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

2024-09-17

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精选8篇)

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 篇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从数学到生活的认识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捕捉生活化素材,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选取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开始数学学习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越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巧妙捕捉生活现象,将教材内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

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从生活角到抽象的几何角,要想让二年级的小学生真正认识它,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深入到生活中去,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角这个表象。然后再向学生提供许多具有挑战性的素材,如吸管、毛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等,让学生利用各种素材创造角。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学生个性化思维在生活化素材的一次次利用中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熟悉现实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领儿童走进生活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究问题,获取新知,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猴子骑自行车比赛”的情境。1号猴子骑的车轮是正方形的,2号猴子骑的车轮是椭圆形的,3号猴子骑的车轮是车轴在圆中心的,4号猴子骑的车轮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比赛前,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1号、2号、4号猴子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3号猴子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3号猴子为什么骑得又稳又快?4号猴子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骑得不平稳?车轴为什么要安在圆心上?

这样,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呈现教学问题,给数学找到了生活的原型,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展现生活化课堂,领悟数学知识魅力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教学溶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先让学生观察松树、衣服、蝴蝶、窗花等生活中的图形的特点;再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得出对称图形所具有的性质;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对称图形或作品。同学们的兴趣高涨,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许多精美的图案,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还把自己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贴到黑板上,与大家一起欣赏……

这样,课堂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从而做到了以生活实际问题统领全课,全方位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成功的满足感顿时溢于言表。

四、解决生活中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价值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如,在学习“利息” 这一知识后,我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并为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最佳的储蓄方案。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和反复比较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对学生加强了节约金钱的教育,从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理财意识,实现了教学和育人的统一。

这样,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在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只有真正服务于生活才能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学科价值。

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 篇2

论文提纲: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儿歌融入数学,让课堂更精彩

【内容摘要】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本文以儿歌融入数学课堂,巧妙的解决了这些教学难题。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巧用儿歌

数学课堂

更精彩

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地利用儿歌教学,能够起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利用儿歌,打开孩子们探索求知之门,运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增添数学的魅力,更能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数字1—10,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9像勺子来盛饭,10像火腿加鸡蛋。”

这样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既形象又好记,有助于学生快乐地识记。

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不管是凑十法还是破十法,10的分与合都非常重要,于是我用《小星星》儿歌的节奏教他们记忆:

“一九一九手拉手,二八二八好朋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牵手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念熟了之后,看到1想到9,看到2想到8等,对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很有帮助。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教学实践表明,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这个内容时,我又请来儿歌帮忙: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总是大。四、六、九、十一月,30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八、二九来变化。

闰年它就二十九,平年它就二十八。

4除年号有余平,整百年号划双0。

记时方法有两种,二十四时和普通。

时间单位排好队,最大单位是世纪。

1世纪,100年;1年等于多少天?平年365,闰年366。

1小时,60分,1分等于60秒。

年、月、日,时、分、秒,相邻进率要记好。”

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囊括全课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国土面积》比较整数的大小时,我送给同学们这首儿歌:

“比较大小数数位,数位相同看首位。

依次类推比下去,排列顺序一定对。”

利用这首数学儿歌,突出教学重点,不仅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还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和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儿歌的形式,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灵活运用并加以归纳总结,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借助读数儿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

写数儿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又如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巧用儿歌:

“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再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测量活动》时,学生在单位换算容易出错,为帮助学生记忆,我运用如下儿歌:

“单位换算很重要,之间进率要记牢。

十、面百、质量千,时、分、秒向60翻。

大到小时乘进率,小到大时除当先。

一看二想三计算,三步程序记心间。”

这样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除法》时,计算繁琐,试商麻烦,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如下儿歌:

“一二丢,八九收,当着整十来试商。

‘四舍’商大减去一,‘五入’商小加上一。

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

除完不忘作比较,余数必小要记牢。”

这样,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学生在练习时可以依据儿歌,做适当调整,不仅缩短计算时间,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一道延伸练习,先让学生吟诵以下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只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由于学生对这首儿歌很熟悉,能够不断地往下吟诵。这时,我又适时提出:“能不能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将这首儿歌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讨论、交流等探索活动,“创造”出一句“新儿歌”: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短短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儿歌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将所学知识与儿歌巧妙融合在一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既好玩又有趣,使数学的课堂焕发了迷人的风采。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造一个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邓廷益.巧用儿歌“活”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2,4 马晓露.巧用儿歌教学[J]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让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生活;小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是对人类生活经验的抽象总结;数学的归宿亦是生活,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才能感觉到数学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同时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较低,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往往不能透彻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这一本质和规律,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并联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才能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的可爱、可感、可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经验和做法,现归纳如下。

一、保持童心,了解小学生的生活

教师要想和学生较好地融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看学生爱看的,玩学生爱玩的,这样才能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中去。在所教的班中,课间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自习课上我会和学生一起看他们爱看的动画片,从这些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感受,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二、从学生的视角看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创设情境,不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还能很好地解决数学的抽象与小学生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发现题目中的人名不是小明,就是小红和小军,多少年不变的老面孔,我就将题目中的名字改成了学生愿意接受的卡通形象,从原来的喜羊羊、灰太狼到时下流行的熊大、熊二、光头强,这些形象小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效果甚佳。

三、从学生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贴近生活,让他们做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从而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圆锥体积时,我就将测量小麦堆的体积作为一道家庭作业,当时正值收麦期间,让学生亲自去测量自家麦堆的有关数据,进而求出麦堆的体积,还让他们归纳一共有几种方法。让他们做这样的题目,家长也会对孩子刮目相看,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在场景游戏中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要把解决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在教学“认识钱币”时,我就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超市”,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教师来到数学超市里买文具,教师问:“尺子多少钱一把?作业本多少钱一本?我买5把尺子3本作业本,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买6把尺子,2支圆珠笔。教师在教室里遛了一圈,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然后教师拿出预备好的钱币付账,让学生找零,在活动中学生不自觉地就将元角分之间的进位关系深刻地理解,教师不用费尽口舌地去讲。这样,学生从实践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数学知识,比教师生硬的说教要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运用自如。

五、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数学真正生活化

学生只有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水平,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有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人们的生活时刻离不开数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总之,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之下,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找到生活与数学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使数学与生活交融为一,进而丰富数学的内涵,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4

一、利用好多媒体

随着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 多媒体设备进入农村学校, 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助了一臂之力。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扩大知识容量, 而且能将图像、文字等直观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 在教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时, 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让同学们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 有的横尸遍野, 有的是战后逃荒, 还有一个小女孩饱含热泪地抱着父亲的遗像……接着问他们由此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哪些词语, 再引导说:作为旁观者这些印象毕竟是肤浅的, 那么亲历战争的人又有哪些感受呢?从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接下来再研习文本就如鱼得水了。最后再让大家在《祈祷》声中写下对战争的感悟, 那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朗读形式多样化

首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能给学生做好范读, 以朗读感染学生, 带领学生融入文本。

在教史铁生的《我的地坛》时, 文章的第二部分我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在读到“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这些句子时, 我的泪水在脸上悄悄滑过, 同学们也都一动不动, 偶有同学抽一下鼻子拿卫生纸也都小心翼翼的。读完再让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一句, 并结合自身谈一下时, 那一刻同学们情感的阀门便是关也关不住了。因此, 要想让学生融入文本, 自己先要融入。

其次, 可以让朗读较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读。记得听过一节公开课, 讲的是《那树》, 一位女生声情并茂地把全文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我悄悄地对我身边的老师说, 这课可以不讲了, 因为她把“那树”的情感全读出来了。果不其然, 接下来老师根本不用多说什么, 同学们已七嘴八舌地将文章所要传达的内容一一道来。惭愧的是我却有一次与之相反的经历, 在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 我随便点了一位女生读了文章的第一部分, 结果不知为何她居然边读边笑, 本来很沉重的一堂课被弄得不伦不类, 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当然, 也可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演绎中不知不觉地融入文本。

三、适时比赛, 激发热情

必修三有两个专题“颂歌的变奏”、“殉道者之歌”。面对这两个专题时 (《离骚》除外) 我犹豫了, 一首首的讲?选几首代表性地讲一下?但无论哪种方式结果都是我把一首很美的诗给肢解了。

所以我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革新, 一句也不讲!举行诗歌比赛。结果有一组用方言朗读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虽有点搞怪, 但那爱国之情却溢于言表。其中一组朗读惠特曼的《啊, 船长, 我的船长呦》, 当读到“我的船长躺下了”时, 一同学作出开枪的手势而另一同学则应声而倒。还有一组采用双簧的形式朗读艾青的《北方》。总之, 那一节课热闹是他们的, 我也收获不少。

四、加强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课标”要求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同时课上更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营造比较好的课堂气氛, 而好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很快、很好地融入课堂, 并且会发生角色上的转换,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学柳永的《雨霖铃》时, 说了一句“有井水处皆可歌柳词”, 并且告诉他们词本来就是唱的。结果有个学生就说了一句“老师你给我们唱一遍吧”, 当时我就说:“行, 有谁把《虞美人》唱一遍, 我就把《雨霖铃》唱一遍。”没想到还真起来一位男生把《虞美人》动情地唱了一遍。于是我用《梅花三弄》的调子把《雨霖铃》唱了一遍, 大家听得特别投入, 听毕禁不住地鼓掌。这时突然站起来一位女生说:“我给大家唱李清照的《一剪梅》。”瞬间掌声四起, 接着那位女生用歌声表达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全班同学都被感染了, 都跃跃欲试。

所以说,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这种交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让学生融入课堂的同时, 还会让他们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师生互动外, 还要加强生生互动, 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 在小组合作中他们也会碰出思维的火花,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多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篇5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懂得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起来当然亲切、真实。这对于更好的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结合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助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左右》的时候,课一开始就直接问:“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上好这堂课吗?有信心的请高高的举起你的手。”此时教师不动声色的问:“你知道你举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吗?”学生兴趣盎然,很自然的集中了注意力。然后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的知识。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能从自己身上举出像这样的好朋友吗?”,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创设情境“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因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到、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尔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①小明每天睡觉9();②小红刷牙用了1();③小兰叠被子用了30();④小华从家到学校走了15();等等。又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再说从前山上有个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新知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就可以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由老师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学生甲: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果冻,买2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24.60元。

学生乙: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31.60元

……………………………………

突然,學生乙提出疑问,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怎么要付31.60元,应该付31.56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此时,教师在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四、注重实践操作活动,培养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学习长度单位,可以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

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人数,及男女生比例,会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装修所用的瓷砖块数等。再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之后,布置学生做“小鬼当家”的游戏:请家长给10-20元钱,小朋友用家长给定的钱设计五种不同的购物方案,要求不多不少正好用完。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可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己到校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浅谈如何让学生融入高中英语课堂 篇6

一、在课堂上要转变师生角色

1.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在英语课堂,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缺少微笑,没有幽默感,很少开展师生互动,小组研讨,整节课,教师滔滔不绝,无视学生的情感,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没有质疑,气氛显得沉闷,枯燥,没有活力,因此,有的不愿听,也有的听不懂,睡觉的睡觉,玩手机,听MP3都有,一旦发现有大发雷霆,横加批评指责,却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已经成为一部催眠曲。

2 .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要想学生学好英语,必须用情去感化学生,有真诚和关爱去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横眉冷对;多一点温暖的问候,少一点求全责备。平时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和学生谈心交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课堂上教师要面带微笑,向学生多投一些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肢体语言,这样学生把你当成亲人,当成朋友,自然也会对你教的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也会自觉不自觉主动参与你的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由苦学变成乐学。

二、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模式

1.韦斯特说:外语是学会对,不是教会的。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探索欲表现欲的需要,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但传统的教法很单调,教师每堂课教读读单词,讲讲语法,看看课文,整堂课教师在表演,学生只是忠实的观众,模式呆板,没有质疑,没有研讨,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就谈不上发散思维,学生似懂非懂,囫囵吞枣,这样能有兴趣,不昏昏欲睡才怪呢?所以高中英语教学要换思想,换观念。

2.科学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协同模式做好三案:导学案,检测案,诵读案。导学案的编写要严谨,要求英语组所有的教师认真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每一个人的教学心得在会上民主的交流,让编出来的导学案能够展现课标要求,点出重难点,列好课前预习,罗列好教学过程,编好课堂研讨,标出教后反思,让教学案真正起到导航作用,检测案的编写要分工负责,要广泛的查阅资料,编写出来的题目要贴近教材,难易适中,题量适宜,突出重难点,特别阅读理解要让学生读得懂,能够让学生展示发散思维的能力;诵读案,补充一些课外的单词,语法,名言名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使诵读案既能强化素质教育,也能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三、尊重情感营造情境教学

德国教育学家苏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要求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情感,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

1.情境化教学对英语课堂影响很大,大家幽默共度,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高中英语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使英语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英语的抽象内容直观化,在讲高一必修一第六课的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的图片,音频,展现课堂内容,并且提出几个设问,让学生思考,这种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来,从而积极自由主动的思考,不是按老套路有条不紊的进行,帮助学生掌握了难点,深刻掌握了知识点。

2.老师要做教书能手不要做教书匠,在英语教学中,要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特别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实施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嘴,动手,动脑,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同时教师还要承认尊重学生智商,认知,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备课要充分考虑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上课时要切合班情,既要适合优等生,同时还要顾及学困生,促进中等生,使之齐头并进,展开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布置的作业也要体现分层教学,让学困生能做,中等生想做,优等生提高做,教师也可以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赞美的话语,对学困生的每取得一点进步给予表扬,对中等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对优等生进步提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自满,要戒骄戒操,从而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总之,心灵之花要靠情感之水浇灌,有了心灵之花,方能结出智慧之果。培养学生英语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动机,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让机智激发思维,教学尽显智慧。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营造情境教学,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力争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 篇7

一、片断一:故事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角,小朋友们都知道角有各式各样的,在这些角里面有一种角很好玩,它还想在这节课和大家玩一玩,你们有兴趣吗?

教师出示直角说:“直角对大家说,小朋友,明天是我的生日,我要请我的朋友来参加生日派对,它们在生活的每一处,它们和我长得一模一样,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在生活中找角.学生发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凳面上有这样的角,教室的黑板、开关、墙上的画、窗户上和玻璃上都有这样的角,家里的方桌、茶几、电视机、地板砖也有这样的角.

师:看来在生活中这样的角可真不少,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像这样的角你能给它起个名吗?

生1:特殊角.生2:直角.

师:老师也给它起了名字叫“直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和它玩一玩.

(采用故事的形式,把直角用拟人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既避免对较抽象的知识的单一传授与难理解内容的强制性接受,又激起学生无限的好奇心、好胜心,使学生有玩中学的轻松感.)

二、片断二:折直角,判断直角

师:直角很不服气,又给大家出难题了,它说:“小朋友,你能用纸折出我吗?”

学生纷纷动手折直角,然后交流折角的方法.

生1:我拿长方形的纸,这样沿直线折,就折出一个直角,(他没有完全对折,只是上下边对齐,左右大小不一.)

生2:我拿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就折出一个直角.

生3:我拿的是圆形纸,折一次折不出直角,我就再沿刚才折的这条线对折,就折出一个直角,我再把它展开就有4个直角.

生4: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正方形的这个角折起来,就有一个直角.(指原有的直角)

师:小朋友,认真观察生4的角,你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1:这个角是直角,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2:这个角是直角,可不是他折出来的,是原来纸上就有的.

教师把巡视时发现学生折的直角展示出来:“这名学生的角是对折一次,任意又折一次得到的”,让学生评议是否折出了直角.

生1:这不是直角,它的两边没放直.

生2:不是直角,它跟我们刚找到的直角不一样.

师:你们能否找到这个角折的毛病吗?

生1:折的不直.

生2:没有对折.

生3:折直角时,每一次都应对折.生3边说边演示.

[学生通过操作,在动手中体验、感知,加深对直角的印象、记忆,脑海中形成定型的直角.即使是用不同的方法折出的都是同样的角(直角).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判断直角,画直角做好铺垫.]

三、教学反思

有付出定会有收获,认真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处理的较妥:

(一)目的性与情境性相融合

在教学中许多内容较抽象,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抽象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凭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记忆.直角在本册内容中就比较抽象,教学时我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巧妙地把一个直角说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以拟人的方式,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它很好玩,本节课还想和大家玩一玩”“你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我吗?”“你能给我画张像吗?”“你能和我最后决战吗?”等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好胜的心理,在轻松的玩中学到了新的知识.

(二)兼顾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分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适应,特别是学困生,在旧知识尚未掌握的情况下,又要学习新知识,长时间失误积累只能更加厌倦.而本课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在内容分层、练习分层,使学生依据各自的学习水平,充分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解决不同问题,使每名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三)改进教学方式,适时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搭设“脚手架”

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必须要认真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其认知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本文简要介绍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情况

(一)教师的层面

近年来,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新课改也就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这就使得很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上基本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认识到了生活化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能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主动地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安排 ;然而也还有很多数学教师只是局限于“拿来主义”,将网上的素材照搬照抄,无法真正做到教学素材同平时生活的紧密联系,更谈不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这不仅脱离了现实生活,而且也不具备良好的操作空间。再就是有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忽视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科学应用,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运用。

(二)小学生层面

根据新时期课改的需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数学课程安排应当从低年级向高年级不断递增,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却并非如此,虽然有部分低年级的小学生已经逐渐认可了生活化方法,但是很多高年级的孩子为了能够顺利升学,反而不重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科学应用。因而确保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1.情境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与课堂导入关系重大。情境导入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形式,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数学与生活关系密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数学,提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学习“购物”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自己家的盐和醋没有了,于是小明的妈妈拿出20元钱让小明去小卖部买盐和醋,小明拿着这20元钱到了小卖部,买了2包盐和一瓶醋,售货员找给小明9元钱,已知一瓶醋的价格是6元钱,那一包盐多少钱?这一情境是我们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经遇到过的,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了对购物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例题生活化

例题是为了说明数学中某一公式、定理的用法而举的例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数学教学中的例题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理解,才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例题比较抽象,单靠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形象,这只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表面。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在能力与知识之间存在差距,对于有些例题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本中例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小兔和小猴推车比赛的画面,请学生预测谁会赢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猴会赢,因为它的车是圆形的车轮,而小兔的车是方形的车轮。教师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身边存在哪些圆形的东西,学生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时教师再出示一组图片,图片的内容是本班的几个男生站在同一条直线前,玩套圈游戏,教师针对这图片问:这种方式公平吗?教师通过几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扎实的掌握什么是圆和圆的基本特征,对于教材中的例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3.解决问题生活化

解决问题就是以前所说的应用题,就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但是结果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和生活充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运用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装修方面的实际问题:李奶奶家要装修客厅,已知她家的客厅长6米,宽3米,李奶奶打算要用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请你帮李奶奶算一算需要多少块瓷砖。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要求用多少块磁转,就必须先算出客厅总面积(3×6=18m2)和地砖面积(3×3=9cm2),最后,两者进行相除即18m2=1800cm21800÷9=200(块),要注意单位名称必须统一。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布置作业生活化

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数学作业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兴趣不高,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改变策略,给数学课外作业赋予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完成作业,体验数学,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一课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掌握,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制成条形统计图,利用制成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全班视力情况的结论。通过生活化的作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实践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

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气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绍凯.运用多媒体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

上一篇:字母发音下一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