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享受教育(共13篇)
享受阅读享受教育 篇1
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基础部语文教研室“修身·怡情”读书活动
有人说,不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看的美好世界;读了书之后,你认识了黑暗和丑陋;只有读到足够巨量的书之后,你才会站到巨人的肩上,看到希望和光明。为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操,丰富我院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内涵丰富、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基础部语文教研室本学期将继续开展“修身·怡情”读书活动,现将本教研室精选的十本好书推荐给大家。
(2016学年 第1期 总第15期)1.《目送》
龙应台(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目送》是她与她人生中重要的人的羁绊!《目送》是龙应台创作的散文集,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从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著名华文作家,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2.《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该书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本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3.《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白岩松(著)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视角,平实客观地将一段在日本的记忆呈现给读者。本书是一本白岩松行走、思考的散文随笔,由白岩松亲笔写序修订,是他近年来行走的所见、所感、所悟。白岩松以其一贯的冷静视角,平实、客观地将一段关于日本的记忆呈现在读者眼前。
全书绝非情绪之作和轻描淡写,白岩松深入采访各界代表人物,带着思考去谛听,带着问题去交谈。力图从自己的近距离观察之中,剖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等诸多方面。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正如其书名一般,两种情绪交织相合。或许正如白岩松所说,“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我们更能看清更多的问题。
4.《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刘同(著)
本书是由刘同编著,刘同诚意述说,围绕年轻人最有共鸣的话题:孤独,用33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讲述33种形式各异但又直抵内心的孤独,用最温暖的笔触诉说:孤独不是失败,它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时光。该书以33种孤独换你从容前行。在开学的前夜一个人辗转反侧、猜想新环境;在毕业那天假装潇洒和决绝,拿起行李箱转身的瞬间某种情感喷涌而出;在纷繁的职场,既坚持又妥协,一遍遍问自己“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在复杂的社交中,戴上了假面具、学会了低姿态,却也不忘在另一个平行的世界,那个傲娇倔强的自己……这是一本送给你的礼物,始终伫立在美好年华的你,每一个期待未来的你。5.《偷影子的人》
马克·李维(著)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其第10部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这部作品展现了马克·李维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有催人泪下的亲情、浪漫感人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气息和温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带给读者笑中带泪的阅读感受,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6.《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赵声良(著)
享誉世界的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代表!《敦煌石窟美术简史》一书,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撰写。全书约15万余字,插图200余幅,共分六章,按照时代顺序介绍并论述了敦煌石窟美术发展的概况。
敦煌艺术享誉世界,敦煌学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而敦煌美术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枝领域。本书对敦煌石窟美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集合了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插图,注重了图文互证,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更偏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7.《追寻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著)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一个人面对巨大的苦难时,用来拯救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能者多劳们生存的社会所应担负职责的思考。本书对于每一个想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读物。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
弗兰克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的集中营经历,第二部分阐述了他的“意义疗法”。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命意义的人们。8.《成长比成功重要》 凌志军(著)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全书分别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展开阐述。9.《职场新物种》
徐小平
《职场新物种》把所有的案例汇集在一起,昭示着一个新的潮流已经出现。让所有的中国大学生把人生的主要负资产扭亏为盈,使追求奋斗的亏损变成追求奋斗的盈利,从而在人才市场上获得killing the market级别的成功。这本书的特色就在于它揭示了那些进到外企500强的牛人们的蜕变经历,这些人看上去确实是天之骄子。这对于目标是进入顶尖的外企公司的大学生,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它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将非常明白地提醒我们:中国内地的大学以及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在未来十年将会遇到极其严重的挑战。我能做的,就是提醒大家意识到,教育乃民族复兴之父!
我终于用新观念把自己的旧观念埋葬了,新我把旧我埋葬了,我做了自己的掘墓人。
10.人类动物园 德斯蒙德•莫利斯
《人类动物园》讲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态度乐观积极,令人鼓舞。近代以后,人类社群不再是人人熟悉的小型部落,也不再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而是人口爆炸的超大型部落。莫利斯把现代人称为超级部落人,将其比作动物园里的圈养动物。这个比喻生动传神,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尤其现代都市人的困境:人口过剩、过分拥挤的生存空间与人的生物学特性严重相悖,造成过分的压力、过多的“都市病”。
德斯蒙德•莫利斯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生物进化科普作家、电视节目撰稿人和主持人、艺术家,历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莫利斯,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博士,一生都在行走。他用一只眼睛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睛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向人类宣称:人,不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
享受阅读享受教育 篇2
1. 数学阅读活动本质上是数学语言的阅读活动。
和语文的学习一样, 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数学语言是由特殊的数字符号演绎的专门语言, 尽管数学学习材料 (主要是教材) 由数字的专门语言和附加的一般语言共同组成, 但是附加的一般语言是为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服务的。因此数学阅读活动本质上是数学语言的阅读活动,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学习数学时, 要学会在阅读中进行语意转换, 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一般语言的形式, 经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转换自如。
2. 适当进行咬文嚼字式的阅读。
在数学阅读活动中, 某些材料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内容, 往往需要反复斟酌、推敲才能理解意义。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对其中的语言反复推敲, 或进行摘录, 帮助他们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 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3. 数学阅读活动本质上是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
阅读是通过阅 (不出声) 和读 (出声) 而领会文本内容的活动。阅读只是形式, 领会 (理解) 才是根本。尽管数学阅读有时也要借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理解文本意义, 但是数学语言是抽象的, 也是严谨的, 因此, 数学阅读活动的本质是逻辑思维活动。数学学科的严谨性要求数学阅读活动要充分调动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类比等逻辑思维, 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 开放数学阅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学阅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和开放的阅读空间。阅读活动的时间不局限于课上, 地点不局限于校园内, 学生可走出教室, 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
5. 数学阅读活动是一种自主性的阅读活动。
要求学生主动地探索结论, 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因为数学阅读需要通过逻辑思维主动推测数学结论, 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这一数学理解的过程具有相当难度, 教师的点拨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如果没有学生全过程的积极投入, 甚至只是疏忽了其中一个环节, 就会造成整个思维过程的混乱。只有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才能渐次领会, 正确形成数学理解。
二、带着问题阅读, 促进学生思维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课上在学生阅读前, 老师要根据阅读的内容提出一些具体的提纲, 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 从而自主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三、以“动”带读, 以“议”促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有效的措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 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不仅是读的过程, 而且需要动口、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带着提纲阅读的基础之上, 让学生边读边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样的线是平行线, 而且学会了怎样画“平行线”。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用好数学课外读物, 延伸阅读
1. 课堂渗透。
在数学课堂上, 要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为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周密计划。
首先, 数学课外阅读要做好统一安排, 由浅入深形成系列。其次, 每个学期指导学生读多少课外书, 读哪些书, 如何安排好时间等, 都要制订出周密的计划。
3. 加强指导。
教师的指导, 主要是激发兴趣, 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 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知识丰富的作品, 可以有选择性地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多样化, 可以指导做活页卡, 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 写观后感等。
4. 选好读物。
课外阅读的读物可分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 另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 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加以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5. 活动引领。
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 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如读书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等。
五、针对数学理解的不同层次和困难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 因此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困难, 如不理解数学术语符号, 不能将符号和词汇互译, 以及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采用不同的教学对策。对不能将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 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 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 让他们根据包含的某种关系 (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 的数学题进行分类, 也可采用“完形填空”的方法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 其认识活动不仅指向外在问题文本, 还以自己的认识活动为认识对象, 即“元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知活动包括很多方面, 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实践证明, 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 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因此,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 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 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 让别人明白。最后,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 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享受阅读,享受别样生活 篇3
喜欢沐着午后的阳光,懒懒地翻动书本,欣赏优美的诗篇,时而琅琅吟诵,心灵闲适而充实;喜欢在忙碌一天后,躺在床上,置身于几篇精美散文中,那感觉,像是经历春笋破土而出,又像目睹雪莲雪夜绽放,那么清新,那么纯净,扫去了一身疲惫;还喜欢与孩子在门前的草地上、树荫下一起游历童话世界,清风吹拂、柔光轻泻,一花一草、一蜂一蝶都变得朦胧飘逸、富有灵性。
“满腹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最能提高修养、完善品质的有效途径。徜徉在书海之中,与坚定执着握手,与宁静致远交流;与悠悠灿烂史促膝长谈,与漫漫艰辛路融神交汇……有了阅读的沉淀,灵魂不再为浮华所蒙蔽,思想不再为物欲所束缚。心灵充实,心胸豁达,拥有这种心境,生活,自是一种享受!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说,书是幸福时的添加剂,是冲动时的镇定剂,是感恩时的催化剂,是困惑时的调和剂!每每有朋友因琐事烦躁不满时,我的建议总是:有时间读读书吧!因为我总相信:一个能享受阅读的人,必是一个有内涵、不粗俗的人;一个书韵飘香的家庭,必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读书是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因读书而精彩。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让我们的今天、明天,都能享受阅读,享受别样生活!
享受阅读作文 篇4
出生没几天的我就开始了阅读之路,爸爸妈妈坚持每天给我读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他们把书籍变成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不会讲话,我丰富的面部表情给了他们反应,给全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妈妈说我每天听故事的时候,特别安静,时常在充满童趣又温情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能开口说话的我更加喜爱阅读,可以与爸爸妈妈根据阅读内容进行互动,经常妈妈读了上一句,我就能流畅地接出下一句,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如饥似渴地不断从书中获取知识。
幼儿园时期的我阅读量更大了,仿佛一个“小书虫”,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被书本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仔细地阅读着每一页。爸爸妈妈经常陪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全家一起渡过了了一个个愉快的亲子时光,一起享受读书的温馨与幸福。
成为小学生的我开始自主阅读,在茫茫的书海中畅游,与海伦凯勒一起与命运抗争;与哈利波特一起打败伏地魔;与刘慈欣一起畅游在科幻的世界中。阅读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激发了我对未知的探索和求知,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帮助他人,改变世界。阅读让我学会了热爱生命,关心他人。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阅读使人明智,也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享受阅读的乐趣,愿书香伴随我成长。
享受阅读作文 篇5
上小学一年级时,爸爸骑自行车带我去上学,学校发放了一本《小学生七十首诗词》,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爸爸把他已经背熟的古诗词一句一句的念给我,给我讲解,让我背下来,在他偶尔发脾气的严厉督促下,胆小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七十首诗词囫囵吞枣地记住了,回到家里再看看书中的彩图就有些懂了。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的增多,我自己就能看书了,爸爸妈妈就转业为给我推荐书了。直到如今,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还会默默地吟诵一些诗词或者经典片段,有时不由自主地念出了声,别人还以为在跟谁说话,旁边却没有人。
那书本啊,没有华丽的渲染,没有浮夸的喧嚣,它只是有些厚重,有些深邃,等待着与心灵的邂逅。
科技发达了,手机、电脑、多媒体......丰富的阅读方式充满了丰富的社会。段子手、水军、大咖......到底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人们的思想潜移默化,人们的话语似锦繁华,什么理论都是搜索,什么文章都是复制粘贴,不知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就逐渐失去了自我。那书柜中布满了灰尘的书籍不懂了这多姿多彩的世界。
细细想来,从儿时的年幼无知到如今逐渐成长成熟,所知所想无不由书而来,因书而启,因书而解。从三闾大夫抱石投河,含恨而终,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警醒;从福贵穷了一生,畅意人生,到杨绛以“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怀念钱钟书;从摆渡人与他的挚爱冲破重重难关相拥相守,到普罗米修斯不屈而亡,等等这些,无不在缝合着人类的精神空洞和匮乏的思想。青春的阅读让青春更充实,青春也愈加熠熠生辉。
我认为,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重境界在现代很多国人那里是有所取舍的。其中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人满为患的,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人们最喜欢的,而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似乎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有一代人从第一重境界开始高瞻远瞩,孜孜以求,百折不挠,完整的突破了三重境界,打通了个人和民族的“任督二脉”,他们读书、实践、立说,再读书,再实践,再立说,循环往复,带领亿万万先辈,开启了民族新纪元的大门,为我后辈创造了今天的幸福,他们就是以开国领袖毛泽东为代表的开国元勋和一大批爱国学者。这古今的文化丰碑就是我们前行的路标。
信息时代的九零后、零零后们,如何抉择呢?
享受阅读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 这就是说, 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的确, 一节妙趣横生的好课, 常会使教者、听者兴奋不已、回味良久, 也会使学生多少年后还记忆犹新。所以, 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营造求趣、求新、求活、求高的教学氛围, 并且力求“趣”字贯穿课堂始终, 情境激趣—阅读引趣、感悟妙趣—拓展生趣。
一、情境激趣
导入是课堂伊始的第一次反馈, 良好的导入会使课堂或引人入胜、或悬念于怀, 或使学生急切地探求新知。导入的方法很多, 比如谜语、儿歌、绘画、音乐、表演、讲故事、做实验、演示、谈话互动……总之, 要根据课型、题材、体裁及教师风格而灵活设计, 使学生因趣而激情, 因疑而要解惑, 从而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教师预设的氛围中。比如《小小的船》一课, 师生谈话互动后, 教师声情并茂的意境渲染, 配上幽静的月夜视频和柔美的音乐烘托, 促进了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协调, 凝聚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蕴涵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的直接而敏锐的感知。
二、阅读引趣、感悟妙趣
初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 首先从“读”这个环节入手,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 要锻炼朗读和听读能力, 读的面要广, 读的形式要多样, 避免枯燥。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并注意停顿和语速的变化, 避免方言、唱读、顿读和随意读。
识字。阅读教学中, 我们提倡识字与阅读双轨并行, 主要采取“随文识字法”, 其优点是生字与语境、生活情境紧密结合, 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识记规律, 并且力争使识字过程灵活、新奇、趣味性强。努力做到轻负、优质、高效。
阅读、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多姿多采的教学氛围, 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语言训练是增强阅读教学实效的保证, 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阅读资源,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形式多样、饶有兴味地读,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并能激发学生灵动的情感, 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生成, 从而达到一箭多雕之功效。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从而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堂的精彩常常缘自生成。某些课例, 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新奇、富有童趣, 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
案例:《画风》
教师板书课题, 一学生举手示意有问题。
生:老师, 风看不见, 也摸不着, 怎么画风呢, 所以我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通过你的朗读我知道了你的想法。
生:我能读出感叹的语气。
师:风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播放动画, 学生欣赏课文。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位同学画风的故事。
师:这三位小朋友你最喜欢哪一位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生:我最喜欢赵小艺, 因为她很爱动脑筋, 所以我喜欢她。
生:我也喜欢赵小艺, 因为她第一个画出了风, 她最聪明。所以我喜欢她。
师:你们都喜欢聪明的人, 但是也要善于发现另外两个同学的优点。
(学生们哈哈地笑了)
……
生:我喜欢宋涛, 因为能主动修改自己的意见, 在同学们的提醒下, 最后也画出来了。所以我喜欢他。
生:我喜欢陈丹, 虽然她刚开始比较骄傲, 说风是画不出来的, 但是最后变得比较虚心了, 主动向别人学习, 她也画出来了。
师:文中哪些是描写陈丹、赵小艺、宋涛的自然段?
生:自己试读、比赛读, 互评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 谁能用“风来了, 风把吹了, 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话。除了课本上的还有吗?
生:风来了, 风把窗帘吹起来了, 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生:风来了, 风把头发吹起来了, 风藏在被吹起的头发里。
生:风来了, 风把国旗吹起来了, 风藏在飘扬的国旗里。
生: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生:风来了, 风把白云吹动了, 风藏在被吹动的云层里。
生:风来了, 风把烟囱冒出的烟吹斜了, 风藏在斜斜的烟雾里。
生:烟囱冒出的烟对大自然有很大的污染。
师:你是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孩子,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使各种灾难频仍。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文字、数据,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感受。
生:我要爱护花草树木。
生:我要保护动物, 让他们做人类的好朋友。
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
师: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诗句, 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 有创意、有诗意, 将无形的风变成了有形的风。想当诗人吗?让我们将刚才的诗句串起来做一首诗, 并给这首诗拟一个题目。
生:起风了。
生:有风的日子。
生:风。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诗歌。
(学生也能成为诗人, 师生情绪激昂。)
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来自于对文本的多元理解。教师巧妙的引导, 启迪了学生的想象, 丰富了学生的见解, 给学生一片感悟、探索和创新的天地;让学生在亲历角色、体验角色中, 强化了感受, 产生了多样的读解, 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独特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和激发。在这篇阅读教学的独特空间, 教师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走进了文本, 走进了师生平等对话的乐土, 所以, 才会共同享受那份交流与碰撞后所独有的愉悦, 才会使课堂绽放出令人欣喜的绮丽花朵。
三、拓展生趣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宗旨的演练、拓展,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思维, 开启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是充分提供生活场景下的另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 教师可在课文的某个教学环节或文本可链接的空白处, 巧妙地创设情境, 使学生或唱、或跳、或画、或贴、或续编表演情节, 学生在兴趣盎然、犹如身临其境的表演和体验中, 活跃了求异思维, 提高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语言文字活化、内化和迁移, 思想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
案例《四季》一课的拓展: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课前布置学生思考:至少用两种方法表达自己对某个季节的喜爱, 并准备相关材料,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师:一年四季多奇妙啊!她们各有各的特点, 各有各的美丽。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表达对她的喜爱呢?
生:我喜欢春天。我画了一张画。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小鱼儿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春天, 你看她跳出水面来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呢!
师:画得真棒, 说得也很好。你是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 (板书:画画)
生:我也喜欢春天。我会唱《春天在哪里》。 (生唱:春天在哪里……)
师:唱得真好, 歌声传达了你对春天的喜爱。 (板书:唱歌)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也喜欢春天。让她唱歌, 我来跳舞吧! (板书:载歌载舞)
生:我也喜欢春天。我会背古诗《春晓》。 (生背:春眠不觉晓……)
师:联想真丰富。 (板书:背古诗)
生:我喜欢秋天。在秋天里, 有很多果子成熟了。我会背《秋天到》。 (生背:秋天到、秋天到, 果园里真热闹……)
师:好, 用儿歌来表达喜爱之情也是不错的方法。 (板书:儿歌)
生:我最喜欢春天。我把课文改了一下。 (生读:柳树青青, 它亲亲河水说:“我是春天。”)
师:太棒了, 你都成了小诗人了。 (板书:写诗)
生:我最喜欢冬天, 雪花在空中飞舞, 好像在比美。
生:四个季节我都喜欢。我把课文读了几遍。我会背诵课文了。 (生背:“草芽尖尖……”)
师:读得很有感情, 我听出你对四季的喜爱了, 这真是好办法。 (板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 (根据板书小结) 你们想到的办法真多, 我相信一定还有很多同学能巧妙地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现在, 四人小组交流, 把你们的好方法说出来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把艺术活动适时而巧妙地引入课堂, 既是教学贴近生活实际的反映, 也是着眼于发现、开发和展示学生的才艺,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和表象, 又有助于拓宽学生认知的领域和视野, 同时促进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饶有兴味地角色定位, 并在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中真正地完成了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从而形成独特的新认知结构, 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学习, 往往事半功倍, 而且是非常主动、扎实, 富有实效的。
总之, 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 其过程可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孩子感受快乐的过程, 阅读应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应为孩子提供自由表达与快乐表现的场合与机会, 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因阅读而丰富多彩。
摘要: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营造求趣、求新、求活、求高的教学氛围, 力求“趣”字贯穿课堂始终, 情境激趣—阅读引趣、感悟妙趣—拓展生趣。
扬起阅读风帆,享受阅读快乐 篇7
一、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为课外阅读打基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统一要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结果在实际阅读中,学生不认真读,不求甚解。
学生是一个个有个性的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内外阅读的指导应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视角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阅读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指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以指导、引领和点拨为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理解去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于作品的解读,不要追求唯一答案。许多课文都有着作者独特的视角,需要学生去敏锐地洞察。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读、说、演等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让学生做到乐读愿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实现学生与文本间的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的读、快乐的读,从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二、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实现学生自主阅读
实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需要具备4个要素:一是阅读素材,二是阅读环境,三是阅读主题,四是阅读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呢?
1.选择有益书籍,搭建阅读平台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巩固,补充课内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常言道“开卷有益”,但是开卷未必有益。现在,信息之广、内容之丰富。学生和家长在选择读物时无从下手。况且时下出版物众多,难免鱼目混珠。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推荐一些最有价值、更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课内知识。还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课内知识。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文后,引导学生去阅读整本书,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课外阅读还要适时地帮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书目等,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对课外阅读要做到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要求做笔记,做到常检查,督促学生形成阅读习惯,以便随时发现典型,组织交流,评价,扩大影响。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内课外阅读的一体化,要做好统一安排,不能顾此失彼,重此轻彼。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应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形成系列。习惯形成了,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去阅读。阅读环境也就自然形成。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做好学生阅读书目,字数的记录。常督促学生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以备写作之用。
2.确定阅读主题和方法,注重知识积累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学生每天晨读或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适时进行指导,解惑。读完后,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读了哪些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对阅读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思想、情感。这是从形式到内容,理解到吸收,再从内容到形式、吸收到表达的思维加工过程。同样,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中华经典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诵读中华经典,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让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中华传统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中华经典文化作品中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文明与智慧。能在学生时期诵读一些经典名篇,将对人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内容浅显易懂的经典诗歌、启蒙经典背下来;对一些意义深远,内涵丰富的文章,可以先理解再诵读,慢慢品味,感悟;对于学生自选的篇目,留给学生自助阅读的空间,使其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诵出精神,诵出情感,诵出语言的魅力。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延伸,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实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阅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创造性发展营造一方广阔的天地。
享受阅读作文 篇8
有一次,我写作业写得心烦了时,我边或休息一下,捧起一本书来阅读,一读就上半个小时,每次都是看到第二章最后,都会想起老妈说过的一句话:早做完做都是要做,早苦晚苦都是苦。何必让不爽那么久呢?我便放下了书,又飞速写起作业了。
我和我妈妈经常意见不统一,时常擦出火花,点燃我们之间的战争导火线。两个人有时会大干一场,最后都是老妈赢我输。每次战争结束后我都会在肚子里憋上一肚子的气。可是我看到了《进入成人世界的九个密码》中的第四章时,看到那一句“父母都是最苦的,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敲不开儿女的心门”时,心里的气全消了,出去看看妈妈,帮她消了气,也和她道了歉。妈妈笑了,我也快乐了。这不正是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吗?而我主动前去和好后,妈妈还夸我大气了。这不也是阅读带来的智慧吗?
这两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已经足够证明阅读可以带来和好,带来心平气和,带走气愤,带走烦恼。而就在这带来与带走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给我带来了智慧。也给我带来了梦想。而这个梦想,就是俗世写过的一幅对联的下联:“立志读尽人间书”。书籍所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好的心情与智慧,快乐和梦想,而是更珍贵的东西——财富,这种财富便是知识。我享受阅读,就是享受阅读带来的那种学不到的财富——知识。
享受阅读作文 篇9
刚上小学一年级我的语文老师就号召我们多读课外书,并且还要家长签字认证。当时年龄小,不懂老师的良苦用心,还经常埋怨老师占用我的玩耍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又不得不完成。渐渐地,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读书,到后来,读书成了我的一种享受:闲暇之余,手捧喜爱的书,感受书中主人公的百味人生,滑稽之处,我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伤心之时,我会潸然泪下。书既让我畅游于作者美轮美奂的语句中:“转眼夜晚快要来临,一一些白天隐形的钻石开始闪耀了。”“暖风来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身着彩色的连衣裙,悄悄地来到了人间。”还让我被作者说服得斗志昂扬,激情满怀:“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在老师的引领下,我读了很多有益的课外读物,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等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从小丧失了视力、听力,变成哑巴的海伦·凯勒不沮丧,付出了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名人。真本书让我明白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苦难恰好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当我们面对它们,要挺起胸膛,一步步向前走,绝不低头!
现在,一些笑话、漫画书深受学生欢迎,我也漫画迷。虽然这些书能让我们轻松一笑,增加生活的乐趣,但它们只能扮演生活的调料,不能成为主食。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读书,读对我们有益的书。
创设途径 享受阅读 篇10
一是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农村的很多教师由于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农村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只满足于教好教材,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几乎没有或形同虚设,因而导致了学生不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二是阅读条件较差。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藏书少,没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三是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浓。由于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教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针对以上的情况,结合农村的实际,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多种途径寻找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农村学校虽然条件差,但都建有一个图书室,虽然图书不多,但毕竟有书,决不能让这些书闲放,图书室必须对学生开放。学校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图书随时向学生借阅。
2、开展“捐一本读百本”活动。针对农村书少的现状,在班级中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从家中带一本有价值的书放到班级的图书架上,大家轮流交换借阅,一学期更换一次,这样一年下来,每个学生一年可以读到近百本的图书。
3、图书漂流。为了节约资源,也利于教师与班级学生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可以让每个班学生同买一本书,然后在年级范围漂流,或者在同个年级段漂流,甚至可以在全镇、全县同年级学生中漂流,这更大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
4、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争取广大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支持,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用名人引领学生爱读书。学生都仰慕英雄、名人,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典范。以名人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食食粮。
2、用好书吸引学生爱读书。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用好故事引导学生爱读书。所有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利用班队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老师讲的故事,书中都有,而且还有更精彩的呢。以此引导学生去看书,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4、用竞赛激励学生爱读书。教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如利用班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加强指导,培养习惯,让学生会读书
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天天坚持,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四是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和态度。这些习惯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四、开展读书考级活动,激励学生要读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阅读考核内容分为六个级别,每个级别安排一定量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凡是读完相关书目的学生便可申报相应级别的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级别证书,取得一个级别的证书后,再开始下一个级别的读书。这样让学生有明确的读书目标,并享受到读书目标达成后快乐,以此激励学生要读书。
课外阅读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多种途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讲的故事,书中都有,而且还有更精彩的呢。以此引导学生去看书,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语文素养也会逐渐增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阅读方式,享受阅读之乐 篇11
一、充分诵读, 以境激趣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功训练, 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 也有助于增强语感, 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 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 教学时, 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 所以, 读书之前, 教师可以精心设置一个导入过程, 用简洁生动的导语, 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实物、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看菊花》这课时,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文插图、录像资料、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下美的情境, 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一开始, 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初步感知哪些语句把菊花写得美。在具体学习朗读描写菊花颜色美、数量多、不怕冷的语句时, 再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听读, 进入情境;接着又在自由试读、指名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朗读的方法, 并再次美读课文;最后, 采取开火车读、轮读、小组朗读、师生合作读、比赛读等形式,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掀起朗读高潮。这时, 对学生语感培养也比较到位了。
二、媒体辅读, 以美激趣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 要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法, 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已有的新颖的信息和对学生情绪有正面激励作用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高效的集成, 将重点内容和关键词、句等, 运用色彩闪烁、动画等技术方法使之和其他信息区别开来, 吸引学生注意, 利用呈现方式增强新奇性和趣味性, 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合理整合。
在学习《大海睡了》这课时, 未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风平浪静的画面, 使学生进入意境中, 问学生:“读了这首小诗, 看了刚才的画面, 深夜里, 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学生答道:“我觉得深夜里, 大海很安静, 不像白天那么闹了。或者我觉得很平静, 海浪声轻轻的, 听起来很温柔。”我就接着问学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在学生朗读后, 让其他学生评一评刚才的小朋友读得怎样。有的小朋友说:“他读的声音太响了, 大海睡觉了, 应读得轻一点, 温柔一点。”“那你能读一下吗?”通过学生的朗读、评析, 学生明白了大海已经睡了, 我们要轻轻地读, 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进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句子的优美、形象, 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动作助读, 以乐激趣
如果说媒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那么动作助读则更能增强学生对这种美的感悟。因此, 在教学时笔者用了加上动作助读的方法, 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指导学生读好《东方明珠》中的“头顶蓝天, 脚踩大地, 像一个巨人”时我不但出示了文字, 还出示了图片, 让学生有感可依。同时, 还叫学生加上动作, 读“头顶蓝天”时, 把手向上举, 读“脚踩大地”时, 跺一下脚, 读“像一个巨人”时, 双手向前伸, 摇一摇身体, 并把这一段的两句话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第一句, 女生读第二句, “刚”“柔”结合, 在动作及角色的配合下很好地读出了“东方明珠塔”的气势。又如在教《冰花》这课时, 冰花的形状“像宽大的树叶, 像柔嫩的小草, 像丰满的牡丹”, 学生总也搞不清, 有的颠来倒去的。在教“像宽大的树叶”时, 笔者让学生用双手在胸前画大大的树叶, “像柔嫩的小草”时, 双手合并向右侧轻轻一摆, “像丰满的牡丹”时, 叫学生用双手在胸前画个大圈再做花朵的样子。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兴趣盎然, 在朗读中也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 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再背诵, 问题也就不大了。
四、读背结合, 以本激趣
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结合。背诵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 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增长知识, 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例如, 在指导背诵《秋姑娘的信》这课时, 先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让学生阅读。秋姑娘现在已经写了几封信了呀? (四封信) 分别是写给谁的?写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看着书自己读一读这四封信, 等一下老师请你们到上面来看着图介绍, 可以加上动作。学生先自由练习, 然后指名上台看图介绍, 在此基础上一起介绍。
本课设计的这一背诵环节, 没有提到背诵二字, 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却完成了背诵的任务。这样, 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 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 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了语言模式。
五、续编故事, 以思激趣
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内容之后, 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 给课文续编故事,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而且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延伸, 从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例如, 教《坐井观天》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 续编故事。想象青蛙会在什么情况下跳出井口?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还可能发生什么事?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给故事续编一个完美的结局。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妙和精彩, 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六、内外结合, 以阅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抓住课文, 实行精讲多读, 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 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 课内得法, 课外受益,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的目标。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 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 笔者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 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 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 纷纷购买借阅。笔者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 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如此的课外阅读,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加了他们的知识, 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效果颇佳。
享受阅读 国旗下演讲 篇12
享受阅读,享受别样不同的人生。一本本书像一个个燃烧着的灵魂向我们的心传递着希冀与力量。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向我们讲述着那些或纷繁复杂或简约明了的人生,讲述那些或悲或喜、或长或短、或充实或空虚的感情与灵感,讲述着那些亲情、友情、爱情的无限魅力。
众多的作者经历世间百态,洗尽铅华挥毫泼墨扬扬洒洒的描述了一个又一个斑驳陆离的景象。一个个洋溢着感情的文字被百般组合、精心镶嵌,幻化成一缕缕淡淡的墨香,穿越时间、空间的阻隔,来到我们心中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他闪烁着的光芒曾经在我们的心底荡起了层层的涟漪,他带领着感情的激荡让我们一度感到往事如烟,他用黎明时的第一缕曙光让我们感到在与上帝交谈。
翻开一本书,也许很多的情感与我们默契的切合,有时作者一语破的地道出我们曾经一直以来的想法。深入的阅读,无论你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喧嚣的市井,一切声音都会消失,顿时万籁俱寂、心无旁骛,进入到了另外一个世外仙境,你会有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环境,另一个身份。在阅读中你可以尽情释放感情,做另外一个自己。体会又一次的人生,让我们原本绚烂的一生增添更加耀眼的色彩。
精读一首关于自然的诗,他会让你感受到苍老的树干依旧遒劲挺拔,翠绿叶脉的起伏上流下的露水闪亮着如珍珠般的光泽,黑漆漆的夜色中萤火虫星星点点地带领着我们走入一个从未被发现的境地。他们洗净了我们曾因繁忙而疲惫不堪却依旧有着强劲脉动的心。
在经历了一天的疲惫之后,静静地翻看一本书。他能让你安然进入其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他想一次顶级的心灵spa,有时也许根本不用精读,以一个安详的心去品味文章的起承转合、感情的流泻与镶嵌,把手轻轻放在扉页,他会用一个电波向你讲述欢乐与悲伤。
享受阅读,我们可以品味不同的人生,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尽情的遨游,体会人生绽放出的无穷魅力。
范文网
享受阅读演讲稿 篇13
有句话说得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的意义正基于此。无论是把读书作为娱乐消遣,或是充电的需要,或是纯粹的兴趣爱好,读书都为人生抹上了一层亮色,增添了生命的质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大地没有阳光。
阅读是一种生活。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轨迹也往往只有一条,每个人在既定的生命轨道里,欣赏着既定的生活风景。但是阅读不同,你可以随着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喜忧,一同迎接新的挑战。在阅读的世界中,你可以随着“鹦鹉螺号”漫游海底,可以随着热气球遨游天空,可以随着探险家环游地球。这样的阅读必然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兴趣,会成为我们品评、感受另一种生活的方式。阅读并不曾改变我们人生的长度,但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我们人生的宽度。它使我们的生活丰盈饱满而充实。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书中记录了前人的奋斗历程。文字是先行者的脚印,是成功者的路标。他们的跌倒,给我们敲响警钟;他们的成功,给我们指引道路。当从阅读中获取经验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会发生变化,认知、见解自然也就不一样了。阅读给我们打开许多扇窗,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重新确定前行的`方向。虽然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影响我们人生的终点。它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说:书籍更是我们生命的云梯,我们的生命将随着它的延伸而扬帆远航,执着地走向梦想的极地,奏响人生华彩的乐章。
阅读可以成为我们的信仰。
学校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有着如此丰富藏书的图书馆不正是我们身边的宝贵资源吗?那就赶快利用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坚持读书吧。哪怕一天只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必会获得丰厚的知识、更多的经验。
【享受阅读享受教育】推荐阅读:
爱上阅读、享受阅读10-14
快乐阅读享受生活10-12
让学生享受阅读11-27
《享受春雨》阅读答案10-04
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10-18
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08-01
享受生活现代文阅读答案09-22
享受班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0-19
尊重儿童享受教育08-22
成长的路上享受教育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