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机制(共8篇)
清洁生产机制 篇1
1. 引言
1.1 清洁生产机制(CDM)的内涵
清洁生产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提出了清洁生产机制(CDM):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种类及温升潜力见表1)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并用这些项目所产生的低成本的“可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s)抵消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部分减排义务。
1.2 CDM——双赢(Win-Win)的选择
发达国家在本国内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高于在发展中国家的5至20倍,他们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协助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减排成本低的优势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因此,CDM是一种双赢(Win-Win)的选择。
2. 中国发展CDM项目的现状及潜力分析
2.1 中国发展CDM项目的现状
截至2008年2月,中国的CDM (清洁生产机制)项目达到1200个。目前,在联合国注册的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中,中国占据的比例达到16%,年减排量接近一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签订清洁生产机制(CDM)项目最多、减排量最多的国家。
2.2 中国CDM潜力分析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没有减排约束,但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
由于我国拥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因而在CDM卖方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对相关行业的CDM潜力预测如图1所示。
下面,以电力行业为例,进行CDM潜力分析:
2.2.1 热电联产
一般的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炭后,只产生一种产品——电。发电过程中,大量热能排放到大气中,能源利用率仅为35%左右。而热电联产厂在发电过程中提取热能,输送给客户。它燃烧同样数量、同样品质的煤炭,不仅提供同样充足的电能,还能提供工业生产用的蒸汽和住宅暖气用的热水,使效率提高到45%以上。我国目前的热电联产每年可节约3000万吨以上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万吨,减少灰渣排放1300万吨。
2.2.2 煤层气的利用
我国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层中含煤层气(CH4)资源量达30万亿-35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而国有高瓦斯突出矿井平均煤层气的开发率仅为10%左右。多数矿井开发的煤层气作为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中,煤层气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既浪费了能源、也不利用于环保。不妨将瓦斯从井下抽出,然后通过气泵、储气罐和管道输送至电站。如果我国煤层气资源的10%用来申报CDM项目,按照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势(GWP=21)折算CO2,我国每年将获得112.5亿t的减排量。与中国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燃煤发电相比,利用这种“免费”的废气发电有利于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安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2.3 垃圾填埋气的利用
垃圾填埋场是CH4最大的人类活动排放源,垃圾填埋气体中含CH445%~60%。我国垃圾填埋场年产生的填埋气总量按800万t计算,其总量的10%进行收集利用,每年可减排2310万tCO2,其减排潜力巨大。建立垃圾电厂,利用收集的废气发电,可以在减排的同时创造电能。
2.2.4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有人曾粗略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有6亿吨,除部分用于养殖、还田和造纸外,每年废弃的秸秆约1亿吨,折合标准煤5000万吨。专家预计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每年秸秆资源可获得量为3.7亿吨,相当于约1.7亿吨标准煤。如果将这些秸秆资源用于发电,相当于0.9亿千瓦火电机组平均运行5000小时,年发电量4500亿千瓦小时。
在秸秆发电过程中,燃烧的烟气经过袋式除尘器后达标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能为投资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秸秆发电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著名电力专家朱成章表示,生物质能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电能质量好、可靠性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今后应当大力推进。
2.2.5 先进高效的发电技术
亚临界发电、超临界发电、超超临界发电三种发电技术煤耗低,效率高,CO2排放量明显减少,能从根本上解决CO2的减排目标,详见表1。
3. 关于发展CDM项目的若干建议
3.1 建立温室气体标记制度
“温室气体标记制度”规定:参与企业必须按照环保部门制定的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将企业的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使用和废弃全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在该产品上标记出来,并将所有排放的温室气体计算在内,但排放总量按全球升温潜力折合成代表性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加以表示。
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规定标准即发给“低碳商品认证标签”,企业可将标签贴在认证商品上进行销售。消费者如果购买了“低碳商品”即可得到一定的分数,根据累计的分数可以享受相应的降价优惠,而国家则对其生产者给予价格补贴。通过上述做法,把温室气体减排同商品销售的竞争挂起钩来,既能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能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3.2 设立碳交易所
离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到期日已不到4年时间,我国参与制定新的国际机制并开始承担减排义务的可能性极大。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民革中央提交的提案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机制,设立碳交易所,参与国际节能减排行动,实现我国自身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3.3 暂时保留易开发项目
从我国的长远利益出发安排碳减排项目的开发。考虑到未来我国承诺碳减排义务时,我国的碳减排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果严格履约将过多消耗我国的经济资源,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对于当前开展的碳减排的项目,在开发时要有所取舍。有些容易开发的碳减排项目,可以有意识地保留在2020年之后去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为将来进行的国际谈判,保留必要的筹码。
4. 结束语
CDM项目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中国几乎拥有近半以上的项目储备,已经形成一种规模化发展趋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另一方面,中国当前不承担减排义务。它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重要贡献。我国各领域CDM潜力还很巨大,企业应抓住有限的四年时间,积极申报和实施CDM项目,使企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企业。
摘要:清洁生产机制(CDM)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这是一种双赢机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合作机制,对中国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推广可特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CDM发展现状,并作了潜力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清洁生产机制,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凤起.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
[2]国家统计局.电力统计年鉴2006[M].北京:统计出版社.2006.
[3]刘德顺,张晓华,郑照宁.中国发电领域的CDM项目潜力评述(PPT)[Z].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大会.2005.
清洁生产机制 篇2
目的奥地利国际中心〔CAI〕建立了一支包括奥地利碳管理〔ACM〕集团在内的专业队伍,支持中国的申请者与欧洲国家一起开展和执行清洁开展机制方案。申请者主要指中国减排资质单位和有能力将其进行国际交易的业主〔例如电厂业主,ESCOS等〕
本文主要涵盖:
——邀请中国城市〔特别是已参加UNDP支持的清洁能源行动方案的城市〕确定满足清洁开展机制规那么的符合共同筹资条件的能源工程;
——以工程概要〔见附件〕为依据,执行可行工程的初次筛选;
——选择允许执行的工程的数量;
以上奥地利国际中心的初选预备工程将支持中国申请单位准备详述文件,以使得工程适用于欧洲机构的清洁开展机制的要求。
适用的领域
以下为适用的工程类型:
——热电厂的建造〔或改造〕
——将能源转换装置和能源转换为可再生能源的,以及将高碳能源转换为低碳能源的工程,特别是已存在的区域供热系统;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工程的建造〔或改造〕〔特别是风力发电,以生物制气或生物质能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和水电厂等〕;
——以利用垃圾填埋气为目的的〔能源〕工程;
——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通过垃圾再利用的工程〔垃圾供热〕;
——减少终端用户,诸如居民住宅、公共场所、私人办公建筑以及工业利用和处置等减少能耗的工程〔包括垃圾潜热〕〔能源效率工程〕;
——其它〔如煤层气的处理〕。
特别注意:小型的工程可以合并为“小规模的清洁开展机制〞来运作,如20个不同类型规模的锅炉合并在一起。
程序
——要求中国申请者完成附录中申请表的填写后,将其递交给奥地利国际中心;
——奥地利国际中心进行初步评价
——如果得到肯定的评价,奥地利国际中心和申请者将签署一个谅解备忘录,以继续执行工程;
——所设计的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利益的表述和确认信函〕将提交给潜在投资者;
如获正式批准,需准备包括根底研究和监测方案在内的工程设计说明,以便进一步评估。
——如果文件再次被批准,那么工程可以开始正式执行。
前期准备
如何将能源工程设计成合格的清洁开展机制工程?
——与基准线比拟,工程必须具备一个能够减排二氧化碳的合理数量;
——工程要求要有额外的保证金,这并不意谓着工程不经济或不可行〔与基准线比拟〕,没有“经核证的减排量〞就不可能进行工程费用/投资局部的交易;
对清洁开展机制方案申请者的要求?
——有能力将通过工程所获得的“经核证的减排量〞卖给国际买家地的中国机构/公司/组织;
谁是从中国购置“经核证的减排量〞的代表性结构?
——具备国际排放贸易方案的欧洲政府〔如奥地利〕
——专业排放贸易组织
——公司和技术供给方
“经核证的减排量〞的的可行价格?
——一个“经核证的减排量〞相当于在工程中所节约的1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目前一个“经核证的减排量〞可售4-5欧元。
在整个清洁开展机制工程中,减排机构融资的可行份额?
——约占整个工程费用/投资的15-20%,特别是带有非常高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工程可到30%
建立清洁开展机制工程的根本费用?
——含工程筹划、工程规划和其他费用在内,约合70,000欧元。
——在一些特别案例中,约需30,000-40,000欧元。如为申请者提供共同筹资外部参谋效劳的政府捐赠人,如奥地利政府。
清洁开展机制工程的准备期?
——平均6-18月
附件:清洁开展机制工程鉴别清单
清洁开展机制工程鉴别清单
本清单由:
姓名:
单位:
职务:
地址1:
地址2:
/
:
电子信箱:
1、工程的类型〔请选择适当的类型〕:
¨
新建〔或改造〕的热电联产工程;
¨
能源转换,如:可再生能源转换和产品设备,或由高含碳能源转换为低含碳能源的装置,特别是现有的区域供热系统;
¨
新建〔或改造〕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设备〔尤其是风电场、生物质气或生物质热电联产装置以及水电站等〕;
¨
为减少或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气的工程;
¨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废物处理工程,尤其是废物能源的回收利用,如果可能考虑废物的热利用;
¨
帮助能源终端用户〔居民、公共和私人办公建筑、工业应用与过程中的废弃热〕减少能源消耗的工程〔能源效率工程〕;
¨
其他。请说明:
请注意:小规模的工程可以合并在一起作为“小型清洁开展机制〞工程执行,如:在不同地点的20台容量相当的锅炉。
2、谁是工程或技术应用的所有者或操作者?
3、有没有潜在的工程合作伙伴?如果有,请说明:
4、是否该工程已经开始实质性操作?如果有,请说明:
5、启动这个工程是否有特别规定?如果有,请说明这个规定或法规和实施时间:
6、这个工程将要减排的温室气体是什么?
温室气体的类型: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的数量是:
2021年~2021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的总量是:
请注意:“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有:CO2,CH4,N2O,SF6,HFC和PFC等六种,所有所规定的温室气体都可以按照国际公认的全球变暖影响因子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
7、该工程的大概本钱:
请提供每一个不确定的信息〔以美元为单位〕:
工程开发费用:
工程执行费用:
运行费用:
收入和税收:
资金来源〔资产抵押/债务〕:
8、希望该工程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9、对于该工程是否存在显著的障碍?
合法体系:
附加性:
清洁生产机制 篇3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预防的战略,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贸易模式、消费模式,以达到工业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发展。清洁生产的中心含义就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都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2 清洁生产理念要求制革企业自律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叫法,如“污染预防”、“源消减”、“废物减量化”、“废物最小化”、“清洁工艺”、“环境预估”和“预防战略”等。我国在已颁布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对清洁生产的定义则为: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企业是一个自利性的组织,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对如此的企业性质定位,几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结果就是如今环境的满目苍痍。在今天的环境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适当改变企业的这种定位,建立一种企业内部的自律机制。当然,这种改变是轻微的,有针对性的,是在不改变企业作为自利性组织这个根本性质基础上的改良。其次,清洁生产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提高产品寿命的有力保障。目前,制革企业生产成本仍偏高,而物耗高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可以从改善工艺条件水平、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提高物料及能源使用效能,同时减少原辅材料(特别是有毒有害原材料)用量,以达到节能、降耗、降成本升效益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企业清洁生产的运行机制尚不科学、不健全,许多企业在信息收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运行机制上存有生产措施不完备、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缺乏系统性分析。制革企业应根据实际,抓好以下三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1 清洁生产信息管理机制
清洁生产信息管理机制的实质是指清洁生产要注重信息采集的全面性、系统性,必须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企业产耗及环境情况进行准确深入的把握。
信息收集运行机制应注重系统性分析。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系统分析: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企业历史、企业地址、规模、组织机构、主要产品、近年来产量利税及企业规划等等;企业环境背景分析,包括所在地的地理、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等等;企业生产排污情况分析,包括能耗、物耗、废物产生部位、污染物的形态、形状、毒性和数量、排污和去向等等;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包括治理项目、方法、投资、评价、排污费、污染纠纷、人员健康情况、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排放要求等等;物料、能量的核算、分析和预测。
环境审计信息运行机制应注重系统性分析。必须要进行以下分析:绘制审计对象的工艺流程图,并对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功能作出详细说明;对各操作单元原材料、能量和水等项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测量,算出物料、能量的损失、污染物的产生量,绘制物料和能量的平衡图;对物料、能量平衡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分析物料和能量损失的影响因素,找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原因。可持续清洁生产。制定可持续清洁生产计划,研究与开发新的清洁生产技术,选拔确定新的清洁生产审计重点、目标。
2.2 清洁生产组织管理机制
清洁生产组织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分析是指对清洁生产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要素都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对全部主要影响因素都要找全搞准,不放过任何一个缺漏,这样才能进行正常清洁生产。具体包括:筹划和组织,设立专门的清洁生产和环保资金,计入生产成本;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使其职能成为比生产、营销、财务等部门更高档次的指导型部门,其主要职能为企业宏观战略发展和清洁生产提供咨询、建议和具体指导。比如设立负责清洁生产(环保)的副总裁、工作组等,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EMS),主动开展环境咨询与监测,所有工艺在实践前都要经环保专家评估,建立针对员工的清洁生产和环保行为规范;预告评估,确定审计重点,设置污染预防目标;评估,编制工艺流程图和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实行输入、输出物流的物料平衡测算,提出实施简易废物削减方案;备选方案的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通过技术评估、环境评估、经济评估、推荐可实施方案。最后是方案实施。
2.3 清洁生产战略管理机制
该分析主要是指清洁生产系统中各要素、各过程之间的关系及清洁生产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战略重点的突出处理。首先要坚持先进性战略。要从末端治理延至过程控制,对管理方法和方式、人员结构和素质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污染防治管理新体系。其次要坚持结合性战略。要将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等环境管理工具结合起来,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与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相结合,与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相结合。坚持完备性战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
3 制革企业自律机制在贯彻清洁生产理念上的不足
清洁生产要求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减少资源消耗,进行循环利用。但是企业是一个自利性的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很少会考虑其生产活动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现行的企业治理结构与贯彻清洁生产理念存在着诸多矛盾。
3.1 缺乏专项资金对企业环保设施进行改进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成立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切的资本都用于为企业创造利润。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刺激,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去改善排污设施,提高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准,更谈不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改进。只有等到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被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勒令改进或者因产品违反环境标准无法销售时才被迫采取措施予以治理和改善。可以说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持这样的态度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的恶性竞争,对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离清洁生产的理念背道而驰。
3.2 企业缺乏必要的节能压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按照经济学中“经济人”的观点,企业作为“经济人”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虽然从长远来看,清洁生产在给企业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就短期而言,清洁生产要求企业在改进生产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必然会影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减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效益。况且,清洁生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企业对清洁生产并不热衷。此外,我国资源价格低廉、环境问题外部不经济性等特点,使企业缺乏必要的节能压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4 清洁生产理念下制革企业自律机制的完善
虽然说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天经地义,但是如果对其行为不加节制,将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一方面,而企业内部的自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1 提留专项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改善
根据企业经营项目和经营规模,预留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作为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改善环保设施的专项资金。
在企业的运营阶段,提留一定比例的环境公积金。公司应当在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后,提取一定比例的环境公积金。如果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后已无剩余或剩余利润已不足提取环境公积金应当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后,按法定公益金与环境公益金的份额比例同时提取。环境公积金主要用于减少污染排放,实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改进以及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产品的回收等。不是说提取了环境公积金之后就不再需要其他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改善,而是说这些公积金只能用于环保设施的改善。
4.2 改革工艺和设备
生产工艺落后陈旧,造成原料的转化率和产品的产出率均较低,直观的表现就是消耗高、损耗大、废弃物多。这是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和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要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这样既淘汰了落后工艺,带动了产品升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又降低消耗,减少了污染,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资源持续利用是顺利发展工业的基本前提,在一般的工业产品中,原料费约占成本的70%,因此通过原料的综合利用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废料的产生和排放。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正确的鉴别,在此基础上,对原料中的每个组分都应建立物料平衡,列出目前和将来有用的组分,制订其转变成产品的方案。要实现原料的综合利用,应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开发,在宏观决策上,要从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考虑资源的合理投向,使资源的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
4.4 注重ISO14000标准和清洁生产的结合
ISO14000标准是企业做好环境保护的管理基础。清洁生产是作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二者共同的目标是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是环境方针下的一个具体目标(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不止一个),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一条主线,清洁生产解决的是企业存在的诸多环境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ISO14000标准解决的是基本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并且ISO14000标准不仅要求解决本企业的环境问题,还能通过市场的作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带动更多的企业共同参与。
4.5 进行必要的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一种采取其它措施之后的最后把关措施。这种企业内的末端治理,往往作为送往集中处理前的预处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目标不再是达标排放,而是只需处理到集中处理设施可以接纳的程度,如清浊分流、减量化处理(脱水、压缩、包装、焚烧)、预处理等。污染物的控制应以源头为主,末端治理对保护环境是不得已而为之。
参考文献
[1]孙大光,杨旭海.企业持续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J].江苏环境科技,2004,(2):46-48.
[2]田立江,李英杰,李多松.论企业持续清洁生产[J].污染防治技术,2003,(3):76-76.
[3]牟全君,金芳.我国清洁生产的运行激励机制[J].环境保护,2003,(2):12-14.
[4]张颖丽,胡国杰,李鸿雁.我国企业在实施绿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8):8-9.
解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篇4
人类进行工业革命以来, 大量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向大气层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造成气候系统发生显著变化。全球气温的升高使得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气候系统的紊乱则事使台风、洪水、干旱等大规模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全球社会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刻不容缓的事情。
《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协调气候变化工作的国际公约。它于2005年开始生效, 对除美国以外的主要工业国家设定了严格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强制义务。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内容之一, CDM允许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和开发减排项目 (例如: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效率提高或改进项目等) , 并取得由这些项目产生的CER。这些CER有助于发达国家和其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履行法定减排义务。同时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出售这些CER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并同时刺激可再生能源、能效循环利用, 能效提高的投资和技术引进。
中国政府于1998年签署并与2002年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是议定书中不承担减排义务的缔约国之一 (附件B国家) , 由此在中国境内开展的技能减排项目或活动可以被开发为CDM项目。
以下是一个简略的CDM项目开发流程:
CDM项目可以给项目业主带来什么收益?
项目业主投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 ;能源效率提高项目, 如果这些项目可以开发为CDM项目, 它不仅可以获得项目本身所产生的常规效益, 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出售CER的收入。
项目运行产生的减排量, 会以CER的形式出售给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 这些减排量按吨计价, 按照国家批准交易的最低限价8欧元/吨计算, 假设一个热点联产项目年供电1000万kwh, 估计年减排量可达10万吨, 出售一年的CER就可有80万欧元的收益。项目的减排收益是根据项目的活动水平 (发电量、节能量、产热值等) 和最终CER结果决定的。
CDM是如何开发的?
一个典型的CDM项目开发流程如下图所示:
a) 项目识别。根据项目基本信息, 判断项目是否能成为CDM项目。最重要的判别标准是一个项目是否有真实的、可测量的、额外的减排效果, 并且能带来与减缓气候变化相关的实际可测量的长期环境效益。为了确定项目是否具有额外性, 必须将潜在项目的排放量同一个合理的称之为基准线的参考情景的排放量相比较。CDM项目还必须有一个监测计划以收集准确的排放数据。项目业主可以选择应用已经获得CDM国际执行理事会 (EB) 批准的方法学 (包括基准线方法学及监测方法学) 或者开发新的方法学。目前获得EB批准的方法学有112个。项目应同时满足:项目本身已经得到国家或地方发改委的批准;项目尚未投产, 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已完成。
b) 项目设计。根据项目资料, 完成项目概念文件 (Project Idea Notes) 的编写。PIN的目的是向潜在的CERs (经核证的减排量) 买家或项目投资者, 书面介绍项目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使他们能够进行分析评价, 初步了解项目类型、项目规模、项目是否可以开发为合格的CDM项目、减排量大小等。通过一系列商务谈判, 最终与买家签订“购碳协议”。在该阶段, 项目业主须提供的资料包括项目批准文件、可行性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随后选择最擅长该项目类型的CDM专家, 选择适当方法学编写项目设计文件 (PDD) 。项目设计文件是项目获得项目东道国的CDM主管机构 (DNA) 批准, 通过指定经营实体 (DOE) 的审核及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 (EB) 登记注册的基础文件, 是三方关注的核心。项目设计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基准线的设定、项目减排额外性的论证、项目边界的合理界定、减排量的估算以及一套监测计划;同时还要求项目需要事先经项目所在地各相关方面的评估, 论证该项目符合并支持主办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优先领域, 并通过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
c) 国内报批。准备相关材料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申报时提供的主要材料:PDD、CDM项目申请函、CDM项目行政许可申请表、工程项目概况和筹资情况相关说明。发改委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参与CDM项目合作的资格
-CDM项目的PDD文件的技术质量
-可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价格
-资金和技术转让条件
-可持续发展效益
d) 审核认证及国际注册。所建议的项目活动要成为CDM项目所必须通过的第一项评估过程是合格性审定。这是一项由指定经营实体 (DOE) 根据项目设计文件对项目活动进行独立评估的过程。根据CDM的要求, 由项目参与者与指定经营实体签订合同。在合格性审定的过程中, 指定经营实体将审阅项目设计文件和其他支持文件, 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已经满足相关的特定要求, 包括参与各缔约方满足了参与资格要求;征求和汇总了当地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给予了适当考虑;项目活动的环境影响分析文件已经提交;项目活动将导致额外的人为温室气体的减排量;以及有关项目已经使用合适的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的报告。基于审定结果和从其他来源收到的意见, 指定经营实体将就是否确认该项目活动的合格性做出决定并将其决定通知项目参与者。如果所建议的项目活动被确认合格, 指定经营实体将向执行理事会 (EB) 申请登记。
e) 项目监测。在项目运行过程中, 根据监测方法学进行严格的监测, 避免不必要的CERs损失。
f) 减排核证。DOE作为减排核证的主体, 对项目进行周期性核证, 根据企业的监测计划和监测数据, 对项目进行减排核证, 证明企业减排监测的合法性。计算减排量, 并出具书面报告, 证明在一个周期内, 项目取得了经核查的减排量, 申请执行理事会签发CERs。
g) 签发CERs。EB作为CDM的国际主管机构, 审查减排核证报告, 签发与核证减排量相等的CERs。
对CDM项目总的要求和项目选择
一般来讲, CDM项目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a) 应符合项目所在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减缓温室效应;
-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增加就业;
b) 项目必须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c) 项目必须具备额外性
-资金的额外性 (克服投融资障碍等)
-技术额外性 (克服技术风险的等)
d) 应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
e) CERs的价格要合理
f) 项目设计文件要符合公约的规定
g) 项目方法学, 尤其是基准线的选取要选用恰当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如何适应国际潮流, 寻找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和现实的课题。CDM机制无疑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 提供了一个机会。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咨询机构应利用好这个机会, 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链接:常见CDM项目中英文缩写
AM:经批准的方法学
AMS:经批准的小型项目方法学
CDM:清洁发展机制
CER:经核证的减排量COP:参与方研讨会
DNA:指定的国家权力机构 (发改委)
DOE:指定的经营实体
EB:CDM执行理事会GHG:温室气体
PDD:项目设计文件
Party:项目参与方
PIN:项目信息表
OE:经营实体
PP:项目参与方
SoP:行政管理费用
清洁生产机制 篇5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 (CDM) ,排量交易,节能减排
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是《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一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温室气体减排进行合作的机制, 根据其安排, 《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开发建设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的项目 (CDM项目) , 协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获得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CERs) 以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清洁发展机制被誉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双赢机制,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逐渐被推广实施, 并推动形成了国际上活跃的CDM市场。中国政府对清洁发展机制也非常重视,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将积极推进在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之一。中国因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大、减排成本相对低而成为全球CDM市场最大卖家, 目前成功注册的CDM项目有140个, 对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大省, 面临着节能减排的较大压力, 在现已采取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的基础上, 有必要进一步借清洁发展机制谋求额外的资金和先进设备及技术的支持, 为建设绿色GDP大省创造更有利的形势。为此, 本文将着重分析CDM项目开发的条件、程序、浙江CDM项目开发现状及进一步开发的若干思考, 期望有益于浙江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CDM项目开发的条件和程序
1、CDM项目开发的条件
《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在其国内多被分摊到企业承担, 因此, 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 CDM项目开发具体由发达国家的企业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合作进行。在中国开发CDM项目须满足如下条件。
首先, 应满足《京都议定书》等国际规则确立的基本要求:第一, 合作双方分别属于《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和发展中国家缔约方, 并就项目分别获得各自政府批准。中国已核准《京都议定书》并确定国家发改委作为中国的CDM主管机构, 是合格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 因此, 对拟开发CDM项目的中国企业来说, 需关注两个层面:一是合作对方是否属于《京都议定书》项下合格的发达国家缔约方, 是否已就项目获得其本国主管机构的批准;二是应向国家发改委获得项目批准。第二, 项目可产生与减缓气候变化相关的实际的、可测量和长期的效益, 其温室气体减排量是任何“无此CDM项目”条件下产生的额外减排量。发达国家缔约方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限排的包括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化碳 (PFCs) 和六氟化硫 (SF6) 六种温室气体, 具有潜在减排效应的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的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的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工业节能项目;碳汇项目, 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第三, 项目有可供采用的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 (CDM方法学) 。CDM方法学是指导如何确定项目减排量计算基准、如何测算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排放量以及如何计算项目每年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一套规则, 由CDM执行理事会 (Executie Body, “EB”) 批准后方可采用。
其次, 应满足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等国内规则确立的具体要求:一是项目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 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中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重点领域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的项目为主。二是实施CDM项目活动不应使中国承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之外的任何新的义务。三是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CDM项目的资金, 应额外于现有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和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的资金义务。四是CDM项目活动应该促进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让。这种技术可以是我国没有的技术、或我国有但商业化程度较低、难以商业化或难以与常规技术竞争的技术。五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应是中国境内的中资或中资控股企业。因此, 纯外资或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及中外合作企业投资的项目不能作为合格的CDM项目。
2、CDM项目开发和项目核证减排量 (CER s) 交易的程序
通常而言, 中外双方企业合作进行CDM项目开发、注册直至成功进行CERs交易需经历如下十个阶段:一是项目识别。首先, 中外双方对项目进行甄别, 以确定是否合作将项目开发成CDM项目;同时, 双方可能商定具体开发方案和CER s交易的框架, 通常以减排量购买条款书 (Termsheet) 的形式固化。二是项目设计。项目确定后, 根据双方商定的开发方案, 委托开发商或由买方 (买方具有开发能力) 起草项目设计文件 (PDD) , 中方项目业主负责提供各类支持性文件, 配合其采集资料和进行相关调研。三是项目批准。中方向国家发改委申报, 报批时须提交项目设计文件、企业资质状况证明、工程项目概况、筹资情况相关说明和Termsheet等文件。国外合作方负责向其本国国家主管机构获得批准。双方往往在Termsheet或减排量购买协议 (Emission Reduction Purchase Agreement, “ERPA”) 中将获得上述批准作为开始实质性履行义务的前提条件。四是项目审定。项目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函后, 根据双方商定的开发方案, 委托指定经营实体 (DOE) 负责对项目进行审定 (Validation) , 指定经营实体需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并获得CDM执行理事会授权。指定经营实体根据CDM执行理事会的要求审核认证及评价项目活动。五是ERPA签署。ERPA是项目双方进行减排量交易的基本协议, 通常在项目审定前后双方即开展ERPA的谈判和签署工作, 对项目注册、项目开发成本、减排量购买的基本条件及双方相关权利义务进行约定。六是项目注册。指定经营实体审定认可项目后, 以审定报告的形式向EB提出注册申请。审定报告中包含项目设计文件、东道国的书面批准、以及对公众意见的处理情况等。CDM执行理事会在收到注册请求之日起八周内, 如没有参与项目的一个缔约方或EB至少三名成员提出重新审查的要求, 则项目自动通过注册。七是项目监测。在项目获得注册后, 中方项目业主需对项目的排放进行监测, 并将监测结果向负责核查与核证项目减排量的指定经营实体报告, 监测活动须严格按注册的项目设计文件中的监测计划进行。八是项目减排量核实核证。为计算出CDM项目的减排量, 需由一个指定经营实体负责对项目进行核查, 根据核查和项目监测报告, 核算出项目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并提出项目核实报告, 报送给EB。核查周期可根据项目减排量由双方商定 (按年或几个月) 。九是CERs签发。指定经营实体提交给CDM执行理事会的核证报告, 实质上就是申请CDM执行理事会签发与核查减排量相等的CERs。如在CDM执行理事会收到签发请求后, 如没有参与项目的一个缔约方或执行理事会的至少3个成员提出对CERs签发申请进行审查, EB应该在15天内批准签发该项目的CER。十是CERs交易。CERs的交易方式一般为直接销售给外方, 外方按ERPA支付款项给中方项目业主, ER PA也可以约定由外方为项目提供直接投资或贷款而对应获得CERs, 或以设备、技术交换CERs。
二、浙江CDM项目开发现状及进一步利用CDM的若干思考
1、浙江CDM项目开发现状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CDM市场, 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纷纷来中国寻找CDM项目合作, 在此背景下, 浙江企业也获得了不少商机, 所开发的CDM项目的数量和在全国比例如表1所示:
浙江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主要包括电石渣替代石灰石项目、分解温室气体HFC-23的化工项目、水电项目、钢铁厂余压发电、余热发电项目、风电项目, 目前注册成功的主要是化工项目和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其中获得CERs签发的项目暂只有化工项目, 随着联合国注册手续的推进和各项目的建成投产, 浙江CDM项目的效益将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CDM项目, 该公司是中国率先实施CDM的氟化工企业和上市公司, 并且是中国唯一一家有两个CDM项目 (分解温室气体HFC-23) 的公司:第一个项目于2006年3月注册成功,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减排量交易, 预计向日本JMD温室气体减排株式会社转让不超过4000万吨的减排量, 每吨价格不低于6.5美元, 估计公司可获得7.4亿元人民币的减排收入, 该项目中还安装了一套从日本引进的过热蒸汽分解装置, 应用了日本最新技术;第二个项目于2007年4月注册成功, 向英国气候变化资本有限公司转让总量不超过3500万吨的减排量, 每吨价格不低于9欧元, 估计公司可获得11.24亿元人民币的减排收入;即两次交易总额合计可超过50亿元人民币, 公司可获得18.64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减排收入。目前公司获得签发的CERs已达5794204吨, 开始实际的交易。
从CDM机制设计的目的和目前运作的实例可见, CDM项目开发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还可促进企业引进有利于环保或节能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同时获得促进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节能增效的环境效益。因此, 企业应重视CDM商机, 以获取上述多重效益。
2、关于浙江进一步利用CDM的若干思考
目前发达国家正处在积极开发中国CDM市场的高峰时期, 因此, 浙江应加紧抓住CDM项目开发时机。为进一步利用CDM, 首先应结合《京都议定书》和相关公约树立两个重要的认识。
(1) CDM机制目前意味着商机, 长远来看则意味着挑战和压力, 有必要从应对长远挑战和压力的角度抓住现有商机。CDM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现有目标的确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具有减排效应的项目, 因此带来商机, 但对企业来说, 如果只看作是商机, 则可能以短视目光审视其重要性。从长远来看, 我国也将可能承担减排义务, 最终需由企业承担, 因此, 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率的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 事实上, 在国家现有环保和节能减排政策形势下, 企业已面临这方面压力, 如不及早应对和解决, 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问题。
(2) CDM项目开发和交易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 需积极、妥善地处理项目开发和交易的各个环节。CDM在中国的应用还处于初期, 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天上掉馅饼”, 反映了人们对其风险尚无清晰认识。尽管CDM可带来多重效益, 但出于其本身的运作、项目的建设运营以及与外方的合作, 也可能涉及多方面的风险, 如因信息和专业能力不对称导致合同安排不利的风险, 因项目开发过程中配合问题出现注册不成功的风险, 因项目本身建设运营问题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风险, 等等。因此, 需要慎重对待, 从各环节把握、控制和防范风险。
清洁发展机制的运行与发展 篇6
附件1缔约方包括: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英国、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摩纳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美国及欧盟。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获得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成员国的正式批准;
2.有利于促进项目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
3.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产生确实的、长期的、可测量的效益, 其产生的减排量必须具备“额外性”。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参与成员国必须满足几项基本要求:
1. 自愿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2. 建立国家级的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
3.批准《京都议定书》。
参与项目的工业化国家还需要符合以下规定:
1.完成《京都议定书》第3条规定的减排分配额度;
2. 建立国家级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体系;
3. 成立国家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注册机构;
4. 建立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账户管理系统;
5.提交年度数据报告。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2.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
3.可再生能源;
4. 替代燃料;
5. 农业 (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 ;
6. 工业生产过程 (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 ;
7. 碳汇项目。
附件1缔约方禁止利用核能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达到其减排目标。在2008~2012年, 即第一个承诺期内, 碳汇项目只允许实施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且用于抵减分配排放额度、来自碳汇项目的“经核证的减排量”不得超出其基准排放量的1%。申请碳汇项目还需要制定并提供更详尽的指南以确保其对环境的友好性。
小规模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为了保证小规模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马拉喀什协定》为小规模项目的实施简化了资格审核标准, 并建立了一条快速审核通道。小规模项目主要包括:1 5 兆瓦以上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在供应方或需求方年节能1 5 吉瓦时以上的能效项目、年度排放量低于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且具有减排效果的其他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负责为小规模项目的快速通道制定执行方式和工作程序, 在2002年10月在新德里召开的第八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员国大会 (COP8) 上提交并正式生效。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投融资
为保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顺利实施, 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购买机构, 这些机构大多是通过政府基金或私人基金进行运作。世界银行的雏形碳基金 (PCF) 是全球第一个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行运作的基金。随后, 世行及其他机构相继成立了更多专门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基金, 统称为碳基金。
但是, 发达国家禁止挪用官方发展援助资金用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运作资金必须来自官方发展援助之外。此外,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减排量”还将征收2%的收益税用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管理, 建立新的“适应基金”用来帮助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为了引导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公正地分布, 最不发达国家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免予征收这部分税费。
审核通过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列表
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篇7
1 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现状
世界银行调查估计, 中国经核定减排量的潜力有211MtCO2e, 占有世界碳减排量市场份额的l1%。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于2005年10月12日发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对CDM项目许可条件、管理和实施机构、实施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是目前开展CDM项目的指导性文件。
我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第一个CDM示范项目, 截止到2009年5月, 国内已经有2023个项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 545个项目获得联合国注册, 注册项目减排总量已达到1.842亿吨CO2e, 已签发减排量的项目数达到116个, 签发总量共计1.269亿吨CO2e, 占联合国EB全部签发量2.8598亿吨CO2e的44.36%, 位居全球第一。河北省开展CDM工作已有近五年的时间, 目前, 全省已有68个项目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批, 其中20个项目已经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 (EB) 成功注册。
分析国内已注册CDM项目, 其中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减排量比例占到了9.97%,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减排量占到了24.5%, 燃料替代、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减排量占到了15.21%, 已注册项目中有一半的项目减排量直接或间接的起到替代或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的作用, C D M项目与节能减排虽然定位不同、所依据的规则也有区别, 但是二者在实现路径上以及所达到的效果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2 清洁发展机制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
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除利用好国内已有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 还需借助市场机制和国际合作等外生力量发挥更大作用。C D M作为一种市场手段, 不仅要实施成本低, 能够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能便利获得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通过国内近几年的实践, CDM项目的实施对节能减排已经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1 清洁发展机制与节能减排体现了高度一致
清洁发展机制与节能减排对象在机理上具有协同效应, 温室气体减排领域与大气污染物减排领域有高度重合的部分, 可以实现协同控制。CDM项目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同时, 也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在我国已注册的545个项目中, 能效、新能源和能源替代项目达到501个, 占到了总注册项目数的91.92%, 减排量占总注册项目减排量的50%, 这些恰恰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 可以明确反映出CDM项目直接或间接推动了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 二者所作用的对象和实现的效果是高度一致的。
2.2 CDM收益为节能减排补充了大量资金
2007年8月, 财政部、发改委联合颁布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 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截至2007年底, 中央财政安排235亿元用于节能减排, 主要用于十大节能工程、中西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转移支付等。为大力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2008年财政部又安排了270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我国目前已注册CDM项目545项, 每年温室气体减排量是1.8亿吨CO2e, CDM目前每年可为企业回笼12~14亿美元, 相当于每年增加了3 0%的节能减排资金, 使企业内部收益率大幅增加。
2.3 CDM为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引进开拓了渠道
C D M的核心内容是发达国家出资和先进技术设备, 在发展中国家共同实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减排项目, 由此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 帮助其实现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通过参与CDM项目合作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从而可以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通过参与CDM项目国际合作实施, 拓宽了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渠道, C D M项目为中国相关新技术的开发和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供了有益帮助, 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 C D M项目为风电技术的大量应用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市场;通过做CDM项目, 中国的干熄焦技术得以大量扩展。
3 河北省节能减排现状
河北省是全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重要省份之一, 2005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 煤炭高达89.9%, 比国外平均水平 (27.8%) 高62.1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能源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结构的制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障碍,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3.1 河北省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现状
在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 河北省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和沼气利用等起步较早, 并且近几年发展较快。截止到2005年底, 全省农村沼气用户已达151.9万户, 大中型沼气工程125处;建成秸秆气化站40处, 供气量为2038.8万立方米, 年消耗秸秆22493.4万吨;开发利用地热井点136处, 种植、养殖利用面积分别为135.1公顷和114.5公顷。垃圾发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04.9万平方米。全省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已经达到559.8万吨标准煤,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 相当于减排1246.6万吨二氧化碳。
3.2 工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水平面临挑战
河北省工业结构偏重, 重化工业特征突出。2005年全省第二产业比重为51.8%, 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3%, 低于全国6.6个百分点。从进入统计系统工业来看, 电力、钢铁、石化、建材、煤炭、化工等行业能耗比重大, 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进入统计系统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9.7%, 而完成增加值仅占进入统计系统工业的53.6%;万元增加值能耗为7.2吨标准煤, 比进入统计系统工业高71.8%。河北省整体技术装备还相对落后。重点耗能行业落后生产能力仍占一定比重, 如建材行业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仅占30%, 而质量不稳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立窑水泥约占70%;通用耗能设备效率较低, 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7~22个百分点, 风机、水泵平均运行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高的问题仍很严重。
4 河北省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重点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4.1 能源生产和转换领域
截至2007年底, 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为3021万千瓦, 火电 (以煤电为主) 装机容量为2886万千瓦, 占到总装机容量的96.5%。在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生产领域, 重点要加快火力发电技术进步, 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 全省电力行业中有43家发、供电企业签订了节能责任状, 成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单位。2007年全省已完成年关停小火电机组20台的任务, 合计125.3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预计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4 2 8.7万千瓦,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13万吨。风力发电厂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借助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援助资金, 风电项目进入了良性循环, 在全省注册成功的20个CDM项目中有14个就是风电项目。2010年实现全省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到300万千瓦, 估算可有34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空间。
4.2 煤层气、生物质能源和核电领域
煤层气回收利用技术具有双重减排效果, 除可替代其他发电方式减排CO2外, 还能消除或减少煤层气抽放排入大气所产生的甲烷排放。河北省从2 0 0 6到2 0 1 2年七年间煤层气的利用总量预计为25630万立方米, 这些煤层气蕴含能量约127.8万兆瓦时, 如果有效利用煤层气进行发电,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为125.8万吨。积极推进以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能源林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生物质能源发展, 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00万吨, 甲烷排放1 3.4万吨, 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8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4.3 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开发利用领域
可在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供热水工程, 开展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发展地热采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 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技术。这些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 是节能减排和清洁发展机制的重点项目。
4.4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河北省明确了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 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通过确保这些工程实施的进度和效果, 就能尽快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节能效果将十分明显, 预计“十一五”期间可实现节能5600万吨标准煤, 相当于减排约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5 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1) 要加大宣传力度, 推动观念转变。当前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视, 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障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而清洁发展机制恰恰可以提供引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获取减排量交易和碳汇交易收益的机会, 成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一些企业对CDM了解还不够深入, 应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培训、宣传清洁发展机制的作用, 让更多的企业、机构了解CDM这一双赢机制, 鼓励更多企业去参与开发CDM项目,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和深化。
(2) 要加强能源战略规划研究与制定, 提高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制定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 重点开发和推广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输配电和电网安全技术, 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减缓由能源生产和转换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有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和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投资、政府特许等措施, 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 通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 降低一次能源的使用率。
(3) 要强化节能政策措施的落实。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 依法淘汰落后的用能产品和设备, 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高耗能行业、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等用能情况监督。推进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 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 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骰�
清洁生产机制 篇8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双赢机制
记者: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 清洁发展机制起了哪些作用?
谢飞:《京都议定书》生效后, 我认为, 有两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发达国
家限时、限量地减排温室气体有了法律上的约束;另一方面是制定了一些灵活履约的机制, 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共同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只规定了发达国家需要减排温室气体, 但是没有提出数量和时限的目标, 即发达国家应达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什么时间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京都议定书》就对其附件一国家 (主要是发达国家) 的减排义务进行了限时限量的规定。这个规定出台后, 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就有了法律上的硬约束力。一旦哪个国家没有完成《京都议定书》设定的目标, 那么, 这个国家就违反国际公约了。所以, 《京都议定书》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进一步细化。
当然, 在《京都议定书》形成的过程中还是经过了激烈的讨价还价。发达国家提出, 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比于其他国家, 减排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很高。为了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应允许他们采取一些灵活的履约方式。为此, 《京都议定书》制定了3种灵活履约的机制:第一, 联合履约机制 (Joint Implementation, JI) , 一般是比较发达的发达国家和一些正在经济转型的不太发达的发达国家, 即西欧国家和进行经济转型的东欧国家之间, 通过联合开展项目, 对项目中的减排量进行交易, 以此抵消比较发达的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第二, 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 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项目层面的合作;第三, 排放交易机制 (Emissions Trading, ET) , 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就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交易。可见, 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的就是清洁发展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已被公认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个双赢的机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 发展中国家还是低不少, 特别是从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来讲,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便宜很多。通过清洁发展机制, 一方面, 发达国家可以得到低成本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而发展中国家从中可以获取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 实现了共赢。
我个人认为, 清洁发展机制对于发达国家带动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很有帮助的。客观上讲, 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还是发展, 消除贫困。今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 全球再次聚焦可持续发展问题。会上, 发展中国家提出强烈的诉求, 首先要解决贫困问题, 解决发展问题。所以, 虽然气候变化问题长期而言很重要, 但是近期而言, 它还未能真正列入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中。虽然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 但是这种影响是渐进式的, 而且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其他问题, 诸如贫困、饥饿、卫生、教育、饮用水甚至种族冲突问题而言, 气候变化问题还是次要的。而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这种方式, 则可以带动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帮助发展中国家逐渐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能力和应对能力, 并采取行动。
记者:清洁发展机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从全球看, 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处于怎样的地位?
谢飞:《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获得通过, 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 而国际上, 包括我国在
内,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和交易早在2005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不过,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前, 我国开发和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不多, 获得大规模发展还是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
清洁机制发展项目开发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 项目双方须获得各自所在国家政府的同意。在我国, 企业形成项目建议书后, 要报国家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准以后, 才能向联合国申请注册, 注册成功后项目方可实施。实施一段时间以后, 企业可以申请联合国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项目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审查。认证机构根据对某一时间内该项目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核查、评估结果, 写出核查报告递交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审批。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对这份报告进行审定, 如果没有问题, 就会正式签发这个项目在这段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这签发的减排量叫做核证减排量, 简称CER, 可以用于碳交易。
我国政府对发展清洁发展机制非常重视, 早在2004年6月30日就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暂行) 》, 该办法出台后, 使我国想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和项目投资人明确了在中国怎么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申请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是如何被管理的等等。与此同时, 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对清洁发展机制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尤其是培训成效显著, 教会了一批国内咨询机构和项目企业如何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 在2005年10月12日, 国家发改委基于原来的暂行管理办法, 又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更加明确地指出, 在我国, 哪类项目是鼓励开发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其许可条件是什么, 由哪些部门来审批, 审批程序有哪些, 规范性的工作文件有哪些等。这个时间对应《京都议定书》生效8个月。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颁布后, 我国出现了很多企业申请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同时, 国外的投资者也很活跃, 包括国外的政府机构、国际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等。一方面, 投资者认为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有很大的市场, 我国的项目资源很丰富, 项目质量好, 另一方面, 我们的企业也愿意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开展国际合作, 在提高能效利用、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项目上获得一些融资, 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以后, 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早期, 在联合国清洁项目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印度, 而这些项目预计产生的减排量最多的也是印度。到了2008年以后, 我国企业积极参与, 注册项目数和项目规模很快就全面超过印度, 在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
碳市场继续存在, CDM不会消失
记者: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清洁发展机制 (CDM) 也已经建立了7年, 一路上起起伏伏, 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谢飞:我认为, 清洁发展机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起步阶段 (2005~2007
年) ,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 (2008~2012年) 开始之前, 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 项目开发得少;其次是快速发展期 (2008~2011年6月) ,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开始以后的2008年到2011年6月, 是其快速发展阶段;最后是低谷期 (2011年7月至今) , 从2011年7月开始, 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 全球经济低迷, 全球碳价随之一路下跌, 核证减排量 (CERs) 二级市场价格从鼎盛期的每吨20~25欧元, 跌至目前的3~5欧元。
在第二阶段, 清洁发展机制发展得非常好, 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大规模地开发项目。特别是我国, 因为国家大, 产业结构比较全面, 政府又一直鼓励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有很好的政策环境, 没有政策障碍, 同时, 国外又有很多清洁发展机制投资者进入我国, 和我国企业一同开发项目。那时有很多项目都是由买家来承担前期开发费用,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我国企业的资金压力, 降低了投资风险。虽然在这个阶段后期, 遭遇全球金融危机, 对一些企业有一定影响, 但全球碳市场形势尚好, 对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影响不是很大。
目前, 由于欧洲受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 企业生产活动减少, 碳排放量也相应减少, 其自身的碳排放配额已经够用, 而欧盟又是全球碳市场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最大买家, 购买碳减排量的需求减少。同时,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又面临2012年到期, 而气候变化谈判仍进展缓慢, 2012年后将会是怎样的情势还不明朗, 虽然坎昆会议表示不能让《京都议定书》出现空档, 但是德班会议说允许多种市场机制的存在, 会不会出现新的机制取代情洁发展机制, 或者是清洁发展机制和其他机制并存, 都没有完全确定, 即《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间会不会还有CDM尚有不确定因素。这些都导致了全球碳价目前跌到历史的低谷。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 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到期, 2013年, 《京都议定书》能否延续还未知, 虽然碳交易市场不会消失, 但是, 清洁发展机制的前景会是怎样的?
谢飞: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的一个灵活履约机制, 而《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
期到2012年底就到期了, 2012年以后的清洁发展机制存在与否目前还不明朗。但是, 我认为碳市场还将继续存在。因为清洁发展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个有效的工具, 已被公认为是通过市场手段来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费用有效性最好的方式, 特别是能够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没有这个机制, 那么发展中国家参加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热情将比现在有所下降。当然, 要解决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还需要更多、更好的工具出现。
关于清洁发展机制在2012年以后会如何发展的问题, 首先, 我希望气候变化谈判能够尽快达成一个国际协议, 不要让《京都议定书》中间断档。这样, 清洁发展机制还会继续运行。其次, 清洁发展机制是人类通过实践已经获得的一笔宝贵财富, 要珍惜它。虽然清洁发展机制的正式运行是从2005年开始的, 但它的理念最早是源于美国实施了数十年的污染物排放权交易, 并在上世纪90年代在英国应用于温室气体减排和英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在联合国的领导下, 经过了全球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 才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形成清洁发展机制今天的市场和规模。因此, 清洁发展机制还是应该被继承下来。
我认为, 2012年以后碳交易市场还将存在, 只是2012年以后, 新的碳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每个国家会从这个市场分得多大的蛋糕, 不确定因素较大。我希望, 2012年以后, 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的碳交易, 无论是不是还叫做清洁发展机制, 或者取其他名称, 清洁发展机制的核心内容最好还是不要做太大变动。人们可以对其进行完善, 例如改进其程序冗长、规则复杂等问题, 但不要彻底推翻, 因为:首先, 新的东西就一定比旧的东西好吗?新的机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第二, 不要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仅以我国为例。我国政府已批准了4, 200多个项目, 已有2, 100多个项目在联合国注册 (目前世界上已注册了4, 300多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 而开始拿到核证减排量交易资金的仅有847个项目。可以看到, 还有众多的投资者还没有拿到他们的投资回报。我们应该尊重投资者在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投资和贡献, 给予市场信心。
记者:目前, 我们通过清洁发展机制来出售我们的减排量, 未来我们是否会出现自己的减排量不足甚至要到国际上购买的情况?
谢飞:在2005~2006年间, 曾有过我国要不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的讨论。有人担心, 如果
参与, 会不会把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这种资源廉价出售, 在未来某天我国也要承担温室气体减排量义务的时候, 我们就没有优质廉价的资源了, 我们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实现减排义务, 或者花费更高的代价到国际上购买减排量来抵消我国的减排义务。
对此, 我是这样看的。这种担忧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不要忘记, 清洁发展机制是一个人为的市场, 所谓人为的市场, 就是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人为地制定, 而且受政治影响非常大。既然是人为的, 那么可能今天值钱的东西, 明天改变游戏规则以后就会变得一钱不值。从这几年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的确如此。
举个典型的例子。在一种氟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一种温室效应很高的副产品气体——三氟甲烷 (HFC23) 。销毁这一气体曾被认为是最典型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其方法学也是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方法学 (AM0001) 。但是, 待这类项目被开发、实施以后, 有人认为它们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太大, 而减排成本较低, 迫使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收紧对这类项目的有关审批程序, 调整其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核算方法。在2011年1月, 欧盟颁布指令, 宣布从2013年4月30日开始, 禁止这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 ETS) , 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购买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减排量的最大买家, 并且在欧盟的影响下, 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碳市场也纷纷效仿, 那么, 以后这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能卖给谁?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碳交易市场是一个人为的市场, 人为的市场规则一旦发生变化, 其市场和价值会发生很大变化, 而其市场规则背后又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
因此, 我并不认为我国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是贱卖了国家资源, 恰恰相反, 他们是抓住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机遇, 参与到国际合作中, 获得了资金和技术, 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记者:清洁发展机制主要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实现低碳转型, 有哪些作用?
谢飞:清洁发展机制对支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对我国而言,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获得资金收入是次要的, 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传播了一种理念, 即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到2012年7月10日,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共签发了我们国家847个项目的2052笔核证减排量, 累计签发的核证减排量是5.7546亿吨, 占联合国签发总量的59.9%。按这些核证减排量都交易出去了计算, 4年来, 可为我国带来的碳交易总收入约为45亿美元, 合计每年不到12亿美元。但是, 我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 以及企业自身, 每年在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投入都有上千亿元。所以, 在我国自己的投入面前,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的碳交易获得的资金收入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 我个人认为, 清洁发展机制帮助引入了一种理念, 即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而市场化手段是解决温室气体减排的费用有效性最好的方法, 这是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实际运作中得到的公认的结果。
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角度来讲, 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 来自国际的减排压力很大。从我国自身发展来讲,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节能减排,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以, 无论从缓解国际减排压力还是为了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出发, 我国都必须采取行动。但是, 这些行动所需要的资金不可能全部依靠政府的投入, 需要利用市场的手段, 把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一起调动起来, 包括政府、银行、私企甚至一些公益组织。
虽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能源效率, 开发风电、太阳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改善环境质量。这些与我国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社会等目标都是吻合的。
通过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很多企业认识到:第一, 应对气候变化这件事情很重要;第二, 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环保问题;第三, 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并不都是纯粹的投入, 也可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通过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也为未来我国建立自己的碳市场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 政府部门拥有了一批了解碳市场的管理者;培养了一批对碳交易流程、要求都非常熟悉的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我国拥有了4家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认可的、自己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等等。
记者:您认为,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
谢飞:目前, 我国仍存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联合国注册率低、大量注册成功项目尚无核证
减排量获得签发、项目在各省市分布不均衡、项目类型不够丰富等问题, 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 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管理力度, 把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入口关, 维护我国项目在国际上的声誉。同时, 要加大对咨询公司的培养和管理力度。目前, 我国还没有对该行业的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准入门槛, 难以保证咨询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质量。另外, 还要加大对国内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培养, 以弥补本土认证机构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同时, 还要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有关清洁发展机制的帮助, 使更多企业认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这一有益的工具, 参与我国节能减排活动。
第二, 结合全国各地情况, 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能更好地发展。对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较少的省份, 如海南、青海等, 应重点进行能力建设, 宣传清洁发展机制的有关概念, 并引导其向周边省份学习, 帮助其项目开发和实施。对于国家批准项目数量较多, 但注册项目数及核证减排量签发较少的省份, 如黑龙江、河南等, 应该帮助他们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力。同时, 还应探索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与国内碳市场发展相结合的途径。
第三, 扩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类型。目前, 我国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类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以上, 其他类型项目数量有限。我国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最大的领域是能效提高类活动, 这类活动有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潜力。
第四, 针对欧盟决定在2013年开始禁用由三氟甲烷分解和己二酸类氧化亚氮分解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 应考虑我国这两类项目的出路问题, 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国际合作方面, 可通过开展南南合作, 将我国经验传授给其他发展中国家, 帮助他们提高开展清洁发展机制活动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赢得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缓解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压力, 同时还有利于清洁发展机制在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 鉴于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应密切跟踪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最新进展, 及时判断后京都议定书时期清洁发展机制和可能出现的新碳交易机制的动向, 着手考虑我国处于不同阶段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出路问题。
首个发展中国家专项应对气候变化基金
记者: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这种模式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我国独创?
谢飞:我国政府在制定《清洁发展机制运行管理办法》的时候认为:温室气体减排量是一个
公共资源, 归政府所有。企业在出售这一公共资源时获得的收入, 应该归企业和国家共同所有, 应该按照一定比例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分配。所以, 在《清洁发展机制运行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其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按照不同的比例, 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国家对占项目数量绝大多数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能效提高、废弃资源利用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仅收取转让收入的2%, 对少数工业废气类项目收取转让收入的10%或30%或65%不等。
那么, 国家收取的这笔收入存放在什么地方、作何用途呢?国家收取的这笔资金存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2006年8月, 国务院专门批准建立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其管理中心。2007年11月, 基金及其管理中心正式挂牌。基金管理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负责收取属于国家部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该基金的宗旨是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基金的使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以赠款方式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能力提高、宣传培训、国际合作等活动;二是以有偿使用方式支持有利于产生应对气候变化效益的产业活动, 包括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活动。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创新融资机制, 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为什么呢?因为《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是一个项目层面的合作机制, 碳交易生产的资金完全是卖方企业和买方之间流动, 发展中国家政府得不到任何收入。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发展还是首要任务,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易得到及时、足够的资金支持。我国通过设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使得国家在清洁发展机制下也可获得一笔收入, 专门用于支持新出现的、亟需解决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最近,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亚太地区做了一个国家气候融资的研究课题, 研究发展中国家怎样建立国家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基金,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即是被选中调研的7个相关基金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研究报告中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认为这是气候融资的一种创新模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也高度赞扬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政府还专程拜访基金取经。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获得通过, 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 而国际上, 包括我国在内,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和交易早在2005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又面临2012年到期, 而气候变化谈判仍进展缓慢, 2012年后将会是怎样的情势还不明朗。
清洁发展机制是一个人为的市场, 所谓人为的市场, 就是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人为地制定, 而且受政治影响非常大。
清洁发展机制帮助引入了一种理念, 即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而市场化手段是解决温室气体减排的费用有效性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