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发展

2024-06-06

学生个性发展(共9篇)

学生个性发展 篇1

《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结题报告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王俊莲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国家级实验研究的课题是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开发的课题。两年多来,我在阅读与作文教学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有益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缘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所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是会主动发展的,承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样,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当然不能单

一、封闭,必须综合,开放。所以,个体要“自主”;整体要 “合作”;过程要 “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针对以上的背景因素和课改新理念,结合本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特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专题的实验研究。

二、概念界定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旨在改变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意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想学”、“会学”、“能学”的积极状态。“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由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既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又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有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研究目标

理性感悟“学习主体性的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就是自主;课堂上,学生互相

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以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阅读时,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就是探究。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做到:一般性问题,多采用自主性学习,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难点问题多采用探究性学习。

四、实验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文献检索,随堂听课,检测实验等形式进行研究,以理论探讨作为辅助。

五、实验时间

1、准备阶段(2008年11月—12月)组织调查,分析教学实际;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1月)由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的教学中实施研究,并组织本教研组的成员协同研究。调整方案,并做好阶段性总结报告。① 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并作好记录和小结。② 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专家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③ 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3、反馈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4、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五、实验教师

王俊莲

六、实验措施

1、学习探究,明确科研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2、实事求是,保证科研实施。遵守课研制度,做到“三个一”

1、一周一小研,每周星期三下午,进行一次“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一课一反馈,每个完整课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做好一个教学后记。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3、转变师生关系,实现“八个变”。教师角色由权威变民主。对话姿势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4、课堂教学,坚持“十个要”。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学习过程要有“看书、内化”。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媒体

辅助要“适度、得力”。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七、取得的成绩。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应植根于课堂沃土之中,这是把教科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我根据已确定的实验研究课题,紧紧围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与作文个性”这一新课程理念,因人而异,将研究主攻问题细化并落实到不同学生。培养了能力,发展了个性。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一篇阅读课文,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一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我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水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有效合作”,即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②学会倾听思考;③学会评价小结,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的估计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②精选内容是关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解决的,③恰当指导是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④及时评估是动力,我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地评估,进一步改善合作的效果。“有益探究”,即: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注意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具体探究按下面三个基本阶段进行,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二是尝试体验实践阶段,尽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三是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我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扩展和深化结论,如通过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写作大赛等。

通过努力,个人和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个性化研究课题教学成果论文大赛中我的5篇教学研究性论文均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并进行交流研讨,每学期都获得国家、省市级作文辅导优秀奖,学生的作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征文大赛活动中有140人次获奖,而且在校级以上的刊物中发表了30余篇。

总之,通过探究,让学生不仅呈现了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达到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事物都是一分为

二、辩证统一的。不可否认,两年多来的课研实践,也遇到了困难,存在着困惑。如何客观应对问题,主观克服困难,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和今后需重点做的工作。

(—)困难与疑惑

1、本校实验班人数均超过50个,这样的大班额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活而不乱?

2、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参加科研存在着矛盾,如何进行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3、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4、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

(二)目标与方向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地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植根课堂,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科研特色。

学生个性发展 篇2

一、挖掘教材之美, 丰富学生的内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作品, 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 我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 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变化;《庐山的云雾》紧扣住庐山云雾的特点, 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 以明快优美的语言, 描绘了庐山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在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 就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 这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 (或拟人化) 形象, 无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 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 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加强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有兴趣, 那么, 怎样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 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浅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 如: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寓言故事等, 这样, 学生便于运用生活经验读懂课文, 能读懂就有收获, 就有成功的快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 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 欣赏美的画面, 感受美的形象,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 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 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 得到了美的享受, 表现了自我, 获得了成功, 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就一定会喜欢阅读。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丰富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的个性

随着学生的发展, 语文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 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 获得锻炼的机会, 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在国庆前夕, 让学生自己动手, 编一份迎国庆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 家乡的发展变化, 也可以反映学校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稿件要短小活泼, 形式多样, 尽量自己写。发挥创造性, 给小报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并注意书写工整, 版面设计要美观大方。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得到了运用各种能力、大胆想象创造的机会, 设计出了一幅幅富有个性的小报。关注过程, 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 享受成功, 发展个性。如:在学习《荔枝》一文后, 学生都能为作者的母亲对子孙那份深深的爱所感动, 同时也为作者的孝心所敬佩。为此, 我趁热打铁, 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 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 亲手送给妈妈。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 听妈妈说些什么, 然后写在日记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章内容的感染下, 用自己饱满的感情、真挚的心, 去回报妈妈, 感受这样一个感人的过程, 并创造出一份份美好的东西。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处处充满美, 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以自己独特的视觉, 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 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3

一要保证时空,创设阅读氛围。阅读是学生、文本两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该是阅读实践中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媒人”。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月光曲》共用了两个课时,除了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读课文、流利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因为学生读得充分,所以感悟得也深刻。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往往会发生错位,即常常成了主角。他们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并不时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学生,希望收获到统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腾出充足的时间和教学空间让学生阅读,自己退居幕后,让学生和文本反复对话,这样的阅读过程才能呈现出个性化的倾向。

二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深度思考。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维深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差异往往反映出其思维深度不够,而导致思考片面。为此,教师需要设法发挥“媒人”作用,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深度思考,修订完善自己的阅读感悟,让课堂呈现出“多元一集中一多元(深度多元)”的态势。当然,引导学生阅读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解读教材的能力,需要具有较高的课堂调控、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

三要向学生传授个性化阅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实现个性化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时,可先让他们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作些简要的文字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让他们真正具有阅读的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自己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也增添了阅读的兴趣。如学生用批注法阅读《故乡》时,在读到中年闰土再见到“我”时一声令人震动、揪心的“老爷”,学生会有感而发读出“自己”的体会。在碰撞交流中,学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体验。

四要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学生只有深刻感悟文本,才能跳出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因为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品和作者的对话过程,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体现价值的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文本中具有的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是靠读者以自己的理解去确定、充实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前,只说了半句话:“宝玉!宝玉!你好……”这半句话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因为其潜在的信息无比丰富:是爱?是恨?是怨?是悲?那么,学生在这里该如何确定呢?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细细体会黛玉此时百感交集而又难以言传的内心活动,再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来猜想黛玉此刻耿耿于怀却终未言明的意思。这就是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即以个性的理解去合乎情理地解读自我情理之中的文本。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五实验学校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学生 篇4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在困难面前,我从不后退,总是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每解决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困难,都使我的信心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加上加倍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乐事,对它充满了兴趣。 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与同学沟通,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有益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喜欢体育,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运动中体会快乐,收获健康。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我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和不足,今后,我要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个性发展特长及成果

(1)我居住社区楼房的墙壁上,经常有人张贴小广告,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境。我就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和母亲一起用铲子等工具将它们清除掉,遇到贴和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我会主动制止。

(2)我舅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培训机构,我把那里当成培养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高中期间的每一个暑假,我都到这家培训机构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生个性发展 篇5

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个性化写作应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个性的展示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动态地将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阅读及教师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等有趣、有序、有效的整合起来,从而取得个性化写作的理想效果。

个性化的培养关键是想象力。首先,细致观察触发想象联想。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写作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现。譬如:仔细观察生活,“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饱着肚子走平川”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细节很多。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我们要提高写作水平,增强想象联想能力,就要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和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积累。

其二,运用扩写、续写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扩写,要求学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训练扩写时,老师可以任意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让学生用扩写写作片段。如对《木兰诗》中“木兰从军归来”一节进行扩写,就要求学生依据原文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肖像、心理活动。这种用扩展法写片段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续写,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老师可根据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如可以根据《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续写(课文有要求)。这样,学生可以发挥想象设计各种接局,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进行扩写、续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佳作。

案例1:

马 彩 霞

十五岁的我就被迫去从军,当时我还小,为了报效国家,我只好离开了亲人。这些年的从军生活令我痛不欲生,有时望着遥远的天边,就不觉的想起家人,想起小时度过的美好生活。虽贫,但也有亲人的关爱。军营中那没有爱的生活,我不知还能过多久。在这65年的军营生活中,我受了很多苦,很多战友为了救我而战死沙场……。如今我已经统率三军,没人敢不听我的命令,威武、效命,成了我的一切。

记得在一次战役中,我受了伤,当时,我感到我已经不行了,但一想到年老多病的老母亲,又一次活了过来。如今那沙场的生活已经结束了,我告老还乡,为了奖励我,皇帝给了我许多金银,但我都一一谢绝,我只要去陪伴母亲。告老还乡以后,展现在我面前的故乡,是一片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的景象,不再是我梦寐以求、期待已久的故乡,我的亲人也不知身在何方。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运用白描手法,仅仅八十个字,就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少年从军,暮年还乡的老兵回家的所见所闻。从初二学生马彩霞所扩写的《十五从军征》,真实地理解了诗中的含义,对军人的生活有了较深的了解,对人民的饥苦赋予同情心,对亲人富有怜悯之情,对朋友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比较真实的写了个人的情怀。

其三、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个实物、一幅漫画,却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同一实物。见仁见智。知识水准,兴趣爱好,思维角度不同,见解不同。即使相同,下笔也不一定相同。教师应善于通过实物激发学生联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人们经常说:“一个‘O’可有很多答案,”这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他们大胆去想象。可以让他们围绕环形的路道、球类(篮球、乒乓球、排球等)来展开想象。也可以让他们围绕地球仪、圆周率等展开想象„„总之,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使学生凭借灵感,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奇思妙想。

其四、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大环境中,时空的距离不复存在。只要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如设计师对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就是利用空间想象力来完成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又如:“一座楼房内只有一个人独自在房间办公,这时突然听到门厅有人推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是什么人?干什么?„„如果大胆设想,可能写出新颖,神奇,惊险,浪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时空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案例2:

初二

张莉

提到彩虹就会想到它是一座通向理想的桥梁,成功的延伸,多角度的想象,美的享受。

人们常说:“六月的天,孩儿的脸。”那种美好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清新的泥土味迎面吹来,有时夹杂着滤过的花香的芬芳,使人们容光焕发,又让人们感觉到事物变化可以重来,而我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新的一页。

往事我不希望重现,而我希望把它珍藏起来,犹如早上的彩虹总觉得难以展现。真是雨过天晴晨风轻,早晨六点多,妈妈叫我吃饭并且看天空西北边的双彩虹,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好奇的放眼望去,天与山峦相接,构成一幅由七种颜色混合而成的一条彩带,周围套着一幅项圈,使画家无从着手,诗人无从着笔,映的天边是多彩的,让我饱受此刻的陶冶,没有一点猜疑。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今天,它决定了我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有时不知为什么在考场上我头痛,就在入笔的瞬间却预示着失败。注定尝试挫折的痛苦,此刻,我想到了负有责任。我对不起母校给我的厚望,对不起老师和家人的期望。同时让老师万万没有想到最终会以数学最低分而告终,也是我数学第一次破天荒的以最低的成绩出现。这个沉重的打击,使我充满了沮丧,使我与同龄的同学之间出现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使我没有勇气与他们交流,见面又是脸涨得通红,低头而过。如今我已是初二年级学生,坐在考场上与时间相争抢着答卷。今天又见到三年前的虹,接下来的预兆又是什么?心中的往事告诉我,只有自信面对现实,就会雨过天晴,送去彩虹,迎来太阳,让过去成为成功的动力,推动多彩的想象,成为我记忆的中美丽的一章。

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学生以合理的想象,来展示个人的心里变化,寄托自己的愿望。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生活点缀的更加丰富多彩。由失望变成一个对生活充满活力的向往,能面对现实,又能展望未来,即能创造新生又回顾过去。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她能在失败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把生活点缀的更富有活力,始终以饱满的情怀迎接人生新的里程。

利用作业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篇6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巩固和消化当天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作业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层次、完成作业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层次单调、方式呆板的问题,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本学期我尝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作业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的做法小结如下,请同行们不吝指教。

一、增加作业类型,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往的英语作业,主要是抄写单词、句型转换、完成句子、英汉互译等,这样的练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如果总是这些题目,学生就会厌烦,就没有新鲜感。这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练习,只注重接受的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创造的热情。为改变这种状况,我注意观察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发现大多数同学对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感兴趣。于是,我找来一些欧美流行歌曲的光碟,将其中一些歌曲的歌词打印出来,空出学生比较容易听懂,教材中学过的单词,让他们课后自己听音乐填歌词。这样的作业,使学生耳目一新,既练习了听力,又巩固了词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在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就要关注个体差异,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班级授课制的大前提下,分层教学的原则在课堂上的体现仅仅局限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难度不同的问题,或者在课堂练习时做一些个别辅导,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分层教学真正的用武之地应该在作业环节。因为做作业基本上是个体劳动,教师最容易针对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我的作业通常分为两种,即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和针对个别同学的作业。例如抄写单词和背诵课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功,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完成;完形填空、改错等较难的题目只要求基础较好的同学完成;自编对话、改写课文等作业仅供对口语和写作有兴趣的同学选做。有些学生的基础特别好或者特别差,我允许他们不做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而是另外为他们布置适合他们水平的作业。部分原来对英语没有一点兴趣的同学,在得到成功的体验后,现在不但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而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为使学生在达到普遍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达到课程标准的手段之一--作业,也应该有不同水平的要求。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准件,而是要有个性,是多样化。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为这个趋势服务,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尝试英语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中,课文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地理、科技、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等,这些材料大都选自国外的书刊杂志,关注的都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难点问题。但教材的内容总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相关主题的最新发展动态,我适时地给学生布置了上因特网查寻信息的作业。比如高一下册,在学习阿斯旺大坝时,课本上有一个作业,要求比较阿斯旺大坝和我国的三峡大坝,但课文中只出现了阿斯旺大坝的长度和宽度,没有提到高度,三峡大坝更是没有提供任何信息。我布置了一个表格题,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信息,完成阿斯旺大坝和三峡大坝的比较。学习到流行歌星Bob Geldof时,学生们以为那篇文章是虚构的,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人,我就及时给他们有关Bob Geldof的网址,让他们自己去辨别真伪。在做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Bob Geldof的生平,知道了他所有专辑的名称,而且了解到了他帮助非洲贫穷儿童的详细经过,经受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这些作业,教会了学生如何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摈弃无关的内容,怎样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得出恰当的结论,初步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简单的做法,作业环节的改革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各位老师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 篇7

在我所带的这届学生中, 有一名学生在高二刚入班时, 非常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对英语学习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在平常的课堂活动中, 表现得很消极。我耐心地和他谈心, 但收效甚微。后来我从他以前的任课老师那儿了解到,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 脾气非常倔强, 我行我素, 不太乐意跟他人交流。在此情况下, 我意识到, 对这样个性非常鲜明的学生, 只有充分尊重他的想法, 因势利导, 日久天长, 他会有所转变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和他聊天, 从学习到学校生活。虽然很多时候, 他都是爱理不理的, 但我没放弃。就这样一个学期结束了, 到了高三这个关键学年, 我明显察觉到了他的转变。让我非常惊讶的是, 他竟然经常主动问我问题。有一次, 他还就他的学习现状和我商量能否让他自主安排作业时间。现在, 我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他明亮的眼睛, 课后也能感受到他温暖的微笑。他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多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 转变态度, 转变方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 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 解除学生的束缚, 与学生积极互动, 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 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 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关注并承认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面对众多个体, 必须作一番研究。教师不但要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分析, 而且还要从具体的环境中去思考, 努力寻找其产生的根源, 寻求解决的方案, 如果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师一定要做正面的引导、鼓励, 以期发挥正效应;如果是不利于成长, 教师必须做疏导, 正确解释, 帮助学生克服不足, 促进发展。

既然差异是一种资源, 教师就应该承认差异。只有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 才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建立正确的观念, 端正思想。学生是一面镜子, 有多少学生就应有多少面镜子, 每面镜子里所照出的是精彩活泼的人性, 当教师在感情上接纳了个体, 才会激起学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 正确对待差异, 把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 关注个体差异, 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善于发现并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 绝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要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 因势利导,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得当, 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 不至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也不至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 后进生“吃得了”,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 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个性很有必要。尊重学生个性, 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 树立自信心。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信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发展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8

发展性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学校该如何立足课堂,积极营造理解、宽容、赏识、平等和谐的高品位的发展性文化,把各种教育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服务师生发展,这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教育的艺术。

几年来我们东丰镇中心小学始终以“发展性教育”为指导,运用激励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个性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满怀希望地升入初中,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下面我就以抓学困生的个性发展为切入点,谈谈我校是如何运用发展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

一、“三、四、五” 策略,让学困生尽享爱的阳光。

我们东丰镇中心小学受布局调整因素的影响,学生大多是菜农、下岗职工、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校的学困生特别多。面对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使他们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们本着求实、求细、求活的原则,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了“转化学困生策论三四五”。 “三”是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帮助学困生建立和恢复自信。自信心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但它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老师耐心和诚心予以配合,需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这“三个相信”是我们转化学困生始终坚持的信念。“四”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困生要做到“四优先”即“提问优先”,“作业布置批改优先”;“座位优先”、“家访优先”我们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困生,凡事优先想到学困生。针对学困生学习知识慢,对学习容易失望,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作业要分层次,分梯度、分难度确保作业收到实效。要随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久而久之,他们自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也就变得爱学习了;对于他们的座次,我们要求教师尽量将其安排在前面或过道两侧,这样可以随时关注他们,随时指导他们,我们要求教师要优生家访学困生,和家长沟通情况,共同教育,使其不断进步;“五”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让学困生享受“五心级”的服务:即“爱心、热心、细心、耐心、恒心”。老师那真诚的“五心级的服务”,让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学困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满怀信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二 、“低、小、多、快”的教学原则,让学困生徜徉知识海洋

发展性教育让我们明白了:转化学困生,不仅是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发展的愿望,都可以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发展。针对学困生学习基础差,接受新知识慢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低、小、多、快的教学原则,让学困生有成就动机,有竞争意识,主动参与教学,学得省时高效,“低,小,多,快”,具体来说:(1)低起点——就是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要求过高,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教师从教学目的、任务到教学内容、方法等具体的实验操作、管理都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万丈高楼平地起”,简单说就是以学困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2)小步子——即教学步子要小: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理的分层渐近,使学困生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简单说就是不能“一口吃个馒头”;(3)多活动——即在教学中让学困生全方位参与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活动中去,让他们学轻松愉快,减轻负担,提高学习兴趣。简单说就是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真正面向全休学生。(4)快反馈——即在每个层面都要设计学生的练、说、评及教师的启、导、查等环节,这种快速反馈,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快速矫正,免得知识欠债,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久而久之,学困生也变得爱学习了,学习兴趣也就会自觉形成,轻松步入学习殿堂。

“低、小、多、快”这一教学法原则是对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的客观反映,它是发展性教育规律的,也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一旦形成,我们的学生就可以获得一种主动内在的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并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

三、赏识性评价,让学困生个性得到张扬。

学生的发展层次参差不齐,评价的时候就要多一把尺子,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学生。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学生。要求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提出了“偏爱学困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口号,要求教师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未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动力机制,因材施教,让他们学得积极主动。使用激励性评价,多看努力,少看能力。看自身发展进步的幅度和速度,给学生发展的动力,使其迎头赶上。虽然学困生学习困难,但并不是什么都困难,什么都落后,他们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老师们都能用赏识教育评价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有的学困生劳动积极,就评他为劳动积极分子;有的体育成绩好,就评他为体育标兵;只要进步,就评进步之星;对人有礼貌,就评他文明之星等,激发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困生转化工作进入良性轨道,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同时学校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注重生活细节,注重实效。如针对学困生娇气、任性、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我们就开展了“感恩教育从孝敬父母做起”的专题教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对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培養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家长很是感动,普遍反映孩子懂事了。如六年二班的于朋同学,父母离异,他与继母的关系不和谐。当他第一次为继母洗脚时,继母觉得很不自然。“三、八”节,他用自己的压岁钱为继母买了一束花和一块手表,并祝她节日快乐。继母感动的说:“好孩子,我以后一定好好疼你”。家长会上他的父亲流着泪说“这是我多年的一块心病,自己想了好多办法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老师帮我解决了。这个学校真好,不光教孩子,还教大人;不仅教孩子学知识;还教孩子学做人”。四年二班的刘闯同学,花钱大手大脚,他母亲在外摆水果滩。在汇报时他说;“看到妈妈的手冻得又红又肿,才知道父母挣钱真难,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再乱花钱了,长大让父母上好日子”。针对我校贫困生多的特点,学校还开展了“团结互助从创建和谐校园做起”的专题教育活动。几年来,学校的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已经成为一项自觉的活动。学校每年都为部分贫困生免费做校服,仅去年的“六、一”学校老师和同学就积极捐款2200多元为80多为贫困学生每人购置了一套崭新的休闲服装,看着同在一个校园的孩子享受着同样的快乐,我们也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通过学习发展性教育,老师们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学生的动力系统被开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对学困生的成因、类型、转化措施,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理性化,系统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实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学困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质量幅度提高: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学生家长的认可。近两年本学区生员外流现象明显好转。外学区学生也慕名而来,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增加老师们转化学困生的信心。

走进童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灵性 篇9

惠安县百崎学区白奇民族小学:黄秀珍

音乐是一门感性色彩很浓的学科,它不需要太多的逻辑推理和慎密的思索,要的是悟性和灵气,是一颗充满感情的心,一份对万事万物发自内心的爱。这些是接近音乐的前提,也是音乐教育所致力实现的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素质。那么,在音乐课上,要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灵性和个性,这是当今这个知识暴炸时代的一难题。也是我这几年来一直在致力研究的课题,多年的音乐教学生涯,让我摸索了几种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我们说,热爱一切有生命力的事物,因为我们知道艺术的创造往往是对生命的一种领捂和颂扬

它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真诚和所有的善良,在这点上,大自然的生灵会给了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音乐灵感,为了让学生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哪怕是小猫、小狗,让学生广泛接触大自然,从认识大自然入手,因为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美丽、可爱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才能引导学生关心大自然,保护环境,激发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环境的热情。如《春晓》这一首欣赏曲,我带领学生们在校园里找春天,让孩子们观察云彩和月亮的变化;让学生观察蜗牛、蟋蟀、鸣蝉;我还告诉学生:晚上,当我们躺在床铺上睡觉时,夜并不是宁静的,大自然里有虫鸣,有鸟喧,有流水潺潺,就连风呀、树呀都在歌唱,在说悄悄话,我们可不能忙着睡觉,要注意听它们说什么呢?只要我们闭上眼睛,细细倾听,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倾听,我们必定有所妙会,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首《田园交响曲》。最初时,我们可以倾听大自然中的天籁,因为无分愚智,它都会向我们敞开襟怀,让我们耳有所闻,心有所得。某一天,我们在某时某地听到某首曲子时,我们将惊奇地发现冥冥之中那些神秘的声音扑面而至,向我们诉说心曲,让你们惊喜万分。从而,我们的心灵也跟大自然达成了默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灵动,我们会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音乐。

二、聆听旋律,注重实践,进行律动表演。“旋律是音乐的精髓”,音乐家霍夫曼也说过:“音乐里面最先存在的,最能用一种神奇的魔力把握着人们情感的、最美的东西,就是旋律”。

这总结了音乐的永恒规律。在一些轻音乐作品中,非常注重旋律的优美和乐队配器的清晰,从而使轻音乐具有迷人的魅力。音乐课上,我是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倾听旋律、感悟音乐,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我们的田野》,我首先用小提琴演奏,那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老师那精湛的琴技更是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接着请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旋律,一部分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自己设计节奏型来伴奏。这样,不仅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并与乐曲产生共鸣,而且也能获得表演成功的欢愉和自信,这种实践,会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的无穷乐趣,也感悟着许多音乐真谛。

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情绪,更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并以体态来表现音乐。因此,我常常根据歌曲的内容,让学生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用手势和身段去表达音乐作品的情绪。如当孩子们正如痴如醉地听着由老师亲自演奏的《小雨沙沙》,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老师拉小提琴那种优美、萧洒的姿势,聆听着小提琴发出的那种扣人心弦的旋律,感受着春天到来、万物充满生机的气氛。当学生熟悉了旋律,学会了歌词,我再放录音让他们反复听,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先按座位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雨”,一人扮演“种子”,我给他们安排好后,再边引导边作示范,下面就是学生根据歌词所创编的律动表演:

在第一段的(1)——(8)里,就是“小雨小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种子”做单腿跪步蹲,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头低下,做入土的种子状,“小雨”两脚做小碎步,双手打开,有节奏的上下摆动,眼看种子,围着“种子”走一圈;

“哎呀呀,雨水真甜,”(9——11小节)“小雨在原地做(1)——(8)小节动作,“种子”的头慢慢抬起,微微摇动;

“哎哟哟,我要发芽”。(9——14小节)“小雨”动作同(9——11);“种子”双手手腕相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处,做种子发芽状;

第二段的(1——8小节)的动作与第一段(1——8小节)的相似,“种子”双手扮苗苗状,“小雨”双手举起做下雨状;

“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小雨”双脚一小节一次提压脚跟,同时双手叉腰,与“种子”比高矮,“种子”慢慢站起。

就这样,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的而又富有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在老师鼓励下,快乐地跳了起来,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表达的意境之中,以动激情,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表演及游戏,使学生的灵性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放进童心,感悟音乐,尝试创作。童心是小鸟,在艺术领域里,孩子的世界正在受到推崇,艺术家们在达到相当的层次之后,却回过头来追寻捕捉儿童的灵感,艺术的稚拙美已成了艺术品的至高境界。在音乐课堂上老师能呵护童心就是关爱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创作就是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评价学生的创作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闪光点,少发现语言呈现方式和形式上的缺点。但不等于放任语言方面的问题,而是做渗透性、点拨式的指导,不要做强化性训练,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自由开放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灵性和个性。

如在教《春晓》这首曲子时,先放这首曲子的录音,让学生反复聆听欣赏,小声哼唱,再讲解这首曲子的调式、还有这首曲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的变化,让学生对《春晓》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然后请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怎么表现呢?

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注意要与音乐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创作。十五分钟后,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讨论结果,我再进行点评,对他们的点滴创造才能,我都给予肯定。下面是各组的表演和老师的点评摘录:

朗诵组: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

第一段:女分别领诵原诗(略)

第二段:学 生有分有合朗诵自己创作的片段

女领:是谁,带来莺啼燕语

男领:是谁,吹绿岸边杨柳

男女领:是谁,吹落满树花朵

合:春风啊,是你是你

女合:飘洒成美丽的旋律

男合:绽放出瑰丽的生命

女领:春雨啊,是你是你

男领:滋润我干渴的心地

合:引我走进芬芳的花季

第三段:全组学生朗诵原诗(略)

师点评:这组的同学在原诗的意境上作了延伸,自己进行创作,尽管还不是十分的完美,但是这种创新,拓展的意识非常好。如果能与原诗结合得更紧密些,就更好了。音乐的选择很得当。

歌舞组:两个同学跳舞,其余同学唱,并将旋律作了创编,(前两句同教材,后两句作了改编)并用红色皱纹纸剪成花瓣,当唱到“花落知多少”时,他们配以洒落花瓣的动作。

师点评:这组同学采用了歌舞相结合的方式,歌唱有领有合,舞跳得虽然不是太好,也没有什么基本功,但反映诗的意境,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乐。“洒落花瓣”这个设计很形象直观,使诗的意境生动起来了,很好。

自然音乐组:同学们有蹲有站,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惟妙惟俏地塑造了诗的意境,教室里响起了鸡叫,鸟鸣,酣声,风声,雨声,泉水的流动声,他们搓揉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的空瓶子装上米,发出“沙沙”的雨声,水桶里撩起水声,玻璃杯倒水,加上钥匙的抖动声,模拟营造诗的意境。

师点评:这组同学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早晨,而且是一个农村的早晨,因为我们听到了公鸡叫!他们的表演非常和谐,生动。你能说他们的表演中没有音乐吗?音乐的范畴除了乐音,还可以是生活中的自然音响,我们常说生活是音乐的源泉,这个音源、声源是可以无穷无尽地探索,去开启的,只要我们开阔思路,运用得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表演怎么样?真棒!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学生即兴画的画(略),请一位学生上来出示讲解图画。生:春天的早晨,觉总是睡得那么香,瞧,太阳都老高了,诗人却还在酣睡,这时窗外轻脆的鸟鸣声惊醒了他,他睁开了朦胧睡眼,抬头望着窗外,突然,一串雨滴沿着屋檐滑了下来,他这才猛然想起原来昨夜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经历过一场风雨,望着池塘中的片片落红,诗人不由的感叹道:“一场风雨打落了多少花儿,真是可惜呀!”

师点评:这组同学画的画构图合理,线条简练流畅,用色大胆,富有想象力,反映出春晓的意境,画得很有新意,真可谓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讲解得也非常出色,非常好!

师:刚才各组同学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各自的独特创作,都可以得高分,我对大家非常满意。请大家想想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欣赏的艺术歌曲《春晓》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接下来,完整欣赏《春晓》,加入学生的创作表演:(自然音乐组)鸡鸣鸟叫,酣声,流水声,前奏中朗诵原诗,然后全体一起轻声唱前段歌词,歌舞组同学舞蹈律动,至“啊”处,学生朗诵创作的一段,最后两句诗,配上“洒落花瓣”,风声雨声,在鸟鸣声中结束。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出示,作为背景。

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诗化同体,珠联璧和,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评王摩诘语)至于音画并立,交映成趣,亦即音为画神,画为音形,则是西方古典艺术的特长。

通过这样欣赏曲子《春晓》,让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的珠联璧合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个性、灵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四、跟随时尚,注重情感,开启童心。这些年我常常扪心自问,是什么让自己的音乐课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静下心来反复思量,除了自身的不断学习和这几年的出游,使得课上总有那么一两个古今中外的小故事、人文景观能插科打诨之外,恐怕就是自己那独具一格的歌唱魅力了。我喜欢歌唱,喜欢让课前精心的预设生动于课堂,喜欢让生活到处充满欢歌笑语,让歌唱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和快乐,是我不懈的追求。

学生大都喜欢听唱流行歌曲,影星明星歌星更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唱一些流行歌曲,然后让学生辩认是哪位歌星唱的,我还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位歌星的歌唱特点,教他们模仿演唱或是创造出比这些歌星更好的唱法,学生兴趣盎然,各出奇招。虽说是音乐课,但喜欢英语的我也会见缝插针夸上一句“You are so great”(你真行)或“You are so clever”(真聪明),说上一句“Louder please”(大声些)……因为时下里学英语的孩子多,他们更喜欢些时髦的语言,如果再播放些时尚、旋律优美的欧美流行歌曲,如卡朋特的“yesterday once more ”西城男孩的“seasons in the sun ”,杰可狲的“Heal the world …….”他们更加兴趣了。

在音乐课上我所作的这些努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他们的情绪、情感与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创造火花,老师也能享受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上一篇:制图实训作业下一篇:杂工安全技术交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