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清洁生产技术(精选6篇)
芦笋清洁生产技术 篇1
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 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 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在我国有大面积种植, 它主要作为生鲜蔬菜或者加工食品罐头在市场上出售。
芦笋具有暖胃、宽肠、润肺、止咳、利尿、降脂、减肥等功效, 同时对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膀胱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芦笋中含有一种叫“天门冬酰胺”的物质, 它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从而得出芦笋可以治疗癌症的结论, 芦笋对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肺癌均有特殊作用。我国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证明:芦笋能显著抑制由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胃癌前病变。鉴于芦笋的诸多功效, 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发了芦笋茶、芦笋胶囊、芦笋酒等产品, 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 芦笋的种类
从颜色上分:紫芦笋、绿芦笋、白芦笋;
从类别上分:常规种子、杂交种子、双杂交种子;
从产地上分:国产种子、进口种子;
从品种上分:鲁芦笋一号、冠军、硕丰、88-5改良系、2000-3、200-2、96-8、航天一号、航天二号等;
从营养、药用价值上看, 紫芦笋优于绿芦笋, 绿芦笋优于白芦笋。
2 芦笋的育苗、栽培及栽培当年的田间管理
2.1 芦笋的育苗技术
芦笋可用种子播种育苗, 分株繁殖育苗和组织育苗三种方式, 这里主讲种子育苗技术, 要育好优质芦笋苗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1 育苗地的选择
育苗地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2.1.2 育苗的时间
育苗可分为春夏秋三季播种, 以4~5月春播为最好, 6月初至7月上旬移栽, 来年春季即可投产;夏播为5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 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移栽;秋播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 来年4月中下旬移栽, 至秋季可有少量芦笋采收。
2.1.3 育苗地的处理 (春播)
春天露地育苗的时间应在地温保持在15℃以上时进行, 因为春季育苗的主要制约条件是温度, 所以育苗地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较合适。育苗地选好以后, 首先将地深翻25 cm左右, 每公顷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5~75 t, 或生物有机肥7.5~15 t, 氮磷钾各15%的微生物复合肥750 kg, 与土壤充分拌匀, 将拌好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土, 整理成1.2 m或1.5 m宽的畦 (厢) , 要求畦面平整, 土壤细碎, 并同时留好排水沟以便排灌, 芦笋每公顷用种1.05~1.2 kg, 育苗地约为450~600 m2左右。
2.1.4 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皮厚坚硬, 外层蜡质较厚, 如果直接播种往往不易吸水发芽, 因此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工作, 这项工作也非常关键。具体方法:将种子用清水漂洗, 漂洗去秕种和虫子咬过的种粒, 再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 h消毒 (不可选复方多菌灵) 。消毒后将种子用30~35℃的温水浸泡48 h, 浸泡期间每天换水一次, 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 将种子滤出放入清水淘洗二次, 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 再用“益微”拌种。
2.1.5 播种方法
播种前, 将畦面灌足底水, 按见方10 cm划线, 将催芽的单粒种子播放在方格中央, 再用细筛将土砂均匀地筛在畦面上, 覆盖厚度1 cm即可, 盖种后用600倍液芦笋青液喷湿苗床, 随即用竹片在苗床两旁支撑成孤形将塑料薄膜覆盖于上或盖稻草, 其目的是为了保温保湿, 促进生长。如果夏秋季播种, 播种结束后, 必须搭阴棚降温保湿。
2.1.6 育苗地的田间管理
芦笋是一种喜温作物, 播种后发芽期温度最好控制在25~28℃, 这种温度一般在播种15~20 d后即可出苗, 出苗后就要逐渐撤去地膜或盖的稻草, 先揭开两头3~4 d, 再揭左边3~4 d, 最后揭完, 使其在露地条件下进行炼苗, 避免徒长, 从而提高幼苗的抗逆能力。苗期一般不浇水, 过于干旱时, 可选在晴天中午喷少量20~25℃的温水, 发现杂草及时用手拔去。
2.2 芦笋苗的定植技术
所谓定植技术, 就是将幼苗从苗床移栽到大田的过程, 它是芦笋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2.1 定植田地的选择
定植田对芦笋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一定要选择土质肥沃, 土层深厚, 保水、保肥性能强, 通透性好, 地下水位低, 便于排灌的土壤种植, 以粘壤土和轻壤土最为适宜, 土壤酸碱度控制在5.5~7.5之间, 不要在强酸、强碱的土壤中栽植芦笋。种植芦笋的地块, 光照条件一定要好, 这样才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
2.2.2 定植时间
按照芦笋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的要求, 当幼苗的地上茎达到3根及地下贮藏根达7条以上, 幼苗达到30 cm左右的时候, 为最佳定植时间。巴中常采用春季播种育苗, 麦收后定植的种植形式, 其定植的时间应在夏季6月20~30日进行, 实现快速缓苗, 为来年采笋打好基础。
2.2.3 定植的密度
定植密度的合理与否, 关系到采笋年限内的株丛发育, 嫩茎的数量、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及管理是否方便。根据经验所得:绿芦笋栽植的行距为135~150 cm, 株距28~30 cm, 每公顷以2.7万株为宜;白芦笋为取土方便, 扩大行距为180 cm, 株距为28~30 cm, 每公顷以1.95万株为宜。
2.2.4 定植方法
定植沟标准:定植沟的宽度一般为40~60 cm, 沟深45 cm。因为芦笋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有机肥对芦笋的生长非常重要, 大量的微量元素都在有机肥中, 因此深挖定植沟, 有机肥施在根系下面, 更有利于吸收, 对芦笋的健壮高产有重要作用。所以定植前在沟内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60~75 t, 复合肥2.25~3 t或者饼肥1.5~2.25 t, 普钙750 kg, 硫酸钾225 kg, 呋喃丹30 kg (防地下害虫) , 混合拌匀, 再回填土层表土20 cm混拌与踩实, 最后将表土填入沟内, 但沟面仍需低于畦面10~15 cm, 然后浇水沉实。这项工作必须在定植前7~8 d完成。
定植幼苗的方法:定植前首先将选择好的带土幼壮苗的茎叶剪去一部分, 留足20 cm即可, 然后将幼苗放入定植坑内, 并将根系的两边分开平铺于沟底, 芦笋苗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向同一方向, 幼苗定植的深度以鳞茎盘在地面以下13 cm为宜, 但盖土则要3~5 cm, 过深过浅均不利,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尽可能缩短缓苗期, 做到“深栽浅埋”, 然后逐渐取土, 分次将定植沟填平, 逐渐垒成垄。在定植过程中注意边起苗边分级, 大壮苗每穴一株, 弱小苗每穴两株, 壮弱苗分开定植, 以便管理。
2.3 芦笋苗定植后当年的田间管理
2.3.1 补苗
定植一月后, 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工作, 补苗时要浇足底水, 确保成活。
2.3.2 浇水和中耕培土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缓苗, 待水渗下后再进行覆土, 定植后芦笋苗小、根浅, 耐旱能力较弱, 因此培土15 cm, 减少来年空心笋的数量, 保证芦笋园无杂草生长。
2.3.3 追肥
定植后7~10 d浇一次稀粪水, 以利于活根缓苗;定植30 d以后, 幼苗基本进入正常生长期, 这时应追施尿素或者盖尔冲施等速效氮肥, 促使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茎。其施肥标准是:每公顷施尿素450 kg或盖尔冲施300 kg, 施肥时要离芦笋20~25 cm处开沟施肥, 覆土后再浇水;定植后40~50 d, 应追施第二次肥料, 以复合肥为主, 氮肥为辅, 每公顷可追施氮、磷、钾微生物复合肥600 kg加尿素150 kg, 尽可能保证芦笋苗对肥料的需求。在芦笋幼苗管理阶段, 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每7~8 d喷“益微”、甲霜恶霉灵、生根壮苗剂各一次, 如果喷后遇雨天要及时补喷一次, 土壤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芦笋园不允许套种其他作物。
2.3.4 清园整枝
春播苗经过高温干旱的夏季, 部分苗子开始枯黄倒伏, 此时要分批剪除倒伏、细弱、病残、枯黄的茎杆, 去弱补新留壮, 到10月中下旬, 对新抽生的嫩茎, 可适当采收, 不可再留养, 并保持每株有10根以上的健壮茎枝。12月中下旬, 茎杆已全部枯死, 须彻底清园, 及时拔除枯茎, 清除落叶杂草, 集中烧毁。
3 进入采收期后的田间综合管理
芦笋喜湿润, 但又怕渍水, 芦笋周围一定要开好排水沟, 每年开春时节即芦笋在采收前, 当嫩茎抽出4~5 cm高时, 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可以追施催芽肥, 每公顷施尿素105~150 kg, 同时进行一次除草培土, 以提高土温, 促进芦笋生长。
采收期如遇干旱缺水, 容易造成幼笋软纤维老化、降低了产量和品质, 所以采收期每隔10 d浇水一次, 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有利于采笋。如果采收期雨水较多, 就要及时排水切忌渍水。采收期间追肥2~3次, 先重后轻, 增施磷、钾肥。
采收停止后要加强秋季管理, 8~9月两次共追施微生物复合肥1 500 kg、尿素450 kg, 硫酸钾型复合肥450 kg (以公顷为单位) , 进行复壮、补充营养, 采收后也要进行培土。8~9月正值多雨季节, 湿度大、气温高, 秋季嫩茎容易发病, 要勤涂茎、喷农药防治。
在芦笋嫩茎抽生阶段即嫩茎长到5 cm高时, 用50倍40%芦笋青粉液涂茎保护, 隔天涂一次, 连涂4~5次。涂时要在所有嫩茎上涂均匀, 四面俱到, 不带土伤茎, 顶端2 cm不涂;嫩茎分枝后, 下部仍隔2~3 d涂茎一次, 连涂2~3次。上部枝叶, 前期用200倍40%芦笋青液加农用链霉素300 ppm, 隔2 d喷一次, 连喷3~4次, 或采用面盆盛放100倍芦笋青液浸上部枝叶;后期用300~500倍40%的芦笋青液, 每隔3~5 d喷一次, 到10月下旬可结束喷药。
注意:如遇下雨, 雨停后应立即补涂、补喷一次, 喷雾时也要均匀周到, 同时及时排灌, 中耕除草。秋季雨水较多, 笋田四周要及时开好排水沟, 做到排水深沟畅通, 雨止沟干。
随时保持笋田无杂草, 土壤疏松、透气, 每年12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下旬芦笋的枝叶干枯以后, 及时割下, 并结合清除的田间杂草一并烧掉。一般不要到来年春季再清理, 否则给病虫越冬创造了条件, 不利病虫防治, 如果连年如此, 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造成严重损失。此外, 在地面封冻前浇一次越冬水。
4 芦笋的采收时间及方法
4.1 芦笋的采收期
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 一般4月上中旬开始采笋, 芦笋的采笋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 以春季采收较为集中。如果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 则冬季也可采收, 以提高产值。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 应停止采收。一般芦笋采收持续日期, 依植株年龄、气温、土质、施肥管理条件而异, 当出笋数量减少并变细弱时, 必须停止采收。采收期过分延长, 则绿色茎枝的生长日期缩短, 养分的制造和积累减少, 影响第二年嫩茎的产量, 而且营养不良, 容易生病和衰老。一般第一年采收期以20~30 d为宜, 第二年采收期30~40 d, 以后可延长到60 d左右, 无论怎样采收, 结束后应留给植株90 d以上的恢复期。
如果过早停止采收, 茎叶过度繁茂, 通风不好容易招致病害, 芦笋一般在栽植后3~4年才正式采收, 前3年以培育植株为主, 芦笋园进入采收期后安全稳妥的采收日期和预产指标是以留足3~4个母茎为度。
4.2 采笋工具
采笋刀、采笋铲和采笋器。
4.3 采笋时间
一般在上午7~9时和下午5~6时采笋, 绝对不能在中午阳光直射下采笋。
4.4 采收方法
因为白芦笋与绿芦笋和紫芦笋的栽培方法不同, 培垄采收的是白芦笋, 不培垄采收的是绿芦笋、紫芦笋, 无论哪种芦笋, 都要根据市场需求去采收。
4.4.1 白芦笋的采收方法
白芦笋的采笋长度18~20 cm, 主要是抓早、赶晚, 可以每天早、晚各采笋一次。早上天亮后太阳出来前下田采收, 左手提着篮子, 右手拿着采笋刀、铲, 沿着培好的笋垄, 仔细查看垄面, 有鼓包、裂缝的地方下面就有需要采收的芦笋。
具体方法是:左手在鼓包、裂缝处细心扒开垄土, 让笋芽露出10~15 cm, 然后左手捏住笋芽的上部, 右手用采笋刀往下铲10 cm左右深度, 铲1~2下把笋芽下部铲断, 左手把笋芽抽出来, 放进篮子里, 用深色盖布随机盖上, 避免白芦笋见阳光颜色发生变化, 右手用铲子把扒出来的土再填回, 轻轻地拍平整, 然后沿笋垄继续采收。白芦笋一旦露出地面, 笋头变会变红, 进而变绿, 对于白芦笋来说就是不合格芦笋。
4.4.2 绿芦笋的采收方法
绿芦笋的采笋长度22~30 cm, 在太阳出来后开始采收, 左手提着篮子, 右手拿壁纸刀 (或者剪刀) 、铲, 沿笋垄查看, 高度达不到22 cm的芦笋不去管它, 让它们继续生长, 下午或者次日达到高度了再去采收, 高度达到22 cm的, 用壁纸刀或剪刀在地表下1~2 cm处割断或剪断, 放入篮子继续查找。绿芦笋采收只要高度达标, 不管笋芽粗细, 都要采收。
4.5 采芦笋时注意事项
采笋时基部不要留茬, 以免侧芽萌发, 另外细茎和弯曲的畸形茎也要及时割除, 白芦笋采笋长度为18~20 cm。采笋时务必注意不可损伤地下茎和鳞芽, 产笋盛期每天早晚采笋一次。采收绿芦笋时一般要求其高度为23~26 cm, 每次采收不论好坏都应全部割取, 否则遗留的嫩茎继续生长会消耗养分而影响产量。无论采收哪种笋, 一般采到地表下2~3 cm, 留茬过高, 后期容易腐烂, 使周围新发芽嫩茎感染锈病。
芦笋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篇2
1 基地选择与整地施肥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疏松、理化性状良好的土壤。清除前茬作物的残留枝叶。深翻土壤30~40厘米,可结合施基肥进行。宜使用机械翻耕,避免土壤压实,维护土壤结构,达到深、平、细、碎、净、墒。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农家肥4~5吨,撒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50千克,棉籽饼或豆饼25千克。
2 培育壮苗
华北地区芦笋一般谷雨至立夏播种,阳畦育苗则提前到2月中、下旬播种,苗床宜选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沙壤土。播种前,每667平方米均匀撒施杂肥4~5吨,翻入40厘米土层中,整平,做成平畦,畦宽1.2米,在地温10℃以上时播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12小时,再用30℃~35℃温水浸泡48小时,滤出放入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28℃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畦面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开始单粒点种。每10厘米播1粒,播后覆盖过筛细土约2厘米厚,耢平畦面,再盖1层地膜保温、保墒。育苗地用种量每667平方米0.8~1千克。拱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5℃~28℃。待出齐苗后当棚内温度超过32℃时,中午揭开棚两头通风炼苗。
3 移栽定植
当苗高15~20厘米、地上茎3根以上时即可移栽定植。白芦笋株距30厘米、行距1.8~2.0米;绿芦笋株距30厘米、行距1.4~1.5米。沿定植沟划一直线,开15厘米深的沟,将经过分级的笋苗放入定植沟,使地下茎的发展方向与定植沟的沟向一致,多数根的舒展方向与沟向垂直,放好后立即覆土厚3厘米,轻轻压实、整平,并立即浇水,待水渗下后,再覆1层细土。
4 田间管理
4.1 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定植后1个月内进行查苗补苗。补苗时浇足底水。及时中耕除草,并结合中耕覆土,每次覆土厚2~3厘米,直至将定植沟填平为止。每次浇水或大雨过后,应及时划锄松土。定植1个月后,追1次复合肥每667平方米15千克,以后每个月追1次复合肥。立秋追1次秋后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杂肥2.5吨、复合肥15千克。施肥应顺垄开沟追肥。一般结合追肥进行浇水。立秋后遇旱及时浇水,立冬后浇1次越冬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涝。
4.2 定植第二年的管理 早春季节,适时浇水,中耕保墒。夏季高温多雨,应及时除草排涝,若第1年生长旺盛,可于第2年早春培土进行短期采收,施肥量比第1年增多。
4.3 常年管理 第3年开始进入采笋期,此后为常年管理。培土前清除残留枝叶。采收白笋的,在春季幼芽抽生前进行培土,一般垄高25~30厘米,上部宽30~40厘米、下部宽80厘米。培土时要求上面整平并稍压紧,防止漏光和塌陷。嫩茎采收后,应将土垄整平,保持地下茎在土面下15厘米处。采收绿笋前,在春季幼芽抽生前,不经培土软化,只进行中耕划锄。
及时摘去母茎生长点,植株高度应控制在150厘米左右,防止倒伏。适时疏枝,母枝上结的果也应及时摘除。绿芦笋每年有2个留养母茎的时期,一是早春出笋时陆续选留粗壮新笋作母茎,一至二年生植株每株选留3~5根,三年生植株每株选留5~7根,四年生可留10根,且要均匀分布。二是于初霜前50~60天,终止采笋,全部留作母茎培育。
5 综合防治病虫害
芦笋常见的病害有茎枯病、炭疽病。防治茎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4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幼苗、成苗期每10~15天喷一次,母茎选留期每5~7天喷一次;防治炭疽病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但采笋前7天严禁喷药。常见害虫有地老虎和青虫。青虫1~2龄时可用安绿宝1000倍液喷杀,青虫大龄幼虫及地老虎可采用人工捕杀。喷药时要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交替轮换用药,每种药剂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3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
6 适时收获
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下) 篇3
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壤土地。每667平方米普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复合肥20~30千克, 将肥料深翻入土, 耕后耙平, 同时做好田间排灌工程。然后南北放线开挖定植沟, 定植沟行距1.7~1.8米、宽0.4米、深0.4~0.5米。移栽前, 每667平方米沟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 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混合均匀, 使沟面略低于原地平面, 耧平。
2. 移栽定植。
定植前1天, 将苗床浇足水, 挖苗时要带上土坨, 然后按株距25~30厘米将幼苗栽于定植沟上, 每667平方米栽1800株左右, 大小苗分级定植。栽后轻轻踏实, 并立即浇水, 待水渗下后, 再盖一层细土。栽植时注意将根系舒展, 并将地下茎上着生鳞芽嫩茎的一端顺沟朝相同向排列栽植。
五、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
定植后1个月内要进行查苗、补苗。补苗时要浇足底水, 确保成活。
2. 浇水。
定植后要及时浇缓苗水, 待水渗入后再进行覆土, 以后视天气情况和墒情变化适时浇水。夏秋季节温度高、水分消耗多, 应适时于傍晚浇灌跑马水, 保持土壤水分充足, 保持植株正常生长;冬季封冻前浇越冬水, 以利芦笋安全越冬。
3.追肥。
幼苗定植1个月后即进入正常生长期。这时, 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 促使幼苗平衡生长。进入月份以后, 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 应重施秋发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 可在距植株40厘米处开沟条施。
4. 疏枝打顶。
初期茎株较细而密集, 因此需要半月疏枝1次, 剪除细弱枝、病残枝。进入10月后, 株高1.5米时进行打顶。
5. 病虫害防治。
芦笋病害主要有茎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等, 常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等。
(1) 农业防治。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做到全面平衡施肥, 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在冬春季及时清理田园, 将植株病残体带离芦笋地烧毁。
(2) 药剂防治。
发生病害时, 一般每667平方米用70%甲基托布津80~100克或75%百菌清100克兑水喷雾, 或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 每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可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用菊酯类农药、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吡虫啉、阿维菌等, 防治夜蛾、蓟马等地上虫害。
六、科学采收
北方芦笋平衡施肥关键技术 篇4
1施肥原则
a.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是夺取芦笋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科学的施肥时期及肥料分配, 应以芦笋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吸肥规律为依据。因为芦笋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 尤其喜欢有机肥和钾肥, 因此施肥必须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搭配。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少施氮肥, 重施磷、钾肥。在确定施肥量的同时, 还必须酌情考虑肥料吸收率、自然供给量和土壤条件等。
b.栽培芦笋要多用有机肥料, 使土质疏松肥沃, 有利于地下茎及根系发展。肥料用量依植株生长量大小、土壤肥沃程度及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植株的生长量包括嫩茎产量、地上茎的重量和地下茎及肉质根的生长量。以每年公顷产嫩茎6000kg计算, 芦笋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为:氮104.4kg、磷27.0kg、钾93.0kg, 施肥时氮与钾的利用率约为50%, 磷为20%, 此外植株所需养分的20%已在土壤中存在, 故实际施肥量应为氮166.5kg、磷108.0kg、钾148.5kg。
2施肥方法
2.1定植前施肥
芦笋喜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 定植前要将土壤深耕一遍, 耕翻前每公顷施入有机肥30~45t, 耕后耙细、整平。在深、宽各40cm的定植沟内, 每公顷分层施入腐熟有机肥45~60t、三元复合肥600kg (或公顷施入碳酸氢铵375kg、过磷酸钙750kg、氯化钾225kg) 、腐熟饼肥375~750kg。
2.2定植后施肥
定植1个月后, 幼株均已缓苗成活并生出新枝, 为促进其生长发育, 必须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此时可追施速效化肥, 每公顷施尿素120~150kg或三元复合肥150~300kg。植株进入秋发前, 再开沟追施畜禽粪或其它有机肥45~60t/hm2, 磷、钾肥各150kg/hm2, 以促进秋发, 扩大植株同化面积, 积累更多的同化物, 为下年丰收奠定基础。
2.3成年期施肥
成年期芦笋的施肥, 每年可分3~4次进行。春季采收前可结合耕翻土地和培垄, 在行间开沟, 每公顷施入复合肥和尿素各300kg, 也可施入腐熟、捣细的有机肥15.0~22.5t/hm2。停采后, 贮藏根内营养消耗较多, 还要形成地上部的茎叶。因此停采后的1个月左右, 是一年中需肥量最多的时期, 占全年施肥总量的70%。此期每公顷施入有机肥45~60t, 并拌入复合肥和尿素各300~450kg/hm2。如有机肥数量较少或质量不好, 每公顷可拌入饼肥750~1500kg, 在行间开沟施入, 然后撒土埋肥。待芦笋齐苗后浇水1次, 促进芦笋对肥料的吸收。经1个多月的生长, 到立秋前后, 将有1次抽茎高峰, 然后进入秋季旺盛生长期。为保证秋发期的正常生长, 促进植株制造和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立秋前后可在行间开沟施入有机肥15~30t/hm2, 复合肥300kg/hm2。如有机肥数量不足, 可适当增加化肥用量, 但必须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绝不能只施氮肥, 不施磷、钾肥, 或施用氮肥过多。秋末冬初, 芦笋停止生长后, 每公顷追施有机肥15~30t、复合肥225~300kg, 使芦笋安全越冬和促进翌年早发。
芦笋的田间管理技术 篇5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独特、清香脆口、营养丰富, 长期食用对人体许多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水肿、支气管炎以及癌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 近年来芦笋无论在国际市场, 还是国内市场都十分紧俏、供不应求, 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 我国芦笋生产发展迅速,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市场前景好, 效益高。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蔬菜。芦笋的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补苗
定植后的幼苗, 1个月内一定要经常进行查苗补苗。因为幼苗定植后, 全靠贮藏根提供养分萌发, 定植后约1个月, 新根才会长出, 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供给幼苗生长。所以, 定植后是否真正的成活, 需4周后才能知道。一般不能成活的, 在定植后20多天开始枯死。补苗时要先挖穴, 然后浇足底水, 以利幼苗成活。补栽幼苗仍要注意定向栽植, 使其地下茎的生长方向与成活苗一致, 以便转入正常灌溉, 确保丰产丰收。
二、中耕除草
定植缓苗后, 随浇缓苗水施尿素每亩7kg, 并注意春耕除草, 一般15~20天进行1次。中耕既可松土保育, 又能提高土壤湿度, 促进根部和嫩茎生长。中耕深度宜浅不宜深, 以免伤地下茎、鳞芽和嫩茎。
三、施肥
5~7月是地上部生长旺期, 要满足肥、水供应;6月追复合肥每亩20kg;入秋后追尿素每亩10kg。追肥时离植株30cm开沟施入。进入采笋期, 在春季培土或幼芽萌发前施肥催芽, 用复合肥每亩15kg。采收结束施复壮肥, 使植株恢复生长, 积累营养, 为下一年采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每亩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0kg、腐熟厩肥2 000kg, 混匀后开沟施入。
四、灌溉与排涝
在嫩芽采收期易发生干旱, 应注意浇水使土壤含有充足水分, 促使嫩芽生长快且粗壮、产量高、品质好。一般10天左右浇1次水, 追肥浇水相结合。7~8月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土壤水分过多, 透气不良, 使根部呼吸窒息, 引起根部腐烂, 严重的整株死亡。
在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 要注意排涝。可结合大田管理, 将地面整平, 并逐步加深畦沟, 提高畦面, 同时挖好排水沟, 以便大雨后, 雨水能迅速排出笋田, 避免造成地内积水。笋田长期积水会使土壤中氧气缺乏, 根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导致根系腐烂, 甚至整株死亡。
五、植株调整
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 为提高产量, 可尽早摘花摘果, 减少营养消耗。另外, 在早春萌芽前将茎叶清理集中焚毁, 减轻病虫害发生。
此外, 定植后第二年, 芦笋抽生的地上茎增多, 一般应全部保留, 力求植株长成茂盛的地上部, 不可部分剪除。因为每株芦笋植株的母茎有一定数量, 大约10~15个茎, 当达到此数量时, 嫩茎便停止长出。若剪去一部分嫩茎, 就会刺激根盘上的鳞芽继续萌发成嫩茎, 消耗养分, 伤害植株。只有在栽培管理条件特别好的情况下, 才可适当采收少量嫩茎。
六、培土
芦笋有机高效栽培技术 篇6
由于芦笋具有独特的营养性能和保健性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芦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因此, 对芦笋有机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机芦笋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和标准进行种植生产。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 总结出了芦笋的有机高效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基地选择
有机芦笋生产基地应距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3~5 km,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的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有机芦笋生产基地需有3年的转换期。即前作种植豆科作物或禾本科作物, 3年内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产品。凡前作是桑园、果园、林地、西红柿、辣椒、茄子、西瓜的地块, 不宜作芦笋种植基地[2]。
有机芦笋生产要求的土壤条件: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壤土或砂壤土, 富含有机质, 透气性好, 保水保肥能力强;地下水位较低 (芦笋耐旱, 但不耐涝, 最怕积水) , 排灌方便 (最好有深井水灌溉) ;pH值呈中性微酸;土壤肥力标准为有机质≥2%、碱解氮≥140 mg/kg、有效磷≥40 mg/kg、有效钾≥130 mg/kg, 其他各种元素的含量基本平衡。
2 培育壮苗
2.1 播种期
在赣中地区, 芦笋在春、夏、秋季均可播种, 播种期要与定植时间相结合。一般宜在3月上旬播种, 6月初定植;或在6月上中旬播种, 9月下旬至10月初定植;或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
2.2 种子消毒、浸种、催芽
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消毒24 h, 然后除去浮粒, 洗净, 再用清水 (水温25~35℃) 浸种48 h。将种子洗净后用湿纱布包好, 在25~30℃环境中保湿 (每隔4h用清水冲洗1次) 催芽48 h左右, 当有2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 苗圃整地做畦 (营养钵)
苗圃地要求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在播种前施足基肥, 一般施过筛腐熟有机肥 (如腐熟中药渣) 5~8 kg/m2, 并经多次精耕细整[3]。也可用70%肥土加30%腐熟有机肥配成营养土, 装入高10 cm、直径10 cm的营养钵。
2.4 播种
每100 cm2 (或每个营养钵) 播1粒种子, 再覆盖2 cm左右的细土, 然后覆盖稻草, 浇1次透水。在3月上旬播种的还应覆盖薄膜保温, 夏、秋季播种育苗时要注意采用遮荫措施防高温。
2.5 苗床管理
苗期管理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注意保温。苗床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 不超过30℃, 夜间以15~18℃为宜, 不低于13℃;二是注意浇水, 保持床土湿润;三是注意通风换气、控温降湿或遮荫防高温;四是施肥促苗, 每隔20 d左右追施1次肥料, 可用10%腐熟人粪尿浇施;五是人工拔除杂草和注意病虫害防治。
2.6 壮苗标准
苗龄60~80 d, 苗高30~40 cm, 地上茎4~6根, 地下肉质根6~10条, 根长15~20 cm, 鳞芽饱满, 无病虫害。
3 科学定植
3.1 开好定植沟
芦笋是深根性作物, 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才能确保芦笋根系的生长发育[4]。开挖定植沟的时间最好在10—12月, 按行距要求 (120~150 cm) 开好定植沟:沟深35~40 cm, 底宽35 cm, 口宽45 cm。挖沟时要将表面20 cm以上的熟土与20cm以下的生土分开, 回填时先放熟土在底部, 以利芦笋根系的发育。
3.2 施足有机肥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 施好、施足有机肥对芦笋的有机高产非常重要, 可施入腐熟有机肥90~120 t/hm2、饼肥450~900kg/hm2。
3.3 适期定植
芦笋的定植时间要与其播种育苗相结合。赣中地区种植芦笋时, 秋播苗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翌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春播苗可在6月上旬定植;夏播苗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
3.4 确定好定植密度和深度
定植密度的合理与否, 关系到采笋年限内的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合理的定植密度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芦笋嫩茎的产量和质量, 并能连续多年稳产、高产。定植密度还与品种有关, 一般绿芦笋栽培定植行距150 cm, 株距30~35 cm, 定植1.80万~2.25万株/hm2较合适。
另外, 还应注意定植深度。栽植过深, 容易造成缺株或使幼苗发育不良, 同时春季地温回升慢, 出笋比较晚。栽植过浅, 鳞芽生长压力小, 嫩茎比较细, 地上茎易倒伏[5]。试验表明:20 cm是鳞茎盘所处的最佳土壤深度。因此, 芦笋定植的适宜深度是20 cm。
4 有机施肥技术
4.1 有机肥和种植绿肥
芦笋有机肥主要有自制的腐熟有机肥 (如腐熟的厩肥、人粪尿、猪牛粪、鸡粪等) 、腐熟饼肥, 自制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也可采用经过有机认证、允许在有机蔬菜生产上使用的有机肥料, 如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的“利江”有机肥和以猪粪、鸡粪为主要原料的“汇仁”有机肥。种植绿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豆科绿肥的固氮作用, 可以补充土壤氮素, 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用于芦笋行间种植的绿肥有紫云英、蚕豆、绿豆等。
4.2 芦笋幼年期施肥
幼苗定植后30 d左右开始追肥, 以后每隔30 d左右追施1次, 随着笋株的发育, 施肥量也逐渐增加。幼年期追肥一般用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对水浇施。
4.3 芦笋成年期施肥
(1) 催芽肥:在春季萌芽前 (2月中下旬) , 施腐熟有机肥90~120 t/hm2。 (2) 增芽肥:在采收期间隙 (3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 , 每隔30 d左右追施1次有机肥, 一般用人粪尿或腐熟饼肥对水浇施。 (3) 秋发肥:在选留秋茎前 (7月中下旬) , 施腐熟有机肥90~120 t/hm2。在9月中旬和10月中旬各追肥1次, 一般用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对水浇施。 (4) 越冬肥:在芦笋地上部遇霜冻枯黄时 (12月上旬) , 结合清园, 施腐熟有机肥90~120 t/hm2。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病害防治
芦笋的主要病害为茎枯病、枯萎病 (立枯病) 、根腐病等。引起地上部分损伤的主要为芦笋茎枯病, 引起地下根盘坏死和烂根的主要为芦笋枯萎病和根腐病。对芦笋病害的有机防治应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的方法。
5.1.1 农业综合防治。
(1) 彻底清园, 减少田间病源基数。管理中应随时清除病茎或病枝, 并予以烧毁。冬季割去枯茎, 拔除残茬, 集中到田外烧毁。 (2) 调节株丛的生长发育, 避免株丛生长过茂,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控制病害的蔓延。 (3) 搞好开沟排水,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雨季采用遮雨措施, 降低土壤湿度, 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染。 (4)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5) 春季推迟留养母茎, 避开菌源侵染高峰。
5.1.2 生物农药防治。
(1) 土壤消毒 (根盘消毒) , 是防治芦笋茎枯病、枯萎病及根腐病的有效措施。茎枯病和枯萎病虽然病症主要表现在茎杆, 但病原菌栖息和越冬场所主要在地表和地下。研究表明:栖息在土表和土下5~20 cm越冬的病杆和病组织上的病菌休眠菌丝存活率达100%, 是病害初侵染主要来源。春季进行土壤消毒 (浇灌根盘) , 可有效抑制病原菌, 对减少当年菌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药剂涂茎。春季留养的母茎, 每隔5~7 d用药剂涂抹1次。 (3) 使用生物农药。芦笋生产上应用的生物农药有农抗120、菜丰宁、中生素等。据报道, 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筛选开发的广谱促生微生物杀菌剂———芽孢杆菌B96-Ⅱ发酵液, 不仅对多种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而且与化学农药相比, 有持续抑菌作用, 因其对植物有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 在芦笋病害防治中效果较好。
5.2 虫害防治
芦笋的主要虫害为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等夜蛾科害虫、蚜虫、蓟马等。夜蛾幼虫昼伏夜出, 成龄幼虫具有暴食性, 危害大, 主要啃食芦笋幼茎、嫩茎、拟叶和老茎表皮, 严重影响茎株的生长和植株的光合作用, 从而影响芦笋产量。蚜虫、蓟马为害笋尖和幼茎, 造成嫩茎质量下降, 失去商品性, 破坏植株生长点, 使植株矮小不向上生长。对芦笋虫害的有机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 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物 (仿生) 农药防治。
5.2.1 夜蛾科害虫的防治。
(1) 应用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 (2) 应用防虫网隔离。 (3) 用糖醋液诱杀。糖醋液用糖3份、醋3份、酒l份、水10份、敌百虫0.1%, 调匀, 于夜晚时间放置诱液防治夜蛾科害虫, 每隔5 d换液1次。 (4) 生物 (或仿生) 杀虫剂防治。可用2%甲氨基阿维素苯甲酸盐悬浮剂2 000倍液或10%溴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科害虫。应在初龄幼虫未分散或未入土躲藏时喷药, 成龄后抗药性很强, 往往难以杀灭。—般根据预测产卵高峰后4~5 d, 喷药效果最佳, 傍晚喷药效果更佳。
5.2.2 蚜虫等害虫防治。
(1) 黄板诱蚜:黄色、橙黄色对有翅成蚜具较强的趋性, 可在黄板上涂抹10号机油或凡士林等黏物, 诱杀有翅蚜虫。黄色板的长、宽度一般为15~20 cm, 挂或插在田间。待黄色板诱满蚜虫时应及时更换, 以提高诱杀效果。 (2) 银灰膜避蚜:蚜虫对银灰色有较强的驱避性, 可利用银灰色的遮阳网、防虫网、地膜进行覆盖栽培, 或在田间挂银灰色塑料带, 防蚜虫迁飞、传毒。 (3) 韭菜驱蚜:韭菜挥发出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作用。在芦笋行间种植韭菜, 可降低蚜虫的虫口密度, 减轻危害。 (4) 植物浸汁液灭蚜:将鲜桔皮1.8 kg、鲜辣椒0.5 kg混合捣碎, 再与10 kg清水煮沸后, 浸泡24 h, 取过滤后的浸汁液喷施, 其混合液具有触杀作用, 蚜虫受药后很快死亡, 防治若蚜效果显著。 (5) 利用瓢虫、食蚜蝇、蚜霉菌等天敌防治。
摘要:从基地选择、培育壮苗、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芦笋有机高效栽培技术, 以为芦笋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芦笋,有机,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叶劲松.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图文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2]庄树峰.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5) :30-31.
[3]马利平, 郝变青, 乔雄梧, 等.山西省芦笋病害现状及无公害生产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 (1) :69-73.
[4]叶晓辉, 陈学荣, 朱亚波, 等.芦笋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7)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