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

2024-09-30

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共12篇)

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 篇1

摘要:由于数学具有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罗辑性和科学的系统性等特点, 大多数中职学生感到数学难学, 所以教师的授课技法就显得较为重要, 课堂的导入、讲解、板书设计、知识归类等技巧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信, 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关键词:轻松,学习,数学,讲解技巧,板书设计,兴趣,信心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由于某种原因,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罗辑性和科学的系统性的特点, 以致大多数中职学生感到数学难学, 从而畏惧数学课。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 克服畏难心理, 轻松地学好数学, 提高数学的学习质量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关键在于教。

一、从数学课的导言入手

适当的导言, 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燃起智慧的火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保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下导入新课, 常用的方法有: (1) 谈古论今法。联系教材, 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故事与数学科学带来的进步, 学习数学大师献身于科学的精神, 这样, 学生感到自然而然而且颇有趣味, 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例如:教等差数列时, 联系幼年高斯计算“1+2+3+…+100=?”;讲等比数列时, 讲印度国王与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 (2) 问题启示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及结合学生的切身生活经验, 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进而引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达到启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3) 练习、对比导入法。数学是严密的科学系统, 数学知识连贯性极强, 让学生作适当的练习, 把新旧知识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过渡到新知识, 揭示了新知识的本质。因此, 选择适当的导言, 恰到好处, 就等于掌握了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二、提示思维过程, 故设陷阱, 鼓励争论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同感, 看课本上的题解, 听老师讲解都能看得懂, 听得明白, 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下手。我认为这是由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交待不清和提示不深所致。因此, 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只单纯追求答案, 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解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各种思维状况, 必要时, 在讲解例题、布置作业时, 有意识设置陷阱, 以引起学生对某些容易忽视的概念、公式的条件的重视。例如:求sin2x=5的最小值, 学生很快就求出是2, 但本题的最小值却是6, 学生却忽视s了in2取x最小值时必须sin2x=5sin2x, 即sin2x=±是不合题意的。同时, 也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当然包括错误的见解, 鼓励学生争论, 甚至将老师自己失败的想法告诉学生, 师生共同探讨, 这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增强学生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以前使用的课本有这样的一道题:已知sinα=75, cos (α+β) =1141, 且α、β都是锐角, 求cosβ。对于这道题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解答, 但有一位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这道题是错误的, 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我就让这位学生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查表得:α=45o35', α+β=38o18', 则β<0, 原来这道确实是有问题, 却被这位学生发现了, 我表扬了他, 后来这位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 数学成绩也很快提高了。

三、讲解详略得当, 板书一目了然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 教师应掌握“详讲”、“略讲”和“不讲”的分寸, 使学生的求知欲始终处于旺盛状态中。因为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有部分教材尽管十分重要, 但其思想方法有所雷同, 假若教师平均使用力量, 不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适得其反, 课堂气氛沉闷, 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 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例如:立体几何中的柱面和锥面, 几类圆锥曲线, 三角中的几种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等, 他们的思想方法都相互雷同, 教师应掌握“详略”的“度”。另一个课堂板书设计必须“精益求精”, 每节新授课要保持主要内容留在黑板上, 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所要掌握的知识, 加上教师强调地总结本节的重点、难点, 效果更佳。

四、通过操作实验, 引起兴趣, 启迪思路

操作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实际上是做数学的“实验”, 即演示或者摆弄直观教具。抽象的内容不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直观教具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迪思路, 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中的直线和平面这一章中, 是数学思维由平面转到空间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感到难学, 所以上这一章前要求学生准备几片硬纸或塑料片, 几支铅笔或小塑料管。这样, 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模型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摆弄了。另外, 可以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更感兴趣。例如:讲解三角函数及性质, 坐标轴平移, 锥体的体积等, 教师在黑板上难以操作的, 都可以借助多媒体。

五、归类整理, 形成结构

“温故而知新”。复习, 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对于综合、归类能力毕竟还是有限, 单方面由学生自己去摸索, 那样既浪费时间, 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归类整理, 形成结构。我认为:首先引导学生疏理在实验中、教学提问中和议论中所学习的内容, 整理成“点”;其次是各单元知识和方法的整理, 按它们中相互关系整理成“线”;第三, 指导学生把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整理成“块”, 最后把相关的各“块”内容组织成一个结构, 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

六、肯定学生的成功, 以增强其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是人的最大快乐。在教学中, 一方面上课的起点不要太高, 应“浅入深出”, 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喜悦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内部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总是对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越来越感兴趣。另一方面应努力发现学生成功的地方, 并加以肯定, 对于学生回答或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能嘲笑, 要努力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 及时表扬, 同时肯定地指出错误, 帮助他们提高。长此以往, 学生对老师很信任, 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 学习数学的兴趣会不断提高。再另一方面, 无论是测验或是考试应“从易到难”。一开始就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尝到成功的甜头,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产生新的自我要求, 形成“想学———学会———更想学“的良性循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 篇2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与生活。这一理念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数学生活化,如何注重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新教材中的应用题反应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不同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注重数学问题的人文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知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房屋装修的例子。一个长8米,寛4米的客厅,要铺上60厘米×60厘米或者80厘米×80厘米,100厘米×100厘米的地砖,大约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应用题与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看到或参与过和父母们装修房子,学生容易理解并愿意开展实践活动,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标准要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就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等方面把握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对解题过程与方法的再认与反思,形成对方法的本质特点、价值及使用要领的主观认识;要给学生提供题材丰富、数量关系多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运用和监控策略的使用中,实现由程序性知识向元认知阶段转化。比如以上教师设计的解决房屋装修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到操场分成3个小组,每小组发给一把皮尺,先测量出一个长8米,寛4米的场地当作客厅,每个小组分别选择安装:60x60,80x80,100x100的地砖,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解决自己小组的问题,这样设计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求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交流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就会认为应该先量出一个长8米,寛4米的场地,计算出场地的面积然后算出每块地转的面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经历测量过程,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

当然,有些小组可能会提出,先计算出每块地砖的面积,然后才去测量和计算场地的面积,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与鼓励,允许他们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同时,教师可以渗透估算的教学,让学生估计一下,你们小组大约需要多少块?然后才计算出需要多少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安排,让学生在自主运用和监控策略的使用中,实现由程序性知识向元认知阶段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了一定的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引导与鼓励。

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探究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开展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总之,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 学好高中生物的六个要点

★ 初二学生怎么学好英语

★ 高一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 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学好英语

★ 高一学生如何学好化学作文

★ 高中生物教案202

★ 高中生物教案

★ 高中生物课件

★ 高中生物到底怎么学

怎样让学生学好高中物理 篇3

关键词: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学习物理要有正确的方法

一、尝试错误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标,经常先确定一个解题的方向,选用某一方法试探性地力求达到解题目标。如果这种试探过程毫无结果,或许就可以从这一错误方法中获得正确解题的启示。这种做法就称为尝试错误法。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尝试错误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规律的实质;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归纳出科学的方法。

二、小结的作用及进行

当学习告一段落时就需要进行小结。小结什么?如何进行?这是一个“二而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的顺序来实现:

(1)首先考察知识的类属、性质、意义。考察知识的类属即是要将所学知识归到一个知识体系中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考察知识的性质、意义即是要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知识的本质及其作用。

(2)对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理解:理解知识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差异;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规则、方法、和步骤,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对知识间因果关系的理解:认识某一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某一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

(4)对逻辑关系的理解:认识概念、规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相应的依存与类比关系。

小结的目的从本质上是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关于理解要经历以下阶段:关于知识字面的理解;关于知识的解释(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或举例、或论述);关于知识非本质的认识(能够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因素);关于知识在新情境下的应用。

三、情感教育与物理学习

1.科学中蕴含着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正是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而每一个儿童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在科学活动中还可以造就人的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因为科学研究和学习都要求人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由此可见,学习科学的过程蕴含各种积极的情感,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高尚的情感的过程。

2、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一)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怎样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学好数学 篇4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的, 许多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生活中, 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 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用数学语言来参与表达与交流, 从而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 理解数学的意义, 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如第一册数学中教学“0”的认识时, 我在其课堂学习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 它表示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的生活经验立即被启发出来, 学生学习积极性也立即高涨起来。“电话机上有0”、“车牌上有0”、“直尺上有0”、“温度表上有0”、“计算器上有0”、“我爷爷没钩着鱼, 他在墙上写了一个0”……。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 体会到了“0”可以表示没有, “0”可以表示起点、“0”在温度计上还可表示分界点, 在日历、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号码、数字。这样, 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生活现象、生活规律产生好奇心, 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学生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教材内容, 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使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现行数学教材既是教学的课程资源, 又是学生学习的活动线索, 其选材内容更加注重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并且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如教学第六册数学“面积单位”时, 学生通过做一做、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以及例题的学习, 初步建立起了1cm2、1dm2、1m2的面积单位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1cm2、1dm2、1m2的面积单位概念, 我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cm2。通过寻找, 有学生发现自己衣服上的小纽扣表面大小约为1cm2, 有学生发现自己小手的指甲面大小约为1cm2。经过观察、比较、判断, 学生还知道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大小约1dm2, 一张饭桌面大小大约是1m2……。由于学生对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 并且已有一定的单位面积的生活经验。因此, 对教材中所出示的单位面积概念也就有了自己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三、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 要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同时,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当然, 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 应尽量做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如第一册数学“分一分, 认识物体”这一内容, 学生学习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后, 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用这些分类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习策略。如课堂活动——整理书包, 家庭活动——帮大人整理房间、收拾碗筷等。这样, 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又让学生及时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又如, 在第九册数学中教学了“多边形面积计算”后, 我抓住学校校园中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花台这一有利契机, 安排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测量并计算出这些多边形花台的面积。这样的教学, 既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 又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同时, 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又更加充实了自己的数学生活经验, 大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 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习惯, 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理论》.

关于怎样学好数学 篇5

同学们你的计算能力老师帮不了太多。

因为你的计算能力是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一高二培养起来的,所以这个东西短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希望同学课下不要按眼高手低看到题的思路,我懂,然后你就不算!

这种是很大的一个忌讳。

所有同学必须要手勤一些 落实计算,那么你课下去把他把握好。

计算能力,这块分两个点?

一个是你的计算速度,如果能你的计算速度偏慢,你做题肯定120分钟做完你所会的题目,这个时间是不够用的,另一个呢,就是你的准度。

有些同学,总是犯一些低级的失误啊,这就是你的准度问题,所以我给大家所讲的,你的基础计算能力,自己课下认真的,把这个给他攻克了,这个一定要用心,去多算题!

第二个呢,就是基本概念的掌握。

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跟着老师啊。

上完课的对吧,高一高二来的基本概念没什么太多问题,还有什么呢?

还有就是一些课后简单的习题的一个掌握情况 这两个环节,我觉得只要有六十分以上同学,其实你的基础都没有太多问题,那同学 学好数学怎么达到这个分数?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第二环节,题型梳理方法技巧总结 这个点!

有些同学自己是玩不了的,完成不了,只能上依靠学校老师。

如果你们学校老师总结的题型比较全,他的方法技巧比较新颖,那好同学啊,那么你这一环节也就得到解决了。

但是很多学校老师,比如说你在复习一轮资料的时候,很多老师啊,他只只是把这个课本导图帮同学念一下基本概念,帮你填一下,然后就马上推进做题!

所以他就没有这一章的题型梳理,也没有新颖技巧方法这一总结,所以同学做题是比较迷茫的,很多题型都没见过,或者你做题的速度和效率都非常低,就是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

那我的课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同学完善第二步,我会把每一章的题型梳理特别清楚,把每一章的技巧和方法都给大家讲的特别全面。

那么咱还有方法技巧总结呢?

就是给他所说所说的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 零点问题恒成立问题以及函数压轴小题的巧妙解答。

六分三个 ,这三个题型都是特别偏难的题型啊,很重要的方法技巧很明显。

比如说题型一 三次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及其应用这个题很难的,到时候咱们用技巧和方法直接把所有有关三次函数问题帮同学快速解决。

咱们将会把到的全部高考真题,只要能用有关题目都会来拿来分享

两年的全国卷,那么题型三已知导函数节抽象不等式这个呢,就是构造函数就行,在咱课程里给大家进不去叙述。

那什么叫题型梳理?

我比如说给他举个例子,那我再告诉同学值域的所有类型题里面呢我会给你讲到七大类型题。

那么这七个类型题再比如说咱们具体说二次函数求值域,我会明确告诉大家二次函数求值域将会分四个小题型。

第二种第三种题型第四种题型如何做?

我会在笔记上每一种题型给同学举一道两道题,那么这种题目是反应这种方法这种题型的,

所以这种题一旦写在笔记上,他就很明确,那这就是我所给他讲的这一章的题型梳理以及方法技巧总结,这是咱们的第二环节,给大家说到这。

第三步刷题

刷题必须刷题,数学不刷题,一味地听课,根本起不了作用,所以必须要刷题,换而言之,

如果同学你就不听课,对吧,你就能够把刷题效率提上去。

你身边同学能刷一本资料,你就刷三本。

我告诉同学,你这个分数不但是120到130了,可能都能冲破140分。

你只要是大量能刷上去,但是同学,你如果没有第二环节,你刷题的效率根本提不上去,到时候你可能是刷刷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错误或者你刷题很难进行,就是第二环节产生问题。

那么你把第二环节解决,咱们再进一步刷题,那么刷题这一块给大家所要求的第一个,咱们进入高三都会发一本一轮资料,那么这一本一轮资料是给他最低的要求,必须把这一本一轮资料刷彻底。

那你如何跟根据学校这一轮资料去刷题呢?

同学我的课程录完之后,当学校在讲这章的时候,比如说学校讲的还是函数这章那么下节复

习课,他将会想到值域那同学,你必须要在上课之前找时间把我的课程值域全部听完。

听完一遍,你就会对所有题型全部掌握。

因为数学咱们要有客观性对吧,不是说你听完课就马上能够急速提成绩,这个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能保证同学什么呢?

你听完这个课程之后,你做题是有思路的,你思维是有的。

至于啊,你做的正确率还有什么呢?你的速度是你的基础情况,所以我能保证把提醒给你总

结全面,而且方法,技巧都是最惊险的,最合理的,最高效的。

所以一轮资料咱们在复习的时候必须先看我的课程,然后再去跟着学校进度走,那你再刷一

轮资料的时候,也就是把我的课程的题型进一步巩固,利用好学校的资源。那是咱们的第一轮资料!

那么除此之外,我希望同学还要在刷一本书啊,还要再刷一本资料。

根据自己情况,如果同学你的数学成绩,数学基础偏弱,我建议大家去刷十年高考。

怎样让中学生学好语文 篇6

关键词:语文 中学生 精华 个性 魅力

语文对于我们学生来说, 语文是我们所要学的知识宝库之精华,那是我们祖先传承,几千年的经典之一。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師来说,怎样让中学生学好语文呢?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 教授语文课时怎样设计学习情境,怎样明确学生学习语文的任务,有章法可依。

一、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不仅能使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朱志清《荷塘月色》我们在语文课上讲了这篇,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闭上眼睛,想象神奇美妙的荷塘情景,抑扬顿挫的语调描述荷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的语句精彩,这样使人听了如临其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课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了美好的境界,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比如说我给初一学生上语文课时,讲到贾平凹《丑石》这节课时,我就让学生讨论石头,他们肯定会说石头有的漂亮,有的可当建材、有的可当工艺品的基座等等,然而,我就结束了,他们的讨论。把贾平凹《丑石》引进到学生视野中,让他感到另一种风味。这就是课堂上巧妙地引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时候学生们想知道老师讲到的丑是什么原因?这样同学们的兴趣一下激发起来了,学生有的想,有的查找工具书,你作为语文老师来说必须在班中来回询问, 再加以总结,课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不但使他们受益匪浅,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 引导争论、互相交流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争论比课堂讲解更有乐趣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经常进行引导性争论训练,对培养创新能力,发展新思维有直观重要的作用。争论往往能折射出智慧的火花,有争论的课堂就有求知的高潮。如我们在讲《丑石》这课时,我就引导学生争论“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产生续写故事的念头。比如在交流的时候,我们在上课前让同学们,为课上的书本内容展开激烈的讨论。

为此,同学们展开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摆事实,讲原因,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上沈从文的《边城》这课时,首先让孩子们交流一下,沈从文的出生、兴趣等等方面,是学生们对作者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样就会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 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来说,那就要一翻开语文课本就要是一个学识渊博, 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老师,玩文字与掌间。 在语文老师的身上,应该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要只停留在与语文有关的知识或信息上.包括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以及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与此同时, 语文老师的语言魅力,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浩瀚的中华文风,幽默风趣, 生动形象;都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展现语言魅力的宝库 ,让学生能够在你的言语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语文的奔放。让学生知道你是一个具有魅力的语文老师,你的言语间从满了诗情画意的人。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永远语文是我们所要学的知识宝库之精华,那是我们祖先传承,几千年的经典之一。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不要把那些自私狭隘与冷漠无情,或者把灰色的心情传达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在生活的空间里,永远保持一种美好的希望。比如:我们在个学生们上关汉卿《窦娥冤》 时我们就让学生给随我的语言足迹了解到关汉卿的时代,作者的背景,产生《窦娥冤》的曲调。像这一段【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让学生知道语文的魅力所在。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一个热爱文学享受的人,如果自己本身对文学和语文就没有兴趣, 那就连教学也只不过是滥竽充数, 并且会压抑学生的对语文的追求。想做一个富有魅力的老师,我想语文老师的爱好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语文爱好,也就谈不上自己的教学兴趣,学生就无法热爱语文,也无法热爱文学。一个老师无论是风趣幽默还是富有诗情画意;无论是出口成章还是富有才情,你的个性非常重要。

怎样让学生学好语文 篇7

一.找出反差, 激发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没见过的事物, 比较感兴趣外, 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钻研教材, 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对比冲突,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拿到《荷塘月色》这个标题, 心中已有几分感性的认识,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主要写荷塘中的迷人月色, 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在这些感性认识的引导下, 带领学生阅读课文, 问题就会很快产生, 眼前如此美丽的风景, 为何引不起作者的兴趣, 这明显是冲突的内容, 明眼的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个问题。如此美景还说与他无关, 如此美景还要惦记别的地方?费解。我在教学过程中,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这些问题入手, 一步步引导学生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探索, 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分析。进而了解到文章开篇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含意了。

二.创设情境, 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做文章, 而“有趣”又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运用情感教育, 而采用情感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创设情境, 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 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 图片再现, 实物演示, 音乐渲染, 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 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自然地产生和课文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 可以借助投影展示课文有关截图, 配上动听的音乐, 一幕幕展示在学生眼前, 一声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 形成视听效果。学生喜欢上了那片荷塘, 更喜欢上了那满池的月色。为教学创设一种浓浓的月色氛围, 激起学生的共鸣。再借助投影, 将地震中受灾后人们顽强求生的境况展示给同学们看, 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样进入课文的学习, 效果明显不同了。

三.精心设问, 激发求知欲望。

从协同理论的观点来说, 学习过程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因此, 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是看问题设置如何。一般来说, 好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提问必须具体明确, 不宜过大, 过宽。 (2)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思考。 (3) 提问要格式多变, 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的需求。 (4) 所提各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服务。 (5) 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难易适中。

实践证明, 学生对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易产生兴趣, 而对太难或者太易的问题则不感兴趣, 因此, 教师不要做那些简单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进入一种从“不平衡———探究———深思———解决问题”的认识途径, 由肤浅引向深入,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悟出读书的道理来, 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课内外联系, 促进兴趣延伸。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 趣亦生”的话, 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 趣无穷”。所以, 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 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课内作业的继续, 它的作业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并使知识转化为技巧。好的课外作业, 不仅能促进学习兴趣的保持好延续,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的课后作业, 培养他们动手能力, 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之中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怎样让学生学好物理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研究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 都怀有好奇心和神密感, 总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而学习物理是解开这些谜的途径, 学生会因为自己知道了一个别人不知道而自己明白的物理现象而欢欣自豪.所以, 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做好物理实验, 结合课堂教学多提一些有趣而又常见的小问题.物理知识是从实践中来,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实验效果.在课外要适当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 既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 在学习大气压强时, 找个瓶子, 用一张硬纸片盖住瓶口, 然后倒立, 纸片会掉下.但在瓶里装满水后用纸片盖住瓶口再倒置时, 纸片就不会掉下.通过分析, 让学生明白大气压强的确存在.又如, 在学习光的折射时, 提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当学生都想知道答案时, 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块平面镜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 然后把平面镜正对着太阳, 把光反射到背阴的墙上, 可以在墙面上看到五颜六色的光带.经过分析:彩色光带的形成是由于不同色光在介质中折射率不同而形成.最后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很有趣.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物理是一门适用的, 与生产, 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例如, 生活中的拦河坝为什么要修建得下宽上窄?农村里选稻种时要把稻种放到盐水中浸泡?测人体体温的温度计量程是35~42℃, 轮船甲板是用钢铁制造的, 为什么还会漂在水面上?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作用, 地位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如果没有原子弹, 日本军国主义就不会那么快地投降, 世界人民苦难的日子将会延长.在讲流体压强跟流速关系时, 可以给学生介绍, 如果人类对空气动力学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就不会有飞机, 航天器, 人类上天也就只能是一种空想.现代纳米技术也是物理学的应用之一.医学上的激光刀, 超声剪等等, 可以说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运用.所以,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进一步学好物理.开展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实验多种多样易于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 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此学习物理知识就不能局限于课堂, 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大自然, 使他们感到物理学奥妙无穷, 无处不在, 对学习物理就有了强烈的欲望.

二、正确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要使学生学好物理, 首先要让掌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刀齐”.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因而对知识达到的理解, 掌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作要求, 把握好边沿学生的尺度, 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一扇心灵的窗户,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寻找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根据学生的情况时时耐心加以引导.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多鼓励, 不挖苦.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明白自己也有过人的地方, 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 逐渐树立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好奇是中学生思维上的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好奇是成功的起点, 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进行引发和激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 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 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是中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课堂上可以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不易做好的实验等, 有意识地让他们争论, 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 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 不能给学生泼冷水, 更不能讽刺挖苦.所以,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奉献爱心, 多方面关爱学生

对乡村中学来说, 大多数学生都是远离父母到校求学, 心理上多少有些依赖.中学生的心理, 情绪极不稳定, 一个小问题可能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结, 并且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要多方面了解和关心学生,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随时在关注我, 消除自卑心理, 树立把学习搞好的决心.

怎样让学生学好文言文 篇9

一、诗歌教学

诗歌这种文字形式偏重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它比其他文体更能充分表现作者的品格和情怀。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几十首优秀的诗篇涉及古人情感的方方面面, 对这些诗歌的学习可以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 提高审美能力, 净化灵魂。因此, 对诗歌的学习重在欣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 注重背诵和积累。

书中要求掌握的古诗词要求学生篇篇成诵, 在赏析课内诗词的基础上, 补充相关课外诗词, 要求学生识记。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诵读, 达到积累的目的。针对名篇名句, 要求学生记牢固并且会默写。

2. 学会赏析诗词, 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古诗赏析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作为考查重点, 年年都有测试题目。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走入误区, 认为只要把教参上的答案要点给学生抄下来, 让学生背一背, 就可以拿高分。然而, 学了几年的古诗词, 有些学生对课外古诗词感到无从下手。对于这种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学习应决然放弃。我从分析鉴赏的方法入手,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 引导学生分类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比如:山水田园诗, 大多描写山河的雄伟、秀美, 田园的恬静、闲适。表达的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对田园的向往和追求。所以, 欣赏王孟的诗、陶渊明的诗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体会诗的情感。边塞诗、羁旅诗、送别诗, 也可以推而论之。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盲目推测诗人的创作意图了。

其次, 学习从构思的新颖奇特上欣赏诗词,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一联, 把真挚的友情托付给了一轮明月, 想象大胆而奇特,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再次, 从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灵活、生动、新颖上欣赏。例如李煜的“剪不断, 理还乱”, 虽然没出现喻体, 但我们却分明看到了李后主纷繁无绪的愁思堆在脑中。

最后, 可以从用字、用词的贴切、生动上欣赏, 如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中的“出”字。化静为动, 人乘舟行在水上, 一路青山相迎相送相伴, 何其多情。若没有这个“出”字, 那么山能活起来吗?能多情起来吗?恐怕就达不到生动的效果了。当然, 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欣赏角度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从方法上引导, 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 即使遇到陌生的诗词, 也能说出其中的几点妙处。

二、古文教学

1. 掌握重点实虚词的用法。

学习古文, 字词是关键, 不会释词, 就无法翻译, 想读懂就更难。必须在字词上下工夫。语言是有生命的, 它的意义有延续性, 在实词的学习中, 要善于和现代白话文中的字词多联系, 尤其是现在仍使用的成语。实词的用法变化不大。例如:“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中“假”解释为“借”。而成语“不假思索”中“假”仍是此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做对比。诗词的古今意思变化不大, 通过积累, 不难学。虚词的用法较多, 在教学中不能遇一个讲一个, 而应注重归纳。以“而”为例, 可以表并列、表修饰、表递进、表转折等, 分析透每一种关系, 举一些文中的例句加以比较, 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学习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切忌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2. 识记通假字、异音字。

让学生必须做到读得准、写得出, 要在学习中多归纳, 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 注意通假字的原字和假借的字。比如在《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字与今天的“披”相同。《隆重对》“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与今天的“伸”相同。积累的通假字和异音字多了, 可以让学生以列表的方法进行识记, 看多了, 自然就会了。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固定。

3. 词类的活用。

这是古文中的一个难点,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这个知识点要举学过的例子分析。如“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犬牙”, 就是名词作状语,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斗折蛇行”一句中的“斗”和“蛇”两个字, 这几个字用法一样, 翻译就解决了。词的使动用法:如“闻寡人之耳者”中“闻”译为“使……听到”。联系其他文章如《杂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尽”一词, 也是使动用法。通过纵向、横向的联系, 学生的思路拓宽了, 可以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这样学生学习古文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了, 提高了古文的学习兴趣。

4. 掌握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初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事物好奇的特点, 培养他们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古今异义的词语。如《狼》中有一个词类活用, “其一犬坐于前”, “犬”字本来是名词“狗”的意思, 在这句话里却是名词用作状语, 理解为“像狗一样”。《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 在今天的意思却缩小为“成年男性的配偶”。

5. 把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讲, 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的省略, 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吾谁与归?”, 定语和状语后置, 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 “见”字表被动, “为”字 (或“为……所……”结构) 表被动, “被”字表被动, 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 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 (如……者, ……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

6. 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积累一些短小的古文故事, 与学生共享, 让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对课外的古文进行阅读分析, 充分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当然, 这些课外文章选择要精心, 如选取与所学古文相关的文章,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学生读的文言文多了, 语感就强了, 对文言文表达的意思自然就明了了, 达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怎样使学生愿意学好数学 篇10

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 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 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目前的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 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 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数学、愿学数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 让数学贴近生活, 要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从中引出数学问题, 并以此让学生感悟数学问题的存在, 引发一种学习需要,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 在教学《数一数》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 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 例如数人数、桌子等, 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 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与自己有关的数字, 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自己的身边, 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这就增强了学数学的兴趣。

二、巧用电教投影, 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 , 我安排了一节拼图课:先出示可爱的“小铃铛”投影, 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个数。通过投影, 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图形的组成。然后, 教师再次利用投影, 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并指导学生用学具拼图形。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投影仪拼图。经过以上活动, 学生的注意力已被这先进的教学手段所吸引。此时, 哪有学生不想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 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 当我提到有不同的答案, 谁能回答时, 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我慢慢提示着, 鼓励大家, 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 有的能答对, 有的有点偏离, 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 都在努力思考。我认为:无论是否答对, 是否偏题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 以后更敢于发言, 提出不同见解, 从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中, 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 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 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独立完成。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 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 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这样, 学生亲身体会、练习, 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 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 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又如: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 进行游戏表演, 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 买“笔”等, 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剩余多少, 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再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 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 记下他们的重量, 在交流时,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 如:方便面包装袋上印着总量70克, 面饼65克, 从而知道调味袋和包装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 我拿出了一瓶插花, 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 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 从而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 敢于质疑, 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 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 更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把数学真正融入他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谈怎样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 篇11

一.选一本好的教辅资料

因同学们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门学科选两本及以上的教辅资料,所以这一本的选取相当重要,甚至决定这一门学科成绩的好坏,《教材完全解读》数学应是同学们最好的选择,它知识取之于教材,却又在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加宽,涵盖了所有的重点题型和方法,可以说,教师的测验卷测试题绝大数离不开本书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二.预习和听课

有些同学说,小学初中时,他们做作业从不预习数学,成绩还是很好,可升到高中后,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不事先预习,听课就感到有些吃力,往往会听不懂或似懂非懂,通过预习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怎么预习呢?首先,把明天要上的数学教材初步阅读一下,了解下节课要讲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再看看例题,再与书上的答案对照一下,如果与书上的答案或式子不符,就应对照书本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以至于下次不再重犯。如果搞不清楚,就应马上抄录在预习本上,以便于上课时提问,这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可以“提醒注意”,使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更深刻。

通过预习,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就会有所了解,就会大大提高上课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同时对自身的自学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习与作业

有些同学从来不注意数学作业和复习的先后次序,总是拿起笔来就先把作业做好,根本没想过做作业之前应先复习有关内容,或者一旦作业做不好的时候再去翻书本和笔记,其实这些做法是不对的。因此,要合理安排作业和复习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首先应把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主要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遍,是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可看看例题和笔记,对所学的新课进行一番“消化”,这样在解答问题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使作业的错误减少,效率提高,接着,就要认真独立地做题目,每次练习都要仔细地分析,积极地思考,当成测验一般认真对待,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题目,就要马上翻书,直至作对为止,决不能敷衍了事,写个答案交差,做完作业要认真地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率与整洁,及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多做多想

有一位数学家认为“学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大家都很赞同这一观点,高中三年中所学的数学内容是很有限的,如果只满足于老师所讲的和看懂书上的例题,那时很容易的,但是仅凭这点东西是无法应付高考的,因为高考中的数学题是灵活的,我们只有在平时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应付高考。提高数学水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题,做的题越多,见过的题型越广,在考场上形成在头脑中的思路也就越宽,在考场上做题是需要灵感的,但灵感的迸发是基于平时的积累,只有平时多做题,“战时”才会有灵感。

多做题,不无道理,我们不是常说“量变引起质变”吗?知识点的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把现成的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无关重要,而做题是开启这扇大门的惟一钥匙,经受住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和很强的变通能力,出色地临场发挥。二是靠扎实的基础和解题经验制胜,毕竟我们大多数同学只能选择后者,而这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从何而来,正源于平时不懈地练习训练,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总是一回生,二回熟,做的多了,这些原先陌生的题型就成了你的拿手戏了。

可“多”究竟多到什么程度呢?为什么有些同学在完成两三本练习册就熟练地掌握了知识技巧,而有些同学做了七八本,甚至十几本参考书仍会掉队呢?显而易见,仅是以多取胜,还是有欠缺的,故而做数学题应该是以精取胜,这个“精”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是“广”。就是说习题尽管只针对一个重点却能把这个知识的外延内涵都顾及到,特别有些习题能切中要害,点出被我们忽视的细节。

其次,是“深”。就是要把握尺度,在老师要求的程度稍稍拔高些,这些加深的内容也许对考试毫无用处,但他却能使你站在一个高度从新审视课本知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次,是“懂”,理解是知识的飞跃,是应用的基础,理解就是要求我们更多在乎的是“这道题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和“怎么会想到这样去做的?”

这就是同学们更要注意的,“多做”还得“多想”才行!科学的做题方法应该是能够从每一道题中吸取和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做题才有意义,否则做题多,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定要“多想”。

那么应该想些什么问题呢?

——这道题目考的是什么知识点;

——这道题目是怎么考的这一知识点;

——解这道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还有其他什么解题方法;

怎样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学好数学 篇12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教学,学习观,学习兴趣,学法指导,分化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是我国一次具有深刻影响和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运动。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 由于农村初中生具有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弱等特点, 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等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 见识少, 所学知识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有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没有什么用, 另外, 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不了解知识的重要性, 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子女, 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那么多干什么, 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针对这些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 教师有责任, 也有义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 也可以带领他们进行一些学习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 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 觉得难, 没兴趣。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其次, 在教育过程中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 教师在教学中要化枯燥为有趣,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大都抽象、枯燥, 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 这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 要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哪些内容是难以理解、难于记忆的, 对其进行研究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学习。课后作业量要适当, 作业设计要有梯度, 既有简单的又有一定深度的, 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够解答出来, 既培养学生能力, 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小结知识、课外学习等方面。

1.指导学生制订计划 :学习目的明确 , 时间安排合理 , 稳扎稳打, 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要切实可行, 既有长远打算, 又有短期安排, 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磨炼自己的学习意志。

2.教会学生预习:预习是学习教材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在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学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这种方法, 即上课前提前阅读内容, 达到熟悉的程度, 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 并在这些地方做好记号。如二次函数中“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间的关系”这一内容不懂, 就在这个地方打上记号, 以便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 从而真正理解。

3.教会学生 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 多数学生没掌握好“听”的方法, 学习效果也就不显著。怎样听好课呢? 第一, 在听课中必须专心, 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 抓重点, 做笔记, 在上课时教师会强调某些问题, 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 在听课时, 只能暂时地记住和理解, 因此要将知识记下来, 便于复习和巩固;第三, 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认真听, 多提问”, 保证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第四,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做到先思回答, 不要不思考乱回答;第五,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4.教会学生及时复习: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记忆, 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 这样能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指导学生独立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 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指导学生小结知识: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 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 参照笔记上有关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 能使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7.指导学生课外学习: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内外阅读, 不仅要读课本, 而且要学会选择参考读物, 只有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养成写读笔记的习惯, 阅读才有效,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得到提高。

四、加强辅导, 转化分化点

初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较多, 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知识, 教师应采取多次反复, 加强辅导, 开辟专题讲座, 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 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 让学生议一议, 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 通过变式练习, 提高他们的能力, 达到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上一篇:机电排灌工程下一篇:物流信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