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2024-09-17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共12篇)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篇1

在职高教了10年的书, 发现部分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 初中时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学习能力和成绩偏差, 他们怕学数学, 烦学数学, 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不可理解的“东西”, 学数学就是让人受罪。带着这种心态开始就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 更不要说学好它。所以要让职高学生学好数学,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工夫, 要让数学教学变得有趣, 让学生喜欢数学, 真正地想去学数学, 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职高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主要是, 数学这门课总体来讲比较抽象, 思路广, 题量多, 学生觉得数学总是在不断地做练习题, 总是在与数字打交道, 因为长时间的演绎原理和做题, 学生便觉得千篇一律, 没有新鲜感, 从而感到厌烦, 学生便对数学兴趣每况愈下, 而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数学教师要尽量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 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喜欢数学从而达到学习的自动化,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比较抽象, 如果一味地书面化讲解, 是很难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 在讲到“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时候, 如果教师直接讲概念, 会让学生感到很陌生, 所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商店第一次进货的商品有铅笔、橡皮、直尺、钢笔, 第二次进货的商品有钢笔、橡皮、抄书本、修正液, 问两次重复进了哪些货物?两次共进了哪些货物?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 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也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举下列例子:学生小王今年毕业后分别到甲、乙两家公司应聘, 两家公司分别对小王作出如下承诺, 甲公司第一年付给小王薪水18000元, 以后每年增加2200元;乙公司第一年付给小王薪水18000元, 以后每年的薪水比上一年增加10%, 问小王应该选择哪家公司比较好?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踏上社会后都会遇到, 现在数学就可以帮助他作出较合理的选择, 这就让学生感受到, 原来在自己的生活中, 数学一直都在, 甚至在某些时候能帮我们作选择。

三、要让数学和学生所学的专业产生联系

职高的专业分得很细, 各专业的情况也不相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脱离专业特点, 就不可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教育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 因此职高数学的教学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 调整教学内容、突出职高数学的功能, 除了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 更要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之目标。

比如, 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家用电器意见, 价格为1150元, 购买当天先付150元, 以后每月这一天都交付50元, 并加付所欠款的利息, 月利息为1%, 若以付150元后的第一个月开始作为分期付款的第一月, 问

(1) 分期付款的第十个月该交付多少钱?

(2) 全部货款付清后, 买这件家电实际花多少钱?

遇到以上问题时, 财会类的学生看到会觉得很熟悉, 这和自己的专业联系非常紧密, 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不是空洞的。其他专业, 像电工电子、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也都能在数学教学中找到联系点。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 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 做到根据专业需要, 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

四、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一说起数学, 就使人想到定理、公式、证明、计算、推理, 解题, 给人以枯燥乏味、严肃抽象的感觉, 这也是很多学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在数学课上, 经常穿插一些数学历史故事, 那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了。比如, 在讲到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时候, 就可以和学生讲一讲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用最快的方法计算:1+2+3+4…+96+97+98+99+100=?这是因为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品质, 提高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另外, 在数学课堂中还可以加入学生相互讨论的环节, 开展一些类似辩论的形式, 从而达到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效果。

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出积极、肯定的评价

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鼓励教学,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以鼓励评价为主, 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在数学教学中, 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争取发言, 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 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教师肯定后, 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 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当学生在数学上有任何的进步时, 我们都要给予他们最诚恳的表扬。教师的肯定评价一定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传统观念中, 数学是枯燥的, 是很多学生的噩梦, 尤其是职高的学生, 作为职高数学教师, 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陈旧模式, 积极研究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让学生爱上数学, 让数学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篇2

关 键 词: 情感 交流 爱数学

内容摘要: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们要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从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出发,合理运用名人引导、赏识引导等方式,让孩子在爱的感召下,调动情感体验,真正爱上数学。

正 文:

有人曾作过调查,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们要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努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一、理解学生,感受爱的涌动

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阂。

例如,对待班级中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急于将他们与班中的优秀学生比较,怎么别人都学会了,你还没有学会,而要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去检讨一下,在解题方法上他可能遇上了什么困难,有没有简单易懂的方法来使他掌握。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方式来缓解学生怕学习的紧张情绪。如果是学生因为懒惰、不愿意学习而造成的,要予以及时的批评指正。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教师有错误,及时承认,及时改正,就能获得学生的谅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二、尊重学生,感受爱的暖流

教师尊重学生要象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让“教”为“学”服务,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后进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后进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在教学数学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采用什么方法解答,鼓励一题多解,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在作业批改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分析,如果是因为计算中出现的失误,就在这个出错的地方圈出来,学生订正时可以很快找到错误的原因,订正好后仍给他打上“√”,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出错时减少一些负担,印象也比较深刻。对做得正确又字迹工整的同学在等第“优”的右上角加上一颗“☆”,对于进步较快的同学也适时加上一颗“☆”,使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更高了。

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

三、相信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下发现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在这一教学中,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全班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讨论,分别在全班交流,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动手实践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同时,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棱、面、顶点的理解。

四、名人引导

在学习中经常联系教学内容实际,介绍一些伟人或名人的故事,让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激励他们学习。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一知识时,我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指出这个表示3倍多一些的数还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你们知道在古代我国哪一位数学家对圆周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班级墙壁上布置的祖冲之画像,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祖冲之(429-500) 南朝宋齐间科学家,博学多才,尤其对天文、数学有相当高的造诣。他通过艰苦的努力,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和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祖冲之在1500多年前就能有如此令世界震惊的成就,我们处于当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定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五、赏识引导

经常鼓励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一个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当我们充分相信学生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对学生不要总是说“你能做好吗”之类的话,而一句“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变批评为赞赏,会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赞赏要从小处着眼,积极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期末考试和开学考试成绩,而忽视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会使学生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目标,会缺乏耐心和意志力。

赞赏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语言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有时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赞扬,比用语言赞扬更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如当某同学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你的一个微笑和手势都会给他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赏识也要有分寸,绝不能过分,如果学生完成了一件很容易做的事就受到赞赏,会使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的全部能力,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了。

同时教师平时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讲,效果反而比严肃的说教要好,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应用广泛性;测量;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34-01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一些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让他们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呢?下面就我个人所做的一些思考与尝试、实践与体会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研究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数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22页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两个同学一组进行猜数游戏。

甲:我想了一个四位数,你能猜中吗?乙:试试看。乙:是4700。甲:不对。乙:我怎么猜呢?甲:想想看。乙:比5000大?甲:对!乙:比6000小?甲:对!乙:是5500。甲:大了……教师可以利用上述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迸的思想。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心理上更得到了满足,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增长知识,何愁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呢?

二、教师要善于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有用、有趣,成功的东西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他们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喜欢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尝试让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感受统计的必要。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两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报自己的年龄。报完后,教师问:你们知道7岁的有多少人?8岁的有多少人?9岁的有多少人吗?同学们面面相觑。教师追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再报一次,有人说分年龄段数人数……大家觉得都不是很好,最后一致认为需要在每人报年龄时作记录,于是让学生每人再报一次,其余两组认真做记录,做完后,教师抽几个同学的展示,有画“o”,有画“、/”,有写“正”字的。显然,这几种记录方法都是对的。怎样把学生引导到“正”字统计法上来呢?教师接着问:这些记录方法中哪种能很陕知道各年龄段的人数呢?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发现:数符号要一一地数,慢!而一个“正”字五画,快且简便,很自然就接受了新“正”字统计法。再让学生根据记录制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提数学问题。然后再利用投玻弹比赛再次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巩固“正”字统计法。最后,再根据各组今天的表现所得的小红旗数制成统计表,并问:你们看到这个统计表想说些什么?整节课,学生都在一步一步产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指引下,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的,这样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习效果当然不错了。

三、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教师反应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习太被动,学习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一种任务,常常是被迫地接受,试问效果怎么能好到哪儿去呢?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得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努力为他们构建良好课堂教学环境,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教师的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喜欢数学。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一点也不喜欢教师详尽的讲解,他们更希望自己去理解。这一点,我就有所体会。有时,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本来有学生想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却被教师制止了,学生顿时失去了兴趣,听起课来好象一点也不带劲。如果让他们自己学习,反倒活跃起来。比如,我在教学长度单位时,让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和宽,学生通过测量知道自己双臂伸长的长度大约是l米,我让他们自己想法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原以为学生会自己一个人多次测量才能估计出结果,没想到学生很自然地几个人从教室前排到教室后,很迅速地估计出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学会了与人合作。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深刻地教育了教师:要相信学生一定行。

让学生爱上课堂 篇4

一、人文关怀满课堂

语文课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的课程, 是由特殊教学内容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的人文思想, 进行合理阐发, 适当穿插, 适时呐喊, 适度灌输, 有效地加以渗透, 使学生得以感悟, 使灵魂得以净化, 生命得以闪光。这是新的课改要求赋予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如我在教学“赢”字时, 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赢”字是上下结构, 由“亡、口、月、贝、凡”五个字组成, 它们都很谦让, 应该把字写扁一点。再如给“正”字加偏旁, 如证、政……在教加“四笔反文旁”组成“政”时, 提醒学生注意“正”在“政”中的变化, 使学生懂得“正”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因为它很有礼貌。这样把文明礼貌教育有机地渗入字词教学中, 不仅是教学生识字学词, 更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犹如绵绵春雨, 润物细无声。

在语文教学中, 我时常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去享受一篇文章;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去解决一道难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去锻炼自己……这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使学生乐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方法去收获成功。并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独特存在的价值、心灵成长的幸福, 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进而发展为愿学、乐学、会学。在整个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评价, 以鼓励他们。老师巧妙的引导, 不仅能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也可能使错误变成新的生成资源。老师的宽容肯定换来学生成功的喜悦, 使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

二、运用激趣艺术活跃课堂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人们只有在活动中对某种事物萌发愉快的情感, 才愿意去做,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是创造的基础。在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对课堂演示特别感兴趣。多出示图片、实物等直观性教具作实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的语言也很“直观”, 它可以弥补实物教具直观的不足。因此, 我十分注重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 或一种夸张的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古诗《小池》时, 先出示一幅自己创作的彩图, 再引导学生按局部—整体, 远处—近处的顺序观察图上的景物, 并说说景物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谈谈看图后的感受。接着我面带微笑指着这幅彩图, 用富有感情的声调朗诵: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一组字斟句酌的画面描述, 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感情, 使他们如临其境。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得到了美的享受。这种以情激趣的课堂教学, 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优化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培养创造力,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健康向上发展。

三、创设情境走进课堂

学生平时的生活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如果能创设一个与课文相似的情境, 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恰当的轨道,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种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 是新课导入的最高境界。它好比一把钥匙, 开启了学生的心扉, 使学生处于“课未始, 兴已浓”的良好状态。我在教学寓言《鹬蚌相争》一文时, 先安排学生表演了两只山羊过独木桥的情景, 这是人人都熟知的故事:两只山羊过独木桥, 谁也不肯相让, 便斗了起来, 结果都落入水中。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学习新课、接受新知识就容易多了。因此我注意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帮助学生拉近生活和教材的时空距离, 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 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引下, 我尽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快乐地生活。教师独具匠心的引导,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从而爱上课堂。“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只要自己多一份努力, 就会多一份收获。

摘要: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引下,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创建新的教学课堂, 钻研教材,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独具匠心的引导,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从而爱上课堂。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篇5

——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金晶

摘 要:语文课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基础文化课程之一,然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参与式教学提倡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注重学生主体行为的发挥。本文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结合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讨论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 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主题词:参与式教学 高职语文 运用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基础文化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起点,中考成绩不理想,基础差,普遍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积极性,个别甚至厌学。尤其是语文课中涉及的一些文言文、政论文等篇目,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热情。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现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效果十分显著。参与式教学主要提倡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注重学生主体行为的发挥,与以往“填鸭式”、“灌入式”的教学形式大相径庭。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此,针对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做简单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理念要求:坚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坚持行之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坚持基本要求与多样选择相结合,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要求:既要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相衔接,又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做到起点恰当,目标相合。既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因文解道,据文品义,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进行人文教育。

(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基础差、目的不明确

五年制学生基本上是初中生源,中考分数大部分在中考总分的65%-70%左右。对于基础课程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较差。升入职校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尽管是分专业上课,但是学习目的依然不明确。在学校混日子是普遍现象。

2.缺乏学习兴趣和自控能力

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勉强进入职校学习,所以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了。同时,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长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学校的早晚自习大部分在偷偷玩手机,自觉学习的学生很少。上课时,虽然人在课堂,但心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神游了。到了考试的时候,背诵复习范围、重点,大部分认为60分万岁,仅少数同学争取拿奖学金。在学习上自控能力较差。

3.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7-21之间,这个阶段正是处于青春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性格叛逆、喜欢争强好胜,特别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同时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学校住读,对一些新的如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室友关系还不会处理,独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样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导致失落自卑、萎靡不振、意气用事、盲目攀比、做事冲动等情况产生。因此,在职校的五年期间,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二、参与式教学的定义及具体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的定义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

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和辩论等。

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它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的听、盲目的记变为自觉的探索和思考,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许多五年制职业院校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观点,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以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教学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得到满足,从而快速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课程标准》中对于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建议是开设4个学期,总课程不少于250课时。根据现用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用书·语文》(苏州大学出版社)的编著特点以及五年制高职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现以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分析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课前演讲

“课前5分钟演讲”这一环节,主要是遵循《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这一要求来实施的。课前演讲在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尝试过了,但是不是所有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关键是老师对演讲的程序设计上还需斟酌。

首先是规定演讲的大致范围或主题,可以是一篇学生自己喜欢的文章、一部小说、一部精彩的电影、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等等。重点是要自己认为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内

容积极向上的,能让大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第二是教师审稿。这一点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环节。演讲的语言和普通作文语言有较大区别。演讲语言要求通熟易懂,甚至口语化。然而,五年制学生的写作水平对这一写作特点还很难把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的交流,来帮助学生完成自己喜欢的一篇演讲稿。同时,对演讲稿中学生的感想、议论部分,教师可做引导。这样,在课堂上提问讨论部分的内容就更加明确,为课堂演讲做好了铺垫。

第三是师生提问、点评。为了训练演讲者的思维反应能力,特意设计提问环节。要求针对演讲内容,听评者可以提3个相关问题。提完问题后,分成三组讨论。讨论后派一名同学起来把讨论结果进行说明和评定等级(优、良、中、及格)。在学生点评完后,老师做最后点评,老师的评定等级作为第四个成绩。学生的最后成绩,是四个等级的平均分。这样也就保证了评分的公平性。这样,就为我们每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学生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会逐渐提升。

(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讨论有多种形式,一般语文课通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和问题讨论两种教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和在讨论中的适时引导。

在确定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紧扣课文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二是问题要难度适宜,与学生的知识贮备和心里发展相适应;三是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便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形成观点。

例如,在《劝学》一文中,我们在课文导入的时候,可以提问:“同学们认为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己思考或同桌、前后进行讨论。2分钟后,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提问: “如果同学们要来论证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可以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或者我们如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师说》一文,在课文导入的时候可以提问:“学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来证明你的观点?”

这两篇课文的两个问题就由浅入深,既可以拓展学生对说理论证方法的思考,老师又可以顺势做引导。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带着自己的观点学习课文,将自己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相比较,学习就变得不再单调和死板。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解决

文言文中词句翻译也就不在话下,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就十分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了。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广泛地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之中,其目的是诱发新奇的思想或解题方法。这种活动通过许多人的大脑对一种思想或问题进行振荡。其特征就是自由联想,即不受任何限制和妨碍把各种想法收集在一起;在一种快乐、轻松、有趣、热烈的气氛中,这些想法能相互启发、激发出新的想法。这一方法,十分适合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法新奇,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是一篇政论文。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认为单调、枯燥,学习兴趣自然就低,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因此,我想到运用头脑风暴找词语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政论文的语言特点在单元学习提示里已经明确提出:准确性、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在本文中,这几个特点十分突出。因此提问:“请找出本文体现语言生动性、准确性和鲜明性的词语。”

又如在《天山景物记》一文中,对于天山的景物同学们都略有所知,可提问:“山的景物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本文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行词语摘录: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描写颜色和声音的词语。”

学生分三个大组,给出3分钟时间,每组负责找一个语言特点和摘录,并运用头脑风暴法每人起来说一个课文中的词语,其他同学不能重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竞争的意识,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等特点的理解,效果十分明显。

(四)小组活动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不仅强调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还重视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训练。在《语文》第三册中,就有广告文练习和采访训练。针对这两个部分,我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模拟创建一个公司。学生可自由分组,教师规定每组人数即可。创建公司内容要包括五个内容:1.公司名称。2.公司标志以及内涵。3.公司宣传标语和广告文。4.公司经营范围或主要产品。5.每个公司成员的职务名称和职责等。

第二,制作宣传海报。海报内容可以参考创建公司主要五个内容。教师提供每组一张海报白纸、一个水彩笔。要求海报引人注意、重点突出、有创新之处。

第三,公司形象展示。每组成员共同上台,展示公司宣传海报。讲解第一点中包含内容,公司标志含义,以及公司广告内容和标语做重点讲解。可自由发挥讲解形势。

如何来给各小组评分呢?我还是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并且针对上一节课广告课内容,各组分别做采访和被采访的一方。如:第一组在展示的时候,第二组准备提问内容;第二组展示的时候,第三组追被提问内容,一次类推。采访组先在草稿纸上拟出要提的所有问题,通过筛选,选出合适的问题进行采访。最后采访者对公司综合表现给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练习了广告文、标语的写作,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学生不爱上你的课业是很难的了!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的确比高中的学生底子要差,学习主动性不够。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优点,如喜欢竞争、创造力较强等。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要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相信,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并不难!本论文主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做了简单阐述,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提供参考。论文中还有诸多不够详尽之处,请大家予以指正为谢!

参考文献:

让学生爱上课堂 篇6

【关键词】美丽;激情;语言

一、要让自己“美丽”起来

让自己的仪表先感染学生,邋遢的老师,让学生从心里就烦,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这个渠道不通如何教学?我也在实践中发现,打扮利索的老师往往教学成绩是好的。你认为呢?周围是这样吗?

二、教师的态度要有“激情”

进入课堂就是一种“表演”,这是教师的人生舞台呀,只有进了戏的老师,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境界。

三、教师的语言是课堂的调节剂

好口才的老师的课是如何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于宪平对于教师们提出如下建议,主要应该抓好两点:

(1)提供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交流、发表、展示的机会。

(2)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应该做到: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将互动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要求是一种主动学习,具体要求:①“我要学”。自主学习首先是一种主动学习,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学习有很强的责任,学生能自觉的承担学习责任。②“我能学”。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能独立学习,从而发挥其独立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动态”过程,学生对教师的作用要从依赖到独立,教师的作用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从而使独立能力由弱到强,最后达到学生完全独立。③“我能监督自己”。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特别是表现在学生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反思等。那么,就要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四、对知识的概括和方法的积累也是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师道尊严”,让教师心安理得地成为教育的主宰;“一言堂”、“老师说了算”,又让教师不经意间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独裁者。面对活生生的人——学生,传统的教育观念显然“不合时宜”,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强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更崇尚对人的尊重,对个性、潜能的保护和发掘,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要求学生唯命是从,要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教师应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和新的观点,教师不但要耐心地听其叙述,宽容接纳,而且还要表扬其有创造性的一面,对于学生提出的尚不成熟的问题,则与学生一道分析,促使学生自已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在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觉醒。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有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饱满的学习情绪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考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提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加以重视。学生要发揮主体作用必须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逐步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本,科学听课,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学过的知识,指导学生善于记忆。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必须特别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与思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此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不仅从课本上发现问题,而且让学生从自已的习作中去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让文科学生爱上数学 篇7

关键词:文科生,爱上,数学

材等) 的积极性, 使它合理组合, 和谐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 (2) 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 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 (3) 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4) 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培养耐心, 增强毅力

刚进入高三, 文科班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极其高涨, 但是后来的一次次测验都会给他们当头浇下一盆盆凉水,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 却不见提高, 便会怀疑自己的智力与能力, 是不是没希望了呢?及时指导刻不容缓!首先要使同学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并非一朝一昔就能脱胎换骨, 也不能仅仅根据几次考试成绩来论成败, 因为学习好象挖一道水渠, 总共一百米, 虽然已经挖通了九十九米, 但是还是不通的呀, 不过离成功仅一步之遥, 坚持就能够成功!天天耕耘, 决不停笔。如果三天不做数学题就会觉得上手困难, 思路不顺。因此必须明确, 毅力比热情更重要。努力未必成功, 但是成功必须努力!多给自己一点信心, 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三、指导学法, 保持学习热情

在注重基础的同时, 又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一方面按知识进行条块分类, 引导同学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形成全局观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由于男生与女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分析、解题能力的差异越来越大。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 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本文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心理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女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学习上, 随着年级的升高, 性别差异逐渐增大。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 女生越弱于男生。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学数学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因而, 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精心设计, 激发兴趣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 尤其要尽量符合女生特点的教案。因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女生较之于男生反应速度比较慢, 但在运算能力方面, 规范性强, 准确率高, 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高;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 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 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 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 但是想象力比较差, 作图能力薄弱;.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女生的长处, 增加其自信心, 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多给点鼓励, 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同样也要针对其弱点, 放慢教学速度循序渐进, 每一个关键步骤都不能省略, 使其完全理解。多讲一些解题的方法技巧, 注意训练运算速度。数形结合, 增强其直观性。分析问题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反复推敲, 加强其思维的灵敏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她们的思维激活, 使其有克服难题的勇气和方法。当然上课时也可以不失一般性, 注意讲课艺术, 尤其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她们的求知欲。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数学老师平时要培养自身的幽默细胞, 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可以联系教材, 发掘教材和生活中的一些素材, 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真谛, 激励他们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学习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

在学习方法方面, 女生比较注重基础, 学习较扎实, 喜欢做基础题, 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 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 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 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 按部就班, 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 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 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有针对地指导听课, 强化双基训练, 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 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 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 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 改进学习方法, 逐步提高能力。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 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 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 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 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 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 可以编制

念。另一方面, 以方法为主线, 形成专题, 提升解题策略, 使同学解一题会一类。由于文科同学基础不太理想, 应指导大家学会学习。首先学会听课。高中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 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 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 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 不要面面俱到, 课后整理笔记, 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另外要有效地练习。练习应具有针对性、同步性, 还要学会限时完成, 才能提高效率, 增强紧迫感, 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正确对待难题, 即使做不出, 也应该明确此刻的收获不一定小, 因为实质上已经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 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不能因此影响信心。遇到困难问题, 应先自己思考, 实在没有头绪要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防止问题积累, 降低学习热情。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中, 应根据加强基础、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 以高考中热点、重点内容入手, 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 特别是通过预习提纲, 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

理的内、容空, 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 便于听求较高重视课可时以有改三的变、放心促矢理膝, 状谈易态心于, , 突变树破被立难动自点学信.习认为真主预动习参, 与还。高当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差, 兴趣就越来越淡, 从而就逐, 成绩越来越渐对数学失去中

了信心时。教师首先应该听听她们的心声, 放下教师的尊严以一个朋友的角色来和她们交谈。在谈话中她们反应出来的一个较普遍的

认为再怎么努力学也超不过原因就是认为自己智力不高, 男生不如, 所以对数男生聪明。生举周围的成绩好的女生学的兴趣就越来越淡了。的这, 时候我认为可以或者一些著名的◇数是靠着超女科学家, 人的智力女名人的, 而是例子, 她们有一种不服输她们的成功也并不王学的定定作勇始用气终的加围。上绕每刻着个苦数人的学都钻, 有可研长以精处适神, 当, 在的态谈和度话她才中们是也探起不一决讨鹏能个老师的角色转换成一一些她们感兴趣的话题, 个倾听者的角色这时候就可以从, 让一力

她们尽情的畅谈, 教师可以不时的给以赞赏的眼光, 女生的心思都是非常细腻的, 一点点的言语, 眼神的交换都会给她们很大的鼓舞。

让她们感觉到原来我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啊, 培从而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的同时也增强了养

她们的信心, 树立了自信, 使她们相信自己能够创造;能够出奇制胜, 与众不同, 与前人不同;能够逐步提高, 今天更比昨天强。同时, 我与女生交谈时也谈到:有了自信并不是坐享其

成, 而是要对此付出更有成效的, 更杰出的努力, 也是更有兴趣的努力。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

以上是我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探索和思考。我相信:只要方法合理,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 每个女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女孩子不适应学数学”的观点将成为一个误解, 永远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朱智顺, 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 比较系统的把握高考中的思维方法, 以不变应万变!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采用低起点、拉网式、递进的教学方法, 确保同学们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热情。

最后要多渠道收集高考信息以及高考命题的新思路, 并及时传递给学生, 帮助他们抓住重点, 了解热点。只要我们从心理、知识、方法等方面循序渐进, 全方位准备并持之以恒, 作为文科班的同学一定能爱上数学, 一定能笑到最后的。

参考文献

[1].朱德全主编《现代教育理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 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 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 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

3.开展游戏竞赛

根据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和游戏活动。如:口算大王比赛, 登山夺红旗比赛, 小组对抗赛等一系列活动,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表现自我的机会,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加强操作

心里学家皮亚杰指出,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不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活动, 以动促思, 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积极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可让学生画角、做角、贴角, 巧用三角版摆不同度数的角, 从而突破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难点。这样教学,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所说的问题指学生迫切希望解答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情境则是指在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 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情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机一动想出来的, 而是在备课时就应精心策划的。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给你一把20cm长的尺子, 怎样测量远处一棵大树的高度, 或者怎样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类似这样的问题, 学生心理上感觉:既然是老师出的题就一定有解决办法, 于是就会调动起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当然教师最好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因为这些讨论往往容易使思维集中在一点上, 更容易靠近或达到目标。教师一定要把握火候, 适当地、逐渐地引入相似的原理但不出现概念, 帮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 就是一定要保证让学生们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假如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 那前面的精心设计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就应另行创造相似的问题, 让学生动手动脑, 得到满足。

三、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堂中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 学生劲头十足, 思维空间扩大, 会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 学生会失去兴趣, 郁郁寡欢, 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 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 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 或者让全班鼓鼓掌。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 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能再想一想吗?能否说得更完美些?”“谁愿意帮助他?”总之, 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 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一说起数学老师,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严肃、不苟言笑、严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其实原因就在于以往的数学教师只采用一种方式教学:讲授法。而且在讲完后会布置铺天盖地的作业, 使得学生不得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头扎进数字堆里。这不是讲授法本身的错误, 而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单一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在现代数学课堂里, 需要教师放下架子,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试用各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走出课堂, 到生活中去寻找问题, 避免枯燥的演练。

让小学生爱上数学 篇9

一、注重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同样,在学生们刚刚接触数学和每一学期开始的时候,培养引导其数学兴趣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先让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教师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奇怪,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完全一致呢?学生探个究竟的兴趣油然而生,整堂课进行得也很顺利。如此久而久之,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不断提高。

二、鼓励动手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又如,教完《长方形面积》后,教师及时布置一个实际操作题,让学生算一算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认真地测量,俨然一个个小小工程师,待计算结果出来后,教师请各小组汇报结果。通过亲自动手和教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学生学习巩固了知识,养成了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三、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低段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春暖花开,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公园里有“激流勇进”的项目,每船坐5人,全班38人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该租几条船呢?这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知道了算理。用38÷5=7条……3人,但是3人还需要一条船,一共要8条船。通过类似这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四、游戏互动

教材中例题、习题及一些情境图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数学,感受数字的快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地感受数学。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让学生做“拍手游戏———数的组成儿歌”,学生一听说做游戏,兴趣就来了。教师教了拍手游戏的方法后,他们很快就进入角色,师生一同做起了拍手游戏。教师:“我拍1。”学生:“我拍9。”师生合:“1和9组成10。”“我拍2”,“我拍8”,“2和8组成10”……一直拍到“9和1组成10”为止。游戏时可以两人对拍,组与组对拍,学生兴致勃勃,效果极佳。再如一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字时,要认识并书写是不易的。这时,则可以编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这样,在激发起学生乐学情绪之时,学生就能将所学的知识迅速掌握。

五、善用设备

恰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把情境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这样的画面:一辆装有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咯噔、咯噔”地行驶在道路上。在行驶过程中轮子变成了椭圆形,但汽车的行驶仍然有些“跛”。渐渐地,椭圆形的轮子变得越来越圆,汽车跑得更快了,还“嘀嘀嘀嘀”唱起歌来。学生观察了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后,教师设问:“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正方形、椭圆的为什么不行?”这样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情境之中,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达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关系,充满爱心,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要增加自身魅力,如自然端庄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娴熟的解题技巧等,都有助于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只要遵循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一定能使学生渐渐爱上数学,在愉快中学习数学。

摘要: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动手操作、互动游戏及现代教学设备等方式,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在愉快中学习数学。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篇10

一、要创造看的机会, 让学生的眼“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还应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把历史中的画面、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 给学生多创造看的机会,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 用心灵去体会。多媒体课件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序排列, 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参等资源多给学生创造看的机会, 使学生的眼睛“活”起来, 让学生在看的同时激发兴趣, 丰富知识, 增长见识。

二、要创造说的机会, 让学生的嘴“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有问题, 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 是创新的开始。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 如此一来, 学生的口动起来了, 问题多起来了, 创新的思维就活起来了。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问题,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要创造做的机会, 让学生的手“活”起来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 只有知识内化了, 才能使知识成为力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课文中的文字及图片, 自己动笔。比如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物、风景, 揣摩人物心理, 续写故事, 改写故事等,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动手中提高能力。

四、要创造想的机会, 让学生的脑“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奇思妙想”、“别出心裁”, 从多方面探求, 多角度思考, 多情景描述, 多情节描写。去求异, 使思维纵横扩散;去求佳, 使思维聚合收敛, 以引发发散思维。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 篇11

一、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

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是在关注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关注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全面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能从一个既定的角度发掘文本存在的价值,不能凭习惯以自己已有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判断文本的意义,传递一种情感一种理念一种思维的形式。而是要在呈现文本外显意义的同时,发掘出文本内含的意义,并把这美妙和谐的凝聚和完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输送给学生。

曾经听一位老师教《特殊的表扬》,故事讲的是丽丝芬老师为了让考试总是最后一名的汤姆有理由说出自己的进步,而在评分中故意给汤姆打了高分,从此以后,汤姆有了很大变化,学习也逐步赶上的一件事。

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引导同学们针对丽丝芬老师的做法谈体会。

一个女孩首先发出了质疑:“丽丝芬老师故意给了汤姆一个高分,如果同学们知道这个分数是假的会不会更看不起汤姆了?如果汤姆知道了会不会对学习更失去信心?所以,丽丝芬老师的做法太冒险,我不赞同。”

马上有人反对:“丽丝芬老师做得对。因为虽然汤姆的分数实际上没有增加,但却增加了他被表扬的机会,而这表扬又促进了汤姆的进步。”

“是的,这欺骗让汤姆看到了希望,希望对一个落后的同学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这谎言像一缕阳光,让汤姆的内心充满光明!”

支持者也有:“提高汤姆信心的途径有很多,用一个假分数来冒险不值得。”

“虽然这是一个假分数,但丽丝芬老师帮助汤姆站了起来,所以她做得对!”

“汤姆是一株几近枯萎的小芽,只有先给他阳光雨露让他生长,他才能更好的面对风雨。如果没有阳光雨露,再小的风雨会让他变成枯芽!丽丝芬老师给他阳光雨露,所以她做得是对的。”

“欺骗不一定都是错的,要看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么理性的语言出自一个矮矮的瘦瘦的小男孩之口。

争论中老师没有引导大家得出结论,而把苏格拉底一篇关于什么是道德的《精神助产术》推荐给同学们阅读,并想想自己似乎知道了什么。但是,老师并没有让大家谈感受。我不禁为这位老师聪明的做法鼓掌!因为,他不仅没有在学生的心中单纯的种植下“善意的欺骗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的种子,而且他懂得保存学生心念中的那一丝朦胧,这种朦胧其实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平和、安心、轻松、快乐,不一定得出结论,不需要开始于清晰的目标,但许许多多次自我对话聚沙成塔,能涵养出学生良好的心性。所以说,这节课是美丽的,美就美在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思索和发展,感受到了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二、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

新课改走到今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可谓达成了共识:少关注教师多关注学生,少关注如何教多关注怎么学,少关注教的形式多关注学的效果。其实,这看似普通的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节课上完了,大家发表看法时往往是这样的角度:这节课设计得怎么样,上得效果如何,哪些地方的处理走出了大家的视野,哪些环节应该再丰满或再简单一点等等。很少触及或者根本就没有在意“学生学得怎么样”。一“上”一“学”,仅仅一字之差,却昭示出关注目标的差异。这种差异让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

一次省优质课比赛,某老师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老师刚把题目说完,学生就举手了,“老师,这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

“哦,学过也没关系,对课文熟悉了,相信你会学得更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这位教师不慌不忙地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上了起来。

又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教学古诗《草》。“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草》。”老师刚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朗朗的童声合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们都会背了么?”

“会!幼儿园就会了!”

“真好!”老师不慌不忙,“打开书,谁能够流畅的读一遍?”不到五分钟,很多孩子趴到桌子上东瞧西瞅,有的干脆你戳我一下我碰你一下,玩了起来。

所以,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许多课堂仍然是“以教案为本”“以教师为本”,教师只在意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很少顾及学生的需求。而这带来的是学生兴趣的丧失,对学习的乏味。每看到这样的课堂,脑子中就会出现一幅画面:青青的原野,草木繁茂,原野上打了许多圈,一群群羊儿被领到各自的圈中吃草,圈内青草稀疏干黄,圈外青草碧绿繁茂,但羊儿们只有嗅得清香的权利,没有品尝美味的自由。

圈养出的羊群是瘦弱的,圈养出的学生是懒散缺少生机的。圈养的课堂上学生不会神采飞扬。

这里的神采飞扬不是指小手高举不放,小嘴说个不停,小脸涨得通红。而是指学生思维灵动,见解独到,敢想敢说,会想会说,能想能说,在思考、阐释、争论、汲取中完成认识的跨跃,体验生命的拔节。

曾听一位老师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上课以后老师给同学们留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请大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们提了很多:

“朱自清年轻的时候写了这么多文章,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的。但为什么他却说我留着一些什么样的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

“平时的生活有歌声有欢笑,有绿叶有鲜花,是色彩斑斓的,为什么朱自清说他的生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一句中‘他们’指谁?”

“朱自清一生是非常有成就的,他为什么说白白走这一遭呢?”

“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得特别好,把时间写得很匆匆,但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手法。”

“朱自清的这篇文章里用了十一个问号,但他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他们的答案是什么?”

问题出来以后按照顺序逐个解决,整节课洋溢的不是老师要你学什么,而是你需要了解什么,面对这些心中的疑惑,品尝着解决问题艰辛和快乐,欣赏着自己探索和跨越姿态,感受着思考和付出后柳暗花明的美丽,学生在不知不觉问就把快乐写在了心里,神采飞扬带来的愉悦让他们对下一节的学习心存期待。

三、紧贴地面行走的课堂

没有人喜欢听不懂的课!也没有人会爱上艰涩难懂的学科,即使课堂上充满了花样翻新的教学手段,充满了视听刺激强烈的教学媒体。我想,如果让一二年级学生从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故事和一部好莱坞大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结果也许是故事更能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大片是给成人看的,超越他们的认知水平太多,离他们的心理实际太遥远,再热闹生动刺激的场面也激不起他们心中的涟漪,因为没有共鸣就产生不了兴趣。

一次听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一一《欢庆》。全文只有两句话: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教学中,老师先为大家高歌一曲——《我爱你,中国》,百灵鸟从蓝天飞过以后教室里掌声阵阵。在欢乐的乐曲中,老师引领同学们走入课文,边读课文边分别播放了“秋天的田野和果园”、“美丽的香山红叶”、“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热烈的庆祝场面”,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教师又播放了“硝烟弥漫中烽火连天的岁月”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实况,最后,老师和同学们齐唱《歌唱祖国》结尾。

一节很是热闹的课,却没有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到半节课,学生就开始了骚动,全然不顾身边坐着许多听课的老师。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层次,忽略了七岁孩子的学习需求,忽略了文本的实际。

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所以,读说背诵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像高年级的语文课那样通过丰富的文本引入,让学生对某个人、某个事件有着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种区别也是由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况且《欢庆》是一首只有两句话的小诗,语言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只要解决了“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这一难点,全文所描述的意境和欢乐的场面学生足可以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

所以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学生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获才能让孩子们的心灵浸泡在成功的乐趣中,才能够涵养出欣赏和爱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紧贴地面行走的姿态永远都是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美。

四、师生一起学习的课堂

想到了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提醒幸福》: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

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

感慨之余,想起了我们的课堂:

刚刚打开课本,老师就说,注意要把每一句话读正确;刚刚站起来准备发言,老师就说,注意声音要响亮;注意读课文要带着你的感情……注意语言要流畅……注意把文章写生动…注意把你的想法表达完整……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注意感受人物的心情……注意编者作者的意图……注意老师的问题要听清……老师提醒了学生一万零一次,却独独不提醒自己和学生一起学习。

“注意”这个平平常常的词语,让教师成为了一个掌握真理的老师而不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让老师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成为赛场的裁判、法庭的法官,成为指点迷津的先行者,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审判官。

曾经以为这样的课堂是正常的,曾经被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迷惑,以为,这就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直到那一次听公开课,教学结束后,主持人请同学们就课堂和执教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发言让我震撼。他们说,喜欢和张老师一起上课,因为张老师不是在教他们学会什么,而是在和他们一起探索、一起思考、一起总结、一起评价,这种融合使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压力,甚至忘掉了是在老师面前发言,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胆怯和忐忑在这节课中似乎全不存在了,和张老师一起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想着那精彩的教学,我感叹:和学生一起走在学习的路上,能真正收获行云流水的课堂,和学生一起走在学习的路上,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与文字亲密接触,发现语文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隽永与磅礴,才能爱上语文没商量。

五、简约而丰满的课堂

简约指的是教学中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丰满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扎实品味,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有度且效果良好;对文本思想能够深入探究,多层面思考,使学生的人文视野得到拓展,思维的深度广度得到训练。

“简约”和“丰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理解为一对反义词,但是,这看似矛盾的一对其实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节课,如果只追求简约则显得干瘪,而一味地要丰满则一定臃肿。只有两者相结合的课堂才是线条清晰、重点突出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学得明白,学有所获。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公认的比较难教的课文。一位教师的教学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展开:

1、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有什么反应?

2、听了妈妈的称赞,巴迪有什么表现?

3、看了巴迪的诗,爸爸有什么反应?

4、听了爸爸的批评,巴迪又有什么表现?

5、从爸爸妈妈不同反应中,巴迪悟出了什么?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是全文的骨架,文章大部分语言所呈现给读者的信息都是这条主线上派生出来的,沿着这一条主线展开教学,清爽,干净。

在这简约清爽的课堂流程中盛开着一朵朵眩目的花朵。其中一朵就盛开在爸爸的反应里。这一个环节中,学生们这样学习和体会:

1、巴迪满怀信心地等着父亲回来,他甚至想象着作为影片公司重要人物的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这首精彩的诗,可是等来的是什么呢?

(等来的是父亲说的“糟糕透了”,而且爸爸妈妈因此激烈地争吵。)

谁知道我们该读哪几个自然段?(6-14)

2、结合生活实际练习朗读一遍5-14小节。

3、分角色朗读。

4、(学生读到“亲爱的”三个字的时候,也许会有笑声)帮助学生了解“亲爱的”是西方人的口头禅,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5、小巴迪听了父亲的话,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词去形容?

6、作者没有直接写:我多么伤心,我非常痛苦,我好难过。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7、还是那句话,人的喜怒哀乐,忧伤、怨恨就这样不经意间写在脸上,表现在他的动作里。我们再读一读这一部分,领会作者写作的匠心,感受小巴迪的痛苦。

就这样,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深入语言文字,结合生活经验感情朗读,体会心情,感受父亲严厉中蕴含的弦外之音,品味巴迪的痛苦和失落,领悟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巴迪心情的巧妙……知识能力、人文熏陶在学习训练和思考中被揉合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学生把自己、文本、生活编织成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针线在牵引,力在绷紧,梭子在转动,生活印证了文本,文本再现了生活,生活和文本融为一体,几乎所有同学都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再没有比这更让人快乐的事情了。

六、把错误转化为精彩的课堂

课堂上学生发言出错,是教师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现象,尤其是公开教学的时候。和教师一样,学生也不愿意出错,他们甚至害怕出错,害怕不懂,害怕被带到不懂的问题中。但出错又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我们无法回避也没有理由回避。让学生爱上语文的课堂的教师有勇气拥抱每一个错误,无论它是什么,无论它来自哪一方,都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娴熟的教学技术完成由出错到出彩的转化。

曾听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下册《假如》:

“‘食’和‘良’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教师举着卡片笑咪咪地看着同学们。

“食”字上面有个“人”,“良”字上面没有。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不同点。

“还有什么区别呢?”教师继续问。充满了期待,但一连问了几次都没有人举手。

教师也纳闷了,翻过卡片一看,才发现自己把“粮食”的“食”的最后一笔“点”写成了“捺”,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哦?大家都找不到?那一定是老师把字写错了。哪个字写错了?什么地方写错了?快打开你的课本,帮助我改正过来,做老师的老师。”

学生们的兴趣立刻空前高涨。是啊,二年级的孩子,谁不想做老师的老师呢?紧接着,小手高举如林。但教师却不急于让他们发言:

“想做我的老师可不容易啊,需要你能把这两个字默写下来,到讲台上写给我看,还要把我的错误说给大家听,这样才是合格呢!”

又是一番争先恐后。学生纠正完以后,教师请大家就这件事谈感受。

学生们有的说“没想到老师也会写错字”,有的说“原来我们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还有的说“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完全相信老师”等等。

一束美丽的花就这样在错误中绽放了!课堂也因为出现错误有了生成,有了现场化,有了生命的色彩,有了学生成长的律动。出错和出彩看似很遥远,其实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迈出去,就能为学生营建一个自由放飞心灵的空间,使他们身在教室犹如置身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舒适和放松。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是美丽的,漫步其间,可以赏春花、沐夏阳、观秋月、戏冬雪;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是温馨的,置身其中,可以感受从容、平和与惬意;让学生爱上语文的课堂是智慧的,播撒机智诚实,收获心性的陶冶和心智的启迪;让学生爱上语文的课堂是快乐的,营造主体氛围,生成对语文学习的喜爱和出自心灵的愉悦。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12

一、全面了解学生, 制定适当目标

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教师才爱上这门课的, 而教师只有脑子里想着学生, 心中装着学生, 真心地对待学生, 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首先, 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 这不仅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也是学生所渴望的, 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 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 经常和学生交谈, 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并及时解决;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学生感冒时的一句问候、放学途中的一声叮咛、考试之后的一次鼓励、作业本上的一句批语……都将在学生心底荡起阵阵涟漪,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当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一缕缕平凡而伟大的师爱时, 春风化雨的教育就滋润着成长的心田, 让师者亦师亦友, 令教育如诗如歌。其次, 要增加我们的自身魅力, 试问:一个或挽着裤腿不修边幅、或叼着烟卷吞云吐雾、或嚼着口香糖漫不经心、或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或冷漠无情无视学生、或业务生疏漏洞百出的教师, 哪个学生会喜欢?因此得体的仪表、自然端庄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娴熟的解题技巧, 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 他们也会爱上我们的数学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成功的一节教学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把握、对学生的全面细致了解、对新理念的充分理解之上。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知识基础、爱好倾向、能力水平、智商情商的差异, 会因达不到统一的学习目标而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 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恶感。因此,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就要深入了解学生, 并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适宜于不同层面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目标, 从总体上讲, 数学学习目标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基本层次;第二个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达到的较高层次;第三个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达到的较低层次。目标的最底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 则在他们达到目标的高限后, 专门制定横向拓宽的目标, 促使他们脱颖而出。例如, 在“有理数的乘方”学习中, 设计了如下分层目标:A层:能说出乘方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底数、指数;B层: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会确定幂的符号;C层:正确理解概念及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目标的制定,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符合自身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垫垫脚, 跳一跳就能摘到数学这个甜美的桃子”, 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的效果。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并爱上数学课。正所谓“心中有丘壑, 教学才有方”。

二、让学生留心观察, 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学数学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所以, 我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时, 都会让学生联系实际, 举出相关例子, 比如, 在学习《有序数对》这一部分的时候, 就让学生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们很感兴趣, 举出了很多例子:教室里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排, 自己的宿舍在几楼的第几室, 上体育课自己在队伍里是什么位置, 还有学生想到了妈妈绣的十字绣, 课堂效果活跃且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 有的学生举出了经常吃的“冰糖葫芦”, 并解释说竹签串住山楂, 我们才能吃到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 这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在学习射线的时候学生想到了手电筒的光线, 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 学生举出了拉面师傅拉面就用到了乘方的知识等等, 把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联系起来, 一是符合教学论中最近发展区原则, 二是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实践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对知识自我建构。所以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兴趣盎然。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 爱数学, 爱生活”。

三、探索和使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模式

自实行“一课三卡”教学模式以来, 效果甚好, 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能够根据“自学活动卡”进行预习, 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动脑的成就感, 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不但教师做到了胸有成竹, 学生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带着问题来学习, 做到了有的放矢, 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正所谓“播种习惯, 收获成功”。

上一篇:汉中旅游下一篇:有效教学引领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