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管理

2024-08-13

学生课堂管理(共12篇)

学生课堂管理 篇1

摘要:本文从管理对象和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入手, 探索和分析高职学生课堂管理改革的原因, 方法, 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课堂管理,改革,引导

1 为什么改

1.1 管理对象的变化

目前, 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大都为90后。与“70”后、“80”后的大学生相比, 他们具有更强的时代特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功利心强、价值观现实、个性独立;由于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呵护,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1.2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变化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后的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以实际工作中面对的问题为中心, 引导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重新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堂中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彻底转变,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3 改革的必要性

命令式的传统课堂管理模式下营造出的和谐氛围只是一种虚假的表面现象, 抑制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因此,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治能力, 必须对封闭式的传统课堂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

2 怎么样改

2.1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

在日常的课堂管理中放弃枯燥的理论灌输和道德宣讲,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目标, 重视学生个体在思想上的差异, 因材施教,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职课堂管理。

2.2 制定柔性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传统的课堂纪律以不干扰老师上课,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目的, 过于刻板, 使学生从行为到思想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进行, 课堂成为了老师的舞台, 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同时, 随着课程的改革课堂纪律所要维持的“教学秩序”本身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讨论、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主动表达观点等活跃行为。因此,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纪律需要多一些柔性。

2.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有效管理。

那种“师道尊严”、“敬而远之”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更不利于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课堂管理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重点是两个“互相”、两个“共同”和一个“桥梁”。

一是要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尊重。

二是要共同成长、共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是相辅相承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越高, 学生的成长就越快, 同时, 学生的成长又追赶着教师不得不向着更高的领域成长。双方始终处于一种不断成长的追逐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的创新意识渗透给学生, 培养更多的创造能力。

三是要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中得到共同成长;通过创新不断优化彼此, 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够实现。

综上所述,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像家人一样和谐。

3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在课堂管理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思考。具体如下:

问题1:学生对课堂角色的转变很不适应, 认为教师在偷懒, 将大量的时间留给他们自学、思考和实践, 从而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

对策:教师应该进行说课, 使学生全面了解改革后的课堂模式。在实施中耐心引导学生, 用事实说话, 让学生从内心到行动慢慢认同。

问题2: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差,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主动进行互动。

对策:改变学生“沉默是金”的固有思想观念, 从职业角度和社会角度启发学生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配合教师调整自己, 把握锻炼机会, 提高自我表达、与人交流合作等能力。教师需要增加对学生的关注, 对于细微变化及时给予鼓励。

问题3:部分学生存在惰性心理, 抓住课堂管理中的漏洞, 不求所学, 只求及格。严重违背了开展课程改革和课堂管理改革的初衷。

对策: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完善课堂管理制度;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 把他们的心拉回“曹营”。

参考文献

[1]徐玉.基于“以生为本”的高职课堂管理[J].天津大学学报.2010.06:76-78.

[2]卫嵘.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09:36-38.

[3]徐兆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柔性化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06.03:42-43.

[2]郜旭芳.构建以人为本高职学生管理体系[J].改革与开发.2011.05:90.

学生课堂管理 篇2

1.制定具体行为规则.在每学期开始时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解释他的基本行为准则

2.把握教学程序.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流畅性,让学生处于一个连续教学情境之中,从而减少学生的注意力偏离,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教师要顾及全班学生,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有小动作或其它纪律问题的学生无可乘之机.4.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例如,教师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前回答问题,他就应让其余的学生在各自的课桌上进行同样的练习.这样,多数学生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

5.要给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未经许可就发言,离开座位,干扰同学等,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一方面让他知道表现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他的被关注需要.二,课堂违规行为的干预

1、移走引起分心的事物.并且安静地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在下课后才能归还.教师的态度要温和但坚决,不要罗嗦.告诉学生这些东西会保管在合适的地方直到放学.2、强化恰当行为.遵守纪律的学生得到精神或物质(如小红花)上的鼓励。

3、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时可以宣布已完成了多少任务,已完成部分做得很好,并且与这部分学生讨论学习任务,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回到学习任务上来。

4、当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时,教师可以问他们一个问题,让其解决一个难题或者读一段课文,以唤回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恰当,则表明他们是专心的,应该给予强化.5、调整教学.教学有时并不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发展,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兴趣.如果在课堂上有学生开始做白日梦,递纸条,打哈欠,伸懒腰或离开座位的时候,就意味着应该对教学作出一些调整,例如改变教学活动,做学生喜欢并需要他们参与的小组讨论,游戏等,教师要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避免单一活动.如果教师能较早的对教学作出调整,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维持好纪律.6、可以与违规学生的目光交流或摆手制止学生的不恰当行为;可以靠近分心的学生,帮助他将注意力收回到学习上;可以将手放在学生的肩上让其安静,或者抓住学生的手将其送回座促使学生改变

如何管理好小学生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矫正学生的攻击型问题行为,除了要求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领导作风、提高自己的威信外,还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儿童、青少年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儿童进入小学,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把同辈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惑性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儿童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理、督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研究表明,在小学,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他拒绝离开班级,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如果领导或家长叫他,便会随便离开教室。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中性的与消极的三种。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行为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显然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其他课外书籍等等。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在正确对待这三类行为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把学生的消极行为直接改变为积极的行为。中性状态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有技巧的教师总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使其成为中性的力量。对极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不要过于关注,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指责他们,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

对于课堂违纪行为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强度。在低强度上,教师采取非言语的信号作出暗示,如某一儿童正在做小动作,教师以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该生,使其领会教师的意图。中强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语、谈话式的非强迫的方式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言语指令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行为。而所谓高强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师以改变音调的言语行动或以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大声命令某生停止讲话,要求学生站起来。很明显,最佳的停止策略应该是低强度的、私下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才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种动辄大声训斥、威胁,或者讽刺挖苦,一人违纪、全班受训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于揪耳朵、打耳光等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更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不听讲的时候,向其发问,或者通过表扬好的来间接地制止不良行为,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有效的。积极的引导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教育。消极的引导注重监督、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前者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后者使用消极性的语言。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关门要轻一点。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看谁坐得好。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怎么不举手? 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你怎么这么笨!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 „„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地参与课堂学习。

如何控制小学生的课堂纪律(众人论坛)值得我们反思下

一、小孩子嘛。不要刻意的去说他们。。其实 大家都是从小学生过来的。作为老师的,这个时候可以 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我们那会。就我们班 纪律是全年级最散的。1班的老师特稳重。2班老师一看就特严。3班老师一看就特温。我们是4班。老师跟我们一样,是个小孩的感觉。5班老师就特闷 结果。1班的成绩是最好的。2班的学生除了学习外,时时刻刻都特严肃,都不会笑的感觉。3班也是,不温不火的。一个年级,就我们班,课堂最活跃。思维也是全年级最活跃的,创意什么的,都是我们班最棒。5班就除了不急不躁,没优点了。所以,你要是一个老师,你就应该培养的是他们的思维。小学老师很重要,你怎么带的班,就能影响他们一路。他们这个时候,是把老师看的很重要的。所以,千万不要打骂学生,这样一辈子都有阴影的。。其实,他们上课就算散乱的话,你只要耐心的让他们知道因果,他们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你上课的内容,足够让他们耐心的听进去。没几个人会窃窃私语的

二、我是师范专业的大四学生,即将要去一个小学做一名语文老师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小学教育中,管理很重要

同时也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被学生评价“温柔“

而温柔的结果就是课堂纪律的混乱,课堂中经常需要停下来管理学生的纪律,提醒他们不要讲话

而这样,不但我上课很累,也影响了课时进度,对那些真正想听的同学也形成了干扰

马上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如果说以前我还可以不注重课时进度的话,现在是不得不改善一下了

可我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罚又不能罚,光是提醒或者批评他们效果也不大,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尤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应该采取怎么样的不同方法呢

盼各位前辈指教

回答:

要严肃,强化教师的权威;

要宽容,理解孩子的特点;

要有爱,喜欢每个孩子;

要快乐,和孩子们共同高兴的度过每一天.

时间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管理是最重要的,低年级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不要动一动就批评,给他们下结论;高年级的学生要心鼓励为副,疏通思想为主,抽时间多跟他们交流!但是个别学生个别对待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管理是最重要的,低年级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不要动一动就批评,给他们下结论;高年级的学生要心鼓励为副,疏通思想为主,抽时间多跟他们交流!

用温和的语气跟学生说话,他们通常也会温和地跟你说话。表扬带头做得好的孩子。“噢,安东尼奥准备好了,我喜欢。”这会令其他孩子看安东尼奥是怎么做的,并跟着他学。标准、规则要一视同仁,不要对部分学生有偏心!对学生说话的时候,要看着他们的眼睛。用“后脑勺上的眼睛”来警惕可能会出问题的学生。使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向学生传递正面和负面的信息,比如微笑、眨眼、点头、伸大拇指、抬眉、将食指竖着放在嘴前,等等。

记住,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引领,孩子跟着领头的人做。如果教师的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好,孩子就会跟着别人学,不幸的是,领头的通常是教室里调皮捣乱的孩子。行为出格的孩子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超出了边界。沟通的时候,把孩子叫到一边,要让他知道相关的规则是什么,并让他相信,你是知道他会表现好的。努力在每个学生身上找到你喜欢的地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

教师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 篇3

一、新课程下课堂管理存在的两大弊端及其分析

(一)弊端一:“带着枷锁跳舞”。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常常出现课堂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等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正因为烦琐和严密的课堂管理规范存在,这无形中给学生布下了条条框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课堂目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

(二)弊端二:无所适从,放任自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正因为这些课堂管理上的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新课程下课堂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

二、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策略

(一)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

(二)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明白课堂中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是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自己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自己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讨论、如何去活动。无论是何种教法和学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的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教师要真正学好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而且它又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

三、结语

物理课堂学生练习管理三要素 篇4

一、练习题的设计

精选练习题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如果只是把一堆练习题一股脑儿推给学生练习, 这是相当粗暴的做法, 其实是不尊重学生的时间和劳动, 当然只会害了学生。因为有些题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做, 而有些题又太容易, 对学生时间是一种浪费。精选练习要把握两点, 一是有适当的数量, 二是有适当的梯度。

1. 有数量的练, 达到熟能生巧。

例如24点游戏。随便找4个数, 如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 进行随时随地的重复训练, 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苏州大学对24点游戏做了对比实验研究, 发现24点游戏能缩短思考时间, 提升排列组合能力, 提升心算能力, 提升记忆能力和执行功能, 其实就是练习的数量在起作用。卖油翁的手法和百步穿杨的箭法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我在《欧姆定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就注意到量的控制。练习数量太多学生吃不消、数量太少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因此练习数量的科学设定很关键。

2. 有梯度的练,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要紧紧扣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 其实也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而梯度练习则是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 前一个练习是为学生完成下个练习打下了基础, 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一般练习分为三大类, 即基础知识识记、简单应用、知识迁移综合应用, 每一类习题的难度都要有一定的梯度。

要为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练习题。现在的班级大多都有45人左右, 45人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为便于教学, 一般只能分为上中下 (或称为ABC) 三个层次, 力求接近因材施教。教学中要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每个层次的练习题都要有自己的梯度, 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提升其能力, 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 成功的体验是多么愉快的体验呀, 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练习只有一道很难的题, 谁都很难做, 或者一大堆很容易的题, 谁都难做完。我们可以想象, 这样的课堂将会是什么样子?结果只能是这样:学生情绪跌到谷底, 唉声叹气。我在《欧姆定律》这节课的练习时, 就设计了基本适应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 并且每一层次的学生练习都有适当的梯度。

二、学生练习的科学方法

什么事情都讲究科学的方法, 学生做练习也是这样。好的练习题是基础, 如果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会收到高效的结果, 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把学生做练习的科学方法归结为如下四点:

1.“热”。

“热”就是适度的兴奋, 有兴奋才有高效。每次练习之前我都会想办法让学生“热”起来——要有执著的信念:一定要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要有坚定的信心:一定能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这种“热”主要靠自我激励来完成。教师或学校也会不定期地在全班或全校进行相关的激励活动, 但每一次作业的高效激励都需要学生自己从内心里来完成。如回忆上一次高效完成作业而带来的愉悦, 重温近期学习中的决心, 甚至自己早已定下的考试目标和人生目标等。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能让学生兴奋起来, 从而愉快地踏上高效完成本次作业的征途。

2.“限”。

计划每一类题的完成时间和每一道题的完成时间。时间一到, 立即停止, 养成完成计划的习惯。人生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做计划的能力, 也就是统筹兼顾的能力。如果计划不好或没有计划, 可能就会被某几道题纠缠而消耗时间, 导致其他的题无时间做, 有时连看一眼的时间也没有。中考和高考的考场上这一点尤为重要。

3.“跳”。

对某一题思考一段时间, 仍没有头绪, 该题的计划时间又快要到了, 就要果断跳出, 做下一题, 决不纠缠。这是对计划的执行能力的考验。不单是要做计划, 更重要的是坚决执行计划。这样就保证了先做的都是会做的即比较容易的, 而比较“麻烦”的题则放在后面进行攻坚。

4.“踢”。

踢掉障碍点, 进入攻坚阶段, 是最关键的工作。有了“限”和“跳”作基础, 就有部分时间用来解决“难题”。所谓的难题, 一般不是全面不会, 只是有一个或两个障碍点。我常常告诉学生, 障碍点其实就是思维转多了几个弯而已, 所以千万不要被它吓破了胆。这个障碍点一经点拨就会豁然开朗。同一道题不同的人障碍点可能不同, 但大多数人的障碍点是相同的。题里的障碍点恰恰就是自己的薄弱点所在, 所以一定要“踢”掉。每踢掉一个障碍点, 就有一个质的飞跃, 或者是知识上的, 或者是能力上的, 或者是心理上的。找到自己的障碍点并解决掉, 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做练习的目的。

踢掉障碍点有三种方法, 第一是独立思考, 翻查教材和资料, 最终找到问题所在。这是首选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踢掉的障碍点是记忆中最深的, 也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再一次验证, 进一步强化了解题的信心。第二是看参考答案。根据答案里的提示找到问题所在, 进而解决问题。如果看了参考答案仍有问题无法解决就要使用第三种方法:找他人请教。请同学或老师进行讲解, 往往会产生“一语道破天机”的效果, 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热—限—跳—踢”四字诀是相辅相承的, 综合应用效果很明显。其中“热”是保障, 对学生考试目标的激励、对兴趣的培养、对信心的树立、对取得成绩的及时肯定与鼓励等, 都是决定学生状态的重要因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就是教会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而此四字诀, 是物理作业高效策略的核心所在。做题的核心意义在于把错题做会, 把错题做会的核心意义在于找到障碍点, 找到障碍点的核心意义在于踢掉它, 踢掉障碍点的核心意义在于产生质的飞跃。如果这样做了, 正式考试中就会一马当先, 取得优秀成绩。

三、教师的跟踪指导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跟踪指导相当重要, 但往往只回答提问学生的问题或一排排依次看过去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有些有困难的学生并不一定就会提问, 依次看下去也不一定会遇到有困难的学生。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有重点地关注和科学的点拨方法。

1. 有重点地关注。

教师心里要装着全体学生, 知道他们的层次都到了哪里, 包括知识水平、思维速度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 进而观察他们做题时不同的现象, 哪些题做对了, 哪些题做错了, 做题进度如何, 有无全盘计划, 计划执行如何等。一般来说优秀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成绩之所有优秀, 就是因为他们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 遇到难点都会主动想办法解决。教师重点要关注的是后进生。一般情况下, 他们的基础较差, 遇到困难就会把困难放在一边, 自我管理能力也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跟进, 既是监督又是指引。

2. 科学点拨:

小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篇5

一、听到上课铃声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自然形成一队走进教室,等候老师上课。

二、进教室后在教师到来之前可以背诵课文、朗读诗歌或背口诀,老师走进教室后则停止活动。

三、教师走进教室后,由班长喊“立、礼、坐”,学生向老师行35度礼然后端正坐好,下课时,班长喊“立”后,学生方可排成一队走出教室。

四、上课要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要积极动脑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时举左手,手臂在头左前方、手与头平、五指并齐、声音响亮、写字看书时姿势要端正。

五、如上课迟到,应轻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听课。

六、每节下课后,将下一堂课用的课本和文具等放在桌角处,再出去活动。

小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一、听到上课铃声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自然形成一队走进教室,等候老师上课。

二、进教室后在教师到来之前可以背诵课文、朗读诗歌或背口诀,老师走进教室后则停止活动。

三、上课要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要积极动脑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时举左手,手臂在头左前方、手与头平、五指并齐、声音响亮、写字看书时姿势要端正。

四、如上课迟到,应轻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听课。

五、每节下课后,将下一堂课用的课本和文具等放在桌角处,再出去活动。

Token Economies(兑奖券制度)也是许多美国老师常用的管理方法,特别针对自控能力差,屡教不改的学生比较行之有效,尤其是小学阶段。

与“合同”管理方法不同的是,“兑奖券”针对的是所期望达到的言行规范。首先根据具体行为,选定要作为奖励的行为规范(比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尽可能用正面的语言,少用否定词,(比如:不用“不许插嘴”,而说“说话前要举手”)。

下一步要决定衡量行为的标准。(比如做到规范言行的百分之几的正确率,时间长度,做到的次数等等),根据学生具体要规范的言行,老师灵活选择。(比如:一节课没插嘴,20分钟没说话,还是一天没有插嘴得一个兑奖券)。

兑奖券可选用有号码的那种(美国超市都有),或者老师自制,注意要让学生没有仿制假冒的可能。

兑奖券的“价值”应该同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挂钩,比如一个兑奖券可以等于5分钟的电脑游戏,5分钟音乐时间,画画等等。美国小学生都视能与老师一起吃午饭是一种至高无尚的光荣, 老师往往将次设为价值很高的大奖,要挣好几个对奖券才行呢。

如何运作这个兑奖券制度呢?

比如你所期望的行为是该学生能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你可以规定每次按时交作业的话,设一张兑奖券,(价值比如是5分钟电脑游戏),5张兑奖券可以出去玩20分钟,发奖状带回家,到校长室领奖励,跟老师吃中饭,同校长吃中饭等等,老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系统制度,根据具体学生情况,制订的目标,期望的行为所需的时间和努力要有难度,但切不可不切实际,对这个学生来说高不可攀,如果这样学生中途就会不合作,放弃了。

老师要设计好如何,什么时候将兑奖券“兑奖”,是每天一次,每星期一次,还是每两星期一次?攒满20张? 可用一个罐子帮学生收集保存兑奖券。

同“合同”制度一样,奖励的“价值”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比如小学生喜爱Stickers/贴画,可用兑奖券换贴画。

有的老师的“兑奖券制度”很直观,一目了然,就是在教室的墙上贴上有全班学生名字的表格,每完成一次所期望的行为,老师在上面打勾,贴笑脸,然后每天“兑奖”,每星期”兑奖”。

兑奖券制度的好处是经过专家研究证明了的,它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控力,给学生一个期望,动力,还帮助学生学会delayed gratification(延迟欲望满足),(有盼望,但要等待,要等到兑奖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呢)。

类似的方法,家长也可用在家庭教育当中,用兑奖券制度来管理约束孩子的行为,然后可将兑奖券换成孩子渴望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 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自主选择, 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明白正确的选择带来奖励, 错误的选择带来不利的后果。

小议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 篇6

【关键词】低段学生 课堂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8

一、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

1.硬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学校的环境,班级学习氛围,教学媒体等,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环境的好坏会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环境一旦形成,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会给在其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影响。根据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堂心理环境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2.软环境。主要指教师,不同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心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是这一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

(二)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换而言之,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教学内容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说明教学内容有效。根據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等等。

二、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那么课堂上,当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怎么集中时,老师应该变换课堂教学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学生疲劳,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短调整后,再次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想方设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就是涉及到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了,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有策略的进行。1.想:动脑筋。2.方:找原因。3.设:设计。4.法: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所以,前三个步骤就像医生开处方一样,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一切前奏,一切程序都要围绕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如何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搞好课堂教学。

针对低年级学生,我通常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榜样暗示法

案例:通常上课到一定的时候,特别是学习比较枯燥的内容以及上午最后一节课或夏天的下午上课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后半段,就开始陆续有人打哈欠、打瞌睡、说话、做小动作、走神等。这时候,我以前上课通常的做法是:不断表扬那些听话的孩子,夸他们听课认真,爱动脑筋,爱积极发言,你会发现,你在表扬这个孩子的时候,其他不听课的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向被表扬的孩子投去羡慕的目光,同时自己也就自觉的效仿了,也会很认真地听你上一会儿课,并积极发言。这就是榜样暗示法,比你生气、动怒、批评、指责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孩子的做法,效果要好很多,你自己也会为孩子们的单纯和天真而高兴,而不会在那里抱怨学生怎么气人了。

(二)提前鼓励法

案例:对于有类似或者真多动症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提前鼓励法。所谓提前鼓励,顾名思义,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做出令我们满意的举止时,我们提前表扬,让他们始终在老师的鼓励下顺着我们的节奏走,从而跟上大家学习的步伐。以前我班上有个孩子叫“杨琦”,每次考试都是后几名,他本身智商就不是很高,很多简单的知识,他都理解不了,再加上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只要老师的眼睛离开他5分钟,你就会发现他在做小动作了。但是我从来不想放弃他,我总觉得这样的孩子,其实不是他们本身的错,他也许很想学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是本能的,是下意识的,是大脑的问题,是身体发育的问题,应该不会是故意的。

因此,每当他在做小动作时,我就表扬他一次,“你看杨琦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哦!”他就会很认真的在那里想。“你看杨琦听课多认真啊,真有毅力!”他就会马上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一会。“你看杨琦都在举手回答问题了哦!”他会马上把手从桌子下面拿上来高高举起,这时候也许他并不会回答,我会再重复一遍所提问题,他就会若有所思的在那里点着头。课堂上我一会表扬这个,一会表扬那个,换着名字和新鲜词语用,以达到不断提醒和刺激学生神经的功效,让我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三)转换角色预期法

案例:为了和学生胃口,我们平时还可以多些细心,多用心观察,看看孩子最近喜欢谁,迷恋什么,听听他们下课都聊些什么话题。小学低年级孩子一般都喜欢看动画片和卡通故事或者连环画等。我通常会先去了解他们说的市场趋势,然后做一些最流行的卡通人物的小头饰或者用卡通人物的口气写一句话,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在孩子们上课感觉疲惫之时,猛的来那么一句,会让孩子惊奇,移回注意力在我身上。比如流行海绵宝宝的时候,我就利用海绵宝宝、章鱼等角色,学着他们的语气。当学生打瞌睡之时,来一句“海绵宝宝,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海字咯,就是你那个海绵宝宝的海哦,你可得认真哈,想个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呢?你可不能表现得很怂样啊!”学生会立马来精神,集中注意力学习了。

记得有一次,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已经是下午第二节课了,又是在第一节体育室外课后,还是炎热的夏天,为了教学进度,上了新课,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一会儿,当叫他们读课文时,连声音都比平时小了很多,好像上课就是运动后的休息一样。看见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马上说:“现在我们来假设自己就是真正的小鹿、小花,谁来做美丽的小鹿?”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重新投入到积极的角色分配和朗读中。

(四)情境设置法

案例:教学环境的布置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的布置,要主题鲜明,简洁、明快,内容要对学生能起到鼓舞作用,不宜有过多的五颜六色的装饰和张贴,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能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有时突然的停顿或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相反,如果你说话单调无味,缺乏必要的声调变化,就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学生瞌睡或注意力的旁移。教师的动作和表情要有亲和力。有时,教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能使学生一个个全神贯注,多从感性形象入手,使学生感到“有味”,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过程。

(五)随机应变法

为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管理支招 篇7

一、精心打造第一堂体育课, 使学生在新奇中接受课堂以致喜欢体育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体育课, 是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接触正规的体育课, 对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具有重要的意义。

1.留下第一印象:一个亲切漂亮的女体育老师

上课铃响前, 为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 我特意打扮了一下。铃声响后, 我没有急着喊上课, 而是微笑地看着学生等待孩子们就座, 待孩子们坐好, 才喊“上课”。学生起立后, 再一次用目环视学生, 说:“小朋友们好!”好多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时, 我已经开始了精心准备的“自说自话”, 包括自我介绍等。

二次无声的注目礼, 明确告诉孩子“上课了, 我来给他们上课”。一声友好的问候, 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我身上, 好奇地听我的自说自话, 第一个目的达到了。

2.吸引孩子视线:什么是体育课———比幼儿园时做的游戏更“好玩”

一年级的新生普遍活泼好动, 注意力持久性差。为此, 我的自说自话一般比较简短, 然后打开我精心准备的录像:里面选取了几所幼儿园里孩子们游戏、玩耍和做操的场景。看到这些画面, 有的孩子急着说这是我们的幼儿园, 这是我的老师, 还未等孩子们说完, 画面转向了我带着一年级小朋友做老鹰捉小鸡、木头人、小鱼游啊游、打地雷等游戏的场景, 随之画面又出现我带着学生跳绳、投垒球、打篮球、跑步的画面,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都安静了下来, 没等画面全放完我就关掉了录像, 开始了我的第二次自说自话, 这次是关于什么是体育课的话题。

孩子们又一次在不明所以中聆听了我的自说自话:我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体育课?让孩子们明白体育课上不仅可以玩游戏, 还能学到很多运动技能, 告诉孩子们想玩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中的规则等。

3.捕获孩子的心灵:体育课真有趣

自说自话及时结束, 所有的目光再次集中到我身上。“孩子们, 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坐在位子上做游戏?”没等孩子回答, 我已经开始了:举起你的左手让老师看看, 谁的左手举得最直;打开你右手让老师看看, 谁的右手最干净;跺跺你的右脚, 看哪组的跺脚声音最整齐, 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左右前后几个方向的教学, 为今后的广播操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课后布置一个小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刚才的小游戏, 你当小老师, 看爸爸的动作标准, 还是妈妈的动作标准。

这样做, 一是让孩子掌握手和脚的几个方位, 二是通过游戏让孩子去期待下一次体育课, 因为孩子们都会急切地想要告诉我:爸爸做得好, 还是妈妈做得好。孩子们有了兴趣, 就不用发愁如何去落实课堂常规,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梳理一年级新生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常见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1.尽快记住各种课的队形是最头痛的问题

记得第一次上一年级的体育课时, 我根据孩子的身高把男女先排成了二路纵队, 带到操场后, 再由二路纵队排成四路, 并确定为“1、2、3、4”组, 让学生记住相邻的学生, 然后学生解散, 再吹哨集合, 有好多孩子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给找不到位置的孩子再重新排好位置, 接着解散又集合, 直至学生都记住了自己的位置。第二天的体育课, “二路纵队”, “老师, 是排队的队伍吗?”我听了一愣, “什么排队的队伍?不是, 是昨天老师给你们排的队伍。”“老师, 我们排了好几次队伍了, 到底是哪个呀?”这个时候我才明白班主任老师排了出操和放学的队伍。于是连忙按照放学的二路纵队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 心想孩子们记不住二路纵队, 总还记得给他们排得四路纵队吧。口令一下, 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记住自己的位置, 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个月左右, 终于孩子们记住了自己的站位, 而我也为此累得够呛。

对策:巧创方法, 记住集合站队。

针对上述问题, 课前要先了解好每个班的情况。第一堂课先不要把学生带到室外, 而是要准备一节教学引导课。第二堂课要按照班主任排的队伍把孩子们带到操场。因为孩子们还没学立正、稍息、报数、向前看齐等一系列的常规, 不能以规范的口令指挥他们, 于是化繁为简, 二路纵队前后叉开变成了四路纵队, 分别命名为:苹果队, 西瓜队, 草莓队, 桔子队。为了方便学生记忆, 命名时要使用有趣的语言。如, 小朋友, 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圆圆的红红的就像小朋友的小脸蛋, 是什么? (苹果) , 这组小朋友猜到的人多, 那好, 老师就把这个苹果送给你们, 以后你们这组就是苹果队了……

有了名称, 若不加强记忆, 孩子们还是很容易忘记, 接着做一个小游戏:你们在哪?方法:老师说苹果队在哪?苹果队的孩子马上蹲下并齐喊“苹果队在这”;草莓队在哪?草莓队的孩子蹲下齐喊“草莓队在这”。依此类推, 反复练习几次后, 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自己是哪队的。然后让孩子们看看相邻的小朋友是谁?孩子们一下就记住了自己的位置, 为了强化记忆, 又安排了“快快集合”的游戏, 反复游戏四五次, 孩子们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即使有个别的孩子还是找不到, 他前后的小朋友也会急着把他拉入队伍,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的位置。

2.课堂常规的规范落实是头等问题

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原本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生活一下子转为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 对于他们来说, 一时间很难适应, 尤其是要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35 分钟或在操场上站10 多分钟来听老师讲, 对这些孩子来说很难。所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了, 准备带孩子到室外上课, 你会发现学生还没有进课堂;刚说了游戏名称还没来得及讲方法和规则, 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等。

对策:关注细节, 细水长流训练和规范体育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 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 甚至反复的过程, 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 做孩子迷路时的灯塔。

(1) 正面引导, 具体要求课堂规范, 指导养成――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2) 创造机会, 方法多样, 训练养成――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好习惯。

(3) 榜样示范, 借机展示, 促进养成――激励学生巩固良好习惯。

3.课堂中的违规现象是最烦心的问题, 有时也最揪心的安全问题

“老师他打我”“老师我要上厕所”“老师, 某某同学拿我东西了”“老师, 我要喝水”等, 这是一年级体育课堂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常常是刚处理完这边, 那儿又出现状况。

对策:发现问题的本质, 做个“四心”老师――爱心、细心、耐心和童心。

首先, 做个爱心老师, 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要多表扬、多鼓励, 让学生对你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

其次, 做个细心老师,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微小变化,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再次, 做个耐心老师, 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中的插曲比较多, 如, 有的孩子随意插话, 有的排队时故意推挤前面的同学等, 此时教师千万不可急躁, 应耐心地向学生讲道理, 正面引导, 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最后, 做个有童心的老师。与一年级的孩子相处, 你必须把自己当成孩子, 教学中, 采用富有童趣化的语言, 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去影响孩子, 做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4.广播操的教学成为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教过一年级体育的老师都深有体会:第一次学广播操学生因新鲜而兴趣很浓, 若第二节课复习已学广播再学新的一节, 不出三节课,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尽快学完广播操, 一节课教三四节, 三节课下来就把广播操教完, 根本不在乎学生做的广播操动作是否到位, 老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累, 而且效果不佳。

对策:巧用游戏, 让“游戏”取悦孩子,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虽说游戏不是体育课的全部, 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很多学生上体育课就是冲着游戏而来。为此, 开学初我就精心准备了很多简单又安全的游戏, 如:小鱼游啊游, 改编后的“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剪子石头布”, 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木头人”“青蛙捉小虫”“红绿灯”“斗鸡”“编花篮”“开火车”“打地雷”等游戏, 每节课都以不同的游戏来吸引孩子,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他们知道遵守纪律, 认真学习后等待他们的是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 广播操的教学也就不成问题了。

学生课堂管理 篇8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课堂行为

信息技术课是中职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也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有其特殊性。首先, 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 学习习惯欠佳;其次, 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中职学生抱着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再次,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又次, 是课程地位与观念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来处于辅课地位, 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在课堂上容易放松;最后, 信息技术课很多时候是在机房上课, 学生有很多自由操作电脑的时间, 面对游戏和上网的诱惑, 学生很容易分神或吵闹。因此, 中职信息课堂的管理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要实施有效教学, 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协调好学生、电脑和教学的关系,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

学生课堂行为特点分析

(一) 学生课堂行为具有习得性

人的行为受到所经历事件和所处环境的影响, 有些经历促使我们做出某些行为, 而有些经历则使我们避免某些行为。学生的良好的课堂行为也是在课堂经历中习得的。在课堂中, 一部分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会起到示范作用, 促使其他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反之, 如果机房里部分学生玩游戏、随意走动等不良行为没有被教师及时制止, 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信息课堂上可以不遵守秩序, 可以不完成课堂任务, 以致下次课他还会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二) 学生课堂行为具有可塑性

既然多数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也就意味着这些行为可以被改变。在信息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典型问题行为, 如躲在电脑屏幕后或角落里聊天、玩游戏、睡觉等, 也是后天习得的, 同样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矫正。

(三) 学生动机的转变将带来行为的转变

学生的行为表现均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出现任何行为的动机都与两个因素有关, 即他们认为行为带来的价值和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值。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会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价值, 提升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值, 改变学生的行为动机, 并强化学生积极的行为, 有利于信息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积极行为的促进策略

(一) 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要求

在课程的开设之初, 学生经常会问:这门课有作业吗?要考试吗?上机考试还是理论考试?进行闭卷考试吗?这说明学生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知之甚少。教师在学期初有必要向学生详细介绍该门课程的地位与要求:如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对就业的重要性;通过该课程, 学生需达到哪些要求;相应的课堂规则;作业规范及要求;机房管理制度等。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越多, 就越明确自己该怎么做, 就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 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往往源于好奇、游戏或网络, 对学习的内容与过程不一定真正感兴趣。当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 学生就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 从而可自觉规范自身的课堂行为。

从学生兴趣点入手, 设计教学活动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设置两个学期, 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 掌握必备的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在学习该课程时, 只有通过一定量的操作实践,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在布置操作任务时, 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笔者在讲授演示文稿的制作时, 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操作任务, 如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与美化、产品宣传手册的制作、电子杂志的制作等。同时, 在确定这些操作任务时, 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从学生学情入手, 实施有效教学学情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活动中的学习状态, 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思路、掌握情况等。学情会随着教学的进展而变化, 教师应该根据学情的具体情况与变化, 确立合适的教学任务与手段, 实施有效教学。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 将面向具体学习者的有效教学的特征归纳为五种关键行为, 即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和确保学习者的成功率。这五种关键行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1) 选择适合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自主探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等, 到底哪种教学模式合适, 与所授的内容有关, 也与所教班级的学情有关。如果班级的学风较好, 可以多采取自主探究模式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反之,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2)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的态度、程度及对活动的体验, 是课堂交互的重要方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来说, 师生之间的交互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要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使课堂更加高效。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也有一些简单的策略, 如课堂提问;布置学生能单独完成的作业;教师在学生参与活动前的演示与讲解;学生作品展示;操作竞赛等,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 可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技能。 (3) 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 笔者经常会碰到一些不能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 有的偷偷讲话, 有的玩游戏, 有的关掉显示器悄悄睡觉。如果教师不经常性地走动, 督促或提醒他们, 他们的这种状态将持续。当教师经常在机房巡查与指导时, 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他的课堂行为也将更加自律。当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不良时, 可及时采取口头批评、谈话或明确告知惩罚措施等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被关注、被重视, 学生越是感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他们就会更加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教师发现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时, 也要及时地加以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有满足与愉悦感, 对自己更加自信。

关注作业完成情况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有的作业只有在机房才能完成, 离开了机房环境, 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有些操作上的错误学生自己难以及时发觉, 比较隐蔽。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还要确保学生作业有较高的正确率。笔者在机房里做过观察, 当发现学生不操作时, 原因往往是学生不懂、不会, 当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后, 学生就能很快地继续操作。当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完成操作任务后, 教师要及时补充操作任务或加深操作难度, 不能让学生无所事事。

综合利用各种评价方式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评价应该是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是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扎实掌握, 要避免“重结果, 轻过程”的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电子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从而使学生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另外, 针对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较易发生不良行为的现状, 教师可详细地记录学生的不良行为, 及时反馈给学生, 纳入平时成绩, 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此外, 可适当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比例, 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结语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生行为管理是课堂有效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要养成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不但要了解中职学生的行为特点, 还要针对学生的行为特点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 利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形成良好课堂行为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营造活泼、生动、高效、交互的课堂, 切实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凌云.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29) :173.

[2] (美) 兰德尔.斯普瑞克.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王勃涛, 刘文琴, 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3]肖伟东.浅探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6) :16-17.

[4] (美)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 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李移伦, 姚和芳.浅谈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 (1) :90.

[6]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特点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4) :49-51.

大学生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9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管理,问题,对策

0 引言

高校扩招增加了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有利于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能促进社会知识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 伴随着扩招而产生的学生素质问题也不容忽视。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型, 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度上升, 使得高等教育人才不再像以往那样稀缺, 甚至出现过剩的现象,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开始抱怀疑态度, 认为“现在的本科生赶不上过去的老中专生”。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之一是对大学生课堂管理的质疑,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对于这个问题也深有感触。目前看来, 大学生课堂管理难在全国高校范围中是一个普遍的共识, 尤其在一般高校、民企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中更是难管。

1 大学生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独立管理能力差

中国高等教育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严进宽出, 高考是决定学生未来的关键环节, 为了争取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中国的高中生可以说尽历磨练, 老师和家长的严厉监督在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基本就止步了, 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管理。从被管理到独立管理的过程中, 难免出现各种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课堂自控能力的欠缺。从压抑课堂环境到宽松课堂环境的转变, 学生以往被压抑的个性往往会选择在课堂上释放, 对自己的管理大大放松。具体表现为逃课、迟到、上课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看小说漫画、随意进出课堂等等。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上课说话问题。这些情况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院校级别的降低而增加, 高职高专院校的课堂管理问题尤其突出。

1.2 教师放松课堂管理

学生是决定课堂管理水平高低的内因, 专业课老师则是影响其好坏的外因。大学阶段以前的学习期间, 老师对于课堂的管理抓得较严, 加上面临较重的升学压力, 学生也比较配合。但是进入大学之后, 由于年龄增长的原因, 老师一般不会对学生的行为干涉太多, 对于上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行为往往抱着比较宽容的态度, 进一步放纵了学生对课堂管理的不重视。另外, 现在实行学评教方法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考核, 如果老师管的过严会引起学生的反弹从而影响学生对其的打分, 这也在另一方面使得老师对学生影响课堂的行为不加约束。

1.3 学生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

专业课堂上, 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 以至于课程进行了一个学期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甚至连续学习的相似课程都很陌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没有较大的参与意识。另外一个原因是老师在专业课讲授时候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讲课, 也很少去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不积极配合的情况下, 这种趋向更加明显, 上完自己的课就收拾东西走人, 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较少, 不清楚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把握程度。大学考试对于成绩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只要及格就能不影响拿学位证, 而且在期末考试前普遍存在着划重点的现象, 绝大部分学生只要临时突击一下基本就能及格, 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课堂的不关注。[2]

2 解决大学生课堂问题的对策思考

2.1 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管理能力

针对学生独立管理能力差的问题, 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的部门应该引导学生增加自我独立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对学生释放的心态予以理解, 不采用强硬手段进行批评或者强制修正, 在心理上给予人文关怀。[1]另一方面,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 采取公平一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学校和老师应严格考勤制度的执行, 结果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 超过了规定的旷课迟到次数取消考试资格, 在整个学校形成一种氛围, 学生会不自觉的受气氛感染而约束修正自己的不当行为。辅导员可以定期和学生进行座谈, 及时跟进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对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2.2 教师应兼顾课堂管理

教师除了认真备课授课之外, 课堂管理也应参与进来, 不能单靠学生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和分析, 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看待问题。结合自己求学时的经历, 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开放式的引导。学生既需要专业性的学习, 也需要学习生涯的规划指导。单靠辅导员, 这个工作无法高效展开, 专业课教师应该加以辅导协助, 适时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候进行引导, 充分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 要比一味讲课效果要好的多。对于严重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 老师应该遵照制度进行管理。在讲课时候适时走动, 将关注力平均分配到整个课堂, 让学生感觉到约束和关注。

2.3 利用灵活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气氛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历经了近十年以教师讲课为主导的课堂学习, 大学基本会继续延续这种习惯。学校应鼓励老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沉闷的气氛, 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率。老师可以准备丰富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专业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地讲解出来, 尽量复杂问题简单化方便学生理解, 增加学生专业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

此外, 关注学生阶段性的学习需求, 诸如四六级、计算机和专业证书考试, 允许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准备考试, 并可以分享自己当年考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即将毕业实习的学生, 老师可以在讲授完相应的知识点之后, 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播放求职视频, 急学生之所急, 让学生接触相应的求职信息。本人利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了看求职节目之外, 还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分析, 让学生自我反省自身存的会为求职带来阻碍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3 结语

大学生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远比本文中讨论的情况要来的复杂, 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抓住课堂是关键。这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来改进和完善。总而言之, 课堂管理问题不可放松。

参考文献

[1]曲莉娜.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有效课堂管理研究[J].学园, 2013 (03) .

[2]张永耀.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主要因素[J].教育教学研究, 2012 (92) .

学生课堂管理 篇10

作为青年教师, 在短时间内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而严格管理对学生不起作用的情况下, 想要解决课堂违纪的问题, 只能在课堂管理方面进行改变。在管理学中, 团队管理可以降低管理难度, 并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成功团队的管理基本要素有目标、关系、规范、领导力, 将学生分成几个团队即小组, 建立团队后再给予小组长管理权限——给予学生领导力, 组长就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常的课堂纪律作为团队的规范, 学生的成绩与小组考核挂钩, 即为给予团队目标。

在教师难以管理学生的情况下, 本人在教学中试验了学生团队管理学生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学生的成绩由小组的成绩来决定, 管理由小组长来负责, 在组长的监督下, 违纪的问题明显下降。教师不用在讲课的时候多次维持秩序, 授课的效果明显改善。同样的教师在没有改变教学方式的情况下, 仅仅改变了管理的手段, 教学效果就发生明显提升, 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在学生身上。为了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 首先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高职的学生在其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程的成绩较差, 因此内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厌烦讲授式的教学, 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 效果十分差。2.“90 后”学生的父母工作都很忙, 能够给予学生在物质上的条件, 但是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足,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挫败感, 对于失败过一次的事情容易放弃。3.学生上大学后都会住校, 与同学的交往时间大大增加, 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感情, 不愿意被孤立, 因此容易产生从众心理。4.大部分学生虽然厌烦学习, 但是内心对于取得好的成绩有渴望。高职的学生, 动手能力是强项, 对擅长的事情很容易专注, 可以花时间与精力完成自己的目标。5.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 一直做同一件事情, 很快会产生厌烦, 专注的时间很短, 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上课会玩手机。6.作为将要进入社会的青年, 内心有自我个性的追求, 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帮助同学越多得到的满足感越大。

根据上述特点可知高职的学生心理是一个矛盾综合体:1.对于学习会因为自卑产生厌烦感, 从而出现抵触情绪。如果学得不错会产生一点自信, 愿意花精力和时间来更深入地学习。特别在动手能力方面, 表现尤其明显。2.内心渴望展现自我, 突出个性, 来吸引别人的目光, 但是容易被从众心理所影响, 害怕被孤立。3.愿意尝试新事物, 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愿意花精力去努力完成, 但是一旦失败容易产生挫败感, 容易放弃。因此, 在对学生设计教学管理方式时要注意一个平衡点, 当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时要通过激励等手段将其引导向积极方向发展。

改变上课的形式, 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形式变为游戏式的组织形式, 通过将教学内容任务化, 完成教学任务团队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的模式,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竞争的环境。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引起学生对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兴趣, 上课以模式与游戏比较像, 学生不再主观排斥上课, 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对于学习逐渐有了兴趣。特别是团队式管理, 一些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在渴望学习的学生的带动下, 慢慢对学习有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 上课违纪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少, 由于违纪会对团队惩罚, 因此偶尔有违纪现象, 造成团队被惩罚, 违反者基本上不会再犯。

“良好的竞争心理, 正当的竞争精神, 这就是使事业成功与督促个人向上的动力。”竞争能将人的知识、智慧、技能、体力和精力等充分地发掘出来, 并能推向极致。教学环节的组织, 要保证每个团队保持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下,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有一定有要求, 由于课堂组织类似于游戏式, 教学内容必须要任务化与项目化。任务安排时要从易到难, 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参与学习, 否则这部分学生容易对课程失望从而放弃。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 各个团队之间的差距会拉开, 为了保证一个竞争的环境, 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教学任务, 一方面可以平衡每个小组, 使落后的小组不至于失去信心, 另一方面开放性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果是设计类的课程, 可以加入自由创作的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可以对知识多次巩固。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挂钩, 就要防止有学生浑水摸鱼, 定期对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测试, 保证小组每个人都讲教师的讲的内容掌握;如果有学生测试不通过, 则对小组进行惩罚, 对于全员都通过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可以保证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学习, 没有偷懒依赖其他人的情况。

本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还不足, 这是在管理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试验总结出的一套课堂管理办法, 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能力的提高, 会不断地改进此教学模式, 力争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我国的高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学生课堂管理 篇11

一、初中地理课堂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地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

地理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课并不感兴趣,这是目前初中地理课堂的不良现象。然而许多教师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这让学生更加“放肆”起来。因而,初中地理教师应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做出一些改变。

2.地理教师课堂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课堂管理方式是课堂活动的具体内容,许多地理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管理课堂教学,但传统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地理课堂了,教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行为和学习状态进行管理,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初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都比较叛逆,在课堂中难免会犯错误。一旦有违反课堂行为的情况出现时,有些教师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多采用简单的惩罚措施来提醒学生。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没面子”,而且由于学生叛逆的心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好,还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恶化,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如何促进初中地理课堂管理发展

1.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心生厌烦之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太明显。传统的教条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太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还可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例如讲故事、播放视频、做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时候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能针对学生学习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拥有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美好开端,教师通过有效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这要比苦口婆心劝诫学生好好学习的方法好得多。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的领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快乐、轻松地学习。教师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可以采取意见征集、问卷调查或私下聊天的途径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程度和知晓度。学生对地理哪一方面感兴趣,地理教师就针对这一方面做好课件或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做PPT,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话题,这样一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地理教师可以抛开以往古板严肃的教学模式,以幽默好玩的方式将地理知识简单化、生动化,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上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学生课堂管理 篇12

纪律是制定来让所有同学遵守的行为准则,而这样的行为准则又是为了保障大多数同学的利益而产生的,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然后把课堂上的纪律要求向大家明确提出,他们知道这是为了他们的学习而提出的要求,大多数同学就会支持老师的意见,进而认真遵守纪律了。实践证明,严格的纪律要求下,计算机房的公物损坏明显减少,卫生保持相当好,学生学习效果不断提高。笔者对课堂上的纪律要求做了一下总结,与大家共享。

一、禁止插拔计算机任何线缆,保障机器正常运行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为了避开老师的管理,擅自拔掉网线,也有学生故意松动显示器电源线以使下节课的同学不能正常使用,他们自认为他们的这些行为很隐蔽,教师不会发现,一次得逞更加得意忘形,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追究责任,那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会把机房搞得污烟障气,让课堂无法进行下去。我们老师首先是要明白这种行为只是学生的一种调皮行为,甚至是他们测试老师能力的行为,我们老师应当事先向他们说明这种情况,说明老师对这种破坏的了解,然后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这种破坏行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每节课上课时让学生检查公物使用情况,一经发现有破坏行为,严格追究上节课使用者的责任,一般不会冤枉好人。最主要的是老师的认真追究对学生形成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其他学生就不再敢继续效仿了。

二、禁止在桌上或显示器上乱划,确保桌面整齐干净

特别令新上任的信息技术课老师异常烦恼的是,学生把在自己课桌上乱刻乱划的习惯也带到了计算机房里来,结果很多显示器上被学生用各种颜色的笔划出了五颜六色,桌面上也可能被他们刻上或者划上了自己的名字,或者什么名言警句。老师们应当在第一节课时就把这些强调给学生,让他们特别爱护我们的计算机才能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果等到事情出来之后再亡羊补牢,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已丢之羊”不可挽回,特别是新教师应该事先给学生明确利害,以求此项损害达到最小程度。

三、禁止带任何零食进入计算机房,避免机房内的垃圾污染

学生自带零食是形成机房垃圾的重要来源,而学生又特别喜欢带着零食上课,这也是他们平时在教室内坏习惯的延续。每个学校也应该足够重视,对学生吃零食现象予以严格管理,那么“禁止带任何零食入内”必须是信息课老师强调的内容之一。包括饮用水也应该禁止带入,因为一旦水倒在键盘或机箱上很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坏,所以课内应该禁止带水入内。或许一次的要求并不能真正地禁止,但几次过来,你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逐渐地机房的卫生状况就会大大改观了。

四、请勿用力按压键盘托板,防止螺丝松动脱落

大多数计算机的配套桌凳都很漂亮,但键盘的托板实木者甚少,于是按压会造成对它很大的伤害。因为,经常的按压就会使木板内的螺丝钉松动,然后脱落,如果不能及时维修还会造成键盘钢珠掉落,后果更加严重。所以我们信息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应该让同学们晓以利害,要让同学们明白如何去保护我们的计算机设备这是我们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禁止使用外来U盘,避免病毒传播泛滥

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病毒也无处不在,学校的计算机房是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最重要的集中地之一,为了保证这些设备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我们必须对它们百倍地爱护。学生手上最易传播病毒的设备就是U盘了,当然包括他们使用的手机、MP3等移动存储设备。禁止他们使用此类设备是对他们的要求,这一点往往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我们新配置的计算机房内的计算机都可以启用“禁用U盘”功能,这可以完全阻止移动设备对计算机造成的潜在威胁了。

六、原则上进入机房应该套上鞋套,否则禁止进入

在正规管理的计算机房,管理者为了防止灰尘的污染,往往是向学生发放或发售鞋套的,这样对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每一个学校如果条件允许也不妨加强管理,以求计算机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但是限于我县广大地区的教学习惯,此举可能近期不好实现,然而这应该是我们管理努力的一个趋向。

七、按时观察,有了损坏及时报修,以免损坏进一步加重

每节课课前、课中,下课时让学生分别做检查,检查螺丝松动情况,座位周围垃圾情况,遇到能及时维修的情况课后任课教师马上维修,不能马上维修的上报学校,做到及时维修,这样才能减少损坏。课任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设备负责的态度,经常性地仔细地观察公物情况,本着从每一颗螺丝钉抓起的态度,认真管理,精心呵护每一样设备,那才是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一种最高境界。

八、认真做好计算机使用记录,责任到人认真追究

措施有了,关键看落实,我认为这些细节的最关键一步还是这最后一步。我每节课上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学生认真检查公物损坏情况,检查周围垃圾情况,并从每一道划痕、每一个螺丝钉写起,把它们反映在《计算机使用记录》上,如果这一节课的损坏比上一节课有所加重,那么马上回报教师,教师马上追究上课同学的责任,这种事后责任追究制度使同学们形成了较强的责任心,他们不再放任,他们不再一味好奇,而是理智地、细心地对待我们的设备。

上一篇:双向网络:发展瓶颈下一篇:根尖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