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24-10-18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共12篇)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1

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教和学的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 学生将学得积极, 学得主动, 学得扎实.怎样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动起来, 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设置悬念

科学上的前沿悬念往往成为人们创造发明的“引发剂”.在新课程背景下, 在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 设置相关的悬念, 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 我在“指数”一课的教学活动中, 我先出示一张白纸演示后说:“同学们, 如果我把这张白纸连续对折20次, 你知道可得到多少张小白纸吗?如果这张白纸的厚度是0.1毫米, 那么对折20次后有多高?这个数可大得惊人哟, 变成了100多万张, 有30层楼那么高.”学生觉得很奇怪, 于是老师就告诉学生, 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新知识, 很快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样, 学生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整节课就能全力以赴, 饶有兴趣地学习新知识.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 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上“概率”时, 用故事引入:“传说战国时期, 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 同等级的马中, 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 有一天齐王要和田忌赛马, 双方约定:比赛三局, 每局各出一匹, 每匹马赛一次, 赢得两局者为胜, 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 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 那么田忌将马如何出阵才能取胜? (2)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 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 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又如, 在上“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时, 用诗谜引入:“李白无事街上走, 提着酒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多少酒?”.这样用故事、诗谜等导入新课, 趣中置疑, 疑中生思,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活动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这样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标》倡导:把学习内容渗透在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在动中学, 在玩中学.例如, 我在上“概率”时, 组织课内活动:第一组, “抛硬币”, 第一次抛出一枚硬币后, 第二次又抛出一枚, 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第二组, “开锁头”, 有三把钥匙和两把锁头, 其中有两把钥匙能对应地打开这两把锁头, 随机抽出一把钥匙, 能打开锁头的概率是多少?第三组, “抛骰子”, 同时抛出两个骰子, 点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第四组, “抽球”, 第一个箱子放有4个白球2个黄球, 第二个箱子放有3个白球3个黄球, 从第一箱抽出1个球后, 又从第二箱抽出1个球, 能抽到2个都是黄球的概率是多少?将知识活动化,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四、讨论争辩

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 营造民主评议氛围, 发言同学可以对自己的意见进行辩解,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让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 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 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为此, 创设充满生机的教学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体验思维的成功.学生们将从快乐的课堂走向自信的人生.

其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环节.特别注意, 能让学生说的内容, 教师绝不能代劳.一般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 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 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学生有得说、有得做、会说、能做.

第三, 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 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富有成就感, 使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2

云安县前锋镇中学

瞿飞雄

近几年来,我县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尤其是我们乡村中学。在某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对语文学习是处于一种讨厌的状态。这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不可逃避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得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学习积极性主要指一种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待语文学习的认真、紧张、主动而持久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要靠长期积累,语文能力要长期训练。所以要使与我儿女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联系生活,满足现实需要

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现实问题,这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我们必须得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实际感受得知识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采用的是先分析课文,再联系生活的方式教学的。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背影》一文里面父亲买橘子的情景的视频展示在教室的VCR平台上,然后让学生边根据课文的泛读,边看视频。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自己父亲的背影的。特别提醒学生,尤其是那个马褂棉袍蹒跚地爬月台的胖胖的老父亲的片段。视频播放完后,我深情的说:这个背影不知道 打动了多少读者,不知道让多少人看到了无言的深情,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学生开始沸沸扬扬的讨论。

正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就说:是因为父亲当时爬月台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接着我就开始问学生:你父母多大年纪,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有没有留意过他们工作时的情景。因为我班95%以上的学生的父母都是靠种田或在工地上做水泥工的,因此对他们的工作情形历历在目。但问他们有没有认真去观察和了解父亲时,他们的回答是除了严厉和陌生外,几乎没有其他印象,根本就没有认真留意过父亲工作时的背影,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过父亲的辛劳。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叫学生马上闭上眼睛。自己静下心来,慢慢想,收割稻谷父亲背谷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这时,我偷偷的留意学生,有的眼角开始湿润了。

过了几分钟,我开始说话了:父爱是很少被赞颂的,那么今天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用自己朴实的言语,好好的赞颂一下自己那伟大的父爱。我还是提示了学生,可以通过收稻谷、摘沙糖桔等。这样让他们也了解生活并不是那么轻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满足成就感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靠磨嘴皮子(老师讲,学生听)是提不高教学效率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和学生探讨完课文后,我就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以“我的于勒叔叔发财后„„”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所有的想象力,200—300字左右。第二天收回来后,发现有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班上相对来讲认为是学困生的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于勒叔叔发了财回来后,知道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度假旅游,于是到船上扮成卖牡蛎的,来试探菲利普一家的态度。他“巧遇”菲利普一家,菲利普夫妇不肯相认这个“穷鬼”弟弟。顿时,于勒卸下自己 2 的“武装”,当场决定,说把自己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和穷人家的孩子,此时此刻,菲利普太太大吃一惊,当即晕倒了。这一篇小作文,我把他当做是范文,输进电脑,在班上的VCR平台上展示了出来。学生大胆的创意,赢得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 了起来。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满足对爱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重视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聊生活、聊学习、聊家常„„形成融洽的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的师生关系。从而满足学生被重视、被爱护、照顾等需要。学生因为爱老师,慢慢的,就爱上这一门学科了,也就开始对这一学科产生了兴趣。相反,没有对爱的需要的满足,就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慢慢的厌恶这一门学科,教学要求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即使再有趣的课文的课堂,也会慢慢的沉闷了。

怎样让课堂“活”起来 篇3

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有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做到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一、语言富有诱惑力——使学生愿意听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海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

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趣味性: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

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二、问题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愿意想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活动具有驱动力——使学生愿意说和做

学生积极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主要标志。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绝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4

其次, 重视交际活动, 使语言活起来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 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手段, 教学活动化, 活动交际化。师生之间, 特点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 让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产生交际的欲望, 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 从而在课堂的实践中, 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第三, 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使课堂进一步活跃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5

南城十小王盼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快乐的学习天地。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很好的发挥,加之引导,才能让学生学会学语文。

二、创设激趣,调动氛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中,要有激发学生欲望的导入环节,更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富有激情。教师要要根据不同的文章转变自己的感情:或深沉、或浓烈、或激动、或忧伤、或难过。只有教师的感情赋予变化,学生才能融入其中。

三、语言生动,富于变化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位语言大师”。初次看到这句话,表示非常认同。如今再次读起,更会感到“任重而道远”。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还包括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在前几天的培训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规范、简洁、准确。语调要有激情,要抑扬顿挫。文章中的喜怒哀乐,各有其音。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力争风、幽默、生动,适当口语化、通俗化。让学生由语文联想到生活。最后,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和逻辑性。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学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语言。教师更应注意使用逻辑连词,善于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故在“活”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必然是一位语言大师。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的语文课堂更是如此。遇到问题,小组之间共同讨论研究,得出答案。课堂不仅变得活跃起来,更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五、爱是基础,更是王道

“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爱是教育的灵魂。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人。教师只有用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爱,更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知:在语文教学中,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吾将上下而求索”。

怎样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6

当前,小学数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学要求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区别,给我们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激活课堂,并创造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是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1 变“理论”为“实践”

数学的概念、定理较多,这类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如果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法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吸收。此时,教师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感受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不仅让学习生动有趣,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边的特点时,有的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同学们都记住了,而对于什么是对边却是一片茫然。这里,如果让学生用编上号的长方形纸实验:怎样折才能知道1号边和2号边谁长、谁短?那1号和3号呢?……以此类推。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对边知识。这样做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语言交流能力,体验了数学的实践性。

2 变“乏味”为“趣味”

能通过课堂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数学学科,你就是成功者。因此,从改变教学方式来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时,设计了“一个正方形,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一题,大多数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四个”。教师不否定每一种的答案,学生们均感到茫然。这时,老师让学生们自己来排除错误的答案,并说明其原由,最后再来画一画。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了正确的答案,于是由惊讶转而欣喜。这样的课,学生感到印象深,趣味浓,余味长.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形式多样、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就十分必要了,会使学生渐渐地爱上数学课。

3 变“讲堂”为“学堂”,变“主演”为“导演”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改革后,课堂由“讲堂”变为了“学堂”,教师由“主演” 变为了“导演”,学生真正地在教学上处于了主体的地位,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也因此而生动鲜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开始只让学生跟教师一起各拿起一个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而认识四种图形。然而,随着课堂教学经验的增加,我便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觉?然后再全班归纳总结出四种图形中每一种的特点。可想而知,通过改进后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们的兴趣浓了、热情高了,主动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 变“被动”为“主动”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学生要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价值,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2册数学26页的思考题时,提问:共有12个男生,两个男生之间插进一个女生,可以插进多少个女生?我先让学生猜一猜:你认为女生有多少个?再评一评:这个答案对吗,为什么?最后再由学生来站一站。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习的氛围浓了,学生的思维活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并从活动中自己理解、并掌握了知识的内涵。

怎样让化学课堂“活”起来 篇7

一、扮演好自己在课堂里的角色

1. 灵活、有效地驾驭课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学生平等、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以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探讨中掌握学习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新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 合理、巧妙地引导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引导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巧妙、合理地诱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弄清问题、解决问题。引导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要讲究质量和效果,并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也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和愉悦,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3. 讲究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学生心理,把握提问的技巧,将问题化难为易;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思考中。

二、注重学生生活中的观察、感悟和体验

由于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进而提炼出相关的化学问题。

例如,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由于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兴趣自然会产生。所以,要让学生更多地实践,更多地接触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的实践中,运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去开拓、挖掘化学知识天地。

三、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 转变学生的角色。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地解决问题。这样做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完全参与到课堂之中,也能逐步把学生从“要我学”的观念中转变到“要我学”的角色中。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的环境,学生就会完全地放开来学习、讨论、交流,课堂气氛也相应的活跃了,学习的欲望也提起来了,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 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分组时,要合理安排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对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进行组合和分配。学生搭配得好,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高涨,对问题讨论也积极、深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反之,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分小组进行讨论时,要完全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的分组,使学生的讨论能够全面开花,并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3. 有效的参与。

学生在讨论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把握合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能够顺利、轻松地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就会更加的活跃,讨论会更加激烈,所有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但在小组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学到很多的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8

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收音机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4“Shopping”这一课时,就利用共享中的教学软件,将各种商品的图片展现在电脑上,让学生充当购物者,运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则充满激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他们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在组织课前活动时,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开展Free talk活动,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句型、自我介绍句型,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2.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体主动参与,使其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Unit 3“My Family”和Unit 4“A Birthday Party”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然后口述,并运用句型进行家庭及人物的介绍,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说话练习了。长期的训练,使学生由克服了说英语的胆怯心理变得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出色的表现。

3. 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Unit 3“In my Schoolbag”时,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运用句型猜测老师的提包和笔盒中分别有什么。这样,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三、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对知识记忆得也特别牢固,教学效果自然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当中,注重师生集体互动、生生互动

1.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集体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交流,更是心灵和心灵的交流,所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当我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总会抛给学生们很多的问题。“仍给”集体的也有,“扔给”学生个体的也有。然后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这样我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当然每个问题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比如学生们都很累了,我就会问一些“How are you today?Do you feel tired?Do you want to play the computer game?”等,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那份热情,同时也唤起了他们活泼开朗的个性,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其实就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在英语课进行的期间开展学生们之间的讨论,有同桌之间的讨论,也有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学会集思广益,学会讨论,学会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学会团结合作,同时也给学生们一个“发泄的舞台”。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生生互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更有兴趣也更有信心。

五、尊重个体,使作业活起来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有小部分学生处于学习的困境中,缺少学习的动力、方法、良好习惯和学习环境,不达标的成绩使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由此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对作业做了这样的处理,作业不是教学内容的翻版,而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作业可分为必做和选做等形式。必做的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并及时反馈;选做的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提供相关的作业;作业形式有书面的、口头的,与partner讨论完成的。可以是几个同学一起排练对话、讲英语故事,编英语课本剧、办英语小报、举办脱口秀,等等。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意完成这些作业。

怎样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9

一、“活“起来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对英语要有好奇心, 喜欢听别人说英语, 能听懂教师简单的指令, 如做小游戏、打招呼、做简单的问答和对话、涂颜色等, 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 能唱英文歌曲, 能读懂简单的英语小故事, 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能书写单词和句子等。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 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扎实训练学生语言技能, 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实行角色转化, 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一) 教师是语境的创设者

语境是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学龄前儿童在入学前就能够运用母语自如地进行表达和交际而且具有一定的语感, 究其原因就是儿童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使然, 学外语同样如此。

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英语语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发音纯正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语言的环境。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发挥学生感知记忆的优势, 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方法在英语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 主动参与语言实践, 使英语学习变得既容易又有趣。

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全英语教学, 摆脱母语的干扰,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听、说英语的机会, 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教师可利用放录音、看电视、听VCD光盘等多种形式, 来创设语音纯正的英语听说语境,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 教师可把教室的空间布置成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 让学生在教室见到的全是英语信息。这些英语信息会在无意中进入学生的大脑, 以增强学生视觉信息的输入。

(二) 使用丰富有趣的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 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使用丰富有趣的情景, 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语言的表达总和人的活动或者周围的情景有联系,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师要让学生在情景中学, 在情景中练, 在情景中用。尽量选取低年级学生熟悉的情景, 让他们深有体会。

例如, 教师可以创设商场朋友见面的情景、新同学在班中自我介绍的情景、问路的情景、购物的情景、看病的情景等生活中真实的生活情景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使学生必须用英语应付, 学生处在真实的环境中, 学英语的劲头会很足。将学生带入有趣的情景中, 学生会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授的内容, 这样学生学到的是自然的句型、句式, 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课堂对话。

(三) 多样的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多变时期, 他们好玩、好动、好胜且好奇心强。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内容, 提高效率。在传统教学中, 英语学习常采用机械重复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呆板、机械、枯燥无味,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那么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克服训练的枯燥。

1. 用顺口溜来记忆单词。

例如, 尺子, 尺子, ruler, ruler, ruler, ruler.爸爸爸爸怎么说, father, father, farher.等等。编成顺口溜再加上一定的节奏效果会更好。

2. 唱唱跳跳。

唱歌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 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是光是单纯的唱形式很单调, 每一首歌都加上一定的动作, 如拍拍手、动动腿, 学生会很开心。

3. 做做画画。

小学生都喜欢画画, 在学完颜色的单词后, 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黑白图画, 让他们涂上颜色, 比比谁涂的颜色最漂亮。并且用英语说出所图颜色的单词, 这样一来不仅复习了单词, 还锻炼了口语。

(四) 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动力源泉, 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师爱的教师。因此,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教师要努力做学生的朋友, 走近他们, 做到与学生自然交流、真诚沟通、面带微笑, 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二、“动”起来

(一) 学生在学习中应主动参与交往互动, 从而做到自主学习

新课改强调落实三维目标教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 倡导自主学习, 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就是指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要我学”改变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 做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们常用的交往互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同桌交往。

这种交往简单易行, 时间耽搁少, 一般用于小的问题、小的知识点的讨论和突破。但两个人互动信息量少, 形式单调。教师要避免一味采用两人活动。

2. 小组交往。

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练习的知识面更宽, 出现的情况更多, 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

3. 自由交往。

相对前面的两种交往活动方式, 自由交往更费时一些, 但有时效果不错, 例如, 教师布置每个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最要好的同学的外貌, 例如, “She has bigeyes, has a small mouth, has long hair……”。学生可以找到自己要好的朋友, 两人一组互相描述, 学生会十分感兴趣, 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 学生在学习中要启动思维

虽然小学生学英语主要靠模仿和记忆, 但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有思维的介入, 会思维, 才会发展得更好。

1. 教师要做到尽量使课堂教学英语化,

少用汉语, 可以给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条件, 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小学英语中很多词汇都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呈现词义, 教师通过手势、眼神、动作等组织教学,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猜想、去领悟, 从不懂到懂, 从模糊到清楚, 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 课堂教学要任务化, 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任务型教学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 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每一节英语课的任务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 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 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10

很显然, 教师、学生和课堂舞台这三者, 在迎接这一轮课改挑战, 追求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中, 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读书充电, 使教师自身活起来。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 特别强调教师要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自主发现的引导者, 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而, 语文教师要适应这种变革, 积极转换角色, 角色的转换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读书“充电”。

(一) 、多读有字之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这需要语文教师认真“下水”, 多读一些有字之书。精读教材, 用心领悟课文, 力求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 改变依“教参”画瓢的做法;泛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 特别是近年来的杂志报刊, 浏览相应的教育网站, 学习借鉴现代教育传媒及相关信息;最后还要读一些有关语文教育改革动态方面的书, 了解教改前沿的信息, 不落伍于时代。此外还有意识的翻阅历史、地理、政治、哲学等书籍, 增强大语文观。这样, 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丰富的积累、新颖的见解、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和精湛的导学技艺, 叩响学生的心弦, 不仅教活了语文课, 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素养。

(二) 、能读无字之书。

“生活处处皆学问, 社会时时有新知”, 社会生活便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我们教师要读这本书, 只有走进底蕴深厚的社会生活, 感受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才能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 新的信息, 紧跟时代的潮流, 不被时代淘汰。如果我们开放自己的视野, 开放到社会, 开放到大千世界, 自觉接受学生对自己知识的质疑和挑战, 就会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改变观念, 让学生主体活起来。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实际实践中, 我们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 打破教师唱主角的局面, 让学生当主体, 改“讲堂”为“学堂”, 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我在教讲读课文时, 往往会给学生一、二课时, 自读课文则给学生半小时左右的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预习, 自读钻研、讨论、交流看法, 偶尔相机引导点拨。学生思维活跃, 积极性高涨, 往往能提出数十个问题, 问题涉及标题、内容、结构、主题、表达方式、字、词、句、修辞手法、作者观点、写作背景等多方面。有些问题, 学生相互之间就能解答。有些问题, 学生解答不出来, 我便请学生书写到黑板上, 适当的指点后, 全班集体探讨, 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推想或理解。有些问题, 师生一时难以当堂解决, 留作课后各自搜集资料, 作进一步的探讨。下次课师生见面再交流。这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以及大胆设问、勇敢质疑的精神。教学中, 我们把时间多给学生一些, 学生便在默读中思考,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诵读中积累素材, 在精读中体验品味, 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 他们的个性得以尊重, 独特感受和体验得以交流。一堂语文课学生学到了知识, 感受到了美的享受就一定会激起学语文的乐趣, 也就活起来了。

在作文课时, 我让学生自己出题目, 分小组讨论, 确定中心和材料, 发表各自的见解,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自己熟悉的内容和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 最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送给同桌或老师批阅, 并交流批阅感受。师生共同学习, 这样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表述自己的真善美。写作成为精神交流的一种方式, 学生怎能不爱作文课, 课堂也就自然充满活力。

三、注入活水, 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1、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 而不枯竭, 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其目的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是写作的活水。据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便是在与众人聊天中积累素材而写成的, 这启示我们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才有活的课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是抒发父子之情的名篇佳作。教师讲起来泪流满面, 而学生却无动于衷, 满脸漠然, 这是为什么?学生缺乏这种生活体验。我执教该课文时, 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外貌、动作和神态等, 并要求动笔行文, 等到上课时, 让学生们把自己观察的和当时的感受带进课堂交流, 学生们相当踊跃:有的描写父母的手, 有的描写父母的背, 有的描写父母的脸……虽语言朴实, 但感情真挚, 整个课堂充满了亲情氛围, 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此基础上, 学生自读《背影》, 便水到渠成了。这样, 把教材和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既便利理解课文, 又受到情感的熏陶, 还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把语文活动纳入语文课堂。活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 谋求发展的阵地, 脱颖而出的机会。活动同样对学生充满诱惑与刺激。我们教师适当的开展语文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多种潜能, 更何况语文课本本身便具有活动的特质。在实践中, 针对一些形象比较鲜明的文学作品, 如《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采用表演来学习;论点鲜明, 论据充分的议论文, 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理想的阶梯》采用辩论进行学习;诗歌单元采用朗诵比赛;消息单元则用当小记者、小主持人、小播音员进行;作者介绍则采用“我为名人伟人作小传”活动, 此外还有口述今日要闻, 口语交际课上的演讲比赛, 口语实际运用比赛;作文课上的寻找佳句活动, 诊病活动等等, 形式多样, 紧扣语文课堂, 非常受学生欢迎。实践表明, 活了有动力, 动了有活力, 活动挖潜力, 活力出能力, 师生互动频繁, 搞活了课堂, 充满勃勃生机。

3、把民主和谐的氛围营造给学生。反思过去的语文课堂, 之所以令人压抑沉闷,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封闭, 封闭的知识体系、教学时空、教育观念, 再加上教师的专制思想和话语霸权, 课堂像一块封建领地, 剥夺了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独特理解、追问、质疑和批判的权利, 把学生宝贵的求知火花和批判精神的萌芽一一扼杀掉了, 以至错过了课堂增色的良机。时至今日, 我们教师得改善课堂氛围, 让民主自由和谐充满课堂。首先, 师生关系要和谐, 我上课时, 总把满脸微笑带给学生, 善待学生的错误, 多肯定学生的长处, 把学生当亲密的同伴, 他们思路开阔, 发言积极, 想象奇特。课堂的精彩瞬间, 语文的长久魅力来自师生的双向带动和共同创造。其次, 生生关系要和谐, 学生们相互间应是朋友, 学习上应是良友, 课堂上应是平等的谈友。在课堂上我尽力给每位学生均等的对话机会, 均等的表现机会, 尤其关注基础相对差的学生, 每个学生找到受尊重的感觉, 从而也尊重他人, 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共同交流探讨, 解答问题, 课堂也随着学生的活跃而精彩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11

一、让教师在课堂中活起来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课堂活跃的关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我认为教师至少应从这四方面去努力。

1.依托文本,激活课堂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 ,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 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如《梅花魂》是一篇极具抒情色彩、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魂”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外祖父爱梅花上,而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外祖父客居异乡,眷恋祖国的深情,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爱上语文课堂。

2.利用语言魅力,激活课堂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的美感作用。比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首先播放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图片,并插入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景后,再引导学生:多么美丽、迷人的春天哪!然而,此时,诗人却要和朋友分别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快打开书读读吧!孩子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的读起古诗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自然流露,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和感悟也自然升华,如此,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3.赏识评价,激活课堂

轻松快乐的课堂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绪,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即使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也会受到集体情绪的感染,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会情不自禁地有了“老师,我想说的”涌动。这就需要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当学生专心注意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竖起大拇指。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说得好!感谢你”“夸夸你,你真棒!”等语言。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多得些认同,少些失落感、失败感。这样学生会慢慢地消除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课堂上学生不再拘谨,踊跃参与,使课堂活跃了起来,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4.不断学习,激活课堂

要使教学上有特色,课堂上有生机,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对教师有敬慕心理,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是他们言行的榜样。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管。”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技术信手拈来,语文课也必定能左右逢源、活力四溢。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师的要求下,他们总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这样,课堂纪律固然好,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学生的个性被埋没,灵感被压制,创造性被扼杀。只有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才会活起来。

1.让学生去说

说话是语言训练,教学中积极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多说多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如《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对课文内容作深入的理解,而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头鲸,结合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面向大家作自我介绍,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鲸”们在介绍自己时,不但运用了书上的知识,把鲸的特点很好地向大家作介绍,还把课外所了解到的鲸的知识也带到了课堂中来。通过“鲸”自我介绍,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口语训练。只有在课堂上真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创造实践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2.让学生去观察

新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有助于学生们观察、想象与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还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把教科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课前布置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孩子们欣喜地去野外观察,去野外寻找。捕捉蝴蝶,观察蚂蚁,寻找蟋蟀 上课时,他们捧起教科书兴致勃勃地诵读课文。此时,文中的一个个词与观察到的事物很自然地联系起来,学生在观察、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文字活起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情感得到了释放。

3.让学生去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他们富于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性、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练说。如: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龟被人救下时,如果它和人类一样会说话,它们会对人类说说些什么?后面大批幼龟被吃的悲剧是不是就能避免呢?学生各抒已见,加深了对“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好心做了坏事”这一主题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设计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激活学生思维,课堂上学生表达激情很高。

4.让学生去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低年级的课文内容泼,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些有情节性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又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在熟读课文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让两个学生表演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演一演,说一说,适当编排一些动作,穿插几句精彩的对话,学生亲身感受草地带来的乐趣,也让课堂鲜活、有趣、新颖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12

一、民主和谐, 让课堂“松”起来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民主的环境中, 学生的心情轻松愉快, 无压抑感, 在与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中, 容易形成创新人格。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教师不能“唯我独尊”, 而应该谈化权威意识, 放下架子,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 大胆发表独特见解,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我们的课堂“松”起来。有一堂公开课《将相和》, 教师叫学生谈谈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认错。他们都受到了教师的充分肯定。这时,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 我觉得秦王能把秦国治理得如此强大, 很了不起, 我也很佩服他。”没想到他却遭到教师的一阵斥责: “秦王贪得无厌, 又如此强暴, 你佩服他, 你思想这么歪, 上课到底有没有专心听讲?”紧接着又是同学的一阵哄笑。其实他的发言很有道理, 又能独辟蹊径, 就因为与老师观点不一致, 就遭到扼杀, 试想, 以后有哪一个学生还敢对这个老师提出不同见解, 来挑战他的师尊呢?这样的课堂又何来民主和谐可言, 气氛又怎会宽松呢?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新课程强调课堂的民主, 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 关注学生的情感, 做到心中有学生, 与学生平等交往。

二、赏识学生, 让学生“乐”起来

信心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失去了信心就是失去展翅高飞的翅膀。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明显。老师应该怀有赏识的心理, 去细心挖掘每位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独特的见解, 及时给予真诚的赞扬,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使学生受到鼓舞, 促使学生产生尝试的冲动。“你真聪明!”“你能想出这个办法, 比老师厉害!”“你这种解法是新创造!”……一句句鼓励的话语,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只不过是信口拈来, 但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一股暖流、一股力量的源泉, 将使学生的心“乐”起来, 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而不是一种压力、一种沉重的负担。它能激起强烈的创新欲望, 树立创新的信心, 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

三、自主学习, 让课堂“动”起来

教师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结构, 逐步构建以自由对话、自学、启发、练习、建构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思考的时间、言论的自由、讨论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使整个课堂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以《索溪峪的“野”》一文的教学为例, 在初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 弄懂生字词的基础上,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 并请学生说说:①索溪峪给自己的整体感受。②从哪几方面感受到索溪峪的“野”?最喜欢哪个方面?以小组讨论形式在全班形成文学交流局面。③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喜欢它?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④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生动具体?从中自己学到哪些写作方法?整个过程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这样, 整节课的效果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充满乐趣。

四、拓展延伸, 让课堂“大”起来

扩大课堂容量, 做好课外延伸, 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这使我们的语文课内容更加丰富, 同时能激活学生思维, 拓展学生知识面, 提高思维能力,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大”起来, 气氛“活”起来。

1.抓住文中空白, 让学生“想”起来

语文教材入选的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好作品, 而其中又有不少“空白”处, 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空白效应, 激活学生思维, 把课堂向更深处延伸, 同时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完《穷人》一文后, 可以让学生想想:渔夫一家本来日子就很穷, 如今又加上两个孩子, 以后日子怎么过?

2.注重实践, 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鼓励学生多动手。学习《鸟的天堂》, 可以让学生学当小导游;学习《捞铁牛》, 可以做浮力的试验;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可以让学生当当环保小卫士;还可以让学生编手抄报, 做社会调查……让学生动起来 , 在活动中发展思维, 培养动手能力。

3.深化理解, 让学生“演”起来

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好表现, 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我们能充分运用文中的角色, 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内容, 或朗读复述, 或描画, 或表演, 将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兴奋不已, 主动投入学习, 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4.激活创造, 让学生“写”起来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抓住教材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让学生加以想象, 编写故事。例如让学生写一写《龟兔二次赛跑》、《狐假虎威续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身边》……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自然而然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空间场所下一篇:司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