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死水活起来

2024-09-11

怎样让死水活起来(精选10篇)

怎样让死水活起来 篇1

有人曾把语文课堂形象的比喻为一潭“死水。认为语文课堂枯燥乏味, 没有新意, 如同吃剩饭一样, 与嚼蜡同一个味道。那么, 如何去搞活语文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这个问题。

一.对教材处理要“活”

语文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改革, 可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可行的教法, 但已基本上从“满堂灌”中走出来, 从“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中走出来, 加之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语文教学正走向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从许多优秀教师的教案中, 从各种教研课的实践中, 不难看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对教材处理的灵活性。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优秀的文章, 是供学生学习的范例, 也就是教学所利用的一个材料而已。既然只是一个材料, 那么就要求教师对材料进行再创造。教师不是一个传声筒, 而是一个创造者。这个创造就是灵活处理教材。对一篇同样的课文, 我们可以当作写作的示范, 也可以当作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的思维能力的范例, 也可当作训练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的范例。譬如:上《周总理您在哪里?》就把它当成作文课上, 咀嚼那诗化了的语言;鉴赏课文的链垫、衬托的表现力;也可当成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的思维能力。“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眇处非刀尺。”教材处理活了, 就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激发他们习语文的兴趣。如每课照搬《教师用书》, 天天让学生吃萝卜白菜, 做到是好做, 简洁、方便, 但学生天天吃, 会腻, 会营养不良, 会贻误苍生的。

二.教法要“活”

教师也可以说是一个导演。张艺谋有张艺谋的导法, 冯小刚有冯小刚的导法, 对一节课该怎样导?就要根据课文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安排。传统的“满堂灌”, 还是得要。对所肯定的“前桌与后桌的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擂台”、“男生女生的辩论”等等, 热烈是很热烈, 但也不能动辄如此, 还得根据课文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层次安排。比如我们上徐志摩的《示儿诗》, 我们的重点最好不在讨论上, 而在于反复地朗诵, 去体味诗歌的意境, 去体验诗歌的那种音乐美。教师这个导演不好当:一要把课堂导“活”了, 二要把学生的基础夯实了, 三要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了。对作家不同的风格, 对不同体裁、题材的课文所需要的教学方法要有不同的导法。把语文教师喻为“导演”是自诩, 是有些攀龙附凤的感觉, 倒不如说像一个厨师, 把知识烹调成不同风昧的佳肴, —把蕨菜可烹出“龙凤爪”。因此, 教学方法单一不行, 照方抓药不行, 还得根据课文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掣力祛的灵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

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学过程可以说是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或, 在传统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说提扮演着课堂的主要角色, 成为课堂的主宰者。一堂课四十五分钟, 教师讲得天花乱坠, 课堂秩序也很好, 可到头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 效果却不大, 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呢?就是没有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新理念和新教材的改革下, 务必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其中,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把学习语当成一种毂, 让他们乐在其中, 而不是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苦差事来应付。有人说语文教学正如一场演奏会, 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广大的演奏者, 悦耳动听的音乐需要他们来演奏, 教师只不过是一名指挥者, 引导指挥挥演奏者而已。

朱熹曾在《观书有感》说到:“问渠那得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那么, 要使语文课堂这潭“死水”荡漾起来, 成为清澈见底的“活水”, 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处理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同时时做到不仅备教案, 备教材, 而且要备学生,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 语文课堂这潭“活水”才会永不枯竭。

怎样让死水活起来 篇2

(本文原创已经发表) 江苏省 陈寿红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了英语知识,得到了交际的技能,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会乐于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时刻应该具有这样的观念: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要从课堂教学着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让学生听讲和做笔记的过程,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交际活动过程。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让教法“新颖”起来

教师在备课、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将英语学科的知识激活起来,再依照教师的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要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时,播放出一段问路的场景,启发学生造句: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 Cross the road and you’ll see the museum. Walk past.../ Go straight on.A is north/south/west/east/northwest/northeast/ southwest/southeast of...等结构和句式,让学生很快学到了几个方向名词。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革新必须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再精彩的讲解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如果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的讲解演示,既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明显,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活动”起来

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这种做法是很有利的: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Dialogue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2.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全员参与,交替互动,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边教新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第三、改革教学模式,让方法 “更新”起来

单一而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第四、转变教师角色,让关系“和谐”起来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的良好关系特别重要,而良好的关系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命令、训斥和歧视的教学必须杜绝,我们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发、鼓舞和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微笑”应是我们贯穿始终的表情。自然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适时通过面部表情去吸引学生,用点头或幽默动作给学生以鼓励、信心或提示。教师在指出学生的缺陷时,应该积极的评价,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肯定,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都能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佳发挥,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3

一、提高兴趣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教学中当一个小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进而不会感到学习学习是一种负担,为此,教师应从多方面给予引趣。

1. 以图引趣。有特色的图形能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和刺激思维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讲数学的组成时,画上学生喜欢的动物再配上不同的颜色来教学,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深刻理解了数的组成。

2. 语言引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设问引趣。“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参与

在教学实际中,要从各方面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设问,让学生直接参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结论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参与及自我表现心理,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作用。

3. 让学生自编练习题和自我改错。适当地让学生自编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更为熟练的掌握与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有用。

三、及时表彰

成功和愉快总是相伴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特别对后进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在教学环节中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取得成功的愉快感中增强信心,奋发向上。

怎样让课堂“活”起来 篇4

一、设置悬念

科学上的前沿悬念往往成为人们创造发明的“引发剂”.在新课程背景下, 在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 设置相关的悬念, 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 我在“指数”一课的教学活动中, 我先出示一张白纸演示后说:“同学们, 如果我把这张白纸连续对折20次, 你知道可得到多少张小白纸吗?如果这张白纸的厚度是0.1毫米, 那么对折20次后有多高?这个数可大得惊人哟, 变成了100多万张, 有30层楼那么高.”学生觉得很奇怪, 于是老师就告诉学生, 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新知识, 很快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样, 学生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整节课就能全力以赴, 饶有兴趣地学习新知识.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 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上“概率”时, 用故事引入:“传说战国时期, 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 同等级的马中, 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 有一天齐王要和田忌赛马, 双方约定:比赛三局, 每局各出一匹, 每匹马赛一次, 赢得两局者为胜, 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 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 那么田忌将马如何出阵才能取胜? (2)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 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 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又如, 在上“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时, 用诗谜引入:“李白无事街上走, 提着酒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多少酒?”.这样用故事、诗谜等导入新课, 趣中置疑, 疑中生思,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活动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这样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标》倡导:把学习内容渗透在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在动中学, 在玩中学.例如, 我在上“概率”时, 组织课内活动:第一组, “抛硬币”, 第一次抛出一枚硬币后, 第二次又抛出一枚, 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第二组, “开锁头”, 有三把钥匙和两把锁头, 其中有两把钥匙能对应地打开这两把锁头, 随机抽出一把钥匙, 能打开锁头的概率是多少?第三组, “抛骰子”, 同时抛出两个骰子, 点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第四组, “抽球”, 第一个箱子放有4个白球2个黄球, 第二个箱子放有3个白球3个黄球, 从第一箱抽出1个球后, 又从第二箱抽出1个球, 能抽到2个都是黄球的概率是多少?将知识活动化,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四、讨论争辩

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 营造民主评议氛围, 发言同学可以对自己的意见进行辩解,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让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 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 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为此, 创设充满生机的教学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体验思维的成功.学生们将从快乐的课堂走向自信的人生.

其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环节.特别注意, 能让学生说的内容, 教师绝不能代劳.一般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 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 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学生有得说、有得做、会说、能做.

第三, 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 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富有成就感, 使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怎样才能让音乐课活起来 篇5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主体作用;音乐兴趣;学习方法

新课标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列为基本理念的首位。音乐课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所以,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怎样才能真正地让音乐课堂活起来呢?

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学生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活动和律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又动脑,高高兴兴地融入音乐世界,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动物说话》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创编出很多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一边走路一边叫时,有个学生撅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把全班同学都逗乐了,好多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物说话,比如:“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狗说话,汪汪汪,小猫说话,喵喵喵……”加上动作及表情,在这种自编、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课不再是死板的固定模式的唱歌,而是充满活力和动感的自我展现。在音乐课堂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二、精心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所期待的。例如,我在教学《捉迷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趣味地学习,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戴上表示四季变化的头饰,你躲我藏,你找我,我找他……在游戏中,学生都非常积极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生动形象的游戏,学生了解了四季变化的规律,轻松地认知歌词,为学习歌曲作好铺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乏味并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在讲解八分音符(X)、四分音符(X)、二分音符(X-)时值时,如果只是讲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二分音符唱两拍,学生很难把握音符的准确时值,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性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例,我是小闹钟——嘀嗒、我是小花——猫喵喵、我是小黄狗——汪汪

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在游戏、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都会很浓厚,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在这个听、说、做的过程中,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三、改变学习方法,快乐地学习音乐知识

1.用人物走、跑代替单纯的“dada”练习

如:XX XX|XX|XXX|XXX|XXX|XXX|:跑跑跑跑走走,跑跑走走跑跑,跑跑走,跑跑走。通过跑一跑、走一走、念一念等全身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XX、X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节奏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2.结合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XXXX(快点快点,大家快来);XXXX(跑过来呀,跑快点呀);XXXX(唱吧,飞吧);再借助朗读、识谱、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学习欢快、活泼的节奏:XXXXXX。以读儿歌的方式练习节奏。

如:X X | XX X | XX XX | X — | XXXX X |

身 穿 小黑 袄,尾巴 像剪 刀。 叽叽喳喳 叫,

XXXX X | XXXX |X — ||

叽叽喳喳叫, 早早把春报。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儿歌中训练节奏,提高了学习兴趣,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了教学要求。

在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音乐课上体验到愉快和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这样的课堂才是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让音乐课活起来。

怎样让数学作业活起来 篇6

关键词:新课程,作业设计,体现,兴趣

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 作业设计时, 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 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 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 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在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 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秋天到了, 你们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吗?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假如学校决定明天去秋游, 要求秋游时大家自己带点心, 而且这次秋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 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汉堡包8元、苹果1元、梨8角、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 你计划怎样买?你可要让大家既要吃得饱, 又要吃得好哦。同学们, 用你们学过的知识, 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 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 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充满童趣, 而且训练富有思维含量, 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二、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 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设计时, 应该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真正做到“做中学, 学中做”。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题目:一根杆子长10米, 蜗牛白天爬3米, 晚上下滑2米, 问蜗牛几天才能爬到杆子顶部?初次接触这道题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10天。当被告知答案错误时, 学生往往不理解。其实这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除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常识外, 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想象蜗牛爬杆的情形, 特别是最后一天的爬行。因此, 在解决一些问题上, 要让学生明白, 必须充分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各种条件, 全力想象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情形,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三、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 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建构过程, 其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做。只有亲自动手, 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因此, 在作业设计中, 要提供各种机会, 让学生参与活动, 拼一拼, 剪一剪, 摆一摆, 画一画, 折一折, 分一分, 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 拓展思维。

四、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7

一 预习环节

没有预习, 后面的两个环节就不能进行, 坚决不上没有预习的课。预习过程可根据上课时间放到课堂上预习, 也可放到课后预习。最好是放到课堂上进行, 这样可以保证预习的质量和人人都进行预习, 较为简单的内容放到课后预习, 对于比较难的内容不要怕浪费时间, 一定要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思考, 哪怕最终做不出来, 学生也能了解大致意思, 在后面的展示交流部分就有可能解决。

在预习中, 首先要写出预习要求、预习范围、预习重难点、预习提纲等, 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材料的使用—以课本为主, 资料为辅, 利用教师发放的导学案等。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通过自主的初步预习, 与同伴交流预习, 或合作预习, 再加上教师的指导, 从而获得初步知识, 甚至对教学的重难点达到适当或完全的突破。预习时可以形成个人问题或组内问题。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对各组的预习情况可随时进行反馈, 及时点评。可从情感态度、知识形成、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点评, 让各组了解自己组的预习情况, 纠正学生在做题中的一些错误习惯, 从而引起各组之间的竞争。

二 展示交流环节

可以是组内的展示交流, 解决或形成本组的问题, 也可以是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可以根据时间情况进行, 可以进行全面展示, 也可以针对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或就问题进行展示讲解。展示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讲解问题的思路, 再动手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时最好是分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讲, 一般尽量让中下等学生进行讲解。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精讲, 在讲解时针对全班学生要基本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即重难点要讲, 易错点、易混点要讲, 易漏点要讲;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的不讲, 通过合作学习学不会的不讲, 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但是针对尖子生要进行辅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向各小组分配任务, 各小组可以将解决的问题在课前板书到黑板上, 这既有利于其他不会的同学提前了解或课后理解记忆, 又为上课节约了时间。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为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展示交流过程中要合理应用彩色粉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反馈巩固环节

在学生展示交流时可边展示交流边反馈巩固, 也可展示交流以后统一进行反馈巩固。采取教师或学生统一进行反馈巩固, 也可以让学生在下面进行交叉反馈巩固。可以是学生组内的, 组与组之间的,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巩固情况进行点评或精讲 (好的做题方法提出表扬) , 这时对归纳总结出来的有些知识要做好笔记, 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例如, 在八年级学习正比例函数进行性质归纳总结时, 有两个学生做了记录, 在以后的几次解题中都运用到了, 还有几次也是如此, 学生因此也敢大胆发言了, 做笔记也就慢慢成习惯了。

四 用好“四宝”

所谓“四宝”, 即活页夹 (导学案) 、双色笔、学习笔记和订错本。

1. 活页夹 (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之一, 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 因此教师一定要用好它。不管用多少时间都要将导学案上的问题解决完。笔者目前所用的导学案从本学期开始是全县教师统一编制的, 各位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一些资料后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之更适合自己的学生。使用后再进行修改形成新的导学案, 以便于以后再使用。使用导学案时, 千万不能丢了书本, 正所谓“书本是学习之主源”, 首先要将书本上的问题解决掉。导学案是每周网上集体备课后, 任课教师自己再修订形成的, 时间比较紧。导学案都是一页一页发给学生的, 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几个活页夹将导学案夹好, 以备后期使用。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 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出现吃“夹生饭”的现象。

2. 双色笔

大家都知道颜色形成的对比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引起人们的注意。教材上的一些重点的定义定理, 不都是用彩色打印的吗?有时学生订正错误时, 师生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交流反馈时, 都可以采用双色笔, 这样不容易让眼睛疲劳。

3. 学习笔记

俗话说得好, “再好的记性也抵不过一个烂笔头”。记学习笔记, 一是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是为了收集整理一些重要知识, 三是以备后期整理章节知识和复习使用, 四是可以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了,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情况。笔记在预习、展示交流、反馈巩固阶段都可以记录, 可以是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 也可以是别的同学归纳总结的知识点。一定要学生坚持下去并加以保留。通过一些学习和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笔记的重要性,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主动记笔记了。

教师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给予批注, 要提出一些要求。如需要图文并茂的一定要图文并茂, 需要用几何语言的就得用几何语言。例如, 三角形中的几个特殊点在证题过程中的运用, 课本中并未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归纳出来的, 三角形边上的中点、三条中线的交点的知识对后期学生做作业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都要求学生做笔记, 包括在七八年级时学的“○+○=○”型的题也是如此, 教材中并没有而是在一些资料中经常出现, 于是, 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做了笔记, 在后期作业时加以提醒, 让学生感觉到做笔记的重要性。学生整理出来的东西, 不仅要写到笔记本上, 更要记到心里。

4. 订错本

教师批阅完作业后, 要求同学对错题进行订正, 但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订正, 而教师也常常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欠账”的现象。因此, 为了让学生学得扎实, 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要求每名学生准备订错本, 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在这个作业本上, 笔者每天批阅, 这样就可以减少翻册子的麻烦, 也会杜绝“欠账”现象的出现。以前每次批阅完作业以后都要求学生进行订正, 但只有个别的学生订正, 当问到一些没有订正错题的学生时, 往往都是用欺骗的手段来敷衍老师, 有时还引起师生关系的不和。要求每名学生都订正到订错本上, 这样每天都能见到订错本, 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8

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收音机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4“Shopping”这一课时,就利用共享中的教学软件,将各种商品的图片展现在电脑上,让学生充当购物者,运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则充满激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他们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在组织课前活动时,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开展Free talk活动,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句型、自我介绍句型,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2.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体主动参与,使其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Unit 3“My Family”和Unit 4“A Birthday Party”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然后口述,并运用句型进行家庭及人物的介绍,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说话练习了。长期的训练,使学生由克服了说英语的胆怯心理变得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出色的表现。

3. 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Unit 3“In my Schoolbag”时,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运用句型猜测老师的提包和笔盒中分别有什么。这样,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三、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对知识记忆得也特别牢固,教学效果自然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当中,注重师生集体互动、生生互动

1.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集体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交流,更是心灵和心灵的交流,所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当我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总会抛给学生们很多的问题。“仍给”集体的也有,“扔给”学生个体的也有。然后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这样我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当然每个问题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比如学生们都很累了,我就会问一些“How are you today?Do you feel tired?Do you want to play the computer game?”等,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那份热情,同时也唤起了他们活泼开朗的个性,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其实就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在英语课进行的期间开展学生们之间的讨论,有同桌之间的讨论,也有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学会集思广益,学会讨论,学会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学会团结合作,同时也给学生们一个“发泄的舞台”。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生生互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更有兴趣也更有信心。

五、尊重个体,使作业活起来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有小部分学生处于学习的困境中,缺少学习的动力、方法、良好习惯和学习环境,不达标的成绩使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由此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对作业做了这样的处理,作业不是教学内容的翻版,而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作业可分为必做和选做等形式。必做的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并及时反馈;选做的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提供相关的作业;作业形式有书面的、口头的,与partner讨论完成的。可以是几个同学一起排练对话、讲英语故事,编英语课本剧、办英语小报、举办脱口秀,等等。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意完成这些作业。

怎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9

一、以微笑的方式授课, 塑造教师亲切的外在形象

上课开始,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 这样, 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 就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 当学生出错时, 不训斥、不惩罚, 要耐心指导, 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 应给予及时地肯定, 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 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 与学生们一起操作, 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 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 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 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 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三峡之秋》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先看看课文, 喜欢读哪个自然段, 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 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 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可以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 是学生的直观学习, 把书本内容生动化, 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 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 我在教学《高斯智断瓶中线》一文时, 让学生把用到的知识、工具、语句剪下来, 然后学生再亲自动手去完成这个实验, 既增强了记忆, 又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提供参与机会,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能表现自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同时,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我在教学《狼群》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充分感悟课文情境, 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狼群的生活场景,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组织学生自读, 在自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默契、退避三舍、俯首帖耳、至高无上”的理解, 并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通过讨论, 我认为学生对这几个词理解还比较抽象, 就又组织他们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 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 动作太僵硬, 不自然, 表情不丰富, 就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 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并以此为契入口, 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 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怎样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篇10

一、借助导入,激活学习兴趣

我在实践中领悟到,要使思想政治课活起来,教师每节课都要借助巧妙导入吊起学生的胃口,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所见所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让人感动的原因。开课伊始,我便在班内举行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同学们介绍了深海动物需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残疾人参加运动会等等。一幅幅图片配上生动的讲解,将全班同学带入新课教学内容之中。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交替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章节间经常变换教学形式,使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

1﹒理论联系实际

我在教学《生活处处有情趣》时,首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处处有情趣”这一观点。在讲解“情趣有雅俗之分”时,我就以实际生活为例,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染发美不美?”学生有的说不美,有的说美,对此我没有正面指出谁对谁错,而是提出一个美学原则:“适合才是美。”然后引导学生想像几个典型的画面:假设老师把自己的头发染红、染黄,穿着怪异的衣服上台讲课,会是什么效果?这让学生深深懂得:中学生染发不美,因为不符合《中学生守则》的要求,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培养高雅情趣。

2﹒创设教学情境

如在教学《热爱祖国》时,我在上课伊始播放国歌,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我国健儿在奥运会取得金牌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我便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应如何报效祖国呢?”最后,我还以饱满的热情,为学生朗诵了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一首诗:“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没处住/看你糊涂不糊涂/人爱家,不爱国/国如亡,家无着/看你怎样去生活!”学生懂得了家与国的密切关系,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新教材中留有大量的空白、故事、漫画、插图及相关链接内容,都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书中知识联系紧密的生动故事、时政要闻、生活热点、焦点、图片等。

3﹒巧设悬念

如我在讲“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这是当今國际社会的基本事实”时,便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议论纷纷。然后我又提问: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该怎样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在国际上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是否存在?请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了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

三、课后重延伸,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讲完《创建新集体》这一内容后,我布置了设计班徽的作业,要求每个人设计的班徽既要有内涵又要体现本班的特点。一星期后利用一节课,让每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班徽及设计主旨,最后评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一周。开展这一活动既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创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完《严峻的环境形势》《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内容后,我让学生自愿结合,组织起环保小组,对普宁市流沙新河污染情况进行考察。我还组织学生采访普通市民、社区领导和环保部门,实地到流沙新河进行取样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向有关部门反映。开展这一课外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亲社会感情,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政治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会学这门课程。

上一篇:增值税铁路运输下一篇:视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