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凝聚力

2024-10-15

党组织凝聚力(精选12篇)

党组织凝聚力 篇1

一、加强教育,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改制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以党员先进性为突破口, 发挥每个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形成凝聚力支点。改制给企业党员保持先进性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但同时也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活力要具体体现在发挥党员作用, 促进企业发展中。我们要通过开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 使党员的思想观念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改制的需要, 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原则和党性原则关系, 遵守纪律, 顾全大局, 拒腐防变。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带头, 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带头, 在更新思想观念上带头, 在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上带头, 在强化组织观念上带头, 在克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上带头。杜绝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现象, 让员工满意、让党组织放心, 党员干部有凝聚力、执行力、亲和力, 这是凝聚力工程的重要保证。

对于分布在各个岗位党员来讲, 不仅是要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交党费、过组织生活, 还要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保持先进性。一要保持政治上先进。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实干精神和献身精神, 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 勇于开拓创新。二要保持业务技能上先进。一专多能, 业务熟练, 办事效率高, 管理水平高, 协调能力强等。三要保持工作业绩先进。党员无生产安全和工作质量问题, 无违纪和违规现象, 无工作拖延情况, 工作任务完成多, 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成果多, 攻克生产、技术、管理难题多。总的来讲, 党员思想政治觉悟要高于群众, 党员业务技能要高于群众, 党员工作业绩要高于群众, 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建设

加强改制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 要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的主观能动性, 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

首先, 让党员从良好组织形象的影响中获得荣誉感。良好的组织形象形成和谐向上的组织氛围。一个风气不正、缺乏生气、管理混乱、声誉不高的党组织, 会进一步导致该组织成员的人心涣散, 消极颓废;而一个风气刚正、朝气蓬勃、管理规范、声誉很高的党组织, 会让每一名党员受到影响和鼓舞, 充满荣誉感和自豪感。因此, 要树正气, 塑形象, 使之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驱动力。

其次, 使党员从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获得归属感。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时首先强调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到改制企业党组织内部来讲, 主要是改善组织氛围中与党员心理需求最直接的因素, 使大家在精神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 营造和谐向上的组织氛围。

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 首先要求领导干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 精通与群众的沟通, 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 善于研究人的情感, 激发人的感情, 进行感情沟通, 情感互动, 相互交流, 以感情为纽带, 建立起领导与群众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沟通的真挚感情。沟通是工作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 领导干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被领导者的心理距离, 当心理距离拉近的时候, 被领导者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支持你。其次, 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党员的集体主义观念, 强化个人与组织的协调意识, 加强个人修养, 改善和促进人际关系。

要继续开展好“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四好工程”等党的传统活动, 强调组织联动, 以支部为堡垒, 开展好党内各项活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 继续探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尤其是要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 切实解决好“游离松散”等问题。二是要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党员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 主动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三是要始终坚持党员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积极创造条件让党员及时知晓党内和企业大事, 落实好党员“三先”制度, 即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 充分体现党员与普通群众在政治待遇上的差别, 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四是做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深入群众, 宣传群众, 组织群众, 团结群众, 及时倾听群众对党员及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党的基层组织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事事处处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模范地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 不做侵犯群众权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事。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加强改制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以党管人才为抓手, 以人的发展来吸引员工、凝聚员工, 形成凝聚力的企业大环境。

一是要用激励机制来凝聚人, (1) 打造以竞争择优为主导的人才选拔机制, 让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2) 打造人才公开招聘、公开使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提高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程度。 (3) 打造主要以业绩和回报为主导的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不仅是物质激励, 还有成就激励、精神激励, 使人才感到价值的体现, 精神的满足, 成就的自豪。 (4) 要建立起以教育培训为主导的人才资本积累机制。

二是要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来凝聚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应该是一致的, 员工的追求要融入企业的追求, 员工的成功要融入企业的成功, 员工的回报要融入企业效益的提高。有才者发展, 有贡献者发展。开展评选奖励管理精英、科技精英、科技成果等活动, 促进员工的成才和发展。员工和企业的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是良性发展, 要把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作为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的重要驱动力。

三是要用对员工的关心来凝聚人。企业能花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和劳动, 但劳动的热情、劳动的主动不一定能用钱买到。员工有没有积极性、主动性结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岗位、管理工作岗位、权力岗位, 无法用计件来考核工作, 无法用计量来评价业绩, 无法用标准衡量对企业的忠诚。所以我们要提倡以诚心换诚心, 以真心换真心。这种关心既包括尊重、理解、帮助, 又包括教育、引导、鼓舞。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对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操作上, 我们要明确其工作的含义是通过关心员工的工作机制来加强对人的工作, 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的目标是通过凝聚人心, 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运行要抓住重点, 突出效果, 从具体事做起, 着眼于长远。如:解决员工思想问题, 要与企业稳定相结合;帮困、给困难员工经济帮助, 要与提高员工素质和自我生存能力相结合;近期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与长久形成企业团队精神、团队力量相结合。对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抓得好与坏, 主要看企业领导班子是否过得硬, 党组织是否有活力、有战斗力, 党员是否具有各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员工是否对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满意, 还有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何等。

总之, 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人才强企的高度, 站在全面落实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的高度, 抓好改制后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企业党委要牵头抓, 行政、工会、各个部门、各个系统要一起抓。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就要抓好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 只有人心思上, 人心思进, 团结和谐, 才能实现企业新的发展目标。

党组织凝聚力 篇2

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党的生命、是医院事业的助推器,为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有关“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的要求,医院始终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凝聚力建设作为加强医院党建工作的主心骨,通过“凝聚力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增强了医院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集聚党员、干群力量,团结一致的开展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政治、业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以先进的理念灌输人

在“凝聚力工程”建设中,班子建设犹如一个磁场,只有磁性强,才有吸引力。我院的班子建设主要通过参加区卫生局的双月知识讲座,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国际形势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等,通过学习强自身、促凝聚。在防治SARS中,结合实际开展了讲大局、讲政治、讲科学、讲纪律、讲稳定、讲奉献的学习教育活动,以班子成员亲历亲为行动,促使全院干部、党员、职工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保大局、保稳定,使医院顺利完成了防治任务。

我们还通过组办中层干部学习班、职工代表培训班,着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习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开拓创新、勤政务实、解决难题、驾驭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改进了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解职工之所难的工作作风。以每季中层干部和党员的学习、每周职工的班组学习,把全院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积极完成党和政府交给医院的各项工作,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

二、以公正的制度鼓舞人

我院班子团结,坚持原则,工作务实,比较有合力。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讨论的规定,重大事项都有讨论记录,在决定之前,先征求职代会意见,每年两次通过职代会征求“金点子”,行政积极落实职代会意见。我院注重贯彻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程序性,得到干部职工积极支持。

我院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职能科长、科主任新老交替进一步年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选拔“肯干事,能干事,能干大事”的干部上岗,今年通过民主推荐,竞聘上岗等公开竞争,医务科、大内科、大外科都由中青年挑大梁,现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有4人。经上半年全体职工测评,收到407张评选选票,中层干部平均满意率达90.84%,没有低于75%以下的选票。经上半年职代会测评,收到49位职代会代表测评意见,中层干部满意率为92.31%,也没有低于75%以下的选票。

三、以科学的机制管理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医院工作的要务也必然是抓医院发展,这是医院行政工作的主题。总支把班子建设好,提供发展的保证。我们这个班子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在班子内充分酝酿、讨论;二是办事务实,紧紧扭住工作目标不放松;三是讲团结、讲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定下的事情就发一个声音,没有杂音。党工团紧密配合,工团组织各负其责,党员干部广泛参与。

四、以党员的力量感召人

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坚持党员权利和义务的相统一,创造条件让党员及时知晓党内情况、了解医院政策,落实好党员的“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

在抗击非典中,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召开全院动员大会4次,党员大会2次,党员干部带头值班、带班、参与疑似病人会诊,党员医务人员坚持在发热门诊,非典期间,党员自愿报名赴传染病医院支援工作。涌现一大批党员先进人物。整个医院在党政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多次接受市、区检查,得到好评。在党员的带动下,有91位护士当即报名参加赴港医疗救护。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六讲”成为突发性工作中职工共同遵守的守则。干部作风深入、求实,职工就有方向。我院干部队伍肯学习,能干事,科主任敢抓善管,护士长吃苦在前,职能科长深入一线指导服务,这种求实的作风在防止SARS工作中得到集中体现,干部不怕危险、不怕累,一有情况就赶到医院。这种特别能工作的求实作风影响了全院职工,职工中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五、以改革的事业留住人

医院发展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就必须树立一面号召职工、团结职工、鼓舞职工奋斗拼搏的旗帜。围绕发展促凝聚,抓好凝聚促发展。随着周边居民动拆迁的加速、便民药房的开设,年内的医院业务状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悄然逊色,总体呈现业务总量下滑,特别是门急诊业务量下降幅度超过了住院。面对医院的业务进入“感冒期”,救治的药方就是“改革”,医院变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有未来而言,改革的成功于否决定着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实行科学的变革管理既是变革成功的保证,也是在变 革过程中对医院管理层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一方面做好推进改革的各项前期工作,做到统一思想、有效沟通、规避阻力、平稳推进,一方面在业务开发上,通权达变,大力开发特色业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让人才吃上“定心丸”。

医院班子研究酝酿,提出了踏踏实实搞业务、稳扎稳打促发展的目标,抓住中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走与三级医院合作的路线,在区域内率先加入了xx医院集团,依托xx医院集团,集聚优势。在业务技术交流上:已定期开展了专家、主任来院查房;选送专业人员进修胃镜、肠镜等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应用,参加xx医院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科室的主任查房。在特色项目开发上:恢复肝病专家门诊,又开展了呼吸、针灸、放射科、泌尿外科等专科专病的业务合作,通过挖掘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色这座金矿,来吸引病人,为医院带来了双赢。如:04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14.9万,其中专病、专科、专家门诊诊疗人次就占达21.59%,可见专科特色的含金量。

六、以有效的机制激励人

着眼于医院卫生知识分子的高技术、高学历、高职称的“三高”特点,我们以“事业留人、待遇引人、感情待人”为核心。根据市、区卫生局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深化人事制改革,强化医务人员聘用上岗规范化、制度化,继续完成小合同签订;落实职代会通过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离实施指导意见”,根据各科室实际,发挥科主任负责制管理作用,建立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监考机制,年内完成中级以上职称评聘分离工作;针对临床业务运转,在人员总成本控制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置人员比例编制,安排人员有增有减,对效益不高、人浮于事的科室“消肿”;对业务量稳定、具有特色优势的科室“添兵”,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结合人事代理制, 院内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积分淘汰制,对要求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有关技能、工作量的指标设置积分线,对不能适应医院培养目的的人员采用代理托管,设置20%的淘汰率。

七、以法定的程序规范人

在医院的行风建设中,我们以市局纠建要求为准绳,严格监督、标本兼治、综合管理,建立监督、惩治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成立由党政班子领头的领导小组,设立了纠风办公室,下辖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组、服务态度管理组、合理收费管理组、违纪督察管理组等4个工作小组。请药商、器械商签定“行风建设承诺书”,通过职代会的法定程序,表决通过了“医院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并请干部党员签名学习。落实科主任纠风工作责任制,正确传达行风精神,严肃查处违纪违规事件,坚决纠正各类不正之风。在2004年1-6月医院召开纠风宣传会议15场次,1379人次。拒收红包、礼品2人,折合人民币200余元。配合区局要求,每季度发放出院患者征询表,行风不正之风的举报为零。

八、以艰巨的工作锻炼人

医疗体制改革初露端倪,民营医院、洋医院、股份制医院相继出现。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技术力量、医疗特色、服务质量跟不上要求的医院会被患者无情地淘汰,区域城建改造步伐加快,医疗机构面临整合重组。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来的政府导向,更多地向市场和民众需求导向倾斜。面对挑战与困难,我们要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坚持中医、中西医结合办院方向,在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人才队伍以及增强综合实力建设的同时,结合我区卫生资源 过剩的状况和我院功能定位,更应注重中医、中西医结合内涵与特色建设,保持和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优势,走中医、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得稳定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发挥党员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优质服务三个方面的领头羊作用,敢于碰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九、以公平的报酬吸引人

不能让“靠得住,有本事”的人吃亏。

十、以真挚的感情关心人

党员捐款

党组织凝聚力 篇3

关键词:团队;党组;凝聚力;党风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7-0032-01

对于企业组织来讲,团队在构成上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既定目标,获取共同的价值收益。

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及科学性

1.1 团队建设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事业要发展,组织是保障。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党组织建设,核心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组织对企业工作的领导。究其基本方法,就是要以企业党组织为依托,强化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科学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企业团队建设,科学设置企业内部团队组织,提升工作效能,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上台阶。

1.2 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团队精神。而团队精神则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精神支柱,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培养团队精神,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团队建设,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手段和目标。

1.3 团队建设是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

推动企业经营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广大员工,再好的发展愿景,再高的发展目标,最终都需要广大员工来落实,都需要团队来完成。由此可见,加强团队建设关系企业发展大计,关系事业发展大局。只有高度重视团队建设的企业,才会越走越远,才会越发展越强大。

1.4 团队建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

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企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关键在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和谐用人机制。团队建设作为与员工紧密联系的活动,核心是凝聚广大员工,团结员工,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员工的权利和利益,因此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5 团队建设是深化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方法

人力资源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企业内部来讲,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完善岗位职责,健全业务流程,合理有序调配人力资源,以期达到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因人定岗、岗责对应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有序流动、合理开发的人资管理目标。而要实现这种目标,主要依赖于企业团队建设,通过高效的团队建设推动人力资源建设。

1.6 团队建设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人是需要精神的,同样,企业也需要一种精神。团队建设追求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主要表现为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面貌,是一种看得见、感知得到的精神气息;企业的灵魂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韵。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团队精神的坚强团队,才可以彰显一个企业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

2 团队建设的形式及特征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全球经济联为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企业和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都无法独立生存,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也无法独善其身。同时,对于一个企业内部来讲,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也无法独立进行,必须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

甘肃电投房地产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企业团队建设,坚持边组建边运营、边规范边发展、边学习边提高的原则,在落实好集团公司战略布局任务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理念、体现电投企业精神、适应房地产行业实际的企业团队建设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发展。

2.1 高度重视团队精神培养

公司着眼于培养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率先启动文化引领行动,高度重视公司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员工教育培训等日常工作,大力开展“二十个六”、“一课十二会”等特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建筑设计、保健养生、社交礼仪等常规知识,从而形成了以公司党委为主导、以业务部门为主体、以工青妇组织为纽带的团队精神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勇于打硬仗、敢于为人先、乐于多吃苦、善于多奉献”为主题的创业精神,构筑起了企业生产发展的生命线,提升了广大员工的精气神。

2.2 科学总结团队管理理念

面对公司新成立后的种种困难,坚持从抓管理入手,着力打造科学管理型公司,取得了实质性成效。通过三年多的实践锻炼,公司初步总结归纳了以“宝塔式管理法”、“节点式管理法”和“一线工作法”为主体的综合管理体系(简称“三法”),有效指导日常综合管理和项目建设工作,推动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规范有序、科学推进。

2.3 大力创新团队建设模式

针对公司人员不足、业务庞杂的实际情况,公司大力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合理调配现有人力资源,充分挖掘管理潜力,实现了团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3 加强团队建设的途径与思考

加强和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关键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体系;核心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根本是要加强和推进企业内部团队建设,以创新的思路、丰富的手段、强力的保障促进团队建设取得新成绩,力促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开创新局面。

3.1 团队组织建设与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团队建设最基本的条件。实践证明,加强团队建设,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必须科学合理地组建团队,真正地构建结构合理、搭配得当、运行有力的团队组织,为推动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3.2 绩效考核管理与执行力

执行力是体现一个团队素质的基本标准,也是提高团队效率的关键所在。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制度落实的核心手段,也是提升团队运行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有力的考核,才能准确评估团队建设质量,以此增强团队建设的自觉性,增强团队建设制度运行的执行力。因此,在推动企业团队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

3.3 人力资源建设与支撑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企业员工、团队成员是否敬业,是否成功。要始终秉持“发展依靠大家、发展为了大家”的发展观,高度关注团队成员的生产生活,给予团队成员更多的关爱支持,使团队成员体会到团队的温暖,增强集体归属感,为企业发展和团队建设提供较强的支撑力。

3.4 业务流程建设与强制力

规范化是团队建设必须依靠的力量,也是赖以推进的支持条件。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最怕遇到的就是团队组织犹如一潭死水,业务动作不够具体明确,团队成员精神状态松散。避免团队懒散状态的出现,必须在增强团队规范化程度上下工夫,具体就是要着力加强团队业务流程建设,使各项业务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提高业务工作效率,规范业务工作标准,提升业务工作质量。

3.5 企业文化建设与引导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参与竞争的硬指标,也是团队发展的牵引力。要形成具有魅力的企业之魂,必须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创建活动,吸引广大员工和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扩大企业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形成强有力的文化氛围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重点要在提升文化建设内涵和品位上下大气力,要抛弃“文化建设就是搞点活动”的简单想法,在深化企业和团队内涵方面有所建树,在增强团队成员团队意识方面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党组织凝聚力 篇4

一、充分认识铁路企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 是我们党的建设一条重要经验, 是确保党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底、发挥作用的有力保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 铁路系统一直有着注重发挥党建工作优势的光荣传统和工作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 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当前, 在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 铁路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从安全生产看, 路网规模不断扩大, 高铁运营里程迅速增加, 对设备管理、队伍素质、自然环境、治安环境和安全管控能力都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从运输经营看, 在全社会物流总体稳步增长的情况下, 2013年以来铁路货运量连续三年负增长, 迫切需要铁路企业转变发展思维、转换经营机制, 积极地回应社会关切和适应市场需求, 拓展发展思路, 推出新的客货运输产品, 建立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统筹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哈尔滨铁路局地处路网最北端, 受自然条件和地域经济影响, 困难更多、挑战更大。实现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在于全局6.7万在岗党员, 需要通过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明确各级党组织及负责人的工作职责, 坚持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讲评, 发挥政治优势, 强化服务和推动中心工作的作用, 凝聚各方面力量, 负重前行, 攻坚克难, 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二、深刻理解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涵及要求

党建工作责任制, 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党建工作优势基础上, 以责任制形式把基层党建工作和责任结合起来, 通过强化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 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 从制度上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有人负责。

1.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重点把握好“三个原则”, 即按隶属关系分解责任原则, 根据党的组织工作原则, 逐级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按部门职能分解责任原则, 根据职能分工, 细分党建工作责任;按职责分工分解责任原则, 根据岗位职责, 确定党建工作责任。按照这“三个原则”, 建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书记第一责任, 党委委员分工负责, 各部门职能负责的全要素责任制。把责任明确到党委委员, 解决实施集体领导的问题, 明确抓党建工作不仅是专职书记、副书记的事, 而是委员人人有责;明确抓党建工作不仅要给党委工作部门安排任务, 而且要给涉及基层党建工作的每个人定任务, 形成广泛的工作力量。形成一套岗位与任务相匹配、上下衔接、可追溯、可评价的责任体系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从根本上解决党建工作责任不具体、任务难落实、质量难保证、评价难认定等问题。

2.明确党建工作主攻方向。突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各项部署要求上, 放在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上, 放在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依靠党建工作责任制, 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切实为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3.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围绕企业发展总体目标, 协调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 集中力量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难点问题, 减少客观因素对党建工作的冲击和影响。各级党组织书记率先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其他人员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区分不同单位特点, 研究制订党建工作制度, 为责任制的有效运行和作用发挥创造良好环境和保障。

三、当前铁路企业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要解决重生产经营、轻党建工作的认识偏差。一直以来, 铁路企业党建工作始终围绕运输生产和经营等中心工作开展, 这是铁路企业的特性所决定的。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 实施政企分开, 铁路企业既要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又要承担社会公益职能, 经营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 个别党员干部把安全和经营看作第一位任务, 认为安全是命、效益是饭碗, 一定程度忽视了党建工作。尤其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党委委员, 很少承担党建工作具体任务, 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2.要解决能力素质不适应, 工作表面化的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机构不健全, 专职政工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仍然存在“照顾型”“安置型”现象, 年龄老化、本领弱化、知识老化, 面对开放式环境、信息化时代,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特点、新载体、新要求。与职工交流有障碍, 一些基层站段以管代教、简单施教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政治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有待解决。

3.要解决责任落不实, 工作不落地, 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政治工作是无形的, 效果很难用硬指标评价, 责任和任务没有很好统一起来, 评价履职尽责凭印象和靠公论, 致使一些党群干部放松了工作要求。重结果轻过程, 不乏有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基层党建工作不具体、任务不明确、责任界定不清晰, 管理考核很难深入, 不同程度造成了“好与不好没两样”, 影响了党建工作效果。

四、铁路企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践探索

2014年以来, 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从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出发, 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局政治工作, 对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进行了顶层设计,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 取得了较好成效。

1.实行“清单式”管理。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及委员、广大党员干部抓党建的责任和分工。针对不同层级党建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 按照月度、季度、半年、年度不同期限, 下达具体任务, 明确工作内容, 确定完成时限, 作为日常考核评价党建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通过明确重点任务, 克服中心不突出、工作表面化的问题;通过明确任务, 避免“空对空”、走过场、流于形式, 工作不落地;通过明确责任, 将党建工作分解细化, 落实到具体人;通过明确责任, 实施全过程管理, 建立奖惩严明的责任落实机制, 确保各级党建工作参与者都能时刻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2.实行“四个一”考评。即:每月一次考核评价, 每季一次党支部 (总支) 书记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述职, 每半年一次晋位升级评定, 每年一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双向”述职和履职情况综合讲评, 并与党支部 (总支) “月度自评、季度考评、半年奖励、年度命名表彰”相结合, 相互促进、相互竞赛、相互提高, 实现“党委工作有加强、党支部工作有提高、党支部书记工作有实绩、党员作用发挥有感召力”党建工作“四有”目标。

3.抓住“三个责任”。一是抓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对基层党建负总责, 这既是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委书记职责所决定的, 也是抓党的建设责任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的一种体现。二是抓党委主体责任。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龙头”在党委班子, 通过严格评价考核, 牢固树立“抓党建工作是本职, 不抓党建工作是失职, 抓不好党建工作是不称职”的意识, 不断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三是抓委员岗位责任, 各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是党建工作的“主角”, 要选准配强党群干部队伍, 抓好专兼职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强化制度落实和管理约束, 强化各级党的委员会委员的作用。

4.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把握方向, 明确抓什么。按照不同层次和类别, 科学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具体职责, 找准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切入点, 结合生产经营、队伍建设、创新发展实际, 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二是积分考核, 明确怎么抓。既要有定量要求, 又要有定性要求, 建立指标科学的党建工作考核体系, 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标准, 细化考核指标, 体现对重点工作任务的关注,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 进行积分考核, 综合评价, 分类划档, 讲评通报, 实行问题库销号管理, 促进尽责和工作升级。针对突出问题, 向党委班子成员下派调研任务, 及时给予指导, 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短板。三是强化问责, 明确抓不好怎么办。层层建立党建工作评议和问责机制, 通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 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党委委员“一岗双责”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求, 通过自我评价、上级点评、民主测评等方式, 逐步扩大参与测评人员范围, 听取党员和职工代表意见, 对履职情况定期评价, 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好的表彰奖励, 差的限期整改、诫勉谈话、直至进行组织调整, 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 发挥作用,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它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把基层党建工作和责任结合起来, 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从制度机制层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文章对铁路企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义、内涵及要求、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对铁路企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行深入探索, 希望能为提高铁路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党组织凝聚力 篇5

王文强 张黎

农村社会稳定是全局稳定的基础,农村健康和谐发展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总的看,农村基层组织是坚强有力的,在农村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但是,随着社会转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农村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还必须消除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凝聚力和号召力。为深化认识,我们对湖南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样本涉及湖南五个县市区的150个农户。

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得到农民群众的肯定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伟大历程,尽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总体肯定。

1.农民群众对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认同感强,对党的信任度较高 调查发现,农民群众对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的认同感还是很强。当问及您认为身边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怎样时,回答很强、较强和一般的比例合计达78.67%,只有21.33%的人认为较弱或很弱。同时,大多数农民群众认同党员干部是维护农民利益的主力军,有70%的人认为党员干部能够维护农民的利益。

2.群众对党的拥护程度高,对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高 调查发现,有57.34%的人认为群众对党的拥护能达到理想程度或应该能,认为不能的只占17.33。同样,农民群体对入党有很高积极性,当问及您身边的人入党积极性怎么样时,认为一般以上的占总数的86%,只有4.67%的人认为很低。

3.农村党员干部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调查发现,农民对农村党员发展经济的能力基本认同,对其为农村公益事业起带头作用具有强烈的愿望。当问及您认为村党支部带领大家办好村里的公益事业最好的途径是什么时,有61.33%的人认为是带领大家发展集体经济,18.67%的人认为要想方设法向上级争取经费。

4.农民群众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干事业 当问及村党支部号召和组织大家发展村集体经济,您会支持吗时,有70%的人表示支持,反对的只有2%。由此可知,农村党员组织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带头干事业是其提高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有效途径。

5.村民自治觉悟提高,对村党支部的素质要求增强 当问及您认为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通过哪种途径产生才能充分代表民意时,有79.33%的人认为应由村民推荐候选人。当问及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由一个人担任,您认为合适吗时,有66%的人认为不太合适或很不合适。

二、党对农民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农村党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加之农村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其凝聚力和号召力还不尽如人意。

1.农民群众对党员入党动机理解有误差 调研结果显示,相当部分农民群众认为现在的人入党的原因是“得到好处”,这一比例占29.34%,认为是“因为信仰”的只占7.33%,说不清的占18%,而认为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事”的只有28%。

2.农民群众对党的任务回应不积极 调查显示,只有13.33%的人认为“其身边的人对待党组织布置的任务愿意马上就办”,而有46.00%农民认为“要考虑后再办”,有6%的人“不愿意办”。尽管“不愿意办”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但这也警示我们,如果不加快提升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在农村的领导能力就会下降。

3.农民群众对农村党员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当问及“党员干部近5年在办事效率上的进步”时,只有7.33%的人认为其效率明显提高,38.67%认为有所提

高,37.33%的人认为有所下降。同样,群众对党员干部5年来的廉洁程度比较,认为明显提高的只占6.00%,认为没有变化的占37.33%,认为有所下降和明显下降的占24%。有45.33%的人认为近5年农村党员作风有所好转,认为有所变差和越来越差的人占40%。

4.农村党员威望有所下降 当问及您认为村里的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吗时,有2.00%认为都发挥了作用,30.00%的人认为大多数发挥了作用,46.00%的人认为只有少数发挥了作用,22.00%的人认为都未能发挥作用。

5.农民对党的依赖不强,自己的家属亲戚成为农民依靠的对象 调查显示,当农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向党政机关求助的只有7.33%,也只有15.33%的人想到向企事业单位干部、街道和村组干部求助,而69%的人想到向亲戚朋友和同事求助。

三、农民群众对党有着殷切的期盼

期盼一: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当问及您认为村党支部最需要发挥什么作用时,有63.33%的人认为是带领大家致富。发家致富是农民的愿望,也是农村党员干部的重大责任。

期盼二:希望媒体更加开放,登载更多的政策信息 调查发现,当前,报刊广播电视成为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大平台,有近90%的人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了解国家信息,因此,农民对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希望从媒体上获得更多信息,同时依靠媒体更多宣传自己的形象。

期盼三:农民工希望农村党员维护自己外出打工的权益 调研发现,88%的人认为村里青年外出打工并不影响发展村里的党员或影响不大,只有12.00%的人认为有影响。当问及您认为村党支部最应该为本村在外务工的农民提供什么服务时,38.00%的人认为是帮助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有27.33%的人认为是帮助寻找就业岗位。因此,维护外出农民工权益,在就业上提供帮助,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最大企盼。

期盼四: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考核、监督与管理 当问及您认为,使村党支部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时,有58.00%认为要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考核与监督。因此,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与监督,是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农民还希望加强对村委会的组织管理,这一比例占了41.03%,同时,还有33.33%的人要求提供公共品服务。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是村党支部建设的两大关键任务。

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需要多方着力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农民对党员干部的认识是矛盾的 一方面,农民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党的形象在农民心目中没有变化,农民相信党,依赖党;另一方面,当前个别农村党员的思想作风差,影响了农民对农村党员的整体印象,因此,出现了农民对农村党员认识的矛盾心理。

二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必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 当前,农村的集体管理解体,但是农村社区发展缓慢,个体农民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需要强有力的社区支撑,要创新当前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农民生存的社会网络支撑,增强农民生存的信心,以此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的基础 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的问题,在经济基础上表现尤为突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此增强基层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四是加强对流动农民的服务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的重要举措 流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受到城市生存和就业的压力较大,迫切需要有组织的照顾和关怀。因此,加强党组织对流动农民的服务,提高服务能力,主动靠近农民,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民的贴心组织,赢得农民的信任,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的有效途径。

卓越组织凝聚力打造技巧 篇6

凝聚力高的组织有以下特征:1.成员间交流通畅,信息交流及时有效,彼此互相了解,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2.组织对每一个成员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付出,具有相对于其他组织更高的生产效率;3.组织成员对组织抱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为组织着想,以维护组织的利益和荣誉为自身使命;4.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极强的自豪感、归属感、荣誉感。

案例分享: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通过实验研究了组织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情况。沙赫特在有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检验了组织凝聚力和对组织成员的诱导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凝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率。设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的条件,即高、低凝聚力和积极、消极的诱导4种不同的结合。

最后的实验结果是:1.对组织的教育和引导是关键的一环,不能只靠加强成员间感情联系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消极的诱导明显地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凝聚力最高的组织生产率最低。2.凝聚力高的组织,若组织规范规定的生产标准很低,则会降低生产率;3.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凝聚力高的组织生产率更高。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提高凝聚力可以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积极的引导可以强化凝聚力,消极的引导会破坏组织凝聚力,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使组织的凝聚力真正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组织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增强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而且是组织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组织丧失了凝聚力,不再能团结它的成员,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如何提高组织凝聚力成为摆在每一个团队领导人面前最迫切的问题之一,那么组织凝聚力应该如何提高呢?

制度角度

组织需要结合每个被激励的岗位或团队的工作性质特点,认真分析调动积极性、形成凝聚力的关键行为和要素,以团队视角进行考核和评价,让大家一起完成一些很有成就感的工作,这样能让大家在利润分享、责任承担方面形成团队意识和共识。

良好的团队内部管理是保证组织凝聚力的坚实基础。在领导方式上,应较多地采取民主型领导方式,在团队决策上应共商共议,力求最大限度反映民意,切忌独断专行,这样可以使成员之间更友爱,成员相互之间情感更积极,思想更活跃,凝聚力更强。团队内部应有保证足够的沟通时间、适宜的空间或渠道、良好的沟通氛围。制定有效的,团队成员认可的并普遍接受的规章和行为模式。

文化角度

文化角度主要指组织的士气和氛围,组织中必须有组织成员交流共同的规则,有以身作则的干部,促进组织凝聚力的文化来建设,高层一般是文化的缔造者,中层是文化的执行与传播者,基层是文化氛围的营造者。所以在一些大家共同的规则中,建立以团队为导向的文化活动,让凝聚力团队文化形成持久的规则和氛围。

根据成员的需要不同,合理、恰当地应用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开展一些积极的团队竞赛活动,通过参与竞争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搞一些团队拓展培训,使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和团队凝聚力。企业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用于增强凝聚力团队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氛围。

领导情绪角度

领导情绪角度,主要是领导要发挥个人魅力,在组织凝聚力不强的时候,要及时干预,避免组织氛围和士气减弱。

历史证明,一个优秀而富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其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领导者通过自身魅力所吸引到的人才是组织成立并获得稳定发展的基础。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能够梳理清楚整个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协同关系,充分发挥核心的吸引力,让每个部门各尽所能。领导者打造组织的凝聚力时主要依靠的应该是自身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员工或者一个部门不需要做到人人喜欢面面俱到,但作为领导者必先做到让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都能信服。团队的首领必先审时度势地分析组织的情绪,在组织凝聚力不强的时候,要及时干预,避免组织氛围和士气减弱。一般来说适当的民主化管理对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是有保证的。但是在面临关键抉择时,往往需要领导者果断甚至是看起来有些专制的决定,树立权威也是提高自身魅力的一个选项。作为一个领导要把握好和员工的距离。太亲民,员工对命令就没有执行力;太专制,组织就缺乏凝聚力。

领导的个人魅力对于团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优秀的领导可以把组织成员紧密的联系在自己身边。对于处在困难中的团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党组织凝聚力 篇7

关键词:“农家党校”,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2010年,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精神, 北流市委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大培训新模式, 2011年底, 推行“农家党校”建设, 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新体系, 开辟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天地。

一、北流市“农家党校”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试点先行, 示范带动, 探索“农家党校”建设新思路

2011年底, 北流市委组织部在原有“农家课堂”的基础上, 按照“党校姓党、党员信党”的思路, 从规范管理, 保持长效的角度出发, 创新推行“农家党校”新模式, 率先在民乐镇罗政村、山围镇石根自然村等8个镇17个村开展“农家党校”试点建设。每个试点村以党员户居住地相对集中的1-2个农村党小组为基础, 在条件好的党员户家中建设“农家党校”, 户主为“校长”, 定期开展符合农村、农民需要的各种培训工作。宣传党政国策, 及时了解民情, 收集信息, 化解矛盾, “农家党校”逐渐拓展为农户村民茶余饭后交流信息、了解政策的集居地和好去处, 形成小型的农村政治文化中心。

2.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打造“农家党校”建设新模式

“农家党校”在点上推开后, 北流市采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办法, 提出了“农家党校”的建设标准。在硬件上, 做到“九有”:有场所、有牌子、有标识、有宣传专栏、有电视机、有影碟机、有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有电脑、有必要的教育培训设备。在软件上, 做到“十有”:有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有“三库”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 、有学员签到册、有培训计划、有教育培训记录、有党员联系农户名册、有帮扶记录、有各级党报党刊、有党建读物。目前, 全市80%以上的“农家党校”基本达到硬件“九有”、软件“十有”标准, “农家党校”成为全市农村党员培训的新课堂。

3. 纳入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整体推进“农家党校”建设

为了把“农家党校”建设工作深入推广, 北流市把“农家党校”确定为2012年市委书记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并纳入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内容来抓落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 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农家党校”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委与各镇党委签订了责任书, 全市形成由市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具体抓、镇村党组织书记落实抓的工作格局。2011年以来, 全市投入农村党员大培训资金91.4万元, 其中60%的资金用于“农家党校”建设和培训。至2012年8月, 全市已建成“农家党校”1350个, 全市278个行政村, 4865个村民小组实现了全覆盖, 培训农村党员22000多人次。

二、“农家党校”建设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 培训农村党员, 提高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造就中坚力量提供新渠道

北流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托“农家党校”, 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在培训学习交流中了解农村党员思想动态, 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产业链上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使农民党员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的先进阶层, 为培养造就党建工作中坚力量提供了新的渠道。如民乐镇罗政村党员陈军户“农家党校”, 在集中黑豚鼠产业链上的党员群众开展养殖培训工作, 同时凝聚党员力量, 成立黑豚鼠养殖协会党支部。2012年以来, 全市在78条产业链上建成支部62个, 支部党员达到220多人。

2. 理顺干群关系, 化解矛盾,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供新平台

北流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托“农家党校”,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转变工作方式, 催生“支部+协会”建设。具体通过“农家党校”召集党员集中培训、集中议事, 引导成立“公益事业”、“农村经纪人”等协会, 理顺干群关系, 化解矛盾。如山围镇石根村“农家党校”充分利用在职、离退休干部或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和事佬”等资源优势,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及时报送重大信息, 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应对农村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至2012年6月, 全市由“农家党校”催生的以“支部+协会”为模式的各类协会已达950多个。

3. 方便农民及时了解方针政策,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宣传党政国策提供新阵地

“农家党校”在硬件上的要求之一, 必须具有各级党报党刊、有党建读物, 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 无论是在“农家党校”日常的培训过程中, 还是在村民平时集聚在“农家党校”聊天、闲荡交流信息之时, 村党支部都抓紧机会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议精神, 农民群众了解掌握政策精神带更加方便,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宣传党政国策提供新的阵地。如罗政村梁海党员户“农家党校”, 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新文化理念, 对罗政村“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设重新定位, 把生态农业观光、自然景观、民间艺术表演等10多个景点重新注入新文化内涵。2012年上半年, 到罗政村观光旅游的游客达到3000多次。

4. 树新风, 讲正气,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新舞台

“农家党校”建设, 坚持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 号召广大村民树新风, 讲正气, 营造和谐互助的村风习俗。通过设立“农家党校”环境卫生岗、治安巡逻岗等, 激发无职党员参与村事务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农家党校”建设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营造了融洽的人际环境,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新的舞台。如山围镇李村石根自然村党支部成立有20多人的无职党员环卫队, 每天义务为村的公共场所打扫环境卫生。至2012年8月, 全市830多个“农家党校”为无职党员开设岗位, 占总数80%以上。

三、北流市“农家党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培训对象特定, 影响力有待扩大

目前, 大多数“农家党校”组织培训的对象还只停留在农村党员上, 给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 但也仍然有大部分的非党农民群众培训机会少, 而且在这部分群众当中, 也不乏追求上进的优秀分子, 如果“农家党校”能放宽培训对象, 解决更多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 给广大农民群众创造学习条件, 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2.“农家党校”培训的效果有待加强

“农家党校”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认可,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 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培训效果不够好;另一方面, 适应时代要求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急需的业务知识培训没有跟上, 内容不够新。通过抽样调查显示:有61%的农村党员干部认为“农家党校”培训效果好, 24.5%的认为较好, 4.5%的认为一般, 单从数据看, “农家党校”培训的效果还是有较大成效的, 但是在座谈中发现, 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认为培训前后差别不大, “农家党校”的培训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活力有待提高

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参与“农家党校”授课的教师五花八门, 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 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有些镇配备了专职教师, 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 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 有的抓综治工作, 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 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信访、纪检工作, 形成杂工职员;三是还没形成“农家党校”教师的培训机制, 其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都有待提高;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 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 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 经费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北流市在“农家党校”建设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 但相对于全市来说, 除了一部分镇村经济较为富裕或赞助到位的“农家党校”能保证日常经费开支外, 较大部分的“农家党校”经费紧缺, 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有钱村的“农家党校”培训次数就多, 贫困村的“农家党校”培训次数相对就少, 有的想学, 可惜经费不足, 这样就出现了越富越学习, 越穷越学不起的恶性循环。

四、加强北流市“农家党校”建设的对策建议

1. 领导重视, 把“农家党校”建设纳入绩效考评

各级党委领导一定要提高认识, 把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 是扩大群众基础,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 是把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内, 凝聚成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强大合力的需要。要彻底摒弃对党员教育的错误认识, 以创新的精神, 切实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把“农家党校”建设成效纳入党委政府的绩效考评目标, 全力推进“农家党校”建设。

2. 保障经费来源渠道, 保证“农家党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要把“农家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 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 把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按照全市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 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 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保障“农家党校”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把农村党员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计划和财政预算, 设立专户, 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每个党员年平均经费不得少于20元。同时可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同时政府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保障培训经费的落实;实行市镇两级统筹, 设立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专项资金, 用于对教育培训的补贴;创造条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金, 确保专款专用。

3. 区分层次, 拓宽对象, 扩大“农家党校”的影响力

为增强“农家党校”培训的针对性, 必须区分层次, 区别对象, 因人施教。对农村党员干部, 要重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上, 放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教育上;对一般党员, 要突出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学习;对流动党员, 要集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 引导他们守法经营, 勤劳致富;对老党员, 要注意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适应形势发展变化, 并努力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可以通过制定就业资格证、绿色证书、实用技术培训证等制度, 使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同时, “农家党校”的培训对象不应只局限在农村党员上, 还可以扩大到所有村民身上, 只要愿意来的都可纳入培训中来, 就可以更大地覆盖“农家党校”的影响力。

4. 创新“农家党校”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实效

要创新方法, 增强“农家党校”培训的吸引力。农民党员职业多样、情况不同, 要找准开展培训的切入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农家党校”在教育农村党员培训骨干的主阵地作用, 针对不同的对象, 开办不同内容的学习培训班;二是要丰富教育载体, 结合实际开展生动有效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三是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 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四是要运用好各种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 做给农民党员看, 带着农民党员干, 增强农民党员的科技致富的本领;五是要充分运用电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

5. 培养师资人才, 保障“农家党校”建设良性循环

党组织凝聚力 篇8

一、开展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开展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贯要求。

国际共运一百多年的历史都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团结是胜利的保障, 团结是发展的前提。马克思早就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 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想往的伟大目标。”[1]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 曾强调指出:“无论为了尽快地实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 还是为了在现存的社会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 战斗的无产阶级最亲密无间的团结都是绝对必要的。”[2]毛泽东在1943年5月26日出席中央书记处召集的延安干部大会上指出:“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 一种是党内的团结, 一种是党和人民的团结, 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 全党同志必须珍爱这两个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 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 同心同德, 任何强大的敌人, 任何困难的环境, 都会向我们投降的。”[3]可见, 组织凝聚力建设早就被共产党人所重视,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一大法宝,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 对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开展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

当前,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校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 高校大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大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难以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在党员发展、党员的教育培养方式、组织功能、组织活动效果、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新时期, 社会的丰富性、多样性带来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使得一些学生的入党动机具有多重性、功利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工作不实, 突击考察、突击发展时有发生, 党员教育管理比较乏力。面对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 不断提高高校党的执政能力。

3. 开展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现代管理学科发展理论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今天, 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大学生党组织是特定人群组成的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 仅靠传统工作经验来工作,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代之以科学化、研究型、学术式的工作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借鉴现代管理学科理论, 建构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的理论框架, 通过个体、过程、组织和环境的有机结合, 把大学生、党组织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势糅合成一个有机体。切实从大学生党员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角度出发, 重视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发展规律,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各种层次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参与感、荣辱感和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向心力, 不断提高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促进大学生党组织的科学持续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形态

由于影响党组织凝聚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而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就大学生党组织而言, 有三种形态, 层层递升:一是利益凝聚, 即把他们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才能赢得大学生的拥护与支持, 才能成为团结的战斗堡垒。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 大学生也是人, 也有对利益追求的欲望。而且在当今社会转型、高校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情况之下, 大学生追求利益的欲望既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诉求反映在对党组织的凝聚力上, 一般表现为, 利益越大凝聚力就会越强, 利益缩小凝聚力就会降低。二是机制凝聚, 建立学生党员动力启动机制, 构建先进性教育压力督促机制和先进性教育耐力“恒温”机制, 从机制上创新大学生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 严格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教育管理的质量, 增强大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三是信念凝聚, 把个人、集体、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党、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和共产主义信念统一起来, 培养优秀的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利益凝聚属于最低层次, 信念凝聚是最高状态, 机制凝聚介于二者之间。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三种路径的有效互动和相互转化, 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形成个人利益和党组织利益的有机统一。即如何有机统一个人利益和党组织利益, 如何它们之间的临界点和契合点, 如何把握好“度”, 实现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

三、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途径

1.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强化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认知基础。

我们在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教育中一直强调我党的纲领和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这些都成为学生党员一直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而对待这种理想目标的态度, 即信念, 坚强的信念是强大凝聚力的基础和源泉, 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一切。”[4]“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5]就大学生党员来说,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过程, 既满足了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又实现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如果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 那么个体就会被群体所吸引。同时, 群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群体成员产生成就感。而群体目标的实现, 往往需要每个群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它不仅要求群体成员为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行为、情绪和心理上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所以, 群体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夯实党组织凝聚力的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就是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心和决心;就是要引导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要引导其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把个人、集体、单位的奋斗目标与党、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做好本职工作,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满足大学生利益的需求, 增强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现实基础。

根据马洛斯的基本需要理论, 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6]群体能否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满足其需要, 会对群体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 组织凝聚力的大小与组织成员的五层需要均有关联, 而满足这些需要, 就必须充分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 实现资源的共享, 从而提供有效利益激励。

大学生党组织能够提供给其成员共享的资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党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2) 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 如果群体一贯有成功的表现, 它就容易建立起群体合作精神来吸引和团结群体成员;[7] (3) 党组织能够提供的发展机会; (4) 党组织所拥有的信息资源, 这一点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 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从关心党员切身利益入手, 为党员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 创造必要的条件, 真正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和发展权。既要在现实基础上继续关心学生党员,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为他们排忧解难, 更要积极创造条件, 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 大力营造有利于其学业、事业成长的环境与氛围, 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可靠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和智力支持, 用事业凝聚人, 用发展凝聚人。

3. 完善大学生党支部管理机制, 坚实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组织基础。

在组织中, 规范和机制是一体的, 规范是机制的运行准则, 机制是规范的运行体现。组织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一系列的统一成员行为观念的标准体系, 是维系组织行为的无形力量。因此, 组织规范与机制是形成组织凝聚力的动力, 科学的规范, 有效的机制, 才能产生强大的组织凝聚力。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建设, 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先进的运行机制。

在规模和质量上, 要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 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困难, 保持共同目标的能力也相应减弱, 会降低整体凝聚力。[8]而且, 规模的扩大、成员的增加, 也意味着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党员都已经进入了党组织这个群体, 良莠不齐的个体情况会影响组织凝聚力。大学生党组织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入党, 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的需要。在规模扩大的同时, 应该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保证“量增质升”, 如建立学生党员“述责答辩”机制、毕业班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等等。丰富党员活动, 增强教育和管理的实效性, 在积极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在决策上, 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务公开, 切实保障党员平等、有效地参与组织决策, 使决策更加契合大多数的党员的人心所向;在管理上, 要适应时代趋势, 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集中指导向分类指导、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单一向多层次多维度的转变;在考核上,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落实对上级党组织及党员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现党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在监督上, 完善上级组织监督、班子内部相互监督、群众监督和师生参与监督等程序, 保证党员行使权利;在交流上, 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在群众或组织中, 沟通有四种主要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要使群体运转良好, 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员工, 激励员工, 提供情绪表达的手段, 并作出决策。[9]一个凝聚力高的党组织, 同级之间特别是上下级之间自然存在有效的立体的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VOL18:180.

[2]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第2版, VOL7:227.

[3]毛泽东年谱 (中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498.

[4][5]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VOL3:190, 110.

[6]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39-45.

党组织凝聚力 篇9

关键词:基层工会组织,组织力与凝聚力,人本主义,马斯洛需求层次

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 在企业、事业、机关等基层单位经过上级工会批准建立的工会组织, 都称为基层工会组织。它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 是工会全部工作和组织力、凝聚力的基础, 是组织会员开展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一、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意义

从基层工会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作用考虑, 李永丽认为它可以维护群众利益, 协调劳资关系;从组织力和凝聚力发挥的作用考虑, 马建安认为它是工会工作的生命力, 是工会具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 能够扩大工会影响力, 提高工会工作效率。因此, 探索基层工会组织组织力与凝聚力的建设是必要的。

目前, 基层工会组织组织力与凝聚力的缺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冯冰认为, 职工对工会的认知度不高、对工会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对工会的归属感不强和满意度不高是其主要表现, 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亟待创新;李庆仙认为, 职工工作动力不够、工作的吸引力不够、工作执行力不足是其主要体现。从基层工会组织目前组织力与凝聚力缺乏的现状来看, 此类研究是有针对性的。而绝大部分有关增强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方法的提出没有理论指导, 说明此类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应用方面较为缺乏。

二、有关基层工会组织组织力与凝聚力的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基层工会组织”搜索到2451条结果, 将检索关键词改为“基层工会组织”并含“组织力”或“凝聚力”后, 检索到73条结果, 由此可见, 研究基层工会组织的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比例偏低, 自1996年开始零散出现。虽近年来对基层工会组织的研究增长明显, 但针对其组织力与凝聚力研究的增长缓慢, 尤其是高校基层工会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 在剔除有关基层工会组织的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新闻稿和讲座报告后, 对其余34篇文献提及的增强其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方法和指导理论进行归纳总结。

为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从数量上看, 绝大部分学者, 如李永丽和马建安建议建立激励机制, 开设相关活动及培训, 鼓励职工的创新活动;很大一部分学者, 如李永丽和杨茜, 提出要健全监督机制, 完善基层工会干部的选取机制;部分学者, 如冷雪提议要完善服务机制以维护职工利益, 为困难职工提供相应救助;有一些学者, 如李永丽、徐志勇和李庆仙强调了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少部分学者, 如杨茜、张满祥等认为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宣传, 让职工更加了解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能和各项政策。

从理论使用情况来看, 8.8%的学者采用人本主义理论 (以职工为本) ;5.9%借鉴精英主义理论 (基层工会干部培养) ;2.9%采用社会冲突论;2.9%学者采用涂尔干的劳动分工理论。总计, 提出了具体理论指导的文献占统计文献的20.6%, 而未提到具体理论指导的文献占统计文献的79.4%。

综上所述, 使用较多的理论是人本主义、精英主义、社会冲突和涂尔干的劳动分工理论, 但绝大部分有关增强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方法的提出没有理论指导, 这就导致了研究者提出的大多数增强组织力与凝聚力的方法是碎片化的、主观的和形式化的, 仅借鉴研究者本身的经验和想法, 对基层工会组织实际工作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 并不能科学、有效地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组织力与凝聚力。

三、增强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力与凝聚力的建议

高等教育可以构建以人本主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高校基层工会组织。

工会作为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放置在高校中, 可以开展的工作很多, 各个高校工会的工作开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千差万别, 但是工会的工作, 归根到底, 需要切实落到每一个成员身上,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如附表1所示, 将工会的工作, 结合每个成员在工作单位中的个人需求进行划分和归类, 可以将工会的工作清晰化和层次化, 提高工会的组织力与凝聚力归根到底是增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如果重视了成员的各个层次的需求, 他们也会感到自己价值的被重视, 从而提高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与认可。

高校基层工会组织的组织力与凝聚力水平深刻影响着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与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 提升组织力与凝聚力应当引起重视工会工作的理论指导性, 从而减少工作开展的盲目性与自发性, 从而提高工会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丽.对加强油田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思考[J], 企业管理, 2012.

[2]徐志勇.关于基层工会组织促进和谐企业构建的几点思考[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8, 21 (3) .

[3]马建安.浅谈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J], 2009.

[4]李庆仙.浅谈企业工会组织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 改革与开放, 2013.

学校领导者与组织凝聚力 篇10

一、领导者是组织凝聚力形成的核心因素

1. 领导者的职权能促进组织团结。

组织内部的奖惩方式是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之一。学校领导者在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或完成某些任务时, 要注意观察成员的不同表现, 表扬成绩突出者, 使之受到肯定与赏识。另外, 适时适当地使用惩罚措施, 可让员工看到不足, 从而“见贤思与齐”, 有效促进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力量感。

此外, 学校领导者要运用其他要素促进凝聚力的形成。例如, 运用民主管理方式,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使之思想更活跃, 心情更舒畅;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各种竞赛活动, 让教师通过岗位练兵, 展开竞争, 使其不断学习, 迅速成长, 从而形成较强的组织凝聚力;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种竞赛, 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促其更加积极的工作;还可发动各科室负责人, 让全体教职工为组织利益服务, 形成强大的组织凝聚力, 使那些投机取巧的员工慢慢收敛, 使那些默默奉献的员工凸显出来。

2. 领导者的权威能促进组织凝聚力的形成。

学校领导者的权威不是由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 而是由其自身素质决定。可以说, 权威比职权更重要, 组织成员通常会服从于一个令自己折服的领导者的权威。学校领导者良好的政治素质, 公正诚信、不谋私利的思想品质, 严于律己、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 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 本身就是让组织成员信服的强大人格魅力, 更能使成员对组织产生信任感、归属感。学校领导者的身心素质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 成天开开心心、积极向上的领导, 必然会将快乐的情绪“传染”给员工, 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组织氛围, 使组织成员能快快乐乐地从事工作。

3. 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对凝聚力的影响。

领导者要引导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参与组织管理。例如,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最大限度地形成组织凝聚力。一是情感沟通管理。校长要经常有意识地深入到员工中去, 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 听取员工合理的建议, 关心员工生活和个人发展上的需求, 在处理员工的工作过失时, 要体现情感沟通和人文管理, 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 就会增进彼此的认同感。二是员工自主管理。领导提出整体或部门的工作目标, 让员工拿出计划和目标, 经集体讨论后付诸实施。这样, 员工责任大了, 决策权大了, 主动性、创造力增强了, 综合能力也提高了。个人与组织的目标就更靠近, 组织的凝聚力也就更易于形成。

领导者要融入团队增强凝聚力。领导者应主动融入团队, 与员工打成一片, 影响、带动其他成员, 抓住有利时机, 在活动中关心和引导员工做好工作。

二、组织凝聚力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效能

1. 组织凝聚力的向心力形成领导权威。

凝聚力强的组织, 员工易得到更大的满足, 愿意参加各种活动, 心甘情愿地服从领导者的指挥, 领导者的职权由此得到加强。教师间团结向上拧成一股绳, 学校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就会受到社会的好评, 全体教师都会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强大的组织凝聚力与对组织的归属感一旦迁移到对领导者职权的服从上, 则这种对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素质的认同会进一步巩固领导者的权威。

2. 组织凝聚力环节中的内部矛盾。

凝聚力强的组织成员间往往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相互愿意交流, 这样的沟通就能加深相互关系和了解的程度, 即使发生不愉快的事, 也能通过及时沟通使矛盾得以化解, 这无形中又缓解了领导者行使职权时的压力。

党组织凝聚力 篇11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研究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现状

(一)个体凝聚力现状

个体凝聚力主要指组织中的个体对加入组织后个人的利益诉求表达和满足感,具体到高校共青团,主要包括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表达及满足现状。在高校,团员青年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最大的利益是如何完成学业,同时在大学阶段尽可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当前,高校团组织主要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成长方面进行极为有力的补充。但是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上并没有完全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团员青年反响不高,降低了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形象。

(二)群体凝聚力现状

群体凝聚力主要指组织信息共享的程度,在高校共青团中,主要存在三种表象:信息沟通渠道单一,信息的畅通离不开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渠道,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组织,主要靠一个一个的层级逐级传达,时间慢,内容损耗成为单一的信息沟通的弊病;信息沟通方式机械,主要依靠文件和会议传达相关精神,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信息沟通内容过滤,出于政治性和保密工作的需要,部分信息被处理后传达给广大团员青年,引起部分团员青年的不满。

(三)组织凝聚力

组织凝聚力是指组织本身对于成员的吸引状况,共青团组织自身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形象宣传不足,虽然《团章》中对共青团的任务、宗旨等等都有明确定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团组织干部魅力欠缺,如部分团干部年龄较大,与青年团员距离较远等;团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强也是影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一大因素。

二、提高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基于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现状,要切实提高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应该构建“三位一体”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框架。

(一)构建服务型共青团组织体制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1]。从团员青年实际需求出发,关注青年的兴趣爱好,要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在实际工作中维护青年的利益诉求,建立正常的团员青年利益表达渠道和反馈机制。要把团的工作中心放到高校人才培养这个大局上来,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服务并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

(二)拓展全方位共青团组织渠道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覆盖”明确指出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组织覆盖是一个基础,在高校实际中,由于学分制改革,原有的班级团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团组织活动的需要。学分制改革下,应该构建公寓建团为主的基层团建模式,并根据具体活动和项目再辅之以社团建团、网络建团,在研究生中辅之以学术梯队建团,实现团组织的全方位覆盖。以网络建团为例,团学工作者可通过建立团建网站,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团建信息、团员交流、团学动态、團模展示等服务,开展网上团校、网上论坛、网上讲坛、网上调查、网上活动方案征集等活动,以此开辟新型团员思想教育空间,让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网络之中[2]。

(三)改进共青团组织工作模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是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由于现有的一些思想教育方法和方式的生硬和机械致使团的思想教育效果受到影响,未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努力探索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新格局。进一步丰富团学活动形式,针对团员青年的兴趣爱好,开展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一些活动,赢得团员青年的认可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王莉,王诚,张元,宗娜,王晓园,郝鹏.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新探索[J].科技资讯,2006,(2).

党组织凝聚力 篇12

员工流失率高低是组织凝聚力强弱的重要表现, 低凝聚力会增加组织成员解散的可能性。目前, 我国酒店员工流失率高, 组织凝聚力现状堪忧。在此背景之下, 酒店组织管理对于酒店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地掌握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 能有效提高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 增强组织凝聚力, 最大限度发挥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进而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即LMX (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 指出圈内人士因与领导者建立了特殊关系, 更易受到信任, 得到关照, 享有特权。相反, 圈外人士较难获得领导的奖励, 其与领导的关系建立主要在正式职权基础上。在群体层面, LMX的两个重要表现是团队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 (group-level LMX, GLMX) 和团队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化 (LMX differentiation, DLMX) 。组织凝聚力的研究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是通过将所有的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而引起个体忠诚度的连锁反应, 最终构成群体凝聚力的网络。团队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 (GLMX) 的高低会影响组织凝聚力。面对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信任等, 圈内人士往往会产生回馈、互惠, 以及保持这种交换关系的意愿和行为。而在其的回馈意愿和行为中, 因领导往往被认为是组织的化身, 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依附, 产生情感承诺, 由此增强凝聚力。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 (DLMX) 和群体凝聚力之间关系密切, 领导公平感在其间起调节作用。

LMX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多集中在LMX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上, 对结果变量的探讨主要为态度和知觉、行为与职业发展三大部分, 较少涉及组织凝聚力方面。将LMX理论与旅游行业相结合, 用以解决旅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还不为所见。本文试图运用LMX理论, 对酒店组织凝聚力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提升酒店组织凝聚力的建议, 促进酒店业健康发展。

二、我国酒店组织凝聚力整体现状

(一) 酒店组织凝聚力关乎执行力与竞争力

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其服务的实现主要依靠酒店员工与顾客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因此, 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服务质量, 即酒店员工是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同时, 酒店各部门的运营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餐饮经营高峰是正餐和大型宴会时段, 这需要客房、前厅、保安等部门的增援, 要求跨部门员工通力合作以实现对客优质服务。在对酒店组织内数量众多且至关重要的员工进行内部整合的过程中, 组织凝聚力显得格外重要, 关乎酒店执行力, 关乎酒店竞争力。

(二) 酒店组织凝聚力形成困难

酒店的组织凝聚力与一般组织的凝聚力相比有其特殊性。从酒店工作内容来看, 酒店内大多岗位为一线餐饮服务员或客房服务员, 工作量大, 持续时间长, 且工作性质单一, 缺乏自主性, 需要进行大量的情绪劳动, 这样的工作内容形成了较高的工作压力, 直接导致员工情绪耗竭、身心俱疲, 带来工作倦怠、心理健康隐患等问题, 毋论组织凝聚力了。从工作形式来看, 酒店餐饮服务岗、餐饮出品岗、客房服务岗、前台接待岗等均需倒班, 且部分岗位如客房清洁为单独工作, 而管理岗位是行政班, 减少了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层之间接触, 增大了凝聚力形成的难度。

(三) 酒店组织凝聚力现状堪忧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的正常人员流动率约为5%~10%左右, 而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的流动率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不少旅游企业员工流动率都在25%以上, 其中酒店行业的员工流动率更是超过了40%。根据酒店业门户网站迈点网发布的调查统计结果, 2013年离职率在10%以下的酒店仅占12%, 这反映出酒店组织凝聚力不高的现实。组织凝聚力低导致员工流失率高, 而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又造成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商业机密泄露、员工人心不稳、酒店组织凝聚力再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酒店组织凝聚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从GLMX角度分析

GLMX分为高质量LMX关系和低质量LMX关系。高质量LMX关系是指交换关系的内容在体现生存所必须的经济交换的同时, 还体现出满足双方心理需求的社会交换, 可使领导与部分组织成员之间产生密切的关系, 较利于组织的发展。而低质量LMX关系是指交换关系的内容以经济交换为主, 缺少情感交流、心理交流等社会交换内容, 处于这种关系的组织成员对组织缺乏归属感和热情, 不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大部分酒店目前仍为低质量LMX关系。从已有的经济交换上看, 绩效薪酬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 部分酒店在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后, 出现员工集中离职现象, 具体体现在:绩效考核不够客观公正, 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绩效反馈和面谈存在缺陷, 员工难以全面认识自己, 无法得知下个绩效周期的改进措施;薪酬水平偏低, 薪酬结构不合理, 绩效调薪制度不健全。沟通是领导-成员交换过程的重要一环, 但目前在部分酒店中, 特别是高星级酒店, 存在的问题仍较多:普遍存在审批程序复杂、正式沟通渠道狭窄等问题;领导与成员间的沟通多为单向命令式沟通;经理或主管由于高压力和高强度工作, 在与下级沟通时易带入自己的不良情绪;酒店小道消息较多, 谣言的甚嚣尘上带来了人心惶惶、军人不定等问题。

(二) 从DLMX角度分析

领导者与圈内、圈外下属发生的交换关系有质的差别, 圈内成员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信任、感激与尊重基础之上的, 被看作是“信任的助手”, 而圈外成员则只是“雇佣的帮手”, 其交换关系的基础是任务和契约, 关系质量较低。在LMX的形成过程中, 角色差异导致了劳动力的分化, 成为关系差异化的关键, 即关系差异化实际上就是组织成员在组织中地位的指标。

酒店中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大, 易造成组织中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的交互作用和“例外现象”。领导层中总经理对各部门经理态度不一致, 部分领导被边缘化, 这也是酒店高层领导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在主管与一线员工之间, 亲疏有别的现象同样存在。在后勤部门, 这种差异则强化了办公室政治。领导公平感在群体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和群体凝聚力之间调节作用显著。若酒店员工因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高差异感知到不公平, 则会对酒店组织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

四、提升酒店组织凝聚力的对策

本文在总结我国酒店凝聚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运用LMX理论, 试图建立提升我国酒店组织凝聚力的LMX理论假设模型。该假设模型将酒店组织凝聚力的提升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人岗匹配、打破界限、完善圈子。下面从这三阶段出发, 探讨如何提升酒店凝聚力。

(一) 加强酒店人岗匹配

科学组织招聘, 招聘是员工和岗位的首次匹配, 有效的招聘意味着酒店获得合适的人才。成为酒店一员后, 通过入职培训让员工了解酒店愿景和战略目标, 使员工的自我目标与企业目标归一。完善酒店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在酒店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过程中, 严格按照酒店发展目标、员工个人能力, 适时对员工角色进行新分配新定位, 通过绩效反馈和培训, 使人岗保持动态匹配, 最终实现酒店和员工的双赢, 留人留心, 增强组织凝聚力。

(二) 打破“圈内人”和“圈外人”的界限

尽管酒店的LMX关系客观存在且有一定必要。但无论在酒店内或酒店外, 是工作场合或其他公共场合, 领导们还是应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让员工感到自己是“圈内人”, 这样能够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员工要有意识地通过真诚表现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与领导建立良好的交换关系, 逐渐从“圈外人”走向“圈内人”。庆典仪式活动是打破圈内圈外界限的有效途径, 如洲际集团的“为你喝彩周”, 肯定了所有员工的辛勤劳动, 用一系列全员参与的活动拉近领导与成员的距离, 让圈内人圈外人共享节日喜悦。

(三) 完善领导“圈子”

1、建立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

高质量的LMX有助于发挥团队精神, 增强组织凝聚力;有助于改善沟通网络, 形成有效互动;还有助于成员间情感的交流, 增进相互间的信任。酒店领导与员工要有物质与情感双方面的交换, 使员工真正与酒店、与领导者站在同一战线上。首先应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 适当提高薪酬水平, 改善薪酬结构。除了经济性薪酬, 还可以给予非经济性薪酬:工作认可、发展晋升机会等。此外, 多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 将每一位员工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积极寻找体现关爱的细节之处, 想员工之所想, 急员工之所急。在沟通方面, 努力进行有效的沟通, 减少沟通障碍。

2、消除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的负面影响

虽然领导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还是会区别对待不同的员工, 但只要员工感知到自身也受到领导应有的尊重, 感知领导对员工没有偏见, 领导的这种区别对可能只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工作, 那么领导对员工的这种归类和标签化的现象就不会影响到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交往, 员工也不会因为领导对他们的区别对待而采取“消极怠工”的态度。因而, 要根据酒店目标和酒店利益的需要、员工能力及其对组织的贡献来确定圈内的人, 给圈内成员制定明确的与绩效相关的行为指南, 要把圈子打造成一个彰显公平公正, 有权力制约的平台。同时, 在非工作环境中, 相应弱化“圈内人”、“圈外人”的差异, 给予酒店所有员工同等尊重。

摘要:酒店组织凝聚力关乎执行力与竞争力。目前, 我国酒店员工流失率高, 组织凝聚力现状堪忧。文章通过分析酒店组织凝聚力现状、存在的问题, 运用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构建提升我国酒店组织凝聚力的LMX理论假设模型, 提出加强人岗匹配、打破“圈内人”和“圈外人”的界限与完善领导“圈子”的三大对策, 以期为我国酒店组织凝聚力的提升提供指导。

关键词: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酒店,组织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 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65-166

[2]刘敬孝, 杨晓莹, 连铃丽.国外群体凝聚力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 03:45-51.

[3]王震, 孙健敏.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和差异化对团队的影响[J].管理学报, 2013, 02:219-224.

[4]赵国祥, 宋卫芳.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公平感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10, 06:1485-1487.

[5]胡君辰, 贾迎亚.领导-成员交换 (LMX) 理论与应用:文献述评和研究展望[A].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九届 (2014) 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2014:10.

[6]钱翔, 赵泽洪.LMX理论在解决我国家族企业人才管理问题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商业, 2010, 30:57-58.

[7]战冬梅, 战梦霞, 黄璜.降低酒店员工高流失率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J].企业经济, 2010, 01:60-62.

上一篇:芦笋高产种植技术下一篇:当前幼师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