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2024-10-18

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精选12篇)

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篇1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阅读将使我们与伟大的人物为伍, 生活于崇高思想的渴望中, 在每一次困惑中都会被高贵和真理的火光所照亮!”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是发展语言, 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且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的特点。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读中收获享受。我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以下几种形式是非常有效的。

一、抓重点词, 读中悟情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以规范的语言文字告诉读者一些信息, 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更是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阅读教学抓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支撑点, 即重点词、句、段,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感受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当我在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其中有一位学生读到“我们来到隆中, 只见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 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时, 他提出“卧龙”指什么。我没有及时给予回答, 而是让他再读课文, 他很快就自己弄明白了。让我们记住英国作家毛姆说的话:“读吧!即使你不会读书也可以把书放在手里把玩一番, 凝神注视、随便翻到哪一页, 找一些招眼的句子看看, 到这片无涯学海里航行。如果书不能成为你的朋友, 至少他们也应该是你的熟人。如果书籍无法走进你的生活圈, 起码你也应该向他们点头致意。”慢慢地品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 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取材广泛, 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包含其中, 但有的内容学生凭现有的阅历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在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 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 许多文章都会配上精美的插图。如教学《桂林山水》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 以图阅文, 图文对照, 反复深入地诵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 还可以插入多媒体, 使桂林的山水静、清、绿、奇、险的独特风姿展现眼前,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瑰丽河山的情感, 让语言文字和具体形象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心灵, 和他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细心观察图的能力和写真情实感的文风, 使他们从图的意境中体会到图外的图画和图中真实生活的情与景, 从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抓住图外联想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 入情入境

有些课文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 学生在学习时较难理解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不易产生情感体验。在教学中, 我一般采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手段, 如投影、录像等来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 使之认知充满情感, 主观上产生学习的需求。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 我首先投影九寨沟美丽的画面, 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景, 然后再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陶醉其中。这些手段直观、形象,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能较好地创造和渲染气氛, 不仅使学生在形象的情境中理解抽象的含义, 感悟情感, 而且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 揣摩生动的词语、美丽的句子、巧妙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意境等, 使课文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 使他们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都活跃起来。

四、以情激情, 引发共鸣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使学生感动, 首先使自己感动。”这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做到以情激情。教师的一句真诚的话语, 一个会意的眼神, 一个灿烂的微笑, 都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朗读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 品味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的情怀, 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意思, 以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 语言朴实无华, 真实感人, 在朗读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次战斗的重要意义, 了解邱少云严守纪律, 保证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 由此使学生深刻认识邱少云以生命为代价严守纪律的伟大精神。此时, 引导学生联系潜伏的具体要求, 邱少云在烈火中英勇顽强的表现以及“我”的内心活动, 品味邱少云的内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他可能是怎么想的?邱少云的思想活动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文中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段落反复朗读, 品味“我”矛盾、担心、痛苦的内心活动, 来激起情感的共鸣。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中有境, 入境始于亲。”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缩短了事物的时空距离, 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 引发了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关注, 使其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对课文的语言感受也随之而敏锐起来。所以, 在教学中要注意渲染氛围, 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 才能入境入情, 引发共鸣。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 学生通过这扇“窗”, 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体会人物精神品格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达到“不待解说, 自知其义”的效果。同时,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能提高人文素养, 养成正确的人生观。是的, 没有书籍所传承的知识的阳光雨露, 人生就不会有灿烂, 自然也永远无法企及成功的彼岸。

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篇2

“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但是一点儿也不爱念书,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漫画。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呢?”父母们经常问我类似的问题,尤其是母亲。母亲们好像觉得孩子不爱读书,是儿童教育上的严重失误。遇到这种情形,我总是忍不住想反问母亲们:“你说孩子不爱看书,那么你自己喜欢看书吗?如果你没有读书的习惯,最多只是翻翻妇女杂志,却成天要求孩子念书,那么不是太自私了吗?”有的父母可能觉得自己在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亲子阅读做的也够好,可孩子依然不爱读书,所以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下我心目中的亲子阅读。

先回忆一下平日你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什么?“做功课去!”“读书去!”这两句话可能是我们的口头禅吧?更有甚者,我们大人在看着电视却呵斥孩子去读书,听话的孩子可能会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开。父母一个劲儿地催促孩子读书,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有害。如果你想让孩子读那本书,你不妨自己先饶有兴趣的的去读,你可以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大声读,精彩处你甚至可以笑出声来(哪怕是表演也好),孩子这时不主动把书从你手里夺去才怪!这要比你念口头禅有效得多。因为这个时候传达给孩子的是: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项任务。“阅读是一种享受,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大人愈少干涉孩子读书愈好,读书本来就是一种个人自由。”这是我想急于告诉各位家长们的。

想让孩子成为爱书人,做父母的先去掉根深蒂固的功利阅读思想。你不会否认你让孩子多读书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成绩好,将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是的,孩子成绩好,将来工作好做家长的会觉得更有面子。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家长的面子。当然我说的功利阅读并不仅指读书为了好成绩,还有下面这种情况。每当孩子读完一本书,我们都会急不可耐的问:这本书好不好看?哪里最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幅插画?故事在讲什么?老公公遇到了什么事?老婆婆叫什么名字?大野狼刚开始做了什么事?然后呢?最后大野狼怎么了?故事里一共有几只羊、几只猪?大野狼和猪加起来一共有几只?小红帽为什么会被可怕的大野狼吃掉? 诸如此类的问题。或许您认为,这样才能让故事书充分发挥功效。我们跟孩子一同读一本书时,你千万不要急于去提问孩子五花八门的问题,来考验孩子读懂了没,认真读了没。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落痕迹。我认为,读书最宝贵的时刻,不是在读的时候,而是在读完以后。这时,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重新思考书中的人和事,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弥足珍贵的自省时刻。从掀开故事书的扉页,听到“好久好久以前„„”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经在故事的世界中悠游。直到故事结束以后,他们仍然暂时沉浸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这是一段宝贵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地层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中翱翔,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可惜,大人们经常在这段时间不停地问问题,践踏这块幻想的美田。到最后,孩子只要一想到看完书又要接受一连串的炮轰,他可能就完全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了。除非孩子愿意,他自己想把阅读的感受和喜悦和你分享,否则,故事书变成了虐待孩子的刑具,我们的亲子阅读也就变了味道。孩子们也经常和我探讨他们读过的书,都是他们急于把自己的疑问、感受、喜悦和我分享,并且还会推荐我去阅读。我会老老实实的当忠实的听众,并且适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我的疑问他们可能还会再去书中找,他们的疑问我们会一起找答案,亲子间交互传递这种喜悦,孩子自然会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我尽可能去制造大人和小孩一起读书的快乐气氛,因为这是最好的阅读指导。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可能都给孩子读过书,孩子现在上五年级了,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孩子都认识很多字了,不用我们给他读了,其实不然。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有时自己看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相反,大人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如果满怀爱心地念书给孩子听,必定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并让这些话语传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换句话说,读的人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孩子。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幼儿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我与孩子们一起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想象着孔子说“点,尔何如?”的语气,读完之后,她们捧腹大笑,笑过之后,提出“孔子为什么赞同点的观点”这个问题,我就顺水推舟的解释了一番,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没就此而止。为了增加乐趣,我们会轮流读一个故事,一篇美文,可能读的不是很完美,但只要孩子觉得有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乐趣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达完的,我们何乐不为呢?所以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看,父母最好还是照样念给他们听。这对丰富亲子的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人际关系,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让阅读成为快乐的享受 篇3

关键词:低年级;课文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倡导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在扩大阅读面、增进阅读量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阅读材料积累,逐渐提高独立阅读的水平与能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加强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呢?下面,我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学生来讲,兴趣和爱好是促使自身展开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只有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以及阅读欲望,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广泛的课外阅读中,也才能真正使自身徜徉在浩瀚的书籍与渊博的知识海洋当中。此时,于学生而言,大量的课外阅读不再是一种沉重的学习压力与负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与享受。

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尝试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鲜明的学习特征,通过一些经典的童话、寓言以及成语故事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阅读欲望以及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为了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灿烂的成语文化,我在语文阅读课上向他们讲解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

古时候有一个小偷,看见别人家挂着一口非常精美的大钟,就产生了把这个大钟偷走的罪恶想法。可是这个钟又大又重,小偷自己根本就背不动。这可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小偷决定先把大钟敲碎,然后把一块块的碎片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用尽力气朝大钟砸去,想把大钟敲碎。可是,大钟却“咣”的一声发出了巨响。小偷非常害怕,怎么才能不让别人听到自己敲钟的声音呢?他想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把耳朵捂上不就可以了”。于是,他就找来两个布条把自己的耳朵捂上了,敲一下钟试试,果然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下,小偷的胆子越发的大了,拼命的朝大钟砸去,想赶紧把大钟敲碎方便自己偷走。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人们却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来把这个愚蠢的小偷捉住了。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偷明明把耳朵捂上了,自己也听不见敲钟的声音了,其他人怎么还能听见呢?”我的问题刚说完,就有学生回答:“老师,我知道,因为小偷捂住的是自己的耳朵,但是,并没有捂住其他人的耳朵,所以,别人就能听见他敲钟的声音。”“真聪明,这就是‘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其实,我们日常的阅读过程中还蕴含着其他众多有趣、好玩而又富含深意的成语故事,等待我们去阅读、去积累……”

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不但让学生明白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真正意思,而且还充分调动了他们了解更多成语故事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而这就为他们热情而主动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阅读习惯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以及质量。假如阅读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涣散、精神不集中,尚且不能保证将自己真正融入阅读的书籍中,更谈不上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以及质量了。相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更好地展开课外阅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层面上讲,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之上,逐渐提升自己独立自主的阅读水平与能力,从而为自己爱上课外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除了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保持安静的氛围之外,我还鼓励他们边阅读边思考,并将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事实证明,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一个绝好的办法。学生不仅能有效地记录一些好词、好句,还有利于逐渐开阔视野范围、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积累;而且,学生之间还会对这些好词好句进行彼此交流与沟通,为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课外阅读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不但要通过种种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及积极性,而且还要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础的阅读技巧,如此才能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快乐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麻文辉.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成才之路,2011(9).

[2]霍玉娟.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4).

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篇4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权利,读者服务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要天天读书, 终生以书籍为友, 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 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为了使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得到快乐、健康的成长, 图书馆利用推广读者优秀读物、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形式等, 开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为把大学图书馆建设成为学生课外博览群书的教育实践基地而努力。逐步增加学生较好的阅读习惯及广泛的阅读兴趣, 让阅读在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失的部分。在图书馆中让大学生分享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时, 阅读中环境好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而要强调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安静的阅读场所环境。读书环境的好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意识, 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各种读书活动中。

1. 举办阅读爱好者协会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为了保障图书资源有效利用, 社团有效合理的利用沟通平台这一良好的交流方式, 吸引带动更多读书爱好者加入沟通平台, 图书馆成立了阅读爱好者协会。我们利用阅读爱好者协会的会员优先享有借阅图书的体制, 激励、培养大学生的读书爱好兴趣, 作为图书馆阅读爱好者协会会员, 在图书归还时为阅读爱好者协会做一份对图书的评价, 可采用电子提交或书面提交的形式对所借书籍做一个详细的评论, 此方法对下次借阅图书的学生起到辅助导读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时间, 还能方便学生择优选书, 图书馆不定期在校刊发表由阅读爱好者协会会员撰写的优秀征文,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书籍、报刊。图书馆定期配合阅读爱好者协会整理、归类, 不同题材文章, 及时为在校大学生能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图书服务。阅读爱好者协会将对读者撰写的优秀征文有选择性地刊登在《校刊》上或发布到阅读爱好者协会的网站上, 读者看到自己的征文能在校刊上发表, 极大地鼓励和激发了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兴趣。

起用阅读爱好者协会社团平台, 不断组织形式多样的各式的活动。可以通过邀请校外教授进行权威性的专题活动讲座, 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的读书欲望, 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及能力;组织本校不同年级爱读书的学生进行讨论及交流, 从讨论及交流中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读书的目的不仅学习知识, 学以致用是提高阅读的关键。不知道去应用, 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于丹谈到“文化”时曾形象地指出:“所谓‘文化’, 要文而化之, 不化而文有时是很害人的”, 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工作者, 应认识到“文化”的内涵所在,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文化活动, 发挥图书知识在学生中的作用, 增强学生阅影响力。古人不是说了:“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在图书借阅管理工作中发现, 不管学生或教师在对图书文化理解上有着各不相同的看法, 不同表现在对待各类专业书籍上。有很多教师觉得, 世界名著应是学生必读的读物, 但多数学生则对文学作品图书感兴趣。在对学生阅读爱好进行调查后发现, 图书馆定期举办“选好书, 看好书”活动, 让喜爱读书的学生选出好书, 去图书馆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带领下, 让学生读到了自己喜爱的书籍,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 让师生在休闲书吧享受阅读快乐

为了给广大师生创造优越的阅读环境氛围, 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好的图书借阅服务, 图书馆进行了许多改进, 为广大师生在图书馆设立休闲书吧, 将书店、咖啡馆、音乐室融入到图书馆休闲书吧中, 让师生在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氛围中阅读。在管理服务中, 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勤工俭学学生以辅助的模式, 让贫困学生参与到休闲书吧中, 既能得到一部分生活补贴, 又能在图书馆分享阅读的快乐。在图书馆休闲书吧里, 师生们可以边听着优美的音乐, 边欣赏自己喜爱的各类书籍。这样的阅读环境氛围, 可以让老师们缓解工作的疲劳及压力, 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减轻了学习的压力, 尽情释放身心, 全身心享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 让阅读指导变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手段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形成全民爱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学生学习列入建设学习型校园的首位。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班级、需要有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培养好的读书风貌风气, 同时还要展现学生的文学素养及个人风采, 图书馆组织在全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活动, 同时调动了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 改变了学校的整体学风学貌。让广大的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及受益。在多年的实践教育经验中得出, 学生的阅读方法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才能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如何改善学生阅读能力主要分为以下四步骤:

第一, 要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什么类型书籍就读什么书籍, 喜欢读多少就读多少内容, 这本喜欢的书没有读完, 再看另一本书阅读也可以, 一切按照自己意愿兴趣去做, 最终把读书及知识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学习当中。

第二, 要到图书的世界中博览群书。首先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 把知识和文学作品作为基础, 扩大阅读范围, 拓宽知识面。涵盖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文学等各类的书籍。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可以阅读各类杂志、报纸, 调动他们的求知积极性。

第三, 读书就要精读。读书不应快速浏览、走马观花, 而要做到精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精读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 要让学生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对所阅读的文章中的一些好的格言、警句、心得、感言、批评等, 都记录到读书笔记中。坚持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可以使学生在写作和创作的道路上有更多的题材。

让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保障阅读的时间, 更要让学校图书馆及图书管理人员认真配合广大师生阅读者积极参与, 还要得到学校各部门领导的支持及关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阅读权利, 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燕.营造良好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21-22.

[2]储小卉.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31) :35-37.

让学生在自主中享受快乐 篇5

——读重庆特色学校材料看我校特色创建 上谷学区中心校满杖子小学 于海平

近段时间,我拜读了《人民教育》一书中的特色学校创建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从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支撑、方法指导、成果展示以及典型经验介绍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论证,我感觉到思路宽广了许多。在理论上有收获的同时,也感觉到很大压力。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个永远不会改变的规律。创建特色学校是摆在每一位学校领导、每一位老师面前需要深思的话题。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关键在于发掘个性、打造个性,经过积淀就会形成特色。随着学校文化建设品位的提升,“乐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我们应着眼于如何实现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人生的方向,为实现人生价值打好基础的目标。

我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方向。下面就把如何让学生在自主中享受快乐打造学校特色,向各位同仁做一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营建优美环境让学生体验快乐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优雅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因此要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就必须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用花草树木美化校园,文字语言净化校园,文体活动丰富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建筑都能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每一名学生都愿意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每一位教师都愿意在清雅的环境中工作。我校在乐学教育主题下,确立教师专心工作,学生乐于学习的办学理念。

在教育局的大力资助下、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拼搏,打造经营出了优美的育人环境,并使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得到。教学区书香满园,住宿区家一样的温馨,活动区生龙活虎,餐厅秩序井然。班级文化上了档次,学生与老师共同设计、布置、打造班级这个家。在板块上共同勾画美好蓝图,在板报上书写心声,将自己作品尽情展示,在学海中尽情畅游,在小组间形成竞争,一起进步。学生成为了主人,在学校、在班级体验到了快乐。

二、实施自主管理让学生追求快乐

学校里只有老师、学生这两个角色。离学生最近的是学生,学生最好的伙伴是学生,学生相处最长的是学生,学生最爱倾吐心声的是学生。所以在学生管理上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管理学生,也就是自主管理。我校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证明实施自主管理是可行的。

(一)建章立制 形成系统

制度规范行为,制度是管理的坚强后盾,是育人、树人的尺子。一套强有力的、人文化的、系统的管理制度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激励。

学校与学生会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强制、人文出发,制定宿舍管理规定、餐厅管理规定、楼道管理规定、教室管理规定、操场管理规定、学生请假规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度的出台,使学生更加了解了学校,知道了一名优秀的学生该怎么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指导,形成了激励。

(二)完善组织 形成网络

有了制度好比雕刻家找到了好的材料,只需要精雕细刻。学校为了更好的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成立了学生会这个组织。他们是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是学生的指导者。

学生会由二十八名学生组成,分为班级管理组织,课间管理组织,就餐管理组织,宿舍管理组织。负责晨会、早读、午检组织;间操带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放学站队;上下楼秩序维持;课间秩序整顿;各种活动的开展;就餐秩序的管理;饭菜质量的监督;住宿生的管理。这么多的工作,他们做得井井有条,甚至有的方面超出了既定目标。

学生会由德育处直接领导,组与组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会成员的指导,解决学生处理不了的问题。这样就组成了学校、班主任、学生三位一体的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的学生管理网络。学生能做的事就让学生做,一方面学生得到了培养,另一方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业务。

学生会的学生来自于各个班级,小到一年级,大到六年级。是经过德、学、礼、能综合评价选拔出来的,是班级的佼佼者,是学生信服的人。他们为能加入学生会而感到光荣,感到快乐。其他学生以学生会同学为标杆,努力克服缺点,不断的进步,把加入学生会作为自己的向往。这样就形成了以点带面、以点连线、遍地开花的局面。

(三)表彰奖励 形成激励

一张奖状、一个本、一支笔在大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学生眼里那是宝贝,在家长眼里那是荣誉。只要是学校的奖励,学生、家长都会把它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会在人前炫耀,因为那是一种评价、一种肯定、一种荣誉。

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十大明星”评比。有的学生可能学习不好,但他爱劳动,把班级卫生清理的干干净净;有的学生可能不遵守纪律,但体育比赛他总是拿第一;有的学生可能体育不好,但他画的画人人赞赏。所以学校从学科、合作、艺术、创造、健体、纪律、礼仪、安全、卫生、劳动十个方面进行评比奖励。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把成为校园明星作为自己的追求。

在班级内依托分组教学进行小组评比。班级设立“践行六个一优秀我争先”为主题的评比栏,从“做一位守纪的公民”、“讲一口文明的语言”、“穿一身整洁的衣物”、“上一堂正规的课程”、“当一名学习的标兵”、“创一个和谐的团队”六个方面进行评比。班级根据班级特点,学校要求制定详细的、易于操作的小组评比细则。评比采用积分制,各小组的基础分为100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分。由专人负责评比工作,每日学生、小组的表现记录在本上,每周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小组周评比,每月进行一次月评比,每学年进行一次年评比。经过小组评比,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集体利益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三、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享受快乐

开展各项活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发展,让学生享受快乐。

(一)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改变传统的活动项目、活动方法。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开展跳远大王选拔赛、跳绳大王选拔赛,既可以让学生得到体育锻炼,又能让学生个性得以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校园在我心中”、“我看学校精神”等演讲比赛。“家乡的历史”等征文活动。“我和老师说说心里话”、“为家长洗一次脚”等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作文” 篇6

【关键词】作文课;兴趣;快乐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课对好多学生而言就是“受刑课”,孩子们面对作文总感觉无话可说,于是就胡编乱造,乱写一气,甚至抄袭。面对这一现状,笔者也曾深深地思索,尝试了很多方法,力图改变,可收效甚微。难道我们的作文教学就真的无“药”可医,只能任其自然发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关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教师”(爱因斯坦语),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

我们学校数学学习氛围特别浓厚,我“嫉妒”数学课对孩子们强大的吸引力,但是我也理解孩子们喜欢的理由,因为我做学生时也喜欢数学课,喜欢解完一道难题之后的成就感。因此,我从不埋怨学生,而是引导他们用学习数学的热情对待语文课。我常对他们说:“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堡垒’,每攻下一个堡垒都会让我们很有成就感。语文课的‘堡垒’就是作文,她看起来很神秘,其实也没有什么深不可测,说白了,作文就是说事拉理,大家完全可以把她当做‘知心姐姐’对待。 ”但是把作文当成知心姐姐不是一句话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做老师“挖空心思”,积极引领与指导。

一、面对学生群体

(一)让学生们拥有快乐作文的心态

只要老师一说到写作文,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苦着一张脸:啊——?!又是作文啊!一开始,我也曾经尝试着转弯抹角的导入,“妄想”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可几个回合下来,我彻底明白了,与其忽悠他们,不如实实在在告诉他们所要面对的事情。所以,每回接手新生,我都要义正辞严地“警告”他们:不许听到作文就愁眉苦脸,要面带微笑,告诉自己,我喜欢写作文,作文也就是一点小难题,只要大家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听起来,这个方法好像有点强人所难,但我认为,人的自我暗示是很重要的,在最初或许有些强制,但暗示时间久了,谈“文”色变的现象一定会有所改观。

(二)积累见闻感受,有备无患,循序渐进,整体提高

为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可以让学生自己积累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写作技巧之外,我还发挥集体的力量,利用课前五分钟分阶段开展语文活动——美文赏读(听)、意林漫步(悟)、我有话说(议)。美文赏读让孩子们天天都有新鲜营养可品,意林漫步、我有话说让孩子们积累了阅读的感悟。这样循序渐进的积累,孩子们会在“搜肠刮肚”时信手拈来,轻松地表情达意。

(三)装备精良,出手不凡

现在的作文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但孩子们往往只看文章忽略技巧。所以,虽然满腹素材,也欣赏了不少美文,写作能力却没有提高。因此,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予以指导,给孩子们装备“精良的武器”,以最大限度、最佳效果提升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写作虽说没有一定之规,但是还是有技巧可循,比如正确的审题立意、巧妙的布局谋篇、精致的开头结尾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在写作时有章可循,轻松的道出自己的心里话。

二、面对一篇作文

(一)搜集素材,有备无患

就是说每次作文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决不把作文简化成考场作文。

(二)立纲起草为全文导航

1.仔细审题,确定作文的“主旋律”——记叙文的中心、议论文的论点,然后用关键字眼写出。

2.筛选材料。为记叙文选材——注意作文要求写几件事;为议论文选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都罗列出来以保证文章说服力。

3.非命题作文,立意选材明确后再拟定标题,尽可能地夺人眼球,最低限度也要发挥文眼的功效。

4.写好开头和结尾。开头注意扣题,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或者运用设悬念、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结尾,要照应开头,或简洁有力,或引人深思,有深化或升华之感。(当然,这些写作技巧在作文指导时应作专题讲解训练)。

一开始刚学立纲起草要动脑动笔结合,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后就可以视个人能力打腹稿即可。

(三)潜心修改让作文生辉

做事如果形成习惯就会事半功。所以,我在接手新生写第一篇作文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写作时在作文本上留出足够的修改空间,随写随改,写完再改,尽最大努力让作文生辉。

★个人修改三部曲:

1.改错别字,病句。

2.改表述冗长拖沓之处。

3.改偏题跑题之处。

★修改方法大全:

1.自己修改,随写随改,写完再改。

2.教师示范修改,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要用得多一些,让学生学会方法。

3.范文集体修改。这里所选范文不一定是好文章,也可以是囊括了学生作文易出问题的“反面典型”。范文要精选,要有代表性,让学生们就范文畅谈精华部分和修改建议。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有些不恰当的审美标准、修改思路可以在集体交流时及时发现、及时修正。

4.学生交换修改。站在客观的立场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而且交换修改可以让学生择善而从、扬长避短。不过,学生修改时教师一定要在场,遇到学生不能把握的情形教师可以及时给与指导。

作文看起来难,但也不是难不可破。通过语文老师们有序的指导、不懈的引导,孩子们一定会把作文当成“知心姐姐”,尽心尽力地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心语之花怒放的场景指日可待。

让孩子快乐地享受阅读 篇7

一、推荐好书, 传递快乐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说过:“这是一个阅读丰富的时代, 更是一个阅读泛滥的时代。”如今, 各种各样的书籍充斥在学生的眼界之中, 其中不乏一些低级趣味的作品。在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还应考虑书籍的价值和品位, 能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引发思考, 获得体验, 这样的书才能为学生打下吸收精神食粮的底子。

《神奇的收费亭》这本书, 首先, 考虑到这本书的“趣”, 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幽默感的书, 作者对未知之地的幻想十分高明, 神奇的冒险, 曲折的情节像一块磁铁一样将学生的眼球牢牢吸住。其次, 由于这本书的“意”, 这本书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能给人巨大的启发。“书犹药也, 善读可以医愚。”如果将书比作药, 那么《神奇的收费亭》就是专门医治不爱思考、不爱学习、消极麻木的孩子的“药”。《神奇的收费亭》所蕴含的主题就是:探寻、寻找目标;克服困难, 即便恐惧也要坚持不懈;相互依靠, 对他人施以援手;教育的价值, 从错误中获得经验, 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除了这些, 老师还需要给学生灌输些什么呢?学生在阅读文字时, 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担当、勇敢, 感受到思考的重要, 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 这本书也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不朽的经典,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销售千万册。

二、精心设计, 营造快乐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 快乐地在书海中徜徉。

1.巧用图片引趣

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都配有精美的插图, 推荐一本书, 可能有时一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神奇的收费亭》中除了一幅精美的地图, 还有“十二面体人”“闹钟狗”“向下长的男孩”等有意思的插图, 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人物, 走进情节, 理解文字。通过图片引导, 学生想象猜测, 这些直观形象的画面会吸引学生从图片走向文字, 引发他们的思考, 唤醒他们的体验,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巧叙情节生趣

学生最爱听故事, 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 学生们总是个个精神抖擞,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 再配上一些适宜的音乐, 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快乐, 主动去进行阅读。

3.巧设悬念激趣

教师娓娓动听地讲述精彩片段, 正当学生们津津垂听、情感交集, 期待结局之际, 教师戛然而止, 卖个关子, 并告诉学生: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学生们欲罢不能, 阅读期待高涨,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好。

三、合作交流, 分享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 《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 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小组合作起来, 自由选择、自行决定, 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课外阅读亦是如此, 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 充足的交流时间, 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 更加投入地研读文本。

全班可以被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阅读不同的精彩片段, 小组中几个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不一样的学生在一起, 边读边聊、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准备汇报时, 组员更是出谋划策, 全身心地为阅读的成果, 有的读一读感兴趣的文字, 有的说一说小组成员的阅读感受, 有的分角色演一演精彩的故事情节, 这样的合作阅读包含着学生真的思考、真的体验、真的感悟。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享受, 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 拓宽了每位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让学生享受快乐语文 篇8

一、在教育理念上突破, 让学生不单为学语文而学语文

诚如米卢的口头禅——享受生活, 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生活, 正如他们上网、玩游戏等活动一样, 不管有多难, 都会努力去做, 而且, 大多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部分教师讲授语文, 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只知道照本宣科, 却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样, 形成了“老师不愿教, 学生不愿学”的恶性循环。要改变此种状况,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教师传授知识改为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其核心是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做法, 尊重学生, 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在师生互动中, 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 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轻松、愉快。教学时, 教师应迅速进入角色, 以稳重的教态, 平和的语气, 微笑的面容, 亲切的目光, 适度的幽默进入情境;教学中, 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时, 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和鼓励。特别是待优生, 既要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又要肯定他们的哪怕是点滴的优点。教师要经常送给学生激励性的教学用语。如:“听了你绘声绘色的朗读, 真是一种享受!”“你真了不起, 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虽然你说得不太准确, 但你的见解很独特, 加油。”“这次发言, 你的声音响亮多了, 你的进步让我真高兴。”“没答对也没关系, 你可以再考虑考虑, 相信你会更好。”这样增加了师生间的亲和力, 使课堂洋溢着学生“我要学、我乐学”的快乐气氛, 学生怎能不愿学习语文呢?

二、教材把握上突破, 从课本中学, 到生活中用

我现在所教的初一两个班级, 刚开始, 发现多数学生下课时能说会道, 而一上语文课就言语无序, 甚至词不达意。在他们的世界里, 语文是写在课本里的, 离他们的生活很远。所以, 我潜意识地将“生活处处是语文”的观念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一段时间后, 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内涵。学以致用, 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在生活里, 相信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分成功的体验, 这种体验将是一种积极的因素, 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使他们淋漓尽致地将自己的思想、真实的性格张扬出来, 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吗?

三、问题设计上突破

引导学生创新不局限于课本, 不限于习惯性思维, 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 引导他们的创新思维, 就要善于运用问题导入来启发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我认为提问有三点须特别注意:

1. 一般情况下, 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学生先学。

2. 教师提问, 则应把握住重点、难点、疑点, 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3. 教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有争议的问题上, 教师的点拨要恰如其分。在语文课中, 我注重以上述三点来提问, 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我经常这样问:“谁还有自己的见解?”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启发求异思维。

四、在作文训练上突破, 引导学生创新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贯注在里面。”总起来说, 写作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多年来, 作文训练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引诱学生言不由衷地说大话、套话和假话。如此一来, 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慷慨激昂, 但其心灵却是“或缺”的, 个性被压抑, 思维的翅膀也被折断了。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反思传统作法, 还学生以自由, 告诉他们“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只要教师真正愿意解除学生心灵的束缚, 学生就一定能迸发出创造的热情。

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篇9

阅读非常重要。要进行阅读首先就要过识字关, 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年龄小, 识字量少, 如何能大量识字, 快步进入阅读阶段呢?

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 我们就开始拼识同步, 双线并进, 让学生提早认字, 既满足孩子学习汉字的心理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识字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寻识字新途径, 在生活中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 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出现几次, 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 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 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 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和各种报纸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 动手剪剪、画画、贴贴, 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

儿童识字, 认得快, 忘得也快, 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认识汉字不是最终目标, 最终还是要解决音、形、义的问题, 如何把每个汉字的音、形、义、用在更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呢?我们便开始尝试在优美的语境中识字, 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阅读心理学认为, 阅读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形式, 反复朗读课文, 随文识字,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 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 鼓励孩子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写了自读课本《童年的歌, 七彩的梦———儿歌100首》, 精选了儿童诗30首、古诗40首, 让孩子们诵读积累。儿歌短小精炼, 通俗有趣, 朗朗上口;儿童诗清新活泼, 情感丰富。这些优美的语言材料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 较好地实现了生字的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在阅读中, 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 达到了识字快与阅读兴趣浓的和谐统一。

另外, 我坚持每天给孩子们大声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 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巩固了生字词, 拓展了识字空间, 增加了识字量, 又将识字与阅读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体, 调动了学生的认读积极性,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年龄小,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 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 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 把识字寓于有意注意之中。引导他们每天看课外书, 在读故事的过程中, 常常随手把一些孩子比较熟悉, 字形又不甚复杂的词语写出来或让他们多看看。在孩子看书的时候, 不断提醒他们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字, 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 当看到刚刚学过的生字并能自己读出来时, 他们会十分兴奋。放手让孩子阅读, 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识字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 又使学生及早接受了独立阅读的训练, 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 真是一举多得。

日本汉字教育专家古井勋博士经过14年的潜心研究发现:“默记汉字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最强, 年级越高, 逐渐降低。”可见, 错过了儿童识字最佳的“关键期”, 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教学都会事倍功半。

识了大量的字, 有了丰富的积累, 便可提前进入写作阶段。在学习汉语拼音时, 开始鼓励学生每天一句、两句写拼音日记, 接着是拼音加文字的绘画日记, 到由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班级刊物《爱的教育》的诞生, 就这样写, 每天一句、两句, 一段、两段……不做硬性的规定, 只是鼓励, 不断鼓励。对孩子而言, “要我写”和“我要写”是有着质的区别, 前者是要求, 是被动的, 后者是自己内心的渴望, 是主动的。一段时间后, 有些孩子已经有表达的渴望, 有些孩子还没有, 教师要直面差距, 承认个体差异, 特别是读和写方面, 不要急功近利, 只要他拿起笔来, 写一句、两句, 一段、两段, 甚至是记录的流水账, 我们也要为之欣慰。我们现在要做的, 是点燃孩子表达的需要, 引领他们逐步走上读写的道路。

我相信孩子们在阅读饱含营养的书籍, 舒展自由的心灵, 放飞想象翅膀的阅读中, 会更充分地成长, 在真善美的世界中会一步一步走向崇高和智慧。虽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 何其艰辛, 更具冒险, 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坚信自己在走一条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道路, 孩子们将会在书籍的海洋中练就一身搏击风浪的本领, 将会乘着理想的翅膀越飞越高。

摘要:文章认为, 在小学低年级, 教师应拼识同步, 双线并进, 探寻识字新途径, 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在优美的语境中识字, 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快步进入阅读阶段, 提前进入快乐习作。

让学生在学中享受快乐 篇10

一.精心设“导”, 引人“入”胜

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如讲述一个故事、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导入的趣味性越高,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就越浓, 如果教师在导入时叙述过多, 内容过长, 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兴趣的转移, 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因此, 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 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 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活泼愉快的学习。

如, 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院落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 不料过了一些日子, 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能列举一些吗?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这样简短的导语,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有的说蚂蚁, 有的说蜗牛, 有的说蜜蜂……, 学生的思维已经自然而然的引向“生命”。

二.创设情境, 陶冶学生情感

情景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感悟, 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 如通过积极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情境交融地进入角色, 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 成功实现“情感转移”, 激发学生感悟的热情等, 真正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如, 四年级《乡下人家》一文, 为我们描绘了几处独特的乡村风景, 但对于城里孩子来说很难体会到那种和谐融洽、热闹的场景。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 让他们大胆想象画面, 并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 他们陶冶其中。

教学过程中通过音响、图片的介入, 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 符合儿童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心理特点, 使学生入情入境, 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 与课文产生共鸣, 从而顺利跨越时间、地域的鸿沟去感悟, 使学生获得情感的陶冶。

三.碰撞思想火花, 在自由争辩中学习

《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 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 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 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 促使学生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 让学生敢想、敢做, 在无拘无束的自由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

如, 在教学《自然之道》一文时, 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我们不去救那只龟群的‘侦查兵’, 它会不会被食肉鸟吃掉呢?”同学们很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争锋相对的两派, 一方认为侦查龟会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另一方学生则认为不会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组织正反两方辩论, 从而碰撞思想火花,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可见, 孩子们有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我们要保护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的张扬。通过这场激烈的争论, 最终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由幼龟侦查时的举动以及“企图”这个词来看, 侦查龟十分谨慎不会被捕食, 但即使被捕食了, 这也是自然规律, 它本身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通过这个讨论争辩的过程, 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 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这个引发思考、主动探索、灵敏反应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这才是愉快的教学,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让学生感兴趣的关键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组织实施。

让学生享受口语交际的快乐 篇11

一、激发口语交际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1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往。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2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害怕说话不当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嘲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心病还得用心来治”,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我们是主人,是轻松的、自主的;我们是来学习的,即使有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此时的教师应是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交流。

二、指导口语交际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

口语交际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表达、灵活交际,教师对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1明确要求,循序渐进。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明确提出以下要求:①交际双方表情要自然,神情要专注。②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赞同。③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及说话内容,说得体的话。④可运用体态语言加强表达效果。⑤要学会倾听,敢于质疑,礼貌地指出不足,虚心接受意见。这些要求在学生的口语交际过程中逐渐渗透、指导,切实提高交际能力。

2引导观察,有序表达。新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大多配有插图,我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加以合理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将内容概括成几个要点,根据提纲有序表达。

3加强示范,规范语言。当学生口语表达出现困难或不规范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语言。如教学《该怎么做》时,我让学生就“小松打碎花瓶后告诉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件事进行讨论。学生说:“我觉得爸爸打小松是不对的,这对身体不好。”我就指导他把“不好”改成“会造成伤害”。通过现场指导,学生把话说规范了。

4引导评价,扬长避短。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交际要求从说和听的态度,说话的规范性、连贯性,交际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进行评价的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的缺点,促进口语交际技能的提高。

5个别辅导,以“长”带“短”。每次口语交际训练,总有学生无法与他人交流与互动,不能完全达到训练目标。因此必须加强个别辅导。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后进生结成学习伙伴,对其听说习惯、交际方式、态度、情感、礼仪等作指点或示范,使他们受到有效的训练。还可以“长”带“短”,即让那些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发挥积极影响作用,相互间的互动、交流、示范,去带动部分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隔阂,进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和吸纳。

三、创设多种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勤于表达

1创设视听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视听情境,融看、听、说于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语言交际环境中感受、学习、运用语言,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表演情境: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边表演边交际,效果甚佳。如《请你帮个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问题情境,讨论我们如何帮忙,请学生在小组里把整个过程编成小品表演出来,接着请几组同学上台表演,最后进行集体评价。

3模拟生活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行交际。①道德法庭:创设法庭场景,对品德不良行为进行审判,评其美丑,论其善恶。可结合身边的事例组织一些辩论活动,使学生不仅明白了事理,而且锻炼了听、说等方面的能力。②商品洽谈会:模拟谈判、推销,采用婉转的语言,介绍商品性能、用途,为确保自己的合法利益据理力争。

四、加强口语交际实践,让学生善于表达

专题性的口语交际训练非常重要,提供口语交际的演练机会也必不可少。①开展课前两分钟说话训练,如组织学生说新闻、讲故事、小辩论、对各种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发表评论。②语文课上抓住课文的矛盾处、空白处,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想象练说,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快乐 篇12

一、“争星”活动, 培养良好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强调了态度对成功的重要性, 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是成功的基础, 学习也是如此。如何让学生拥有自觉端正的作业态度, 一丝不苟地完成学习任务呢?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他们谁都不喜欢被过多的作业所牵制。针对这一特点,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争星”活动。这一活动着眼于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数量的联系, 根据作业的不同质量分别记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 星越多所要做的部分抄写作业就越少。如此一来, 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星多起来而争取少做作业的奖励, 就会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次作业。教师不必担心学生因少做了一些作业而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 因为学生高质量的作业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通过“争星”活动, 学生一方面享受到了少做甚至可以不做作业的轻松快乐, 更重要的是, 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书写端正、仔细检查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自主作业, 展示丰富个性

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所做的作业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的, 这在学生心理上会有一种“任务感”“压力感”。心理学原理指出的:“兴趣导致欢乐, 学起来得到内在的满足, 浓厚的情趣又会促发强烈的求知欲, 出自内心的迫切需要而学习, 学习中的艰辛再不感到苦了。”

在教学中, 我常常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奖励———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由于这种奖励是基于作业质量较好且作业的量已经非常少的基础上才有的, 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奖励。同样是要求学生写作业, 因提出的方式不同学生在接受时表现出的态度也完全不同。由于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机会, 学生会把它当成一种特权来享受, 因而倍加珍惜, 倍加努力!

由于学生的能力限制, 对作业的布置尚显迷茫, 此时, 教师的指导也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甚至得不到发展。让学生自主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立不同要求的作业, 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可以引导设计巩固型、积累型的作业:如针对课文中的形声字、多音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简单的组词、辨析字形、课文填空等基础习题, 抄一抄优美的句段, 品一品、写一写感受等。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阅读探究性作业或创造性作业。如, 学完《三亚落日》, 课后对比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可以摘录片段, 感悟不同的写作方法;学完《莫高窟》, 按文中构段方式、表达特点进行仿写、小练笔等。总之, 随着自编作业经验的积累, 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越加丰富、精彩!学生不再感到作业是一项“重任”, 而是展示自我才华的一个舞台。学生在这样的作业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自主的快乐、创作的快乐!

三、多元评价, 实现生命价值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 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在评价方式上, 应提倡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评价。

1. 自评

作业自评能最真实地反映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方法、情感、态度等。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可以给自己的作业定恰当的等级, 也可以为自己的作业作出语言评价。如, 有鼓励自己良好表现的:“哇, 你真了不起, 一字不错, 继续努力!”又如, 有反映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心路历程的:“差一点就不想做这道题了, 这次我战胜了自己!”从学生极富个性的自评中, 一方面能让教师发现作业背后的小细节和思想的闪光点,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享受到作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同时, 也实现了自我教育。

2. 互评

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重在相互间的激励和约束。有的学生在作业本上设计一个“××小语”的栏目, 用来听取同学的评价。被荣幸地聘请为评价人的学生或毫不掩饰地赞扬, 或直言不讳地指出不足, 都能从一定的角度作出客观的评价。担当“小老师”的角色自然是一件让学生享受的事情, 这种自我管理作业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互评也让学生彼此之间得益不少, 能使其他学生在评价他人作业的同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 学习他人的长处, 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3. 点评

教师的评价是必要的, 它应该是高屋建瓴, 能起到不可置疑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亮点, 教师要认真地发掘, 及时地在班级中展示。一方面可以为部分学生提供示范, 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最佳肯定方式,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到作业中。

实践证明, 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作业,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 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学生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并积累了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摘要:很多学生把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 出现这样的状况以后, 学生就逐渐形成被动学习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个尴尬, 在激励方式、作业形式、评价模式上谈了一些观点, 充分挖掘了语文作业的乐趣, 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快乐。

上一篇:环境监测质量下一篇:电子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