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好语文的诀窍

2024-08-06

中学生学好语文的诀窍(精选9篇)

中学生学好语文的诀窍 篇1

小学语文是语言课的基础,也是语文知识的启蒙课。它关乎到学生的语言交流、作文写作、阅读理解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小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不但是为小学阶段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打好基础,而且为以后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打好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这门课,在以后的社会上才能明辨事非,了解曲直,也才能更深、更透地看明白事情背后的真相,读懂文字背后的故事与情感。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从基础知识、作文写作、阅读理解等方面入手,努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课。

一、学好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学好语文产生信心

基础知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发展的基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加强,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或者查工具书,一定要把模棱两可的基础知识弄明白,弄透彻。如,zh、ch、sh、r和z、c、s两组声母,前者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翘起,顶住上腭;后者是平舌音,发音时舌头平伸,顶住上齿背。平翘舌音的发音要领为:zh、z不送气,ch、c送气,sh、s摩擦出气,发r时颤动声带。这样细致学习与分析,再加上教给学生巧妙地增加记忆与理解的方法,学生一定会学好语文基础知识,为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二、多读课文,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课文的学习方法,除了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阅读、理解,把课文的写作、布局、结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反复阅读,加深理解,熟记于心。这样不但巩固、积累了基础知识,而且增加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自己写作的能力。

比如,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一文,笔者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非洲少年发自内心对中国人的友好之情。再从“游人如织”这几个字里,让学生明白,在异国他乡,少年单单说出“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样的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更要让学生明白的是:非洲的年青一代正在用实际行动精心浇灌和呵护这朵友谊之花。如此,学生不但学好了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对课文中提到的友谊会更加珍惜与理解。实践证明,只要学生读懂了课文深层的东西,他们自然会体会到语文知识的有趣与魅力,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外阅读,让学生爱上语文

要学好语文,仅仅读几本教材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本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所以,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要难易适中,数量适中,要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当然,仅仅阅读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把课外书籍中的好词好句、经典故事、名人哲理摘抄、整理、归类出来,经常翻阅。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积累大量的词汇素材,写作时,就可顺手拈来。实践证明,只有把阅读落到实处,每次阅读都能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学生一定能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总之,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跳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巩固,对课文的反复阅读、理解,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如此,再加上其他的方法与教学艺术,学生一定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并从课堂上、课文中、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了解更多的故事,从而更深地走进语文,进而认识语文、爱上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知识,课文,课外阅读

中学生学好语文的诀窍 篇2

1、学习不能手忙脚乱,要有详细计划。

不少低效率的学习者,都属于无头苍蝇式的学习者,学习其实不应该慌乱盲目,学姐赵佳琦告诉我们,在高中一定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不但每一年要有一个大的学习计划,每一天都要有详细的学习计划,而且每天还要对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调整。

2、数学基础知识要记的滚瓜烂熟。

如果课本上最基础的定义、公式、定理都没有真正掌握,还幻想数学得高分,这绝对是做梦。要想数学得高分,我们必须对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记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才行。我们要打开数学目录,把所有章节的知识点完全背写下来,这是学好数学最基础的要求。

3、数学学习需要多实践、多总结。

如果只有理论知识,不通过大量实践,还是很难灵活应用,所以学习数学要多实践,也就是多做题。做题需要用到很多解题方法,这些都需要做题后多反思、总结中得到的,做完每道题都要多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吃透第一道题,这比刷很多道题效果都好。数学的学习就是必须多动脑的过程,不愿意多动脑思考,真的很难学好高中数学。

4、同类错误别一错再错。

比如平时我们数学考试,一般考完以后,老师都会把试卷上所有题目再次讲解一次,但就算这样,如果再考同样的试卷,我们很多错误还会再次犯错,这样你的学习成绩真的很难进步。

高二数学复习有哪些实用的方法技巧

一.紧跟老师的节奏

基本上学校老师都已经安排好了学生的复习进程,包括第一轮总复习、第二轮总复习、冲刺复习等。每一个复习阶段都有其作用,比如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而最后冲刺阶段会进行一些押题。在复习时学生应该紧跟老师的节奏千万不能开小差,如果在基础复习时没有认真巩固之前的基础知识,那么之后复习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大脑一片空白,那复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不要只顾难题

数学复习时进行习题练习,许多学生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过于重视难题的练习而忽略基础题。要知道,在整个卷面分值来说基础题分值会占到70%,只顾复习难题而忽略基础题复习反而得不偿失。数学复习做习题练习时时应该将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先拿到这些基础分再考虑难题练习提高得分上限。

三.及时查漏补缺,弥补弱势项

数学试卷涉及的高中数学知识十分全面,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够全面掌握这些数学知识,有不少学生都存在自己的弱势项,例如对函数拿手却对几何一窍不通。不少同学在数学复习时遇到自己不会的题型会选择直接跳过,去练习那些自己擅长的题型,这样一位的逃避只会让自己的缺陷一直存在,对于存在弱势项的同学应该及时查漏补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如果考试时刚好考到自己不会的那部分知识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高二数学期末备考策略

一. 列出重要的内容一览表

首先任何考试都是有一个范围的,针对学习的内容我们需要列出一个重要知识点和重要方法的大表,同时也方便以后的复习,在这个表中首先要标记出以前做题或者考试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高频内容以及一些必须记住的公式或者平时总结的结论等,当然也可以标记出目前还没有搞清楚或者感觉困难的部分,方便以后差缺补漏,毕竟我们面对的考试不是一次两次,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后的高考,要提前为高考服务吗。

二.认准目标把握考试方向

大家知道只要是考试就一定有侧重点,一定有命题的方向,哪些知识点会考到选择题,哪些知识点会涉及解答题,解答题大致会有哪些题目类型会涉及课本哪些章节要有个大致的把握,我们经常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很多同学往往在平时学习中或者复习中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考试考什么,更不知道哪些内容重要,甚至解答题,选择题考那些点都不知道,每天忙忙碌碌的学习,时间精力都花了可就是不见成绩飞涨,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学习没有目标,学会的内容考试不考,考试考的自己没有掌握,所以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一定要回归到以考试为中心。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考试考什么,我该怎么把握呢?樊瑞军告诉大家两点:一是课本基础知识对应的基础题型。二是本知识点面向高考胡拓展,其实高中的考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高考这一个目标而进行的。

考试复习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复习的效率才会更高也更明显。当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复习计划也很重要

三.有针对性的做练习

数学的考试就是检验你的知识应用能力,简单的来讲就是解题能力,所以重点的练习就不可避免了,当然我们的练习不能脱离课本这个核心,不能盲目做题,要学会选择,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可以适当的拔高做一些面向高考的题目。

可能很多同学经常听老师讲以课本为核心复习,但是其实大家对这个概念很模糊,不知道怎么操作,始终感觉课本习题和例题都比较简单没有多大意义,要知道课本中的题目都是精心选出来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课本中的题目不能单纯的以会做或求解得到结果为目的,要挖掘把握背后的实质。

四.把握课本合理利用各类参考书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完全以参考书为核心或者做各类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是太好,自己感觉每天收获很大,可是一到考试就完全不行了,所以建议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一定要以课本为核心,参考书很多,高中的题目更多,做题永远没有尽头,至于课本的学习大家可以关注视频。

五.充分利用各类测试卷,查缺补漏

一般的期中期末考试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不足,为下次努力指明方向,所以考试前我们要善于利用以前做过的题目以及试卷来进行最后的查缺补漏。

1. 错题梳理,错题纠正,错题归类,剖析表面及深层次原因,查缺补漏。

2. 对以往试卷梳理进行自我分析,掌握知识板块,解答题卷面,解题思路,个人目标定位等。

六.由近及远交叉复习

考试的最后阶段很多考生往往会按照顺序有远到近的复习,先复习刚开始学的内容,这样复习虽然逻辑比较清晰,但是高中的内容往往是环环相扣的,后面的内容往往会综合到前面的内容,同时高中的考试基本都是以知识的综合为考察目标,很少会单纯涉及考一个知识点这样的题目,所以在复习中从后往前交叉复习,有助于将相关内容串联综合在一块,遇到模糊的内容再往前复习,不但能够节约时间而且能够加深影响。

七.合理取舍

怎样让学生学好语文 篇3

一.找出反差, 激发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没见过的事物, 比较感兴趣外, 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钻研教材, 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对比冲突,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拿到《荷塘月色》这个标题, 心中已有几分感性的认识,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主要写荷塘中的迷人月色, 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在这些感性认识的引导下, 带领学生阅读课文, 问题就会很快产生, 眼前如此美丽的风景, 为何引不起作者的兴趣, 这明显是冲突的内容, 明眼的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个问题。如此美景还说与他无关, 如此美景还要惦记别的地方?费解。我在教学过程中,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这些问题入手, 一步步引导学生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探索, 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分析。进而了解到文章开篇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含意了。

二.创设情境, 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做文章, 而“有趣”又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运用情感教育, 而采用情感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创设情境, 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 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 图片再现, 实物演示, 音乐渲染, 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 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自然地产生和课文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 可以借助投影展示课文有关截图, 配上动听的音乐, 一幕幕展示在学生眼前, 一声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 形成视听效果。学生喜欢上了那片荷塘, 更喜欢上了那满池的月色。为教学创设一种浓浓的月色氛围, 激起学生的共鸣。再借助投影, 将地震中受灾后人们顽强求生的境况展示给同学们看, 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样进入课文的学习, 效果明显不同了。

三.精心设问, 激发求知欲望。

从协同理论的观点来说, 学习过程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因此, 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是看问题设置如何。一般来说, 好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提问必须具体明确, 不宜过大, 过宽。 (2)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思考。 (3) 提问要格式多变, 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的需求。 (4) 所提各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服务。 (5) 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难易适中。

实践证明, 学生对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易产生兴趣, 而对太难或者太易的问题则不感兴趣, 因此, 教师不要做那些简单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进入一种从“不平衡———探究———深思———解决问题”的认识途径, 由肤浅引向深入,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悟出读书的道理来, 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课内外联系, 促进兴趣延伸。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 趣亦生”的话, 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 趣无穷”。所以, 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 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课内作业的继续, 它的作业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并使知识转化为技巧。好的课外作业, 不仅能促进学习兴趣的保持好延续,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的课后作业, 培养他们动手能力, 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之中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老师告诉你学好物理的诀窍 篇4

初上高中,大多数同学可能就听别人说物理是最难学的的科目,一上来对她就产生了畏难心理。那么,高中物理是不是真得挺难学的呢?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学好她的希望了呢?答案都是否定的!只要我们讲求一定的方法,物理是不难学好的。也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初中物理学得不错,高中物理肯定没问题的”,这样想也是不对的,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严重的一科,现在好多同学还在沿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结果成绩却很不理想。就是至今还有很多高三年级的学生说“我觉得花在物理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这些究竟原因何在呢?其关键就在于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我们要明确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初中物理要求我们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只需进行机械记忆,把公式背过考试就能得高分;而高中物理则不然,她要求我们理解的成分更多,并且是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特别是高中物理中规律、定理公式比较多,单纯地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清楚这些公式结论的适用条件或范围,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用。在初中,要求我们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而在高中要求更多的则是理性思维。有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些,到了高中仍然单纯地死记公式,当然不会有理想的成绩。

另外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

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给大家介绍一种“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

第1页(共5页)

1. 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深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我把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3.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另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4.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的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

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校要求我们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6.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这六个环节之外,我们在学习每一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即在学习每一章前,我们应对这一章内容进行预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外,在学完每一章后,我们就应该对这一章进行系统总结,常用的方法是画该章的知识网络图,它可以使我们对该章的知识有一系统的了解,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

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还应该再多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再参考一些参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谁不想做一个好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树立自信,不管我的起点怎么样,高了,我会勇于攀登;低了,我会努力改正。另外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份付出,就应当有几份收获。关于这一点,请看以下三条语录,以次共勉: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

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

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道尔顿(英国化学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只要我们能严格落实学习进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踏踏实实地对待,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藏文班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篇5

进入高中以后,许多藏族同学的语文学习出现了停滞现象,好像越学越学不懂。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不少同学开始放弃语文。针对此现象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小学、初中,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且课后要求学生背诵或反复练习的较多。

进入高中后,从开学的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用一定的符号标注出来。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语法知识等。

二、引导学生认真投入地参与课堂活动

藏文班学生其实都很努力,上课认真,笔记也都记得很详细,只是他们学习较死板,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开口说话。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问设计上。设计一些较简单且有趣的内容,注意提问的方式,以鼓励为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引导学生多积累

语文知识可谓浩瀚无边,这就要求学生不断积累,集腋成裘。

多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记忆,如成语典故、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中国民间故事中四大传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等,都应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忆。

多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古今中外的名家诗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极好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诗圣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也得益于书读得多,背得多。学生除了必须完成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还应主动背诵课外的诗文。

勤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好方法。平常读书看报、看电视与人交谈,碰到一些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方面的知识和好的词句、对联谚语、名言警句等应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语文知识自然会丰富起来。

四、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语文的功夫在课外”,学习语文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方汲取。

我们首先应该把目光投向中外名著,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杂剧也应广泛涉猎,其次一些名人传记也值得一读,我们可以看到名人们是怎样奋斗的,是怎样同命运抗争的,等等,从而领悟到人生真谛。

此外,看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等也是很有益的课外阅读,它可以使我们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文学。

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学好语文 篇6

一、教学要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生活是言语生成和发展的源泉,是人的精神赖以孕育和生长的土壤。因此,语文教学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首先,要懂得生活、懂得学生,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课堂。如,在上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特殊的考试》这一课时,因为一些原因课前并没要求学生预习,所以上课后笔者告诉学生:“平时咱们上课前都要进行预习,打的是有准备的仗,今天我们要联系生活,打一场考验临时应变能力的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把握打好?”学生立刻兴趣盎然,大声回应:“有把握。”这样一来,学生们立即坐端正,不论是创设情景表演,还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们都能踊跃参与,情绪高涨,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认真思考和勇于创新。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应注重一个“引”字。平时教师要亲自引领学生投入到有感情的朗读中,多鼓励、多示范,当学生能够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时,他便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再加以鼓励,学生会更主动地多练习。如,在教学《第三个小板凳》这篇课文时,课前让学生查找、阅读爱因斯坦的相关资料和故事。由于课前有了这些积淀,学生对爱因斯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读课文时不但能读出语气,并且能体会到爱因斯坦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教法要贴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在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克服教材的局限,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水平、学生经验及思维习惯、教学资源等进行充分了解,对教学进行具体充分的设计与构想,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特色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体验、感悟和实践,把文本和课程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天鹅、大虾和梭鱼》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用图解的方式画出三种动物使力拉车的样子,然后自己作为大车让几个学生扮演这三种动物来拉“车”。各自使力拉车和齐心协力拉车两种方式的表演,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学生一方面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主义教育。这节课不仅体现了课堂的“活”,更使师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教与学的真正乐趣,一节课下来,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四、评价要中肯有度,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恰当、真诚的评价犹如雨后彩虹,能够照亮学生心扉;犹如久旱甘霖,能够滋润学生心田;犹如行进中的灯塔,能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是滋养学生的“美味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教师就应卸下冰冷的面孔、丢弃单调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一些恰到好处的点拨、启发和评价,对学生经过思考还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应直接告诉其结论,而要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探索。

新课程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教师平时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和交流,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学好语文。

如何让小学生学好语文 篇7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兴趣”在学习当中是最好的老师, 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充满知识与智慧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教要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件事学生总是想着去做, 乐于去做, 那么这件事成功的几率一定很高。反之亦然。所以,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 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这一点入手,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久而久之,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就会空前高涨。这样, 一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享受学习的过程。

导语就像一部戏的序幕。序幕开好了, 观众的兴致就来了。卢梭说:“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不同的戏剧有不同的序幕, 不同的课文也要有不同的导语。教师在设计导语时, 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定, 力争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为课堂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文体, 不同的内容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 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 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 可以是一个蕴含道理的问题, 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 愉悦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 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导语的设计要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 给学生一种愉悦美。

二、充分利用多种读和写来唤起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祖国的文字, 使小学生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 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时, 应在听、说、读、写这四方面下功夫, 这当中读和写更为重要。读和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两者的关系可以做这样的解释, 我们可以把读理解成为写的源泉, 把写理解成为读的升华。

读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方法。“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 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将课内读和课外读紧密结合起来, 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读, 使他们大量积累语言材料, 为听、说、写、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写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 也是对听、说、读、记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将读、写紧密联系起来, 因为, 读是理解, 写是表达;读是吸收, 写是倾吐, 二者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只有将读写结合, 才能将学生的听、说、记落到实处。学生写的功夫有了, 听、说、读、记的问题就会得以进一步提高。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会水到渠成, 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及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就在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何把对语文的热情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需要一碗水, 那么我们最少要有一桶水, 同时要通过不断的学习, 让自己这桶水成为一股川流不息的清泉, 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感觉, 老师懂得东西真多, 我也想像老师那样成为一个出口成章的人。教师本身具备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展现自己人格魅力的最为重要的突破口,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好好地把握并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将自己的学生带进一种别开生面的语文境界之中。我想接下来的事情就会更加顺理成章。所以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要的还是提升自己本身的文学修养。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导师的作用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的活动,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潜在的能力, 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有信心, 相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允许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 才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让他们积极的活动, 快乐的参与,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制定自己的目标, 使他们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 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 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信息, 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 有的是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中得到。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增大了信息量, 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 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人们摆搭石和协调有序过搭石、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背老人过河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搭石的特征, 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的画面美及乡亲们淳朴善良的人性美, 这样更能吸引学生, 易于学生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略谈指导学生学好语文课 篇8

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指出:“语文这一名词, 原意是语言文字。”叶圣陶先生在回忆建国初期确定语文这一学科名称的用意时说:“彼时同人之意, 以为口头为语, 书面为本, 文本于语, 不可偏废, 故合言之。”由此可见, 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课。学习语文就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能力”。那么, 应如何学好语文呢?

一、要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要学好语文, 就需要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就是 (认字、写字、用字) 、词 (解词、辨词、组词、用词) 、句 (组词成句、句式句型) 、篇 (篇间结构) ;基础理论就是语 (语法知识) 、修 (修词知识) 、逻 (逻辑知识) 、文 (文学常识) ;基本技能就是听、说 (口头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读、写 (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以上三个方面基础打得好不好, 与学好语文密切相关。

二、要重视学好范文

教材中的范文和课外读到的名篇佳作, 要反复诵读, 直到能熟记或背诵其中的名言佳句、精妙词语、华彩段落。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只有熟读许多名篇佳作, 才能逐渐领悟名家在遣词造句、状物写景、明志抒情、布局谋篇等方面的佳妙之处, 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同时, 只有熟记大量词语、句式, 运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 挥洒自如。

三、要多看课外书籍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的经验, 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要想学好语文, 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 光靠课本上的几十篇、几百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课外大量阅读名家名作。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 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有“读书破万卷”, 才会“下笔如有神”, 是古今语文大家的最好经验总结, 我们绝不可听而不行。

四、要在使用中多练

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 而任何工具的掌握都得靠练,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工具拿在手里, 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郭沫若同志说:“开始不一定图巧、图妙, 应该力求其正确, 把自己所见到、所听到、所想到的东西, 正确地写下来, 这是很必要的事。写得多了, 写得久了, 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妙起来。”困此, 要学好语文, 必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写作练习而言, 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并经常写一些读书笔记、观察日记, 主动地练习写一些散文、短诗、评论等。

五、要找机会练说

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才能。许多老师都可称为是讲话的艺术家, 许多演员演出时的台词都是非常精练的语言。讲话的技巧是练出来的, 作为学生来讲, 在课堂活动中要积极争取发言, 这是锻练自己讲话的机会。班级干部讲话机会较多, 这都是练习讲话的机会。从练讲演的意义出发, 班级或学校, 特别语文老师要多组织一些各层次的讲演活动。这能促进学生练说。

参考文献

中学生学好语文的诀窍 篇9

一、利用课本内容, 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

语文教科书里拥有最丰富的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有关敬畏生命的教育。语文学科漫长的历史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承载着延续民族文化精髓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 语文教学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 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 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实现生命的价值。

七年级时, 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这篇课文, 让学生感受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作者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用这些内容触动学生理解无论命运如何, 都要勇敢的活下去,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塑造生命?

九年级时, 我引导学生朗读《谈生命》, 让学生通过朗读充满哲理的语言, 感受作者对生命过程的形象描述。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 我们要享受快乐, 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 不仅感谢快乐, 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 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 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 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 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如夏花般灿烂。

语文课本中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以及演讲内容《微笑着面对生活》……通过三年系统而有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学生已经树立了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思想, 并且开始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 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

二、联系课外阅读, 延展生命的多彩

中学时代的我们是伴随着汪国真的诗歌长大的, 忘不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这些励志的诗句, 我想我也可以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选择优秀的篇章, 渗透生命的丰富多彩。我挑选了《生命的舞蹈》这篇文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教育的渗透融合在一起, 作者选择舞蹈的用意就是要展现生命的激情, 让我们懂得生命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世, 都应该是充满韧性, 从而值得尊重和理解的。

这种关于生命的教育像甘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开始亲近自然, 珍爱生命, 珍惜亲情, 关爱他人。

三、反复诵读古诗文, 塑造高尚的心灵

初中课本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很多学生从小开始诵读古诗, 对于这些经典并不陌生。我们只需要在教学中再融入一些人生观的教育, 塑造学生坚韧、正直、豁达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爱莲说》这篇古文时, 我抓住莲花的特点“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引导学生认识, 这正是君子的优秀品质, 他们在污浊的社会中洁身自好, 保持正直坚贞的生活态度是他们能够流芳千古的原因。这些优秀品质也是我们当代学子们应该具备的。

如果《爱莲说》教育学生的是如何做人, 那《行路难》则告诉学生怎样面对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困阻时, 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表现出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教这首古诗时, 用李白的故事鼓舞学生面对磨难要坚韧、豁达要对人生前途保持乐观豪迈的气概。

除此之外, 古文中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经典篇目还有很多。《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教育学生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过零丁洋》中文天祥告诉学生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侠肝义胆的忠诚;《游山西村》中陆放翁启发学生人生会巧遇“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处逢生之路……这些古诗文每一篇都是精品, 都能在学生反复背诵中净化他们的心灵, 赋予他们人生的智慧。

四、我以我手写我心, 书写人生感悟

一则漫画是:餐桌上, 三只猫在吃鱼, 另一只猫在捉老鼠, 吃鱼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 有鱼吃还捉老鼠!”

这就是2010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题, 这一作文题的出题用意是什么呢?是希望考察学生的人生观, 即考生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其实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 与今年的作文题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即希望考生从作文中反映他们对生活的一些观念。

写作需要思考, 它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题目中, 还有一些选择文学经典作品中富于哲理意味的名句, 涉及人生、人生态度等, 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中学生的材料作文中很多都涉及到感恩、宽容、财富、追求、责任……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 学生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性格越来越阳光, 思想越来越成熟, 心灵越来越健康, 在无数次的历练以后, 他们在思想上会完全成长起来,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臻成熟。

上一篇:电子测量仪器课程下一篇:初中英语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