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通用8篇)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 篇1
班级个性学生的教育
福州建筑职专 蔡艳
在每个班级中都有形形色色的,各具个性特征的学生。他们或安静或活泼,或勤于思考或疏于学习,或优秀或平常,但无论是哪一种学生,他(她)都难免会犯错,如何及时并有效地进行教育而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每一个班主任都要面对的问题。
我所任教的班级有四十多名学生,他们个性迥异。我把他们大体分成三类:好学上进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完全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这个班级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处于职专二年级阶段,既熟悉了职专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又无面对高考的学习压力。这使得学生极易放松学习、行为等各项要求,成为教师口中的“老油条”。而且,学生正好处于好奇心重的青春期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极易发生外出上网,阅读不良书籍,在课堂上沉迷于玩手机等违纪行为,引起学习成绩退步,而对于早读迟到,不规范着装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针对这些情况,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教育学生是首要问题。下面结合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
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律,但他们也容易骄傲,而且自尊心强。面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能用过于严厉的言辞,更忌讳在事情未完全处理得当之前就当众批评该生。
案例一
陈某某,学习踏实,是一个成绩良好且极有责任心的班干部。自他入校以来,一直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协助其他班委与班主任管理班级。由于家庭的原因,自入校起,就决心上专业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直以来他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但就是他思想上存有较为偏激的想法,经常不能正确理解他人对他的帮助,与课任教师有了矛盾,也不能正确处理,甚至影响了学习。到了高二学年,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他的成绩一直未能体现他的真正水平。经了解,从高二年起,该生的思想就渐渐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学校的考试简单,毫无意义,因此开始上网,看小说,上课也不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这期间,为了协调他与课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曾经请他的叔叔到校做思想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事实胜于雄辩,此次半期考后,成绩排名比上学期落后了十五名,这对他的触动很大。我抓住这个机会,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我根据他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并综合其家庭境况,为他分析了他所具有的优势,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他步入社会应该具备的知识与品质,对他的长处予以肯定,但对他学习上的松懈与不应该的想法进行批评,把握批评的力度是关键。如果批评的力度过轻,这样就不能引起他的重视,反而会认为老师在纵容他;但也不能太重,否则他又会认为老师要放弃他,这对他的学习也是很不利的。当然,如果只是班主任单方面的一味分析,而学生则紧闭双唇,这样很容易将一个极好的交流变成枯燥的说教,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努力引导他勇敢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尽力及时发现他思想深处的不足之处,引导他正确面对与解决问题。在几次的交谈过后,他终于深刻反省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实际行动,事实上在随后不久的日子里,各位课任教师与班级同学对他的评价已充分证明了他的进步。
(二)表现一般的学生
在班级中,最多也最容易让教师忽略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属于中等,个性又不张扬的学生。由于他们能较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对待老师也比较尊敬,因此,使得班主任较少留意他们;他们也因此较少得到老师的注意与关怀。当这样的学生犯错误时,应避免用严厉的措辞指责学生,而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多关注多提醒,则往往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进入“爱上学习——成绩提高——更爱学习——成绩更好”的良性循环,进而帮助班级树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相比较其他两种学生,他们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三)个性张扬的学生
这类学生一般是教师眼里的令人头疼的调皮蛋。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尽人意,但在其他方面却有长处。他们不爱遵守校规校纪,喜欢追求时尚;不用功读书,却对网络游戏无师自通;崇拜英雄,却又不分是非好坏。他们往往处于是非的危险旋涡而不自知。对于他们的帮助教育,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并且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有可能获得他们些许的进步。
案例二
陈某,学习基础极差,成绩在班上属于垫底水平,好交朋友,却不分良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业。在课堂上,由于自制能力差,总是不能专心听课,甚至影响他人学习,同学反映强烈;在课外,他又好打电子游戏,还有抽烟喝酒的不良现象。对此,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头痛。但是,他也有优点:他待人处世态度大方,重感情。对他的帮助教育,就从他的优点开始入手。首先,与他的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在家中多挖掘该生的进步之处,多对他进行鼓励,并注意保持家校双向沟通。该生的父亲是一个十分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他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使我们的帮助教育工作有了很好的基础。其次,与课任教师多交流,并争取她们的协助,让她们在课堂上多帮助该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多给予其表现的机会。第三,在班级中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他的座位调至学习成绩优秀,且自律的同学附近,让这些同学监督、帮助他改正不良习惯,并在学习上辅导他。第四,在前三方面的协助下,班主任将他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记录下来,在适当的情况下当众予以肯定与鼓励。此外,作为班主任还应注意多与他进行交流,及时对他的不足之处加以提醒帮助,并且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以相信学生作为前提,决不因为他学习成绩不佳,时常调皮捣蛋而歧视他,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班级同学以及班主任和各位课任教师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尽作为班主任的所有力量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可以学有所成的人。事实证明,这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本学期入学不久,他就因为学习态度端正,尤其是在施工技术课上因表现突出而频受表扬;在班级活动中也有可喜表现;半期考试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无论他们优秀与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因材施教,给与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最终学有所成。
以上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交流探讨,谢谢大家!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 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保姆式管理,自主管理,影响因素,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指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可见,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班主任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保姆式”管理方式和封闭管理的理念, 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方式。然而, 在从班主任的保姆式管理到学生的自主管理转换过程中, 还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改变过程, 为此, 我们需要不断发掘这些影响因素, 并积极寻找策略来克服, 从而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形式。
一、班主任保姆式管理的弊端
1.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谈到保姆式管理, 我们就会想到班主任管得过宽过死, 从上课、备课到“坐班”等一系列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做得“很到位”, 所以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 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班级管理工作之中, 正如一线教师所指出的“老师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做无用功上面, 老师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到头来只知道课本和教参, 何谈什么文化。”[2]第二, 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班级管理上面, 使得教师形成“职业倦态”。在保姆式的管理背景下, 教师除了上课和备课, 很多精力花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 没有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专业发展。总之, 保姆式管理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保姆式管理, 说得好听一点, 就是班主任对学生像保姆一样呵护备至, 啥事不用学生操心, 学生只要一心一意搞好学习就成。说得难听一点, 长年受保姆呵护的学生, 他们的对外抗衡能力就会大大减弱, 难以独立行走。所以, 保姆式管理背景下, 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能动性以及创新性等都受到压抑和限制, 学生也就成为“听话”的学生和“顺民”, 而不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缺少创造勇气和实践精神。
3.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保姆式管理过程中, 教师往往处于领导和统治地位, 学生是被管理和被关心爱护的对象, 学生是听话的孩子, 而不是与教师对等的一种教育交流的对象, 因此在师生关系上, 教师往往是信息输出的一方, 而学生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更多的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以及教学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与学生不是“我—你”关系, 而是一种“我”与“他”的关系, 当然, 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4.忽视教育规律
保姆式管理是忽视教育规律的一种表现, 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漠视。已经有学者指出:“保姆式管理是对教育的无知。”[3]因为保姆式管理忽视教育规律, 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教”与“学”的矛盾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 是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与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两个主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和交流。正如雅斯贝尔斯所指出的“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4]因此, 保姆式管理片面强调教师的单方面管理, 忽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忽视学生的自主管理是背离教育规律的。
二、自主管理的优点
1.尊重学生的差异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 具有无可辩驳的不可替代性。“除了你之外, 再也找不到一个和你声音、相貌、习惯、脾气、气质、知识结构等一模一样的人。”因此, 自主管理倡导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不能对所有学生设定一个标尺来衡量其学习和生活, 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性选择具有自我特色的管理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管理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 进行发现自我价值, 发掘自身潜力, 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理念。[5]在自主管理理念下, 教师更多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我价值, 让学生自我形成学习和发展目标, 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 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和发挥, 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 也不是教师全程的服务和管理。
3.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空间
保姆式管理更加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一切”的操心和关注, 而在自主管理的背景下, 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 如何去制订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 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学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中抽离出来。一方面, 教师不需要时时刻刻呆在教室盯住学生学习, 不需要“坐班”;另一方面, 教师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应付学生的管理工作, 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做其他的事情, 诸如阅读书籍或者进行科研等。
4.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自主管理的理念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改变, 成为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合作关系, 不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被动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交流关系, 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自主管理的视域下,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三、从保姆式管理到自主管理的推进策略
1.理念层面:形成个性化教育理念
从保姆式管理到自主管理, 需要形成个性化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完整的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及学习经验的不同, 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由性, 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自治管理, 需要将学生从“保姆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改变教育一方面对学生保护过重、替代过多、处处限制, 妨碍学生自由发展, 另一方面对学生控制太死, 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
2.制度层面:教师考核制度的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中指出:教师需要具有6个方面, 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颁布) 从3个维度、14个领域、61项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特别是从“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3个维度进行规范。在制度上给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制度标准和规范。在进行教师考核制度改革方面, 我们需要对教师的班级管理方面进行重新定位, 改变值班制度和坐班制度, 改变那种全程式的管理和保姆式管理的做法。
3.行为层面:教师的自我反省和学习
第一, 教师的自我反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样, 在转变管理方式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 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思。正如一线教师在自我总结时所指出的“我总是疲于拼命, 事务缠身, 事必躬亲, 可是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 压抑了学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7]第二, 教师需要学习教育家的学生自主管理理论。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了“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 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 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 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 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8]魏书生先生也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这些教育家的自主管理理论都值得我们中小学教师去学习。
4.实践层面: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对学生的指导
第一, 班级管理方式从“硬式管理”到“软式管理”的转变。“硬式管理”即运用规章制度、条例条令进行硬性管理;“软式管理”即运用情感去感化学生, 并把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班级管理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 灵活地采取管理方式, 防止管理方式的单一与呆板。[9]第二, 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必要指导。学生自主管理虽然需要从根本上去纠正保姆式管理的弊端, 需要从管得过多过死到学生自主管理, 但不是放任自流, 不是让班级管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 学生自主管理也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第三, 形成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的有机结合。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往往交织在一起。在个性化教育理念下, 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载体,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觉意识和主体理念, 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在小组内进行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制订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任务, 加强与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让学生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01) .
[2]刘功艺.保姆式的管理要不得[DB/OL]. (2009-12-26) .[2013-09-29].http://blog.163.com/lgy8702@126/blog/static/1128631672009112625858364/.
[3]李永龙.保姆式管理是对教育的无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0 (8) :6.
[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J].邹进, 译.北京:知识·生活·读书出版社, 1991:5.
[5]学生自主管理[DB/OL].[2013-09-2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VWcVchEu9zC0onMqpHoRNLGaQVLQiNgvzY2RXw8u BU8R9hbhnKtsEG0PgDkecLX329qhmEEEencICXiXgSaJK.
[6]杨先仁.让学生从“保姆式”教育中解放出来[J].基础教育研究, 1999 (5) :45-46.
[7]刘清.改变“保姆式”的管理[DB/OL].[2013-09-29].http://scpx.cersp.com/article/browse/160586.jspx.
[8]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87.
班级中需要学生张扬的个性 篇3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1 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制订班规,每们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集中制订出:“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班主任课与课任课一个样”这两条班规。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并由学生及时验收计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还有我按组要求他们轮流布置板报,每月一期。版面安排,艺术插图均由同学自己设计,内容形式决不能雷同,应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和学校重大活动进行编排。从班规的内容,工作计划落实记录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板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具有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2 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创造性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首先给同学们两天时间准备,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制订职务责任计划书,准备三分钟的竞选演讲。然后利用周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也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在班上我们还设立了许多岗位,“财产小卫士”、“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3 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動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班的A同学,喜欢书法,跟书法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太辛苦想半途而废。我了解这一情况后为其讲王献之刻苦练字的故事,鼓励他持之以恒。他接受了班主任的意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学有所成。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育要求中必须具有的,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里我巧妙地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我班的B同学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终日沉迷于看《飞碟探索》这一类书刊上。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这样一段话:“神奇的宇宙和UFO之迷正在强烈地吸引着你,但你知道吗?解开它们的秘密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吧!未来的科学家。”他看到这段话明白了老师的意图,热爱学习了,成绩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我班的C同学在学习上成绩一般,但我发现她写的作文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在准备召开“向白色拉圾宣战”主题班会时,我让她担任小品的导演,由她编写的《拉圾的控诉》,讲述白色拉圾向人类控诉它是无罪的,是人类大量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才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一小品主题深刻,语言幽默,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21世纪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维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 篇4
一、课题的提出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小学思品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借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培养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勤奋等个性品质。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相当,而心理素质教育又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个性化教育”实质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另一方面看,人的全面发展总是要落实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上,不可能有脱离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与个体也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个性就是个体,反之亦然。鉴于此,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个体上,离开了活生生的个体,就没有素质教育可言;同样,个体的发展也必须落实到素质的综合提升上,离开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无所谓个性化教育。由此看来,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又是彼此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个性在学生的求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学习的进步,需要每个学生个体去完成,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主要是情感商数的差异以及个性的差异所致。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寻觅知识”,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这一切,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个性的教育和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发展人的需要,是完善人的需要。因此,重视个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科教育的核心所在和根本要求。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迫切之需。
长期以来,我国在思想品德课程目标设定上存在着社会政治本位倾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课程编制游离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之外,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教育本体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对立起来,严重压抑了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积极性,造成了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批式生产”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课程体系受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制约,课程目标、教育目标中有所规定,课程编制与课程实施中就会有所体现。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代课程改革必须反映“个性化教育”这个发展趋势。在课程实施中,采取优化学科课程,保证课程价值的充分体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和谐增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道德人格得到张扬与提升,使学生朝着自主、自律、自由的方向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个性化教育”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之需。
二、课题的界定
1、个性与个性优势 个性,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从生理学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所以个性是矛盾的统一体,是相对的。从人的个体来讲,既有个性的优势——有助于个体优良品质形成的一切因素;也有个性的劣势——阻碍人性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个体积极意志品质形成的各种因素。
2、教育教学策略与操作系统 教育教学策略是思想理念,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操作系统是具体化的策略,是实施教育教学策略过程中的途径、方法。本课题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评估系统,充分发挥教师这一教育主体在学生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调动教育的另一主体——学生在教育以及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挖掘教育环境对于个性发展的熏陶激励作用,发展教育对象的个性优势,遏止进而摒弃教育对象的个性劣势,在对教育对象的主体人格做出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其主体人格不断完善的最佳教育途径与有效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要探索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评估系统。因此本课题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题。
三、理论依据
1、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个体的心理、生理、社会素质的历史的集中体现。人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独特性和人的自主性,只有个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得以发挥,人的个性才有可能得以形成。因此,实施“个性化教育”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2、基于教育心理学中关于个性心理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显著的差别。教育的内容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促进心理的不断发展,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要促进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过程中必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各种活动任务时,他们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就能得到发展。因此,只有适当的合乎规律的教育措施才能获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养成学生的优良的个性品质。
3、基于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理论。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影响、所受教育及学生本人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很难找到两个气质完全一样的学生。作为教育者来讲,不但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思想,而且要赋予它更深的内涵,即摒弃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可变性,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好地适应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氛围。
4、基于课程论中关于个性教育与发展的理论。
新的课程理论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而且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情感的陶冶将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和对此应持有的态度,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研究内容 《小学思品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人性论的教育观出发,以教育个体的人性(在教育上强调自主意识的觉醒)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把教育个体的人格培养作为发展的最高形式,把个体的个性优势的充分发掘作为最基本的目标。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追求社会性与个体性互补,教育的共性影响与个体的自主发展相融,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操作评价系统,并以其激励发挥教育对象的个性优势,发展学生的完满人格,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在科学分析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课题研究情况,初步设立如下研究内容:
1、构建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
2、开发思想品德课学科资源,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研究;
3、构建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研究寻求理论支撑,了解最新研究动态,避免研究进入歧途,避免无用研究。
2、个案研究法。目的是筛选出优秀案例,找到规律和好的做法。
3、调查法。主要在研究之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确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向,制定研究方案,选择研究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了解研究进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必要调整;研究结束后通过调查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便于总结成果。
4、行动研究法。根据预设的策略与操作系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调整策略与操作系统,再实践。通过几个来回,以期形成最后的最佳策略与操作系统。
六、研究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
1、学习思考,制订方案,并报送教导处登记。
2、搜集资料。研修方案确定后,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
1、开展实验。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扎实开展研究,认真做好总结,确保自己的实验课题取得优秀的成果。
2、重视过程。针对主题的实验与研究情况,恳请专家指点、同伴互助,多开展观摩课以及实验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1、做好总结。进行阶段性总结,查漏补缺,日臻完善。
2、期末评定。恳请学校教科室和中心校教研领导对实验研究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评定。
七、研究策略与研究成效
(一)初步探索出有利于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管理系统。
我们要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首先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我们的办学理念在。
通过探索,我们在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制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求在班主任工作中,端正对学生的看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相互悦纳。要注意平时的感情投入与积累,善于与学生一起活动、体验,用学生兴生,要让学生在班主任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不然,学生不愿对班主任说真话,教育又从何谈起呢?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任他,伴随他们成长的引导者、解惑人。这就是班主任的角色。2.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造就和谐班级环境,班主任至少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
(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长处,同时又善于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使班上呈现人人自尊,同时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与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3)组织各种有益而又有趣的课外活动。
作为班主任,其教育和管理理念应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生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班级管理应放弃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定势思维,摒弃以命令、控制、束缚的刚性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协商、帮助、支持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创造具有亲和力的班级人文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鼓舞和帮助,使班级成为让学生兴奋、留恋的地方。
(二)初步形成思品学科教学中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课堂组织形式。我们对传统课堂组织中的内容、模式、方法、手段中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方面进行调整、改革,通过对课堂要素的重组整合,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环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但真正有效的教学无不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课堂教学要组织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志趣,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观念意识,养成思维和行为方式、习惯,初步具备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价值追求和能力倾向。
2.以差异教学为方向。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采用不同的手段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灵感,以自身的教学机智去捕捉每一个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机遇,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3.以任务完成为驱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宁可突破一点,不求包罗万象。特别要注意那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的内容,善于设计吸引学生参与的情境、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步培养兴趣。
4.以师生互动为平台。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师生互动,师生双方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不仅仅是听课者、应答者,而是思考者、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创新的主人。营造活泼、向上、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
(三)初步构建出一套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学校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反之我们的发挥小学生的个性优势就会举步维艰。几年来,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评价的研究。形成了以下策略和做法: 策略:
1.建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心灵的保护伞。2.优化评价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做法:
1.思想品德考试的探索
考试方面,我们做了有益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① 变传统的卷面考试方法,而是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及日常行为综合考核 ②变终结试考试为过程性考试,使得不同层次学生既能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又不会为分数所累。
八、任务及反思
经过一年的研究,我感觉到自己受益匪浅,也产生以下一些想法:
1、个性发展的评价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日趋科学,易于操作;
2、个性的发展与学生思想素养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结合;
3、如何总结“个性化教育”已有的经验与不足,把“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推向纵深。
参考文献:
1、《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构建与理论反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小蔓主编 1999年12月版;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 篇5
——在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实践探究 各位领导们好:我叫高玲,是我校的一名美术教师。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暖风来到我们新开校园。为了激励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确定了“创境探究,个性表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充分发挥育人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日常教学中,课时量比较大。我课前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给出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我积极进行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开发了“美丽的海星”、“我的石头画”、“可爱的小动物”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另外,在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我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区美术学科论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作为一名区美术学科带头人,我身先士卒,认真参加课题研究,多次在教学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在我校的“新星杯”教学研究活动中,带领在组内老师进行了集体教研,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及时反思,共同评课,我所作课多次获得了校级优秀课,撰写的教学反思也被评为优秀奖。自2007年至今在区优秀课评选中被评定为一二等奖共三节。
对于我负责的美术兴趣活动课,我开展了切实可行的美术技能技法训练的活动,充分发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服务教学,注重过程。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小设计师”和“小画家”。在校“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展示活动中,我们美术绘画小组的绘画作品展示获得了领导老师们的好评,也受到了同学的欢迎。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大赛,有百余名同学获得全国、市区级绘画大赛一二三等奖。
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课题研究活动,为此我们美术组开发了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经过老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学生掌握了剪纸工艺的技能,成为自己的一项艺术特长。在2004——2008年连续五年在天津市剪纸大赛中有三百余名同学分别获得金银铜等的等级奖,我校也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快乐小剪刀”的称号。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 篇6
17世纪著名的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过这样的寓言故事;一天,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人的衣服脱掉。北风是给急性子,一边鼓起腮帮子使劲的吹,一边暗子高兴,看我把人们的衣服给吹掉,结果却是人们把衣服裹的更紧了。南风不着急,一边吹起和煦的暖风,一边悠闲的看风景,不经意间,人们把衣扣解开了,大衣也不见了。班主任的阳光个性便是寓言里的南风,是有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班主任阳光个性的养成有如下策略;
一、悦纳职业角色,享受职业幸福
幸福由思想。心态决定,心态可以造就幸福的天堂,也可以造痛苦的地狱。做为班主任,我们在品味和享受知识带来的欢畅和惬意时,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种种骄傲与自豪。学生进步了。班级获奖了。教研出成果了……更何况,社会十分照顾我们,我们从事着光荣的职业,我们活的很体面,我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幸福之花。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语言的魅力怎么这样大,听你的一番话,我的心情立马由阴转晴,我又有信心搞好学习了,谢谢您!从学生真诚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人生的价值,我愿意毕身奉献给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相信每位班主任都真切地品尝过从教的乐趣,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的确,充满幸福感的班主任,就有好心情面对复杂而精细的班主任工作,就有好心情面对容易犯错的中学生,就能每天满脸笑容,充满自信,也让身边的中学生充满力量感。
二、尊重理解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阳光个性的班主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始终保持心态的和平,充分享受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教育人为乐。的确,每个中学生都具有人权,价值,情感和独立的人格,每个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惯也各有特点。班主任必须在潜意识中把学生的人格尊严放在与教师同等的地位。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与学生相处时,班主任必须放开心态。多元思维,而不能凡事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做。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班主任要变说教为聆听,变训斥为接纳,变教导为引导,变制止为疏导。不是令学生表面屈从,而是使学生内心悦服。如果存在“师本位”思想,对那些犯了错的学生或者体罚或者心罚,采用居高临下的“高压”政策。机械呆板的纪律约束,师生关系就会陷如僵局,使教育效果与教育愿望背道而弛。
三、鼓励赞美学生,扬起自信风帆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人多需要得到赞美,即使是最优秀,最有成绩,最有自信的人,特希望得到适度适时的赞美。中肯的评价。会心会意的赏识并非虚荣,而是渴望上进。寻求理解。获得支持合鼓励的需要。所以,任何对他人所给予的真诚。得体。恰当的赞美,都会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使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未来。(班主任)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送给学生甜美的笑脸和赞许的目光,多使用赞扬的话语,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学生一定会奋马扬蹄不须鞭的。正如德国教育家地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厉。唤醒和鼓舞。其实,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同时,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肯定,爱戴。因此,善于鼓励赞美学生的班主任,最具有人格魅力。
四、善于从好处着眼,期待学生进步
班主任老师要多从好处揣测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可以这样思考站在他的角度,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吧:是他好心办了坏事吧:是他考虑不周到,没有经验吧:是他心情不好,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了,或者有什么急事需要处理吧。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先进行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然后再作打算,切忌主观揣测,简单臆断。深信每一位同学多期待自己进步,行动上也再不同程度地努力着,只是有些同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差些,进步慢些。有些学生暂时失败时,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而是相信他们会吸取教训,不断进步。个别学生会有“因为我不行,所以我不去做,因此,我就不行”的思维方式,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学生感到班主任对自己充分信任时,心底会涌起一种力量感,心灵会得到充分舒展,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五、熄灭心头怒火,保持理性情绪
理性情绪理论告诉我们:诱发性事件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消极情绪往往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具有阳光心态的班主任善于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熄灭心头的怒火,保持理性情绪。正如学步的婴儿不得不摔许多次跤才能学会走路,学生的成长也不会一帆风顺。学生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辨别是非正误的能力不强,自我约束的能力比较差,因而,总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这是客观事实。班主任应该理性面对,“忍人所不能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善待学生。诚如《学会适应》的小诗种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不轻言放弃,更要懂得如何去适应。”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 篇7
今天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父母和长辈的千般呵护下成长起来, 被视为掌上明珠、温室里的花朵, 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极差, 面对当今学业以及伙伴之间的竞争等等, 他们感情脆弱、自私自利甚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极强。班集体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园地和温馨之家, 对学生的成长的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能力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要充分利用班集体这样一个有力的教育园地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为班主任就要积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 做好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用集体的教育感化更多的孩子们, 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从而能够勇敢乐观地面对未来生活的一切挑战!
一、从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那么加强班集体建设, 努力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健康的班集体环境, 自然会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 在教室布置上侧重安置些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名言警句字画以及伟人事迹挂图等, 就能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进而成为鞭策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二、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 与学生接触最多, 最易于了解学生, 因此最适合对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了解他们的心里矛盾与心理要求, 预测他们的行为倾向性, 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因此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理,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想什么, 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对孩子们要多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指责和不信任, 多正面引导和教育他们, 尊重孩子们的人格。尤其是那些学习和纪律方面都较差的孩子们, 我们更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排除他们的自卑感, 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正确地评价自己, 并且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三、在班级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通过大量的有效的集体学习和娱乐活动等, 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人际互动的空间。同学之间通过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进而营造出合作创新的氛围,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比如说, 利用早上的晨会、每周一的班队会、少先队的各种兴趣小组、体育小比赛等等, 活动时还要注意多给那些性格内向的以及班级的后进生同学锻炼的机会, 让那些平时很少受到表扬的甚至是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有个表现机会, 让他们在活动中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确立自信心。
四、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作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一面镜子, 我们在工作中要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对孩子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努力让孩子们克服头脑中的错误观念。班主任力求用健康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使其产生积极而强烈的内心体验, 从而把社会、集体和人际关系的正确看法和态度内化为学生的动机,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外, 班主任要信任学生, 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为他们提供展露才华的机会。
记得一位名家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 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他们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班级教学和一切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孩子们参与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活动中来。在集体中各有负责点、各有其职。实际上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仅靠几个孩子和班主任的努力是难以形成的, 而是我们每一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们和他们信赖的老师合力才能组建一个属于大家的温暖之家。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 篇8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品质 培养
尽管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由于积习甚深的传统教育观念尚未彻底更新,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转到面向二十一世纪学生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表现为过于强调社会对人的统一要求,强调青少年对学校规范的接受和服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和铸造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显见的是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只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误区,以及社会以成绩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脱节。但学校教育本身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一味强调共性,以量化的考核作为学生评估的主要手段,教育教学的实践在于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标准件",恐怕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心理系统或基本的精神面貌,指不同于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属性,即有一定倾向性的学生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具有较强和良好的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而所有这些,正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认为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最低的起点。那么,如何铸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呢?
一、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发现自我价值
管理班级是学校赋予班主任的使命,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班主任扮演的是类似严父或慈母的形象: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备至,思想上耐心说理,可以说呕心沥血、处心积虑。但事实上,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其效果一般。因为忽视了教育的个性因素。提倡教育的个性化,就必须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的观点。当然,发展个性,并非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自由无序,而是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和培养个性,开展一些多层次、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耐挫能力等,以促使其由"管"到"不管",由"被迫"到"自发"的过渡。潜移默化地在活动中端正学生的是非观、荣辱观、价值观。例如,学生每周作一次总结,可以即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在班务活动中如果工作出现偏差,就会产生一种负疚的体验,这时施加正确的引导就会起到调整行为的自控作用;再比如,开展"无批评日"活动,学生在特别宽容环境中就会产生"不好意思违反"的自觉心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借助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体验的过程来增强自控能力,同时让每个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个性、他人个性并尊他人个性。从而使每个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知、情、意)得到良好的形成和发展。
心理学理论阐述说:活动和交往总是在人与人的一定关系中进行的,在活动和交往中始终表现出人对事物对他人的关系和态度。所以个性品质总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得以表现和巩固的。所以说活动和交往是青少年个性完善的基础。维固茨基说:个性是通过对别人的表现而形成为他现在的样子,是他给别人所造成的现实影响的总和反馈到主体,被主体意识到的结果。比如学生自信、诚实等个性品质的养成是由于主体在这方面给予别人一种好的影响,引起别人对他的积极评价,这种评价被个体所意识而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自我评价结果。学生缺乏自信,班主任给他灌输一千遍的道理其效果还不如他自身在运动会上一次战胜自我的表现。
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就像一篇优秀的散文,形散神不散。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就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珠子,要想把他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一根最适合的线了。课本剧、故事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讨论会、辩论赛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访问、调查、宣传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因此,一系列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更热爱、对集体更关心、对同学更友爱,它像一根无形的线连起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使他们积极自信,使班级团结上进。
二、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任何教育都是在独特性的个体身上进行的。开展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表现在教育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最爱的课程,并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深入下去,从此带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究的乐趣。同时可以开设各种选修课,使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参与,也可开设一些学科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实践,去探究。
尊重学生的需要,还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心理,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应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反驳,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作业展览、班会、板报、演讲比赛等都能体现学生自主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构建全面、公正、客观的学生评估体系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个性品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要使学生的个性品质教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的构建包括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互相评议几个方面,拟订评估细则,全方位考查。因为教学目标除了有知识、技能即终极化的考试分数这一标准目标外,还需要有学生素质发展性目标,如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等标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学生,智育好的学生未必个性品质健康,思想素质好的学生学习成绩未必尽如人意,教育的目的不是成批培养一些不谙世故,不懂人情的书呆子。事实上,高分低能的学生群体的出现正是轻德育重智育的结果。对学生的评估要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反映学生思想素质、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如语文老师可以从书写、口头表达、阅读、写作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不应仅凭考试成绩,这其实是片面的、不客观、不科学的。
学校、班主任在选拔学生会干部或班团干部时,学习成绩的因素只是一个方面,个性品质、特长能力是主要方向。建立特长学生档案,树立素质全面、意志坚强的学生典型,举办个性优秀学生的事迹报告会等,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四、拓宽德育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育人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可见,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也是多方面起作用,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只有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反复耐心开导,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素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轰轰烈烈的活动形式上,而应该有更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宽,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分门别类,做更细致的教育工作。
德育中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性格,使之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如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健康稳定的情感和勇敢顽强、自制等意志品质。而所有这些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没有终极目标,只体现于平时全方位教育的过程。
人的个性是受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规范约束的,而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是形成其他各方面良好素质的基础。因此,要用符合学校要求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去教育學生,同时,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富有实效与充满活力。
卢梭说:"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仅有的美德。"循规蹈矩不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唯一要求。对于这条路过于熟悉,就会使学生陌生了另外许多路。"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所以,让我们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的春天吧,为其如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带着独具特色的品质、素养和行为习惯,一批批走向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效地显示自己的个性角色价值。
参考文献
[1] 《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2001
【班级中个性学生的教育】推荐阅读:
班级管理中的个性教育11-05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培养策略论文01-08
写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08-08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12-17
小学生个性教育的艺术01-23
班级管理中的安全教育01-19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05-15
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06-25
班级管理中的爱心教育07-27
班级管理中的人文教育07-30