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好数学

2024-09-21

让学生学好数学(共12篇)

让学生学好数学 篇1

摘要:新课程提介激发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主动性,创造性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朝气和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就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变得越加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让学生学好数学 篇2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比如:写出来的数字东倒西歪,乱七八糟;有的在做作业时常常抄错或写错数字,或者是运算符号看错而导致计算出错......这些不良习惯制约着孩子们把数学学好。如何让孩子们克服这些问题把数学学好呢?

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是否爱学数学,是否学得好,归根到底是兴趣问题。一旦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那么学好数学就成为比较容易的事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播数学知识,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激情。

为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数学相关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课的快乐。

互动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每天回家都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听,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孩子所学知识也能得到有效复习。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因此,有效掌握数学语言是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从一年级开始,笔者就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并训练学生说合乎逻辑的话。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孩子,听同一个老师的课,有的学得好,有的学不好。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他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掘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此外,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解答数学问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而这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如何让农村学生学好数学 篇3

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靠培养的,而培养兴趣的过程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认同。尽管新课本的内容增加了不少的图片和贴近生活的小知识,但是仍有不少小学生对数学的不感兴趣,觉得它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农村孩子相对城镇的学生来说比较内向,不敢主动举手发言,怕给同学笑话,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学生更多的发言和思考。在课堂上,老师要用轻松的表情告诉他们,鼓励他们,无论他们做得对或错都积极表扬他(她)们敢于主动发言,树立他(她)们的信心,肯定他(她)们的付出。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老师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全心投入课堂中,从中寻找到快乐和掌握到知识。多提一些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例子,如讲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堆火柴51根,如果有17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能拿多少根?假如是15个小孩子分,公平吗?为什么?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与应用数学

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加深印象是很重要的。在乡村学校,多媒體工具缺乏,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用处,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数学的用处。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老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生动现实的例子积极引导他们。在乡村,家禽、农产品是学生们最容易接触到的,作为老师,我们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这里有利的物质条件,比如出一些与农产品相关的题目:如惠清同学去地里赶家禽回家,鸭子有12只,鸡是鸭子的一倍,鹅是鸡和鸭子总数的四分之一,惠清一共要赶回多少只家禽?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鼓励他(她)们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体现数学带来的乐趣,进而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改变习惯到改变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目标是努力让每个学生热爱学生,珍惜生命,努力向上。一个学生的学习好,一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不少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走过很远的路才能到学校,我们老师应鼓励他(她)们在上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时间,叮嘱他(她)们在睡前回忆今天的教学内容,并收拾有关自己学习用的物品。农村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回到家大多数都要帮家里做家务,这样无形会对他们的学习有影响,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并不是做了家务从而导致学习不好,如果能在做家务的时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地安排时间,反而能在这个过程中让他(她)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有助于他(她)们学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专心致志,课堂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利用课余或课后时间及时对有疑惑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在规定的时间里合理有序地完成有关的数学练习和作业,这样学生既能帮助到家里,也能更好地学习。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用心努力做好,相信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学好数学。

如何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 篇4

一、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拉近彼此的距离, 对那些数学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要总结出原因, 是课上没有认真听讲, 还是公式不会利用等等, 课上多提问他们, 学生对于老师的关心不会无动于衷, 这些都会转化成他们学好这一学科的动力。

教师在课上尽量使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作为参考, 再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 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重点或者难点问题能够理解、运用时, 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时, 学生自然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知道怎样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将要讲的知识先进行自学, 做到初步理解, 看有哪些是自己需要着重掌握的, 为课上的学习做好准备。这一步也是初中生适应高中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过程, 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预习的意义

预习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使学生独立进行学习, 可以掌握一些自学的技巧, 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预习还能使学生知道要讲的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使课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提高听课的效果。学生在听教师讲解预习中自己不清楚的部分时, 自然会集中精力听讲, 从而真正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 预习的基本方法

可以将预习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看。即指学生把要讲的内容看一遍, 理解主要意思。比如, 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等就做到尽量理解。如果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内容, 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着急, 可在内容下面标注特殊记号, 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或课后咨询老师。

(2) 记录。即指学生对于重点内容、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要标上记号, 上课时则仔细听这一部分。

三、课上做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阶段要学好数学, 在学习方法上就要有所改进, 其中做好笔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份好的笔记不仅能反映课上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还能为今后的复习提供重要的资料。数学笔记应该记录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应将课上自己没有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 等到课后或者请教同学或者请教老师, 将知识点弄懂, 否则很容易造成“一步跟不上, 十步撵不上”的局面。而且, 对于不明白地方, 学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及时解决, 不给自己留下知识的空白区域, 否则, 时间一长, 漏洞会越积越多, 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信心。

2. 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应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某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记下来,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3. 记总结性的内容

学生应将教师临下课前对这一节课的总结记下来。这些内容一般都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有利于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最后进行复习时, 先看这些总结, 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记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错误, 不怕错误简单, 只要弄明白, 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是进步。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一定要高度重视, 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对于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 记下来以后要重点复习这部分知识点, 这样才能在错误中得到提高。

四、认真做好作业, 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除了课前预习, 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 还要认真对待课后的作业, 因为布置的作业都是对课堂知识的运用。教师平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除了书面要整洁, 解题步骤也要清晰有条理。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在考试中学生才能交出一份让阅卷老师心理舒服的试卷。此外, 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并在做作业时集中精神、讲究效率, 不拖泥带水。如果本来几分钟就能完成的题目拖到半个、一个小时才完成, 容易让思维发散, 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高一开始抓起, 并且要坚持下去, 时间长了, 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能得到提高。

进入高中后, 教材的知识量显著加大,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要求, 解决一个题目需要几个知识点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 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不动一番脑筋, 就不可能解出题目。所以, 学生自己要制定一个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然后, 学生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将预习、课后复习、做题巩固的时间都安排好, 该做什么时就集中精力做好。此外, 笔记要定期整理, 及时补充不完善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上面常规的学习,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数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 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也大大加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除了善于传授知识, 还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 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 学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将上面的方法坚持下来, 是否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索。

当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 教师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及时总结, 设计一些必要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那些检测结果不理想的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查找原因, 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重点加以强化练习。对于学生来说, 在检测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分析试卷中自己出错的地方, 深究做错的原因, 找出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和盲点, 并将这些心得记录在专门的错题本中, 并在试卷中标明出错的根由, 以备日后复习之用。

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好英语 篇5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

快乐学习兴趣英语课堂活动教学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身心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快乐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这样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它以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做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在教学中,学生一旦到独立表达的时候,就会马上脸红,结结巴巴讲不出来,既胆怯,又有自卑感。还有些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常常要笑他们。究其缘由,主要是学生始终接受的是被动型英语教育,学的是“哑巴英语”。针对这种现状,我采取了几项相应可行的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英语,培养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令学生们由衷的感到学英语是快乐的。

一、让表演贯穿课堂教学,创设说英语环境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每节课笔者都使用英语教学,使用简单句,并逐渐增加句数。日积月累,现在学生基本上适应了英语授课,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从刚开始只听懂几个单词到现在能听懂几个句子、一段话。逐渐地,学生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这样的训练过程为素质教育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把动作与表情融入教学中,演示说明教学内容。例如在介绍shopping for clothes这一课时,笔者提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带些自己的衣服,把教室简易的布置成服装店,先由笔者装扮成顾客来买衣服,并伴有简单的英语解释,再加之黑板上单词或短语的提示,学生很快融入到表演中,他们分别扮演售货员,老板,客人等。这一节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很快掌握了买衣服的过程,既练习了听说英语,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表演中快乐的学习英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每节课一个英文笑话及每日一句等活动

每节课刚开始笔者会留给学生三分钟上台读一个英文小笑话,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并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始这一节课。久而久之,学生通过短短的三分钟体验到说英语的成功感和愉快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和毅力。此外,每天由一位学生轮流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每日一句,内容为格言谚语或常用的口语表达,直观醒目,通过逐渐的积累,学生的单词量扩了,口语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三、采用小组合作,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进入角色,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真正一员,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此我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积极合作,相互学习,由各小组学生自己分工动手、动脑查找资料,通过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来获得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小组合作的精神。例如: 学How much is it?这一课时,学生就很感兴趣的在课前分好自己的小组,各自分工去调查Which shores are cheaper in our city? And which shores are the most expensive? Why? 学生自由发挥,调查的结果尽管相差不大,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有的是调查问卷,有的是精美的图片,还有小组分门别类进行展示等等,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且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这样一个和谐互助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教学中适时合理的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可以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生对这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也十分感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英语视频、广播、英语报等等。总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熟悉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运用,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

五、教学中渗入爱的教育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是最好的教育,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只有平等的爱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和学生的身份虽然不同,但在年龄上相差不远,彼此既是师生,也是好朋友。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承认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内在潜能,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对之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合格的教师应该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微不足道的夸奖等都有可能拯救帮助一个学生,教师尽可能奉献自己的爱心,用爱去感染学生。放下“权威”的架子,听听学生们的心声,让他们有种成功的体验。只有不断从教学水平和性格等多方面完善提高自我,加强教师的亲和力,增进师生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

综上,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听说习惯的逐步养成,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新课改下,更渴盼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英语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合唱。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生机勃勃、充满欢声笑语的。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十一章关于“教学原则”,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多元智能理论”.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巧用教法,让学生学好小学数学 篇6

一、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首先要数学教师巧妙地、灵活多样地采用好教法,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功课,喜欢上数学教师。其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再次教师要设计好科学合理的数学练习题,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布置的练习要新颖、有趣,不要让学生存在一种负担,应当作一种乐趣。

不管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教坛新秀,都懂得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传授有关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元、角、分”的人民币知识时,除了课堂传授其知识外,教师应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买些学习用品,让他们在与售货员的交谈中,充分认识元、角、分人民币的实际运用。这样一来,学生们从认识阶段到实际操作阶段,对人民币中的元、角、分有充分的认识并能较灵活的运用,使学习效果倍增、兴趣激增。

二、调动学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如何调动学生思维,我们的数学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尤其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发言,让学生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了这个要求的话,则说明这节数学课是卓有成效的。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的“线段、直线、射线”的数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清楚三种线,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这三种线分别用红、蓝、黄三种不同的颜色标出来,把直线两边再延长,射线一边延长,线段不动。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直线可以两边无限延长呢?而射线只能一边延长?线段为什么不可以延长呢?”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勇于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延长还是不延长取决于端点。这样让学生积极思维,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三、提倡合作学习

新课程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式、动手操作式等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营造气氛,让学生合作学习中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充满激励竞争。在教学异分母数相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卡片进行口算训练,开始都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学生个人感到很简单,对答如流,兴趣盎然。这时,教师拿出卡片显示出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时,学生思考问题出现了卡壳(分母都不同怎么办呢?)问题出现了(如果有办法把分母统一不就有办法相加了吗?)(以前学习的通分不就是可以把分母统一起来吗?)学生们通过括号内这样去思考问题、合作学习,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感到合作学习、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指导解答应用题

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学好数学 篇7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的确如此, 有个好开端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对于数学学习, 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开端. 好的开端就必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样学生才有动力坚持不懈的学好数学.

( 一) 接班初期, 要迅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人格魅力培养兴趣, 保护信心. 了解他们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 并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这种深切的爱,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课前:要尽可能多的记住新接班学生的姓名, 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

课上:积极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 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关怀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适时地鼓励学生.

课下:教师可以关心学生的生活, 多和他们谈谈心, 用心观察每一名学生,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二) 上好新接班的第一节课.

我的第一节数学课是这样开始的:

1. 有趣的数学

一张普通的纸对折32 次, 你会觉得有多厚? 一本牛津字典, 一张桌子还是?

一张纸对折32 次, 厚度将变成原来的32 次方倍, 我和学生一起假设这张纸的厚度是0.002 毫米, 然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运算, 得到的结果近似为8590 米, 同学们震惊了, 原来这样折纸可以折出第二个珠穆朗玛峰啊.

2. 有用的数学

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输送水, 气, 油等的管道为什么也设计成圆柱形的?

3. 如何学好数学

(1) 作好课前预习, 掌握听课主动权

(2) 专心听讲, 做好课堂笔记

(3) 及时复习, 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节课下来,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这改变了不少同学对数学的认识,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的结论, 也使得学生们重新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堂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学习对象或参与某活动的倾向, 而信心能够促进这一目的的实现. 但随着数学知识点的难度不断加大, 解题没有固定的规律, 成绩又不理想, 很多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慢慢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降低了. 因此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保护好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就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一) 同一类型的题目多搞几个知识点考察

数学题千千万万,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对一道题目做变式训练.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能够检验知识及方法的掌握, 能够使部分学生在变式练习中重拾自信.

如:△ABC是等腰三角形, AB = AC, ∠A = 40°, 求∠B的度数

变式训练:△ABC是等腰三角形, ∠A = 40°, 求∠B的度数

(二)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实际生活, 多设计一些与生活比较贴近的题目,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

在讲解函数应用的时候, 帮助别人设计可行的最优方案;

在学习到“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时, 讲到设计师为什么会任小区居民践踏草坪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线路.

(三) 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

1. 教师语言风趣幽默.

2.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制造成功, 任何学生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关注, 作为老师, 要随时随地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比如在课堂提问中, 要给程度差的同学提供回答问题, 上台演练的机会.

三、课下是补充的良机

课下的时间是教师完善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批改作业, 答疑,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等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我们获取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 批改作业善用评语

对作业的批改, 利用评语便于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 可以强化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 鼓励学生问问题, 优化答疑方式

数学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高效, 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 问问题, 是师生间的一种良好互动, 在向老师询问的过程中, 除了可以求得问题的答案, 还能够从老师的言语中发现数学解题的规律. 因此, 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不断地数学思考:

1. 和班主任结合, 问问题次数与德育量化考核相挂钩;

2. 在办公室设置问题疑问箱, 有问题可以将问题写在纸上投进箱子里;

3. 改变常规的考试模式.

利用课余时间, 找部分学生去办公室进行数学小测验,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 设置不同的题目, 限定时间, 内容紧贴教材, 一旦学生成绩优秀, 就很快在班级内部进行表扬,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 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开始努力学习数学, 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怎样让学生轻松地学好数学 篇8

关键词:轻松,学习,数学,讲解技巧,板书设计,兴趣,信心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由于某种原因,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罗辑性和科学的系统性的特点, 以致大多数中职学生感到数学难学, 从而畏惧数学课。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 克服畏难心理, 轻松地学好数学, 提高数学的学习质量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关键在于教。

一、从数学课的导言入手

适当的导言, 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燃起智慧的火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保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下导入新课, 常用的方法有: (1) 谈古论今法。联系教材, 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故事与数学科学带来的进步, 学习数学大师献身于科学的精神, 这样, 学生感到自然而然而且颇有趣味, 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例如:教等差数列时, 联系幼年高斯计算“1+2+3+…+100=?”;讲等比数列时, 讲印度国王与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 (2) 问题启示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及结合学生的切身生活经验, 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进而引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达到启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3) 练习、对比导入法。数学是严密的科学系统, 数学知识连贯性极强, 让学生作适当的练习, 把新旧知识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过渡到新知识, 揭示了新知识的本质。因此, 选择适当的导言, 恰到好处, 就等于掌握了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二、提示思维过程, 故设陷阱, 鼓励争论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同感, 看课本上的题解, 听老师讲解都能看得懂, 听得明白, 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下手。我认为这是由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交待不清和提示不深所致。因此, 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只单纯追求答案, 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解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各种思维状况, 必要时, 在讲解例题、布置作业时, 有意识设置陷阱, 以引起学生对某些容易忽视的概念、公式的条件的重视。例如:求sin2x=5的最小值, 学生很快就求出是2, 但本题的最小值却是6, 学生却忽视s了in2取x最小值时必须sin2x=5sin2x, 即sin2x=±是不合题意的。同时, 也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当然包括错误的见解, 鼓励学生争论, 甚至将老师自己失败的想法告诉学生, 师生共同探讨, 这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增强学生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以前使用的课本有这样的一道题:已知sinα=75, cos (α+β) =1141, 且α、β都是锐角, 求cosβ。对于这道题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解答, 但有一位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这道题是错误的, 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我就让这位学生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查表得:α=45o35', α+β=38o18', 则β<0, 原来这道确实是有问题, 却被这位学生发现了, 我表扬了他, 后来这位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 数学成绩也很快提高了。

三、讲解详略得当, 板书一目了然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 教师应掌握“详讲”、“略讲”和“不讲”的分寸, 使学生的求知欲始终处于旺盛状态中。因为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有部分教材尽管十分重要, 但其思想方法有所雷同, 假若教师平均使用力量, 不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适得其反, 课堂气氛沉闷, 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 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例如:立体几何中的柱面和锥面, 几类圆锥曲线, 三角中的几种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等, 他们的思想方法都相互雷同, 教师应掌握“详略”的“度”。另一个课堂板书设计必须“精益求精”, 每节新授课要保持主要内容留在黑板上, 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所要掌握的知识, 加上教师强调地总结本节的重点、难点, 效果更佳。

四、通过操作实验, 引起兴趣, 启迪思路

操作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实际上是做数学的“实验”, 即演示或者摆弄直观教具。抽象的内容不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直观教具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迪思路, 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中的直线和平面这一章中, 是数学思维由平面转到空间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感到难学, 所以上这一章前要求学生准备几片硬纸或塑料片, 几支铅笔或小塑料管。这样, 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模型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摆弄了。另外, 可以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更感兴趣。例如:讲解三角函数及性质, 坐标轴平移, 锥体的体积等, 教师在黑板上难以操作的, 都可以借助多媒体。

五、归类整理, 形成结构

“温故而知新”。复习, 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对于综合、归类能力毕竟还是有限, 单方面由学生自己去摸索, 那样既浪费时间, 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归类整理, 形成结构。我认为:首先引导学生疏理在实验中、教学提问中和议论中所学习的内容, 整理成“点”;其次是各单元知识和方法的整理, 按它们中相互关系整理成“线”;第三, 指导学生把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整理成“块”, 最后把相关的各“块”内容组织成一个结构, 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

六、肯定学生的成功, 以增强其信心

如何让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 篇9

首先整顿上课状态, 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培养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授课内容以基础为主, 先让学生有成就感, 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每天围绕计算和基本概念展开练习, 尽量将所讲知识让学生消化透彻, 然后与学生建立友好交往,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优点, 并在一定的教学基础上小幅度增加难度, 逐渐挖掘出有一定潜力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重点教学。小学数学差其实没关系, 但不要放松警惕, 尽自己的力量就行了, 不能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任务, 要慢慢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 一般情况下成绩比较好的, 就是因为他们能多做题, 做题可以训练思维, 当然还要善于总结。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 把知识系统起来, 帮助记忆, 数学的关系性很强, 环环相扣, 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 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如果单是题海战术效果也不好。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由于不清楚自己应从哪下手, 从哪做起, 如果光看书按书中的章节复习很枯燥, 基本坚持不下来, 效果也不好。所以多做相对综合的题, 做到不会的就翻书看从头学, 这样可以激发自己的兴趣, 作四五套就会对所学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层层深入, 不知不觉书就翻了好几遍, 知识点和做题方法也渐渐清晰起来, 也就有能力挑战难题, 兴趣一旦浓厚, 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学习贵在坚持, 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自己慢慢总结毕竟适合自己才好, 数学教学是很容易出成绩的, 所以很快乐, 吃点苦也值得, 要适当增加难题的量, 这样反复做的过程有很多好处:

1.可以提高自信心, 有时考试难题做不出是因为没有信心, 或心态没调整好, 如果难题见的多了, 不会对难题有畏难情绪。

2.可以开阔数学思路, 如果只做简单题, 思路、模式、套路都固定了, 题只要稍稍一变就做不出了。

3.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思想, 每次做题的时候要多想、多思考, 不要仅仅注重做过多少道题, 有些好题要反复做, 反复琢磨出题者的思路, 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 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 这是学数学的核心。

做题也要看怎么做, 要正确的做题, 带着思考。做一条下来别忙着做下一条, 停几秒钟悟一下, “悟”真的很重要, 这是一个用心体会的过程。遇到不会做的别急于看答案, 虽然看答案也可以分析, 但那毕竟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 花哪怕一个小时去思考, 即使没想出来, 但毕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 数学就是在这样的点滴积累中提高的。此外, 提高数学要有耐心,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分清学生是哪里不好, 如果试卷上经常出现基础性错误的话, 那应该建议学生多练, 这样可以熟练掌握计算规律或者是定律、概念, 如果解答问题和实际操作经常出现问题, 那么就是语文学习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是生活中一些常识还不清楚, 缺少生活经验。

其实只要用心学了, 没有什么是学不好的。好多学生现在缺的是信心, 不妨自己找些简单的题来练, 是对自己来说简单, 不是那些高手说简单。这样多做一些不仅有助于夯实基础, 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自信。做一段时间简单题后再慢慢加深难度。其实当学生攻下一道难题之后, 那种成就感和兴奋感只有他们自己体会得到。这样他们可以做到享受数学而不是仇视数学, 态度端正便是最好的教师。

怎样让学生学好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10

1. 认真钻研教材,增强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实施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前提。对于教材使用,我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1.1 走进教材吃透教材。

对教材的处理,我首先认真研读把握教材特色;其次和教材平等对话,明确目标、把握要求,吃透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点,做到尊重教材、源于教材。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课时,依据教材,凸显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策略之一,突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精心组织教学。

1.2 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情境化。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力求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或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与补充,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以本班学生抖空竹的例子改编例题,让学生感到亲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六年级数学教学要从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因此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学习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为的参与是否积极,努力;二是认知参与,也就是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中思考的程度;三是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我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有效参与。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发现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是直径的1/2。再通过欣赏: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古老的阴阳太极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圆的美。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有效参与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3. 总结经验,教给方法。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无捷径可走,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时,突击复习是不行的。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3.2 高质量完成作业。

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地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

3.3 勤思考,多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4 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更深一步是涉及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注重反馈,提高质量。

4. 突出思维,发展个性。

六年级数学课必须突出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六年级数学课应责无旁贷地促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材料的选择上,要做到“不超纲,不超前”,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否则,就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长才能的教学目的就会落空。

5. 寓于思想,提高品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介绍一些我国的数学历史和我国的数学家及研究成果。比如: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则早一千年;又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其精确度远远超过当时其他各国数学家……通过介绍历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为祖国发展而学习的热情。

6.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求知上来。

7. 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

如何让幼儿学好数学 篇11

一、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长期以来,幼儿数学以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一直被约束在特定的数学环境中。的确,幼儿数学按其学科的特点必须遵循规律有序地进行,但这种有序只有与幼儿生活情景相结合,才能更加宽泛地体现它的教育价值。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实践、运用的机会。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见新课程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我们所执教的数学虽然是一门课程,但却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处处都存在着数学,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着数学。

孩子天性好动、贪玩,所以教师即使是把教案全搬上来,他们也不一定领情。笔者认为,把数学生活化是很好的学习途径,方法也有很多:①开阔幼儿视野,教会幼儿自己发现:②会用数学表达,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⑧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提高兴趣:④让幼儿参与工作,满足成就感和建立自信心。

三、游戏中建构数学

数学与游戏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数学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是发现数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纲要》条例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一)游戏增强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恰恰给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环境,让它去实现幼儿的好奇心。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正是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发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正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幼儿数学的学习不止是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它还包括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数学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而这些恰好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不仅使幼儿在活动的探索中学到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内心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等。

(二)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一方面,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另一方面,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养成乐意吸取不同的思路、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

(三)游戏中建构数学的多样化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目前通常将幼儿游戏分为以下几种:①以发展幼儿技能技巧为目的的创造性游戏:②以发展幼儿创造力为目的的游戏:③游乐性游戏。

(四)游戏中建构数学的策略

1创设环境

从生活中挖掘材料,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从游戏中学到东西。如数字6的组成,我们可以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6元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6元钱,面值分别是1元到5元不等,然后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是6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掌握了6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

2精心设置游戏中的玩具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玩具是游戏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数学教育课堂的操作教具。因此,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玩具的设置加以重视。玩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注意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大班幼儿的玩具应更多地满足于幼儿的智力、体力、积极活动的要求,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

3发挥教师的作用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且心情愉快、朝气蓬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例谈如何让小学生学好数学 篇12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 让他们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 充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中, 一是要活用教材中的例题形式, 善于因时、因地制宜的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数学问题让学生来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二是要多举生活中的实例, 使学生认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三是要让学生调查、交流、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四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哪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和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 培养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例如, 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 我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居住面积的实践活动, 课上引导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从而引出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概念。再如在“测量长度”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估估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再让学生思考表达“还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学生有的用铅笔比划, 有的用手比划。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 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数学。例如, 在教学“认识=、<、>”时, 教者创设了如下情境:“森林里今天召开动物运动会, 大家看看都有哪些动物 (电脑演示场面) ”, 请小朋友们汇报一下, 哪些多, 哪些少。逐步引入新知。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10个糖果盒10个盘子, 先做分糖果的游戏, 要求每个盘子里要统一数量, 可以分几盘?同学们操作完毕再“说一说”有几种分法。学生说:“每盘放2个, 可以分五盘”, “每盘放5个, 可以分2盘”, “每盘放1个, 可以分10盘”, “每盘放10个, 可以分1盘”。如果要求每盘放3个或4个, 可以分几盘?不一会儿学生有的摸脑袋, 有的望着老师, 说“分不完”:“要求每盘放3个, 最后1个不够一盘应剩下”。学生发现问题了,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就豁然开朗。借助游戏使得数学学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 而显得生动有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必须从现实中寻找素材,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现实理解情境、发现数学, 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尽显各自的观点, 并让他们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 展开讨论,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例如, 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意义, 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我校有1000名学生, 大约要组成多少个班级?100元能买多少个文具?”学生通过对自己班级人数的估计, 比较不同文具的价格, 来体会1000和100的意义。

三、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从数学活动中体味数学的再创造和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价值之所在。

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应注意:第一,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 在组织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环节时, 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不能“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或者“蜻蜓点水”。例如在教学“认数”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在让学生认识到“十个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十个一就是一个十”之后就迅速转入让学生摆11~19等数。学生会发现:在摆11~19等数时, 仍然用11根小棒, 而非用一捆即一个十加一根小棒。这说明计数单位“十”这一概念, 在学生心中未能清晰建构, 原因在于教师开始未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 没有引导学生边活动边思考。

第二, 要把握好体味的技巧。例如在教学“80减一个数得49, 求这个数”时, 提问如下:“未知的是哪个数?80减去什么?未知的数在什么位?80叫什么?49叫什么?未知的数叫做什么?用什么关系式?某某同学的回答对不对?好不好呀?”问题一个接一个, 显然是不恰当的。提问的时机应选在知识的联结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同时, 应当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要少提“对不对、好不好”等判断性的问题, 而要引导学生反思:“你是怎样想的?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哪个答案最好?”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

上一篇:室内设计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