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唱主角评改作文论文

2024-05-17

让学生唱主角评改作文论文(共5篇)

让学生唱主角评改作文论文 篇1

走进教师办公室, 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 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 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 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 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 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 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 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 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 经过两年的实验, 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不是老师放任不管, 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评改作文达到不断自我提高。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作文评改符号, 让学生明白那些圈圈点点的意思, 现行的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介绍了, 老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要求, 用量化评分表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评价。一篇作文在手, 究竟该从哪里入手评改, 如何评改好, 是学生初学评改作文时的一个难题。为避免学生根据印象打分, 也为了增加学生评改作文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教师将作文评改标准事先分项, 使评改作文有据可依是很必要的。因此我将作文评改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每部分再细分成若干小部分, 并将每部分标准量化, 使学生评改时有章可循。一般从如下三个方面评价作文:

1、常规方面60分 (书写规范3分、标点正确2分、语句通顺5分、用词恰当5分、选材恰当5分、内容充实5分、层次清晰5分、结构合理5分、中心明确10分、感情真实5分、字迹清楚5分, 格式正确、卷面整洁5分) ;

2、训练重点方面20分 (围绕中心选材10分、详略得当10分) ;

3、创新与特色方面20分 (形式有创新6分、表达有创意7分、立意有特色7分) 。

第三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在修改中掌握阅读技巧, 锤炼思维。

1、通读全文,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划出文章的病句和错别字。

2、逐句逐段地对文章进行修改, 适当加上眉批。眉批写在作文的边框空白处, 不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乱涂乱改。

3、复阅全文, 纵观整体, 写上总的评语并评定分数。

4、做好评改记录, 记下评改时发现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阅读的感受, 摘抄典型素材, 为下一次作文做好准备。

第四引导学生写眉批和总评, 其实评改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训练, 随手做些点评是习作的评改者与习作者之间进行文字交流的一种方式, 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些评点范例, 让他在鉴赏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如给作文结尾的批语可以写: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 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 耐人寻味。”

“以感受开头, 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 感染力极强。”

“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文章含蓄的结尾, 既点题, 又耐人寻味。”

“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 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 一气呵成。”

“文章以……为结尾, 言简意赅, 其味无穷。”

不管学生的作文结尾是否恰到好处, 但推荐阅读这些批语可以让学生明白, 达到批语样效果的结尾是很优秀的, 学生以后自己在作文时就会有意识地锤炼。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所教班级学生期末统考作文优秀率从以前平均28%提高到45%, 及格率从以前86%提高到100%, 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文规定:学生要“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相互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实验也证明, 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不仅让老师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唱主角评改作文论文 篇2

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感受快乐

作者:韦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5期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主阵地,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成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然而家长、学生、学校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文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却不大领情,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甚至没看一眼就往抽屉一甩,至于批改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教师有点白费工夫。

我经过十多年的摸索,觉得要改变学生作文的“被修改”,让学生主动参与修改,改变过去“少、慢、差、费”的做法,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改革的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课堂教学如此,就是在写作及其批改活动中,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现在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现在我们实行的“自主学习”和“杜郎口”模式,我认为自己的作文教学急需改革。

二.具体操作

第一步,教师初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评改约12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1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个评语。有鉴于此,我将每班学生分成四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有时间也可详批两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集体评改: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两个班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3本。同时,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根据佛山中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指导学生评改。

评改分四个等级:

A级(90分以上):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75-89分):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60-75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60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如A级可分A+(90分以上)、A(85-89分)、A-(80-84分),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哥哥》,大体内容是:我哥哥大我四岁,他很关心我。因为我自幼胆小,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每当这时,哥哥总是及时出现,帮我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这位同学在文章中写了哥哥三次帮他打人的事情,还具体描写了哥哥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定此文,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认为他写出了哥哥对弟弟的关心、爱护,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认为最多得C级,因为哥哥关心弟弟是对的,但不能打人,而且对哥哥打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非常可笑,没能起到生动感人的作用。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我表示赞同,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哥哥关心弟弟,可选材料很多,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哥哥帮弟弟打人的材料,这样写,不但不能写出哥哥的可爱可敬,反而使笔下的哥哥成为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可憎人物,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由于受模式化训练和“主题先行”观念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认识问题比较僵化。例如,一次作文要求学生通过记叙一些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写事的题目“心愿”,有个同学的作文内容是这样的:在家庭的两次聚餐中,他两次听到爸爸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发出的感慨,这辈子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就是没有品尝过鱼子酱。望着爸爸因操劳而日见花白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他下定决心,现在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争取到俄罗斯留学,为爸爸买回原汁原味的鱼子酱,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读完此文,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给C级,因为

这个同学写的爸爸一点也不伟大,那么嘴馋,只认得吃。我建议同学按作文要求和评比标准全面评价,广泛讨论。这时有同学认为应得B级,因为文章能以“爸爸想吃鱼子酱”为线索,将材料贯穿起来,他的构思很独特,而且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好。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说:“其实作者笔下的爸爸为工作奔波,为„我‟操劳,这含蓄地写出了爸爸的奉献精神和爱心。然而爸爸毕竟是平凡的人,当然也有平凡人的想法。大家试想,我们的父母亲永远是完美无缺的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这个同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他立意的可贵之处,应给他的作文B+级。”讨论到这里同学们也感到:写文章应该贴近生活,不能用固定的框框去诠释生活,同时还要选择好的表现技巧。

另外,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它有中心,结构也清楚,语句也通顺,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问题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是因为虽有中心,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但不够生动,表现力不强。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是否联系现实等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依据六篇范文的品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并认真修改,还要写出眉批和总评,评出具体等级,最后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教师再认真检查,看同学们的评定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这种互评互改,教师初期检查一定要全面而仔细,并针对问题逐一面谈。待训练成型后,可减到每班抽查四分之一。以上四步,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三.效果反馈

1.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两个星期才能草草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

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3.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由于经常训练,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激发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经过实践,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集体评改这种方式。在这当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将“苦写”变成了“乐写”。

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角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而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则是衡量其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早就指出:“文章不能一作便佳, 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文章“入妙”须“频改”, 而只有习作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那么, 如何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提高自评自改习作的能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呢?下面, 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评改方式, 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1. 改变习作评改模式。

在作文教学中, 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局面。”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 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 而学生却不去思考教师为何这样评改。教师也无从得知学生对自己作文评语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这就导致学生习作兴趣不高, 应付了事, 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参与到习作教学的过程中, 以此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习作的能力。

2. 激发学生评改动机, 培养评改意识。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大作家重视修改的小故事, 来调动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积极性。例如,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王安石为写好“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时, 曾用过“到”、“过”、“满”等字, 但他都不满意, 经过反复推敲, 最后选定“绿”字的故事, 进而让学生明白大作家的文章尚且需要反复修改, 小学生的习作更应如此, 从而激发学生动手修改习作的兴趣, 培养评改的意识, 进而让学生乐于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明确修改要求, 指导修改方法

1. 明确修改习作的步骤。

学生初学修改习作, 总是不知从哪里入手。因此,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修改文章的步骤: (1) 从习作的主旨入手:对照习作要求, 判断习作的立意是否正确, 所选的材料是否恰当、有特色。 (2) 从布局谋篇入手:习作的结构是否合理, 层次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构思是否巧妙。 (3) 从遣词造句入手: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圈出错别字, 找出意思表达不清的句子。

2. 教师“下水”做示范。

例如, 进行《第一场雪》的习作时, 大部分学生对雪景的描写不够具体。笔者便从中找出一个片断:“早上起来, 外面下雪了。雪越下越大, 真好看!下课了, 同学们在操场上高兴地玩雪, 雪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念完这段话后, 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写得不具体。有的学生提出:“下雪时怎么好看?”然后, 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下雪时的情景, 有的学生就说:“雪落在房顶上, 好像给房屋戴上了厚厚的棉帽子。”还有的学生说:“洁白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 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解答了这一问题后, 笔者接着让学生再次质疑:同学们是怎样高兴地玩雪的?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加以扩句。这样, 原本简单的一段话就被学生扩成了一百多字的一个段落。

3. 学会使用修改符号。

在给学生做示范修改时, 笔者运用了一些修改符号, 让学生也学着运用这些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教师的示范评改, 学生就会进一步掌握修改方法, 从而乐于评改、善于评改。

三、自评自改, 提高鉴赏能力

1. 师生互动, 共同评改习作。

一篇习作完成后, 可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改, 也可由学生互改,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批阅, 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讲评。这样, 既让每一个学生欣赏到他人的佳作, 又获得他人的建议, 有利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 真是一举两得。

2. 小组合作评改。

如, 每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一个同学读习作, 其余三人听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这样分工明确, 就可以使合作学习有效进行而不流于形式。

3. 习作展示, 提高自改积极性。

在习作讲评时, 笔者让学生挑选好的文章或段落, 让小作者自己上讲台在班上朗读。这样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作品的机会, 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这时, 教师如能加以赞赏和肯定, 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进而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唱主角 篇4

桑春杰

(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文家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教学氛围……”英国语言大师Micheal West也说:“外语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我们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而是教会他们怎样走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兴趣越浓厚,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有效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欲,在学习外研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多媒体等给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People and places”时,我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猜一些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名人。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来源于应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How to lear English”“Hobbies”“Time off”等课时,我采用了单词听写比赛、歌曲表演、书法大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真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成了英语课堂的主人。

二、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占据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来讲解教材知识,而应该给学生预留出动脑的时间和实践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唱主角。因此,在学习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时,我极力避免自己一味地给学生讲授教材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自我表现中得到锻炼与发展。例如,()在学习“Propre names”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给学生讲解课文知识,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这样就把时间充分还给了学生,课堂气氛也其乐融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积极倡导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教学新观念,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出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

参考文献:

[1]许云祥。浅议英语课堂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05)。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5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写作的这些自身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每个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改”文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主要有主题与选材,表达与文体。在形式方面主要有作文层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主要是句子,句与句,文字,修辞。此外,还有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第五,在形式方面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并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

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段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上一篇:教师课堂教学下一篇:芦笋清洁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