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孩子聪明(精选10篇)
游戏让孩子聪明 篇1
有人说高考制度是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指挥棒, 高考指向哪里, 我们的教育重点就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随着2012年高考的放榜, 结合将近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心得, 本人认为:我们的班级管理应在指挥棒的大前提下, 打破原有“一切以成绩说话”的固有模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构建和谐幸福班集体, 让学生在获取课本知识的同时, 身心、情绪、道德、心理都获得更好的成长。简而言之, 就是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 让暂时不那么优秀的孩子更阳光。
一、什么是和谐幸福的班集体
班级作为高中生在校期间时间最长的活动场所, 氛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气场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和谐幸福的班集体就是那种会让人一走进这个班级就觉得个体之间很有共鸣, 大家就是和谐快乐的一家人, 老师带着和蔼信任的微笑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幸福的班集体
有时候我们确实要反思, 为了培养出更多所谓的名牌大学生, 我们在进行高强度应试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而构建和谐幸福班集体就是要把德育确确实实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中, 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习课内知识, 同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快乐的完整的人。
同时, 构建和谐幸福的班集体并不是要忽视对孩子应试方面的教育。众所周知,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起调节作用。在一个团结协作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里, 同学之间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帮助相互关心, 必将使我们的孩子带着更加良好的心绪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三、如何建设和谐幸福的班集体:我们有爱的家园
(一) 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 信其道。事实上作为老师, 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大多是正面的价值观, 但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为什么我都已经这样教育你了, 可是你就偏偏不听教诲, 甚至和老师对着干呢?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教育, 不但是做无用功, 更是起了非常糟糕的反作用。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 我时常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 尽量不落痕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师、敬师、爱师”教育:教师节期间精心挑选感人的教师节视频和孩子们分享, 当时我们班很多学生都看哭了, 在学生情感被打动的同时适时地引导学生感恩所有老师的辛勤付出, 使学生从心里感知到被老师重视, 被爱是幸福的, 也学会爱老师。
我们给予孩子爱, 也要给孩子爱我们的机会。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良性地持续发展。今年学校举办的“班主任节系列活动”便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孩子和老师脸上洋溢的笑容使我们都更加愉快地学习和工作。
我听到的很美妙的赞美不是班级的学习成绩有多好, 而是:“朝霞, 你们班的孩子好可爱, 非常懂得感恩。”
(二) 民主管理彰显个性
作为文科班, 在班级组建之后的第一次班会上, 明确和同学们沟通:“我们选择文科, 学习民主政治, 就要让自己拥有更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因此, 我们的班委和包括各类评优评选在内的班级重大事项都由在座的各位投票选择。”在坚持民主理念管理过程中, 我们共同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制度。
1.我们的班会我们做主
周五的班会课是同学们最期待的。我们班采用小组轮流的方式, 每个小组依次负责组织每周的班会。班会主题、内容和形式等都由小组同学自行组织。
2.班委会平等对话、民主协商
定期利用晚自习下课20分钟召开班委会, 大家畅所欲言, 就班级各项工作的进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班委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
3.民主让我们深知:三班是我家, 和谐靠大家
民主管理的实质其实就是培养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的事情大家说了算, 而不仅仅是班主任说了算, 所以, 这个班级不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的班级, 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热爱的集体, 因此我为这个班级做任何事情都是发自内心由衷的因为我爱这个大家庭, 而非迫于任何人的权威。
(三) 在欢乐的氛围中知错、认错、改错
我们提倡用心用爱构建和谐幸福的班集体, 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犯的错误, 而是要让学生在知错的基础上, 心服口服地认错并彻底改错。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针对班级组建之初迟到现在屡禁不止的现象, 在班委会上我和班委们一起制定了新的迟到惩罚措施:迟到的同学需在周五的班会课开始之前参加抽“奖”活动, 抽中的“奖项”包括:为全班同学打水一周、领操一周、摆出自己最满意的造型当场拍照并作为班级电脑桌面一周、现场为全班同学献唱一曲等。
今年是本人第一年当班主任, 从原来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政治老师到学生做操、卫生、学习、生活事事都得上心的班主任角色转换中、在努力构建和谐幸福班集体的过程中也遭遇过心酸委屈和失败。看着班级从原来分班时问题学生较多, 到现在团结友爱、尊师重道, 活力阳光的大家庭, 再次印证了一个哲学道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 同时我们也深知,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同的, 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考清华北大。而作为班主任, 接下来我要做的, 依然是努力构建幸福和谐的班集体: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 让暂时不那么优秀的孩子更阳光!
参考文献
[1]《看天下》杂志2012年第16期之《建设民主校园》
游戏让孩子聪明 篇2
人类头脑快速发育阶段主要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出生时脑重量为400克左右,达成人的25%。6岁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已达成人的85%,8岁时,智力可达成人的80%。可见,学龄前是孩子智力快速发育的阶段。爸爸妈妈们可千万不要错适良机。
其实,智力是由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专注力、操作能力组成。我们说饮食对聪明的影响,其实是说饮食对这几个能力的影响。均衡的营养,可以支持身体,使孩子精力充沛,活动力强,从而刺激大脑使孩子聪明;其次,均衡的营养可以支持脑力,让孩子进行游戏,进而刺激孩子变聪明。
均衡的营养包括很多,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家长易忽视而今天最为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健脑食物,一是必要的结构脂肪,二是荤素的合理搭配,三是碱性食物,四是含乙酰胆碱和核糖核酸的食物。如蛋黄,含蛋黄素等脑细胞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能给大脑带来活力,充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又如核桃,含有蛋白质、钙,常吃有健脑益智的作用;而缺锌,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更为严重会致小学阶段多动症;缺铁,会使孩子疲倦、乏力、无神。
使孩子聪明的营养食物有:
1,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
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
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
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
5,每周吃蘑菇1D2次
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
7,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类。如雅培
儿喜康力,含有牛磺酸和抗氧化系统两杰出成分,可补充孩子均衡的营养,不失为一种让孩子头脑和身体全面发展的营养摄入方法。
如何让“笨”孩子变聪明 篇3
一、重视孩子对一切的回答
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伶牙俐齿,活泼好动的幼儿都希望自己的回答能得到老师认可,受到老师的赞许,内向害羞、反应暂慢的幼儿其实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可“笨”孩子的回答往往片面、错误,甚至答非所问。面对这样的回答,如果老师给予“错了”、“胡说”、“真笨”等评价,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几次否定后,他们就会以为自己真的不聪明,比别的小朋友“笨”,从此就会缺乏勇气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许就因为你的简短的不经意的评价,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变得题解孤癖、更胆怯。渐渐地也抑制了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外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教师要用‘爱’来谱写事业乐章。用爱和尊重健全幼儿人格。”因此,对待这样的孩子,教师是否要注意到态度和方法的运用,千万不能太直接否定,可以避开答案的正确与否,表扬该幼儿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另请其他幼儿回答,然后,再对全体幼儿讲解正确答案。这样既又可使“笨”幼儿大胆回答,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他们纠正自己的答案,一举多得,不是挺好吗?
二、鼓励孩子籍着游戏学习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游戏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笨”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同样喜爱做游戏。教师不要因为他们在游戏中难以胜任角色,而把他们冷落一边,使别的小朋友嘲笑他们。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逐渐疏远别的小朋友。以后每當游戏时,他们就会表现得不感兴趣,以至不愿参加,达不到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游戏时,教师尽可能让这些“笨”幼儿担任次要角色,等游戏玩得比较熟练以后,也可以让他们来担任主角。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比别人笨,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他们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和帮助,当他们经过努力完成任务,教师要给予表扬,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勇敢精神,同时,也让他们在不同的游戏中学习到新的事物。
三、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田是最细腻,最敏锐的精神织品,对待它应当特别小心、谨慎、亲切、善良。”日常活动中,教师也要在行动、言语和情感上多关心、爱护他们。让“笨”孩子多做教师的小助手,使他们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师若经常让他们帮助取教具、贴贴挂图、倒倒垃圾,做些其它事情,会让他们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和他们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等事情,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同时,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唱歌、跳舞、讲故事、读儿歌等,增进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当他们有进步时,教师更要用亲切的语言表扬他们,鼓励他们。
四、做好家长的工作
做好“笨”小孩家长的工作也是教育好“笨”孩子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适时做好家访了解工作,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针对某些事情进行教育,并建议家长可经常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可以让他们见识人群社会,令其获得新的经验,锻炼他们的胆量,不要总是对他们以命令的口气,生硬的态度,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正确意思,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当孩子一有进步要及时表扬,当孩子做错了事可说服教育教育,分清是非,不要又打又骂孩子。
正确对待这些“笨”孩子,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他们更多真诚的关怀和期待,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利用一切有利机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商,那么这些“笨”孩子也会与其他小朋友一样聪明活泼、一样健康成长,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笨”孩子也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游戏:让孩子们乐于表达 篇4
一、游戏设计的原则
有些老师认为, 随便找一些游戏让孩子们做, 然后让他们写作, 孩子们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游戏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形式, 是创设无意学习的情境, 以激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潜能。游戏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科学性。
通过游戏, 除了能够给孩子们提供写作的素材, 能激发创作的热情之外, 还要能够给予他们课外的科学知识, 锻炼他们的各种技能。比如有趣的“捏鸡蛋”游戏, 能激起孩子探究“鸡蛋为什么捏不碎”的兴趣, 使孩子们懂得拱形是最稳定的形状, 手的力量平均分散到了鸡蛋的各个地方, 不足以把它捏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建造许多精巧坚固的建筑物。
2. 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人人参与, 开心投入, 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如“逗笑”游戏, 两名同学一个逗一个忍, 逗者想方设法逗对方笑, 忍者拼命忍住不笑, 有趣的动作、神情吸引了每个孩子, 教室里时时爆发出笑声。这样的游戏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基础和情绪基础。
3. 创造性。
创造性也是游戏设计的重要原则。我们希望在游戏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帮助他们开发思维, 打开思路, 学习创造。比如发明一种新型文字, 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图案代替26个英文字母, 然后再请学生用新发明的“文字”拼写“新年快乐”。通过这个代码游戏, 开发孩子们的大脑, 提高他们创造的兴趣。
4. 体验性。
通过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引导他们观察场景的细节, 用心获得真切丰富的体验。强调让每个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 即行为体验的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行为体验的过程是一种活动行为, 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得一些经验, 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情感体验的过程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 这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5. 系统性。
游戏作文训练不能心血来潮, 临时设计, 应该根据年级作文的要求与儿童学习的客观规律, 做到循序渐进, 形成一个序列。如在游戏作文中学观察, 可以先观察一个活动对象, 如“吹泡泡”;再观察两个活动对象, 如“吹鸡毛”;观察一群人活动, 可做做“快乐传真”的游戏。在表达训练上也可以从写一个片段到写全过程;从侧重叙述游戏者到兼顾台上台下;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到注意人物的神情和心理。
二、游戏作文的基本教学流程
1. 激发兴趣, 介绍规则
游戏作文教学的导入环节,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明确游戏规则。可以运用猜测法, 如“捏鸡蛋”游戏之前, 老师提着一个小篮子来到教室, 篮子里放着四个鸡蛋。学生们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纷纷议论起来。此时正是激发兴趣、训练表达的好时机, 可以让学生说说心里的好奇和猜测, 再自然地揭示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也可以运用示例法, 如“逗笑”游戏, 介绍游戏的内容之后, 请两名同学上台, 一边让两名同学逗笑、忍笑, 一边介绍游戏规则。使学生既明确了游戏规则, 又迫不及待地想玩玩这有趣的游戏, 激发了参与的热情。
2. 开展游戏, 指导观察
这是游戏作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既要让学生玩得开心, 玩得投入, 又要在游戏中抓住每个精彩的瞬间, 训练学生的观察和表达, 为接下去的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1) 摆正游戏的教学位置
游戏是习作训练的手段, 必须为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服务, 即必须把游戏活动与观察、表达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方法是:根据教学要求, 在需要重点观察和生动表达的地方及时中断, 或做定格处理, 或放慢镜头, 让学生边观察边表达边评议;在观察和表达时, 要引导学生以“我”为主, 讲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具体表达时, 则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规范, 并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 说自己在游戏中产生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
(2) 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一般说来, 客观事物是完整统一的, 而人的各种感官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眼、耳、鼻、舌、手等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例如在“分辨硬币”的游戏中, 可以让孩子们看一看外形, 掂一掂轻重, 听一听不同硬币落地的声音。在“挑西瓜”的活动中,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认真地看, 轻轻地敲, 凝神地听, 高高兴兴地尝, 调动多种感官, 获取丰富的感受, 从而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形、声、色、 (下转第27页) (上接第24页) 味、情俱全的立体印象。
(3) 让学生“忘记”自己正在作文
游戏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是诱导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进入到“忘我”的意境, 或者说进入到未意识到“我正在作文”的境地。如在“救救我们”的游戏中, 同学们在扮演各种角色时, 分别扮演了“永康江”、“小鱼儿”、“大树”、“小鸟”, 他们已经把自己物化了, 把自己对象化了, 把自己童话化了。他们在为受到严重污染的母亲河申述, 帮无家可归的小鱼儿说话时, 已忘记了自己, 忘记了这是在作文。他们正在体验着小鱼儿、小鸟的苦难。这样, 学生进入忘我的境界也就成为必然了。在这样的境界中, 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潜能必将得到激活, 显示出超水平的表达能力。
3. 回忆过程, 交流感受
这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环节。孩子们围绕刚才的游戏过程, 可以回忆精彩的瞬间, 表达各自的感受, 谈自己的观察所得, 交流写作构思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有意识的引导。一方面要引导孩子们理清游戏脉络。另一方面听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是否通畅、准确。经过游戏, 孩子们的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表象, 但要转化为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还存在许多困难。此时要放慢教学节奏, 引导孩子准确地表达。第三方面要注意他们是否收集到足够的写作素材, 不够的引导他们从发言信息中补充, 也可以通过游戏录像再现游戏的精彩环节, 引导孩子们再次观察和表达。通过这一环节, 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准自己的写作切入点, 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拟好腹稿。
4. 自主命题, 现场写作
孩子们的个性、能力、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参与同一个游戏, 观察的角度会不一样, 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会不相同。游戏作文教学“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重在从个性的感性经验中选题立意, 引发真情实感, 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 进行合理构思, 拟定提纲, 开始现场写作。这种结合现场生成素材的写作, 彻底断了孩子们的“抄袭”之路。长期坚持, 孩子就能逐渐摆脱一写作文就抱着《优秀作文选》的不良状态, 养成独立写作的习惯。此阶段教师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 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顺畅地写作。教师要注意巡视, 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 是否达到了训练目标, 普遍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为下一阶段讲评作文做准备;另一方面, 对写作有困难的孩子, 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
5. 交流评议, 修改作文
怎么让孩子的大脑聪明 篇5
曾国藩有个习惯,每遇到一件大事,尤其是打完一仗后,就会点一炷香,坐那儿默默【冥想静思】。
静下来慢慢想问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能想明白问题。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Sara Laza有个研究,看冥想期间身体与心灵有何关系?她的研究结果:经常冥想的人,大脑的认知、学习、同情、记忆等方面会变强。
下棋
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游戏。这些玩意儿不光可以成为人的一个爱好,都是经过证明,可以改善人的【左右脑】,让人变得【更智能】。研究表明,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刺激创造力,改善记忆,加强注意力,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生长树突。
阅读
打个比方,阅读有点像吃饭,你得每天不停喂自己信息,锻炼思维,比别人判断得更快、更稳、更高。费孝通讲过,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天和昨天的差别】。
阅读是学习中的一种,也得打破今天和昨天的差别。昨天你不知道一个东西,今天你阅读后知道了,你就学会了新东西。一个人累积的知识越多,新知识就会容易涌出来,从赚钱的角度看,阅读不一定有多大的直接作用,但它可以提升赚钱的【斜率】。
正如很多人都明白,阅读很有益,可增加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保持大脑年轻。它不但能减轻人的压力,而且还能刺激你的【大脑皮质】。
整理失败
人就是这样,每失败一次,智商就会提高一截。
为啥要经常整理一下失败?很简单,只有这样你才能摸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也更能沉淀出东西。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堑不是别的,就是失败。失败了,整理整理,复盘复盘,就长记性了。
《遥远的救世主》里有几句对整理失败有独到的见解: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写作
写作|写日记。傅雷家书中跟傅聪谈了很多写作的好处,写作就是一种【整理思维】的好方式。德鲁克讲一个好管理者,写得了短篇小说,那是对管理具有非常多好处的。可见写作能提高人的综合智能是显而易见的。写东西门槛很低,只需要学一门语言就成。张五常讲,在【语言(写作)上的投资】是回报最高的。写作可以让一个人静下来,你还会学到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这肯定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运动
人的身体,要【细水长流】,那些年纪轻轻却不锻炼的人,欠了账迟早要还的。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几乎一致同意,锻炼对你的大脑有好处。它能减少压力,还能改良大脑的血液循环。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即使是简单的有氧运动,也能增加海马的大小(大脑区域涉及语言记忆和学习的区域)。所以,无论你是去跑马拉松,游泳,甚至从来没有运动折腾过的人,现在就开始定期锻炼吧!突破你的恐惧区,让它成为你的舒适区。
去跑步或健身房,总之要嗨起来!特别推荐在工作或学校之前清晨去锻炼。你会开始思考得更清楚,并在一天中保有更多的精力。
演奏一门乐器
演奏一门乐器。演奏乐器厉害不关可以泡到妞,更重要的是这能让你变得更聪明~
“智慧性习惯”让孩子聪明过人 篇6
教育专家和学者一般将孩子的习惯分为三种:动作性习惯,诸如饭前便后洗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社会性习惯,也称公共性习惯,诸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让之类道德范畴内的;智慧性习惯,诸如善于提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之类体现思维能力的。
智慧性习惯的培养其实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孩子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启发孩子在学习知识及生活实践中异想天开,不墨守成规。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败。实践证明,思维能力突出的孩子,求知欲更强,学习能力、创造力也更强。但敏锐的思考需要从小训练和培养,家长应努力创造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家庭氛围,教会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认识世界,去创造生活。
教孩子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
(姚先生,32岁,广告公司经理)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也就是动脑能力,比教会他学习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我儿子今年5岁了,在培养孩子智慧性习惯方面,我有比较深的感受和体会。
有人说“玩里有乾坤”,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用在训练孩子思维方面倒挺合适的。我就喜欢在孩子的玩耍过程中引导他动脑筋。比如我儿子恩恩两三岁时,我和妻子经常跟他玩猜东西的游戏,我们说出一件日常用品的用途,要他在规定时间内说出这件东西的名称,或者我们说出一件东西的名称,让他迅速说出这件东西的至少三种用途,可以是通常意义上的用途,也可以是与物品本身属性无关的其他用途或功能,答得好有奖。记得我曾问过儿子,故事书除了能看故事,还能干什么?儿子答,能撕着玩,能折飞机、小船,能垫凳子腿,能卖废纸……儿子略加思考,便说出了好多种用途。除了玩这种游戏,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随机启发他开动脑筋。比如妻子用毛巾给儿子洗脸时,就问他:“宝贝,毛巾可以用来洗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呀?”儿子答:“洗澡呀!”“还有呢?”“当抹布,擦桌子;当围巾,包在头上。”“还有没有啊,想想你看过的电视上播放的防灾演习里,毛巾能干什么?”妻子进一步启发儿子拓展思路。儿子兴奋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毛巾可以包扎伤口,遇到着火时还能用来捂鼻子。”“恩恩回答得真棒!”妻子立马开心地表扬他,并且借机深入浅出地给儿子讲解小小毛巾在关键时刻的急救作用,既训练了儿子的动脑能力,又让儿子学到了安全知识。
我还有一个训练孩子动脑筋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凡事爱问“为什么”。因此,我儿子从小就有一个和小沈阳一样的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呢?”妻子有时跟我打趣:“你儿子都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记得儿子4岁多时,夏天我们带他去旅游,一路上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坐在火车上,他问:“火车在铁轨上跑,这是为什么呢?”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他又问:“我们坐在车上没有动,外面的树和房子都在动,这是为什么呢?”到了动物园,他的问题更多了:“熊猫是不是蛋孵出来的呢?”“为什么我看不见小鹿的肚脐眼儿?”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问题又来了:“筷子放在水杯里,怎么像断了?”你别说,儿子的有些问题还是很难回答的,涉及力学、光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我儿子这么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得益于我们平时对他的鼓励和引导。孩子大都好奇心强,对探索世界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思考问题的原动力,我们会注意激发孩子的这种动力,鼓励他多问,而且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引导他从书本上、网上或生活中自己寻找答案,解开谜团。这样他发现问题及思考问题的兴致就特别高。比如有一年夏天,家里点了蚊香驱蚊,儿子翻来覆去睡不着,好奇地问我:“蚊香为什么要做成圆圈形的,还两盘叠在一起?”“哦,那叫螺旋形。”我告诉儿子。“不能做成一条条的或一块块的吗?”儿子问。我说,这个问题爸爸倒真没注意,也没想过,你能想到真不错,回头我们上网查一查答案。需要说明一下,我儿子3岁拿鼠标,4岁就知道百度可以搜索好多他想知道的答案。过后,我指点儿子上网搜索,找到了答案:一是两盘蚊香叠在一起可以节省空间;二是做成圆形的不易被碰碎,如果做成一根长长的,容易折断,又不易包装及收藏。不仅了解了这些,儿子还进一步了解了蚊香驱蚊的原理,知道了在数千年前的南宋时期便出现过中药制成的类似驱蚊棒。蚊香是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将杀虫剂缓缓释放到空气中。他还“活学活用”,告诉他妈妈,蚊香最好放在门口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天黑前点蚊香驱蚊子效果最好。你看,一个小小的蚊香,就能激发孩子举一反三地学习和思考。
再比如,如果他看书遇上了不认识的字,我就鼓励他自己查字典。有一次,他找了一本《自然常识小博士》的书来看,看到《大葱的长“胡子”有什么作用》一文,“葱”和“胡”字不认识。因为之前已经教会了他查字典,我就提醒他,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嘛,他马上去查字典,很快就查到了,显得相当兴奋,很认真地把拼音标在书上。这样不仅书看了,字认了,知识也学了。我觉得,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发散式思维,而不是线形地刻板地思考问题,对他以后创造性地学习大有好处。
“手巧”才能“心灵”
(古女士,31岁,健身俱乐部职员)
我女儿安妮今年5岁多了,在培养她爱动脑筋方面我们可没少下工夫。安妮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有个缺点,比较“懒”,不爱动脑筋。比如,看书遇到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她隔过去不看,问她一些问题她总是想都不想张口就答:“不知道。”包括玩,只要遇到点难题,需要开动脑筋,她就不玩了。比如玩智力拼图,拼几下,图案对不上,她就没兴趣了。有一次我们几个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科技馆玩,儿童乐园里有一层全是各种积木,不少小朋友兴奋不已,在里面玩得不愿离开。可安妮好像兴趣不大,东瞧瞧,西看看,站在那儿懒得动手。同去的媛媛招呼她:“安妮快来玩。特别好玩!”她这才过去想搭一个城堡,可连搭两次都没成功,她就不玩了。媛媛就不同,搭不好就反复琢磨,还叫其他小朋友过来一起商量,明显比她爱动脑子。至于学东西时,安妮更不爱动脑子,幼儿园老师多次跟我说,教她学拼音,相同的错误她一犯再犯,老师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学钢琴一年多了,她还搞不清每个音符弹几拍,明显感觉她没动脑子。我着急了也训斥她,每次她都眼泪汪汪的,但过后还是老样子。我挺犯愁的,这孩子这么不爱动脑子,以后上学了可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我向一些家教专家请教,从专家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智慧性习惯”这一说法。专家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不爱思考的标签,其实孩子还没养成智慧性习惯,而智慧性习惯的养成,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教子观念。具体到安妮的问题,专家问我之前是不是很多事情都喜欢包办代替,我点头称是。回想一下,我的确是包办代替的时候比较多。因为老是觉得孩子尚小,不放心让她做,我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词可能就是“别动”,尤其是有点危险的事。比如,从饮水机接水,我担心烫着她,就会制止她:“别动!”有时她兴致勃勃地要帮我做家务,比如拿个拖把,在地上划来划去,我马上就会说:“别动!妈妈来拖,这不是你该干的活。”还有幼儿园布置做手工,她没做完就带回家来,我见她用剪刀和裁纸刀笨手笨脚的样子,担心她受伤,也会忍不住帮她。像这样的事简直太多了,说实话,过去我真没把这些琐事跟动脑筋联系起来。
听了我大致的描述,专家告诉我:“你别小看让孩子动手,动手和动脑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经常说‘心灵手巧’,其实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应当是‘手巧’才能‘心灵’。6岁以前,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体验,摸过热水杯后才知道什么是烫,摔过跤后才知道怎么走路更安全,与小朋友争抢过玩具后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如果家长始终不肯放手,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弄脏,嫌孩子动作慢,不由自主地凡事越俎代庖,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被动地等答案,等结果,等大人帮忙,懒得自己动手动脑了。”专家的点拨让我很惭愧,原来是我不知不觉中抑制了孩子动脑,剥夺了她自己尝试的机会。那怎么改变这种情形,让孩子变得爱动脑呢?按照专家的指点,第一步得先调动起孩子动脑筋的积极性。我想起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得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我注意到安妮喜欢玩我的手机,而且对手机的照相功能很感兴趣,我就给她买了个比较便宜的儿童相机。她的兴趣可浓了,一直拿在手里摆弄、研究。我先让她爸给她讲解相机的基本构造,教她使用,然后鼓励她四处“瞎拍”。拍花草时,引导她观察花草的变化;拍景物时给她提要求,要把什么标志拍到画面里;偶然有一两张拍得好的照片,我们会对她大加赞扬,让她自己总结为什么拍得好。现在,我们家外出旅游,大部分照片都是我女儿拍的,有的照片抓拍得很精彩,说是出自5岁小朋友之手,好多人都不信。关键是拍照激发了女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除了鼓励女儿自己动手,我们还努力克服了包办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自然而然比以前爱动脑筋了。
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郭教授,男,41岁,儿童心理专家)
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发散思维概括为“三维度”,即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和独创度,它们依次反映了发散的量、发散的灵活性和发散的新颖性。也就是说,发散思维具有新颖、独到、变通、灵活的特点。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要善于引导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视野、多层次地生发联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审视我们的孩子,比较缺乏的是创造性思维,这跟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关,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常常希望孩子按“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回答问题,较少鼓励孩子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者圆盘;你问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答案永远是“一只也没有了”;你提起“龟兔赛跑”,结论永远是“骄傲使人落后”……于是有人问: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对比国外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不少孩子思维灵敏,反应迅速,联想丰富,不易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举个例子,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窦文涛有一次到美国的一所中学考察,就遇到这么一件事。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等于2,8加6也等于2,有这种可能吗?请加以证明。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窦文涛听后,惊呼“这个孩子的思维已经长了翅膀”,他不仅能从数学角度考虑老师出的题目,还能从生活与自然等方面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善于多角度、多视野地去思考问题。
要想孩子“思维插上翅膀”,家长必须善于引导。幼儿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将来是墨守成规还是善于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父母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点拨。比如要多向孩子发问,而且问得要有一定的技巧。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什么用途?如果让你上太空旅游,你会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带孩子去科技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之类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家长问得越多,越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越能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要鼓励孩子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孩子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孩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长处。这样孩子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才能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我想对家长们说,习惯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现在决定未来!
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7
一、游戏材料应源于生活,源于自然
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的, 孩子生下不久便会玩游戏。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小班孩子更多地选择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玩具。中、大班的孩子已学会运用半成品、替代品,大自然赋予的材料如水、沙、土,甚至树上的落叶,都是大、中、小班孩子共同喜爱的游戏材料,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在一起玩沙、玩水、玩泥,孩子们钟情于玩沙、玩水、玩土的游戏,正是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很好体现。但是,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儿童兴奋并分散注意力, 儿童更倾向于独自玩游戏,使同伴交往机会减少。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儿童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当儿童出现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因此, 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应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能引发幼儿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利于幼儿与人分享、合作、交往等亲社会行为和品质培养。
二、坚持赏识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不少家长常因为幼儿年幼而代他们做许多事, 他们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自信很难建立。这时,教师要给他们增强自信心的机会。小板凳脏了,让他们自己用毛巾擦净;衣服不会穿,老师指导后自己学穿。每个孩子表现欲望都很强,他们渴望得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每天早上,教师安排幼儿当播音员,进行“天天早报”,鼓励幼儿大声地给朋友讲述自己听到的、发生的趣事或新闻, 让幼儿不再沉默不语, 让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在游戏时间里,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他们更加投入,更加自觉,扮演的角色有模有样。这里是孩子的世界,是孩子自己的舞台,他们从中找到了自信,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过程中,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教师应时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到身边每个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欣赏,坚持正面教育。教师要多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从老师的引导中获得自信。在绘画活动中,有个幼儿不动手,当我走过去的时候,他神情慌张地看着我,我微笑着问他:“你为什么还不画呢?”他怯怯地说:“我不会! ”我说:“没关系,你一定行的,我先帮你好吗? ”我握着他的手画了一点,就放手了,他便慢慢地画了起来。等了一会,我走过去给他鼓励:“画得挺好的! ”慢慢地,我发现,他敢大胆动笔了,而且每次画得很认真,画好后会请老师看,话也变多了。
三、游戏应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之间存在差异是每个人都不可否认的, 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个体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营造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因此,在游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我们力求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如活动室内,开设几个固定区域,动手区投放有利于幼儿操作的木工材料、工具,各类积木;动脑区投放不同材料、不同形状、不同数量、不同颜色、难易各异的拼图。我们还根据季节的变化,提供给幼儿玩沙、玩水、玩泥、玩落叶,使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教师平时应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尽可能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己做主。
四、游戏规则的指导
在儿童游戏中,如果没有儿童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因此,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突出游戏的规则性,旨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游戏的规则制定和规则游戏的开发不能由成人包办, 而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和规则游戏更容易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合作游戏、竞赛性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好游戏方式。在合作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同步发展,在集体游戏中快乐地游戏;在竞赛游戏中, 比赛获胜是全体成员的事情, 需要很好地合作。总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不管是游戏规则还是规则游戏,都对儿童的发展有着价值和特殊意义。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游戏形成“礼貌、遵纪守法、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及相应的行为价值观。强调游戏规则的遵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幼儿游戏中科学的规则折射一定的科学价值观,引导幼儿积极发展。所以,游戏指导者可以透过游戏规则,对幼儿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幼儿科学的价值观。
五、教师的指导策略
教师只有观察儿童的游戏, 才可能发现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儿童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儿童的游戏,做出有效指导。教师的指导应更隐密、更有策略、更具科学性,将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做到“心中有目标”。采用师生互动的策略,积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充分展露、智慧能力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乐。在幼儿游戏时不干预、不阻碍,即使出错了也让他自己在经验分享时自己发现。这样既不破坏游戏情境的氛围,又保护幼儿游戏心情及探究意念。针对不同情况需要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 用扫描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儿童游戏的情况, 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组或区域儿童游戏的情况, 用追踪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个别儿童游戏的情况。
让孩子自觉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 篇8
一、让孩子建立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知, 培养孩子的多种爱好
简单的说教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 为了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到电脑上查询, 共同了解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的危害。当孩子亲眼看到电脑上罗列的许多玩网络游戏的危害时, 他们自己也会表示非常的认同。为了激起玩家的兴趣, 大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进攻、消灭对方、争夺资源的方式展开, 孩子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之中, 也会不知不觉地变得具有攻击性、自私自利, 甚至出现暴力倾向, 这些都是不良的心理问题。至于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对人体的伤害, 更是众人皆知:对眼睛、对大脑、颈椎等, 特别是对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更是危害严重。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存在误区, 他们只懂得限制孩子上网玩游戏, 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 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比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棋类的爱好, 如简单的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 还有复杂一点的军棋、象棋和围棋等, 当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些棋类游戏上时, 根本就不会去想网络游戏的事情。
二、帮助孩子选择游戏内容, 自主控制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生活在这个网络时代, 孩子玩网络游戏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很多网络游戏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 并不适合少年儿童玩, 所以很多家长“谈游戏色变”, 视之为洪水猛兽。有的家长却随便孩子玩什么内容的游戏, 对其采取放任的态度, 认为“树大自然直”。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一些休闲益智类的小游戏, 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之中既体验到玩游戏的乐趣, 还可以增长一些小知识、小常识, 甚至培养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对孩子发展有益的游戏也不能完全在失控的状态下让他们去玩。家长可以对玩游戏的时间设一个限定, 每次大约20~30分钟。这样做, 不仅可以回避亲子之间因为玩游戏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 也培养了孩子遵守约定的优秀品质。
三、做好榜样的同时, 多与孩子进行健康的亲子互动活动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 父母做什么, 他就学什么,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 亲爱的父母们, 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一些问题时, 先不要忙着批评孩子, 我们要先自我反省一下。比如, 父母每天对着手机、电脑玩得不亦乐乎, 然后在看到孩子玩游戏时, 却冠冕堂皇地教训孩子不要玩, 说什么伤眼睛、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等。如果孩子反问你“爸爸, 妈妈, 你们玩的时候不影响健康吗”, 你要怎么回答呢?所以, 要想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 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则, 远离诱惑。
面对孩子沉迷于玩游戏的情况, 有的家长放任自流, 觉得玩玩游戏无所谓的, 家长自己也乐在其中;有的家长实行强制管理, 把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 对孩子严加防范, 天天与孩子作斗争, 上演警察与小偷的剧情, 亲子之间的矛盾和敌对也越来越多, 这样下来, 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也是十分不利的;还有的家长, 虽然因为孩子玩游戏的事儿, 天天对孩子啰啰唆唆, 但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事实上, 这是一种无效管理。实际上, 我觉得, 这些都不如家长多一些时间陪孩子进行一些有益的亲子活动。每个孩子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 他们会被各种事物吸引, 他们也会去探索很多他们想要认知的事物, 但是, 相比较而言, 网络游戏对于孩子们的诱惑过于强大。所以我们家长就要让孩子的闲暇时间丰富起来, 多一些时间陪孩子。比如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亲子游戏、室外运动、旅游、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等等, 这些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更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然,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发展, 针对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我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在让孩子抵制住网络游戏诱惑的同时,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游戏让孩子聪明 篇9
一、现阶段大课间活动的基本现状
大课间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促进心态的健康, 根据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认知, 需将体育游戏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游戏类型, 并使其占据大部分内容, 在体育教师的指引下, 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广泛, 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 从而导致大课间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这种情况无法保证我国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是, 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 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 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 继承与传承了体育文化的精髓。
二、大课间活动引入体育游戏的主要途径
(一) 对体育游戏进行搜集
在我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 体育游戏的种类非常多, 从篮球运动、足球运动到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 均可以了解到我国体育游戏所具备的多样性与多元化。因此, 在将体育游戏引入大课间活动之中, 要搜集合适的体育游戏, 可以通过教师整理、网络搜集、文献查找的方式对体育游戏的活动方法以及内容进行整理。
(二) 对体育游戏进行筛选
在对体育游戏进行筛选的时候, 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年级、性别、爱好。其中, 筛选的主要标准包括:所选择的体育游戏是健康向上的, 避免选择打斗类游戏;所选择的游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避免挑选不合时宜的游戏;所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大课间活动的场地, 尽可能选择轻松、有趣的游戏。
(三) 对体育游戏进行教材化处理
从本质上而言, 体育游戏属于一种体育文化, 在融入大课堂活动中需要对其进行转化与处理, 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元素。另外,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有所体现与传播, 所以在进行教材化处理的时候, 要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游戏方式和游戏本身的原则。
三、体育游戏在大课间的合理运用
(一) 布局智化
体育游戏的“智化”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比如踢毽子比赛中的“智”, 跳绳比赛中的“智”。这些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此外, 学校的大课间的活动时, 在遵循体育游戏基本原则中, 尽可能的将学生带出教室, 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 或者举办一场班级与班级的拔河比赛, 让学生能够开发自己的思维, 放松自己的压力, 促使整个大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 活动的人文化
在体育游戏的引入中要加强对人文化的体现, 积极挖掘体育游戏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形成一种美的感悟。比如, 在体育游戏中添加“跳皮筋”, 可以使学生在跳过一根之后去跳第二根, 不断挑战自己, 在伴随着难度不同、模式不同的情况下, 能够促进学生骨骼的发育, 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运动技巧。此外,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将歌曲、号子融入其中, 会丰富词汇, 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进步。活动情况下, 在学生不断“玩耍”的过程中会提高自己的兴趣, 并且会盼望着第二个大课间的到来。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具有喜新厌旧的心态, 教师要积极整合体育游戏, 改变游戏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性质, 另外, 还要保证在体育游戏中, 学生的安全问题, 对于年级低的学生要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游戏, 避免学生对难度比较高的游戏失去兴趣, 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大课间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 在大课间活动中积极引入体育游戏, 不仅保证学生每一天的体育活动时间, 并且能够促使学生放松学习的压力, 陶冶情操, 获得身体与精神上的享受。另外, 体育游戏的丰富多彩能够为学生打造一种快乐体育、快乐学习的形态, 对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斌, 胡国栋.传统体育游戏进入大课间后的窘状分析及改变策略[J].运动, 2011, 04:54~55.
[2]吴贤龙.大课间引入民间游戏初探[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1, 07:23~24.
[3]庞燕.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内容开发的研究[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0, 11:132.
让孩子更聪明的五种运动 篇10
拍球,接球。不管孩子将来是不是有希望做下一个姚明,他依然要练习拍皮球和接球,因为孩子需要发展基本的“手——眼协调”和反应技能。而达到此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样就能较好地建立大脑反应和肌肉动作之间的记忆联系。要知道,许多运动明星也是这么练出来的。
按扣子,用拉链。若干年前,衣服需要系扣子,鞋子需要系鞋带,孩子的精细动作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得到锻炼。可是现在的童装穿脱起来十分方便,有许多衣服是不用系扣子的。其实,给娃娃穿脱衣服也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要是有的小男孩觉得这么做太“幼稚”了,不妨让他给自己喜爱的大动物玩具穿上小小孩的衣服。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穿一些带扣子(按扣也行)、带拉链的服装(上二衣)和需要系鞋带的鞋子,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小肌肉,同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拼图。从发展孩子的运动技能来看,并不是说孩子能拼的块数越多、图案越复杂就越好。在这里,拼图的目的很明确:在发展孩子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提高孩子运用小肌肉进行精细运动的能力和空间技能。拼图不一定要很复杂,使用那些图案简单的大块拼图就行。
走直线,练平衡。保持身体的平衡也是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内容,而且孩子们的游戏中有不少活动对平衡身体是有要求的。父母要知道,五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较了。如果他做不好、站不住,他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可是,平衡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练好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寻找机会和孩子一起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比如在家里划一条直线练习走平衡,在一个点上站立不动练习金鸡独立,或踮着脚尖上台阶等。父母不要操之过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科学提示:
◆小肌肉的发育。不仅能使孩子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通过机体远端小肌肉的经常动作,刺激神经末梢,不断强化神经传导,传入神经传回的信息增加,可活跃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促进脑的发育,所以,婴幼儿小肌肉的锻炼,有助于建立手指活动和大脑皮层之间的动态联系,使孩子在不断地接触认识世界中越来越聪颖,因此,促使婴幼儿锻炼小肌肉的活动是忽视不得的。婴幼儿抓握一类的动作,主要凭小肌肉的活动和脑神经的协同作用来完成。锻炼小肌肉的活动有:剪纸、泥工、折纸、绘画、编织、演奏、搭积木、插片、打弹子、翻绳等。
◆大肌肉群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孩子肢体肌肉关节的运动力度、灵活性、体质的增强与姿态的健美。所以,家长在家中应及时对孩子进行一些符合年龄特点的训练,促进其大肌肉的发育。锻炼大肌肉的活动有:翻身、滚爬、跳绳、攀登、投掷、单脚跳、走走跑跑交替运动等。这些锻炼大肌肉群力量的活动对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发育都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游戏让孩子聪明】推荐阅读:
6+1数学教具 把近百万道数学题演变成让孩子着迷的游戏07-02
孩子游戏大全08-16
浅谈幼儿游戏开展对孩子成长影响论文08-12
如何锻炼孩子大脑的八种游戏方法08-26
7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开发智力游戏 提高孩子的智力的训练办法09-15
完美方案 培养聪明孩子有妙招10-18
来克发现了孩子的聪明作文06-16
教育孩子,聪明父母只做3件事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