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通用8篇)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篇1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乐民小学 金小花
“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因此,十月份,我校提出“幸福教育”。什么是幸福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所以新的办学理念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构建“幸福课堂”,实行幸福教育。以下是我自己对“打造幸福课堂”的初浅认识,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下。
一、自主课堂——我做主,我快乐。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这个阵地应当蕴含多种养分,应当充满七色阳光,让孩子们如小鸟般自由飞翔、放声歌唱。在课堂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感受,鼓励学生质疑,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和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从而解放了学生,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大胆质疑,思维的火花频频迸发;对一些疑难问题,同学间主动交流,互相补充,甚至激烈争论;师生间平等对话,其乐融融。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身心得以放松,知识不断丰富,能力逐步增强,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自己的事情。
二、趣味课堂——我探究,我快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进行生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有的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乐此不疲,笑声阵阵,书声朗朗。学习,真正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互动课堂——我合作,我快乐。我们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努力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课堂成为大家共同的讲堂,成为每一个人展示自己的舞台,成为学习人际交流的小社会。课堂上,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其乐融融。师生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享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样的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充满精彩,这样的课堂充满快乐、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学习,真正成为对话的过程。
四、和谐课堂——我共享,我快乐。“快乐课堂”还应该是师生和谐、合作共享的课堂。它有自由的表达和展示,而没有学生的提心吊胆和战战兢兢。在课堂中师生关系是水和水之间的关系,大家互相交融,互相接纳,互相包容,师生之间是和谐的,互相尊重的。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认真听取老师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看法与见解;而教师则尊重学生学习实践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给予他们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沟通,彼此给予,彼此分享,共同进步。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交流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或许,我们没有过人的智商,但我们有良好的心态,有聪明的情商,有坚韧的品质,有执著向上的精神,和对教师职业的喜欢与敬畏,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对生活的不公不怨不艾,对心中的梦想不弃不舍,只要我们拥有这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幸福的资本,一定会在前行的路上品尝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幸福的温度。”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篇2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 有明确而适度的教学目标, 显得尤其重要。阅读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可能进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多而杂。怎样确定训练重点?这是语文教师最不容易把握, 最难作出抉择的问题, 是左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大问题。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 再就是语文教材, 还有学生的实际。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目标, 最关键的是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找准位置, 提出阅读训练的要求。具体做法是:把握好学生年龄段、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明确教材中语文基本功训练所处的位置, 正确发挥训练组的作用。我国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 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 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同时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 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 以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 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形成良好的语感, 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同时发展他们的个性, 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 就达到了阅读的教学目标, 学生就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产生阅读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通过有效指导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要求诵读, 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 概而言之, 就是读书, 没有读就不能称其为语文教学。现在的阅读教学中, “三多一少”的现象非常严重, 这样一来, 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 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答意, 久而久之, 学生的阅读和习作都有不少困难, 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 很多学生读不好书, 写不通话。为了克服这种毛病, 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 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 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 平心静气地读, 整体联系地读, 要读出声, 读出意, 读出味, 读出情, 读出神, 读得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在读中积累语言, 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正确把握主导理顺关系。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要想学好一篇课文, 首先要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 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 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 再谈自己的感受, 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表达出来的时候, 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在指导学生朗读前, 教师不妨用一些和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的录像、音乐、图片等, 或者是让学生回忆过去亲身体验过的生活, 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和理解课文, 提前进入角色。学生在读到一篇文章时, 难免会碰到个别生字词或读不准音节, 课文读起来就显得有些生涩。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默读、轻读等方法感受课文,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 当然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要求, 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当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后能熟读课文时, 一定要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是学生最自然的、最原始的朗读, 所以, 不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去读, 无论是对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方面, 还是在理解课文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回指导, 学会倾听, 对一些不好读的句子和生字词作重点指导。
每篇课文中, 都会有一些不容易读的地方, 特别是在读法的轻重、缓急、高低、停顿、断句等朗读技巧上, 教师要作重点指导。这些重要的语句往往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上教师要把这些句子或段落挑出来反复朗读, 让不同的学生用自己体会的不同方法去朗读, 然后再让学生去选择哪种读法更好些, 为什么要这样读, 这样读后可以联想到什么。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一些朗读好的学生的示范也很重要。首先必须指出课文是一个整体, 只能读出好的句子和段落来是不完整的朗读。在学习并指导完一篇课文后,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通篇感知的时间, 再次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对一些重点的字词句, 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语气转换等作引导。教师可以用手势、“陪读”等方法作强调,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最好能选一些适合课文的音乐做渲染,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但一定要注意配乐的用法, 有些教师和学生习惯音乐一起就读, 我觉得应该让音乐起来一小会儿后再读, 利用这个时间, 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音乐, 提前感悟, 从而很好地把握课文, 使音乐和学生的朗读达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也是对学生美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进一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快乐的有效途径。
三、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 似乎没有多媒体, 就不能体现教育现代化。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 而是读屏幕, 文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多媒体课件, 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 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其实,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 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多媒体毕竟是工具, 必须为我所用, 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活动, 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 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况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 教学的进程, 课件的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 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 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的互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 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象知觉取代语言感知, 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 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 要因需而用, 适时适度, 恰倒好处, 要用在关键处, 用在点子上, 使复杂的简单化, 抽象的形象化, 平面的立体化, 要使用在能拉近空间、缩短时间上。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些传统教学手段科学、直观、艺术, 充满情趣, 又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 何乐而不为呢!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是提升学生感受阅读快乐的关键所在, 其内涵指向三个层次:一是阅读内容带给人的兴趣;二是贴近儿童的阅读形式带给人的兴趣;三是其价值取向、艺术审美的内涵赋予人的兴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位, 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改变学生原来的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充满功利的课堂阅读教学状态, 尊重学生天性, 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拓展阅读内涵, 并在阅读中积淀语言文化, 引发创新天赋, 和谐个性发展。
阅读教学, 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上, 放在“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上, 才能逐步完善新的教学过程方法, 在教师认真备课, 学生进行预习的前提下,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地、反复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 在所有学生都参与熟读的基础上, 教师再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求知, 积极思维, 研究问题, 参加议论, 发表己见。在此过程中, 教师始终处于“导读”的位置上, 起着提示、点拨、解惑、小结的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后, 要进行巩固性练习, 把知识应用到读写实践中去, 教师的引导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同时, 要注意强化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因素, 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影响,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篇3
一、老师评价
老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对学生采取的是奖励星星的评价方式。每周评价一次,评出表现出色的前十五名、进步的前十五名进入班级明星册并每人发一颗小粘贴贴到语文书的明星表里,学期末根据每人所得星数的多少作为评三好学生的依据之一。
1.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在学习中,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待优生,只要学生努力了,我就跟他们说:“努力了就是优,进步了就是优。”使学生对自己的付出感到高兴,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2.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颗闪光的贝壳。贝壳都是发光的,每个学生就犹如一颗颗贝壳,让每个学生不断的发光,是我要努力做的。于是我每次做总结,不光表扬好的,还顾及到各个层次进步的学生,做到这一点很重要。
二、学生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评价虽然很重要,但更多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多给学生创造机会。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寻找机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健康的发展。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从来不安排固定的小组长,而是给每个学生机会。只要在组内考试成绩高,就可以当小组长,同时奖励两颗星;只要默写的好,也可以当组长并奖励两颗星。这样时间长了,根本不用老师安排,他们都很快地、自觉地承担起当组长的责任。这种方法,使同学们明白,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能当组长,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于是,班里的学习氛围非常的浓厚,学生们都在主动地学习。
2.人人参与作业评价,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不断地前进。
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我在作业检查方面做了小小的改革。每天的作业,我首先让学生在组内检查,让学习小组的四个同学都参与,评出组内前一、二名和进步的同学,并加上不同等次的星星。然后再收起来统一检查,这样做使学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作业与别人的作业之间的差别,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时间长了,有的同学的作业写得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学生每天在愉快中学习、生活,真是快乐无比。
让学生快乐感受班级生活 篇4
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只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是我们每位教师应树立的全新理念。下面我来谈谈本学期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亲近学生,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最深的体会是“只要你全心全意地爱孩子,孩子们就会爱你,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们”。我总是寻找时间、寻找机会接近孩子们,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对他的亲近和“爱”。我觉得这是我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
教师再辛勤,在班级的管理上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时时督促。所以我观察发现一些做事认真有责任心的学生,把各项工作详细分配给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又可以把班级管理细节化。学生在中间,最了解学生的是学生,管理最细致,最到位的还是学生自己。放手让班干部用学生的管理方法大胆地进行班级管理。让其他学生感觉到班干部的权威性,让其他学生意识到班干部纯粹是个小老师的形象。小干部们朝气蓬勃地进行工作,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人有岗,个个有责,既协助了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又锻炼了学生的才干。
三、我的评价策略----激励和表扬
我觉得班主任在工作中不但要做到“脚勤”、“眼勤”,更要做到“嘴勤”。要用嘴举起表扬的武器,让学生经常从你的嘴中得到安慰,得到肯定,得到快乐,得到力量。“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师为你们喝彩。”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四、动脑筋巧设计,多种途径教育
在班主任面前没有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学生、必须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我深感做一个好班主任是需要多动脑筋想办法的,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感到学点创造性思维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从大的方面来说,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办法、参加学校、年级的各种活动、组织班级活动都需要我们动脑筋精心设计;从小的方面讲,对学生的表扬、批评、鼓励也需要我们动脑筋。每当我的脑海里出现一个新念头时,我会马上把它记下来,并尽快付诸实施。
四、积极争取荣誉树立集体的信心
朝气蓬勃的集体能为每一颗心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默默无问,无所目标,连大人的锐气都会被磨光,更何况孩子呢?无论是什么活动,我都带领学生去积极参与。给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心尽力,不轻言放弃。主题班会是第一次展示班级风貌的机会,大家经过精心策划,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课老师的评价第一次让学生欢呼雀跃,原来我们也能行,我和学生默默树立了更远的目标。每次活动结束,学生会问我“老师今天我们很棒吧!”这样的心叫共振。大家能为集体的进步而高兴,为成为班级的一员而自豪不已。敢想敢作,学生自信的力量促使他们挖掘出了更多的潜力。
每当看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我也会忘情地感觉自己和他们一样在不断地完善,也有成长的喜悦。教学相长,息息相关。从学生身上我也能够看到对自己的期望。我的心愿与孩子们的梦想一同飞翔!
总之,学生在不断成长,情况在不断变化。班主任工作锁碎、常新,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但有一条是有规可循的——只要爱岗、敬业、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多动脑子,不忘用好习惯要求自己和学生,就能带好班,能在工作中体现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让孩子享受活动乐趣 让快乐走进班级生活
中国有句古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光从书本中学习,理解感悟得还不够深,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有所体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多开展些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发挥学生潜能,也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及爱好特长,还是架起师生沟通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应该用创新、辨证的观点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充分享受活动乐趣,让快乐走进孩子们的班级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思考,活动中成长。那么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开展呢?结合我班本学期开展的一些活动,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以学校活动为龙头——确定班级活动的方向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教导处、体育组常常是学校课内外活动的布置者和组织者,他们常以竞赛形式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及活动内容。本学期我班就以学校活动为龙头,确定了班级活动的方向,开展了班内的体验生活活动、听力竞赛、跳绳踢毽比赛、讲故事比赛、独唱独奏比赛、数学应用能力竞赛等等,根据班内的活动情况,选出优胜者参加学校比赛,不仅体现了公平竞争的思想,也为一些特长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及锻炼的机会,还为班级争得了一定的荣誉,同时全班学生也可从中得到一些教育、启示,了解学校的活动精神。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本学期,我班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体验生活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国庆长假期间,我布置了“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要求学生任取七天中的三天,向父母申请当三天家,再进行如下“四步曲”:
1、核算三天当家期间需购物品及所需的费用(包括买菜、油、盐、酱、醋等一切开销)。
2、拿物品清单及价格表、总价表等向父母支取三日所需开销,征得父母同意,开始“小当家”体验活动。
3、自己买菜或自己决定为家中添置物品,做一切家中原来当家人要做的事。
4、总结自己三天的当家体会,并写成日记。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匪浅,了解了许多当家的学问,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因为我的帐没算好,以致于三天家当下来,原来预支的钱不够用,还大大透支了,这使我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心以后好好数学。”也有同学写道:“我到菜场买菜,不知道还价,也不知道挑菜的学问,让菜贩狠很地宰了一笔。这让我知道了货比三家的重要性。”还有同学写道:“一到菜场,一闻到那味道,一看见那么多的菜,不知道买什么,最后只能跑回家叫来外婆一起买菜。”等等。总之,这项活动让孩子真正走入了生活,让他们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学问。
二、以学科要求为根据——感受祖国文化的底蕴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根据课程目标对三年级学生提出这些方面的要求,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又是他们的语文教师,为此也设计开展了多种活动,如:课本剧表演,课文朗读比赛,诗歌诵读会,读书交流会,查字典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样他们不仅学得多,学得舒服,而且学得也很扎实,这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竞争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新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为了使他们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我班开展查字典比赛,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两种,预先给他们一个礼拜时间准备,学生兴趣很浓,夺冠的信心也很足,他们认真地准备,有的同学为了加快查字典速度,甚至把音节表也背了下来,这一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最后储志超、卫立啸、王璐以较快的速度与极大的正确率取得了此次竞赛的冠军,其余同学的进步也非常大,消灭了不会查字典的现象。
三、以学习实况为依托——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受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三年级学生比较贪玩,为了玩总是把作业草草做完,因此作业中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较多,留下了许多粗心的影子,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班开展了“比比谁最细心”的活动,与谁比?与同学、教师比。比什么?比谁写的错别字最少。活动开始前先画好记载表格,上面写好每位同学的名字,教师也不能例外,教师批作业过程中不仅要批出对错,还要圈出错别字,将每人相应的错别字数填到表格相应的位置,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发现有未被教师批出的错别字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写的错别字也填到教师的名字后,一星期评一次。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细心作业以及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大大地减少了错别字,还能促进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认真批改作业。
四、以身心健康为目的——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
作为班主任,平时应细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同学应及时帮其疏导,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在班内营造出一种健康成长的氛围。本学期,根据我所观察到的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本班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假如我是失败者”“不想学习怎么办”“我学解放军叔叔”“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等活动,大部分以班队活动形式进行,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产生的。
例如:前几天,我发现我班的王璐同学不大对劲,原来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常常能让老师为之惊叹的好同学,居然上课只顾干自己的事,连头也不抬,下课也不见他与同学玩,而且作业马虎,错误很多,与他妈妈联系后才知道,原来最近举行的校级三年级听力比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竞赛,他都认认真真地准备了,却没取得丝毫成绩,数学竞赛成绩还特差,自尊心很强的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又加上随之而来的学习班委竞选落选更使他感到灰心失望,学习劲头不足了,也不愿和同学多交流了。了解这一情况后,稍作准备,我便让班长主持在班内举行了一次班队活动,以与王璐差不多经历的“小云”的案例导入,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对“小云”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从刚学过的课文《第八次》中的布鲁斯说到失败了一千多次才发明电灯的爱迪生,从发现镭的居里夫人又说到推出质能方程的爱因斯坦,还有的从父母的经历说到了自己的经历,滔滔不绝,气氛非常活跃,被这种气氛感染,渐渐地,王璐也融入了讨论之中,他还说:“一个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能灰心失望,不能自卑,要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这几天又看见他活跃在课堂内外了,我心里也很高兴。
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
五、以个人爱好为特色——搭建体验成功的舞台 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影响,三年级学生一个较大的特点还是好表现,他们喜欢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自己的爱好及特长,看到别人羡慕的眼光或听到别人的称赞,他们会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这滋味将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去练本领,使他们更爱自己的爱好。因此,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为他们搭建体验成功的舞台。为此,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比比谁的本领强”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擅长书法的同学当场奋笔疾书;爱好写作的同学在现场仍文思如泉涌;喜欢舞蹈的也当场自编自导地扭了一段,而爱唱歌的同学更是可以高歌一曲了,还有同学朗诵诗歌、讲故事、说笑话、吹口琴等等,节目只只精彩,各不相同,这个人爱好的展示,让同学们充分享受了活动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提高了他们培养特长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篇5
有时候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评价却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永远都是最有力量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变化情况,要特别重视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进步的程度,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激励性评价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这种评价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老师努力去发现和引导,正确地予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就会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确的评价方法是增进情感、融洽师生关系的柔和剂,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能够通过有效评价来加深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一】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八中学季春芳老师班里有一名叫媛媛的女学生,这名学生是个插班生,英语基础很差,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26个字母还读不准确,这也使她很自卑,课堂上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有一天,季老师上课时提了一个问题:“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l came in?”正当季老师巡视全班寻找学生回答问题时,突然发现平时从不举手的媛媛迅速举起了手。季老师感到很吃惊,同时也感到很欣喜,于是,立刻点名让她回答。媛媛红着脸站了起来,但却低着头一句话没说。
看到媛媛的窘态,季老师感到有些纳闷,不会怎么还举手呢?带着疑惑,季老师让媛媛坐下了。课后,季老师找到她,问道:“媛媛,今天你不会怎么还举手呢?”
“老师,同学们都说我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我也想举一回手,没想到你却叫了我。”媛媛怯怯地说道。
看着她那羞怯的目光,季老师能感到她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于是,就鼓励她说道:“你今天表现得很出色,你能把手举起来,就是很大的进步。”说着,取来了班里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在课堂表现这一栏目里给了她一个积极参与奖——一个漂亮的千纸鹤。媛媛的脸上马上出现了灿烂的微笑,心中有了自信。
第二天的英语课,季老师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媛媛,发现她听课很认真,一直在积极努力思考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每当她举起手,季老师都尽力把机会留给她,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还给了她一个智慧星——爱动脑筋奖,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以后的课堂上,媛媛变得爱思考了,也爱举手了,不再那么羞怯,渐渐开朗大方起来,而且越来越喜欢和季老师接近,经常到办公室问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飞跃。
教师节的时候,媛媛送给了季老师一张贺卡,上面写着:“老师,您的目光和语言让我感到亲切,我喜欢上您的课!”
【案例二】
平等可增进师生情感,每个学生都渴望平等,既希望有同学间的平等,更希望师生间的平等。所以,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的罗德瑛老师常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评价老师。
在教《在南极的日子》一课时,读这篇课文前,罗老师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然后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
学生们兴趣大增,立刻来了兴致,稍加思索后,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罗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完后,又让学生给予评价。
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
“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今天,纪念标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
听完学生的评价,罗老师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
学生们高兴极了,有的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有的竖起了大拇指。课堂气氛非常融洽。
还有一次,罗老师讲《我们家的猫》一课时,当学生们读过课文,评论过文章内容以后有些倦了,听课情绪有些低落。为了让学生们继续认、真听课,罗老师说:“刚才,你们的读书气氛感染了我,老师也想读了,请你们来当评委,给老师点评点评。”
一听说给老师点评,学生们立刻来了精神,个个端坐,凝神静听。
罗老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用脸碰(蹭)你的脖儿;在你写作时,跳上桌来,在你的稿纸上印上几个爪印(小梅花)。”罗老师故意将其中两个词读错。
罗老师刚读完,学生们就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爪印’。”
罗老师故作惊讶:“哦?‘蹭’不就是‘碰’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猫爪印’吗?反正都一样!”
学生们立刻反对:“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评委们,得找出充分的理由说服我。”
学生1边说边做动作:“‘碰’就是这样挨一下,而‘蹭’是这样轻轻地摩擦。”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学生们大笑。
“你用动作表示,真形象,看来这两个词是有点不一样。”罗老师评价。
学生2发表意见:“‘蹭’比‘碰’有感情,我跟妈妈撒娇时就是用身子在妈妈怀里蹭来蹭去的。”刚说到这儿,学生就笑起来,这名学生急忙解释,“别笑呀,我是想说,猫用脸蹭作者的脖儿,说明猫与主人很亲热,在向主人撒娇呢!”
“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说出的话很有说服力。”罗老师又适时给予评价。
罗老师鼓励性的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开始发表意见。
学生3说:“我还可以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感情。本来,在雪白的稿纸上留下猫爪印是件让人恼火的事,作者却把它看成美丽的小梅花,说明作者特别喜爱猫。在他眼里,猫什么都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再淘气也可爱。”
罗老师夸赞道:“真了不起!把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都给体验出来了。”
学生4说:“我补充一点,猫爪印确实很像梅花,说明作者观察事物很细致。‘小梅花’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了情感,这个词用得妙。”
“不仅体验出情感来,还品味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我彻底地服了。你们真会读书!还能给我一个机会重读吗?”罗老师伸出大拇指由衷地赞叹学生的理解力。
“可以!”学生们高兴地喊道。
于是,罗老师再次充满感情地进行朗读,读完后,学生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谢谢!从你们的掌声中我知道自己进步了。看来领悟了课文内涵后,书才能读得更有感情,更动人。谢谢你们的启发和鼓励!相信你们一定能超过老师,谁来读?”
“我,我……”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要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再次高涨。
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一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评价话语,却是学生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它不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因此而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进而在师生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案例一中的媛媛本是一个内向、自卑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她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害怕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这种学生与老师总是有着心理距离。当季春芳老师发现媛嫒举手却回答不出问题后,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夸赞“你今天表现得很出色,你能把手举起来,就是很大的进步”,并给了她一个积极参与奖。
老师一句简单的夸奖,让媛媛有了信心,开始有勇气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了,而罗老师也不时地给她机会,让她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媛媛变得越来越爱思考问题,罗老师又对她的表现给出了评价——奖给一个智慧星。老师不断的鼓励性评价使媛媛受到了鼓舞,使她的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再不是那个自卑内向的小女生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喜欢接近老师、爱学习的好学生。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更何况一个在别人眼里并不优秀的学生呢?他们的心灵更需要老师阳光般的评价。老师一句平常的评价、一个小小的举动,在学生的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不要吝于评价学生。
案例二中的罗老师却是用另一种评价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师生关系的,那就是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来评价老师。
当发现学生上课的热情不再高涨后,罗老师机智地用“故错法”引导学生来评价老师,评价的主客体一互换,使原本有些沉闷的课堂一下活跃了。
学生一听要给老师点评,首先,更注意倾听了;其次,在指出老师错误时,要仔细阅读文章,还要认真思考。这种“看似无心胜有心”的引导,使学生的阅读一步步深入,不仅领悟了文章内涵,还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甚至探究到了写作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上罗老师的课,因为在罗老师的课堂上,他们能像主人。这就是评价的力量!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近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课堂上开始焕发出人文气息。但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或是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脱节,评价简单、粗暴、死板,导致学生不自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创新,影响了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善于评价学生。
1.评价语言要准确、到位
在评价学生时,应特别注意,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有师生相互关怀与尊重,形成积极的互动,评价才会发挥作用。
比如,评价学生朗读情况时,可这样评价:“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等;有的学生解题方法新颖,可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孩子”;有的同学学习有进步,可评价:“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等。
评价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和导向性,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如果评价不分内容、形式一概而论,且都冠以“好”和“不错”的评语,就会使评价失去价值,起不到任何情感沟通的作用。
2.评价要及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评价的时机,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以便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及时给子鼓励性的语言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在安全、宽松的氛围下,消除恐惧心理,下次继续大胆发言。
3.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往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就不但能避免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而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热爱老师,以更大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
4.评价语言要讲究机智有趣
学生都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机智幽默有趣,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5.评价手段要多样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可以运用眼神、动作等体态语言。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评价手段的运用会产生极好的效果。
如上课时,有的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老师就冲他微笑,点一下头;有的学生搞小动作,老师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摇摇头;有的学生做题又快又对,老师可以冲他竖一下大拇指;有的学生回答问题非常有趣,容易使同学们开心,老师也来开心一刻,这也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这些无声的体态语言评价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同样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6.评价内容要有突破
对学生的评价不要仅仅停留在对错上,更要评价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要通过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知识和能力之外,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好品质等。
比如,对一个发言非常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这样表扬:“你不仅概念清楚、用词准确,而且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品质。”
7.评价主体要突出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只限于“老师评学生”,还要把更多的评价权交给学生,开展师生、生生互评,这样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人对己的认识、增强评价意识、提高评价能力的同时,还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老师的教学魅力,更好地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宗旨。8.评价中也要有“批评”
所谓批评是指在抓住契机分析问题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师和父母对他的期望。激励不等于只表扬不批评,适时适度、科学慎重地运用批评,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更加敬仰老师,加强师生关系。
同时,批评还可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实现自我教育,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评价学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学校,教师几乎每天都要对学生作出评价。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讲究评价策略,就可以使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还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加深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评价的具体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单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提升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那么,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如何做到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 1.赏识式评价
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要关怀学生的成长,理解和体谅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们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
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为学生的进步喝彩,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体会到做人的尊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被人尊重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反过来去爱老师。2.期待式评价
任何—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存有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注重评价的层次性,以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
对学习有困难、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得一般、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根据情况作出期待性评价。对一个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体验都是全新的,正因为如此,出错是难免的,教师要有信心,要充满期待地帮助他、引导他。
在老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更喜欢学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3.包容式评价
学生的情感表现往往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想法,然后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接纳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4.亲近式评价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说明,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亲切情感的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炽热情怀时,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和爱戴。
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点燃学生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便会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
这种亲近式的评价能迅速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习惯。
5.帮助式评价
有时学生的回答是错的,当知道自己的答案出错后,发言的学生是比较窘迫的,如何来帮他缓解这样的尴尬呢?
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回答问题中的错误委婉地进行矫正,如“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可以做得更好”等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回答错在哪里,然后教师再采取点拨或请他倾听别的同学的回答等方法,使学生对问题有较全面的理解。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对老师敬爱有加,还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6.书面式评价
有的学生非常害羞,内向,不善于表达。对于这类学生,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进行鼓励性或表扬式的评价,他们可能会因为受瞩目而无法适应。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作业式的评价方式,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一段鼓励性的文字,或用委婉的语言文字指出不足或缺点,以及改正方法,这种评价可能会使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乐于接受。通过书面评价,既可以加深师生情感,还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7.互换角色的评价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催化剂,学生既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如果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这样一来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篇6
这一个多月来,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有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尝试和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就像鲁迅所说的“掌柜是一幅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师生关系并非掌柜、主顾与店小二的关系,所以不要搞得森严壁垒。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当然,在打破旧的规范的同时,要让学生形成新的规范,如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这样,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可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
二、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
俗话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只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让孩子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乐学到要学到爱学。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几个关系亲密的朋友走到一起,自发组成一个小集体,大家推选核心人物当组长。在这样融洽,有共同语言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快乐是肯定的。
其次,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之中。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游戏。这样,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的汉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
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在学习《数字歌》这课时,我出示了一幅自制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进行说话练习,不一会儿,一首儿歌诞生了。老师趁势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背诵这首儿歌《数字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今天的背书能手。同学们一看,这不就是我们刚才“说”出来的儿歌吗?顿时,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要背下来。这时候,我又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用身体动作来表演《数字歌》,同学们的劲头非常的高,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三、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都是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评价方式有多种多样,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回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另外,我还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小红旗、五角星等,一段时间后让他们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当然,我们还可在家长面前表扬他的孩子,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我尝试进行了“小学生生生互动习作评改研究”, 把作文批改的任务交给学生, 由教师引路, 学生互批互评互改, 然后进行二次习作,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赏识中感受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 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在作文评改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 更重要的是要不适时机地积极引导, 引导他们学会欣赏, 以赏识的目光去审视同伴的习作, 挖掘其“闪光点”, 用不同的形式及时加以肯定, 或是口头的, 或是用符号、激励性语言。这样, 学生从同伴的评价中便会感到一种成功的快乐, 尤其是学困生, 哪怕是一点点, 但这种喜悦, 是文字无法表述的。
班上有个叫李祥的学生, 他向来写话都语句不通, 作文更是写得颠三倒四的, 所以谁都不愿和他互批习作。为此, 我大动一番脑筋, 让一位班中习作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同学来与他合作, 鼓励他要学会赏识。我适时地加以指导。一次, 在评改课上, 我正在巡视。突然, 李祥兴冲冲地跑过来, 两手挥着习作本, 扯着嗓子嚷道:“老师……戴小宇说我这儿写得生动。”呵呵, 瞧他欣喜的模样, 如同中国男足进球一般。教室里顿时无声, 八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他手中的习作本。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头, 接过本子。“我的老爸在家十万火急, 一会儿说要起诉送报员, 一会儿又说要告送报员, 一会儿工夫就气得两颊绯红, 就连袜子也从后脑勺掉了下来。”语句虽说有些问题, 但把老爸着急发火的模样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举起他的手, 兴奋地说:“李祥、戴小宇, 你们都是好样的!”随后, 我将此处在班中做了评讲, 全班爆以热烈般的掌声。
二、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建议中体验快乐
作文的生生互动, 要求每个学生既要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又要发现别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才能起到使学生知其然, 并知其所以然的作用。在苏教版第六册《习作3 我的发现》 一课习作的评改过程中, 教师让同学们介绍他们各自对同桌作文的评讲意见时, 一后进生对同桌 (优等生) 提的其中一条修改意见是 “你能精心选择材料, 内容生动有趣。如果将蚂蚁搬雪饼的动作再写具体些, 就好了。”顿时, 班上同学都对他报表以热烈掌声, 表扬那位后进生评讲的成功之处。当时, 他兴奋得差一点要跳起来。如此训练, 学生的兴趣、写作水平怎能不提高?
三、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展示中享受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在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中提出“重视修改, 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 念几遍, 对修改大有好处。”老师应把更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 把更大的空间让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评改活动中, 去亲身体验感受, 欣赏辨析, 学会倾听, 学会沟通, 学会互助, 学会分享, 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读给同组同学听, 让大家共赏, 可以说一说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情况, 并征求大家意见, 寻求最佳方案。可以请优等生充当“小老师”, 帮助其它同学。中等生可以从优等生那里有所收获, 也能对后进生有所提携。中下等生往往难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但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 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愿望。师生要加倍关注后进生, 让他们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一句话、一个词, 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读给大家, 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增强习作的信心。
二次习作后, 我让学生再次互相阅读, 让其检验文章是否达到了评改的要求。对于写得出色的文章推荐到学校和其他各级各类的刊物上, 鼓励学生大胆投稿。
四、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实践中习得方法
在学生有了评改兴趣的基础上, 我还不失时机的教给他们具体的使用符号和下眉批、写总评的方法, 然后印发一些评改范文, 引导他们的反复阅读、仔细揣摩, 掌握评改的要领。
为消除学生多年形成的评改的依赖性, 化被动为主动, 化消极为积极。使此项活动能深入持久下去, 我还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坚持互评互改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如印发优秀习作和优秀评语, 进行评改观摩, 评选最佳评改小组, 等等。
另外,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次评改, 除一般要求之外, 我都要提示批改重点, 然后再巡回了解每个评改小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有目的、有重点地参加一两个小组的评改, 以便掌握学生思维的流向, 及时予以点拨,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 活跃、发散学生的思维, 同时为正确引导班级共议获得相关信息。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的点拨、指导得法, 使评改一环紧扣一环, 环环深化, 学生的习作水平和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就有显著提高。
总之, “让学生成为习作评讲的主人”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灵魂。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互评互改, 是评价习惯的培养, 也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变为“快乐天使”!
摘要: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我尝试进行了“小学生生生互动习作评改研究”, 把作文批改的任务交给学生, 由教师引路, 学生互批互评互改, 然后进行二次习作, 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赏识中感受快乐”“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建议中体验快乐”“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展示中享受快乐”“让学生在互动评改的实践中习得方法”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互动评改,快乐,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 篇8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一旦对写作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带着兴趣进行写作学习与训练,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知识的拓展延伸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都有好奇心,探知未知世界能激发极强兴趣。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后,我为学生们播放了“铅山畲族风情”宣传资料,并邀请了一位畲族朋友给学生们讲解畲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这样,学生从更多的层面了解了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并积极的参与到提问、讨论活动中。之后,我要求学生以“我家乡的少数民族”为主题进行写作。学生这时已经对写作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想法,不再找不到破题方法,写出的作文也自然有血有肉、抓住中心。
轻松的互动游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写作游戏能够把写作教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自我介绍”写作主题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匿名将自我介绍写下来,收集起来后在课堂上开展“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分别领取一些学生的习作,讨论是谁的自我介绍,最终比较哪一个小组猜对的数目最多。游戏后,教师指导学生对介绍的比较成功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对需要改进的习作进行讨论与补充。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游戏,可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积极的鼓励肯定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作文,大多是进退维谷,无从下笔。在这一阶段的写作作品,一定会经过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面对不够满意的学生习作如果一味求全责备,甚至不屑一顾地全盘否定,会使学生对写作失去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甚至发展为对写作的怨恨与反抗。教师应当是学生写作之路上的一盏明灯,应对学生的写作多进行鼓励与肯定,努力去引导、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奇感,找到作文的窍门,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
二、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写作同样如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前提是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作思路的流畅是快乐写作的保障。有的学生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无从下笔,其关键就是头脑中没有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学生对素材有了一定的积累量,写作时就能够得心应手,一气呵成,所写文章也不会空洞、令人乏味。在写作教学中,我让学生们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典型的事例记录下来,并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换与交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写作素材,学习了写作技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增加阅读量以外,素材的积累更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把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生活性。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写作学习时,很容易将习作写成流水账似的文章。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的要点,教育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并学会提出问题,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观察的重心。例如:在《家乡的母亲河》写作教学时,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对县城的惠济河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惠济河的污染问题,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最后结合课文《珍珠泉》,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和对生活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除了观察力以外,想象力同样是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将获得更多的写作内容。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应将学生们的写作内容限定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同样能够获得写作素材,开拓写作思路,实现快乐写作。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作者,描述自己为什么会独在异乡,又为什么与家人团聚,让学生不限定故事背景时间展开想象扩充。有的学生联想到在外打工的父母,将一篇想象文写得又生命力、感染力,展现了优秀的写作水平。
三、引导写作练习
当观察、积累、交流之后,学生能够很自然的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此时学生面对写作已经能够形成文章,不再苦不堪言了。这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写作训练,通过不断的练笔才能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课本入手,剖析技巧。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课文的写作风格与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剖析,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要求学生仿造该手法进行训练。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描写景物时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把雨中秋天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我在课后让学生练笔,对一个熟悉的场景进行描写,并对“突出细节、巧用修辞”的写作方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加强交流,互改互评。学生在经过训练之后,对写作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写作,而应该更关注于如何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在这一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学生互改互评”活动:通过浏览学生习作,统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次写作训练的重点,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典病文,隐去作者姓名后,让学生对该文章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展开交流,“对症下药”,对病文进行修改。通过大量的互改互评训练,不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还能让学生养成写完文章好主动进行修改完善的习惯。
每日练习,记录点滴。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写日记也是一项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学生进入写作学习阶段之后,我要求学生通过写成长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每日生活的感受和感悟。成长日记的内容灵活自由,能够保障学生的日常写作训练,并且能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最终,使学生的写作由点及面,形成优秀的文章作品。
优秀作品,积极鼓励。小学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训练的同时,我们应当对其训练成果进行肯定。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设立了“最佳作品奖”,用以鼓励在本次写作练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设立了“最佳进步奖”,以让一些写作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对于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我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媒体投稿,让其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快乐与荣誉。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推荐阅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10-26
让学生感受思考的快乐08-03
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09-23
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快乐09-06
让学生感受心灵的春天05-29
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爱07-04
让学生感受成功08-30
让学生感受想象之美06-25
让学生感受语文美07-07
“流动科技馆”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