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2024-09-27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共12篇)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篇1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与运用教学资源,对历史教学进行完善与补充, 打造更具活力的素质化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深入推进历史教学工作。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积极尝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简要论述。

一、 运用网络建立共享平台, 提供历史学习详细背景资料

对于初中生而言, 历史学习中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对于提高理解效果具有较大帮助。但 是由于时 间以及条 件的限制 , 学生往往 无法获得 更多的学 习信息, 教师应当在这一方面提供帮助,将系统搜集整 理的教学 信息通过 一定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历史学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的方式,将自己所搜集整理的历史学习信息有效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为课堂双边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在班级设置了公用163网易邮箱,向全班学生公布了邮箱名和登录密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后自由登录,下载相关学习资料。笔者在每一课的教学前,将教学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资料发送在邮箱里,供学生下载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共享平台能够有效缩短 学生课后 搜集整理 资料的时间,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历史教材,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 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 课堂之中生动演示补充信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当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的有力帮手,这一优质资源应当被充分运用起来。笔者在历史教学中 , 将多媒体 手段的优 势发挥出来,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表、文字信息 ,丰富课堂教 学容量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理解。例如,在“甲骨文与青铜器”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演示了10多件精美的青铜器, 引导学生对其造型、做 工进行分 析 ,学生无不 感慨古代劳 动人民在 青铜器文 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的形象演示较好地提供了直观感知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够起到帮助、促进的效果。再比如“唐太宗与贞观 之治”内容 的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贞观之治的理解,笔者运用多媒体 手段向学 生对比出 示了贞观之治 时期及其 前后两段 时期国力 各项指标数据的对比,数据的差异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样的形象对比可以让学生立 体感知这 一时期发 展的显著成就,强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 运用专题活动增强感知, 发挥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功能

历史学科除了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之外,还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史为鉴、放眼未来,在历史教学中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对于当今青少年一代的 健康成长 具有更为 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内外不稳定因素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历史教学更应 当承担起 青少年爱 国主义教育的重任。笔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专题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中 ,笔者开展 了“今日之 中华民族”专题 讨论活动 ,向学生出 示了我国当前 在经济、文化、教 育、科技、国 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图表、数据、图片等形 式为学生 展示出一 幅中华民族崛起之图,增强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以抗日战争题材影片片段与我国海军 巡防钓鱼 岛的视频 短片作为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和叙述,进一步加深“中华崛起”的自豪感,同时也深切体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了学生内心 努力学习 、建设国家 、强大民族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教育成效。

四、 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 除了要抓 好课堂环 节之外,还要积极拓展空间,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亲身感悟和增强 感知 ,达到巩固 理解、受到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战”内容的教 学后 ,由于初中 生与这一段历史时期之间没有交集,客观上也没有印象 感知 , 学习理解 不够生动 形象。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进行“爷爷奶奶眼中的文革”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向自己的爷爷奶奶辈了解那一段历史。在调研活动中,学生获取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而且绝大多数资料都是发生在自己所生活地区的事情,宛如时光隧道回到了从前一般。大呼隆生产模式、农业学大寨、产量放卫星、亩产万斤等等,这一特殊时期出现的畸形产物,从爷爷奶奶的嘴中讲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文化大 革命的直 观认识。 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分析这样的发展状况对国家经 济与社会 发展造成 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哪些警戒意义等。学生在调研活动之后写出了专题报告 ,从文化大革 命的思想 根源、破坏性以 及警戒意 义等方面 表达了自 己的观点 ,较好地理解 了教学内 容 ,同时提高了思维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 , 在初中历 史教学工 作中,各方面的资源都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教师应当重视并发掘和运用这样的资源,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篇2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统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这是吴非老师在他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孩子的妈妈,这段文字我读了好多遍,让我久久回味,深深的向往。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我的孩子,都能够像吴非老师书中描写的那样,可以伴着笑声,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的天性,从小学开始,分数成了一道无形的枷锁,高悬在老师和学生头上。“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本该是轻松的课堂,因为发分数而不得不“填鸭式”的教学;本该是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年,却因为分数而老气横秋。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开拓精神、吃苦精神,都在一步步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在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之后,却让我突然发现,作为一名教龄20多年的老师,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称职的教师!吴非老师用一个个信手拈来的小例子,一句句充满温情的话语,如同七月盛开的栀子花,清凉而温柔。他没有教育专家的谆谆教导,没有高深的理论,难懂的词汇,倒好像和朋友聊天,却让我明白:做为一个老师,我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改变和努力,让我的学生爱上学习、快乐地学习!

在“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段中,吴非老师说,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如果学生不知道,我们要知道;如果学生知道,我们要比学生知道的多;如果学生知道的多,我们要比他们分析的透彻;如果他们分析的透彻,我们就要比他们总结的有个性”,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亮学生面前的道路。

“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多么温馨的标题啊。是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直接授课的教师大约在60位到90位。那么,在学生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这60到90位教师,他能真正记住的有几个?记住的这些中,又留下了怎样的记忆,美好的亦或痛苦的?回想起教过我的教师,他们中的一些至今仍无比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清晰到他们的眼神、手势、笑容、乃至说话声音的高度。这些记忆,关乎课堂的,少之又少。关乎课的内容的,没有。即使他们中不乏全国名师,即使是录像课、公开课。记住的是什么呢?记住的是老师的口头禅或轶事,老师的品德和气度,这些留在了记忆深处,泯之不去。我自己也教过了三届小学毕业生,我常想我给学生留下的记忆是什么呢?在路上常常遇到教过的学生,尽管他们的身高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在我面前,依然像从前一样,并没有太多的疏远。他们回忆的,也很少是我在课堂是如何如何,更多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他们犯了错我没有告诉他们的家长,比如发现了他们有“早恋”倾向的小纸条我没有当众宣读,比如我把课堂搬到校外,让他们观察大自然……如此等等。通过这些真情流露让我明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的尊重,要比家长式的威严有用的多。

“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这些,好像也都是很小的事情,可是让我们自我检讨一下,我们都做到了吗?对学生,有没有过讽刺的话语,刺痛他们幼小的心灵;有没有拍案而起、声嘶力竭的高分贝,刺痛他们纯真的眼神;有没有过打断他不完整的述说,让他露出失望的表情……古人把学生称做“弟子”,简单的从字面来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成:把学生当作“弟弟”和“儿子”?再或者说,把学生当做亲人,去尊重,去体贴,去关心,去爱护。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可以真正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爱上学习、快乐地学习。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篇3

关键词:体育兴趣;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体育在高考升学中并没有这一科目,所以,大部分学校只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而大大减少学生的体育课,甚至有的高三年级不开设体育课。使得体育课程,在整个高中教学过程中都处于末位,导致错失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最好时机。

2.学生缺乏体育情感培养

在教学中,学习任务和升学的巨大压力,社会与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忽略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要性,遏制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是学生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会很快理解教学内容,领悟到动作的要领。

3.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和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授课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很难适应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组织形式上方法单一,达不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因此,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

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优秀的体育本质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要从小培养起爱“玩”、会“玩”的习惯,教师再加以鼓励,学生的体育成效自然就越大。

在高中体育课程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应十分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意志。在确定好课程目标的同时,还要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个性发展,更要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能积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锻炼,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为今后的体育运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的学习兴趣是与学生对体育学习密切相连的,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过少,会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当学生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学习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健身运动兴趣也就越浓厚。

三、兴趣的原动力

1.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再加以引导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只要能让学生参与活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并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身心,促进师生间情感的培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在乎和关注他们的;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同时也对教师大有裨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只要体育教学敞开心扉,热情与每一位学生沟通,那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拥戴。

2.尊重学生意愿,开展选项教学

经笔者调查研究,目前大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目前有三种原因居多:怕累、没有喜欢的活动和不习惯等。虽然,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中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他们在对体育活动的淡漠与缺少爱好却是主要的原因。

学生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兴趣爱好,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地加以引导,进行选项教学,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些选择性的活动,适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被动学的局面得到好的转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快乐学习。并且可让学生将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最大的释放。这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方面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并逐步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的运动习惯。

3.按兴趣分层次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一竿子赶一群鸭子”的现象概括,而学生的个体往往是存在差异的,对于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来讲,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不仅只是与他们的身体条件、知识技能和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经历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他们的遗传基因等密切相关,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之间运动需求的不同。

“一竿子”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难以区别对待,学生往往会出现“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消”的现象,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层次教学”,发现学生的技能掌握较好,并且在课堂和业余的练习中较少出现运动伤害。因此,“层次教学”更有利于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因此,我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创新研究,并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自觉地去参与体育活动。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篇4

一.以学生为本, 快乐探究, 强调探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构建与知识的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 而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 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 自约性、自主性还不强, 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因此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既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也要教师的指导,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1、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探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 这是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最大的不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通过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主体探究和主体的发展反映出来。

2、学习探究的过程要体现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素质教育则要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的知识获得, 靠的是自己的主动探究,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3、信息交流过程要体现互动性。探究教学强调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或班级的合作学习探究, 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不同的是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 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获得表现的机会, 从而激起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

4、师生关系要体现和谐性, 同时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二.抓住时机, 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 (知觉、记忆、思维等) 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 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 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即动力系统, 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 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 当需要得到满足时, 就产生情绪的快感, 这种选择性态度, 称作兴趣, 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 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 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 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反过来说,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 往往需要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 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以确保教学目的的达到。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 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的持久性, 是掌握知识, 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才能不断积累知识, 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 能腐蚀孩子的心灵和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 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篇5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觉、验证、应用,从而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所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我在执教新教材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体验教学”的魅力。

一、从学习生活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亲切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成人随意图画。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自己的知识。“生活即课堂”。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

例如,我在执教《三国鼎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人物,唐朝大诗人杜甫赞美他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你印象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学生齐答诸葛亮)

学生1: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刘备打下一片江山。

学生2:我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诸葛亮非凡的军事才能。

学生3:我知道诸葛亮一生用火攻,如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等,但这种手段很残酷。

关于诸葛亮,学生已经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了很多,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也是许多学生非常喜欢的人物,同学们感到亲切,每位同学都能说,都会说,都愿意抢着说,从而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最佳状态。他们兴趣盎然地跟着老师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有了“生活味”,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逐渐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和意识,体现“历史原于生活”的理念。

二、在展示活动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美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之心人皆乐之。成功感是学生获得心灵自由的最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我们应该为学生努力搭建展示自我、创造发展的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

例如,我在执教《秦王扫六合》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下荆轲诀别燕太子的画面。

一位学生是这样描绘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站在易水岸边,与燕太子诀别:请同学们想一想那壮别的情景吧――易水河畔,风凄水寒,一片白衣白帽,何其庄严肃穆!此刻,悲歌四起,萧声低徊,壮志赴死,一去不回,易水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是何等荡气回肠的一幕,这是何等令人颤栗的一幕,易水悲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这一场绘声绘色的场面描叙,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同置身于特定场景中,产生诸多想像,引起情绪的感奋。在本课中,我充分给了每一个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空间,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像,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想像出许多不同的情景,并纷纷描绘自己想像的画面,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同时还注意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认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

三、在角色互换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蓬勃

好的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在给同学们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我尝试设置悬念,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某某,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有了兴趣,便有了热情,学生在角色互换中,会从历史人物、英雄人物那里获得自信、希望和力量。

例如:在《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你会不会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为什么?

学生1:会。因为我国当时是封建国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组的自然经济,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往来。

学生2:不会。因为当时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扩张,而经济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中国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御敌于国门之外是不现实的。

学生3:我也不会。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只能是封闭自己。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曾经实行“锁国”政策,最终遭到美国等外敌的侵略。

再如:假如你是当时的管仲,你将怎样帮助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

假如你是商鞅,面对反对变法的奴隶主贵族,你会怎么做?

假如你是曹操,你将怎样避免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历史不能重演,但可以假设,在假设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各个跃跃欲试,其探索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 篇6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了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十分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二、课时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语感,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破坏森林所带来的危害,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 分角色朗读课文;2. 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云雀的心愿》教学案例:

师:现在我来考考大家:云雀的心愿是什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很想知道谁学得最认真?)

生:让沙漠变成绿洲。

【反思】 语文教学对话始于问题,因此在教学开始,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记忆类的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回忆。

师:为什么小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呢?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品读并自学课文,填写表格。

【反思】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主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为本节课的主问题,学生怀着探求的兴趣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品评咀嚼,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生:汇报讨论结果

【反思】 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都需要及时而有效的反馈,通过学生的汇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检测,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之所在。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老师不知道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很好。

师:请同学们同桌纠读课文,为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同学画一张笑脸。

师: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恭喜获得笑脸的同学,没有获得的同学也不要灰心,能告诉老师哪部分最难读最难理解吗?我们一起去攻克它。

生:第10自然段。

师:出示文章第10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并结合图示说一说森林是如何蓄水的?

师:这个部分真难理解,老师也不太明白森林蓄水的原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上台为我们介绍森林蓄水的原理吗?

师:随即在黑板画一棵大树。

生:结合简笔画,为大家讲解森林蓄水的原理。

【反思】 采用参照图示让学生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将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再以“小老师”的身份与同学解说。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云雀去旅游吧!

师:我们的第一站马上就到了。(幻灯片展示图片)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

【反思】 通过展示的一幅幅黄沙滚滚的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沙漠的恶劣环境,从而加深对森林作用的领悟。

师:其他同学用“﹏”画出描写沙漠的词句。

生:黄沙漫天飞舞。

师:哎呀!黄沙漫天飞舞,我的眼睛可睁不开了,你们呢?

生:我们的眼睛也被黄沙迷得睁不开了。

师:你们此刻是什么心情?

生:生气、愤怒。

师:你们喜欢这个旅游景点吗?

生:不喜欢。

师:小云雀的心情如何呢?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生:生气、怨恨,可以从文中“真讨厌”看出。

师:谁来当云雀妈妈读一读第4自然段?

师:云雀妈妈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

生:难过,从“心疼”可以看出来。

师: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生:防风固沙。

师:既然我们都不喜欢这里,那我们就赶快离开吧!快看,我们到今天旅行的第二站:大河。(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结合图片,用“---”画出描写洪水的词句。

生:浑黄、咆哮,像脱缰的野马。

师:看到河水泛滥的画面,你们害怕吗?

生:害怕。

师:请男生为我们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小云雀看到这咆哮的河水有什么反应?

师:老师是云雀妈妈,谁愿意当小云雀和老师表演一下,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做?

生:表演“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反思】 四年级的学生热衷于表现自己,通过让他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更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画面的想象和创造。

师:谁来当温柔的云雀妈妈,告诉我们河水凶猛的原因?

生: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

师:同学们还记得森林的作用吗?让我们来一起读读第10自然段,回顾森林的作用。

生:蓄水防洪。

师:今天的旅行真不愉快,不仅被黄沙迷住了眼睛,还遇到了洪水泛滥。看来,我们还是回森林吧!(出示图片)回到森林,小云雀的感受是什么?

生:开心。

师:森林的作用是什么?

生:调节气温。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森林扮演着什么角色?

生: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情绪较为兴奋时最易汲取知识,采用与小云雀一起旅行的方式学习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一个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步步剥析问题,领悟森林的作用。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里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但老师还想听听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森林的作用读出来。

【反思】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朗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和领悟。

师:在植树节来临之际,你准备怎样邀请你的小伙伴一起去种树呢?小组练习说一说。

【反思】 以一个生成性的问题来实现学生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工、理解和运用。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篇[J]. 教育科学,2013.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篇7

一、不要让孩子累在起跑线上

我们常常在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 他们的起跑线到底从什么年岁算起?这个定义不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看看现在的孩子们, 小学年纪, 书包甚至要赶上他们的体重。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下, 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和题海练习, 好似流水线的机器。放开日常课程不说, 就连属于他们自己的周末也统统被家长的强行安排占满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的时期, 却成为一个沉甸甸的童年。这样的记忆会给他们的将来带来什么, 我们不好下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快乐和自由本来应该是孩子们应该享有的权利。我们不可否认,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 他们拥有电脑、麦当劳和数不清的零食和玩具, 但是他却没有童年, 想想自己小时候的童年是快乐和自由的, 而现在, 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期望, 学校升学率的竞争、教师的考核都把过重的学习负荷压在了孩子们小小的肩膀上, 这样的担子实在不轻。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希望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有能力适应社会的,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 单纯地依靠强压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走向成功未来的起跑线在哪里, 抓住了起跑线的机遇就能成功吗?其实一个人的成功需要长久的历练。这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 如果你在起步的短距离内一股劲把力气用完了, 那么相信到达终点的机会都没有了。这需要长久的耐力, 需要不懈的坚持。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 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要想象有什么起跑线, 从小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喜欢学习, 这其实就已经步入了起跑线。而这样的起跑线才是孩子们愿意接受的。不要让我们的思想太早地压在孩子们的身上, 更不要把孩子累倒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轻装上阵, 相信他们会跑得更远, 飞得更高!

二、站在学生的位置制定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只有在充分理解什么是儿童本位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和学生一起快乐地学习语文, 将教学内容编成各项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融教学、用、练于一体, 形成乐意学习的气氛, 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寓教于乐,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途径和方法, 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希望的活动。在体验中学习语文, “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如“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体验情感”等。这说明, 在儿童本位观的指导下, 体验是新时期最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什么是体验呢?“体验”, 则是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充分运用眼、耳、鼻、口、手等各种器官, 自主参与学习的一种主体实践活动。它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实践活动, 最终达到认识知识, 掌握听、说、读、写技能, 养成语文学习习惯, 乃至形成某些情感、观念的过程。那么如何让体验学习真正走入语文课堂, 使孩子们在体验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呢?

1. 使用多媒体, 展现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课文的内容讲给学生, 把知识点写在黑板上, 学习比较单一, 丰富的课文内容不能展现出来, 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而多媒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效果, 集合了声音、图画、文字等多种功能, 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学生身临其境, 既看得到, 也听得到, 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 对于没有真正见过钱塘江涨潮的农村学生来说, 教师的讲述不能让学生有深入的感觉。可以搜集有关的视频、图片, 进行剪辑和制作, 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出来, 书本的描述活灵活现, 学生身临其境, 以最快的速度走进教学内容中, 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活动。

2. 音乐导入, 营造氛围

悦耳动听的音乐, 带给学生愉悦的享受, 缓解了学习的紧张感, 唤起了学生的情感, 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 音乐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播放一段音乐, 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草原》一课, 一首悠扬动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 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让学生欣赏,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利用音乐导入新课, 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3. 角色表演, 再现情境

儿童是用形象思维的, 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 对于一些情节生动的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模拟情境, 以此形象地展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 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而且能在扮演中体验, 思考, 提高。

4. 开展有趣的游戏, 使课堂动静结合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 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 注意力保持的时间短, 活泼好动, 对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比较感兴趣, 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则不大注意。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把一些知识的学习变成游戏活动。例如, 开火车识字、抽签背诗、对号入座、投篮填空、套圈答题等。这样做能够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并能牢牢记住。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篇8

一、发挥教师艺术魅力,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音乐教学更是如此。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 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 只要上课, 就要忘记所有的烦恼, 使自己的角色归位, 在课堂上我就是一名教师, 我就有义务尽最大努力的去教学生,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用引导的方式间接地提示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这样的方式, 才不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学生没有了心理压力, 也感受到了教师传递给他们的快乐情绪。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上课, 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能让学生的身心都感觉到愉快, 这样的课堂教学会让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今年寒假开学的第一堂音乐课, 由于学生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 同学之间又好长时间不见, 彼此之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情绪高涨。所以一上课, 纪律问题成了上好这节课的“绊脚石”, 要想他们马上收心上课是很困难的。本来想严厉呵斥他们, 但转念一想, 如果我呵斥他们, 纪律是好了, 那这堂课岂不是死气沉沉, 学生还会感到快乐吗?于是, 我调整好心态, 带着快乐的情绪面带微笑走进教室, 主动热情洋溢地向学生问新年好时, 得到了学生整齐的回应“老师新年好!”这时, 学生很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浓厚的兴趣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前提, 小学英语必须坚持愉悦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

一、用体态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法, 但更加强调“双主”作用。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运用体态语, 便能使教学更丰富、深刻。

比如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歌谣:

A cat, a cat,

Is it thin or fat?

It’s fat, fat, fat…

教师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让学生跟着学, 如两只手五指尽量分开, 放在嘴角两边, 分别向两边按节拍平拉, 表示小猫;手掌平放, 手心向下, 上下起伏, 做蛇行走的动作;手掌横立起来, 划出曲线表示鱼儿在游;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竖立在头顶两侧表示小兔子等等。再比如, 让学生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边说边表演, 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 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学生就会在游戏结束后仍觉得意犹未尽, 他们便渴望下一次的英语学习。

教师在教句型“I like this sweater/shirt/jacket/coat/scarf…”时, 露出微笑, 并且手指向近处, 教句型“I don’t like that sweater/shirt/jacket/coat/scarf…”时, 皱着眉头, 并且手指远处, 便能使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和掌握“like”“don’t like”和“this”“that”的用法。

二、营造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或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或启发学生的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学习Merry Christmas一课时, 教师装扮成圣诞老人背着背包, 用“Merry Christmas”与学生打招呼, 并启发大家说“Merry Christmas”, 用此问候语与同学互相打招呼;放下背包, (作出带来许多礼物的沉重状) 让学生猜其中的礼物……教师本人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制作精美的教学用具和实物, 将学生带到了特定的“圣诞节”情景中,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投身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在学习Go Shopping一课时, 教师可创设有关购物的情景, 分别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 课堂就成为了小商店, 购物的情景也就应运而生。一张家庭的“全家福”可以用来介绍我的家庭成员。这样的情景设计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 容易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需要和英语的运用与切身生活息息相关且其乐无穷。

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学习情境, 如在讲“Animals”一课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置动物的声音和动物园的场景, 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学生仔细观察动物, 教师再引出句型, 学生会读了以后, 自己使用句型说出其他动物的特征, 继而让学生通过粘贴句子, 为动物园里的动物作英文简介。这一过程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新的句型。

三、让学生通过短剧表演、编故事的方法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

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 教师在学完每单元之后, 可根据每单元涉及到的单词、句型及文化内容, 精心准备一篇小短剧, 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并能积极主动地表演好自己的角色, 从中也巩固了所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故事,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能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在每一次的story-time, 我总喜欢给学生讲他们熟悉的小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 我要求学生用英语把故事情节编出来, 规定时间是六分钟。随着他们的提问, 我把相关的生词写在黑板上。因为他们急于把生词应用到故事中去, 竟然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掌握了十多个单词, 故事情节也在他们的热烈讨论中产生: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fox.He was very hungry…接下来我便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述这个小故事, 然后开始放录音, 并且让他们模仿录音, 故事内容再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最后我便让他们以第一人称分角色复述, 并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情节上的拓展。这样学生会把故事编成不同的结局、不同的背景并把它表演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兴致盎然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乐于接触英语, 敢于用英语表达, 积极与他人合作,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音乐课到底应该怎样上?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让学生从不喜欢上音乐课到喜欢上音乐课, 这也是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并且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我觉得, 音乐课就应该让学生上得轻松, 学得愉快。本来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上音乐课时感受到一种美的感觉, 特别放松、陶醉的感觉, 真正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化学 篇9

为何十年间, 学生学习化学的感受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经过分析, 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导致学生学习化学兴趣锐减的原因。

一是缺乏学习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 学生正因为有了学习拼搏的目标, 才有学习的动力, 才能尽全力学习。在近年来实行的江苏高考模式下, 化学已沦为非必选学科, 化学的地位明显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特别对于三星级学校的学生而言, 与四星级学校的学生在比拼化学B级率的过程中显然实力不济, 所以很多学生对化学望而却步, 投机取巧, 放弃选修化学。因为高考不考化学, 只需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所以学生对待化学时就不再重视, 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也就不会付出全力去学习。

二是初中化学的地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在今年的中考中, 化学分值已经明显下降, 为了提高中考分数, 学校、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难免会相对下降。对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化学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 进入高中的化学学习, 很多学生会显得一时无法适应, 无法转换学习状态, 学习明显吃力。学习一吃力, 学习兴趣就会降低, 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过程就很痛苦。

三是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现行教育体制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为了能在高考这场战争中胜利而归, 学生承受的压力是无法想象的。为了在高考战争中能获得满意的战绩, 每位学生不得不压缩自身个体的发展空间, 只能转向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特别对于在青春期的学生, 玩乐是学生的天性, 压抑天性带来的痛苦感是何其巨大, 再加上学生此时正处于逆反期, 家长、教师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也重重地压在学生的心头上。众多的压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以上现象, 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减轻学生学习的痛苦, 使其快乐地学习化学呢?通过吸取前辈的经验,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来尽可能使学生重拾学习的快乐。

第一, 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而言, 只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 我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乐于融入学习之中。比如对于化学学习而言, 化学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工具。对于书本上众多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 我尽可能地开足开全, 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 不仅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且在动手、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 尽可能宣扬化学给社会带来的正面作用。

现在信息的多种传播媒介日益发达, 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中经常会报道各种化学物质所产生的危害, 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物质谈之色变, 产生一种恐惧、抵触心理。比如一谈到二氧化硫, 学生就联想到酸雨, 有危害, 躲得越远越好, 从而对化学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想法。所以, 我经常会宣传各种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的福音。比如同样是二氧化硫, 书本报纸的漂白就离不开它。这样, 可使学生认识到各类化学物质只要合理地利用就能给人类带来利益, 逐渐消融学生内心的恐惧、抵触的心理,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接触、认识各类化学物质, 才能更靠近真正的化学, 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 更乐于学习化学。

第三, 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如果一个人始终与失败为伴, 那他的自信心难免会受到打击, 产生失落感, 甚至产生痛苦感。同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学生经常体会不到成功的滋味, 那他对学习就会失望、并感到自卑和痛苦。对于现行教育模式下, 检验学习效果的工具就是通过做题而来。教师在设计题目过程中,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在挑选题目时, 不能盲目简单地随意而为, 必须精挑细选各类题目, 使各种档次的题目都能有所体现, 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才能在学习之地里心甘情愿地快乐劳作。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篇10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性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样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 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距离。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强它们的趣味性,就一定会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1.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兴致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效果更显著。

2.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展开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单词、背诗词等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尽可能地使教学游戏化,不只是乐学的需要,更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

3. 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1. 注重及时的过程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导向。

比如对学生学习中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和做法,即使作业或是回答,没有全对,没有得高分,也应该大力肯定。平时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区分对象,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评价的形式、程度、场合要有所区别。基本的原则就是以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强化优点、促进进步为宜。

2. 注意实施多渠道评价,营造乐学的浓郁氛围。

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同伴发自内心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即使评价过程中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而老师巧妙地引导,也可以使学生在交流评价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数学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是最高涨的,同样也是充满乐趣的。

3. 进行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强化学生的闪光点。

比如组织学生定期评选发言最佳奖、思路最奇特奖、善于倾听奖、善于综合奖、善于协作奖、进步最快奖等。这种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可以大大拓宽表扬的范围,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它不仅能大大强化他们的成功意识,而且会时时激励他们对于数学学科投入更大的热情。数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而如果课堂上能够能适当添加上“趣味”这个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快乐地学习数学,这是新课程的最终目标。

摘要:数学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 就要做到:教学资源有趣味化;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乐中求知;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 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关键词:快乐,激发,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语文 篇11

一、以和谐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程度

教学氛围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定了他们的心思不仅细腻,而且在学习中受环境氛围影响较大。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组织教学工作,缺乏有效的互动,也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从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和谐氛围,教学语言、教学态度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注重激励学生,多给予学生一些表扬鼓励,让学生有效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学习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教学氛围营造,高中生对语文学习会更感兴趣、更加投入。

二、以先进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生动程度

一直以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高中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得力助手。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集先进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各地涌现出来的教改新模式、新理念,可以和自身教学工作紧密融合,达到优化提高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丰富学生学习中的信息,让他们充分领略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大千世界。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方面寻找对教材有支撑功能的补充信息,无论是数据图表还是视频图像,通过课件制作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直观形象的课堂上领悟知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在教学情感营造上下功夫,选取一些情感蕴含丰富的章节,通过多媒体演示的辅助手段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心灵碰撞,这也是增强情感与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

三、以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互动程度

对于高中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当更好地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还是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都要充分兼顾。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进行单向灌输,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设置学习小组、提供思考提纲、组织相互交流、师生互动点评等方式,将教学目标任务贯穿于启发引导教学之中。既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探讨问题的答案,同时又对学生进行思维的点拨、方向的引导,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深入程度的重要推动力。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在小组编排时注重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平均分布,在思考提纲设计中兼顾到不同难度,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示才能,都有参与的机会。师生互动可以让语文教学向着素质化的方向加快发展,能够兼顾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效融合,是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路径。

四、以分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快乐程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样的畏难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设置分层目标,可以让学困生有较容易的目标,优秀生有较难的目标,设置分层目标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各尽其才。正因为设置目标的分层,可以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达到保护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大进步。与分层教学相匹配的还有分层训练、分层考核、分层评价等,这些环节要综合运用起来,实现对语文教学的支撑功能。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这一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语文教学工作较为有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通过教学要求与标准的调整,增强语文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尤其是让中等以下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不再畏惧语文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创新理念、优化模式、改进方法、拓展空间等是语文教学得以深入开展的有效推动力。广大教师要强化这些方面的研究,构建更加快乐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篇12

关键词:小学英语,激发兴趣,提高成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天真好奇, 因此英语老师要了解学情,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使孩子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英语教学中的读、思、做。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只有英语老师采取新鲜、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用心、用情诱导学生, 用赞赏的话语鼓励学生, 用包容之心体谅学生, 用细心、耐心包容学生, 用幽默风趣的故事愉悦学生, 使孩子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孩子才会亲近你、喜欢你, 才会乐于听你的英语课。 下面具体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小学生最迷老师, 很崇拜老师, 为了融洽师生情感, 教师课外要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情感的沟通, 和他们做贴心的朋友。 上课时, 我建议英语老师不要绷住脸, 营造紧张的气氛, 必须精神饱满, 要有激情, 同时要面带微笑, 展现亲和的一面, 给孩子轻轻的问候, 使学生带着好心情进入英语课堂, 给课堂轻松、 愉快奠定基调。 给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对孩子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给予父爱、母爱般的关爱, 让他们找到温暖的港湾, 孩子对问题反应迟钝或者错误, 不要责骂等, 给予包容安慰。 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 例如有的孩子发言主动举手, 有的孩子读音标准, 有的孩子单词默写正确, 还有的孩子单词书写工整, 有时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鼓励的肢体语言, 都能让学生欢欣鼓舞, 真正做到“风来了, 雨来了, 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 这样孩子喜欢你了, 喜欢英语就是必然的了。

二、巧用儿歌增强记忆, 使孩子学习英语快乐无穷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 这正是兴趣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何让这种兴趣持续和长久地保持下去, 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追求的重要目标。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是巧用儿歌记单词。课本中安排了许多说唱儿童歌曲, 学生特别喜欢。 利用这一点, 可把一些独立的单词编成儿歌。 例如把十二个月的英语单词与月份特点结合起来编成下面的儿歌:呼呼January, 一颗爱心February / 放风筝要March, 下小雨呀April / 五月小妹May, 六一儿童节June / July快点来, 八一建军节August / 九月开学September, 十·一国庆October / 十一月考试没问题, November /滴滴答答十二月, December。 也可以教小朋友们把英文字母、颜色等编成既简单又易记忆的儿歌,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无穷乐趣, 同时找到记忆单词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地掌握单词的意思, 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生活中的熟悉东西的图像, 让学生填写, 例如在多媒体上展示萝卜、黄瓜、红旗、狗、猫等, 使孩子在快乐中掌握单词的意思。

三、创设教学情境, 用身临其境感受英语单词用法的魅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学艺术的本身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创设角色情境, 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知识, 这样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讲介词on, in, at, after, before, behind, beside用法区别, 我拿个鸡蛋和一碗米, 在讲台上把鸡蛋放在桌子上, 在物体表面这个用on, 手放在米里用in, 指出钟已经三点了用at。为了讲清after, before, beside, 我找两个学生现场模仿, 一个学生站在另一个学生的前面用哪个单词, 学生异口同声before, 站在后面怎么说, 学生热情高涨地喊behind;一个学生站在另一个学生的旁边怎么说, 笑声笑着喊道beside, 两个学生根据单词的意思不断地变换位置, 班级出现许多笑场, 但孩子在笑声中掌握这个知识了, 效果事半功倍, 效果极佳, 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性所在。

四、用激励评价方式, 是小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小学英语教学中孩子无论失败或成功, 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拿起表扬的武器, 增强学生成功后的信心。“Good, try again.”“You’re clever.”“You’re quite right!”恳切的激励, 能让失败走向成功。教师要经常手中握有多把鼓励的尺子, 从不同角度衡量他们。对于优秀学生, 可以鼓励他们动动笔, 做做英语小作家;多动口, 说说英语小故事;可以让他们唱英支歌, 做做英语小老师。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 阶段性地根据他们'表现给予奖励, 并且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 使他们产生“惊讶”之感, 形成新的探究反射, 诱发新的兴趣或强化加深原来的兴趣, 保持他们的上进心。对于一些学困生, 他们是学习上的弱势群体, 也是班级的敏感部分, 只有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宽容, 才能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才能快乐地学习英语。

总之, 如何使小学英语变成孩子学习的乐园, 使孩子我要学、我想学, 而且能学好, 是小学英语老师孜孜以求的梦想, 只要在英语课堂因情激荡, 就能教学生因情燃烧, 因情升华。

参考文献

上一篇:翻车机钢结构优化设计论文下一篇:短时强降水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