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高产种植技术

2024-10-15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共8篇)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 篇1

四、定植

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壤土地。每667平方米普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复合肥20~30千克, 将肥料深翻入土, 耕后耙平, 同时做好田间排灌工程。然后南北放线开挖定植沟, 定植沟行距1.7~1.8米、宽0.4米、深0.4~0.5米。移栽前, 每667平方米沟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 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混合均匀, 使沟面略低于原地平面, 耧平。

2. 移栽定植。

定植前1天, 将苗床浇足水, 挖苗时要带上土坨, 然后按株距25~30厘米将幼苗栽于定植沟上, 每667平方米栽1800株左右, 大小苗分级定植。栽后轻轻踏实, 并立即浇水, 待水渗下后, 再盖一层细土。栽植时注意将根系舒展, 并将地下茎上着生鳞芽嫩茎的一端顺沟朝相同向排列栽植。

五、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

定植后1个月内要进行查苗、补苗。补苗时要浇足底水, 确保成活。

2. 浇水。

定植后要及时浇缓苗水, 待水渗入后再进行覆土, 以后视天气情况和墒情变化适时浇水。夏秋季节温度高、水分消耗多, 应适时于傍晚浇灌跑马水, 保持土壤水分充足, 保持植株正常生长;冬季封冻前浇越冬水, 以利芦笋安全越冬。

3.追肥。

幼苗定植1个月后即进入正常生长期。这时, 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 促使幼苗平衡生长。进入月份以后, 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 应重施秋发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 可在距植株40厘米处开沟条施。

4. 疏枝打顶。

初期茎株较细而密集, 因此需要半月疏枝1次, 剪除细弱枝、病残枝。进入10月后, 株高1.5米时进行打顶。

5. 病虫害防治。

芦笋病害主要有茎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等, 常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等。

(1) 农业防治。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做到全面平衡施肥, 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在冬春季及时清理田园, 将植株病残体带离芦笋地烧毁。

(2) 药剂防治。

发生病害时, 一般每667平方米用70%甲基托布津80~100克或75%百菌清100克兑水喷雾, 或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 每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可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用菊酯类农药、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吡虫啉、阿维菌等, 防治夜蛾、蓟马等地上虫害。

六、科学采收

定植后第2年, 芦笋即进入采笋期。采笋应在日出前进行, 防止阳光照射后着色影响品质。采收时, 在土壤龟裂处扒开表土, 用手轻捏笋尖下3厘米处, 用采笋刀于近地下茎处割断, 每次将达到标准高度 (18~20厘米) 的嫩茎一次采收, 防止劣笋消耗养分, 采毕将土重新培好。采笋季节过后, 应尽快扒开垄土, 防止退垄土不彻底而提高芦笋地下茎的位置, 影响产品质量, 退土后割除外露的所有嫩茎。

露地芦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篇2

【关键词】露地芦笋;无公害栽培;高产栽培技术

芦笋含有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粗纤维以及叶酸等营养素,还含有9种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氨酸等。常吃芦笋可加强细胞的新陈代谢,利尿解毒,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消除疲劳,并有抗癌及改善高血压的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芦笋已成为保健蔬菜之一,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芦笋在桂林市露地种植产量大多在800~1000kg/667m2。产量低的原因在于:一是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二是病害严重,由于管理粗放和雨热同季,致使茎枯病、根腐病及立枯病发生严重,导致芦笋早衰;三是冬季犁冬犁冻垡,土壤透气性差,开春土温提升慢,芦笋生长慢,影响商品面市时间。根据多年种植经验,只要把握好关键环节,芦笋产量就可以提高1500kg/667m2以上。

1 品种选择

桂林雨热同季,高温多湿,为避免高温多湿对产笋期的影响,品种上宜选择阿波罗、泽西奈特等全雄杂交一代新品种。

2 土壤选择

桂林4~7月份降雨量接近全年降雨量的2/3,因此,首先要选择地下水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种植地,并以选择有一定保水保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35g/kg以上、pH值5.8~6.7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宜。为减轻茎枯病及褐斑病对芦笋的为害,尽量不要选择前作是茄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

3 种植前准备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作物,成厢后只要每年培土,可连续收获10年以上,种植前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3.1 深耕

将选定的种植地用土壤旋耕机全田深耕1次。在深耕前,按每667m2用腐熟农家肥2500kg和15∶15∶15含硫复合肥60kg,均匀地撒于种植地表,然后用土壤旋耕机进行深翻,使土壤和有机肥、化学肥料充分混匀。

3.2 开厢

种植地深耕后,根据地形按南北或东西行开厢,成厢宽1.2m,厢沟宽45~50cm、深40~50cm。

3.3 施足基肥

种植地成厢后,按每667m2腐熟农家肥2000kg、麸肥50kg、15∶15∶15含硫复合肥50kg的用量均匀撒于种植厢表面,然后用刮子或耙子把撒在厢面上的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

3.4 覆盖地膜

种植厢施好基肥、整理成厢后,为防止土壤水分和养分蒸发,在厢面上覆盖地膜,经2~3d即可种植。

4 种植密度与方法

4.1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关系到芦笋产量、品质及收获年限的关键性措施之一。种植过密,生长郁蔽、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生病害,商品率低;种植过稀达不到预期产量。以株距25~30cm、每667m2种植1800~2000株为宜。

4.2 种植方法

将一节竹子从中间破开,将一端稍削尖,然后在覆盖好地膜的种植厢面中间,以株距25~30cm,将竹片稍削尖处插入土内并旋转360°将土取出,形成一个种植坑,取出的土放在种植坑旁边,取坑的深度控制在12~15cm。种植坑挖好后,将营养钵内的芦笋苗和营养土一并轻轻取出放入坑内,并保持芦笋苗在种植坑的正中央,然后将从种植厢面取出的土覆盖在坑表面,并稍加压实。种好后,适当淋点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湿度。

5 田间管理

5.1 种植当年

5.1.1 缺苗补苗

芦笋苗种下后,要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补苗,保证全苗。

5.1.2 水分管理

遇天气干旱时,适当淋点水;遇下中雨以上时,要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排除水积,以防止沤根死苗。

5.1.3 肥料管理

种下7d后即可施淡水肥,施腐熟人粪尿或沼气水500kg/667m2;种下30d可每667m2施尿素10~15kg促平衡生长。为了给第二年早期丰产奠定基础,冬前,距种植株40cm处按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和15∶15∶15含硫复合肥50kg、尿素10kg的用量施肥,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5.2 种植第二年及以后采笋年

每年12月份,距当年最后次采笋处,将厢土翻入厢沟内进行晒垡,与外界空气结合,增加土壤元素矿化,为下次收笋期高产打下基础。3月份,将翻厢晒垡的土壤,结合培土施好催芽肥,每667m2施入土杂肥2000~2500kg和15∶15∶15含硫复合肥80~100kg。6月和8月初施好壮笋肥,每667m2每次施尿素10~15 kg/667m2。

5.3 搭支架与留母株

5.3.1 搭支架

当母茎长至80cm左右高时,在每厢种植区的两头各立1根长180~200cm、宽10~15cm、厚8~10cm的水泥柱(杂木也可以),竖埋入地下30~40cm深,在距离柱顶端15~20cm处用细铁丝(或尼龙绳)拴住拉直,然后在厢面每隔3m左右插下1根高1.5m的木桩或者竹片,并在十字交叉处用包装绳捆绑,将每蔸的母茎牵引到铁丝上,防止母茎向厢沟倒伏。母茎的高度一般控制在150cm左右,超过150cm时则要摘心,以防止养分消耗。

5.3.2 留母株

第一年种植的芦笋每蔸留幼茎10株左右,以保证地上部分有强大的光合用面积;笫二年及以后各年,春前将老母茎全部割除,待4月上旬长出的幼茎留和6月份长出的幼茎留2~3根再作母株,以供养根,为高产备足营养。

5.4 综合防治病虫害

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芦笋茎枯病、褐斑病,虫害以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螨类为主,在防治上应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5.4.1 農业防治

清理田园是降低病害侵染源以及防治茎枯病、褐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芦笋生长周期中要全面清理田间茎秆,清扫病残枝叶并集中烧毁处理。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要对地上母茎及鳞芽盘喷药杀菌消毒,以减轻病害发生。

5.4.2 药剂防治

当发生茎枯病、褐斑病时,选用50%硫磺悬浮剂5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用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鳞翅目等,害虫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20ml/667m2对水120kg,或2%阿维菌素1000倍液喷雾。

6 适时收获

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宜留作母株,5月份长出的幼茎全部采收,可采收至8月上旬末。芦笋在每天上午8~10时采收,采收方法要根据商品质量要求,将伸出地面20~25cm高的幼茎,用采芦笋刀在土下2cm处割下,然后进行分级、包装、冷藏或直接面市。

作者简介:

南方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建立大棚

南方受气候条件影响, 雨水充足, 病虫害严重, 宜建立大棚, 以获得高产、高品质的芦笋。大棚宜选择建在土壤肥沃、背风向阳、耕层深厚[1,2,3,4,5,6,7,8,9,10]、地势平坦、通气良好、排灌方便的砂质土壤地块。棚向以坐北朝南长50 m, 跨度8.2 m, 脊高3 m, 盖聚乙烯膜, 膜上加盖遮阳网。棚下方1.2 m安装防虫网, 棚四周挖深30 cm、宽50 cm的排水沟, 保证排水畅通。

2 品种选择及处理

首先要选择因地适宜的品种, 同时还要考虑到耐寒、抗病、鳞片抱合、嫩茎绿色、较粗壮均匀等特性, 通过正规途径引进的杂交F1代种。

播前进行发芽试验, 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用45~50 ℃温水浸泡30 min, 捞出, 用清水浸泡24 h后沥干, 用清水冲洗, 放在25~30 ℃条件下催芽。每天早晚用温水各冲洗1 次, 再洗去种子表面分泌物[1,2,3,4,5]。待种子发芽率大约在15%时播种。

3 播种

4 月初, 用小拱棚育苗, 采用塑料软盘育苗, 一般选择用规格为54 cm×27 cm×6 cm的32 孔塑料软盘育苗。播种前, 先将消毒灭菌后的基质装满塑料软盘, 然后用洒水壶均匀地洒透水, 当穴盘内基质面下降到距盘口1 cm时, 等基质干爽后每穴点播1~2 粒发芽种子, 再覆盖基质1~2 cm厚, 再在小拱棚内的苗床上盖上1 层地膜, 盖严封好。

4 苗床管理

芦笋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5~30 ℃。小棚育苗播种时, 若遇低温, 应于夜晚在棚上盖草苫保温。当60%的幼苗出苗时, 撤除地膜。幼苗出齐后, 对小棚通风[1,2,3,4], 通风口由小到大, 在11:00 后通风, 14:00 盖上。随着笋苗的长大, 最后全部揭开棚膜。幼苗期, 白天、夜晚温度分别控制在20~25、18 ℃。这段时间内, 对苗床要加强管理, 注意观察幼苗的长势, 根据基质的干湿程度做到及时补水。

5 定植

定植前, 清洁大棚, 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落叶, 防止大棚内病虫害发生, 并施足基肥, 将农家肥逾112.5 t/hm2、45%三元复合肥750~1 050 kg/hm2、 尿素300 kg/hm2、 氯化钾300kg/hm2均匀撒施在厢面上。土壤深耕20 cm, 耙细整平。从大棚一侧按照南北向开深10 cm的沟, 沟内施地虫净和地菌净各3 kg, 土药掺均匀埋施。6 月下旬, 当苗高50 cm, 3~6 条根系, 3 个嫩茎时即可定植[1,2,3,4,5,6,7,8]。按大小分级, 分别定植。行株距90 cm×30 cm, 行间定植。移栽时使芦笋根盘萌发面都向南方。定植后要求第1 次覆土3~5 cm, 覆土后应浇透水, 待7~8 d缓苗后, 第2 次覆土浇水[1,2,3]。

6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30 d内注意查苗补苗, 对于补栽苗要求大苗。幼苗定植后, 7~8 d嫩茎抽出, 此时应注意检查, 发现虫害及时喷苏云金杆菌800 倍液, 或吡虫啉500 倍液防治, 发现茎枯病时, 及时喷施50%多菌灵800 倍液防治[3,4,5,6]。定植后1 个月当幼苗嫩茎抽出4~5 cm高时, 应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可追尿素150~225 kg/hm2, 或三元复合肥225~300 kg/hm2。8月中旬芦笋进入发蔸阶段, 再开沟追施磷酸二铵1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 三元复合肥600 kg/hm2。10 月25 日前后, 割掉芦笋茎杆, 并清除残枝落叶, 带出棚外, 集中烧掉。再中耕松土, 开沟追施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 尿素300 kg/hm2。11 月中旬浇水1 次, 结合中耕松土, 把厢面整成鱼背状, 盖上地膜, 掀开遮阳网[4,5,6,7,8]。12 月中旬, 夜晚盖上草苫, 维持棚内白天、夜晚温度分别在20~28、15~20 ℃。

7 田间管理

7.1 中耕除草

芦笋定植后1~2 年, 应及时除草, 适当松土。中耕时勿损伤笋芽[1,2,3]。另外, 幼株根系较浅, 若进行化学除草, 应谨慎选择除草剂的种类和用量。可用20%豆科威水剂12~15 L/hm2对水600 kg/hm2, 均匀喷雾于土表。也可用50%利谷隆1 500~1 800 g/hm2对水1 050 kg/hm2喷施, 注意尽量不要使幼株沾药。如遇土壤干旱, 喷药后可进行浅中耕, 或适当进行喷灌。

7.2 水分管理

晴天应勤浇水, 小旱2~3 d、久旱5~7 d灌跑马水1 次;雨天则开好排水沟, 保证畦面不渍水[1,2,3,4,5]。有条件的可使用滴灌, 及时补充水分, 确保笋园越夏期、越冬期不受旱。

7.3 适时打顶, 去除雌株

绿芦笋由于生长旺盛, 植株的生长高度可达2~3 m, 在大棚内生长由于受大棚高度的限制, 一般高度控制在1.6~1.8 m, 当高度达到这个范围时要及时打顶, 控制其长高。若田间雌株过多, 对产量会造成影响, 应及时剪除。

7.4 适时施肥

定植后至采收前约6 个月, 为促快发、早发、多发, 用尿素300~450 kg/hm2、复合肥600~750 kg/hm2分次薄肥勤施。

7.5 病虫害防治

芦笋的主要害虫是蝼蛄、蓟马、夜蛾和地老虎等, 可用50%辛硫磷乳剂800 倍液, 或苏云金杆菌500 倍液防治。芦笋病害较多, 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 但以茎枯病危害最为严重。7—8 月, 每隔10 d, 将50%多菌灵或50%硫悬浮剂500 倍液交替使用, 连喷5~6 次。

8 采收

绿芦笋采收期长,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若没有增温设施, 3—11 月采收。 当植株高20~30 cm, 未出现散头时, 可作为采收标准。生产上一般在3—5 月, 不论芦笋的好坏、粗细全部采收, 获得高品质的芦笋。采用留养母茎的方法采收, 嫩笋出土后, 选留3~5 根直立无弯曲、无畸形、生长健壮、无病虫害[1]、直径1.2~1.3 cm的嫩茎作母茎, 淘汰小苗及纤弱苗。母茎留养后, 通过几个月采摘, 母茎开始枯黄, 出笋偏少, 此时应停止采收, 重新更换母茎[2,3,4,5]。有条件的可在采收前和采收期根外喷施尿素、植物营养液、0.2%磷酸二氢钾。

9 采后的田间管理

采收结束时, 等地上茎杆枯死后, 需要对枯萎的地上茎进行割除, 并清理干净枯死的茎杆和落叶。沿着2 行茎茬中间挖一条深约15 cm、宽约20 cm的浅沟, 埋施堆沤腐熟有机肥45~60 t/hm2、复合肥525~600 kg/hm2, 然后覆盖。并清除畦上及四周杂草, 再使用50%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1 200~1 800 g/hm2对水900 kg/hm2, 进行土壤处理。 休眠期可用50% 大惠利2 250~4 500 g/hm2, 均匀喷雾于土表, 喷雾后进行浅中耕。可进行培土, 以覆盖露在外面的根系, 保持厢面边缘15 cm的地下茎正常生长[1,2,3,4]。

摘要:介绍南方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建立大棚、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苗床管理、定植、定植后管理、田间管理、采收、采收后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培育优质种苗, 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南方

参考文献

[1]温室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EB/OL].[2015-11-10].http://www.docin.com/p-897705576.htm L.

[2]刘生荣.温室绿芦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08 (9) :17.

[3]温室绿芦笋种苗栽培技术[EB/OL].[2015-11-10].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15622f24ac8734fdfcbea522.htm L.

[4]郭继标, 王胜福.温室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04 (2) :20.

[5]康丽莎.温室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1 (12) :19.

[6]刘生荣.温室绿芦笋栽培措施[J].吉林蔬菜, 2008 (4) :42-43.

[7]郭继标, 盛桂兰, 王胜福.温室绿芦笋高产栽培[J].科技致富向导, 2001 (8) :11.

[8]康丽莎.温室绿芦笋高产栽培[J].农技服务, 2002 (1) :11-12.

[9]谭亮萍, 贺超光, 戴雄泽, 等.我国芦笋栽培及采后贮藏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 2011 (10) :1-9.

芦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芦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芦笋学名石刁柏, 又称龙须菜。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 色泽洁白, 光直无斑;不培土见光后采收的嫩茎叫绿芦笋, 青绿色浓, 条型匀称, 粗细适中, 口味清爽脆嫩。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 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能增进食欲, 帮助消化, 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市场前景广阔。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适应性强, 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UC800新品种, 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 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 植株属矮化型, 抗病、抗倒伏, 属绿、白笋兼用品种,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2 营养钵培育壮苗

2.1 备足营养钵

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 苗床宽1.3~1.5m、深10~15cm。制钵前1m3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15~20kg、磷肥1kg、草木灰5kg, 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cm以上, 钵高10cm, 大田需备钵3.75万个/hm2。

2.2 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 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h, 再放入25~30℃温水中浸种2~3d, 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 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 催芽期间每天用25℃左右温水淋浇1~2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3 适期播种

油菜收割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 油菜收割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 每钵1粒, 播后覆细土2cm厚, 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 最后畦面平铺地膜, 畦上用拱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2.4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害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 晚上不低于12℃。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的地膜, 逐步通风炼苗。当幼苗高20cm左右时, 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 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 肥水结合, 及时去除苗床杂草, 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3 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 酸碱度过大且粘重的淤土不适宜芦笋生长。芦笋是多年生作物, 一经定植, 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 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 施有机肥37.5~60.0t/hm2, 复合肥750kg/hm2。耕后耙平, 搞好田间灌排工程, 南北纹线开挖定植沟。行距1.2~1.5m, 沟宽30~40cm、深30cm左右。移栽前将复合肥750kg/hm2、饼肥600kg/hm2、有机肥22.5~30.0t/hm2。于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施于沟内。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cm为宜。每25~30cm定植1株, 栽2.25~3.00万穴/hm2。做到边起苗边分级, 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1株, 弱小苗每穴栽2株, 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 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 以便于后期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长出后, 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4 田间管理

4.1 定植当年管理

芦笋定植后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 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的目的。定植后因植株矮小, 应及时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旱, 应适时浇水, 汛期应及时排涝, 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根据苗情补施150~225kg/hm2尿素作苗肥以促平衡生长。进入8月以后, 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 大力促进芦笋在8~10月迅速生长, 为翌年早期丰产奠定基础。一般在距植株40cm处开沟条施有机肥22.5~30.0 t/hm2、复合肥750kg、尿素150kg/hm2, 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入冬后, 芦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其植株内营养向地下根部转移, 有利于壮根春发高产。冬末春初的2月, 应彻底清理地上植株, 减少病害菌源。

4.2 定植第2年及以后采笋年管理

4.2.1 科学运筹“三肥”。

“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3月结合垄间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 施土杂肥22.5~30.0t/hm2、芦笋专用肥750kg/hm2, 有利于鳞芽及嫩茎对无机营养的需求。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 (接力肥) , 施尿素150~225 kg/hm2, 此次肥料起接力作用, 可延长采笋期, 提高中后期采笋量。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 结合细土平垄, 要重施秋发肥, 施土杂肥22.5~30.0t/hm2、芦笋专用肥1 500kg/hm2、尿素150 kg/hm2, 促芦笋健壮秋发, 为翌年优质高产积累营养, 培育多而壮的鳞芽。这种“三肥”配套、合理运筹的施肥模式是芦笋高产优质的基础。

芦笋生长期长, 较耐旱而不耐涝渍, 但在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湿润, 嫩茎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此期干旱应适时灌跑马水。汛期注意排除涝渍, 防高温烂根等病害发生。

4.2.2 综合防治病虫害。

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危害芦笋的主要病害, 发病快, 危害严重, 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实践证明, 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适时摘心防倒伏。芦笋植株高可达1.5m以上, 任其生长, 将严重影响通风透光, 且易倒伏, 田间湿度大, 病害重。当植株达70cm左右高时应适时摘心, 有利于集中营养, 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有条件的可拉铁丝, 确保植株不倒伏。二是清理田园, 降低侵染源, 这是防治茎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全面清理田间茎杆, 清扫病残枝叶并集中烧毁处理。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 结合回土平垄, 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 鳞芽盘要喷药杀菌消毒。秋发阶段, 要定期摘除田间病残枝叶, 可极大的减轻病害发生。三是留母茎采笋, 延长采笋期。定植后第2年的新芦笋田块, 只宜采收绿芦笋。一般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 作为母茎留在田间不采, 以供养根株, 以后再出的嫩茎开始采收。采收期长短根据上年秋发好坏而定, 一般可采收30~50d。进入盛产期芦笋田块, 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茎可全部采收。5月上中旬视出笋情况每穴留2~3根母株后, 可采收至8月上中旬。采收白芦笋田块一般于5月上中旬开始留母茎, 每株留1~2根, 可连续采收至8月上中旬。这种留母茎采笋不仅增加了笋农收益, 而且避开了7月高温多湿天气造成的发病高峰, 减少用药次数, 降低成本。四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疏松土壤, 促进芦笋茎叶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能力。五是抓住有利时机, 合理药剂防治。所留茎出土5~7d内, 株高达20cm左右时, 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涂茎。采笋结束后, 结合清理残桩, 要顺垄喷药保护根盘, 消灭根盘及表土层内的病菌。采笋期所留母茎及秋发阶段, 在及时清理病残枝叶的基础上, 据天气、病情适时喷药防治, 并交替用药, 提高喷药质量, 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退菌特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夜蛾类可用菜安宝500~700倍液或抑太保1 500~2 000倍液防治, 地下害虫用90%敌百虫晶体1 200~1 500g/hm2, 加少量水溶解, 拌入炒熟菜饼中, 做成诱饵, 在夜间进行诱杀。

4.2.3 科学采收。

浅论芦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篇5

1.1气温

芦笋喜好温暖, 种子在10℃条件下, 经过17 d才开始发芽, 63 d发芽率为94%;在25℃条件下, 经过4 d开始发芽, 14 d全部发芽。芦笋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 白天25℃夜间20℃的温差条件, 最有利于种子的发芽。

1.2水分

芦笋对水分较为敏感, 供水不足直接影响笋株的生理活动, 难以获得优质高产。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40%, 若空气湿度大, 对芦笋生长十分不利, 潮湿多雨易使其得病。

1.3光照

芦笋是喜光作物, 晴天比阴天同化产物量要高出20%~36%。南方地区1月—3月阴雨天气较多, 光照偏少, 生产上可采用宽窄行, 南北向种植, 以提高光合作用。

1.4土壤

芦笋根系分布密集, 具有吸收和贮藏双重功能, 沙壤土最有利于笋株的生长发育, 也是芦笋获得优质、高产、稳产最适宜的土壤。土壤p H值5.5~7.5为宜, 南方土质酸性较强, 生产上可采用生石灰中和部分酸性土、挖沟施肥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的栽培条件。

2芦笋优质高产的技术流程

2.1选好田块选准品种

芦笋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根群发育特别旺盛, 地下茎部发生肉质根, 喜温暖通气良好的环境, 高温、高湿、积水易造成腐烂。因此, 芦笋田应选用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富含有机质, 排灌方便的田块为宜。

在选择品种时务必注意适应性要广、抗病性要强、丰产性要高、商品性要好四大特性。生产白笋选用格兰德、欢迎、阿特拉斯、冠军、改良帝王、达马斯和巴格林等品种;生产绿笋应选择硕丰、格兰德、鲁芦笋一号和阿波罗等品种。2.2种子处理

种子用质量分数为50%多菌灵300倍液或质量分数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浸种12 h, 再用清水清洗后, 用25℃~30℃温水浸种24 h, 每天换水一二次, 换水时将种子反复搓洗, 去掉种子上的黏液、秕籽和杂质。将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 放在25℃~28℃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二次, 有1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育苗

由于芦笋种子的皮厚而坚硬, 水分很难渗透种皮, 播种前一般需用25℃~30℃温水浸泡4~5 d。生产中常用的育苗方法有阳畦育苗、小拱棚育苗和露地育苗。南方定植季节在3月中旬至9月上旬, 育苗期70~100 d为宜, 育苗时间应根据定植茬口确定。苗床适宜地温为15℃~25℃, 播种至出苗气温为25℃~30℃, 出苗后至定植前气温20℃~25℃, 低于15℃时要设法加温, 高于35℃时应放风、降温。

芦笋播种后10~15 d苗可出齐, 在这段时间内如墒情不足应浇水;如地温不足, 注意不要浇大水, 以防地温下降影响出苗, 一般喷水湿润即可。幼苗出土高10 cm可浇1次水。苗出齐后, 杂草也随之长出地面, 一定要将幼草拔除掉, 防止与芦笋幼苗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移栽前10~15 d应控水炼苗, 起苗时无幼芽为好, 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2.4定植与管理

定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 前茬忌百合科作物、桑园、果园和林地。开沟定植行距1.2~1.5 m, 株距25~30 cm, 密度1 500~2 200株/0.067 hm2。定植沟宜南北向, 地下茎与沟的方向一致。

基肥施腐熟农家肥3 000~5 000 kg/0.067 hm2和氮磷钾复合肥50 kg/0.067 hm2。将上层熟土与基肥分层填入定植沟, 低于原地面5 cm左右。

保护地育苗起苗前5~7 d炼苗, 起苗时应尽量少伤根。将大苗、中苗分级放置。定植后及时查苗补苗, 定植一个月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 kg/0.067 hm2, 在芦笋整个生长季节注意中耕除草, 结合中耕多次覆土, 覆土高度10 cm, 整成龟背形高垄, 遇涝及时排水。

春季采笋前15 d, 距根部20 cm外开沟施入氯化钾10 kg、尿素20 kg, 施肥后浇水。8月底至9月初施入氯化钾15 kg/0.067 hm2、尿素30 kg/0.067 hm2, 越冬前开沟施入1 000 kg/0.067 hm2有机肥, 采笋田不要施硝态氮肥。2.5采笋

芦笋嫩茎基部直径达到0.7 cm时, 便可采笋。必须采取留母茎采收, 保证采笋期根内含糖量。方法是:母茎粗度6~8 mm, 二年生芦笋每株留3条, 三年生以上芦笋每株留4~5条, 高度控制1.0~1.2 m, 其他新抽嫩芽全部贴近地面采掉。母茎对保证延长采笋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母茎留好后要加以保护, 直到全年采笋结束。

2.6病虫害防治

2.6.1防治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选用芦保丰500倍液加永鑫一号800倍液, 或选用芦保丰500倍液加芦笋专用根病清2 000倍液浇灌幼苗来防治。褐斑病在发病初期选用芦保丰500倍液加灰斑王500倍液防治, 间隔10 d防治一次, 连续防治二三次。茎枯病在齐苗后选用芦保丰500倍液加永鑫二号500倍液、笋病灵500倍液加永鑫三号500倍液或选用芦保丰500倍液加笋枯净500倍液、笋病灵500倍液加茎枯净500倍液, 进行交替防治, 每隔10~15 d喷药一次。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 篇6

关键词:无公害,绿色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芦笋是宿根性草本植物, 由于经济寿命可延续多达15a, 因此在目前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芦笋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浙江省在种植绿芦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近年来出现失水严重、品质降低等问题, 因此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在本文中, 笔者从搞好土壤消毒、优选品种等方面分析了该命题。

1 做好土壤和品种的选择工作

1.1 选择适宜的芦笋种植土壤

绿芦笋的种植对于土壤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 在选择土壤时应严格要求, 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地下水位低, 以及p H值在5.8~6.7之间, 且含盐量≤0.2%的沙壤土。从种植经验来看, 如果土壤的透水性不好、土壤浅薄, 则芦笋地下茎容易向上生长, 从而导致植株提前衰老。

1.2 选择优良高产的品种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 以及各种芦笋品种之间的对比, 认为种植绿芦笋, 应选择UC157和UC800 2种品种。由于这2种品种的绿芦笋嫩茎粗壮、顶端紧密, 而且不容易散头、均匀, 还有色泽好、产量高等优点, 因此在种植中适宜推广和普及。

1.3 科学留养母茎

避雨留养母苇, 从而防止芦笋病害发生、流行。芦笋生长的主要条件是雨水, 因此在生产管理中通常要求要严格控制炼苗, 防止出现徒长现象, 可适当喷洒低浓度的助长素来提高成活率。

母茎留养初期, 应在5d以上, 这样就使得病原菌失去了传染的条件。但是如果在大棚内栽种留养母茎, 则可人工来营造一个无雨的小气候环境, 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适当保留留养母茎, 在芦笋嫩茎发生量多、抽笋快的出笋高峰期, 应根据根盘大小、留养期限和种植年龄大小来决定。2a生的芦笋每株留4~5根, 3a生长的芦笋每株留7~10根。

2 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2.1 播种育苗的选择

播种育苗床应选择坐向朝南, 不能向阳, 土壤必须是肥沃、富含有机质, p H值控制在5.8~6.7之间。苗床在多次翻耕之后, 才可以施腐熟农家肥200kg/m2, 把苗床制作成1.3 m宽, 长度不能超过龟背形床苗畦面。

2.2 播种时间的控制

春季的播种时间控制在3月25日~4月5日之间, 秋季的播种时间控制在7月28日~8月8日之间。催芽播种, 播种量控制在500g/667m2, 如果是条播或者点播, 在播种完毕之后, 应用胶泥灰或者筛过之后的肥土细泥覆盖, 在春季播种, 则应覆盖薄膜。

2.3 苗床管理

在播种绿芦笋之后, 应保持苗床中土壤的湿润, 而如果长时间无雨, 则应设置饮水沟渠, 灌溉之后可立刻排出;如果遇到阴雨天气, 则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在幼苗出土20%~30%时, 应把覆盖物揭去, 在苗高达到了6~10cm, 呈现绿色时, 可追加肥料, 每隔10d追肥1次, 做好苗床的除草工作。

2.4 病虫害的防治

从幼苗生长期到起苗前5~7 d, 需要做好病虫防治的工作, 在管理工作中, 可用70%替代森锰锌WP800倍液, 50%辛硫磷600倍液喷雾, 从而有效防治出现芦笋茎枯病和地下病虫害等。

3 定植管理工作

3.1 做好畦管理工作

种植芦笋田块, 在定植之前的20 d, 应做好深耕晒白工作。拉线搞好定植沟的开挖工作, 在定植沟镍, 追加一定数量的腐熟农家肥, 控制在500kg/667m2, 并追加50%辛硫磷EC l500倍;做好防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 把畦的宽度控制在1.3~1.5 m, 使其呈马路形。

3.2 选择优质芦笋苗

对于幼苗的要求是:主茎直立、分枝高、角度小, 幼苗的鳞芽群应是发达的, 肉质贮藏根在5根以上, 地上茎则在3根以上, 苗高超过30 cm, 粗壮、无病虫害等。

3.3 定植

幼苗的距离控制在1.3~1.5 m之间, 株距控制在30~35cm之间, 通常栽l300~l500株/667m2, 在栽种完毕之后, 及时浇施稀薄腐熟人粪水2~3次, 从而保证成活率。

3.4 定植后的肥料管理

在定植之后的15d左右, 则需要做好施肥工作, 做到勤施肥, 通常浓度控制在50kg清水加入2~3勺腐熟人粪尿, 随着幼苗的逐渐生长, 则可适当增加施肥的数量, 在每年的9月中旬追加1次肥料。一般情况下, 三元复合肥为追加的用料, 用料控制在20kg/667m2, 在离根盘20~30cm处, 可开沟条施, 以此防止肥料的流失。

3.5 打桩拉线工作

在绿芦笋的株高超过80cm之后, 植株便比较高, 枝叶繁茂, 这时如果遇到暴雨天气或者台风, 则容易出现倒伏, 因此, 应做好打桩拉线工作, 以提高通风透光性能, 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做好开沟排水, 以及中耕松土、除草和培土管理工作。

3.6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每年的8、9月, 由于浙江的温度高、湿度大, 绿芦笋茎容易出现枯病、褐班病等, 因此需要做好这些病害的防治工作, 用40%芦笋青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l000倍液来防治。

从经验来看, 绿芦笋的虫害包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对于这些虫害, 应及时防治, 或人工捕捉。如果采用药剂, 则需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Ec 2000倍液。

还需要做好冬季的清理园子工作, 彻底清除园子内的枯枝败叶。

4 绿芦笋采收后的栽培管理工作

第1年起产的绿芦笋, 应采取留母茎之后的起产, 在3月中旬留茎, 7月中旬则需要换茎, 保留2~3根, 呈三角形, 茎株间距控制在5~7cm之间。在起产2a以上, 绿芦笋应剃光头起产, 到了5月中旬留养母茎, 在8月中旬换茎, 留茎株数必须根据投产的年龄来留茎, 呈现四方形, 茎株间距控制在7~10cm。

在每年的2月中旬, 则应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在2月25日~3月5日之间, 应做好催芽肥, 每667m2施熟肥人粪尿控制在750~1000kg之间, 或者是4kg三元素铵态复合肥, 控制在10~15 kg加钾肥。母茎高度在50~60cm, 则应用比例为1:1:200的波尔多液喷雾, 有效防治茎枯病。

在无公害绿芦笋管理中, 病虫害的防治是关键, 绿芦笋的病害主要包括茎枯病、褐斑病等, 因此需要及时用药, 做好防治工作。

5 结语

浙江省属于亚热带气候, 降水量丰沛, 适宜无公害绿芦笋的种植。由于无公害绿芦笋的经济价值比较高, 且有药用价值, 因此在浙江省的种植面积连年增加。因此, 分析浙江无公害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从芦笋的早期管理、生长期的管理以及绿芦笋采收后的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该命题。希望本文对于提高浙江省无公害绿芦笋的产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忠青.绿芦笋无公害栽培激素[J].新农村 (蔬菜瓜果) , 2013 (09) .

[2]张东平, 郝文艳, 魏振峰.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栽培技术[J].蔬菜 (果蔬园林) , 2012 (09) .

[3]袁晓丽, 吕文杰.浅析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栽培技术[J].蔬菜 (果蔬园林) , 2011 (19) .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 篇7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植株长势旺盛

冿宁和泰宁2个芦笋品种均是荷兰进口的全雄杂交一代, 中早熟, 绿白芦笋兼用[1]。植株群体长势旺盛, 单株嫩茎抽发数多, 粗细适中, 母茎粗壮挺直, 顶部鳞片抱合紧密, 不易散头, 春季母茎萌芽较早, 新老母茎更新时间短, 根系发达, 生长时间长, 比当家品种UC800长15~20 d, 不早衰, 尤其适合老笋园的品种更新, 其成活率可提高10%~20%。

1.2 经济性状良好

全雄一代芦笋品种, 全雄株, 不产生后代, 植株养分消耗少, 增产潜力大。冿宁和泰宁2个全品种一般年份每667 m2可产嫩茎近2000 kg, 最高单产可达4000 kg, 比UC800增产30%左右, 见表1。2品种除了产量高外, 品质也佳, 其嫩茎粗肥、细嫩、口感好、畸形笋少, 嫩茎2~2.5 cm的优笋占50%以上, 比当家品种UC800高20%以上, 总的优质笋率平均高出了6%以上。

1.3 抗性较强

冿宁和泰宁2个品种抗病性较强, 对叶枯病、绣病较抗, 较耐根腐病和茎枯病, 茎枯病发病率平均分别为9.2%和11.3%、病情指数分别为2.5%和2.6%, 均明显低于当家品种UC800 (见表2) 。此外, 2个品种抗风、抗倒伏及耐寒性均为较强, 在当地栽培冬季休眠现象不明显, 可周年生长。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芦笋栽培宜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排灌两便, 无污染的沙质壤土或壤土。老笋园要先行土壤改良, 在早季采笋结束后, 进行彻底的清园与深翻, 每667 m2分别施用生石灰100 kg和地虫杀星3 kg进行土壤消毒害和杀灭地下害虫。

整地时, 每667 m2撒施3000~4000 kg厩肥, 深翻40 cm, 整成畦带沟宽1.6~1.8m, 沟深20~30 cm种植畦, 在畦中央开深30 cm、宽20 cm左右定植沟, 每667 m2施入粪肥2000 kg, 三元复合肥25 kg, 整成呈背形畦面。若土壤地下害虫严重, 每667 m2用90%敌百虫晶体2~3 kg, 加水50~100倍浇施种植沟上, 移栽前用水浇实。

2.2 育苗定植

芦笋全雄一代种子价格昂贵, 采用营养钵育苗或使用组培苗, 确保苗质。营养土配制按70%园土、30%腐熟有机肥另加2%的三元复合肥, 混匀, 装入营养钵 (8 cm×12 cm2) 中备用。育苗时间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进行, 每667 m2种子用量50 g左右, 种子充分浸种后, 在25℃~30℃环境中保湿催芽, 当种子有10%左右露白即可点播, 每钵1粒, 经60~70 d的培育, 选择苗高25~30 cm的健壮笋苗, 于当年秋季9~10月进行定植, 行距1.6~1.8 m、株距0.4 m, 种植密度每667 m2为1100~1300株, 幼苗定植后稍压实, 浇足定根水。

2.3 肥水管理

幼苗定植成活后要尽快查苗补苗, 及时用稀薄粪尿水或每667 m2复合肥7~8 kg加水浇施, 促进幼苗早生快发。全雄一代品种较耐肥, 全年应施1次冬养肥和施3次母茎促发肥, 适时补施采收肥, 酌施根外肥。冬养肥:即在11~12月冬养阶段, 每667 m2施土杂肥5000 kg, 在冬季母茎形成后, 追施1次氮钾肥, 每667 m2施20~25 kg尿素、10~12 kg氯化钾。3次母茎促发肥:第1次是春季母茎选留更新前施肥, 每667 m2施腐熟饼肥100kg、尿素40 kg、过磷酸钙100 kg、氯化钾30 kg、硼砂1 kg、硫酸镁0.25 kg;第2次是秋季母茎选留更新前施肥, 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50~75 kg;第3次冬季母茎选留更新前施肥, 每667 m2施腐熟水肥2000 kg、尿素20 kg、过磷酸钙100 kg、氯化钾30 kg。采收肥:于春秋两季采收前20~25 d追肥, 每667 m2各施尿素、氯化钾10~12.5 kg。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氢钾100 g、绿保丰10 g等加水50 kg喷施, 防止芦笋后期脱肥。

芦笋生长期间土壤以保持湿润为宜。夏秋季8~9月和11月上中旬要注意浇灌, 防止高温干旱影响笋苗生长, 有条件的地区每隔2~3 d喷灌1次或每隔7~10 d沟灌1次。春季雨水较多, 注意排涝防渍。

2.4 病虫防治

冿宁和泰宁2个品种虽然抗病性较强, 但仍要做好茎枯病和根腐病等病害的防控措施。农业上除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 及时清除笋园的残枝落叶和田间渍水外;药剂防治方面:茎枯病用65%好生灵可湿性粉剂400倍加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喷施, 也可用95%恶霉灵3000~4000倍浇灌笋株鳞芽盘;根腐病可用根病清1500~2000倍加芦保丰400倍再加芦笋优多收2500~3000倍浇灌根盘。地下害虫用敌百虫糖醋液等诱杀, 夜蛾类的幼虫用27%菜硕星乳油600~800倍或15%安打悬浮剂3000倍喷杀。

2.5 母茎的选留与更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 正确选留母茎是延长采笋时间和获得高产的有效保证。母茎选留工作1年约3次, 第1次春季选留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 第2次是秋季7月下旬至8月中旬, 第3次为冬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当笋株抽生的嫩茎长到15~20 cm、茎粗达1 cm左右时即可选定母茎, 每株选留2~3根无病虫害、健壮的嫩茎作为母茎培养, 其余的嫩茎即可采收。新旧母茎更新时, 旧母茎割除后要及时搬离田间, 防止病菌传染, 同时培土整畦, 促进新母茎健壮生长。

当母茎抽高80~100 cm时, 要及时摘去顶芽1~2 cm, 抑制其顶端优势, 促进侧枝抽发, 同时, 在芦笋行间打桩、拉绳固定母茎, 增强其抗风防倒能力。

2.6 适时采收

芦笋幼苗定植6~7个月后就可进入采笋期, 1年分春秋2季采收:白芦笋以畦面刚露出嫩茎或畦面有裂痕者开始采收, 于清晨或傍晚, 以清晨为主, 用手扒开表土, 掌握嫩茎长度18~20 cm左右, 在接近其地下茎处割断, 避光保藏, 再把沙土回填压实。绿芦笋采笋时间则以日出后为好, 只需按收购要求齐土切断即可。

参考文献

芦笋栽培实用技术 篇8

芦笋具有暖胃、宽肠、润肺、止咳、利尿、降脂、减肥等功效, 同时对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膀胱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芦笋中含有一种叫“天门冬酰胺”的物质, 它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从而得出芦笋可以治疗癌症的结论, 芦笋对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肺癌均有特殊作用。我国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证明:芦笋能显著抑制由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胃癌前病变。鉴于芦笋的诸多功效, 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发了芦笋茶、芦笋胶囊、芦笋酒等产品, 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 芦笋的种类

从颜色上分:紫芦笋、绿芦笋、白芦笋;

从类别上分:常规种子、杂交种子、双杂交种子;

从产地上分:国产种子、进口种子;

从品种上分:鲁芦笋一号、冠军、硕丰、88-5改良系、2000-3、200-2、96-8、航天一号、航天二号等;

从营养、药用价值上看, 紫芦笋优于绿芦笋, 绿芦笋优于白芦笋。

2 芦笋的育苗、栽培及栽培当年的田间管理

2.1 芦笋的育苗技术

芦笋可用种子播种育苗, 分株繁殖育苗和组织育苗三种方式, 这里主讲种子育苗技术, 要育好优质芦笋苗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1 育苗地的选择

育苗地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2.1.2 育苗的时间

育苗可分为春夏秋三季播种, 以4~5月春播为最好, 6月初至7月上旬移栽, 来年春季即可投产;夏播为5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 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移栽;秋播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 来年4月中下旬移栽, 至秋季可有少量芦笋采收。

2.1.3 育苗地的处理 (春播)

春天露地育苗的时间应在地温保持在15℃以上时进行, 因为春季育苗的主要制约条件是温度, 所以育苗地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较合适。育苗地选好以后, 首先将地深翻25 cm左右, 每公顷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5~75 t, 或生物有机肥7.5~15 t, 氮磷钾各15%的微生物复合肥750 kg, 与土壤充分拌匀, 将拌好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土, 整理成1.2 m或1.5 m宽的畦 (厢) , 要求畦面平整, 土壤细碎, 并同时留好排水沟以便排灌, 芦笋每公顷用种1.05~1.2 kg, 育苗地约为450~600 m2左右。

2.1.4 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皮厚坚硬, 外层蜡质较厚, 如果直接播种往往不易吸水发芽, 因此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工作, 这项工作也非常关键。具体方法:将种子用清水漂洗, 漂洗去秕种和虫子咬过的种粒, 再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 h消毒 (不可选复方多菌灵) 。消毒后将种子用30~35℃的温水浸泡48 h, 浸泡期间每天换水一次, 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 将种子滤出放入清水淘洗二次, 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 再用“益微”拌种。

2.1.5 播种方法

播种前, 将畦面灌足底水, 按见方10 cm划线, 将催芽的单粒种子播放在方格中央, 再用细筛将土砂均匀地筛在畦面上, 覆盖厚度1 cm即可, 盖种后用600倍液芦笋青液喷湿苗床, 随即用竹片在苗床两旁支撑成孤形将塑料薄膜覆盖于上或盖稻草, 其目的是为了保温保湿, 促进生长。如果夏秋季播种, 播种结束后, 必须搭阴棚降温保湿。

2.1.6 育苗地的田间管理

芦笋是一种喜温作物, 播种后发芽期温度最好控制在25~28℃, 这种温度一般在播种15~20 d后即可出苗, 出苗后就要逐渐撤去地膜或盖的稻草, 先揭开两头3~4 d, 再揭左边3~4 d, 最后揭完, 使其在露地条件下进行炼苗, 避免徒长, 从而提高幼苗的抗逆能力。苗期一般不浇水, 过于干旱时, 可选在晴天中午喷少量20~25℃的温水, 发现杂草及时用手拔去。

2.2 芦笋苗的定植技术

所谓定植技术, 就是将幼苗从苗床移栽到大田的过程, 它是芦笋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2.1 定植田地的选择

定植田对芦笋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一定要选择土质肥沃, 土层深厚, 保水、保肥性能强, 通透性好, 地下水位低, 便于排灌的土壤种植, 以粘壤土和轻壤土最为适宜, 土壤酸碱度控制在5.5~7.5之间, 不要在强酸、强碱的土壤中栽植芦笋。种植芦笋的地块, 光照条件一定要好, 这样才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

2.2.2 定植时间

按照芦笋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的要求, 当幼苗的地上茎达到3根及地下贮藏根达7条以上, 幼苗达到30 cm左右的时候, 为最佳定植时间。巴中常采用春季播种育苗, 麦收后定植的种植形式, 其定植的时间应在夏季6月20~30日进行, 实现快速缓苗, 为来年采笋打好基础。

2.2.3 定植的密度

定植密度的合理与否, 关系到采笋年限内的株丛发育, 嫩茎的数量、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及管理是否方便。根据经验所得:绿芦笋栽植的行距为135~150 cm, 株距28~30 cm, 每公顷以2.7万株为宜;白芦笋为取土方便, 扩大行距为180 cm, 株距为28~30 cm, 每公顷以1.95万株为宜。

2.2.4 定植方法

定植沟标准:定植沟的宽度一般为40~60 cm, 沟深45 cm。因为芦笋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有机肥对芦笋的生长非常重要, 大量的微量元素都在有机肥中, 因此深挖定植沟, 有机肥施在根系下面, 更有利于吸收, 对芦笋的健壮高产有重要作用。所以定植前在沟内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60~75 t, 复合肥2.25~3 t或者饼肥1.5~2.25 t, 普钙750 kg, 硫酸钾225 kg, 呋喃丹30 kg (防地下害虫) , 混合拌匀, 再回填土层表土20 cm混拌与踩实, 最后将表土填入沟内, 但沟面仍需低于畦面10~15 cm, 然后浇水沉实。这项工作必须在定植前7~8 d完成。

定植幼苗的方法:定植前首先将选择好的带土幼壮苗的茎叶剪去一部分, 留足20 cm即可, 然后将幼苗放入定植坑内, 并将根系的两边分开平铺于沟底, 芦笋苗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向同一方向, 幼苗定植的深度以鳞茎盘在地面以下13 cm为宜, 但盖土则要3~5 cm, 过深过浅均不利,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尽可能缩短缓苗期, 做到“深栽浅埋”, 然后逐渐取土, 分次将定植沟填平, 逐渐垒成垄。在定植过程中注意边起苗边分级, 大壮苗每穴一株, 弱小苗每穴两株, 壮弱苗分开定植, 以便管理。

2.3 芦笋苗定植后当年的田间管理

2.3.1 补苗

定植一月后, 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工作, 补苗时要浇足底水, 确保成活。

2.3.2 浇水和中耕培土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缓苗, 待水渗下后再进行覆土, 定植后芦笋苗小、根浅, 耐旱能力较弱, 因此培土15 cm, 减少来年空心笋的数量, 保证芦笋园无杂草生长。

2.3.3 追肥

定植后7~10 d浇一次稀粪水, 以利于活根缓苗;定植30 d以后, 幼苗基本进入正常生长期, 这时应追施尿素或者盖尔冲施等速效氮肥, 促使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茎。其施肥标准是:每公顷施尿素450 kg或盖尔冲施300 kg, 施肥时要离芦笋20~25 cm处开沟施肥, 覆土后再浇水;定植后40~50 d, 应追施第二次肥料, 以复合肥为主, 氮肥为辅, 每公顷可追施氮、磷、钾微生物复合肥600 kg加尿素150 kg, 尽可能保证芦笋苗对肥料的需求。在芦笋幼苗管理阶段, 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每7~8 d喷“益微”、甲霜恶霉灵、生根壮苗剂各一次, 如果喷后遇雨天要及时补喷一次, 土壤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芦笋园不允许套种其他作物。

2.3.4 清园整枝

春播苗经过高温干旱的夏季, 部分苗子开始枯黄倒伏, 此时要分批剪除倒伏、细弱、病残、枯黄的茎杆, 去弱补新留壮, 到10月中下旬, 对新抽生的嫩茎, 可适当采收, 不可再留养, 并保持每株有10根以上的健壮茎枝。12月中下旬, 茎杆已全部枯死, 须彻底清园, 及时拔除枯茎, 清除落叶杂草, 集中烧毁。

3 进入采收期后的田间综合管理

芦笋喜湿润, 但又怕渍水, 芦笋周围一定要开好排水沟, 每年开春时节即芦笋在采收前, 当嫩茎抽出4~5 cm高时, 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可以追施催芽肥, 每公顷施尿素105~150 kg, 同时进行一次除草培土, 以提高土温, 促进芦笋生长。

采收期如遇干旱缺水, 容易造成幼笋软纤维老化、降低了产量和品质, 所以采收期每隔10 d浇水一次, 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有利于采笋。如果采收期雨水较多, 就要及时排水切忌渍水。采收期间追肥2~3次, 先重后轻, 增施磷、钾肥。

采收停止后要加强秋季管理, 8~9月两次共追施微生物复合肥1 500 kg、尿素450 kg, 硫酸钾型复合肥450 kg (以公顷为单位) , 进行复壮、补充营养, 采收后也要进行培土。8~9月正值多雨季节, 湿度大、气温高, 秋季嫩茎容易发病, 要勤涂茎、喷农药防治。

在芦笋嫩茎抽生阶段即嫩茎长到5 cm高时, 用50倍40%芦笋青粉液涂茎保护, 隔天涂一次, 连涂4~5次。涂时要在所有嫩茎上涂均匀, 四面俱到, 不带土伤茎, 顶端2 cm不涂;嫩茎分枝后, 下部仍隔2~3 d涂茎一次, 连涂2~3次。上部枝叶, 前期用200倍40%芦笋青液加农用链霉素300 ppm, 隔2 d喷一次, 连喷3~4次, 或采用面盆盛放100倍芦笋青液浸上部枝叶;后期用300~500倍40%的芦笋青液, 每隔3~5 d喷一次, 到10月下旬可结束喷药。

注意:如遇下雨, 雨停后应立即补涂、补喷一次, 喷雾时也要均匀周到, 同时及时排灌, 中耕除草。秋季雨水较多, 笋田四周要及时开好排水沟, 做到排水深沟畅通, 雨止沟干。

随时保持笋田无杂草, 土壤疏松、透气, 每年12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下旬芦笋的枝叶干枯以后, 及时割下, 并结合清除的田间杂草一并烧掉。一般不要到来年春季再清理, 否则给病虫越冬创造了条件, 不利病虫防治, 如果连年如此, 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造成严重损失。此外, 在地面封冻前浇一次越冬水。

4 芦笋的采收时间及方法

4.1 芦笋的采收期

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 一般4月上中旬开始采笋, 芦笋的采笋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 以春季采收较为集中。如果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 则冬季也可采收, 以提高产值。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 应停止采收。一般芦笋采收持续日期, 依植株年龄、气温、土质、施肥管理条件而异, 当出笋数量减少并变细弱时, 必须停止采收。采收期过分延长, 则绿色茎枝的生长日期缩短, 养分的制造和积累减少, 影响第二年嫩茎的产量, 而且营养不良, 容易生病和衰老。一般第一年采收期以20~30 d为宜, 第二年采收期30~40 d, 以后可延长到60 d左右, 无论怎样采收, 结束后应留给植株90 d以上的恢复期。

如果过早停止采收, 茎叶过度繁茂, 通风不好容易招致病害, 芦笋一般在栽植后3~4年才正式采收, 前3年以培育植株为主, 芦笋园进入采收期后安全稳妥的采收日期和预产指标是以留足3~4个母茎为度。

4.2 采笋工具

采笋刀、采笋铲和采笋器。

4.3 采笋时间

一般在上午7~9时和下午5~6时采笋, 绝对不能在中午阳光直射下采笋。

4.4 采收方法

因为白芦笋与绿芦笋和紫芦笋的栽培方法不同, 培垄采收的是白芦笋, 不培垄采收的是绿芦笋、紫芦笋, 无论哪种芦笋, 都要根据市场需求去采收。

4.4.1 白芦笋的采收方法

白芦笋的采笋长度18~20 cm, 主要是抓早、赶晚, 可以每天早、晚各采笋一次。早上天亮后太阳出来前下田采收, 左手提着篮子, 右手拿着采笋刀、铲, 沿着培好的笋垄, 仔细查看垄面, 有鼓包、裂缝的地方下面就有需要采收的芦笋。

具体方法是:左手在鼓包、裂缝处细心扒开垄土, 让笋芽露出10~15 cm, 然后左手捏住笋芽的上部, 右手用采笋刀往下铲10 cm左右深度, 铲1~2下把笋芽下部铲断, 左手把笋芽抽出来, 放进篮子里, 用深色盖布随机盖上, 避免白芦笋见阳光颜色发生变化, 右手用铲子把扒出来的土再填回, 轻轻地拍平整, 然后沿笋垄继续采收。白芦笋一旦露出地面, 笋头变会变红, 进而变绿, 对于白芦笋来说就是不合格芦笋。

4.4.2 绿芦笋的采收方法

绿芦笋的采笋长度22~30 cm, 在太阳出来后开始采收, 左手提着篮子, 右手拿壁纸刀 (或者剪刀) 、铲, 沿笋垄查看, 高度达不到22 cm的芦笋不去管它, 让它们继续生长, 下午或者次日达到高度了再去采收, 高度达到22 cm的, 用壁纸刀或剪刀在地表下1~2 cm处割断或剪断, 放入篮子继续查找。绿芦笋采收只要高度达标, 不管笋芽粗细, 都要采收。

4.5 采芦笋时注意事项

上一篇:复杂数据环境论文下一篇:党组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