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

2024-10-08

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共12篇)

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1

如何来进行作文教学, 让学生喜欢写作呢?本文拟从扮好“形象大使”, 做足课上功夫, 拓宽习作外延, 激励成功等方面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习作水平。

学据统计资料显示, 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也探知:惧怕习作可说是中学生的通病。但习作是学生语生◇垒, 那么文学习的, 综合展示如何提高学, 生习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 提高习作水平学绕不开的堡爱张云舟呢?一、扮好“形象大使”

上对于还处于非常感性的中学生来讲, 较强的专业知识, 较高的教学艺术, 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写康的生活情趣师, 才是受学生, 欢迎的老师情感的正确。实际上传达—, 在一定程度—这样的教作上欢讲这, 个学老科师教, 师往就往是就这会个努学力科学的习形这象个大学使, 科学, 所生喜谓

“亲老师”才“信其道”。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在教学实践中, 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做好语文形象代言,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他们充满热情, 充满期待, 让他们感知到我的公平, 激情与活

力, 我的学生与我可以说没有情感的距离, 他们觉得学起来我教的学科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二、做足课上功夫

爱迪生说过:“有许多天资很好, 很有希望的人, 只因为得不到有利的鼓励。竟然失败下来。”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始终要坚持赏识教育。

一是多鼓励。在教学中, 我常常是在学生主动回答时, 加以表扬;思维受阻时, 相机诱导。对于那些习作有些困难, 不够自信的学生, 尽量抓住他们习作中的一些优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 这样的结果, 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 让他们享受到了努力后的甘甜, 成功的快乐.这也让我赢得了学生对我这个人及对我所教学科的喜爱, 他们在课后对我说, 在课上, 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不像有的课那样“长夜漫漫”。这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点是努力帮助他建立自信, 获得成功, 得到别人的赏识。

二是多指导。学生习作, 更多的学生需要老师充当“引路人”。

写前思维导向, 培养构思能力。如组织学生讨论习作题目或题材, 相当于给东西他们写。让学生动笔前胸中有数, 以此降低坡度, 为他们的习作成功搭建平台, 以此调动写作的兴趣。

写中修改导向, 教会修改习作。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习作评改中, 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价者, 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 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习别人的长处, 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写后评语激励, 鼓足习作的风帆。哪怕是再差的习作, 只要他肯交上来, 说明他还是想作业, 至少态度不错, 因此, 我不会简单粗暴的“不认真, 重作”而了之, 我会细心地去发现他的进步, 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让他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

三、拓宽习作外延

多读, 才能善写。阅读是“米”, 写作是“炊”。没材料可写的人, 多是书读得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量变引起质变, 持之以恒地读, 积累到一定程度, 才能“下笔如有神”。但课内时间及条件是有限的, 必须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走出课堂, 走向课外阅读, 以便他们在将后的习作中“读以致用”。不过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 但读后因此, 我在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定时定量的要求外, 引导他们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 包括圈画、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段意等, 借此来控制阅读的注意力, 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课外阅读的引导, 我概括为“四个一”:每天读一个小故事, 每月读完一本中或长篇作品, 向别人推荐一篇好文章, 每读了一定的量就布置仿写。读写结合,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语感,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习作水平。

开展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该将人格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 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 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 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 形成主体性的人格。我在抓课堂教学的同时, 结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安排, 开展了很多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故事会、辩论赛、办手抄报、情景对话等等。通过内容丰富, 生动有趣的活动为习作作准备。

留心观察, 体验生活。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 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 就能成功。要让学生去了解和体验生活。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 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 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要做到以我手写我所见写我所思。即:用我手写我心。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古人云:功夫更在诗外。茅店社林、山川风物、农贸市场甚至网上空间, 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

片断不断, 多试牛刀。叶圣陶认为: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了意思、情感, 便能动手写出来, 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阅读积累, 体验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 流畅表达。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能力训练。三天不练手生。不断的写, 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写些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 写日记, 写自己种种要写的, 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另外, 还可写读书心得;对所读文章进行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荐书, 阐明推荐的理由。当然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自由写。鼓励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书写成文。绘画可以涂鸦, 习作为什么不可以?书法可以临摹, 习作为什么不可以跟着课例描摹?作文教学活动的一切, 就是要让学生爱表达, 其次才是善表达。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 多给他们习作尝试, 让他们在大量的课外时间里, 用自己的心体味生活。然后, 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心声。

熟能生巧, 练的多, 练得法, 写起习作来就驾轻就熟了。一般的应试习作, 用卖油翁的话说:无他, 惟手熟耳?

四、激励, 从成功走向成功

交流, 相互欣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情感产生碰撞,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比如, 互改作文, 把你认为好的句子画出来。提示同学之间多下:“这样精彩的句子都从你笔下流泻出来了, 真的很不错耶!”“谁说你写不出好作文来?你看, 这段写得多好哇!继续努力, 你还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来!”之类的评语。这样的评语也常由老师送给学生, 这样, 让学生觉得写作的过程是苦的, 但得到这样的夸奖去是甜在心里的, 让他们从苦根上摘到甜果, 那份快乐是旁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再则, 推荐发表。以点带面,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我常鼓励他们到刊物上去试着发表, 不行就到网上去发, 再则, 到我们班上讲台来念自己的习作, 算作是在班级的习作发表, 总之, 多给他们机会“表演”。相信他们, 用他们的成功来激励他们走向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叶澜

[2]、《现代教育思想》, 邢永富

[3]、《语文教学通讯》赵世金

[4]、《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苏之康

[5]、《叶圣陶作文论》

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2

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

一、启动情感功能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功能的作用,尽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动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师生情。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亲近,和他们闲谈作文趣事,创建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然、自由、快乐的心态之中写作。

(2)生生情。给学生树立榜样,激起写作欲望。学生最接近,最关心的人是同龄人,同龄人的佳作对他们来说不亚于课本范文。因此,在班上诵读或张贴优秀作文,给他人讲述同龄人中成为“小作家”的例子(最好是本班或本校的),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当起“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成自己的“偶像”。自然,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3)文本情。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入情达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第五册的《积累。运用一》的习作是写人作文,要求写出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人。我便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为什么喜欢?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妈妈,因为妈妈爱我„„”,接着便讲出妈妈如何冒着滂沱大雨来学校接她的感人故事;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老师,因为老师关心我们,教给我们知识„„”,“既然那么喜欢就动笔夸一夸吧!”我说。只见一张张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的小脸上兴奋无比,整个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听见的是沙沙的书写声。

二、品尝成功喜悦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1)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拟定作文题目时,要因人而异,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米可炊”,有话可说。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能力,能够“摘到果子”。树立写作的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

(2)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时,那种尝到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是无法言喻的。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当然这“投稿”形式是灵活的,可以参与征文活动、参加作文竞赛、网上发表;也可参加班级自编的作文报、班级作文选、校园作文展„„让每篇作文都能发表,每位同学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学期来,我所执教的班级共出版作文集15本,课前课后总看见他们捧着这些作文集津津有味地看着,当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那开心、自豪、幸福

都绽放在脸上。

(3)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三、优化评改方式

1、互相交流、学习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以往总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完,教师就收起来一篇篇地改的。那么教师如此“辛苦”,效果是否就会好了呢?其实不然,作文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培养自改能力。因而在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可以从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等方面说说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作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评你认为好的地方,谈谈不足之处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在自己的稿纸上修改。还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朗读,相互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这样的活动既轻松又愉快,即让学生感兴趣又提高作文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多鼓励,少批评

阅读批改“好作文”老师固然开心,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不尽人意的,有的简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对于这些作文你怎么办呢?是找到学生大声呵斥一顿,埋怨几句,或是叫学生来循循善诱呢?其实如果你仔细品尝学生的习作,不然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或是一个优秀句子,或是一个好词„„教师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语则要以鼓励性为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不想写作文了。所以,既使给学生指出缺点,也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尔后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四、丰富题材形式

就题材方面讲单纯划一的命题化的作文最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它缺少人文关怀,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缺乏新鲜感,不能激起学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在“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

动,便举行一次庆“六一”这样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校园里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如此多样的作文便会时刻让学生充满新鲜感。

启动情感、品尝成功、优化评改、丰富题材,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爱上写作吧!

结论

“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他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泰戈尔)。教师把生花的妙笔,还于可爱的学生,让他们谱写多彩的人生。帮助我们的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让他们放松自己,为兴趣真情而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期待不断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漆权,《创新与创新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龚自彬 彭兴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4】余应源,《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3

关键词:写作兴趣激发 作文教学 写作热情

作文,长期以来让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尤其是农村教师更是束手无策。一般都认为,农村生活缺乏情趣,学生无话可说。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见作文而生畏,写出了一篇篇集大量错别字、病句于一体,空洞无味的作文。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下面就简谈一下自己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的点滴看法。

一、着眼小事,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也就是说,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就会兴趣盎然地构思、表达。所以,在作文引导课上我注重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在平时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喜爱各种小事物,如小物件、小动物等。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请每位学生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件小玩具,首先让几位学生先介绍他们可爱的玩具是什么,可爱在哪里,也可以说说玩具的来历。随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接着,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他们把自己讲的写下来,最后将学生作文装订成册,再加上一个漂亮的电脑彩喷封面,并起名为《我的最爱》,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大家阅读。学生们看着自己的作品编入“书”中了,写作兴趣顿时高涨,有了想尽全力把自己的作文写精彩、生动的愿望,随后学生们陆续“出版”了《快乐童年》《我的梦》《动物王国》《可爱家园》等作文集子。

二、以画激趣,调动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90%的学生喜欢画画,即使是成绩较差者,也总爱舞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喜爱的东西。鉴于此状,在一次作文练习课上,我打破常规,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16开白纸,要求学生利用纸的一半展开想象自由作画,内容上不做统一要求,再让学生根据画面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在另一半纸上(要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每组自评出两幅最好的作品在班内展示,供同学学习评价,同学还可以勾出好的词句,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画面或段落旁画星星。学生评价后,教师再对每幅作品加以表扬,最后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作品。这种形势的写作在内容上毫无限制,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玩中激趣,强化写作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本着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积累素材。一次元旦放假前,我组织学生搞了一个题为“快乐元旦”的迎新年活动,在“成语接龙奔马年”“超级模仿秀”“动物大连蹲”等几个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笑声不断。其间,我还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观察周围人的动作、神态、语言,逐一地及时指导及时评价。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玩得高兴的同时知道了写作文原来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游戏一结束,学生就能挥笔成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欢声笑语。由于有了写作素材,学生写起来不再无话可说了。

四、及时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鼓励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多多少少有些成就感,毕竟那是他们劳动的结晶。每次课堂写作训练,我总见几个先完成作文的同学,私下交流着自己的作品,足见他们期盼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因此我作文批改总是很及时,不超过一周的时间。以使学生对作文的期望值不减。

批改时我们既要寻找每个闪光点又要指出文中明显的失误,既要有技巧的点拨又要做出情感的反应。老师的评语不在多而在于切中要害,让学生读后感觉到老师是认真看了我的作文的。那么下一次他会更认真地对待写作,因为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教师善于在改评中作出正确的指导,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特别是对在作文中流露出低调、消沉情绪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予关心,甚至可以面批进行交流,而不是批评责怪。

上好讲评课也是保证写作有效的一个环节,每次作文讲评都力求上成精品课,让学生爱听,既有思维方式的指导也有审题思路的探索,既有佳作的欣赏也有病文的点评修改,既有老师的讲评也有同学的返评。每次讲评突出一点,然后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老师精选优秀的作文在班级宣读,我在宣读前先和小作者沟通一下,因为有人不愿意当众宣读自己的文章,特别是文章涉及私事的时候。宣读优秀作文一方面是对小作者的鼓励,进一步更生动地表现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其他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老师选择的作文不要局限于几个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面要广,选择写作有进步的学生的作文也未尝不可,抓住每一篇文章中的显著特征,哪怕是一段文字,几句话,甚至一个标题。有了教师耐心细致的工作才会有学生更重视写作的结果。

泰戈尔曾说:“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它们弹奏永恒的光明。”那教师就是把生花的妙笔,还于可爱的学生,让他们谱写多彩的人生。帮助我们的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让他们放松自己,为兴趣真情而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兴趣是关键,点评是基石。只有我们开动脑筋,立足实际,引领学生从点点滴滴中寻找素材,在玩中学,在乐中写,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创造,才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怎样提高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 篇4

关键词:语文素养,重视阅读,拓宽视野,强化训练,多媒体教学,提供素材,激发兴趣,引领指导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语文”顾名思义,即语言和文字,写作就是把语言、文字结合起来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存在不愿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心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作文,轻松写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内阅读,抓住时机及时练笔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这些积累从哪里来?可以从平时对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优秀的范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在精读、品读精美句段时,感悟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描写人物时,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描写的,表现人物特点的。在赏析课文的时候,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写作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是让我们增长学识,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生活,提高写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教师都要进行引导。在每学期开始我都会推荐一些适合本学期学生阅读的优美文章或名家名篇,要求学生把其中的好的词句、好的段落摘抄下来,甚至把认为好的句段背诵下来,使它们成为学生头脑中自己的东西。在读的过程中把文中运用的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自己当时的想法,自己有哪些收获等都记录在读书笔记上。这样长期积累,学生掌握的语言、词汇、写作技巧越来越丰富,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无话可说了。鼓励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借鉴或模仿,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

三、强化口语训练,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写作是把想说的话写出来,所以要想学生轻松地写作文,首先得让他们把心理想说的话说出来。把想说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长期持久地练习,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口语训练,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多表达。

1.重视口语交际课。每单元的口语交际都让学生提前准备练习,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课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说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进行评价、争论,但教师要正确引导,多鼓励他们,存在不足及时指出并让学生自己纠正。

2.学习课文时练口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发言,多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

3.开展活动练口语。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我还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新闻发布会:学生利用周六日从电视等媒体获取信息或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事情进行筛选、整理,周一向同学发布。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触发学生真情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无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的图像,可以把零散的内容聚集在一起进行完整的再现。多媒体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

如四川发生大地震时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但作为小学生,他们对事件了解得未必清楚,从电视上面获得的信息未必完整,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当时的解放军战士、教师、妈妈等人物他们舍己为人的相关影像播放出来,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们观看时,表情凝重,还有的同学眼角挂着泪珠。看完后,同学们写了《深受感动的一件事》这篇作文,他们不仅能把被感动的事件用语言描写出来,还能把自己当时心理活动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

五、举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实写作材料

我所教班级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也为写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比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班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在讲台上,同学们情绪激昂,慷慨陈词,历数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倾诉着历尽的屈辱和践踏,使全体同学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才能民强,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利用假期,学生收集并背诵古代诗词,开学后班上开展《我爱中华好诗词》经典诵读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知识,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我班还经常开展一些技能比赛,如吹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因为是亲身参与,所以他们乐于把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让小学生爱上写作 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

一、启动情感功能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功能的作用,尽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动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师生情。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亲近,和他们闲谈作文趣事,创建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然、自由、快乐的心态之中写作。

(2)生生情。给学生树立榜样,激起写作欲望。学生最接近,最关心的人是同龄人,同龄人的佳作对他们来说不亚于课本范文。因此,在班上诵读或张贴优秀作文,给他人讲述同龄人中成为“小作家”的例子(最好是本班或本校的),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当起“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成自己的“偶像”。自然,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3)文本情。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入情达

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第五册的《积累。运用一》的习作是写人作文,要求写出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人。我便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为什么喜欢?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妈妈,因为妈妈爱我„„”,接着便讲出妈妈如何冒着滂沱大雨来学校接她的感人故事;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老师,因为老师关心我们,教给我们知识„„”,“既然那么喜欢就动笔夸一夸吧!”我说。只见一张张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的小脸上兴奋无比,整个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听见的是沙沙的书写声。

二、品尝成功喜悦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1)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拟定作文题目时,要因人而异,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米可炊”,有话可说。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能力,能够“摘到果子”。树立写作的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

(2)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时,那种尝到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是无法言喻的。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当然这“投稿”形式是灵活的,可以参与征文活动、参加作文竞赛、网上发表;也可参加班级自编的作文报、班级作文选、校园作文展„„让每篇作文都能发表,每位同学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学期来,我所执教的班级共出版作文集15本,课前课后总看见他们捧着这些作文集津津有味地看着,当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那开心、自豪、幸福都绽放在脸上。

三、优化评改方式

1、互相交流、学习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以往总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完,教师就收起来一篇篇地改的。那么教师如此“辛苦”,效果是否就会好了呢?其实不然,作文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培养自改能力。因而在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可以从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等方面说说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作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评你认为好的地方,谈谈不足之处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在自己的稿纸上修改。还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朗读,相互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这样的活动既轻松又愉快,即让学生感兴趣又提高作文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多鼓励,少批评

阅读批改“好作文”老师固然开心,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不尽人意的,有的简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对于这些作文你怎么办呢?是找到学生大声呵斥一顿,埋怨几句,或是叫学生来循循善诱呢?其实如果你仔细品尝学生的习作,不然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或

是一个优秀句子,或是一个好词„„教师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语则要以鼓励性为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不想写作文了。所以,既使给学生指出缺点,也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尔后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四、丰富题材形式

就题材方面讲单纯划一的命题化的作文最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它缺少人文关怀,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缺乏新鲜感,不能激起学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校园里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如此多样的作文便会时刻让学生充满新鲜感。

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6

【关键词】写作兴趣    情感     成功     评改      题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造成的。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

一、启动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功,尽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动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师生情。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亲近,和他们闲谈作文趣事,创建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然、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写作。

2.生生情。为学生树立榜样,激起写作欲望。学生最亲近、最关心的人是同龄人,同龄人的佳作对他们来说不亚于课本范文。因此,在班上诵读或张贴同龄人优秀作文,给他人讲述同龄人中成为“小作家”的例子(最好是本班或本校的),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有当“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成自己的“偶像”。自然而然,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3.文本情。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入情达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三年级上册的《积累运用一》的习作是关于写人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人。我便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妈妈,因为妈妈爱我。”接着便讲出妈妈如何冒着滂沱大雨来学校接她的感人故事。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老师,因为老师关心我们,教给我们知识。”接着我说:“既然那么喜欢就动笔夸一夸吧!”只见一张张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的小脸兴奋无比,整个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听见的是沙沙的书写声。

二、品尝成功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1.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拟定作文题目时,要因人而异,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米可炊”、有话可说。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能力,能够“摘到果子”,树立写作的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

2.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时,那种喜悦心情是无法言表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当然“投稿”形式是灵活的,可以参与征文活动、参加作文竞赛、网上发表;也可参加班级自编的作文报、班级作文选、校园作文展……让每篇作文都能发表,每位同学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学期以来,我所执教的班级共出版作文集15本,课前课后都能看见学生捧着这些作文集津津有味地看着,当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那种开心、自豪、幸福都绽放在脸上。

三、优化评改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互相交流、学习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以往总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完,教师就收起来一篇篇地改。那么,教师如此“辛苦”,效果是否就会好呢?其实不然,作文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培养自改能力。因而,在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可以从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等方面来评议。学习其他同志的作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评认为好的地方,谈谈不足之处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在自己的稿纸上做修改。还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朗读,相互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通顺多了。这样的活动轻松而愉快,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多鼓励,少批评。阅读批改“好作文”,老师固然开心,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不尽人意的,有的甚至是“不堪入目”。那么,对于这些作文该怎么办?是找到学生大声呵斥一顿,埋怨几句,还是叫学生来循循善诱?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学生的习作,也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或是一句优秀的句子,或是一个好词。教师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作文能力。批语要以鼓励性为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也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不想写作了。所以,再给学生指出缺点时,也要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四、丰富题材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就题材方面,讲单纯划一的命题化作文最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它缺少人文关怀,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缺乏新鲜感,不能激起学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给出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才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校园里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的现象,可写一则倡议书。如此多样的作文形式会时刻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启动情感、品尝成功、优化评改、丰富题材,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爱上写作。

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7

一、从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易感易学, 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 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灵活地处理作文命题

作文命题形式多样, 灵活运用才能极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 他们的阅历正在逐步丰富, 他们的思想正在逐步成熟。因此, 作文命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 才能使他们乐于表达成长的点点滴滴。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 学生都想跃跃欲试介绍自己;《第一次________》《最难忘的一件事》《妈妈的唠叨》等命题作文, 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 引起学生写作的冲动。

对于一些命题作文, 可以灵活处理为话题作文, 使学生在把握中心的同时, 以出众的题目使人“一见钟情”。如在写《谢谢您, 妈妈》的命题作文时, 我就尝试将命题定为话题, 要求学生紧扣中心、自由拟题而写。结果很多学生就以“感恩”为话题写了对很多人的感谢, 甚至有的学生还写到对自然对社会的感谢……总之, 话题作文使学生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 将题目定得颇具吸引力, 为文章增光不少。作文命题也要“与时俱进”。期中考试过后, 不管考试成功或失败, 学生心中都很有感慨, 可以“期中考试”为话题。“十一”期间或“五一”期间, 学生或有所见所闻, 可以以假期为话题。接近期末可写《我身边的一位同学》, 看谁写得最传神、最像, 最后在班中宣读, 由学生猜猜写谁。期末也可以“老师, 我想对你说”为话题, 让学生有感而发, 写对老师的印象、建议等。

三、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 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 就要及时记下来。写作是人心智的反映, 是人格精神的体现, 是学生内心蕴藏着的情感意趣的再现。叶圣陶先生直到晚年仍一再谆谆告诫我们在写作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允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所以我们倡导在写作中要有“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这样坚持久了,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四、自己评改, 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评改, 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 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 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再一句一句认真读, 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 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 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 可以从中学到方法, 受到启发, 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 也从中得到提醒。因此, 作文的“善后工作”———批改、评讲要重在激励, 使学生乐于阅读, 才能真正启发他们思考, 诱导情感, 激发再创作的激情。

五、赏识成功, 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让他们体味到写作带来的愉悦感。学生的写作成果, 口头表达的也好, 书面表达的也好, 都要找到它的长处, 从中发现闪光点, 加以肯定, 给予鼓励, 进行激发。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 一句温馨话语, 一段舒心的评语, 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 写作的前程, 写作的希望。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 对学生的习作动辄横加指责。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急于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一味地强调多写, 一个学期大小作文几十次, 结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没有提高, 反而使他们的写作兴趣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可急于求成, 而必须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有素训练中得到实现。

摘要:对于写作, 许多学生具有畏难情绪。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写作的心理, 激发兴趣, 灵活命题, 让他们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断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时效性。

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 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 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树立自信, 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 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 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 有时, 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 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 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 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及充分肯定的评价中,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 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 打印成册, 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铅字, 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 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 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在班会课上, 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 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 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账”, 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 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 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信心。

二、深入生活, 积累素材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尽管不复杂, 但也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并不单调, 学生周围的环境天天都在更新并变化。 这诸多的现象之中都包含许多必然的偶然的已知的未知的缘由;从纷繁浩渺的宏观世界到神秘玄奥的微观世界, 从国家大事到身边的小事———如果学生都能认真地思考, 就会发现有许多奥秘和问题有待探索、解答, 让学生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让他们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就能写出充满生活气息、满含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例如我给四年级 (1) 班的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 并且在学校保护好这个鸡蛋, 直至下午放学。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手里变得相当困难, 一个个蛋在教室里面摔得粉身碎骨, 保存下来仅半数左右。 我让孩子们当天回家后将保护蛋的经过说给家长听, 并将所讲之事写成文章,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我看到一位同学把鸡蛋放到一个暖和的’窝’里, 再把’窝’放在暖气上, 我们以为鸡蛋会孵出小鸡来, 所以我们特别小心、注意, 一会儿把鸡蛋放到外面乘凉, 一会儿又把鸡蛋放到暖气上, 静静地看着……后来, 鸡蛋上竟出现许多裂纹!我们真高兴! 于是, 我们开始给小鸡做玩具……可是, 到了最后, 没有小鸡出来!原来是由于热胀冷缩, 鸡蛋才会出现裂纹! ”后来, 据家长们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 每个学生回到家说起这件事都热情高涨, 滔滔不绝。 大家看看, 把一个小鸡蛋带进课堂, 就有这样的效果, 要是把生活搬进课堂, 就有更多的惊喜。 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下笔, 写真情实感生活之水不是一成不变的, 常常会泛起波澜。 老师如果随时从中撷取其中的浪花引申、开发, 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捕捉生活中的重要信息, 抓住并描述出事情的过程、心理、情感体验等加以组织提炼形成素材, 那么学生就能真正做到有话可说。

三、培养学生互批习作

叶圣陶老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 ”我决定把作文修改权还给学生。 于是, 我告诉孩子们:你们自己写的作文你们自己改。 不少学生兴致勃勃, 但更多的学生面露难色。 为了让学生改作文有章可循, 我翻阅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结合我班学生在习作上的一些特点, 特别制定一份学生习作互批方案:按以下十点进行批改, 批改者每一点必须给出具体的评语。 分数填在最后的表格。 每点10分, 满分100分。 (1) 格式是否正确:看写作文的同学是否按老师按求的格式写作:发现一处错误扣两分, 扣满十分就不再多扣。 必须在文中指出错误。 (2) 卷面是否整洁:发现一个涂改的地方扣一分, 扣满十分就不再多扣。 扣分时必须把涂改的地方用“○”标出。 (3) 错别字几个:发现一个错别字扣一分, 扣满十分就不再多扣。 扣分时必须用“∏”标出错别字, 并将正确的字改在作文本的右边同行的空白处。 (4) 有几处病句:用“──”找出病句, 写明病因, 并改在作文本右边空白处。 发现一处病句扣两分, 扣满十分就不再多扣。 (5) 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明显错误的地方, 有一处扣一分, 扣满十分就不再多扣。 必须在旁边写出正确的符号。 (6) 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 集中。 (7) 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8) 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 看文章的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的指导要求。 (10) 看文章的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 简练就是不重复, 不啰唆, 简要精。 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顺口; 深刻是指文章能抓住事物或问题的本质来写。6—10条按等级给分: 一级:8—10分; 二级:5—7分; 三级:4 分以下。

我相信只要在新教学理念下, 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 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 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 每个学生都会乐于作文, 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对待。

参考文献

[1]《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0.

[2]蔡萍华.如何让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J].当代教研论丛, 2014 (07) .

怎样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篇9

因为古文的内容与背景与现代生活相隔的时代过于久远,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古文的共同感受是:难背诵,难理解,学了之后还感觉没有实际用处。于是他们就从心里排斥古文,不愿学习古文。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成了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一、掬起生活的浪花,体味文言的精彩

生活与语文就像珍珠项链上相邻的珠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永不分开。虽然文言文有上千年历史,然而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她依然在某个角落熠熠生辉。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第一句话就引用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不仅表达了对各国运动员和来宾的欢迎,而且显示了中国的渊源文化。又如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和尔康的爱情誓言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句话出自汉代的《乐府民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上天啊!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等到大山变成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想响起了雷声,夏天下起了雪,天和地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和你决裂!”诗歌用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达对爱人的忠心和对爱情的坚贞,堪称千古绝唱。当我们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了知识,就会由衷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够洁身自好,就不禁会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于语文的学习,有这么一个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凡此种种,尽管初一的学生听得有些懵懂,但已能明显看到他们眼里对学习古文的欲望。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拉近古今的距离

多媒体走进课堂,早不是新鲜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语文课堂的容量变大,而且变得更多彩。例如,在教授《论语》时,首先要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深远的孔子作介绍。在介绍孔子时,我并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阅读那些介绍孔子的枯燥文字,而是借助多媒体,有声有色地介绍孔子:孔子像、孔子授课图、山东曲阜孔庙、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庙中孔子的坟墓,然后是两段简介孔子的视频。为了说明孔子在国外的影响,又提供了以下图片: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等。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已被孔子的魅力深深吸引,由衷地对孔子升起一股敬仰之情。所有这一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孔子不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名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我们面前,正在对我们谆谆教导。再来学习关于他言行的文章,聆听圣人的教导,学生当然非常乐意,甚至还有点迫不及待了。

三、诵读形式多样,探究人人参与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古文的教读也完全可以形式多样化,打破以往学生一味“之乎者也”诵读的单一模式,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1)教师示范诵读。教师的标准范读让学生有了朗读的依据,看到老师可以将拗口的古文念得如此抑扬而熟练,学生也会觉得诵读古文也并不是难事。遇到长的古文,我还会示范背诵,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从而更增强学生的信心,激起他们和老师一比高低的斗志。(2)学生之间的赛读。学生之间的比赛朗读,可以是个体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在比赛诵读中不仅加快了背诵古文的速度,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赛读,赛的是断句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情感把握到位。(3)领读。主要是赛读优胜者的领读,从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形成人人争当领读者的气氛。(4)循环朗读。通过循环往复的朗读再现当时的写作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如《大道之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醉翁亭记》等按小组循环诵读直至烂熟于心,达到识记的目的。

大多数教师教授古文文意都以讲授法为主,根据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我以为合作探究效果更为明显。具体做法是:在疏通文意时,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或借助古汉语字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猜读,猜的过程其实是领会整篇文意的过程。将无法疏通的字句圈画出来,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最后老师加以明确,强调重点字句。这样的形式就是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让所有学生都由原来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当然也不拘泥于这一种形式,当遇到特别拗口难于理解的语句时,老师可以直接讲解;当遇到特别浅显的语句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

怎样让学生爱上英语课 篇10

一、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关键是承认差异。 一个班五十多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习类型上,而且体现在经验和理解上。 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和独特个性风格走进一个班集体,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五彩缤纷的经验世界,他们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理解,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了解、顺应并谨慎地正确引导, 针对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 提出不同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里发现这样一张纸:老师,我尽管很努力,但在老师眼里,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在家里,不管我怎样讨好爸爸妈妈,他们也只疼我的弟弟,因为我是他们从小抱来的。 我觉得很沮丧,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觉得自己像田野里没人管的一棵草……那一字一句让我读起来很是沉重,很想找她单独谈谈。 终于一次班上讲到环保种树一课, 让大家讨论除了树木还有什么可以装点美化我们的地球。 大家都说除了树木还有花、草、庄稼等植被,我让他们分别说出它们的作用,有同学说大树可以遮风挡雨,美丽的花可以让人赏心悦目,庄稼可以给我们粮食,至于小草,我还请写那张纸条的同学说,她低头思索片刻,轻轻地说:“给大地增添一丝绿色。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小草》的歌词,并利用剩下的时间教唱这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我还告诉他们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千万别轻视了自己, 别为自己是一棵小草, 长不成一棵大树而闷闷不乐,只要让我们“小草”长成最坚强的小草,让树木长成最高大的树木……

二、以爱为前提,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不以统一尺度衡量学生, 努力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授人类文明的职业。 一位良师不仅要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还要有一颗爱心。 教师的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桥梁和保证。 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走进他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 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抓住他们的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 由于智力和后天因素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各方面差异,后进生的存在不可避免,本着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 我在平时工作中时时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俞志文原本是一位不起眼的学生,上课不太专心,作业“偷工减料”,因此是同学们批评玩笑的对象 。 这位同学心里其实是很自卑的,他何尝不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呢? 后来经接触, 我发现他很诚实, 他的那些恶作剧不是他的故意行为,主要是学习习惯不好,同时不否认有一些先天不足。 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学生,对老师来讲是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对于他及他的家庭来讲,便是唯一,是百分之一百。 因此我经常观察他,找到他更多的闪光点,在班上希望别的同学也以他为榜样。 就连他早到学校也不放过表扬,给他鼓励,适时向他提出一些小要求,字要再端正些会更好……慢慢地,他在班里树立的好形象超过了以往的坏典型。 我还发现马嘉诚学习态度好,徐舜同学很讲义气……我及时对他们的这些闪光点进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歌德曾经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 。 ”所以我十分注意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把他们身上的优点放大、放大、再放大……然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 不可思议的是,马嘉诚英语成绩提高很快,俞志文学习更积极了,徐舜同学的学习态度变好了……

三、信任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我深深地知道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有焦虑、 自卑甚至孤独等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学生成绩优秀并产生失落感,加之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家长等方面压力,估计自己预期目标达不到,自信心、自尊心受挫,从而内疚、失落。 有些学生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胖子”,易冲动 ,轻率而不慎重 ,粗心不踏实 ,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稍有成功,沾沾自喜,遇到挫折,烦躁不安……也有一些学生很想学好,可随着知识的深入,他们感到茫然,有的认为自己不是学好英语的料, 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这些学生往往因为英语学习不得法,导致成绩落后。 他们想努力又苦于无从下手,便开始对英语产生畏惧、厌学心理。首先我们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 而且他们愿意学习,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后天被泯灭的,然而他们的学习愿望是可以被激活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得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英语课,由浅入深,或由一个亮点导入,还必须注意让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刻让学生认为老师是注意他的,老师对他有信心。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教师任何一句轻蔑的语言, 哪怕一个不信任的眼神都将深深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好老师必须能及时调控学生的情感,并处于最佳状态。 除了精心设计教学,对教材熟记于心,还能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意识、表情、语速、眼神、语调、动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利用各种感觉通道接受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学生回答出了问题, 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 ”或以赞许的微笑说:“非常聪明! ”或者说:“你很细心! ”等等。 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时,我会安慰他们:“别急,再想想! ”“让你的同桌来帮你想想看”,并伴之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 要知道此时“你真笨”,“你真没有用”这些话的副作用太大,千万不能用在教学中。 这些词毫无疑问会把他们心中刚刚发芽向上的意志除掉,挫伤他们向上的积极性。 相反如果多用鼓励表扬方式,会使他们知道老师很重视他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将会使他们心底蕴藏的一种自我肯定的强烈需要诱发出来,增强信心,拼命努力,表现出他们的优点。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因此, 表扬应当成为教师常用的法宝。 有的学生爱好某一学科,往往和这位老师称赞他分不开。 表扬是悦耳的赞歌,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头走路。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尽可能表扬一个人,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让每个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

诚然,善于表扬激励一个人,不是能完完全全征服学生内心的法宝,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大数学家的成就,但我深信它会像一张风帆,使每个学生在人生航程里产生不尽的动力。

四、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国古代一位哲人曾经说:“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诚然,严师出高徒,但一味追求“严”,而不给学生丝毫宽容,天长地久,学生会对周围人采取不宽容的态度,甚至是敌对态度。 另外,宽容是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可以穿过人心。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某些时候,宽容甚至比严厉的斥责更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 在这方面我有深刻体会。 记得在小学六年级时,课间我与同桌疯玩,把老师的凳子弄坏了,我吓得不知所措,后来,上课了,我刚把凳子重新支好,老师就进来了,然后布置作文,大家开始写,老师坐下──摔倒。 教师里一片寂静,我原以为老师肯定会大发雷霆,然后追查是谁干的,最后批评。 可是老师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当他用询问的眼神从班里扫过,最后落到我们身上时, 我想是我的慌乱和满脸的窘迫已经把答案写在脸上,他没有批评我们一个字,只是说:“幸亏老师这把骨头还算结实,不过经不起你们再这么折腾啊!”对于老师的宽容,我感动极了。 此后不仅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而且我对这位老师满心敬重。 可见,具有宽容的美德对一个老师来说多么重要。

我相信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尊重, 多一点信任和鼓励,再多一点宽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英语有了兴趣,怎可能不喜欢上英语课? 怎可能不会进步,乃至成功呢?

参考文献

[1]特色教育探索.2003.8.

[2]苏州德育研究.2002.5.

[3]班主任之友.1999.11.

[4]陈震主编班主任新思维.

[5]罗伯特.M.加涅.学习的条件.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11

一、感悟生活,让学生愿意且主动写作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些同学苦于作文没得可写,常常牢骚满腹,而对生活现象随随便便放过,不去发掘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写文章只现皮毛,不触灵魂,写出的文章就像一棵枯树,难以成为一片葱郁的森林。还有些同学虽然能写出几百字的文章,但是内容却离生活实际很遥远。“一凑字二抄袭三套路”已经成为现在学生写作的普遍模式,写出的文章事情是虚假的、观点是虚拟的、感情也是虚构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现在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更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时间一长,就养成了写作马虎草率,文章空洞乏味的习惯。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立足于生活实际,善于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别人眼中最最渺小,最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生活永远是成功习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创作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也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因此,作文教学就应该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就需从感受生活开始,在了解生活、理解生活和发展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从而写出真实而优秀的作文。

二、注重积累,让学生爱上且会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学生的生活是异常精彩、极其丰富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成百上千个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酸甜苦辣实实在在地记下来,注重生活中的积累,自然就成就了习作的素材来源,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基底。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了,想到了,不如记下了。习作的另一个素材来源就是大量的阅读,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一个好友,她能交给我们本领,教会我们生活。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把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让学生获得积累语言的能力,并发挥丰富多彩的想象,从而达到“滴水汇成涌泉”的效果。丰富的积累,大量的阅读知识,也为学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烂笔头”成为“好记性”的管家,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攀登创作的高峰。

三、激发兴趣,写出真情实感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兴趣远远要超过道出满腹的豪情壮语。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一部作品语言朴实,真情流露,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便可称为佳作。感情是诚挚的,它弄不得虚假,只有当某些事、某句话、某个眼神真正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它就令你难忘。其实,文章令人心动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布局、华丽的辞藻,更主要的是内在情感的抒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温暖无处不在,感动也随处可见。我们可以针对某一种情感的抒发放手让学生去写,不要过于强调文章篇幅的长短、修辞手法的运用、辞藻是否丰富华丽,只要求学生内容能够写得真实,表达的情感能够真挚。巴金曾说过:“我不是用文字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鼓舞他们前进。我的写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真正走进读者的心灵。

四、评语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作文教学的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它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做的指导与评判,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学生通过评语可以知道自己文章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传统的作文评语形式单一、定性过多、批评过多,学生难以从评语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长此以往只会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根据新课改中对作文评价的要求,我科学地用表扬的评价方法,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学生就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和集体对他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做得更好。”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作文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开头和结尾,一句话,一个短语,一个好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只有多用激励式评语,学生才会想写、乐写、多写,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正所谓:“好的评语是学生乐于写作的上等催化剂。”

五、鼓励创作,让学生爱上写作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就连上课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夸奖的话语,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能使他们信心倍增,兴趣更浓,更何况是比这些都要大的成就呢?根据这一特点,我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我再进行指导修改,并在班级评选出优秀作品。课下我多和小学生期刊或杂志联络,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鼓励他们投出稿件,一旦学生的作品得到采用或发表,他们就会体验到无比的兴奋与喜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这种喜悦就会化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创作的动力,带领他们积极写作,让学生爱上写作。

这是我在不算很长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得到的一点微薄感触,也许理论性不是很强,实践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但确确实实使我体会到了师“教”生“学”,师为生荣。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学生的写作之路。老师们,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让我们做好他们的鼓励者、指导者,相信你也可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获得喜悦和欣慰。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12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爱写作

被迫做“无趣”的事情, 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 有些同学时常把写作看做一种无趣的事情。如何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为爱写作? 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最大的困惑。要想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 喜爱作文,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写作兴趣促进了写作成功, 写作成功又会反过来提高写作兴趣, 这是良性循环;反之, 对作文厌烦, 写作必然难写, 厌烦作文又加重写作难度, 形成恶性循环。我们有必要讨论如何打破这种怪圈, 培养写作兴趣, 让学生形成良性循环。那么,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兴趣

我们之所以认为写作枯燥, 是因为我们主观地把写作和生活割裂开了。如果学生做到作文生活化, 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 那么枯燥的写作会变得生动, 学生会对作文产生深厚的兴趣。

(二) 从学生性格中发现写作的兴趣

中学生处在一个有着比较强烈诉说冲动的年龄阶段,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有着较强的新鲜感, 有着比较敏锐的感知, 若让他们谈论, 则必是言之有物。语文教师要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相机引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让学生把刚刚讨论过的或者想说的话用文字叙述出来。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式, 让学生爱写作

“作文难”的问题依然困扰众多学生, 究其原因, 是作文教学方式老套。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前, 教师怕教作文。如何改变低效乏味的作文教学, 让学生爱上作文? 我认为改变老套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关键。

想要改变老套的作文教学模式, 就要学会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指导记人作文时, 可以采取真人再现法。写景作文对于一天三点一线的农村中学生来说是最难写的, 因此, 教师在指导写景作文时, 可以采取创设某种情境的方法来指导。这种指导方法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风景和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让学生漫游其中, 如身临其境, 再配上优美的范文, 让学生直观感受变化万端的景象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这种方式教会学生模仿范文的技巧,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使他们爱上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上作文课时, 可以模仿河南卫视开展《汉字英雄》、《成语英雄》等娱乐活动, 把枯燥乏味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 教师应该想尽办法让作文课更生动有趣,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才能爱上作文, 作文才会越写越好。

三、采用“慢工出细活”的写作模式, 让学生爱写作

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 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 面对作文题, 往往迟迟不能下笔, 总是觉得没有话可说。针对学生存在的难以下笔的问题, 教师应该采取“慢工出细活”的写作模式, 引导学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这“慢工出细活”的写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步:第一步, 写出提纲。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写出这篇作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第二步, 补充细节。学生写完提纲后, 教师让学生围绕所要叙述的故事添加一些细节, 包括:带形容词的句子、带动词的句子、心情如何、感想是什么, 等等。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作文写不出来, 或者写得不精彩,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细节描写不到位。教师采用这样的方法, 可以引导学生写出许多细节方面的句子, 以后再写作, 就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不怕“没话说”。第三步, 写好开头。开头一定要吸引人。第四步, 正式成文。有了开头, 有了提纲和那些细节, 成文应该不难。第五步, 反复修改。这一步是关键。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学生写完后的稿子, 老师逐一阅读, 给出修改意见, 包括语法错误、结构方面的调整, 以及一些字句的改动, 学生按照老师的意见反复修改, 用时半个月, 最后正式“定稿”。这就是慢工出细活的写作模式。当然, 这种模式适合那些写作非常困难的学生。应用这种模式,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学生面对作文难以下笔的问题, 慢慢爱写作。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作文比赛, 让学生爱写作

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学习兴趣。为了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应该多举办一些作文比赛活动。比如:三月开展“雷锋在我身边”主题征文活动。四月开展“扫墓征文活动 ”。五月开展“母亲节征文活动”。六月开展“快乐童年”主题征文活动。九月开展“教师节征文活动”。十月开展“爱国主义”征文活动。 十二月开展元旦征文活动。通过一系列富有人文关怀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通过不断写作, 让学生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来, 爱写作。对于这些作文比赛中的获胜者, 都颁发奖状, 并以各种形式展示获奖作品。展示获奖作品的形式包括教师课堂上朗读学生佳作, 在教室开设“习作园地”展示获奖作品, 办班级小报展示获奖作品, 向学校广播站推荐学生佳作, 向报纸杂志推荐学生佳作, 等等。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写作冲动, 养成主动写作的习惯, 保持写作兴趣, 爱上写作。

摘要:为了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为爱写作, 本文提出可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灵活多样作文教学方式等出发,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让学生爱上写作。

上一篇:农产品超市化经营下一篇:油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