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引领课堂(精选8篇)
游戏引领课堂 篇1
一、引言
又要上课了!想到又要走进课堂, 我顿时像个泄气的皮球, 可以想象等待我的肯定又是这样一幅画面:任你在讲台上讲得多么天花乱坠, 学生始终是无动于衷, 一脸茫然。他们或则睡觉看课外书, 或则讲话, 做小动作, 甚至在有的班级他们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他们甚至动不动来反问你:老师, 我们职高生为什么要学英语?他们不仅仅是不想学英语, 事实上, 他们什么也不想学!他们没有学习目的的约束, 枯燥而困难的事情, 他们大多数没有兴趣做。
二、背景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职业学校, 坐落在南京市的郊区。对于职校而言, 生源是立校之本, 所以在录取新生的时候, 我们基本上没有分数线的障碍, 只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只要你报考了我们学校, 基本上都能顺利入学。我所教的班级又是电子专业, 电子专业的学生有个普遍的特点, 那就是男生多, 学习困难的学生多, 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多!职校英语教师往往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 男生越多的班级英语越难教。我所教的高一新生中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连英语26个字母都写不全, 问他们初中是怎么学的, 他们说初中时老师根本不管他们, 只要他们不影响老师上课就行了。我不禁又从心里同情他们起来:他们是一群可怜的被忽视的群体, 是当下精英教育下学校一味追求重点中学录取率所淘汰下来的“产物”!
三、问题
难道就让他们继续这样下去?他们睡他们的, 说他们的, 而我继续在课堂上对“牛”弹琴?答案是否定的, 这样的课堂别说学生怕上, 就连我这个做老师的听到上课铃响都怕进课堂。但怎样才能改变职校英语课堂的现状呢?我想, 最关键的首要问题是吸引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关注课堂,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解决方法
本着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 我选用了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一册的Unit 11 Pop music作为尝试, 因为流行音乐这个话题本身对他们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整个课堂教学由一场竞赛贯穿, 增加课堂的挑战性和不可知性。
教学过程:在上课之前, 我用多媒体放了周杰伦的一首歌, 看来学生很感兴趣,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跟着哼唱。看来, 第一步还不错。我问学生:Do you know the nameof this song?What’s its name?Do you know the singer ofthis song?Who’s he?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出来的。我进而又问:There are many famous singers in the world.Who do you like best?学生有的回答喜欢周杰伦, 有的说喜欢蔡依林, 有的说喜欢Michael Jackson等等。于是我说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音乐, 那我们来场比赛看看谁最懂音乐, 怎样?我把你们分成A、B两组, 输的组要为赢的组出个节目, 行不行?同学们大声的回答:“OK!”我看出他们的脸上有着期待和好奇。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听一个有关Rich Martin的对话, 要求学生听后回答一个问题:Who do they like best?我在幻灯上展示了Jordan, Michael Jackson, Rich Martin, Jay Chou四个人的图片, 请他们选择。录音刚放完, 我看到B组有位女生第一个举起了手, 但举手的人并不太多, 我请她回答了这个问题:They like Rich Martin best.我热烈的表扬了她:Excellent!You can choose a person you like best from these four pictures.这位女生选择了Jay Chou, 我点击了Jay Chou的图片, 银幕上出现了我事先超链接好的一行文字:Go forward 5 steps!学生此时还不太明白怎么回事, 当我拿起B组的旗子在《蛇与梯子》的游戏图上朝前走了五步插在数字5上时, 全班沸腾了。我的第二组问题一抛出,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纷纷举手, 每次发言后, 他们都能使所在小组的旗子或多或少地朝前走几步, 他们的成绩呈你追我赶地胶着状态。
第二个任务的问题由歌手向音乐类型过渡, 要求在图片的帮助下, 说出所听音乐的音乐类型。当我放了一段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之后, 我发现了A组的班上有名“觉狮”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整天上课睡觉, 任课老师, 班主任, 家长怎么说也没用, 以前上课时我的声音大点, 他都会不耐烦的抬起睡眼惺忪的脸朝我翻翻眼, 那样子就象是在说:吵死了, 还让不让人睡了?大家都觉得, 除了睡觉他什么都不会。咦,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他居然会举手?我好奇的请他来回答, 他给出了完全正确的答案:country music, 真是太好了!我请他在四种音乐类型中进行选择, 他选择了hip-hop, 超链接的图片显示他所在的小组朝前走四步。当我拿着A组的旗子朝前走了四步之后, 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旗子正好落在梯子的下面, 于是A组直接从23跳到了33, 全场一片哗然, A组雀跃, B组叹气, 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这位“觉狮”骄傲地环视了一下四周, 绅士般地优雅落座, 惹得同学们笑倒了一片。
最后, 所有的问题都结束了, 游戏图上两组的成绩一目了然, A组仅以一步之遥负于B组。按照规则, A组要出一个节目, B组的同学纷纷喊着一位唱歌唱得好, 号称“小潘玮柏”的同学的名字, 没想到这时“觉狮”却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他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他的音色是那么的优美, 神态是那么自信, 与平时的懒散简直判若两人,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所有的学生都沉静在他的歌声中。
游戏引领学生进入“玩中学”境界 篇2
一、用游戏活跃气氛
小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一味的进行单词、语法的讲解或者机械的让学生进行记忆,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快就会走神。英语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好动、好奇的特点,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合在游戏之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学习中来。
比如,教师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始前,放一首节奏简单,通俗易懂的英文儿童歌曲,让学生跟着旋律进行随意哼哼,学生在哼哼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进入到了英语学习的语境之中,这就很自然地完成了从汉语语境到英语语境的转换。在进行单词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读汉语学生写英语的听写方式,教师可以用汉语描述某一个物体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这样就避免了以往听写的枯燥,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用游戏激活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句型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进行简单交际的必须掌握的东西。小学英语的句型相对简单,但是如果只满足于记忆,那么想能够灵活运用并非易事。教师应该为学生们创设某个句型应用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知道这个句型是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只有这样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才会提高。
比如,在学习“Id like some……”这个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A扮演超市工作人员,另外一个学生B扮演顾客去超市买东西。学生B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就会用到“Id like some……”这个句型,学生表达了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东西之后,学生A再把东西给学生B.这样两位学生都能够在这个游戏中得到锻炼,都能够明白这个句型表达的意义以及使用的场合。
三、用游戏搭建桥梁
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的差距是有隔阂的,这有可能导致学生关注的东西可能是教师忽略的东西,教师关注的东西是学生不喜欢的东西,最终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个人一厢情愿的表演。游戏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游戏中教师了解到了学生的真正诉求,和学生打成一片,走进他们的内心,从而让教学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生成的高效课堂。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的记忆成了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感觉很难记住,或者是刚刚记住一转身的功夫又忘记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教师可以通过床身情景,让学生们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比如,在教授学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个英语单词时,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在没有英语积淀的情况下是很难记住的。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他们展示春夏秋冬迷人的景色,让他们通过对景色的想象有针对性的记忆,这样就会简单很多。
四、用游戏突破难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将课堂上的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中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化不知不觉化难为易。现在的小学生对于有节奏的东西十分感兴趣,也喜欢去模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生动活泼歌谣的恰如其分的应用,不仅能够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向“小高潮”,而且对于突破课堂的难点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其实竞赛性活动也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被肯定,在竞赛中就会积极主动,可以让重难点操练变得非常有趣。
如在教“colour”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colour》,唱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的说Red,有的说喜欢Yellow,yellow、Blue、 white,等等,然后让学生找出一个与之对应的物体,学生们就可以将颜色与生活中的物体对应起来,这样就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在练习句型“Its taste good.”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闻,摸,尝”等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游戏是小学中英语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将突破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研究游戏融入课堂的方式,让游戏在课堂中变得自然贴切,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个善于运用游戏的英语教师,也是一个懂得孩子需要的教师,因为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找到属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
游戏引领课堂 篇3
一、调整一日作息时间,保证幼儿充足的区域游戏时间
针对场地限制和孩子年龄特点,结合园本特色和班级特色,重新修订、调整一日作息时间表,将中大班与托小班的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交错安排,调整后能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区域游戏,以保证他们获得充分的体验和探索机会。儿童沉浸在某一活动中,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如果时间太短,就等于剥夺了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快乐,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自我。同时,遵循“随机与计划”相结合的原则,每天的晨间活动时间和下午离园前的自由活动时间是幼儿可以随意进入区域游戏的时间。而上午集体活动前则是教师计划安排区域游戏的时间。虽是教师安排的时间,但时间长短并不明确规定,每一次区域游戏时,都不能强制幼儿停止游戏或放弃进行了一半的游戏,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安排和幼儿活动的兴趣来决定当天的活动时间。
二、创设情境性角色区域,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品味生活
区域游戏情境创设旨在通过激发幼儿情感参与,诱发幼儿区域游戏的主动性,持续强化幼儿游戏兴趣,使幼儿体验其中的快乐,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如:大班老师将活动室创设成“巧虎银行”、“巧虎休闲馆”、“巧虎加工厂”、“巧虎4S店”、“巧虎加油站”、“巧虎食八街”等角色体验区,幼儿先到“巧虎银行”取出钱币,在“巧虎4S店”购买心仪的玩具汽车,还可以亲自到“巧虎加工厂”选择各种材料制作自己满意的汽车,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没油了的话,到“巧虎加油站”去一趟,玩得饿了累了就到“巧虎休闲馆”享受美容美发、按摩、足浴等服务,或到“巧虎食八街”去品尝美食。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一部分孩子则会选择到各个区担任服务人员,在“工作”中乐此不疲。
幼儿在情境化的角色游戏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发现,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各种生活体验,从而品味各种生活,这就是角色游戏情境化的最终目的:把游戏还给作为主体的幼儿,让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情境”去“玩”,用自己喜欢的健康的方式尽情地演绎自己。
三、提供科学合理的区角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乐趣
区角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延伸。
首先,区角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小班幼儿玩具材料的体积要大、颜色要鲜艳、形象要生动,使幼儿见了玩具材料就能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中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想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多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有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增强。如在小班投放小串珠材料(适合中班),那将不能发挥其作用,或许还会让幼儿在不断的失败操作中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其次,区域材料的投入,应该有利于幼儿最大限度的投入与参与,发挥其主动性,使幼儿与材料之间产生互动行为。如果幼儿不愿意或没有机会和老师所投放的区域材料发生互动,那么即使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区域材料,也无法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例如:教师将准备的材料摆放在区域内,但严禁孩子们去操作,孩子们只能站在远处看看,根本不知道它该怎么玩,有些什么“神奇的地方”。因此,我们投放的区域材料一定要是幼儿想要的、适合的、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操作的,是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幼儿的学习经验更丰富的材料。
最后,鼓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收集、制作区角材料,这样不仅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也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如:为了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活动效果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幼儿园不但购买体育器材,还定期举行自制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制作出大量体育器械和玩具,如花布垫球板、套圈靶、多功能绒球、沙包、毽子、布飞盘、拖拉小车、拉力器、滚筒球、降落伞、流星球、轮胎、纸棍、梅花桩等。将这些自制体育器械和玩具投放于户外运动区,不仅丰富了幼儿体育锻炼的内容,拓展了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还改变了幼儿园体育器械单一的现状。活动的开展更激发幼儿和家长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四、适时介入观察指导,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显性发展,但很多能力的“火花”常常是一瞬即逝。如果教师不是作为一个有心人去观察把握,幼儿的创造力在区域游戏中往往难以得到很好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针对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发生成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引导,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
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观察要做到适时介入,即观察在先,指导在后,在仔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的基础上,再考虑幼儿是否需要指导,该怎样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要不断变换“欣赏者”、“伙伴”和“助手”的角色适时介入,多用具体的动作对幼儿进行提示、启发,给幼儿鼓励和支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首先,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与发展目标选择恰当的材料投放在区域中,并在活动材料中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开展游戏,适当地指引幼儿自我学习与探究。
其次,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设法将幼儿的兴趣转化在区域材料中,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发挥教育功能,吸引孩子不断探究的热情,通过幼儿和材料的互动,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再次,鼓励幼儿敢于尝试自主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尤其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制定与实行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个体的需要,在幼儿尝试、实践的过程中给予积极鼓励。作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教师既要考虑满足高于发展水平的孩子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要耐心对待不能达到目标水平的孩子,欣然接纳与包容,等待他们的成长。
最后,帮助幼儿积累自主学习经验。在幼儿与材料对话、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发现孩子们学习经验的积累,利用区域小结、谈话、交流等活动帮助孩子将零散的经验统整、累积,让幼儿能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顺应”与“同化”原有经验,获取新的经验,促进幼儿均衡发展。
五、拓展区域游戏形式,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意识
为推进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使“天天有游戏”得以拓展和丰富,幼儿园定期举行别开生面的“亲子区域游戏嘉年华”和“全园大型混龄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也乐在其中。
如“巧手补地板”、“智救小动物”等区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对棋盘的认识,熟悉棋子的走法,充分展现了幼儿园国际象棋游戏化特色;“美羊羊足浴店”、“新生儿护理中心”等区域中,孩子们亲手给爸爸妈妈按摩、敲背、洗脚,跟着视频学习护理新生儿,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感谢、孝顺父母,让暖暖感恩之情在幼儿园、家庭和孩子们的心里流淌;“巧虎手工坊”、“星星美发屋”、“创意变变变”、“Baby照相馆”等区域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创意天空,孩子运用多彩的美术材料和多样的制作方式,进行自主表达,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洋洋剧场”、“我型我秀”、“朵拉魔术屋”等区域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幼儿对表演活动的兴趣;“活力大冲关”、“智救小动物”等区域注重游戏内容的情境性,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进行钻、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练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香喷喷美食城”、“快乐柠檬奶茶店”、“新天烘焙”、“灰太狼超市”、“米奇糖果屋”、“朵拉沙拉店”、“浓浓粽叶情”等区域是最吸引幼儿的地方,孩子们模仿各种社会角色,自己动手制作水果拼盘、水果沙拉、糖果和粽子等,选购并品尝自己喜欢的美味。
游戏引领课堂 篇4
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是我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运动经验, 体验运动乐趣?在实践中, 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快乐
《指南》指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 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因此, 我们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而深入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 其中教师、家长是最关键的。首先在教师们中间进行了如何开展民间游戏理论学习, 让大家思想达成共识, 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 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 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然后我们召开了为期两周的体游游戏节, 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 家长们都乐子其中, 这说明只要大家思想达成共识, 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 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 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 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环境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它能给幼儿提供便利的活动条件。我园户外场地宽阔,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在各个区域布置了有趣的民间游戏活动, 让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进行游戏。教师们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的需要, 还精心设计、筹划、丰富活动区材料, 如在“投掷区”为孩子们投放了飞盘、沙包、纸球、圈等器械, 在跳跃区为孩子投放了皮筋、跳绳、触摸物等, 在其它区域, 投放了轮胎、钻圈、垫子等, 幼儿取放方便, 供随时练习使用。我们还充分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制作器械, 用小饮料瓶制作拉力器, 用八宝粥瓶子做成“高跷”, 玩《踩高跷》的游戏等, 孩子们每天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活动器械, 自由玩耍。此外, 在自制“器械”的过程中, 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在游戏中, 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总之, 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 又富有兴趣性, 形式简单, 便于
操作, 深受广大幼儿喜爱, 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能够增强幼儿体能, 开发幼儿智力, 增进友谊, 丰富幼儿生活, 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但在游戏中老师必须参与正确引导, 让他们学习自己分配角色, 相互商量, 团结合作, 针对上述现象, 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必须通过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 原来较霸道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 喜欢扮“本领大”的角色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互换角色, 幼儿的良好品格, 得到有力地促进。自从我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以来, 孩子们还把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带回家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玩, 有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大家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了, 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四、加强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在游戏时我们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 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 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 然后熟悉游戏内容及教育作用, 掌握游戏的玩法, 明确游戏的规则等, 考虑到游戏中要向孩子提出哪些能提升幼儿能力的问题, 以及要预涉回应孩子哪些生成化的主题内容。在游戏过程中, 注意活动量大的游戏要与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结合起来, 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以前, 可根据游戏的内容、目的要求进行场地布置, 准备道具, 为达到预期效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使幼儿的心情舒畅, 对要玩的游戏产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诚的感觉。但在游戏时我们必须给孩子们一些游戏规则, 一方面可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 也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在幼儿游戏前, 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要让幼儿知道违犯规则就一定会受到处罚, 下次不再犯规。
再次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作为现代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所应必备的素质,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中班应选择一些竞赛成份较大的民间体育游戏, 加强幼儿竞争意识的培养。因为大、中班幼儿开始重视游戏的胜负结果。所以我们每次游戏后应该组织幼儿讲评游戏。对获胜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跳绳、扔沙包等, 对跳的多的, 扔得远得进行奖励, 在分组比赛中, 对胜利的一组都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如小奖牌、红五星等。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失败的幼儿找出落后的原因, 鼓励他们争取下次获得胜利,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正确对待失败, 促使民间体育游戏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游戏引领课堂 篇5
关键词:趣味性,渗透性,评价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何更大程度地提升游戏化活动的教学效果,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游戏化活动的价值, 并将之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必须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一、充分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
游戏化活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娱乐性、趣味性。通过活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可以全面迎合小学生的心理,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提升游戏活动的价值, 第一步就是要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活动情境, 让学生为趣味性的情境所吸引, 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快速地转移到教师预先创设的游戏情境之中, 以此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在译林版小学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教学中, 为充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一开始就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 即“捉迷藏”, 而这个“捉迷藏”并不是躲人, 而是把学生能用英语单词辨识的物品藏起来, 并让学生用熟悉的句子描述物体所藏的地点。比如用“Where’s your lunch box?It’s over there”等句子来简单描述, 学过的单词还有eraser (橡皮) , schoolbag (包) , pen (钢笔) 等教师让学生根据同伴的描述找出物品, 比比谁找得快、找得准, 并规定学生只能用英语表达物品和物品所处的位置, 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更多表示位置的单词和词组, 如on, in, under, behind等, 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识, 还让游戏化活动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语言知识的学习, 服务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
二、充分渗透游戏活动的知识性
在游戏化活动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容易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即教师在强调游戏化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的同时, 忽略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 在游戏化活动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游戏化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还要注重游戏过程中的知识渗透和语言技能的锻炼。比如, 在Unit 4 Where’s the bird教学后, 教师可以再组织一场游戏活动来巩固所学单词、词组、句型等, 并反馈掌握的情况。教学中的游戏化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教学任务完成后设置的游戏化活动则起到复习、巩固、反馈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置好游戏化活动的内容, 把新学的bird (鸟) , desk (书桌) , on (在……上面) , chair (椅子) , under (在……下面) , behind (在……后面) 等单词和词组融入到游戏化活动中加以复习和巩固, 然后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开游戏化活动, 让学生达到听懂、会读、会说, 并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日常交际的目的, 如:Where’s the...?It’s in/on/under/behind the...
在游戏化活动教学中, 为了深入达成知识渗透目标,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分析教学内容中可以挖掘的游戏元素, 积极开发并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2.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听、说、读的水平, 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 让游戏化活动既能迎合学生的心理, 又能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训练;3.游戏和知识的融合需要一个实践、磨合、调整、反思的过程,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反应出的实际情况, 对游戏化活动进行调整, 让游戏化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服务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充分体现游戏活动的评价性
游戏化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 然而游戏的娱乐性、随意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产生一定的冲突:游戏化活动的娱乐性会让小学生过度沉迷于愉快气氛之中, 而忽略甚至抵触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锻炼。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 让学生在游戏化活动中, 既获得知识与技能, 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在游戏过程中, 老师要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 确保游戏化活动教学深层价值的开发。
无论采用哪一种游戏化活动, 都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 鼓励学生的进步, 并让学生从教师多元化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有效引领课堂精彩 篇6
一、妙趣横生巧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对一、二年级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因此, 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 指导学生灵活学习。做到扎实到位训练, 巩固方法巧妙。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课《比一比》, 教师努力找到识字与生活的结合点, 把生活引入识字教学, 使识字由枯燥变为意趣, 由单一变为了多样。
【课堂直击】《比一比》教学片断
师:谁能凭借图片或课件中的声音读出这些词语?
生: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生字。
师: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的生字。 (小组合作读)
师:现在咱们要带生字宝宝出门了, 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
(根据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强调“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
师: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一找朋友吗? (一字开花游戏。)
师:请同桌讨论, 说一说你早已认识了哪几个字, 怎么认识的?采用哪些有趣的方法记住它们?
生1: (交流汇报) “猫”字左边是“反犬旁”, 好像有一只猫弓着腰。
生2:“桃”和学过的“挑”长得像双胞胎, 因为桃子是长在树上, 所以左边是木字旁……
【教学启示】低年级识字教学, 要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 与生活中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也发展了语言。因为生活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 带着感情去记忆的字是牢固的, 当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活动, 使整个识字课堂充满情致。
二、小组交流善感悟
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内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进行有效思考, 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为学生插上一双能够思考的双翼, 在语言文字的晴空中尽享飞翔的愉悦。笔者聆听了一位教师所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与铁罐》一课, 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有效合作学习, 问题设计有深度, 学生发言时能张扬个性, 体现开放。
【课堂直击】《陶罐与铁罐》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并能熟读其内容, 也了解了两只罐子的特点, 下面有两个有趣的问题, 请大家先独自思考, 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大屏幕出示)
问题一:如果现在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 但只能送你一个, 你会选择哪一个?
问题二:如果本文作者来到咱们班,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后分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陶罐保存时间长, 而且它很谦逊。
生2:我会选择铁罐, 因为铁罐不容易破碎, 也挺实用的。
生3:如果作家来到我们班, 我希望他能将文章的结尾改动一下, 让铁罐有个反醒自我的机会。
生4:如果本课的作者来到我们班, 我会对他说, 多少年过后, 铁罐的孙子又与陶罐相见于国王的御厨里, 它们肯定感慨多多, 也一定能和睦相处, 互相尊重。
【教学启示】低年级语文课堂应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善于合作, 从中发现问题, 快乐共享。这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进行有效讨论, 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 课堂上师生心灵相通, 情感互动, 时时有生成, 处处在出新。
三、课堂评价润心扉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 教师拥有一双“慧眼”, 一对“慧耳”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用精妙的言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有效评价学生, 为课堂增添更多趣味, 使学生乐在其中。有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时, 能用富有童真童稚的言语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学得主动。
【课堂直击】《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片断
师:青蛙正在睡觉呢, 我们读“睡着啦”要轻一些, 可不要把青蛙吵醒了。
学生小声阅读生怕吵醒了冬眠的青蛙。
同桌合作读书中的第五、六两句话, 一问一答, 韵味十足。
师:听小朋友们读句子, 真是一种享受。想一想, 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呢?
生:熊、蜗牛、刺猬、蝙蝠。
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谁有信心说自己是读得最棒的? (指名读)
师:读得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谁能读得和他一样好?
(全班同学纷纷举手, 齐读, 最后一句———他在洞里睡着啦。“睡着”读得慢慢地、轻轻地, 仿佛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冬眠状态中。)
师:老师听你们的琅琅读书声, 看到了一群快活的小伙伴在雪地上画画, 也看到了睡得正甜的小青蛙。现在请会背的小朋友起立背一背。 (孩子们迅速起立积极背诵。)
师:你们真了不起, 都背下来了! (生相互对视, 快乐写在灿烂的脸上。)
【教学启示】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智慧性的评价语润泽学生的心灵, 为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机缘, 激励性评价为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在教师多元化的评价下在妙曼的字里行间穿梭着, 夯实了语言文字的基础, 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捕捉意外闪灵光
在教学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其中正闪烁着学生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有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酸的和甜的》一文时, 就特别关注这些细节, 能迅速把握这种生成性的资源, 引发学生迸发独特的灵感, 迸发出与众不同的言语表现力, 闪耀着更加艳丽的光泽。
【课堂直击】《酸的和甜的》教学片断
师:学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老师, 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酸的和甜的”, 而不写成“甜的和酸的”呢?
师:非常有创意的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激烈地议论着。)
生1:我们平常说各种各样的味道习惯说酸甜苦辣咸, 总把酸放在前, 甜在后, 这样说起来较顺口些, 而倒过来说就有点儿拗口了。
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 我觉得题目称作“酸的和甜的”是因为葡萄在生长过程中, 没有熟时是酸的, 成熟了, 就变甜了, 所以按照葡萄成长的时序, 课题是“酸的和甜的”。
生3: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的答案, 因为狐狸吃不到葡萄, 就故意说葡萄是酸的, 还告诉了小松鼠, 后来小猴子爬到树上品尝了葡萄才告诉大家葡萄是甜的, 所以课题的题目是“酸的和甜的”。
师:你们能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 分析问题, 真能干。
【教学启示】课堂上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针对“酸的和甜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过来讲”这一问题, 学生们积极交流着, 讨论着, 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和质辩, 有的从常识上进行分析, 有的从植物生长规律来探究, 还有的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和插图中去寻找答案, 而教师只是作了蜻蜓点水似的点评, 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质疑,引领语文创新课堂 篇7
批判性质疑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文本中的缺憾, 生出这样说未必对, 这样写未必好的疑问, 以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 不迷信权威, 批判性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中, 前文聂将军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 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而后面聂将军在信中写到:“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敌……”这难道不是前后矛盾吗?学生能质疑文中的内容, 老师相机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战斗的对象不是个别的日本士兵, 而是法西斯主义, 这是至仁至义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生在质疑的同时, 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创造性地提出了见解。
打造批判性质疑的语文课堂, 应该怎样做呢?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 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 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 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 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 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 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 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 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及时地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质疑、批判性思维进行激励和表扬性评价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是思之始, 学习之端”。因此, 提问比答案更为重要。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蕴含生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提问应该具有双向性, 既有教师向学生的提问, 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质疑。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事实上, 让学生提出问题更能体现其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探究性。“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善问, 学生敢疑, 以教师的问来激活学生的问。并且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表扬, 让学生大胆地问, 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搭建平台。为逐步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 我们还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如先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 在作业本上提问题, 教师对一般问题作书面解答和评价, 对典型性的问题作出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评价, 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 教师做当堂解答并再评价, 或者让学生来解答并评价。教师在一堂的最后小结时实验证明, 这种方法较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参与其中, 调动其积极性,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指导, 能够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学会提问, 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多彩的世界需要我们多角度审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问题的评价更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发挥其质疑思维的热情。
如果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特的想法, 新奇的念头, 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轻易的做出判断, 就很容易触伤儿童的创造思维。任何压抑、干扰都是一种负面的评价, 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这是千万要杜绝的。比如:在一次讲王维的诗《绝句》时, 我向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诗的小常识, 平仄, 上声, 去声等, 有个学生就提出了“杜甫时有没有汉语拼音?如果没有, 那么当时是怎样区分四声的?”这样的问题。每当学生能从课堂知识引发自己的想象, 提出一些有创见的问题, 我的心里都有无比的高兴。都要给以正面的表扬性评价。
二、激发学生开展对质疑、批判性思维互动评价
在课堂上, 学生在分组交流和学习时, 可以相互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交流探讨, 然后评议出他们认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 由提出问题的人来提到全班来供大家思考并用一句话对问题的价值作出评价。学生谁能不踊跃?在实践活动课上, 学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探寻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不断地提出假设, 不断质疑, 不断评议, 不断探求。教师和学校相互检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其他小组的研究结果, 以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 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批判性思维讲究思维的独立性, 对任何观点都不人云亦云, 而是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辨别, 得出自己的结论。
好的思考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品格?国外的批判性思维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1. 试图更好的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2. 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3. 习惯问“为什么”, 探求维护一种见解的理由。
4. 思考问题集中, 不脱离主题。
5. 思路开阔, 善于寻找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6. 使用由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资料。
探究性质疑是指在研读课文中,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深层次问题, 以促进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一文中, 写到:“它正要向前, 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 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 拎了一罐斋饭, 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老师可启发学生质疑:为何白骨精要变作美貌的村姑, 而不变其他的人物?要变成什么样美貌的村姑, 才可达到白骨精的目的呢?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理解白骨精的奸诈。随后引导学生探究《西游记》原著中如何描写的, 进一步鼓励学生品味原著的语言魅力。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 但不能以此为目的, 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 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 永不满足, 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 敢于发问, 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创设适宜的质疑情境。对学生的质疑要及时给予评价, 表扬、鼓励为主, 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学会质疑, 乐于质疑。
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应努力体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重视创设情境。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要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 就必须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冲动。问题情境的创设, 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经验相结合, 远离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生活的问题情境, 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问题情境必须必含一个真正的问题, 最好是开放性的、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问。
“发明千千万, 起点一个问。”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了方向。但问题的提出不能单由教师发出, 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发地提问和质疑。学生提问的设置, 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 也可以渗透在其它教学环节中。
3.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 接下来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现在, 不仅要在备课教案中注意到了讨论的安排, 还要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题材或话题值得讨论。
4.设置自学和尝试答疑的环节。
少数优秀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就能领会新知;大部分中等学生自己看书, 借助同伴或教师的指点, 也能弄懂新知;只有极少数学生才需要靠教师的精心讲解才能勉强弄懂新知。因此, 对新知的学习来说, 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尝试解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或样题, 然后再观察了解学生的反应, 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和答疑。
5.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新知的学习与巩固, 自然离不开“应用”这个教学环节。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不值一谈。但恰恰在这一环节, 许多教师做得并不够好。
用好“但是”智慧引领课堂 篇8
在语文课堂上, 恰当地用好“但是”, 是一种教学的大智慧。
用好“但是”, 扭转乾坤
学生在课堂回答中, 不会都是乖乖地按照教师的思路, 说在教师所希望的点子上, 有的孩子还会冷不丁地给你打一个横炮, 一下子打乱你预设的教学流程, 这时, 教师该如何扭转乾坤呢?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曾有过冰火两重天的感受。一次上公开课, 在“面对这样的英雄, 你有什么想对他说”这个环节, 前三个学生都说得很顺, 但是第四个学生却说:“邱少云, 你真是个傻瓜!”王老师当时就愣了, 听课的人也都愣了。王老师本能地作出反应:“傻瓜?胡说!坐下!”然后呢, 傻小子就灰溜溜地坐下, 王老师则灰溜溜地将后面的课草草结束。
然而, 特级教师就是特级教师, 他能在失败后“思之, 思之, 复又思之”。再次上《我的战友邱少云》, 再次遇到说类似话 (“邱少云, 换了我, 早就挪地方了”) 的傻小子, 王老师沉着地用“但是”扭转乾坤。他走到学生面前, 说:“孩子, 你是不愿意看到邱少云死, 是吗?”孩子不住地点头。王老师继续说:“将心比心, 谁不想活下去!我理解你, 而且我相信, 邱少云当时肯定也有这样的念头。”王老师稍作停顿, 接着说:“但是, 同学们, 你们再仔细听, 作为一名军人, 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 他一定会听到另一种声音, 另一种更强烈、更坚定的声音。谁听到了?”一只、两只、三只……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邱少云, 你可不能动啊!你一动, 身后的整个班以及整个潜伏部队都将被敌人发现, 战友们将会遭受重大的伤亡。如果我一个人的牺牲能够换来战友们的平安, 我死也是值得的。”“邱少云啊邱少云, 你不是希望自己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吗?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体, 但是永远烧不掉你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 你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台下爆发阵阵掌声, 这掌声既是送给孩子们的, 也是送给王老师的。
你看, 王老师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 把主动权争取过来, 然后用“但是”把那个学生的话题巧妙地牵引到正确的轨道上, 接下来孩子们小手林立, 精彩不断。同样的课文, 相似的“傻小子”, 驾驭好“但是”, 峰回路转。
用好“但是”,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一个文本有着多重话语, 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教师的教学要能引发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 会倾听文本所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见微知著, 将思维引向深入。一个优秀的教师, 往往会运用“但是”的转折效应, 设置问题大转弯, 形成思维的大冲浪, 直抵文本的深层, 使其丰满、立体。比如《小珊迪》这篇课文, 学生一般不太会去关注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 以为不过是以通常的人物为题罢了。但作为教师的我们, 就不能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怎样让学生由课题走向文本的深处, 是我们教学的关节点。有位教师作了这样的引导:“孩子们,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但是这篇文章只是以‘小珊迪’为题, 很一般, 是吗?”学生很是认同, 都以为“小珊迪”是很平常、很普通的题目。这时, 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很奇怪呀, 行文中一次也没有出现‘小珊迪’的字眼。课文中都叫‘珊迪’, 课题呢, 偏偏叫‘小珊迪’, 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用“但是”掀起巨大的问题之浪, 将学生的思维激荡起来, 使学生敏感地聚焦到“小”字上。什么“小”?年龄偏小, 身体弱小, 地位渺小……作者要反映珊迪的形象伟大, 怎么题目却用一个“小”字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就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在这里, 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其价值所在:“但是”的问题前后, 造成学生很大的认知落差, 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大脑思考皮层, 使他们的新奇感、探究欲被激发起来, 都想解开这题目之谜。在这样的文本阅读中, 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敏锐而深刻起来。我们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其实教师的问题设计也应“似看山不喜平”。学生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抓住文本中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冲突之处, 巧妙设计“但是”之问, 就可以引领学生一头扎进文本的深处。
用好“但是”, 提升对话质量
课堂上会出现各种对话状况, 教师一定要具备用好“但是”、提升对话质量的本领。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时, 有这么一个环节:读完全文后, 用一句话写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如能写成格言、警句, 那就更棒。学生先写感受, 接着是全班交流。一个学生说“:这对父子太了不起了!”支老师说:“大白话, 但却是大实话。”学生虽然写得不怎么样, 但支老师的应对却非常出色, “大白话”转为“大实话”, 这个境界就上去了。接下来, 学生自然是热情洋溢,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与学生对话, 教师要有提升对话质量的本领, 随机应变的策略。譬如, 对课堂上最平常的朗读活动, 教师可以有多种方向、多种维度、多种路径的对话:“这段话很难读, 但是你却能读得这样通顺, 字正腔圆, 可见你的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这句话比较难懂, 但是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明白其中要表达的感情。”“虽然你读错了几个字, 但是听得出你在努力。再练一练, 一定行!”
碰到有的学生发言只说对了一部分的情况, 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虽然没有完全答对, 但是你离真理已经不远了, 再仔细想想。面对有的学生发言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教师可以这样说:虽然你没有答对, 但是老师要表扬你敢于发言的勇气。
课堂上, 与学生对话, 要多向开放, 给自己和学生留有足够的余地, 恰当地运用“但是”提升对话质量, 转出一片新天地。
用好“但是”, 抚慰学生的心灵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言语的练习场, 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好的对话是学生心灵的鸡汤。《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中有这样的话:“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位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 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非常活跃, 讲得也很好。但最后有一个女孩却说:“家把爸爸、妈妈、孩子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他们都不愿意要我, 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 我……我很难过。”孩子说完傻愣愣地站在那儿。现场非常安静, 大家都看着这位教师。只见他稍稍想了一会儿, 然后走近学生, 把女孩儿搂在怀里, 像是只对这个孩子说, 但又像是说给大家听:“但是, 孩子, 不要难过。老师给你讲个故事。我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 叫珍珠贝。这种贝类, 如果有沙子什么的跑进里面去, 它会把它们包起来, 最后变成一颗颗珍珠。孩子, 不要难过, 用自己的善良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波折和困难, 这样, 你的内心就会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多么令人叫绝的教学机智啊!当女孩说出那番话时, 这就不只是一个言语练习的问题了, 不只是一个句子说得好不好的问题了, 它涉及到社会、家庭、孩子健康成长等大问题。这位教师非常敏锐, 他用肢体语言, 用“但是”的技巧, 及时扭转对话的方向, 抚慰了这个女孩, 同时也抚慰着其他的孩子。谁能保证自己的人生就不会遭受挫折呢?教书与育人在这里达到完美融合。
【游戏引领课堂】推荐阅读:
课堂需要引领什么05-24
引领学生进入课堂10-05
有效教学引领英语课堂09-17
引领民族音乐走进课堂10-18
教科研引领高效课堂06-25
开展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05-29
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10-24
课堂游戏活动07-07
游戏在课堂论文05-23
游戏小学数学课堂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