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2024-10-08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通用10篇)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篇1

1 我国农产品经营模式的演变历程及主要模式

1.1 演变历程

(1) 20世纪50年代在农产品统派统购流通体制下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经营是农产品的主要流通场所。

(2)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进行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取消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农产品集贸市场取代了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产品的主要经营业态。

(3)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我国出现了普通超市。普通超市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 也从事鲜活农产品销售业务。但是仅占全部经营面积的30%。普通超市虽然是农产品销售的独立主体, 但并不能对农产品流通产生较大的影响。

(4) 21世纪以来“农改超”是政府菜篮子工程中被政策性推行的经营模式, 生鲜超市就是“农改超”的直接结果。生鲜超市主要经营鲜活农产品, 兼营家庭日用百货。专营生鲜超市其营业面积和商品的品种应占超市的90%以上。

1.2 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营的几种模式主要有:“农贸市场”模式、“农改超模式”及“超市+生鲜区”模式三种。

“农贸市场”模式, 即传统的菜市场, 多为小商贩与农民个体经营, 这些个体商贩虽具有经营成本和价格上的优势, 但农贸市场很难提供标准、卫生和新鲜的商品, 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城市居民的消费安全性。

所谓“农改超”后形成的农产品超市即将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后, 建立在农贸市场基础之上的农产品超市, 也叫生鲜超市, 这一模式的商品经营主体由原来数百家个体工商户分散经营转变为公司化经营, 公司对市场内所有商品的质量负责, 方便消费者就商品质量进行监督, 但是在经营方面蔬菜不新鲜、价格偏高、品种不多已成为现有生鲜超市里看得见的缺点。

“超市+生鲜区”, 即在已有的超市中专门开辟一块区域经营农产品, 这一形式的超市优点是:商品自选, 一次性结算;明码标价, 顾客知了商品基本信息;连锁经营;一站式购物等。同时, 超市同生鲜超市相比, 由于是多样化的经营, 主要的收入不只是来自生鲜产品, 还来自其他日用品的经营, 所以成本相对于生鲜超市要低的多, 这就保证了超市在激烈的竞争中能优于生鲜超市而存活下来。

2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发展状态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兴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对农产品消费不再是单纯考虑数量、价格因素, 而是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传统的农贸市场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超市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的主要零售业态, 是居民购物的重要场所。

在中国, 日常的生活开支时刻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区域来看, 西部地区相对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低。现今,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在西部大多数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产品零售业态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要载体, 对农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 农贸市场无法给予保障。超市对农产品安全与质量和农业的规模、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从长远来看, 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升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延吉市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成因分析

虽然目前延吉市的农产品经营模式还是以农贸市场为主, 但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相比较农贸市场更具有发展前景和条件。

(1) 经济因素:2002年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说, 一国人均GDP越高, 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食品的比例就越大。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2010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217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60元, 消费者收入的高低决定他们购买什么、何处购买、如何购买等。因此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提供重要前提。

(2) 政府的各项促进政策:我国政府通过各种积极政策措施来推动超市的发展。2004年颁布的“农改超”政策就是一项目的在于促进我国超市发展的积极措施。延吉市也紧跟国家政策脚步, 以美化城市、优化购物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为目的, 有计划的对马路市场进行了改造。

(3)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延吉市常住居民以朝鲜族居多, 而朝鲜族同胞有着一种较为特殊的消费爱好, 即“出国务工、回国消费”。因此延吉市消费群体属于特殊的较高收入阶层消费者, 食品消费偏向于质量好的动物产品、酒类产品以及档次高的瓜果蔬菜。安全、卫生、营养等方面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是农产品超市经营发展的直接动因。

对延吉市三种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综合对比, 得出下表结论:

4 延吉市农产品超市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是一种趋势。但是,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从延吉市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农产品完全超市化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 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4.1 采购渠道存在弊端, 流通环节过于繁杂, 未建立质量承诺机制

延吉市超市里的蔬菜绝大部分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 且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级。对于超市生鲜的零售来讲, 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产品, 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如果超市自己承担分级工作, 或者转嫁给供应商、配送商, 一样会增加成本。

其次, 据调查, 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如下过程:农户→原产地批发商→中转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超市→消费者, 或者是:农户→销地批发商→超市→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上自己的利润, 所以环节过多直接造成了菜价上升, 与此同时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过多延长了农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所需的时间, 不利于蔬菜的保鲜, 中转的过程中也会有部分蔬菜被消耗掉。

另外, 延吉市尚未建立质量承诺机制。批发市场来的货物其无公害、绿色品质很难保障, 超市的农产品在上架前只进行简单的整理、清洗、捆扎, 加工程度低、质量判断基本上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 质量追溯机制无从谈起。

4.2 价格虚高, 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采购供应链的弊端, 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

菜价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超市舒适的购物环境是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 这本来是超市经营重要的优势所在, 但超市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 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受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 在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 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 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 因此, 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定在高端上:超市的环境好, 干净卫生, 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高一点, 赚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 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 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销量上不去, 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 必然会不新鲜, 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 销量小, 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 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 甚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 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 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 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 把好端端的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问题, 笔者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几种常用蔬菜价格进行了调查, 具体见表2:

由此可见, 超市蔬菜的价格比农贸市场蔬菜的价格每1㎏贵2~5元不等, 虽都在市民可承受范围之内, 但农贸市场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

4.3 超市的服务情况不尽如人意

虽然市民们选择到超市去购买农产品的初衷, 是为了满足自己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但超市的服务情况却不那么尽如人意。超市里虽然商品品种丰富, 产品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但消费者感知的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并不高。据调查结果显示, 一部分的消费者对超市的服务不大满意, 集中表现为高峰期付款等待时间过长, 超市员工的素质不高, 业务不熟练, 管理水平较低, 便民服务措施不够完善等。

5 改善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对策

5.1 建立生鲜农产品基地, 减少流通环节, 保质保量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如果不建立科学的农产品供销体系, 不能正确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 还是没办法解决超市农产品新鲜与否的问题。这就要求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 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 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准时化配送思想, 真正的与种植基地或者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对于延吉市来说, 附近的小营镇、依兰镇等都是具有生产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果超市和基地建立好供销联系, 那么相信成果将是非常可观的。

5.2 合理规范产品价格, 形成自己的优势, 惠农惠民

超市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 把产品损耗率降下来, 把销售数量做上去, 蔬菜经营的毛利率也是非常高的。同时, 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益。同时, 流通环节的减少, 使原先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以直接转移给农民, 这样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 最终也会惠及消费者。

5.3 优化服务质量, 提高管理水平

高水准的经营管理和优异的服务水平是农产品超市营销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 超市经营者有必要组织超市员工进行培训, 增大流水化作业效率, 优化服务态度, 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来提升农产品超市的效益。当前消费水平导致消费者买的不仅是产品, 更是服务。面带微笑并体贴周到的服务方式一定是消费者们满意度提高的最佳方式。那么改变市民传统的消费习惯将不是难事。

6 结论

农产品超市取代农贸市场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延吉这样一个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 农产品超市的发展可谓迅速。这项政府关心、农民倾心、市民欢心的工程, 已初步得到市场的检验和社会的肯定。但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将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度阶段。只有突破这些制约农贸市场改超市发展的瓶颈, 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 以减少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成本, 加强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 并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 最终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才能促进农产品超市的健康平稳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产品超市作为一种新的经营业态, 带着它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被广大市民所接纳。市民选择农产品超市进行购物, 改变传统的农贸市场消费方式, 这反映了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中国农产品超市发展却相对滞后。对延吉市几家大型超市的经营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建立生鲜农产品供应基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超市农产品价格等政策, 以期对目前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研究做一补充。

关键词:农产品,超市化经营,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力, 促进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思考[J].农村经济管理, 2009, (8) :15-16.

[2]朱磊、赵迪, 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经营创新浅析[J].现代财经, 2009, (8) :64-69.

[3]郑光财, 生鲜超市经营管理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J].2003, (4) :26-29.

[4]胡军,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304-307.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超市化;经营管理

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但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能否正常进行,也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着力构建一个占用资金少,物资保障程度高的供应体系,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虽然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集中统一为主,分散为辅”煤业公司、矿井两级采购模式。煤业公司物资供应部门对本企业用量大,技术要求高,集中使用的物资实行集中采购,各矿分工采购零星物资,发挥了局、矿两级的积极性。但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供应计划性差,无计划采购或先采购后补问题较为严重,即影响了批量采购效益和配送效率,又造成了供应物流环节上的疏漏

2、采购资金分散使用,效果较差,享受不到规模采购所带来的优势。

3、煤炭企业内部多头采购,不易监督控制,出现材料浪费,吨煤材料费上升的现象。更有甚者,部分矿采购一些质次价高的物资,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4、社会上各种权力、利益关系渗透到物资采购中,造成不必要的超储积压,占用资金,储备资金上升。同时对供应队伍廉政建设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超市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利用煤业集团统一采购的规模优势,对安全生产、基本建设所用的材料、配件进行“五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资金、统一采购、统一库存、统一调剂)管理,进行超市化经营,对煤矿物资进行物流配送,减少超储积压物资,降低储备资金,提高集团整体效益。

借鉴生活资料超市的成功做法,结合煤业集团物资供应的具体情况,对矿用物资实行同一品种,多厂家的代储代销,明码标价,给生产矿一个选择使用产品的机会。

超市化经营是物资供应机制改革的一个名词,是对传统物资供应方式的一场变革。从使用单位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到二级超市(驻矿站)平衡利库后编制需求计划,再到煤业集团公司供应部门进行平衡利库,编制采购计划,组织招标采购,到货配送、最后对各矿退出生产的废旧物资进行统一的竞价销售,使整个煤矿物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最终通过超市化经营实现“物资储备零库存,物资供应零距离,物资消耗零浪费”的目标。

三、实行代储代销物资的管理流程:

1、首先以招议标采购的方式对矿用物资进行市场准入的考核,与通过市场准入考核的供货商签订代储代销协议。

2、供应商将其产品放在总库一级超市或直接存放在二级超市,各矿的使用单位根据其生产需要到二级超市领用选中的物资。

3、每月煤业集团有关部门对使用单位领料情况进行签收、分类、分供应商进行汇,根据汇总的情况,通知供货商开发票(使用单位领用多少开多少)。

4、煤业集团有关部门根据供应商开具的发票,核对无误后,财务挂帐承付货款。

做到物流在先,商流在后,物资供应方式实现根本性的变革。

四、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管理的主要做法

1、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使进入超市的物资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供应商选择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择优、诚信”。通过招议标、考评等方式选择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从质量水平、交货能力、价格水平、技术能力、后援服务、人力资源、现有合作状况等以下七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对超市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保证超市供应商的优胜劣汰,定期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考核,对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供应的物资退出物资超市;从候选供应商中再行补充合格的供应商。在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煤矿现场使用情况,与重点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提高煤矿物资供应的保障程度。

2、清理区队小仓库。

在各矿生产实际中,区队为了用料方便不同程度设有区队小仓库,这些区队小仓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方便生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区队小仓库安全管理上,防范意识差,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管理混乱,都没有建立规范的材料帐,容易造成材料配件流失。三是层层设库,不能进行有效调剂使用,造成积压物资增加。

对各区队经常使用的周转性、工具性材料进行“四定两建” 规范,即定品种、定数量、定金额、定专人,建帐、建卡管理。使每种材料的收、支、存都能及时反映出来。对存放超出指标的材料,矿供应科及时办理退库手续。把超市物资延伸到各矿的井口供应站更加方便生产区队。真正做到物资供应零库存、方便生产零距离、严格管理零浪费。

3、认真做好各矿库存物资的盘点交接鉴定工作,为超市化经营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对盘点接收的各矿老库存物资,规定只准记支出,直到老库存物资消化、处理完为止,不得增加新库存。对新收到的物资一律按超市化经营的要求,实行代储代销管理。

4、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做好平衡利库工作,降低老库存。

明确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批程序,确保计划的科学性、严肃性,从源头上杜绝产生因计划不准造成不必要的超储积压,或计划不周造成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的现象。特别强调老库存只能逐步消耗减少,不能增加。对各矿计划的规范性、及时性、准确性进行考核。

5、实现超市物资按计划配送。

如何用有限的装卸运输能力完成物资配送任务是配送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需求计划,优化配送线路,制定配送计划,统一组织物资配送,在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使用现场,实现超市化经营达到物资供应零距离的目的。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超市化经营的工作效率。

把整个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用信息化技术规范物资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设计上做到上下游工作流程互相制约、互相监督,规避经营和管理风险。

7、加强超市化经营工作的督查考核,促进超市化经营顺利进行。

从劳动纪律、计划管理、物资质量管理、物资供应现场服务管理、物资价格管理、储备资金管理、仓库管理、废旧物资管理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根据考核标准对各单位进行考核,调动广大员工参与超市化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篇3

一、连锁超市及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

1、连锁超市

关于连锁超市,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依据连锁经营与超级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连锁超市的定义实际上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对其零售业态的定义;二是对其经营组织模式的定义。也就是说,首先这种零售业态是超市(含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等),其次,它采用了连锁经营的组织模式。本文所讨论的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形式主要包括“农改超”经营模式、“大型综合连锁超市+生鲜区”依托经营模式、生鲜便利店模式等。

2、交易成本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罗纳德·科斯教授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通常,交易成本,又称为交易费用,指存在于交易活动中,为界定和维护交换双方的权益而必须支付的一笔费用。它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契约的监督和维护成本,具体如下: (1) 搜集供求信息的成本; (2) 谈判成本; (3) 监督、维护合同执行的成本; (4) 约束成本; (5) 其他交易成本。

二、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的成本效益分析

1、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的效益分析

从交易费用角度分析,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是将许多单个超市、便利店之间的交易,也就是市场上的交易,变为主导企业内的交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经营模式。其效益集中体现在交易费用的节约上。即交易内部化降低了交易费用。与采取单体经营方式的独立店相比较,连锁分店由总部统一进货降低了搜寻交易对象的信息费用。内部供货的转移价格由总部制定内部规划加以协调、统一,从而省去了比较价格的信息费用。

单个生鲜超市、便利店的经营方式都是从农户、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经过社会配送中心,然后再自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用于搜集供求信息、签约、谈判、监督的费用一项也不能少,也就是说,其花费在交易上的资源相对较大,从而使交易费用过多。

农产品实行连锁超市经营后,在日常采购、批发、配送等活动中,各单个农产品连锁分店只要将进货的规模、品种构成等信息汇集到总部,由总部统一进货,经过配送中心将供货商或自己加工的产品整理、归类、再包装,按事先的约定配送给各个连锁分店。这实际上是将农产品批发企业的一部分职能转移到了连锁企业内部,将市场上的批发交易行为转换成企业内商品的大量配送行为,即市场交易内部化。这样相对单个农产品生鲜超市、便利店而言,一是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时间,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二是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后,单个分店的交易费用明显降低:不需要发布求购信息、外出进行采购活动,由总部统一采购,从而降低了“搜集供求信息的成本”;不需要直接与供货商打交道,签订购销合同等,从而降低了“谈判成本”;不需要监督供货商履行交易合同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监督、维护合同执行的成本”。

2、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的成本分析

综上所述,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能节约大量的交易费用,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也须付出相应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 经营模式转换费用。从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的主要模式来看,“农改超”经营模式、生鲜便利店模式基本上是由原来相对独立的各个农贸市场、粮油店等经过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企业,是经营模式上的一种创新,而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的统一配送则是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一种制度变迁。在这个模式转换、制度变迁过程中,势必要付出过渡费用。

首先,为了顺利实施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对不明晰的产权加以界定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产生了相关的产权界定费用。其次,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替代事实上就是一种制度变迁,这种变迁同样须付出过渡费用。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是在三级市场体系下进行的,即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而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由农产品连锁超市企业总部实行统一采购、由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配送,表现为流通环节的减少和流通空间的缩短。这种转换需要强大的物流体系的支持,须付出的成本投入也非常高昂。二是管理费用。比起单体经营的生鲜超市、便利店,农产品连锁企业作为多分支机构的企业或多企业的联合体,需付出更高的管理费用。虽然整个农产品连锁企业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配送,但负责协调管理的总部的运转是需要费用的。且随连锁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费用也呈递增的趋势,企业付给连锁总部专业管理人员的薪水的增加是引起管理费用增加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中国现阶段在这方面的开支比例远小于西方国家。

三、结论

如前所述, 尽管农产品实行连锁超市经营对降低交易费用有明显的优势, 但我国现阶段连锁超市经营的农产品仅占总消费的20%左右, 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比例稍高一些, 接近30%,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80%, 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面对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仅仅在少数大城市的连锁企业中取得成功这一现实, 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与探寻适合我国现阶段消费水平的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模式与出路。建议从事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超市企业, 以建立物流配送体系为中心, 用配送中心替代冗长的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 紧密衔接农产品产业链与供应链, 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达到既满足消费者需求, 又实现超市企业交易费用降低、利润增长的双赢局面。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农产品采用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效益体现为交易费用的节约, 其成本体现为经营模式转换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等。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超市,交易费用

参考文献

[1]、埃瑞克.G.菲吕博顿等编.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浅析完善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的对策 篇4

关键词:超市 经营 ?摇对策

真正的连锁经营应该做到“十统一”:即统一店名、统一店貌、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培训、统一广告、统一信息。只有做到上述各方面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连锁经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了促使我国的连锁企业尽快地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要想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上要想方设法留住消费者的心。这是因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最后都要经过消费者的认可并“掏钱兑现”。要尊重消费者合法的权益,要考虑消费者的长远利益。要把商店品牌放到比商品品牌更重要的位置上,以商店品牌带动商品销售,使超市逐步由制造商的销售部转变为消费者的集中采购部。

2.抓住机会适时扩张,努力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规模普遍较小,难以获得规模化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瓶颈。连锁经营在市场中能否站得住脚,取决于其能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要实现规模效益,必须把握好市场变化情况,寻找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扩张。

3.加强连锁企业的自有品牌建设。

在现代市场营销环境下,品牌经营如何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很大。连锁企业要想取得好的效益,也必须重视企业品牌建设,重视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创建和维护。有了好的品牌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就有了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一方面,可以提升连锁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客户;另一方面,可以用特许经营的模式进行扩张,吸引更多的商户加盟,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

4.加强对需求链的重视。

目前我国连锁超市需求链上的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住处共享程度很低,信息流动方向仍未实现双向流动,制约了我国需求链运作效率的发挥,我们必须消除整个链条上各企业内部的信息壁垒,消除各企业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各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这是实现需求链的首要条件。

5.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实现共赢。

供应商之于连锁超市,就如同兄弟姐妹。两者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关系。对于目前状况而言,许多小供应商都是怀着惧怕的心理来面对连锁超市,怕超市一个不高兴就把公司产品下柜。其实连锁超市应该摆正心态,积极配合和维护与供应商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和欺压,同时也培养供应商的忠诚度巩固、发展与制造商、批发商的共生关系,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

6.强化物流管理,推进JIT存货管理。

JIT指的是JUST IN TIME,中文译为“即时生产”,是由日本丰田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低库存的生产方式,提倡一种“零存货”的理想理论,是对原有经济定货量模型的一次否定,是存货管理史上的一次大的突破。

虽然JIT在我国企业的推行中遭到了种种质疑,但在减少企业存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其成效还是明显的。因此,对于那些规模大、效益好的连锁超市企业,可以尝试建立JIT存货管理模型,进一步推动物流的发展。

7.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往往很难准确地把握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作为企业经营者,要正确地认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积极主动地多与相关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而且还有助于从其他企业中吸取先进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8.用科学的思维、先进的方式加强企业管理。

充分吸收、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的管理。恰当地为本企业定位,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发展城市市场,规模小一些的企业可以采取集中性营销策略,在某一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者走小城镇之路,占领广大的农村市场。

9.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篇5

1 社区超市农产品经营情况

细心的人们一定可以看到, 不管是大社区, 还是小社区, 你都可以看到好几家超市, 它们经营的大多数是社区居民需要的基本日用消费品, 所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是鸡蛋、粮食, 而对于水果、蔬菜、肉等生鲜农产品的经营较少。通过对几家社区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了解作出了具体分析。

2 社区超市农产品经营状况与原因分析

对于这些社区来说, 居民购买生活日用品和生鲜农产品都不方便, 所以选择去超市购买生活所需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 但是为什么超市的农产品经营的品种少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2.4产品进行分类运输, 组合销售, 销售渠道与之匹配

产品从出厂到销售的过程中, 合理选择销售渠道至关重要。厂家在生产过程中都是分类生产的, 但在销售则是组装起来销售的, 是否应该在出厂时将产品组装起来, 通过统一销售渠道运输到零售商手中, 显然这是不明智的。因为组装的产品在层层运输过程中比较容易损坏, 而且组装起来的运输费用, 远远比每一种部件的单独运输费用要高得多。如果是对产品进行分类, 同样一类产品的运输可以选择特定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环境, 通过统一销售渠道进行运输, 不同类别的产品选择不同的渠道进行运输和销售。当产品到达指定地点时, 可以将产品组合起来销售, 这就是商家常用的打包销售。在这一过程中, 销售渠道可以是多样化, 与不同的产品的营销方式相适应, 而不是统一的一个类型的销售渠道。而且这种与先分类后组合的运输方式相比, 可以节约很多成本, 将其投入到与之适应的销售渠道上, 达到产品内部利益的长期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是非常可行的。

2.5引入逆向物流理念

将逆向物流理念引入到产品销售渠道的创新上, 在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建立一条回路, 而不仅仅是企业到经销商的单向运输。在方面:

2.1 农产品价格高于周边的农贸市场

在我们调查的几家超市中, 农产品价格较高, 以蔬菜为例, 社区超市一般来说, 要比周边农贸市场要高0.5元~1.0元。而在社区中, 居住的大多数是三口之家, 或者是中老年人, 有时间买菜的基本上退休在家或是帮助子女带小孩的中老年人, 他们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是很敏感的, 农产品不好卖, 所以品种就少。

2.2 农产品新鲜度低

由于社区超市的农产品价格高, 许多社区居民选择不去或者是偶尔去超市, 农产品的销量就不会高, 引起农产品的清仓慢。加上生鲜农产品易损伤、易腐烂, 在运输途中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新鲜度。此外, 天气、突发事件也会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以西瓜为例, 天气晴朗的时候, 西瓜好卖, 下雨天西瓜贱卖也卖不去, 所以超市不能准确预测农产品的品种、数量, 也会影响农产品的新鲜度。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少数超市是每天定时把新鲜蔬菜从农贸市场采购回来, 供应商在清早的时候把猪肉送到超市, 让社区居民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

2.3 社区超市规模小, 农产品品种单一

生鲜农产品作为居民每日所需, 品种应该是很丰富的, 但是在调查的几家超市, 只有苹果、梨、香蕉等少量种类的水果。同时, 每

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建立逆向渠道, 信息从以前的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传弟, 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企业通过逆向渠道从经销商那里得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反馈信息, 并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保证企业能对市场动态做出高效率的反应, 避免了企业组织的僵化。

3结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英中小企业想要抢占发展先机, 创新市场营销渠道是最好的选择。根据自身的特点, 扬长避短, 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长期发展的营销渠道, 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 创新营销渠道不是一蹴而就, 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调研和摸索, 才能寻找出一种最合适的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张毅.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宫晓.企业分销渠道的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6, (3) .

[3]李飞.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一个超市的经营规模小, 经营面积在20~50平方米之间, 从而农产品经营的面积更少, 在摆放时一般采取重叠的形式, 阻挡了购买者的视线, 或者摆放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不利于居民购买。

2.4 超市经营连锁形式少, 数量多

调查中也发现只有少家超市采取了加盟形式进行经营, 其它的都是自营。我们都知道, 采取连锁经营可以产生规模效应, 降低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因而降低农产品的价格。同时在一个社区存在着三家以上的超市, 人口密度较低, 居民的购买力低, 这种“小而多”的局面, 一方面加大了各超市之间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 也不利于社区之间的和谐。

2.5 超市经营相似, 价格不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 超市引进了蔬菜基地与福林冷鲜肉, 但是其价格却高于自营超市, 而在鸡蛋经营中, 超市基本上选择社区居民熟悉的品牌, 如圣迪乐鸡蛋、白玉村鸡蛋等本地知名品牌, 在猪肉的经营中, 有的超市选择双汇冷鲜肉, 其价格却与农贸市场价格持平。对于社区居民来说, 肯定会选择新鲜而价格便宜的超市或者是周边农贸市场。

2.6 管理者、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社区超市的经营者, 有的是夫妻店、姐妹店或者是父子店,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小卖部一样, 比起城中心的综合超市来说, 货物摆放、管理能力等有很大的差别。同时, 服务人员有的就是经营者的亲戚、父母, 没有达到为顾客服务的标准。

3 改善社区超市农产品经营现状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超市在经营农产品时, 会遇到多方面的挑战。社区超市要吸引居民的目光,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降低农产品价格, 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

社区居民对于价格是最敏感的, 但是对于农产品, 特别是生鲜农农产品的新鲜度也是敏感的, 社区超市经营者在减低农产品的价格的同时, 也要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首先, 选择好的供应商。对于社区超市来说, 像猪肉、鸡蛋、粮食、牛奶等农产品可以选择本地知名品牌作为供应商, 根据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意愿等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如在虹景超市选择双汇冷鲜肉、白玉村鸡蛋等本地品牌进行合作, 不但运输成本低、送货时间短、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 而且社区居民很了解这两个品牌, 每天居民排队在那里等候。此外, 像一些时令蔬菜可以直接到农贸批发市场进货。其次,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从供应商那里进到最低价格的农产品, 就要处处从供应商角度出发, 不贪恋短期利益, 共同分享利润, 从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 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并进行预测。社区超市面对的消费群体比较固定, 除了一般的买卖关系, 超市管理者或员工容易与社区居民建立更深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能够获知经常性顾客的购买习惯与购买偏好, 能够及时向消费者提供最新的促销信息和有用的购买意见, 这样就可以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预测, 及时地向供应商提供所需要农产品的数量与品种。

3.2 提高社区居民的忠诚度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谁留得住顾客, 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而社区超市的价格优势和地理优势越来越不突出, 确立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变得更加重要。社区超市有固定的消费群体, 通过良好的服务和促销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首先, 把社区居民视为朋友、邻居来对待, 并为他们着想。当社区居民来购买农产品时, 认真帮他们挑选新鲜、质量好、价格优惠的;在居民消息的时间里, 尽量不影响。其次, 在社区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社区超市成为居民购物、休闲的场所, 作为超市的经营者可以在超市的周围搭置雨棚、设置舒适的休闲椅、播放动听的音乐, 并在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些文娱活动, 花费的成本不高, 产生的潜在效益却相当明显, 使居民在良好环境的享受中形成对超市的良好印象, 产生对超市的亲切感, 并提高对超市的忠诚度。第三, 提早、延长时间经营。农贸市场中, 农产品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去, 都可以买得到, 社区超市要想从农贸市场中争夺顾客, 需要在居民上班之前与下班之后, 进行农产品经营, 满足上班族农产品的需要。最后, 要进行促销。不定时地让利于消费者, 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3.3 准确定位, 满足社区居民需要

社区超市应该根据居民对农产品的偏好, 选择一些价格优惠、质量上乘、方便的农产品, 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是社区居民的每日之需,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是超市的经营的目标。如对于三口之家来说, 需要的农产品的数量有限但品种较多, 可以进行组合销售。

3.4 诚信经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德, 为历代思想家所推崇。“诚信”不仅仅是个人待人接物的美德, 同时也是企业经营之道、立足之本。管子在《管子·乘马》中就提出:“非诚贾, 不得食于贾;非诚工, 不得食于工;非诚农, 不得食于农;非信士, 不得立于朝”。管子认为无论是农民、工人、官员还是商人, 都必须严格奉行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 惟其如此, 方能立足本业。对于超市经营者来说, 首先, 就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其次, 不能欺骗、坑害社区居民, 不销售过期变质的农产品, 不发布虚假的促销信息;不能随意拖欠供应商的货款、违背对各方的承诺;最后, 做到诚信经营、讲信用、重信用;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自觉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 社区超市经营农产品在黯然前行, 社区居民何时能在舒适、和谐的超市中选购新鲜、便宜、优惠、品种齐全的农产品, 特别是新鲜农产品, 享受购物的乐趣, 社区超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文化素养地提升, 社区超市将成为社区居民首选购买农产品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邓朝晖.中国社区连锁超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改革发展, 2008, (8) .

[2]曾爱青.社区超市如何打好“特色服务”牌[J].物流科技, 2006, (12) .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篇6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 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 它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发生变革, 在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超市这一新型生鲜农产品零售终端。

国内许多学者对生鲜农产品的研究集中在居民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地点的选择, 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消费者对蔬果、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如冯忠泽等 (2008) 对9个地区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吴林海等 (2010) 研究指出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都不高, 陈蓉泉 (2011) 对消费者农产品购买行为与超市生鲜经营进行了分析, 李雪松 (2012) 对四川省生鲜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且这些研究主要是在大城市进行。

本研究分析西北地区乌鲁木齐市居民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以此寻找提高超市总体效用的途径。

2 理论和影响因素假说

由消费行为理论可知, 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社会、个人特征和心理四大因素。消费者的行为决定着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好坏。本文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新疆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性等因素, 将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 并分别提出假设。

假设一:消费者自身因素对其超市生鲜农产品购买行为存在影响。

假设二:消费者对超市生鲜农产品自身特性的感知对其购买行为存在影响。

假设三:消费者外界客观影响因素对其超市生鲜农产品购买行为存在影响。

3 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3.1 调查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3年7月对乌鲁木齐市4个行政区 (分别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头屯河区) 的各大超市的180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在各个地点采取“偶遇法”随机拦截消费者进行访问。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审核, 得到有效问卷162份。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消费者自身因素对其超市生鲜农产品购买行为存在影响。

消费者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和收入水平等。被访问的162人中, 男性消费者有69人, 占被调查者的42.6%, 女性消费者有93人, 占被调查者的57.4%。由于生活习惯、购买习惯以及沿袭已久的“男主外, 女主内”社会传统, 使得女性仍是家庭购物群体尤其是购买日常食品的绝大多数人群。

年龄与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行为呈反比。调查的21~45岁这一年龄层次的消费者比例占到80%。年龄越小的人越喜欢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 可见超市消费对于青年消费者而言更具吸引力, 这与这一年龄层次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更容易适应便捷的生活方式相关。

受教育程度与消费者超市生鲜农产品购买行为呈正比。被调查者学历分布主要集中在高中到大学这个教育程度区间, 总体呈现正态分布。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消费者占被调查者的55.9%。消费者所希望的购物环境与其接受的教育程度关系较大, 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越高, 对购物环境生鲜质量的要求也越高。

家庭人口与消费者超市生鲜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呈反比。被调查者中家庭人口为2~3人, 占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 即家庭人口数越多, 在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数量越少。

家庭收入与消费者超市生鲜农产品的购买行为呈正比。从调查对象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总体分布来看, 2000~5000元这个收入区间占到59.7%。收入越高的家庭更倾向在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

3.2.2 消费者行为与生鲜农产品的自身特性重要度的关系。

生鲜农产品自身特性包括质量安全、新鲜程度、产地来源、品牌、包装、种类等。根据五点法设置了重要度的五个层次, 分别为非常重要, 重要, 有些重要, 不重要, 完全不重要。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 消费者对超市中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注度极高, 认为非常重要者占90%, 说明消费者很关注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 对其是否在超市购买产品的影响很大;新鲜程度中认为非常重要占36%, 重要占47%, 可看出新鲜程度很大程度地影响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销量;产地来源中消费者关注度不高, 过半的消费者认为不重要, 说明产地来源对超市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很小;种类中认为有些重要的占50%以上, 说明消费者对产品的种类较为满意, 超市中产品的种类多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因素之一;包装中认为重要的占46%, 可知包装的完善程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品牌中占比最高的是重要, 占42%, 说明到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很重视品牌, 超市应加大对产品品牌的关注度。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 消费者对超市中生鲜农产品特征重要性的关注度从高到低分别为:质量安全、新鲜程度、产品种类、品牌、包装和产地来源。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消费者超市中生鲜农产品的购买。

3.2.3 消费者行为与外界客观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通过价格方面的调查, 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希望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价格能更大众些。消费者认为超市中生鲜农产品的价格仍高于农贸市场, 只有个别产品与农贸市场低或者相同,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销量。

消费者在选择的购买地点距离显示1km以内的消费者有68人, 占61.8%, 1~3km的消费者有38人, 占34.6%, 而3km以外的消费者只有4人, 占3.6%。在本研究调查中步行的消费者有86人, 占50.9%, 因此, 生鲜农产品销售地点应建在居民区不超过3km的地方。

购物环境和服务态度也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之一。购物环境包括销售现场周围环境、销售现场环境。在本调查中有49人不考虑购物环境, 占比重的31.4%, 相比于农贸市场, 超市以其优雅、整洁的环境吸引着消费者的青睐。服务态度的调查显示, 77.2%人士认为服务态度影响了他们购买生鲜农产品。

对于最喜欢的促销手段, 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是打折优惠, 有72人, 占总数的40%;其次为送货上门, 有34人, 占总数的23%;接下来是有奖销售和免费品尝, 分别有36人和25人认可, 其他项中有消费者提出了附送赠品、电视广告、销售海报、抽奖等。

4 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对策

4.1 实施“农超对接”, 降低经营成本

一是“农超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传统流通模式中间环节繁多, 每一环节至少要加价50%, “农超对接”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 减少了超市采购成本。同时, 超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冷藏冷冻设施, 在平抑农产品价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农超对接”实现了质量可追溯。“农超对接”实现了农田到超市的直接供应, 从生产到流通环节均可控制, 农产品的种类、生产基地、检测结果、配送去向等信息均可查阅,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 可以直接追溯到原产地。

三是“农超对接”有助于改善消费环境。“农超对接”是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基地参与共同受益的民心工程, 它改变了超市生鲜只赚人气不赚钱的局面, 增加了农民收入, 还稳定了市场价格, 优化了消费环境, 消费者即便在傍晚也能从干净明亮的超市里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4.2 突出超市农产品经营特色, 提高价格竞争力

4.2.1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服务。

超市应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 严格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严把进货渠道关。同时, 丰富品种和提供更完善的加工服务也是让生鲜农产品更受欢迎的策略。其中, 一些额外的服务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如顾客在购买新鲜水产品时, 能现场洗杀干净带回家会觉得更加方便;超市配套提供包装好的生鲜炒菜原料, 再辅以一些价格手段, 生鲜食品的销售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4.2.2 实施生鲜经营差异化市场策略, 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确定生鲜农产品的主力商品群和特色商品的基础上, 要掌握销售规律和季节变化, 特别注意主力商品的投放上市、促销、维护和更新等工作, 尽可能延长其销售的生命周期, 使其在这个周期中产生最大的销售业绩。生鲜经营企业应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分析消费者行为, 实现生鲜供应链生产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 以此指导超市生鲜的采购、销售服务和整体经营, 在充分调查消费者生鲜消费要求的基础上, 适应并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2.3 加强宣传, 培养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

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居民的消费观念尤其是生鲜农产品消费观念发展依然滞后, 生鲜超市应通过宣传相关食品质量、构成成份、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效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性等信息来强化和培养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去超市购买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

4.2.4 保持良好的购物环境, 提高服务水平。

如今许多顾客都想让购物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因此超市更要讲究店内的环境, 主要包括光线、色彩、音响、通风、气味等, 超市应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 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舒心的购买环境, 让顾客留下良好的购物体验。同时必须投入足够的资源, 通过技能培训制度化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熏陶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员工素质, 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崔彬.消费者选择生鲜农产品零售终端的行为分析基于消费者效用的理论解释[J].经济问题, 2009, (3) .

[2]陈蓉泉.居民购买行为与超市生鲜商品经营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 2011, (8) .

[3]李慧.超市的生鲜经营[J].商务营销, 2011, (8) :50-52.

社区超市经营创新策略 篇7

近年来,国内大型超市的门店数在持续减少,裁员、关店风波使整体行业发展面临困境。原因有许多:第一,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80、90 后的首要选择,他们对于非耐用品的购买诉求开始向便利性转变;第二,门店租金,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使超市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盈利空间大大缩减,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已经超出负荷,纷纷亮起红灯;第三,大城市的交通环境在不断恶化,如果逛一次超市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就要一两个小时,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或在家附近的便利店购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些平稳发展、欣欣向荣的社区超市,例如家乐福的Easy便利店、沃尔玛的未来超市、乐城超市的生鲜传奇,他们巧妙地避开了与便利店的正面竞争,填补了大卖场之外的市场空缺,通过差异化经营满足顾客个性化、多层次的购物需求。企业只有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积极转型创新,尝试更便利化精细化的新型业态模式,才能在市场占据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与传统的大型超市相比,社区超市的选址空间更大。社区超市的门店面积大约为200-300 平米,服务范围覆盖到周边0.5 公里内的小区,这样租金就远比选在繁华商业区、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小的多。此外,社区超市在地理位置上离社区很近,居民从家出发走个10 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超市,甚至每天还可以多次购买,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是许多电商和大型超市都难以提供的。社区超市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周边附近的居民,人群规模和档次都比较稳定,为一些生活节奏较快的上班族提供一个相对舒缓的购物场所。社区超市虽然面积不大,但购物更便捷、服务更完善。

二、目前社区超市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选址

现在许多社区超市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盲目跟风、扎堆选址。在选址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周边市场调研和综合环境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成本投入却只有小利益回收,最终都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

(二)同质化经营

同质化的便利店随处可见,经营的大多是一些小零食和少数日用品,然而这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居民的日常需求。因此社区超市要进行差异化经营,避免过度的同类市场竞争而影响超市的利润提升。

(三)不重视形象

陈旧的招牌装饰、传统的货架摆设、不变的产品种类、杂乱无序的商品堆放、差强人意的服务水平等问题都是现在社区超市的共同弊端。如果占据良好的地理位置,却不能吸引顾客进店消费也是无用的。[1]

三、社区超市转型创新策略

(一)差异化经营

首先,社区超市在装修设计上要注重创新,最好能给顾客耳目一新的感觉,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官体验。门店的logo要力求醒目新颖,颜色鲜明、富有创意的图案标识往往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超市内部的设计采用橙红色或黄色等暖色系颜色为基础色调,这样可以给顾客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生活氛围。

其次,商品陈列应该合理布局。超市商品和货架的摆设可以结合商品属性,排列组合成各种形状图案来凸显商品的特性。此外,超市还可以对消费者的购物路径调查分析,根据他们的购买习惯将关联性的商品集中摆放,并灵活的调整这些产品组合,从而真正地做到方便快捷。

最后,以销售日用品和生鲜食品为主。与便利店不同,社区超市主要为顾客提供一些急需或所需的商品,如面包盒饭等即食商品,如纸巾牙膏等日用品,如海鲜果蔬等生鲜类商品,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社区超市的生鲜食品要保证其新鲜度与安全性,使顾客买的放心,吃的安心;日用品的结构要多元化,根据社区居民的消费状况,调整商品的品种和档次,以保证顾客能够买到日常所需的一切生活物品。此外,超市还可以设立一个小小的有机食品区以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色泽饱满、新鲜干净的蔬菜水果常常能引起购买欲望。

艺术性的货架摆设、饱满有序的商品陈列、醒目到位的标牌提示、多元化的商品种类使社区居民的购物之旅变得简单便捷,但又不失生活乐趣。

(二)转变采购模式

在商品采购方面,社区超市可以转变经营方式,去掉中间商环节,直接到生产基地或生产企业进行采购。这样就打破了多年来被供应商压迫的格局,从而调整商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对于生活用品的采购,像景田、维达、宝洁等一些一线品牌超市可以直接与厂商洽谈建立合作关系,不仅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还提升了利润空间。此外,对一些品质好、潜力大的日用品,超市还可以与厂商合作生产“超市专供装”系列的产品。例如中百社区超市就有一款“中百专供装”牙膏,因为是直采经营加上专供销售,年销售额比其他品牌超出22%,毛利率高出十个点以上。[2]社区超市应该从全球制造业出发,整合供应链资源,寻找更优质的商品。

在生鲜食品的采购上,超市可以采用从商品源头直接采购的模式,在为顾客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超市的盈利空间。此外,社区超市还应配备冷链物流仓,加强生鲜食品的保鲜度,特别是一些不能长期常温放置的蔬果、奶类、肉类食品,要求供应商必须用冷藏车运输,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只有源头采鲜,中间保鲜,门店才能买鲜。

(三)舒适便捷的购物体验

社区超市将面包房、水果店、早餐店、菜市场等家庭日常所需商品整合为一,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每家社区超市都应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最轻松便捷的生活方式:早上提供热腾腾的早点,中午有便捷的盒饭简餐,晚上还针对工作繁忙的顾客准备了一些洗净、切配、打包好的生鲜商品,他们回家后只需简单的加工烹煮即可食用。此外社区超市除了经营各类便捷商品外,还应可以提供免费的Wi-Fi、移动充电宝、智能打印照片的机器、寻人启事信息张贴场等服务,营造良好的购物体验环境,使顾客满意这种增值服务,并愿意为此付出较高的价格。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

面对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社区超市应引入线上销售模式,加快线上线下的业务融合,让居民体会到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首先,社区超市要建立一个手机超市APP平台,顾客可以线上下单,然后组建一个自己的专业配送团队,由自己的物流进行及时配送。在派送过程中,顾客提出的问题都可以现场直接解决,不满意的商品超市还可以收回,从而为顾客创造最优的消费体验。此外,在这个超市APP平台还要增加一个与顾客交流互动的模块,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通过这个模块还可以实时向顾客传达超市问候、活动信息,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挖掘更多的新用户。[3]

(五)故事化营销手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热点事件的传播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些新段子、新词汇时不时的就会被大众广为传之。因此企业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捕捉到热闹背后的价值点,进行故事化营销。举例来说,乐城超市利用一张在网上热传的反手摸肚皮照片,策划了一则“致歉体”广告:向反手摸不到肚脐的你们致歉,这三年,我们售卖了太多美食。这种故事化营销手段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很好的传播了超市形象,并且故事营销的高成本在无形中就被网络空间化了。

(六)提升员工服务水平

因为社区超市的服务范围比较小,来往人群比较固定,所以超市应该把每个顾客当成VIP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超市的促销员、理货员作为与顾客直接打交道的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也成为超市改进的重点。

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中不受尊重,又不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他就不会有热情激情来服务顾客。因此,企业首先要培育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在工作中善于听取员工意见,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与空间,使他们融入到团队中,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其次,要培育员工的超前服务意识和防范未然的服务理念,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后,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使他们的劳动付出和薪酬成为正比。只有员工的服务水平问题解决了,顾客的满意度才能提高。

摘要:社区超市是我国新兴的一种零售业态模式,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由于门店租金提高,交通拥堵严重,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国内大型超市的门店数在持续减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些平稳发展、欣欣向荣的社区超市,他们通过差异化经营满足顾客个性化、多层次的购物需求。但目前,社区超市也出现了盲目选址、同质化经营、不重视形象的问题。对此,社区超市应实行差异化经营,转变采购模式,为顾客创造舒适便捷的购物体验,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手段,并不断提升员工服务水平,为社区超市的长远发展提供策略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社区超市,差异化,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亚娟,张钊.浅谈社区超市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5(2):22-23

[2]创新业态路径推动社区超市转型中百便民公司王辉总经理全国连锁经营工作会议大会演讲材料[R].武汉商务,2014(2):40-42

内资超市生鲜经营模式研究 篇8

生鲜经营

生鲜经营在中国零售业中仍处于导入阶段, 在生鲜区的经营项目、品类、经营规模和方式手法上, 都还有一个逐步探索和积累经验的渐进过程。虽然各类连锁超市争相效仿, 都在各自的超市门店中经营起生鲜食品, 但目前内资连锁超市普通存在生鲜食品成本高、损耗大, 品项少, 鲜度差, 价格也没有竞争力的现状, 主要表现在:

当前, 我国生鲜产品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为主, 且存在着不合理包装、储存现象, 保鲜设备不够标准, 导致很多生鲜食品没能够保值, 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很大, 进入流通领域的蔬菜、水果损耗率均在10%以上。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资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利润, 因为生鲜食品若失去了生鲜特性, 就会变得没有价值。

鲜食品的进货成本高, 因为目前大多数内资连锁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比例低, 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难以与供货商形成较大的压价能力。

生鲜食品经营的比例太低。现代意义上的超市是指标准食品超市也称生鲜食品超市, 其经营面积一般在1000平米左右, 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 其营业面积的50%~70%以上用来销售生鲜食品。这一业态出现是因为中国消费者购买频率最高, 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购买。买菜在超市中得以实现, 但是在中国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是大量不经营生鲜食品的超市, 即使是1000米以上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市场的店其生鲜食品的经营比重也很低。这种趋势继续下去, 中国连锁超市的经营发展是很让人担忧的。

突破观念瓶颈

生鲜超市对产品的保鲜与配送要求高, 需要一定规模来摊销巨大的成本。多数状况是:肉类毛利率较高, 也仅为10%;鸡蛋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专注于生鲜, 则难以和不开发票、人员负担低的商贩抗衡。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内资超市必须坚信:要想提高门店的客流量、客单价, 从而大大强化超市的销售功能和获利能力, 生鲜食品能发挥首当其冲的作用。因为对生鲜食品的需求是百姓生活中每天所必须的, 内资连锁超市经营和农贸市场一样价格的生鲜食品, 能够吸引长期稳定的客源, 使他们养成定点购物的习惯。根据有关数据统计, 设立生鲜部门, 能使超市增加15%~50%的客流量。

从战略角度, 对内资连锁超市而言, 起初可以允许大部分生鲜经营不盈利, 但随着规模扩大, 销量增加, 成本降低, 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即:大部分生鲜不盈利→部分生鲜不盈利→生鲜盈利, 这才真正做到了“经营”生鲜。

生鲜经营前期投入大, 返本周期长, 赢利难度大, 但超市生鲜经营不能因噎废食, 要清醒地认识到, 即使部分生鲜产品不赢利, 也能直接吸引消费者进店, 从而拉动其它商品销售, 可谓失之桑隅、收之东隅。

试水区域发展战略

生鲜食品经营是区域集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集中发展战略是最适合内资连锁超市普遍存在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 所以采取区域发展战略, 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发展好一个地区、再发展下一个地区。对一个市场集中发展, 形成强势地位, 南京的苏果超市就是通过区域集中发展战略冲入连锁超市的第一方阵。

区域发展战略能够根据需要在该区域内设置配送分中心, 在合理时间组织配送, 提高送货频率, 防止缺货, 有利于增加商品新鲜度, 有效压缩库存、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其次, 店铺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可以有效优化总部的管理成本, 同时也可以保持本企业在该区域内的绝对竞争优势, 因为在该区域内, 可以实行业态多样化经营, 有平价店、便利店、社区店、标准超市, 这样可以实现对消费群体的无缝隙覆盖, 可以使其他的竞争店在本区域难以进入, 即使进入也难以成功。如南京的苏果超市成为中国连锁零售业的巨头, 靠的是区域发展战略, 苏果超市占据着南京超市业态50%以上市场份额。

整合生鲜经营产业链

开展农产品本地收购。山东家家悦超市自90年代开始探索生鲜食品经营, 根据农村农产品资源丰富、地方特色产品突出和生鲜产品跨区域配送难度大、周转慢、损耗高的实际, 利用农村连锁店身处农村腹地的地理优势和农产品信息灵的特点, 作为农产品收购的中转站, 就近收购农副产品, 就地初加工, 然后通过配送车辆运回城市各门店销售, 这样既为农民增加了加工收入, 又保持了商品的鲜度, 减少了城市垃圾, 实现了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有效对接。

为了建立长期稳定的生鲜采购渠道, 家家悦投资500多万元在文登宋村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与当地的农户签订种植协议, 所有的无公害蔬菜产品经过化验合格后, 由企业全部收购, 然后通过冷链运输系统, 直接配送到城市各门店销售;并投资80多万元, 在市区大店增上无公害蔬菜检测设备, 把住了蔬菜销售的最后一关, 保证了蔬菜的无公害品质,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在广大农村设立农产品采购与批发的经纪公司, 既能确保生鲜食品的质量, 降低超市生鲜经营成本, 又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这个经纪公司能在生产者与超市、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将通过超市反馈给农产品采购与批发的经纪公司, 再反馈给生产者。经纪公司要到田间地头, 引导农民进行订单生产, 并派专家到田间对农民进行专业性指导。农民能够根据超市反馈的信息和专家建议, 及时调整品种、数量, 对市场销量大、前景看好的产品加大投入, 让农产品更加适合市场, 加速种植结构的调整, 减少市场风险,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中介批发组织要监督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这样能够大大提升超市生鲜食品的质量, 跟农贸市场“劣质奶、坏心菜、注水肉”相比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后台支撑, 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则是超市生鲜经营的核心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提高农ANALYSIS分析

产品的质量, 确保食品安全, 家家悦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2万平米的生鲜配送中心, 进行生鲜的“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这种前店后厂, 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一条龙的架构, 为生鲜产品建立起了一条绿色通道, 进一步减少了生鲜产品的流通环节, 确保生鲜食品的鲜度和安全。

虽然内资连锁超市无论在管理、技术、运输、仓储等方面尚无法快速赶超外资连锁超市。但在生鲜经营方面由于外资连锁超市高度依赖的标准化及免费的高速公路运输等优势, 在中国尚无法普及。因此, 生鲜经营方面内外资连锁企业发展水平相差无几。也有专家指出:生鲜经营企业对于鲜货管理的难度要有一个充分的估量和心理准备, 也不可因一时的困难而轻易改弦更张。生鲜经营的回报是建立在良好的管理基础之上的, 只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和细化经营管理, 取得相应的回报是可以预期的。对于生鲜经营者来说, 充分、客观地认识生鲜区在大型超市中的地位, 是提高经营水平、增加经营利润的基本出发点。

笔者认为, 内资连锁超市必须清楚意识到, 虽然生鲜经营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必须正确面对, 知难而上, 何况内资连锁超市开始进入生鲜食品时代了。经营好生鲜食品会使内资连锁超市发展一个质的飞跃, 使内资连锁超市有了可以与国际大型超市竞争利器, 也可避免超市间恶性价格竞争。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篇9

[关键词] 超市 生鲜农产品 物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成为人们选择生鲜农产品的场所之一。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生鲜农产品的80%~95%是通过超市和食品商店流通的。中国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经营也越来越重视,国外好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毛利在20%左右,而国内仅0%~10%,农贸市场仍是们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重要场所。如何通过促进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以提供消费者质优价低安全的产品,促进超市的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超市经营的生鲜农产品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要好于农贸市场

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和超标农药等问题频频出现,使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是个体商贩,人员构成混杂,流动性大,质量监控管理难,安全责任可追溯性差,安全性的隐患很大,与之相比,超市经营的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产品的可追溯性要好于农贸市场。超市拥有可靠的标识系统,使得企业可以掌握每一件产品的流向,消费者能够通过查询获得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全部信息,超市逐步取代农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2.超市的购物环境远远好于农贸市场

由于现行的农贸市场由多元化的经营者组成,如小商贩、农民等,其购销渠道、经营方式都很复杂;同时,产品质量不稳定,经营者缺少信誉;再加上农贸市场的设施不完备,市场管理不规范,这些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很难有保证。在干净、享受良好服务的超市购物带来的满足程度更大。生鲜超市在垃级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在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还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来看,生鲜超市必将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

二、目前超市农产品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产品的保鲜性和安全性还远远没有达到使消费者满意的程度

多数超市的供应商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生产者,农产品的消费特点则要求品种多样、品质新鲜及质量安全,当超市面对众多的农户采购产品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无疑就增大了交易成本,导致有的超市从批发市场采购。这样做既影响了超市农产品经营的质量安全定位,又使消费者对超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疑问。在国外,农产品从采摘到运至超市出售,是一个品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但目前中国的情况却常常是品质不断下降的过程。多数生鲜农产品并不是一直采用保鲜方法包装、运输的,只是在进入超市之后才采用保鲜措施的,因而国外的产品买回家可以储存一个星期,而我国超市的产品最多只能储存两到三天。

2.生鲜农产品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超市的诚信度有待提高

超市购物环境优于农贸市场,同质的产品,价格却高于农贸市场,一般产品价格是农贸市场的一倍,有的甚至达到两倍。导致相当多的消费者依然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购买生鲜农产品主要看中产品的新鲜度,农贸市场里的菜一眼就能看出新鲜与否,还可以货比三家, 而超市里的菜用薄膜包着,灯光照着,既看不出是否新鲜,也没法挑选。消费者只能依据产品上的包装日期来判断产品的新鲜程度,这就取决于超市是否经营诚信。然而随着超市食品安全丑闻的频频出现,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对广州的万佳、百佳和家乐福三家连锁超市销售的蔬菜和水果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其中25%含禁用农药残留,另有14%的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检验中发现的禁用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林丹等,我国从1983年起就陆续禁用了。著名的大型超市尚且如此,一般超市的产品质量更难让消费者放心。

3.普通产品品种少,产品加工程度低

超市经营的生鲜农产品的品种远远少于农贸市场,比之农贸市场,产品只是多了个保鲜膜,消费者买回家仍然需要清洗,初步加工才能食用,根本达不到直接就可以烹调的程度。蔬菜的流通加工发展缓慢,加工手段比较少切割蔬菜发展还很慢,绝大部分蔬菜仍然沿袭传统的蔬菜上市做法,致使大量蔬菜垃圾进城,既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又造成很大浪费,满足不了消费者要求的省时、省力、快捷的需求。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 加工比例不到10%,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而我国是1:1.8,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度低。

三、促进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1.第三方冷链物流

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生鲜产品的物流受阻和资源浪费。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配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以及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原料及合理包装以简化家庭内操作,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务。我国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生鲜产品是进入超市后才采取保鲜措施的,特别是在产品的采摘和运输环节,采用保鲜方式的很少,这是目前最缺少关注也是最缺乏监管的环节。

2.建立超市——基地,或者超市——农业合作组织的模式,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统计,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18.6%,高于发达国家一倍。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生产企业自己建仓库,自己养运输车队,成本大大增加,二是我国的物流技术和设备还比较落后,三是物流业的相关标准也没有建立。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散,使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难以有效实施,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而且越来越严。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便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采取“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市+基地”的生产方式,从生鲜农产品物流源头上提高品质,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超市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订大宗生鲜农产品的采购计划时,就会按有关产品标准提出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鲜度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这样就使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自觉地按照生鲜农产品的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采取统一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的方式,实施品牌经营和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3.注重产品的深加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规格、包装等方面要制订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生鲜农产品要严禁进人超市,可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蔬菜的净菜加工,优质洁净蔬菜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是蔬菜发展的方向。优质净菜不但指蔬菜的外观鲜嫩、洁净、无病虫斑等,而且要求其内在质量(即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重金属的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推,即达到五无:无残留农药(或残留量不超标推)、无菜根(茎叶类菜)、无枯黄叶、无泥沙和无杂物。将洁净蔬菜上市,可以保障人民食菜安全,减少城市垃圾,洁净环境并减少重复劳动。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和速食食品的制作,这些经过加工的生鲜食品、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收人。

4.加强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在国际市场上,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国外商家检测极为严格,连一根细小的毛发也不放过。发达国家普遍已经建立起危害食品的可追溯制度。欧盟的《食品法》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阶段,必须确立可追溯性系统。我国在要求企业自律的同时加强政府在食品卫生安全上的监管力度,确立和规范行业管理标准建立相关食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加快农产品标准的国际化进程统一农产品监测标准,逐步引导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消费观念,为生鲜超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李穗像:我国蔬菜超市配送直销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6.10.78-80

[2]王成亮顾宝炎:大型超市中蔬菜业务的物流和营销策略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3 71-73

浅析慈善超市品牌经营策略 篇10

慈善超市最初是起源于美国, 美国Goodwill Industries慈善超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主要业务是接受、处理、销售市民们捐赠的旧物, 用销售这些物资得到的善款为残疾人、失业者、新移民等兴办各种类型的福利工厂、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安置场所。一般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即前面是“慈善商店”, 后面是捐赠物品的维修处理车间、工厂。

我国的“慈善超市”出现于上海, 随后广州、沈阳、温州、苏州等地也都陆续开办起来。其救助的对象包括社会困难群众, 城乡低保户、高于低保标准的边缘户和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其他居民。

目前, 我国慈善超市面临着以下几个困境:

1.身份模糊

在我国, 慈善事业的政策性很强, 创办慈善超市需要经过慈善管理机构严格的审核, “慈善”、“公益”等字眼不能随便用于机构名称中。另外, 即使慈善超市可以将身份挂靠到慈善总会名下, 其法人资格也很难界定。

2.自主运营能力差

国内慈善超市的经营内容主要是接受捐赠并向困难人群发放生活必需品, 但很多市民对其业务并不了解, 甚至不知道慈善超市的存在。这就使得稳定有效的捐赠物资十分缺乏, 慈善超市无法独立自主经营, 其运营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政府拨款。

3.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

国内慈善超市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的慈善超市大都是民间运作, 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规范, 政府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和物资调配, 这就造成了大部分慈善超市在管理上松散混乱, 经营不善。

4.资金不足

慈善超市不同于普通的二手市场, 它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正是因为对于居民捐赠的物品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清洗等处理才能销售。即使工作人员大都是志愿者, 减少了人工成本, 处理捐赠旧物的车间工厂本身也需要很大数额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不足使得慈善超市举步维艰, 难以为继。

二、品牌联合对慈善超市品牌经营的启示

品牌联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企业品牌, 通过互相联合, 相互借助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品牌, 实现“1+1>2”的效应。

1.品牌联合的经济性分析

假设有两家企业:企业1和企业2。它们生产相同的产品, 产量分别是q1和q2 。总产量Q=q1+q2。价格p和总产量Q的关系是p=a-Q, a是最高价格。为了方便, 假设两家企业没有固定成本, 它们的边际成本是c1=c2=c。当他们做决定时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决定。

那么他们的利润分别是:

u1=P (Q) q1-c1q1=q1[a- (q1+q2) ]-cq1= (a-c) q1-q1q2-qundefined (1)

u2=P (Q) q2-c2q2=q2[a- (q1+q2) ]-cq2= (a-c) q2-q1q2-qundefined (2)

所以纳什均衡产量 (qN1, qN2) 满足:

undefined

undefined

解这个问题, 我们得:undefined

这里的下表N代表纳什均衡的情况。之后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这是每一个企业最优的战略。如果两家企业组成战略联盟, 那么总利润为:

U=P (Q) Q-cQ= (a-Q) Q-cQ= (a-c) Q-Q2 (4)

区别均衡结果 (4) , 我们得到:

undefined, undefined

这里下标A 意味着联盟情况。

因此从两厂商的总体来看, 根据总体利益最大化确定产量效率更高。也就是说, 如果两厂更多考虑合作, 联合起来决定产量, 先定出使总体利益最大的产量后各自再生产一半 (1.5单位) , 则各自可分享即得利益为4.5, 比只考虑自身利益的独立决策行为得到的利益要高。

上述的模型从理论上告诉我们品牌联合的可行性, 但是我们还得从实际情况来分析这种方式对于慈善超市这类非营利组织的借鉴意义。慈善超市属性是慈善组织, 这种属性也给它的品牌建设带来了特殊性, 我们不仅要求质量更要注重品质。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 慈善超市的品牌经营必须在组织规范、公开、透明的基础之上。

2.慈善超市品牌经营的途径分析

(1) 完善慈善超市的营销模式。

借鉴成功的合作营销模式, 农夫山泉公司每购买一瓶农夫山泉, 就可以为浙江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捐出1分钱;每乘坐一次南航班机, 就有10分钱注入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 这就是品牌联合的初级阶段“联合促销” (Blackett和Boad于1999提出的品牌联合包含四种类型:联合促销、品牌联合、商业联盟和合资企业。四种类型联合程度逐级加深) 。国外的创新营销模式也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美国Second Harvest组织旗下的马里兰州食物库 (一个关注饥饿的慈善组织) 实施了一项新的捐款人计划——在为新捐款人寄出第一份小礼物后, 很短的时间里再次为他们寄出一份礼物——这样大大提高了新捐款人的保留率, 数据显示每份礼物带来的捐款平均为38美元, 而每份礼物的成本仅有0.5美元。这些创新的营销模式很好地提升了组织的效益与品牌价值。

(2) 创新慈善超市的管理模式。

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需要一朝一夕的去经营维护, 所以高效的管理模式能直接影响品牌的建设。对于慈善超市这样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更加要注重管理模式的高效与创新, 慈善超市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稳定而又活跃的志愿者团队。这样就使得慈善超市各项制度的实施打下好的基础。然后是完善创新慈善超市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全方位的筹资、投资管理模式, 科学地运作和调配资金, 向民众公开透明财务状况, 确保慈善超市的运行是透明, 加大内部监管力度的同时聘请外部机构每个季度审核慈善超市的财务数据。

(3) 拓宽慈善超市的宣传平台。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 社会媒体的能力就是说服他人而得到社会的认同。慈善超市要想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得到大家的认同, 就应当充分地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资源, 为宣传慈善超市的理念落实行动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对于平台的拓展, 慈善超市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 公司会积极参与新闻媒体的合作, 如报纸、杂志、网站设置专门的慈善板块, 借此来宣传公司的慈善项目;其二, 建立慈善超市自己的网站, 这样不仅可以和更多的民众交流, 而且还可以和慈善同仁们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其三, 建立与广大群众的交流平台, 在每个社区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慈善项目的介绍与推广, 也就是公司在每个社区的“代理人”。通过这些平台的成功搭建, 慈善超市的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必定有大幅度的提高。

(4) 完善慈善超市的创新机制。

慈善超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创新机制。第一, 独特的使命创新, 慈善超市的使命不仅仅是“输血”而是更加关注“造血”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宋庆龄基金会“OLAY女性创新与梦想”的创立, 正是这个理念的结果;第二, 营销模式的创新,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 慈善超市可以进行绿色营销, 比如香港乐施会 (目标与宗旨:助人自助, 对抗贫穷) 那样, 慈善超市可以创办自己的刊物以此介绍公司的使命与经营理念, 以及举办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第三, 平台的创新, 这方面国外给慈善超市一个很好的借鉴, 如英国的“领路人”和“明智捐赠” (Intelligent Giving) 网络, 以及NGO信息咨询中心。日内瓦国际 (Geneva Global) 更是为不同的捐赠者提供专门定制的个性化慈善活动及咨询服务。

三、慈善超市进行品牌联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审慎地选择合作企业

品牌联合, 对于非营利组织, 选择好的合作企业是重中之重, 如果合作企业出现经营或者生产问题, 则会导致慈善超市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下降, 所以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 应当多方面进行考察 (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现在的管理模式、管理团队成员、企业愿景、使命、文化等等) 。这样有益于提升品牌口碑, 不然将稀释慈善超市原有的品牌价值。对于合作企业类型的选择, 应当考虑到产品的异质性, 慈善超市所经营销售的产品大部分是日常用品, 所以可以选择一些主打产品为服装日用品的企业 (如联合利华、宝洁、ZARA等) , 随着慈善超市的发展壮大, 可以逐步的扩大产品种类, 进而能选择更多的企业进行品牌联合 (如美国的慈善组织GOODWILL经营的产品不仅仅包括一些简单的日用品, 还包括家用电器、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等) 。

2.制定完善的合作战略规划

慈善超市与企业应当共同制定详细完整的合作战略规划, 在这方面不乏许多失败的案例 (李航 2010) :TCL 集团由于国内竞争压力, 为了尽快获得品牌、技术与海外销售渠道的支持, 急于与亏损状态下的阿尔卡特开展了合作, 最终双方在不牢固的草率合作基础上最终分道扬镳;明基与西门子的合作之初让人对其充满希望, 而合作方的西门子手机业务不断遭受巨额亏损, 明基不得不向其注资, 最终6亿欧元的巨额亏损压力使得这个跨国品牌联合走向了末路。所以详细的战略规划和合作计划书很有必要的, 同时, 合作双方应当就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建立预险处理机制。

四、结论

慈善超市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程, 正如美国GOODWILL一样, 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才有现在的规模, 本文从品牌联合的角度拓展分析了慈善超市品牌建设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中国慈善超市的发展刚刚起步, 在品牌建设经营的过程中应当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 但也要考虑到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

摘要:慈善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 虽然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但是品牌经营方面差强人意, 加强品牌建设是壮大慈善超市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品牌联合的角度分析慈善超市品牌经营的理论实践意义及风险防范, 希望对现行的慈善超市品牌经营有所帮助。

关键词:慈善超市,品牌经营,品牌联合

参考文献

[1]Liu ke.China's Goodwill Industry Takes Off[J].CHI-NA TODAY, 2006:44~4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107~108.

[3]许基南.联合品牌[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4]李航, 刘昌杰.跨国品牌联合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对外经贸时报, 2010:93~95.

上一篇:自主体位模式下一篇: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