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共9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篇1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间有效的沟通。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仍然继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各小组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都是由学生自己做主持,自己进行讲解。在整个汇报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能高效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都得到了培养和熏陶。
二、在师生交流中尽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知识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每一课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生活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课堂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课文中的链接,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从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总之,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语文课上的认识。总的说来,作为语文老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篇2
最近我校语文组马老师上了一堂教学展示课《夏》。通过学习和思考, 我深受启发。马老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和《语文课堂标准》的具体要求, 琢磨定标定位, 精心设计教案, 大胆实行教学创新,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师生互动, 教学双赢。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怎能不喜爱呢?
《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马老师精心设计为一堂诵读品析课,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重视朗读训练,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在语言品味中熏陶学生的情感, 文本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在拓展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灵感, 调动学生的情绪, 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出教者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这堂课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和借鉴。
第一, 以读为本,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人就很重视朗读, 认为“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化, 不知是人之文也, 我之文也”, 要求学生要“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心同其情, 耳醉其音”。这堂课通过朗读训练,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朗读的形式多变, 如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跟读、轮读等,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特点, 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整节课, 在教师的引领下, 学生读了词语, 读了关键句, 读了重点段, 读了整篇文章, 在课文中读了几个轮回, 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验和感悟。除了精读课文, 老师还安排了范读, 课前的“读诗辨季节”, 课后的“古诗积累”, 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不仅读懂了梁衡的《夏》, 还读懂了王维的《苦行》, 更会读懂春, 读懂秋, 读懂冬, 读懂了更多的文章。
第二, 以生为本,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 重在点拨, 引导,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凸显, 教师把学生推到前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堂课不是看老师讲授给学生多少, 而是要看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 学生自己真正悟到了多少, 体验了多少。即使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深刻、丰富, 但其意义完全不一样。“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这堂课在分析夏天景色的特点时, 教师始终让学生阅读, 寻找, 自由地表达。哪些词语用得好, 哪些词语能体现夏天的特点, 教师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在独立揣摩的基础上敢于举手发言, 与同学与老师展开讨论, 也许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 但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动词的准确运用, 要求学生用笔圈画起来, 并作点评, 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 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这课堂能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体现人文关怀。“读诗辨季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形成了一种和谐融洽而又热烈的氛围。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的充分准备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在品味语言这一环节, 老师让学生读一读, 品一品, 写一写。学生读文中自己欣赏的句子, 从自己的认知角度说出欣赏的理由, 反复咀嚼、品味, 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启发、激励,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文中的美点、亮点。在品析的基础上, 教师又放手让学生练一练。教师精选了文中的例句:“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 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夕阳, 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进行仿句练习时, 要求学生以冬之色和夏之色开头仿写两句。仿写是阅读表达的结合, 是阅读的延伸, 既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 抒发出他们对不同季节的不同情怀, 还有对同一季节的不同情感, 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智慧碰撞, 绽放出课堂的生命之花。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29—01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发挥得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很不相符。这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体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要打破这种气氛,教师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学生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学生能够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学生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过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知识。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并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学生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学生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只有真正地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首先应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的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知道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机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篇4
语文课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课程,是由特殊教学内容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学生的多元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解决者。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平等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读者的。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生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学生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找答案,提高学生预习能力。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和作者的资料,如“你了解花生的哪些生长特点?”“课题为什么叫落花生”“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找相关资料。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搜集,或到图书馆查找……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己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时,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并说出理由”让学生自选内容,体验感悟,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我喜欢议“花生”这一部分,因为它让我学到了做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做只追求外表美、讲体面的人。
生:我喜欢“吃花生”这一部分,因为它让我感受了劳动的快乐。
生:我喜欢“种花生”这一部分,因为它让我体会到“没有付出,只有收获”的含义。
……
学生在对话交流中个性得到张扬。而通过学生的发言,大多数学生选择对“议花生”感兴趣,恰好这又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于是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深入文本。引领与文本对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与文本的交流对话的主要方式有读、品、悟、入、辩等,教师应营造安全、自由、和谐、欣赏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精神沟通、心灵碰撞,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的目的。
在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时,我要求学生把感受特别深的句子,做上记号,并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内容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批注评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然后,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班级交流,课堂情意浓浓、学生发言踊跃。
生:我通过“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体会到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
生:爸爸借花生教育子女做一个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一位学生高举双手要求发言:“桃子、石榴、苹果既好看,又好吃,课文都说只产生爱慕之心,而没有实际用处?”我会意地笑了,引领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师生达成共识,作者只将两者的外表进行比较,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热爱、理解、宽容、信任每一个学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厚的课堂友谊鲜活的体现,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
在教学《落花生》课中,指导学生了解插图内容。一个学生质疑: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父亲来了很难得?我马上抓扬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住课堂中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讨论,结合父亲为什么难来?他来的目的是什么,表风怎起,吹皱一江春水,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生:“父亲工作繁忙,他来过收获节的目的是和家人联络感情。”
生:父亲是做抗战工作的,他主要是借过收获节这一契机,教育子女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生:可能是他父母离婚了,但他父亲时刻关心子女的教育
……
答案真是千奇百怪,说法不一,但是它是儿童心灵的内心表白,在课堂中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想象在课堂中飞跃,创造火花在课堂中迸发。个性化灵性魅力在课堂上展现。
四、联系生活,体味情感,在辩论中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议论的空间,把学生推到前台,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尽情地与课文交流对话。
师:同学们,下面教师搞一个栏目《实话实说》,你说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你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为什么?根据学生见解把全班分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高潮跌起。
生:我愿意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因为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只有显示自己的才华,才能让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生:我愿意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虽然默默无闻,但是“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还是喜欢做事不张扬的人。
生:当今社会要有真才实学,一味地炫耀自己,岂不是一只好看的“花瓶”吗?
生:做人应该一半花生人、一半苹果人,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两全其美。
生:体现和实力同样重要。实力代表你的本事,体面代表你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两者缺一不可。
……
学生在对语文文字感悟基础上,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他们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五、升华自我,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雕琢学生的心灵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堂教学的拓展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的感知和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者,从而让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起来,真正把课堂构建成为连接续课文和生活的桥梁,真正让语文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的结合,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落花生》一文中,行文即将结束,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仿写名人名言,谈自己的感受,制作成座右铭,贴在书桌上,末尾 署上自己的理想和大名,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阅读许地山写的文章,《空山灵雨》、《缀网劳珠》,并制作阅读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绪”,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将学生探究对话的欲望转移到了课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得以同构共生。
[构建自主的新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论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篇5
姓名:黎应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 兴趣 主动 学习探索.参与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与学,师与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学生的头脑被看作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仓库”。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授人以鱼,饱餐一顿,授人以渔,却可受用一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没有兴趣,学生对知识感到 索然无味,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冷冉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讲得十分清楚:“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有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有没有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兴趣是少年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少年儿童主动探索知识面的心理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如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当中,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讲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动画《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正走得口干,路过一片瓜地,八戒迫不及待地想跑去摘西瓜吃。唐僧说:“想吃瓜可以,我得考考你们。”“你说!你说!”徒弟们七嘴八舌答道,“那摘8个瓜,我们4个人平均每人吃几个?”唐僧问。“2个”徒儿们答道。“那摘4个,平均每人吃几个?”“1个”徒儿美滋滋地答道。心想,这下有西瓜吃了。“现在只摘两个瓜,平均每人吃多少个?”“半个,半个”“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这下,徒弟们都傻眼了。是呀!“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别急,上了今天这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师生之间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并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快感和乐趣,也因此热爱自己的老师,迷恋老师所授的课程。
二、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与反馈是否顺畅、及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给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要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索与实践的空间。
1.让学生多说,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教给学生解题的窍门、绝招,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熟练地灵活运用知识。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我们教师讲完新授知识后,尤其是难懂的应用题,应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先个别说,再同组说,人人说,多给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发言中思维得到训练,并逐步提高解题说理能力。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必然会注意听,认真想,主体主动参与使教学活动亲切、和谐、轻松、自然。
2.让学生多动手。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有助于枯燥的概念、算理等知识的理解,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如低年级的进位加退位减,倍数关系的理解,都可借助小棒的操作,几何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认识等许多知识都应该让学生亲自用实物操作并从中获取新知。例如,讲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可以用自带的工具,圆柱形的药瓶、饮料灌等,把可代表圆柱体侧面积的商标纸取下并剪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它的长与宽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兴趣很高,不但顺利地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还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得到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动中求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活泼、轻松,学生很乐于接受。
3.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脉博,把学生吸引到参与问疑解题过程中,并使学生在参与思考过程中,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锻炼思维、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例如,在学完倒数后,让学生讨论,任何数都有倒数吗?学生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都用所学知识证明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动脑筋,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做题总能有根据,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与讨论时间,问题讨论出结果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4.多给练习时间。练习是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每节课,应使每位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习题设计要有层次,除全班学生必做的基本题外,还要出一些适合优等生的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提高,还可设置手势题,这样的题反馈及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练习题型要多样,难易要适度、重点突出,学生通过十多分钟的练习,应能掌握本课所学重点为宜。
三、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让学生从“学会”变“爱学”“会学”让教师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成为互相交流的参与者,在学生尝试学习初期,教师的指点应详细一些,明确一些,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学习。看书质疑,让学生掌握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每堂课讲完,应留给学生一定看书时间,并给学生提供质疑解疑的机会,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进行有意识的学法引导,日积月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逐步形成。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篇6
论文摘要: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而教师就要改变以前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特别是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转变教学方式自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的这种要求,作为一名基层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应发生改变。只有老师放弃了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新课程的标准,大胆进行创新的教学改革,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自主学习应是学习主体即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它是相对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应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的学习。探究学习应是学生独立发现、自我发展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应是学习主体,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构建知识,积极与他人分工合作,注重个体体验,培养创新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前面我开了一节数列的公开课,在这节课上我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事先布置学生课前分组分别整理:
1、数列的概念和数列的性质以及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基本性质。
3、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基本性质。
4、特殊数列的求和性质。同时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在上课期间上前汇报,并附有例题讲解。
在上课期间,每一个小组都做了精彩的汇报,并且在第二节上课的前半节课让学生投票表决哪一组最好。结果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主动学习,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同时通过看其他小组的汇报,还能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让学生充分复习到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通过平时教学的实践和记载,以及反思和总结之后,我觉得为作为年轻的数学教育者要想适应的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让探究成为教学的常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我觉得需要理性理解,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剖析和类比比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以及通项公式时,我把两个定义和两个通项公式写在一起让学生去体会出它们相对应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有何特征,结果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刺激下居然挖掘出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其中最突出的是有学生发现了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之间的运算级别比等差数列高一级。例如等差数列中有(n-1)d,而等比数列中是qn-1等等。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发现学生在后面的数列的学习中都抢着回答问题,并有时提出一些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像这种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探究数学基础知识的实质,完全可以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因此,我觉得一位数学老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就成了一个引导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员,他一方面把自身的知识、体验、思维方式传播给学生,一方面又和学生共同交流,在教学中激活和创新数学知识。这样,数学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主不是自由、散漫,合作不是无序、热闹,探究不是放任。教师在课堂上是民主的合作者、知识的传播者。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总之,新课程下的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重新树立师生关系,教学中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此时要求我们老师主动放下架子,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形成新的数学教育观。
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这种意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合理的数学思维,指导学生养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思维策略。在备课时侧重分析学情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堂讲解要条理清晰、表达要流畅,练习设计要有利于学习运用并巩固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得失”的过程。 那么,学生要怎样才算养成了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呢?
其实我认为数学解题的思维应是一种“理解、转换、实施、反思”的过程。例如在讲解数列这一章时,我先重点讲解了等差数列的所有版块的知识点,即先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出发,然后又告诉学生等差数列也是函数,学生就顺其自然的想到下面应该研究它们的函数解析式(通项公式),接着应该研究等差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关系,接着我们应该等差数列中所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促动学生想到了下面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内容等等。再讲解等差数列这块知识点,我充分做到了让学生去理解每一块的知识点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行使来展现其知识点的实质的地方。
其次要让学生在推导新的知识点时要学会转换的思想,把未知转为已知,把新知转为旧知,把复杂转为简单等等。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在转换和总结之时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可以从一些特殊的`现象入手等。再得出某些结论和结果时还必须要学会反思,要不断的怀疑自己的结论,要不断的从反面去验证自己的结论。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数学知识点的边边角角的东西,对部分层次高的学生也能自主发现。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时,我再后面的学习等比数列时就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一种类比学习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绝大数学生都像以前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等差数列所能总结出的各个板块的知识点一样,把等比数列中相对应的板块都整理出来了。我想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加强这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那么就完全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去学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得失”。从而不断的去促进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慢慢的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了,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而不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了。
三、注重知识的过程性教学,增加学生的体验性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动下,调动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独特体验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讨论,尽可能的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共鸣。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整个课堂只有教师津津有味地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地听。课堂的绝对安静会被老师们认为是一个好课堂,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学生容易疲倦,教师也会越讲越没劲,整个课堂效果并不怎么理想。
其次,在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例如我在开这节数列公开课时,课前预习里有一个考查等比数列的项的性质的题目时,我拓宽了解题目的时间,尝试让学生从多种方法去解决本题,结果发现有五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不管哪种方法是否得当,我都愿意让学生完全说出来,并当场肯定了学生们这种勇于发言,勇于探究的行为。特别是方法经典的更是提出了表扬。当然在当学生迷路时,我觉得我们要引导他辩明方向,引导走上正确的解题思路上,当学生畏惧时,我们要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大胆想象、探究。从而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场深刻的转变,我们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方式上大胆进行尝试和实验,要善于改变以前一些过于保守的传统教育思想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愿意去大胆的发言,喜欢去主动的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现,还有许许多多方面有待我们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去创新。
参考文献
[1]《数学通讯》,刊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篇7
一、端正教育思想, 优化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能力发展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 究其目的, 都是为了学生。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虽然对学生有提问、练习等互动环节, 但重点在讲, 学生是一种被动听的状态;观摩教学中, 虽然设计的有互动, 但讲课的教师强调讲得精细, 听课的教师更看重的主讲教师的讲授的如何, 双方把学生给忘了。提倡教学信息化的今天, 无论是传统的授导型教学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究型教学, 都把学生推到了课堂的最前沿, 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主持人”, 一步一步引导着学生展开学习。教师的观念要先变,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 参与进来, 我在《中文Excel2002实用教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中文Excel2002实用教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类似的知识点, 让学生讲
用过Office组件的用户都知道, 《中文Excel2002实用教程》中有些知识与《中文W o r d 2 0 0 2实用教程》是类似的, 《中文Word2002实用教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往往是上一学期开过, 比如E x c e l的编辑操作, 无非还是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等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缺乏难度, 如果按传统教学, 教学讲得滔滔不绝,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提前预习, 上课前学生的大脑中对本节课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同时也有了一些疑问, 上课时, 我让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讲, 我在下面观察, 根据学生的操作和讲解及时引导, 补充。对于讲课的学生, 我鼓励他用自己的语言把操作表达出来, 这时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发挥应变能力;对于听课的同学, 也很带劲, 因为老师平时操作一般不会有失误, 但是学生就不一样了, 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熟练度不够, 再加上紧张, 难免会有误操作, 听的学生看得可认真了, 一个个争着发表意见, 指点如何改正。学生演示时出现问题, 不怕, 因为错误具有代表性, 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出错时, 我就及时说:“这个问题其他同学上去, 也可能会出现,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它吧!”同学生各抒己见, 我提倡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方法多种多样, 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最后我再理清整个操作思路, 同学们听得更认真了。从学生的“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往往更利于学生的学,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
2. 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Excel2002的排序功能很实用, 但是讲起来知识点不多, 课堂剩余空间大, 以往的教学中, 剩余时间给出例子, 让学生轮流上去练。现在演示教学完成后, 我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让各组代表提出生活中用到排序功能的情况, 并且给出原始数据表, 自己随机挑其他组同学上台解决。同学们都开始思考, 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总成绩单排名次, 月生活费的高低排名, 全年每个月电话费的排名, 50米短跑成绩的排名……提问题的学生精心设计, 解决问题的学习专心操作, 学生们一心扑在了任务上, 对于独立完成好的小组,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于遇到操作问题的小组, 其他学生积极献策, 通过实例练习不仅让学生熟练了排序的操作步骤, 同时也实现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在课堂上消化了所学的知识, 另外又鼓励和引导了学生发问、解疑、对不同思路的质疑,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
新的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动手动脑, 能使学习者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倾向于体验学习, 让学生融入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 对学习报一种主动的姿态呢?
1.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对于Excel200的数据管理功能, 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演示进行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提前预习, 并准备好生活实例, 讲课时所用例子我会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 比如学生们提出的三好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 就是从成绩单中筛选出各门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的同学, 给出原始数据后, 我并不急于讲解步骤, 而是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动, 我问:现在如何你是班主任, 从成绩方面要选出三好学生, 你是怎么做的?同学们马上进入状态:我把成绩单摆在面前, 从第一个学生的成绩开始看, 看他每门课是否都在85分以上, 是的话, 拿笔画上;再看第二个……直到最后一个学生, 画出记号的就是三好学生。我告诉同学们, 这就是筛选的步骤:你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看了, 整个成绩单就是数据筛选的范围;看每门课是否在85分以上, 这就是筛选的条件, 画出的记号就是要实现的结果, 筛选问题就解决了。然后我与同学们一起把思路转成步骤, 讲解操作方法, 学生们听得高兴, 问题是他们给出的, 方法是他们想出的, 参与是快乐, 同时又学到了知识。
2. 教是为了学, 学习的是方法
教师讲课, 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受用, 能引导学生自己动脑, 自己得到理解, 这是好的教法。很多技校的教师提到:现在的学生太懒惰, 老师指一点做一点, 点到哪儿停到哪儿, 问题稍微一变就不会了。是教师讲得太具体了, 还是学生不会融会贯通?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讲时都是针对实例进行的, 学生学时局限性太大, 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方法。我在讲解Excel2002的分类汇总时, 不针对一个例子进行, 同时展开两个实例, 操作归纳到一般情况, 并且随时让学生说思路, 学生知道只会具体的一个操作步骤, 照搬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学时比较认真, 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要会学, 学方法更重要, 方法一旦掌握, 问题怎么变, 都能迎刃而解。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长期从事一线数学教学,体会颇深,我认为:
1、必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自强不懈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进行,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提问题,发现问题,只不过少数人能够回答而已,更多的学生则没有这种可能,从学生来讲,是满怀热情举手,不满遗憾放下手;从老师来讲,有时看到一片“手林”,还真不知抽谁好,久而久之,则没有举手,而是在下面七嘴八舌讨论不休,有个别调皮蛋也趁此机会讲废话。课堂秩序不好,反而影响教学。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既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又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则必须给他们有发言的机会,于是我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通过平等坦率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与教材内容进行对照,达到融会贯通,既实现了学习理论和运用理论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约束,并保持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效果相当不错。
2、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走进新课程》中曾指出:我们应该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真正用真情去对待学生,才会真正换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作为老师你用你的爱感动了学生,同样学生就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学生就从内心愿意学习数学,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欢乐共处。教师还要注意:在备课的环节中尊重学生,课堂目标和环节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用平等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每一种说法。在情感上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了。
3、刻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并非把外在的学习方法强加于学生,而是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习风格。学法指导要体现针对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需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同时,要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动手,提高数学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动眼,提高数学观察能力;使学生动口,提高数学综合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还在于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学生挺起胸膛走路,满怀信心做学问。教师要善于用“很好”、“没关系”、“你的回答很有见解”等词句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刻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4、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教学环境是由课堂空间、师生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新思想的教学,它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1)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开放度
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更多学生体会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如在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我在教学生例题时没有单一地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采用开放式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两步计算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解题规律。
(2)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精心构思以下四类习题:
① 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题有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总结出解题规律。
②条件不唯一。学生通过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
③问题不唯一。也就是使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解答。如:一个运输队送面粉,上午运走240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走480袋.每袋是50千克。”学生可补上如下问题:这一天共运走了多少千克?下午比上午多运走多少千克?下午运送的重量是上午的多少倍?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袋?
④解法不唯一。一道题,思考的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解题策略也就不一样。比如应用题可用算术方法解,也可用方程解,而同样是列方程应用题,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也不同。
通过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可以充分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 篇9
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而户外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户外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户外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非常熟悉的道理和时刻努力的目标。于是我针对幼儿好游戏、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的特点在户外中创设音乐游戏化的环境和采用游戏化的组织方式让幼儿在户外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喜欢音乐。但是,有时我们在探索设计自主性游戏时常常会一味追求户外音乐游戏内容的新颖,而超越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或者相反使得户外音乐游戏内容太过老套,久而久之幼儿也便失去兴趣。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游戏的主人,让游戏成为孩子快乐的向往呢?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老式题材新式创意的户外音乐游戏内容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生活化的游戏内容更容易激起幼儿的共鸣,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班幼儿的家庭情况,大部分幼儿的祖父母一辈老家都在农村,节假日经常要到农村,所以我在户外活动时设计了农家、超市、银行、手机店、小舞台等音乐游戏,贴近生活的游戏使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为基础。虽然这些游戏都比较传统,没有什么时代气息,但是,我们把老式的音乐游戏内容稍加分类组合,根据户外场地的结构特点,把这些小游戏分成了两大内容,即“农家乐”和“快乐城”。游戏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扮成乡下人和城里人,增添了新鲜感。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兜着头巾、戴着袖套、系着围裙的小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而城市里却又别有一翻景象。这些音乐游戏内容结合了季节特点、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理,又充满了生机。
游戏过后,幼儿还常常沉醉在角色中,如吃饭时“乡下人”会和“城里人”比谁吃得快;睡觉时比“乡下人”先睡着还是“城里人”先睡着„„
二、在户外指导方式音乐游戏化。
1、插入式的音乐游戏形式
根据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音乐游戏,提高户外活动的有效性。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学唱歌或歌表演,枯燥乏味的技能培养常使孩子感到是“老师要我学”,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也很费劲。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存在的问题插入游戏。例如,在玩《小鸭小鸡》,老师在游戏开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绿草地(地毯)上开了小花小草,老师说:“今天小朋友来做小鸭小鸡,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幼儿戴上头饰开始音乐游戏。这里把音乐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出现,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随后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理性升华。老师还可以在活动后插上游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例如,在玩《迷路的小花鸭》,在送小花鸭回家的游戏的时候加上音乐,使幼儿能够练习和巩固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另外游戏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反复出现,使幼儿不断获取经验、知识,巩固练习等。
2、融合式的音乐游戏形式
融合式是整个户外活动时先设计好一个完整的游戏,当游戏结束后,幼儿便自然获取相关的有益经验,达到户外活动所要求的目标。例如:歌表演《学做解放军》,老师把户外场地布置成小军营,活动开始时,老师说要和小朋友到军营里去玩,并引导幼儿观察军营里的各种物品如军帽、军装、玩具枪等启发幼儿说说这些东西是谁在用的等等。并鼓励幼儿也来学当解放军,同时引导幼儿创编了动作,老师始终隐形控制着幼儿的活动。以这个音乐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幼儿轻松地学会了歌曲,在户外活动时得到愉快的心情.三、丰富多样全面发展的音乐游戏功能
幼儿的知识技能都应在游戏中获得,即要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原则,这样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游戏所担负的使命不容忽视,在经过了对角色游戏、区域活动等的探索阶段,我觉得现在的户外自主性游戏应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以往的音乐游戏较多的是单纯性地模仿、交往;这种形式主义的改变对幼儿的发展有害而无益。我们在设计时形成了以音乐游戏为主线,渗透幼儿对各种音乐的熟悉,从而确定了丰富多样,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音乐游戏功能。培养幼儿
音乐方面的能力相当重要,同时还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而通过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听音乐时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等,在不同的音乐中体验各种场合、类型的交往,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的提高。幼儿在游戏时,自己就是小农民、银行营业员、超市收银员、手机销售员、小演员等,在户外游戏时可自由交往。
在户外游戏中并能保持良好的秩序,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工作可做,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地交往,自然地发展。
四、充分自由主动创造的音乐游戏空间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更清晰地听到孩子们的呐喊声“还我自由!”自由是什么?其最外现的标志便是行动上的自由,是教师平等视野下无限制的自由。其实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往往会限制幼儿玩规定的游戏.要幼儿跟着老师走.其实在户外游戏时,尽量不要去干涉幼儿的游戏方式,要始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老师更多时候只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务是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或指导幼儿解决一些难题,推动游戏发展。例如:在玩音乐超市游戏中,几个营业员刚开始听到音乐游戏就宣布暂停营业,说要重新排放货架,一会儿横放,一会儿竖放,乱七八糟。这时,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扮演顾客去等购物品,听到哪些音乐适合去买什么,并劝导其他顾客也耐心地等一等,在等待的过程中适当给他们一些建议,终于整理好了,一位营业员还到材料箱里找来一个塑料把手当价格探照器,不一会儿超市又重新开张了。
外部行动的自由只是一个前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自由的核心是精神的自由,是幼儿主体性真正的外现,要保持幼儿独特的视角,让幼儿用童心来看世界。例如:在“农家乐”游戏中,开始孩子们在户外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几天过后,“猫”和“老鼠”一起去钓鱼,再过几天没有人做这个游戏了,对幼儿自己创造、确定的游戏主题或内容,老师都给予支持和帮助,成人文化对于幼儿文化的由衷的赞赏,使幼儿把思想包袱彻底抛弃,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由,才能催发无穷的创造意识。如果机械地要求幼儿按教师确定的主题或方法开展游戏,最终只会培养出机械式的孩子。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推荐阅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1-06
让学生真正的自主探究06-26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10-26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07-20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05-21
让学生真正爱学习10-22
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汇集民生06-28
让“企业精神”真正成为一种精神05-18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11-20
让《品德与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教学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