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不再困难(精选10篇)
让学生作文不再困难 篇1
在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发愁, 有的同学写作文时干脆这儿凑一句, 那儿凑一句, 对此, 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三坚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即坚持多阅读, 坚持多练笔, 坚持多修改。让学生写作文不再困难。
一、坚持阅读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 值得借鉴。坚持阅读, 一方面, 它可以弥补同学们体验生活的不足, 使他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 可以使他们博采众长, 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时从“广”的角度下工夫, 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有时又要从“深”处着眼。对那些好的文章要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 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 结构是怎么安排的, 语言是怎么运用的, 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 才能时常温习, 不至忘掉。通过精读, 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使自己的习作向“深”的方向发展。
二、坚持练笔
多练笔, 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 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 放飞想象, 使孩子们想表达, 加强课外练笔, 袒露真情, 使孩子们学会表达, 并及时表扬肯定, 使孩子们享受成功, 乐于表达。
1. 课堂小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彼此交融, 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 其选材角度小, 内容简短, 贴近实际, 且紧随阅读教学, 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 简单而且实用。
如, 学习《再见了, 亲人》一文, 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 被敌人的炮弹炸伤, 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 可以让学生小练笔“大嫂倒在血泊中, 后来怎样”, 通过联想补充情节,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将相和》时, 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 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 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 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 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 从而, 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描写了故乡的杨梅树和杨梅果, 作者又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 写得具体生动。学完这课后, 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杨梅果的段落写法, 写家乡的一种特产, 学生兴趣极高, 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写好。
2. 生活小练笔
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 大至宇宙世界, 小到学校家庭, 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 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 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 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 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 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 大量重复繁杂的表象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 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我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 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组织学生练笔。如让学生把在校内参加的过“六一”等活动情况写下来, 让学生把在家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写下来, 让学生把在社会上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和参加的活动情况写下来, 更富真情实感。学生在参加了校内外活动后, 要及时练笔, 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下来。
三、坚持修改
多练笔很重要, 但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的过程。每次练笔后, 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 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 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 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仅仅思考一次, 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 不断修改, 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 也才能使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这种提高, 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方法就是多“读”。
1. 默读
把自己的文章默读一遍, 边读边找出错别字和用错了的标点, 立即改正过来。
2. 朗读
朗读能较快地发现读不顺口、不通顺、重复的地方, 对这些地方进行修改, 再读起来就会顺口多了。
3. 对读
把作文写完后, 念给家长、同学听, 或请同学看看, 请他们帮忙找找毛病: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叙述不具体的、层次混乱的, 然后自己认真修改。
总之, 如果我们平时在习作指导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以上三个“坚持”, 学生的作文会突飞猛进的!
让学生作文不再困难 篇2
我不再害怕困难一:我不再向困难低头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比如:在做数学题时遇上障碍,过独木桥时心有余悸……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那是在做数学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的时候,一道开心拓展的题可把我难住了。我做了半天都没有做出来,然而我却没有动脑子再用别的方法去解答,只是套用一种解法去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只要一遇到难题就空过去不做,等爸爸来给我讲。天长日久,期末考试来临了,在考试中,我接连不断地遇到了难题,全都空了过去。直到交了卷,我也没做出来。就这样,20几分被我弄丢了,这使我后悔莫及。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这谁也不能怪,只能怪你自己。谁让你平日里一遇到难题就等着,让我给你讲呢?”经过爸爸几句话的开导,我终于明白了我丢分的原因。
从此以后,我不再向困难低头。只要一有难题出现,我便努力地思考,从不轻易放弃。
通过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做数学题,遇到困难有的人会努力地思考,然而有的人则会轻易地放弃。
我不再害怕困难二:我不怕困难
在遇到困难时,你是退缩还是迎面而上,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是半途而废还是永不言弃?
我以前也很害怕困难,但后来还是被我一个一个克服了。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植物园玩滑板,本来我滑得非常好,当遇到一个大下坡时,我自信地向下冲去,可是没想到,竟然摔了一大跤,我气急败坏地坐在地上,再也不想滑下坡了。这是爸爸走过来,告诉我“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于是我再一次站了起来,摔了一跤又一跤,滑了一次又一次。正所谓:“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终于掌握了下坡的技巧。当我从坡上风驰电掣般冲下来时,太自豪了!我战胜了自己。
还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左想想,右想想,怎么想都毫无一点头绪,脑海里一片空白。这题都快做了一个小时,后面的还一题未动。我心里想,怎么做?怎么做!要是爸爸知道了,他会怎么办呢?他肯定会说我不动脑筋的。我越想越着急,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我又想,爸爸肯定会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学会克服困难,你就不能有所收获。”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思考,没想到还真对了,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
我将以我最佩服的鲁宾逊为榜样,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的佳句不断激励、鞭策自己,成为困难面前永远的强者。
我不再害怕困难三:从此,我不再害怕困难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总会遇到挫折,在求学的道路上免不了困难,总需要我们去勇往直前的面对。
我在一次次的困难前低下了头。在一次事情中终于让我不在害怕困难了,勇敢的抬起了头,不在畏惧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小学时,我那次考试结束我就疯玩去了。过几天我们这节是数学课。老师迟迟未来,过了大概几分钟,老师拿着一摞试卷走上讲台,我从老师的眼神中感觉到我们班的成绩比较差。我心想:这次我的成绩还不算差吧!
“同学们,这次我们班考的很差,有很多讲过的题,很多同学都做错了。我下发下去,好好看看错题,给。”
一个给字说的那么有力度。开始发卷子了。我东看看西看看,小声说:“怎么还不发我的啊?”话音刚落,我的卷子发下来了,我的心里一动,怎么满是叉子,看一眼成绩,我愣住了,心想:这是我的卷子吗?不可能考这么差,只是那俩大大的六字映入眼帘,使眼泪流了下来。
老师看着我的卷子说:“你这很多都是不该错的,这都是不细心对待每每一道题,也要面对这次严厉的教训。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困难,这么小的困难就把你给击倒了,呢么以后的种种困难你该怎样去面对呢,你不要怕困难,战胜困难,才能取成一次成就,一次好成绩啊!”我抬起了头,心想:是啊!我不能向学习中的小困难低头,遇到了生活中的困难那我怎么办?生活中的小困难不能给我击倒,反到它被我战胜。是老师的话启发了我。
我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不畏惧,不退缩,这小小的一次成绩让我得以改变。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我变得勇敢的面对困难了,不在害怕困难了。
我不再害怕困难四:从此我不再害怕困难
上帝为你关了这扇门,必定会为你再开一扇窗。
――题记
困难并不代表永远的绝境。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点火。我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根短短的火柴,它带着绿色的帽子,滑稽极了。我拿着火柴正对着纸盒,准备一擦而过。就在那一瞬间,一丝恐惧掠过心头,我迟疑了:“火柴点不着怎么办?火烧到我怎么办?……”我犹豫不决。不知踌躇了多长时间,我终于决定豁出去了。于是,我闭上眼睛,拿起火柴在纸盒上一擦,“刺――”火柴燃了。明晃晃的.火焰欢快地跳动着,我第一次感到火光是如此温馨。原来,点火柴是如此简单,只要轻轻一擦,希望的火焰就燃起来了。
从此,我不再害怕点火。
一个黑色的夜晚,我郁闷地皱着眉头。我又遇到难题了,这道题就我的水平来讲,简直是高难度。我肯定做不出来。我一筹莫展。这时,姐姐走过来,提示了我几句就走了。我重新操起笔,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苦思索。“我知道了!”一道灵感的亮光在黑夜里迸发出来。我喜出望外:原来,这道题竟这么简单。
从此,我不再害怕难题。
人在一天天的阅历中长大,那么多的困难和挫折,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又一次次的获得成功。原来,只要带着勇敢和坚持去做每一件事,就会有收获。
从此,我不再害怕困难。
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能赢。从来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走不出的绝境。
有人说:如果你认为苦难是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就是一个无穷数。
面对困难,你只要带着微笑,勇敢地解决,困难终究会云消雾散,留下令人欢欣的结果。
我不再害怕困难五:从此,我不再害怕困难
以前的我,是一个害怕怕困难的我。
唉!中午有该写那难得怎么都嚼不烂的数学题了。一看,傻眼了。怎么又是那难懂难写的几何图形题,我要绝望了。看那灰蒙蒙的天空,只有那几只鸟雀在天空飞翔,我不禁想到了我就是那其中的一只鸟雀,顶着狂风慢慢地飞着。翅膀上仿佛压了千斤重的东西,就要掉在地面了,我拼命的喘息,希望赶紧找到一个容身的地方,可是无处躲藏。。。。。。就要开展学校春季运动会了?没想到老班竟找到我说:“你想报啥项目?”我则在拼命的摇头,嘴里不住地说着一个“不”字。老师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咋的,长着两条细长的腿,两个细长的胳膊不是人人都有啊!这可是人人羡慕的好条件啊!就比如说”,老师指点道:“光这两个细长的胳膊掷个实心球是没问题吧,再说这两条细细的腿更是你的“风火轮”,跑步更是你的强项啊!这可是关系着咱七(5)班的荣誉啊,你说是不是?”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是心里仍是一阵纷乱:我行吗?
但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无从选择,只得接受的。既然答应了老班,就得全力以赴了。从此,我每天早晨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围绕着操场练习跑步了,当我累了,困了,坚持不住的时候,我都会记起老班的话,是啊,为了集体,我们是要付出点代价的。这些算什么呢,比起班级的荣誉来说。
最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拿下了女子800米第一的好成绩。这件事使感触很深,原来我并不是笨孩子。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对待它,它就是一座山峰,当我们爬到山腰上,就会想要它停下来,在那边吹风,然而,只要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就会在山峰上看到最美丽的风光。正如困难一样,只要我们永不放弃,永不退缩,那就会到达安全的彼岸,看到美丽的“彩虹”。有一句话,我时时刻刻都记着,“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懂得了:在人生的长河之中,未免会有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只要勇敢地去迎难而上,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从此,我不再害怕困难。
我不再害怕困难六:从此,我不再害怕困难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是每天都开开心心,风调雨顺的。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克服它们,我们一定能战胜它。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留了一道思考题,题目很复杂,看了几遍也不懂。同学们在那里窃窃私语“题目这么难,反正可以写也可以不写,那我就不写了。”“就是,就是。”一旁的人也应和道。我看了看题想:我写不写呢?我最好要把它写完了,要战胜困难、挑战困难,看看我有没有能力写出来。下课时,我一直在钻研着这道题,可我就是算不出来。放学后,我走在路上也在想这道题,来到家中,我放下书包,赶忙坐在桌前,拿起演算纸,想着老师所讲的思路。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演算了一遍又一遍,可我还是没有想出来。这道“拦路虎”确实把我给难住了,我一气之下,把笔摔在了地上,想:不写了,不写了,想不出来,真是气死我了。我丢了笔,气匆匆来到了饭桌前吃饭,可是不知怎么地,那道题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饭也没心情吃。
我来到书桌前,继续想着这道题,窗外小鸟在吱吱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说:“加油,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写得非常棒,加油,相信自己!”我顿时有了信心,拾起笔继续写起题来,老师讲的方法一遍一遍地在我的脑海里回旋,有一些思路了,可又被窗外小朋友的嘻笑声打断了,但我没有气馁,继续算着这道题,算出答案了,我又演算一遍,“不对,唉!”我小声地嘀咕着。心里想:不用怕,你一定能算出来。相信自己。大约过了20多分钟,这只“拦路虎”终于被我给打败了,我激动地跳了起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来到饭桌前准备吃饭,一抬头看表,现在已经1:20了。我连忙拿起书包就往学校跑,虽然饿着肚子,但我的心是特别甜。
到了学校,老师表扬了我做出了这道题,同学们向我投来了称赞的目光,我的心激动不已。
让学生作文不再困难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具象内容 抽象概念 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象内容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关键。小学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却不是很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有必要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象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寻找生活案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如果能够在讲解数学过程中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例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学内容,还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授“观察物体”(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时,这一单元主要给学生灌输的是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一个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在上课时直接给学生这样讲,学生肯定是听不懂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逐步掌握这一原理。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上课前给大家看几个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大家看看能不能认出来。”学生一听要看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感到非常好奇。教师打开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一个同心圆套在一个正方形里面,第二张图片是一个矩形套在另外一个矩形里面,在里面的矩形上落着一个梯形。这个图形特别抽象,学生一时无法辨认出来。教师继续播放第三个图形,这个图形比较具象,是一个矿泉水瓶套在一个水杯里,教师引导学生说:“大家看看三张图片有什么关联?”学生仔细辨别后说:“第二张图就是第三张图。”教师非常高兴,并引导说:“那第一张呢?”大家想了半天没有回答,于是教师打开第四张图,即从上面看水瓶和杯子,学生惊奇地发现这时的情景竟然和第一张图完全一致。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它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呢?从而使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一原理。
二、绘制图形图案,降低数学解题难度
小学数学不仅有高度概括的知识和原理,很多数学题目,特别是应用题本身也是极具抽象性的,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增添了很大的麻烦。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为学生绘制一些图形,或者引导学生绘制一些相关的图形,帮助学生在绘制图形的同时加深对抽象数学题目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除法”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和验算;能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商”三个知识点。在进行知识点讲解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进来20个毛绒玩具,先分给2年级5个,然后剩余的3年级班级平分,问每个班能分几个玩具?”布置完题目后,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于是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教师现在黑板上画出20个小熊,并称这就是20个毛绒玩具,然后划掉5个后对学生说:“这5个我们分给二年级的学生了,下面大家数一数还有几个小熊啊?”学生数了几遍后回答道:“15个。”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那么这一步的计算公式谁能给大家写出来?”学生回答道:“20-5=15(个)。”教师表扬学生后继续引导:“三年级一共三个班,每个班应该分几个啊,大家画下试试。”学生在本子上分了一会儿后发现一个班分5个正好分完,于是回答道:“5个。”教师非常满意,继续引导学生:“谁能把计算公式写出来?”“5+5+5=15(个)。”教师继续引导:“非常好,但是大家计算的过程非常慢,对不对?如果我们学习了除法,算出这个就会更快速和简单。”至此教师将一个原本非常抽象的除法以具象的方式引导出来,有了前期的基础,学生再学习除法就简单多了。
三、创设直观情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很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考出一个好成绩,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学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数学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实际生活工作中提供很大的帮助,为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直观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
比如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单元时,教师在讲完基本内容后这样引导学生:“大家看看我们教室的墙面都已经非常脏了,假如我们明天要带领大家一起粉刷墙面,今天就需要购买油漆,已知一桶油漆能刷30平方米的墙面,大家能不能通过实践测量,计算出我们需要买几桶油漆啊?”这样教师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际情境,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的教室进行问题的思考。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每个墙面都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只需要量出它们的长与宽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说:“长度好测量,高度怎么量啊?”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找一根长棍子来测量一下。”“那还有窗户啊,我们还应该将窗户的大小减掉吧。”学生纷纷进行探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先计算墙面和地面的面积,然后减去窗户的面积,再将面积除以30即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是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努力在课堂上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象的东西,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在生活中寻找元素,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应绘制一些图形,帮助学生降低解题难度;最后教师要创设具象情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尤占芬.如何把抽象的小學数学还原于生活[J].考试周刊,2015,31.
利用微课让空调检修教学不再困难 篇4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将教师课内外的教学环节以及知识点的讲解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 这是一种碎片化、突出教学重点、交互性比较强的能够重复利用的教学模式, 实现随时随地的碎片化教学。
微课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视频, 还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设计、课件、反思、练习以及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 形成了一个有主题的环境。微课教学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能够以传统的教学资源开发出新型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般是在45分钟, 而微课的视频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 将录制的视频清晰的呈现到教学过程中, 将段状的教学转变为点状的教学, 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细化, 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通过碎片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 需要微课教师也有着较高的能力, 10分钟的视频呈现, 需要教师具有较强、严谨的逻辑, 能够找到教学的重难点, 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微课教学中, 促进中职空调检修教学更加简单、容易, 不会成为学生抵触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学内容输出, 通过微课教学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并且进行疑难问题的解决, 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能够为教师的后续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促进中职汽车空调检修教学效果的实现。
同时, 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利用微课进行知识学习, 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空调检修的知识和技能, 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二、微课在空调检修教学中的应用
1.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讲解
在中职汽车空调检修教学中进行微课教学能够为学生展示直观的空调检修的技术与流程, 通过动画的慢动作、定格以及重放等方式对空调检修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讲解, 使学生更好的记忆每一环节的内容, 从而明确汽车空调检修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进行常规检测时, 教师就需要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检测的具体过程、技术要点等, 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细致的了解。要强调歧管压力表与制冷系统连接前, 需要保证手动高低压阀是处于关闭状态的, 保证连接的可靠后, 再开启各表阀。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检漏时, 检测探头距离被检测点不超过5mm, 探头移动的速度不能快于3cm/s, 然后对每一个管路接头的整个圆周进行检查。[1]教师需要将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直观的讲解, 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 使空调检修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具体, 使学习的难度降低, 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2.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学生来讲, 知识的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微课将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 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让学生感受到空调检修教学其实并不难。例如研究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的问题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 为学生展示汽车空调出现的故障情况, 然后进行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 可能是制冷系统管路破损、压缩机损坏、制冷剂泄漏、冷凝器散热不良和鼓风机故障等, 利用微课视频将这些内容分别进行展示和介绍,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需要对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进行常规的检查, 然后对空调制冷系统进行检漏, 为汽车空调加注制冷剂[2]。通过微课教学有助于转变枯燥的课堂教学,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能够认真的讨论和研究, 轻松的获得问题的答案, 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3.空调检修课程设计应用微课
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汽车空调检修教学的有效补充, 也是现代化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微课的出现需要对原有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重新的定位。以往在学生中提到的“干货”, 也就是在中职汽车空调检修教学中需要做好课程教学是有血有肉的[3], 以往室内理论与室外实践课相分离的教学设计, 在后期的教学中也能够进行有效地融合。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 在室内教学时,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过与交流, 使汽车空调检修课堂教学更加自由、公平, 使教师的教学思维得以转变与更新, 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4.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教学的资源比较形象、具体, 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更好的理解汽车空调检修知识。微课能够虚拟模仿二维、三维动画能够对学生的视觉产生新的冲击。动画的形象比较直观, 表现力也比较强,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中的知识, 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微课程教学是按照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建立一定的场景与教学环境, 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知识更加形象化,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将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网络中, 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了解汽车空调检修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课后巩固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制作微课视频, 在视频中根据汽车空调检修知识和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分析, 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汽车空调检修技术, 明确检修的注意事项, 将技术难点以慢速连续播放的形式进行展示, 让学生细致的进行观察和研究, 从而更好的掌握检修的技术要点, 使学生对检修技术有更好的认识与把握。具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所需的教材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对应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 使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 使空调检修学习更加容易, 不再是学生畏惧的内容。
三、结语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被使用到教育教学中, 微课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 应提高对微课的认识, 积极发挥微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中职汽车空调检修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面的了解空调检修技术和要点, 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汪治英.浅谈微课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1 (11) :45.
[2]杨玲玲.微课在“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 2015, 23 (23) :115-116.
[3]程岚, 肖贵桥, 王英, 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2) :79-96.
从此,我不再向困难低头初一作文 篇5
每个人都有许多的困难,有小困难也有大困难。像一些大困难,你是选择向它低头呢?还是克服呢?或是打败它呢?也许你会选择向它低头,但是对待困难就要克服它,因为这样你才能遇到困难而不惧怕它!
我小的时候遇到困难总是向它低头,但是上七年级以后我就成为大孩子了。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这种困难即使再强大我也要克服它。
回想在我刚到七年级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长大了。这种长大只是年龄上的增长,而解决困难的本领你们还没有学会,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但是你只要不向它低头,你就会克服它,从中学到了处理困难的方法。”
我进七年级以后,我就遇到了许多困难,这种困难都是学习上的困难,这种困难你不能向它屈服。那次我们做数学题,遇到一个相当难的问题。全班同学都错了,都去求助老师。本来我也想求助老师。我仔细一想,假如我去求助老师。以后我对这道题的印象不深,我要是把它做出来。这道题我以后对它的印象,一定更深。经过我的`认真分析和解题思路,经过几分周折我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如今,我还对那道题和题的解题思路仍然记忆犹新。假如当时我要是去求助老师,向这个难题低头。这道题我也不可能记得这么清晰。
到了老师讲那道题的时候,老师问这道题谁会。我说:“我会。”我把这道题给同学们清晰的讲了一遍,结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时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不再“沉默” 篇6
一、建立平等宽松的说话环境,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处于宽松、愉悦的情境中, 神经会处于积极的状态, 思维活跃。因此,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口语交际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从“布道者”的神坛上走下来, 改变原来那种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状态。教师不但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的潜能, 而且要用表情、手势、体态等多种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其次, 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评价标准, 坚持“无错原则”, 即不否定学生, 多角度地肯定学生的口头发言。如表扬学生的发言响亮, 表扬学生的口齿清楚, 表扬学生的表情自然等等。让学生在扔掉害怕被指责的心理包袱, 使其能轻松愉快地进行交流。
二、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说话形式,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各种说话形式, 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
1. 重视朗读练习。
朗读既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学生朗读前, 应重视朗读的指导, 让学生明确朗读的要求, 如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 通过这些显性的要求, 使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如《雷雨》一文中共出现了十九个“哦”, 这个词有时表示疑问, 有时表示感叹, 有时则带有恍然大悟的意味。阅读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作不同的处理:或语气上扬, 或语调下降, 或要拖长音调, 或要减短音调等等。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养成带有感情进行交流的习惯。
2. 尝试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与传统作文的最大区别是“口述”。口头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但是, 对于中职生来说, 这是一项难度很高的表达训练。所以, 教师对于话题的选择十分重要, 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 选择一些学生能说、愿说的话题。如“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六号”等社会热点问题。
3. 注重课堂问答。
课堂问答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师生口头交流的方式, 它是一种很好的口语交际练习。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 而对问题答案的表述则可以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情境,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对于中职生来说,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在具体情境中的实践训炼。因此, 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情境, 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实践中, 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 提高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和基本能力。
如在学习“介绍”这一内容时, 我和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大客厅, 模拟一次朋友聚会。让两位学生当主人, 其他的学生当客人。设计好宾主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等, 让学生在表演中练习口语交际。步骤是:在宾客到来之前, 主人先作自我介绍、此次聚会的情况介绍;宾客陆续到来, 分别作自我介绍;最后是主人介绍宾客互相认识。这样,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践练习中, 增长了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 增强了口语交际的兴趣。
四、提供名人巧妙对答的案例, 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让作文开头不再难 篇7
一.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1、开门不见山
现在学生的作文常常不点明题旨, 没有点题的语句, 如以“变了, 因为长大”为题作文, 同学这样写到:“时光飞逝, 岁月如梭, 像流水一样的时间在你我的身旁悄然逝去, 城市中成排的平房被推倒, 而新楼像是雨后春笋一样, 而我们也从初中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中生活。”谈到变化, 但是没有点出变了的原因。
2、冗长且拖沓
在材料作文中, 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要引用所给的材料, 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概括材料, 抓住材料的核心, 不经过自己头脑的加工, 不分主次, 没有重点就把所给材料全部抄上作为作文的开头, 文章的字数是够了, 但是能为文章增色多少呢?
3、题记反离题
很多同学喜欢在作文的开头使用题记, 好的题记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名人名言、古典诗词或含蓄隽永或意味深长的语句暗示主旨, 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往往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09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不朽的昭君》, 题记这样写道“你的人生本是宽阔的直道, 不甘平庸的你更是拐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弯道。从此, 你的人生焕发异样光彩。”含蓄的语言富有哲理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让读者耳目一新;而一些同学的题记与文章观点无关, 如以“变了, 因为长大”为题作文, 学生写到:“千万年来, 地球在变吗?似乎没有, 因为地球一直存在, 地球还是那个地球”, 文章要谈变, 题记却写不变, 恰恰与文章标题相反, 离题千里;如以“这里的风景”为题作文, 有些同学就化用小品台词“这边风景独好”作为题记, 意义又何在?反倒弄巧成拙。
4、万能反无能
元人乔梦符曾提出“凤头, 猪肚, 豹尾”, “凤头”就是说作文的开头要漂亮、精巧、要独具匠心。很多同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背诵了大量优美的词句, 想让自己的开头变成凤头, 无论什么题目, 什么类型的作文都用这样的开头, 如“盈盈月光, 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 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 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 我摘一束最灿的”,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看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之后加上自己要写的内容, 不管与文章的内容有没有关系, 不管写这样开头的意义何在, 这样的结果只是大量优美语句的堆砌, 反而引起评卷老师的反感, 影响作文得分, 万能作文开头反而变得无能。
二.写好作文开头的办法。
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就是在开头必须有点题的语句, 亮出观点, 即便开篇平淡, 评卷老师也可以知道你要写什么。如“这里的风景”为题作文, 学生写到“攀登于绝顶, 俯览苍生, 回眸过去, 展望未来, 却发现这里的风景如同一段段成长的足迹。”立刻读出了这里的“风景”是成长的足迹。短小精悍, 一目了然。
2.关注生活, 真情流露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注重用文采飞扬的语言开头的时候, 也有一些同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文字冷漠、华而不实、虚情假意,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关注生活, 对生活有感悟, 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比如08年的上海卷作文《他们》, 学生写道:“在城市的尽头, 没有繁华的街市, 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 只有破旧的棚户区, 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 有他们这样一群人。”学生关注到了这些弱势群体, 如“这里的风景”为题作文, 学生写清洁工是一道风景, 这些都是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得来的, 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让我们记住“真情实感, 文章兴, 浮艳虚假, 文章衰”这句话吧!
3.运用修辞, 增强感染力
让学生不再畏惧习作 篇8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的延续
关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由来已久, 目前在理论界基本上已经结束了争论。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 一些教师却常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主要目标, 将文学素养作为评判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实际上, “语文素养屹文学素养”, 如果把目标定为“文学素养”, 无疑增加了习作教学的难度。在这次习作教学研讨活动中, 我们看到, 学生如果在文章中运用了一些好词好句, 教师就如获至宝, 赞不绝口。没有运用的, 教师则会告诉学生, 要向运用好词好句的同学学习;怎样在文章中加上好词好句;在修改习作时要琢磨怎样换上好词好句。这让我这个听课者误以为是在听“文学创作培训班”的课程, 感觉在这些教师的眼里, 似乎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学家, 才是习作教学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要知道, 在每个班的四五十个学生当中, 将来学习文科的学生只有其中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会学习理科, 也就是说, 孩子们中有些人注定不能成为文学家。因此, 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习作目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 目标定得过高, 偏离了轨道。再说, 文学家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由作者本人的爱好与人生经历铸就的。
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上看, 自科举以后, 中国文化领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人文领域, 人文领域的成就远高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 因此, 只要一说到写文章, 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写优美的文章。殊不知, 文章应该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应用到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等各个领域, 而自然学科的写作强调的是准确地描述客观事实, 文从字顺即可。如本文, 我不用任何好词好句, 也应该是一篇文章, 即使我在写完之后再进行修改, 也不会加入修饰词语, 只会考虑哪儿不通顺, 哪儿意思没有表达清楚。
过多地强调文学性, 会让一部分孩子的习作得不到教师的认可, 从而使他们逐渐失去习作的信心。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只要你的文章结构完整, 语句通顺, 用词准确, 无语法错误, 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就是好文章。文学素养要求过高, 会让部分学生感觉到永远摘不到“桃子”, 从而放弃摘那永远得不到的“桃子”。
二、创设情境, 并把握好情境
写作的动力源于两种, 一种是任务驱动, 一种是情感驱动。一堂优秀的习作教学课, 一定是善于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课。
首先,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选取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们所关心的、经历的, 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有一位教师在上“和亲人之间的故事”习作课时, 从学生的生日入手切题,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表现欲比较强, 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在课堂上, 他们由自己的生日想到爸爸妈妈的生日, 一气呵成。教师这样的引导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旧日的生活中, 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其次, 创设了情境, 还要利用好情境。创设情境好比酝酿情绪, 情绪起来以后, 还要把学生的情绪往写作欲望上引导。如上面那位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父母亲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有一位学生在描述母亲陪自己打针时, 说着说着竟然动情地哭了起来。教师引导说:“我能体会你的感受。想不想写下来?这样老师就能完整地了解当时的情景, 明白你的感受。”学生望着教师点头表示愿意, 其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 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这样做, 创设情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应具体、到位
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的指导应该具体、到位。有一位教师在“童年‘偷’着乐”习作讲评课中, 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品题”。教师列出了一些比较好的作文题目, 如“‘偷’变女生”“我的祸你来担”“踏冰惊魂”等等, 让学生欣赏、感知题目的新颖, 使人有读的欲望。然后教师问:那你们看看自己的题目, 改一改, 把题目改得也吸引人。学生一个个低头去想。当时, 我真想替学生举手问一句:老师, 应该怎样改呢?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修改题目是对整篇文章进行重新认识, 明确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认认真真读读自己的文章, 想一想, 然后用一句生动的话语, 或者一两个形象的词语把整篇文章描绘出来。这样, 学生思考问题就有了方向和方法, 就知道该怎样操作。
在习作指导课中, 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进行“口语习作”。此时, 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指导学生的机会, 认真聆听学生的描述, 以规范学生的语言, 使其符合写作要求。如, 有一位学生在描述瞒着父母做一件事的时候, 每一句话中都有一个“然后”。对此, 教师应该及时予以纠正。教师既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要让学生明白, 习作就是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有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做到“用词准确”时就非常具体。她让学生在同学的范文中找出“一个”“一批”“一次”等大量的量词, 然后告诉学生怎样才算准确地使用词语。
指导具体不仅指要告诉学生写作的方向, 还要告诉学生写作的方法。
四、提倡学生自主修改
习作教学课的第二课时一般是进行作文讲评, 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修改文章。对于修改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再念、再念、再念。这句话强调, 修改文章一定要读, 特别是要自读。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心中当时是想说一句什么话, 只有自读才能知道习作中是否正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要让学生知道, 改文章就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有些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读起来自然不顺畅, 那就一次读、两次读, 甚至三次读, 在读中体悟, 在体悟中提高。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自读文章, 找一找有没有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 把自己感觉不通顺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让大家一起琢磨应该怎样修改读起来才顺畅。这样学生就会真正体验到修改文章其实很简单、不麻烦。
现场作文让学生不再畏难 篇9
一、初中语文现场作文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局限于教室的教学模式相比, 现场作文教学具有更生动形象、更有利于激发兴趣等优势,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可以创造更生动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都局限于课堂范围, 而现场作文则将作文教学搬出教室, 可以在校园中, 也可以在田园中, 还可以在一些先进人物的工作单位、特殊的纪念场所等。 没有了课堂束缚,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升, 为作文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可以加深学生直观的感知印象。 从以往作前指导的口头说教到直接参观游览景色, 面对面聆听优秀人物的讲解, 学生对所要描写的景物、人物有更直观的印象, 所写作的内容不再是脑中空洞的概念, 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 为作文写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可以提高技巧指导的有效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指导非常重要, 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体现这一方面的作用, 必须摆脱直接进行口头说教的单一指导方式, 教师更多时候应当通过现场作文指导,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无论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还是分析描写人物的形象, 现场开展指导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学生理解和把握的效果显著。
四是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的空间范围。 现场作文要将作文教学活动搬到各种环境中, 突破教室的限制, 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和利用。 在空间布置、场景设置、人员安排等方面, 教师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机动权, 作文教学的空间范围得到拓展。
二、紧扣要点难点, 扎实有效开展现场作文教学
开展现场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 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细致考虑, 不能有所遗忘, 更不能有所忽视。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精心选定题材, 周密设计教学方案。 现场作文是一项较新颖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 并非任何题材、任何内容的作文教学都适宜采取现场作文方式。 教师在确定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时应当加以分析, 写人写景或是对某一事件的探究, 这些方面内容较适合运用现场作文。 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既要充分发挥现场作文教学模式的优势, 又要避免形而上学地机械运用这一教学方式, 只有统筹安排, 才能保证接下来的每个环节都得以顺利实施。
2.做好现场准备,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现场作文中的现场是指教室以外的场地, 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要精心考虑每一个方面。 例如, 在描写人物的作文现场教学中, 教师要事先和所要拜访的先进人物取得联系, 选取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前往这位先进人物的单位进行走访。 走访的具体场所可以安排在陈列室、 荣誉室等能够直接体现这位先进人物工作业绩的地方。 这样的现场准备可以营造浓厚的氛围, 与教学中需要学生感悟的方向保持一致。 现场准备还要考虑各种因素, 例如座椅的数量、场地的大小等。 细致考虑各个方面, 做好精心的现场准备, 能够为接下来的现场写作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事先落实任务, 发挥学生的示范效应。 有的教师在现场作文指导教学中东一榔头西一棒, 缺乏目标指引, 也缺乏有序的环节, 导致现场作文指导看似轰轰烈烈, 实则杂乱无章。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避免这样的问题, 事先落实明确的任务。 一方面向学生讲清楚这次走访, 目的是了解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仔细观察他的相貌, 以体现人物的品质为中心搜集整理相关素材, 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 另一方面, 笔者安排部分学生事前进行准备, 在大家发言时带头调动学习氛围。 在他们的带动下, 学生纷纷发言, 谈自己的观点想法, 形成了集聚效应。
4.强化技巧点拨, 实现 “授人以渔”的目标。 现场作文一个核心关键词是现场, 在参观景物的现场, 在拜访先进人物的现场, 教师根据写作的需要进行面对面的技巧指导。 如指导学生现场观察人物的外貌, 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在描写事迹时如何抓住最能突出其精神面貌的案例, 选取哪些案例、详略怎样安排等。 通过技巧指导, 学生现场思考、现场交流、现场质疑, 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自己有什么好的技巧经验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广泛交流。 教师现场开展写作技巧点拨, 对学生而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实践。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进行点评,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写作手法, 研究怎样摆布文章的结构, 如何蕴含情感思想, 如何突出表现主题等。 现场作文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增强学生掌握的生动效果, 现场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 也是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直接探讨的过程。
5.独立开展创作, 相互探讨点评提高。 现场作文教学相关环节完成之后, 最后需要学生独立创作。 在独立创作中,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写作提纲, 从题目的选择到框架的摆布、案例的确定、手法的运用, 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作文的创作初步构思,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析交流。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还可以在相互讨论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技巧经验。
三、结语
现场作文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作文教学搬出教室, 搬进生活, 让学生和所要描写的人事物面对面零距离接触, 教师和学生之间围绕这些资源进行互动, 传授写作技巧, 激发学习兴趣, 对有效破解作文难问题必将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7) .
[2]王密芬.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0) .
让小学生作文不再头疼 篇10
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要写好作文, 应打好阅读的基础, 没有阅读, 如何谈作文。二者是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的。首先, 要孩子多读, 必须指导他们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 让那些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 既巩固了识字, 又培养了阅读兴趣。所以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老师要结合课文的教学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读物, 使课外阅读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 阅读的文章内容应选名人名作、优秀作文、杂志刊物。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不要看那些似懂非懂、意思不太好的文章。利用早读时间及班队活动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 如故事会、朗读会、座谈会、读书笔记交流会等等, 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除读课文外, 尽量多读书,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这样就吸收了作者观察事物, 分析事物的方法, 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 为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创造了条件。
另外,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没有开始的模仿就没有后来长篇大论的独创。而阅读每篇文章都是学生模仿的直观形式。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 这其中的含义也在于此吧。其实, 模仿就是要求学生多练。多练就是要求学生仔细看, 认真读, 逐字逐句一丝不苟;要求学生深入想, 边读边体会字词句的意思。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防止学生不用心思, 随口念书的坏习惯。对学生进行读的基本训练, 一方面要认真指导, 一方面还要严格要求。如我在教《翠鸟》第一段时, 首先通过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迅速获得对翠鸟外形的初步认识。接着指名范读, 教师设疑:翠鸟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各部分羽毛是什么颜色?学生边读边思考, 再整体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发挥想象。接着, 教师再质疑:翠鸟外形特点有何作用?在描写翠鸟身体各部分时, 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描写羽毛颜色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仿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方法, 口述一种小动物。这样在朗读中使学生的口、脑、眼、耳等各种器官都得到了并用,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还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
通过大量的阅读, 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和方法, 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作文时不但觉得有内容可写, 而且下笔也如有神, 达到了妙笔生花的目的。
二、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选》中说道:“要叙述事物, 必须先认识它们, 了解它们, 这唯有下功夫去观察。”观察是获取事物的源泉。针对少年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借助实物实景, 充分发挥观察的作用, 促使儿童说自己的话, 表达自己特有的真情实感, 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得到独立自主的发展。培养观察能力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观察宜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因势利导。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 开始不宜过难, 要由简单到复杂, 由静物到动物。如先从观察一个苹果、文具盒、小鸡的活动等入手, 然后再循序渐进。
2. 观察要按顺序, 如观察苹果就是由颜色到形状。观察小蝴蝶就观察它的色彩、形状、眼睛、触角、体表粉状物等。
3. 在观察的同时注意用脑思考, 由此展开想象与联想。如看到蜻蜓飞翔, 便想到飞机, 再联想到飞行员。看到红红的苹果就想到了美好的生活, 再联想到幸福的自己。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培养观察能力, 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 寻找春天的足迹, 领略秋天的风采。看夏日的野花, 观冬天的飞雪。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儿童的视野开阔, 思维活跃, 想象力也就加强了。
由此可见, 写好文章更需要借助想象力, 它就像飞鸟需要翅膀一样。这样有了观察和想象, 写起文章来便文思奔涌了。
三、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要写好作文,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我是分两步训练的:一是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是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如果是同一题材的命题作文, 先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来表达, 要求叙述清楚, 表意明白即可。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 适当进行引导、点拨。例如:让学生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篇文章, 老师可以先带学生在操场搞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如接力赛、拔河赛、趣味游戏等。活动结束后, 让学生谈谈自己参加活动的经过及感受。于是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都能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不但围绕中心拟出了提纲, 而且能根据提纲进行口述;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准备怎样开头和结尾;还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准备怎样通过详细叙述活动的经过来表达中心思想, 同时做到重点突出。这样一来, 那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也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 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或千篇一律的现象, 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整体效果。
口头语言表达清楚了, 再让学生用书面语言来表达, 鼓励学生放开胆子, 要打消心中的“怕”字, 树立写作的信心, 不受任何限制地做到心、口、手一致。从内容着手, 讲实话, 写真事, 抒真情, 按照一定的顺序怎么想就怎么写, 要做到有始有终, 有头有尾, 并注意段与段、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连贯。写好后要求学生读上个两三遍, 认真修改, 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等。
总之, 要想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以上几点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起来了, 学生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作品, 再也不会为写作文而感到头疼了。
摘要:要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作文不再困难】推荐阅读:
让学生不再害怕表达10-15
爱让冬天不再寒冷作文07-19
让困难学生享受资助的阳光07-14
我不再胆小学生作文10-24
打败困难关于初一学生作文优秀09-24
困难的魅力中学生优秀作文07-05
让学生轻松作文06-05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05-15
让学生喜欢写作文06-04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