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叫学生爱上物理课(精选10篇)
如何叫学生爱上物理课 篇1
教学智慧之如何使学生爱上物理课堂
物理是学生们公认的比较难学习的一门学科,如何突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概念和规律,一直是学生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就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苦恼,甚至放弃。作为教师,就应该勇于创新,使学生爱上物理。
一、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首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情感因素是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1、激活课堂气氛。当前,强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负担沉重,如果我们还是严肃刻板,不苟言笑,那课堂简直是炼狱,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巧妙地将苦涩的知识融入到风趣幽默之中,加点调侃的“佐料”,再来点插科打诨,学生一定会“爱它没商量”。
2、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让一些教师刻意包装自己,给心灵带上面具,在学生面前刻意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对学生也是“为学是举”,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其实,老师也应该坦诚、率真、透明、阳光,给学生一个真实立体的自我,进而发挥好教师的影响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以前的观点认为成绩好就是一好百好,这种观点太片面了,我们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个性差异,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实施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积极的投入到每一节课中。
二、让实验抓住学生的心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初中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1、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物理中,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以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序言―――科学之旅》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与看法,因物理是初中学生的一门新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用一系列的实验吸引学生。如:冷水能让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会跳舞的小人、硬纸板能托着装满杯的水、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等实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大自然的物理现象是生动的、有趣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得认真地学好物理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此教师应抓住时机结合教材上的物理知识循序渐进地为学生一个一个地解开奥妙。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一些较难理解掌
握的概念、定理、公式、单位、计算,就会使学生产生的好奇心在难学乏味中消失。
2、物理实验可以启迪智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设想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比如:在讲“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时,提出三个设想:一种是温度计插在盛水的烧杯中并与杯底接触;第二种是把温度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与侧壁接触;第三种是没有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用第三种情况测量,测出来的读数显然不是杯中水的温度,如果第二种方法正确,温度计测出的温度也不全是杯中水的温度,如果第一种方法正确显然读数与第二种方法差不多,尤其是如果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就大不同了,更严重的是会使温度计示数急聚上升,如果超过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使玻璃泡炸裂,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重作实验,而且还须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八年级上册4.1-4图所示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只能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之中而且不要与容器底部或侧壁接触,读数时应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完成这个实验,虽然花了一定时间,但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是有好处的。
3、增加由浅入深的随堂实验,解决抽象的难点概念。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一些难点,可通过物理实验器材来增加,由浅入深具有启发性的随堂实验来说明哪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例如,讲“大气压”这一概念时由于大气压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教材化难为易。可以采用如下几个由浅入深的实验:首先,做教材上的一个“覆杯留水”的演示实验,但有些同学认为由水的粘性把纸粘住了,可再做一个“细管水留”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确信了大气压的存在,但对于大气压的方向有些同学可能还存有疑问,可要求学生用小小“橡皮帽”吸起大玻璃块的实验来说明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而且大气压压力很大。几个实验一步步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先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到具体抽象,使学生对大气压有深刻的认识。另外,在课下可安排同几个小制作或者小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改变教师包办,让学生多动手实验,突出“导”与“学”的统一。传统的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十分被动,对于演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现象不做深刻理解,懒于动脑,机械地思考。而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要求改变了这一现象,而能让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实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实验时教师在旁指导点拨,台下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创造条件把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有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学生边学边实验,主
动地去做,然后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有效地培养了实验的能力,如“欧姆定律”实验中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后,通过教师的提示、提问,学生很能快能总结出“欧姆定律”的内涵,使这堂课学生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效果好。
4、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自然科学不只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而且还揭示了自然科学领域蕴含的美。一方面,可用观察、实验的手段来展示自然、实验现象的形态美;另一方面,实验装置稳定协调,操作的灵活,规范,现象的利索,有趣,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赏心悦目、舒坦的感觉。例如在做《升华和凝华》演示实验时,在烧瓶中放入结晶的萘和松枝,在给烧瓶加热时,萘被升华,变成了气体,停止加热后,萘又被凝华,此时烧瓶中松枝上布满了白色结晶的萘,便出现了美丽的自然奇观“雾凇”。通过该实验使学生间接体验了大自然中的景观是多么的绚丽多姿,同时使学生领悟到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往往与物理知识有关,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意义。像这样的实验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5、物理实验可以磨练学生意志。科学实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严瑾的科学态度,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有些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给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创造了条件。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实验的程序及应注意的事项。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学生往往忘掉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至使测不出真实的温度甚至有个别学生损坏了温度计,同时也有学生不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到底是外焰、中焰的火焰哪个温度高。所以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合理地调节石棉网的高度,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烧杯上盖上一张能让温度计穿过的纸板,只有这样才能双方面的提高加热效率,减少实验时间,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当学生使用酒精灯不小心弄翻了或把酒精溅在桌上已经在燃烧的情况下,教师应让学生镇静,不要惊慌失措,有序的将酒精灯熄灭和用湿抹布扑盖。特别是在观察水的沸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每隔几分钟持续地用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此时学生会发现温度不再升高,让学生认真总结,更使学生明白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通过实验磨练了学生意志,说明了物理实验是科学的、严瑾的。
在强调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的方法,逐步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态度与习惯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一面旗帜,方法形式多种多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剖析彻底。在以前的教学中,总是教师满堂灌,学生
一味的听,老师和学生都很累,却收效甚微,实施合作学习却可以事半功倍。结合实际教学,关于合作学习的体会有以下方面:
1、师生共同探讨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初中学生更难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2、学生分组讨论 在学习压强一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再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3、头脑风暴式讨论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碰撞思维,远比教师的灌输更有意义。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再如,学习摩擦时,我们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每个人都投入进去了,害怕问题解决不了吗?
四、注重教学的艺术性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教育者的艺术在于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1、应展示物理科学美,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第一.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
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第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
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若能够通过心灵的沟通、有趣的实验、真正的合作学习、艺术的教育、有技巧的提问,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堂,那么教学就迈出了一大步。
如何使学生爱上物理课堂
新郑市新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郑瑞敏 2011年5月
如何叫学生爱上物理课 篇2
情绪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 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会潜在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形成反作用。所以, 教师要善于包装自己的情绪, 处于积极的教学状态。当教师把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容引入课堂时, 会使学生的胆怯、腼腆心理被融化, 从而敢于面对教师, 敢于回答问题, 表达自己。微笑好比镇静剂, 让活泼好动的学生得到及时的醒悟, 意识到自己厌学的不当之处, 能够自觉控制和自律;微笑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 促使学生自我认识和反思;教师的微笑缓和了课堂沉闷的气氛, 变得活泼, 生机勃勃;微笑是对学生的鼓励,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微笑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环境, 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 对学习有兴趣。相反, 教师板起一副威严的面孔, 冷若冰霜的样子让学生害怕, 望而生畏, 自动地与教师保持距离, 心理上会感到压抑,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 当教师带着微笑面对学生时, 微笑就是联系师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让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是创设愉悦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这种积极的情绪让师生之间交往顺畅, 达到了教学的有效互动。
二、转变教学观念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组漫画, 画面中间的教室里, 一个教师正在对一群正襟危坐的学生讲课, 教室的一边, 长着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不同形状脑袋的小学生源源不断地走进教室, 从教室另一边源源不断地走出的学生, 脑袋则都是方方正正的了。看着这幅以当前我们教育界的某种现状为讽刺对象的漫画, 我在哑然失笑的同时, 又在为我们学校大工厂生产式的、呆板的摧残青少年的教学模式而汗颜。应试教育带来的中专弊端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深入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 转变教学观念, 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 教师习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被动地全盘接受, 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师在主宰学生学习, 按部就班地把教学程序化和任务化, 为了教知识而教, 教学过多死板, 学生在盲从于教师, 通过死记硬背和大量的练习来掌握知识, 缺乏知识的建构过程。致使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改革强调教师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如果还在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 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就会被淘汰。教师要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服务学生, 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启发者和帮助者。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要通过自我建构知识过程, 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思考才能完成, 教师的教只是外部因素, 要学生自己进行内化才能吸收, 没有了学生的自我参与, 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 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盲目感, 总感觉学不对路, 教师的教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多余的, 吃不了和吃不饱的情况大大存在,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 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做到以人为本,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 班级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能只盯着优秀生, 要把心思多一些放在中等生、学困生身上, 只有共同的进步, 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成绩。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注重教学的层次性, 因材施教, 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 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 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
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使用电教媒体可以根据需要搜集各种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编辑、处理, 以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运用, 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 又增加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课堂效率;电教媒体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把抽象的音乐理论以及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 使问题变得直观、有吸引力, 更好地攻克难点;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 如实验危险性, 实验条件限制影响学生的认知等。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 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 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到物理现象, 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性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希望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在此全当抛砖引玉, 希望和广大同仁一起研究, 深化物理教学改革, 让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 对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素质有着很大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只有组织好教学活动, 才能教出效果, 让学生学习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教师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作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创新, 掌握教学方法,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
如何让学生爱上物理课 篇3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有的放矢
有首歌中唱到“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没有同呼吸、共命运的机会和经历。老师和学生也是如此,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在老师和学生中间铸就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觉得你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高高在上,而应该学会俯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学生跳动的脉搏,才会真正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如此一来,學生就会如渴望幸福一样渴望上你的课,老师的教育才会有的放矢,用“亲其师,信其道”这一把钥匙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锁。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杨振宁教授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学习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克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运动的快慢一节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龟兔赛跑》的精美片段,让学生说出是谁跑得快、大多数学生在习惯概念的驱使下,肯定都认为是乌龟,其实错了,还是兔子,为什么呢?而后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肯用心做,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契机,诱导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良好的契机入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死板教条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漏斗,一个乒乓球,上课做实验。一听说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个个精神焕发。课上,首先,让学生将漏斗口朝天,然后把乒乓球放进漏斗里,再将漏斗口朝下,手一松,乒乓球落下来,掉在了地上。实验之后,学生轻而易举就得出了结论:乒乓球由于受重力作用而落下。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实验: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中用手指顶住,从漏斗的另一头吹气,同时移开手指,奇迹出现了:球在漏斗中漂浮起来了。面对此情此景,好多同学都欢呼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顷刻间,同学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浓厚起来,有的反复实验,有的认真观察,有的自主讨论……最后同学们自己得出了结论:原来吹气时,乒乓球和漏斗壁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乒乓球下面的空气压力相对来讲就大,于是乒乓球被托了起来。可见,抓住契机,诱导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只要精心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你的课。
(三)化难为易,体验成功的喜悦
1.注重方法,化难为易
就拿《摩擦力》这一节课来说,多年来,老师们尝试了许多方法,都无法很好地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讲授新课前,笔者首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猴子进行爬杆比赛,你们想知道结果吗?话音刚落,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都在猜想到底是哪一只猴子得胜呢?笔者就这样轻而易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之,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的结果:其中一只猴子不费吹灰之力就爬上了杆顶,可另一只猴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爬不上去。同学们看了都纷纷找起原因来,结果有一个细心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是不是爬不上去的那只猴子的杆子上抹有油呢?”……由此,原本很难理解的知识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被学生掌握了。这堂课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学生多方面的探究,从而获取了知识,使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学习物理的热情高涨了许多。
2.电教辅助,化难为易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物理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很多学生感到初中物理难学的重要原因是教材中理论性因素偏多,学生在学习中联系实际的机会少,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形象化的实际问题难以“对号入座”。如在教学浮力这一课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一个孩子的皮球掉进了很深的树洞里,他很焦急。看到画面后引导学生思考:请你帮他想个办法,并说明你的理由。之后,再用多媒体演示用水灌入树洞,皮球渐渐漂浮出来的过程。这样一来,一个抽象问题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让学生感觉学习物理课也不过如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只要让其时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爱上这门课,因为世界上没有谁不渴望成功。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能让学生爱上你的课,是你成功的重要条件。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努力,相信物理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们乐学的课堂,物理课一定会成为学生们最喜欢学习的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篇4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读书,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意旨。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这是其一。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减少直至消除那些机械的、烦琐的“题海”,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去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虽然从教于远离都市的偏僻乡村帕夫雷什学校,但他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认真阅读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科书,与教师们共同研究,把那些重复的、多余的、毫无思考价值的习题一一删去。经过多年探索,他终于拟出帕夫雷什学校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其中就有不少世界各国文学名著。他认为,文学就像一条清甜溪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所以,要大力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此为其二。
如何让初中的学生爱上学习 篇5
二是兴趣需要慢慢培养。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有兴趣的,只有好奇,兴趣需要慢慢培养。培养兴趣的关键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鼓励。如:孩子一接近放在桌角的书,就马上给予肯定:“这么小就对书产生了兴趣,真不简单啊!”经过多次强化认识,孩子就会对读书感兴趣。
三是多强化优点淡化缺点。父母在谈论孩子的时候应多谈孩子的优点,能让孩子听到最好,孩子的心肯定能得到满足,也一定会继续往好的方面发展。人在哪有成就感,就在哪有兴趣,教孩子要契机,更要契理。
谈谈如何使小学生爱上作文论文 篇6
你的学生现在害怕写作文吗?我们班的孩子们不怕了。他们说,以前挺怕的,一听到作文题目就两眼一抹黑,头脑如乱麻。写什么内容呢?从哪儿开始写呢?怎样写出来才生动呢?后来爱上了作文,才发现原来作文这么有趣,现在他们每次的作文字数都要达到600字以上。我是怎样让孩子们爱上作文的呢?
一、这样积累素材真有趣。
他们之所以很喜欢作文课,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它就是活动课,表演课,和做游戏一样好玩。
我和孩子们相处将近两年了。我爱说爱笑爱表演,最推崇赏识教育。第一次给他们上的作文课是活动作文《吹泡泡》。上课伊始,我张口不提作文的事,只要求大家好好玩,玩出花样,玩得尽兴。而且,玩的时候还设置了奖品,只要他们能闯过“看、想、说”三关,皆可领奖。同学们兴奋极了,从来没上过这么稀奇的作文课,可以玩,还有礼物赠送,快乐疯了。我先让他们观察我吹泡泡的连续动作。我的动作很夸张,他们大笑着观察,教室里快乐极了。接着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连续动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接着,我请他们观察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自己的心理变化。还观察了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样子及动态,同时进行联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式。在说到泡泡颜色时,我指导他们先看有什么颜色,再想想用什么词语描述,有没有生动的修辞句子来描绘呢。就这样,我们快乐地玩着。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说出了像“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之类的叠词,还仿着火烧云中描绘颜色变化的句段说一说,“红的像一团火,黄的像一堆金”这类句子也是层出不穷。大家兴奋极了,一个个忍不住要把自己的好句子好想法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就这样,孩子们第一次自己独立写出六百字以上的文字,第一次感到自己很有写作潜力。
此后,我又创造了多种机会组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们积累写作素材。在这类活动中要注意,事前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活动分成一个个小步骤,让孩子们放松玩,这样便于指导玩出花样,也便于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协同工作,刺激越深,他们的语言就越生动,作文就越全面。
二、在活动中分散难点,掌握方法。
在这些活动中,我巧妙地分散写作难点,采用“少学、精学”方式使孩子们掌握了写作方法。在写人作文中,同学们列举事例时,原来只有三言两语,而且很少用到对话描写。我经常幽默地说“文章无对话,如同大哑巴”,还说“文章没变化,那就变丑啦”等。记得那天我说要跟孩子们比赛,他们赢了可以看动画片。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先让他们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一段对话描写,找它的特点。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快速寻找,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分段描写,提示语要有变化,还要能反映人物特征。――当然,他们胜利了。我兑现承诺。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动画片,看到关键处戛然而止。我提议请他们来接着表演。同学们兴奋不已。表演过后,我建议他们把刚才设计的动画片分组记录,比一比。为此,我非常“仁慈”地让给他们一节课。他们在对我的无限感激中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写作文了。
此类事件在我们的作文课上经常发生,把写作方法分成若干部分,小步训练,就这样在欢乐的游戏中他们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方法。
激励活动,助孩子们写作
活动是儿童的生命――对这句话理解到极致你就赢了。孩子们喜欢新鲜,喜欢刺激,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挑战别人。当我刚教他们时,就设计了作文魔法国王晋级活动。从魔法学徒到魔法士、魔法师、魔法长老到魔法国王共五等十五级的晋级空间。每级有不同的积分标准。我还设置了许许多多的积分活动:
“我是观察能手”――每周,我总会上演3次“魔术”:变人、变一朵花、一瓶小蝌蚪……给孩子们5分钟时间观察、描述,说得好的加分,补充得好的加分,评得好的也加分。
“好词好句百宝箱”――每次上课时或在课外阅读中,孩子们会摘抄大量的好词好句,并且把它们进行词语连句连段,连得越多,魔法积分越高。
“创意大比拼”――学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或倒叙、插叙之类的叙述方法后,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片段,由他们自由设计开头、结尾,选择叙述方法、表达方式等。凡是有新意的作文我都会积极地推荐到校报、广播站发表,我们还经常召开“创意交流会”呢。
“我是火眼金睛”――作文修改活动。孩子们写好的作文除了自改以外,我还会组织大家互改作文。为了让自己的积分更高,级别更高,我讲修改方法时,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除此之外,“我是写作大王”“漂流日记”等活动也十分吸引孩子们。
上周,部分孩子已经晋升为“见习魔法国王”,领导着一个写作小组。他们的积分也兑换了很多学习用品呢。
就这样,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作文,每次作文至少写600字以上,只要看到有意思的人或事,都会细致地把它拍到脑子里,写到自己的作品集中。因为我说过,谁先写到100篇优秀作文,我会和家长练习帮他们编成一本书呢。虽然不一定公开发表,但谁不想圆自己的作家梦呢。现在这群可爱的孩子们都在全力以赴地朝着这个目标奔去呢!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7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实际工作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家长沟通, 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1.动员家长多买孩子喜欢的书给他们看, 同时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书籍。有些家长买书只考虑这本书对学习成绩有没有帮助, 如一课一练、作文集等。事实证明, 这种书买得越多, 孩子越厌学。
2.每天给孩子定量的阅读任务, 完成了给他们奖励。内容引导:以内容为主, 孩子看得多了, 就有了成就感或者对某方面非常感兴趣, 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且慢慢拓展, 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不断给孩子买书, 营造书香家庭的环境。有了读书的氛围, 在不干扰孩子阅读选择的同时, 也不对孩子的阅读时间和数量做具体限制, 那么, 随着家中藏书的不断积累, 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
4.做一个聆听者, 分享孩子阅读的感受。当孩子把自己所学知识讲给你听时, 不管他表达得是否具体和正确, 你都要专注地聆听。当讲到你所不知道的事情时, 你要从语言和表情上体现出你的惊喜和对孩子由衷的欣赏, 承认我们的无知, 孩子就会从我们的“无知”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给方法, 训练学生学会读书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 例如“读书三法”, 精读、略读、浏览。我告诉学生《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及名人名言之类书籍要精读, 童话故事一类可略读, 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 我注重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地读一遍全文, 圈一圈生字, 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 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有了好的方法不代表就能形成能力, 还需要持之以恒。我经常挤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
三、鼓励学生读书
为了鼓励学生爱上阅读, 鼓励学生读更多的书, 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 “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 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 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 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我及时地给予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会更大量地广泛地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学生效仿的范例, 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如何叫学生爱上物理课 篇8
现在的物理课堂已经从教师的“教”逐渐向学生的“学”转变,而处在这种教学改革下的“学习的主人”的学习积极性却远远低于教师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既“难”又“枯燥乏味”的物理.让学生“爱上”物理,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笔者以粤教版教材选修3-1第一章第8节《静电与新技术》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与尝试.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英雄”情结
全世界的人都比较喜欢漫威出品的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可以把这种“超级英雄”们拯救世界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必须”具备这种责任,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责任”去学习的氛围.
教学片段: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播放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2》的预告片.
教师:同学们,你喜欢钢铁侠、雷神、绿巨人等这样的超级英雄吗?
学生:非常喜欢.
教师:这些超级英雄的哪里吸引了你们?
学生:超能力、有趣、拯救世界、要团结……
教师: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超级英雄,你愿意?
学生:愿意,但是没有“超能力”.
教师:你如果有能力的话,你还愿意么?
学生:愿意!
教师通过此环节的设置,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也给了学生一个不得不主动学习的“高大上”理由,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社会责任感.
2 提出危害社会的问题,激发“英雄们”想去解决
教师让学生了解北京“雾霾”天时,经检测“雾霾”含有多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苯并【a】芘超过国家标准10倍.利用“雾霾”现象,引导“英雄们”先去分析,然后思考怎么解决.
教师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导致“雾霾”现象的源头是什么?
问题(2):你有什么办法控制源头?
教师通过提问,顺利过渡到要治理“雾霾”,先要“锁住黑烟”.
3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初步检验治理“雾霾”的办法
教师利用用自制静电除尘装置锁住“黑烟”,让学生体会物理的“有用”,让学生坚定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先解释通电使电阻丝发热,从而点燃放在电阻丝上用煤油浸泡过的纸片模拟“黑烟”,并用修剪的矿泉水瓶来模拟工厂的烟筒.然后用 “静电除尘”自制教具演示“锁住黑烟”,让学生感觉治理“雾霾”其实很简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解决“雾霾”的能力,让学生“爱上”物理.
4 让学生分组讨论治理“雾霾”的原理,发扬英雄的“团结”精神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对治理“雾霾”的原理达到都能初步理解.
5 巧设问题,“诱使”学生犯错,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成长
在对“静电除尘”的原理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1)黑烟锁住前带电么?若带电,带什么电?(2)黑烟为什么被锁住?
问题(1)带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很多学生会在其的“误导”下认为黑烟锁住前带正电或负电.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你如何验证你的想法?若把问题(1)改成“黑烟锁住前带电,还是呈电中性呢”,那么学生会认为黑烟锁住前是呈电中性的.
通过问题的“误导”后,引导学生提出验证自己想法的办法,如“静电除尘”演示实验只接高压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得到正确的答案,或者用带电的物体来检验黑烟的电性.
6 如何做,才能治理“雾霾”,让英雄们“大展拳脚”
教师通过问题:作为“英雄”,你将在哪些地方如何治理“雾霾”?
通过此环节呼应主题,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如何叫学生爱上物理课 篇9
数学大师不是说“数学好玩”吗?好玩在哪里?学生为何感觉不到呢?在很多学生的心里,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问题是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火花的燧石,问题探究是引导学生认识逐渐深入的手段。教师要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创新的情感体验。要让数学变得有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改变我们数学课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方法一: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能使他们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在“一定能摸到红球吗”这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判断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我设计了一个“我们最有默契”的游戏:请各小组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设计一些事件,再请他们的好友表示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比赛哪些同学最有默契!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太阳一定是东升西落;在全班同学中任意抽取一人是女生;伊拉克战争中英美联军向萨达姆的30所官邸同时发射导弹,击中了萨达姆„„然后请他们的好友回答该事件的可能性是多少。我发现在游戏进行过程中,被叫到的学生非常兴奋,他们对于自己成为他人最有默契的好朋友感到非常高兴。整堂课学生抒发了自己对集体的热情、对世界大事的关心,还有对友谊的真诚。
方法二:设计能打破学生认知发展的平衡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负数的引入”可这样设计。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给出四个队答5道题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每个代表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样表示的?这样在表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学学过的数怎么不够用了?从而自然地引入了负数的概念。通过这样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方法三:设计应用型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味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通过生活原型的引入,无疑会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事实,明白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方法四:设计探索型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我们应利用实验型的问题,使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方法五:设计实践型问题,引导学生拓展课程资源。
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等知识后,教师可这样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再选择几种介绍。这样,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学生的思维特点,真正做到自主探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方法六:设计互逆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遵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规律。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做出与习惯性思维的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数学本身提供了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逆定理、互逆公式、逆运算,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能提出逆向问题,这就为我们构造互逆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如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幂的运算等。
方法七:设计类比型问题,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即利用设计的类比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比、归纳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无限与有限的类比,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法则;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又可以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等等。
方法八:设计悬念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任意的凸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起来,观察构成了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凸边形,都构成了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会有这一规律呢?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的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10
滑县白道口镇一中
许兵红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三角板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橡皮做惯性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的发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猜想:鸡蛋是沉入水底还是浮于水面,学生讨论气氛很快便热烈起来,正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演示该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的发生:a:将一只生鸡蛋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鸡蛋沉于水底;b:再将这只鸡蛋投入浓盐水中,鸡蛋却浮于液面,学生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看到如此之大的反差,出乎自己想象的实验现象时,个个感到异常惊奇和兴奋,跃跃欲试,这就营造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浓烈氛围,接着让学生用器材(橡皮泥、塑料小球、金属球、水、盐、弹簧秤等)动手做探究,学生人人参与,教师恰当把握时机,掌握学生追源求根的心理,适时用课件呈现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讨论物体是浮或沉的原因,并思考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放一段实验录像,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并揭开谜底。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气氛活跃,形成学习高潮,促进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完成由猜想—观察—思考—探究—获得结论的认知思维过程,学生为自己的探究结果能被教师和同学认可而倍感兴奋和自豪。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学习了知识,还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知识面越宽,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他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当听课的邻校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认真琢磨教学艺术,才能引导学生经常保持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叫学生爱上物理课】推荐阅读: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07-29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11-20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英语06-06
学生如何提高物理成绩05-15
高中学生如何学好物理06-14
初二学生如何迈过物理学习的门槛09-28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10-19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