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2024-05-15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精选12篇)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1

一、前言

爱迪生发明电灯, 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 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倡“行动的教育”, “手脑并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做是学的中心, 也是教的中心”, 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加强学生动手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于英语作文教学中, 既是要倡导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老师只是引导者, 作文教学同样如此。从写作提纲, 到写作内容, 再到自我拓展, 最后到修改作文, 纠正错误, 都应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只能从旁稍作指导, 为他们的写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 英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只需在学生自我批改的基础上, 给他们的作文作二次批改即可。今天本人主要在此粗浅地探讨一下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自主地纠正自己作文中的各类错误。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

经过多年的初三英语教学实践与摸索, 本人感到有一种方法比较切实可行, 那就是纠正学生作文错误的方式应该以学生个体为中心来进行, 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并改正。具体方法探讨如下:

1. 自我纠正

这是学生最直观面对自己错误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第一次写出初稿后, 老师可以ppt投影, 告诉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如结构错误, 语法错误, 拼写错误, 标点错误等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 根据老师所给错误类型, 去寻找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整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字典或参考书籍, 不明白的时候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 老师穿越与整个教室, 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从旁指导, 但是只指导, 不代替学生去改正错误。通过这种方式, 充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体现了学生的个体主导性, 也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评价能力。

2. 交换互改

这是以自我纠正为基础的另一种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印象更深刻。学生通常不易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 但是却对别人的错误却很敏感, 哪怕是极为微小的不足。学生写完初稿后, 老师让学生交换初稿, 两人为一组, 花大约十分钟的时间, 用红色的笔将对方作文中的错误圈出来, 并改正。同样, 老师以ppt形式, 将错误种类呈现出来, 让学生参考。整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互相探讨, 查阅字典或参考书。而老师, 巡视整个教室, 对学生的批改从旁指导, 及时帮助。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更培养了学生互相评价和互相欣赏的能力。

3. 小组互批

这种评价方式是以上面两种评价方式为基层的。学生完成初稿后, 老师将学生分成四人或五人一小组, 所有组员同时批改一位组员的初稿, 一起共同找出文中所犯的错误。寻找错误的过程中, 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相应做出提问, 如“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句子你这么写可行吗?”等等。整个过程中, 老师从旁指导, 及时回答学生问题, 鼓励学生多讨论, 商定修改意见, 让组员在批改的文章下面, 简略写上小组评语。这种小组合作方式, 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又体现了支持与尊重的原则。

4. 整体批改

学生完成初稿后, 挑选错误较多的一篇作文, 实物投影出来, 让全班集体批阅, 此种方式称为整体评价。让全班同学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文中错误, 并作出改正。相对应的, 再找一篇特别优秀的作文, 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然后两篇文章对比, 让学生总结, 自己平时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这种方式不用让学生知道所展示的文章具体是谁的, 他们便不会有心理负担, 能更清楚地找出错误, 发现长处。

5. 二次批改

所有的以上四种作文评价方式, 改正错误方式,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为中心, 其优点是: (1)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改正的能力; (2) 所有方式, 每个学生都全程参与, 主动、积极、愉快地完成所有任务; (3) 增加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也增进师生感情; (4) 切实, 优有效地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也使得教学更有实际的效果。当然, 所有的四种方式, 老师必须有二次批改的过程。自我评价, 加上老师的二次批改, 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 在以后的写作中才会有的放矢, 切实有效地避免错误。这种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主动评价方式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探讨与解决的能力, 教学效果远比老师自己批改所有作文要好的多。

三、错误中习得

汉德里克森曾得出结论:“假如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妨碍了交流, 影响了学习的目的语, 而且这些错误经常出现的话, 改正错误确实会让学习者在语言的熟练程度上有所进步。” (TakaYoshi Maskino, 1993) (2) 。根据错误理论分析, 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可避免, 也并不可怕, 关键是要及时, 正确地面对及纠正。自古以来, 人类学习经验往往是从错误中习得, 然后再迈向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允许学生在作文中犯错误, 并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让他们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学习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好方法。但是针对一些典型错误, 或文化差异引起的错误, 老师需要加以课堂讲评, 及时纠正, 巩固。

四、文化差异的纠正

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 无意识地套用母语的惯性思维, 短语搭配, 句子结构, 词法和句法都容易犯错误。这类错误仅靠老师评价, 学生互评, 自我评价都无法立刻纠正。最佳的方法应该是提醒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源, 来提高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如, 多看英文原版电影, 英文原版小说, 英文报纸杂志等。通过这些方式, 能更多地了解到第二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从而缩小和母语之间文化背景的差距, 及时纠正自己写作中的错误。

五、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上, 还应该让文章更具吸引力。 (1) 巧用连接词过渡, 尤其是一些表示从属关系的连接词, 如who, which, that, because, since, although, after, as, before, when, whenever, if, unless, as if等, 不仅能够丰富句型, 而且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更清楚, 意义更连贯。 (2) 长短句交叉, 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长句, 因为使用的定语、状语较多, 限制了概念的外延, 增大了概念的内涵, 所以比较精确、严密, 但使用起来不够活泼简便。短句, 由于字数少, 直截了当, 一般比较简洁、明快有力, 但不利于表达复杂的语义内容。在具体语言活动中, 最好长短句交替使用。这既体现了节奏上的要求, 也是意义上的需要。 (3) 使用倒装句, 英语的基本句型是S+V+O, 如果偶尔打破常规, 改变某一成分的位置, 不仅可以丰富句型, 而且能强调、突出被倒装的部分, 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小结

以学生个体为中心, 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自我评价, 自我改正是老师的职责。部分老师认为, 不给学生圈出并修改每处错误, 学生会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久而久之形成固定习惯错误。但是, 当我们放手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是孤立的, 有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是个完整的学习和评价, 改正过程。学生积极参与, 师生交流贯穿全过程。学生能从自我犯错, 自我改正中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 并且从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Henri Holec (1980:31) 也认为:“教学习者学, 也就是让他有能力来实施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步骤, 是保证学得有效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国难与教育[A].陶行知全集 (第3卷) [M].1991.501.

[2]Taka Yoshi, Makino.Learner self correction in EFL written composition.ELT Journal, 1993, (47) :337-341.

[3]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81.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2

平小

何琴

大家知道: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学生对写作的结果的再思考、再认识,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师应十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所以教师不仅应针对习作教学目标,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对学生的习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出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还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活动化的习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习作。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望,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在实践中我的具体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明确评改的标准:(1)书写是工整还是潦草。(2)选材是紧贴中心还是离题万里。(3)语言是精炼明确还是啰嗦重复。(4)标点使用是规范还是一逗到底。(5)叙事是否具体,说理是否清晰,说明是否抓特性。(6)是创新还是囿于成见。(7)段落过渡是自然条例还是不知所云等。

二、让学生明确怎样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老师在黑板上举实例,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常见修改符号(如错别字、对句子的添加、删除等分别用那些修改符号修改)。

三、采用多种方式评改。

1、互相修改。同学间互批互改。将班里学生分成三人小组,以组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为修改对象,同桌交叉批改,将修改意见在相应位置作上批注,并署名。

2、自我评改。谈谈自己听取了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后的收获或得到的启发,并自己修改。

3、教师指定性小组长修改。为了帮助某些同学或突出某一方面习作训练要求而结小组。

学生修改之后,把全班作文本收起来老师再对作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学生的评改给予肯定或鼓励。

四、范读作文。在评改后的作文中找出三——五篇优秀作文和两篇较差作文进行范读(较差作文不点名)。学生听后作比较谈感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修改,这比教师一人批改效果要好得多。让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学生不仅获得了帮助,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分析、表达能力的锻炼,习作技巧也能得到提高。经过尝试,不断的修改一些做法,感觉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成效。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3

关键词:自主 作文 能力

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怎样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有的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眼,有的甚至把不会的字空起来,让老师去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八、九十篇作文,任务繁重。在紧迫的时间内,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甚至一些批语学生看不懂。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同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教师引导,探索修改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领”“扶”“放”的方法。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直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结合。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自改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扶”即在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所谓“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或课堂上互相修改。

三、具体做法

1.自我修改:①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画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②默读分析。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等。

2.互评互改:①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②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四、学生互改作文的好处

1.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2.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

3.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学生、不同文章,学生有新鲜感,培养学生改作文、写评语兴趣。

4.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5.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策略 篇4

一、明确自主修改的意义, 激发修改的兴趣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 学生们往往是绞尽脑汁才能凑齐一篇文章, 谁还愿意再修改呢?怎么做, 才能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意义, 并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呢?

1. 就地取材。在班级中出示一篇学生的作文, 让全班同学边读边挑毛病, 提出修改意见。集体修改过后再读, 将学生的习作修改前与修改后进行比较, 从而让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2. 学习名家大家关于修改文章的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兴趣, 我在作文课上, 经常给他们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 用许多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来教育学生。如, 给他们讲我国古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 还有关于“苦吟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等等。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把《永别了, 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 然后才满意。

二、培养学生合作修改作文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就必须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 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

1. 学会修改符号, 为自主评改铺垫。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让学生在完成作文草稿后, 再联系生活实际, 缜密思考, 在原稿上进行增、删、调、理、订等。增, 是增补必要的词、句;删, 是去掉与中心思想无关的词、句;调, 是调换词、句、段的位置, 使文章更通顺, 更有表现力;理, 是理通搭配不当的词组和表意不明的句子;订, 是订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以上这些环节都必须经过教师的耐心启发、指导、示范, 并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学生掌握修改符号后, 就能进行规范的修改, 这样, 教师在二次批改时就能一目了然, 从而提高效率。

2. 范文修改, 为自主评改引路。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是从修改句子入手的, 然后再逐步提高修改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将修改病句的方法用到修改作文当中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有问题的片段, 让大家共同修改, 要求用上修改符号。学生掌握方法后, 再换一个片段, 做同样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之后, 再学习如何修改一篇文章……如此反复, 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最后将修改前后的文章进行对比,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主修改作文的信心。

3. 逐步修改, 让自主评改切实可行。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5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忽略了对学生在写作后修改的指导。而学生呢也只重视写的过程,一写完,笔一扔,就完事了。据调查,将近四成的学生没有写完后修改作文的习惯。写完后没斟酌,自然文章就不精致。这也就是许多学生写作水平难提高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将时间花在修改上十分重要。正所谓“作文不嫌百遍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悟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一二三”。

一、全员参与,集体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写,充分给予写作自主权,所以我一改以往由“教师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再修改--最后教师讲评”的做法,采用“学生自主作--教师通篇览--集体参与评--个人主动改”这一流程进行作文,突出“修改”在写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预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修改,才能使作文血肉丰满起来。第一步的修改要求全员参与,集体改。学生完成初稿,我先通览全班的作文,找出共性的问题,选取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征得学生同意后,用视屏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投影上出示的片段。然后拿出自己的“点评手册”,围绕单元习作要点进行评议,随读随记点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见解,把作文中的优点谈充分,不足谈具体,点评有理有据,修改适“实”适度。小作者再谈想法,或接受,或质疑,或谈修改设想……学生独到的点评,有创意的见解,教师满腔热忱地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足的地方,教师再加引导,并予以热情的鼓励。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表异见、谈独见、抒创见,充分品尝修改的乐趣。教师适时总结全班在习作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指点修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信息形成全方位的流动,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二、师生沟通,合作改。

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孔子教人,多因其才。”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首先,在学生自主习作、集体评点作文后,教师进一步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面对面批改。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点拨沟通--再次修改”,让每个学生作凭借各自的习作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不光要求学生看作文,更要求学生“念”。一路念下去,学生便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处,主动修改。尔后,再和学生共同念作文,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儿的意思说清楚了没有?”、“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等,和学生共同探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导在学生习作的关键处、疑难处,导在无形与有形之间。“哪个地方应该调整,哪个地方应着力渲染,哪个地方应作补充说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

其次,在当面评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

最后,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是出自一个优秀学生之手,则认为“不够好”,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的学生之手,则认为“不错”。“文如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地论其文”,因此,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总之,通过学生主体的劳动,让每个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得,让每个学生在修改作文能力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生生互动,赏析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换。完成了前两步作文修改后,老师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几经修改后的作文在小小组里交流、赏析。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这里生生互动,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有对还需努力者的帮助……使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小组的交流,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在赏析评点的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再改一改,并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这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学生自己评定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再互相评价,这样又提高了学生自己认识和评价的水平,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邮箱: cocoo@zjip.com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主;修改;培养

教师代替学生修改作文不如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养成中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语文教师代替学生修改作文,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主修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研究各个阶段学生心理上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上,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

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并非教师可以彻底不管学生,而是要通过指导、鼓励、示范、检查等方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自主修改,是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的继续,是写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主体性及创作能力的具体体现环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切身的情感思想和个性出发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探寻修改作文的方法,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使语言运用得更加规范准确;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有利于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更加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作文质量,体现学生的作文本色。

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必须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根据修改目标选择不同的修改方法,作文修改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目标地训练,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保护学生参与修改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增强其写作和修改的信心。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改变学生的冷淡情绪,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要尽量让学生产生生理上的愉悦,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让学生积极坚持去做这件事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稳定的情感。

三、明确各年级阶段目标,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结合初中各阶段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制订各阶段科学有序的培养目标、培養原则和具体实施计划。七年级学生训练重点是激发兴趣、端正态度,以“写作规范”为目标学会方法;八年级学生训练重点是以读促改,读改相结合,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九年级学生训练重点是勤写勤练,培养综合整体修改能力。

七年级的自主修改作文训练难度不大,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小学几年的作文训练基础,重点要求学生修改作文的格式以及在书写是否规范整洁上下工夫,可以采用同学间交叉,随机分组或者自由分组的方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表扬修改认真和提出正确修改建议的学生,通过这个阶段的评改实践,让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修改方法,逐渐提高作文修改水平,在消除学生对自主修改作文的恐惧、畏难情绪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作文态度的效果。

八年级学生主要采用学生自己读改,经过七年级的自主修改训练,学生已经学会了互改挑错、自主诵读修改、讨论修改等修改方法,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实行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循环互改”,优秀的学生帮助中等的学生评改,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帮助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修改,对于自己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把优秀的作文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评改,在这个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要以读促改,读改相结合,通过多阅读、多修改,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九年级学生经过初中前两年的自主修改训练后,已经学会了常用修改的方法,养成了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该阶段的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习作水平和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修改作文的综合训练,提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并给出指导性修改建议,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把握作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做到淋漓尽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最重要的是这种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王桂琼.浅谈学生作文修改的方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6(04).

[2]杨景生.师生结合作文评改讲评法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8(13).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初级中学)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7

一、“自主评价与修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1. 符合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现着开放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努力实现教与学双方生命的交流。充满活力、注重体验、强调感悟、多元评价将是作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走向,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阐述“写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些论述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的弊端提出来的, 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而这个教学理念又准确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2. 具有教学实效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精批细改”, 而当前作文教学的实践说明“精批细改”的结果实际上容易助长作文批改中的形式主义, 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作文教学改革, 妨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自主评价与修改作文的做法, 改变了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的单一模式, 而且为课堂营造了一个融洽、和谐的评价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表达欲望, 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交际情感, 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

3.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的评改方法无疑有众多弊端: (1) 教师在改错上越俎代庖, 容易使学生滋生依赖感, 以致于逐渐养成写作时不认真思索修改、敷衍了事的习惯。 (2) 这种方法也使得学生没有机会主动思考教师评改结果的原因, 因而教师辛辛苦苦改过的错误仍然在后面的写作练习中频频出现。

由此可见, 自主评价与修改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学生作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的客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自主评价与修改”的做法

笔者认为, “自主评价与修改”作文主要有两种可行的方法:自我评改法和合作评改法。,

1. 自我评改法

自我评改, 就是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与判断, 并进行自我调节与修改的活动。它的主要环节包括:,

(1) 教师出示写作要求

在教学伊始,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 以及各个单元教材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作文写作要求。明确了写作要求后, 学生进行个人自学, 自己去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探寻知识。

写作的一般要求是: (1) 审题正确; (2) 中心明确; (3) 选材围绕中心; (4) 文章内容具体; (5) 段落分明; (6) 语句通顺; (7) 标点正确。如果检查发现了问题, 就能有的方矢地去修改。

(2) 提出自我评价标准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标准可以是“本次作文的态度是否认真”, 可以是“学生此次作文与之前的作文相比是否有进步”, 可以是“本次作文是否表达了小作者的真实情感”, 还可以是“作文是否具有创意”等等。总之, 标准应该是具体的, 可行的, 而不是大而无当的。不求篇篇是佳作、篇篇有佳处, 只求篇篇有思考、有感悟、有所得。标准不是最终的数字, 而是相对的参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提出不同的自我评价标准。这样才符合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3) 简短评价、反思优缺点

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打上“五星级”或“四星级”、“三星级”, 写下自己对作文的简短评价, 并找到自己认为写的最好或最不满意的地方, 想一想好在哪, 不好在哪, 然后把感想写下来。学生自己给出的评价,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水平提出的比较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思考结果。学生自己去评价写作的优劣, 可以使学生能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文章。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最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要让学生在摸索中学会如何运用必要的手段去表达自己,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动笔评价自己的作文,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认识自我写作水平的关键步骤。积极主动地评价, 有利于学生明确自我的不足之处以及提高的方向。

2. 合作评改法,

合作评改, 就是学生积极对同伴的行为、态度和学习状况发表意见, 从而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的评价方法。它的主要环节包括:

(1) 相互换读, 做读后笔记

“在心理上, 小学生有明显的的表现自我的本能, 他们希望有机会把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想法讲给伙伴听, 并且希望在伙伴的心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此外, 学生间生活接近, 感情更能沟通。因此, 相互换读, 既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欲望, 又能集思广益, 提高修改质量。在读的过程中, 让学生找出别人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写下简短的感受, 为小组评议时做准备。

(2) 小组合作评议

四人为一小组, 相互换读后, 小组成员共同对各文章做出评价, 看选材是否典型, 内容是否具体, 条理是否清楚, 中心是否突出, 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激励, 能够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激发他们深入思考, 相互补充, 学会澄清自己的观点, 以及根据别人的观点检查自己的观点是否具有说服力。

3. 写评语,

写评价语的过程, 是学生组织语句、正确运用语言明确, 表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提出不, , 足与建议的方式与语气, 这也是学生间学会合作、提高沟通技, 巧的过程。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小学生作文自主评价与修改的意义, 以及自主评价与修改的两种主要做法:自我评改法和合作评改法, 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 又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让学生在习作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 篇8

一、师生合作, 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所以, 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作文不厌百回改的习惯, 并以激发其内心需求的欲望为出发点, 重视培养他们评改习作的兴趣。

首先, 应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意义, 激发评改作文的兴趣, 调动自改的积极性。即, 教师向学生介绍名家改作的典型事例, 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的“扶”、“失”二字, 这些诗句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 都是因为诗人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身边的榜样, 如某班学生由于认真评改而提高写作水平的事例;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优秀习作的原稿和修改稿, 使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好作文是一次又一次地改出来的。这样从理性与感性上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调动了他们评改习作的能动性。

其次, 从导评作文中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修改符号, 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的修改符号, 从“主旨、内容、选材、语言、结构、文面、创意”七个方面入手进行评改。) 唤醒学生评改作文的欲望。在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 选取典型作文让习作者上讲台朗读, 要求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 根据写作要求准备发表批改建议, 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个人见解。此时, “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 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改者”批评的同时, 又能据理力争,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点评课上得兴趣盎然。此时, 教师根据训练要求, 从深层的作文技巧上加以指导, 学生很容易接受与消化。例如, 某个句子不通顺, 应该怎样改;某部分内容写得不具体, 如果再加入哪些描写就完美了, 如何做到典型材料的创新……从而总结出作文修改的要求, 为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奠定了基础。教师这样与学生水乳交融的活动唤起了孩子们的习作欲望, 师生互换角色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 提高修改的能力。另外, 这一环节还有利于将“评”的过程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 迁移运用到自主修改习作中去, 有了师生互动的批改经验, 学生修改习作的自信度也大为提高, 在修改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二、生生互改, 培养能力

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自己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初稿往往破绽百出, 若让教师批改, 一定是满篇红色, 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在教师批改前, 小组一起讨论交流评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即教师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当然, 这决不能放任自流, 应根据师生合作时总结的方法进行评。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时, 老师应帮助他们提出一些问题, 并及时为他们解难, 或启发, 或引导, 或点拨。

首先, 成立“小老师”作文评改小组, 即初期先培养一批小老师评改全班的习作。让小老师使用常用修改符号, 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 从“主旨 (中心) 、内容、选材、语言、结构、文面、创意”七个方面入手进行评改。 (1) 主旨:主旨是文章的中心, 要求中心明确, 观点前后一致。 (2) 内容:要求具体, 紧扣中心, 能自圆其说, 信息和细节与主题有关。也就是说所写文章切不可空洞, 应全面、完整, 既要有“面”, 又要有“点”, 点面结合;杜绝虚假的内容。 (3) 选材:是否围绕中心,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是否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等。 (4) 语言:要求简洁得体, 符合儿童特点, 句子富有变化, 运用想象和联想, 表达方式恰当。 (5) 结构:要求有头有尾, 条理清晰, 有逻辑顺序。 (6) 文面:要求整洁端正, 行款合乎规范, 标点符号正确, 不写错别字。 (7) 创意:要求感情真实, 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 有个性特征, 表达有创意。还要教小老师学会旁批、眉批, 并运用说明、评述、友情提醒等方法来点评作文。引导小老师注意评改习作时要做到:一是精批点评, 多就少改, 批语要精当, 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二是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一般学生的作文, 其优点和缺点总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而每次批改需有重点, 不需全面开花 (教师在这方面要做提醒) , 如可以是结构的安排, 可以是记叙的顺序, 也可以是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三是因文指导, 有的放矢。总之, 让小老师明白, 每一次作文批改, 要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 尽量保留作文中主要内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 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出好的地方, 扬其所长。其次, 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把小老师分到各批改小组中担任小组长作为中心发言人, 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 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同学们亲历了作文评改的全过程, 别人的经验和不足就成了他们写作文的宝贵财富。变教师的精批细改为学生的自主评改, 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教学由“教师的自我表现”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表现”。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生生互动式评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 又避免独自修改犹豫不决、信心度不高的缺点, 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

三、教师评语, 增强信心

教师应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指责, 是保护学生学习激情的良方, 是激发学生上进心和自信心的密码。特别是那些习作基础差的学生, 一旦发现他们习作中的某一个段落, 某个句子, 甚至某一个词语用得好, 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 他们才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才会产生不断获得这种喜悦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该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 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

1. 评语应该具有个性化。

评改要避免众口一词, 要大胆的想象和联想, 要评改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语言。如: (1) “他抬腿一脚, ‘叭’的一声, 乒乓球气绝身亡” (评语:活用词语, 形象生动) ; (2) “哈!你真行, 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哈……” (评语:引用俗语, 语言幽默) ; (3) “狂风不甘落后, 没等雷声喘口气, 就乒乒乓乓地擂响我家的窗子。雨, 飘飘扬扬地从天上赶来凑热闹” (评语:拟人化景物描写, 充满童趣) ; (4) “我特别喜欢睡刚刚晒过太阳的被子, 因为那里面有着太阳的味道” (评语:富有创新, 感受真切) 。这些语言极富个性与灵气。教师的评语, 应努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 使学生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能在习作中得到运用, 以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2. 评语应该富有激励性。

正如教育家赞可夫说过的:“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是渴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 并得到表扬。本班一位学生在“老师, 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中写到:“蔡老师, 请您在我的作文点评时多写上‘你的作文进步了’等评语, 好吗?我真的很希望得到你的肯定。”之后, 笔者总是寻找其作文中的优点以肯定性的评语来激励她, 如“这个词用得贴切”, “这句话写得真精彩”, “你很善于观察生活, 能敏锐的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 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太棒了!你的文章越来越让人赏心悦目, 继续努力, 再创佳绩!”

3. 评语应该符合启发性原则。

学生的作文中难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 如果老师使用“语句不通”“选材不当”“错别字太多”等武断性评语, 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习作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问题, 老师们在学生的习作评语中, 应注意多用富有启发性的评语和商量的语气使学生边看评语边与老师交“朋友”。如“对不起, 这一段老师没有读明白, 你愿意为老师再解释一下吗?谢谢你。”“要是换了我, 我就会把这段话改为……”这样, 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 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4. 评语应该具有人文性。

一个贴心的称呼, 会改变一个人的兴趣。如“小家伙……”“朋友, 让我友情提醒你……”“小玉喆, 不善言语的你, 居然有一双如此灵巧的小手, 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 更精彩的是你丰富的想象力让老师惊叹……”

5. 评语应该具有共勉性。

共勉性语言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平等与和谐, 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如对于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便送他“与人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对于粗心、丢三落四的学生就送他“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作文中不善于选材的学生就送他“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是最美丽的眼睛, 你认为呢?让我们一起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吧!”。

评改作文除了以上所说的一些基本方法外,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力求评改方法的丰富多彩, 常评常新, 使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学习。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9

随着习作教学的不断革新, 习作修改已经从以往的教师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 精批细改;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冷眼旁观教师的“红色杰作”, 很少“有”动于衷, 甚至在眼前一晃而过的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转变为学生自改、互改, 大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教学效率, 也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评价负担。可以说, 由于合作作文修改的出现, 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灵活多样, 学生的习作兴趣变得逐渐浓厚, 使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互动, 让学生自主、合作式地融入到作文修改中去, 让学生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提高写作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 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可见, 在日常的小组合作修改作文中, 对学生修改方法、过程和态度引领是必不可少的。从另一个角度看, 修改习作相当于二次习作, 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 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符号, 大智慧

通过对周围一些老师的习作教学的观摩, 笔者发现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 修改符号的使用似乎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很多时候, 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习作内容修改得如何, 很少会注意到在修改过程中修改符号的运用, 以至于有些学生在学了修改符号之后, 除了在回答一些要求明确的习题时会用修改符号外, 基本很少接触修改符号, 也不太能够正确使用。一次偶然的机会, 使笔者充分认识到一个小小的修改符号, 在修改习作时的巨大作用。

在一次小组合作修改作文课上, 一组同学的作文本吸引了我。在他们修改的一篇文章中, 字里行间做满了各种记号, 除了常见的波浪线、横线外, 还有一些个性化的符号, 比如在某些划波浪线的句子后面画着一个“放大镜”, 某些划横线的句子后面画着一个“针筒”, 此外, 还有“笑脸”、“哭脸”、“手掌”, 等等。仔细一问, 原来这样做记号的小组不在少数。后来才知道, 这些符号都是学生们自创的, 而且各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放大镜”的意思是说“你观察得很仔细, 写得很细致”;“针筒”的意思则是“这句话有毛病, 要治一治”等, 妙趣横生又不失实效。而且, 学生们大多很喜欢这样来给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从这些看似不规范的符号中笔者得到了一点启示, 既然学生们喜欢用符号来提出意见、表达想法, 为什么不利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呢?既能巩固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 又能激发学生们修改作文的兴趣, 不是“一举两得”吗?

于是, 在以后的合作修改作文时, 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们推荐日常修改作文时经常需要用到的修改符号, 同时鼓励学生对这些符号在掌握的基础上作适当地改变, 比如允许学生把这个符号划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或事物;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划这些符号, 用颜色加符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心情等。甚至提出了“看谁划出的符号多”的口号, 极大地刺激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们的作文本上已不再是过去那样“清汤寡水”而是“五彩斑斓”了。而每次修改作文, 气氛也变得很活跃。当然, 为了使学生们不偏离正确掌握规范的符号这一原则, 笔者总是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 而这一做法, 实践证明要比枯燥地单独讲解符号效果要好得多。

二、齐“会诊”, 共展示

在修改作文中, 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展集体性的讲评。一般的讲评方式就是各小组推荐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或问题习作, 大家共同赏析或探讨。而这却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许多学生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身边人的认同, 学生也一样。只有当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可或赞许, 内心的激情才会永不止息。否则, 会变得逐渐失去积极性。

以往的习作讲评, 虽然在修改的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合作得到了承认, 但是最后的展示或者是成了少数人的舞台, 或者是展示的习作过于“完美”, 都是改过后重新誊写的文章, 看不到学生修改的过程, 这对学生而言无异于“抹杀他们的劳动过程”。

于是, 笔者在鼓励学生巧妙地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之后,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一块展示平台, 或者是展板, 或者是展台, 把修改后的习作, 与誊写完的习作一同展示出来, 供大家点评和探讨。此举的好处在于, 既能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修改过程, 取长补短, 又能帮助同学指出修改过程中的缺陷, 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尴尬。同时, 被展示的同学也会因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得到了认可而信心倍增。这样一来, 学生们对修改习作的态度也会更加认真, 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请家长, “总动员”

一直以来, 家长对学生的监督、辅导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点, 那么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一定有好处。然而, 现在的很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都不太愿意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 尤其是不会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习作。因为在学生看来, 那是自己的“隐私”。

为此, 笔者在日常的习作教学过程中, 刻意安排学生向自己的父母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并要求必须有父母的点评。同时, 与家长沟通, 要求家长们认真对待。

由于是集体性的要求, 而且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虽然学生们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 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加上学生们也从修改习作中体会到了乐趣, 而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赏, 慢慢的, 学生们变得主动起来。紧接着, 笔者再以“谁的父母点评得好就可以加分”等手段, 刺激学生们, 这样一来, 此项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了。

因为深知要获得父母好的点评, 自己首先就要修改得认真、细致, 因此, 无形中让父母点评成了促动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鞭策力, 而好的点评可以得到加分, 更是学生们认真修改的动力来源。学生们乐于修改, 勤于修改, 久而久之对修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水到渠成”了。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10

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观念指导行为”

新时期的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清醒地认识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在理论的支撑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透过现象,深入剖析,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前提。

1. 名家引路。

平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因修改自己的习作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进而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修改作文的好处。如:“苦吟诗人”贾岛为了作诗推敲,竟不慎骑驴与韩愈相撞;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斟酌了几十字,最后才觉得用“绿”最好;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写《永别了,武器》时,最后一页连续修改了三十多遍……这些生动的事例,一定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只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就一样可以“改”出优秀的作文来。

2. 活动激趣。

老师可以“有心”收集一些语病较多的短篇习作,在班里布置一个专栏———“作文医院”,让学生给病文“诊治”;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同学们纠正街道上的不规范用字;还可以让学生给广告语修改语病……潜移默化地为修改作文打基础。久而久之,学生处于“乐学”状态,修改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关键。

1. 尝试自我朗读。

在写好作文草稿之后,让学生自己先把习作草稿读上几遍,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朗读。在读草稿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除了发现错别字外,更多的是发现句子不通顺、语言不生动等表达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修改。

2. 尝试重复誊写。

学生初步修改完自己的草稿之后,不要急着往作文本上誊写,而是把修改稿重新在草稿本上誊写一遍。因为如果原稿修改的地方较多,那学生在誊写到作文本上时还是会抄错,影响修改的效果。而在正式誊写之前,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初稿重新誊写整理一遍,然后誊写到作文本上,习作中的错误就能明显减少。

3. 尝试对比修改。

一学期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篇习作,在完全独立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大胆的修改。然后,把修改过的习作和原稿进行对比,说说在哪些地方作了修改,为什么要这么改。

4. 尝试小组互改。

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来说,修改作文可谓小菜一碟,而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同学来说,修改作文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老师在组织学生修改作文时,要及时关注到这种差异,并根据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重组,明确分工”。由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负责,带动本组成员共同修改作文。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向老师求助。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运用集体智慧来解决学生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不仅培养了他们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5. 尝试请教他人。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也要懂得向他人请教。在学生自己认真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去请教他人修改。或者请教家长,或者请教老师,或者请教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教育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再对习作作更彻底的修改。

当然,作为小学生而言,由于修改作文属于起始阶段,因此,在尝试上述几种方式的同时,还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示范。

四、习惯———“习惯成自然”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保障。“欲速则不达”,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上。

1. 创设氛围———“环境造就人”。

良好的环境能改变人、造就人。对于修改作文而言,氛围的形成显得举足轻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修改出色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把自己修改作文的心得和体会在班内交流,从而做到“近朱者赤”,带动其他学生更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总之,要营造良好的修改习作氛围。

2. 端正态度———“态度即水平”。

中国前男足主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在刚开始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只有态度端正了,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文中去,才能在不断的修改实践中逐步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

3. 有效指导———善用“放大镜”。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用婉转的语言指出学生在作文修改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指明方向。

4. 认真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初稿写出来之后,合理运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胆大心细,一丝不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要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注意掌握阶段性与学生的现实差异,遵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为今后的习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让小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方法谈 篇11

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就应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交叉修改作文”或“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先看选自《少年闰土》的片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個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静态,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人物外貌。

学生明白了写作方法,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这样就缺少新鲜感,如《学游泳》。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

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在有效讲评中让学生学会修改 篇12

一、在草稿的批阅中生成目标

无论是习作指导课,还是讲评课,每一堂课都该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训练目标来确立,那么讲评课的教学目标该如何确立?它和指导课目标一样吗?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个问题含糊不清,目标不明确,教学便没有重点,导致讲评课效率低下。

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其实就在学生的草稿中、在教师的批阅过程中生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习作,但是否达到了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这就需要通过批阅学生的草稿进行确认。如果很多学生没有达成目标,那此次讲评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习作课的延伸。如果大部分学生达成了目标,那本次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就可成为讲评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草稿时要做相关摘记,批阅完成后,要通过摘记对学生作文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形成讲评课的讲评要点。

当然,讲评课不只是评析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应当将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呈现出来,让学生一同欣赏,这也应该成为讲评课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在师生的对话中明晰问题

通过对学生作文草稿的批阅,教师可以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也看到习作中闪光点。这些问题如何让学生明白,闪光点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呢?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批阅草稿后归结的要点直接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其实没有真正理解,便很难开展对习作的修改。

“对话”是让学生认识问题最有效的方式,首先教师在批阅学生草稿时,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醒学生文章中某处存在问题,启发他们去思考。其次,在讲评课上通过师生朗读或PPT的方式,将学生习作呈现在他们面前,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表达各自的感受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学生才能对问题作出判断,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三、在内容的对比中感悟方法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那如何解决问题呢?抽象的概念和概括性的语言不能让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讲评时,教师切忌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直观优劣的内容对比才是最好的方法。人物描写不生动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怎样修改才能让人物活起来呢?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几段类似的文字,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描写人物外貌该从几方面着手,该以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

如《我的老师》这篇学生习作中,有这么一段人物描写:“老师发现我双休日的作业没有完成,非常生气,骂我真懒。”很显然,学生对教师生气时的状态描写不到位,只是用“生气”这个词做了高度概括。如何将当时“老师”的状态通过语言文字再现出来呢?下面看另外一个学生的描写:“老师发现我双休日作业没有完成,涨红了脸,手指着我的鼻子吼道:‘你真是懒到家了!’”学生在比较阅读或小组合作交流中就会发现,第二段文字对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了具体描写,关注了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人物就鲜活起来了。

典型习作或语段的对比是作文讲评课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使讲评课生动,还使学生在这样的文字比较中有了直观的感受,学会了修改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讲评课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最大试验荷下一篇:选矿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