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爱上阅读

2024-08-04

培养学生爱上阅读(精选12篇)

培养学生爱上阅读 篇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面对当前各种各样的语文阅读, 一定很想提高学生的语段阅读水平。然而,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做的语段阅读多就能提高的。认真阅读、研究《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 (7-9年级) 有关阅读的要求可知, 在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指导阅读方法, 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 开辟活动天地, 开阔学生视野, 营造读书氛围, 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阅读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一直坚持以下做法,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认为兴趣是实施成功学习的最好老师。充满热情地去做一件事一定能成功。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文章, 并参加市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 在此不再重复。下文就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多说几句。

1.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预习环节包括三步: (1) 大声朗读课文, 自纠读音。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试提两个问题 (边读边思考的问题) 。学习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如此阅读, 在培养习惯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2.坚持以读为本, 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背诵等。学生特别感兴趣, 小组之间或本小组成员之间会比赛谁读得既准确又情感到位。“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离开了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 阅读能力的提升只能是一句空话。其实读也不简单, 在读的过程中需理解课文内容, 接受思想教育, 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学生读课文, 可有粗读:通感全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细读:边读边议, 边读边思;精读:品评语感, 欣赏课文精华。从粗到细, 由浅入深, 由前两次量的积累到后一次质的飞跃, 遵循阅读规律, 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根据课文教学内容, 课后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摘抄比赛、编课本剧、讲故事比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辩论会、诗歌比赛等。这些综合活动的开展, 不仅为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更为了提高其理解能力。

二、授之以渔, 掌握“特殊”的阅读方法

即使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考试中也并非一定能取得能证明自己阅读水平的好成绩, 这确实是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苦恼。有多少人感叹: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语文阅读, 想说爱你真太难。而我说, 语文阅读, 想说爱你也容易, 这得借助一些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第三部分第6条:“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根据《课程标准》, 结合具体文体特征进行具体方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得少而精, 教给学生思考、分析阅读的方法。如写人记事类文章, 往往要分析如何刻画人物。我教给学生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 学生明白几种方法后, 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理解作者的意图、目的。此时, 教给学生分析人物 (语句) 的基本步骤: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描写方法, 写出了人物______的性格, 表达了 (表现出) ______ (文章的内容、中心) 。再如说明文, 教学过程中扣住“十五字要诀”: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对于语段阅读, 基本的答题方法为“三读法”:初读, 了解文章内容及中心;再读, 带着问题并及时答题;三读, 将答案带入文章, 检测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题意及文章中心。如今, 不管是语段阅读还是写作都加大对语言的考察力度。面对新形势,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究赏析语言的方法, 怎样才能更全面地分析并注重个性化阅读, 也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思路与步骤。授之以渔, 让学生掌握“特殊”的阅读方法, 并能举一反三, 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厚积薄发, 建设图书角阅读名著

学生没有广泛的知识面, 没有丰富的课外阅读量, 即使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博览群书, 夯实语文基础, 才能厚积薄发。因此, 应该在班级建设图书角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时刻感受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及与课本相关的名家名著, 学生自然会关注这些大家的作品。

新《课程标准》要求,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这方面, 我花经费制办了图书架, 设立了图书角, 将自己珍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拿出来, 也鼓励每位学生贡献一本, 每半学期轮换一次图书, 还为此制定了图书角制度, 并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登记贡献书、借阅书情况。语感不断得以积淀, 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形成了。

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 无论是教材内容、教学时数还是教学研究等方面,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占了很大比重。总体上, 阅读占去了语文的一大半“天地”。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 只谈兴趣、没有方法, 阅读水平很难提高, 只有方法、没有一定的阅读量, 也很难真正提高阅读水平。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三方面都关注到, 老师和学生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语文阅读原来就这么简单!学生自然会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培养学生爱上阅读 篇2

麒麟区麒麟小学 吕奉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

一、二年级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的目标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的目标是“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多么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爱上阅读呢?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把自己全部活动集中地指向读书,体验到读书中欢乐的情趣。所以教师要激发小学生读的兴趣源。

1、以读物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学习最好兴趣,乃是对学生材料的兴趣。”这句话告诉我们:当学习兴趣已经产生时,学习材料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持久。比如,学习完《窃读记》这篇课文,可推荐林海英相关的的作品《城南旧事》、《生命的枫林》、《往事悠悠》等;学习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师可推荐“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全集(普及本)》。也就是说,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课文资料,推荐相关的作品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深化了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爱上了阅读。

2、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产生的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因此,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爸爸、妈妈、教师给自己讲故事。他们常常都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我们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听、讲。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讲到高潮时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方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读书的目的。

第二、保护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新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课外阅读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

阅读行为。每个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经验水平都不尽相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开放的读书环境,不要有太多刻板的限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当然原则指导也不可或缺)。教师尊重学生读书的选择,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阅读兴趣与热情自然也就萌生了。

第三、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

1、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按照小学低、中、高年段特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比如儿童经典作品《西游记》,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少儿版)、《红楼梦》(少儿版)、《中华上下五千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因斯坦》、《李四光》等;故事类读物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文化教育类书籍如《爱的教育》、《做人与做事》、《100个中国孩子的梦》等;《小学生100种必读书导读》等书籍。

2、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读物

向小学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平时,我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科技博览》,《动物世界》。各类有意义的节目像《3.15晚会》、《感动中国晚会》、《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抗震救灾晚会》等等,这些都能给孩子

带来广博知识,同时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第四、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

1、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地营造读书的氛围,我班设立了图书角,并在图书角的侧面粘贴上关于激发人读书的名言,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孩子无形中被这种氛围陶冶,想读、要读之情油然而生。另外在书柜上养一盆吊兰,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生活的情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喜爱读书了。

2、给学生充足读书时间,增加读书兴趣

在平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每天挤出一些时间,给学生们阅读。班上成立了图书管理组,每天中午我都要抽出二十多分钟让学生阅读,当学生一点五十到两点左右进入校园,图书管理组长就会用钥匙打开书柜,五个图书管理员就分别对各自负责的五个大组发放书籍。星期一、三看名著,星期二作文欣赏,星期四、五看其它课外书籍(我班的书柜所装书籍是分层整理的)。久而久之,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大多数都能静下心来真正捧起书本在书海中徜徉,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少数的几个孩子,起初还是只捧着书“照镜子”的情况也慢慢在这种读书氛围中被淡化,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渐渐地,这些孩子也爱上了阅读。

第五、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勤读书的榜样。

常言道: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读书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亦

是如此。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榜样,以买书读书的习惯行为,以家庭学校的书香氛围,以陶醉于读书的专注神情,熏染学生,吸引学生进入热爱读书的境界。

第六、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儿童的表现欲是天生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被肯定。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阅读,积累多了,就需要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它们阅读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1、五分钟演讲

每天下午预备铃前五分钟,学生们都会自然地按照班级学号有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交流自己的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人事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也可介绍一本好书,简述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还可以说一句名言、谚语,或背上一段优美句子等等。这样就极易调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作一个有心人。

2、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在读书交流会上,把学生个体的读书行为变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让他们畅所欲言,尽享读书之乐趣。读书交流活动有很多种,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辩论赛等等。

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习自主 个性化阅读 学习兴趣

一、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听故事,掌握一定的识字量之后,他就会主动地去读书。可以说,阅读是是人在精神上汲取营养的方式,是人的内在需求。语文教学,说的简单点,就是师生共同欣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自古以来,古今中外,文学带给人们多少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熏陶啊。孔子也起弟子席地而坐畅所欲言,妙语连珠,终成儒家经典《论语》;陶渊明辞官归隐,白天田间辛苦劳作,晚上与朋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共同探讨文学的真谛;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书上。”说的都是读书的乐趣。

语文学习,这本来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学生不喜欢不愿意不能够坐下来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有些学生说:“有很多名家的文章的确写得很精彩,自己原本很喜欢。但是自从在课堂上学习了这一篇之后,我就对它没有了先前的感觉了。觉得它不过是一篇要考试的文章而已。”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评价体系的不尽合理,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从应试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看到,有太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捧着“答案”进行一丝不苟的灌输,有太多的中小学生仍在苦苦背诵课后练习答案。

结果呢,老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学得苦不堪言,教师也教得索然无味。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提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越教,人的创造性思维愈是萎缩,终于沦为不敢说、不敢想的呆子。

这样的语文教学必定没有活路,语文教学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语文教学必须走一条崭新之路。

二、更新教育观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十条具体目标分别从感受文化、培养情感、提高能力、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等方面给予了明确规定。比如:“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一直在思考: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水平、语文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答案可以有很多个,但语文教学肯定不是培养注解家、阐释家、探幽家,而是为了培养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善表达、有批判精神和沟通能力的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抛开急功近利之心,不拘泥于眼前的某次考试,放眼学生的未来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仅仅为了眼前的考试而倒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扼杀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事。

三、交还学习自主权,提供学生阅读时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

在确定课文教学目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强。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要给他们思考与表达的机会;教师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民主合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之所以能够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强调了自身与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相象力丰富,且处事能力强,交际能力强,善于表达,敢讲、想讲、善讲、能讲,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个性化阅读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体验、感悟、见解、朗读等,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说的都是个性化阅读。每个人人生经历不一样,思考问题角度不一样,阅读感受也会有区别。

个性化阅读中的学生是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如中学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由于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教参就把主题定位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要教导要热爱社会主义。而有学生提出,这种自私冷漠的心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也是存在的,也是一种正常的人性表现。倒不如理解为批判人的这种劣根性,呼吁大家要珍惜亲情,奉献爱心,进而教育我们做一个有爱心、重亲情的人。这种见解不是更贴近文章的真意吗?

五、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成才的萌芽。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才会踏上标新之路,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美国匹兹堡大学语言学家斯特娜夫人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对他着迷的事,会掌握极快。”所以,语文教师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尽力用新颖的教法去感召学生,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课内课文教学除了正统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辩论、表演、演讲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将学生的阅读范围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课外阅读量,既阅读文学作品,也鼓励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哲学、时事等多方面的阅读。可以每周进行美文赏析,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身为人师,为了完成这一幸福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共同努力。

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4

面对这种局面, 我无法坐视不管, 脑海里整合着“拯救”信息:要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 除非有更好的东西走进孩子的生活, 走进孩子的心灵, 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儿童时期的成长生活方式。怎样引导他们积极地生活呢?对此, 我突然想起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晨诵, 午读, 暮省。这让我眼前不由地豁然一亮:能不能用这种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回归儿童时期那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呢?Just do it!我立即行动起来———

一、整合教材主题, 确立配套阅读书目

四年级上册整本书设计了六个单元, 分别是景物篇, 感悟篇、动物篇、奉献篇、励志篇、科技篇。根据这种编排, 为了让学生既走进课本, 又不仅仅限定在课本, 在讲每一单元前, 我向学生推荐两本内容与本单元相类似的课外读物, 并规定两个星期读完 (因为每个单元的课时安排大概是两周) ;在精讲某一课时, 适时插入推荐书中与之相关的精彩的某一段或一篇, 以激起学生阅读推荐书籍的欲望。如在讲第一单元之前, 我就向学生推荐了两本法布尔的书:《昆虫记》、《森林报》。在学习《蟋蟀的洞穴》时, 当读到蟋蟀在草坪前弹琴唱歌那段时, 我就插入了《昆虫记》里狼蛛与木匠蜂作战里的一段:看来要捉到这只狡猾的狼蛛,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活的蜜蜂做诱饵。于是我找到了一只瓶子, 瓶子的口和洞口一样大, 我把一只土蜜蜂装在瓶子里……这一做法加强了学生对阅读书目文本形象的感受, 通过实物形象触动, 增强具体感知, 同时又鼓励学生展开当时环境气氛的想象,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进一步活跃了学生思维, 也提升了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二、家庭共读书, 建立阅读监督机制

整合了教材的主题、确立了配套阅读书目后, 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设想及学生的现状告知家长,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第二件事是给家长提供本期学生要阅读并需要购买的书目。第三是建议家长在家中创设阅读的环境, 营造阅读氛围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 家里最好不开电视和电脑) , 鼓励家长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学生要边看边写自己读时的感想, 或读后感, 在不同的位置要有笔记或备注, 字数不限。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后家长要签字。出乎我意料的是, 我这一设想和规定一提出就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同。更为可贵的是, 我发现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阅读中来时, 学生身上往往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些学生是与同学相处时更平和了, 有些则是更加开朗爱笑了, 还有些则是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了……这些变化不经意地闪着光, 让人的心底感到别样温暖。我们知道, 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容易受别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更遑论是自己的家长了。当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时, 学生通常会把这视作一种轻松、愉快、美好的环境, 在心灵上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以激发学生心底积极面的情感体验。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这种情感体验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 对学生的学习及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发现, 在家庭共同阅读时,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绝大部分时间是相融的, 气氛是和谐的, 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亲人间的亲密关系, 阅读及与家长的读书交流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情绪往往是愉悦温馨的, 而且“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久而久之, 这种阅读就成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情绪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现在, 我欣喜地看到这支参与家庭共读、倡导孩子远离网络游戏、拒绝俗气电视文化、告别不良读物、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三、分享阅读体验, 开展定期阅读交流

有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加上我自己语文课堂的精心设计, 笔者课间就坐在教室与学生一块同读一本书, 并有意识地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以此来带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示自己的独到思想。说来真的很神奇, 我每次在空间里写完一篇或一句看法后, 跟帖的孩子便很多, 纷纷在上面七嘴八舌说各自的想法, 那块地方有时居然成了辩论赛场。于是, 我把学生的这些留言打印出来拿到班上利用实物投影来让他们一起分享, 进一步激起更多学生参与读后的讨论。于是, 两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便在没有一张反对票的情况下诞生了。

这个定期的活动开展以来, 开通QQ空间的人多起来了, 愿意在空间上写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明显感觉得出来, 学生们敢说了, 而且说得独到有思想;愿意写了, 常常是洋洋洒洒几百字一挥而就了;渴望读了, 阅读量大了, 速度快了;乐意静了, 课堂教学不但好组织, 还经常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间的纪律管理也省心了, 不用设纪律监督员了;喜欢反思了, 常常在周记里可以看到心里独白的文字。另外, 他们的爱好、追求也健康了, 作文中几乎读不到感叹网络游戏、玩微信的有趣了。家长也经常传递孩子转变的信息给我:孩子愿意和我们交流了, 性格变开朗了, 很少上网了, 几乎不看电视了, 愿意跑书城了, 盼望读书交流日的到来了……

让学生爱上阅读论文 篇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要求中也特别突出这样的要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让学生学会并爱上阅读是学生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科学引领,为学生阅读疏通渠道 。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流于表面,解读不准确或者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科学引领。

教师如何对学生做到引领呢?我认为,首先就要求教师自己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文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深入读书就是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深度对话,教师自己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深刻的感悟和思考,教师就可以开始精心设计教案。教学是项复杂性的劳动,在与文本与作者有了碰撞后,还需要反复研读,梳理教材的主次,从而做到合理的取舍。

由于每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梳理教材后根据本班的实际,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为学生疏通渠道,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有效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畅游书海

1.让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

古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其实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养成动笔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不停地进行强化巩固。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分以下几步来施行:

(1)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正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动口时也动起手来。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让学生及早掌握生字,又有助于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在初读结束后进行交流反馈,尽早扫清阅读障碍。

(3)在精读文本过程中,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反复诵读,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4)学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把文章中精彩的语句摘录在笔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生动语句等。这也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这样的四步落实下来,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畏惧阅读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课堂上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高了,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

2.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 ,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有些课文内容虽然浅显,但是有些词句内涵却非常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

三、及时合理地评价,让学生爱上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提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日常教育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让他们开心好一阵子。利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教学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进而把阅读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在这样的表扬下学生就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篇6

一、加强家校配合,营造读书氛围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我们班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借阅书籍。主要以中学生必读书目和每学年课本中推荐书目为主,每位学生至少带来一本书进行阅读。同时,根据情况提倡学生进行图书交流活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道理。让他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中学生所读书籍参差不齐,多以作文为主,名著不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以中学生必读书目和课本中推荐书目为主,引导学生多看名著,多看成本的书,使学生摈弃了课外书等同于“作文书”的错误观念。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是适合学生读。在扩大学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部分优秀读物。一是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二是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这样,使得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看的书籍,徜徉在书的海洋中,获取更多更好的知识。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感想型和想象型。教师还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班采用统一规范的阅读笔记。读书笔记有以下几项内容:扉页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籍贯、星座、人生格言、理想、最喜歡的书籍、藏书等。接下来是阅读方法指导。正文中,包括阅读的日期、天气、心情,书籍的名称、篇章、字数,精彩书摘,读书心得。

希望通过规范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格式,使学生养成写读书心得的习惯,也能使学生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阅读笔记的考核,采用一同验收,查清读书笔记的篇数,读书笔记的书写是否规范,读书笔记的信息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量,读书笔记是否写自己读书的体会,等,据此,对读书笔记进行等级考核,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表扬。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会去主动探求、学习。为了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各班利用阅读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讲讲喜欢的名人”、“好书推荐”、 “读书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等活动。此外学校还举办了“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自编自演课本剧”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通过开展大阅读活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阅读兴趣普遍高涨,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个性爱好的形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步改变了过去只会读和听的现象,学会了圈画、批注、摘记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会了在阅读中思考。随着课外拓展阅读的进展,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积累的知识信息、社会经验也不断丰富,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也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完善人格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7

用激情点燃热情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 语文教师要积极阅读各种读物, 并引导学生去读。也可节选文中的精彩片段, 有声有色地朗读给学生听。

例如, 学完《烽火戏诸侯》后, 我拿着一本色彩鲜艳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走进教室, 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褒姒自从进宫以来, 总是闷闷不乐, 从来没有笑过, 周幽王想尽了办法要逗美人一笑……”于是, 各种版本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走进学生的生活, 使他们喜欢上了这本书。学了《再见了, 亲人》后, 我找到一本在图书馆尘封多年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然后饱含热泪地给学生朗读:“二次战役结束后,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 有抱住敌人头的, 有卡住敌人脖子的, 有咬住敌人耳朵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 我们的战友。”从而让学生逐步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对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中朝友谊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推荐更多的课外读物

推荐与文本有联系的课外读物。给学生简介与文本有联系的课外读物, 可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例如, 学完《诺曼底号遇难记》后, 我说:“1912年4月10日, 世界上有一艘最豪华的邮轮启航时, 海面上风平浪静, 船上的游客更是兴高采烈。突然, 邮轮发生事故, 场面惊心动魄。船长史密斯沉着指挥人们逃生, 可2208人中只有705人生还, 人性的善与恶, 美与丑在这里揭露无遗。这就是世界名著《泰坦尼克号》的内容。”学完《冬阳·童年·骆驼队》, 我说:“冬阳下的骆驼队, 在别人看来, 是普通的, 却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林海音写的一本小说里, 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 名叫妞儿, 她有的只是悲惨的童年。想知道妞儿的故事, 请同学们去阅读《城南旧事》。”这样, 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推荐适合孩子需求的课外读物。当年, 格林的《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 安徒生的《拇指姑娘》《野天鹅》成为孩子们百读不厌的故事。近几年来, 《老夫子》《哆啦A梦》风靡校园, 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推荐这样的书, 要制造悬念, 从而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推荐与学生的心理相关的课外读物。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他们这种渴求神秘、冒险、刺激、幽默的心理就决定了他们会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绿野仙踪》《奥妙世界大百科》《UFO之谜》《太空历险记》《阿衰》等读物。另外, 儿童诗能反映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 语言精炼形象, 节奏明快, 读起来朗朗上口,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组织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8

一、做好“点灯人”, 让学生向往阅读

做好“点灯人”,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教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 就会很好奇地凑过来看一看教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教师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 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 那么他们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其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 将一个个有趣、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做好阅读宣传, 让学生喜欢阅读

1. 让学生大声读。

比如说每天中午课前的20分钟可以定为阅读的时间, 学生对于这样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每天中午的20分钟成为他们一天当中最憧憬、最快乐的时光。

2. 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可以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之上, 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对书产生向往之情, 同时还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的阅读体会。

三、树立榜样, 让学生走进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还要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学生, 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 同时还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 身边的一个个能耳闻目睹的榜样, 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从而激发阅读的渴望。

四、开展活动, 让学生爱上阅读

1. 把读书变成游戏, 让学生爱上读书。

把读书变成游戏, 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教学时, 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 读完1本书升1级, 读完5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 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随意阅读自己喜爱的书。

2. 巧用激励, 让学生爱上读书。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 教师可以每周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 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习作, 或是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及时地给予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亲子阅读, 让学生更爱阅读

首先, 要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 在开学伊始, 教师可以发一份《告家长书》, 向家长陈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亲子阅读的目标, 以及推荐的亲子阅读的一些书目。

其次, 设置亲子阅读开放日。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候, 邀请家长, 让家长更加了解教师是怎么指导学生读书的, 进而能在日后积极配合教师, 使自己的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第三, 组建亲子阅读沙龙。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家庭介绍经验。

第四, 鼓励每个家庭建设家庭书橱。

第五, 让图书流动。每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 和别的学生或教师进行交换, 让图书流动起来。

第六, 开展一系列的亲子阅读的活动。如, 快乐一刻钟、亲子共演、亲子共画以及其他的一些形式……同时, 还要建立一个终极的评价体系, 根据自我申报和班级测评, 评出书香家庭, 给亲子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家庭一种鼓励。

总之,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 它不可能立竿见影, 它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以及家长的大力支持。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读书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篇9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无论是各大网络调查还是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显示,我们初中生离课外阅读已经渐行渐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班里的学生对待课外阅读,已不如我自己读书时的单纯的喜欢,似乎有了更复杂的情感。是欣喜、期待,还是厌恶、憎恨?由此,我对班中的学生进行了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试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一.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阅读兴趣逐渐减退,阅读范围呈现单一趋向。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阅读热情远远要低于我调查前的预期,只有35%的同学表示自己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而其它的则表示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是讨厌阅读。

这与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当前的教育体制都是大有关系的。如今很少有家长反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课外阅读,相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非常支持孩子读书。但是真正关心孩子在读什么书,读书方法是否恰当的家长却是凤毛麟角。这些林林总总存在于阅读中的潜在问题,家长是否注意到了呢?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可能还是通过电视等其它媒介了解地更多一些。这大概与现在呆板枯燥的古文教学离不开干系,复杂的文言语汇、陌生的社会背景、枯燥无味的学习方法让许多学生因此而怕读古文、怕上古文课,从而抹杀了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阅读目的呈现功利性,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读书目的大体上分两种趋势,小部分同学阅读是纯粹为了消遣、娱乐,还有大部分同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方法,通过阅读可以获取高分。几乎没有同学是真正因为喜爱读书而去阅读。在问卷之后我请同学们写下最近看的几本书名。《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等等,回去一查,都是近年来《常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也就是考纲)中要求的课外阅读篇目,也就是说有可能出成中考试题的,所以不看就会考不出。

(三)硬件配套不齐全,课外阅读的氛围尚未形成。

学生往往把课外阅读的首选地点放在家里,其次才是图书馆,而学校几乎是被排除在外的。家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理想的阅读空间吗?阅读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家庭无疑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许多社区,是没有图书馆的,使学生失去了最有利最便利的阅读地点;而学校的图书馆因为场馆有限,收藏的图书不多,也不新,并且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向学生开放的,是按班级轮的。

(四)阅读习惯没有形成,阅读作用无法体现。

这是在这份问卷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调查的200多名学生中,只有8.8%的同学经常做读书笔记,只有2.5%的同学经常写读后感!比例低得惊人。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学生在阅读上随意性很强。没有笔记、没有读后感,所读的内容没有经过进一步品味、反刍。

二.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在调查的同时,我也试着就调查的结果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作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上的改变,让中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用阅读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

(一)改变观念,为阅读摆正位置。

阅读常常被看作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在实践中,我也确实发现,当没有课业负担时,学生是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的,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各种类别都有涉及。提倡阅读,是与文本、与作者的一次心灵的对话,是获得我们所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这与看一遍文学导读是不同的。有鉴于此,学校、老师应该重新看待阅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看书,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为了考而读。

(二)改进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化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在死气沉沉的匪夷所思的练习题中,学生的阅读就成了任务,吃力而被动。原本应该享受读书的乐趣却成了索然无味的题海训练。这样令人疲倦的阅读,必然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和畏惧,又怎么会真心喜欢阅读呢?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应该从课内的阅读教学着手,让学生享受阅读中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以及精神对话,以此来构筑属于学生自己的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因此在阅读上,我试着对学生阅读进行一些指导和调整,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矫正,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较为明朗知识体系格局。例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后指导学生集体阅读都德的另一篇短篇名作《柏林之围》,例如,学习了杨绛的《老王》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另外两个文人笔下的车夫形象———鲁迅的《一件小事》和老舍的《骆驼祥子》,试着让学生分析这三位文人笔下的车夫形象。在这样的延伸中,学生的阅读渐渐有了些门道,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再单一,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跟上变化,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航行。”在这句话后面我还想加一句,正确的指导,是掌握方向的舵,正如航行需要有一个方向,阅读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为此,家长、老师应该要合力来做这件事,不要把孩子的课外阅读放在一个看似开明实为听之任之的三不管区域。老师自身也要时刻关注文化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兴趣如何,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好书。再一方面,应该注意对学生正确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所看的各类书都能成为她自身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而家长也应该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为孩子课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利用资源,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仅仅依靠家里的藏书,那是远远不够。要能够利用起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私底下,有同学买了一本好书,可能几个好朋友之间会相互传阅。为什么不把这个资源更大范围地利用起来呢?传阅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班级里,甚至是班与班之间。创造一个人人读书、人人谈书、人人荐书的良好氛围,好书大家一起欣赏,一起体会。这是一个方面,另外,还可以联合其它科目的老师,相应推荐一些书目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的读书范围起到补充的作用。为此我在所教的两个班里各开了一堂阅读课,每周一次。每次课前,请同学上来推荐一本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简单介绍书中的内容和推荐理由,或者请同学谈一谈最近读的某一本书的感受,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实践证明,学生自己的推荐更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一两位同学推荐后,其他同学也会拿起那本书来看一看,并在读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效果要远远好于一个人读。而同时,我自己在平时阅读的时候也会留心是不是有适合初中生的内容、题材,有好的文章、书报也会保留下来在阅读课上给学生朗读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来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扩充他们的阅读量。

(五)改革教育体制,实施有效的阅读评价。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10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实际工作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家长沟通, 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1.动员家长多买孩子喜欢的书给他们看, 同时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书籍。有些家长买书只考虑这本书对学习成绩有没有帮助, 如一课一练、作文集等。事实证明, 这种书买得越多, 孩子越厌学。

2.每天给孩子定量的阅读任务, 完成了给他们奖励。内容引导:以内容为主, 孩子看得多了, 就有了成就感或者对某方面非常感兴趣, 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且慢慢拓展, 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不断给孩子买书, 营造书香家庭的环境。有了读书的氛围, 在不干扰孩子阅读选择的同时, 也不对孩子的阅读时间和数量做具体限制, 那么, 随着家中藏书的不断积累, 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

4.做一个聆听者, 分享孩子阅读的感受。当孩子把自己所学知识讲给你听时, 不管他表达得是否具体和正确, 你都要专注地聆听。当讲到你所不知道的事情时, 你要从语言和表情上体现出你的惊喜和对孩子由衷的欣赏, 承认我们的无知, 孩子就会从我们的“无知”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给方法, 训练学生学会读书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 例如“读书三法”, 精读、略读、浏览。我告诉学生《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及名人名言之类书籍要精读, 童话故事一类可略读, 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 我注重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地读一遍全文, 圈一圈生字, 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 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有了好的方法不代表就能形成能力, 还需要持之以恒。我经常挤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

三、鼓励学生读书

为了鼓励学生爱上阅读, 鼓励学生读更多的书, 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 “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 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 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 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我及时地给予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会更大量地广泛地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学生效仿的范例, 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11

一、建立良好的阅读心理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孩子们在这个时期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著,接触一些现代、当代的优秀作品,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当前在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影响下,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攀比下,阅读成了功利阅读,枯燥、机械的技巧训练正吞噬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电子游戏等“快餐文化”大量地挤占了孩子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心理。良好的阅读心理是提高读书效率、保证读书效果的重要条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所谓:“宁静以致远”,就是最好的读书心境,在阅读之前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让他们的心“静”下来,读书的内在需求就自然而然地萌生了。书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结晶,好的书籍,可以给人启迪、感染、激励。课外阅读不应带有功利性,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扩大知识面,不是为了攀比而说我的孩子读了几本书,而要让学生真正明白:阅读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将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生只有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才能更好地记忆和思考,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

二、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歌德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可见,只有引导孩子读健康有益的书才能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小学生年龄还小,他们自己不懂得选择哪些书是适合自己的,哪些书是不适合自己的。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一直在积极地为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可我们却忽视了学生应该读什么书的问题!但现在的课外阅读为应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孩子们成天被五花八门的作文书包围着,真是苦不堪言。所以,在这样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渴望读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来调节情绪、放松自己。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孩子坚持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可他们手中捧着是卡通漫画、通俗故事、流行杂志等,这种感性化、浅层次的阅读,占据了孩子许多课余时间。现在儿童课外读物应有尽有,但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呢?我认为可以分层次进行推荐。第一层次为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孩子认知和阅读刚刚起步,所以适合向他们推荐简单的童话小故事和漫画为主。如:《父与子》《三毛流浪记》《小红帽》等,让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愉悦了童心,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感知童话中蕴含的真善美。第二层次为中年级的学生,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向他们推荐的图书可以是《寄小读者》《教孩子学会感恩》《动物怎样过冬》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和科普读物,用来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第三层次为高年级的学生,向他们推荐的图书可以是《三国演义》《鲁滨孙漂流记》《伟人小时候的故事》等儿童文学和名著,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們更加热爱生活。

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我们一直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然而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前提和关键。首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的时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比如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或一小时,严格遵守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读书也要讲究阅读顺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接着看内容提要,然后是目录、扉页,最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整本书看完了还要理清条理,掌握中心思想,最后还可以写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第三要讲究阅读方法。阅读不同的书籍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要有所改变。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第四阅读不能囫囵吞枣,要有所领悟。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善于思考,不懂就问;要和听、说、写相结合;更要持之以恒。

总之,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做到润物细声。我坚信,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课外阅读一定会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朵奇葩。

用力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12

关键词:阅读,学生,教师,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电脑,平板,手机以及智能电视环绕着我们每个人,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孩子们如何阅读便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笔者认为,在当代多媒体普及,自媒体大众化的环境下,作为学生更应该把握住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中。因为学生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知识输入窗口就是阅读,获得的学识将终生受益,使其在人格魅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获得提升。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登高望远,站在时代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去践行自己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去引领、引导学生,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具体地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我做起

身教重于言教。要引导学生读书,教师首先应是个读书人。我总是利用学生写作业、每周的阅读时间、课余闲暇时读书充实自己,有意无意地让学生亲眼见到老师是喜欢阅读的。并在上课时找到恰当的时机跟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我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我也能时时感受到这句话的魅力。比如,有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经常缠着她去书店,看书、买书,并说“:我们老师也爱看书的!”孩子的崇拜、羡慕溢于言表。

二、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人说,阅读从倾听开始,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孩子们读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少,读书能力低,所以,老师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老师的抑扬顿挫的读书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诵里,孩子们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感觉到听故事是那么地有趣。因为用耳朵倾听故事给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没有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是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课后,孩子们会自己主动寻找书本,进行阅读,在书海中畅游。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所以,我们要把握蔡老先生说的这个度的同时充分调动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给学生推荐书目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书籍浩如烟海,家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孩子年龄尚小,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推荐书时,还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据调查显示,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而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男生与女生的阅读口味也不尽相同,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喜好,推荐课外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让孩子们的内心形成一个美丽温柔的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目前我是任教于低段教学,所以,除了绘本之外,我还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优秀儿童作家的作品,比如儿童作家曹文轩、郑渊洁、杨红樱等人的作品非常优秀,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四、每周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在阅读时间里,学生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可以和同桌悄悄的交流自己的读书想法。这里,完全是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静悄悄的读书的时空。没有老师的参与和打扰,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驰骋于文字所描述的世界。每周四的下午第二节课,就是我们班的阅读时间,没有人去占用,这是雷打不动的时间。同时,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少留甚至不留学生的课外作业,还孩子课余时间,让他们大量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五、进行阅读的检测

低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还比较弱,好的习惯正在养成中,尤其是阅读的习惯需要不断养成,阅读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地视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我规定,一周或两周要看完老师推荐的书,看完之后,要根据书的内容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选择和填空题。书只要读了,做这些题是没有问题的。检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方法,提醒孩子抓紧读书,争取在检测之前将书读完,而且要认真地读,否则检测可能会不过关。这样,对家长也是一种提醒,帮助老师督促检查孩子的读书情况。比如,我推荐的《格林童话》,给出的阅读时间是两周,快到时间的时候,我通过给家长发短信的方法,提醒孩子和家长,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了任务。另外,为了切实提高阅读的质量,每天早读课,我让学生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就来自于我推荐的书,学生轮流讲,可带表情,可带动作,甚至还可以配上音乐。一周下来,再从中评选出故事之星,发给奖状,并把优胜者的名字写在教室的墙壁上,成为一种荣耀。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这学期,我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每个星期至少做一篇读书笔记,内容不限,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摘抄佳词,第二板块是摘抄佳句,第三板块是读书感受。同时为了美观,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可以在上面画画,自行设计版面。根据书写、版面的布置及创意,每次评出十个最佳,进行奖励。教师的教育就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养成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孩子的受益是终生的。

七、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首先,在开家长会时,我会给家长充分说明读书的好处,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起孩子的读书。另外,我给他们强调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性。让他们明白一句话———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阅读。或者是自己读书,孩子在旁边做作业,形成一种安静的氛围。还可以经常和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孩子会津津乐道、兴趣盎然的。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再加上学校的引导,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

另外,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孩子们会兴奋无比、欣喜若狂,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面对大量的图书,孩子们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的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放在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每人献出一本书,全班就有了一百多本书,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学生根据需要可以尽情阅读,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班风。

上一篇:冻融条件下一篇:连续采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