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024-10-25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通用10篇)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 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

难 点

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

理解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件教具

准 备

分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9月8 日

教学任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理解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进入情境

通过背景材料,初步感受牧区孩子的生活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诗歌,读通诗歌,

2、读诗后完成练习

A读准下列词语:

哈萨克 魁梧 驭着 吐出来 鞭梢 伊犁

B、说一说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哈萨克 冬不拉

C、这首诗一共有( )个小节,可以分成( )部分。

第( )小节写的是:

第( )小节写的是:

第( )小节写的是:

D、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

这首诗的题目是《马背小学》,读了诗,我知道了马背小学指的是

一、课前参与

了解牧区的生活:出示背景材料

二、课上研讨

1、自读诗歌,读通诗歌

2、自学生字词

3、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三、集体交流:

1、集体互助学习,交流自己的初读收获。

3、大声地把诗歌读给大学听

2、我还知道了什么?

四、品读诗歌:

1、和同桌一块读一读这首诗,比一比,谁回答得问题更准确。

A品读第一部分,思考:牧区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生活得幸福吗?

带着这种的感情来读一读描写牧区孩子生活的小节。

B、品读第二部分,思考:小作者都有怎样的幻想?

从这些幻想中你知道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怎样的向往呢?

C、品读第三部分,思考:这难道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吗?他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五、小结

多么幸福的孩子,多么美好的向往,马背是牧区孩子的学校,他们在马背上出生,学习弹起了动听的冬不拉,在马背上成长,在马背上练跑,在马背上学习各种生活的知识和营养,感受生活的快乐。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六、小练笔

写一首小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学校”

指导朗读诗歌

还知道了什么,指的是学生把诗歌内容的了解,不要求标准答案,只要说出自己从诗中获取的信息即可。

从幻想的内容,归纳到对生活的向往:美好,富足,现代化

三、课后延伸

多么幸福的孩子,多么美好的向往,马背是牧区孩子的学校,他们在马背上出生,学习弹起了动听的冬不拉,在马背上成长,在马背上练跑,在马背上学习各种生活的知识和营养,感受生活的快乐。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提示:1、这里的学校指的是童年印象最深刻的,让你感受到快乐,和学会生活的地方,而不专指学习知识的学校。

2、可以写一写你在这里的快乐生活。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2

本课设计遵循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理念,注重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各种活动,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核心词汇When, birthday, autumn, spring, March, September, October,及短语happy birthday. 能说,能简单运用。

(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rch 12th.

How old are you?I’m eight years old.

(二)教学重点:

1.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自己的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习题

(四)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nd warm-up

Step2 Set the scene

(1)T: Today is my friend’s birthday. I have a gift for her.

(Ss review and read the word: gift.) Here is a birthday gift.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birthday.(Ss read and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s).

Let’s sing it!

S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gether, and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 friend.

(2)整体感知

Watch the flas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ose birthday is it? (It’s Mocky’s birthday.)

(3)Read the story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a calendar, learn spring, autumn, Octo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4)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repeat: Today is Mocky’s birthday.

T: When is Mocky’s birthday? How old is Mocky?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

(5)Then do the exercise: T or F.

Step3 Paper work:

(1)Show table 1 and fill Mocky’s birthday and age.

Th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1 in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2)Show a calendar again, and ask Ss to answer: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Point at the right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Ask 3 friend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2.

Ask 2-3 to show their table and read the sentences.

Step4 小结: 新单词和句型.

T:Today we learned five new words…

Ss: Spring, autumn,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T: And how to ask and answer your friends’ birthday and age?

Ss: How old are you? I’m … .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 .

Step5 Say Goodby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Mocky’s birthday

When is Ken’s birthday? How old is Ken?

It’s March 12th.

He’s 10 years old.

New words:

springMarch

autumnSeptember

October

(六)作业设计:

1.Read the story.

2.Tell your parents your birthday in English.

三、教学反思

“Mocky’s birthday”是小学英语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关于询问及介绍生日,年龄的句型,以及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本堂课的教学选择了第一课时,关于课文教学。课文由Mocky看到桌上的礼物,猜测是谁过生日,由此引入关于询问和介绍自己生日和年龄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由听力练习,到模仿对话,学习单词,再到自读课文,运用对话,由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

反思这堂课,在前半部分学习新知的环节上,先设计学生整体感知,再由整体到句,词,对新单词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听边读边学,分解了课文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也就不会有太难而学不懂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英语,使他们喜欢英语,乐学英语。

作者简介:

曾丽娜(1981~),女,四川成都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3

1、初步学会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的比较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直观比较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并归纳出大小比较的规律

3、感知操作的乐趣,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彩色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红色、蓝色彩色板在整体中用分数如何表示

1、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班级交流,教师板书

二、让学生观察分数特点,并进行猜测和的大小

1、学生猜测

2、举手表决

三、板书: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小圆片折一折、画一画进行验证

1、学生各自验证

2、选取资源,汇报结果

3、学生直观观察,总结出和的大小

4、学生继续举例进行验证

五、得出结论

六、举例比小的分数,比大的分数

1、学生独立回答

2、举手回答

七、观察发现 学生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

八、课件展示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并集体朗读

九、出示练习题

○6 37712○712 627○327 7 15○1415 3132 ○1

十、知识迁移

探究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教师举例同分子分数,如:11 2和4

2、继续猜测

3、同桌讨论并用学具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12>1

十一、课件展示圆片图,尝试总结规律

十二、课件呈现规律,并齐声朗读

十三、练习: 15○13357 20○27 517○19 629○6 27 十四:巩固练习

将下列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8,3212,12 517,9 16,917 414,479,9 有两杯容量相等的饮料,甲喝了一杯饮料的25,乙喝了一杯饮料的23。(喝剩下的饮料比()多。

十五、总结全课,作业布置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4

教学目标: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意义以及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具学具:标杆

一、谈话

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或目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进行步测和目测。

二、在室内教学步测

1、步测就是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实际上是以步代替工具进行测量。

2、测定走一步的长度

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是多少。通常先量出几十米的距离,再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在这里走三、四次,记好每一次的步数,然后算出平均走几步,再算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87页例1,先读题,再问:这道题先算什么?

求出平均步数后再求什么?

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3、平测两地间的距离

知道了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以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走的不数,你能算出两地间的距离吗?

88页例2

步测两点间的距离,首先要测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走两点间的步数就能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三、室内教学目测

1、测一段距离,除了用工具测量或步测外,还可以用目测。目测是用眼睛估量一段距离,在没有测量工具和要求测量结果不很精确时使用,还有些特殊情况,如士兵射击和投弹时也常用。

2、用目测需要经常练习,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进行目测较准确。(阅读88页中一段话)

看88页的图,这是一幅实物参照图,图上给出的是相隔200米,500--600米,700--800米处人的大小轮廓。一般讲,距二百米能看清人的脸,距五、六百米能看清轮廓,在距七、八百米只能看出是人但轮廓已不很清楚。

四、室外实地步测

课前在30米的两端放两块砖。

学生用步测的方法先测出每一步的长度,再步测出另两个砖块(45米)的距离。

五、室外实地目测

练习:师课前准备好练习设备,让几个同样身高的学生站在标杆处,让其余学生观测,再换个方向练习目测,看谁的结果接近实际距离。

(误差:10%内很好,20%内较好,30%内较差)

六、巩固

89页6、7

分组练习

七、作业

89页(4、5)

板书设计:

步测和目测

教后感: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材90页练习二十一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是什么?面积怎么计算?(生答师板书出面积公式)

2、这些图形的面积我已经会算了,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内容。出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题

师:组合图形就是由我们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例如房子侧面墙的形状是这样的:(出示图)

⑴、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吗?

⑵、小组讨论能否把它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⑶、汇报: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和。

⑷、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⑸、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很多是由我们学过的这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应鸹把它分成简单图形,分别计算各块的面积,再把它们合起来就行了。

2、试一试

90页“做一做”

⑴、看图,说说这个图形由哪些图形组合成?

⑵、独立练习

⑶、订正

三、巩固练习

第二题出示中队旗

小组讨论有几种解法。

独立做

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第四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做出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1、2)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后感:

整理与复习(一)第课时总第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92页1---3题

练习二十二1---4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5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2、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  )

(2)在数位顺序表上,小数点的右边第一位是(  )分位,第二位是(  )分位,第三位是(  )分位……。说说下面小数的意义:

0.2表示(  )分之(  ),0.75和0.625呢?

2、引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看课外书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自由说,汇报交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看课外书的时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问题。(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

2、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林林0.4时    明明时)

3、提出问题,进行估计。

(1)同学们能从这两个数学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数学问题)

(2)请同学们估一估,谁用的时间多一些?(板书: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估计→汇报)

4、解决问题的探索。

同学们有的说林林的多,有的说明明的多,怎样才能精确的比较出谁用的时间多呢?

(1)自主探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解决过程,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合作交流。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比较方法?(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室进行板书。)

5、课件展示课本中呈现的方法。

下面老师用课件展示课本上给我们呈现的方法,看不清的请看课本上相应的图。注意对照你们探索出来的方法,哪些方法是与你们相似的,哪些方法是没有想到的。(每展示一幅图时指名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6、讨论并归纳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l 分数化成小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2题。(独立练习→)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l 小数化成分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1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课件出示练习题)

2、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题后面板书:分数、小数的互化)

2、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如,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要……;小数化成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时,要……)

五、实践活动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6

教学重点: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根据保留小数的位数,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42 ÷ 7    2 ÷ 5    1 ÷ 0.2   7 ÷ 8

8.4 ÷ 2.1   0.69 ÷ 1   1.26 ÷ 0.6     0.5 ÷ 0.2

2、按“四舍五入”法填出下表中名数的近似值

3、计算:(指名板演)

2.479 ÷ 0.67      2.21 ÷ 0.034

二、新课

1、质疑导入: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除得的商有时位数较多,有时除不尽,这时也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 1 )出示例6,读题,列式

( 2 )列式后,让学生自己算一算,想一想, 人民币最小用到哪一位?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必须除到哪一位?该怎么办?能以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结论:因为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后一位是几,能以只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能以商应该为 4.46 元,横式上用什么符号?(≈)表示近似值。

3、课内练习P24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幻灯出示课本第 25 页第  3 题

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

2、指名板演:课本第 25 页第 1 题

3、作业P25 第 2、4 题各第 1~2 题

循环小数(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各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4.8 ÷ 12    6.3 ÷ 0.9    24.6 ÷ 0.6    30 ÷ 40

0.8 ÷ 0.02    1 ÷ 100    7.5 ÷ 0.75    53.8 ÷ 5.38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297.696 ÷ 24      3.86879 ÷ 0.9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得数精确到百分位)

二、新授

1、出示例7,学生自做:10 ÷ 3

学生做后发现除不尽,这时让学生停下来观察一下竖式中每除得一位商和余数的关系。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商里总是不断地出现 3 ?

如果继续除下去能不能除尽?为什么?

商该怎么表示呢?    师板: 10 ÷ 3 = 3.33 ……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能否不写呢?

2、出示例8

计算 58.6 ÷ 11 = 5.32727 ……

让学生独立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后停笔,引导学生观察一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两位,商是几?余数是多少?

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学生板书算式上的商)

3、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里的商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商是无限的;不同点:①式重复数字是 3 , ②式第二位始重复数字是 2 和 7 )

小组讨论:从上面的例子概括出商的特点。

再指导看课本第 26 页最后一节的循环小数的概念,默读一遍。

4、练习

课本第 27 页的第一行(做一做)

小结: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要根据循环小数的意义来判断。

5、讲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 1 )师生共同回忆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两种)

( 2 )小结:板书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3 )大家练,课本第 28 页做一做(上)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指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19 ÷ 11      1.08 ÷ 3.3      13.25 ÷ 10.6

四、板书

循环小数(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0.1222    1.788……     0.94578……

0.00808……     3.141414     3.99……

2、计算下面各题:

0.28 ÷ 0.47      0.4 ÷ 0.74

说一说循环小数是怎样计算的?

二、新授:                                                             1、 谈话导入:

循环小数也可以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

2、出示例9  讲解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1)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列式

(2)让学生自己算,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a 商的小数位应该除到第几位?为什么?

(除到商的小数位出现重复为止,因为循环小数是无限的)板书。

130 ÷ 6=21.666……        这是循环小数

≈21.67 (千克)

3、大家练:课本第27页  例9后做一做。

小结: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与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相同,比需要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P29(4)

2、判断:

(1)0.9……  与1一样大 。                (     )

(2)4.1555是循环小数 。                   (     )

(3)0.888……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0.90。    (     )

3、课作:P29  第5题和第6题。

循环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循环节的意义,认识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懂得循环小数的简便记发。

会比较几个循环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循环节的意义及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节的找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出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3.33……     5.32727……    1.666

6.0303……      6.416416……      9.335858……

让学生说出确定循环小数的依据后加以小结。

二、讲解循环节的意义:

1、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告诉学生这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板书:如:3.33…… 的循环节是“3”。

5.32727…… 的循环节是“27”等。

请几个学生完整地说出循环节的意义,再指导看书学习。

2、循环小数的简记法:

师:为书写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如:

3.33……      写作3.3

5.32727……   写作5.327

5.416416……  写作5.416   (首位和末位上方加点)

那么 6.0303……   写作(            )

9.3358358……   写作(            )

练一练:课本第28页中间的做一做

3、讲解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个循环小数,看看他们的循环节从哪一位开始,想一想,你准备如何将他们分类呢?

循环节从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第二位开始的,叫混循环小数。

练习P28,最下面做一做。

4、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

比较3.15、3.15 、3.15 、3.155 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讲解板演)    3.15 = 3.15

3.15 = 3.1555……

3.15 = 3.1515……

3.155 = 3.155155……

由此可见:3.15 〉 3.155 〉 3.15 〉 3.15

三、巩固练习:

1、第30页 第9和第10题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7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 11~18 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 × 50       0.52 + 0.15       0.9 ÷ 0.15

3.8 + 4.7      0.6 × 0.04        8 - 5.7

7.2 ÷ 0.6      2.6 - 0.52        1.4 × 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 ÷ 13.5 - ( 3.6 + 1.78 )

〔 15.2 + ( 8.4 - 4.5 × 0.8 ) 〕÷ 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 11 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 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 12 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 13 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 14 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细看看题目, 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 17 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 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 15 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 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 16、18 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一)(第七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8 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 1~3 题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结合解题方法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具: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口答题:张华每分走 60 分,走了 3 分,一共走了多少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以前我们研究了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 今天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要研究两个人或物体运动后相遇的情况,看谁学得快,学得好。(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教学准备题(P58上)

1、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教师读题后设问:这里讲的是几个人的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回答后教具演示

2、填写表格,教具活动演示, 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教具演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诚走过的路用绿色线段表示。

教师提问: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在图上分别是哪一段? 路程和是多少?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2)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二分钟,当再走二分钟的画面为:(略)

学生自己填表

(3)教师指着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诚 3  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怎样求他们走的路程和?行了三分钟,两人的距离是 0 米,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张华和李诚走了 3 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0  米时,走完了全程。表示他们相遇了。

(4)教师板书“相遇”后提问:张华和李诚相遇了,他们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到张华和李诚相遇时, 两人走过的路程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3、研究解法

(1)教师把准备题改为求两地距离的应用题。同时,把线段图下的“ 390 米”改为“ ? 米”。

(2)教师提问:怎样求张华和李诚 3 分钟人行的路程呢? 数量关系式怎样?

引导学生理解“张华 3 分钟所走的路程+李诚 3  分钟所走的路程=两地距离”,算式为: 60 × 3 + 70 × 3 = 390 ( 米 )

(3)研究第二种解法

演示:表示张华和李诚在第一、二、 三分钟所行路程的线段分别移动、合并在一起。

教师结合演示提问:怎样求两人三分钟所走的路程?算式怎么列?

(4)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其中第二种解法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题5及线段图(略)

2、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指出:“相向”、 “同时”和“相遇”是指两个人或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结果, 在行程问题中是很重要的条件,在解题中切勿忽视。

3、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4、请全体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尝试练习,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5、反馈矫正,说出两种解法的思考过程。(1) 65 × 4 + 70 × 4

(2) ( 65 + 70 ) × 4

四、巩固练习

1、教材做一做第 1、2 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用两种方法解,只列式,不计算。

2、变式练习。把教材做一做 1 ,改为:

李明和小龙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经过 5 分两人相距多少米?

引导学生解答并得出:虽然他们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 但是它的数量关系和相遇问题是一样的。

3、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 1、2、3 题

4、及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略)

六、板书(略)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二)(第八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0 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 4~8 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使学生掌握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用综合式求相遇的时间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第 4 题

2、做第 60 页的复习题

先画线段图,再请学生口答这题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怎样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呢?    指名回答

改编:把问题与相遇时间 3 分对调,改编成例6

二、新课展开

1、把线段图上的条件与问题改编

2、根据数量关系,怎样求相遇时间?    指名回答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3、根据例5的第二种解法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问:每经过 1 分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

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

经过多少分两人可走完这 270 米,可以怎样计算?

4、让学生列式解答

5、讲每一步含义

50 + 40    表示两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270 ÷ ( 50 + 40 )    表示相遇时间

因为两人 1 分钟走 90 米、270 米里有几个 90 米

这需要走几分钟,实际是包含除法。

6、练习P61做一做

做完后请几个同学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 5 题

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 6 题

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重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 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这恰好与上节课学的“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题目是相反的应用题。 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 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数量关系。

板书关系式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 7、8 题

六、板书(略)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8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和3个正方体的盒子;

2、每个学生准备3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和橡皮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1、教科书第22页第1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最后计算出他的表面积。

2、教科书第22页第2、3题。

先让学生说说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3、教科书第22页第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4、教科书第22页第5题。

让学生理解2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来的2个正方体相比减少了2个,所以是不相等的。

5、教科书第23页第6题。

6、教科书第23页第7题。

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教科书第24页第8题。

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帮助思考。

8、教科书第23页“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与自己所想象的形状进行比较。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 倒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在计算、比较、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 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如果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

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认真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乘积都是1),以及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积是1                乘积是1

2/3*3/2=1                2*1/2=1

8/11*11/8=1              1/10*10=1`

7/9*9/7=1                7*1/7=1

6/5*5/6=1                1/5*5=1

分子和分母颠倒          分子和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2/3和3/2互为倒数。。。。。。)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二, 试一试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还是1。

三, 想一想

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

四, 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P24 。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 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 涂一涂,算一算

1,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第1题让学生可以先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4/7÷2。在画图、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生得出4/7÷2=2/7。因此,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得到商的分子”。

(2)鼓励学生探索第2题,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把4/7平均分3份,也就是求4/7的1/3,从而理解其基本算理。让学生在第1题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发现此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从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即用分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 填一填,想一想

1, 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三组算式,让学生实际运用,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2

2, 师导学生根据前面的三个活动,总结算法。3,

3, 让学生先列举出分数除法算式,并利用手中的学具具体地分一分,涂一涂,借助图形语言进行理解。

三, 试一试

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起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

四, 练一练

1,第26页第2,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再读 莲叶青 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

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无论从荷花种植、还是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 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本环节以学生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 夏天 暑热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女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的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 谁来向他挑战)齐读。(读出祖母想尽快帮小孩治好病,尽快减轻小孩的痛苦,急切的心情。) 板书:剪叶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第二次由女生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 ,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 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五、学习写法 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

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就是那为大家带来清凉,带来关爱的青青莲叶。 [板书:勾画荷叶]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篇10

1、听写一、二单元的生字词

2、注音: 冶yě炼

鞍镫ān dâng 凌ling空

裹挟xiã 罕hǎn见

杜甫fǔ

骁xīao勇 牦máo牛

浙zhâ江

3、形近字、音近字

凌(凌空)倘(倘若)冶(冶金)御(抵御)惯(习惯)伦(天伦)陵(山陵)淌(流淌)治(治理)卸(装卸)贯(一贯)轮(轮流)棱(棱角)躺(躺下)峻(险峻)楞(楞角)栅(栅栏)牦(牦牛)宛(宛如)堪(不堪)俊(英俊)愣(发愣)珊(珊瑚)耗(消耗)碗(饭碗)湛(湛蓝)骁(骁勇)

魄(气魄)撼(震撼)稞(青稞)棵(一棵树)饶(富饶)魂(灵魂)憾(遗憾)

4、多音字:

载zǎi(三年五载)zài(载重)

踏tā(踏实)tà(踏步)。燕yān(燕山)yàn(燕子)

似sì(似乎)shì(似的)。

涨zhǎng(涨潮)zhàng(头昏脑涨)栅 zhà(栅栏)shān(栅极)秘bì(秘鲁)mì(秘密)

5、有关“马”成语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马虎虎

老马识途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伯乐相马 蛛丝马迹

人欢马叫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千军万马

单枪匹马

当牛做马

马首是瞻

6、有关“马”的俗语

马后炮 马大哈马拉松 马屁精

牛头不对马嘴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是衣裳马是鞍

7、因“马”而形成的词 马上

马虎

马脚

马达

8、成语接龙

举世闻(名)副其(实)事求(是)非分明(明)目张(胆)战心惊 气象万千()()()课文内容我知道 1《天马》 1、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2、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3、“不敢肯定”“至少”“在当时”这些词语的表达都相当准确,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

4、“天马”的外形特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 2《古诗二首》比较它们都有什么不同?

1、《房兵曹胡马》(唐)杜甫。作者刻画了雄健之马。前四句都在描写马的形态雄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马的精神。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表现出诗人的情与志。

2、《马诗》(唐)李贺的描写的是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表达了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3《巩乃斯的马》

1、描绘夏日暴雨下巩乃斯草原上马群奔跑的壮观场面,感受到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融洽。

2、课文第二自然的比喻句主要是第三句话,把奔驰的骏马比做尖兵;比做大将;把大喊大叫的声音比做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的河的声音。4《雅鲁藏布大峡谷》

1.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2. “最”的含义极限,没有可超越的。说明程度极深。“非常”也是程度深,但不是极限。课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

3、一位美国总统曾说没有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于没有到过美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5《浙江潮》

1、开头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最后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概括上文,呼应首句。

2、描写形与色运用比喻手法“仅如银线”“玉城雪岭”。描写声势则在比喻之外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形、色、声、势四方面由远及近。6《观潮》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奇特壮观。

2、写的有序:潮来时从远“一条白线”到近“万马奔腾”,声音由弱“闷雷滚动”到强“山崩地裂” 7《红树林》

1、介绍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远观:海上奇观(雄伟壮丽),近赏:海上世外桃源(幽静神秘),繁殖:“胎生”(随处生长),精神:奉献精神的卫士

2、“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

复习三、四单元

1.听写三、四单元的生字词语,2.读音、形近字:

灶zào旁

面庞páng 骨骼gã 尾椎zhuī 下颌hã

脚趾zhǐ

炙zhì烤

椭tuǒ圆

淤yū泥

蒿hāo草挫cuò折 静憩qì 翕xī动

草莓 mãi 炫xuàn 耀凤fâng 凰huáng 摇曳yâ 3.形近字:

焕(焕发)灶(灶台)难(困难)庞(庞大)澈(清澈)遂(遂意)换(交换)肚(肚子)稚(幼稚)宠(宠爱)撤(撤离)逐(追逐)唤(呼唤)杜(杜鹃)椎(脊椎)惮(忌惮)寞(寂寞)峦(山峦)涣(涣散)砾(砂砾)胳(胳膊)蝉(蝉鸣)漠(沙漠)恋(留恋)、噪(噪音)烁(闪烁)骼(骨骼)挫(挫折)旷(空旷)栎(栎树)燥(干燥)莉(茉莉)俐(伶俐)锉(锉刀)矿(矿山)砾(砾石)4.变化的词: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焕然一新 5.区别词义: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

挖掘:挖 6.有关思考的词: 锤炼 推敲 斟酌 琢磨 切磋

7.有韵味的词: 陶醉 心旷神怡 余音绕梁 回味无穷 万籁俱寂 赏心悦目

7、有韵味的词: 陶醉 心旷神怡 余音绕梁 回味无穷 万籁俱寂 赏心悦目

8、仿写句:枫树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风中垂头无语。

我喜欢花,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悠闲的素馨。

9、《推敲》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由他作这两句诗的故事产生了一个典故是(推敲)

10、《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是千锤百炼得来的。11.对对子:杨柳岸

山间明月

鸟归沙有迹

明月松间照

杏花村

江上青峰

帆过水无痕

清泉石上流

白马秋风塞上

黄菊倚风村酒熟 杏花春雨江南

柴门临水稻花香 课文内容我知道

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1、《春天的故事》中的“老人”指邓小平,他圈出来的地方是深圳。“春天”指改革开放的开始,“一座村庄”指深圳特区在广东省宝安县

2、“昨天”说明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比喻、拟人、夸张如: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美好春光。2《我喜欢》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我喜欢(每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作者(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复习五、六单元 1.

听写五六单元的生字词语

2.形近字:

溶(溶解)没(出没)审(审问)街(街道)泄(排泄)剂(剂量)熔(熔化)疫(防疫)伸(伸展)衙(衙门)屉(抽屉)济(经济)榕(榕树)役(兵役)唾(唾液)惕(警惕)拭(擦拭)吭(吭气)杭(杭州)捶(捶打)踢(踢球)试(测试)

3.有关典故成语:围魏救赵 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 调虎离山

空城计

偷梁换柱 金蝉脱壳 打草惊蛇 调虎离山 浑水摸鱼 欲擒故纵 4.写水的诗词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5.带“水”的成语

“水”在头的:水落石出 水中捞月 水到渠成 水火无情 水涨船高 水深火热 “水”在二位:细水长流 饮水思源 浑水摸鱼车水马龙 万水千山 滴水穿石 “水”在三位: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山高水低金沙水拍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水”在四位:如鱼得水 高山流水 落花流水跋山涉水 蜻蜓点水 拖泥带水 6《一个苹果》传递顺序。

1、第一次传递的顺序是: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结果是谁也没有吃,苹果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

2、第二次传递的顺序是: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结果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3、课文叙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第一部分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与第二部分“这样一个挨一个传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相对比,写出了在防炮洞里的八位志愿军战士,尽管每个人都很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

4、是什么堵住了我的喉咙?(是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感动了我)防空洞里格外沉静,但是战士们的心里却极不平静,他们流着泪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这是幸福的泪是为战友间的友爱感到幸福;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之时有关心自己的战友而感到骄傲。10.《古诗二首》 《浪淘沙》(唐)白居易描写了海上的变迁,“遂令东海变桑田”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变化。成语“沧海桑田”就是这句诗演化而来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描写西湖的风采神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为这巧妙的比喻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11《水就是生命》

1、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作者分别把水比作高超的化学师、优秀的运输兵、体温的调节器、良好的润滑剂、人体的卫士。

2、科学饮水要以多喝水,少喝饮料,喝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有特异的生物活性,不但能促进吐故纳新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每天早起喝一杯淡盐水,既补充了盐分又有助于防止便秘。

3、水占体重的五分之四,可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2《雨港基隆》的雨美丽壮观、令人惊奇:变化莫测、瞬息万变、千变万化。第3和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赞美水:碧绿的水 清澈的水 清凉的水 甘甜的水滴滴水珠 涓涓细流 滚滚浪花 滔滔江河„„找古诗王勃“秋天共长天一色„„”现代文“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歌词“洪湖水浪打浪„„”

复习七、八单元 1. 听写七八单元的生字词语

2.读音:剖pōu开 半裸luǒ 岗gǎng位肇zhào祸 须臾yú 机械xiâ

3、形近字

裸(裸露)敖(敖德萨)葬(埋葬)殴(殴斗)岗(岗位)虑(考虑)稞(青稞)熬(煎熬)毙(击毙)欧(欧洲)钢(钢铁)虚(谦虚)颗(颗粒)傲(骄傲)剖(剖开)鸥(海鸥)舶(船舶)遗(遗忘)棵(一棵)遨(遨游)陪(陪同)纫(缝纫)泊(漂泊)遣(调遣)盟(盟军)挡(挡车)揉(揉皱)芯(烛芯)械(机械)惠(惠顾)萌(萌芽)档(横档)柔(柔软)蕊(花蕊)戒(戒烟)慧(智慧)矣(由来久矣)唉(唉声叹气)

4、多音字

藏:埋藏cáng西藏zàng 盛:茂盛shâng盛chãng饭盛

尽:尽jǐn管尽jìn情

打:打dǎ仗一打dá

便:方便biàn便pián宜

缝:缝fãng纫缝fâng隙

5、有关危急时刻的词:生死攸关 千钧一发 一触即发

6、品质的词:沉着冷静 机智应对 忘我勇敢 团结协作 先人后己 舍己救人

7、含反义词的成语:

争先恐后 出生入死 转危为安 南腔北调 惊天动地生离死别 左顾右盼

柳暗花明 热潮冷风 大呼小叫 东倒西歪 前赴后继藕断丝连 顶天立地 8.《“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雨果

1.说说“四次大雾”描写的句子,说明(天气的恶劣,为写海难埋下了伏笔,暗示后文的“诺曼底”号遇难并不是船长的责任。)

2.危急时刻:乘客——惊恐万状 失魂落魄 船长——镇定自若 舍己救人 9.《生死攸关的烛光》

1、讲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

2、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伯瑙德夫人一家在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伯瑙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蜡台。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

3、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勇敢机智。

10.《鸡毛信》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赞扬他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标题

一、接受任务

四、丢信找信

重点写藏信 夜逃 诱敌

二、巧妙藏信

五、诱敌负伤

三、深夜逃走

六、完成任务

11.《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在歌曲中有人物,有情节,更像一首叙事诗讴歌了志愿军战士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中英勇无畏的精神。12.《他发明了什么》

1. 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惠特尼)发明了标准化。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之间运用了(分号)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分号对帮助我们掌握要点很有帮助,比如说惠特尼制造标准件的好处,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个好处。试运用分号说一句话?

2.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惠特尼的发明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3、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13.《寓言两则》

1、《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讲了一个人在过江时剑掉入水中,在船上刻记号等船停下才去捞。讽刺了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告诉我们要跟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方法。

2、《郑人买履》——(战国)《韩非子》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14.《看的学问》

以对话的形式写出了观察的重要丰富的知识、牢固的记忆、准确的分析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观察方法:放大看,缩小看;横向看,纵向看;分解开来看,合起来看;看静态,看动态。无论怎么看,都要留心,并且要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抓住事物的特点。15.《管道》【美国】贝克.哈吉斯

1、记叙的是好朋友柏波罗和布鲁诺在能提水挣钱后,布鲁诺安于现状、享受生活。柏波罗宁可少挣钱也要实现铺管道的梦想。告诉我们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将被历史淘汰。梦想的实现要有不气馁的精神,还要有牺牲今天利益的勇气。

2、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贯穿全文的对比描写。既有横向的两个人在同一时期的不同情况不同表现的对比,又有纵向的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对比。

3、精彩句段;明天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短期的痛苦等于长期的回报。

复习九、十单元

1. 听写九十单元的生字词语 2. 形近字:

锡(锡纸)耻(耻笑)狩(狩猎)腕(手腕)蔼(和蔼)毁(毁坏)胚(胚胎)惕(警惕)址(地址)守(防守)婉(婉转)揭(揭开)设(设问)杯(水杯)踢(踢球)袱(包袱)拧(拧断)畏(畏缩)稠(粘稠)囱(烟囱)杭(杭州)撩(撩起)伏(埋伏)宁(宁愿)胃(胃液)绸(丝绸)窗(窗户)抗(对抗)

嘹(嘹亮)梧(魁梧)津(天津)谓(所谓)鲤(鲤鱼)庶(富庶)巅(山巅)潦(潦草)悟(感悟)律(纪律)偎(依偎)理(理发)蔗(甘蔗)巅(巅倒)3.多音字

当:当dāng时上当dàng 夹:夹jiá层文件夹jiā

禁:禁jīn受禁jìn令

撩:撩liāo起撩liáo拨

抡:抡lūn拳抡lún材

汗:可汗hán出汗hàn 曲:曲qū折歌曲qǔ

扁:扁piān舟扁biǎn担

供:供gōng给口供gòng

逮:逮dǎi住逮dài捕

落:落luò叶落là下 粘:粘nián液粘zhān贴 担:担dān心重担dàn

传:传chuán播水浒传zhuàn 塞;阻塞sâ瓶塞sāi塞sài北

血:鲜血xuâ流血xiě

4.有关心情词语: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冰释前嫌

5.有“和”字成语:和睦相处 和好如初 家和万事兴 和蔼可亲

6、按要求写:

1(骄傲).含有褒义的句子—— 含有贬义的句子——.ABB:胖乎乎——

3.AABC:姗姗来迟——

4.ABAB:商量商量——

5.AABB:高高兴兴—— 6.ABB:胖乎乎—— 7.面对错误名言: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会犯错误。——列宁 8.保护家园从身边小事做起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和蔬菜。

双面使用纸张

(接着往下写)9.《迟到》林海音(1)《迟到》一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2)学习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父亲的严与爱我,再分述回忆部分写父亲打我又给我送夹袄,最后总写我的转变。兼顾首尾的写法,抓开头的“有一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与结尾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不记得”体会文章插叙的写法及作用是突出父亲的严与爱。

句型复习

一、知识盘点

1.赏析通过想象描写场面的句子。

2.品味典型句子的艺术魅力,学会仿写句子。3.摘抄优美语句,并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4.体会从几个方面描写情况的句子,赏析语言的表达艺术 5.积累古诗句和名言警句,并尝试体会其意境。6.介绍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常见的病句。7.指导省略号和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

二、破解重难点

1.赏析通过想象描写场面的句子(第一单元语文天地)名师指点:作者展开想象,写出了场面的大气魄。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这是《巩乃斯的马》中最精彩的一段,作者抓住声音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仔细读这个句子,你会发现作者写声音是按照大地上、天空中的顺序写的。既描写了地上的马蹄声,马的嘶鸣、叫喊声,又写了空中的雷声、雨声。

在《巩乃斯的马》这篇课文中,场面描写的句子还有很多,如:课文第1自然段对巩乃斯草原上夏日暴雨的描写。第二句描写如何“迅疾”,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说明“来势之快”。接着描写暴雨如何“猛烈”,牧草覆盖的草原瞬间“烟尘滚滚”,说明“雨脚之猛”,“竟”和“打”更突出了猛烈的特点。我们要用心去赏析,明白点面结合,把握描写氛围,才能品味出场面描写的大气魄。2.品味典型句子的艺术魅力,学会仿写句子 语文天地的句子:

(1)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十字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我认为它们享有同样的尊荣。—《我喜欢》

名师指引:把这段话反复读几遍,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方式构段的,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仿写就容易多了。

例如:我还喜欢树,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傲雪而立的翠柏,蔑视风沙的胡杨,以及不畏海水的红树。我也喜欢石头山上那许多不知名的树,或高的,或矮的,或一丛丛密密长着的,或一枝独挺的,我认为它们具有同样的尊荣。

(2)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没有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生命与水》 名师指引:这句话把两种情况作对比,说明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用感叹句加以强调。

例如:不吃饭可以走路,不读书寸步难行!

(3)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炮,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发明了什么》

名师指引:这句话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这个人的发明与众不同。重点在“但是”后面的部分。

例如:小明喜欢踢足球,小刚喜欢打篮球,小强喜欢玩乒乓球,小雷喜欢打排球„„但是小丽却不喜欢玩球,她喜欢唱歌跳舞。

(4)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成吉思汗和鹰》 名师指引:“看”“喊”“拾”三个动作和自问自答都表现了成吉思汗悔恨不已的心情。教师应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如:A.犯了错误不承认,还顶撞老师,从办公室出来,一路上都很懊悔。B.考前没认真复习,成绩不好,卷子发下来十分后悔。C.和好朋友发生争执,看着他愤愤离去,心里很难受。例如:小明欺负了低年级的同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任老师怎么讲道理,他都觉得低年级同学侵犯了他,令老师很伤心。老师决定找他的家长,让他先回班级想想。他走出办公室忽然觉得事情不至于闹到这种地步。“不就是句认错的话吗?为什么不早点认识到这一点呢?干吗要意气用事呢?唉!”他捶胸顿足,不知回家怎样向父母交代呢!

3.摘抄积累优美语句,并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名师指引:揣摩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助于从中领悟作者在句子中所蕴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思。

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唯一的听众》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林子的幽静,表达了我对练琴环境的喜爱之情。本册课文中许多优美语句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同学们要多加体会。

4.体会从几个方面描写情况的句子,赏析语言的表达艺术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生死攸关的烛光》

这段话是从人、海水情况、轮机火炉三方面写出了情况的危急。第二句是总说句。下面具体描写震荡到了如何可怕的程度。这三个方面中,人的表现最恐怖,所以写的更具体形象,海水往里灌是灾难所在,而轮机火炉在这里还只是渲染气氛,当然也有进一步加重危急的作用。

5.介绍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常见的病句 常见病句病因

A.成分残缺。B.搭配不当。C.重复累赘。

D.词序不当。E.自相矛盾。F.关联词搭配不当。6.标点符号

1.本册省略号的用法(1)用于列举的省略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2)用于语句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2.本册破折号的用法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最后,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2)用于对上文的补充说明

上一篇:劳动态度 评语下一篇:劳务协议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