学生230名,小客车最多34人,大客车最多46人,三年级学生一共需要8辆小客车,四年级都做大客车。四年级需要几辆车?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训练。

2.通过本课的学习,用已学到的知识出一个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7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我、家、爸、妈、牛、姐”六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认识笔画“撇”,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用铅笔在田字格里描写“牛、生”。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生字组成的词语“爸爸、妈妈、姐姐”。

4、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读课文。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小主人对家的一种喜爱依恋之情,进而联系到自己温暖的家。

5、能仿照课文,用一二句话说说自己的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我、家、爸、妈、牛、姐“6个生字。

2、能仿照课文,用一二句话说说自己的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课文录音。全家福相片。生字卡片。

学生方面的准备:全家福相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老师的全家福相片,老师介绍”我的家”。

2、板书课题。

3、学生字“我、家”。

4、读课题

5、你能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的家吗?

说明:

从老师的家引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有一定的亲和力,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继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家,不但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渗透了说话训练的内容。

二. 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一听课文录音,听一听小作者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反馈听到的内容。

2、二听录音,注意生字宝宝的读音

(1)媒体出示短文,当课文录音念到生字时,媒体演示生字闪烁红光。

(2)在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出来,把它圈一圈。

3、三听录音,轻声跟读短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说明:

三次听录音分别提出不同要求,目的明确要求适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跟读课文,重在落实字字过目,加强指读习惯的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特别关注他们,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

4、学习生字“爸、妈、牛、姐”

你认识这里面的哪个字,在哪里认识的?

5、小组交流,识字好办法

6、大组反馈

说明:

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提倡畅所欲言。有些生字可能有些学生早已认识,让学生做小老师把好方法教给大家,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识字教学应有多侧重,根据各个字的特点,抓住要点,重拳出击。

7、巩固识字

(1)游戏:生字宝宝大搬家

抽六个学生,每人各执一张生字卡片,齐读后,自由换位。可以多次重复。

(2)游戏:生字接龙

师出示生字卡片,一生读后请出自己的好朋友接下去读后一个生字。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把字宝宝送回家,你还认识他们吗?

自由轻声读短文.抽生读.齐读.

2、选一句你读的最好的句子读一读,读给大家听。

抽生选读,随机出示句子,师适时朗读指导。

3、小组接龙读课文。

说明:

本环节重在以读促解、读中感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小主人公对家的那种喜欢依恋之情,从而让学生联想到自己温暖可爱的家。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话读一读,再读给大家听。然后老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领会他读的好的原因。

四、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读句子

我家有爸爸和妈妈,还有一个姐姐,她属牛.

2、拓展练习——小小演播室:说说我的家。

说明:

小小演播室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了课文后,能学习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当然,因为是第二次说,所以相比课前说话训练,对于学生说话要求应该有适宜提高。

五、描写练习

1、念念写字歌,边念边作动作。

田字格有两条线,横中线竖中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左上左下分得清,右上右下分得清。

2、复习笔画“撇”。师范写“牛”。(“牛”字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两横第二横长且写在横中线上。)

生练习描写。

3、生自学“生”字笔顺。

4、师范写“生”。生练习描写。

说明:

指导写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特别注意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书写前笔画也要明确要求:横要平,竖要直,撇要有尖。

★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

★ 三年级思品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8

主备人:邵殊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是诗歌《我想》、童话《七色花》、发明的故事《空中花朵——降落伞》。《我想》以诗歌的形式写了“我”的小小愿望;《七色花》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七个愿望;《空中花朵——降落伞》讲述了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学习这个单元,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向往。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也设计了与想象有关的一系列练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同时注重科学的态度。学情分析: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的思维开阔、跳跃,他们所想象出来的东西将是我们成人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相信我们的学生充分地引导他们进行大胆地、丰富地想象,这将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教学课时:

9~10课时(结合语文天地学习)

我 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87)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2.了解诗歌的内容。

3.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范读诗歌,想象诗歌情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小声读诗歌,小组交流诗中的生字新词,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1.认读词语:

花苞 悠荡 布谷鸟 脚丫 湿软

汲取 营养 风筝 柔软 柳絮 遥远

2.重点理解词语:悠荡 汲取 生辉 柳絮 遥远 3.选择重点理解的词语造句。

4.说说你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诗歌 1.指名读分节读诗歌,学生评价朗读情况。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第二课时(88)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写作特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写一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理解诗歌

1.将自己喜欢的且又读得最好的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2.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分节进行)

可以通过表情朗读、给诗歌配画、或者自己讲讲读了诗歌之后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3.引导学生讨论: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三、拓展

学生模仿诗歌自创诗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先说再写。

四、认读和抄写词语

1、认读词语:

花苞 悠荡 布谷鸟 脚丫 湿软

汲取 营养 风筝 柔软 柳絮 遥远

2、用自己的办法记生字,评议生字的写法,练写生字:

悠 谷 脚丫 柔软 营 堂 遥

3.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抄下来。

五、巩固练习:背诵《我想》

练习课(89)

1、看拼音,写词语。

yóu dàng

bù gǔ niǎo

róu ruǎn

yíng yǎng()()

()()

kâ táng

yáo yuǎn()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桃()

想()

悠()

荡()挑()

相()

悲()

汤()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变(),绿得(),变(,)

开得()。成为()和(),更是我最大的()。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伸——()

明亮——()

进——()汲取——()

柔软——()5、选字填空。

场 本 面 颗 个 匹

一()书

一()彩旗

一()露珠 一()伙伴

一()大雨

一()马 6、超级模仿秀。

(1)要是我能像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多好啊!那我就可以飞上天了。要是:

(2)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上。

7、读了本文后,是否激发了你想象的兴趣,试着仿写一节吧。

七 色 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好课后习题的三个句子。

3.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童话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培养乐意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第一课时(9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1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以课文故事导入。同学们,珍妮走迷路了,这该怎么办呢?

2、指名说说。

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珍妮,她是怎样做的,好吗?

4、板书课题:《七色花》(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指名说说。

2、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接读。

妮、橙、撕、谣、碎、旋、哎、塞、凳、跛、康

(3)出示生词,同桌读、齐读。

珍妮、橙色、撕下、歌谣、摔碎、旋风、哎哟、堵塞、板凳、跛子、健康、随便、仔细、东张西望

3、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珍妮是这样得到“七色花”的?她实现了这样的愿望?指名分段接读1——5自然段,并指名评价。

①指名说说。

②齐读1——5自然段。

(3)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6——10自然段,讨论:珍妮用七色花实现了几个愿望?分别是什么愿望?

②指明说说。

③喜欢6——10自然段的同学起来读。

(4)想知道珍妮最后一个愿望做了什么吗?

①想知道的同学起立读11——18自然段。

②指名说说。

③讨论说说:珍妮做的哪件事是有意义的?为什么?

④齐读11——18自然段。

4、朗读课文。

5、指名说说: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七色花

做有意义的事

第二课时(91)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谣、撕、架、碎、戏、便、健、康”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七色花》。

2、出示11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妮、橙、撕、谣、碎、旋、哎、塞、凳、跛、康

3、出示生词,同桌读、齐读。

珍妮、橙色、撕下、歌谣、摔碎、旋风、哎哟、堵塞、板凳、跛子、健康、随便、仔细、东张西望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谣、撕、架、碎、戏、便、健、康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歌谣、随便、仔细、健康、东张西望、()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练习课(92)

1、看拼音,写词语。

gē yáo sī suì

shū jià

suí biàn jiàn kāng()()()()()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花()

谣()

瓣()

堵()化()

遥()

辫()

都()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珍妮用七色花做的事情:()、()、()、(()、()、()。

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因为(、。))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用它()。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张()望

各种各样

完完()()

四面八方

5、照样子,写句子。

(1)这真是一朵神奇的花,我要把它插在最好的花瓶里。这真是(),我要()。(2)可是,她没有追上,却迷路了。

()没有(),却()。6、用下列偏旁组成两个新字并组词。如:扌扭(扭动)

打(打开)

俞()

米()

加()

()

()

()7、写一写,如果你是那个小姑娘,你会怎么使用七色花?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

2、背诵《望洞庭》

3、阅读《空中花朵———降落伞》、《我希望我的房间是„„》,学习大胆想象,敢于创造的精神。

4、看图,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5、习作指导,想象作文。教学时间:

4课时

空中花朵———降落伞

教学目标:

1、了解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试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2、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3、学习本课八个生字和新词,认读十四个字。

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卢诺尔曼的心理活动和动作,了解它设计的第一顶降落伞并试验成功的事。

难点:

找出卢诺尔曼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三个因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课时(93)

教学目标:

1、了解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项降落伞并试验成功的故事,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2、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说说降落伞的用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查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跳伞的画面。

2、教师说: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飘落,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那么,降落伞是怎么发明的?是谁发明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3)说说你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

2、按要求进行初读。(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读书情况。

(1)纠正读音。

重点提示:多音字“兴”“系”“喝”“降”在课文中的读音。

浸:读音是“jin”,不要读成“jing”

篇:读音是“pian”,不要读成“bian”。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字音。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沉浸:进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获思想活动中。

萦绕:萦回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4、回答:谁发明了降落伞?

三、理解内容。

过渡: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1、分组朗读第二至九自然段,抓住卢诺尔曼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讨论中心问题。

2、交流汇报。

(1)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学生交流(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常常冒出不可思议的念头)

提问:他常常冒出什么不可思议的念头?

体会一下,读出上面两句话的语气。

教师小结:童年时想飞的梦想深深扎根在卢诺尔曼的心中。

(2)学习第六至九自然段。

学习交流。

师生交流拉文的故事。

重点理解第七至九自然段。

卢诺尔曼为什么先拿一块和他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试验?

教师小结。

四、思维拓展。

你能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吗?

五、总结全文。

1、请学生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鲁诺尔曼富于幻想,为他长大后设计第一顶降落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敢于实践是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一个条件。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吧!

二课时(9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和新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进程:

一、检查复习。

1、说说降落伞是谁发明的。

2、说说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二、教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识字方法。

3、集中交流汇报。

“我们足用数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了浸篇讯三个字,分别是侵——浸、遍——篇、迅——讯。”

三、指导书写。

四、扩词练习。

演:演出 演员 演戏

强:强大 强健 富强

沉:沉浮 深沉 沉思

五、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个发明家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组成词语。”

三课时(95)

一、畅所欲言

1、看图,说说每幅图上的草帽能当什么?有什么作用?

2、换角度思考:草帽还能当什么?

3、合作编故事,全班交流。

二、初显身手

1、猜谜语,说说谜面怎么说明了谜底的特点。

2、搜集谜语。

3、进行谜语竞赛。

4、试着自己编写谜语。

四课时(96)

一、“开卷有益”

1、学生自读《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说说你希望自己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呢?

二、笔下生花

(一)内容:

1、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2、看图,选取其中一幅图,发挥想象,编写关于小白兔和草帽的故事。

3、猜出第一个谜语的过程及理由写下来。

(二)结合“开卷有益”先说后写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这个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试题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让“9÷3×5-2=1”这个等式成立的问题,自然引入中括号;最后,在认识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新课改也指出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索、大胆交流,让学生在热烈、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新知的学习。但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可能或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二、课时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练习本 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 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

1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2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24÷4=6(元)66+6=72(元)。综合算式: 22×3+24÷4 =66+24÷4 =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5)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全班齐练,两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6)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计算式题: 35+65×40÷5 12×(153-83)÷8(96-6)×(15+9)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1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尝试探索,领会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 ]”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巩固练习

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4题。

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共同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师追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师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篇10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买矿泉水。(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计算能力、检查习惯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张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2箱矿泉水。请同学们帮张老师算一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

【设计意图:从校园生活入手,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中。】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矿泉水是每箱24瓶,每瓶3元,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

师:由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师:是啊,张老师共花多少元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呢?

生1:已知每瓶矿泉水3元,每箱24瓶,就可以先计算24瓶矿泉水的价钱,也就是1箱矿泉水的价钱24×3=72(元);再计算2箱的价钱,就是2个72元,算式是72×2=144(元)。综合算式是24×3×2=144(元)。

生2:已知每箱24瓶矿泉水,张老师要买2箱,可以先计算2箱有多少瓶,即24×2=48(瓶);再根据每瓶矿泉水3元,就可以计算出48瓶也就是2箱的价钱是48×3=144(元)。列成综合算式就是24×2×3=144(元)。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张老师算出了需要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尝试自己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最下面的情境图)

学生进行看图说题意活动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各自的想法:

第一幅图是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应该先计算每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已知书架每层能放35本书,每个书架有3层,所放书的本数是35的3倍,即35×3=105(本),那么2个书架能放的书的本数就是105的2倍,即105×2=210(本)。列成综合算式是35×3×2=210(本)。

第二幅图是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要先计算每层有多少块,然后才能计算4层一共有多少块。每层的积木是由2排组成的,已知每排有12块,所以每层的块数是12×2=24(块),总数是24×4=96(块)。列成综合算式是12×2×4=96(块)。

第三幅图是要求鹅有多少只。已知鸡有45只,鸭的只数是鸡的5倍,那么鸭的只数就是45×5=225(只);又知道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倍,所以要求鹅有多少只,就是计算225的2倍是多少,即225×2=450(只)。列成综合算式是45×5×2=450(只)。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解决“买两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点,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一个个教学活动及这些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作用是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上,努力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课程因素的整合。

上一篇:90后的我们作文500字五年级下一篇:学习教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