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2024-05-10

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通用4篇)

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篇1

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残障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更应该关注残障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以后的生存状况。最近,时有关于聋哑青少年不法行为和违反治安的报道。从他们的实施违法行为过程和方式方法来看,说明他们基本没有法治观念,无视法律法规。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接受的教育还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学习,又或者是学校在法律知识教育上没有弓I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作为教育单位,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重视这个社会问题,把学生的德育教育、生存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学校制定每年教育教学计划时就要强调法律知识的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教育者要详实、细致地向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内容,强化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残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力,让每个残障学生都接受到正规良好的教育,不仅能有效防止他们对社会的危害,还能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献出他们的一份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靠特殊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一让残障学生昂首阔步走向社会。

一、讲入学校

《义务教育法》规定,六岁以上儿童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 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所以六岁以上残障儿童同样有权利进入学校学习。事实上,在我国,适龄残障儿童都可以选择在县、市级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既然法律规定残障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又为他们创设了就读条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部分的残障儿童不能入学接受正规教育呢?原因之一:家长不送孩子进入学校。有的认为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有的不放心,总认为孩子可怜,不能照顾好自己,只有放在身边才放心;原因之二: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有特殊教育这个事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宣传不够,有些人甚至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特殊教育学校。另外,家长对特殊学校的办学理念理解不够,认为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丢人,孩子会被歧视,只有送到九年业务教育学校才有出息,才能学到知识,而有的学校不愿接受残疾儿童和智障学生。原因之三:经济原因。家长不知道特殊学校里的孩子是基本不收费的。也有的家庭车费和几百元生活费都付不出。

针对这一部分没有进入过学校的残障儿童,就有待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大力发动,让广大的家长都来关心、关注特殊教育,让更多的残障孩子进入我们学校学习、生活。办法一:学校与各乡镇政府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将所有残疾、智障儿童登记造册,掌握联系方式,采取各种办法联系家长与亲人,然后进行宣传与动员。办法二:请在校学生和家长作宣传动员工作。学校办出了特色,就会吸引特殊儿童来校学习,同时学校领导与老师应主动请在校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发动,以自己孩子为实例,吸引周边的这类孩子来校学习。办法三:教育行政部门进一二步重视特殊教育,将所辖范围内的残智障儿童认真统计与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让每一个孩子送入学校进行学习。办法四: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可以通过当地电视台进行专题、新闻报道,在报刊、杂志上宣传。

二、进入课堂

这里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几年或十来年的学习、生活 中,掌握谋生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学会自我保护,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毕业后走入社会能自食其力。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架起一座桥,让我们的学生顺利通往社会大门。

(一)德育工作

1、将德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学校要根据学生 不同残疾类别,不同年龄的身体、心理、行为和文化程度等特点,分层次,有重点,狠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特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如通过师生周会、升旗仪式、大型集体活动、版报专刊、德育主题班会,师德之星评比、知识竞赛等途径,让学生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不能忘记,必须终生记住的,这就是初步的是非观。

2、加强家校联系,关注学生心理。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 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是贯彻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谊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将学校教育孩子的整套方案让全体家长了解,并请他们共同来教育孩子,.用科学的、具体的、符合个性差异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的孩子;时刻用正面的教育方法,用爱的方式让孩子懂得道理,学会自理。

3、利用社会力量强化法制教育。可以邀请民警来校上法制课,通过发生在周围的实际案例剖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可以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进学生的爱国、爱家、爱周围同伴的良好情感。

(二)教育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每个时期都有所改变,但我认为原则是要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为他们精心考虑,对他们确有用的。对待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残疾儿童,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材。要教会他们谋生的能力,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教会他们不做违法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尝试开设如下课程:

1、手工课;

2、家政课;

3、艺术特色教育;

4、开设种植园地等。

这就要求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共同探求一座架起孩子与社会沟通的大桥。

三、进入社会

残疾人必须遵纪守法,履行应尽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讲求社会公德,也应当发扬乐观主义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因此,作为残疾人,要时刻懂得感恩,要自食其力,尽可能少给家人和社会造成负担,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那么社会应该为他们带来什么,做些什么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之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残疾人就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我相信,社会会逐步解决残疾就业问题,让每一个接受了良好教育的残障人士都能进入正常人的生活、工作,让每一个智力残缺的人都有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或参加农村劳动。

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社会职能

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即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教育水平。大学直接扮演着教育的实施者, 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和科技人才的孵化场所。所以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对提升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巨大的作用。大学对国家的贡献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教育的效能往往要在其实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然而, 我们不可否认, 教育无时无刻都在为社会服务, 社会对大学发挥其社会职能的需求十分迫切, 并将在未来不断的扩容, 为此, 高等教育管理必须肩负其这一重大使命, 不断的发展、完善, 使大学能调动起自身最大的能量, 将其的社会职能发挥最大程度, 为社会服务。从而, 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本文试从当前新环境下社会对大学的几个主要的需求, 来叙述高等教育管理应该如何发展、完善从而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高等教育管理应为大学与社会搭建桥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国际尖端的先进理念和物质、精神产品进入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些新生事物、现象、名词不断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由于当前的社会生产力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要, 由此便会引发出一系列社会矛盾, 这一系列的矛盾一方面会被市场经济的中新生行业和群体以及法律、法规去解决, 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学利用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独特的社会职能去化解。例如, 近年来社会上颇为火暴的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 等一系列社会资格及行业准入资格的考试辅导行业混乱无章的现象, 就需要利用大学的社会职能去化解。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主动与考试制定部门商议规范、统一的考试辅导、培训条例, 为大学与社会各部门搭建桥梁。并按门类的特点出发, 选取具备专业知识和资格的师资, 组成相应的考试辅导培训团队, 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审查后, 取得相应的考试辅导、培训资格,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 向辅导对象收取一定数额的辅导、培训费, 为辅导对象提供专业、系统、规范、权威的辅导、培训。这样, 不但能打破考试辅导行业杂乱无章的恶性竞争现状, 规范行业准则, 提高考试辅导、培训的质量;也能免除辅导对象对辅导机构教学质量和收费是否合理的顾虑之情;更可以使大量原本以个人名义在社会考试辅导、培训机构里兼职的高校教师有了发挥余力的正规舞台, 保护了他们的利益, 减轻了他们各自为战备课、押题的负担, 也能够更好的监督他们的授课质量, 而大学自身也可以通过其对社会的服务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 改善教师待遇, 优化教学环境, 这也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

二、发掘自身资源服务社会实际需要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但一个人才的培养过程, 往往需要很多年, 并且这一过程, 往往在一名大学生毕业以后还在延续。大学毕业生并不等于合格的人才。很多行业的优秀人才, 都是在大学里学习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后踏上工作岗位, 有了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锻炼才成为优秀人才。如何缩短人才的孕育期, 尽可能使得大学毕业生接近优秀人才的标准, 是每一所大学治学的追求。高等教育管理要发掘大学自身资源, 去为社会实际需要服务, 这样就给高校学生一个很好的增加实际操作经验的机会, 在社会实际生活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发现他们的不足。这同时也履行了大学的社会职能, 使得大学和社会达到双赢。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法律诉讼、咨询等事宜渐渐成为每由于, 我国的法律保障制度还有待健全, 目前而言, 法律诉讼和咨询的费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比较昂贵, 造成有一部分人虽然明知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但不愿花费昂贵的金钱去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面对这种情况, 大学界不应置之不理,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满足这一社会实际需要。首先, 可以发动法学专业具有律师资格证的热心教师, 为一些经济条件困难的群众提供律师服务。另外, 应积极组织法学专业及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定期利用课外时间, 赴各大街道为社区里的群众提供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咨询服务。通过听取群众的实际问题, 并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 学生们获得了课堂以外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教师也能在第一线收集到鲜活的教学案例, 更好的将自己的课程贴近社会需要, 优化大学的社会职能。

三、高等教育管理要反馈、预测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 不能仅仅履行其行政职能,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 科学决策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制定规划。对于大学的社会职能,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也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及时发现当前社会最为迫切的需求, 第一时间向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反馈。同时, 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精神和规定, 结合自身实际条件, 尽可能动用自身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 那便是利用大学的深厚理论基础和高端人才去研究并预测社会未来的需求, 如能较为准确的提早几年预测出将来社会的需求, 这无疑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法规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能更平稳、健康的发展, 这一成果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 并且是难以估量的。为此,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不断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趋势进行实证调查和社会科研工作, 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高校师生关心时事政治, 开展社会科研, 为科研成果的产出保驾护航, 及时将有价值的优秀社会科研成果上报国家职能部门, 为国家职能部门的条文指定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这是大学社会职能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四、重视为社会各行业人员职后培训和学历提升服务

教育的功能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功能主要表现在增长个体知识, 把人塑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隐性功能主要表现在将人才分层, 通过教育可以了解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从而在无形中将人分成了各个等级。如今的社会, 竞争日益激烈, 各种用人选拔模式越发苛刻, 学历社会日趋在各行各业中盛行, 人们对提升学历的渴望从未象目前那么迫切, 大学作为传授人们知识的场所理所应当发挥出自己的专长, 为社会各行业人员的学历提升搭建平台, 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就是这项事业的主要操作部门,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善于洞悉社会各行业人员学历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 开设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继续教育专业, 满足人们对学历提升的要求。这里还要着重指出的是, 虽然学历社会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但过分追求个体的学历而忽视个体的学力, 却是错误的。教育的根本是:“长善而救其失”, 也就是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个体发展, 而不仅仅是一个人才加工的过程, 只要是对人的发展有利的教育举措, 我们都应该去尝试、去做,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大学应该注重社会工作人员的特点, 了解他们与全日制大学生需求的不同, 了解社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未来职业发展上真正需要什么知识和什么能力, 以此来为他们量身定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这种基于人本主义的教育模式, 不但能让社会工作人员顺利的完成学业, 提高学历, 更重要的是这更象是一次系统化的学术性职后培训, 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使大学真正做到了服务社会。

五、总结

大学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社会职能的基本表现, 服务社会不但能提升大学形象, 丰富大学内涵, 树立大学精神, 建立大学的公信力, 更可以确立起大学作为承载人类世代文明方舟的“软权利”。对于社会问题, 大学虽然没有行政权, 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 由于大学的独特的公信力, 可以使大学有着比起相关行政部门更大的话语权。因此, 高等教育管理应该明确大学社会职能的范围, 疏通大学社会职能履行过程中的障碍, 捍卫大学在社会中“软权利”的尊严, 规范、监督大学在履行社会职能中的行为。由此可见, 在大学发挥其社会职能的过程中, 高等教育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①李兰兰.高等教育管理创新若干问题的探索[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06) .

②张履正.大学管理应为大学的科研职能服务——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研读[J].高校教育管理, 2010 (04) .

③尚科, 仵春.议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06) .

④韩喜平, 常艳芳.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 2010 (03) .

张继禹:青联让我更好地融入社会 篇3

2000年。张继禹的向往变成了现实。在全国青联九届一次常委会上。他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作为著名的宗教界人士。张继禹有许多身份: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对于青联的工作。他十分重视。“青联的工作非常重要。并且对我本人的影响也是深刻而巨大的。”

张继禹说。很多宗教界的青年包括自己在内,和社会各行业的接触机会并不是很多。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而加入青联这个大家庭之后,认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使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更加了解。“青联让我学会交流。也让我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青联委员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年轻代表。他们对我也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和鞭策。”

2000年,全国青联组织了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考察学习团,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宗教界青年。由张继禹带队,赴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参观考察。这次为期十多天的考察学习活动让张继禹十分难忘。

“我们不只参观。考察了宗教场所,还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知名企业。著名高等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次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王兆国同志接见了我们考察团的成员。给了我们很多勉励。”

张继禹说。这次活动中。青联还邀请了经济专家。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有关部门的同志为他们作经济形势。宗教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讲座。在座谈会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青年人士畅所欲言。大家在一起交流。碰撞,彼此深受启发。十多天一起生活。深入交流。更让代表团的成员们增进了感情。建立了友谊。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委员喊出了“我们都是好兄弟!”这让张继禹至今记忆犹新。

张继禹介绍说。现在全国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考察学习团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成为宗教界青年最认同、最愿意参加的活动。

在青联。让张继禹感受最深的就是‘友爱’。“在这种友爱的氛围里。大家平等相待。彼此激励。这种爱的情怀。温暖的感觉,成为委员们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

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篇4

贾其海:第一,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探索,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地质工作如何扩大服务领域、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重大课题。我们知道,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以及水工环地质工作,近些年演化出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一系列新的工作领域;地质工作最根本的一条是,它是研究地球的科学,认识地球、掌握地球系统演化规律,可以使我们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更科学地发展,保障生产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放眼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地质工作全方位、深层次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趋势较明显。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说到底是推进地质工作更主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的探索,它将推动我国地质工作进一步转变。

第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地质工作在新形势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地质工作主要是以找矿为中心,围绕矿产勘查展开工作;在新时期,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家需要大量矿产资源,找矿工作仍是重要任务,但地质工作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找资源,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

第三,地质工作整个生产链条从投入到组织生产,再到产出,地质工作最终成果体现为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地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质资料,既是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又是对客观世界的解释,这种解释与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包括理论的创新。地质工作要体现客观事物的本质,适应客观规律,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过去,人们重视投入、立项、组织生产过程等工作,但真正要把钱花好,花得值,更要重视最终成果的利用。只有成果用好了,社会才真正感知到地质工作的价值,才认同你。做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生产化,能极大地提高地质工作的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

记者: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要特别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贾其海: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服务,首先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其次,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地质工作,形成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要把这些“死”资料真正拿出来为全社会服务,确实是个大问题。。

地质工作为什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地质资料信息只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服务支撑,才能凸显地质工作的基础作用。要防止出现地质资料信息自我服务、服务自我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用一项指标衡量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成效,那就是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地质资料。

记者: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用公益性地质工作推进还是用商业性地质工作推进呢?

贾其海:这涉及这项工作的定位问题。我觉得,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最终提供的服务是公共产品服务。它需要搭建一个开放式的公共服务平台,把所有地质工作形成的成果资料集成起来,提供多种类、全方位的服务。通过财政出资,把这些事做起来,一方面为政府决策、规划等提供科学支撑,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减少投资人盲目重复投资,节约社会财富。

上一篇:《敬畏自然》课件下一篇:I love our school—— 三年级英语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