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溯源

2024-10-07

农产品溯源(精选7篇)

农产品溯源 篇1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简称EC) 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模式, 实现网上购物、在线交易。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发展于90年代, 正以潮水般势不可挡的趋势渗透进各行各业,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近几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得到了迅猛发展, 自2010年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交易额, 每年以多于2万亿元的增幅增长, 2013年突破10万亿元, 2014年突破16万亿元, 2015年突破20万亿元, 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引擎。在电商交易中, 各行各业都抓住机遇, 加入到新兴贸易中。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话题——生鲜农产品, 它的发展又如何呢?

1 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现状

在新兴事物的带动下, 农产品电商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农产品的电商化,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仅2015年就出台了若干。2015年5月4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最先明确提到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内容;2015年5月15日, 商务部发出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具体目标之一: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 培育农村电商环境”。2015年7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重点行动之一:落实李克强总理倡议的“互联网+”;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同月, 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 公布了2015年发展的200个示范县名单。生鲜农产品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逐年上升, 表1为2015年B2B电商创业中的实体交易部类占比, 其中生鲜占比31%[1]。

但是, 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更没有如日中天。从经销商来看, 京东到家、爱鲜蜂相继裁员;天天果园门店几乎全部关闭;之后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生鲜农产品电商有4000多家, 其中88%的企业都在持续亏损, 基本持平的占4%, 7%则处于巨亏状态, 盈利仅占1%。当人们被问及“你在网上购买过生鲜吗?”时, 回答“买过”“没买过, 不过有兴趣尝试”“没买过, 也没有兴趣尝试”的分别占24.50%、48.10%、27.40%。从网购频率来看, 大多数的消费者并没有养成定期通过电商购买生鲜的习惯, 每周网购生鲜1次及以上者占比仅为12.4%, 偶尔购买1次的消费者占比为65.8%。从消费者网购的满意度来看, 非常满意、很满意、一般、不大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占10.40%、4.30%、40.40%、44.70%、20.00%, 可见满意以上不足15%。

1.2 问题

从以上2015年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各项数据来看, 电商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 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走访和观察, 从消费者层面了解到, 消费者对生鲜的选购最关心2点: (1) 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 这涉及到物流配送的问题。 (2) 生鲜食品的安全问题, 这个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在网上, 不能实体感知, 让人更没有安全感。

菜市场买菜的消费者, 除开价格外, 能肉眼选中的, 就是生鲜的新鲜程度, 比如是否色泽光亮。为了保鲜, 总能看到商家们在蔬菜水果上喷水来保住水分的流失。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令人堪忧的问题, 禽流感、疯牛病、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黑幕不断, 挑战安全底线。消费者买得小心翼翼, 吃得胆战心惊, 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 肉禽的饮食等等都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 而网购摸不着, 看不见, 还要入口, 这种担忧更加严重。这是制约消费者网购的主要因素。从消费者角度, 如果没有消除他们的顾虑, 或者仅仅凭着商家、种植户的良心出售, 而没有强硬的监管制度和完整的应对措施, 制订出一套标准体系用于生产管理, 并严格执行, 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就难以持续发展。

2 生鲜农产品溯源构想

如何消除人们心中的担忧呢?要保证食品安全, 就得从源头抓起, 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建立溯源体系, 就需要给同一生长环境的群体或个体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作为身份认证, 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对农作物而言, 要从播种开始记录, 对发芽、开花、结果、采摘、包装、运送、出售, 直到进入消费者嘴里, 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详细记录。使用什么品牌的种子, 生过几次病, 遭过什么虫害, 洒了什么药, 用药时间、剂量, 恢复健康状况, 施了什么肥料, 何时采摘, 上市前的检测结果, 出售到哪里, 谁买了……对肉禽类生鲜而言, 记录何时出生, 成长过程, 吃了什么, 喂的哪家生产的饲料, 何时得了病, 得了什么病, 吃了什么药, 恢复健康状况。如果这些在消费者购买时都能够了解清楚, 那么还有谁能不买得放心, 吃得安心呢?通过溯源平台, 购买者获得了知情权[2], 在发生意外时, 如食物中毒, 也能追溯源头, 找到责任人, 追究其责任。如果发现已售出的食品有问题, 也可以根据溯源信息, 及时召回商品, 将危害降到最低。了解这些信息只需按照农产品包装上的“身份证”标签, 扫扫二维码, 或上网查询, 就一清二楚了。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有了全程监控, 才能让市民实现明明白白消费[3]。

3 生鲜农产品溯源架构

生鲜农产品溯源平台的建立,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 比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 (GPSGISRS) 、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等复杂的综合应用。如图1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其中数据采集可使用2种方式, 一是人工采集, 二是自动化采集。人工采集数据, 如果带有主观人为因素, 数据难免会有偏颇, 所以一定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约束;自动化采集是使用高清摄像机, 传感器等进行采集, 数据经过专业软件进行转化分析, 自动录入。在生鲜转移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查询。生鲜农产品溯源总体架构如图2。整个过程是政府管理、民间参与的全民行动, 目前已经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参与到农产品溯源项目中来。总体架构分为生长 (生产) 过程溯源、包装 (或屠宰) 溯源、批发零售溯源、消费溯源等环节, 下面又包括若干子系统。其中第一个环节的数据非常重要, 也是最繁琐、耗时最长的环节。具体内容前面已提到。

4 电商下生鲜农产品溯源之配送及保鲜构想

生鲜农产品电商亏损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冷冻存储成本大, 物流配送成本高, 商品变质快, 送到消费者手中往往不够新鲜, 电商们是欲哭无泪。如果能够借鉴肯德基、必胜客的操作模式, 进行连锁化, 以蔬菜为例, 菜场设配送点, 根据消费者下单送货地址进行就近菜市场取货配送, 开展线上下单, 线下配送的O2O模式, 应可较好地解决该方面难题。一定时间的积累后, 根据大数据分析, 了解某区域的消费饮食习惯, 以此来建立若干仓储中心, 根据不同区域居民喜好不同生鲜的差别来进行配货, 减少远距离送货的成本和生鲜变质的风险。

5 结语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产品溯源是有力保障。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 更要靠信息透明化。建立农产品 (包括生鲜) 溯源, 是一项高投入的生命工程, 根据当前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但是不能因为困难重重, 而止步不前, 或敷衍了事, 一定要落到实处, 打好攻坚战。如果真正做到了生鲜食品溯源, 生鲜农产品电商一定会和其他商品一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 王明宇.“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商论, 2015 (5) :48-50.

[2]庞乐君, 李哲.全球食品溯源法规制度现状和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 2015, 27 (6) :305-307.

[3]陈彤.中国食品溯源系统诚信监管研究[J].东南学术, 2013 (6) :46-53.

农产品溯源 篇2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由于农产品处于最上游的链条, 它的安全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记录规范、流向跟踪精准、应急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网络监管体系, 既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自身建设的需要。

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申请的国家863项目《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设计与运行规范研究及技术实现》的子课题《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综合应用示范研究》, 现就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大家进行探讨。

2 系统建设原则

农产品溯源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从体系、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上传与下发、过程等各个方面保证整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及标准管理的有效机制, 对内实现部门间企业相关标准资源的管理, 对外实现本地 (或远程) 方式访问标准资源。农产品溯源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应考虑以下设计原则:

1) 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系统技术有机融合而成的信息技术是传统信息的技术革新, 因而在设计中应首先采用信息服务技术和成熟的网络, 以保证整体系统的先进性, 使整个工程立足于高起点。但同时应考虑到产品溯源服务是一项创新的, 未有成熟案例可参考的信息化工程。因此设计中应将先进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既具有先进性, 又能满足用户对产品溯源的实际需求。

2) 集成性原则

集成是保证系统信息一致性, 功能整体性的核心, 就系统的总体结构而言, 它体现在物理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等方面, 因此系统设计, 充分考虑与现有系统、资源的集成。

3) 安全性原则

设置科学合理的权限管理体系, 方便访问权限设置, 防止非授权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操作。

4)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 并行开发企业端模块、中心端, 查询端模块, 由一个企业点的某几个产品开始, 从点及面, 逐步展开。对于产品信息的追溯, 提供多种方式:网站、超市查询机、短消息、邮件等。

3 系统设计目标

农产品溯源系统是一个综合性信息管理工程。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充分考虑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 结合阶段化建设的思路, 决定整个系统首先应该实现如下目标:

1) 采用一维条码技术, 验证农产品的真伪, 即具有产品防伪功能, 对跟踪的产品添加溯源条码 (主要针对附加价值高的产品) ;

2) 查询产品资料, 根据溯源码, 可以获取产品的名称、规格以及其他的提供的详细资料, 如:各工序的质检员、生产者、生产日期等;

3) 灵活的采集定制: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出厂各环节在追溯系统中的信息采集环节进行灵活的定义;

4) 方便的数据采集, 在企业端, 可以根据采集定义, 方便地进行数据采集, 范围, 时机, 频率等采集执行条件灵活方便, 并能够进行数据比对 (与标准数据) 、数据审核等功能, 并预留格式报表打印接口。在溯源数据中心端, 同样地有一个数据采集模块, 可以方便的从企业溯源库中采集数据到中心溯源库;

5) 溯源码管理与打印;

6) 溯源系统基本上是3部分独立, 每一部分可以独立运行;

7) 提供多种数据访问模式:超市终端机和公网网站是两种模式访问, 用户通过商品溯源码应能追溯到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数据, 并与生产标准进行对比。后期可提供短消息、邮件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交互;

8) 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体系;具有高效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逐步建立集中起完整的农产品溯源数据中心。

4 非功能性需求

4.1 性能要求

系统必须能长期稳定运行, 尤其是在运行一定时期后累积大量数据后仍然需要保证优越的性能。

4.2 界面和易用性要求

1) 系统界面友好, 具有必要的操作提示功能和输入校验功能;

2) 超市区域平台要求输入设备只能为条码扫描仪和触摸屏输入;

3) 要有广告位置等。

4.3 开放性要求

供应商应提供开放的应用接口, 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厂家的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便于系统未来的扩展。供应商应提交技术文档, 详细说明其软件系统与其他厂家的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及应用接口的使用说明。

5 结论

《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设计与运行规范研究及技术实现》项目已经于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由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自主开发的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在涪陵榨菜集团得到了应用, 并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金海水, 刘俊华.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制度建设, 2009 (25) .

[2]郑力翔.农产品质量全程追踪与溯源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集体经济, 2011 (2) .

[2]张瑶, 金海水, 刘俊华.农产品质量的同质化与快速溯源系统[J].消费导刊, 2010 (1) .

[3]金海水, 张瑶.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0 (2) .

[4]徐翔, 宋一鸣, 李艳梅, 谢静霞.建立食用农产品溯源机制的途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09 (10) .

[5]顾黄辉, 黄颂禹, 谢燕萍.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建设的探索[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 (4) .

[6]郑火国, 刘世洪, 孟泓.基于GPRS的农产品移动溯源终端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09 (26) .

[7]张晓焱, 苏学素, 焦必宁, 付陈梅, 曹维荃.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2010 (3) .

农产品溯源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各级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但有效的监管手段仍显匮乏, 特别是对于出现问题的产品难以找到责任主体,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不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逐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

1 我国农产品安全现状

近些年, 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1,2,3,4,5,6], 这直接导致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的食物链供给链条的延展, 农村人口进城、人们行为模式的改变, 一系列农产品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影响人类农产品安全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单2013 年就有十几起农产品安全事件, 如石家庄注水牛事件、黄浦江死猪事件、农夫三泉质量门、山东毒生姜事件、福建近40 t病死猪肉流入餐桌、樱桃生蛆说、南昌“毒皮蛋”事件、湖南镉大米事件、信阳茶叶农药超标事件、麻辣小龙虾事件 (铅和砷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福寿螺致病事件 (广州管圆线虫病) 、人造蜂蜜事件 (直接用饴糖、糖浆来冒充蜂蜜) 、毒猪油事件 (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 、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红心鸭蛋 (苏丹红) 事件、陈化粮事件、双鹿奶粉事件等[7]。

分析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部门职责重叠、管理职权紊乱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政府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预警、监督、管理和惩戒机制[1,2,3,4,5,6,7];二是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仍存在漏洞和不足, 特别是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出台一部食品安全法, 导致产品在各个环节均容易出现问题;三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还未建成[1,2,3,4,5], 加之制假、造假、售假的违法成本较低;四是由于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维权成本相对偏高[1,2,3,4,5,6,7,8,9]。

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解决食品安全等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1,2,3]。正在制订《食品安全法》, 逐步解决食品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早在2004 年, 北京和河北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提出的进京蔬菜质量追溯系统试点工作, 对蔬菜进行“3 个统一”, 即统一管理、统一产品信息登记、统一配送途径[1,2,3,4,5,6,7,8], 通过条形码, 监管部门和广大市民可了解蔬菜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过程。2008 年, 国家条形码推进办牵头对山东寿光两大蔬菜基地进行了蔬菜安全追溯系统的运用与研究工作[1,2,3,4]。2010 年9 月26 日, 由商务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共同发布了《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8], 通知要求在上海、大连、重庆、青岛、南京、宁波、城都、无锡、昆明等10 个城市以物联网为基础进行肉类和蔬菜的追溯体系建设。到目前, 常见农产品已经建立局部溯源系统[10,11,12,13,14], 运用同位素、红外光谱、二维码等溯源标志, 广泛深入应用超市溯源查询终端机、网站查询、移动终端溯源程序、物联网技术、移动开发技术[15,16,17,18]。采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已成为研究热点。

2 农产品安全溯源管理网络平台的三大系统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用于追踪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 包涵了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直到终端用户等过程, 是由IS09000 认证、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 [1,2,3]、SSOP (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GMP (良好操作规范) 等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18]。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系统

系统由监管部门使用, 主要包含主体信息、检测数据、执法数据、红黑榜名单、可追溯管理、投诉处理、应急服务、统计分析等模块。系统可对平台功能模块、操作用户信息等管理参数进行审核设置;对本区域范围的农业生产主体、产品生产、农产品执法巡查和质量检测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可通过平台对农产品生产、安全检测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农产品追溯码查询相关信息, 锁定生产主体, 实施应急处置。

2.2 农业主体信息管理系统

农业生产主体通过登录系统, 据实录入主体名称、营业执照号、法人代表、联系电话、详细地址、主导产品等信息, 并结合产品名称、生产日期, 生成可追溯二维码, 实现纳入追溯管理的主体自律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2.3 农产品信息公开服务系统

消费者可通过登陆“追溯平台”或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查询农产品生产主体、地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等信息, 为消费者提供追溯查询服务。

3 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的意义

农产品追溯, 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各个阶段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 是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最终产品出现违反准则的情况时, 利用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 能方便、快捷地对违规事项的原因进行查找、分析、辨别风险度,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溯源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3.1 有助于政府有效开展相关工作以及制定相关政策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 政府可通过掌握农产品备案信息及时了解市面在售农产品相关情况, 为日常巡查监管和处置突发农产品安全事件提供及时、重要的信息[1,2,3,4,5,6,7], 大大提高监控农产品市场的能力, 杜绝有问题的食品进入流通、消费环节。

3.2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 农产品销售企业按时提供在售农产品备案信息, 增强了企业提高农产品安全工作的意识, 有助于生产出更多优质产品。

3.3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

可追溯系统强调产品的唯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 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 在其各个生产环节, 可以实行ISO9001、HACCP、GMP等质量控制方法, 跟踪与追溯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信息[1,2]。一旦发生农产品安全问题, 有助于查清农产品源头, 找出问题根源, 将不合格产品及时召回, 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1,2,3,4,5]。

3.4 利于提高人们的农产品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 健全信息发布机制, 及时、准确、客观报道农产品有关信息。随时可以了解产品信息, 有利于普及科学饮食知识, 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5 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产业向国际化的标准发展

农产品溯源 篇4

一、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溯源技术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手段, 目前, 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和消费者都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全程跟踪的溯源机制, 有些国家已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 以法规的形式将该机制纳入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与此同时, 溯源技术也成为科学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

国际上许多学者开始从理论、甚至模型上展开了众多研究, 例如:V.Caporale (2001) 在分析了跟踪与追溯之间差别的基础上, 对一些肉制品可追溯的应用和产品识别注册系统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 详细阐述了可追溯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中的重要性;Linus U.Opara (2003) 对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可追溯的基本概念、应用技术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综述, 指出了农产品可追溯的快速和准确度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文章对3S (GIS、GPS、RS) 技术在可追溯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但由于涉及领域较多, 显得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Naas (2005) 等人采用安全、可信、实用、快捷四个决策要素, 利用AHP分析工具对比了猪肉制品可追溯中的人工记录手段和电子识别方法, 得出结论电子识别方法在数据记录和处理方面都能大大提高可追溯管理的高效性和可信度。另外对技术层面的研究也有许多报道, 例如:Lucia Lo Bello (1998) 等人通过对食品追溯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进行建模, 利用WebService技术构建了一个分布式的协同工作系统, 解决了产品追溯的信息分散性和复杂性;Miguel (2003) 等人对葡萄牙的牛肉制品可追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个基于WEB概念的信息模型, 并对追溯信息的搜集模式进行了描述,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牛肉制品追溯系统, 实用性比较强;Imad Elkhamri (2005) 通过分析RFID、BARCODE以及GPS技术各自的优缺点, 讨论了在供应链一体化环境中如何将实时跟踪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货运物流的可追溯, 并结合铁路、航空、海洋、公路等运输业务的各自特点给出相应合适的建议, 但作者仅从跟踪和识别技术特性上进行分析, 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Daniel A.Sumner (2006) 则从食品安全责任界定的角度, 对物流过程的可追溯进行了建模, 并对模型进行了公式化描述、推导和验证, 结论认为物流过程的溯源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程度。但由于模型基于理想化的假设, 限制了模型的实用化和可操作性。

相比之下, 我国对农产品溯源技术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 在研究方向上更注重它的实用效果, 但只是局限于小范围局部的应用上, 系统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例如:王以忠等 (2008) 提出了一种用于农产品质量溯源的RFID温度测量记录系统, 并证明切实可行;李勇等 (2009) 的研究表明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快速、低廉的对牛肉原产地进行鉴别;郑火国等 (2009) 设计研发出基于GPRS的农产品移动溯源终端, 便于监管机构和消费者随时、随地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追溯;此外, 北京、上海、南京、云南、福建、山东等部分城市已开始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可追溯体制的政策和措施, 其中以山东寿光最具代表性, 自2004年开展以条码为主的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探索以来, 目前已经能够通过编码系统对蔬菜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进行记录, 从生产到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全过程都可以通过编码进行追溯。

二、溯源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农产品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国也日益重视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跟踪。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或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成了农产品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控制质量安全, 在这个全过程中采用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全程监测农产品安全质量, 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确保农产品安全监测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 建立兼顾产、供、销和监管部门等环节的数据共享及管理机制, 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网络体系。

以下介绍几种已经开始应用并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

(一) HACCP体系

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表示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 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管理系统, 可以有效实现农产品质量监测的信息化管理。HACCP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它和可追溯制度一样都要求有一个有效的记录系统, 它是确保农产品安全、进行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 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但该体系也有缺陷, 从单纯的溯源系统来看, 其主要侧重于如何使客观信息得到有效标识、交换和传递, 缺少将整个生产链溯源环节与HACCP的危害识别和关键控制点的结合。

2000年1月12日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 将食品安全作为欧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标, 推动形成一个新的食品安全体系框架。其中提出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就是首次把“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卫生政策。强调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所负有的责任, 并引进HACCP体系。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从欧盟的实践来看, 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因此, 只有将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与HACCP体系相结合, 才能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所有相关信息链接起来, 而且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总之, HACCP系统不仅是一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体系, 并且可以更加经济地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二) RFID技术

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多, 管理困难, 依靠人工控制农产品生产的每一过程不切实际,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追溯系统主要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将实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 使得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记录贯穿整个供应链, 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信息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传输和信息发布, 最终达到跟综和溯源实物的目的。目前, 在追溯系统中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简称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作为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灵活的应用技术, RFID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FID所具备的优越性是条码、磁卡、IC卡等其他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该技术将电子标签作为农产品的信息载体, 能够有效地实施跟踪与追溯, 提高农产品安全和监控的水平。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流通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自动识别技术将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 将RFID技术及与相关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是未来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发展趋势, 将大大提高中国农产品物流管理能力、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农产品可跟踪能力及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三) 稳定同位素技术

目前, 国内外已采用了一系列的溯源检测技术来来鉴别农产品的真伪, 同时追溯农产品的品种、饲养制度和地理起源。这些方法包括植物标记法、DNA标记法、近红外反射光谱法、稳定同位素法。特别是稳定同位素技术, 是国际上目前用于追溯不同来源农产品和实施产地保护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农产品溯源体系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日益受到重视。稳定同位素技术就是利用生物体内同位素组成受气候、环境、生物代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使不同种类及不同地域来源的食品原料中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存在差异, 以此区分不同种类的产品及其可能来源地。其特点是在不知背景的前提下, 鉴别农产品成分掺假、农产品污染物来源、追溯产品原产地以及判断动物饲料来源等。稳定同位素技术可用于鉴别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食品原料, 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追溯农产品产地来源的一种直接而有效工具, 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 稳定同位素分析法还局限于实验室阶段, 因此, 对此方法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以尽早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四) EAN.UCC系统

关于追溯码编码的研究, 国外多采用EAN.UCC系统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和溯源。目前, 对整个农产品加工链主要采用EAN.UCC系统对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 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的跟踪与追溯信息体系。EAN UCC系统提供了供应链中用于标识物品或服务的一套完整的编码体系。采用自动数据采集技术, 将食用农副产品原料的生长、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 并相互链接。该系统把食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连接在一起, 可跟踪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全过程, 使生产过程透明化, 确保食品安全跟踪的可靠性, 使企业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这种系统也有不足之处, 使用EAN.UCC系统, 要求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 不仅要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标识, 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 并将其全部信息加在产品上, 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EAN.UCC系统由全球贸易项目代码 (GTIN) 、应用标识符 (AI) 与全球位置码 (GLN) 三部分信息组成。在食品工业方面, 欧盟等国已经采用EAN UCC系统成功地对牛肉、鱼、蔬菜等食品开展了跟踪。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三、结束语

农产品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 是一条长且复杂的供应链, 其特点是生产产品不可逆转。农产品安全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作为质量安全的重要证据, 消费者要求可信赖的、准确、及时地追溯产品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因此, 溯源系统已成为农产品安全管理一项重要手段, 全球食品产业和许多国家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溯源技术是支持农产品溯源系统的重要手段, 这些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安全卫生和可以溯源外, 其贸易壁垒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HACCP体系、RFID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及EAN.UCC系统等溯源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农产品安全, 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对于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整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安全领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会把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带入信息化的时代。虽然这些溯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有很多空白领域需要探索, 今后仍需加大研究力度。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文章简介了国内外溯源技术的研究发展状况, 并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溯源技术:HACCP体系、RFID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及EAN.UCC系统。这些溯源技术的应用不仅确保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还增强了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全程跟踪,溯源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勇等.基于FTIR指纹光谱的牛肉产地溯源技术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3) .

[2]、郑火国, 刘世洪, 孟泓.基于GPRS的农产品移动溯源终端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09 (26) .

[3]、姜利红等.基于HACCP的猪肉安全生产科追溯系统源信息的确定[J].中国食品学报, 2009 (2) .

[4]、侯春生, 夏宁.RFID技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3) .

[5]、张欣露等.集成传感器电子标签在农产品溯源体系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 .

农产品溯源 篇5

从本质上来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源自农产品的市场属性和使用价值的食物性特征。站在其市场属性的角度来看, 农产品的较低的价格弹性和低的附加值, 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天然的不同于其他的产品以及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农产品使用价值的食物性特征决定了农产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单位的分散、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众多的社会经济原因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 主要通过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管理体系以及服务支撑体系等安全体系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1]尤其是近些年来, 为了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面监控, 世界各地的主管部门加强了农产品的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2]但是, 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仅仅一定制度安排下的具体形式, 由于标识、包装和检测技术等不完善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成熟, 目前的可追溯系统仅仅是局部的解决了部分地区的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机制可能是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最有效手段, 同时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但是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偏好的结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面对一定资源、制度和技术的约束所表现出来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这种行为的发生, 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机理, 而且更加有利于这种溯源机制的设计。

本文主要是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在揭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基础之上, 分析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设计的市场途径和社会途径。

二、分散化决策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散化决策描述了市场经济状态下, 众多的分散农户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的一种最优化行为。分散化决策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它表现出一种基于个人的偏好、信念和约束下的个人行为;其次这种决策被放置于一种多重的社会交往结构之下。虽然农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原因:市场失灵以及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管理失灵。

首先分析市场失灵。为了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一般的做法是通过推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 然后再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以进行管制。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制度是一种公共产品, 非排他性的特点表现的非常明显, 同时也存在部分的非竞争性特点。在这种管理模式中, 最大的问题是农户分散化决策下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 及作为公共品而使得农户可能成为“免费搭车者”。[3]

假设政府要求对n个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4]

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也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几乎可以产生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任何一个领域, 不同领域的管理分工导致了农产品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出现, 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和责任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彼此之间相互推诿的管理缺位, 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诱因。

政府管理中的另一因素来自政府管理的委托-代理结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在管理中往往又是通过寻找代理人或者代理机构形成多层的委托-代理结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在代理人信息和行动不可观察的条件下, 委托人如何向代理人提供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但是, 政府的委托-代理结构与企业的委托代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目标和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利益联系为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可度量的基础, 但是政府的委托代理结构通常是模糊的和不可测度的。

首先, 委托人效用函数中的变量是多元的和不可量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仅仅是众多变量的一个, 其效用的最大化不仅仅取决于这一个变量, 当委托人可以通过其他变量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时候, 对于委托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道德风险发生了。[5]设:

U=f (x, y, z……)

x=f (e1……)

y=f (e2……)

Z=f (e3……)

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用水平U取决于很多的变量, x, y, z……表示政府的多元的社会管理目标, 政府总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 而是整个管理目标的控制。

其次是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不容易度量, 代理人的工作绩效难以评价。

第三、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激励结构。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委托人对于代理人的激励不足, 最终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的有效设计

经济机制是经济运行过程中, 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系统内部的一些信号常常是影响主体的偏好和决策的外生变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的建立就是通过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一定的信号传递以影响和调整他们的决策偏好, 最终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4]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包括两个部分: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安排。

信息可追溯系统是实现溯源的外在表现, 通过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信息管理。它涉及到管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各种具体的追溯技术, 在溯源机制中主要完成向消费者传递各种信号。

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相关的制度安排,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生产的、市场的条件以及农产品生产制度的差异, 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个体特征存在差异导致了溯源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以及精确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4]一般而言, 涉及到可追溯系统的制度安排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的程度、政府的管理模式等等。溯源机制的制度安排目的在于向经济主体发出信号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信息可追溯系统作为溯源机制的表现形式, 就其本身而言又存在不同的形式, 如江苏省的农产品IC智能管理以及各地积极开展的“农产品身份证”制度, 等等。那么在所有可追溯模式中是否存在一个相对有效的模式, 或者说政府在进行溯源机制设计的时候是否考虑采取一个最有效的形式?

现代机制设计理论也许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提示, 机制设计理论关于机制建立的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资源的有效配置标准

帕累托最优标准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衡量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基本分析工具。即使一种机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只要存在着帕累托改善, 我们认为这种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 溯源机制的社会目标应该是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要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因此, 溯源机制的信号传递应该是双向的, 一方面通过溯源机制把生产者的信息反馈给消费者, 另一方面消费者再通过商品的消费把消费者的评价进一步反馈给生产者以有利于进行生产的改善。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 发展中国家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生产者生产条件的差异以及消费者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差异, 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市场标准, 从而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

如图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质量, 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A、B分别表示对于不同质量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市场, 因为在一个经济环境中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有差异的。A点表示的是质量标准较低的农产品, 代表的是地方标准, 假设价格为p1, 产量为q1。B点表示的质量水平相对较高的农产品, 代表的是国家标准, 假设价格为p2 (p2>p1) , 产量为q2。如果只有国家标准, 则质量为A的农产品或者退出市场, 则在这个消费水平上的消费者必须选择质量为B的农产品, 这样就损失了p2-p1的消费者剩余, 社会福利没有达到最大化;或者较低质量的农产品进行者国家标准的生产, 这样道德风险就出现了。

由此, 我们发现通过建立不同的标准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对生产者进行激励的一个有益的制度安排。

2.有效的利用信息

经济机制的设计需要考虑: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最小的信息量,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信息运行的成本, 而且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度量成本。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的录入、处理和输送的过程。溯源机制的实质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单位传向另外一个单位, 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尽量简化传递过程中的复杂性, 或者使一个机制合理的运行而使用较少的信息”, 因而也就节约了信息成本。假设在一个生产者-消费者的经济系统中, 农户的个数为n, 生产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了生产者的可能性集合为Xi (i=1, 2, ……, n) , m个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空间Yj (j=1, 2, ……, m) 。溯源机制就是从集合Xi到Yj的一个映射, f为可追溯系统的具体形式, 于是f:Xi→Yj。每一个生产者的可能性集合Xi包含着个人特征的各种信息构成了生产者的信息空间mi, 然后接受市场的信息反馈在下一期做出调整, 这样就形成一个响应函数mt+1=f (mt) , 这种信息不断调整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改善的过程, 当这种调整达到平稳点, 经济就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如何减少从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信号量是实行溯源机制的关键。众多的经验事实表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组织化降低了信息量。假设有n个农户同时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因为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信息是一个公开的信息, 政府只需对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即可, 反之, 如果生产者的信息量会迅速增加, 而且生产者有可能会隐瞒相关的私人信息而出现道德风险。生产的组织化是降低信息量的另一重要途径, 这一途径是通过一体化激励和相互监督来实现的。当分散农户变成组织化生产的时候, 他们的社会交往结构发生了变化, 组织化之前的生产决策属于分散决策, 任何一个农户的决策不会对其他的农户产生影响, 组织化生产使得他们变成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共同体, 因而彼此间存在着相互的监督, 从而减少机会主义的发生。

3.激励相容标准

机制的设计者通常有一个所要实现的目标, 机制设计的核心就是通过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在每个人追逐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社会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的激励相容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向生产者提供激励机制, 保证生产者向市场供给安全农产品。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可追溯系统的制度安排问题, 如果一个机制不满足激励相容就会导致各种问题, 如生产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或者出现所谓的“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等等, 其结果必然是一种无效的机制。激励相容问题可以理解为机制设计者和机制接受者的博弈问题, 对于给定的经济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实际上是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关系, 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属于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可以用博弈论表示为:F=政府的目标, 保证农产品安全供给, E=农产品的经济环境, g=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 b表示农户的策略, m是农户的信息。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溯源机制g, 使得g (m) ∈F, m→b (e) , e∈E。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而言, 实现激励相容标准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生产者显示真实的信息。[5]生产者的私人信息是农户与市场、政府博弈过程中的一种策略语言, 同时也是博弈的结果。

显示私人信息是为了弥补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建立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通过信息的传递, 当农产品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时, 容易找到源头, 因此真实信息的显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每一次显示的信息对应着生产者博弈的支付以及由此支出的成本。只有当生产者显示信息的支付大于成本的时候, 农户才愿意显示真实的信息。

诱使生产者显示信息的途径来自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制度安排产生的激励程度。如果市场不足以对生产者产生足够激励的时候, 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对农户产生激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发达国家的经验事实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四、结论

溯源机制的建立源自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正是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生产、交换的外部性导致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和下降, 溯源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帕累托改进。

溯源机制的建立是对基于市场机制的一种弥补。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市场中的均衡价格反映了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但是市场机制无法传递质量信号, 虽然生产者千方百计的通过广告、品牌等手段进行质量显示, 但程度和效果总是有限的。溯源机制有可能实现了或一定程度的传递了商品的质量信号, 一个具有可追溯性和没有可追溯性的农产品分别向消费者传递了可信和不可信的信号。溯源机制中的追溯功能也许并不经常发挥它的作用, 但是可以向市场传递一种重要信号, 这种信号对于生产者的反映是一种约束和激励;对于消费者来说, 显示了一种诚信的信号。诚信的大小取决于质量显示的程度和质量显示的真实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是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这种机制会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健全而逐渐完善。政府是实行溯源机制的主体, 因而政府的管理模式会影响到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 进而对于溯源的效果有重大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土地细碎化的特征, 以及生产者的个体差异化形成了不平衡的生产条件, 如何对分散化决策的农户生产进行溯源管理, 不仅要考虑社会目标, 而且还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目标。

摘要:本文运用现代的经济学理论, 通过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 指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仅仅是一定制度安排下的溯源形式, 因而政府在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同时, 必须考虑相应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博弈

参考文献

[1]顾黄辉, 黄颂禹, 谢燕萍.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建设的探索[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 (04) .

[2]周峰, 徐翔.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 2007, (10) .

[3]乔娟, 韩杨, 李秉龙.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J].食品安全, 2007, (06) .

[4][6][7]周洁红, 姜励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农户行为分析——以蔬菜种植户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

农产品溯源 篇6

由于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和生产的工业化,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日趋分离,导致了供给体系的复杂化,使得消费者很难获取所消费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并确定其安全性。生鲜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放心程度,增加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全程信息的透明度,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1]。

食品质量安全溯源就是对生产、加工和流通全程中各关键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对全程质量信息的监控和管理来实现溯源与预警,当出现问题时快速追溯到问题食品源头[2]。目前,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欧盟在2002年对零售市场上的肉制品强制采用溯源标签,并在随后的食品卫生法中突出强调各类食品在整个供应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和溯源管理[3]。美国通过运用条码识别和无线射频识别等电子标识,设计了动物身份识别系统,用来快速追溯到动物的源头[4]。2001年,日本就开始试行并推广了安全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并于2005年建立了关于粮食农产品的认证制度[5]。澳大利亚通过对牛羊采用电子耳标来进行个体识别管理。很多发达国家采用地方保护措施,强制规定在进口的商品中没有溯源标签的不予接受。近几年,中国的研究者对此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6],特别是谢菊芳、杨信延[7]、姚光强[8]、任晰[9]、陈长喜[10]和张鉴滔[11]等,推动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新疆的生鲜农产品信息资源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借鉴国内外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分析,利用.NET技术设计新疆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有效地提高了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

1 溯源平台系统设计思想

新疆有充足的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区域人民利用其特有的资源发明了著名的绿洲农业。近年来,新疆农业正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因其绿色农产品信息资源分散、生产信息记录不完全、产供销的日益分离等问题,很难展开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跟踪与溯源,严重阻碍了新疆农业的发展。本课题针对这一现象,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模式,构思了利用RFID技术及其相对应的EAN/UCC条码技术,并且以此为主键,对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标识;利用SQL Server2008关系数据库和.NET技术,建立了新疆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确保生鲜农产品供应的安全、优质、高效,并提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安全消费的信心,加快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使新疆生鲜农产品数字化安全监控体系和溯源体系与发达国家接轨。

2 溯源平台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思想,生鲜农产品安全供应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资、生产、加工、检疫检验、包装储运和销售等。因此,只有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规、政策及进口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制定高标准的管理措施并加以严格执行,采集全程信息,建立数据库,才能真正确保生鲜农产品供应的安全、优质、高效,以满足对全程质量安全信息跟踪和溯源的需要。

2.1 开发平台的选用

本溯源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采用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具有数据库、数据访问层、业务层、外观层和用户界面层等5个层次[12]。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在外观层处要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判断是否要通过调用业务层来调用数据访问层去获取数据。

2.1.1 数据库

数据库用于对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各阶段的信息进行存储,为客户端应用程序访问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数据逻辑以及所有与数据相关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与并发操作等。本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来存储应用数据。

2.1.2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是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中的业务层访问数据库的数据接口,由1个数据库连接组件和数据访问组件组成,为业务层提供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最小操作方式,使业务层与底层的数据模式分离开来,而只需要处理业务逻辑。数据库访问层主要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修改、增加以及删除等操作。

2.1.3 业务层

业务层提供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业务逻辑和控制,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建立不同的业务组件,并调用各种已定义的服务来组合和构造各种应用。业务组件有用户管理组件、检验检疫组件、种植(养殖)档案组件、信息查询组件、预警组件、档案组件和标准法规组件等。

2.1.4 外观层

外观层是用来隔离各种业务逻辑的软件用户界面。该层只作为前端用户界面和后台逻辑处理的缓冲区,没有任何需要处理的逻辑。设置该层的主要目的:一是把系统业务逻辑的处理与客户端用户界面隔离开,以便当系统业务逻辑改变时不需要对客户端程序进行修改;二是能够让同一个业务逻辑应对不同客户端发出的请求;三是用作溯源平台不同模块之间互相调用的接口;四是能够方便项目团队的分工合作;五是作为外观层的代码框架,当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完成之后便可开发完成。

2.1.5 用户界面层

用户界面层用于负责生鲜农产品生产信息、收购加工信息、储运信息和销售信息等界面信息的显示。用户界面层经控制层将用户的请求发送到业务层,业务层再通过数据访问层去访问数据库,最后显示出由业务层访问数据库返回的结果。

2.2 溯源系统架构

溯源系统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因为大型生产企业、收购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有较好的信息化建设,采用客户端的B/S架构,而许多生产企业产用的是“企业加农户”的生产方式,有些农户无计算机,更没网络,所以溯源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图2为系统的网络拓扑图。溯源系统可通过此网络实现信息流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追溯与跟踪。

2.3 溯源平台设计实现

2.3.1 系统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7旗舰版32位(DirectX 11);集成数据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旗舰版,SQL Server 2008 Management studio;服务器端编程语言选用Visual C++.NET开发工具。

2.3.2 系统功能的设计

溯源系统由3大功能模块组成,即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销售信息模块。一个完整的溯源系统由该3大功能模块及其子模块构成,如图3所示。信息采集模块中的信息通过RFID技术自动把产品编码读取到数据库中。

2.3.3 溯源平台具体实现

1) 生产子系统的实现。

生产子系统需要记录生产商和生产过程详细信息。生产子系统由生产商实时记录生鲜农产品从种植(饲养)到收获过程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上报给体系管理部门。体系管理部门通过每个生产商上报的农产品病虫害或疫情汇总,设定安全等级来预警疫情。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系统查询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信息,生鲜农产品收获后还需要通过检验和检疫方可进入下一个流通环节。生产子系统实现框架如图4所示。

生产信息录入人员要实时记录农产品生产的可追溯信息,包括光照、温度、种植(饲养)密度、施用肥料来源、肥料质量、饲喂饲料来源、饲料质量、病情、用药、用药量及免疫人员等。

2) 收购加工子系统的实现。

收购加工子系统需要记录收购商(初加工商)和初加工详细信息。收购加工子系统由收购商(初加工商)实时记录生鲜农产品从收购到初加工过程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录入收购加工溯源信息库,用于消费者和监督管理部门查询生鲜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信息。

3) 销售子系统的实现。

销售子系统需要记录销售商编码、法人代表、联系电话、销售日期、销售地点、销售种类、销售负责人和销售数量等信息。

4) 体系管理部门子系统的实现。

溯源系统的核心是体系管理子系统。体系管理部门是政府和各个企业之外的生鲜农产品产业体系的第三方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管理各企业的注册和认证情况,审核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所有环节记录的信息。

溯源平台的实现由系统登录界面(如图5所示)和信息查询界面(如图6所示)组成。

3 溯源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3.1 编码技术

实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的核心在于确定生鲜农产品的“身份”,通过条码和RFID等数据载体把产品供应各阶段的信息流与实物流相联系,以此来实现各个环节的数据交换,而溯源条码的生成关键是要从生鲜农产品的源头开始进行有效的编码。通过对国际贸易中通用的EAN/UCC体系进行认真分析,本系统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包装环节完成了自动生成生鲜农产品的标识代码和溯源代码。

3.2 数据访问技术

鉴于溯源系统采用的.NET架构和系统的复杂性,为了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和数据库进行交互,使应用程序能访问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本系统采用的是ADO.NET数据访问技术,它是建立在.NET Framework基础上的、用来对数据进行有效访问的组件,为系统应用程序提供连接模式和非连接模式两种数据访问模式。ADO.NET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离线操作数据库,并能够和XML紧密集成,也能够使系统应用程序减少占用服务器资源,提高系统应用程序的效率。本系统应用.NET数据提供程序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和DataSet两个核心组件。

4 结语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技术,针对新疆生鲜农产品,利用.NET技术设计了一套质量安全追溯原型系统。该系统能对生鲜农产品的整个供应过程中的质量信息进行跟踪和溯源。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快速有效地追溯到问题源头和相关产品的去向,并召回问题产品,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以缩小农产品安全事件的范围,有效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内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改善信息不平衡状况;企业也可以通过该系统来规范其生产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其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的知情权,促进新疆农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发展。新疆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消费者的放心程度,对于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维护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以及促进新疆农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信息化和产业化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菊芳,陆昌华.基于.NET架构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218-220.

[2]Sebastien Pouliot,Daniel A Sumner.Traceability,liability,and incentives for food safety and quality[J].Amer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90(1):15-27.

[3]Regattieri A,Gamberi M,Manzini R.Traceability of foodproducts:Gener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81(2):347-356.

[4]Schwagele,F.Traceability from European perspective[J].Meat Science,2005,71:164-173.

[5]马懿,林靖,李晨,等.国内外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现状综述[J].农业科学,2011(27):158.

[6]Qu Xiaohui,Zhuang Dafang,Qiu Dongsheng.Studies on GISbased tracing and traceability of safe crop product in China[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7,6(6):724-731.

[7]杨信延,钱建平,赵春江,等.基于XML的蔬菜溯源信息描述语言构建及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1):201-205.

[8]姚光强,陈立平.SNTP时间同步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182-185.

[9]任晰,傅泽田,穆维松,等.基于Web的罗非鱼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163-167.

[10]陈长喜,张宏福.肉鸡安全生产全过程跟踪与可追溯平台的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9):263-269.

[11]张鉴滔,刘翔,史舟.马铃薯质量安全管理及溯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1(12):46-49.

基于水产品链的溯源系统分析 篇7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也越来越关注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中国是渔业生产大国, 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却令人担忧: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曾发生了“氯霉素”、“孔雀石绿”等事件, 直接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给水产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瓶颈、给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 解决当务之急尤为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加上我国对物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大, 物联网已经逐渐从产业园景走向人们的身边。

2 基于水产品链的水产品溯源分析

水产品链的定义是根据食品链而来的。所谓的“水产品链”就是从主机生产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和操作的顺序, 涉及水产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和处理, 包括用于生产水产品的动物的饲料生产, 也包括与水产品接触材料或原材料的生产。

2.1 水产品链上的溯源模型

由于水产品链涉及到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诸多环节, 企业在水产品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产品链的溯源是由企业来保证和完成的, 因此溯源系统必然包括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溯源。见图1。

水产品溯源有一下几个基本要素。见图2。

(1) 产品溯源, 即通过溯源, 确定水产品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或地点, 便于后续和注册的管理, 实施水产品召回, 以及向消费者和厉害关系人告知信息。

(2) 过程溯源, 即通过溯源, 确定在食物生长和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影响水产品安全的行为或活动, 包括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因子对食物或水产品中的迁移以及水产品中污染的情况等。

(3) 基因溯源, 即通过溯源, 确定水产品产品的基因构成 (the genetic constitution of the product) , 包括转基因水产品的基因源和类型, 以及农作物的品种等。

(4) 投入溯源, 即通过溯源, 确定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投入物质的种类及来源, 包括配料、化学喷洒剂、灌溉水源、家畜饲料、保存食物所使用的添加剂等。

(5) 疾病和害虫溯源, 即通过溯源, 追溯病害的流行病学资料、生物危害 (包括细菌、病菌、其他污染水产品的致病菌) , 以及摄取的其他来自农业生产原料的生物产品。

(6) 测定溯源, 即通过溯源, 检测水产品、环境因子、水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健康状况, 获取相关信息资料。

水产品溯源是指在水产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 (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与餐饮服务等) 中, 水产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 (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 或者逆向回溯 (消费终端到生产源头) , 从而使水产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该体系能够理清职责, 明晰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各自的责任, 并能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水产品, 从而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2.1.1 外部溯源

外部溯源是指溯源项 (某个批次的产品) 已经确定, 只是企业与企业交接时产生的溯源, 例如运输环节。对于一个产品来说, 接受的双方都要对其进行识别, 即供货方能够根据标识追踪到接收方同时接收方也能够追溯到产品的供应方。对于外部溯源来说, 追溯的主体是交易方也就是溯源方——企业。其实质是水产品链上的各个节点环节的管理。见图3。

2.1.2 内部溯源

内部溯源是水产品链溯源的关键。内部溯源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能够准确的溯源到, 并能够提供明确的标识信息。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和消费各个环节的流程图如下。见图4。

2.2 溯源技术

2.2.1 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是一种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特殊编号, 严格地讲它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 用以标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为水产品溯源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能, 时下已经成为水产品生产环节普遍应用的一项关键的水产品溯源技术。例如, 对水产品来说, 条形码就相当于水产品的“身份证”, 消费者可以在超市扫描, 或通过电话、互联网、短信等各种形式对条形码进行查询, 可查到所买水产品的各种信息, 包括产地、生产日期、生产农户、品牌、是否合格、种源, 甚至生长记录。

2.2.2 RFID技术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 即射频识别, 俗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结合有效的数据库系统及网络体系, 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技术具有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批量远距离读取、对环境要求低、食用寿命长、数据可加密、数据存储信息可更改等优点。在水产品安全追溯管理应用方面, RFID技术贯穿于水产品安全始终, 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 全过程严格控制,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水产品安全控制体系, 形成各类水产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 以保证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水产品, 让水产品行业彻底实施水产品的源头追踪并实现水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化。

有效地发挥RFID这一标识系统, 可确保任何可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 能让水产品行业实现两个重要指标:追踪水产品源头和保证水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把RFID应用于水产品安全管理, 必须从其源头就插入RFID。

2.3 系统设计及程序要求

水产品溯源应从养殖基地到消费的全程溯源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可实现水产品的信息查询, 实现水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的全程跟踪溯源, 实时追溯其活动, 从而确保水产品的来源安全。

3 水产品溯源未来发展

对于水产品的安全管理, 我国只在控制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方法, 并没有将整个水产品供应的整个环节链接起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食品的检验, 对食品的供应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但经常会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出错。为此, 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建立完整的一套可追溯行的水产品信息, 可以追溯“从源头到餐桌”中的各个环节的全部信息, 从而可以追究到相应环节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品溯源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其未来发展是很客观并且应用也会大大增加。

4 结束语

近年来, 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给人们生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水产品安全问题存在从“养殖”到“餐桌”这一水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 因此水产品安全质量的控制必须贯穿整个水产品链中。由于国内外对于水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管理都进行了分析研究, 然而对于我国水产品行业来说, 要保证整个产业链的安全除了要建立健全的溯源系统还需要以下三方面的完善, 即建立健全的追溯法律法规制度, 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的问题水产品召回制度和下架制度, 全面铲除问题食品继续流通;建立健全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技术体系, 全面构筑溯源体系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刘胜利.食品安全全程溯源及预警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5-21.

[2]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41-42.

[3]陈椒.食品安全与食品供应链管理[J].上水企业, 2005 (7) :60-62.

[4]汪宏.食品供应链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化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8.

[5]田源, 张文敏.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8 (24) :95-96.

上一篇:多元音乐文化音乐艺术下一篇:监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