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

2024-10-25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精选13篇)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 篇1

让小学生快乐作文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小学生的习作质量如何呢?答案是否定的。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乐于作文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

新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自由选择作文的权利,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我在教学中通过开辟新的训练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生活,如创设“童话作文”(自编童话),“诗歌作文”(改写)。“美术作文”(绘画比赛),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写调查报告等来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灵活训练,能提高写作兴趣。另外,作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多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报上下功夫,尤其是作文前更应加强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搜索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写作文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平时,教师可选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报纸杂志运用于作文教学之中。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

趣。因为这些刊物中的作文是出自小学生之手,篇篇都适合小学生的胃口,读得进去,消化得了,能学得来,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积累词汇,厚积薄发

1、从课文吸取。

每一篇课文总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采用让学生仔细复述有关课文,摘抄其中优美精美的词句片断,甚至熟读成诵,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日积月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2、从课文读物和传播媒体中获取。

我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读物,听广播,看电视,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词汇。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倡他们互相借阅手中的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大量的阅读,收听、观看来获取、积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活跃了写作思维。

3、制作我的采集本。

让学生将采集本分成人物、动物、景物及其它几大类,再把它们分成若干小类。比如将人物又可分成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物描写、语言描写等等。把遇到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记在采集本上,变离散积累为整体积累,变机械积累为记忆积累。这样既保证了积累数量的丰富性,又保证了写作时提取的敏捷性。同时,还可教学生给采集本编上索引,打开采集本,历历在目,随时拈来,不再有大海捞针的困难了。经常拿出采集

本来诵读品味,久而久之,学生受其语言熏陶,作文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妙语连珠。

三、指导观察,有感而发

观察是学生写好习作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感受事物。

教学中可以结合看图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一幅图,要以怎样的顺序来看,告诉学生内容不同观察的方法也不同。还可在课堂上出示一些实物如带露珠的玫瑰、紫微微的茄子、甜滋滋的大鸭梨等,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实物的颜色、形态、特点、大小等。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认真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雨前和雨后的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的雷声响的也不一样。还可把学生带到菜场、商场等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让他们观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什么特点。在观察充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可以植述看到的景象,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既可积累写作素材又可练笔,而且还可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好品质,可谓一石三鸟。

作文教学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的作文新途径,让学生关注现

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 篇2

关键词:趣味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型教学

1 利用“趣味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复习活动中体验快乐, 激活思维

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偏小, 接受的新生事物比以前的小孩子要多得多, 他们好说爱动, 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 这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做老师的上课要考虑到这一点, 老师上课不能一味地只顾讲授知识而不考虑孩子的特点, 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愿意去学, 事实确实如此, 有的学生有偏科现象, 是因为他们对感兴趣的学科学得特别好, 而对有的学科就不愿意去学。我们上复习课不应该只顾讲解知识点语言点, 不能只顾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 盲目地搞题海战术, 而要善于变化复习方法, 改变复习手段, 积极梳理知识点, 从多角度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 复习可采用教学挂图, 多准备一些学习卡片, 每张卡片上都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像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 这既能加大复习的容量又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借助于一些精彩的图片来组织复习, 如复习名胜可从网上下载相关图片, 像长城, 埃菲尔铁塔等,

可以复习到国家、首都等相关知识, 有时可借助于简短的flash动画片和卡通片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课上尽量要让学生动起来, 注意合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学生自己参与的活动, 可以搞一些游戏活动, 如反义词、同义词比赛, 看谁说得多, 写得多, 怎样进行有关的词类转换, 多开展crosswords和词汇树活动, 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又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这样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 当然老师的备课量可能大一点。有时英语课上也可让学生集体唱一首简单的英语

歌曲, 如The more we are together the happier we will be, 或集

体朗诵一首简单诗歌, 如

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st

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让学生掌握了good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顺便复习其他的不规则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只要老师善于关注每个学生, 善于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敢于动口动手, 勤于实践, 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

2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平等参与, 互动互助, 锻炼语用能力, 体验合作的快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须站在课程改革的角度, 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突出以人为本, 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

合作学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学生,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产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讨论式的商量式的, 也可以是辩论式的等等, 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 同桌学习, 大组学习。自由组合与合作式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在共同目标下责任分工, 互助学习,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5话题是Going shopping在复习该单元对话时, 我先要求学生组成几个合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对课本中的对话进行适当的联想和创造性的改编, 允许学生用“跳转”“链接”等方式把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收入教学之主题, 在串联和改编的过程中,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群策群力, 合作完成, 对基本语言知识的复习已经水到渠成了。经过充分准备之后, 我要求多个小组对所编对话进行分角色表演。表演的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再一次复习。表演的同学为了得到其他同学的好评, 必须牢固掌握如何选购物品, 表达喜欢和不喜欢, 侃价, 比较等。而听的同学为了给出一个恰当的评价, 必须认真观看表演, 这也是对语言知识的一次温习。通过这种复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启,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学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也加深了, 这种小组合作的复习, 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语言知识, 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在这种课堂里体会到了人与人协作的快乐。

3 以“话题”为主线, 用“跳转”“链接”等方式整合教材, 运用“任务型教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体验运用英语的快乐

进入初三英语复习阶段, 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对词汇、语法等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听说读写技能有了初步的掌握。那么如何使复习成为学习新知的继续?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任务型教学途径 (Taskbased Approach) 的有关理论, 尝试着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初三英语复习。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 也是复习之据。换言之, 复习的内容, 只能先立足于教材, 才能拓展深化, 否则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但复习课本知识时, 经常会碰到学得好的学生不想听, 学得差的听不懂, 最后大家都不愿听的尴尬局面, 这种复习效果较差, 以致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复习时间越久效果越差。笔者认为, 复习, 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 不是“炒冷饭”, 而是进一步知新的过程, 因而“以课本为本”决非死记硬背, 也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进行精炼、活用和深化的过程。

在复习中, 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 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材料, 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话题, 设计任务,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信息差调查等言语实践活动,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让学生体验运用英语的快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理念, 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把学习最大的快乐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让学生体验体育快乐的有效策略 篇3

[关键词] 水平一学生 体育与健康 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上课很容易走神,只有用童话、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让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乐学---爱学---会学”。今年我担任了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想方设法让他们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会学得比较轻松,教师也教得更自在。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体育的快乐,下面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鲁迅说过:“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就是一种负担,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体育,尽量创设一些情境,让体育课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体育就在我身边,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学习体育。例如:学习立定跳远,我就设计一个小池塘,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导进池塘,再提问学生池塘中会跳的是什么动物,怎么跳的,怎么跳的远?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但都是围绕怎么跳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就明显认真。这种借助学生身边最感兴趣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种事情有较强的探究愿望,能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探究激情。

二、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我们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来吸引他们认真听讲。而且“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体育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打开我们的教材,可以看到许多教材可以编出许多有趣美丽的童话内容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里也包含了许多奇妙的体育知识,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投掷沙包,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入: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喜洋洋的电视吗?瞧,喜羊羊他们在干什么呢?中秋节那天晚上,喜羊羊与懒羊羊、美羊羊去外面赏月,灰太狼看到口水直流,美羊羊发现了,问:“我们一起投掷沙包把灰太狼赶走好不好?”学生听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非常的开心,因为这就是他们平时喜欢看的电视剧。马上来了劲,在此马上教会学生怎么投的远?动作怎么标准?学生就会学得很快。效果明显不错。

三、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根据他们这一特性在体育课堂中,我常常把有关的内容,编成生动活泼的游戏,跟教学一起结合在游戏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体育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例如:《体育乐园》这一课中设立了送信游戏、排队游戏、投球比赛等游戏,他们非常感兴趣,都学得很开心。

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体育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 “圈一圈”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老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利用体育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例如 立定跳远,为了让学生跳得远,我设计了摆放荷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和体育之间的关系。

五、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投球”“夺红旗”等游戏都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当然,教师在组织比赛时,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比赛完就了事,那么长才干的只是少数体育尖子生,大多数学生仍得不到提高,极易产生自卑感。

六、用激励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不管是大小还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不喜欢被别人批评。所以,课堂上我们尽量用赏识的方法表扬学生。用一些鼓励的语言,例如:听他回答得真完整、你做的真棒、你投的真远,你真是老师的骄傲、“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做不好动作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总之,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活动能力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他们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永远充满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那一份独特的快乐,学生就会更想学、更乐学。

让学生快乐地作文 篇4

四川省武胜县泰山小学兰永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并体会写作的快乐呢?我认为:

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快乐写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和获得的愉快感受。这样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 1

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甚至精彩的语句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学校报刊和其他报刊投稿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在写作中体会快乐,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质量就提高了。

二、加强体验,重视积累,让学生自愿写作。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难的关键所在。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关,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

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讲述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的学生看了田野里农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写成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松树……这样的好句子,写得很形象、生动,跟他仔细观察自然景色是分不开的。

为了让学生的习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感

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见所闻自觉地写成日记。等到要写作文时,可以把平时写的相关日记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生活就像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如能自愿把这五彩的生活写进日记。那么,他们的作文内容也就五彩缤纷了。

三、放手写作,突出自主,让学生自由写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

(一)作文时空多些弹性

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

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

从习作要求上说,对习作的内容、写法、字数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按行文所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二)习作内容自行选择

学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其选择的习作内容自然也不一样。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可写记实作文,也可写想象作文。由于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当然生动有趣,异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三)习作语言多些个性

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相反应强调儿童化、生活化、童趣化,让习作充满个性,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 篇5

【摘 要】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它呢?“新派作文”给了学生无比的信心。因为:思维发散图打开思维,有物可写;图示符号法简单易学,充满趣味;教学过程注重情景创设,轻松快乐。所以,“新派作文”,让学生快乐写作不是梦。

【关键词】新派作文;思维发散;符号法;快乐写作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最多的一道题。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作文难,难作文”,一直以来,学生写作犯愁、老师教学犯难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总是唉声叹气,没有几个很乐意去写,大多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就东拼西凑了事。老师也觉得作文课难上,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指导要么以教师为重,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失去了作文的真实性;要么放任自流无任何指导,学生无从下笔,以至学生中普遍存在谈“文”色变,对写作充满畏惧、排斥的消极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质量的提高。

所以,作文成了学生语文成绩路上的一座翻不过去的高峰。

而“新派作文”,就让学生看到了希望,有了翻越高峰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快乐写作不是梦。那么,“新派作文”是如何让学生快乐写作的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维发散图”打开思维,有物可写

广西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区教研部特聘专家、新派作文改革负责人之一袁刚认为,“作文写不好,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思维打不开;二是句子写不美。每个孩子都有写作潜质,一旦这种潜质爆发,能量超乎你想象。”《新派作文基础理论》中也说:“思维的发散,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思维的分级发散,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解决学生有得写的问题。” 思维发散中的分级发散是打开学生思路的关键。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分级发散呢?

首先,要找准发散源。这个源找到了,我们就可以开出滚滚潮水。《新派作文基础理论》说:“作文思路可以由具体的事物或某个话题、场景引入,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线性的思维,也可以进行发散思维。”这个具体的事物或话题便是我们给学生指点的发散源了。而这源必须是学生所熟知或所能了解的,即是题目中的“题眼”。有的题目本身就是发散源,如“母爱”;有的是题目中的“人物”,如题目“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中的“你”就是发散源。

其次,做好第一二级的发散。《新派作文基础理论》说:“一二级发散十分关键,它决定着后续发散的广度和深度,是后续发散的重要基础。”一二级发散得好,后面的发散就能进行下去。每一级的发散一般都能发散出三个词语以上,发散到四级的话就有八十一个词语,即八十一个写作信息、素材了。在这么多素材当中一般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写的信息、素材。比如“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个题目,“你”为发散源,一级发散可以有“人”“物”“景”等;进入二级发散,由“人”可发散出“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刚认识的人”,由“物”可发散出“动物”“植物”“实物”,由“景”可发散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等等。一二级的发散都是比较抽象的、概括的,进入三级发散,就比较具体了。比如由“熟悉的人”可发散出“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再由“亲人”进入四级发散,可以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了。所以,思维分级发散图可以引导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发散思路,打开学生的思路,并让他们找到写作素材,从而有物可写。

二、图示符号法简单易学,充满趣味

新派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图示符号来表达内容,简单易学,又很有趣味。

1.思维导图画“圈圈”就如走迷宫。学生对画“圈圈”很有兴趣,觉得像走进迷宫,充满神秘感,勾起好奇心。

2.符号训练法易记又有趣。例如:《新派作文实验教材》中把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人动句)用符号“D”表示;描写人物语言行为的句子(人说句)用符号“S”表示;还有“人看句”用符号“K”表示;“人听句”用符号“T”表示;还有“人感句”用符号“G”表示。比如说在描写一个人物着急的情形时,可以用人动句加人说句来表达。如:小明急着大喊:“我的课本到底在哪里?(D+S)”这样就会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物的状态„„还有,不同的修饰手法也有不同的符号代替,平时学生只要记住这些符号,写文章的时候就如同玩拆分组合游戏,这样一来,既降低了难度,又细化了训练内容,学生就会觉得简单多了,又趣味性十足。

三、教学过程注重情景创设,轻松快乐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新派作文指导课注重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和作文的距离就拉近了。

如何创设情景,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呢?

1.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写作训练的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小活动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七年级指导学生训练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写出人物的性格时,我先组织学生玩一个小游戏“点鞭炮”。分别假设是一个胆子大和胆子小的人去点鞭炮,让两个学生进行不同的表演,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说出他们的动作,并用上一些修饰词。同学们高兴极了,不但抢着当演员,还争着说出动词和修饰词,学习兴趣非常深厚,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用讲故事来创设情境。学生爱听故事,特别爱听那些当代名人故事和老师自己的故事。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当代名人的故事,比如习近平总书记、马云、比尔盖茨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励志作文时,我没有急着让他们动笔,而是先讲了我小时候因为害怕做辛苦的农活而立志誓要脱离“农门”的故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也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努力学习,实现人生目标。

3.用?教手段来创设情境。一段意义深刻的视频、一些引人深思的图片和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也能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兴趣。

新派作文的课堂上,可以说,每一节课的情境创设都不相同,都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获益匪浅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实现新派作文强调的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理念。

总之,“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1]陆云,袁刚.新派作文基础理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 篇6

摘 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让愉快的心情融入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力。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使乐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感受学习乐趣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欢乐是人的天性,学生时代是需要欢乐的时代。所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让愉快的心情融入学习中,就会激发其学习的内在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并使乐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着重从激发兴趣和动手操作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探究新知,创造乐趣

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创设情境入手,以谜语的形式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出示一个钟面模型让学生观察:钟面有什么?我边说边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

第一步:引导学生拨钟。首先讲讲时针分针的关系。教师接着说:“分针从1走到12,它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再让学生自己拨钟一次,并让学生知道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顺时针方向。

第二步:引导学生看整时。首先,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红是几时起床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并请同学们试拨出这个时刻。

第三步:引导学生看整时。两人小组互拨整时的时刻并把看整时的方法说一说(一同学说时刻,另一同学拨出来)。

第四步:请同学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如,我拨3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完成之后,教师继续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拨出小老师报的时刻,并互说看整时的方法。

我抓住学生好玩的特点,先让他们跟着我拨钟,接着自己拨钟,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并感到好玩有趣。这样,学生通过玩中学、学中玩就能准确地把时刻中整时的概念及其形象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终身难忘。

二、实践应用,体验乐趣

在知识巩固方面,我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设计了闯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考的乐趣。我设计的第一关是让一些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念时间,其他学生在座位上拨出小老师报的时间。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个个学生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通过这样的小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时间的形成,加深对整时的理解,同时通过语言来表扬学生,如,当你们拨时间时,我在旁边认真地观察,你们真棒,祝贺你们顺利地闯过了一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接着,以书本的练习为主,实现从课堂回归到课本,以帮助小明完成他的作息时间为由,让学生的心放松,投入到知识的运用中去。同时,渗透教育学生做一个时间的主人,合理地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实现从数学走向生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二关则让学生继续做书本的练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书本的熟悉程度,方便以后的复习。同时,让学生自己表扬一下自己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而闯关的第三关则设计学生为小小的修表匠,利用近代的、现代的多媒体出示坏了的钟表让学生去“修”,通过学生演示,遇到困难教师帮助,从而顺利闯关,让学生感受在克服了困难后又重获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收获,分享乐趣

在新课结束之际,我结合一年级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平台,请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分享给同学听。孩子们个个都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分享,就怕老师不叫自己。这样,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给我们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使自己的课教得艺术、生动,学生才会学得愉快、主动,教学才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也将会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将会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教学是一个永远都在探索反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是我们日常教学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生活化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多年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做了一些探索,有几点体会,写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一、善于观察,大量阅读,以读促写。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仅靠每学期作文课远远不够,必须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应加强阅读训练。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及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重要写作经验,所以我们要把加强课外阅读作为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点来抓。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不断地加强课内的写作量。如单靠全学期的8篇作文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做起,要求教师精简冗长的讲解和无用的提问,挤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勤动笔,除语文课安排的一些训练外,平时勤记日记或周记,保证一定的训练量。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练笔,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动手,既要求练习次数,又要求每一次练习的质量。

在农村,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回到家里要做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直接生活实践活动,是写作的好素材。我就指导他们把这些生活片段描写出来,象《收玉米》、《洗衣服》、《妈妈夸我真懂事》,一篇篇好的作文就写出来了。利用好奇心、好胜心,鼓励学生搞小制作、小实验,然后要求他们把制作或实验过程写出来。利用春游或秋游,让学生描写田园风光,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善于观察,加强读与写的的渗透与结合,搞好多种形式小练笔,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方法。

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

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注重因地制宜,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新时期下的作文教学可以进行如下尝试,一要强化兴趣教学。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能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次作文课,我带学生到小花坛观察花卉,雨后的各色花朵娇嫩欲滴,一尘不染,与同学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相得益彰,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十分惹人喜爱。此种美景,深深地打动着同学们的心,又因身临其境,作文起来自然热情高涨,不仅完成得快,而且语句也生动,内容也充实。二是在命题上做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命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反之,一个平淡无奇、老套呆板的题目会令学生热情骤减。一次,写作一篇以“老师”为内容的作文。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事先命好题,而是鼓动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对老师的了解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学生倍感亲切,兴趣大增。转眼间,《尊敬的老师》、《幽默的老师》、《怪老师》等一个个充满童真稚气的好题目脱颖而出。三是开展多种形式,培养竞争意识。以竞争促热情,如开展作文竞赛、设置习作园地、进行优秀作文讲评、注意写好评语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方法时要推陈出新,富有创意,不落俗套。

四、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三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图写话,结合作文教学,我的组织教学内容也有了改变。有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出示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然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完成了组织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我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在幻灯片上打出一段词句优美的文字,让学生用快速识记。经过训练,发现许多好词好句已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从而使文章生动起来。

2、阅读。四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作竞选演说运动赛等活动语文化。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内心情感,注重日常素材的积累,从而写出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付翠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16期

“快乐惩罚”让学生快乐成长 篇8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律意识差,所以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如何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又如何教育这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的做法是“快乐惩罚”。

早自习,同学们都在认真、安静地写着作业。突然,门开了,王海宁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奇怪地是,他并没有走向座位,而是站到了讲台上,只见他先给同学们深鞠了一躬,接着,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迟到了。”然后,摘下挂在黑板旁边的一本红皮本,翻开后,工整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王海宁今天迟到,我决定做一件好事来弥补。”写完后才回到座位,安静地学习起来。

下课了,王海宁主动地清理并打扫了一遍教室,并把装满垃圾的卫生箱倒掉。

课间,毕远旭在与同学玩耍时,不慎将一名低年级的小姑娘撞倒。他立即将哭泣的小姑娘扶了起来,一边说着“小妹妹,对不起”,一边帮她弹去身上的灰尘,然后将小姑娘送回了她的班级。回到教室,毕远旭自觉地摘下那本红皮本儿,郑重地写到:“毕远旭刚才不小心撞倒了一名低年级的小妹妹,我决定为大家唱一首歌,以示对我莽撞行为的惩罚”。

上课了,毕远旭红着脸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便马上知道,这节课前的集体唱歌,可以享受一次当听众的滋味了…接着,毕远旭便应大家的要求,唱了一首《猴哥》…

看到这里,你也许还没搞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实不相满,这是本人创造的对犯错误学生的“快乐惩罚”。

“快乐惩罚”的主旨是要学生放下因犯错误而背负起的包袱,并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唱歌、或跳舞、或做好人好事等有意义的行动,认识并改正错误,从而受到教育。

不过,“快乐惩罚”也是一种惩罚。是要在个人成长的红皮本上留下痕迹的,次数的多少势必会影响个人一学期的评价。所以,谁也不愿意因犯错误而红榜提名,这就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意识。

其实,小学生犯错误很多都是无意识的。作为老师如果只简单粗暴的一顿斥责,难免会伤及孩子们脆弱的心灵。而“快乐惩罚”则可以让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真诚地善待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发展。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 篇9

在教学上,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让学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尝试进行运算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和自主选择算法的空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算方法。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让学生模仿书本的统计图并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己家中每星期的胶袋量、班上同学最喜欢看的书还有学校环保活动所收集到的东西等,并能根据统计图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调查,亲自进行实际的统计活动,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符号记录数据,选择合适的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让他们充分享受统计的快乐。

让学生快乐地作文 篇10

一、作文题材生活化

一堂快乐的作文课,要让学生写得快乐,学生所选择的作文题材必须是生活化的,这样,孩子才能有话可写,才能把作文与以往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写得快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作文要“内容真实,感情具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教师选择话题时应该尽量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春天,走出校园,学生们就像快乐的小鸟,在树林中,草坪上,小河边,飞过来飞过去,寻找着、观察着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不断地向我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此刻,我感到学生的心灵之门正向我放开。我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学生说:“那么,同学们就说一说你所看到的美景以及心中的感受吧。”于是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赞美春天的大好风光,看着同学们投入的样子,我暗暗地高兴。看来,生活能够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出情感的火花,激活他们的习作欲望。

二、创设情境是学生乐于写作的源泉

在玩中学,在玩中写,很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组织孩子一起玩游戏、体育活动、竞赛类等活动创设情景。结束后,让学生将活动进行的时间、地点、玩什么、玩的过程是怎样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感想写下来,这样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加强,同时也会爱上作文。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渲染情景、语言故事营造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意境、以操作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型的作文教育活动,往往离不开口头表达的支持,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个性化特征的载体,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少受限制,在一定限制下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勇于尝试的个性特征。

三、创新的设计形式

一堂快乐的作文课,往往具有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板块形式。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在原有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基础上求新求异,设计富有创意的五大板块,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环节设计,再配以声形鲜明的课件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铺好成功的阶梯。这样,每展现一个环节,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出现更多的闪现,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手也就举到你的鼻子底下了。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不停地给学生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这样学生更是期待着下一个惊喜的出现,整堂课学生感到有味道。

四、重视积累阅读,积淀孩子丰富的语言

每天利用课前两分钟、晨读时间,背诵精彩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对联、名言警句、古诗文等,做到熟记于心,朗朗上口。除了课堂知识的积累,还要让学生重视课外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和朗诵,要求学生将经典诗文摘抄在积累本上,每天课前两分钟进行古诗文的背诵。同时,加大图书的借阅率,是每个学生都能博览群书,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积累度。这样学生在写起作文来才能将一些妙词佳句于无意间运用自如。

五、激励成功的评价,激励学生获得快乐成功的体验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我每天都要去发现和表扬,每天抽时间让孩子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是这样通过强化、激励和满足他们的求成欲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爱好和兴趣,巩固他们对语文、对作文的爱好,形成爱语文、爱写作的品质,相信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 篇11

——农村初中假期家校合作方式研究

南都亭中学田莉雅

南店头乡中学许彩平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假期是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好时期,学生能更好地亲近家人、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他们可以利用假期做平时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学到他们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他们毕竟还是初中生,他们需要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指导。但在农村,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意识,对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不到位,再加上众多的留守儿童,更是缺少有效地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学校的有效指导尤为重要。

一、计划引领,科学度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学生平时在学校学习很紧张,平时的生活主要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进行的,几乎没什么空闲时间。一到放假,尤其是到了寒暑假,他们一下子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安排这么多的空闲时间。因此在放假前我们分年级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假期活动计划并告知家长,使学生假期活动有章可循,减少了学生假期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小组互助,合作度假

在假期中尤其是寒暑假,时间长,各种任务相对较多,如果仅靠开学后老师的检查,忽视了中间过程的检查,就难以保证任务的质量。为让学生在假期形成学习的习惯,改变学生在假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现状,我们引

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向假期延伸,打破班级界限,以自然村为单位,同年级学生自由结合,组成人数不等的互助小组(以5—6名为宜),放假前,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制定详细的假期生活计划,互助小组的学生在假期中按计划度假,定期互助合作,互相检查,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社会实践,快乐度假

在假期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既可以改变单向封闭的学校教学系统,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又能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意识,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为此,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先后布置了“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作用的思考”“我们周围的环境大调查”“热爱传统,快乐传承”“尊敬长辈,感恩社会”“诵读名著,传承经典”“加强锻炼,勤于健身”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看电视、玩游戏、无所事事的少了,做调查、查资料、参加有益活动的多了。

四、家长参与,亲情度假

家庭作为假期活动管理的主体,其督促、检查的时间充分,是保证学科作业、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针对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现状,在放假前,我们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假期活动管理的认识,进而指导家长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子女假日的休息、学习和娱乐,认真督促,随时检查;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我们会事先和家长取得联系,假期多和孩子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回家看看孩子,或把孩子带到身边,让孩子享受亲情的温暖。

总之,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发挥家庭教育持久渗透的特点,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假期活动,推动了家庭教育

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得到了体现。

五、家校联动,健康度假

假期教育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二者是统一的整体。

1、假期中的督促和指导

放假期间,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分期给每一位学生或其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情况,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确保每个学生或其家长在假期间的每一个星期都接到一位任课老师打来的电话,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2、开学初的展示交流,形成文化。

开学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统一检查,是保证学生假期活动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续提高的平台;择优展示交流,在学校展示窗、德育展室等以多种形式分别展示假期作业、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组织学生学习交流,并评选出优胜班级、优胜互助小组和先进个人,形成一道道亮丽的学校风景。如我校2012年寒假布置的“校园安全歌谣”征集活动,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创作出一大批贴近生活、意味深长、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的歌谣,学校择优制作成宣传框,悬挂在教学楼墙壁上,在肯定学生创作水平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并逐渐积淀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促进了教学。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之?

3、搭建特殊学生“爱”的平台

在学生中有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是一群可怜无助的孩子,他们中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他们或寄养,或领养;有的父母离异,有的随父母重组;有的父母伸手就打、张口就骂,根本不懂家教的艺术和技巧;有的父母触犯法律,在监牢正在受到法律的惩罚,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仇恨,心

灵严重扭曲。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学校专门建立档案,采取多种方法,关注孩子的假期活动。

一是成立由校领导带头、由各班班主任参加的帮扶小组。小组成员定期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学生假期生活进行指导。如:教给他们(她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技能,提高生活质量;重点增强留守学生对溺水、雷击、触电、食物中毒、交通安全等事故的防范意识,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暑假;为留守学生赠送一份文具、书籍、书包等家访爱心礼物,指导留守学生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与外出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和情感交流。

二是发挥社会爱心帮扶的作用。我们通过积极宣传,发动有爱心的家长参与到帮扶行动中,把这些同学请到家中,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众人拾柴火焰高”,家长的爱心参与,极大限度地帮助了学生健康地度过了每一个假期,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操作策略 篇12

——让学生体验到鲁迅儿时的快乐

【内容再要】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从情景创设、阅读品味、写作表达三方面突破教学重点,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情景创设阅读品味表达写作 【正文】

人教版2016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有一篇教读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早已脍炙人口,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篇经典文章。历年来,几次教材改版,最终保留这篇文章,足以说明了它在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可取之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童年的童趣和读书的快乐。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采用了“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快乐体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的过程之初,我首先创设几个典型的童年趣事的情景,激起学生童年的回忆。如联系鲁迅童年的生活地——江南水乡,我选择了一张乌镇印象图,创设出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几个水乡的人站在乌篷船上,悠闲的眺望远方。岸上还有一大帮顽皮纯真的农村儿童打闹嬉戏。第二张图片是百草园的春天,青青的小草、蔚蓝的天空、飞翔的鸟儿、缠绕的藤萝,这些美丽的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创设出课文描述的情景。第三步,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再跟学生介绍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就在这特定的氛围中,学生们说得有劲,听得有味,体验到水乡的味道,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总的来说,就是以“多媒体图片”为手段,以“优美的背景音乐”为突破口,以“相关的情感体验”为纽带,以“融入文本世界”为情景体验的方式,促使学生合理地多元思维,积极参与,以致产生探究鲁迅的童年乐趣的冲动。

二、阅读品味文本,领会快乐情结

阅读是一种体验;品味也是一种体验;参与文本,联系生活是最高的体验。

背景寻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文学丛林里的经典文字!步入中年的作者,以平和的心态,从厦门大学污浊的教学环境中逃入自己往事的回忆,将童年的一段美好的记忆挖掘出来。作者笔调幽默,以愉快的心情,向我们描述了他童年时的轻松愉悦。其中有儿童的调皮可爱,有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乐趣,有聆听古老神秘传说的向往,更有求知的无限趣味。

阅读品味

阅读文本,学生可以体会到:荒芜的百草园确实是先生童年时的乐园。春天到了,细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观察肥胖的黄蜂、美丽的菜花、轻捷的叫天子;夏天的鸣蝉不住的啼叫,一闪一闪的萤火虫,给小小的鲁迅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智慧的灯。夏夜多么的神秘啊?有时央求长妈妈讲美女蛇那神秘的传说,有时遥想,漆黑天空下银河两岸牛郎织女痴情向望;在秋天的薄雾里,或捉几只可爱的虫子来玩耍,或静静的聆听虫子的歌声,或急切的寻觅人形的何首乌,又或是扔断砖到隔壁。在儿童的眼里,这些平常的小景小事都有着无穷的魅力和趣味!

冬天,万物凋零,天寒地冻!在百草园里没有了绚丽的色彩。但是,一下雪,一切变得丰富有趣了?捕鸟!是我们在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了,先生也不例外。他跟着闰土的父亲学捕鸟的方法,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几个鲜活的动词,把儿童捕鸟的经过写得那么生动。如果不是想捕鸟的期待和捕住鸟的激动交织,不是鸟儿飞走的失败和鸟儿被罩住的成功交替,作者是不会有这样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回忆这段往事,犹如就在眼前。

有人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对立的存在,鲁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来烘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学生在品味文本的后半部分的过程中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三味书屋也同样充满了无限的趣味。

首等趣味——可以了解到“怪哉”一类的莫名其妙的问题和知识。以前,遇到长妈妈讲一些传说,小鲁迅只有似懂非懂。现在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虽然有时候老师不会解答。这也不会影响到小孩子对未知知识的渴求,谁会在意小孩子的脑袋里想些什么奇奇怪怪的问题呢?谁又能阻止小孩子去想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呢?二等快乐——莫过于在小花园里。一起去捉小虫喂食蚂蚁,看看蚂蚁的老巢在哪儿;寻土蝉,把它们放在书桌下,慢慢地等待它退壳后展翅飞翔;摘一些腊梅花,放在书包里,熏香难懂的四书五经。三等快乐——是在老师读书读得最入神时。趁此良机,就可以搞搞小动作了。描画,是迅哥的一绝,且大有长进,《荡寇志》、《西游记》上的绣像,迅哥都描过!我问同学们有没有在课堂上搞过类似的小动作的时候,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尴尬,但是更多的是天真的笑容。谁没有走神的时候啊!哪怕是班级的学霸也不过如此。这也是课堂的一种乐趣吧!体验式教学在这一刻发挥到了极致。

三、抒写自我童年,升级快乐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写”的环节,大胆的舍弃了对字词的死记硬背的教学环节。

学生在阅读品味鲁迅少年时的无限童真童趣后,心中不免感慨:外表冷峻严苛的鲁迅,童年真快乐!我自己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我好想回到过去的快乐中。这是学生写作文的最好心理状态了。我立刻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有的说自己钓鱼的经历,有的说种草莓的酸甜苦辣,有的倾诉养小老鼠被大人批评的痛楚,甚至还有个同学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秘密:自己也曾在语文课堂上画了好几幅针对我的毁容像。我看时机成熟了,适当引导后,立刻布置片段作文:《我的童年》,字数200字。学生们提笔就写,绝大多数学生都写的生动有趣。不少的同学居然在短短的时间里创作了六百字。看来他们确实体会到了少年鲁迅的童真童趣了。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学教材全解》薛金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教师教学用书》温儒敏王本华人民教育出版社

让学生快乐自由地作文 篇13

一、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

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有时托物言志,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因事缘情,有的直抒胸臆。“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了课文的美。把课文当作例子,当作优美的范文,让学生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从而激发其创作的欲望。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那么,所有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作业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对于礼物,学生是乐意领受的。”作文当然也不例外。

二、诱发学生喜欢写作的情感

有位学生曾以十分形象的语言说起她对写作的感受:“而当被别人或自己的故事所感动,被心中的梦想、幻境所激动时,稿纸就像无垠的原野,手中的笔便成了欢快的骏马,尽情任意的纵横。笔尖在纸上‘沙沙’的摩擦声,犹如马蹄清脆的踢踏声, 倏忽间,小小的一张纸上布满了方块字,一个个在那里眉开眼笑,轻声欢唱。扔下笔时,犹如卸下担子,尽管赶得上气不接下气,心情确实无比欢畅。”“这样的写作,我喜之,乐之,亦爱之。”还有一位学生则直抒胸臆:“写作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是怎样一种奇特而绝妙的感觉啊!是心灵释放后的安然,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更是对于自身一次完美的超越,一次挑战!”从小作者的独白中可看出,他们已经从原来的“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当“我要写”这种发自内心的愿望被诱发出来之后,学生的写作就会以写为乐,乐在其中,他们的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就会激发出来。教育心里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兴趣产生动机,推动学习思维不断成功。而写作亦然。创作的兴趣、热情和喜悦,是成就小作者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感情其实就是诱发学生“我要写”的愿望。

三、还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传授“写作之道”。而当前有些语文教师特别愿意讲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乐此不疲,越讲越细。什么“记叙文六要素”,什么开头结尾多少种方法,过度照应多少种方法啦,什么“快速作文法”、“写景作文法”啦,等等,全是一套有纲有据的“现行通法”。在课上有的教师明明白白地提醒学生:“作文时,你们不能随意推陈出新,就按一般的常规方法写。”于是学生谨遵师道,不敢“越雷池半步”。殊不知,这种填充式的写作,不仅捆住了学生心灵的翅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不能真实生动的反映生活。一代文豪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那些素有定评的作品中,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连鲁迅都承认自己说不明的事,我们教师却在年年讲,月月讲,岂非咄咄怪事,有人就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小时候我很有灵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字也认得越来越多,可奇怪的是,文章却写得越来越臭,很难写出小时候那种充满纯真的文字了。原因是作文教学用死框子套。”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可能让学生解开绳索,挣脱茧壳,让思想的小鸟到思维的空间里无忧无虑的翱翔。况且,写文章,本来就是“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写法多种多样,怎么能套用一种方法?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的写作时,就是以让学生快乐、自由地作文作为教学的宗旨,让学生愿意写,乐意写,自由写,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写出他们的真性灵,写出他们的个性。肯定、热情、欢快等积极情感体验,将促使写作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更加活跃,激情点燃智慧花火,将直接推动智力的发展。为此,要教会学生善于将自己的激情融入作文之中,以激活文思。娓娓而叙的真情,朴实无华的情怀,热情奔放的歌颂,真情意实的忏悔……人性的光辉在他们的文章中呈现出异样的光彩。由于有了情感的浸润而显得丰盈,因为有了哲理而显得深刻、独特。一篇篇充满着人文价值和独特个性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

上一篇:生产设备设施保养检修计划大全表下一篇:微笑人生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