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2024-06-27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通用12篇)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篇1

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但是从很多学生对待小学作文的态度来看, 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觉到莫大的困难, 感到无从下手, 无话可说, 甚至逃避写作文, 这严重影响了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提倡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 与学生的生活挂钩, 还学生作文的本来面目,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 用充满个性的语言, 写真体验, 抒真感情, 通过学生的作文展现出的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 展现他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这样的写作过程, 也是他们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 这样写作不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而且会成为他们感受生活, 体验快乐的过程, 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才不会有心理的负担, 慢慢地可能还会喜欢上写作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准备呢?

一、感悟生活, 体验积累的快乐

很多时候,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感觉到无从下手甚至无话可说, 这与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感悟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说明最好的写作来源应该是学生的生活, 因为生活是学生自己经历的, 他们会有感、有悟, 针对自己周边的事物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写作的过程就应该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真实地展现出来, 这样的文章是最真实和自然的, 也是最能够感动人心的。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 要想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就要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 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 去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为自己的写作积淀素材, 慢慢地学生就能够体验到积累的快乐。

例如, 黎佳乐在习作《我的第一次》中写到:

我是一个不爱说话又胆子很小的女孩, 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和她一起去买东西, 可是今天爸爸妈妈却对她说:“佳乐你今天给我们下楼去买包子好吗?”听完这话后她很想告诉爸爸妈妈不行, 可是…… (因为这对于一个胆小又不爱说话的佳乐来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最后我还是答应了爸爸妈妈, 并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楼去买包子, 来到店里看见人很多, 这时我的心更乱了, 就像怀里的小兔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我刚想说阿姨我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这时我听见心里的我在说:“佳乐你能做到, 你是最棒的, 相信自己。”

我又一次来到店里鼓足勇气说:“阿姨我买两笼……纯肉的包子。”说完这句话后我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阿姨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你等一会, 我去给你装。”

拿上包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从心底里为自己鼓掌。

通过这篇孩子的习作我仿佛看到当时那一幕场景, 这就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 所以这篇作文生动、淋漓尽致。后来, 我和她妈妈谈起这篇习作时, 她妈妈说她当时一直就跟在后面, 作文中写到的正是她当时所做的。

另外, 为了方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积累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师要在我们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进而主动地去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地去尝试, 勇敢地去创新, 同时发挥团队的优势交流合作, 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这样的经历和过程, 学生再遇到相似的写作内容时就有话可说, 才会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感悟生活, 体验探究的魅力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要求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真正落实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魅力的同时, 进一步积累写作的素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特别是语文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安排一些需要学生探究的作文, 如指导学生探究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写一写“可爱的小白兔”这样的写作内容;如春天来了,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日, 到郊外去“找春天”, 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 想一想和冬天有什么区别;再感受一下春天, 在郊外放放风筝;然后再回到课堂, 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 有的说春天的迎春花开了, 有粉的、白的;有的说柳树姑娘的枝条抽出了新芽;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来看看美丽的世界!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 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 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 最后做一做, 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 贴在纸上, 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 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 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 并带到班里贴在墙上, 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用美丽的语言来描述春天, 通过这种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 大自然是美的, 人在自然中是美的, 人的劳动是美的。

三、感悟生活, 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 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例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教师、爸爸、妈妈、同学、朋友、家人等, 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们, 让他们知道自己心里的秘密;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表述自己的心声。

事实上, 我们现在很多教师都在普遍应用的一个做法就可以进行推广和普及, 那就是鼓励学生每周坚持写周记, 鼓励学生每周把自己对于生活中的感悟、对于每周自己的表现, 甚至是自己的喜、怒、哀、乐, 都写到自己的周记中去。这样, 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能够成为了解学生的平台, 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我们教育的效果。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 在习作中享受快乐,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 扩展学生生活视野, 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既激发其兴趣, 又激发其感情, 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 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 学生才能热爱作文渴望作文, 才能体验到作文的情趣, 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篇2

奋斗未有尽,努力正当时

——2013年教师节慰问信

尊敬的老师们,你们好!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在此,我们谨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辛勤工作的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校教师同心同德,敬业奉献,为学校的发展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八中才有了今天的稳步发展: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办学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一所学校,立校之基是教师,发展之源是教师,学校的特色、实力也体现于教师。面对八中振兴发展的重任,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要拓展学校生存空间,续写八中明日辉煌,就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唯有如此,八中振兴之路才能走得更稳健,走得更高更远。

奋斗未有尽,努力正当时。在庆祝美好节日的同时,我们更要学会珍惜,懂得感恩,恪尽职守,同心同德,传承爱校爱生优良传统,共同承担起学校发展的责任,努力在铸就八中辉煌明天的征程中找准位置,发挥才干,做出成绩!

最后,祝愿全体教师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刚刚度过喜悦、祥和的寒假,带着对新春佳节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对新学期的向往,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今天我们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和表彰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学期已在分分秒秒之中开始了岁月的延续,八中也继续踏上新的奋进之路。作为校长,我对我们的学校充满信心,对在座的师生充满信心,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一起携手,释放生命正能量,趁势而上,奋勇拼搏,把八中的明天描绘的更加美好。

必须告诉孩子的十大人生规则

人生短暂,恰如白驹过隙,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你有许多选项与抉择,你可以通过努力来把你的希望、梦想及目标变为现实!规则一:人生要么是一次冒险,要么什么都不是

责任:我们一生都必须对自已的每一种行为、言谈和思想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洒脱:学会顺其自然,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勇气:勇气是灵魂的一种杰出力量,是人生为获取成功而必须唤醒的激情 力量:世界上每一个人有能力去做的事情,要远远多于他认为他能做的事情

冒险:人生要么是一埸冒险,要么什么都不是 规则二:倾听内心的声音,那是命运在敲门

倾听:感知不是别的,其实就是一种认识,它包括我们关注的一切 相信:相信自已,每颗心都和着那根琴弦而跳动

灵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找到可滋养我们创造灵魂的汁液

规则三:一生最大的成本,是你自已的身体

接受:我发现如果我们无论生来时是个什么样子,都能够真正地去热爱自已,接受自已并对自已感到满意的话,那么我们在自忆的一生中就能如愿以偿

自尊:不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够让你感觉自已能力低下 尊重:你的身体是你生命的载体,只要你还在世间,你就寄居其中,热爱她、赞赏她、尊重她、珍视她、善待她,她就会全心为你服务

快乐: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世间,并没有任何罪过 规则四:别拒绝学习,那同时也是在拒绝人生

开放:当经历被以某种方式来看待时,它就能够提供通向心灵领地的渠道 选择:我需要在内心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义无反顾地去行动 公平:公平是一种深深的畏惧,怕人们夺走属于我们自已的东西,若没有畏惧,就将发生对他人不断的行动

优雅:优雅之于身体,犹如良知之于精神

规则五:成长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没有错误,只有教训 同情:一个人既能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又能表现出极大的冷漠,他应该努力培训前者消除后者

原谅:人一生难免犯错,学会原谅即为圣贤

道德:世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没有哪件不该发生,也没有哪件纯属巧合,一切事情都是上帝的赐福,他让我们从中学有所得

幽默:学会自嘲,在人生中极其重要 规则六:不要在同一块石头上面绊倒两次 认识:我们看到了光明,才开始醒悟

意愿:人生并不要求我们成为最佳,只要求我们尽力而为 因果:每一种作用力,都有一种与之等量的反作用力 耐心:保持耐心,你将明白何时自已该起身前行 规则七:你永远不可能主宰你的全部人生

屈从:屈从非但不会削减我们的力量,反而会增强我们的力量 毅力: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知难而退,轻易放弃,通向成功的最坚实的道路总是再做一次尝试

谦恭:当你到达一座山的山顶时,不要目空一切,而应开始攀登更高的顶峰

灵活:为了提高就要变化,为了完美就要时常变动

规则八:不要处心积虑,只要心满意足

感激:当你不再拿目前你所处的境况,与你希望自已所处的境况进行比较的时候,你便能够开始庆幸自已所拥有的一切

超脱:或许最难学的课程,就是不要过分看重你努力的结果 充裕:最富有的人,就是对自已所拥有的一切能够感到心满意足的人

规则九:经常照照自已,用别人伤痕累累的镜子

容忍:每件让我们对他人感到恼怒的事情,都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已

明智:如果你能够正确地看待事物,那么明智的思想之光将照耀着你

康复:康复是一件涉及时日的事情,有时它也是一件涉及机会的事情 支持:最好这样运用别人的支持;在不幸降临时帮助我们承受不幸,在不幸可能降临时帮助我们预见不幸

规则十:别相信结局,那只是又一个开始

信念:信念是精神的礼物,它可以让灵魂始终追随它自已的演变 智慧:我们的智慧不是他人赐予的,我们的人生道路只有靠自已去走,没人可以代劳,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亲自去开采智慧的宝藏

无限:我们所说的结局,只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活跃】深呼吸 2014-9-13 22:23:08

新时代的教师标准: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的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还有一点是,忍得住工资不涨

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篇3

“情”指感情、激情和情绪,是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恨、愉快、悲伤、恐惧等心理状态,形式丰富多变。在交往中,每个人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给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有情”可以引发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动机,促成人际间的交流。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科内容为载体所进行的师生之间的行为互动与情感交流。

1.学会转换角色,积极交流感情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学习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这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往往使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当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是互动的、共生的、亲切的和引导的,而非被动的、权威的和对立的。教师应由传统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化,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接受知识,享受学习地理的乐趣。

2.注重课堂合作,激发学习热情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其有利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情境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地理的激情。例如,针对必修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课中“中国的洪涝灾害”的教学,采用合作学习和相互提问的方式,课前让学生分组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等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对1998年长江流域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并提出本小组为其它小组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学生设计的几个问题:①为什么长江流域在6、7月份降水较多?②长江流域洪水量大的原因是什么?③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分布较多,但是淹没范围较广,这是为什么?④简要说明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危害。⑤分析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各小组成员针对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从而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补充和总结。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适时激励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新课程标准认为,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非常精彩”、“你真棒”等表扬语句,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学生回答或解题与正确答案不符,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做评价,肯定其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处,让更多的学生在思考中矫正并寻求正确的答案,有效调控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感才能得到发展。

二、以趣导学,点燃学生兴趣之花

“趣”指乐趣、兴趣和情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互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不仅是倾听者、接受者和被训练者,还是主动参与者、实验者及探索者。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趣”是关键因素。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启学生思维,健全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激趣入境,开启课堂之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情境中,积极地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必修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课以汶川地震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及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作为新课导入,学生立刻被眼前的场景所渲染,不禁感慨:“这次地震带来的损失太大了”,“如果当时能预料到会发生地震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教师乘势设问:“地震灾害能不能防御?它是怎么发生的?如果遇到其它的自然灾害,又会产生哪些危害?”以此梳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2.有效设疑,激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必修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自然灾害的危害”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某次台风作为背景资料,设问:“①台风影响我市时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不便?②台风给我市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政府是如何采取防御措施的?③这说明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通过层层设疑,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渐入探讨的佳境,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3.走进生活,闪耀课堂精彩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 篇4

案例1:“我见到了未来的作家”

又到了上作文课的时间,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微笑着告诉学生:“今天这一堂作文课,老师要请同学们认识一位作家。”话音刚落,学生立刻议论起来。“咦?作家在哪里?”“是呀!怎么还不见他来呢?”……片刻不见人到,孩子们将期待的目光转向了我。我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长方盒。“里面可能放着一本书。”“不对,我认为方盒里应该是一台小录像机或小电视机。”“难道作家会藏在里面?”……孩子们又指手画脚议论开了。等教室里安静下来,我郑重其事地宣布和作家见面的注意事项。此时此刻,教室里鸦雀无声,可以看得出孩子们的心情异常激动,正热切地等待着奇景出现。排好队后,一个小女孩首先走向讲台,来到盒子旁边。我轻轻打开盒盖,她迫不及待地往盒里一探,顿时,恍然大悟。“怎么样?见着作家了吗?”我笑眯眯地问。小女孩兴奋地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走了下去。第二个孩子走了上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把眼光定格在盒子中间,而后满意地点点头,走了下去……“会见”结束后,我深情地问孩子们:“看到作家了吗?“教室里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原来,我在盒子里放了一面镜子,镜子下边写着“未来的作家,你好!”

这样的习作课导入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情趣,他们不禁要问:我也能成为未来的作家?同时也会思考:要成为一名作家,应该朝哪些方面去努力?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这节作文课的内容就是把自己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孩子们个个笑逐颜开、跃跃欲试,因为怎么写大家心中已经有数了。

案例2:“池塘”进教室

那天,我一进教室,便神秘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要邀请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好吗?”“好!”一听这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转过身,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然后微笑着说:“这个圆圈代表池塘,今天我们就把‘池塘’请进教室。来!大家上来添上自己喜欢的画!”同学们恍然大悟,一个个自信地拿起粉笔画了起来。看!池塘里,含苞欲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一只小蜻蜓飞过来,稳稳当当地立在上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杨万里的诗句!再一看,碧绿的荷叶上还有一只青蛙。咦?小青蛙的眼睛为什么没有睁开?仔细一看,原来它正在睡觉哩!同学们见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画完后,望着生机盎然的池塘,我笑眯眯地说:“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池塘’进教室的情景先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好吗?”“呵呵,今天的作文太有趣了,我们有话可写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高高兴兴地写。林莹秋同学写的《“池塘”进教室》参加福建省组织的“素质教育博览杯”征文活动获一等奖。

在上述作文教学案例中,我注重创新学习形式与内容,用充满儿童情趣的游戏再现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马爱玉 篇5

文峰中学马爱玉

大家知道:人,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或工作的激情才可能受到鼓舞;人,只要

是觉得快乐的,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成功。因此,要使学生学会生活与学习,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产生积极求知的欲望,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主人,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求知的快乐,懂得感悟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一、首先用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去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郑晓江编著的《穿透人生》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原子能,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金矿,只是很少有人开采它;每个人的身后都沉睡着一个神通广大的巨人,可是很少有人唤醒它……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阳光,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它发光。做班主任的就是要用我们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让他们身上的太阳能发出万丈光芒。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王玲岩,学习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二名,值日时也不 积极参与,班上没有人注意她、欣赏她,好象她是一个多余的人。与她的谈话中我感觉到,她虽然行为上表现的是无所谓,有点自暴自弃,但内心里是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需要的,这说明她还是很有上进心的。于是我有意识的安排她收拾桌子,负责班级前部的评价表的工作,不听地在学生面前表扬她,让同学们都认为她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她也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和快乐,找到了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学生对班级拥有了归属感。从此,她每天都开心地上学,再也没有一次违纪现象,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所以说,真诚的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上课时写错了字,讲错了题或冤枉了学生,主动对学生说声“对不起”;学生犯错时,冷静处理;学生不听课时,不再当众批评;后进生不会做题时,耐心地辅导……温和地对待

每一位学生,微笑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的关爱,也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师友合作让学生体验 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省力。

“和谐互助”“师友合作”策略能把课堂创设为师生寻求快乐的源泉及阵地,让课堂教学展现绚烂的魅力,点燃学生主动探究与求知、享受成功与快乐的火花!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学生师友教学相长。所以在课堂上、班级管理中,我们引入了“和谐互助”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教与学的过程。班长郝苑君说:“作为师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毕竟自己是师傅,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了杨萌浩的学习与进步。所以这就在无形中提醒我要以身作则,要对他负责任。于是,在某些事情上便会严格要求自己,会在课前把知识弄透彻,课堂上认真听懂讲,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徒弟,不能做好反而给老师丢脸,所以事事争上游,大大增强了我的责任心。其次,在给杨萌浩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等于又学了一遍,加深了自己对于题目的掌握与理解,巩固了知识。慢慢养成细心、稳定、善于钻研的好习惯,遇到难题你不能再不退缩,而且,再难的题,你给徒弟讲的多了,你真正掌握它的做题技巧,日久天长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组织,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渐渐的,我上课回答问题也越发的有条理了。”

教育专家认为,学生是在不断体验中长大的。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更应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体验,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给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我反省和成长的空间。

三、用激情点燃每一个心灯

人性,是相通的,激情,是可以感染他人,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我的生活就是如此,我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打扫卫生,一起跑操,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我让学生在和我相处的日子里,去和学生一起承担生活的苦和乐!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拚搏、什么是直达心灵的教育。我们互助,我们反思,我们紧张,我们收获,我们快乐。用我的激情点燃每一个心灯,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教育蕴含着最丰富的幸福密码,面对多姿多彩的学生,你得时时擂响心头的大钟小鼓,为自己的教

趣味识字,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篇6

关键词:枯燥 好奇心 兴趣 快乐 趣味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63-01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下面谨结合本人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些做法。

1 创设情境,主动识字

儿童的好奇心强,由于刚入学,他们对学校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根据儿童的这一生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只要精心设计好课堂识字情景,就可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儿童刚入学时,我就这样引导学生做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仇老师,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们都会很乐意地抢着说:“我是×××。”接着我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卡片,并把它分发给自己周围的小朋友,然后请拿到卡片的同学认读卡片上的名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身边的小朋友或老师。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很快就认识了班级中很多同学的名字。我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在桌子的一角,让每一个小朋友依次去认一认,读一读,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很快就互相熟悉了,也就自然的认识了彼此名字上的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字宝宝”或“咱班的小客人”,让学生对生字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了。如:在教学《鸟的乐园》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喜欢有关小鸟的图片,并把小鸟的名称写在图片上,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向同学介绍鸟的名字,学生的识字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做,适合儿童的心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识字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快速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2 体验快乐,游戏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某件事情的注意力时间短。因此,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认字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去主动识字。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想办法用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口、耳、目”这一课时,我利用教学挂图把这些象形文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让学生把生字与画面产生联想,从而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通过使用多媒体Flash动画设计字理演变的过程,可以令识字产生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把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汉字“日”时,屏幕上先是映出一个红红的太阳,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随后,红红的太阳就逐步演变成了“日”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这样,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正好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形象。它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有趣有效的识字,事实证明学生们在游戏中识字既快又不容易忘记。

3 寻找规律,快乐识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当低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生字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寻找所认汉字的规律。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引领学生理解和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海、滩、溪”,“打、拍、扫”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扌”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还让学生举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这样,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扌”旁的汉字了。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象形字,如“火、山、石、木”等时,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牢固识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進行比较、区分、辨别,或者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换一换”、“移一移”等等,抓住这些字的异同点,进行巧记、活记。

4 利用课余,轻松识字

在课堂上学习生字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是要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生活中的汉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引导学生识字,使得生字的学习变得生活化。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还需要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在课外帮助孩子识字。家长陪孩子玩的时候,可以借助广告牌、车站牌或是商店牌匾、电视字幕等帮助孩子识字。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很多常用字,积累很多成语。孩子在看书或看电视时,如果有不认识的字,除了可以问老师、家长或身边的人,还可以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这样既认识了生字,又理解了字的意思,真是一举两得。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们的识字量就会大大的提高。

体验, 让学生享受学数学的快乐 篇7

一、联系实际, 体验数学知识的收集与处理

(一) 让学生体验生活实际, 逐渐积累数学信息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和算理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 因此要允许我们的学生试着去体验各种角色, 例如“观察员”“统计员”等角色, 让他们收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信息, 养成自觉收集的好习惯, 并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自己去菜场买菜了解菜的价格, 到繁华的路段统计车流量……

(二) 让学生体验交流活动, 学会处理数学信息

待学生学会了收集信息, 教师还要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信息发布会”“信息交流会”等体验交流活动, 让学生做“信息的管理员”,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 准确地提取“信息总库”中的信息, 将其与书本知识进行结合, 用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二、回归生活,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一) 在实际生活中联系学过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运用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 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以数学的思维观察生活中的问题。例如, 在教学了“元、角、分”之后, 可以让家长带孩子到超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 让他们既体验了购物的快乐, 又对“元、角、分”的概念有了切身的体验。

(二) 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教学内容, 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 饶有趣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我用熊妈妈分蛋糕的故事引入;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 我在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大楼的平面图……实际上, 如果我们把课堂上的题目改成现实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他们的理解的速度会更快, 注意力会更集中。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 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

(一) 给学生提供玩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 喜欢在玩中学。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例题转化成“玩耍”活动,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例如, 在学习行程问题的时候, 我让两个学生相对站在教室的前面, 让他们相对而行, 我一声令下“出发”, 两个学生开心地相向而行。接着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他们刚才行走的示意图, 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就叫“相遇”。之后我再请两个学生一个在前面慢慢走, 一个在后面快速走, 做一次追及表演。命令一下, 后面的小朋友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小朋友。我又根据刚才的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 告诉大家这个过程就叫做“追及”……这样通过玩, 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提供“练”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为数学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学生虽然可以通过提前预习来熟悉书本知识, 但掌握得不牢固, 容易忘记。例如,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我出示题目“小红每天走2里路上学, 两天走多少里路?”并要求学生写出算式。接下来可以接着问“4天要走多少里路?10天, 50天呢?……”学生开始写得很开心, 可没过多久, 就觉得累了。这时, 可以向学生介绍用乘法来表示, 这样学生便很快接受了新知识。

四、引探学生探究, 体验数学学习的创新

(一)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究, 让学生散发思维的火花

不同的学生, 他们的生活的体验不一样, 对同一事物的感觉也不尽相同,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探索体验各种不同的想法、解法。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 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应如何计算表面积。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 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圆柱进行操作, 并把结果写下来。结果出现了多种验证方法:有展开成为两个圆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有展开成为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的;还有的将它展开成了两个圆形和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再通过补割的方法来计算。不管哪种方法, 都可以计算出表面积。

(二) 激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寻找出最佳方案

在数学学习中, 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偷懒”和“便宜”, 引导学生从省力、合算的角度, 找到最新、最佳的答案。如我们在练习中碰到购票问题, 有两种购票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位40元, 儿童每位20元;方案二——团体5人以上, 每位30元。然后, 让学生说出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通过比较, 从中体验购票的最佳策略:儿童最好买儿童票, 但是有3位或3位以上成人时, 最好买团体票 (3个成人和2个儿童) 组成一个5人的团体, 可以便宜10元钱;4个成人和1个小孩组成一个5人的团体, 可以便宜20元钱。甚至还有学生想到了:只有4个成人时, 宁可多买1张票, 也要买团体票, 因为即使浪费了这一张票, 也还便宜了10元钱。通过这节课, 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有用性, 获得了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程先国.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终身发展[J].师范教育, 2013 (1) .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写作 篇8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既是语文教学目标, 也是语文教学特点与方法。新课标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验就是通过亲身经历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 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泷泽武久说过:“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 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 或成为刺激或成为障碍。”而体验正是情感的体会与验证。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深谙此道, 她曾带着学生来到河边看月亮, 夜幕降临, 明月初升, 他们欢呼雀跃, 一边观赏月夜, 一边赞美月亮。老师给予点评, 给予鼓励。她创设的情境教学法, 丰富了学生经历, 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许多事例表明, 体验是情感的催化剂, 如果有愉悦的体验, 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表达的欲望, 有效地把学生引入写作的殿堂, 从而使写作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环境, 激发情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让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 用聪慧的耳朵去倾听, 用智慧的心灵去感受, 感知自然的神奇, 感悟生活的甘甜。

有一次, 我们这里下起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面对这难得的可供学生体验的资源。笔者组织学生在操场观察下雪的情景, 观其形, 察其色, 听其声。课后让学生体会堆雪人的喜悦。他们领略着大自然的奇妙, 获得从未有过的体验, 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情感被激发了, 思维被激活了, 乐意拿起笔来, 抒写着情真意切的感受, 言溢于情, 情达于意。有的写道:晶莹的雪花飘来飘去, 像跟我们抓迷藏似的;有的写自己把亮晶晶的雪接入口中, 品尝它的味道;有的分析起雪花落在身上、手上化作雨水, 落在树上、草间却堆成了雪。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淌于笔端。

二、开展活动, 培养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既有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同化过程, 也有个体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顺应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活动, 创造一个个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学习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 绝妙的自然环境可遇不可求。然而, 有趣的活动同样能激发写作兴趣的形成。笔者发现, 有违事理的句子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 就在一节语文活动课上进行拼句子活动。活动时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写班上同学姓名, 一组写地点, 一组写事件。然后将所写内容随意组合成一句话。一句句情境奇异的句子出现了:“叶梃在木头里洗澡”、“文佳在沙漠里被鲨鱼追赶”。他们倍感新鲜, 喜形于色, 从中也感受到语言条理的重要性。下课了, 学生还久久地沉浸在这种氛围里。这种情境唤起了他们写作兴趣, 即便是差生, 也受到感染、启迪, 习作也不再像挤牙膏似的写上几句, 大家很快地写出作文。不久, 有的习作还登在报刊上, 大家争相传阅, 无意中又促成一个良好学习情境的生成。

三、创设情境, 放飞想象

美国小学语文课程是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来实施的。低年级的语文课上, 老师提出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学生们由此展开议论, 却百思不得其解。老师借此提出话题:“我们现在一起做实验, 解开这个谜。”老师把一对老鼠带到教室来。从此, 语文课就变成了师生饲养、观察老鼠生育过程的活动。老师就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交流学习, 让他们掌握语文相关知识。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他和学生一样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他们一起把教室构筑成童话般的世界:一个小男孩坐在天鹅的翅膀上飞翔, 一个小女孩在冬日的森林里的雪地上蹒跚而行, 还有用鸡腿支撑出神奇小屋。在校园附近的峡谷里, 他们构建梦幻角, 砌起火炉, 燃起篝火, 在这梦幻般的天地里, 学生们展开想象, 产生无穷无尽的幻想, 写出一篇篇优美的童话。许多老师和学生也在教室开辟自然角、图书角、学习天地, 节日里更是把教室布置得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学生告别了只与冷漠的书本、冰冷的黑板相对话的世界, 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舞台,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在广阔的空间。教学与生活息息相通, 使学生学习读有嚼头, 写有源头。

在写作教学时, 要重视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 开展愉快的队日活动, 举办有趣的篝火晚会, 进行课本剧的演出, 精心安排春秋游活动, 利用各种资源, 让学生体验美妙的生活情景, “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语) 。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感官和心灵的作用, 真切地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激发起丰富的想象, 培养出灵动的思维。进而使他们渐入写作佳境, 有感而发, 随情而抒, 倾吐真情, 放飞思绪, 无须章法, 不论首尾, “喜怒哀乐”皆成文。这样, 写作自然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1980.

[3]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篇9

片断一 (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 星期日, 王雯杰 (本班班长) 随爸爸妈妈到乡下去度假. 啊! 农村的风景真美啊! 他们来到河边, 王雯杰看到河面上有几只雪白的天鹅在远处悠闲地滑着水 (天鹅画面较模糊) , 这时, 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大群鸭子过来了. (生动的画面和农村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们, 他们兴致高昂, 一下子吸引到了他们的注意. )

师:同学们, 农村的景色多么迷人啊! 你们喜欢农村美丽的景色吗?

生 (高兴地齐声回答) :喜欢!

师:那么, 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了, 你们说:鸭子和天鹅谁多些?

生:鸭子.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鸭子有好大一群.

(师让学生认真数一数鸭子有多少只 )

生:鸭子有26只.

师:同学们, 天鹅在河的远处, 我们看不清楚, 你能说一说天鹅的只数吗?

生 (1) :我想大概有12只.

生 (2) :天鹅可能有17只吧!

生 (3) :天鹅约有13只.

生 (4) :天鹅差不多有10只.

学生在回答时, 我将学生不同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用彩色粉笔在“大概”、“可能”、“约有”、“差不多”这些词语的下面画上圆点.

为了让学生加深估算印象, 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早上上学的时候, 估计一下自己要用多少时间. 到校后看一下时间, 看自己准确用了多少时间, 估计的时间和准确的时间相差多少.

片断二

师:同学们, 老师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 你们完成了吗?

生齐答:完成了.

师:那么, 你们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你从几点钟出发不会迟到?

生 (1) :我大概要用20分钟, 因为我是自己走来的, 所以我从7点40分出发比较好.

生 (2) :我也差不多要用25分钟, 因为我要过两个马路但我要从7点半出发较好, 因为有时过马路会出现红灯, 要等一会儿.

生 (3) :我家住得比较远, 但我大约用15分钟, 因为我是爸爸用车把我送来的, 所以我7点45出发比较好.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字都是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

生:不是.

师:对了,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有的 时候会碰 到这种情况, 在不知道准确数字的情况下, 说出物体的大概数量, 这种情况我们就把它叫做估算.

反思数量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创设更有吸引力、有情趣的情景, 让学生参与亲自体验中, 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估算最有效的途径, 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大胆地说, 积极鼓励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 ”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通过学生的回答, 充分证明了学生还是有生活积累的, 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 原来估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妈妈上街买菜, 问:这条鱼大概一斤吧. 这就是估算. 在片断二的教学中, 我改变过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就直接告诉学生的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己来体验, 这样避免了学生学后脑中也是一片空白. 如学生自己上学估计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有的学生过马路等红灯大概用了2分钟, 路上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占用了大概5分钟都考虑到了 , 这样 , 不断让他们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 更让他们学会怎样来思考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 同时, 通过初步建立“大概”、“大约”、“差不多”等估算词汇, 学生初步了解估算是什么, 在片断一和片断二的情景创设中我让学生亲身体验, 学生建立起“估算概念”, 自然也就理解透析、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学生初步建立估算概念, 并不代表学生已完全掌握. 因此, 我想出直观情境体验,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

片断三 (多媒体显示“松鼠采松果”图)

师:大家看,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干什么? 它们还讲着话呢!

小松鼠:妈妈, 今天我采了22个松果.

松鼠妈妈:嗯, 真棒!

小松鼠:可是, 您今天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孩子, 我采的比你多得多呢. 请猜猜看, 妈妈采了多少个松果?

小松鼠开始想了. 师让生替小松鼠想一想.

生1:我估计松鼠妈妈采了32个.

还有的学生猜出40个、90个、100个等数字, 师一一板书于黑板.

师:你们怎样想到猜90, 100这么大的数呢?

生:因为松鼠妈妈说它比松鼠采的多得多.

师:小朋友想的有道理.现在松鼠妈妈给大家24个、75个、32个这3个数, 请你选一选, 松鼠妈妈最有可能采了多少个松果?

学生讨论选取了75这个数, 而且说出了75比22多得多

师:既然75比22多得多, 那么24比22、32比22可以怎么说呢?

生:多一点.

师:你怎么想到用“多一点”来表达呢?

生:因为24只比22多2, 所以我觉得只是多一点.

师:老师想请你用手势来表示“多一点”.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小圆圈来表示.

师:那32比22多一些呢, 又该怎么表示?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个比刚才稍大一些的圆圈.

师:大家都表现得很好. 刚才 , 你们说了 “多得多、多 一些、多一点”, 老师好像觉得都是一样的意思, 你们想想到底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 并且很多学生用手指围成的圆圈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区别. 如“多得多”圆圈拉得很开, “多一些”拉近一些, “多一点”拉得更近. 对学生的回答, 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享受 篇10

一、精心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首先的问题是, 学生没有写作的材料与创作的欲望。所以, 语文教师, 要想把作文课上好, 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 顺应儿童的天性, 进行引导。

众所周知, 儿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好玩, 这是儿童不可改变的天性。当我们顺应儿童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 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 我们的引导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比如, 想让学生写作文《有趣的游戏》, 那么在作文以前, 可以先让学生在校园里做自己喜欢的游戏, 教师还要参与其中, 并且还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要用心记住游戏的环节和精彩部分。活动会结束后, 教师要把学生集中到教室里, 然后引导他们用心回忆刚才的游戏环节, 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记的活动过程, 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感受。而后, 再让他们根据刚才的引导, 先写出作文的草稿。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交作文, 可以选一篇写游戏活动比较好的范文, 在全班进行范读和讲解, 讲清楚写这一类作文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进行初步的修改。交给教师后, 教师再进行修改, 然后, 因为作文教学联系了儿童的生活实际, 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 所以有了激情, 有了感受, 也就有了写作的材料。

2. 灵活命题, 解放儿童的个性。

每个儿童个性都不同, 他们都有不同的喜好, 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学生会愿意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 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一开始的时候, 就简单地锁定命题, 那就肯定会束缚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能力。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 如果教师在学生写作方面有太多的限制, 学生就会失去创造的自由和动力, 就会被局限在一个框架内, 导致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面出现千人一面, 思想僵化的弊端, 从而失去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文中自由地抒发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最真诚的内心

作文最大的弊病就是说假话、说大话、说套话, 有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就提前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作文书, 让孩子背书上的作文。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也要求学生背诵作文。殊不知这样就完全违背了作文的基本原则和作文教学的最初目的。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判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我们就必须放开手脚, 还作文于学生, 让学生敢于用自己最真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源头才有活水, 生活就是作文之源,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 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笔者见过一位学生, 平时的作文水平较差, 但是当他有一次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殴打之后, 他含着泪水写了一篇作文《谁来爱我》, 我在批改作文时, 被他的作文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当我把他的作文在班里当做范文读的时候, 竟然把全班学生感动得流泪。这个学生并没有什么高超的写作水平, 但是他却能够以自己的切身感受, 表达了催人泪下的情感, 这就充分说明了真情实感对作文的重要性。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 落实作文指导

1. 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

细心观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保证,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作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观察, 就会在其中找到写作的灵感, 产生表达的愿望, 有了长时间的生活积累之后, 写作文也就会不会出现“无米之炊”“无根之木”的情况。

2. 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语言积累的多少, 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表达能力, 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并且做好笔记, 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 逐步丰富自己的词汇, 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 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学生写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多读书, 读好书, 不断获取间接经验, 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

1.“文章不厌千回改, 精雕细凿始成金”, 作文写完之后, 并不是就结束了作文的全部工作。

作文的修改工作也非常重要, 因为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 总是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一次性完成作文, 肯定会有漏洞, 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必须要反复修改, 文章才会逐步完美。

2. 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作文要求生动具体, 那么怎样才能生动具体呢?这并不是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将缓解就能完成的, 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当中逐渐提高, 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而文学作品, 从中汲取写作的能力, 修饰的方法, 当然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机构是文章的骨架, 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 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篇11

关键词:成功感;引导学生;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82-1

一、抓获时机,培养自信心

每个儿童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然而,几次努力失败后,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心。此时,就需要教师以真诚、信赖和热情、鼓励来帮助学生重树自信心。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列出自己的五个优点,然后在各条优点的下面填上两个成功人士的名字,虽然这两个人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们总的优点并不比自己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发现,他比自己想象中的自我要高大得多。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一发现而兴奋不已,所以会自然地喊出肺腑之言:“我能行!”学生有了自信心,就能激发起获取成功的愿望,就能全力以赴地选择争取成功的行为。

我们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而且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学生扬长避短,让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克服自己的劣势,共同享受活动带来的喜悦、集体的温暖。比如,学期之初,民主竞选班干部,对学生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获取成功感是一种极佳的时机。在班集体的召唤下,在老师的鼓励下,不少学生便会按照自己的愿望、能力、特长等竞选中队长、中队委、小队长以及各课课代表,并尽心尽责地做好此项工作,学会合作,锻炼自己,从而培养自信心。我们还可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与“值日班长负责制”,目的是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表现的机会,树立主人翁意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成功需要,为胆小的学生增添勇气,培养自信心。

二、恰当鼓励,激发成功感

赏识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基础。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小学生不期盼得到老师的赏识,没有一个老师的赏识激发不了学生的自信。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才能具备一双赏识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一技之长,一能之优。我们班有个学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作业速度特别慢,因此考试成绩总不理想。但他有个优点,就是作文写得特别棒。所以我就依此为突破口,把他的作文送到读书节参加比赛,结果入选了《快乐树下的童年》这本书,并参加了颁奖典礼,坐到了主席台上,这大大地激发了他的成功感。经过得奖这件事,他的自信心增强了,成绩也提高了。然后我又帮他分析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获得自信心的孩子成绩也越来越好。

三、完善关系,获得成功感

宽松和谐的环境,对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大有益处。因此,教师要致力于与学生培养良好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集体中获得同伴的认可,获得心理的满足,克服自卑心理。一般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并不是不如别人。因此教师可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从而强化自信。

例如,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竞争,使他们获得胜利,受到激励。前些时候,我班开展了“算二十四”“下五子棋”比赛,结果是两位在同学眼中成绩平平的同学获得了冠军。同学们在惊讶之余都对他们产生了羡慕和敬佩,使平时缺乏自信的两位学生感受到:只要付出了努力,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这样,学生在平等、良好的伙伴关系中迈开自信的脚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挑战意识,增强成功感

学生时代如果缺乏竞争氛围,就无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去争取日后的成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课上组织问题抢答、听读训练、口头作文、即兴辩论;课外组织智力竞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这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成功——失败,失败——成功的体验中,培养一种“敢于强手争高下,不向困难让半分”的挑战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精神。比如,我班开展的从“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和“我最看不惯的现象”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演讲比赛。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我鼓励他们突破从众心理,演讲的观点要标新立异,并肯定这种观点,让学生尝到突破从众心理发挥独创的甜头,从而更积极追求创新的成功。而那些见到老师就说话结结巴巴,甚至手心出汗的同学,要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我鼓励他们,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和你一样都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你的优点往往是别人不具备的,只要你能站在讲台上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就是成功。在同学们的掌声和微笑中,他们感受到了成功。一个成功往往会导致另一个成功,悉心爱护那些成功的小花,就能使学生的成功感得到增强。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篇12

关键词:趣味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型教学

1 利用“趣味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复习活动中体验快乐, 激活思维

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偏小, 接受的新生事物比以前的小孩子要多得多, 他们好说爱动, 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 这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做老师的上课要考虑到这一点, 老师上课不能一味地只顾讲授知识而不考虑孩子的特点, 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愿意去学, 事实确实如此, 有的学生有偏科现象, 是因为他们对感兴趣的学科学得特别好, 而对有的学科就不愿意去学。我们上复习课不应该只顾讲解知识点语言点, 不能只顾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 盲目地搞题海战术, 而要善于变化复习方法, 改变复习手段, 积极梳理知识点, 从多角度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 复习可采用教学挂图, 多准备一些学习卡片, 每张卡片上都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像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 这既能加大复习的容量又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借助于一些精彩的图片来组织复习, 如复习名胜可从网上下载相关图片, 像长城, 埃菲尔铁塔等,

可以复习到国家、首都等相关知识, 有时可借助于简短的flash动画片和卡通片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课上尽量要让学生动起来, 注意合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学生自己参与的活动, 可以搞一些游戏活动, 如反义词、同义词比赛, 看谁说得多, 写得多, 怎样进行有关的词类转换, 多开展crosswords和词汇树活动, 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又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这样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 当然老师的备课量可能大一点。有时英语课上也可让学生集体唱一首简单的英语

歌曲, 如The more we are together the happier we will be, 或集

体朗诵一首简单诗歌, 如

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st

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让学生掌握了good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顺便复习其他的不规则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只要老师善于关注每个学生, 善于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敢于动口动手, 勤于实践, 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

2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平等参与, 互动互助, 锻炼语用能力, 体验合作的快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须站在课程改革的角度, 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突出以人为本, 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

合作学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学生,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产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讨论式的商量式的, 也可以是辩论式的等等, 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 同桌学习, 大组学习。自由组合与合作式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在共同目标下责任分工, 互助学习,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5话题是Going shopping在复习该单元对话时, 我先要求学生组成几个合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对课本中的对话进行适当的联想和创造性的改编, 允许学生用“跳转”“链接”等方式把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收入教学之主题, 在串联和改编的过程中,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群策群力, 合作完成, 对基本语言知识的复习已经水到渠成了。经过充分准备之后, 我要求多个小组对所编对话进行分角色表演。表演的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再一次复习。表演的同学为了得到其他同学的好评, 必须牢固掌握如何选购物品, 表达喜欢和不喜欢, 侃价, 比较等。而听的同学为了给出一个恰当的评价, 必须认真观看表演, 这也是对语言知识的一次温习。通过这种复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启,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学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也加深了, 这种小组合作的复习, 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语言知识, 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在这种课堂里体会到了人与人协作的快乐。

3 以“话题”为主线, 用“跳转”“链接”等方式整合教材, 运用“任务型教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体验运用英语的快乐

进入初三英语复习阶段, 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对词汇、语法等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听说读写技能有了初步的掌握。那么如何使复习成为学习新知的继续?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任务型教学途径 (Taskbased Approach) 的有关理论, 尝试着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初三英语复习。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 也是复习之据。换言之, 复习的内容, 只能先立足于教材, 才能拓展深化, 否则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但复习课本知识时, 经常会碰到学得好的学生不想听, 学得差的听不懂, 最后大家都不愿听的尴尬局面, 这种复习效果较差, 以致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复习时间越久效果越差。笔者认为, 复习, 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 不是“炒冷饭”, 而是进一步知新的过程, 因而“以课本为本”决非死记硬背, 也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进行精炼、活用和深化的过程。

在复习中, 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 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材料, 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话题, 设计任务,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信息差调查等言语实践活动,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让学生体验运用英语的快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理念, 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把学习最大的快乐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篇:局域网升级改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