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爱上数学课(共10篇)
让学困生爱上数学课 篇1
摘要: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抽象和不好理解, 对于尚处于少年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晦涩难懂;这也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现象比较普遍。对于学困生, 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症下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兴趣使然”带动孩子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这是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学困生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也造成很多学生的数学底子打不好, 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成为短板。要解决学困生问题, 严厉的批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老师应该考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从源头扭转学困生的现状,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 不好理解
数学课相对其他科目更显抽象, 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 产生数学“难学”, “不好玩”的印象。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考虑, 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 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了解, 没有足够的自律性, 学习知识也是以兴趣喜好为指引[1]。数学难学、不好玩, 这就会让孩子自然而然的产生排斥和抵触, 久而久之, 跟不上教学节奏。
(二) 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自暴自弃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对于数学“学困生”, 老师会从一开始的督促、指导逐渐变成放弃, 转移主要精力给那些更上进、更有潜力的学生;这就给学困生一种被老师放弃的感觉。长此以往, 学困生找不到学习数学的动力, 看不到学习数学的希望, 也会变得自暴自弃, 从而陷入学困生的恶性循环中。
二、学困生的教育引导
(一) 关注度倾斜, 对学困生表达关注
要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先要老师表达自己的重视, 让学生意识到没有被老师放弃。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关注并非严厉的批评、严肃的指导, 而是通过鼓励式谈话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让学生领会老师的好意。相关研究表明, 当学生得到老师的明确鼓励, 往往更容易产生积极性, 主动配合老师做好相关教学工作。
(二) 评价鼓励, 提高学生自信心
学困生普遍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差, 因此, 在回答课堂问题、配合教学工作方面都显得比较消极。通过评价鼓励, 也就是在课堂提问中刻意给学困生提出一些比较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 创造鼓励学生、夸赞学生的机会[2]。在数学课堂作业、数学考试试卷等的批语评价中, 也要给学困生足够的鼓励, 诸如“最近课堂表现良好, 再接再厉”、“成绩很稳定, 希望看到你更好的表现”等, 让学生享受被赞赏、被认可的喜悦, 一点点树立自信心, 提高数学学习热情。
(三) 合作教学, 讨论传授经验
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 让三五个学生一组讨论问题。如数学题目的解答、数学知识点的梳理等, 进行分组竞赛, 组内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在这样的组内讨论中, 谁的知识更扎实, 对小组的贡献就越大。从小学生的心理来讲, 谁都不愿意服输, 谁都想成为小组内贡献最大的那一个, 这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动力。组内讨论的过程也是大家分享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的过程, 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巩固知识点。
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引导, 要以“加关注、给动力、提兴趣”为导向, 营造更适合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环境。千万不能违背学困生“兴趣使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 循循善诱才是正路。
参考文献
[1]邓忠萍.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J].魅力中国, 2013, (10) :200-201.
[2]钟小兰.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方法[J].江西教育:综合版, 2015, (3) :68-69.
[3]陈艳华.浅谈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课的几点体会[J].教育, 2015, (10) :104.
让学困生爱上数学课 篇2
中职学生化学教学厌学心理兴趣培养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巧妙导入,以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从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活动。高中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识上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应多让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成绩的机会。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一种艺术,而课堂教学最忌讳的是照本宣科,思想僵化。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与之交往的每一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既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选择、运用信息,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适时给学生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学生学习,只要学生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学生群体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也就帮助学生找回了学习的热情。
二、寻找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面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成长,教师绝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本着教育、细心、耐心地做厌学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激励学生,客观公正、立足将来地评价学生,大部分厌学学生是会改变的。但是在表扬厌学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学风为标准。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高中阶段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并不可怕,这是人在正常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到的。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面对心理问题不再感到迷茫、困惑。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需求”也越来越强,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提过高的要求,要从其爱好和特长入手,选取一个一经努力即可实现的目标为突破点,帮助、指导他们获得成功,使其体会到成功后的充实和快乐,进而再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几经循环,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又可以使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也帮助学生们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人际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它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学习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有声教育所不能代替的。现在教学的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消失了。但是厌学的学生逐渐增多,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有的学科学生喜欢学,有的学科学生不喜欢学。同一学科有的老师教学生喜欢学,有的老师教学生不喜欢学。其原因在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不同。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位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毛泽东曾经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所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会时常给他的学生带去快乐的笑声,一个时常给学生带去快乐笑声的老师是决不会让学生讨厌的,他的课也一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的。
四、关注课堂教学,体现人文精神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及企业生产中去,这种教学为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其关键之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地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是很有趣和很有用的,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就不断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与家长多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
学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关系对学生智力、个性、人格、社会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孩子。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决定。能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有共同的喜好,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是挑剔孩子。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榜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大多数家长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孩子寄予厚望,过高的期望值,严厉的责骂,苛刻的要求,使家庭气氛紧张,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是学生厌学的主因。因此,我鼓励家长们要时常关注新信息,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报刊、专业书籍等,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有一个温馨、快乐的家,解除压力,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轻松成长。
总之,我会抱着为了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教学理念去正确的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的爱上化学学习,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让学生服你.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如何让学困生爱上数学课 篇3
一、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孟老夫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敬爱自己的老人,然后推而广之去敬爱别人的老人,抚爱自己的孩子,然后推而广之去抚爱别人的孩子。”话说得很棒,理摆得很清,但要身体力行地实践它,只有一种人能做到,那便是具有爱心并能把它推以及人的人。每个教师都有爱心,只是因对象不同而程度不同。爱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自己眼里的“差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适时适度地给“差生”以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和赞赏,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
二、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你是老师心目中最帅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多体验成功。教师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想、去做,做对了更好,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学生经历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思考过程,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培养。有人说“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正是指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索。所以在课堂上要想办法创设情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使每个学困生都尽可能得到发展,避免老师“满堂灌”和“满堂问”,避免老师只注重优秀学生,激励学困生勤思﹑多问﹑多练,改变以优秀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所有学生中间,变“老师教”为“学生问”。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思﹑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让学困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 ,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学习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三、因人而异,增强自信心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放弃的特点,应因人而异,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轻松掌握符合他们现状的知识。这样,就很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练习布置上采取分层次、分档次的办法,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每个学生的智商其实差异不大,但成绩却有差别,这其中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不注重学习方法,效果当然事倍功半。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如何小结,这些都是学困生不知道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四、对学困生多宽容,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4
一、全面了解学生,制定适当目标
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教师才爱上这门课的,而教师只有脑子里想着学生,心中装着学生,真心地对待学生,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这不仅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所渴望的,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经常和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学生感冒时的一句问候、放学途中的一声叮咛、考试之后的一次鼓励、作业本上的一句批语……都将在学生心底荡起阵阵涟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一缕缕平凡而伟大的师爱时,春风化雨的教育就滋润着成长的心田,让师者亦师亦友,令教育如诗如歌。其次,要增加我们的自身魅力,试问:一个或挽着裤腿不修边幅、或叼着烟卷吞云吐雾、或嚼着口香糖漫不经心、或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或冷漠无情无视学生、或业务生疏漏洞百出的教师,哪个学生会喜欢?因此得体的仪表、自然端庄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他们也会爱上我们的数学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成功的一节教学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把握、对学生的全面细致了解、对新理念的充分理解之上。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知识基础、爱好倾向、能力水平、智商情商的差异,会因达不到统一的学习目标而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恶感。因此,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适宜于不同层面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目标,从总体上讲,数学学习目标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基本层次;第二个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达到的较高层次;第三个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达到的较低层次。目标的最底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他们达到目标的高限后,专门制定横向拓宽的目标,促使他们脱颖而出。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学习中,设计了如下分层目标:A层:能说出乘方的意义,能正确判断底数、指数;B层:会进行乘方的运算,会确定幂的符号;C层:正确理解概念及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目标的制定,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符合自身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垫垫脚,跳一跳就能摘到数学这个甜美的桃子”,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的效果。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并爱上数学课。正所谓“心中有丘壑,教学才有方”。
二、让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数学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所以,我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时,都会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相关例子,比如,在学习《有序数对》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让学生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很感兴趣,举出了很多例子:教室里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排,自己的宿舍在几楼的第几室,上体育课自己在队伍里是什么位置,还有学生想到了妈妈绣的十字绣,课堂效果活跃且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有的学生举出了经常吃的“冰糖葫芦”,并解释说竹签串住山楂,我们才能吃到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这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在学习射线的时候学生想到了手电筒的光线,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学生举出了拉面师傅拉面就用到了乘方的知识等等,把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联系起来,一是符合教学论中最近发展区原则,二是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实践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对知识自我建构。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爱数学,爱生活”。
三、探索和使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模式
自实行“一课三卡”教学模式以来,效果甚好,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够根据“自学活动卡”进行预习,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动脑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不但教师做到了胸有成竹,学生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带着问题来学习,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正所谓“播种习惯,收获成功”。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热情,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责编 齐秋爽】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5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 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 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 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
3.开展游戏竞赛
根据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和游戏活动。如:口算大王比赛, 登山夺红旗比赛, 小组对抗赛等一系列活动,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表现自我的机会,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加强操作
心里学家皮亚杰指出,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不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活动, 以动促思, 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积极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可让学生画角、做角、贴角, 巧用三角版摆不同度数的角, 从而突破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难点。这样教学,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所说的问题指学生迫切希望解答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情境则是指在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 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情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机一动想出来的, 而是在备课时就应精心策划的。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给你一把20cm长的尺子, 怎样测量远处一棵大树的高度, 或者怎样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类似这样的问题, 学生心理上感觉:既然是老师出的题就一定有解决办法, 于是就会调动起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当然教师最好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因为这些讨论往往容易使思维集中在一点上, 更容易靠近或达到目标。教师一定要把握火候, 适当地、逐渐地引入相似的原理但不出现概念, 帮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 就是一定要保证让学生们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假如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 那前面的精心设计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就应另行创造相似的问题, 让学生动手动脑, 得到满足。
三、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堂中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 学生劲头十足, 思维空间扩大, 会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 学生会失去兴趣, 郁郁寡欢, 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 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 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 或者让全班鼓鼓掌。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 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能再想一想吗?能否说得更完美些?”“谁愿意帮助他?”总之, 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 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一说起数学老师,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严肃、不苟言笑、严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其实原因就在于以往的数学教师只采用一种方式教学:讲授法。而且在讲完后会布置铺天盖地的作业, 使得学生不得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头扎进数字堆里。这不是讲授法本身的错误, 而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单一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在现代数学课堂里, 需要教师放下架子,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试用各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走出课堂, 到生活中去寻找问题, 避免枯燥的演练。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6
一、用知识魅力吸引学生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 有其自身的魅力, 数学也不例外, 它抽象, 但不枯燥。在数学王国里, 数与形的变化神气活现, 奥妙无穷。数学知识结构严密, 数学内容之间有机相连, 解题时, 简捷的思路, 巧妙而特殊的思维构成了数学本身的一种美。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中的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探究性问题,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变”“多解”等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探秘寻宝, 找到自己独到的解法, 并能从中享受到乐趣, 使他们身不由己地爱上数学。
二、用教学魅力熏陶学生
教师的教学魅力表现在:教师的板书, 一个手势, 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 愉快的教学气氛。
1. 趣味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触景自然生情。”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较易被直观、形象的实物所感染。因此, 教学时可运用生动、形象、感染性强的录像、投影、图片、实物、演示和操作等手段, 创设鲜明的场景, 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经过理解和深化由“情”到“理”, 让学生参与探索活动,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比如:在讲《矩形》的折叠问题时, 真正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 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时间折自己的图形, 真正实现:我的地盘, 我做主。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 拼拼叠叠, 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及享受成功的快感。
2. 成功心理教学。
“成功教育是一种以培养成功心理为核心的教育, 它的实施以攻心为上。”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够应付时代挑战的、能在困境中前进的、能在竞争中成功的强者。要培养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成功的竞争心理、成功的奋斗心理。如果说, 对成功的追求是引力, 奋斗就是动力, 竞争就是活动力。那么, 自信就是内力。有这样的内力, 才能不屈不挠, 顽强奋斗, 竞争进取。因此, 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出发, 对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多给予成功的暗示, 教师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惧难心理。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帮助, 不管是哪类学生, 包括那些双差生, 千万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一点红”, 要及时给予肯定, 对学生的发现、发明, 要热情鼓励,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7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让学生对教师有好感, 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交谈, 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帮助, 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其次就是要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如得体的仪表、自然端庄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幽默的语言、娴熟的解题技巧等, 都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 进而因亲其师信其道, 最终爱上数学。
2. 通过鼓励质疑, 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在学生提问时, 教师要耐心认真地倾听, 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正确与否, 质量如何, 教师都应该用赏识、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 并及时表扬, 以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3.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 用数学结论解决生活中的用水、用电问题, 用数学思想解释彩票中奖率的问题, 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中利润的最大值问题。这样,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妙导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也是如此。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 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 而且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备课时, 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提出课题或者用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引入课题,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增长学生的智慧, 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 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 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 进入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进行探求。当教师的话语, 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 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比如, 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 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 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 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 根据它, 你能配出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另外, 通过以上方法的引入, 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三、创新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数学所研究的对象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在某些情况下, 仅凭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传统的教学模式, 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为使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简单明了,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使之新颖有趣, 进而使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随之提高。如, 举办一些学生优秀作业展、平面图形设计展、立体图形制作展等小型展览;使用多媒体技术, 将声光电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开展电脑图形设计竞赛、动画制作竞赛、几何画板使用竞赛, 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 动手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使他们明白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针对问题, 结合实际, 采用做“演示实验”的方法, 化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如何让中职生爱上数学课 篇8
想要使学生能够学好数学, 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法, 重新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使学生爱上数学, 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去。
一、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了解数学科目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相比于普通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中职院校比较侧重于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 所以对数学科目的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忽视, 而且中职院校的学生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在数学科目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数学老师想要改变数学科目在中职院校的现状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科目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与中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领域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学好数学也就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技术原理, 为学生学好专业技术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数学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 改变学生那种只要学好专业技术, 基础知识学科都不重要的想法, 只要当学生能够正视数学学科, 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才能够使学生在数学科目上下功夫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多元化
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 学生则在台下被动地听课的这种单线的教学, 数学课堂上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本就枯燥乏味的课堂便显得更加没有活力。在新时代的要求下,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 还要求学生具有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所以教师要适应改革的发展要求, 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打造互动型的交流课堂。数学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地为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学生在组内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 互相取长补短, 完善自己的思路, 改正自己的错误, 短时间内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 又活跃了课堂的交流气氛, 将每一个学生都带人到思考讨论的氛围中来。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学生的反馈, 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能够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使教学进度紧跟学生的学习步伐。
三、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
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数学科目太过枯燥乏味, 才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科目本就具有抽象性, 这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 但是数学教师如果将抽象的知识点建立于实物之上, 那就会大大增加数学科目的趣味性, 而且教师要是将二维的知识转换到三维的实物上, 会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思维对实体有更加敏感直接的认知, 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老师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利用实物开展数学教学, 可以利用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说在讲解几何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几何的特点与构造, 尤其是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 这样的模型教学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数学老师通过实物讲解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 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增加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
四、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学生各自的天赋能力都各不相同, 所以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都不一样, 孔子讲究因材施教, 在数学科目的教学上也是同理。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数学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知识范围要进行适当地延展, 知识难点也要进行适度地深入, 不能使学生满足于既定的课程教学内容, 积极提高优秀学生的数学水平;对于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 适当地放宽对学生的要求, 如果教师用评判优秀学生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那么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便会承担巨大的压力, 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以至于选择放弃学习, 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弹性地调整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五、创设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创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况, 学生可以按照外界的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和态度。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很多学生正是因为这种觉得自己学习不行, 自己没有办法学好的这种心态, 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所以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只有学生拥有自信, 才能够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有决心去战胜它们, 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六、结语
数学教师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就相当于教学成功了一半, 因为学生一旦拥有了学习欲望便会自主地进行学习, 自主地进行探索与思考, 不用教师过多地干预督促, 学习便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所以数学教师的教学首要前提与任务便是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乐于学习, 享受学习。
摘要:中职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缺乏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薄弱, 虽然中职院校侧重于职业技术的教育, 但是数学知识与技术专业息息相关, 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专业技术。中职院校的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培养综合素质更加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由国清.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动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6 (06)
[2]王文荣.如何让中职数学课堂“活”起来[J].考试 (教研版) .2012 (10)
让职高生爱上数学课 篇9
關键词:数学课堂;导入;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数学历来就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难学难懂的学科,尤其对于基础原本就薄弱,对数学望而生畏的职高生而言,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能激发职业高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巧妙设计好的课题导入,争取在第一时间能抓住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使他们消除对数学课的恐惧,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课?然而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禁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下面是本人结合职高数学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
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例,我曾经听过一位十分有经验的老师是这么处理的。上课开始他就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假如我想和大家做这么一笔买卖,在30天中,我每天都借10元给你,而之后的30天中你只需在第1天还1元,第2天还2元,第3天还3元,依次类推,每天还的钱比前一天多1元,直到第30为止,请问你愿意与我做这样的买卖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一出,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为下面课堂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有真切的感觉,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并不是没有联系的,数学课堂中有很多课题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古典概率”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抛硬币让他们总结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多少;连续抛两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多少,或者出现一正一反可能性多大?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操作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我们都知道很多数学知识是很抽象的,完全靠学生的想象力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基础相对较差的职业高中学生而言,这些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将这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直观演示,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直观演示就是我们在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这节课中,倘若我们直接讲授几个事件的概念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我们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由幻灯片展示六个事件:事件一:一副不停转动的地球;事件二:掷一枚构造均匀的骰子,出现3点;事件三:一只会下蛋的公鸡;事件四:掷一块硬币,出现正面朝上;事件五:月亮绕着地球转;事件六:从装有红、白、黑三件衣服的柜子里,拿出一件黄色的衣服。并设置相应的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给予分类?此时,学生就很容易将这几个事件分成三类: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从而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中的“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如“联系旧知,提示新课”,如“故事吸引,启迪思考”等。我们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适当的导入方法,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尧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金菊.从教学目的看教学设计[C].中学教研,2005.
[3]施良方.学习论[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苍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数学
课堂上, 学生要尊重教师, 教师要爱护学生, 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 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面带微笑地进入课堂, 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比如, 我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左右》时, 让孩子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机器人”游戏, 熟悉自身的左右。老师做遥控器, 同学们做机器人, 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 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 右手抓左耳。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左、右”, 增强学生对“左、右”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也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重问题情境, 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 如果有4个苹果, 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请用手指表示, 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 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被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 问他表示什么意思, 回答说, 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 一种新的数 (分数) 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三、重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 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例如, 在教学“找规律”这一内容时, 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直接讲授物体的规律, 而是让孩子先自己观察, 让他们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改教师之“教”为“导”, 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具以及各种图形,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摆出有规律的图案来, 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 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 不再全盘授之, 而在相机诱导, 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 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 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重自主探索, 让学生再创造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 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不断的“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 成功会越来越多, 知识会越来越深。
五、重生活应用, 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让学困生爱上数学课】推荐阅读:
让学困生爱上化学论文06-14
让学生爱上数学08-14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09-17
让学生爱上数学练习课07-11
让学生爱上创新05-13
让学生爱上预习05-25
让学生爱上朗读05-30
让学生爱上语文08-20
让学生爱上习作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