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2025-01-23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共12篇)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1

教育之父赫尔巴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 其兴趣都发生四个变化, 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因此要上好一堂语文课, 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向学习领域, 激发起他们一起探究的兴趣, 只有他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融入课堂, 我们才能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呢?

一、利用好多媒体

随着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 多媒体设备进入农村学校, 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助了一臂之力。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扩大知识容量, 而且能将图像、文字等直观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 在教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时, 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让同学们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 有的横尸遍野, 有的是战后逃荒, 还有一个小女孩饱含热泪地抱着父亲的遗像……接着问他们由此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哪些词语, 再引导说:作为旁观者这些印象毕竟是肤浅的, 那么亲历战争的人又有哪些感受呢?从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接下来再研习文本就如鱼得水了。最后再让大家在《祈祷》声中写下对战争的感悟, 那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朗读形式多样化

首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能给学生做好范读, 以朗读感染学生, 带领学生融入文本。

在教史铁生的《我的地坛》时, 文章的第二部分我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在读到“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这些句子时, 我的泪水在脸上悄悄滑过, 同学们也都一动不动, 偶有同学抽一下鼻子拿卫生纸也都小心翼翼的。读完再让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一句, 并结合自身谈一下时, 那一刻同学们情感的阀门便是关也关不住了。因此, 要想让学生融入文本, 自己先要融入。

其次, 可以让朗读较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读。记得听过一节公开课, 讲的是《那树》, 一位女生声情并茂地把全文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我悄悄地对我身边的老师说, 这课可以不讲了, 因为她把“那树”的情感全读出来了。果不其然, 接下来老师根本不用多说什么, 同学们已七嘴八舌地将文章所要传达的内容一一道来。惭愧的是我却有一次与之相反的经历, 在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 我随便点了一位女生读了文章的第一部分, 结果不知为何她居然边读边笑, 本来很沉重的一堂课被弄得不伦不类, 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当然, 也可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演绎中不知不觉地融入文本。

三、适时比赛, 激发热情

必修三有两个专题“颂歌的变奏”、“殉道者之歌”。面对这两个专题时 (《离骚》除外) 我犹豫了, 一首首的讲?选几首代表性地讲一下?但无论哪种方式结果都是我把一首很美的诗给肢解了。

所以我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革新, 一句也不讲!举行诗歌比赛。结果有一组用方言朗读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虽有点搞怪, 但那爱国之情却溢于言表。其中一组朗读惠特曼的《啊, 船长, 我的船长呦》, 当读到“我的船长躺下了”时, 一同学作出开枪的手势而另一同学则应声而倒。还有一组采用双簧的形式朗读艾青的《北方》。总之, 那一节课热闹是他们的, 我也收获不少。

四、加强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课标”要求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同时课上更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营造比较好的课堂气氛, 而好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很快、很好地融入课堂, 并且会发生角色上的转换,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学柳永的《雨霖铃》时, 说了一句“有井水处皆可歌柳词”, 并且告诉他们词本来就是唱的。结果有个学生就说了一句“老师你给我们唱一遍吧”, 当时我就说:“行, 有谁把《虞美人》唱一遍, 我就把《雨霖铃》唱一遍。”没想到还真起来一位男生把《虞美人》动情地唱了一遍。于是我用《梅花三弄》的调子把《雨霖铃》唱了一遍, 大家听得特别投入, 听毕禁不住地鼓掌。这时突然站起来一位女生说:“我给大家唱李清照的《一剪梅》。”瞬间掌声四起, 接着那位女生用歌声表达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全班同学都被感染了, 都跃跃欲试。

所以说,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这种交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让学生融入课堂的同时, 还会让他们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师生互动外, 还要加强生生互动, 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 在小组合作中他们也会碰出思维的火花,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融入其中, 乐在其中, 在快乐的探索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2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一、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和嘴巴,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贴一贴,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不仅限于课堂。

二、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3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 一体化教学

从事教学工作快十年了,一届一届的学生来了又走,所带的课程在不断地更新和变换,唯一不变的是我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从刚开始对技校学生特殊性的不了解,到后来引领学生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我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重要性的认识。十年来经历的教学案例有很多,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

2012年学校开始推行项目教学和一体化教学,当时的老师对这些一点都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系里组织了多次教研讨论会,学校也聘请了专家给老师们进行培训,听课千遍不如上课一遍,我决定在课堂上运用一体化教学法。

当时我带的是XXX班的FLASH,一开始我照搬书上的实例,通过分组,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实例进行操作,让小组间展开竞争,看哪一组做得快,效果不错,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可是在进行了一个多月后,我发现学生的热情慢慢地降了下来,上课时小组的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了,学生做任务不积极了。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上课没有激情还是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了?通过和学生的谈话,我知道了问题所在——学生说老师每个任务都是书上的,照着做出来是一样的,根本分不出哪一组做得好。

那段时间政教处组织了一次班级环境创设评比,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在讨论怎么布置教室,我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任务让学生做,而不是一直做书上的实例。

上课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特别想把咱们教室布置得特别漂亮?”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我说:“难得大家如此同心同力,那咱们这节课就不学习做书上的任务了,大家还是按小组讨论如何布置教室,我们评选出方案最好的一组,怎么样?”同学们激动地大声说:“好,老师。”我又说:“但是,我们设计出方案后,把它做成电子版,让它动起来,给全系的老师放,好不好?”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了,脸上显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大家可能在想:“还可以这样吗?”大家更兴奋了,不停地说:“好好好。”由于我的课是一上午四节连上,因此我让同学们利用前两节课设计纸质版教室布置方案,让大家充分地展示出平面设计的功底,而后两节课则开始利用FLASH将纸质版做成电子版,并且配上动画效果。

前两节课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对设计方案不停地更改,终于在第二节下课的时候,各组都完成了设计方案。第三节课的时候,我邀请了我们系的专业老师来听课,一方面让老师们对我组织的一体化课堂给予指正,另一方面完成我对学生的承诺。

教学活动1:任务阐述

任务名称:制作班级宣传动画。教师对任务要求作出描述,并说明制作任务的目标,指出制作任务的方向。由于这是第一次学生独立创建动画,教师对可能用到的新知识作演示和讲解:

(1)基本动画的制作方法。

(2)元件的属性设置。

教学活动2:学生制作操作流程

(1)通过小组组长分发任务,各小组讨论,制定出动画效果图。

(2)根据动画效果图,设计出动画制作流程。

教学活动3:实施操作

各组根据本组的操作流程进行制作。

由于本次课是在教室,不能让每个同学都进行操作,因此我让同学们在每个设计对象的后面,标注出使用哪个工具进行绘制,用哪种方法创建动画,方便上机的时候直接操作。

教学活动4:拓展练习

以上为创建动画效果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创建方法。(提示:利用“补间动画”制作)

教学活动5:评价与反思

(1)各小组派代表向全体师生讲解设计思路,并演示操作流程。

(2)分析本组的制作方法和制作理念。

(3)各小组演示完成后,组间互评,加强学习。

两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还有些意犹未尽,没想到一上午这么快就过去了,因为这是在教室进行的,大家没有办法将所有作品都完成,留下了一些遗憾。而且在互评这个环节,大家都特别积极,通过与其他组的比较,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给予更正。

这次课结束后,听课的老师一致评价很好,觉得学生课堂气氛很好,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觉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我知道,这是因为这个学习任务吸引了每一个学生,说明学生都是愿意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的。

在这次案例中,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作灵感,通过自己设计版面,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更好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同学们以后踏入社会有极大的帮助。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知道了我要学习什么,我想让我的作品更好,我就要学习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自主性,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从这个案例我明白,如果想让学生动起来,就必须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个学习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会只让学生按照课本的实例操作,而是结合当下,从学校和学生生活中提取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任务,让学习任务融入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李熊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2]王淑亭,杨春平.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07).

浅谈如何让学生融入高中英语课堂 篇4

一、在课堂上要转变师生角色

1.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在英语课堂,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缺少微笑,没有幽默感,很少开展师生互动,小组研讨,整节课,教师滔滔不绝,无视学生的情感,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没有质疑,气氛显得沉闷,枯燥,没有活力,因此,有的不愿听,也有的听不懂,睡觉的睡觉,玩手机,听MP3都有,一旦发现有大发雷霆,横加批评指责,却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已经成为一部催眠曲。

2 .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要想学生学好英语,必须用情去感化学生,有真诚和关爱去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横眉冷对;多一点温暖的问候,少一点求全责备。平时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和学生谈心交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课堂上教师要面带微笑,向学生多投一些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肢体语言,这样学生把你当成亲人,当成朋友,自然也会对你教的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也会自觉不自觉主动参与你的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由苦学变成乐学。

二、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模式

1.韦斯特说:外语是学会对,不是教会的。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探索欲表现欲的需要,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但传统的教法很单调,教师每堂课教读读单词,讲讲语法,看看课文,整堂课教师在表演,学生只是忠实的观众,模式呆板,没有质疑,没有研讨,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就谈不上发散思维,学生似懂非懂,囫囵吞枣,这样能有兴趣,不昏昏欲睡才怪呢?所以高中英语教学要换思想,换观念。

2.科学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协同模式做好三案:导学案,检测案,诵读案。导学案的编写要严谨,要求英语组所有的教师认真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每一个人的教学心得在会上民主的交流,让编出来的导学案能够展现课标要求,点出重难点,列好课前预习,罗列好教学过程,编好课堂研讨,标出教后反思,让教学案真正起到导航作用,检测案的编写要分工负责,要广泛的查阅资料,编写出来的题目要贴近教材,难易适中,题量适宜,突出重难点,特别阅读理解要让学生读得懂,能够让学生展示发散思维的能力;诵读案,补充一些课外的单词,语法,名言名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使诵读案既能强化素质教育,也能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三、尊重情感营造情境教学

德国教育学家苏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要求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情感,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

1.情境化教学对英语课堂影响很大,大家幽默共度,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高中英语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使英语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英语的抽象内容直观化,在讲高一必修一第六课的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的图片,音频,展现课堂内容,并且提出几个设问,让学生思考,这种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来,从而积极自由主动的思考,不是按老套路有条不紊的进行,帮助学生掌握了难点,深刻掌握了知识点。

2.老师要做教书能手不要做教书匠,在英语教学中,要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特别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实施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嘴,动手,动脑,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同时教师还要承认尊重学生智商,认知,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备课要充分考虑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上课时要切合班情,既要适合优等生,同时还要顾及学困生,促进中等生,使之齐头并进,展开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布置的作业也要体现分层教学,让学困生能做,中等生想做,优等生提高做,教师也可以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赞美的话语,对学困生的每取得一点进步给予表扬,对中等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对优等生进步提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自满,要戒骄戒操,从而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总之,心灵之花要靠情感之水浇灌,有了心灵之花,方能结出智慧之果。培养学生英语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动机,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让机智激发思维,教学尽显智慧。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营造情境教学,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力争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让“魔术”融入英语课堂 篇5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张嘉

台湾魔术师刘谦在今年春晚上表演过魔术节目之后,人们一时间对魔术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为了活跃英语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也尝试着将魔术引入了课堂。

将“魔术”融入课堂不是为了随意取“闹”,而是通过变魔术让英语课堂更有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魔术时要注意,魔术的运用要紧密切合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通过“魔术”把水变化出不同的颜色,以吸引学生对颜色的关注。

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片段:

教授目标:单词red, green, blue, grey, purple, orange等表示颜色的单词和句 型What color is it?(教师预先准备好几个装满自来水的瓶子,先在瓶子盖上分别放上几种不同 颜色的易溶颜料。教授单词时教师用力摇动瓶子,颜料就会溶到水里,从而使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Teacher shows some bottles of water to the students.T: Look!What color is it? Ss: ? T: No color.Look carefully again.Teacher shakes the bottles.Then the water shows different colors.T: What color is it? It’s…

Teacher introduces words red, blue, green… 请看笔者的另一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句型---What’s in the …?---There is/ are…

(教师预先准备一个纸袋,在袋子背面挖一个洞。表演时,教师将袋子正面对着学生。开始时,教师把袋子倒过来,让学生“看到”袋子是空的。然后,教师从袋子背面的洞里放入物品,然后从袋子口拿出,学生会觉得教师突然从袋子中“变”出了不同物品。)

T: What’s in the bag?(Let Ss guess.)Ss: …(Teacher encourages Ss to think of more answers.)T: Oh, no.Nothing.T: What’s in the bag? Ss: No.Nothing.T: No.There is a book in the bag.Teacher encourages Ss to ask: What’s in the bag? T: There is/are…

Ss follow the teacher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当然,教师在表演魔术时要引导学生在观看魔术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单词和句型上。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素材 动态课堂 课堂延伸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该意见的提出给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一条阳关大道。对照意见,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开始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教学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听到了讨论声与欢笑声,所有這些都让我们更坚信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性。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调动学生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学生活跃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要么学生活跃度不够,无法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学生过度活跃,冲淡了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活跃度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关系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学生注意力的指向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学习任务的完成。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调动学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呢?

一、精选学习素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提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时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教学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到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学习数学。在具体的教学实际操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多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亲切、熟悉、愉悦的氛围中去置疑、去探究、去发现。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就会被唤醒、被充实、被丰富。而有了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他们自然就能很快地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比如在教学行程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涉及两个物体活动的“相向运动”、“同向运动”和“相背运动”等问题总是理解不深刻。因此,我特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根据学生全速跑步的水平高低分别记下几个速度,然后再要求不同的学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做相应的测验,由他们自行记录不同情况下的时间速率。经过这样的变通教学之后,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干劲很足,效果也很好,也都能很好地理解相向、同向和相背等几个概念了,做起相应的题目来更得心应手了。

二、构建动态课堂,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呢?相信接触过新课程理念的老师很快就能给出满意的回答。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也特别期待能独立探索未知世界。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动态课堂,多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多样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感性认识的长项,积极克服理性认识的短板。也因此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我就组织学生上了一堂手工和测量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先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事先交代他们带来的硬纸板制作成一个圆柱体。然后我再要求学生把他们制作出来的圆柱体拆开来,分别测量一下各个组件的长度和表面积等。因为在这两个环节我都对各个学习小组的用时进行了计量,并且据此评出了排名靠前的小组,给予了表扬,所以课堂气氛显得紧张又活泼。最后,我才引导学生自行归纳侧表面积和底面积的求法,使学生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回顾这一堂课,我发现就因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处理,学生就能够快乐高效地学习数学。

三、注重课堂延伸,在讲练中学习数学

成功的课堂教学是不应该单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目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更多地思考对课堂的科学、有益的延伸。只有把成功的数学课堂定位为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维、鼓励创新等要素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从枯燥、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放出来。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除了要切实践行此前所述的两种学习方式外,还要好好考虑如何把课堂教学更好地延伸开来的问题,更深入地考虑如何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相结合的问题,更具体地规划怎样把学生的练习与教师的释疑相配合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仅凭三言两语是不可能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的。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做了大胆尝试,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不一而足。因之具体校情、班情的不同,再加上教师教学法风格的差异,我们很难对这个话题给出一个皆准的办法。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从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课改理念入手,课堂教学的延伸要尽可能地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总之,要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就要多注意精选学习的素材,尽可能地构建动态课堂,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徐云娣.主动参与,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数学大世界,2011.

信息课堂怎样让学生开口说话 篇7

一、要让学生开口说话, 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由于传统信息技术课程的局限, 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解有误区, 认为只需要操作。要想改变这个传统,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堂上口述能力的重要性, 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给予学生的印象就是玩计算机、操作计算机, 更有甚者只记住老师讲解的操作步骤, 然后按照记忆完成作业。长此以往, 学生对于计算机原理的认识不够透彻, 更别用将自己所学与他人分享了。在教学前,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该将课程口述表达技巧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能先“照葫芦画瓢”。

1. 讲解作品前, 用“大家请听我说”“请大家看我演示”等词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表达作品或者操作过程时, 教师应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这种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 也可以让演示者的讲解更具条理性、逻辑性。

3. 讲解作品时, 应该速度放慢, 以便其他同学为作品和讲解进行适时的点评。

4. 讲解操作过程时, 尽量不要用“点击这个”“点一下这个

图标”“对准这个东西点一下”“用那个工具”“这样拖动一下”等口头非专业用语。教师应该多使用“单击”“双击”“单击鼠标右键”“单击菜单”“单击直线工具”“使用颜料桶工具”“按住鼠标左键向右拖动”等书面化的简单专业用语, 这样可以规范我们的课堂用语。

5. 遇到难点或者有疑问、混淆的地方可以向学生提问, 让

大家进行讨论, 用集体的智慧帮助理解, 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6. 讲解结束后, 听取大家的点评时不要关闭作品, 这样既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 也能迅速听取意见, 快速反应, 提取好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

二、要让学生开口说话, 需要教师耐心倾听

计算机课堂上学生能开口讲解操作非常不容易, 但是由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没有预习的习惯, 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所以学生讲解和点评时比较随意, 甚至有的还是说了很多话都没有进入正题。在这种形式下, 就要求教师能够耐心倾听。

1. 当学生表述正确且基本已经结束时, 教师不要急于打断他的话, 让学生自己说完结束语, 再进行点评。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述的习惯, 又可以让学生的思绪较连贯, 还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比较成功, 能全程解答,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当学生表达正确且完整时, 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项工作,

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认可,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始终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3. 当学生表述结束, 不论是正确与否, 教师必须对其表述进行点评。

这样可以让发言学生感受到尊重感, 同时通过点评可以帮助全班学生逐渐掌握口述技巧, 提供课堂发言能力。

4. 当学生表述错误时, 不要马上打断他的发言。

信息技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一样, 它是一门基于实践操作的学科, 只要操作正确, 就算表述错误那也只是言语上的错误。当学生操作、表述结束, 教师必须首先进行纠正, 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点评。

三、要让学生开口说话, 需要教师耐心点评

1. 所有的点评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的表述中一定有闪光点,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一定能找到。教师要对学生的闪光点认真表扬, 比如“回答条理性强”“声音洪亮”“讲解详细清晰”等等。

2. 点评时, 不规范用语一定要认真纠正。

学生刚刚开始口述表达, 非书面、专业用语的表达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计算机学习, 用不规范的程序回答问题也将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久而久之, 课堂随意性会越来越大了。

3. 点评时, 一定要完整、详细, 不要因为课程内容多、课堂时间紧这些借口而草草完成点评。

有可能学生的一个小毛病因为教师的疏忽而没有及时改正, 成为习惯, 最终无法纠正或者浪费更大的精力来改正这个小毛病, 成为了“小问题导致大麻烦”的老大难。

4. 作品点评结束后, 教师应该给学生申述的权利, 也应该给其他学生点评的机会。

课堂是学生的, 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课堂, 只有让学生能各抒己见的课堂, 只有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学生有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问题, 无法注意到自身的毛病。通过同学间的互相点评, 也能达到监督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只要教师能耐心教育引导学生, 耐心倾听学生的口述表达;耐心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点评, 学生就一定能积极参与到开口说话的人群中。让我们教师用好耐心这个“杠杆”, 用爱心熏陶、感染学生, 让他们愿意开口说话。我相信, 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责编张景贤】

摘要:新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高效课堂也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要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学并且能将个人所学自信且有条理地讲授给他人。但是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是教师讲解或者学生操作, 学生在信息技术仅仅会操作和动手实践, 口述能力就越来越差。因此, 怎样让学生开口说话, 就成了当前信息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8

一、片断一:故事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角,小朋友们都知道角有各式各样的,在这些角里面有一种角很好玩,它还想在这节课和大家玩一玩,你们有兴趣吗?

教师出示直角说:“直角对大家说,小朋友,明天是我的生日,我要请我的朋友来参加生日派对,它们在生活的每一处,它们和我长得一模一样,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在生活中找角.学生发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凳面上有这样的角,教室的黑板、开关、墙上的画、窗户上和玻璃上都有这样的角,家里的方桌、茶几、电视机、地板砖也有这样的角.

师:看来在生活中这样的角可真不少,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像这样的角你能给它起个名吗?

生1:特殊角.生2:直角.

师:老师也给它起了名字叫“直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和它玩一玩.

(采用故事的形式,把直角用拟人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既避免对较抽象的知识的单一传授与难理解内容的强制性接受,又激起学生无限的好奇心、好胜心,使学生有玩中学的轻松感.)

二、片断二:折直角,判断直角

师:直角很不服气,又给大家出难题了,它说:“小朋友,你能用纸折出我吗?”

学生纷纷动手折直角,然后交流折角的方法.

生1:我拿长方形的纸,这样沿直线折,就折出一个直角,(他没有完全对折,只是上下边对齐,左右大小不一.)

生2:我拿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就折出一个直角.

生3:我拿的是圆形纸,折一次折不出直角,我就再沿刚才折的这条线对折,就折出一个直角,我再把它展开就有4个直角.

生4: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正方形的这个角折起来,就有一个直角.(指原有的直角)

师:小朋友,认真观察生4的角,你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1:这个角是直角,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2:这个角是直角,可不是他折出来的,是原来纸上就有的.

教师把巡视时发现学生折的直角展示出来:“这名学生的角是对折一次,任意又折一次得到的”,让学生评议是否折出了直角.

生1:这不是直角,它的两边没放直.

生2:不是直角,它跟我们刚找到的直角不一样.

师:你们能否找到这个角折的毛病吗?

生1:折的不直.

生2:没有对折.

生3:折直角时,每一次都应对折.生3边说边演示.

[学生通过操作,在动手中体验、感知,加深对直角的印象、记忆,脑海中形成定型的直角.即使是用不同的方法折出的都是同样的角(直角).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判断直角,画直角做好铺垫.]

三、教学反思

有付出定会有收获,认真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处理的较妥:

(一)目的性与情境性相融合

在教学中许多内容较抽象,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抽象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凭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记忆.直角在本册内容中就比较抽象,教学时我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巧妙地把一个直角说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以拟人的方式,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它很好玩,本节课还想和大家玩一玩”“你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我吗?”“你能给我画张像吗?”“你能和我最后决战吗?”等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好胜的心理,在轻松的玩中学到了新的知识.

(二)兼顾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分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适应,特别是学困生,在旧知识尚未掌握的情况下,又要学习新知识,长时间失误积累只能更加厌倦.而本课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在内容分层、练习分层,使学生依据各自的学习水平,充分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解决不同问题,使每名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三)改进教学方式,适时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搭设“脚手架”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9

一、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望

赏识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承认、尊重差异,用欣赏的眼光让学生进步和成长。

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笔者认为不管是在“三究四学”,还是在“五步三查”流程中对学生的质疑和评价,教师都要及时表扬、肯定,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动力。

二、激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 组织者,不仅要注重培养,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培养其自身能力,发展自身的特长。

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多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多用精彩的问题设置、 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三、包容,莫让出错的学生在课堂上难看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的高效,是因为具备“包容性”。课堂上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会答、都会讨论、都能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通过观摩高效课堂,无论是专家的示范课,还是我校教师的“入门课”, 教师们都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学生积极举手展示,可是站起来一慌,事先想好的话全忘了,这时,老师给他一个微笑示意其坐下,让其他学生补充,或抚摸着学生的头“:不要紧,想好了再来。” 温暖着孩子的心。其他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同学答错或不会说而讽刺、讥笑,而是相互补充。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10

下面我就从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提高思想认识, 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让思想品德课达到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 就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让学生真正全面了解这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对我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不能把思想品德课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副科, 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另外, 结合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 从思想品德课的角度去分析, 让学生消除对这门课程的认识误区, 进而看到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感兴趣, 就要先让学生接受老师想让学生接受自己, 就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想方设法多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沟通,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幽默感、多与学生接触, 了解学生, 和他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和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知识竞赛、演讲赛、办手抄报或黑板报、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并写心得体会等。

4. 通过时事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与时事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应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 让他们了解国内国际政治, 经济、科技等现象, 并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分析这些现象,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把这些时事材料带到课堂来,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 或者观看一些录像, 这样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

要想让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仅仅靠讲解是不行的, 需要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的思想品德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把信息以最直观的反方式展示给学生,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现在各初中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多媒体教室, 为我们进行丰富多样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 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生动性, 我们就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学会怎样制作课件, 怎样操作多媒体, 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条条框框, 强调应该掌握哪些重点, 哪些难点, 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作用, 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而新课改完全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目标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 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 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 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积极参与, 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 在课堂上, 教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当众提出来, 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结合课本知识, 用课本里面学过的知识解决该同学的困难。比如, 师生之间的关系、自己和父母亲之间的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生逐渐放弃了往日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 认为学习这门课很有用, 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也就增加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全方面发展, 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接受最基本的知识, 而且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注重学生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柯建来.《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3].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大出版社.

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81-02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上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教师的主体作用呢?

1 提供调查范围,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

以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为例,教学重点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難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师在启动探究式教学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如,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横向比较,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情况,我国人口特点、现状及其给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及专家采访等形式,在课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要把数据材料分类归纳整合,明确变量,学生自己制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资料共享。其间,教师可作咨询指导。同时,教师对在课前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何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等方面要有预设。

2 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巧设起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任何能够形成一个疑惑情境的题目都可以进行探究训练。探究式学习,往往以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事件为开端。教师可利用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和动机,达到顺利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程序的目的。依靠问题,推动探究;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之后,学生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展开合作式的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大胆发言的氛围,使学生大胆地解释材料,假设、挑战证据,或批评对方的研究设想。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本质问题,使讨论集中在几个要点上。 使学生在自己的发言和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热烈的讨论必然表现出理智的差异、对立的观点和解释。杜威说:“我们要想富有真正的思想,就必须愿意坚持和延续疑虑的状态,以便促进彻底的探究,这样,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就不能轻易地接受任何信念或做出断然的结论。”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强调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加以反应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努力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形成构想。学生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通过归纳、演绎、推论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随着问题逐步展开,他们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宽容,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3 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倡导协作和平等的精神

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当学生感到有同等的权力参与讨论或者在延长的沉默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时,探究讨论会保持平衡。而严谨和谦虑的学习态度对这种平衡起了规范和保证作用。协作和平等精神是学生成长中应具有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应忽视这一长远目标。

提供材料帮助,拓宽探究范围;探究并解决问题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凭借适当的事实和资料,充分借助具体的直觉与经验进行思考。同时,任何一个学生或小组在课下所达到的领域是有限的,学生很难确定探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地位等所有问题。所以,教师要明确意识到学生所需要的信息类型,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展,通过录像和电脑展示必需的信息资料。杜威在讲到教师的参与程度问题时指出:“他不应该限制学生作出贡献,而是要在急需的时刻,当儿童经验极为有限时,提供必需的材料。”也就是说,教师要给予学生吸收和保存材料的极大灵活性。而且,教师展示的应是典型的事例,有效地暗示一类事实原则。材料应包括正例和反例。材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探究思维的空间。当学生自主地思考大量的具体的关系中所有包含的共同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时,判断才明确、坚定。另外,从大量的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即锻炼学生的推理及判断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探究发展获得新知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 篇12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把被管理者——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 学生对计划全然无知,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失去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熟悉教材内容, 力图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因素, 忽视了教学研究的对象, 没有做到因“才”施教。然而, 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如果课堂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 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再好的教师, 再好的授课艺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变的越发重要, 这也决定着一个教师能不能在授课上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 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 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我经过多次假期教学实践认为, 我们现在要采用的教学模式, 应该要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必须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 教学的组织必须首先重视这一点。

2、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 都有学生感兴趣乐

参与的活动, 因此, 教学设计中要非常重视活动的精心设计, 要让学生动起来;一、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 开头写好了, 就能吸引读者, 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当然, 教学内容不同, 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 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 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 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3、选择性精讲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课文教学见什么讲什么,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 又导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在处理比较简单的课文时, 我不再通讲全文, 而是采取让同学提问的方式, 比如我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全文并找出问题, 让其他同学讨论并解答, 学生们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课堂上进行选择性精讲时, 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 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我尽量少讲,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这样做的目的正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技巧完成自己终身学习的目标。

4、精讲多练。

做句型练习活动时, 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精讲, 就是讲解要精辟透彻, 画龙点睛, 要抓住实质, 依靠大纲, 钻研教材, 落实每篇课文知识点, 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教授新知识时, 经常让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兴趣, 获取知识。多练是指在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充分地进行大量有实效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 还应做到: (1) 内容适当集中, (2) 内容逐步加深, (3) 单项练习与综合性练习并举, (4) 注意全班同学反映, (5) 为学生当堂解决问题。在练习中, 运用多样化的形式, 例如, 连锁操练, 同桌问答, 小组角色表演, Polly says等, 也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 如小组活动, 让班内兴趣小组的学生当老师, 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一位兴趣小组的学生各负责一组, 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掌握得又快又好。双人活动, 横排, 纵队, 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面, 言语实践。就新授内容向学生提问, 让他们试着回答或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去预习, 听讲,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准备了一个小本子, 将回答错的同学记下名字, 课后要求重做错的部分, 这加强了学生主动复习知识的环节。

5、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听课兴趣。

学生们用英语大多在课堂上, 因此时刻注意保持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满足学生学用英语的愿望, 不要因为一些不利因素而影响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少批评, 并且真诚、和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时, 要尽量淡化。

6、尽可能提供说英语的环境。

中国学生学英语缺少语境, 因此在上课时总是尽量说英语, 学完一篇课文后, 老师可设计出一些问题或者“True or false”让学生回答, 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学完《Computer》这篇课文后, 我问学生:Do you think computer can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eings in the future?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it?这不仅可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让学生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组织学生分析主题句, 归纳大意, 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并且表达出来。这些方法避免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单一性, 突出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求学生平时多使用英语, 要进办公室或迟到必须说:May I come in?平时跟老师打招呼多用英语, 向同学借东西说:Can I use your…?同时开辟英语角,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说英语的机会。

7、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 也往往会喜欢上他的英语课, 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 因此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 将欢乐带给学生, 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 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经常找学生谈心, 进行家访, 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 并精心设计学生们的作业, 认真批阅, 及时为后进生补缺。一切为学生着想, 使学生们主动地去学。

上一篇:间歇充气加压下一篇:自来水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