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数学练习课(共10篇)
让学生爱上数学练习课 篇1
摘要:上好复习课, 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课改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开放,合作,思维,分层教学
复习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习的继续, 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是学生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结构的拐点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复习课不再是单纯对知识的再现, 而是应多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是对学生的参与性、评价性应给予关注.上好复习课, 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极为重要.
传统数学复习课的弊端分析
1.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课.教师滔滔不绝地把所学的知识机械地再现给学生, 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2.复习内容重复不新颖.复习所选题目缺乏新意, 缺乏针对性, 学生渐渐对复习课失去兴趣.
3.以大量练习代替知识点的复习.教师热衷于大量的练习, 效率低, 重复多, 学生负担重.
4.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学生机械地模仿和操练,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除了传递知识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复习课也要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出发,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出发, 精心设计才能引导学生, 让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 也就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了.在复习中, 我经常采用讨论, 小组合作交流模式, 克服传统的复习课模式, 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 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复习课上要抓住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复习课中, 我们经常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有的老师喜欢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叙述一遍, 重复旧课, 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有的老师不分主次地讲卷子, 都一一讲到, 这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 这样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没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舞台.知识的梳理可以尝试让学生来完成,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能让学生兴奋不已, 乐此不疲.
复习课上, 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 在复习二次函数时, 我将学生感兴趣的越江隧道的设计问题作为切点, 把隧道的横截面设计成美丽的抛物线型, 以它的高所在的直线为纵轴, 以地面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学生的兴趣十足, 发现还可以设计成车道的宽和隧道的限高, 学生还发现可以根据隧道的长求行车的速度和行车的时间, 还可以根据某一时间车流量估算一天、一月、一年的车流量,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 也可以把教学的组织形式由“静态结构”向“动态结构”进行转变.
二、数学复习课中穿插采用“开放型”和“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方式
我在数学复习课中采用了“开放型”和“合作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具体的教学步骤包括1.学生准备课前作业: (1) 整章知识系统梳理; (2) 典型例题的摘录; (3) 搜集平时作业, 测验中的典型错误; (4) 提出针对性训练习题;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项,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选.2.教学中教师按上述环节顺序让每一环节准备相同内容的学生自己推出一人担任主讲, 其余人组成评议组, 主讲说完后, 由评议组补充、完善或评价、矫正……3.教师控制教学节奏, 并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对各小组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 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予必要的“点拨”, 根据情况可以组内交流, 也可全班交流.4.师生共同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小组共同讨论, 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 创造性解决问题.这样, 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5.课尾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结.通过几年的探索, 发现学生很愿意接受这种复习方式, 并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复习课上采用分层教学和网络式的知识梳理
复习课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练习分层次, 内容分阶梯,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 在复习二次函数时, 我先安排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顶点、对称轴等基本知识进行复习和训练, 然后对函数的数形结合、图像的运动进行复习, 再结合相似、面积等知识进行整合, 一步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 揭示解题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复习课上不仅让学生达到把遗忘的知识重新拾起来, 而且要查找学生没有达到或达到程度不高的教学目标, 更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点能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灵活应用, 条理结合, 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上我采用了“树状图式”知识体系复习.例如, 在复习函数时我建立了这样的知识网络:
首先我把函数复习的知识点分成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函数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等几个方面, 横向建立网络.
然后, 在各个知识点复习时, 我注意了知识的类比: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复习, 结合了二次根式姨a和分式BA的意义, 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寻求规律.
复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与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解法进行比较.
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复习中, 注意与一元一次、一元二次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的迁移.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时与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及x12+x22、x2+1x2等代数式的配方串联, 建立纵向网络, 学生复习时能把知识点像网络一样建立, 泾渭分明.
虽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还有许多不足, 如开展此类课堂教学, 对教师自身控制能力、应变能力及学生对此形式变化的适应性要求极高, 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与磨合.同时虽然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法, 但课堂教学效率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须不断努力、不断尝试、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让学生爱上乐理课 篇2
关键词:乐理 积极性 兴趣 主动 相关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57-01
音乐理论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礎课,教材中的概念和一些内容都比较抽象难理解,特别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都提不起兴趣来,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有兴趣呢?怎样在教学的时候将那些枯燥单调的乐理概念变得易懂、易记呢?这也成为我教学以来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在乐理课堂上要改变这种学生由于缺乏兴趣而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现状,我认为,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我先从她们一开始是怎样理解和认识乐理课的入手,让他们先交流一下。我根据学生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再讲解它究竟是教授什么的,上好乐理课对器乐课、声乐课、音乐欣赏课及舞蹈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没有学好乐理课,器乐老师就无法上课,需要再讲乐理知识才能在上课。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新课,每次课先指定一个同学写出一份详细的教案,先与我讨论,再讲解,做到没有错误的理论以后,让学生站上讲台,当上“老师”的角色,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旁边,及时的加以指导,再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切磋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这样一来,我就和学生们来了一个角色的互换,这个方法也有很多的前辈们已经在用了,我不是独创者,但是我把它已经实实在在的用在了我的教学中,效果真的是非常的显而易见。
在这里,我举一个角色互换音乐乐理课堂的范例,《三和弦讲解》。开课之前由老师安排,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和表现进行安排上课。总的原则是使学生保持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和互补性。轻松的上好所传授的课程。
课例:《三和弦讲解》教学目标:使学生们了解三和弦的结构,音程关系及类型,能在钢琴上准确的听辩出三和弦的性质,提高音乐修养,为今后学习演唱、演奏和乐理教学打好基础。由老师请备好课的同学走上讲台,担任老师角色来讲解三和弦。教学步骤:首先让台下的学生明白什么叫三和弦,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三和弦是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而构成的和弦。其和弦音的名称分别是根音、三度音、五度音。根据三和弦中的根音与三音、根音与五音的音程关系,三和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大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根音与五度音为纯五度。(2)增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大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纯五度。(3)增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大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增五度。(4)减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小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减五度。举例:讲解它们的区别。明确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因为它们其中所含的音程全部都是协和音程。增三减三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它们其中所包含的减五度还有增五度都是不协和音程。授课学生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三和弦,让台下的同学们听,让他们熟悉不同的三和弦。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当然,台下的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补充说明授课者的不足之处。也可提出更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三和弦。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小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教师重新梳理知识,来展现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最后,老师一定要根据上课情况给予“角色者”肯定并评分。
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学,一定要及时的给学生们做出总结。总结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反馈和评价,如果总结做的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在充当教师角色的时候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对于走上讲台的学生来说呢,付出全身心的劳动以后,是很在乎老师课后小结的评价的。要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一个是取决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从中发现问题,指点迷津,提炼观点;第二就是小结时间的把握,一般就是在课程结束后就进行,要讲究时效性。我觉得角色互换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变被动与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而对于学生来说,三年的时间,要学习很多的专业课,学习任务也很重,如果再让他们本来就很少的课余时间也用来学习的话,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减少。一节课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们虽然可以接受,但是毕竟他们学习能力和时间有限的,所以就会需要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消化,那最后导致的结果肯定就是对该门课的学习积极性的减少。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刚才所提到的“现学现用”的方法,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起来。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哪里还不懂的地方,而且教师也能通过课堂的现学现用,知道学生们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总结出了角色的互换,让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枯燥”的乐理课,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会再停留到某一章节,走不动路。再就是,一定要和相关的学科相互了联系起来,和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演唱做好完美的衔接,真正做好乐理理论课的实践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扎实牢固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础。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如果学不好基本的乐理知识,他自己的音乐之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完不成一条基本的视唱,一曲优美的器乐曲子,一首动听的歌曲……
如何让学生爱上化学课 篇3
一、初次上课要精心准备, 力求把化学潜在的趣味性表现出来
化学的第一节课一般是由绪言开始,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 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 并且让学生树立化学不仅有趣而且不难学的信念。上课时, 老师可以用学生们日常见到的现象举例, 以此告诉学生化学的研究对象。例如, 教师可以准备一只氢气球, 让学生自己吹一个气球, 通过观察, 学生们都知道自己吹的气球并不能升空, 但多数同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老师也不用急着解释, 可以再做几个实验, 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更充满了趣味。通过分析实验还可以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经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的好奇心必定能够被调动, 从而树立起能够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 培养学生的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在化学的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包括老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直观、生动, 老师如果能够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老师对于演示实验要准备充分。操作过程中, 速度要便于学生进行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被动观看实验, 老师可以让学生做好观察提纲以及记录实验现象, 慢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中有一些是实验难度较大, 不适合学生操作的, 这类实验必须由老师来演示。当然, 此类毕竟为少数, 还有一些实验难度较小, 但反应可能不明显, 对于此类实验, 老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
学生操作实验的次数增多后, 可以发现那些经常被忽视的常规操作中的错误, 从而使这种现象得到纠正。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把遇到的问题逐一解决,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 使之系统化。除了演示实验, 老师还要指导学生上好分组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具有趣味性, 也充满了挑战性。老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向学生交代清楚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还要让学生做好预习, 对实验步骤做到牢记于心。在实验过程中, 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实验进度。实验结束后, 要做好总结, 对于实验做得好的学生要鼓励, 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要指出其问题所在。在实际教学中, 让学生根据实验独立进行操作, 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有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并不合适, 效果也就不好, 有些同学能够根据遇到的情况改进方式方法, 从而使实验效果比教材中提出的方法更好。
老师在引导学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 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 这样除了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 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比如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们一边操作, 一边进行分析, 最后进行总结,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虽然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是光有兴趣并不行,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 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老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 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不怕困难, 培养学生克服挫折的信心和意志。
三、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这门课除了实验的内容, 还有化学原理和计算的内容, 这部分的知识如果不牢固掌握, 化学的学习还会困难重重, 但这部分内容和实验相比较, 要显得枯燥很多。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采用多种方法来启发学生, 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机勃勃。比如到每章结束或者临近考试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游戏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教师可将事先写好的题目布置下去, 让学生自己准备。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 说出题目后, 看哪组学生答得既快又准确, 分别记下得分。这样的复习效果是死记硬背无法比拟的, 同时还可以将这种办法运用到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复习中。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化学中的元素符号、配平化学方程式等都是难点, 老师除了让学生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外, 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加深记忆。比如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 很多学生觉得困难, 老师可以制作一些卡片, 将化学式分成两部分, 然后让学生连连看;还可以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写到纸片上, 让学生们击鼓传纸片拼写方程式, 谁拿到纸片就要立刻看上面的内容, 然后把能写出的化学式及其名称写在黑板上, 写错了的学生就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于此类的游戏都很有兴趣, 课下也会积极准备。通过类似的游戏, 多数同学都很好地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
四、重视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老师要利用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密切的联系, 让学生拓宽视野, 培养广泛的兴趣, 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还可以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各种化学现象, 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例如, 可以选择测定人体所需的某种微量元素, 活动的成功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思考。所以, 老师要准备充分, 用身边随手可见的蔬菜与水果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 然后选择更多的蔬菜和水果, 对所含的这种微量元素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实验, 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 还知道了微量元素的重要性。这种实验比教材中的实验更吸引学生。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坚定学习信心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的表扬与鼓励非常重要, 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同学, 老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尤为重要。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老师的鼓励可以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 老师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 从而使其学习的动机得到激发。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给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机会, 比如多让他们回答问题, 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这样就能逐步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
巧设任务,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课 篇4
一、阅读前任务
设置阅读前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话题;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这个阶段设置的任务是以阅读材料的内容为话题展开各种形式的讨论与活动。例如:1. Brainstorm(头脑风暴)和Predict(预测)。2. 生活常识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的一些情况提问,引发学生思考。3. 在叙事性的故事类文章的教学前,教师可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篇,由学生接续可能发生的情节和结尾,再请他们阅读原文,同样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4. 人物传记类文章,可从背景介绍入手。可以介绍人物的作品、生平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二、阅读中任务
该阶段通过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或粗读、寻读、精读)和不同的阅读速度,从而达到训练学生阅读技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学生每一次阅读前教师都要提出任务,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对阅读过程的监控,而学生的阅读活动才有目的性。当然,这些任务应该环环相扣,有层次,由浅入深。
Level 1. 由于学生刚开始熟悉课文,故设置的任务要求涉及课文的主题和最重要的明确的事实,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
Level 2.在学生掌握大意的基础上,此部分可以设置猜测词义、识别指代关系、抓细节、找主题句等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注意阅读材料的细节。
猜测词义的具体操作如下:听课文录音,把不理解的词汇划出来。对于较容易猜测的词汇,教师可介绍下列方法指导学生猜测。1.阅读句子,寻找关键词帮助理解单词。2.阅读上下句,寻找线索,猜测词义。3.寻找单词的前缀与后缀。4.拆分单词,寻找其合成部分。对于一些学生猜测有困难的词汇,教师可辅助学生猜测,如给出几种英语解释请学生选择,进行词义配对,或给出单词的英文解释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单词等。
识别指代关系也是抓住作者思路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学生对于it, he, them, that, these, those 这样的代词的指代关系不明确的话,在理解复杂的句子或段落时就容易失去线索。it 作形式主语是一种下指的情况,而其他的都是指代上文中提到的名词、时间、地点等。
抓细节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根据目的捕捉信息的能力。最常见的形式是就课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或判断正误,这些问题或句子涉及文章中提及的时间、数字、地点、人物,有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运算处理。
Level 3. 通过第二次阅读,学生在细节上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阶段任务的设置要让学生站在整篇文章的立场上,逐渐形成阅读的宏观意识,强化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例如:找主题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将信息表格化、排列顺序、推断文章出处、预测下文或判断前文所述内容等。
找主题句的任务可以训练学生归纳大意和理解作者写作态度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文章的开篇和结尾处,并同时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如 The story of Xi Wang的教学中,通过找主题句,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篇文章分为三部分:The growth of Xi Wang, The danger of the pandas和How to protect pandas. 学生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呼吁更多的人关心国宝大熊猫的危险处境,采取措施保护大熊猫。在The growth of Xi Wang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排列顺序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于大熊猫每一阶段的生长情况有了时间顺序上的深刻印象。
将信息表格化的任务可以训练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而且为后面的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做准备工作。如Travel around the world一课中可以让学生design a profile for the new educational CDROM。在Colours一课中,可将颜色类别、名称和象征意义表格化等等。
三、阅读后任务
这个阶段的任务设置有两个目的:一是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形式应以培养输出能力为主,检测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阅读后任务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
课内的任务应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大意复述、话题讨论、采访、介绍自己类似的经历等。
课外的任务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可进行写的能力的培养,如可就阅读材料内容进行模仿写作,在写作中鼓励学生使用新学词汇。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篇5
一、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职高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主要是, 数学这门课总体来讲比较抽象, 思路广, 题量多, 学生觉得数学总是在不断地做练习题, 总是在与数字打交道, 因为长时间的演绎原理和做题, 学生便觉得千篇一律, 没有新鲜感, 从而感到厌烦, 学生便对数学兴趣每况愈下, 而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数学教师要尽量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 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喜欢数学从而达到学习的自动化,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比较抽象, 如果一味地书面化讲解, 是很难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 在讲到“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时候, 如果教师直接讲概念, 会让学生感到很陌生, 所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商店第一次进货的商品有铅笔、橡皮、直尺、钢笔, 第二次进货的商品有钢笔、橡皮、抄书本、修正液, 问两次重复进了哪些货物?两次共进了哪些货物?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 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也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举下列例子:学生小王今年毕业后分别到甲、乙两家公司应聘, 两家公司分别对小王作出如下承诺, 甲公司第一年付给小王薪水18000元, 以后每年增加2200元;乙公司第一年付给小王薪水18000元, 以后每年的薪水比上一年增加10%, 问小王应该选择哪家公司比较好?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踏上社会后都会遇到, 现在数学就可以帮助他作出较合理的选择, 这就让学生感受到, 原来在自己的生活中, 数学一直都在, 甚至在某些时候能帮我们作选择。
三、要让数学和学生所学的专业产生联系
职高的专业分得很细, 各专业的情况也不相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脱离专业特点, 就不可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教育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 因此职高数学的教学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 调整教学内容、突出职高数学的功能, 除了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 更要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之目标。
比如, 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家用电器意见, 价格为1150元, 购买当天先付150元, 以后每月这一天都交付50元, 并加付所欠款的利息, 月利息为1%, 若以付150元后的第一个月开始作为分期付款的第一月, 问
(1) 分期付款的第十个月该交付多少钱?
(2) 全部货款付清后, 买这件家电实际花多少钱?
遇到以上问题时, 财会类的学生看到会觉得很熟悉, 这和自己的专业联系非常紧密, 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不是空洞的。其他专业, 像电工电子、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也都能在数学教学中找到联系点。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 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 做到根据专业需要, 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
四、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一说起数学, 就使人想到定理、公式、证明、计算、推理, 解题, 给人以枯燥乏味、严肃抽象的感觉, 这也是很多学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在数学课上, 经常穿插一些数学历史故事, 那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了。比如, 在讲到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时候, 就可以和学生讲一讲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用最快的方法计算:1+2+3+4…+96+97+98+99+100=?这是因为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品质, 提高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另外, 在数学课堂中还可以加入学生相互讨论的环节, 开展一些类似辩论的形式, 从而达到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效果。
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出积极、肯定的评价
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鼓励教学,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以鼓励评价为主, 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在数学教学中, 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争取发言, 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 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教师肯定后, 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 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当学生在数学上有任何的进步时, 我们都要给予他们最诚恳的表扬。教师的肯定评价一定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文科学生爱上数学 篇6
关键词:文科生,爱上,数学
材等) 的积极性, 使它合理组合, 和谐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 (2) 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 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 (3) 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4) 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培养耐心, 增强毅力
刚进入高三, 文科班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极其高涨, 但是后来的一次次测验都会给他们当头浇下一盆盆凉水,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 却不见提高, 便会怀疑自己的智力与能力, 是不是没希望了呢?及时指导刻不容缓!首先要使同学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并非一朝一昔就能脱胎换骨, 也不能仅仅根据几次考试成绩来论成败, 因为学习好象挖一道水渠, 总共一百米, 虽然已经挖通了九十九米, 但是还是不通的呀, 不过离成功仅一步之遥, 坚持就能够成功!天天耕耘, 决不停笔。如果三天不做数学题就会觉得上手困难, 思路不顺。因此必须明确, 毅力比热情更重要。努力未必成功, 但是成功必须努力!多给自己一点信心, 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三、指导学法, 保持学习热情
在注重基础的同时, 又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一方面按知识进行条块分类, 引导同学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形成全局观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由于男生与女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分析、解题能力的差异越来越大。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 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本文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心理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女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学习上, 随着年级的升高, 性别差异逐渐增大。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 女生越弱于男生。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学数学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因而, 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精心设计, 激发兴趣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 尤其要尽量符合女生特点的教案。因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女生较之于男生反应速度比较慢, 但在运算能力方面, 规范性强, 准确率高, 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高;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 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 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 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 但是想象力比较差, 作图能力薄弱;.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女生的长处, 增加其自信心, 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多给点鼓励, 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同样也要针对其弱点, 放慢教学速度循序渐进, 每一个关键步骤都不能省略, 使其完全理解。多讲一些解题的方法技巧, 注意训练运算速度。数形结合, 增强其直观性。分析问题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反复推敲, 加强其思维的灵敏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她们的思维激活, 使其有克服难题的勇气和方法。当然上课时也可以不失一般性, 注意讲课艺术, 尤其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她们的求知欲。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数学老师平时要培养自身的幽默细胞, 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可以联系教材, 发掘教材和生活中的一些素材, 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真谛, 激励他们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学习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
在学习方法方面, 女生比较注重基础, 学习较扎实, 喜欢做基础题, 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 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 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 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 按部就班, 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 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 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有针对地指导听课, 强化双基训练, 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 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 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 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 改进学习方法, 逐步提高能力。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 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 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 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 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 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 可以编制
念。另一方面, 以方法为主线, 形成专题, 提升解题策略, 使同学解一题会一类。由于文科同学基础不太理想, 应指导大家学会学习。首先学会听课。高中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 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 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 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 不要面面俱到, 课后整理笔记, 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另外要有效地练习。练习应具有针对性、同步性, 还要学会限时完成, 才能提高效率, 增强紧迫感, 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正确对待难题, 即使做不出, 也应该明确此刻的收获不一定小, 因为实质上已经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 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不能因此影响信心。遇到困难问题, 应先自己思考, 实在没有头绪要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防止问题积累, 降低学习热情。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中, 应根据加强基础、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 以高考中热点、重点内容入手, 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 特别是通过预习提纲, 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
理的内、容空, 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 便于听求较高重视课可时以有改三的变、放心促矢理膝, 状谈易态心于, , 突变树破被立难动自点学信.习认为真主预动习参, 与还。高当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差, 兴趣就越来越淡, 从而就逐, 成绩越来越渐对数学失去中
女
了信心时。教师首先应该听听她们的心声, 放下教师的尊严以一个朋友的角色来和她们交谈。在谈话中她们反应出来的一个较普遍的
认为再怎么努力学也超不过原因就是认为自己智力不高, 男生不如, 所以对数男生聪明。生举周围的成绩好的女生学的兴趣就越来越淡了。的这, 时候我认为可以或者一些著名的◇数是靠着超女科学家, 人的智力女名人的, 而是例子, 她们有一种不服输她们的成功也并不王学的定定作勇始用气终的加围。上绕每刻着个苦数人的学都钻, 有可研长以精处适神, 当, 在的态谈和度话她才中们是也探起不一决讨鹏能个老师的角色转换成一一些她们感兴趣的话题, 个倾听者的角色这时候就可以从, 让一力
的
她们尽情的畅谈, 教师可以不时的给以赞赏的眼光, 女生的心思都是非常细腻的, 一点点的言语, 眼神的交换都会给她们很大的鼓舞。
让她们感觉到原来我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啊, 培从而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的同时也增强了养
她们的信心, 树立了自信, 使她们相信自己能够创造;能够出奇制胜, 与众不同, 与前人不同;能够逐步提高, 今天更比昨天强。同时, 我与女生交谈时也谈到:有了自信并不是坐享其
成, 而是要对此付出更有成效的, 更杰出的努力, 也是更有兴趣的努力。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
以上是我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探索和思考。我相信:只要方法合理,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 每个女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女孩子不适应学数学”的观点将成为一个误解, 永远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朱智顺, 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 比较系统的把握高考中的思维方法, 以不变应万变!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采用低起点、拉网式、递进的教学方法, 确保同学们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热情。
最后要多渠道收集高考信息以及高考命题的新思路, 并及时传递给学生, 帮助他们抓住重点, 了解热点。只要我们从心理、知识、方法等方面循序渐进, 全方位准备并持之以恒, 作为文科班的同学一定能爱上数学, 一定能笑到最后的。
参考文献
[1].朱德全主编《现代教育理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 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 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 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
3.开展游戏竞赛
根据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和游戏活动。如:口算大王比赛, 登山夺红旗比赛, 小组对抗赛等一系列活动,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表现自我的机会,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加强操作
心里学家皮亚杰指出,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不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活动, 以动促思, 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积极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可让学生画角、做角、贴角, 巧用三角版摆不同度数的角, 从而突破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难点。这样教学,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所说的问题指学生迫切希望解答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情境则是指在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 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情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机一动想出来的, 而是在备课时就应精心策划的。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给你一把20cm长的尺子, 怎样测量远处一棵大树的高度, 或者怎样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类似这样的问题, 学生心理上感觉:既然是老师出的题就一定有解决办法, 于是就会调动起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当然教师最好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因为这些讨论往往容易使思维集中在一点上, 更容易靠近或达到目标。教师一定要把握火候, 适当地、逐渐地引入相似的原理但不出现概念, 帮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 就是一定要保证让学生们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假如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 那前面的精心设计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就应另行创造相似的问题, 让学生动手动脑, 得到满足。
三、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堂中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 学生劲头十足, 思维空间扩大, 会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 学生会失去兴趣, 郁郁寡欢, 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 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 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 或者让全班鼓鼓掌。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 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能再想一想吗?能否说得更完美些?”“谁愿意帮助他?”总之, 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 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一说起数学老师,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严肃、不苟言笑、严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其实原因就在于以往的数学教师只采用一种方式教学:讲授法。而且在讲完后会布置铺天盖地的作业, 使得学生不得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头扎进数字堆里。这不是讲授法本身的错误, 而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单一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在现代数学课堂里, 需要教师放下架子,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试用各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走出课堂, 到生活中去寻找问题, 避免枯燥的演练。
浅析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 篇8
一、生活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间活动结束后,一般他们的心思不会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就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教学“小数”时,设计了带学生到超市选购食品,让学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小数的存在和售货员是如何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从而引出新课。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也运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感受生活,爱上数学学习。
二、善于发现,让数学形象化
数学教学不能只凭书本,要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易懂、自然。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游戏。我先让学生分组准备好纸张,独立学习例二,体会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分成3份、4份分别是多少?并根据折纸游戏,发现其中的规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简单化,又从中引出了数学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中,熟悉的生活事例中,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情境模拟,愉快感受数学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让学生来到操场上,有效地组织情景模拟,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使学生较直观、较容易地掌握了抛硬币的可能性。还有在学习“解方程”的时候,拿出天平,让学生利用不同的物品称量,完成对方程知识的理解。还有在求“圆周长”时,我们一起推着自行车来测量自行车转动一周的距离,再根据一周的平均长度,计算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但他们得知直径的3.14倍就是圆周长时,又主动测试不同轮径的自行车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被再一次点燃。接着又有学生看到有数学书上的习题: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cm,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0m,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就产生用模拟的方式来体会抽象的数学学习。在学习例一时,有的学生就在课下做了练习,没有通过计算得出圆的周长,而是通过用直径是50cm的小轮自行车,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学生各抒己见,已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当成一次次快乐的探索过程,这样,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活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周围,并在生活情景中亲自体验,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喜爱上了数学学习。
四、利用现代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还能增强学生兴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比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个内容时,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特别是学习求圆柱体表面积时,当学生看到一个圆柱形物体一点点变为一个圆形和长方形的时候,先是一阵惊喜,很快就恍然大悟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求法,这一过程简单而有效,既让学生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又能与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省去了了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又避免了学生烦恼的想象理解,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学习兴趣大增。又如,在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这里面的学问,使枯燥的知识的形象化。
五、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
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内容后,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让学生给家长算一算一千块存在银行里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又如,在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家里桌面的面积,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给家里的桌子买桌布。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是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并学会发现能够运用数学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 篇9
【关键词】学生 数学 体验式 教学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体验式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案,创造学生参与的、有趣的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性较强、思维力较高的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在保障学生具备数学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保障学生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案、学习能力等,并且对自身具备的方案、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整合,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的条件,促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发展。
一、创造情景,体验知识的引导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设定哟秀熬的教学情景和体验平台,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由于学生处于丰富的教学环境中,促使学生具备优质的心态进行学习工作,因此较好可以依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例如,在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处于一个情景中,为三个家人平分五个苹果,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明确其代表的含义和实际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感受的机会,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情景教学中,感受情景的影响[1]。
二、合作学习,体验知识的构成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工作,需要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主要是让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应用科学化的学习方案学习有效的知识点,并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工作是促使知识消化的重要方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体验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转盘游戏。一个转盘,有红色区域和绿色区域,红色区域大于绿色区域,红色区域代表平均数增大1,绿色区域代表的是平均数减小1。每个小组有一个信封,信封里装有4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10-10之间的6个数据。共有5个步骤:一,从信封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算出卡片上6个数字的平均数;二、任意转动转盘,如果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就在原来的平均数上加1,如果指向绿色区域就在原来的平均数上减1;三、改动卡片上的这6个数据,使得它们的平局书满足平均数的变化,可以增加一个数据,后者减少一个数据,或者改动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四、将卡片放回信封里。五、再次进行一到四的工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这个转盘游戏10遍,把游戏结果填入表格。同时,这个游戏的工作较多,需要明确游戏的规则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师亲自演示[2]。
三、作业实践,体验知识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依据自身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案的实施主要是教师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教学问题,从而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体会到需要具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配实践任务,促使其自由组合构成调查小组进行统计工作,主要的目标为“一周内家庭的电量对比”,从而找到一周内最长的用电时间。主要是对现阶段已经获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且选择有效的统计图进行展现,之后依据自身的研究问题计算出有效的数据,最后获取有效的结论。这样通过实践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4]。
四、查缺补漏,体验知识完善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个整体的学习方案包含了预习、研究、练习以及复习等,只有不断地研究和分析,学生才可以明确自身的不足,并且不断的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查缺补漏的工作,其中改善学生能力的方案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作业互该。这种新式的作业批改方案,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作业互该活动的实施主要是依据组队为主,两两小组之间可以构成对比,并且建立长时间的批改工作,或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定的批改“教师”,这样的定向工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全面化的了解彼此的学习情况,对彼此的进步和问题都非常了解,这样的批改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问题,以此提升作业互该
工作的明确性。另一方面是指试卷自改。自改的意思并不是指学生自己修改试卷,而是在教室修改之后学生进行二次修改。也就是说,在试卷下发之后教师先不要讲解自己的批改意见,而是让学生自己检测,看自己有哪些问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在这些问题改正之后,教师再进行修改的讲解工作。在整体试卷都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再选择与此相同类型的试题整合成试卷让学生再次解答问题,检验学生查缺补漏的能力。这种教学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知识的了解,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错误,依据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自身设定的目标进行教学工作,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优质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注重实效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获取有效的知识,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秋红. 激活数学“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爱上数学[J]. 华夏教师,2014,12.
[2]徐兰. 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严厚泉. 让学生在体验中爱上数学[J]. 学园,2014,35.
让数学练习课别样精彩 篇10
一、情——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同样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努力创设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点。
比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这节练习课时, 我所在的学校正好在开展”巧手扮靓校园’的活动。我就从学校门前的圆形海棠花坛进行装饰这个生活实例入手, 设疑引思:“学校想把半径为3米的圆形海棠花坛装上竹篱笆, 那么竹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如果在花坛的周围铺上1米宽的水泥路, 需要铺多少平方米?”这道练习题, 我就是从学生身边的学习环境入手, 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学校里的实际问题。当我出示这道练习题时, 学生们很快地计算出了两个问题的结果。他们不停追问我, 大家什么时候一起亲自动手装饰这个花坛。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课, 使学生既体会到了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 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
二、变——强化提高
数学练习课绝不能就是机械的重复, 单调无味地进行。教师要根据所学的知识重点, 而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尊重优、中、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设计出有层次的, 有弹性的、富有多样化的练习题。在练习课上,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练习机会, 使优等生“蹦得高”;中等生“走得稳”;差等生“吃得消”, 总之, 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都会有新的收获, 新的提高。
在低年级的练习课上, 我们要改变以往练习课的枯燥、乏味现象, 可以设计一些“找门牌号”“摘苹果”“蜜蜂采花”“夺红旗”等游戏性较强的练习。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 不仅心情愉悦, 有兴趣, 而且还加快了练习的速度, 一举两得。如果把有趣的故事情节与练习题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信那些枯燥乏味的练习题就会活灵活现起来。学生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在故事中思考、计算、练习, 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上练习课的兴趣, 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巩固练习会达到最佳效果。
而中高年级的练习课, 可以开展“试一试”“比一比”“闯一闯”等活动, 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使练习快捷有效地开展。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这节练习课时, 在“分层练习”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闯关的活动, 只要能闯过一关就能摘到一个智慧星, 闯的关越多得到的智慧星也就也多。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关“我能行”
25×76×2=76× () 、57×13+13×43=13× () 、25× (20+4) = () + () , 这些练习题是乘法运算定律的最基本练习, 新授课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对这些掌握得很好了。之所以在练习课中还加以设计, 一是为了巩固知识, 二是想让差等生都能够顺利过关。如果第一关的练习就非常难, 很多人过关失败, 就有很多学生止步不前, 没有心情, 没有信心进行下一个环节, 得不偿失。
●第二关“我会算”
(1) 基本练习:25×11×4、8× (125+11) 、65×32+35×32。这样的题型中、差等生基本上能完成, 而且差等生在做练习时也不会感到吃力; (2) 变式练习:36×101、18×99+18、125×25×32。这些题就有了一点的挑战性, 中、优等生都要认真思考才能闯关成功。
●第三关“我最棒”
提高练习:34×76+17×2×24、87×28+87×71+87这些题就连优等生都要“蹦一蹦”才能摘到星。
这节课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智慧星的奖励, 保证了他们在课堂上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人人都能“吃得饱”。最重要的是通过练习不仅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护学困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家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体验, 练习更有实效性。
三、导——总结方法
练习课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提高解题的熟练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掌握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 解答方法。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的一般规律, 做起练习来也就会得心应手。比如《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这节练习课,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综合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三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 (2) 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一看、二想、三算。这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了, 在第三环节“概括”中我是这样做的:
1. 回忆刚才我们做题的过程 (出示刚才做过的题目) , 想一想简便计算时, 你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 总结:同学们概括得很全面!在进行计算时, 我们要先“看一看”算式有什么特点, 有时可以直接用运算定律计算, 有时可以巧妙的用拆或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再“想一想”, 应该用哪种运算定律, 是乘法交换律, 还是乘法结合律, 还是乘法分配律。最后再认真地“算一算”。 (教师板书:看—想—算。)
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 教师就应该及时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 有关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并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
四、激——完善评价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当学生获得成功时, 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当学生失败时, 需要到老师的支持。如果练习课上, 要想让学生把愉快的情趣贯穿课堂的始终, 还需要教师运用激励的语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孩子, 请你当一次小老师, 讲一讲你的方法!”“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恭喜你们挑战成功!”……学生不仅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支持与赞赏, 而且还激发了对练习的主动性, 更能轻松地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