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精选12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1
我们常常会抱怨:“为什么讲过多遍的知识学生就是记不住?为什么一再强调的地方学生依然出错?”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课上除了“数”还是“数”, 少了生活经验, 少了学习乐趣, 却多了没完没了的讲解, 多了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厌学是因为没有求知的欲望, 或者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创造出让学生有所感受, 能留下难忘印象的学习活动呢?我想, 作为教师,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尽自己所能让学生体验更多的经历, 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 一切智慧来源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悟数学的魅力。如教学“铺地砖”一课, 学生在做题时是不会与生活联系起来的, 更很难感受到父母装修时的精打细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老师最近新买了一套房子, 其中客厅的地面需要铺地砖。客厅是长为64dm, 宽为36dm的长方形。现在有两个装修公司送来了报价单, 请同学们帮忙选择一家合适的装修公司铺地砖。
美达公司设计方案:地砖规格:6dm×6dm;地砖颜色:白色云影石;工程金额:1900元。
爱家公司设计方案:地砖规格:8dm×8dm;地砖颜色:浅黄色云影石;工程金额:2000元。
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 选美达公司的, 价格便宜;有的说, 选爱家公司的, 地砖大;有的说, 老师喜欢什么颜色的, 就选哪一家的;还有的说, 计算一下成本, 比较哪家公司的成本低、价格合理, 就选择哪一家……
同学们通过市场调查和计算, 得出如下结论:美达公司成本为1280元;爱家公司的成本为1600元。有的提出选美达公司, 这家公司的成本低。有的说, 美达公司挣了620元, 爱家公司只挣了400元, 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 应该选爱家公司, 成本高质量可能会好一些。有的则提出, 要和爱家公司的老板讲讲价, 如果也用1900元搞定的话, 那老师就会更满意了。
这节课学生们学习兴趣十足。通过我的生活化教学, 学生有了这样一节数学课的经历, 若干年后装修铺地砖时, 他一定会想起这节课上他是怎样选择装修公司的, 怎样讲价钱的, 怎样成功地帮助老师解决装修难题的。我想这就是数学课的价值, 数学课的真谛。
二、灵活的教学思维, 变幻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地生成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的思维能力, 灵活的教学方法, 从而有意外的收获。如“铺地砖”一课, 我本来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选择好装修公司后简单小结, 然后做几道练习题结束此课, 可这时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 提到了讲价的问题。话音刚落,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这时我及时做了调整, 练习题可以下一节课再做, 而讲价这一环节不能错过, 它会给学生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会让学生一生受益。我顺水推舟地说:“真好, 那我们就来想一想怎样和爱家公司的老板讲价。”同学们的思维再一次迸射出火花, 纷纷发言展示自己的讲价技巧, 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当我问同学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时, 同学们的回答画龙点睛地诠释了数学课的价值所在。学生一直在体验着学习的快乐, 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大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总结出更好的方案解决问题, 合作非常愉快, 收获远远超过了“数”的范畴。在同学们的掌声过后, 我适时地总结板书了一句名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并对学生提出殷切希望, 激励他们挑战知识, 体验成功, 为整节课做了完美总结。
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数学课堂提倡给学生多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体验合作的力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 应让学生认识到, 课堂上不是简单地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留下难以忘怀的学习体验。在“铺地砖”这一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合作探究的环节, 一个是如何计算成本, 另一个是如何讲价钱。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在小组内纷纷发言, 出谋划策, 集思广益, 最后形成了计算成本的基本步骤。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更是积极活跃, 热情高涨,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那兴奋的眼神和精彩的发言表明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陶醉了。原来课堂可以如此美妙, 学习可以如此愉悦, 思考可以如此幸福。
只有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展开学习过程, 学习才是完整的、详尽的、美妙的, 学习效果才是高效的、智慧的、灵动的。我们教师所能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且更要启迪智慧。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2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每个学生对不同的老师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因为他们凭主观对老师都有自己的印象,这个就在于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只有喜欢老师才喜欢她讲的课。那么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哪?他们喜欢具有魅力、幽默、有亲和力、平易近人的老师。随着课改的发展,在学生面前老师不再是一位严厉的教者,而是要做学生的朋友,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对待每个学生。我平时就经常和同学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本来枯燥的数学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一个老师的威信和魅力,不在于年龄大小、相貌美丑,而是师者一定要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生、遇事容生,真诚地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且列为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师生在课堂上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学好数学的需要。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用教师的激情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充满热情、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了自信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快乐的队日活动”这一课时,结合课本中的大幅彩色插图,在轻音乐中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展示教材上的画面投影后接着说:“你们看这里多美呀?蓝天白云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地玩耍,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晾毛巾,有的在烤食物,有的在钓鱼……真是快乐极了,我们也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根据这幅美丽的画面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这时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能够解答的,有的是学生自己暂时还不能解决的,老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情感交流、及时评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数学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如果教师能这样尊重和善待学生的情感体验,则会给课堂增添许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这不正是“快乐数学”所应追求的境界吗?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主要还是来自课堂。现在的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而更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此就出现了新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轻松的掌握知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比如直观演示法,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我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把8个苹果分成两份,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个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个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个人得5个;一人得4个,另一个人也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有什么不同?明白了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学生就通过直观地教学把很抽象的知识自然的接受了。
我还经常改变课的类型,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学课、改错课、复习课、讨论课等。我还针对不同学生留不同的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作业的形式也很丰富,出了改变书中的练习题,还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等活动,这样学生既减轻了课业负担,又使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有趣了。
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实际问题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例如:乘法的简便算法,本身讲解起来非常的枯燥无味。我就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导入。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同学们觉得很奇怪,怎么老师今天不上数学,改讲故事了啊?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就一边讲一边用电脑配图,这样学生就被漂亮动感的画面和故事情节所吸引。故事发生在古代,有个老员外,他的两个儿子都想上山拜师学艺,却只能有一个人去,老员外就出些题,谁回答出来就让谁去。这就自然的引出了课前复习题,最后勤奋好学的大儿子大壮成功了,他就上山了。大壮在学艺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要解决35ⅹ5ⅹ2的算法问题,神鸟赠与他宝盒。大家都想知道宝盒里装的是什么,原来是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规律。了解这个规律后,同学们再小组合作帮助大壮解决25ⅹ16。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非常的感兴趣,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人物,很快的接受了知识,也懂得了要勤奋好学才能掌握本领的道理,学习大壮的精神。
五、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让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的事物息息相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建立数学概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知识本来很抽象,再加上它和长度单位容易混淆,所以不好掌握。我在课前首先让学生对比数学书与文具盒面,课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并告诉学生这些物品实际的面积。接着我让学生准备一些纸,亲手剪下边长为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了解这就是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进行拼图,自己拼出8平方厘米和4平方分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学生就会对面积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去实际测量开始那四个物体的面积,甚至带学生走出教室对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测量,让学生了解1平方米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了亲身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由课堂上的参观者真正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将无形的知识转化成为有形的操作,将无趣变得有趣了。
六、开展竞赛和游戏活动
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这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分钟左右,要想让学生继续学习就要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将注意力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每个学生的思维当中都有快乐的因子,教师只要善于激发这些因素,寓教于乐,就会很容易让孩子有兴趣,轻松地学到知识。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我经常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比如:在口算竞赛中,我会以“开火车”“接龙比赛”“爬楼梯”“争冠军”等游戏进行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在巩固练习中,我会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如摘苹果、放、配钥匙等。比如:我会把习题写在用硬纸做的水果卡片上,要参加比赛的同学带上动物的头饰,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我也来扮演“山林之王”老虎。开始比赛了,学生就在卡片上做题,摘果子,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摘的多,计算得又快又准,优胜的同学由老虎宣布结果并颁发奖品,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在游戏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达到了练习的目的,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同时还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让学生享受科学学习的快乐 篇3
一、把学习时间让给学生
记得一位老师在评课时对一节课中学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有趣的统计,他的意见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各占一半,那么你是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老师活动为主,学生少量活动为辅,这样的老师是不及格的老师;如果2/3的时间让给学生活动,老师的讲解等活动只占1/3,这样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如果3/4的时间都给学生,你是个优秀的老师;你要是把时间全部给学生,老师只是几句话点到而已,最多1/10,你就是特级老师了!
我们应该尽量把课堂上这点时间让给学生。比如在教学观察实验课时,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实验,来获取更多的材料。经过收集、整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叫时间与经验的交换:你把时间给予学生,他就能得到经验,学生就会把他的经验发表出来,你不给他时间,他就得不到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许多科学知识都来自学生的动手实验。有的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只顾把时间留给自己,靠提示性的提问,让学生快点说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或结论,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这完全是舍本逐末。
二、把空间还给学生
教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亮的变化等。去看一看花的颜色、形状,去闻一闻花香;去瞧一瞧植物的果实,看其颜色、大小、形状,有的还可尝一尝其滋味。带学生到家乡的小溪走一走,在岸边拣几块漂亮的小石头。动手养一养蚯蚓,观察它的生活习性。自己做一做生态瓶,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各样的生物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饲养几只家蚕,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去摘一摘桑叶,喂一喂蚕宝宝。了解蚕的作用,知道蚕的一生都是宝,就是桑树一身也都是宝。
三、把快乐带给学生
把时间和空间给了学生,怎样让学生利用时空充分学习和研究呢?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只停留在好玩,好奇的水平上。老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下去,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不同寻常的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复习中,运用歌曲进行教学。学生刚在学校元旦文艺汇演中表演了《外婆的澎湖湾》,歌曲中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等词语都是与课文复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在优美的歌声中,给学生带来了快乐,既消除了学习的紧张,又更好地掌握了知识。
四、让活动伴随学生
科学课是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
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活动。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中,让学生尽情地玩橡皮泥,从沉下去的橡皮泥一直到各种各样不同形状浮起来的橡皮泥。学生玩得开心,也说得明白。
能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或创新,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
五、把赞美送给学生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有人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通过赞美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常用评价激励语如:“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别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等。
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感受颇深。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一位学生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的”。同学们都大吃一惊,我请大家都听他的解释,他说木头湿了要传电的,同时们听了都恍然大悟,佩服他想的周到,一起竖起大拇指夸赞他。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不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点燃心中创新的火花。
总之,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地享受,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的教学质量。
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最快乐的享受 篇4
一、巧妙设计, 精心策划情境氛围
一节好的数学课, 如同一个藏着众多快乐、享受、信任、情感的乐园。要创设出一种生动活泼, 学生都想参与的愉快享乐的课堂气氛, 游戏、谜语、故事设疑、比赛等经常要穿插其中, 同时还要注意运用插图、挂图、投影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这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化”的学习, 而是一个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的“立体化”的学习。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安排了“师生竞赛”的游戏———学生随意说一个数, 看谁最先判断其能否被3整除, 不管数字多大, 结果每次都是老师获胜, 太神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判断出能被3整除的数呢?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 布阵设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激励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没有感觉这是在上课, 好像在游乐园玩一样开心。
二、敞开心扉, 融洽师生、生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非常重要, 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学习, 并且都能学好, 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学生敢提问, 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鼓励敢于提问的学生, 对学生这种敢说敢想敢疑的精神要大加赞赏, 经常不断调适, 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场景, 上课时老师宣布课题后问:你们想了解与之相关的什么知识吗?你们已知道哪些知识?谁能说一说?师生、生生关系融洽的班级讨论、学习的气氛就会非常热烈, 在这种学习气氛中, 学生也更加主动、自信、大胆、活跃。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 有学生感觉到, 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都不相同但比值却相等的现象与已经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类似之处, 很多同学就吵着提问:“这三个性质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随后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的提问是学生发自内心的, 是他们积极思考后自然想要的, 是没有压力的, 他们快乐地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
三、动手操作, 体现新型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 经过分析和思考, 形成准确的表象, 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探究规律。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时, 要求学生在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中, 任意选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分组操作后, 结果有的组学生围成了三角形, 有的围不成三角形, 学生就感觉到疑惑了。这时候, 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结果发现:凡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两根短棒搭不起来, 或不够搭第三边, 或正好与第三边重合, 因而推论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再讨论交流:为什么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结果又发现:其中两根小棒之和都超过第三根小棒, 因而推论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不去动手操作实践, 学生可能无论如何也不能直观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四、实践练习, 体验有用的学习乐趣
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加以巩固, 强化训练, 这时候教师不要认为只要多出一些题目做一做就行了, 题目一定要有选择, 如基础题、典型题、一题多用题, 题目的结构形式、题型变化、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有新意、有创造性、有现实意义, 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是有意义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也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样一来, 学习的成果在生活中得到了真正的运用, 学生才会有满足感、成功感, 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在这里享受快乐 篇5
满杖子于海平
今天,我读了《人民教育》中的《一切从尝试出发》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他道出了学校的心声、教师的心声、学生的心声,我觉得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校享受快乐。这篇文章是作者读了《人民教育》2010年第2期《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读后感,下面我就把读了《一切从常识出发》这篇文章的体会和感想,联系我校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生管理
学校的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学生,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工作的根本还是为学生服务。除了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这样就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我校的学生有来自乡政府所在地,属于中心地带的,有来自偏远山区的,甚至是深山里的孩子。乡风的不同、民俗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认知不同,个性的差异。有的学生活泼开朗、聪明伶俐;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反应迟钝;有的学生爱好学习、成绩优异;有的学生不思进取、甘于落后。这种状况,使我们在教学上、管理上很伤脑筋。个别家长的不重视,不讲究方法,把孩子全盘托付学校、什么事都依赖学校,使学校、教师感受到压力在加大。
作为学校,在管理好学生的同时,减轻教师压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学生最了解学生,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管理学生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中组建一个团队,打造一直优秀的学生队伍。用团队的力量去约束、引导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分担一些教师的工作,让教师能抽出多一些的时间用在学生的学习上。当然,有了学生团队的管理,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只要把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就行了,其它的就不管了。其实,不是 1
那样的。细想一下,学校组建的学生会,是在学校的培养、指导、约束下成立并开展工作的。随着人员的调整,工作思路、方向的变化,需要学校的随时指导,实质上还是学校在进行管理,他们只是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各班的班长、委员、各小组的组长,他们的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的约束、指导;离不开科任教师的精心选拔、细致的教导,这些学生也是班级制度的执行者。
要想管理好学生,必须依靠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团队力量,从学生出发,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强有力的制度进行约束。依据要求从行为上、学习上、生活上规范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将这些习惯长期培养下去、坚持下去,逐步形成一种文化,这样家长、社会才会满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追求的是高效。我们运用的“4+4N”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问题出现、有思考时间、有交流过程、有解决办法,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不忽视学生,灵活的运用模式一定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第一、课堂教学要备好学生。比如: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方程”,觉得如果运用好模式,一定能用七课时时间完成单元教学任务,每节课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和书面作业。但在实际过程中,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一节课下来,能够完全掌握的只达到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原因是什么,除了学生对基础掌握不牢之外,我认为教师的备课没有从学生出发。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学生,备学生的上课状态、旧知识点的熟知程度、接受新知的能力,多长时间能让二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多长时间能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多长时间能让差生学会,这也是我们共同深思的问题。
第二、课堂教学要备好教材。在教材的运用上,需要变通的使用教材。比
如:第三课时“解方程”,看似很简单的知识,就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可是一节课下来,最多只是一半的学生能完全掌握,另一半学生有的比较模糊,有的甚至不会。那怎么办?就得课下补或再用一节或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反复讲解、训练,费了一番周折,最后看效果,还是有出错的或不会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不可以将这一节课的任务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看图列方程、解方程,完成课后练一练1、2题;第二课时列方程解应用题,完成课后3、4、5题。每节课会的学生多训练,差的学生多辅导,效果会不会好些。
第三、课堂上多关注差生。有的差生是先天形成的,智力本为欠缺;有的学生是后天造就的。对于不认识拼音的学生,让他看拼音写词语,不亚于盲人摸象;不会加减乘除的学生,让他计算,等于滥竽充数。那么后天造就的差生来源于哪里?我觉得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关注不够的成分会多一些。如果课上不会的学生辅导不到位、作业不完成追查不到位、留的作业指导不到位,不出现差生才是怪事。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多关注差生是有必要的。
三、学校工作
任何工作和学习,都要求有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为用。因为只有有意注意而没有直接兴趣的工作和学习是很吃力的、是难以持久的。同时,任何工作和学习都有它比较枯燥和单调的一面,而且常常有别的事物在干扰,所以无意注意是难以持久的。这就需要让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产生浓厚兴趣,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一件新鲜事物,一则有趣的、感人故事,一部动画片,一个有趣的话题等,都可以吸引学生。我们在工作上讲劳逸结合,学生也是一样。让学生一味的学,而不接触其它的事物,势必会产生厌学想法、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相结合。
第一、要在时间上给予。就拿我校为例,每天学生要上七节半课,除语数英科四科之外,音体美计算机等课程每天平均一节(一、二年级还要少),那么学生学生时间就达到六节课之多。小学生的耐性和韧性是有限的,让他一味的学习,而活动、娱乐时间不充足,长此以往皮筋就会少了弹性。
第二、要在空间上给予。学生的特长、兴趣是广泛的,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有的爱运动、有的爱绘画等等,但就因为师资的欠缺,把学生的特长掩盖了、美好的愿望打消了。就像有的孩子说的我小的时候唱歌特别好听,现在一点儿也不会唱了。
我觉得学校有些工作就要从学生出发,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定时间、定人员开展课外活动,设立兴趣小组。让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让他们的神经得到触动,对管理、学习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让孩子爱上语文,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时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你所讲的内容是学生已有的经历或是他非常熟悉的生活,你会发现教学非常轻松,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很愿意和老师交流、互动。如果你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远,他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就会差很远。可教材里许多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就必须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爱上语文,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一、让语文教学走进孩子的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注重的是知识传授,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没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不可能爱上语文学习,很多学生只是老师要我学习,家长要我学习,我不得不学习这样一种无奈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小和尚念经那样的读书模样。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实践、探索,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语文教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现在使用西师版本的教材,很多课文中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教学中很难找到与学生共鸣的地方。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母鸡》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前一周回家观察自己家或者别人家母鸡的表现,看看它们生活的细节。比如怎样呵护小鸡,下蛋之后的反应,要吃食时的表现……因为我们这是农村,很多孩子都掌握着第一手资料来上课。所以,课堂上,学生精彩的描述、汇报代替了我的讲解,有孩子的讲解还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亲身经历这样的一堂课,作为语文老师,我充满了自豪感、幸福感。
(二)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
读书时,我会时时提醒学生,别把书读死了,要把它读活。如学生读到“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我就让学生看看自己的书桌是否洁净端正,互相看看身体是否坐正。这样一边指导学生的朗读,一边指导学生的行为,无形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积极正面的影响。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前,对班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比如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情况。教学时就针对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做了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巴迪以及巴迪的爸爸、妈妈。通过活灵活现的表演,对课文的再现,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明白爸爸的“精彩极了”和妈妈的“糟糕透了”都饱含着浓浓的爱。有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理解父母,消除了与父母的误会,体贴父母。一个小女孩这样写下了她的心里话:“我一直以为爸爸重男轻女,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学了这篇课文,我才明白那浓浓的伟大的父爱。”
(三)让孩子在情景中去体验
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在教学《我的中国心》一文时,因为这本是一首歌词,所以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了张明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这首歌的视频,并介绍当时的背景,然后听了歌词的朗诵,我就让学生跟着旋律唱一唱,这样大概花了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当我让学生朗读时,那真的是声情并茂,一个个十来岁的孩子,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从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了出来,比老师讲的效果好了很多。
二、教师做孩子学习的伙伴
(一)做孩子学习的引路人
作为教师,时常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指指路,带带路,切忌越俎代庖。那样孩子是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的。你可以告诉孩子,前面有水井,里面的水清凉可口,自己想办法把水喝到,而不是把水灌进孩子的嘴里。如我在进行生字教学时,都是让孩子自己学习,然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尝到自己打起来的井水是那么清甜爽口。
(二)做孩子学习的伙伴
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千万别高高在上,对学生指手画脚。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看海》一课时,我这样开课:“孩子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想去看大海吗?”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想想想,没去过。”我接着说:“老师也没去过,也想去看看,那我们一起出发吧!”这样的一堂课,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多么有趣而快乐的事啊!
(三)做孩子可信赖的朋友
长期的一线教育教学生涯让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只有十来岁,是啊,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可这个世界不会随时为你敞开。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很乐意听孩子们讲他们的见闻、感受,甚至爸爸和妈妈吵架了,自己犯错了。在这过程中,我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课堂上,一群好朋友在那里畅谈,学习,其乐无穷。
总之,作为教育教学,没有轰轰烈烈的壮观景象,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是静静等待花儿的绽放,更是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生命之路。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快乐地成长吧!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7
一、课前预习
先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不同时期的身份: (1) 诗人 (20—30年代) , (2) 学者 (30年代) , (3) 民主 (1945年以后) , 然后让学生通过读教材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闻一多的事迹或成就, 想一想:你心中的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结合教材中的配图《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 用生动抒情的语言描写闻一多先生,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
点评:课前预习让学生收集材料, 感性了解,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 进行写作。这些读想写活动就是让学生创造性地劳动。
二、新课导入
老师:请同学们翻到配图《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 请你讲用生动抒情的语言描写你心中的闻一多先生。
学生活动。
学生评议。
老师:那么同学们是否描写出了的20-40年代的闻一多先生的风采呢?闻一多先生的弟子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也许会给你些启发。
点评:用图片设置生动的情景, 用描写来落实预习的目的, 用评议收获创造的快乐。
三、整体感知
1、老师:课文的标题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请勾出文中写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句子。根据文中的过渡句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段意。
学生探究的结果:
(1—7) 闻一多作为“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8—20) 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2、老师:本文的标题改为“闻一多”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探究的结果不理想。
老师用课件出示另一篇文章《闻一多》 (原文的标题改了, 课文中的5段6段7段10段12段16段17段18段中写到闻一多先生的“说”或“做”的句子抽去) 。追问:本文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发言:
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线索, 使文章结构紧凑。
老师:通过比较, 写作记人的文章时, 你获得怎样的写作技巧?如果让你写语文老师, 模仿本文的标题你会拟个什么标题?
学生活动。
老师建议:借鉴课文的写作技巧, 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 写写语文老师。
点评:第一步扣标题, 勾线索, 分层次, 第二步巧设计, 作比较, 引写作, 以阅读导引写作, 以写作加深阅读。学生在创造性的读写活动收获了知识和能力, 也收获了快乐。
四、寻点探究
本课共两段, 每段均有教学难点, 重点, 亮点.这里仅以第一段为例, 谈谈老师如何引领学生寻点探究并让学生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老师:这一段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或“做了不说”, 他在古典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哪些成就?你认为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学生探究结果是:
(1) 成就:写作三本书《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2) 原因:刻苦钻研, 潜心贯注严谨……
学生探究的结果:
老师继续引导:请你细读课文, 想一想还有别的原因吗?提示:从闻一多“做”的动机这个角度想一想。
“爱国”“振兴祖国”:如: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老师小结:有了崇高的动机, 有了刻苦严谨的态度, 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 闻一多在古典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点评:设问采用是由果溯因法。学生在溯因的过程中, 学生易关注的是闻一多的刻苦, 专注, 严谨, 而忽略了他的爱国精神。老师通过铺路搭桥, 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引向深入, 这个过程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劳动, 而是让学生创造性地劳动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的快乐。
五、总结运用
全文教学完毕, 板书如下:
老师:把历史的一页翻到1946年, 闻一多先生一定是那个年度的感动中国的爱国第一勇士。请你为他写颁奖词。
学生:颁奖词怎样写呢?
老师出示课件或播放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视频
示例:【颁奖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他心里, 国为重, 家为轻, 科学最重, 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 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 他是先行人, 披荆斩棘, 把智慧锻造成阶梯, 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 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老师:同桌议一议写颁奖词有什么技巧?
老师提炼学生探究的结果:概括感人的事迹, 讴歌感人的品质, 语言凝练优美。
老师提示:写的时候可借用板书中的事迹与品质, 也可借用作者在文中的经典的句子。
学生活动。
点评:写颁奖词既总结了本文的思想内容, 同时也训练学生写作颁奖词的能力, 学生面对自己创造的作品尤为快乐。
六、课后延伸
课后练习:请你借鉴课文的写作技巧写写语文老师, 角度自选, 标题自拟。
点评:学生的快乐不因为课堂的结束而结束, 而应继续向课后延伸。
老师, 努力吧, 让你的学生在语文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吧!
摘要:语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其实是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才艺的组合, 是语文老师在教学各个环节 (课前预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寻点探究, 总结运用, 课后延伸) 上将自己的教学技艺、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的巧妙组合, 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创造性劳动风采和语文才艺的平台, 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上最大限度创造性劳动 (听说读写想) , 并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过程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中享受快乐。
关键词:创造性劳动 (听说读写活动) ,教学设计,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胜利, 编.论语 (文白对照版) [M].北京:中华书局, 2006:45.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8
近年来,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令”也是下了一条又一条, 减负的措施也是多样化——有的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和学习时间;有的减少作业量……。然而事实上学生仍然有很重的负担:学校作业少了, 家长给增加了作业;在校时间短了, 可在外面补习班的时间多了。因为很多家长和学生发现“减负”之后成绩跟不上, 不得不再额外开小灶, 尤其是英语, 一旦落下就很难跟上, 所以老师和学生都不得不通过“题海”战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减负”也成了一句空话。
家长的担忧、孩子的抱怨促使我们英语教师去思考这个问题, 寻求解决的方法。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减负”的真正意义, 不要盲目认为“减负”必然导致孩子成绩的下降, 其实, “减负”是减轻过重的负担, 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无用的劳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精打细造, 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中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条件,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丰富学生学习的体验,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这一定能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我在2005年参加浙江省英语优质课评比时所上的课 (Go For It七年级上第七单元Howmuc h a re the s e p a nts?Se c tion A的第一课时) ,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第七单元中心话题就是询问物品价格, 在询问的过程中学会认识物品, 描述物品, 学会礼貌用语, 学会感谢他人。Se c tion A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 由识别词汇、听辨词汇、句型操练构成。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 (1) 运用How much进行提问及回答, 掌握衣物的英文名称。 (2) 学会对物品进行正确的描述, 以达到区别物品的目的。它的教学难点是:单词教学和掌握正确使用形容词对物品的特征进行描述。这课的单词有14个之多, 而且都是有关衣物的单词, 如果学生无法当堂掌握的话就意味着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记单词和句型, 这样就达不到我们“增效减负”的目的。为此我变以往“接受性的学习”为“研究性的学习”同时利用fla s h制作的课件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案例描述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以中国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为切入点, 假想外星人到地球做客, 以此为主线, 设计了几个任务: (1) 打扮外星人; (2) 帮助外星人购买衣服; (3) 找出两个星球上的物价的差异; (4) 挑选送给外星人的礼物。
1. 多元导入, 激发兴趣
师:I am very happy to come to Huzhou.I can meet so ma ny frie nd s he re.And I wa nt to introd uc e two ne w frie nd s to you. (显示费俊龙和聂海胜的照片) Who a re the y?
生:费俊龙、聂海胜。
师:They brought us a new friend, who is he? (此时, 我导入外星人ET的图片)
生:He is ET. (接着, 我问学生它和地球人除了长相不同, 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说它没有穿衣服。我就要求学生合作讨论, 帮助ET罗列出它所需要的衣服, 看哪一组说得最多。当他们说出把本单元要的新单词时, 我就点击相应的按钮, 展现相应的图片。然后, 我再点击图片, 出现单词。)
2.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师:Now, let’s play a game, dress ET。Listen to me and p ut the word s on the rig htp art of the b od y.Who wa nts to have a try? (学生举手, 我邀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
师:He needs a T-shirt, a skirt, a pair of shoes and a hat.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 把相应的单词拖到了ET的身体上, 然后我按键盘上的相应数字, 出现了对应的衣服, ET的衣服就穿好了, 如下图。学生非常兴奋, 当我让他们自己上来打扮ET时, 学生非常踊跃, 一人发指令, 另一人操作, 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外星人穿上漂亮的衣服, 也有学生在听指令的时候出错, 把裙子穿到了外星人的脚上, 学生们都笑了。)
3. 问题导入, 呈现新课
师:ET needs clothes, where should he go?
生:He should go to the shops.
师:What should he say? (从而引出How muc h疑问句。学会句型, 简短操练。然后呈现一件毛衣, 问ET要买这件毛衣, 它该怎么说?)
生:How much is the sweater? (教师再呈现两件毛衣, 问ET要买其中的一件毛衣, 它该怎么说?)
生:How much is the red sweater? (教师又加了一件, 问学生它要买三件毛衣中的这件, 它该怎么说?)
生:How much is the small red sweater? (随后, 我又展示了几组物品, 要求学生操练这一句形,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物品的描述和描述时形容词的先后顺序, 如图。)
生1:How much is the big red hat?
生2:How much is the big green T-shirt?
生3:How much are the short blue socks?
4. 发散思维, 拓展学习
通过地球和外星球物价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自然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我们要好好珍惜。通过讨论用有限的钱去挑选送给外星人的礼物来巩固今天所学的句型。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 有的要送给它一盆花, 因为它们那里花很贵, 有的要送给他们100瓶矿泉水, 让它带回去送给它的家人朋友, 也有的要送给它一本汉语词典, 让它学会中文, 因为将来中文会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 却不是胡思乱想。
四、反思和探索
这堂课在2005年浙江省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 被称为“研究性学习贯穿整堂课, 准确地把握了新课程理念”。这堂课的成功在于它高效、生动、化难为简, 学生一直在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惊喜和意外的氛围中学习的, 他们不仅掌握了学习的要点, 也享受了学习的快乐。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 又怎能是“负担”呢?那么, 怎样做到每堂课都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呢?为了更好地提高质量、减轻负担, 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活、轻、实、优”的要求。
1.“活”——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形式要活, 课堂气氛要活跃
在本案例中, 我以中国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为切入点, 假想外星人到地球做客, 同学们帮助外星人为主线, 设计了多个任务。以充满幻想的, 有趣的任务型教学贯穿整节课, 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创新, 从而达到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良性竞争的目的,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2.“轻”——教学内容要适度, 教学要求要适中, 学生要学得轻松愉快, 上课没有压抑感, 课外作业不重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研究性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 使它不会因后天繁忙的知识学习而丧失。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如案例中的第一环节, 学生对每个按钮后面的衣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学生会积极的讨论, 交流自己掌握的衣物词汇。这样使学生从原来的接受性学习, 变成了自主探究, 使他们树立了信心, 充满了自豪感, 这些新词都是他们自己嘴里说出来的, 而不是从老师那里听来的。在给外星人打扮的环节中,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选中的词汇是否正确, 因此他们会很投入地听和做。
3.“实”——基础和基本技能要扎实, 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能理解、应用,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案例在“问题导入, 呈现新课”环节中, 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对不同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的顺序加任何说明, 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 对比, 有效地掌握了对物品的描述, 同时也掌握了描述时形容词的先后顺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们, 要印象深刻得多, 因为他们体验了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去观察, 去发现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通过启发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 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 有选择、有目的地来知觉外在的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满足了学生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4.“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都要做到整体优化
在该案例中, 我以学生为本, 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基础教学扎实, 设计难度不等的任务和活动, 以点带面, 开展教学, 同时了解学生的喜好, 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切入点”, 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最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希望通过活动的形式, 使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想象力等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上得以体现。我希望能通过发现式, 启发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有效地激活他们的兴趣, 放飞他们的情绪, 丰富他们的想象, 使英语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快乐的延伸。
在课堂上, 我们不是威严的师长, 而是学生的朋友, 故事的角色;我们不应总是居高临下, 把孩子们假设为无知者, 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探索者。所以“减负”不只是从作业、考试等“量”上去减, 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教师的授课艺术上去体现, 这样才能真正减负!
摘要: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更应明确“减负”的真正意义, “减负”不只是从作业、考试等“量”上去减, 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教师的授课艺术上去体现, 这样才能真正减负!消除机械、重复、盲目、无用的劳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关键词:英语课堂,优化,增效减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 篇9
一、品味朗读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把指导“读”贯穿始终, 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领悟、读中明理、读中品味。我曾观看了支玉恒《他是我的学生》的教学视频与大家共享。支老师执教的《他是我的学生》, 是地地道道的指导学生的读书课, 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 让学生读中体验。课上, 支老师安排了四次读课文:第一遍读, 主要是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充分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谈读书后的感受,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第二遍读, 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悟, 加深理解。读中, 老师或让学生先读, 老师再范读;或老师读前半句, 学生读后半句;或老师带着学生读重点句……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读, 你有什么感受?真正体现了读悟相融, 把读当作理解的手段。第三遍读,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反复读后, 抓住最根本的“生”与“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 理解阮恒“害怕”与“坚决”的心里矛盾。让学生去读, 读中揣摩。第四遍读, 则是让学生吟咏品味, 升华情感, 体会阮恒“为了朋友的死, 宁可自己死”, 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就这样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读, 让学生真正在书中走了四五个来回, 把书读通了, 读懂了, 读出味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揣摩出文章的情感, 理解了文意, 受到情感的熏陶, 思想的教育, 是真真正正学生读书课。
二、唤醒感悟的喜悦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 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 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一分钟》时, 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内心深处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我设计了蛙跳活动, 让孩子们在课堂里一分钟尽情地跳, 不停地跳:从开始的个个喜形于色、兴致勃勃, 到最后的气喘吁吁, 跳不动了。这一经历, 使孩子们感悟到一分钟有时很短有时很长。在教学中, 把这感情的时间教给学生, 让他们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感知、主动的体验、主动的领悟。
三、享受思考的快乐
语文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语文”并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精神的升华。思考是艰苦的过程, 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 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 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 确实是一种享受。由此可见, 给予耗费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此, 我在活跃课堂气氛, 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 更要给学生静静的读书、静静的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积极有效的思考中品词析句。教学《西门豹》时, 我按常规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1. 读了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2. 读了课文你心里佩服不佩服? 3. 读了课文你心里有没有愤怒?4. 读了课文你心里有没有同情? 5. 课文中有没有使你奇怪的地方?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时的课堂气氛由片刻的宁静迅速转向活跃。感兴趣的是这些问题与自己读课文时的感触息息相关, 似有触动、又不确切。费心思的是不能很轻易地就回答出来, 需要仔细思量才行。只见学生时而书声琅琅、时而议论纷纷、时而凝思思考、时而跃跃欲试。这样设计问题为学生起到了一个“激趣”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样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感受、体会的空间, 一个情感、思维的自主感受和发挥余地。
四、体验交流的情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成共识, 达到共享、共进。教学《珍珠泉》一课时, 我先问“你见过泉水吗?”而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珍珠泉的美丽;学生欣赏后, 交流对珍珠泉的印象;而后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最后,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过一次做导游的瘾, 再现课文内容。这是一种积累, 更是一种积累和运用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不仅呵护了孩子们的童心, 满足了孩子梦的愿望, 也对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与理解。
五、展示睿智的惊喜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 千万别让老师的“告诉”扼杀了孩子的一切。而是应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的展示。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我模仿支玉恒老师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要求学生将五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看谁写得抒情, 生动, 有创意, 我当场给以奖励, 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而后, 非常自豪的读出自己的作品和姓名。孩子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展示了睿智, 课堂呈现了空前的活跃, 激情, 兴致盎然, 以至学生不愿下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不但重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气、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意识、集体意识、环保意识、责任心的培养,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创造性劳动。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 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 语文就有什么滋味。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共同携手, 以课改精神为指引, 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主动发现, 积极创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让读书成为快乐的事[J].文教资料, 2011 (25) .
[2]陆亚芳.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J].生活教育, 2011 (12) .
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快乐 篇10
一、“争星”活动, 培养良好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强调了态度对成功的重要性, 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是成功的基础, 学习也是如此。如何让学生拥有自觉端正的作业态度, 一丝不苟地完成学习任务呢?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他们谁都不喜欢被过多的作业所牵制。针对这一特点,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争星”活动。这一活动着眼于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数量的联系, 根据作业的不同质量分别记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 星越多所要做的部分抄写作业就越少。如此一来, 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星多起来而争取少做作业的奖励, 就会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次作业。教师不必担心学生因少做了一些作业而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 因为学生高质量的作业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通过“争星”活动, 学生一方面享受到了少做甚至可以不做作业的轻松快乐, 更重要的是, 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书写端正、仔细检查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自主作业, 展示丰富个性
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所做的作业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的, 这在学生心理上会有一种“任务感”“压力感”。心理学原理指出的:“兴趣导致欢乐, 学起来得到内在的满足, 浓厚的情趣又会促发强烈的求知欲, 出自内心的迫切需要而学习, 学习中的艰辛再不感到苦了。”
在教学中, 我常常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奖励———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由于这种奖励是基于作业质量较好且作业的量已经非常少的基础上才有的, 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奖励。同样是要求学生写作业, 因提出的方式不同学生在接受时表现出的态度也完全不同。由于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机会, 学生会把它当成一种特权来享受, 因而倍加珍惜, 倍加努力!
由于学生的能力限制, 对作业的布置尚显迷茫, 此时, 教师的指导也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甚至得不到发展。让学生自主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立不同要求的作业, 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可以引导设计巩固型、积累型的作业:如针对课文中的形声字、多音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简单的组词、辨析字形、课文填空等基础习题, 抄一抄优美的句段, 品一品、写一写感受等。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阅读探究性作业或创造性作业。如, 学完《三亚落日》, 课后对比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可以摘录片段, 感悟不同的写作方法;学完《莫高窟》, 按文中构段方式、表达特点进行仿写、小练笔等。总之, 随着自编作业经验的积累, 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越加丰富、精彩!学生不再感到作业是一项“重任”, 而是展示自我才华的一个舞台。学生在这样的作业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自主的快乐、创作的快乐!
三、多元评价, 实现生命价值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 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在评价方式上, 应提倡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评价。
1. 自评
作业自评能最真实地反映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方法、情感、态度等。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可以给自己的作业定恰当的等级, 也可以为自己的作业作出语言评价。如, 有鼓励自己良好表现的:“哇, 你真了不起, 一字不错, 继续努力!”又如, 有反映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心路历程的:“差一点就不想做这道题了, 这次我战胜了自己!”从学生极富个性的自评中, 一方面能让教师发现作业背后的小细节和思想的闪光点,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享受到作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同时, 也实现了自我教育。
2. 互评
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重在相互间的激励和约束。有的学生在作业本上设计一个“××小语”的栏目, 用来听取同学的评价。被荣幸地聘请为评价人的学生或毫不掩饰地赞扬, 或直言不讳地指出不足, 都能从一定的角度作出客观的评价。担当“小老师”的角色自然是一件让学生享受的事情, 这种自我管理作业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互评也让学生彼此之间得益不少, 能使其他学生在评价他人作业的同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 学习他人的长处, 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3. 点评
教师的评价是必要的, 它应该是高屋建瓴, 能起到不可置疑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亮点, 教师要认真地发掘, 及时地在班级中展示。一方面可以为部分学生提供示范, 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最佳肯定方式,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到作业中。
实践证明, 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作业,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 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学生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并积累了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摘要:很多学生把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 出现这样的状况以后, 学生就逐渐形成被动学习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个尴尬, 在激励方式、作业形式、评价模式上谈了一些观点, 充分挖掘了语文作业的乐趣, 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快乐。
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 篇11
长期以来,体育课被人们认为只是“拍拍球,跑跑步”的活动课,学生偷懒、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常规性的体育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下,如何调动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郑晓芳等三位教师的教学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
如何引导高中女生上好体育课
■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 郑晓芳
县城的高中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体育基础比较差,而且部分学生厌学体育,在厌学体育的学生中又以女生居多。通过对我校278名女生进行调查访问和观察研究,我得出女生不愿上体育课的原因主要有:对体育课缺乏认识;体育课过于“模式化”、教法单一;体育课负荷大、技术难度大;学生有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学生身体素质差,等等。如何引导高中女生上好体育课,笔者认为:
一、激发学生间接的体育需要,是引导高中女生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间接的体育需要是相对直接的体育需要而言的,它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训练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而这种需要的激发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前提。
1.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习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及技能的重要保证。首先,教师应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理论课加强对女生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用生动的事例帮助她们深刻地认识体育对其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作用和长远效果,通过耐心地引导,使她们真正懂得:学习体育,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魄、健美身体、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还能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精力充沛地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通过专题讲座、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对女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从而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2.增进师生的情感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能直接对认知产生影响,并与学习动机、兴趣、信念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女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的情感,促进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直接的体育需要,是引导高中女生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体育教学中,能否激发女生直接的体育需要,将影响女生体育兴趣的产生和培养。而体育兴趣的产生和培养,则必须从体育课的全过程来着手。
1.选择适合女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女生一般不喜欢运动强度大、技术性强的项目,她们对一些轻松、优美、运动强度小、实效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较感兴趣,如韵律操、健身健美操、太极拳、排球、羽毛球、体操、现代舞等。在教学中,我根据女生追求形体美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简单易学、新颖优美的健身健美操动作,作为主要常用内容来加强学生的体态训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示范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性
优良的动作示范,就是最好的说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优美、轻松,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暗示、美的感化,使其跃跃欲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仅要认真编写教案,还应反复演练示范动作,以保证教学中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动作是准确、优美的。如在教“鱼跃前滚翻”这一动作时,起初学生有畏难情绪,在讲清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我做了两遍示范。学生看后觉得动作非常轻松、自如,就争先恐后地练习起来。在学生练习时我及时地提醒她们要跃出去、要团身,使她们在体验“自我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了“自我表现”的欲望。
3.加强对女生的保护帮助和个别辅导
(1)在一些器械体操或技巧性的练习中,女生往往因畏惧、思想紧张而影响动作的协调性。因此,教师应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教给她们正确的保护方法。在进行这类教材的教学时,课前我认真检查器械是否牢固;在练习中,每组都安排2名动作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进行保护;对个别动作差、胆子小的学生,我亲自保护帮助,以保证她们安全、放心地进行练习。
(2)一部分年龄偏大、体育基础差、动作协调能力低的女生,她们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比较难,因此很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如果教师只停留在集中讲解和练习的阶段,势必影响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少一些集中讲解示范和纠正共性错误,多采用分组练习,并深入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学生动作错误,教师要找出原因,认真及时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动作的错误程度并进行改进,从而调动这些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3)要美化教学环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锻炼的欲望。女生大多爱整洁,给她们上课,尤其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我除了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鞋、运动衣之外,在场地器材的布置上,力求干净、整齐和安全。
总之,只要体育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认真地研究教材教法,了解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备好体育课
■郑州第一○六中学 陈双应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体育教学工作新阶段的开始,反映出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又一个新突破。在新的学校体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运动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目标。常言道:备课花工夫,上课显神通。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我认为应从备课开始。
首先,备课理念要转变。新课改中,体育教师备课理念应实现四大转变:一是目标转变。变只会运动技能的单一教学目标为健康第一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二是评价转变。变只重身体素质、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系为反映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效果评价体系。三是教学手段转变。变传统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为先进快捷、激发学生兴趣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四是备课重点转变。变重备“教”为重备“学”;变重“教教材”为重“用教材教”;变重“台词练习”式的教案备课为重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设计备课。
其次,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一是要了解学生,就是要掌握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心理状态、兴趣特长、组织纪律、男女人数、姓名等情况。只有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课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二是备课时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再次,备好教材。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吃透教材。课堂教学有可能不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特别是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因此,教师备课的教学设计应在深度挖掘体育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的基础上,尽量储备体育其他项目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外延。同时,教学设计应该丰富多样,富于变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要在头脑中进行虚拟“课堂”教学,获得对不确定性的预料,制订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方案,变“预设”为“预案”。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备课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和不同,那就是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场地器材和不同练习内容时的组织队形。这既是体育课自身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一节体育课能否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根据学校条件,结合本课实际,需要哪些场地、器材,怎样合理、科学、安全地组织教学,这些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周密详实地计划好。
最后,注重集体交流和研讨。体育课备课在自主备课和创新的同时,不要排斥模仿和借鉴,在借鉴中进行集体的交流和探讨,“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资源共享、观点互动,共同成长。
体育课贵在激发学生兴趣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魏建民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体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增强其身体素质的目的呢?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激发其运动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现实中,许多体育教师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巧的设置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生硬死板,使大多数学生感到体育课乏味。因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需要体育教师调整教学方法。(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多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体育小竞赛和游戏活动。(2)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好动、好模仿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以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些韵律操、放松操等,使学生经常体验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设置合理游戏项目。游戏在体育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运动技能。(1)教师要在课堂中合理地利用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实现水平目标。(2)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各项活动和游戏中去,这样既能够活跃教学氛围,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此项目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笔者在一次篮球运球课上,让学生做一个抢球游戏:两人一组,在规定的范围内,一人运,一人抢,如果球被断了,那么运球的人就要做一个深蹲。同时笔者将枯燥的运球结合游戏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运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这样,在练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劲头都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可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恰当地激励学生。恰当地激励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对体育课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绪,就能全身心地听讲解,看示范,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学习动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锻炼和学习。
让学生们享受“体育的快乐” 篇12
而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学习方式, 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 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因而, 从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点出发, 讲究课堂教学的层进性、探究性, 注重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提高性练习的有机结合, 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精神。
作为新课程下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完全有赖于所有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 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的体会
1. 多媒体介入教学成为新的亮点。
多媒体教学走进体育课堂,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在教学中更大程度的发挥了人的直观观察能力, 有效地解决了人体示范瞬间动作表象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整个动作的完成过程, 有充足的时间跟随模仿练习, 这是人体示范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单手肩上投篮”时, 利用课件可以使学生很清晰的看到从持球、蹬伸、抬臂前伸、压腕投篮, 到球走的路线, 使学生一目了然;再是利用数码相机, 拍下学生练习的动作, 利用多媒体展示, 与课件动作相比, 找差距或不足, 在更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2. 巧用故事, 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促成动机, 动机支配行为, 兴趣的强度决定行为的结果, 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神经、情感也就无意识地产生动力。于是, 在课上教师就利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制作并运用头饰或利用课件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吸引学生, 学生早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模仿:学生们自找伙伴自主练习, 感受了轻松的跳跃。如小兔跳、袋鼠跳、青蛙跳等, 他们积极表演, 充分展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如, 在“前滚翻”教学中, 引入“小猴学艺”的情节, 把整节课的教材内容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72变”为主线有机的贯穿在一起, 进行了兔跳、青蛙找家、小燕飞等热身活动, 并把前滚翻比作为学习孙悟空跟斗云, 这样学生在练习中有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情绪极为高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快乐游戏, 活跃情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乐之者”才能“奋而忘食”, “乐而忘忧”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为激发学生广泛地学习兴趣,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就要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 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的技能更重要。所以, 快乐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极为重要, 它是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手段之一, 如“双手胸前传接球”中的“击龙尾”游戏、练习上肢的“礼花绽放”游戏、“合作创新”游戏等。在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 缩短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 学生把老师当成了朋友,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证明, 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也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4. 尝试合作, 突出主体。
“尝试、探索、合作”法的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学练活动的施动者, 通过思考、研讨、体验来激发学生大胆探索, 引导多向思维, 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的关键在于: (1) 让学生先尝试探索练习, 后总结归纳, 让学生在尝试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 (2) 通过设疑、提问、探索、合作研究等手段,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大胆讨论, 各抒己见, 通过同学间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如“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怎样能把球投入篮筐, 再小组讨论做法, 总结出技术要领, 完成教学任务。再如, 学生通过观察健身操片段,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编一套简单的健身操, 并汇报演出。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能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合作愉快的学习, 而且还是对他们集体智慧的一种考验,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目标——在合作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能力。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
5. 自制教具, 乐意融融。
大家都知道, 多种自制教具进入课堂 (废旧报纸利用、易拉罐、饮料瓶、各种头饰) ,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培养学生对废旧品的再利用, 同时维护了环保卫生, 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练习更有兴趣。教具五颜六色, 图案眼花缭乱, 一种稀奇感油然而生, 也就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心。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推荐阅读:
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07-12
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08-18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11-06
让学生享受说的快乐09-20
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07-15
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10-18
让学生在学中享受快乐08-09
阅读让我享受学习的快乐01-16
让学生享受识字的乐趣07-17
让教师享受学生的赞美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