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2024-08-19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共12篇)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篇1

审美教育即美育, 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堂好的音乐课, 一首好歌曲, 都是对学生的一次美的熏陶, 都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 让他们感受和体会美, 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好音乐, 让音乐的美真正进入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可以唤起学生美感的歌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选择好的乐曲是音乐课堂实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目标的前提。一首好的乐曲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的, 是能够抒发学生温馨感受的歌曲, 有美好的寓意, 能够衬托学生美丽的梦想。具有这种寓意的歌曲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可在他们心里播下美的种子。此外, 好的歌曲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 使学生百听不厌, 百唱不厌, 时间长了, 自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现在学生接触的音乐很多, 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这对于我们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某些音乐可能使学生产生叛逆的性格, 甚至侵蚀学生的心灵, 因此, 音乐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好学生对于音乐的选择, 在教学前一定要选好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歌曲, 既能让学生喜欢, 又能陶冶情操。

二、理解音乐, 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美

无论是歌曲, 还是器乐曲, 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反复研习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 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 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也只有这样, 才能带给学生们真正的音乐的感受。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 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 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引向音乐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体验、理解歌曲的深厚情感, 引起心灵共鸣, 从而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通过介绍著名音乐家生平故事或讲解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 帮助学生体验美好的情感, 激发其兴趣,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真与假、丑与美、善与恶的判别能力,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 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 解决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他们吸引到新的歌曲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通过音乐的内在情感感染学生, 让美好的心灵之花在学生的心中悄然绽放。

三、营造氛围, 使学生主动地认识美

首先, 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氛围。将音乐教室布置得整洁、优雅、美观, 可以给师生带来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 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共鸣。其次, 要营造人文环境氛围。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 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 只重视知识的灌输, 不注意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 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 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相当重要的, 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 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 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都是用心灵感受心灵, 以感情赢得感情。因此, 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 对学生每一个闪光点都应给予充分的鼓励。我们的音乐课不是培养千千万万的音乐家, 而是让学生热爱、喜欢音乐, 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快乐。

让学生理解音乐的美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 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 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审美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的渗透, 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 使音乐课堂成为良好的育人课堂。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 让孩子们心灵中美的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篇2

展现个性为生命留下一片光辉

长河远逝,红尘飘落,时间的巨轮碾着岁月缓缓前行,漫步于时间的平辙中,遥想风烟滚滚中那些已逝的生命。或清晰,或模糊,不禁喟然长叹,逝者如斯,渐行渐远,然而是谁的生命能在被磨入红尘后幽香如故?又是谁的生命只能沦为时间巨轮下的碎沙,淡化了痕迹?

臧克家说;有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有些人活着,可他们却已经死了。世间万物万景,或小桥流水,或平湖秋月,或渡头落日,或墟里孤烟,或灞桥杨柳,或易水风寒,当其折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芒时,亦晕染出了魅力的华彩。人亦如此,只有勇于展现个性,生命才可流芳百世。

个性生命的绽放,为历史的经卷添上最动人的墨迹。听,那是深山古刹晨钟的幽鸣!看,那是江岸渔港争渡的纷杂!在幽静和喧闹之间,在高雅和世俗之间,如冰与火之间存在极深的鸿沟。两种气象,两种方向,两种心境,两种归宿。田园山水的自然之美濡养了孟浩然清高孤傲的性情,让他在松树和巨石之间体味孤居的妙趣和真谛。

个性生命的绽放,为文化的大观园开出一派蓬勃的春天。艰苦创业的祖辈们,他们戎马终生,颅洒血,豪气震九霄,拼出华夏版图,更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传说;思想如花般绚丽的才子才女们,远有宋代奇葩李易安舴艋小舟满载愁,清代渌水亭纳兰容若“赌书消得泼茶香”,近有徐志摩在康河的`柔波中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中作别康桥;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志士,如鲁迅,一支笔撑起民族的脊梁……在历史的打磨下,他们张扬个性,在岁月中绽放自己的光芒的生命,让平淡的历史也熠熠生光。

与那辉煌的过去相比,如今的我们是多么的可悲,我们的生命被自己惯养得不堪一击。“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份悲壮存于何处?“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一份豪情又归向何方?徘徊于厨房,兴起兴落于歌台舞榭,谁在驰骋沙漠,谁在搏击中流,谁在飞越秦岭粤关?谁在高举大旗,谁在呐喊信仰,谁在替天行道?失去了个性的我们,好似一具傀儡,悠然自得的享受着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悲哉!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纵使大千世界“香车宝马,一片鱼龙舞”,我们仍应保持我们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愈绽愈烈。

这篇文章来源范文站,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课堂;展现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首先,中职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做到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书本与学生相结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侧重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由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模式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变。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愈发显得重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是指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主导的课堂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下面就由笔者来谈谈如何真正地将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情趣

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自然也有差别,但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个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增加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靠的是情感因素;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能坚持不懈地努力靠的是意志因素,此外还有兴趣因素和性格因素等等。语文是培养学生精神内涵的基础课程,因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旧式的灌输教学法单纯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是将知识从一个脑子中装进另一个脑子里,没有考虑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与交流,这使得教学课堂过于程式化,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学校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也要让学生在学校里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从教师身上学习优秀的人文品质。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导者,首先教师应当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到学生群中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其次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投入感情地讲解,善于引导与设疑,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教学影片、图画再现、模型展览等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用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精心设计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个性,就需要一个有利的课堂环境,因此需要教师多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课堂。首先,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通过观察了解到班级的点点滴滴,善于记录,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备课,写教案。然后,在选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时,教师也要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而不是单纯的应付,教师应当选择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散文时,可以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小故事,甚至查找美文朗读,播放给学生听;在讲解小说时,教师要找到小说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可以播放关于小说的影视片段给学生看;在讲解诗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在比赛中增加学习趣味性,使学生融入课堂。一般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结合音、画效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散文等作品,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诗歌鉴赏的程式,积累诗歌鉴赏的常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师生积极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性

所谓的教学创新,不是仅仅指让学生多在课堂上发言,提意见和看法,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回应教师的问题,并且逐渐养成这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趣味。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古诗《天净沙·秋思》一文时,首先导入几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下诗歌的韵味,再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渐渐地把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然后正式开始讲解诗歌内容,并且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

1.这首诗创造了怎样的氛围?

2.你喜欢这首诗里营造的画面吗?为什么?

3.最后一句去掉“断肠”两字可好?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内成员自由讨论观点,最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表达自己小组内最终得出的答案,在班级里进行辩论探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及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辩论中轻松愉快地解决问题,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扩展知识环节,引领学生深层巩固知识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教学中愈来愈重视知识的实践性,这在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多数只在乎对知识的积累,目的是将其运用到考试中,而现代教学要求学生能有效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实践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些简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展,如在讲解话剧或者小说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表演。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及特点。在讲解议论文时,教师可以选择论题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遇到有设悬念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补充情节,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扩展知识的方法很多,但是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积极起来。

五、结语

现代教学强烈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现主人公的姿态,这不仅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也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方法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邱卫.浅议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

报,2007(1).

[2]徐芳.浅析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苟健东.浅谈语文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攀枝花学院学

报,2004(5).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篇4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情趣

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水平, 接受知识的能力自然也有差别, 但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个性, 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增加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靠的是情感因素;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能坚持不懈地努力靠的是意志因素, 此外还有兴趣因素和性格因素等等。语文是培养学生精神内涵的基础课程, 因此,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旧式的灌输教学法单纯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 只是将知识从一个脑子中装进另一个脑子里, 没有考虑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与交流, 这使得教学课堂过于程式化, 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学校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 也要让学生在学校里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从教师身上学习优秀的人文品质。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导者, 首先教师应当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 深入到学生群中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其次在教学课堂中, 教师应当投入感情地讲解, 善于引导与设疑, 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最后,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教学影片、图画再现、模型展览等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用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索,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精心设计课堂,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个性, 就需要一个有利的课堂环境, 因此需要教师多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教学课堂。首先, 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 通过观察了解到班级的点点滴滴, 善于记录, 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备课, 写教案。然后, 在选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时, 教师也要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而不是单纯的应付, 教师应当选择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 教师在讲解散文时, 可以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小故事, 甚至查找美文朗读, 播放给学生听;在讲解小说时, 教师要找到小说写作的相关背景, 也可以播放关于小说的影视片段给学生看;在讲解诗歌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在比赛中增加学习趣味性, 使学生融入课堂。一般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 结合音、画效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散文等作品,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诗歌鉴赏的程式, 积累诗歌鉴赏的常识, 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师生积极互动, 提高学生主动性

所谓的教学创新, 不是仅仅指让学生多在课堂上发言, 提意见和看法, 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积极回应教师的问题, 并且逐渐养成这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 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趣味。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古诗《天净沙·秋思》一文时, 首先导入几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下诗歌的韵味, 再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渐渐地把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 然后正式开始讲解诗歌内容, 并且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

1.这首诗创造了怎样的氛围?

2. 你喜欢这首诗里营造的画面吗?为什么?

3. 最后一句去掉“断肠”两字可好?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让小组内成员自由讨论观点, 最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表达自己小组内最终得出的答案, 在班级里进行辩论探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及场景,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在辩论中轻松愉快地解决问题,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扩展知识环节, 引领学生深层巩固知识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 教学中愈来愈重视知识的实践性, 这在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多数只在乎对知识的积累, 目的是将其运用到考试中, 而现代教学要求学生能有效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 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实践化,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些简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展, 如在讲解话剧或者小说时, 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 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表演。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够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及特点。在讲解议论文时, 教师可以选择论题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遇到有设悬念的文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补充情节, 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扩展知识的方法很多, 但是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积极起来。

五、结语

现代教学强烈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现主人公的姿态, 这不仅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也要求学生积极配合, 共同完成教学方法的转变。

摘要:语文课是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发展的基础, 它能够为学生提高就业平台, 帮助学生培养精神涵养, 在中职教学中亦不例外。因此, 语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得到重视,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课堂,展现个性

参考文献

[1]邱卫.浅议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

[2]徐芳.浅析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篇5

——城关中心学校家长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辛勤的教师们,大家上午好!

细雨濛濛,孕育着播种的季节,初冬的日子正是我积累力量的时候。今天各位家长冒着濛濛细雨,前来参加家长会。首先我代表中心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了孩子的成长,今天我聚集在这里,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交流、沟通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与观点,研究了解孩子进步中的困难,解决孩子人生途中遇到的困难,你们的到来,既是对学生成长的关爱,更是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对班级工作的重视。

城关中心学校是一所质量过硬,品牌响亮,特色鲜明的安徽名校,从09年到13年,实现中考五连冠的佳绩。五年五个中考状元,连续五年700分以上者,遥居全县第一,五年六十多个国家级、省、市、县荣誉称号。我们确立先进的管理方法,优秀人才的培养措施,我们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城关中心学校异地新建,能够创造神奇的根本。选择到城关中心学校读书,我们定会让孩子人生无悔。可以说让孩子到这里读书是家长们智慧的举措,有力的行动。这里有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民族中学来到这里的8位教师像 沈静、张秀敏、吴秀萍、王晓君、乔海云、魏道琪、李素梅,他们是民中的学科领军人物,可以说大名鼎鼎,民中五年辉煌的中考成绩,有他们的功劳。从全县一万零一百名教师中,教育局又给我们挑选了20名太和名师,像张丽、王丽英、许成忠、李红、吴磊、李秀芝、薛琴、刘学成、刘志辉、靳芳青、刘铭等,他们在全县业务比赛挑选中,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这些老师在原来乡镇个个精兵强将,人人都是学校名师。同时,我们又从城关镇金庄中学等学校培训择优选调了32名学历高、方法活的青年教师,第一学历都是本科,有几个还是研究生学历,稍加历练就会一飞冲天,势不可挡。三支力量形成合力,可以说精英荟萃,高手云集,开始就让孩子站在高的平台、赢在新的起点。一开始我们就进行补差补缺,军训十五天,学习习惯的再培养,新课改的实施,等等,让我们的孩子不知不觉走进优秀,彰显自我,充满阳光自信。

学校260万塑胶操场正在招标中,280万的学生宿舍,110万的学生食堂,两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都将在近期招标建设,1年内陆续投入使用。

今天我们还将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欢迎大家走进学校,进入课堂,从下周开始,城关中心学校的课堂向家长开放,我们将定期邀请你们进入班级,听课指导,845名学生、74位教师欢迎你们的加入。我今天讲三方面内容:

1、学生的成长最重要。

2、如何让孩子更加优秀。

3、家长应该如何做。

一、学生的成长最重要

当孩子迈进中学大门,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还是难以摆脱的苦闷?

是汲取知识的殿堂,还是挥霍光阴的欢乐场?

对父母来说,将孩子送进中学校园,就像把一颗优良的种子播种在大地上。但是,几年之后,父母收获的是一棵小草,还是一棵参天大树呢?

这一切都是由什么决定?

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们选择一家教育质量不错的学校,一切都万事大吉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来管理了,殊不知这样是不妥当的。要知道,对孩子来说,中学是个漫长而复杂的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从幼稚的童年向青年、成年转变和个性逐渐成熟的关键期,是每个孩子必经的一道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说,这段时期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在这个阶段,孩子要学习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为人处世经验。无论是课堂知识、书本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青春期的心态调节以及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养成„„每一个节点都是 非常关键,它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这段时期,孩子怎样地付出,将来就会收获不同的结果。这段时期,如果孩予虚度光阴,将来就会懊悔终身;这段时期,如果孩子立志勤学、积极奋进,那么会为将来的发展积聚正能量,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

如果一个孩子自身不够强大,就会在中学生活中对自己失控,从而耽误学习。所以,从孩子进入中学校园的那时起,我们引导他们在中学这三年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应该怎样不断地进步?„„

作为负责任的家长以及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给予他们真诚的指导和人生忠告,不仅传授给孩子课本知识、学习方法,我们更要告诉他们怎样与人交流沟通、如何调节心理、如何增强自控力、抵制网络诱惑与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教育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等。只有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成才、成功。

二、如何让孩子更加优秀

如果你总是把教育孩子的话挂在嘴边,却看不到任何效果时,就该停下来问问自己,有没有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其实孩子对某些道理的领悟,在适当的时机告诉他,会让他茅塞顿开,且印象深刻,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当孩子困惑时。每个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惑,这个时候,他们往往特别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而此刻也正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及时帮孩子分析疏理,不失为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此刻,无论家长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孩子都会很容易地接受,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成绩,如在学校考了好名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了,或在某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了等等。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都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孩子乘势而上,把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动力。

当孩子犯错时。综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许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们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他们在犯错时,他们的父母在当时的情境下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他们一生的成长。

下面讲一则故事《诚实比一百棵樱桃树更可贵》,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干活去了。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他看 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试一试,于是,男孩带着斧子跑进了樱桃园。他选中了一棵细小的樱桃树,学着大人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的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子读起来。

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番,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

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打我的。该怎么办呢?他坐在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的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爸爸,别再查了,树是我砍的。”

父亲问明了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

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现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诚实是一切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华盛顿的父亲希望儿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无数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而犯错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犯错时,孩子才更有可能理解体会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教育孩子讲究时机,当然,这需要家长用心去发现时机、用耐心去等待时机、用宽容的心去创造时机„„只要时机得当、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不会让家长失望!都会是一个更加优秀的孩子。

三、家长应该如何做

为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家长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打预防针。告诉孩子初中学习任务会更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是一旦适应了初中生活,找到“窍门”就会很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轻松,父母和老师肯定会帮助他们获得这种学习的体验;

2、与老师勤于沟通,以便随时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出现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不留后遗症;

抒写真情实感,展现作文个性 篇6

一、抒写真情实感,培养创新意识

1. 抒写真性情。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特征。高考优秀作文有一个打动人心的共同点,那就是富有真情实感。因此,如满分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和《总有一种期待》,均以“情”动人。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写事实,讲真话,抒真情,明实理。每次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有独到体验的生活,杜绝使用虚假、胡编的材料。同时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孕育情感。

2. 培养创新意识。作文的创新是指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是作文个性化的精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生活,或纵向联想、或横向联想、或追因溯源,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和思考,见人之所未见;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想人之未想,言人之未言。如学了《孔雀东南飞(并序)》后,要求对文中的人物进行恰当的评价,有学生只写了简短的一段话,但在列举事实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刘兰芝的母亲,“爱子女者莫过于母亲”。对此,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然,对不健康的,或情绪偏激的观点就另当别论,应给予指导。

二、减少写作束缚,凸显写作主体

1. 命题灵活。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文学积累、思维习惯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命题形式应灵活,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让学生都有想表达的思想、想抒发的感情、想发表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去写,让每个学生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发挥高效的作用”。

2. 形式多样。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周记、随笔、杂感等形式的小作文,并把学生优秀习作,在课堂上展示,或张贴在学习园地,或集订成本,或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如办习作专栏、班级小报、搞诗歌朗诵会、参加文学社团、征文比赛等活动。

3. 评价多元。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往往有明显的导向性。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做到“因材施评”。根据学生的起始情况,加强过程评价,建立学生习作档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作文的亮点,写评语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成功的信心。

三、个性化阅读,读写有效结合

1. 重视个性化阅读。很多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难以展现个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用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学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如学习《项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玛蒂尔德向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是不是爱慕虚荣?(2)她在舞会上的成功表现,应该怎样看?人应该不应该抓住机会表现自己?(3)项链原来是假的,你对作者这样的安排怎样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给他们交流的平台,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提升。

2. 读写有效结合。首先,变单纯吸收的阅读为勤于表达的写读。在阅读教学中读、议基础上的写读练习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个性化能力。如学习了《游褒禅山记》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有感悟的一句话,并说说感悟。有的学生说“予亦悔其随之”,说明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从;有的学生说“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说明不管登高游览,还是做学问,要达到某个境界,非有坚强的毅力不可等。其次,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而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勤写读书笔记。

彰显动态生成 展现学生个性 篇7

一、捕捉错误资源, 推动生成

对待课堂上学生的出错, 教师要给予理解, 要耐心地进行指导, 让学生的错误变成教学中宝贵的资源。如, 学习分解因式-4a2+9b2, 因这个题目较为简单, 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有点容易, 所以我就特意让成绩一般但自信心强的学生来回答。第一个学生的答案是-4a2+9b2= (-2a+3b) (-2a-3b) , 第二个学生的答案是-4a2+9b2= (2a+3b) (2a-3b) , 第三个学生的答案是-4a2+9b2= (2a+3b) (-2a-3b) , 可见这三个学生回答得都不正确, 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也是课堂动态随时生成的真实写照。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纠错型教学的资源,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不足、改正不足, 把改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 使其在主动深思、尝试中生成正确的认识:变更交换项的次序然后再分解;提取负号后再分解。这个过程引发了学生对不足的重新审视, 使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入, 体现了良性动态生成教学的灵活性。

二、精心预设,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奠基石”

动态生成的课堂既不是学生的“一家言”, 也不是完全由学生调控的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师在课前对自已的教学任务应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这就是“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 怎会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 怎能对课堂的生成进行游刃有余的处理。因此正确地认识“预设”, 将直接影响着“动态生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 甚至不同的时刻, 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引导, 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的老师, 要尽可能地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作精心的预设。要想到在学习新知识时, 怎样为学生搭建“支架”, 如何恰当地进行点拨铺垫, 学生探究问题时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等等。如我在九年级“圆的有关性质”一节设计时, 采用了如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设1:“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的呢?”

预设2:学生的回答:“圆能滚动, 正方形不能滚动。”

预设3:“为什么不做成‘椭圆’的形状呢?这种形状也能滚动啊!”

预设4:“那么大家讨论一下, 如果车的轮子是椭圆的形状, 在平路上行走会出现什么情况?”经过这样的预设, 引发学生由“能滚动”进入到“滚动得平稳”, 这为发现圆的性质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情境, 从而能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 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 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绽放教学的精彩, 从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新课堂。

三、顺应出格, “见风使舵, 顺水推舟”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 不必刻意追求完美。一旦出现非预设现象, 我们应该顺水推舟, 合理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课堂才是活的。如在上“概率”这一节课时, 课间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在玩扑克牌。我并未批评他, 而是顺应学情, 改变教学预设, 让学生们在他的这些纸牌中做文章 (导入新课) 。学生们通过抽牌游戏感受到从一副牌中, 任抽一张是红色与抽出一张是黑色的可能性是一样大。这样借助抽牌游戏, 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 思考问题变得敏锐而深刻,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找准时机进行的引问和追问及教师适当的点拨来不断推动问题向生成的教学目标靠近。到此,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激活了。可见, 当我们面对无法预知的问题时, 应当学会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面对突然生成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以有价值、有创见的情景为契机, 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 挖掘学生的潜能,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从而拓展教学目标, 使数学教学更加和谐有效。

畅享小学音乐展现学生个性 篇8

关键词:畅享小学音乐,展现学生个性,教学途径

个性的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那么, 音乐教师要以怎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方法, 才能发展学生个性, 并将其个性展现出来呢?音乐是熏陶人、培养人的一门课程;音乐是启迪智慧的课程。笔者认为, 音乐教师要紧抓学生特点、音乐内容, 以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 让学生畅享音乐, 遨游在音乐的世界中, 并提供一定的平台, 让学生展现个性, 以最大化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宽松氛围, 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观察视角等有所不同, 因而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小学音乐中的很多作品都能给人无限遐想, 因此, 音乐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 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想象。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越是宽松的氛围, 越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因此, 音乐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例如平等交流、适时鼓励、融入学生等都是较为适用的方法。例如, 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真善美的小世界》这一课时, 教师以提问,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

师:同学们, 在你们的脑海中, 真善美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生1:是充满快乐的。

生2:有很多好玩的。

生3:人人都乐于主动帮助别人。

师:非常棒, 大家对真善美的世界都有不同的看法。

师: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一首关于真善美的小世界的歌曲呢?

生: (齐呼) 想。

师:开始播放《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歌曲。

师:快听听, 并想象一下歌曲中的真善美的小世界是怎么样的呢?

……

在这个案例中, 音乐教师以自由谈话方式为学生心理“减压”, 营造宽松的氛围;然后, 切入歌曲, 让学生静下心来倾听音乐, 发挥自身的想象, 憧憬一下歌曲中真善美的小世界。在整个过程中, 音乐教师以引导想象为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方式, 张扬学生个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让学生展现个性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作为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 必须尊重学生个性, 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提供展现机会, 才会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

(一) 唱跳相结合, 享受独特学习方式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只有不断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音乐, 学生才会吸收得更好, 个性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展现。例如, 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快乐恰恰恰》这一课时, 等学生学习完本首歌曲后, 教师在以唱跳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享受独特的学习方式, 并得到展现机会。为了促进学生参与, 本次唱跳活动分组进行, 并设计好激励方法。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较小, 音乐教师帮助分组;然后, 让小组讨论如何以唱促跳突出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情感 (强调恰恰恰部分的舞蹈动作编排) 。接到任务后, 学生开始合作、创编动作, 享受着快乐的歌曲情绪, 并体验着“动”带来的快乐。在展示环节, 每一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创意, 基本都能以不同的舞蹈动作表达出“恰恰恰”, 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

(二) 举办音乐会, 尽情享受音乐魅力

歌星并不是名人的专享, 学生之间也可以产生“小明星”。为了让学生畅享音乐, 同时个性得到最大化展现, 音乐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会。每一次的音乐会都会评选出“小小歌唱家”, 以鼓励学生去练习歌唱, 融入感情地歌唱, 尽全力地去歌唱, 以真正畅享音乐带来的愉悦感。例如, 在学习完小学五年级音乐《彩色的版图》这一单元后, 教师举办了一次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音乐会, 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歌曲抒发对祖国的情感。这样的音乐会灵活开放,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演唱歌曲;可以配上相关的动作、舞蹈;可以合作利用其它器乐共同演奏, 以最好的方式表现歌曲等。可以说, 学生的个性在音乐会中得到展示、张扬;同时尽情享受了音乐的魅力。

三、利用审美教育, 促进个性发展

在音乐课堂中, 实施审美教育, 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体验不同, 就会有不一样的审美观。因此, 音乐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音乐美的看法。例如, 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美丽的梦神》这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 静静聆听音乐, 感受歌曲中的画面美。师引导:听着优美的音乐, 你梦见了什么?梦里你是否快乐?能否用画笔把梦中的画面画出来, 并给画面涂上色彩?此时, 学生开始交流、动笔画画, 将自己的感受以图画方式展现出来。有学生说“我的梦是蓝色的, 我梦见我自己飞上蓝天, 与白云一起欢快地玩耍”;有学生说“我的梦是红色的, 我梦见了我是多么欢快”等等。总之, 学生各抒己见, 都从不同的方面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 学生的审美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现和发展。

在体育课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篇9

一、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

1. 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体育课中,青少年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这样他们的个性既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2. 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学调查证明,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比一般学生要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而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

3. 体育运动是陪伴青少年终身的一项活动。

体育运动与人的密切程度往往超过其他活动,因此它对人的个性的塑造是长久的和起稳定作用的。一方面个性有选择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运动又在改造着个性。尤其是对人的性格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和观察判断、思维等智力都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4. 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青少年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

而在众多的体育运动中,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供他们选择,“合理的位置”,从中扮演一个“角色”,这种方式上的差异,可以增加个性的差别。

二、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课发展个性的一般原则:

1. 要认真识别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

要培养发展个性,第一步要发现辨认他们的个性。青少年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那些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只有识别出不同个性才能加以引导和教育。

2. 鼓励和支持不同个性。

强求一律是不可取的。对于个性特征鲜明的孩子不应用同一模式去强求他们,而应允许他们保留那些显得不合群、不合拍、不合时宜、不合常人、情感的特点,更不能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等话来刺激他们、挖苦他们。

3. 对不同的个性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

体育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不同个性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个性能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

以上三点只是发展个性的一般原则,而我们面临的是大量生动的个性活动,用这几点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三、体育课中发展学生个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准备活动是发展个性的极好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过程,传统的沿袭了几十年的准备部分和教学过程具有比较稳固的特点,这些特点,几十年来为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在促进体育课教学的规范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其中有许多方面至今对我们的教学仍具有指导意义。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小学体育课,以及课中准备部分的教学过程已经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准备部分的教学不应该单纯地为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服务。其自身具有教育、教学和教养的因素,因此现代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智能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发展,以及实施体育课的任务等,应该从课的一开始就得到较好的体现。培养具有优良个性品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要求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基本要求的约束下,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表现。过去我们准备部分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包括活动的组织,量的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呆板、保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而目前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改变了单一的教师统一指挥的状况,开始出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锻炼的做法,准备性练习的内容不仅仅有统一给定的练习,学生也可以在给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样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又能在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体现出区量。对待的原则,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阶段上满足其运动欲望,最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 培养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刚才提到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锻能力。所谓自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动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人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着,人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个性,自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才能产生的。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极为重要。

3. 开设选项课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这一行列中。传统的教学常常抑制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如果让某人放弃自己的爱好去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那么这岂不可惜。而开设选项课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对于开设选项课,虽然受教学大纲及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但在许多学校仍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而且效果较好。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俱乐部”式的教学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式。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篇10

一、“复习铺垫”必须要有吗

传统的课堂教学分为:复习铺垫、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回家作业。复习常常是教师为学生已经做了一些要解决新问题时需要的知识铺垫,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常常只是把课开始时复习的知识拿来用即可, 如, 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般要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因为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应该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种有选择的复习铺垫对本课的学习知识而言是有针对性的, 对新知识的迁移能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 这样的复习铺垫是教师设置的, 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们不会主动地寻求相关的知识铺垫, 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惰性。这种教学的“脚手架”搭得太高,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 在已有的、众多的知识中去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 这是一种能力, 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在实际生活中, 当你在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 一般没有人会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准备, 你只有在碰到问题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才清楚还需要知道哪些知识, 然后, 你要在原来的知识库中去提取并且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原有的知识, 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们何不来一些大胆的教学尝试, 去掉复习铺垫, 让学生产生新旧知识的碰撞, 再激发他们去搜集相关的复习铺垫知识呢?下面就是朱乐平老师在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开设的一节研究课片段:

片段一:“老师, 这没教过”

上课开始后, 教师首先出示问题。

朱老师:“有许多饮料一箱是24瓶,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这样的饮料16箱大约有多少瓶?并说一说, 你是怎样猜测的?”

老师的话音刚落, 许多学生就举起了手。老师点了几位学生, 他们给出的答案从“八十左右”到“五百多”不等。

朱老师:“看来, 大家猜想的数字很不一致。那么, 有什么办法来判断, 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或者说, 哪个答案最准确呢?”

一位小个子的男孩在下面轻声说道:“算一算就知道了”。

朱老师马上接过话头:“这位同学说得很对, 算一算就知道了。下面就请每一个同学先把自己猜测的数写在纸上, 然后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一算, 到底等于多少, 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

按照教学设计, 接下来应该是由学生独立地探究24×16的各种算法。但教师布置任务后, 许多学生仍然抬头望着老师。当教师问他们为什么还不动手计算时, 一位后排的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 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我们还没学呢?

朱老师肯定地说:“对, 是没教。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许多办法。”

虽然仍有一些学生脸上带着疑惑的神情, 但大多数学生开始思考算法。在这期间, 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并进行个别辅导。

我最欣赏片段中朱老师的一句话:对, 是没教。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许多办法。

一句肯定加一句激励,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放一放手, 知识的“苹果”学生跳一跳也许就能够得着, 思维的火花若得到进发, 自然生命将会绽放得更美。

二、“老师”———“学生”

还以朱老师同一节课的片段为例:

片段二:“我也没懂, 请再说一遍”

小组讨论结束后, 教师让部分小组的代表报告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原来自己小组中没有想到的计算方法, 可以记录下来。每当学生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教师总问全班学生:“你们都明白了吗?”如果有一些学生表示不明白, 教师就说:“我也没有听懂, 请再说一遍”。例如, 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如下的算法:

学生:“我是这样算的, 首先把16除以2等于8, 24乘以8等于192, 再用2乘以192, 得到384。”

朱老师问全班学生:“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不明白。”学生几乎齐声地回答。

“我也不明白, ”朱老师脸上露出一副困惑的样子, “为什么要16除以2, 我们这里明明是做乘法运算, 怎么会出来除法。我想不通, 你能再说得清楚一些吗?”

这位学生犹豫了一下, 说:“我是这样想的, 16里面有两个8, 所以我先从16中拿出一个8, 用它去乘以24, 得到192, 然后再用2乘以192, 得到384。”

朱老师又问全班学生:“你们听懂了吗?”

大多数学生仍在摇头。

朱老师说:“我有点明白了, 他是这样考虑的, ”朱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

16÷2=824×8=192192×2=384

……

欣赏完了这个教学片段, 我的眼前俨然出现一幅师生同学同乐的互动场景, 这幅场景中没有老师, 却多了一名学生;没有答案, 却多了一些疑问。朱老师做了一名真正的学生, 角色的互换让学生感受到了真正的师生平等, 细心的倾听让学生找到倾诉的快乐。“不明白”、“我也不明白”、“我有点明白了”, 老师以一个学生真切的学习感受一步步肯定了“小老师”讲解的成功, 无形中表达出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许, 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表达见解的愿望。

给学生搭建舞台 让学生展现精彩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舞台;精彩课堂

“将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改的最主要目标。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活泼、愉快地学习。下面就简单谈谈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精彩的几种方法,以飨共享。

一、提供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学习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再认为自己讲的知识点多就是好课,现在评判一节课,是否高效不是看你讲了多少,而是看你导学是否有效,是不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其会学、乐学。

如,8A Unit3 Reading,这节课单词、短语比较多,按常规教师教单词、画短语、背课文;不妨走出这种方式,教师适当点拨哪些是重点,以join,join in的用法不同为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个知识点。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形式归纳出:join是加入某个团体或组织,并成为其中一员;join in是加入某项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既然如此,文章的第二句Mr. Wu and his students invited me to join their school trip to the World Park.这句话的意思明显是邀请她加入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为什么用的是join,而没有用join in.于是学生皱起了眉头,不一会儿,学生有了答案:表面上是加入的活动,其实是加入到他们中,她也是这次活动的一分子……学生把知识点分析得淋漓尽致。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把课堂45分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情景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牛津英语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并且按任务型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如果教师能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读教材、创设真实情景,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如,每一单元的Comic strip,如果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扮演Hobo,一个扮演Eddie,在学生面前表演,他们便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再如,学习牛津英语7AUnit6 Reading Keeping fit一文时,出示一张学生边吃零食边玩电脑的情景图,和学生一起自由谈论这幅图,进而自由谈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说挑食,喜欢吃肉和鱼、不吃蔬菜;有的说喜欢零食、糖果等;有的说喜欢看电视,有时到夜里11点;有的说喜欢玩电脑,有时还通宵等。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这些习惯的利与弊、优与劣,认识到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少看电视有节制玩电脑等的重要性。再引导学生去看Reading中Daniel和Kitty的生活饮食习惯,分析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好习惯,有哪些该消除的坏习惯。

这样,学生边说边看边听边评论,获得了英语学习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享受,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就“活”了起来。

三、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动”起来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英语教学常用的方式。

如,牛津英语7A Unit8的中心话题是“时装秀”。在教学Task的写作前,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中学生服装怎样搭配好?请你设计出你认为适合中学生穿的服装,注意从款式上、颜色上等的搭配。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设计中,煞有介事地搞起了设计。之后,看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向其他同学解说这样设计的原因,似乎有力荐其大作之意。每一位学生说完,都会获得雷鸣般的掌声,其他学生也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化提高、学习氛围空前高涨。作文My fashion design不再是捉襟见肘的难事了。

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相信“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更要把信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定会展现自己的精彩,使学生会学、乐学,最终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宜和.作业设计应给学生搭建展现的平台[J].江西教育,2012(3).

[2]苏倩.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12(18).

[3]连玉蓉.新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文理導航,201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初级中学)

让学生作文展现个性 篇12

一、课堂为基点, 立读写交互之根

1.以品赏优美的词句为切入, 内化写作技巧。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很多是名家名作, 文质兼美, 不但可以从文学上鉴赏, 更体现着丰富的写作技巧,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吸取和积累。让学生从一篇篇名作中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领悟意境之美的同时, 更要使学生吸收作者遣词、造句、行文的技巧, 了解并学会用语言文字展现内心对美的描绘, 收获文字表达的愉悦。郭沫若先生就有过“多借鉴优美文段, 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 有法之后求其化”的论述。要让学生在系统地积累优美词句的同时又能在写作技巧上有所斩获, 老师就应经常性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推敲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 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出来”一词用得十分精当。课堂上, 笔者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法来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此处的深入理解。于是便提问:“冒出来”怎么理解?可以换上其它词语吗?比如可以用“生出来”或者“长出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陷入思考或讨论中。此时笔者再次提醒:“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加以体会。将‘生出来’或者‘长出来’带到原句中读读, 再比一比, 哪个更有意境”通过思考、讨论和比较, 学生就明显发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以及荷叶的多而满, 才能体现当时荷花池的整体状况, 荷花好像是在花和叶拥挤下很费力地探出头来的, 既给了荷花拟人化的动态表现, 又充分地让读者感受到了整个荷花池的生意盎然。因此, 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2.以品读经典的段落为突破, 感知文段结构。在教学《燕子》一课时,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燕子的特点, 用词精当, 让人印象深刻。几个动词“加上”“凑成”更是生动地体现出了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同时活泼可爱的感觉也跃然纸上。笔者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细读体会, 并提问:燕子身上还有其他的器官, 眼睛、嘴巴等, 作者都没有写, 为什么呢?经过思考和进一步点拨, 学生明白了, 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具特点的, 抓住这些来重点写更能突出燕子的外形。再问:“加上”“凑成”两个动词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帮助学生通过品读感知到这样的动词让人觉得燕子所有特点是自然天成的, 而且这样动态的描述也更能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 给燕子赋予了的动感。

3.以品味隽永的篇章为契机, 掌握谋篇布局。对教材中一些课文的解读, 一般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到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把整篇文章结构弄清晰, 理清文章脉络。说白了就是分清段落和层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总体结构进行剖析, 以使他们了解作者的思路, 明白作者表达的顺序。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教会学生如何谋篇布局的契机。具体来说, 在讲读课文时帮助学生展开文章框架, 学生积极思考过后就能通过自然段归纳、画课文条例示意图等方式来了解文章的粗线条, 这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文章的枝蔓图。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定能提升自身对于作文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课外为延伸, 固读写交互之源

学生读写交互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内的积累是难以为继的, 语文教学必须向课外延伸。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为课堂内外架起联通的桥梁, 用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思考、课外训练来巩固学生读写交互能力提高的能量之源。

1.“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教师以课堂内容为基点, 拓展性地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章、书目向学生做阅读推荐。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推而广之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 只要符合自己的阅读兴趣, 只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 只要“符合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字读物, 都可以鼓励学生阅读, 所谓“采得百花成蜜后”, 方能以读带写, 形成读写交互、共进的良好局面。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好阅读笔记, 引导学生形成善发现、勤思考、多感悟的习惯, 在社会生活中多加积累。长此以往, 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也增加了学生的读写厚度, 定能实实在在地增长学生读写交互的能力。

上一篇: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下一篇:水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