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课堂说话

2024-09-18

学生的课堂说话(精选7篇)

学生的课堂说话 篇1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办学理念。现在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和与人相处的技巧等。我认为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口述能力同样重要, 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但口述能力就有待提高了。而口述能力的提高是基于教师足够的耐心基础上。那么, 在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撬开”学生的口, 让他们在课堂中中尽情地表达和陈述呢?

一、要让学生开口说话, 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由于传统信息技术课程的局限, 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解有误区, 认为只需要操作。要想改变这个传统,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堂上口述能力的重要性, 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给予学生的印象就是玩计算机、操作计算机, 更有甚者只记住老师讲解的操作步骤, 然后按照记忆完成作业。长此以往, 学生对于计算机原理的认识不够透彻, 更别用将自己所学与他人分享了。在教学前,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该将课程口述表达技巧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能先“照葫芦画瓢”。

1. 讲解作品前, 用“大家请听我说”“请大家看我演示”等词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表达作品或者操作过程时, 教师应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这种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 也可以让演示者的讲解更具条理性、逻辑性。

3. 讲解作品时, 应该速度放慢, 以便其他同学为作品和讲解进行适时的点评。

4. 讲解操作过程时, 尽量不要用“点击这个”“点一下这个

图标”“对准这个东西点一下”“用那个工具”“这样拖动一下”等口头非专业用语。教师应该多使用“单击”“双击”“单击鼠标右键”“单击菜单”“单击直线工具”“使用颜料桶工具”“按住鼠标左键向右拖动”等书面化的简单专业用语, 这样可以规范我们的课堂用语。

5. 遇到难点或者有疑问、混淆的地方可以向学生提问, 让

大家进行讨论, 用集体的智慧帮助理解, 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6. 讲解结束后, 听取大家的点评时不要关闭作品, 这样既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 也能迅速听取意见, 快速反应, 提取好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

二、要让学生开口说话, 需要教师耐心倾听

计算机课堂上学生能开口讲解操作非常不容易, 但是由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没有预习的习惯, 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所以学生讲解和点评时比较随意, 甚至有的还是说了很多话都没有进入正题。在这种形式下, 就要求教师能够耐心倾听。

1. 当学生表述正确且基本已经结束时, 教师不要急于打断他的话, 让学生自己说完结束语, 再进行点评。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述的习惯, 又可以让学生的思绪较连贯, 还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比较成功, 能全程解答,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当学生表达正确且完整时, 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项工作,

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认可,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始终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3. 当学生表述结束, 不论是正确与否, 教师必须对其表述进行点评。

这样可以让发言学生感受到尊重感, 同时通过点评可以帮助全班学生逐渐掌握口述技巧, 提供课堂发言能力。

4. 当学生表述错误时, 不要马上打断他的发言。

信息技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一样, 它是一门基于实践操作的学科, 只要操作正确, 就算表述错误那也只是言语上的错误。当学生操作、表述结束, 教师必须首先进行纠正, 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点评。

三、要让学生开口说话, 需要教师耐心点评

1. 所有的点评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的表述中一定有闪光点,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一定能找到。教师要对学生的闪光点认真表扬, 比如“回答条理性强”“声音洪亮”“讲解详细清晰”等等。

2. 点评时, 不规范用语一定要认真纠正。

学生刚刚开始口述表达, 非书面、专业用语的表达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计算机学习, 用不规范的程序回答问题也将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久而久之, 课堂随意性会越来越大了。

3. 点评时, 一定要完整、详细, 不要因为课程内容多、课堂时间紧这些借口而草草完成点评。

有可能学生的一个小毛病因为教师的疏忽而没有及时改正, 成为习惯, 最终无法纠正或者浪费更大的精力来改正这个小毛病, 成为了“小问题导致大麻烦”的老大难。

4. 作品点评结束后, 教师应该给学生申述的权利, 也应该给其他学生点评的机会。

课堂是学生的, 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课堂, 只有让学生能各抒己见的课堂, 只有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学生有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问题, 无法注意到自身的毛病。通过同学间的互相点评, 也能达到监督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只要教师能耐心教育引导学生, 耐心倾听学生的口述表达;耐心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点评, 学生就一定能积极参与到开口说话的人群中。让我们教师用好耐心这个“杠杆”, 用爱心熏陶、感染学生, 让他们愿意开口说话。我相信, 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责编张景贤】

摘要:新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高效课堂也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要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学并且能将个人所学自信且有条理地讲授给他人。但是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是教师讲解或者学生操作, 学生在信息技术仅仅会操作和动手实践, 口述能力就越来越差。因此, 怎样让学生开口说话, 就成了当前信息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表述能力,教师耐心辅导

学生的课堂说话 篇2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1)反之亦然。

学生的课堂说话 篇3

一、明确目标,整合知识

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会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常常有人讲,这个人很有修养,那个人说话太丑。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综合效应。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教学的重点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别人在自我介绍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作出交流(如即席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等等,听与说是水乳交融的。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坚持整体原则,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开创途径,消除隔阂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一是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比如高年级一般是: 讲故事、说实验、请教别人、说成语、演讲、辩论等。二是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是。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使之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三、方法灵活,扩展生活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到了她的身上,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②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去问我妈妈?”③小红马上轻声说:“老师,吃早点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回家换衣服才迟到了。”通过案例比较,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四、民主宽容,自由发展

1.培养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是很有吸引力的。除此以外,还可以多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语才能的领袖、将军、文学家等。这些能言会道的例子既充分说明着怎样口语交际,更能有效地借助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生发对口语交际的情感。

2.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害怕说话不当、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嗤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心病还得用心来治”,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学生的课堂说话 篇4

一、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的现状透视

在从教近三十年的初中语文课堂上, 笔者发现了有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 那就是, 七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较高, 大约有60%的学生主动参与;八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的人数明显下降, 只有30%左右的学生举手发言;到了九年级则主动发言的学生已经是寥寥无几了。有极少部分学生在初中整个学习阶段没有主动举手发言过一次。

二、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现状原因分析

笔者曾对任教的班级就学生课堂发言进行了几次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发言上不积极、不踊跃的原因主要是:一、绝大多数学生长期形成观望等待的心理, 一味地依赖成绩好的同学回答, 或者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二、部分学生生性懦弱、胆小, 而产生畏惧心态;三、还有部分学生顾虑重重, 担心回答不上、回答不好, 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四、源于课外诸多的因素延伸到课堂, 如学生家庭里发生特殊变故, 同学之间产生矛盾, 对老师存有偏见闹个人情绪等等, 而造成情绪低落。

三、解决学生“有口不开”、“有口难开”的几点对策对策一:实现角色转换,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角色转换, 确立“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师要从“唱独角戏”、“吃力不讨好”的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发挥好主导作用, 做好“导演”, 把课堂原原本本地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真正落实“学生忙在课堂闲在课下, 教师忙在课前闲在课中”, 腾出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讨论、合作和探究, 动脑想, 动口说, 动手做, 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对策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学生开口说话的和谐氛围

教师要摒弃“教师高于学生之上”的陈旧观念, 放下“架子”, 和学生促膝谈心, 交流思想, 融通感情, 消除隔阂, 拉近距离, 做学生的良师, 更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和学生“亲密接触”, 走到学生心中去, 真心实意进行感情投资, 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上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 敢想、敢问、敢说, 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 充分肯定学生, 允许学生“出错”, 对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的学生, 大加褒扬。真正打造一个充满平等、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

对策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强烈愿望

笔者认为学生不愿开口说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丧失自信。之所以产生这种不良的心理, 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屡遭失败。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原因, 细分析, 认识自我, 重拾自信。比如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因“生”制宜, 设计“难度系数”不大的问题, 让那些信心缺失的学生回答, 让他们“站起来就能摘到果子”, 让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再者, 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 给他们掌声鼓励。学生有了信心, 就有了勇气, 也就有了胆子, 他们就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智慧的火花就能迸溅出来。

对策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这种互动, 实际上是师生的一种语言上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形式的双边“对话”。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去逐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 鼓励学生质疑。

笔者授课时总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虽然难度不大, 但我总是先肯定学生善于动脑, 善于动口, 然后再认真解答, 慢慢地消除学生惧怕说话的心理障碍。

2. 尝试课堂辩论。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对答案有分歧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 甚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获得了知识, 增强了自信, 张扬了个性, 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开设口头作文课。

作文是一种写作训练, 笔者一改传统的方法, 将书面小作文变成口头小作文。如描写班级中一个同学的外貌, 描绘校园一角的景色, 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讲述身边发生的小故事, 发表对某个问题 (社会现象) 的看法等等。学生对这一新颖的作文形式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争相表现, 其中有不少学生说得还十分精彩。

学生的课堂说话 篇5

向阳中心小学 王莉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疙疙瘩瘩,语无伦次。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一、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二、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方法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目前苏教版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 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 提醒 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 体育 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 剃头 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认一认、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认一认4”时,我把五位的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后”。然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我发现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练习”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笫一册语文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我们来讨论:看书上四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你应该提醒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学生们知道交通常识,同时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然后请学生做一下评价,谁讲的最好,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四)、“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观察插图时,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我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起来。我想,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反复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会说话”给数学课堂带来的精彩 篇6

一、要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课堂教学不管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都要鼓励学生动口说,大胆说,大声说。同时,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赞扬学生,少一些打击性的批评。多为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表现自我的机会。

开学几个星期后,我了解了班里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课堂上让这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找到自信。只要他们大声地回答问题,我都给予表扬。如班里一位男生刘某某,开学前几个星期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在学习“0的认识”一课时,我让他说说课本上情境图的意思: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三只。情境图显示的信息非常清晰,可他站着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于是,我鼓励他:“没关系,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不要紧,我们都会帮助你。”他用非常低的声音说出来,而且是断断续续的,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摸着他的头用鼓励的语言说:“老师刚才听到你说的是对的,可是其他同学好像没听清楚,你能再大声地说一遍吗?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终于,他大声地又说了一遍。我即刻夸奖他有进步,告诉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并奖励了他一枚“幸福鸟”贴纸。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学生自然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告诉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你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错没关系,我们可以在错误中成长”。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班里的学生已经渐渐形成爱发言、想发言、抢发言的良好习惯。

二、要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数学语言要求简洁、完整。在数学课堂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做但说不好。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单位名称的能力

一年级的新生对单位还很模糊,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用单位或用错单位的现象。而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性的学科,学生用错单位或不用单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教他们正确地使用单位名称。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时,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1面红旗、6盆花、7只白鸽等。让学生带着单位描述,初步灌输数学单位的思想;让学生知道单位的重要性,养成正确使用单位的好习惯,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述问题的能力

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述问题,需要从入学开始,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之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如提出问题“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的数量多还是少?”大部分学生都只简单地回答“少”或“多”,这时就要求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少”或“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多”。又如,在教学“4的分与合”一课时,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情境图的意思:原来有3只气球,又拿来1只气球,一共有多少只气球?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边说边做动作:用小棒代替气球,先是一只手拿3根小棒举高,然后另一只手拿来1根小棒举高,在说“一共有多少”时,让学生做出两只手合在一起的动作,体会“一共”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含义。有了动作的配合,学生描述起来就容易多了。

3.培养学生准确使用数学用语的能力

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认识比较模糊,语言比较生活化。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对一些词语进行规范,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如在教授“认识图形”时,我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问是不是能拼成大的长方体时,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不相等”。这里学生虽然把意思表达出来了,可我觉得这时应该及时纠正:比较形状用是否相同,比较大小用是否相等;教授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虽然它们形状相同但大小不相等,所以不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小学二年级课堂说话训练初探 篇7

一、立足文本,进行补白延伸

二年级的学生说话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想像力也丰富,但想象扩散的面不够广,相对应地,语言方面也较为贫乏,所以教师要立足文本,并且多抓住文本中一些可以补白的地方,引导学生多读文章并且通过理解文章后去朗读,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最终用适当的引导句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

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笋芽儿》中有一个优美的片段: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那个省略号的存在,并且让学生开动脑筋:笋芽儿看到的这个美好的世界,是不是就只有桃花,柳树,小燕子啊?还有什么?模仿“桃花笑红了脸”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来扮演笋芽儿和其它的角色,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扩写成一组对话。教师可通过提供一些引导语,比如:桃花笑红了脸,说:“———————— 。” 笋芽说:“— — — — — — — — — —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说:“— — — — — — — 。”笋芽说:“— — — — — — 。” 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说:“— — — — — —。” 笋芽说:“— — — — — —。” 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角色中,又没有脱离文本,在训练上也不会给学生增添难度。

二、力求说话训练有角度、有方法

在训练中,让学生养成规范性练说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引导语提示学生发言的内容、方向。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能用上一下几个句式去表达所想。

例如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明白了、想到了、体会到……)如:从“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个句子中我想到了北京的晚上一定是灯光闪烁,像白天一样明亮。就像我们广州的珠江夜景一样,四处都是灯光,非常好看。

三、好词共享,训练学生“生动说”

说话过程要重视学生的说话体验,不仅让他们有话可说,还要让他们有感而说,并且喜欢这个过程。但是,二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少,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又跟不上,如果仅仅是“我口说我心”,那么说话还是仍旧如白开水一样,很乏味。所以要注意词语、词句的积累。

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通过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地把好词写在黑板上。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把学生的口头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呈现在黑板上,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多用优美的词句,多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进行练习。

四、把握梯度教学

二年级的学生不懂句子的文法结构、逻辑系统等,说话时随心所欲,所以训练时,教师要先出示基本语言格式,再举例示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仿扩说,力求让句子更加生动。以“天空飘着云朵”为例来说,引导学生:“天空是怎样的?云朵又是怎样的?”这时候,学生会给出诸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等答案。扩说的句子如下: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朵。分层次再引导:蓝蓝的天空是怎样的?漂亮吗?可能给出的答案就会更加生动了:蓝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清透,可真是好看呀!那么,除了颜色方面,还可以从哪方面去说说天空?答案还有:宽广。扩说的句子如下:蓝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清透,可真是好看呀!这天空还一望不到边,非常宽广。

责任编辑 邱丽

上一篇:现代会计发展目标分析下一篇:经济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