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共12篇)
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篇1
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主题, 也是未来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养。近年来, 我校开展的“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五项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汇报展示能力、倾听评价能力、发现质疑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是以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为前提的。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 (学生) 对客体 (文本) 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 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 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 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平等对话———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绝不能越俎代庖, 同时要给学生提供说出自己阅读体验的机会, 交流时只有师生双方的地位没有高低之分, 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 学生才会“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由于学识的限制, 学生自然会产生体验的局限性, 教师不能轻易用教材惟一的答案去否定学生个性的感受, 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使其个性得以弘扬, 语文素养得以提高。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 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 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可是有个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 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 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 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 但同时也偏离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于是在肯定他的想法后, 我们可以顺势引导:“你觉得狐狸很聪明, 那你喜欢它吗?”这位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不喜欢, 接着再追问为什么。他说:“狐狸虽然多动脑筋, 但它是用欺骗的手段得到的, 我不喜欢。”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 得出了遇事应当多动脑筋, 但应用正当的手段。这样, 使学生既开拓了思维, 又不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 文本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宣告其存在的纪念碑, 而像是一部乐队总谱, 只有读者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才会使其产生具有个性特色的动人交响。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 才能超越文本, 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 并给予学生以智者的点拨和情绪的激励,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主动去读, 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 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抓住主要内容, 理清条理后, 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 周瑜心胸狭窄、妒忌心强,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学生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 在交流时, 有的学生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 也不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将军周瑜撒谎, 还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 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要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试想, 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 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
三、自主选择———个性化阅读的方式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在“三自”原则的指导下,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学习《黄山奇石》,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向大家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 学生兴趣盎然, 有的有感情地朗读, 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根据黄山风光录像, 设置一个旅游情境, 当一回导游;有的为黄山奇石配上一首奇丽小诗;还有的创意地画一幅“黄山奇石图”等。这样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 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他们选择其一, 自由演绎, 让个性尽情展现, 潜能从容释放。
四、凸显创造———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 巧设探究点, 使学生的理解与文章的主题充分融合,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可质疑之处, 精心设疑, 通过设置连续性的、有层次的问题, 或开放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组织和引导使学生更明确地突击重点、直击难点、撞击疑点。借此把思考引向深入, 把学生引向新的“最近发展区”, 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审视。
五、拓展阅读———个性化阅读的提升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看, 也需要我们及时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阅读材料。因此在课堂中, 需要引进适宜的阅读文本进行迁移训练, 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例如, 选择同一“情感或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如教学《刷子李》, 我们可以引入《快手刘》, 以便让学生拓展视野, 了解更多的俗世奇人;选择同题目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如教学朱自清的《春》, 我们可以选择沈从文的《春》来充实阅读。通过品味同题目、同题材文章的不同写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而是在实施“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背景下的一种教育理念, 是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课堂教学, 永远都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阵地,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强调读出自己的感想, 才能促使学生张扬个性, 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
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篇2
个性化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个性化英语阅读能力,需要恰当选取阅读材料,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语言难点,同时还要辅以测试题型的改革.
作 者:赵江涌 ZHAO Jiang-yong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81刊 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年,卷(期):20(1)分类号:H319.4关键词: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 有效阅读 个性化
农村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培养 篇3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
2.以少部分学生的感受替代了大多数学生的感受。
3.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知识积累严重不足。
4.农村学校应试教育还很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的自主阅读、評价的时间几乎没有,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面对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应怎样培养农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一、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抓住文本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解读
目前,虽然改革课堂教学之声喊得很响,但是,只要深入农村的课堂教学,我们就不无遗憾地看到,尽管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多了,但他们的回答却总是缺少自我理解。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地进行主体性阅读,并进行个体性精神探索。
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也就是说,文字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品读,才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
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丑小鸭历经坎坷变成天鹅的经历,对不同生活经验、不同个性的学生来说,其情感体验会有所差别。在让学生谈谈丑小鸭的最可怜的地方时,有一个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学生就说,丑小鸭太可怜了,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另一个学生则认为,丑小鸭在芦苇丛中过冬,最可怜了,因为她平时最怕冷了。性格内向的学生坚持丑小鸭没有兄弟姐妹疼,没有小伙伴玩才可怜;易动感情的学生看到丑小鸭昏倒的图片泪眼蒙胧……每人因境况的差异,体验也因人而异,这就是真心流露,个性飞扬!
二、珍惜独特感悟,引导批判式阅读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应体现新文本的情趣、理趣、谐趣以及由此产生的美趣,给学生以全新的心理感受与视角冲击,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出文学就是“人学”,力求文学作品思想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我在上王安石的《伤仲永》这篇课文时,经过文本解读,学生们都懂得了本文借事说理的寓意: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学生们普遍认可,那除此之外呢?我们能不能有自己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呢?我不断地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现有的观点。于是就有的学生说,方仲永的悲剧主要是他自己造成的,并不能怪他父亲,如果他有决心、有上进之心,并敢于克服现有的困难,坚持学习,那他就不会有这样一个悲剧的人生。有的学生说,方仲永的悲剧不能怪他父亲也不能怪他自己,要怪就怪他生活的社会,孩子的成长没有人来关心,父亲错误的做法没有人来纠正,这才是造成方仲永悲剧的根源。学生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也许他们的观点还不够成熟,但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感悟,教师都应一一给予肯定。
三、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也要做审美价值的引导
个性化阅读并非信马由缰、任意驰骋,而应该多元有界,应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第一,个性化阅读应紧紧把握文本的整体性,不能脱离文本的语体。阅读《愚公移山》,有的学生以为愚公缺乏经济头脑,“挖山”不如“搬家”;有的学生则认为愚公“移山”破坏生态平衡。这些理解,似乎颇有道理,不乏创意。然而,只要我们稍微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文本的语体——寓言,就不难看出其不合理之处。因此,解读文本不应在文本的真伪、文本的发展上大做文章,而应重在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及深度理解上。
第二,个性化阅读应紧紧把握文本的文化语境,不能脱离文本的语境。有人认为《武松打虎》褒扬屠杀动物,有人以为《红楼梦》宣扬近亲结婚,也有人从《背影》中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类解读完全是“以今律古”,脱离了文本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然以现代人的眼光、理念来衡量和要求先人的思想与行为。殊不知,与武松谈“保护动物”,要求曹雪芹懂得不能近亲结婚,告诫朱自清的父亲不能“违反交通规则”,这无疑已脱离了文本的语境,脱离了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认知程度。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多种多样的见解和看法,有时会是睿智之思、惊人之言,但也免不了主观随意。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更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作为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思想见解,又要激发学生发表个性化理解的热情,给予中肯的评价,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动态中求得平衡、一致。
总而言之,我们应把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篇4
阅读是学习的关键部分, 同时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够让学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也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灵感。但是在教师长期的传统阅读指导下, 往往都用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对文章独特的见解, 不仅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也阻碍了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个性化阅读的内涵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简单讲就是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思想上的种种差异, 鼓励学生自由的选择喜欢或是合适的阅读方式、内容, 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阅读和深入理解内容的同时, 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搜集知识信息的方式、思维、感悟、见解等, 充分的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情感等方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个性化阅读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独特的见解, 促进其对知识、问题自主的去发现、分析、解决, 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发展方向[1]。
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对策
个性化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新型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但是个性化阅读也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 才能不断培养学生们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一) 确定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学生已经习惯了在传统阅读教学中被动的去接受阅读知识, 并且逐渐的养成了被动学习的惰性, 不会自己探究、分析, 对于阅读内容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使其成为阅读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营造有利于学生感受主体地位的学习气氛, 使其自觉的进行内容知识的发掘, 而不是时刻的考虑教师的要求和标准答案。鼓励其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思考, 从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并且分享给所有的学生, 让学生的个性见解得到大家的认可、共鸣, 也使其清楚的体会和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以及个性阅读的意义和影响。
(二)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是不同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断的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才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位学生的思维特点都会受环境、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 要想使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阅读个性, 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见解。运用和蔼、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沟通, 没有以往的标准答案和教师的权威, 并且教师要适度的容忍学生在阅读中错误的看法, 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花木兰》一课时, 一位男生向老师提出:“古代的女子由于缠足会导致走路困难, 那为什么花木兰还能参军打仗?”而老师只是敷衍的说“那可能花木兰没缠吧”男生又问:“花木兰是极为遵守孝道的, 不可能违背父母意愿不缠足”教师则是不耐烦的回答:“不要研究与文章内容无关的问题”。等学生再问的时候, 教师则严厉的出言指责, 而正是这种指责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也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 并且大大降低了学生今后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见解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学习的空间、氛围, 让学生在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 充分的调动其自主意识, 发挥出独特的个性[2]。
(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创新
个性阅读是一种具有批判性的阅读观, 要想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独特的看法、积极地创新, 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敢于质疑、会质疑, 才能呈现出自己的个性。要学会对阅读的内容和观点进行质疑, 甚至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 勇于向教师提出质疑, 教师也要积极的配合, 鼓励学生质疑, 并且积极的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观点讨论, 认真的听取学生的见解, 与学生平等的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3]。
(四)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知识
个性化阅读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来建立。传统的教学只是对课本上的阅读内容反复的进行讲解、剖析, 局限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也导致其逐渐对阅读学习失去兴趣。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多为学生引入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阅读资源, 也使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中获得思想上的启发、体会情感的熏陶。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一课时, 由于课文内容是原著的选段, 所以学生不能学习到所有关于岳阳楼记的描写, 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余时间, 利用其它途径去学习其它部分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了全篇的描写之后一定会对文章有不一样的体会和看法, 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而要想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进步, 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理念,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展示自我,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 再经过教师细致、耐心的指点、引导与适当的阅读实践, 促进学生真正提升个性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莲, 郑家仙.搞好评点批注, 深刻解读文本——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4, 2 (1) :100-111.
[2]阳海华.论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江红, 雷开洪.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1, 2 (6) :59-60.
[4]刘洁.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年09期.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论文 篇5
内容提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字:强灌
独特思维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的主导性
个性化行为
个性化阅读
正文: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去阅读与欣赏,在学生眼中,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只能是服从阅读。教师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的强灌给学生,或者把教师对课文的深刻、精辟的个人理解自我炫耀式的或自我欣赏式的塞给学生,这些都是不负责任和危害严重的思想和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 一律的人,他们不能面对激烈的竞争,小而言之,毁了个体的前途,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的存亡。
如今,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小动物过冬》这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化短课文来学,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学习起来就有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云房子》这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表演,学小鸟在云朵中飞来飞去,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等等,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教师的主导性是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其实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任。例如在学习《三袋麦子》时,有学生认为小猴最笨,辛苦地把麦子种下地,不如学习小猪把麦子变成各种好吃的食品吃了,麦子完了可以再找土地爷爷要,那么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明白小猴的行为才是正确的。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四、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相信个性化阅读的花会越开越美丽!
参考文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篇6
一、凭借课文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形成个性化学习心得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由于语文教育观念和方法的陈旧落后,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个性化的发展,而深入挖掘课文潜在的创造性因素,使学生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将会令学生获得新知,获得新悟。如在教授《跳水》一文时,可以设计类似的开放性问题:谈谈船长在危急时刻是怎样做的,你还有别的办法吗?也许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会令人深思——“水手们可以将船上的帆布扯起来,让孩子跳到帆布上,他就会得救。”“可以拨打国际求救信号SOS。”“可以用直升飞机去救孩子。”这样的潜在训练因素还有很多。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在读了《凡卡》一文时,让学生续编凡卡梦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在读《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合理利用教材潜在的创造性训练因素,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会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表达中也就不可能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在这样的理解与表达中,一定会透出个性与灵性。
所以,阅读教学中,应允许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有创意的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使之形成个性化心得是有利无弊的。
二、通过多角度的鉴赏评议,扩大创作思维的空间,形成多样化写作创意
课例鉴赏是学生的训练体会,写作经验及有关信息的交流与碰撞。多角度的鉴赏与评议不仅能使学生提高认识,领悟写作规律,而且可启迪学生的创作萌芽,发展创作思维。在欣赏课例时可以从多个角度鉴赏:不仅使学生鉴赏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有对比地评价优美之处是如何加工提炼的。另外,要允许争论,提倡争论,从选材立意训练上,启发培养学生学习文章别具匠心的构思和表达。例如教学《荔枝》一文,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设想作者如何选材,如何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根据思维定势会设想这是一篇状物说明文,但是在鉴赏之后会有深刻的感悟,了解到作者迥然不同的创意:作者借荔枝,娓娓讲述了一位慈母对儿孙真挚的爱。在读文章时,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领悟《荔枝》一文表情达意,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富有新意的创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立意,多方面的选材,多样化的表达。
三、加强课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生活实践,经历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要打开她们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会他观察和发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所以我们应当把握契机,多渠道地对学生加以训练,使阅读与作文成为互动的创意链。
课文《第一场雪》的作者峻青,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描述了1950年胶东半岛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并声情并茂地展现了雪前、雪中、雪后的美丽景色,由此产生了瑞雪兆丰年的联想。那天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正入情入境地朗读文章,由于天气骤然变冷,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片片雪花。这时我突然想到这正好是学生学习课文后进行练笔的有利契机,便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自感受着美丽的雪给大家带来的欢乐。霎时,班里的窗户前,走廊上,操场上,花坛前,响起了欢乐的叫喊声。同学们呼吸着,触摸着,感受着雪的姿态、雪的气息、雪的风韵……在领悟了《第一场雪》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及时练笔,将自己的观察、触摸、感受写下来。二十分钟的即兴写作,学生思路清晰,叙述条理,不时有充满灵性的、个性化的妙词佳句跃入眼帘:“小雪花蹦着跳着一会儿逗逗小草,一会儿又给他们穿上了洁白的绒衣。”“雪花飘呀飘,似乎要唤醒沉睡的大地妈妈。”“雪宝宝唱着欢快的歌儿调皮地钻进了同学们的脖颈儿里。”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时观察,随时发现,亲身体验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和创作的火花,是进行个性化积累的很好的途径。
四、加强语感训练,积累词语沉淀语文素养,形成个性化表达语言
学生作文要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个性化,需要语言的不断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才能达到语言的规范性,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在阅读教学中,训练不同形式的朗读,个人读、分组读、齐读、分角色读、评读、赛读、配乐读……让学生将文章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培养语感,领悟情感,积累语言。学生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才能一气呵成,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来,也就不会出现语言贫乏、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五举措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 篇7
一、转变观念,造读书之境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 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他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最终也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丰富学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其次,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即家校配合,酿读书之气。可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墙,设立班级“图书角”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为了更好地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获得家长广泛支持,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师生、家长捐赠图书的活动,举办“让孩子与书为伴”的家长动员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二、师生互动,享读书之乐
1. 精心准备动员报告,隆重举行 “书香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拟订读书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
2.提倡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在阅读实践中去享受读书之乐。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充分利用阅览室,给学生创立班级图书角,给学生创造阅读的空间,使学生有可读之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在寻求乐趣的过程中爱上读书。第二,倡导写读书笔记,谈读书之思。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从整体出发,从宏观上感悟文章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并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三、美文共赏,荐可读之书
1.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扩展。以节选文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扩展;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安排课内美文赏读环节,引领、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名篇或名作。
2.开展假期读书报告撰写活动。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假期延伸。
3.在晨读中强化阅读方法指导。每天早读课上,安排10~20分钟的课外美文阅读时间,内容以学校编制的晨读教材为主,每天完成一篇阅读材料, 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悟读、赏析。在晨读中强化阅读方法指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选择并交给阅读的方法:标注法、摘抄法、诵读法、猜读法。
通过大量阅读,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习惯。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四、课堂点拨,养读书之习
1.定读书之规。就是要明确读书的要求,坚持写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篇、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和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2.留读书之时。每天早读课上,安排10~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悟读、赏析。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提倡并鼓励午间阅读、双休日大阅读,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要求教学设计中,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要求在教学反思中,一定要对本节课阅读指导的方法措施进行反思。在听课、评课中必须对授课教师的阅读指导做专门评述。
五、阅读活动,展读书之果
拓宽展示渠道,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成果展示,如,“班级读书会”、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 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手抄报展览等,进行“读书明星”、“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组织酒泉市育才学校“梦之光” 文学社,采用师生共同主办的形式,创办“青青月刊”,让学生在展示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促进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而反复的过程。尽管我们能力有限、 办法不多,但我们相信有了“让学生读起来”这个开始,相信有了坚持“让学生读起来”这个信念,就一定会“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语感能力与品读能力。然而, 现在很多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形式的掩盖下, 忽视了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特化体验, 使得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不能融洽流畅。这说明, 要真正让课堂教学个性化, 基础是教师要对课本文本先进行深入的探究性阅读,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 把握好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己这三个原则, 才能让学生把经典真正读成经典, 让他们有真正的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那么,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 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一、引导速读感知, 给学生一个自由论谈的空间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速读感知, 在速读感知的过程中迅速理清思路, 并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尤其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植于文本并超越文本, 做个性化的解读。
例如, 在教学《热爱生命》这一课时, 在学生进行速读课文以后, 笔者以“生命在于 () ”为题, 让学生结合本文畅谈对生命的认识。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说“生命在于运动”;有的学生说“生命在于奉献”;有的学生说“生命在于创造”;有的学生说“生命在于思考”;有的学生说“生命在于真诚”……听着学生清新流畅的语言, 感受着他们对生命独具个性、点点滴滴的体会, 老师的心中也是一片阳光灿烂。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的鉴赏能力怎么会得不到有效提升呢?
可见,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 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自由论谈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看法与独特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就要给他们充足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尤其是学习一些节选性的作品,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全书, 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解读阅读材料, 进行个性化阅读, 以期获得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而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 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把学生的阅读讨论变成走过场, 这样不但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更不会获得独特的感受。学生独到深刻的感受, 正是个性化阅读的显著成果。
二、组织精读赏析, 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的平台
初中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读赏析。
例如, 在《背影》这篇文章里, 朱自清通过丰厚的语言构建了特定的文本情境, 文章的许多词语和句子都是经典, 是引导初中生进行个性阅读的有效文本。在精读赏析环节, 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对于这个话题, 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精读赏析。在精读赏析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说:“在这一篇文章中作者之所以用‘背影’为题是因为通过父亲的背影能够充分表达出父亲对自己的爱。”有的学生说:“‘背影’是父爱的象征, 所以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中用‘背影’为题。”有的学生说:“用‘背影’为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作者与父亲离别时的那一种情感。”就这样,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是以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精读赏析的,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还要善于基于文本的其他语言细节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精读赏析, 在精读赏析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在这里, 需要指出的是, 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点评的能力, 教师就必须先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文学功底, 丰富的知识储备。让老师精彩的点评和赏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否则, 点评和赏析就不会落到实处。
三、启发研读质疑, 给学生一条文本探究的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质疑探究能力。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探究是个性化阅读文本的一条重要途径, 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探究, 给学生一条文本探究的渠道。
例如, 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古文时, 在学生对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主旨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 笔者引导学生从今天的角度对“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进行质疑。这样, 就有效地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化的探究阅读。有的学生认为, 在当今时代下, 愚公的这种精神并不值得提倡, 他的这种行为只能说是愚钝;有的学生认为, 在当今时代下, 愚公的这种精神在现代人身上实在是太缺乏了, 愚公精神不仅值得提倡, 更值得发扬, 并结合很多的例子进行了论证;有的学生认为, 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要对愚公精神进行倡导, 但是, 要在新的时代下对这种精神进行灵活变革。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而不是控制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并支持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因此,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不能拘泥于自身看法而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 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
结语
总之,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培养他们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他们语感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以上, 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几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遇到的细节上的困惑和不完善之处还有很多, 如, 指导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自由阅读后, 部分同学的阅读参与度难以把握;有限的时间使阅读活动的参与面较窄;许多学生的展示机会较少等。从大的方面来说, 如何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能更好地关注生活, 如何使学生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去认识生活, 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体验等, 更加值得笔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王建峰.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陈利萍.阅读教学多角度换位思考研究及实施方案[D].苏州:苏州大学, 2011.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篇9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一、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是“ 阅读主体”的观念
在阅读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享受到快乐, 就应该让他们主动地去探讨、研究、思考, 在这一点上许多老师也都知道, 但是却做不到。
阅读过程中, 学生是在与作者对话和交流。 这种对话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 教师只有树立学生是“ 阅读主体”的观念才有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空间, 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现行的“ 新课标” 规定了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能达到60 篇 ( 段) , 对于小学生来说, 在六年时间内背诵这些诗文是不太困难的, 在平时教师就应尽量激励学生去自主阅读, 培养他们自学的行为和习惯。 比如, 要背诵《 山行》 这首诗歌,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字、词、句的意思, 然后再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这样背诵起来就会更为迅速了。目前, 学生身边和校园图书室内都有许多关于小学生必背诗文的解释和译文, 在学习这些诗文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先放手让学生阅读理解, 再让他们汇报学习中的疑点, 最后师生共解决。 长期这样做,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
二、教师要确立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大都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在自己设计的问题之中, 许多老师往往是专制者, 排斥学生超范围的思索, 这样学生不仅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而且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就要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的过程和权利还给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中, 学生就会变“ 要我阅读”为“ 我自主地去阅读”。
如,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 是电影《 祖国的花朵》 中主题曲的歌词, 学生也大都会唱这首歌了, 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学习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与课文中三幅插图所对应的歌词,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比赛, 让他们理解这首歌词的深刻内涵。 总之, 师生能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就一定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思维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存、个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在阅读理解中无疑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同时课文的语言内容包容性也比较大, 对于同一篇课文、同一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答案, 但只要是合乎情理的就应该视为正确的, 而不能以老师既定的答案作为标准, 这样才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 《 剪枝的学问》 一课, 文章启示人们:“ 减少”是为了“ 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 我们要做有心人。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主题时, 学生不一定顺着作者的心理变化来理解, 中间可能会插入一些“ 无关”的问题, 如“ 王大伯怎么就知道剪下的那些粗壮的枝条没有用?”“ 春天到了, 作者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嬉戏会不会碰着王大伯的桃树, 影响桃花的生长? ”“ 王大伯除了会种桃树, 还会种其他果树吗? ”虽然这些问题可能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 但教师也要结合课文让他们研究答案, 而不能不闻不问, 甚至加以呵斥, 从而损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个体之间的多元合作
小学生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的, 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强调要让学生自主阅读, 但这并不能排斥彼此间的合作, 相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后, 再让学生相互切磋、沟通交流, 反而会相互启发, 互相促进。
如, 教学《 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 这首诗歌后, 在课后练习第4 题要求学生说说“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 绿色课本’”? 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就可以让他们分别表述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绿色的大自然像一本厚厚的书, 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还有的可能会说, 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有的学生也可能学生会说, 走进绿色的大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开阔我们的胸襟, 让我们健康成长……只要学生能结合课文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不偏离诗歌的主题, 答案都是正确的。此外,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还可以真正让学生走出校门, 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 总之, 在个性化阅读中, 个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只有先解放思想, 放开学生的手脚,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研究、探索有效的阅读方法, 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行为和习惯, 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 阅读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篇10
一、营造氛围, 激发个性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阅读环境。一般来说, 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一种集体性的阅读。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潜藏起来的, 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个性化阅读是要求学生具有自我意识的, 因此, 在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发挥主导作用, 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课堂环境,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引导学生去主动专注地阅读文章。学生处在一个平等、自由的阅读环境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才能够真正地对话, 才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越强, 个性的展示越明显。
例如, 笔者在讲《我与地坛》这一课时, 应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通过展示残奥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影像, 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残疾人的那种意志坚定的奋斗精神, 这样, 学生在再次阅读的时候内心就会带着残奥会运动员拼搏的画面, 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残疾人的顽强与坚毅。这样做,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二、引导阅读, 独立感悟
学生的独立感悟是达到个性化阅读目的的关键。由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而对于同一篇文章或是在相同的阅读环境下, 学生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悟也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属于客观的存在, 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因此, 对于这种感悟多元化的现象, 教师要尊重并且提倡, 进而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个性。
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感悟和体会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甚至会相互矛盾, 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在其中捕捉到闪光点并加以引导, 就能够培育出个性化的观点。比如, 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 许多学生都为李教授与台湾青年在余震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小强捐献骨髓的事迹所感动, 他们勇于奉献的大爱精神可敬可叹, 而有的学生就会提出:小强被病魔折磨却在剧痛下仍旧不畏惧, 没有放弃治疗, 小强对人生的期望和不屈的性格也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这位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挖掘到不同角度的积极思想, 这是个性化阅读的最好体现, 于是我借着学生提出的话题对学生进行了珍惜生命、坚定信念的教育。这样, 通过一篇文章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感悟能力, 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阅读的魅力。
三、培养质疑, 拓展思维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贵有疑。我们把知识丰富的人称为“有学问的人”, 学问就是不但要学还要问, 问从何来?即从质疑而来。语文阅读不但要读懂, 还要学会质疑, 富有批判意识。没有质疑就不存在动脑思考与探索研究, 阅读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因此, 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培养、锻炼学生的质疑提问的能力。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疑问, 并且把提出的问题归类整理出来, 如对语句的理解和文章结构的分析, 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等, 然后将自己梳理后的疑问作为基础开展阅读教学, 并且让学生自由发言, 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 最后解答问题。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 再让学生点评之前提出的系列问题, 让学生们明白该怎样处理不同类型的文章, 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提问。
四、鼓励创新, 张扬个性
首先, 教师应深入挖掘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 尽量不以参考书上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总结为定格标准, 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空间, 努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适当引导, 精心点拨, 让学生放开思想禁锢, 热烈讨论, 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再次, 教师要把自己威严的身份放下, 为学生的阅读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 篇11
【关键词】阅读 教学 培养 想象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阅读揭题时引导质疑,激发学生想象
在教学中抓住揭示课题的机会进行质疑提问,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问: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想象,有的说蟋蟀的住宅在哪儿?有的说蟋蟀的住宅什么样子?还有的说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等等。这样,利用课题进行提问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想象力得到培养。
二、在阅读教学中利用音乐渲染,诱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这门艺术,有着它特殊的魅力,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声响的刺激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为使学生体会到月光曲的那种意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运用乐曲和富有感情的朗诵来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全面体会情感。在播放《月光曲》后有感情地朗诵:“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被月光曲的优美旋律和动情的朗诵所感染,又为兄妹俩酷爱音乐的精神和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心所感动。
三、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动人的画面,利用这些图画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学的说明,且可开拓儿童的想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图画,借图提问,展开联想,把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描述出来,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教学《荷花》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 先看见怎样的景象? 2. 再看什么?3. 再仔细看什么?4. 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5. 你觉得它们各像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依文画图,促进想象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边有很多的古诗,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诗歌描述的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意绘成图画,则能使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来绘画。“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中有太阳、山峰、云雾,写出山的高大。“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中有瀑布、山川,写出瀑布之长,写出了瀑布的浩大气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与想象,画出的图景会更加丰富美丽。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五、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空白,丰富学生的想象
很多课文,因为内容和情节的需要也会留有空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文本的空白处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步地理解,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我引导学生想象: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小鹰又是怎样学会飞翔?它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想象力得到培养。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留有空白的课文,教师要积极挖掘,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通过想象的翅膀把思维推向高潮。
六、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结尾续编故事,扩展想象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时,我们就利用这个条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学生学完了《凡卡》一文之后问:“当凡卡梦醒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他今后的生活又是怎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续编这个故事。孩子们思考片刻后,一个跃跃欲试。又如《坐井观天》结尾写到:“小鸟也笑了,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教师抓住这一结尾特点鼓励学生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犹如自由驰骋的野马,想象大胆而奇特,令人耳目一新。
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篇12
一、创造和谐的阅读情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 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尊重, 学会欣赏, 以平等的心态在师生心灵间架起自由往来的桥梁, 形成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美妙和谐。因此, 要全力做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 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研究, 从而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内心需求, 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 有笑声, 有争议, 书声琅琅, 议论纷纷。教师对学生热情真诚地鼓励:“你说得真好!”“你知道得真多!”“谢谢你出色的回答!”这样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收到最优效果。
二、享有选择的权利
1. 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可以营造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 这是符合时代精神和儿童学习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不妨在课堂上放下教师的架子, 问问学生:“你喜欢读哪段?”“你最喜欢这一段的哪些句子?”总之, 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 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 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 每个学生的阅读态度都是积极主动的, 便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2. 选择学习的方式。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 不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如在教《守株待兔》这一课时,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 让学生自己来上课:可以讲故事;可以和同学合作来演故事;可以编顺口溜;也可以写写这个种田人。大家兴奋地忙碌起来:探讨、争辩、表演、动笔。再瞧他们的神色, 有的摇头, 有的微笑, 有的叹息……汇报成果时, 有一位女同学抢先站起来:“读了这个故事, 我写了一首儿歌:种田人, 真不该, 拾到野兔是偶然, 可他当作好运来, 守株待兔傻事干, 不劳而获造成灾”。有的同学完成了一篇篇文章:《懒人有懒报》、《瞧你还能乐》、《我不想》……学生有选择学习的权利, 课堂上真可谓是“红杏技头春意闹”,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展、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意义。因此, 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3. 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而且对其良好学习个性的形成也是十分有利的。为了彻底解放学生, 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 给学生享有充分自主合作的权利, 允许学生挑选自己喜欢和所需要的学习伙伴, 允许学生打破时空的限制, 使课堂成为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学习天地。比如特级教师贺诚, 打破以往单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走下座位, 与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展开讨论。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教学方式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交往的机会, 对于增强学生群体意识、学会多种角度看待问题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实施自主性阅读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实现自主性阅读评价。
1.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对学习进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从自己比较满意的学习结果中反思学习过程, 领悟出改进的方法。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 有位学生认为乌鸦失去口中肉是爱听好话、得意忘形所致。他在列举了课文中描写狐狸说的三次好话和乌鸦的不同反应加以说明之后强调说:“这些都是课文中所写的。”一句看似简单的话, 却道出了感悟的方法。显然, 这位学生对自己理解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满意的。我及时给予了这样的肯定:“这位同学就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 真棒!”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肯定, 正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 并使之成 (下转71页) (上接72页) 为全体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可供借鉴的法宝。
2. 相互评价。
【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06-13
学生个性化作文培养09-19
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08-26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11-10
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的培养研究07-08
个性化辅导初中二年级学生培养方案10-21
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07-30
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11-06
实行人本管理培养学生个性08-08
尊重学生个性 优化阅读教学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