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2024-10-26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共8篇)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1

曾经有专家言:“让课堂如同生活一般丰富,从而住进孩子的心里。”何谓“住进心里”?我想语文课堂必须“以生为本”,必须有孩子们的手、口、眼并用的开开心心,必须切切实实让孩子们都喜欢语文,才能谈得上“住进”两字,语文课堂才谈得上是丰富孩子们言语生命的乐园。

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一文,以下是我在第一次磨课开头时的教学设计:

1.PPT课件出示:背景简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2.PPT课件出示:战国七雄地图分布。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请问:“将”“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

显然,这样的课堂设计无疑是在“平淡、无趣和波澜不惊”中收场的。听课的老师告诉我:所有环节都是老师在“忙忙碌碌”,学生“无所事事”,包括背景介绍、地图分布、问题出示,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时间?哪有学生心动、眼动、手动的热闹场面?怪不得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确,老师的“繁忙”和“深刻”,可能与学生没有关系。真正好的、成功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局面。

带着同事对我的“叮嘱”,我重新研读教材,深入文本,深入反思,从学生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经过反复的考量、诊断和筛选,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1)“和氏璧”的来历: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2)分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战国七雄”的资料,并互相讨论:“秦国最强,所以成为一切事情的缘由。”

2.导入设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独立阅读、思考、批注、钻研、评点、揣摩、质疑、切磋。最后分组确定: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和”之前必有“不和”,那么,“不和”又是什么?

实践证明,这个设计是以检查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为目的来导入的,其中特别强调让学生收集“和氏璧”来历的故事,然后教师再加入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让学生一下子似乎回到了那遥远的战国时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同时又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为接下来学生更好地认识蔺相如在秦王面前的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埋下伏笔,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由“被动欣赏多媒体”到“课前主动收集资料”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那就是:课堂上谁是主人?让谁动起来?谁是课堂话语权的真正把持者和拥有者?是以教师“一厢情愿”的呈现为主,还是以学生交流互动为主?事实上,主动交流比单项灌输更有效果,分组讨论比单纯看地图更有效果,多元互动比一问一答更有效果。的确,好的教学不是教师走马灯似的频繁地呈现“课件”,而是“走出自我欣赏的陷阱,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成力、表达力都能大幅提升,而这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放权的艺术。就《将相和》的教学而言,当教师引领学生对“完璧归赵”的故事细读之后,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渑池相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独学也罢、对学也罢、群学也罢,总之,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包括在课堂教学临结束时,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比如,《将相和》的教学进行到最后,几乎绝大多数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之后,让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都应该给予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不一定非要说出“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不可。

比如第一个故事不仅仅是“完璧归赵”,学生还说出了“物归原主”;

第二个故事除了“渑池相会”,学生还说出了“为赵王击缶”以死相逼”等等;

第三个故事除了“负荆请罪”,还可以是“同心协力”“引咎自责”“悔过自责”等等。

一堂课结束了,可是孩子们的思考没有结束,“和”与“不和”的余波没有结束,情感触角的延伸与扩展没有结束。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强调以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为大方向,因而有学生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绝大多数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而这不正是新课标、新理念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参考文献

[1]虞大明.让课堂住进孩子的心里[J].小学语文教学,2015(10):1.

[2]李镇西.得失寸心知[J].教师月刊,2015(4):23.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2

在“新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其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再以冷静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课堂,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环节转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细细想之,现在的新课堂存在着好多困惑。

一、不着边际,过于迁就学生的.趣味

【案例】“玩具世界”真奇妙?“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上课伊始,师:机灵狗的商店今天开业了,小朋友猜猜机灵狗会开什么店呢?霎时,小手如林,学生纷纷发言。肯德基店、水果店、玩具店、书店、水晶店……各式商店应有尽有。场面很是热闹,好不容易老师控制住了局面,随即出示画面――“机灵狗玩具店”,货架上摆满了标明单价的玩具。画面的下方是笑笑和淘气分别拿着60元、70元钱。师:机灵狗的玩具店开业了,看到这么多的玩具,你想说什么?顿时,教室里又像炸开了锅。“我最喜欢那只兔子,它比我家里的那只大。”“我喜欢机器猫和憨憨猪。”“这些玩具我都喜欢。”“一只甲壳虫要20元,是不是会变形的?”“遥控车我都玩腻了。”……不同答案五花八门。课始至此,15分钟过去了,小朋友们还陶醉在玩具世界里尽情地说着他们想说的…。。

【思考】表面看来这情境确实吸引了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情境中,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说得不肯罢休。可是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15分钟学生收获了什么?15分钟对一节数学课意味着什么?为什么15分钟过去了还不能切入主题学习?笔者以为这样的情境过于迁就学生的趣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无实质性的作用,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繁荣”之中。

二、趣味有余,偏离数学的本质内涵

【案例】“倒着说”真有趣?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师生首先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倒着说”。教师说“1、2、3”,学生就说“3、2、1”;教师说“老师爱学生”,学生就说“学生爱老师”。接着教师又说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就是一分之二”,然后让学生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几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3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堂;主导

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让家长们渐渐的重视了教育。的确中国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其中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老师过度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等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不仅仅是由于教师原因导致的,也是因为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象逐渐不再适用于现代教学。现代思想解放,学生受到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的影响极大,因此思想也非常活跃,所以不能够再继续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本文就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详细说明。

1 优化教学氛围,创设学生参与条件

课堂是一个与其他地方都十分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深度交流,交流的的也不仅仅是知识,当然还有人生理想上的,前途上的等等。多方面的交流让课堂渐渐的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思想殿堂。但是在过去甚至今天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很少跟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教师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呆板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是在课堂上囫囵吞枣的听而已,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很好的双向沟通,这就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也没有信息的反馈。在课堂上不仅没有让学生成为主角,而且教师反而严格的控制课堂,将课堂置于自身的单纯的讲解之下。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就再也没有思想的相关思考,思想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活跃了。

所以,首先就是要将教学氛围优化,形成学生认真听还要有有效的信息反馈的局面,而教师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研究出足够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迫切需求,改变以往的那种呆滞的教学氛围,将整个课堂置于思考之上,将整个课堂置于讨论之上,只有思想上的碰撞才能够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够优化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在做这一切的同时也要记住,这都是为了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所创设的参与条件,只有始终明白初始目的,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

2 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过去的教法之所以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就是因为过去落后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合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一旦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厌学情绪。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教学方法,有哪些教学方法可以使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首先可以在知识的讲解当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故事成分,增加了课堂的浪漫主义色彩,第二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第三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堂知识的要点,自然当正式开讲的时候就可以增加理解度了。接下来将两种教学方法:

2.1 充分利用课本

充分利用课本。这一点国外就做的比我们国家好,国外的教学是用课本,但是又不仅仅拘泥于课本,国外的教学过程中,会将课本中的知识现实化,让学生具体真实的体会到什么叫做知识,尽量的让学生参与到时间当中来,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真谛,还能够使得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学生心目中大大提高,这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的成长都是有莫大裨益的。但是我们国内相对的就做的比较差一点,主要就是体现在,我国教师太过于拘泥于课本,以至于教师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所以在充分利用课本上,教师还应该多加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

2.2 课堂变静为动

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将课堂的定位定为“动”呢,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并不是国家规定的,这是上千年国家留下来的封建思想,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的不平等,存在比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导致了过去的教师一直都是对学生思想还有精神严格控制,直到建国后仍然还有很多偏远山区或者落后的地方存在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定义为“静”,要想让课堂变静为动,就必须要进行思想上的解放,知识和学术上的交流,才能够使得课堂上的思想充分延伸,达到课堂变静为动的效果。

3 注重学法传授,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如,学习同类课文和段落相似的课文可用迁移式。像《庐山的云雾》一课,学习“云雾”一段,师生共同将写景学习方法归纳成“ 读 课 文——抓 特 点——明 写法——想 画 面——悟 情 感 ” 五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圈、划、议、评等掌握学习方法。

4 结语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当中的问题渐渐显现出来,这也是我们国家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教师控制课堂的现象在现代不应该再出现,只有更好的将学生置于课堂之上,才能够让思想更加活跃,才能够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健康,中国的教育必将往光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春霞.我的地盘我做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J].吉林教育:综合,2015(29).

[2]方树卫.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小学版,2013(03).

[3]董慧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

作者单位

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中心小学 贵州省桐梓县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4

一、在课前准备阶段

一个优质的课堂环节离不开必要的课前准备,这一阶段不仅仅是指老师的课前备课要将重心放在保证学生理解上,而且要求老师能够是学生对于将要进行的课程有所准备,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往的教育就是在新课开始时让学生把课本翻到新的一页,这样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对于课文的理解很难到位,大部分课堂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率。所以,想要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角就必须让其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并且要有趣味、有吸引力,使得学生可以很愉快、高效地准备新的课程,而不是单纯的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努力,才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比如我们讲到《燕子》这篇文章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燕子的样子、飞翔的姿态、鸣叫的声音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之类的。可是作为课堂主角的小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感官体验,所以,在这样一个咨询信息可以快速传递共享的信息时代,可以让他们在家中、在父母帮助下对燕子做一些了解。在任务布置时不应当像其他作业一样,而是充分提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可以对学生说,“我们明天要见一个很漂亮的新朋友,它有黑黑亮亮的羽毛,它还自带一把小巧的剪刀哦。明天它会来我们这里做客,你们要好好招待它,所以回家准备一下吧。”让学生以一种小主人的心态来完成布置的任务,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参与的基础,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二、在课堂教学阶段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上,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才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让他们对于语文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实现有效教学。而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必定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建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充分表达的开放性课堂。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可以说是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才能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吸纳效率。

在学习课文《最佳路径》的时候,很多学生并不懂得为什么要按照那些“被踩出来的小道”来设置人行道,教师往往讲述半节课依旧有学生迷迷糊糊的。对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个游戏情景,让学生作为建筑师,在课堂上用桌子摆放在远近不等的位置作为参观点,每一个学生都设计一套自己的游览线路,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把几个人的线路组合起来,就会发现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就可以和学生们讲,“这几位同学都认为从这里走最好,所以我们就在这里修一条小道。”这样学生们对于“小道”的设计就有了较为明晰的理解了。

三、在课后学习阶段

课后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不能因为这个阶段的场所不在教室内就不予重视,不将其视为课堂的一部分。正相反,课后学习尽管学习场所不是在教室,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会在课后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小学生回到家之后依然要一遍一遍地摘抄书本内容。可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带来有效的积累,很多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依然不记得抄写的内容。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课后学习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创新精神。在作业布置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再将这些问题有筛选的交给同学们完成。同时,可以要求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完成这些问题,不同小组要求自己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完成。

比如我们在学习《鸟语》这一课时,在课堂上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回家收集不同鸟的“语言”,并且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小鸟的叫声。

四、总结

从不再放置老师的座椅开始,学生就渐渐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可是这一认知并没有彻底地实现,不过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人们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课堂的发展不断向着“以生为本”转变。除了认知的提升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张玉凤.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主角[J].新课程:小学,2015(11).

[2]杨雅静.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角[J].新课程:中学,2015(1).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和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加强我国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应转换观念,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采取怎样的教育模式,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上现代素质教学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二、激發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互帮互学的平台,活跃学生学习的气氛,采取组间互助是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优良程度等,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可以互学互助,提高内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学习,以促进该课知识点的掌握。教师的提问是:

(1)课文中叙述了我和“叶老”的哪几件事?

(2)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你读了课文,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3)这篇课文主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堂上,老师把以上3个提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并且在讨论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

三、加强师生间和谐、民主的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中,并不怎么重视师生的民主交流,随着教师观念的更新,恰当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总之,在素质化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应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曹利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2(27):125.

[2]温彪.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学周刊,2014(07):43.

[3]左银花.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2):189.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6

1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按部就班地将知识讲授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和记,课堂上学生开小差、睡觉等现象频频发生,屡禁不止。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开始尝试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危重症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中,首先在上课前就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任务1:让学生查阅课本、相关参考书或利用网络资源找出危重症病房与普通病房的不同之处。任务2:这样的病房该收治怎样的患者?任务3:针对这些患者,如何利用危重症病房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监测和护理?任务布置后,及时在课堂上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通过要求学生主动回答和被动点名回答的方式进行,学生回答得不全面,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汇总并适时给予学生适当评价。同时,学生准备的文字材料要当堂上交,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平时成绩。

2 进行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性格上难免有些孤傲,不愿意与人合作,而合作精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1]。在与很多实习或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交谈后发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实际应用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一个人虽然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把自己的能力与别人的能力结合起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能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解决威胁患者健康甚至生命的问题,成功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更好地履行护理人员的职责。

学会合作,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不是朝夕之事,因此在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其进行培养。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组内成员自行分工,完成每次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检验任务完成情况时,随机选择一位组员代表小组发言,小组内成员可以做补充,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则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打分,并将其作为该小组所有成员的一次平时成绩。这样学生之间就会自觉相互督促、相互帮助,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3 增加实训课时,进行体验式教学

在急救护理教学中,难免要涉及很多的护理操作,因此需要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同时,在实训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根据病例交替扮演患者,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2]。例如,在学习患者转运内容时,有一项操作是三人搬运法,讲解完搬运要点和流程后,请3位学生将一个模拟人用平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学生搬运前未与模型人做任何沟通,很轻松地把他从病床“放在”了平车上,也没有盖上被子就开始转运。接下来,笔者请一位学生扮演卧床患者,再由上次3位学生按照上述流程重新搬运,并提出3个思考问题:这样的操作流程是否合理?患者有无不适?如何改进?负责搬运的学生感觉搬运真人要比模型人费力得多,而作为“患者”的学生也说出了他的感受:(1)不清楚自己会去哪,想拒绝被搬运;(2)害怕搬运过程中掉在地上,却不知如何配合;(3)在平车运送过程中,因为没有盖被子,感觉很冷。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再找到解决办法。

4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

急救意识是广大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意识,不是从事急诊专业和危重症监护专业护理人员所特有的。它体现在护理工作的细节中,意味着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时刻保持警惕。当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护理人员能立刻做出正确判断和反应,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整个抢救过程要求护理人员思想上沉着、冷静,行动上快速、准确。因此,课堂上笔者经常会给学生制造一些“意外情况”,考查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学习担架搬运法时,课本上一般都是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转移。但如果是一位俯卧位受伤的患者该如何处理呢?因此,笔者在以仰卧位受伤患者为例讲解和示教完搬运要点和流程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转运一位俯卧位受伤的患者。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1)在不知道病情的情况下,能否随便改变患者的体位?(2)如何用正确方法改变患者体位?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后,首先快速对患者进行了简单查体,排除了禁忌证,然后采用正确的方法将患者由俯卧位改为仰卧位(重点是保护颈部,旋转身体时呈轴线,注意头部、手脚的位置变换),再进行转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注意到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为“患者”盖被子。

5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到“理化因素造成的损伤”这一内容时,笔者提前将学生随机分成三大组,然后布置任务:每组以情景剧的方式分别表演中暑、溺水和触电的救护,每个情景剧中要涉及相关的知识点。正式上课时,一组学生表演的同时其他两组的学生代表和笔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打分,表演结束后由笔者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其中,90班的表现让笔者至今难忘。表演“触电”的学生小组将事件拟订发生在“幸福工厂”。在某一天平凡的工作中,因线路异常造成了一位“工人”触电,另一位“工友”出手相救却也被电倒,庆幸的是伤得不重。第三位“工友”理智地关闭电闸,同时用干木棍挑离了断的电线,成功解救了两位触电“工友”,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两位“工友”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学生还利用旧报纸亲手制作了安全帽、电闸箱、输液架、除颤仪等道具。整个情景剧不仅呈现了触电患者的救护和注意事项,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6 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扭转“一考定命运”

为了改变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平时不学习,只做考前突击”等不良现象,笔者对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构成重新进行了比例划分:满分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所有的平时成绩取平均值占30%,考勤占10%,作业占10%。这样不仅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而且注重出勤和作业。

摘要: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体验式教学、培养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发挥创造性以及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6个方面阐述有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急救护理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堂“主角”,急救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卞玲玲,霍小鹏.团队合作精神在国际医疗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2):52-53.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7

一、依据教材特点, 明确预习目标

实践证明, 要使学生的预习收到实效,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有了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才能合理地分配时间, 及时调整, 有效预习。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我们编制了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的学案, 它涵盖了四个方面:“预习提示”、“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我的资料”。

“预习提示”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点拨性导语: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定感觉到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特别容易读错, 有不少生字很难写好。对此, 你有什么提醒吗?在相互提醒中, 学生生字词读得准又记得牢。

“我的收获”主要是展示预习成果, 让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一项活动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从读书感受的角度来说;也可从文章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角度来说;还可以从赏析的角度来说。课堂上再以“怎么写”这条主线展开教学, 在交流对话中, 师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出火花, 课堂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我的资料”主要是拓展积累。可以是关于作者, 也可以是查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成语、诗句、名言、故事等。

当然, 预习方案的内容及栏目设计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和年级的不同进行选择和创造。

二、加强预习指导, 习得预习方法1.

“读”为法宝

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于永正老师说:“书不读熟不开讲。”可见课前“读”的重要性。让学生真预习, 我们不妨以“读”为法宝, 以“读”制胜。对预习的课文, 我要求学生至少通读五遍, 五遍的读法不一样, 要求也逐步提高。

初读课文, 轻声读, 圈出文中生字新词, 然后借助生字表, 把生字注上拼音, 多读几遍, 用最好的方法记住字形。对于不理解的词语,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或查阅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并在课文相应处留下笔记, 从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及运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再读课文, 放声读, 标好自然段序号, 理清思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指导学生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补充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题目我们能捕捉到很多的课文内容信息。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写景、写人、写事的文章, 一般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2) 抓关键句。文章的作者, 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 或点明中心, 或概括内容, 或总结全文, 抓住这些关键句, 以一句话串联概括全篇。如《拉萨的天空》这一课, 开头就说“那里的天空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这句话已经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读课文, 默读, 解决课后思考题, 在题目下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大部分课后的思考题都提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变课后问题为读书目标, 课堂上学生就会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发表各自独特的见解, 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往往会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4) 读课文, 赏读, 体会写法。学会迁移表达, 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读一篇文章,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还要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 什么地方写得好, 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评价, 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地写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课堂上学生读美文, 赏美景, 学写法, 收获丰厚, 这样的课堂充满魅力, 让学生流连忘返。 (5) 读课文, 自由读, 质疑问难。学生通过预习, 不可能什么都懂, “学无止境”、“学贵于思”, 学生自读课文后,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或疑难问题, 这是难能可贵的。可引导学生从这几个角度质疑: (1) 从课题质疑。课题对于课文来说是“眼睛”, 是“窗口”。抓住课题提问, 有时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如学习《卧薪尝胆》一课, 可引导学生提问: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是怎样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长期这样训练, 学生便会学会抓住课题提问, 提出关于课文内容及文章中心有价值的问题。 (2) 从中心句质疑, 如《卧薪尝胆》这一课第4节的中心句是“回国以后, 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可引导学生问一问:“越王勾践为什么时刻不忘报仇雪恨?”“这一自然段又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3) 从重点段质疑; (4) 从关键字词质疑; (5) 从标点符号质疑; (6) 从课后习题质疑。 (7) 从写的角度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学多思、活跃思维, 从而使学生由敢问到善问,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 课堂上会迸发出精彩纷呈的智慧火花。

2.查阅资料

吕叔湘先生认为:学语文, 三分课内, 七分课外。所以预习课文仅仅“读文本”还不够, 有时还要查找资料:关于作者、关于课文主要人物和文本相关的诗句、名言、故事, 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夹竹桃》的作者季羡林, 这些名家作品很有必要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通过一篇课文, 来走进一位名人, 将薄书读厚。

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学语文, 这是“大语文学习观”的需要。因此, 我们要善于将生活链接到语文学习中来。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之前, 可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到公园里, 到田野里, 到果园里观察迷人的秋景。课堂学习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 课后学习课文的写法, 描写一处秋景。

这样的“导”, 不光使学生明白了预习什么, 怎样预习, 还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落实预习检查, 激发预习主动性

学生是否预习, 是否真预习, 哪些方面掌握得较好, 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只有通过实实在在地检查, 才能了解, 才能发现。学生预习后, 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 通过检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 从而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情感上的愉悦, 无形中激发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预习, 养成预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

检查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1.认真批改预习案

对预习笔记教师要认真批改, 有时还可写一些富有人情味和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的自学能力让我惊叹”、“你的感悟很独特, 评析很恰当”……这样的批语不仅会使学生因得到意外的惊喜而真正感到欢欣、愉悦, 还会使读批语成为学生的一种渴望和企盼, 以此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 促进其习惯的养成。

2.可在讲读中有机穿插进行

生字词的检查, 可放在导入新课以后, 检查会读会写。课文朗读检查可以随后进行, 也可利用早读课同桌互查, 接下来检查课文内容的概括情况, 然后再了解质疑情况。课后思考题、课文“怎么写”及搜集资料检查, 结合讲读课文有机穿插进行。对于预习认真的同学, 教师要积极加以肯定, 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获取知识的满足。对于听写全对, 字迹又非常漂亮的, 及搜集的好的资料可及时张贴在快乐成长栏里, 供大家阅读、欣赏。

3.开展多种比赛, 以活动推进预习活动走向本真

(1) 评选“读书能手”、“普通话形象大使”, 激发学生自读课文的兴趣。有了读书的兴趣, 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地读准生字字音, 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去读, 直到读通、读顺、读得声情并茂。 (2) 评选“生字词王国国王”, 激发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去识记生字词。 (3) 评选“我是最棒的小老师”,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对课文中一些重点段落的学习, 可尝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由学生来做小老师, 讲一讲这一段写了什么, 又是怎么写的, 说说自己的感受, 讲得最清楚、最生动的自然就是“最棒的小老师”。这项活动, 也促使学生预习时, 不光要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还要思考怎么表达, 既培养思维能力、写作能力, 又培养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学策略谈 篇8

1. 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1)教学心理上,融洽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原则是:对学生,热爱不溺爱,严格不严厉。(2)教学地位上,建立互动关系。要真正达到师生互动,就要处理好一对关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应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导、教导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体现在“重在参与、重在实践、重在自我训练”的过程。因而,在学习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资料的收集、分析、提炼的过程,在交流中,讲台前的位置由学生站,教师仅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伙伴参加讨论。

2. 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气氛。

(1)让学生乐于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我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写出预习笔记,并介绍给同学,由一个或两个学生对这名学生的介绍做出评价。每个学生轮流做主讲人,轮流做评讲人,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讨论,甚至争论。我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相激发思维、互相质疑,取長补短,加深理解。(2)让学生以创新为荣。古诗文的学习,资料是比较充分的。提倡学生在他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一步学习,或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3)让学生公平竞争。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以“学会生存”为目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必须引进竞争机制。我做到:每一次学习活动都有评价,学习告一段落时由小组进行学习成果交流,计入评比栏。这样既在课堂学习中形成了紧张兴奋的学习氛围,又将合作精神引入了竞争之中。(4)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总结。学生在聆听同学讲课时,慢慢地学会欣赏他人,不再唯我独尊,自以为是。每讲一段时间,我都让他们写出听课、讲课的感受,自主学习的内容也会不断完善。

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1)内容浅近。这些古诗文短小精悍、明白易懂,有简单的注释和赏析,正是学生稍作努力便可以自学理解的程度,既能激发出探索兴趣,又不会因过深而使热情受挫。(2)内涵丰富。这些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精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大到朝代更替、小到花鸟草虫,涵盖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3)形式多样。这些古诗文在表现形式上更是精彩纷呈,让人赏心悦目,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本课题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开拓了教学的空间,改变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单一联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可行。

三、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1. 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在实践中,我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

每次学习活动,除了一两位同学作为主讲人外,另外还有一到两位同学对主讲人的讲课进行评价,上不同年级时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学会对别人的评价中,进一步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方式。

在学习阶段总结时,除了卷面测试的形式之外,还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一点、学习中最大的收获,以手抄报形式,向大家展示。这一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清楚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主学习概念,同时又提高学习积极性。

2. 鼓励性评价,促进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鼓励性评价,在保护学生的自尊、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有着积极作用。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坚持给与学生的是正面的反馈,即便是学生参与的评价中我也坚持这样两项原则:先肯定主讲人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出来的长处,再指出不足;在学习活动中能表示出自己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

上一篇:青少年网络德育下一篇:中型沼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