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进入课堂(精选6篇)
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篇1
学习数学应该经历怎样的“过程”?是教师讲解清楚后学生去记忆, 还是不用教师讲而让学生去自学?确实, 什么是最好的数学教学方法, 很难有一个定论, 但对于学生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则有定论, 那就是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所说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 他们都必须经历“自我觉悟”的过程。
一、巧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自我感悟
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本领就是能够把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也是衡量数学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 课始他就创设了有趣的情境, 使学生不仅学得不累, 而且兴趣盎然。引入了三个斜度不同的滑梯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情境中, 而当有的学生说想玩第三个滑梯时, 引来了一阵笑声。从这笑声中可以想到学生可能悟到了什么, 并且马上对后面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下面的教学片段会让人们想象出当时的课堂教学气氛。
师: (笑着) 有人笑了, 笑什么?
生:第3个太斜了。
师:这个“斜”字用得很好。
生:第3个太陡了。
师:这三个滑梯的不同之处在哪儿呀?
生:他们三个有高有矮。
师:对, 有高有矮。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胖有瘦。
师:哈哈……是, 有胖有瘦。你说呢, 小伙子?
生:有宽有窄。
师: (惊讶) 还有宽有窄。你们说出的这些都有点像, 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 那需要有数学的眼睛才能看出来。
生: (齐声) 角度!
师:哎呀, 厉害!是不是这样啊? (抽象出三个角)
生:是!
师:最主要的是它们的角度不同 (隐去两个角, 留下第2个滑梯的角) 。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了, 是不是?
生: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量角的大小)
多么引人入胜的课堂引入!这样的学习活动,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兴趣的!在“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宽有窄” ……的较量中, 孩子们“悟”得了一个重要而又有价值的数学概念——角度!
二、巧设圈套,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领学生自我感悟
人所共知, 练习课不容易上, 上好则更难, 尤其是计算练习课, 因为小学生对这样的纯数值计算, 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然而要使学生的计算技能逐步巩固并达到熟练程度, 必须经历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过程。华应龙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灵活地运用教材, 将原教材后附的数学游戏——“神奇的‘495’”有机地纳入练习课内。在这节课中, 不是老师出题学生算, 而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算, 且各不相同。每人独立写出三个不同的数字, 组成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并求差, “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则, 把你所写的那三个数字所组成的数, 一步一步地计算下去, 咱们来比一比, 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算式又对又多”。就是因为这样的“引诱”, 学生伏案执笔, 埋头计算……不知不觉中, 每个学生都练习了不少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题。过了一会儿, 有的同学停下笔, 互相议论起来:“算了半天, 算不出去了, 就是那几个数字, 来来回回的。”“怎么算都是954-459=495。”“我觉得我们每位同学写的数字不一样, 但算出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我发现每个算式得数中间都是9。”同学们探究着、发现着、感悟着……其中有一位同学计算的错误成为了矫正的资源。那位学生选的数字是“2、1、0”, 可他算出的结果是595。教师引导学生帮助该生指出问题。“最后一个算式的百位借走1, 还剩8, 8-4=4, 他没有借位, 还是用9做的, 所以得5, 就错了。”这也正是学生做多位数减法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常常忘掉退位点。在此基础上, 学生总结出做多位数减法时的注意点:要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退位减时不要忘了退位点。
为了寻求和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学生乐此不疲、心甘情愿地做了许多道被认为“枯燥单调”的计算题。这样的练习学生还会感到乏味吗?这样的练习学生还会厌烦吗?华老师巧设圈套, “引生入胜”, 可谓是教学智慧。
三、巧设陷阱, 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引领学生自我感悟
在教师把握了数学的本质后, 如何设计“活动”让学生也能自主地把握数学本质, 就是教学法的核心问题了。
在华应龙老师的“中括号”教学中, 他并没有按照很多老师所理解的新课程去“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 也没有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来“动手操作和交流”, 而是从常见的数学游戏入手, 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但是问题越来越“难”, 越来越有“挑战性”, 而这个“挑战性”是有目的的:改变运算的顺序。
“跳一跳, 够得到”的境界是数学教学的最优境界, 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调动起来, 认知需求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出来, 同时又得到了满足。从“18 2 3 6=18”到“18 2 3 6=81”, 再到“18 2 3 6=1”, 简单的数字与算式, 其中蕴涵的是不简单的数学道理:变与不变。学生在游戏中就被吸引了, 逐步陷入教师事先挖好的“陷阱”中, 并能自己从“陷阱”中爬出来:感受约束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 并会计算相关的试题。
综上所述, 在每一个教学片段中教者都不是给予, 而是激发和唤醒;与之相应的是,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感悟生成!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它绝对不是简单的物质传递, 遵循着守恒定律:你给什么, 我就拥有什么;你给多少, 我就拥有多少。而是在质上的化学反应, 经过教者到学者, 必定会产生大量的新物质, 这个量甚至是无法计算, 高于一切想象的!
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化学的乐园 篇2
长期以来,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常态。“讲记背练”的学习方式一脉相承地相传着。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既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学习动机的产生,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而只有当学生沉浸在学习中,他们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只有从学习中发现乐趣、感受乐趣,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学生只有在享受学习乐趣时,才能产生可持续学习的动机和愿望。这里,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化学的乐园,就是从上述原因出发,抓住“课改”机遇,按照时代的发展要求,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化学的乐园。
二、学科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这门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就构成了它自身的学科优势。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门课程的基础是“实验”,这就说明,化学的一切知识及其理论都源于实践,都是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加工。而我们实践的过程,则是我们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过程。胡锦涛同志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做好一切工作,都需要理论的指导。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就是为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化学所具备的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密切联系这一特点,就使得我们在教学中,能随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身边选取他们所熟知的事物和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实施自己的教学。比如讲到“钢铁生锈的条件”时,我们就引导学生想到这样的生活情境:“切完西瓜的菜刀,没有擦干,搁置在案板上”,“铁制农具放在户外,下完一场雨后”,并让学生调查或去研究,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让他们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三、课改形势
“课改”势在必行,而且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了。“课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它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举措。在“课改”喊得满天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两三个声音喊得最响,那便是“改什么”和“怎么改”,改什么呢?改的是“课本”,即教材;同时,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至于“课本”已经改了,那是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科研部门的事。对于学校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改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脚点是学生的学。那么,怎么改呢?以“科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切入教学,便是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让学生向科学家那样,推每个问题的因果,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寻找搜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讨论、交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并让“学中用、用中学”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用以促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愿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任何不重视学生的愿望和要求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到学校,学校到家庭,这样两点一线的活动路线,教室、自家的小房子,这样单调枯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备受煎熬。刻板、单调的教材内容,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们需要变“教科书是自己的世界”为“世界是自己的教科书”。他们需要自主地去探索世界的奥秘。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本领”,而不是一两块“金子”。他们需要的教师是引导、帮助、激励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全方位的保姆”。他们需要的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以提高生活品味的东西,而不是像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空洞理论说教。
五、教师的作用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他所处的位置是高高在上的,甚至是列于“天、地、君、亲、师”这样的神位上的师,是先知先觉的化身。所以他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当然,这在原先“小国寡名”的历史环境中,教师的这些职能是发挥过卓越作用的。不可否认,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在一定意义上直到现代教育还是存在的,但在当今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环境下,仅仅靠“传道、授业、解惑”是不能适应教育发展时代现状对教师的要求的。
用兴趣引领小学生进入英语的世界 篇3
一、亲近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好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下课后,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使学生感觉老师就像朋友,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性格上有缺陷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主动关心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真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单调、机械的操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有趣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玩中学,学中玩,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
1.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的前提,PEP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把教材生活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How muchis it?”时,可以创设一个在商店买卖商品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运用刚学到的语言进行情境交流,课堂就成了食物店和小卖部。每到这一环节,学生争先恐后,兴致高昂。教学动物类单词时,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有趣、好玩。另外,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也能很好地创设情境,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句句有趣的话语,加上动画效果,就能把学生带入一个个有声有色的美丽世界。在美的熏陶下,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过来。如,讲解单词cold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雪天冻得瑟瑟发抖的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对cold的理解无需多言。
2.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猜谜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谜语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比如,我们可以用do and guess,draw and guess等来引出或巩固单词的教学。
3.设计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和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但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练好听、说、读、写、演等多方面的本领,何乐而不为?如,在教学“time”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1~10,可以运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Wolf,wolf,what time is it ?Five o’clock.It’s time to have supper.Wow! 用英语表述游戏中的语言,好奇、乐玩,能增强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意识,恰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歌谣、故事、比赛等活动形式熏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可使人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愉快而求索不止。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通过赏识教育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在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的同时,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篇4
关键词:写景 新视野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67
“写景”是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的“必修”课。奇趣盎然的大自然景观令学生稀嘘,而学生对自然优美景致“描绘”却感到“缺词少语”。为此,为逐步提高学生临场“写景”技能,近年来,我依据小学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多层次,创设各种“场景”,优化“写景”情境,丰富和拓展“写景”意境。
一、创设语境,引领学生“品文悟境”之后,改写、扩写“场景”
改写或扩写文体中的“景致”,有利于培养学生深挖文本内涵,独立谴词造句的能力。如何让尚处于写作“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在“品文悟境之”后,写出构思精巧,“景致”描写合乎情理的短文,是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不外乎做到两方面:一是依据小语“课标”,围绕文本中心,紧扣“场景”意蕴,创设一种种既融合学生认知规律,又适合于学生的个性思维的“鲜活”语境;二是依据授课进度,适时展现投影视频,并通过“动、静交替图像,丰富学生的‘场景视觉表象,据此来催生学生‘说景到‘写景的激情。”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景致”有序流动的写景文章。本篇文章在“写景”层次安排上做到“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描写手法上作者采用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写法,展现场景方面独特精致。
教学本篇课文的关键,是如何再现“语境”,让学生思维身临其境。情感和思维完全融入到“文本”所述语境中、读者的心灵与语境中,人和物亲切会面和对话?为了展现“锡林郭勒大草原”那一幕幕“人与动物及大自然和谐相处是欢腾画面”。课前,我利用“Flash”技术,设制了四组动画,第一组是从天空俯瞰草原的画面:“蓝天的云下,绿意迭瀑的草原,微风吹来,绿浪翻滚”;第二组是牛、羊在草丛中流动。远处低矮浑圆,绵延起伏山岭,沟沟谷谷,铺满着各类生机盎然花草;第三组是湖泊星罗棋布地镶嵌草原上。大小各异的湖泊、水流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第四组是“人与动物欢腾景观”画面中。“一群群雄鹰低空展翅飞翔,时而相互追逐,草地上成群的牛羊悠闲吃草,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男女牧民骑马时而穿行于牛羊群中……。随着这四组动画有序展示之后,我立即抛出一连串问题来示导学生“写景”。1.置身于天空中你看到了草原上有哪些花草?2.天空中有哪些的动物飞翔?3.放牧的人是哪些人?谁能诵读本课文后,在不改变“本文景致”的前提下,系统口述或描写“本文场景,写景完毕后,请分组交上来。课后,一名学生“写景”习作,确令我兴奋。“阳光和煦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如一幅扑面而来流动的风景画,清风徐来,绿意流淌;地势起伏和缓的草滩中镶嵌着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湖泊;天空中,一群群雄鹰时而低空盘旋。身着民族服饰的牧民穿行在牛羊群中,好一幅人与动物欢腾的景观。
这种让学生在丰富其视觉表象之后,再引导学生扩写,改写文本“场景”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写景”技能的重要手段。
这印证了叶澜教授所指出的:“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流的影响,以动态的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二、师生互动,共创生活情境,亮相课堂,学生“临场”景,写景
让学生学会在任何“场境”下都能随意述说或用“词语”描写出一处处“场景”的精致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细致有层次地观察景物特征。在引导学生观察景观特征之后,还要有目的、计划地推出一些“指导性”描写场景语句,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综合整合。校园,是学生健身、栖身、学习的场所,校园的景致确实令学生感触颇深。因此,引导学生共创生活“情境”,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写景”的积极性。比如,《校园的“升旗仪式》是每周一上午学生的必修课。让学生参与这一场景“拍摄”,并引导学生将这一“场景”制成“新闻短片”报道,是激励学生“写景”的最佳举措。为此,在学校少工委的帮助下,我组建了一个小学三年级6名学生组成的“新闻节目采访组”,选准一个风和日丽周;挑选三名学生利用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学校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拍摄完毕后,又指导学生于电脑室精心剪辑,并配上柔和的音乐,制成“新闻光碟片后”先在多媒体教室试播。后在作文“写景”课上,亮相荧屏。随着精美图像有序展出,指导学生“临场”“写景”。课后,我从传上来的作品中看到了这样一篇“写景”作品。“升旗仪式就要开始了,平时叽叽喳喳的“鸟儿”也屏息凝神了,全校6个年级18个班的学生们精神抖数有序站在大操场上,等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到来。“升旗仪式”开始!值周行政“话声”刚落,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少先队员们举右手向国旗致礼……”
以上这种由学生亲身现场采集材料,处理材料,随后进行“写景”内容深层次加工的举措,真正实现了“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建构与开发,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可行性的评估”这一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写景”教学,需要依据学生认识规律,着眼于学生“个性思维和未来长久发展”的高度,调整“习作教学方法”;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文本情境之后,更要设法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关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场景”,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篇5
在物理教学中, 如何将“负螺旋”状态的学生向“正螺旋”转化呢?在教学实践中, 我有以下体会:
首先, 激发兴趣, 唤醒学习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才能唤起他们学物理的欲望.所以在导入新课时候, 可以采用故事法, 如在讲密度时, 可以用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来导入;介绍“浮力”知识前, 可以和学生说说死海不死来吸引学生等.学生对这些故事感兴趣, 无形就会关注到物理知识中去, 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除了用故事法, 还可以用实验导入法, 这时候就可以专门邀请“负螺旋状态”学生来协助完成, 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会使学生感到兴奋, 惊奇、从而激起学习的欲望这样持续锻炼, 学生自然会带着获得新知识的兴趣来学习物理.
如, 我在教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中, 先把全班60个同学分成15个小组, 四个同学一组.我提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三个盒子 (盒子里面分别在适当的位置放置凸透镜) , 指导学生在一端朝向另一端光亮的地方看, 看你会发现什么?
教学对话如下: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来三个盒子, 里面藏着什么呢?谁大胆猜测一下? (生兴致勃勃, 展开想象翅膀, 众说纷纭) 谁想上来看看?请生上来.
师:保持这个小孔向上, 从这一端向里透着光亮的地方看, 你看到什么? (大大的希望、小小的努力、小小的自信) , 老师这里有3个一样焦距的凸透镜, 同学们再猜想一下, 如果在这个小孔插入这样凸透镜, 里面会有什么变化呢?甲同学, 你说一下. (生答略.)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 是的, 刚才从这小孔看到是大大的希望的字样, 插入凸透镜后, 希望字样就变小成倒立了.乙同学, 你呢?哦, 之前看到的小小努力字样, 现在看到变成倒立放大了.它做了倒卧还变强大了!丙同学, 之前看到自信字样, 现在怎样了?变大了!对, 大大的自信!)
师:同学们, 看到这, 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略)
师:对啊, 神奇, 物理就是这么神奇,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变化呢?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解密.请打开书本, 齐读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教学中, 经常会有一连串的与日常生活看到的相冲突的现象, 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自所为会大为触动, 这样就很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探究未知的兴趣.原来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同学, 通过实践获取了体验的成功, 渐渐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去, 这是迈向“正螺旋”的第一步———兴趣给予学好物理的信心.
其次, 给予空间, 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物理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在物理活动中, 要充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 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学生, 在充分探究后会所获有所思, 进而有所得, 同时, 他们对自己探究所获取的知识会格外珍惜, 印象会特别深刻, 更加有说服力, 物理魅力感染了他, 自然就会刺激他继续钻研下去, 学习下去, 久而久之, 学习中慢慢转化为“正螺旋状态”.如, 我在教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 在探究环节安排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七个环节.在所有环节, 我都尽量多提问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学生, 遇到难度比较大的, 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桌面都有老师为你们准备这样的三个盒子, 请同学们细心观察, 并将你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 看有什么疑问, 小组讨论归纳出问题, 再跟全班同学交流.俗话说“正确提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看谁是最会提问题的人.
生:为什么字离凸透镜近时呈放大的像, 而这放大的像有时是倒立有时是正立?为什么字离凸透镜远时会成倒立缩小的像呢?
师:谁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指生说) , 对, 物理学中, 我们把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谁能把这些问题合成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物距不同, 成的像的性质也不同?
二、猜想假设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先要进行大胆的猜想, 同学们, 请你们根据刚才小盒成像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后猜想.
学生经过猜想后得出猜想:物距大, 成缩小倒立的像, 物距小, 成放大的像.
三、设计实验
有了猜想假设, 那下一步我们就要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之前, 我会向学生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以及其用法, 并强调设计实验方案的目的是探究成像的情况与物距是否有关.这时, 我会建议学生用点燃的蜡烛作为成像的物体, 自行选择其他器材来进行探究.请同学们积极讨论后制定研究方案.
四、进行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中统一用f=5cm的凸透镜做实验, 把它固定在光具座中间的位置, 并要求学生在光具座的刻度尺上的一倍焦距处和两倍焦距处贴上小红点作标记, 装透镜和光屏时请注意, 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要在同一水平面上.课前我对全班同学分了15个小组, 下面我要求第一到七组同学移动蜡烛和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缩小的像, 第八到十五组同学移动蜡烛和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
五、分析论证
进行实验更重要的是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请各小组代表将实验数据汇报, 得出成倒立缩小的像必须u>2f, 此时f
六、评估
此时, 我进一步介绍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让学生进一步得出成放大的实像时f
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安全的学习和探究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增长物理探究的能力, 获取物理知识.同时, 学生在进行物理探究的过程中, 不仅增长了物理探究能力, 而且学会了与人合作、善于质疑的物理态度, 这样, 在多方面的肯定与成功愉悦的体验后, “正螺旋状态”逐渐向学生又靠近了.因此, 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物理知识是促使学生进入“正螺旋状态”必不可少的环节.
摘要:“正螺旋”与“负螺旋”, 原本是两个极其简单的物理学概念, 顺时针拧动螺丝, 螺丝就会被越拧越紧, 这便是“正螺旋”, 反之就是“负螺旋”.中央10台推出了一个关于教育改革的电视报告文学《新教育风暴》, 里面提出“正螺旋状态”与“负螺旋状态”两个新概念.反观自己的物理教学, 其实也可以运用方法, 促使学生向“正螺旋状态”发展, 并把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学生转化为“正螺旋状态”, 使得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 热爱物理.
关键词:负螺旋状态,转化,正螺旋状态
参考文献
[1]夏焰.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3 (4) :21-22.
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篇6
曹文辉的《独体字的界定》指出:“只有一个末级部件, 不能再拆分的字, 叫做独体字。”[1]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第一, “只有一个末级部件”, 指的就是《部件规范》中规定的成字部件, 因为单笔部件 (除“一”和“乙”以外) 和非成字部件是不能成字的。第二, “不能再拆分”, 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包括汉字拆分过程中的合成部件, 例如:“想”字可以先拆分成“相”和“心”, “相”还能再拆分成“木”和“目”, 所以, “相”不是独体字, “木”“目”“心”才是独体字;二是部件没有包容关系, 不得将大部件拆分为小部件, 因此, 已经规定为成字部件的就不能再拆分了, 例如:歹肉方户。
独体字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 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的。独体字在常用的汉字里所占的比例很小, 大多数常用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的合体字。但独体字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们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字从古使用至今, 而且绝大部分又都是合体字的构成部件, 作为偏旁构成合体字, 构字能力极强, 这使得独体字成为了汉字系统的核心。小学低年级是识字初始阶段, 是学生大量接触独体字的阶段, 因独体字的笔画形状及笔画组合, 往往是因字而异, 学习时只能一个一个记, 不能类推, 这便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时遇到的一大难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 就小学低年级独体字教学的识记方面提出几种方法, 以供参考。
一、利用象形法, 看“图”“识”字
在小学低年级所学的生字中, 许多都是象形字。我们可以用象形法引导学生理解独体字,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进行有效识记。
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时, 其中的生字“羊”、“门”、“无”和“民”便可以用此方法。上课前我把每个字的象形字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把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象形字后面。并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 学生说羊就像一个羊头, 门就像两扇门。无、民比较难一点, 老师简单说说。无像一个人伸开双臂, 手拿两根飘带在跳舞, 无和舞读音也差不多。民, 古时候有个人犯了很大很大的错误, 被惩罚用一根细细的针刺瞎了眼睛, 他就成了一个残疾人, 这样的人就叫做民。现在不是这样啦, 现在就指普通老百姓。通过这样的解释, 小朋友对这几个字的字形记忆就比较深刻, 能更好地识记生字。
二、画图或看实物帮助记字
汉字中几十、上百的独体字, 字形简单, 又有独立的意义, 有不少独体字还是以后学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好独体字非常重要, 独体字最便于用图形表达字义, 画出或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画, 孩子们爱学、乐意学。如“爪”字是由手、脚、爪子的形象变化来的。让学生画出手、脚、爪子的图, 学生很容易记住。画出“瓜”字图 (两片叶子中间长了一条黄瓜) ,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是由瓜果的形象变化来的。教象形字时可学一些简单的古字。如“月、日”等使孩子们知道有的字是根据事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这样一来, 汉字在孩子们眼里变成了一幅幅图画, 一个个故事, 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使之怀着一种探究的心理了解汉字的真谛。
三、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
在小学第一册教本中, 多数先学独体字, 教师可将这些独体字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输, 学生掌握独体字较为轻松, 进入第二期后,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 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做基本字, 利用基本字加一画、减一画或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日”加一画是“目”、“目”减一画是“日”、“大”加一画是“天”, “天”减一画是“大”, 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新字, 又让学生区分这些形近字。
四、趣味创编, 让孩子爱上识字
在语文课上不仅要体现老师的智慧, 也要有学生的精彩。师生合作可以把生字编写成一个个有趣的字谜, 有益于记字形字义, 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能识记生字, 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创作字谜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创作, 比如学习“告”字时, 可以根据字形的直观、形象编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 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新字“告”, 并能很快进行记忆。创作字谜也可以根据字形特点展开联想编字谜, 如在学习“乒、乓”两字时, 让学生猜个字谜“他俩差点都当兵”, 从字形上记住这两个新字, 既高效又有趣。通过创编字谜活动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易于为学生接受, 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减轻学生记忆的强度,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识字教学形象化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 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应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恰当运用直观教具, 尤其是电教手段, 可以使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因此, 教学中采用展示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能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 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六、丰富情感体验, 由被动走向主动
以“尊重”为基础, 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意见,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既尊重自己, 又尊重别人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 热情鼓励, 积极引导学生发言, 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同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情感依赖性, 教师要抓住时机,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形成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自己看做是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中, 使课堂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大胆让学生独立思考, 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的寻宝人, 体验发现宝藏的成功与快乐。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 尤其是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更应选取最佳的识字方法, 让学生轻松进入“识字乐园”,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 进行有趣的识字活动, 实现学生识记效果的增强。那么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点燃创造之火, 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呢?关键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轻轻松松过识字关。
综上所述, 识字教学决不能将识字变为学生的负担, 应该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字进行科学有趣的教学。以“趣”为前提, 让学生开心识字。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识字的欲望。认识的字数量多了, 兴趣有了, 学生自然就有了尝试的欲望。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大胆地进行识字, 识字教学也就不难了。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识字初始阶段, 是学生大量接触独体字的阶段, 因独体字的笔画形状及笔画组合, 往往是因字而异, 学习时只能一个一个记, 不能类推, 这便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独体字的一大难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 对小学低年级独体字教学的识记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独体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文辉, 柳淇.独体字的界定[J].应用指南, 2006 (10) .
[2]窦文, 窦勇.汉字字源[M].吉林文艺出版社, 2005.11.
[3][东汉]许慎原著.吴苏仪编著.画说汉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7.
[4]曹文太.漫话汉字[M].天地出版社, 2002.
[5]谢泽荣.独体字四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 .
【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推荐阅读:
引领学生科学11-05
引领学生快乐作文07-14
引领学生自主阅读06-13
引领学生自我教育08-30
引领学生走出写作困境07-17
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之美05-10
引领学生走向课外阅读05-23
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08-14
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08-28
引领学生数学地思考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